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萨特传读后感 > 地图 > 萨特传读后感,2024萨特传读后感
萨特传读后感相关栏目
萨特传读后感热门栏目
萨特传读后感推荐
萨特传读后感

(共 6001 篇)

  • 1、 人之间的爱情——《萨特传》读后感1000字
    1970至1980年,是萨特生命的最后十年,波伏瓦大部分时间都陪伴在他的身边。萨特去世后,波伏瓦根据自己的日记与搜集到的其他资料,写成回忆录部分。第二部分是根据她同萨特的长篇对话音整理出来的,这是本书的第一。1974年春季在罗马,萨特的眼睛近乎完全失明,失去写作的能力。在波伏瓦的建议下,萨特与她断续展开对谈,内容分成若干个主题,围绕萨特一生的各个方面进行。萨特晚年有意写一本自传性质的书,波伏瓦的这个建议,立即得到了他的赞同,他指着自己的眼睛说:正好弥补这个! 无论对于学术研究者还是普通读者,这本书的价值与意义都非同一般。它是波伏瓦与萨特共同的创作,为研究他们的哲学思想和个人生平,打开了一扇方便之门。波伏瓦对萨特的回忆文字中,饱含深切爱恋,让人惊叹他们爱情的真挚。实际上,他们一生的关系,不乏惊世骇俗,招致外界非议之处:萨特一生以追逐异性为乐,晚年更甚。波伏瓦却无怨无悔追随左右,容忍了他众多的露水姻缘。她自己也在萨特之外,有过公开的情人。 另一方面,萨特曾这样描述他与波伏瓦长达半个世纪的关系:这不仅是一种友谊,这是你在婚后状态所能有的一种感情。波伏瓦也的确像妻子关心丈夫那样,照顾着萨特的生活起居。 萨特还认为,在哲学上,而且在对他这个人、对他所想做的事情的认识上都达到与他同等的水平,波伏瓦是他最理想的对话者。在今天对于他们文化遗产所做的研究中,思想上,到底是波伏瓦始终追随萨特,还是萨特深受波伏瓦影响,或者二者兼而有之,仍然存在不同说法。 有一点可以肯定,在萨特心中,波伏瓦是既可进行思想对话,又能够与其亲密交流的女性。它是精神与肉体的双重认可,反过来,男人之对于女人亦是。如波伏瓦,她需要的不仅是恋人对她身体之魅力的肯定,更让她自豪的,是能够在事业上与对方并驾齐驱。 这又不仅仅是爱情,或者说,这是超出一般爱情模式之上的一种爱情。它包含友情、恋情、亲情,还有同时代中两个杰出大脑的惺惺相惜。他们是知己、是情人、是终身的伴侣,更是精神上的对话者。在这个基础上,他们关系中的种种奇特之处,似乎也可以理解了。 你知道,爱情无法归类,每一种爱,只对应于某个人本身,再投射到他所爱的对象那里。它的模式千差万别,它引起的热症,却让人们同样的发烧、战栗。没有比爱情更私人化,又更易引起共鸣的东西了,性、忠诚、美貌、金钱……每一项都可能维系着狂热的爱情,对于萨特和
  • 2、 萨特《文字生涯》读后感600字

    我以前总认为萨特的作品艰深晦涩,即使是文学作品也在灌输他的哲学。看了《文字生涯》才发现萨特的内心世界竟是如此丰富,妙趣横生的语言更是蕴含着无限的哲理,让人揣摩,感叹不已。 《文字生涯》是萨特童年的回忆录,从中可以看出萨特成长的艰辛历程。 弗洛伊德认为,童年的创伤性经验对艺术家日后的创作起重要作用。这的确是切中艺术静脉的精妙论断。从《文字生涯》一书我们了解到,萨特从小在寄人篱下的境遇中感受和承受着人生的无形重负,没有欢乐,没有骄傲,仿佛在生命一开始,他就被抛弃到一种孤立无援的绝望之境,也可以说,这既有自己相貌丑陋的自卑感,又有因外界的冷漠而产生的惶惑,他那颗孤寂敏感的心弦在童年时期就已经被内在地拨响了。 童年的萨特在外祖父的书斋里找到了朋友,找到了欢乐。在书丛中成长的萨特肯定自己也将在书丛里寿终正寝。 《文字生涯》是他的童年回忆录,也是他的存在主义哲学的表达。我自认为用钢笔尖把我的梦想铭刻在人间了。于是词语变成了绝对的永恒。 萨特一生写了很多震撼二十世纪心灵的著作,其作品包括小说、戏剧、散文等各种形式,《文字生涯》是他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一出版即风靡整个欧洲,被告公认为代表萨特最高的艺术成就,瑞典文学院因此决定授予萨特诺贝尔文学奖,但是他拒绝接受。1980年萨特逝世后,有数以万计的人为他送葬。我想,萨特那颗在童年倍尝孤寂的心一定不会再感到凄凉,因为他已经为自己和人类建造了一座存在主义的碑石。

  • 3、 《萨特导读》读书笔记及感悟1000字

    《萨特导读》读书笔记及感悟1000字:

    上周读完一本小书《把世界的重量担在肩上:萨特导读》,作者罗伯特·贝纳斯科尼,全书只有不到6万字,用时4小时整,读得挺慢。萨特部分文字比较难懂,但无疑非常有力量。

    《把世界的重量担在肩上》共分10个章节,每章节开头会引用一大段萨特作品,然后进行解读,解读比原文容易理解很多,所以对于读懂萨特非常有帮助。

    这10个章节既涵盖了萨特经典作品,又涵盖了其主要哲学观点,同时也体现了萨特哲学生命的连续与成长。

    之前在通读哲学史时得到的「萨特印象」,停留在几个关键词——存在先于本质,他人即地狱,选择、自由与责任等,以及他和波伏娃之间冲破世俗却堪称永恒的爱情。

    作为一个对自由有执念的人,我对萨特无疑有着更大兴趣。要系统了解一个人,尤其是一个哲学家,就要通读他的作品。

    萨特为人诟病的两点,是他在哲学上的反复和夸大。他经常在后面的作品中推翻自己之前坚持的观点,也经常用一些“爆款句子”去抓众人眼球,比如,“德军占领期间是我们最自由的时候。”

    但是,我非常欣赏萨特的恰恰是这两点。

    先说夸大。萨特搞宣传很有一套,他知道读者爱看什么,他知道如何把众人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这有什么不好吗?作为一个有哲学诉求甚至是政治诉求者,只有懂得如何赢得目光,才能更好地将自己的观念推而广之。一个人空有旷古烁今、变革社会大想法,如果没人理会,等于没有。

    萨特所阐释的存在主义,对于二战后陷入颓废、悲观、茫然的人类思想来说,无异于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没点流量意识,这怎么办得到。

    而反复意味着终身成长。只有不断进化之人才拥有反复的特质。萨特的反复,不是无常善变,而是有明确思想演化路线。我们举一个例子具体聊聊。

    “为了解答有关政治正义的问题,萨特开始学习历史、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到1952年底,他最终确定了自己的立场,那就是维护共产党,为此他的写作风格变得跟以前截然不同。”

    1952年,萨特47岁。他在40多岁才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然后花几年时间深入理解、研究并运用它。马克思主义大大影响了萨特后来的哲学观。

    40多岁的萨特,依然在学习新东西,分辨好东西。不管其政治哲学理念是该褒奖还是被贬斥,这种为解问题、解困惑而终身读书、终身学习的行为,值得效仿。

  • 4、 走向未来:罗素与萨特,新世纪的曙光读后感 读书笔记(3)篇
    走向未来:罗素与萨特,新世纪的曙光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1)篇

    很好的哲学入门读物。

        本就抱着了解一下哲学这个神奇的领域的心态开始阅读的这部书,现在也算是对哲学大厦有了基本的框架,于我个人而言是很不错的,能在莞尔中学习到各种各样的思想知识。此部书语言幽默,通俗诙谐,作者竭力地营造出一种轻松简单的氛围,所以有时不惜用上一些粗俗的话语。初衷是好的,可未免给人一种用力过猛的感觉,继而对整部书的印象大打折扣。

    走向未来:罗素与萨特,新世纪的曙光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2)篇

    全书的意义在于对形而上学一阵打击之后,引入到对于死亡的直面问题上。l是的,哲学的终极问题,哲学对我们的意义不是往往在于寻找我们存在的意义么?回避关于死亡的问题,就无法真正得出让自己满意的答案?是啊!我们为什么不选择死亡呢?想到两个例子,一是王阳明心学强调战胜对于死亡的恐惧。我以为这是王阳明心学和禅宗最大的区别。生命不是虚无主义,心学不但不回避,甚至迎面而上地寻找答案。而知行合一的光芒正是基于实用主义和经验主义的科学态度,这本书更像是引入心学的导则。二是在我本科阶段,看到过伊东丰雄和西泽立卫讨论何为建筑,伊东执着啤酒罐说这个就是,捏扁然后扔掉。当时,我理解,那是一种日式的美学解读以及伊东nomd概念的示范。现在我会认为这是对于形而上学上“存在”概念的否定。也对于伊东的主题有了一点升入的理解。在理解建筑之前,无论形式还是空间,都可以先搁置一下。让我们先从哲学的层面去体会前辈们对于存在对于形而上学的理解吧。建筑或许会比我们更长久的存在于世间,建筑为何?我们又该如何为之奉献我们呢?

    走向未来:罗素与萨特,新世纪的曙光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3)篇

    逻辑实证主义 用逻辑符号重铸哲学世界 而不是用精度低的语言;扩展经验的实证。由维特根斯坦建立起来 又亲手毁灭了它 因认识到 理性无法解释世界。最终改进还是让位于实用主义 循序渐进。证伪主义而非形而上学或历史主义。被证伪前 这个科学理论就是正确的。可以随时“纠错”而不是“多数说了算”,这才是现代民主制度的核心精神。

    综上,科学就是建立在经验主义基础上的、以实用主义为原则筛选出来的、可以被证伪的理论。

    波普尔是索罗斯的老师。。难怪索罗斯著书与老师大作同名-《开放社会》。

    维特根斯坦说,人生问题的解答在于对这个问题的消除。可以认为,人生毫无意义,无法给

  • 5、 名人传托尔斯泰传读后感

    名人传托尔斯泰传读后感(一)

    托尔斯泰粗犷的脸又长又笨重,短发覆在前额,小小的眼睛,宽大的鼻子,往前突出的大唇,宽阔的耳朵,因为无法改变丑相,童年时倍感痛苦。他在一个叫卡赞的地方读书,成绩平庸,他是孤独的。

    在他家庭的回忆中,好几个人为托尔斯泰采作他的《战争与和平》中的最特殊的典型人物:如他的外祖父,老亲王沃尔康斯基,叶卡捷娜二世时代专制的贵族代表;他的母亲,玛利亚公主,这温宛的丑妇人,生着美丽的眼睛,她的仁慈的光辉,照耀着《战争与和平》。

    虽然对于他的父母,他是不大熟知的(他的母亲逝世时,他还未满二岁),但是他至少还能保有若干关于父亲的回忆。这是一个和蔼的诙谐的人,眼睛显得忧郁,在他的食邑中过着独立不羁、毫无野心的生活;他父亲死时托尔斯泰才九岁。这一死,使他第一次懂得悲苦的现实,心中充满了绝望。

    然而不知不觉中,他为少年的热情、强烈的情感和夸大的自尊心所驱使,以至这种追求完美的信念丧失了无功利观念的性质,变成了实用的性质与物质了。他慢慢地也学会了放荡自己。最后,有一样东西救了他:那就是绝对的真诚、坦白和善良。

    最终他以自己的努力而成了俄国作家,成为了俄国的一面镜子。

    读完《托尔斯泰传》让我明白:影响我们成功的决不是环境,或者遭遇。而是我们是否能保持一颗坚强的心,一种不屈的信念。

    名人传托尔斯泰传读后感(二)

    一个土生土长的俄国人,一个渴求快乐,期盼和平的俄国人,一个生在了不属于他的年代,却让这个时代深深打上托尔斯泰烙印的俄国人。他的一生本就是个绽放光芒的太阳,不落的太阳。

    孩提时代的托尔斯泰,不懂得失去母亲的痛楚,身为贵族后裔的他,跟体会不到生活的艰辛。然而,厄运却接二连三的降临在他的身上,9岁的小托尔斯泰又失去了深爱他的父亲。也许是命运促使他选择了一条不寻常的道路,他并没有像其他的贵族子弟一样,乖乖的接收那属于贵族的良好教育,去继承他的父母给他的爵位。他选择了去接收那些来自西方的智慧启蒙思想。

    贵族间的阿谀的寒暄让托尔斯泰早早的对这个社会感到了厌恶,克里木战争更是让年轻的托尔斯泰看到了贵族的腐化和农奴制的落后。

    于是,他脱下了那些繁琐的贵族装束,拿起属于他的笔杆,开始了他的战斗。

    《童年》《少年》《青年》三部曲写出了托尔斯泰从童年到青年的感悟,诉说了他对这个弱肉强食的年代的不满。他发出了疑问,为什么我们不能享受我们的童年,却要承担沙皇强加于我们的痛苦?他不明白

  • 6、 《名人传——贝多芬传》读后感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罗曼罗兰是这样描写贝多芬眼睛样子的:“眼中燃烧着一股奇异的威力,使所有见到他的人为之震慑。”

    这股威力是什么呢?是贝多芬对悲剧命运的抗争和对美好生活的热情与向往。

    童年时期,他父亲将自己的愿望强加在了这个儿子身上,他用暴力来迫使贝多芬学习。年幼的贝多芬成天面对着枯燥的洋琴,还要操心经济问题。奔放热情的性格,没有让他厌恶艺术,相反,他成长为了一位杰出的音乐家。

    命运似乎没有因为他过人的才能就不再悲惨下去,不到30岁,他的听觉就开始衰弱。“还会痊愈吗?我当然希望如此,可是非常渺茫”这是一位伟大音乐家的忧虑。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贝多芬

    贝多芬热爱生活,他的坚强意志,使命运败下阵来。经典的乐曲诞生了:欢快明朗的《第二交响曲》,表达对革命的向往《第三交响曲》,斗志昂扬的《命运交响曲》……

    贝多芬的故事让我不禁联想到了自己,生活在这个时代,我们所处的环境比贝多芬当年好了不知多少倍。既然梦想在眼前,我们为何不紧追前方的那束光?在追梦的道路上,可能会有困难、挫折,不要退后,不必惊慌,站起来,继续奔跑。我们终会到达那看似遥不可及的山峰。

  • 7、 名人传贝多芬传读后感

    【篇一:名人传贝多芬读后感】

    从贝多芬身上学到了许许多多崇高的精神,特别使我佩服的是他那种顽强地与命运抗争的精神。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人生对他来说就好像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父亲急于想开发他的音乐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贝多芬练习各种乐器。当他稍长大一些,恶运又一次降临到了贝多芬的头上:他失去了最亲爱的母亲,贝多芬悲痛欲绝,只有写信向朋友哭诉。

    苦难中长大的贝多芬也是幸运的。法国大革命爆发之时,贝多芬曾遇见莫扎特,并相互交流。接着,又拜海顿为师。后来,贝多芬开始崭露头角。就在贝多芬初次尝到成功的甜蜜的时候,痛苦又一次降临。慢慢地,贝多芬耳朵的听觉越来越衰退,他的内脏也受着剧烈的痛苦的折磨。但他还是瞒着所有人,直到他再也不能隐瞒了,才写信给韦格勒医生和阿曼达牧师这两位好友。贝多芬耳聋的程度是逐渐增加的,但没有完全聋,可以说,几乎贝多芬所有的作品都是耳聋后写的。

    不但如此,他的身体也背叛了他,先后得了肺病、关节炎、黄热病、结膜炎等等,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尽管如此,但他从未放弃过音乐。要知道面对这么大的困难,贝多芬却毫不动摇,这需要用多大的勇气和毅力啊!

    生命的沸腾掀起了音乐的终曲。贝多芬渴望幸福;他不愿相信自己的不幸是不可医治的:他渴望治愈,他渴求爱情;他充满着希望。也许现在你的成绩是差了点,但这并不代表以后你依然是这样。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实力,对自己要有信心。

    贝多芬与命运抗争,最终成为名人,同样,我们也要努力学习,做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贝多芬在写给弟弟们的信中曾说过:只有道德才能使人幸福,而不是金钱。

    除了这一点外,本书的作者罗曼罗兰也想告诉我们一些道理:悲惨的命运和痛苦的考验不仅降临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样也降临在伟人的身上。当我们遭受挫折的时候,应该想到这些忍受并战胜痛苦的榜样,不再怨天尤人,要坚定自己的信仰

    【篇二:名人传贝多芬传读后感】

    欢乐要由痛苦来提取。

    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总结他的一生。

    出生于贫寒家庭,幼年时经常遭受家暴,十七岁独自承担起家庭的重任。二十三岁离开故乡,前往维也纳,不久,痛苦叩响了他的生命之门,听力日渐衰退。被爱情的抛弃,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使他创作了一系列作品。经历了欧洲革命,使他热情高涨,度活了时代之魂,幸福的再次降临,带来的是又一次的抛弃,此时他与孤独做伴,经历了人生中的光辉岁月,但命运还没有放过他,接踵而来的是最悲惨的时期:经济困窘,亲

  • 8、 名人传《托尔斯泰传》读后感

    导语: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属于他自己的一份精华。我们要了解自己,选定方向,认真去追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列夫.托尔斯泰传》有感,供大家参考。

    【篇一】《托尔斯泰传》读后感

    托尔斯泰粗犷的脸又长又笨重,短发覆在前额,小小的眼睛,宽大的鼻子,往前突出的大唇,宽阔的耳朵,因为无法改变丑相,童年时倍感痛苦。他在一个叫卡赞的地方读书,成绩平庸,他是孤独的。

    在他家庭的回忆中,好几个人为托尔斯泰采作他的《战争与和平》中的最特殊的典型人物:如他的外祖父,老亲王沃尔康斯基,叶卡捷娜二世时代专制的贵族代表;他的母亲,玛利亚公主,这温宛的丑妇人,生着美丽的眼睛,她的仁慈的光辉,照耀着《战争与和平》。

    虽然对于他的父母,他是不大熟知的(他的母亲逝世时,他还未满二岁),但是他至少还能保有若干关于父亲的回忆。这是一个和蔼的诙谐的人,眼睛显得忧郁,在他的食邑中过着独立不羁、毫无野心的生活;他父亲死时托尔斯泰才九岁。这一死,使他第一次懂得悲苦的现实,心中充满了绝望。

    然而不知不觉中,他为少年的热情、强烈的情感和夸大的自尊心所驱使,以至这种追求完美的信念丧失了无功利观念的性质,变成了实用的性质与物质了。他慢慢地也学会了放荡自己。最后,有一样东西救了他:那就是绝对的真诚、坦白和善良。

    最终他以自己的努力而成了俄国作家,成为了俄国的一面镜子。

    读完《托尔斯泰传》让我明白:影响我们成功的决不是环境,或者遭遇。而是我们是否能保持一颗坚强的心,一种不屈的信念。

    他就是太阳,照亮了那个漆黑的时代。

    【篇二】《托尔斯泰传》读后感

    《列夫.托尔斯泰传》有感一颗伟大的灵魂,百年前在俄罗斯的大地上发出光焰,最精纯的光彩照耀我们的心灵。在十九世纪末阴霾重重的黄昏,它是一颗抚慰人间的巨星,它的目光足以心音并抚慰我们青少年的心灵。在法兰西,多少人认为他不止是一个受人爱戴的艺术家,而是一个朋友,最好的朋友,在全部欧罗巴艺术中唯一的真正的友人列夫?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粗犷的脸又长又笨重,短发覆在前额,小小的眼睛,宽大的鼻子,往前突出的大唇,宽阔的耳朵,因为无法改变丑相,童年时倍感痛苦。他在一个叫卡赞的地方读书,成绩平庸,他是孤独的。

    在他家庭的回忆中,好几个人为托尔斯泰采作他的《战争与和平》中的最特殊的典型人物:如他的外祖父,老亲王沃尔康斯基,叶卡捷娜二世时代专制的贵族代表;他的母亲,玛利亚公主,这温宛转的丑妇人,生着美

  • 9、 名人传读后感贝多芬传

    《贝多芬传》让我感悟到坚强的重要,让我求学的步伐更为坚定了,真的受益匪浅。以下就是小编整理的以下就是小编整理的,一起来看看吧!,一起来看看吧!

    名人传读后感贝多芬传1

    读完《名人传》一书,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书中的人物无一不是与命运抗争的伟大英雄,他们经历重重挫折,坚持着心中所想,击碎了命运掀起的滔天巨浪,最终成就了他们的伟大。其中贝多芬给我的印象最深刻。

    贝多芬出身贫寒,一生经历无数坎坷,命运的“打压”、亲情的辜负、爱情的背叛、病痛的折磨,无一不重重地打击着他。他孤独地活着,坚强地活着,仿佛与世隔绝,也许可以用这么一句话来诠释他寂寞的心境:“乌云敞月,人迹踪绝,说不出如斯寂寞!”但他没有就此被击倒,他在黑暗中活着,在无声中抗争着,在与命运搏斗着。最后随着《第九交响曲》、《英雄交响曲》等作品的相继问世,象征着他的胜利,他战胜了厄运,他战胜了疾病,战胜了困难与障碍,更战胜了命运!他的精神攀上了生命的巅峰,他的心灵空前强大。

    我从贝多芬身上感悟到坚忍不屈,欲与天公试比高的精神。同时他的不屈于命运的精神也让我陷入沉思。如果肉体的创伤会很痛,那么精神上的痛苦更甚,与贝多芬受到的重创相比,我们碰到的困难只能算毛毛细雨,但是我却不能展现如贝多芬一般的顽强、坚忍,因为一点点小挫折放弃了勇敢,放弃了拼搏,更放弃了机会。如今长大了,面对的越来越多,如因为挫折和困难而退缩、逃避,我们就会失去很多。人生就是要奋斗,要勇于与命运斗争,不屈服于命运,总有一天你一定会成功,只要顽强拼搏,努力抗争,最坏的结果不过大器晚成。

    《贝多芬传》让我感悟到坚强的重要,让我求学的步伐更为坚定了,真的受益匪浅。

    名人传读后感贝多芬传2

    看完《名人传》里写的贝多芬得知贝多芬的童年很艰苦,他没有享受过莫扎特那样温暖的家庭。他从小就被他的父亲逼着练习钢琴、小提琴……但,即使是这样贝多芬也没有讨厌音乐,而是努力的练习。他的父亲为了促使贝多芬学习,还使用了暴力。贝多芬十一岁时就成为了戏院队的一员;十三岁就当上了大提琴手。

    他的妈妈在一七八七年就去世了,父亲因酗酒成性,无力支撑这个家庭,所以十几岁时的贝多芬就成了家庭的支柱。贝多芬从少年时代就开始为经济问题开始操心,这份重任对他来说来的太早了。

    贝多芬有着遇到困难,永不退缩的精神,即使自己的耳朵听不见但他却没有放弃音乐的生涯,而是继续创作出很棒的乐曲获得了很棒的成功

  • 10、 人物传《贝多芬传》读后感500字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每一个学生要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把读书,应视为自己的乐趣。小编为您提供!更多精彩,尽在小编,欢迎您的关注阅读!

    【篇一】贝多芬传读后感500字

    贝多芬一生备受疾病,贫困和失恋的折磨,但他不向命运低头,始终不懈地努力,终于成为一代的钢琴家。

    路德维希·冯·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出生于波恩的一个贫困家庭。在他四岁时,父亲想把他塑造成音乐神童,就用暴力强 迫他一连几个小时的弹琴,使他差一点儿因此永远厌恶艺术。但他却当了管风琴手。他的耳朵几乎聋了,但是,他凭着对音乐的深厚情感和超人的天赋,创作了许多的钢琴奏鸣曲和交响乐曲。

    当我读完这本书时,感到很惭愧:健康的我虽然也在学钢琴,但和贝多芬真是天地之别。谱子稍微难一点,我就不想弹了;谱子稍微长一点,就心烦,甚至想放弃学钢琴……我要向贝多芬学习,学习他不轻易向命运屈服,刻苦拼搏、勇于进取、不向困难妥协的精神,争取各方面都取得优异的成绩。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一次大型音乐会上,两个袖管空空的钢琴王子刘伟坐到特制的琴凳上,把俩脚搁在琴键上,在众目睽睽下,他的十个脚趾在琴键上灵活地弹奏着,优美动听的旋律在整个音乐厅回荡,人们都被这样一位不同凡响的年轻人深深感动着。

    贝多芬的故事让我明白:悲惨的命运和痛苦的考验不仅会降临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样也会降临在伟人身上。当我们遭受挫折的时候,不怨天尤人,不向命运低头,一直坚持不懈地努力,成功一定会青睐我们的!

    【篇二】贝多芬传读后感500字

    一提起贝多芬,大家都会想到美妙音乐。通过阅读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我了解了贝多芬幸福又悲惨的命运,感受到了他坚强的意志。

    他为何悲惨?贝多芬的童年没有温暖,成年后失去了音乐家最重要的东西——听觉,一次次在情感上跌倒,受尽了命运的捉弄,无比辛酸。所以他悲惨。

    他为何幸福?因为贝多芬有很多关心他的朋友,韦格勒、埃莱奥诺雷、阿曼达、勃罗宁等,这些都是他的至交好友。虽说他命运悲惨,但有朋友的帮助、陪伴,他也很幸福。

    他又为何坚强?因为贝多芬即使一次次受到命运的捉弄,却坚持这样一个信念“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不能让困难把我压倒!”贝多芬双耳失聪,但他依然热爱音乐,坚持创作,写下了许多的乐曲。在生命的最后

  • 2019-09-22

  • 2019-09-22

  • 2022-12-28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2

  • 2021-08-10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10-17

  • 2019-10-19

  • 2019-10-20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1-02

  • 2021-05-29

  • 2021-11-08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09-25

  • 2019-10-09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1

  • 2019-09-25

  • 2019-10-11

  • 2019-10-19

  • 2019-10-20

  • 2019-10-17

  • 2019-10-17

  • 2019-10-19

  • 2019-10-17

  • 2019-10-17

  • 2019-10-19

萨特传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萨特传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萨特传读后感、2024萨特传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