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农夫和他的儿子们读后感 > 地图 > 农夫和他的儿子们读后感,2024农夫和他的儿子们读后感
农夫和他的儿子们读后感相关栏目
农夫和他的儿子们读后感热门栏目
农夫和他的儿子们读后感推荐
农夫和他的儿子们读后感

(共 2057 篇)

  • 1、 《李镇西校长和他的同事们》读后感

    《李镇西校长和他的同事们》读后感

    在哈尔滨培训期间我有幸拜读了李镇西老师所着的《李镇西校长和他的同事们》一书。书中的内容犹如阵阵清风吹进我的心里,让人感动,荡涤心灵。这本书是李镇西老师和他的同事们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萃,它集中展示了武侯中学老师的教育教学思想、艺术和具体操作方法。

    他们从自己身边的故事讲起,朴实形象的语言中透露着诗意,包含着深情。读着书,我时常会被李老师的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语言所打动,不禁为之赞叹,折服。书中的许多教育理念、教育方法都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本书为所有的教育工作者点燃了一盏明灯,也为大家能走出“教育误区”,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树立了信心。

    翻开序言,里面有令我感悟最深的一段话,忍不住摘抄下来留作自勉:“每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原来所谓“最好的教师”,不是与我敬仰的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老师相比——他们的人格、学识、能力乃至天赋,我是永远无法企及的,比也白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镇西与昨天的李镇西相比——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今天我组织班集体活动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帮助“后进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细心?我今天所积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丰富?我今天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建议或意见是不是比昨天更虚心?我今天所听到各种“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静?……

    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近。“做最好的教师”是我永远的追求,直到我教育生涯的终点。看到这里我算明白了,李老师笔下“最好的教师”就是一个不断地自我反思,不断地督促自己进步的教师。

    看着书反思现在的自己,我算是“最好的教师”吗?当然不是,我想,这个“最好的教师”应该是我的一个目标,一个不断催促自己进步的目标。为了进步,我学着反思自己,并尽可能地记下每

  • 2、 读《伊索寓言》之《农夫和他的儿子们》有感

    读《伊索寓言》之《农夫和他的儿子们》有感

    文/张艺骞

    今天我读了《农夫和他的儿子们》这个故事。故事中农夫一直想把自己积累的种葡萄的经验传授给儿子们,可是儿子们却对父亲的葡萄园不感兴趣,也根本不想劳动,直到父亲病重,临终前,父亲对儿子们说自己一生积攒的财富都埋在了葡萄树下,让他们自己去找,谁找到就归谁。就这样,儿子们天天在葡萄树下挖土,却始终找不到财宝,到了葡萄成熟的季节,今年的葡萄比往年都好,他们才恍然大悟,原来父亲积攒的财富就是要辛苦的劳动啊。

    通过这个故事,我知道了:劳动是人类最宝贵得财富,我们应该学习农夫的勤劳。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帮家人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这样,既能减轻家人的负担又能锻炼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学习上更不能偷懒,要认真完成每项作业,只有平时不偷懒,学习才会更上一层楼!

  • 3、 《农夫和他的儿子们》读后感_寓言故事读后感300字

    暑假里,我阅读了《农夫和他的儿子们》这则寓言。读完后,我受益匪浅,更明白了人生的一个道理。

    语言讲诉了一个农夫临死前,告诉儿子们他在葡萄园里藏了财宝。农夫死后,兄弟们翻遍整个葡萄园也没有找到财宝。但泥土经过深翻细耙,那年的葡萄长得格外好并且大丰收了,他们酿造的葡萄酒卖了好多钱。兄弟们因此发财了,同时也明白了父亲的真实用意。

    读完后,我大脑u盘里忽然又浮现出《金子》一课。文中的彼得弗雷特随众人到萨文河畔找金子,大家都空手而归,他不甘心落空,继续埋头苦干。最后他在没找到金子的土地上培育了各种魅力的鲜花,人们都来买花,他成功了。

    我想。农夫的儿子们和彼得弗雷特最终都找到了同样的生活真谛:勤劳是开启财富大门的金钥匙。同时也教育我们:勤劳是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在以后的人生中,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不能心存侥幸,有不劳而获的念头,要发扬勤奋好学的精神。

  • 4、 《农夫和他的儿子们》读后感_寓言故事读后感 (300字)

    暑假里,我阅读了《农夫和他的儿子们》这则寓言。读完后,我受益匪浅,更明白了人生的一个道理。

    语言讲诉了一个农夫临死前,告诉儿子们他在葡萄园里藏了财宝。农夫死后,兄弟们翻遍整个葡萄园也没有找到财宝。但泥土经过深翻细耙,那年的葡萄长得格外好并且大丰收了,他们酿造的葡萄酒卖了好多钱。兄弟们因此发财了,同时也明白了父亲的真实用意。

    读完后,我大脑u盘里忽然又浮现出《金子》一课。文中的彼得·弗雷特随众人到萨文河畔找金子,大家都空手而归,他不甘心落空,继续埋头苦干。最后他在没找到金子的土地上培育了各种魅力的鲜花,人们都来买花,他成功了。

    我想。农夫的儿子们和彼得·弗雷特最终都找到了同样的生活真谛:勤劳是开启财富大门的金钥匙。同时也教育我们:勤劳是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在以后的人生中,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不能心存侥幸,有不劳而获的念头,要发扬勤奋好学的精神。

  • 5、 《老农和他的儿子们》读后感600字

    假期中,我认真阅读了《小学生阅读100篇》,读完后感触很深,特别是《老农和他的儿子们》这个故事给我留下了尤为深刻的印象。

    《老农和他的儿子们》一文讲述了一位老农弥留之际对儿子们说,他将金子藏在了自家的田地里,让儿子们自己去寻找,老农死后,儿子们在田间反复寻找,却一无所获,只好将土填平。谁料想被翻过的土地上竟长出了可喜的庄稼,三兄弟把粮食出售,赚得了钱财,此时,他们才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

    是啊,不劳而获,天上掉馅饼的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只有通过辛勤的耕耘,才能有幸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箭一般地飞奔过来,猛的撞在那棵大树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断了,蹬蹬腿就死了。这个农夫飞快的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他拎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地想:“我的运气真好,没准明天还会有兔子跑来,我可不能放过这样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等着兔子撞过来。结果,等了一天什么也没等到。他却不甘心,从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

    有的同学,平时课堂上思想不够集中,课后作业也不按时完成,不求上进。你想,这样的同学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吗?答案是肯定的。只有态度端正,脚踏实地,不懈努力的人,才能享受成功的喜悦。

    同学们,让我们牢记不劳动就不会有收获的道理,让我们用辛勤的劳动去创造美吧!

  • 6、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读后感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读后感(一)

    读了《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我深刻到体会到奉献的重要,十岁的高尔基的儿子能种出美丽的花儿,他走后给高尔基留下了一片美好的回忆,这种奉献的精神是常人做不及,或许他不知道自己的奉献,但他在阅读完爸爸的信后就一定会把快乐传递下去,带给更多的人。其实奉献没有那么繁复,只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世界就会无限美好。我就有这样的经历。

    那是一个下午,已经接近傍晚,老师开始发家庭作业一份正反面的试卷,可是我们班级有46 人,试卷只有45 份,甘宇没有拿到,甘宇急得满头大汗,都快要哭了,心想我没有家庭作业怎么交代,不行!我得想办法!于是他四处找人,复印试卷

    他先找到同桌说:请借给我复印试卷,我试卷没有发到,我有一块钱,谢谢!哪知同桌用藐视的目光,瞧不起的说道:过去!甘宇没有吭声,走了

    他又想借组长的试卷复印,可是相同的情景又重现了:甘宇对他言语了一番,却无济于事,他很无奈,他知道大家吝啬的原因他成绩太差,人家都认为他是傻瓜。

    我看了觉着他很可怜,没有人帮助他,于是我不顾众人的反对,对甘宇说:我帮你复印。

    在这里奉献同样是一种帮助,是一种团结,是一种关爱。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有人说我送人玫瑰,为什么没有闻得余香,这个余香不是指的个人利益,而是帮助人后的愉悦,这种愉悦只要你帮助更多的人,就能体会到了。

    总之,奉献方使世界更美好!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读后感(二)

    给永远比拿愉快,是我读《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后懂得的道理。

    这篇文章讲的是:高尔基以前在意大利的一个小岛上休养,妻子带着儿子来看他。她们来了以后,儿子就种了许多的花草。假期结束了,她们回去了。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开了,高尔基看着儿子种的花心里很高兴,就给他的儿子写了一封信,信上说给永远比拿愉快!

    给怎么会比拿愉快呢?

    比如说,我以前看了一部电视剧,电视上讲的是,一个人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浑身发抖的蜷缩在一个墙角里,一个好心人看到了,给他了一个棉衣和一些吃的,帮他度过困境。十年后,那个被帮助的人在一个危急的时刻救了这个好心人一命。你看,一些物品换回了一条命,真是太值得了,这正是给永远比拿愉快。

    拿的结果就不同了。

    刚刚发生了一件事,我们班的徐嘉鑫同学,跑完步上来,发现自己的钢笔不见了,就给老师说了。老师一听,问:谁拿他的笔啦?,班里没人吭声,都在那儿大眼瞪小眼。老师又说:你别以为拿人家一支

  • 7、 观《毛泽东和他的儿子》有感

    每当我回想起《毛泽东和他的儿子》这部电影,我的眼前就浮现了一代伟人毛泽东那高大伟岸的身躯,和他那亲切慈祥的面容。仿佛看到了他向彭老总求情,让儿子毛岸英到炮火连天的战场上去的画面,我的耳边仿佛还回想着他那洪亮的声音:让岸英去吧,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呢

    我记得,鲁迅先生曾有诗云: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爱子之心,人皆有之。就连号称森林之王的狂狮,也懂得细心地照看自己的孩子,何况是有丰富细腻感情的人,一国的领袖?在爱子这一方面,毛泽东与平常人是一样的。早在毛岸英在苏联留学的时候,毛泽东勉强挤出时间,写信给在国外留学的儿子,激励儿子要认真读书。毛岸英回国后,毛泽东还让儿子去乡村学种田、种菜。还让儿子学医术,学教书。去培养毛岸英与劳动人民的感情和爱国之情。爱子情深,可见一斑。可是,毛泽东明明知道当时的朝鲜气候严寒,到处冰天雪地;明明知道那里的战地十分生疏,九死一生,但他还是把千般怜爱、万种惦念藏在心底,把爱子送到了血与火的战场上。那是为什么?去拼搏,去夺回亿万人民的幸福、安康,与世界的和平

    看着这样的父亲,我想到了现在家长。现在的家长也爱孩子,只是这种爱变味了,孩子一回到家,又是扇风,又是拿吃的,从不让孩子做家务,说是不要累坏了,只要能认真读书就行,就连扫地这种小事也不让孩子干。真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可是,这样的孩

    子永远是一棵柔弱的树苗,能真正长大吗?当今时代,我们虽不要像毛岸英一样上战场打仗,可还是要尽自己的所能帮爸爸妈妈分担家务,养成勤劳的好习惯,锻炼各方面的能力,培养自己的意志力,长大了才能挑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 8、 《高尔基和他儿子》课文读后感

    小学读后感|读一本好书读后感|好书推荐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文第14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课文读后感,更多课文读后感请关注读后感栏目!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课文读后感一

    高尔基曾对儿子说过:要是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自己一生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将会是轻松和愉快的。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这种感觉会使你成为一个心灵丰满的人。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的确,给永远会拿愉快的。大家知道,春蚕吃掉的只是桑叶,献出来的是珍贵的蚕丝;奶牛吃掉的只是青草,却献出了营养丰富的牛奶;蜜蜂采集了花粉,却献出了比糖还甜的蜂蜜。蚕,牛,蜂拿的东西低廉,给的东西如此宝贵,因而受到了人们的一致称赞。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观刈麦》中写过这样的诗句:今我何公德,曾不事农桑,史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着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留下这样的名言:我每天上百次的提醒自己:我的精神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包括死者和生者)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力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领受着的东西。他是这样说这样做的。

    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于科学事业,但是他的生活却清淡简朴,他给了人类以卓越的贡献,却很少从世界上拿去什么,因而受到了人们的尊敬,他永远是愉快的。

    劳动模范赵春娥,懂的人的价值在于对世界作出贡献。她当煤场工人16年,一贯早上班,晚下班。她在重病缠身,生命垂危之际,向组织提出的唯一要求是:让我上班。他一个心眼想着给,唯恐从这个世界上拿得太多。他有病住院花了900多元,便痛心地说:我不能给国家作贡献,还花了这么多钱!党和人民给予自己的实在太多了,自己做的实在太少了。她像春蚕一样,把最后一根丝都吐出来献给了人民。她给社会的远远超过从社会上拿走的。他还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她永远是愉快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赵春娥那样有理想,有抱负的愿把自己青春的鲜花留给人间的人何止千千万万。但也有糊里糊涂地混日子的人。这些人认为,人生在世,拿得少,给的多,太吃亏了。更有少数人,不想给,只想拿,有机会还要捞它一把。迁海丰县委书记王仲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知法犯法,干着走私,贩私的勾当,千方百计从中捞一把,然而,他终于难逃人民的惩处。王仲的所作所为从反面告诉我们,多拿少给或光拿不给的人,可能会感到一时的满足和愉快,但终究会给自己带来痛苦甚至灾

  • 9、 李镇西和他的学生们读后感

    自从学校下发了《李镇西和他的学生们》,总是喜欢翻翻,书中的一个个小故事读起来很有趣味,同时也让我感慨不已,体会到了那种心灵的悸动。

    从他的故事中我深刻领悟到了要做最好的教师必须要与课改共存亡,这就需要自身有高的追求,有高的境界,有做最好的自己的决心,树立自己的长远目标,在课改中促使自己成长。

    最触动我的心灵的还是李老师每天的“五个一工程”,李老师每天的“五个一工程”是:上好一堂语文课,找一位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或社会问题 ,读书不少于一万字,写一篇教育日记 。是啊,要做到一天完成“五个一”并不难,难的是天天完成“五个一”。特别是每天读书不少于一万字,每天撰写教育日记,我从教不少年了,有这样的念头也有几年时间了,可总是难于坚持。读了李老师故事,我豁然开朗了,是啊,你每天读不了一万字,可以读五千,甚至是三千,每天不能撰写教育日记,你可以每周写一篇,甚至是每月写一篇,关键是要有毅力、有恒心,贵在坚持,这样很快你就会形成习惯,到了那时,你自然就会只要有一天你还没做,就会耿耿于怀,老是感到今天还有一项重要任务没完成,你就会寝食不安。这就是李老师说的,它已经变成了你的内在需要,你的习惯已经养成,你已经具备了做最好教师的条件,你已经在不断成长了。

  • 10、 老农夫和他的长工读后感

    其中,我觉得有一个故事非常好看,它是《老农夫和他的长工》。故事讲的是:一天晚上,一个老农夫和他的长工斯杰潘在地里干完活,往家里走去。他们在森林里走着,突然一个黑影闪过,是一头熊。老农夫叫喊着准备逃跑,却被熊的巨掌逮住了。老农夫拼命地求救,斯杰潘年轻有力,拿起斧子,把熊的脑袋劈了下来,又用刚钢叉刺穿了熊的肚子。熊死了,但老农夫觉得好好一张熊皮被斯杰潘弄坏了,要他赔偿。斯杰潘想自己救了老农夫却受到指责,觉得很委屈,于是便离开了老农夫。附近的居民听说了这件事,再也没人给老农夫做长工了。

    我觉得斯杰潘救了老农夫的命,老农夫不但不感激他,反过来却责怪他,老农夫这种人真是太自私、太过分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有一种人,遇到灾祸时,对救助的人十分感激;一旦灾祸过去了,便对自己的恩人吹毛求疵。这种人是不可原谅的。我们要做知恩图报的人,不要做忘恩负义的人。

  • 2019-10-16

  • 2019-09-20

  • 2022-03-14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11-16

  • 2021-10-11

  • 2019-09-20

  • 2019-10-16

  • 2019-09-20

  • 2019-10-19

  • 2022-02-16

  • 2019-09-20

  • 2019-10-23

  • 2019-09-20

  • 2019-10-12

  • 2019-10-24

  • 2019-09-21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1-04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11-11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09-21

  • 2019-09-22

  • 2021-12-18

  • 2019-09-26

  • 2022-12-11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1-03

  • 2019-10-22

  • 2019-10-22

  • 2019-10-11

  • 2019-10-19

农夫和他的儿子们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农夫和他的儿子们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农夫和他的儿子们读后感、2024农夫和他的儿子们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