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后感读后感600字 > 地图 > 读后感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读后感600字

发布时间:2019-09-21 来源:互联网

《瞿秋白》读后感 (600字)。

能够在读一本书时全身心地投放是一件非常令人快乐的事。我们经常需要读大量有深度的书籍,它们是人类知识的总结。对于网络推荐阅读作品,相信您在阅读之后会有专属自己的收获,其实最好的阅读收获,是将心得写成读后感分享给周边的人,您是否正在想怎么样才能写好作品的读后感呢?以下为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瞿秋白》读后感 (600字),请马上收藏本页,以方便再次阅读!

瞿秋白在革命困难的年月里坚持了英雄的立场,宁愿向刽子手的屠刀走去,不愿屈服。他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这种临难不屈的意志使我敬佩。他为中国人民文化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留下许多旷世遗集,将有益于青年们,有益于人民的事业,特别是在文化事业方面发展。

瞿秋白从小热爱学习,善思考,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他学业有成回国后不被金钱诱惑,先后发表了100多篇论文和译述,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作出了贡献。瞿秋白为了救亡图存,前往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采访考察。旅俄两年,撰写了60多篇通讯,催人奋进。

即使被关在牢里也宁折不弯,决不屈服。狱中的诗篇表现了坚贞不屈的意志和高尚的情怀。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他在赠人的照片上题的词:如果人有灵魂的话,何必要这个躯壳!但是,如果没有的话,这个躯壳又有什么用处?表现了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精神。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被押至长汀中山公园,谈笑自若,说:人之公余稍憩,为小快乐;夜间安眠,为大快乐;辞世长逝,为真快乐!此为瞿秋白烈士临终壮语。诗人似预见到了生命之行将走到尽头,显示出英雄末路的悲凉与无奈,但又分明体现出他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他的壮语永远化作世间最独特最璀璨的焰火,盛开笑告,

发自内腑的呐喊、坚定目光、心的笔触、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我们要继承革命前辈的光荣传统,弘扬他们的革命精神,为振兴中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

四年级:penny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观《伟人瞿秋白》有感600字


今天下午我们和老师一起观看了《伟人瞿秋白》这部片子,这部片子让我知道了瞿秋白伟大的一生,让我真正了解了瞿秋白这位伟大的革命家和文学家。

瞿秋白出生在常州的一个书香世家,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因为小时候脑后有两个旋儿,便取名阿双,之后改名霜,又叫秋白。他天资聪颖,小时候作文尤其了得,一次先生看了他的文章,大为惊叹,批了100分,后又送到校长那儿,校长虽生于封建时代,思想却十分先进,又在100分后面添上5分。

长大后的瞿秋白,心系祖国,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领导了五卅运动。他还去俄罗斯进修两年,推进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努力寻求革命及拯救苦难中国的途径。

当瞿秋白在苏区担任重要职务时,因肺病发作,要立即去救治。就在路过一个村庄时,被国民党的保安团发现,保护瞿秋白的几个人先后牺牲,瞿秋白不幸被捕,被国民党反动派押入大牢。

身体虚弱的瞿秋白在牢中饱受折磨和摧残,但他心中没有忘记自己的信仰,面对敌人的严刑逼问他不为所动,并冷语相对:“如果一个人有灵魂,何必要这个躯壳?但是,如果没有的话,灵魂只有这个躯壳,又有什么用处?”

国民党反动派被逼无奈,终于将瞿秋白押往刑场。瞿秋白面对死亡,他没有畏缩,没有恐惧,更没有后悔!他喝上一小杯酒,神态自若,唱起他亲自谱写的爱国诗歌,义无反顾地朝刽子手走去……那年,他只有36岁。

我望着画面中瞿秋白分外坚毅的脸庞,心里一片凛然:瞿秋白难道不留恋美好的世界吗?当他走向刽子手时难道就没有一丝犹豫?这些似乎不值得提了,因为瞿秋白的灵魂已生生世世留在人间,永远守护着美丽的祖国。

《瞿秋白》观后感600字


今天,老师给我们播放了一部影片——《瞿秋白》。看完以后,我心中感触很多,深深被瞿秋白热爱祖国的,对革命有种殉道者的英雄主义的精神所折服。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引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宣传家,中国革命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2009年9月,经中央批准瞿秋白被评选为“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2011年2月10日起,《人民日报》陆续刊登“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瞿秋白列第一位。

少年瞿秋白不仅天资聪颖,还从小就有正义感和同情心,有一次在乡下玩的时候,见到一个小朋友光着背在寒风中冻得发抖,他就脱下身上的一件褂子送给他。

瞿秋白少年时就读常州的学堂,少年求学,十分刻苦,从而知识渊博。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瞿秋白作为俄文专修馆的学生总代表,参加北京大中学校学生联合会,成为北京运动的领导之一。他常常带领同学们参加集会和游行,组织罢课,走上街头演说。因疲劳过度肺病发作吐血。随后参加李大钊组织的马克思主义学研究会,探讨社会主义,寻找革命以及拯救中国的途径。从后的莫斯科之旅、领袖生涯、文坛佳话、苏区岁月……于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

瞿秋白在狱中,面对敌人的审讯、劝降,他都坚守革命气节,对敌人的谬论严加驳斥,慷慨陈词。“花落知春残,一任风和雨。信是明年春再来,应有香如故。”这是他在狱中写的诗,体现了瞿秋白坚贞不屈的意志和高尚的情怀。

当瞿秋白面对迫害时,他依然谈笑自苦,神色无异,高唱《国际歌》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坐在草坪上,对侩子手微笑着点头说:“此地很好!”饮谈酒血,英勇就义,年仅39岁。

看到这里,我百感交集:39岁,这对瞿秋白来说,真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时候。而他,却英勇就义。不禁为他感到十分惋惜和悲伤。他这种坚贞不屈,为国家现身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作为一个小学生,一个少先队员,我们更要学习瞿秋白的爱国之情。好好学习,刻苦奋斗,成为祖国的栋梁,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瞿秋白传读后感


瞿秋白传读后感(一)

文/邵华一陽一

以前课堂上曾听语文老师列举文人志士时讲述过瞿秋白这位伟人的事迹,今天终于有幸拜读了【瞿秋白传】。也许像我这个年纪还不能更深层次解读伟人瞿秋白的心路历程,但掩卷沉思,面对这位伟人短暂而不平凡的生命轨迹我有种难言的感慨与忧伤,面对伟人崇高的大无谓的革命斗志我由衷地顶礼膜拜

瞿秋白出生于仕官书香之家,多才的母亲在秋白幼小的心灵中深深播种一颗酷一爱一文学的种一子,加上他本人勤学善思,成绩出众,他十一岁那年小学还没毕业,就考进他的故乡常州府的中学堂,不幸的是,他家境败落,生活困顿,只剩半年就毕业的他却读不起书,只能中途辍学,再加上他那至亲的母亲为贫困与债务所迫,绝望之余无奈自一杀,他万分苦恼,面对悲凄的人生,他觉得畸形的旧社会,一片漆黑,他思索着,挣扎着,继续求学。这种上进的一精一神,不朽的力量使我折服,相比之下,我们今天幸福无比地享受着老师们传授的大量知识,我们有时还偶有懈怠厌学情绪,真是无地自容啊。

几经辗转,瞿秋白于1920年赴俄远行,正如他答友人诗所言采一花酿蜜;蜜蜂成时百花谢,再回头,灿烂云华。真所谓宇宙的意志,他甘愿奉献自己的青春创造祖国美好的未来!如今也有许多出国留学人士,真希望他们也能胸怀大志,努力求学,报效祖国。

书中介绍伟人瞿秋白在革命历程中的血泪史,以及他英勇就义的革命豪情也深深震动了我。文化大革命期间,四人帮的恶毒的诽谤与诬陷瞿秋白同志是叛徒,使他的忠魂永远不得安宁,但世人以及后代之人为您喊冤,因为您是中国勇敢的斗士,是一党一的忠臣,后辈们缅怀您!

在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像伟人瞿秋白那样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芒就会驱散绝望之云雾。他在人世间只匆匆地度过了宝贵的三十六个春秋,除去他的童年和求知的岁月从1920年到1935年,他在社会上工作才十几个年头,他的革命活动主要是为一党一的工作摇旗呐喊以及实际的政治斗争,和鲁迅先生一样,他是一位勇敢的战士,他的那支笔就是为中国革命冲锋陷阵锐利的武器;他就如明末清初的史学家谈迁一样支撑着病体,把毕生最充沛的一精一力献给了后代,献给了社会!他那誓不低头的抗争姿态,必将获得人们的喝彩。

瞿秋白传读后感(二)

我喜欢读书,特别喜欢读有关历史和人物传记的书,面前的这本【瞿秋白传】,我已经读了三遍。每读一遍,都会被瞿秋白的一精一神震撼着。

瞿秋白是江苏常州人,是我国著名的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奠基者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是中国共产一党一早期主要领一导一人之一。

他勤学善思。小时候,瞿秋白背诵宋代张俞【蚕妇】诗,母亲问他:上城归来的人,为什么泪满巾?他说:因为养蚕的人穿不上绸,不养蚕的却满身绸。母亲听了,高兴地说:读书能悟出其中的道理,这才是真读书。因此在我们的学习中,也要学会思考,不能死学、学死。

他喜欢读书。他说作为一个中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起码要懂得文学、史学、哲学。否则又怎么能算一个中国人呢?因此无论多忙,他都坚持读书,即使在他生病时,仍然夜以继日地读书。我们也要在学习之余多读书,在书本中汲取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他积极投身革命。辛亥革命爆发,年仅12岁的他,在家首先把象征着封建压迫的辫子剪掉。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他一生政治生涯的开始。他忍住病痛,在酷热中奔波于街头,联络、组织、演讲短暂的一生留下6个第一:第一个在我国报道十月革命后苏俄实况;第一个在我国用文艺体裁描写列宁;第一个在我国完整译配【国际歌】;第一个系统地介绍马列主义文学艺术理论的人;创作了歌颂中国工农革命的第一首歌曲;创办了我一党一第一张日报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作为生活在新世纪的我们,要关心政治,关心国家,提高社会主义觉悟,长大了为祖国做贡献。

他具有无畏的革命一精一神。1935年2月瞿秋白被捕。在狱中面对敌人的审讯、劝降,坚守革命气节,并说出:头可断,志不可敌。1935年6月,蒋介石密令杀害他时,他谈笑自若,从容走向刑场。沿途唱着【国际歌】等。到达罗汉岭后,他盘膝而坐,说:此地很好,高呼中国共产一党一万岁!等口号英勇就义,年仅三十六岁。

玖完【瞿秋白传】后,心中颇不宁静。想起他赠给友人陈炎斌的照片上的一段题词:如果人有灵魂的话,何必要这个躯壳!但是,如果没有的话,这个躯壳又有什么用处?是的,正如鲁迅先生说的:有的人死了,他依然活着。瞿秋白就是如此,因为他有一个不死的灵魂。

瞿秋白传读后感(三)

文/赵婉欣

一代伟人瞿秋白,这位为中国付出毕生一一精一力的人士,在以前,我对他还很陌生。这些天我读了【伟人瞿秋白】这本书,瞿秋白这个名字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这本书记述了他从童年时期到成年的事情,有详写有略写,就如同这些事是发生在我身上的一样。

在这本书里,我了解到了瞿秋白为何会这么义无反顾地走上这条革命之路了。瞿秋白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了良好家庭的影响、教育,在幼年时他就知道了要把祖国从封建、迷信、任人宰割的坑里拉出来,并且他深刻地意识到了祖国的国耻。在本书中,有一页就令我难忘:有一年国庆节,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张灯结彩、开开心心、载歌载舞的过节。但有一个人心中不但不欢快,而且充满悲愤,他就是童年时的瞿秋白。他一气之下,在他亲手糊的白色灯笼上题了两个字,那两个字力透纸背,令人感到一股悲愤之情。那两个字就是国丧。因为在小瞿秋白看来,这一个节日代表着中华民族的耻辱。

还令我敬佩的是瞿秋白那视死如归、不怕牺牲的可贵一精一神。那一年,瞿秋白被国民一党一捕获,送入重庆牢房,而后在他36岁时被敌人杀害。在这短暂而又宝贵的36个春夏秋冬中,他不仅和敌人做着顽强的斗争,而且他一向在为人民服务。瞿秋白他一生喜一爱一书,在他住在姨一妈一家的那段时间里,他废寝忘食的读藏书。他在小学时因家境贫困而没钱上学,因为他的发愤图强,后来他还是考上了大学。从这儿我还体会到了:只有具备丰富知识底蕴的人长大才能做大事。

瞿秋白这个伟大的人,激励着我成长,我不会忘记他。他的品质和人格,我更不会忘记,早已刻在我的心中。

《伟人瞿秋白》读后感500字


【第1篇】

读完了《伟人瞿秋白》这本书,我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书里所讲的故事虽然离我们现在的生活有着近百年的距离,但是给我留下太多深刻的印象。

瞿秋白出生于1899年1月29日,在江苏常州一个书香门第。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熏陶。

瞿秋白一生经历了那么多的苦难和危险、受尽了压迫和欺负。但他为人民工作的勇气并没有挫下来,他在革命困难的年月里坚持了英雄的立场,宁愿向刽子手的屠刀走去,不原屈服。他的爱国精神和勇气值得我们学习。

有一次,他患上了肺病,但他还是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1919年的一天,他因疲劳过度,肺病发作吐血。他的表姐夫写信慰问,他回信说:干了平生快事,区区吐血,算什么一回事!如果一般的人吐血,会马上送医院,可他没有。他的忘我精神和大无畏精神生生感动了我们下一代。

读了这本书我深受启发,瞿秋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学习中,我们要勤奋向上,要好好学习,遇到挫伤与困难,要沉着应对,努力思考;在生活里,我们要独立完成自己的事,不要过分的依赖别人,而且生活节约朴素,不能奢侈浪费,在学校要团结同学,相互帮助,为班级争光,为学校争荣,做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将来成为国家有用之才。

《伟人瞿秋白》读后感350字


读完了《伟人瞿秋白》这本书,我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书里所讲的故事虽然离我们现在的生活有着近百年的距离,但是给我留下太多深刻的印象。

瞿秋白出生于1899年1月29日,在江苏常州一个书香门第。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熏陶。

瞿秋白一生经历了那么多的苦难和危险、受尽了压迫和欺负。但他为人民工作的勇气并没有挫下来,他在革命困难的年月里坚持了英雄的立场,宁愿向刽子手的屠刀走去,不原屈服。他的爱国精神和勇气值得我们学习。

有一次,他患上了肺病,但他还是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1919年的一天,他因疲劳过度,肺病发作吐血。他的表姐夫写信慰问,他回信说:“干了平生快事,区区吐血,算什么一回事!”如果一般的人吐血,会马上送医院,可他没有。他的忘我精神和大无畏精神生生感动了我们下一代。

读了这本书我深受启发,瞿秋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学习中,我们要勤奋向上,要好好学习,遇到挫伤与困难,要沉着应对,努力思考;在生活里,我们要独立完成自己的事,不要过分的依赖别人,而且生活节约朴素,不能奢侈浪费,在学校要团结同学,相互帮助,为班级争光,为学校争荣,做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将来成为国家有用之才。

《伟人瞿秋白》读后感300字


在写钢笔字时,我知道了一个从来没听过的名字“瞿秋白”。他是怎样一个人?他是哪里人?他的性格是怎样的?他生活在哪个年代?……我不禁从脑子中浮现出这样几个问题。终于有一天,老师送给了我一本书——《伟人瞿秋白》,在这本书中我找到了一个又一个的答案。

瞿秋白生于1899年,死于1935年,他是一个宁死不屈的人。他被蒋介石抓获时,许多人都劝他投降,但他不愿投降,直到死的那一刻也没想过要投降。在去刑场的路上,他一边唱着国歌,还一边哈哈大笑。瞿秋白是江苏常州人,出生时,发际有两个旋涡,乳名阿双,学名双,后改为霜,秋白。在国庆时,人们张灯结彩,庆祝国庆,可瞿秋白却做了一个白灯笼,愤怒地在上面写了“国丧”两个大字,挂在瞿氏宗祠的侧门上。他对他妹妹说:“中华民国已经名存实亡,还有什么可庆的呢!”瞿秋白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宣传家。

在共同的战争中,瞿秋白与鲁迅先生结成了生死之交。鲁迅先生书赠瞿秋白一副对联:“人生得一只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在当时白色恐怖的上海,瞿秋白曾多次到鲁迅家避难。

瞿秋白可真是个伟人呀!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伟人瞿秋白读后感


伟人瞿秋白读后感

一代伟人瞿秋白,这位为中国付出毕生精力的人士,在以前,我对他还很陌生。这些天我读了《伟人瞿秋白》,当我读完这本书后,这个名字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此书记述了他从幼年时期到成年的事情,有详有略,令我沉迷,就如同这些事是发生在我身上的一样。
从这本书里,我了解到了瞿秋白为何会这么义无反顾地走上这条革命之路了。瞿秋白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了良好家庭的影响、教育与熏陶,在幼年时他就知道了要把祖国从封建、迷信、任人宰割的坑里拉出来,并且他深刻地意识到了祖国的国耻。在本书中,有一页就令我难忘:有一年国庆节,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张灯结彩、载歌载舞过节。但有一个人心中不但不欢乐,而且充满悲愤,他就是年幼的瞿秋白。他一气之下,在他亲手糊的白色灯笼上题了两个字,那两个字力透纸背,令人感到一股悲愤之情。那两个字就是国丧。因为在小瞿秋白看来,这一个节日代表着中华民族的耻辱。
还令我敬佩的是瞿秋白那视死如归、不怕牺牲自我的可贵精神。那一年,瞿秋白被国民党捕获,送入重庆牢房,而后在他36岁时被敌人杀害。在这短暂而又宝贵的36个春夏秋冬中,他不仅和敌人做着顽强的斗争,而且他一向在为人民服务。瞿秋白他一生爱书,在他住在姨妈家的那段时间里,他不分昼夜地攻读藏书。他在小学时因家境贫困而辍学,因为他的发愤图强,后来他还是考上了大学。从这儿我还体会到了:只有具备丰富知识底蕴的人长大才能做大事。
瞿秋白这个伟大的人物,激励着我成长,我不会忘记他。还有他的品质和人格,我更不会忘记。他已经永远,永远地活在了我们的心中。


《伟人瞿秋白》读后感


《伟人瞿秋白》读后感
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五(7) 孙亚
我们开展了“读《伟人瞿秋白》争当四好少年”的活动。一开始对瞿秋白我们并不了解。只是知道他是“常州三杰”之一。但是他为什么会是“常州三杰”之一呢,我们却不清楚。开展了这个活动后,尤其是读了《伟人瞿秋白》之的,我们对瞿秋白有了深入的了解。对瞿秋白,我们也不由自主地产生了敬佩之情。
瞿秋白是一个革命家,文学家,他还是翻译家,他在许多方面都有杰出的表现。但在我眼中,他首先是一个坚定的革命战士。少年瞿秋白表现出了强烈的爱憎情感。瞿秋白在中学读书时,他就开始了有兴趣地课外阅读,主要书籍有《太平天国野史》、《通鉴纪事本末》,谭嗣同的《仁学》、严复的《群学肄言》、梁启超的《饮冰室文集》、《中国近世秘史》……他的书桌上、枕头边,总是堆放着一叠叠书籍。当他闻听辛亥革命的成果被窃取后,在羊牧之面前一再流露了愤懑苦恼的心境。瞿秋白还做了篇痛斥袁世凯为“国贼”的作文。小小的瞿秋白从来不惧怕什么,有自己的主见。所以后来他才能成为一个伟大的革命者。
在我眼中,他还是一个杰出的文学家。从小就爱学习的瞿秋白,后来辍学了也不忘读书。瞿秋白寄居湖北黄陂的姑母家,那时他已患上了肺病,他还是利用姑母家丰富的藏书,夜以继日地攻读。深夜,为了使灯光不外露,他在窗上挂上厚厚的布帘。到了俄国,瞿秋白广泛接触各阶层人士,勤奋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参加各种社会政治活动,研究俄国革命、俄国共产党、俄国社会和文化。旅俄两年,他撰写了60多篇通讯,还写了两本著名的散文集《俄乡纪程》和《赤都心史》。后来回到国内,他担任《新青年》《先锋》主编,发表了100多篇论文和译述。老师告诉我们,在当时的上海,瞿秋白和鲁迅并称为文坛双璧。
瞿秋白,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他生得伟大,死得光荣。作为常州人,我深深为常州有这样一个伟人而骄傲。我们将沿着他的足迹,努力学习,争当四好少年。

《伟人瞿秋白》读后感 (550字)


一代伟人瞿秋白,这位为中国付出毕生精力的人士,在以前,我对他还很陌生。直到前些天我观看了《伟人瞿秋白》,当我看完这部电影后,这个名字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使我从中受益匪浅。

从这个电影里,我了解到了瞿秋白为何会这么义无反顾地走上这条革命之路了。瞿秋白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了良好家庭的影响、教育与熏陶。还令我敬佩的是瞿秋白那视死如归、不怕牺牲自我的可贵精神。他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理想英勇奋斗的一生。

那一年,瞿秋白被国民党捕获,送入重庆牢房,而后在他36岁时被敌人杀害。在这短暂而又宝贵的36个春夏秋冬中,他不仅和敌人做着顽强的斗争,而且他一向在为人民服务。瞿秋白他一生爱书,在他住在姨妈家的那段时间里,他不分昼夜地攻读藏书。他在小学时因家境贫困而辍学,因为他的发愤图强,后来他还是考上了大学。从这儿我还体会到了:只有具备丰富知识底蕴的人长大才能做大事。

瞿秋白这个伟大的人物,激励着我成长。我从瞿秋白的身上看到一种宁死不屈的精神,为了自己的理想与信念坚持不懈,为了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生。我不会忘记他,还有他的品质和人格,我更不会忘记。他已经永远地活在了我们的心中。作为当代的少先队员,我们一定要珍惜今天前辈们用鲜血换来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学好知识本领,长大才能做一个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

五年级:爱的冰雪薇

读《瞿秋白》有感


读《瞿秋白》有感

再一次看到《名人名传丛书瞿秋白》,望着封面上秋白儒雅而秀气的照片,心中百感交集。早在高中二年级时就在学校看过这本书,是我看过的有关秋白的唯一一本传记,它揭开了我一直很好奇的秋白的面纱,让我最全面地了解了秋白。今天,当我有一次见到这本书时,我买下了它。瞿秋白是我敬佩的历史人物,他的传记于我,收藏抑或是缅怀,两种意义兼而有之。

第一次听说瞿秋白这个名字是在一个电视节目中,主持人问嘉宾,第一个将《国际歌》译成中文的人是谁,有答李大钊者,有答陈独秀者,正确答案却是瞿秋白。这样,瞿秋白这三个字作为一个问题的答案被我记住了。但心中对他却是好奇的:瞿秋白究竟是何许人也,竟比我的同乡李大钊还厉害?

第二次见到这个名字是在一本破旧的杂志上,文章讲述了瞿秋白的生平,旁边还附了一张照片。照片是瞿秋白就义前在长汀公园凉亭前拍的。照片中,秋白身着黑褂白裤,倒背双手,一脸平静与坦然,在我看来,还似乎有些笑意,不知情的人会以为这是游玩时的留念照。这张照片给了我强烈的震撼,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面对近在眼前的死亡时竟会如此从容?

后来在高中语文读本中读到了梁衡先生写的《觅渡觅渡渡何处》一文。这是一篇评述秋白的散文,梁衡先生用他一贯独特的视角、大气的文字评述了秋白对生、对死、对名的态度。可以说,在浩如烟海的纪念秋白的文章中,这是第一篇从人格上剖析秋白的。这篇文章写得好,每每读后,总感到意犹未尽。原本,秋白就是个让人读不尽的人吧。

再后来,我读了《名人名传丛书瞿秋白》。书中除了标题是编者加的之外,其余均选自瞿秋白的作品。通过阅读秋白的文字,不仅可以领略他的文风文采,还可以了解他的人格。

秋之白华,是秋白将自己的名字与爱人杨之华的名字组合而成,其中的浪漫深情不必多言,但细细品味之下,总感觉这四个字中包含了一种悲凉的味道,难道冥冥之中这已经暗示了秋白悲壮的结局?

总是不忍心读书中《宋希濂谈瞿秋白》一文。宋希濂当时作为国名党中将亲身经历了审问及杀害秋白的全过程,他的讲述不可谓不真实。也许正是因为它太真实我才拒绝接受,每一个描述秋白走向死亡的字都是那么冰冷无情。讲述越真实,秋白越从容,于我看来越残酷。我宁愿他的牺牲永远是个谜,这样,我想象中秋白的慷慨赴死远比真实情况悲壮,却也远不及真实情况让人痛彻心扉!

秋白就义前曾放声歌曰:人之公余稍憩,为小快乐;夜间安眠,为大快乐;辞世长逝,为真快乐也!梁衡先生说当一个人从道理上明白了生死大义之后,他就获得了最大的坚强与最大的从容。从被捕到就义,秋白一直是从容的,没有丝毫畏惧。这一点一直是我不解的,秋白告诉了我们答案:辞世长逝,为真快乐也!秋白的一生太矛盾了,他一直在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文艺理论批评家的双重身份的取舍中苦苦挣扎,痛苦到辞世长逝,对他而言是真快乐!

由此,我想到了秋白那篇详细描写自己矛盾心情的《多余的话》,这是秋白在被捕明知来日不多时抢写的。这篇文章,我一直似懂非懂。这是秋白写的?我真的无法体会他的心境。熟悉他的丁玲说读着文章(即《多余的话》)仿佛看见了秋白本人,我完全相信这篇文章是他自己写的。丁玲还说我也自问过:何必写这些《多余的话》呢,我认为其中有些话是一般人不易理解的,而且会被某些思想简单的人、浅薄的人据为话柄,发生误解或曲解。果然,文革期间,四人帮污蔑秋白,说他据此向国民党乞降,让秋白在英勇就义后反背上叛徒的骂名。秋白也许已不在乎了,他看透了生死,寻到了真快乐,还会计较身后名吗?如果他计较,他就不会写《多余的话》苛刻的剖析自己了。有道是知我心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历史证明了一切,真相大白后,一个敢于讲真话的革命者身上的人性的光辉,不会随时间的流逝而黯淡,反而会愈久弥光。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以此为标准,秋白的一生是个悲剧。但这是否是我们一厢情愿的强加呢?辞世长逝之所以是真快乐,是因为它是一种解脱,从此远离俗世的烦恼与悲凉,飞向遥远的云端,笑看人世间花开花落,却只是花自飘零水自流,于己无关,只有长存心中的美好祈愿,永世保佑我难以割舍的家园。

秋白未眠,他就在遥远的天边

读后感《《瞿秋白》读后感 (600字)》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后感读后感6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