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伟人故事读后感 > 地图 > 读伟人故事读后感

读伟人故事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09-20 来源:互联网

读《伟人瞿秋白》有感。

一本好书,就像新的世界,让我们沉浸其中,废寝忘食,读书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对我们思想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可以学到很多,扩充自己的知识库,对于这个作品,我们都需要写一篇读后感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写作品的读后感,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小编特地花时间为你收集并编辑了读《伟人瞿秋白》有感,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读《伟人瞿秋白》有感
瞿秋白是我在《伟人瞿秋白》这本书上认识的。
他1899年1月29日出生在江苏常州一个书香门第。1935年6月因支持共产党被蒋介石密令杀害,那一年他才年仅36岁。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瞿秋白少年时天资聪明,爱学习,善思考,还特别有同情心和正义感。有一次他在乡下玩,见到一个小朋友光着背在寒风里冻得发抖,他就脱下身上的一件褂子送给那个小朋友穿。读完这些不由得让我回想起以前那一次次马虎的完成作业不认真思考和同学一次次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计较,那是多么不应该啊!他的这种爱学习,善思考,还特别有同情心和正义感是非常值得我好好学习的。他成年后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作出了许多贡献,他先后任中共中央理论刊物《新青年》、《前锋》主编,和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周报编辑,发表了100多篇论文和译述。毛主席为《瞿秋白文集》的题词中说到:在他生前,许多人不了解他,或反对他,但他为人民工作的勇气并没有挫下来。他在革命困难的年月里坚持了英勇的立场,宁愿向刽子手的屠刀走去,也不愿屈服。他的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这种临难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字中保存下来的思想,将永远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不会死去。
看完《伟人瞿秋白》这本书,让我感慨万千,受益匪浅。虽然我们现在生活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里,我也要学习瞿秋白烈士忠于党,忠于人民的革命精神。好好学习,争做四好少年,以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社会主义觉悟,长大了为党为祖国贡献最大的力量,做个党的好儿女。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读《伟人瞿秋白》有感 (500字)


瞿秋白是我在《伟人瞿秋白》这本书上认识的。

他1899年1月29日出生在江苏常州一个书香门第。1935年6月因支持共产党被蒋介石密令杀害,那一年他才年仅36岁。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瞿秋白少年时天资聪明,爱学习,善思考,还特别有同情心和正义感。有一次他在乡下玩,见到一个小朋友光着背在寒风里冻得发抖,他就脱下身上的一件褂子送给那个小朋友穿。读完这些不由得让我回想起以前那一次次马虎的完成作业不认真思考和同学一次次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计较,那是多么不应该啊!他的这种爱学习,善思考,还特别有同情心和正义感是非常值得我好好学习的。他成年后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作出了许多贡献,他先后任中共中央理论刊物《新青年》、《前锋》主编,和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周报编辑,发表了100多篇论文和译述。毛主席为《瞿秋白文集》的题词中说到:“在他生前,许多人不了解他,或反对他,但他为人民工作的勇气并没有挫下来。他在革命困难的年月里坚持了英勇的立场,宁愿向刽子手的屠刀走去,也不愿屈服。他的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这种临难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字中保存下来的思想,将永远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不会死去”。

看完《伟人瞿秋白》这本书,让我感慨万千,受益匪浅。虽然我们现在生活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里,我也要学习瞿秋白烈士忠于党,忠于人民的革命精神。好好学习,争做四好少年,以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社会主义觉悟,长大了为党为祖国贡献最大的力量,做个党的好儿女。

读《伟人瞿秋白》有感500字


瞿秋白是我在《伟人瞿秋白》这本书上认识的。

他1899年1月29日出生在江苏常州一个书香门第。1935年6月因支持共产党被蒋介石密令杀害,那一年他才年仅36岁。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瞿秋白少年时天资聪明,爱学习,善思考,还特别有同情心和正义感。有一次他在乡下玩,见到一个小朋友光着背在寒风里冻得发抖,他就脱下身上的一件褂子送给那个小朋友穿。读完这些不由得让我回想起以前那一次次马虎的完成作业不认真思考和同学一次次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计较,那是多么不应该啊!他的这种爱学习,善思考,还特别有同情心和正义感是非常值得我好好学习的。他成年后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作出了许多贡献,他先后任中共中央理论刊物《新青年》、《前锋》主编,和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周报编辑,发表了100多篇论文和译述。毛主席为《瞿秋白文集》的题词中说到:在他生前,许多人不了解他,或反对他,但他为人民工作的勇气并没有挫下来。他在革命困难的年月里坚持了英勇的立场,宁愿向刽子手的屠刀走去,也不愿屈服。他的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这种临难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字中保存下来的思想,将永远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不会死去。

看完《伟人瞿秋白》这本书,让我感慨万千,受益匪浅。虽然我们现在生活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里,我也要学习瞿秋白烈士忠于党,忠于人民的革命精神。好好学习,争做四好少年,以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社会主义觉悟,长大了为党为祖国贡献最大的力量,做个党的好儿女。

观《伟人瞿秋白》有感600字


今天下午我们和老师一起观看了《伟人瞿秋白》这部片子,这部片子让我知道了瞿秋白伟大的一生,让我真正了解了瞿秋白这位伟大的革命家和文学家。

瞿秋白出生在常州的一个书香世家,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因为小时候脑后有两个旋儿,便取名阿双,之后改名霜,又叫秋白。他天资聪颖,小时候作文尤其了得,一次先生看了他的文章,大为惊叹,批了100分,后又送到校长那儿,校长虽生于封建时代,思想却十分先进,又在100分后面添上5分。

长大后的瞿秋白,心系祖国,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领导了五卅运动。他还去俄罗斯进修两年,推进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努力寻求革命及拯救苦难中国的途径。

当瞿秋白在苏区担任重要职务时,因肺病发作,要立即去救治。就在路过一个村庄时,被国民党的保安团发现,保护瞿秋白的几个人先后牺牲,瞿秋白不幸被捕,被国民党反动派押入大牢。

身体虚弱的瞿秋白在牢中饱受折磨和摧残,但他心中没有忘记自己的信仰,面对敌人的严刑逼问他不为所动,并冷语相对:“如果一个人有灵魂,何必要这个躯壳?但是,如果没有的话,灵魂只有这个躯壳,又有什么用处?”

国民党反动派被逼无奈,终于将瞿秋白押往刑场。瞿秋白面对死亡,他没有畏缩,没有恐惧,更没有后悔!他喝上一小杯酒,神态自若,唱起他亲自谱写的爱国诗歌,义无反顾地朝刽子手走去……那年,他只有36岁。

我望着画面中瞿秋白分外坚毅的脸庞,心里一片凛然:瞿秋白难道不留恋美好的世界吗?当他走向刽子手时难道就没有一丝犹豫?这些似乎不值得提了,因为瞿秋白的灵魂已生生世世留在人间,永远守护着美丽的祖国。

伟人瞿秋白读后感


伟人瞿秋白读后感

一代伟人瞿秋白,这位为中国付出毕生精力的人士,在以前,我对他还很陌生。这些天我读了《伟人瞿秋白》,当我读完这本书后,这个名字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此书记述了他从幼年时期到成年的事情,有详有略,令我沉迷,就如同这些事是发生在我身上的一样。
从这本书里,我了解到了瞿秋白为何会这么义无反顾地走上这条革命之路了。瞿秋白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了良好家庭的影响、教育与熏陶,在幼年时他就知道了要把祖国从封建、迷信、任人宰割的坑里拉出来,并且他深刻地意识到了祖国的国耻。在本书中,有一页就令我难忘:有一年国庆节,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张灯结彩、载歌载舞过节。但有一个人心中不但不欢乐,而且充满悲愤,他就是年幼的瞿秋白。他一气之下,在他亲手糊的白色灯笼上题了两个字,那两个字力透纸背,令人感到一股悲愤之情。那两个字就是国丧。因为在小瞿秋白看来,这一个节日代表着中华民族的耻辱。
还令我敬佩的是瞿秋白那视死如归、不怕牺牲自我的可贵精神。那一年,瞿秋白被国民党捕获,送入重庆牢房,而后在他36岁时被敌人杀害。在这短暂而又宝贵的36个春夏秋冬中,他不仅和敌人做着顽强的斗争,而且他一向在为人民服务。瞿秋白他一生爱书,在他住在姨妈家的那段时间里,他不分昼夜地攻读藏书。他在小学时因家境贫困而辍学,因为他的发愤图强,后来他还是考上了大学。从这儿我还体会到了:只有具备丰富知识底蕴的人长大才能做大事。
瞿秋白这个伟大的人物,激励着我成长,我不会忘记他。还有他的品质和人格,我更不会忘记。他已经永远,永远地活在了我们的心中。


《伟人瞿秋白》读后感


《伟人瞿秋白》读后感
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五(7) 孙亚
我们开展了“读《伟人瞿秋白》争当四好少年”的活动。一开始对瞿秋白我们并不了解。只是知道他是“常州三杰”之一。但是他为什么会是“常州三杰”之一呢,我们却不清楚。开展了这个活动后,尤其是读了《伟人瞿秋白》之的,我们对瞿秋白有了深入的了解。对瞿秋白,我们也不由自主地产生了敬佩之情。
瞿秋白是一个革命家,文学家,他还是翻译家,他在许多方面都有杰出的表现。但在我眼中,他首先是一个坚定的革命战士。少年瞿秋白表现出了强烈的爱憎情感。瞿秋白在中学读书时,他就开始了有兴趣地课外阅读,主要书籍有《太平天国野史》、《通鉴纪事本末》,谭嗣同的《仁学》、严复的《群学肄言》、梁启超的《饮冰室文集》、《中国近世秘史》……他的书桌上、枕头边,总是堆放着一叠叠书籍。当他闻听辛亥革命的成果被窃取后,在羊牧之面前一再流露了愤懑苦恼的心境。瞿秋白还做了篇痛斥袁世凯为“国贼”的作文。小小的瞿秋白从来不惧怕什么,有自己的主见。所以后来他才能成为一个伟大的革命者。
在我眼中,他还是一个杰出的文学家。从小就爱学习的瞿秋白,后来辍学了也不忘读书。瞿秋白寄居湖北黄陂的姑母家,那时他已患上了肺病,他还是利用姑母家丰富的藏书,夜以继日地攻读。深夜,为了使灯光不外露,他在窗上挂上厚厚的布帘。到了俄国,瞿秋白广泛接触各阶层人士,勤奋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参加各种社会政治活动,研究俄国革命、俄国共产党、俄国社会和文化。旅俄两年,他撰写了60多篇通讯,还写了两本著名的散文集《俄乡纪程》和《赤都心史》。后来回到国内,他担任《新青年》《先锋》主编,发表了100多篇论文和译述。老师告诉我们,在当时的上海,瞿秋白和鲁迅并称为文坛双璧。
瞿秋白,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他生得伟大,死得光荣。作为常州人,我深深为常州有这样一个伟人而骄傲。我们将沿着他的足迹,努力学习,争当四好少年。

观《伟人瞿秋白》有感(读后感参考)


今天下午我们和老师一起观看了《伟人瞿秋白》这部片子,这部片子让我知道了瞿秋白伟大的一生,让我真正了解了瞿秋白这位伟大的革命家和文学家。

瞿秋白出生在常州的一个书香世家,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因为小时候脑后有两个旋儿,便取名阿双,之后改名霜,又叫秋白。他天资聪颖,小时候作文尤其了得,一次先生看了他的文章,大为惊叹,批了100分,后又送到校长那儿,校长虽生于封建时代,思想却十分先进,又在100分后面添上5分。

长大后的瞿秋白,心系祖国,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领导了五卅运动。他还去俄罗斯进修两年,推进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努力寻求革命及拯救苦难中国的途径。

当瞿秋白在苏区担任重要职务时,因肺病发作,要立即去救治。就在路过一个村庄时,被国民党的保安团发现,保护瞿秋白的几个人先后牺牲,瞿秋白不幸被捕,被国民党反动派押入大牢。

身体虚弱的瞿秋白在牢中饱受折磨和摧残,但他心中没有忘记自己的信仰,面对敌人的严刑逼问他不为所动,并冷语相对:“如果一个人有灵魂,何必要这个躯壳?但是,如果没有的话,灵魂只有这个躯壳,又有什么用处?”

国民党反动派被逼无奈,终于将瞿秋白押往刑场。瞿秋白面对死亡,他没有畏缩,没有恐惧,更没有后悔!他喝上一小杯酒,神态自若,唱起他亲自谱写的爱国诗歌,义无反顾地朝刽子手走去……那年,他只有36岁。

我望着画面中瞿秋白分外坚毅的脸庞,心里一片凛然:瞿秋白难道不留恋美好的世界吗?当他走向刽子手时难道就没有一丝犹豫?这些似乎不值得提了,因为瞿秋白的灵魂已生生世世留在人间,永远守护着美丽的祖国。

作为中国的新一代,我们有理由向瞿秋白学习,不做碌碌无为的人,要做有信仰,能为祖国奉献才智的人。因为,我们不能做只有躯壳而没有灵魂的人!

《伟人瞿秋白》读后感350字


读完了《伟人瞿秋白》这本书,我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书里所讲的故事虽然离我们现在的生活有着近百年的距离,但是给我留下太多深刻的印象。

瞿秋白出生于1899年1月29日,在江苏常州一个书香门第。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熏陶。

瞿秋白一生经历了那么多的苦难和危险、受尽了压迫和欺负。但他为人民工作的勇气并没有挫下来,他在革命困难的年月里坚持了英雄的立场,宁愿向刽子手的屠刀走去,不原屈服。他的爱国精神和勇气值得我们学习。

有一次,他患上了肺病,但他还是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1919年的一天,他因疲劳过度,肺病发作吐血。他的表姐夫写信慰问,他回信说:“干了平生快事,区区吐血,算什么一回事!”如果一般的人吐血,会马上送医院,可他没有。他的忘我精神和大无畏精神生生感动了我们下一代。

读了这本书我深受启发,瞿秋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学习中,我们要勤奋向上,要好好学习,遇到挫伤与困难,要沉着应对,努力思考;在生活里,我们要独立完成自己的事,不要过分的依赖别人,而且生活节约朴素,不能奢侈浪费,在学校要团结同学,相互帮助,为班级争光,为学校争荣,做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将来成为国家有用之才。

《伟人瞿秋白》读后感300字


在写钢笔字时,我知道了一个从来没听过的名字“瞿秋白”。他是怎样一个人?他是哪里人?他的性格是怎样的?他生活在哪个年代?……我不禁从脑子中浮现出这样几个问题。终于有一天,老师送给了我一本书——《伟人瞿秋白》,在这本书中我找到了一个又一个的答案。

瞿秋白生于1899年,死于1935年,他是一个宁死不屈的人。他被蒋介石抓获时,许多人都劝他投降,但他不愿投降,直到死的那一刻也没想过要投降。在去刑场的路上,他一边唱着国歌,还一边哈哈大笑。瞿秋白是江苏常州人,出生时,发际有两个旋涡,乳名阿双,学名双,后改为霜,秋白。在国庆时,人们张灯结彩,庆祝国庆,可瞿秋白却做了一个白灯笼,愤怒地在上面写了“国丧”两个大字,挂在瞿氏宗祠的侧门上。他对他妹妹说:“中华民国已经名存实亡,还有什么可庆的呢!”瞿秋白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宣传家。

在共同的战争中,瞿秋白与鲁迅先生结成了生死之交。鲁迅先生书赠瞿秋白一副对联:“人生得一只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在当时白色恐怖的上海,瞿秋白曾多次到鲁迅家避难。

瞿秋白可真是个伟人呀!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伟人瞿秋白》读后感500字


【第1篇】

读完了《伟人瞿秋白》这本书,我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书里所讲的故事虽然离我们现在的生活有着近百年的距离,但是给我留下太多深刻的印象。

瞿秋白出生于1899年1月29日,在江苏常州一个书香门第。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熏陶。

瞿秋白一生经历了那么多的苦难和危险、受尽了压迫和欺负。但他为人民工作的勇气并没有挫下来,他在革命困难的年月里坚持了英雄的立场,宁愿向刽子手的屠刀走去,不原屈服。他的爱国精神和勇气值得我们学习。

有一次,他患上了肺病,但他还是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1919年的一天,他因疲劳过度,肺病发作吐血。他的表姐夫写信慰问,他回信说:干了平生快事,区区吐血,算什么一回事!如果一般的人吐血,会马上送医院,可他没有。他的忘我精神和大无畏精神生生感动了我们下一代。

读了这本书我深受启发,瞿秋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学习中,我们要勤奋向上,要好好学习,遇到挫伤与困难,要沉着应对,努力思考;在生活里,我们要独立完成自己的事,不要过分的依赖别人,而且生活节约朴素,不能奢侈浪费,在学校要团结同学,相互帮助,为班级争光,为学校争荣,做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将来成为国家有用之才。

伟人瞿秋白范文(读后感范文)


本文《伟人瞿秋白读后感范文650字》由读后感大全整理,仅供参考。

看完伟人瞿秋白,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刚翻开书时,便看到了毛泽东主席和宋庆龄奶奶为瞿秋白题的字。毛泽东爷爷写的其中一句话令我记忆深刻,“他的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这种临难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字中保存下来的思想,将永远活着,不会死去。”我也是这么想的:瞿秋白的这种精神,将会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看了这些字,使我对瞿秋白产生了一种敬佩之情。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出身在江苏常州的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擅长绘画,母亲也是知书达理,瞿秋白从下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熏陶。瞿秋白刻苦学习,他从小就是个有正义感的孩子。长大后瞿秋白教过书•当过记者•参加过政治活动••••••瞿秋白1921年加入了共产党,1925年参与领导了五卅运动,1927年还被当选为中央临时政治局总负责人,主持党中央工作,年仅28岁。1931年,瞿秋白仍然坚持为党工作,同鲁迅先生一起,领导了左翼文化运动,取得辉煌的成绩。1935年,瞿秋白被捕,他面对敌人的审讯•劝降,他始终坚守革命气节。敌人百般劝降无果,蒋介石只好派中统特务来劝降,敌人没想到瞿秋白非但没有屈服,反而说:人爱它的历史,甚于鸟爱他的翅膀••••••面对敌人的再三审讯,瞿秋白都不肯屈服,他于1935年6月18日英勇就义,年仅36岁。此时此刻,我的心灵震颤了,对瞿秋白的敬仰顿时占据了我的脑海。我的脑海里浮现出瞿秋白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模样;浮现出瞿秋白一心为党服务的模样;浮现出瞿秋白无怨无悔的模样••••••现在我了解了伟人瞿秋白,重温了这段历史后,更加充分认识到了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以后一定要以瞿秋白为榜样,我要学习他的爱国精神,像他一样有坚定的信仰,像他一样有勇气,勇敢地去面对学习与生活中的困难。在学校里做到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发扬这种优秀品质,争当一名好少年!丁婷

《伟人瞿秋白》读后感400字


【第1篇】

这些天,我在看一本充满教育意义的书,这本书的名字叫——《伟人瞿秋白》。

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出生,1935年离开人世,年仅36岁。瞿秋白出生在江苏常州一个书香门第。他的父亲瞿世玮擅长绘画,母亲金璇知书达理,瞿秋白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熏陶。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读完这本书时,我的心情无比激动,非常敬佩瞿秋白的这种爱国精神,不禁为瞿秋白烈士忠于党、人民们的革命精神感到自豪。瞿秋白在狱中面对敌人的审讯、劝降他都坚守革命气节,义正严词地说:“人爱他的历史,甚于鸟爱他的翅膀,请勿撕破我的。”“头可断,志不可敌。”“为革命而死是最大的光荣。”

我们要学习瞿秋白这种不屈不饶、爱国的精神。我们要好好学习,好好读书,天天向上,为校争光,为国争光。今后成为国家的栋梁,为国家贡献最大的能力。

虽然瞿秋白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爱国精神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在我们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之际,纪念伟人瞿秋白为国家所做贡献。

【第2篇】

上一个礼拜,我一口气读完了一本书——《伟人瞿秋白》。这本书向我们讲述了瞿秋白为了祖国,从小努力学习,与敌人斗争的时候,他宁愿牺牲自己,保卫祖国。

读完全书,我最受感动的地方那就是瞿秋白在面对敌人的时候,他疾恶如仇,与敌人进行顽强地斗争。他曾经说过:“本来,生命只有一次,对于谁都是宝贵的。”可是他对祖国万分热爱,为了祖国,他宁愿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瞿秋白多么热爱自己的祖国啊!

生活中还有许多像瞿秋白一样热爱祖国的杰出人物。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他小时候并不聪明,但他毫不气馁,急起直追,终于赶了上来。后来他远渡重洋,在比利时留学,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生物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中国人争了光;画家徐悲鸿为了让取笑他的外国学生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最后终于让那位外国学生惭愧地低下了头。我国著名运动员刘翔,他每天进行高强度的跑步训练,终于在奥运会上赢得了冠军,为祖国争得了荣誉;“天宫一号”升空,神舟八号升空,中国将在宇宙建立一个空间站,这些都是许许多多的热爱祖国的中国人的梦想。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爱祖国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升国旗敬礼的时候,不能随便乱动,要保持动作,还可以唱国歌;要保护环境,爱护我们的祖国,不可以随地吐痰、扔垃圾;看见有人做对祖国不利的坏事要及时制止……现在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我们要把学习当成一件大事去做,认真完成作业、上课积极回答问题,这样才能学到知识,长大以后为祖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让我们以瞿秋白为榜样,从小热爱祖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伟人瞿秋白》读后感 (550字)


一代伟人瞿秋白,这位为中国付出毕生精力的人士,在以前,我对他还很陌生。直到前些天我观看了《伟人瞿秋白》,当我看完这部电影后,这个名字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使我从中受益匪浅。

从这个电影里,我了解到了瞿秋白为何会这么义无反顾地走上这条革命之路了。瞿秋白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了良好家庭的影响、教育与熏陶。还令我敬佩的是瞿秋白那视死如归、不怕牺牲自我的可贵精神。他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理想英勇奋斗的一生。

那一年,瞿秋白被国民党捕获,送入重庆牢房,而后在他36岁时被敌人杀害。在这短暂而又宝贵的36个春夏秋冬中,他不仅和敌人做着顽强的斗争,而且他一向在为人民服务。瞿秋白他一生爱书,在他住在姨妈家的那段时间里,他不分昼夜地攻读藏书。他在小学时因家境贫困而辍学,因为他的发愤图强,后来他还是考上了大学。从这儿我还体会到了:只有具备丰富知识底蕴的人长大才能做大事。

瞿秋白这个伟大的人物,激励着我成长。我从瞿秋白的身上看到一种宁死不屈的精神,为了自己的理想与信念坚持不懈,为了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生。我不会忘记他,还有他的品质和人格,我更不会忘记。他已经永远地活在了我们的心中。作为当代的少先队员,我们一定要珍惜今天前辈们用鲜血换来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学好知识本领,长大才能做一个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

五年级:爱的冰雪薇

《伟人瞿秋白》观后感作文500字


今天我们看了伟人瞿秋白。这部电影让我认识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瞿秋白。他哪里伟大呢?他到底有什么值得敬佩的地方呢?

我觉得最感人的是1935年瞿秋白被国民党保安团逮捕,在狱中对敌人的审讯、劝降,坚守革命气节,并说了一些令我刻苦铭心的话,人爱他的历史,甚至于鸟爱他的翅膀,请勿撕破我的历史头可断,志不可敌为革命而死,是最大的光荣。

这位伟人能在敌人的审讯中抵挡住他们的劝降、辱骂,守护者革命气节,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他的英勇情景让我深深感动;瞿秋白能在狱里有感而发写出了坚贞不屈的意志和高尚的情怀的诗词《多余的话》,坚定的表示要守护革命气节,还祝愿同志勇猛精神。这种精神令我热泪直流,如果我能见到他,我一定会抱着他痛哭;瞿秋白还能在刑场的路上唱《国际歌》、《红军歌》,在准备行刑的时候高呼中国共产主义万岁!等口号英勇就义。他的誓死保卫中国共产主义的意识令我激动万分,恨不得马上把瞿秋白拉回来。瞿秋白英勇牺牲后,世界各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以各种形式纪念这位伟大的革命家和国际无产阶级战士。

我们要学习瞿秋白坚强不屈的精神和意志力。

伟人瞿秋白读后感范文650字


看完伟人瞿秋白,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我刚翻开书时,便看到了毛泽东主席和宋庆龄奶奶为瞿秋白题的字。毛泽东爷爷写的其中一句话令我记忆深刻,他的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这种临难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字中保存下来的思想,将永远活着,不会死去。我也是这么想的:瞿秋白的这种精神,将会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看了这些字,使我对瞿秋白产生了一种敬佩之情。
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出身在江苏常州的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擅长绘画,母亲也是知书达理,瞿秋白从下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熏陶。瞿秋白刻苦学习,他从小就是个有正义感的孩子。长大后瞿秋白教过书当过记者参加过***活动瞿秋白1921年加入了***,1925年参与领导了五卅运动,1927年还被当选为中央临时***局总负责人,主持党中央工作,年仅28岁。1931年,瞿秋白仍然坚持为党工作,同鲁迅先生一起,领导了左翼文化运动,取得辉煌的成绩。
1935年,瞿秋白被捕,他面对敌人的审讯劝降,他始终坚守***气节。敌人百般劝降无果,蒋介石只好派中统特务来劝降,敌人没想到瞿秋白非但没有屈服,反而说:人爱它的历史,甚于鸟爱他的翅膀面对敌人的再三审讯,瞿秋白都不肯屈服,他于1935年6月18日英勇就义,年仅36岁。
此时此刻,我的心灵震颤了,对瞿秋白的敬仰顿时占据了我的脑海。我的脑海里浮现出瞿秋白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模样;浮现出瞿秋白一心为党服务的模样;浮现出瞿秋白无怨无悔的模样
现在我了解了伟人瞿秋白,重温了这段历史后,更加充分认识到了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以后一定要以瞿秋白为榜样,我要学习他的爱国精神,像他一样有坚定的信仰,像他一样有勇气,勇敢地去面对学习与生活中的困难。在学校里做到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发扬这种优秀品质,争当一名好少年!

读《瞿秋白》有感


读《瞿秋白》有感

再一次看到《名人名传丛书瞿秋白》,望着封面上秋白儒雅而秀气的照片,心中百感交集。早在高中二年级时就在学校看过这本书,是我看过的有关秋白的唯一一本传记,它揭开了我一直很好奇的秋白的面纱,让我最全面地了解了秋白。今天,当我有一次见到这本书时,我买下了它。瞿秋白是我敬佩的历史人物,他的传记于我,收藏抑或是缅怀,两种意义兼而有之。

第一次听说瞿秋白这个名字是在一个电视节目中,主持人问嘉宾,第一个将《国际歌》译成中文的人是谁,有答李大钊者,有答陈独秀者,正确答案却是瞿秋白。这样,瞿秋白这三个字作为一个问题的答案被我记住了。但心中对他却是好奇的:瞿秋白究竟是何许人也,竟比我的同乡李大钊还厉害?

第二次见到这个名字是在一本破旧的杂志上,文章讲述了瞿秋白的生平,旁边还附了一张照片。照片是瞿秋白就义前在长汀公园凉亭前拍的。照片中,秋白身着黑褂白裤,倒背双手,一脸平静与坦然,在我看来,还似乎有些笑意,不知情的人会以为这是游玩时的留念照。这张照片给了我强烈的震撼,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面对近在眼前的死亡时竟会如此从容?

后来在高中语文读本中读到了梁衡先生写的《觅渡觅渡渡何处》一文。这是一篇评述秋白的散文,梁衡先生用他一贯独特的视角、大气的文字评述了秋白对生、对死、对名的态度。可以说,在浩如烟海的纪念秋白的文章中,这是第一篇从人格上剖析秋白的。这篇文章写得好,每每读后,总感到意犹未尽。原本,秋白就是个让人读不尽的人吧。

再后来,我读了《名人名传丛书瞿秋白》。书中除了标题是编者加的之外,其余均选自瞿秋白的作品。通过阅读秋白的文字,不仅可以领略他的文风文采,还可以了解他的人格。

秋之白华,是秋白将自己的名字与爱人杨之华的名字组合而成,其中的浪漫深情不必多言,但细细品味之下,总感觉这四个字中包含了一种悲凉的味道,难道冥冥之中这已经暗示了秋白悲壮的结局?

总是不忍心读书中《宋希濂谈瞿秋白》一文。宋希濂当时作为国名党中将亲身经历了审问及杀害秋白的全过程,他的讲述不可谓不真实。也许正是因为它太真实我才拒绝接受,每一个描述秋白走向死亡的字都是那么冰冷无情。讲述越真实,秋白越从容,于我看来越残酷。我宁愿他的牺牲永远是个谜,这样,我想象中秋白的慷慨赴死远比真实情况悲壮,却也远不及真实情况让人痛彻心扉!

秋白就义前曾放声歌曰:人之公余稍憩,为小快乐;夜间安眠,为大快乐;辞世长逝,为真快乐也!梁衡先生说当一个人从道理上明白了生死大义之后,他就获得了最大的坚强与最大的从容。从被捕到就义,秋白一直是从容的,没有丝毫畏惧。这一点一直是我不解的,秋白告诉了我们答案:辞世长逝,为真快乐也!秋白的一生太矛盾了,他一直在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文艺理论批评家的双重身份的取舍中苦苦挣扎,痛苦到辞世长逝,对他而言是真快乐!

由此,我想到了秋白那篇详细描写自己矛盾心情的《多余的话》,这是秋白在被捕明知来日不多时抢写的。这篇文章,我一直似懂非懂。这是秋白写的?我真的无法体会他的心境。熟悉他的丁玲说读着文章(即《多余的话》)仿佛看见了秋白本人,我完全相信这篇文章是他自己写的。丁玲还说我也自问过:何必写这些《多余的话》呢,我认为其中有些话是一般人不易理解的,而且会被某些思想简单的人、浅薄的人据为话柄,发生误解或曲解。果然,文革期间,四人帮污蔑秋白,说他据此向国民党乞降,让秋白在英勇就义后反背上叛徒的骂名。秋白也许已不在乎了,他看透了生死,寻到了真快乐,还会计较身后名吗?如果他计较,他就不会写《多余的话》苛刻的剖析自己了。有道是知我心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历史证明了一切,真相大白后,一个敢于讲真话的革命者身上的人性的光辉,不会随时间的流逝而黯淡,反而会愈久弥光。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以此为标准,秋白的一生是个悲剧。但这是否是我们一厢情愿的强加呢?辞世长逝之所以是真快乐,是因为它是一种解脱,从此远离俗世的烦恼与悲凉,飞向遥远的云端,笑看人世间花开花落,却只是花自飘零水自流,于己无关,只有长存心中的美好祈愿,永世保佑我难以割舍的家园。

秋白未眠,他就在遥远的天边

喜欢《读《伟人瞿秋白》有感》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伟人故事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