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糖栗子和他的同学们读后感 > 地图 > 糖栗子和他的同学们读后感

糖栗子和他的同学们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09-25 来源:互联网

李镇西和他的学生们读后感。

常言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经典书籍作品对我们的成长道路上就有很大的帮助。当一个人观看了一本书籍之后都会有所感悟,写一篇读后感,可以更好地从书中领悟出作者想表达的理念。一篇优秀的作品读书笔记是怎么写的呢?你可以读一下小编整理的李镇西和他的学生们读后感,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自从学校下发了《李镇西和他的学生们》,总是喜欢翻翻,书中的一个个小故事读起来很有趣味,同时也让我感慨不已,体会到了那种心灵的悸动。

从他的故事中我深刻领悟到了要做最好的教师必须要与课改共存亡,这就需要自身有高的追求,有高的境界,有做最好的自己的决心,树立自己的长远目标,在课改中促使自己成长。

最触动我的心灵的还是李老师每天的“五个一工程”,李老师每天的“五个一工程”是:上好一堂语文课,找一位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或社会问题 ,读书不少于一万字,写一篇教育日记 。是啊,要做到一天完成“五个一”并不难,难的是天天完成“五个一”。特别是每天读书不少于一万字,每天撰写教育日记,我从教不少年了,有这样的念头也有几年时间了,可总是难于坚持。读了李老师故事,我豁然开朗了,是啊,你每天读不了一万字,可以读五千,甚至是三千,每天不能撰写教育日记,你可以每周写一篇,甚至是每月写一篇,关键是要有毅力、有恒心,贵在坚持,这样很快你就会形成习惯,到了那时,你自然就会只要有一天你还没做,就会耿耿于怀,老是感到今天还有一项重要任务没完成,你就会寝食不安。这就是李老师说的,它已经变成了你的内在需要,你的习惯已经养成,你已经具备了做最好教师的条件,你已经在不断成长了。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读后感(3)篇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读后感 第(1)篇

许茂和他们的女儿们 

或许生活在那个时代,也正是我们爷爷奶奶生活的那些年代,缺吃少穿 食不果腹 衣不蔽体的年代,那是被苦难捉弄的一群人。在通过这本沉重的文字诉说时,油然而生生出一股沉痛 忧伤的心情,根本无从想象那个时代生活的人是如何在艰难苦恨的岁月中活下去,生活教会了他们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下生存下去,却在其心上留下了一道磨灭不去如卢沟般深刻的痕迹。或许在历史的长河上谁也不知道在那个贫瘠的土地上生活着一群顽强坚韧的人民,但那些深沉的大地会永远记得有那么一群人在这里生长 埋葬,化成一缕灰炬飘洒在那柔情似水的大地上和那淙淙淅淅的小溪之中。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生活在那个茫茫大雾的时代里,每个人的生活都像是被扼住了喉一样,踹息困难 又无力疏通。虽然生活如此的曲折 坎坷不平,到处都生长着一股强盛的不良势力,但那群人却能如此昂扬阔步的生存下去,这是一种多么令人敬畏的精神啊。记得尼采的一句话,那些打不死你的,终将使你变得强大。老农许茂和他的几个女儿悲欢离合的故事,反映十年动乱给农民带来的灾难及农民的抗争和追求。原是农村积极分子的许茂在是非颠倒的年代里变得孤僻自私,暴躁不安。他的四女儿许秀云的遭遇最为不幸。作品从秀云的婚姻波折中透视出这个偏僻山村所发生的政治风暴,反映出深广的时代内容。小说富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情节曲折起伏,引人入胜,许茂、秀云、金东水等主要人物性格鲜明。作为伤痕文学的代表,他透彻的描述生活在那个政治背景的人们,反映了四人帮活动对于老百姓的生活影响。

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这是白夜行里面的一句话,我个人觉得这个这句话非常符合当时生活,在那个时代的老百姓。在那个时代生存的人,虽然失去了某些东西,但可能也意味着,它能够在更细微更细小的地方找到存放自己精神的息地,他们更懂得如何生存,如何在这混乱的社会中平衡自己的生活 ,寻找到幸福。在那个时候,极度贫乏的物质生活里他们都能找到一个够支撑自己整个生命的灵魂。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所欠缺有的,虽然物质非常富有,但人变得越来越空虚,似乎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满足这样的人。那是一个非常坏的时代,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时代。其实我们都是被生活所牵绊的人,即使苟延残喘的,我们也要努力的活着,因为人就这么短短五六十几载,那些牵绊我们无法割舍,即使痛苦和苦难弥漫着一生,但那又何妨 并不会影响我们活着。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读后感 第(2)篇

葫芦坝上一个普普通通的庄户人家中经历的一系列的事情,文中描述了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主要是他的大女婿  三女儿 四女儿 九女儿。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能力,朴实的语言不经意间刻画的栩栩如生。大女儿早逝,所以主要描述的是大姐夫,他是一个被文革批斗过的共产党员,但尽管这样 他也没有忘记为人民谋福利,最终在结局的时候,他得以官复原职继续施展他的报负。三女儿的是一个泼泼辣辣的妇人 性格果断勇敢。四女儿呢 表面上文文弱弱,但是她的内心却非常的坚强,尽管遭受过丈夫的折磨 经受过流言蜚语,甚至心如死灰般的绝望  但是最终她还能够打开心扉 不断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令人钦佩。七女儿是一个比较没有那么淳朴的姑娘,一心想嫁个城里人,最终她的结果也没能所愿,没有求得一份她向往的爱情。九女儿是一个懵懵懂懂的20岁的年轻姑娘,充满热情,正直善良,一心追求进步的青年,最终在事业上也被提拔。读完后感觉整本小说有一个明显的方向,那就是浓烈的政治色彩,一切都流露出来我党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值得人民信赖的政党,只有我党 才能带领人民走向幸福生活!  联系一下写作背景 —— 文革结束之后也不觉得奇怪了。总之,故事情节环环相扣 很能吸引读者的兴趣。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读后感 第(3)篇

写实真挚,故事设定在1975年12月之后的四川农村,把以许茂和他的9个女儿为代表的农民质朴勤劳善良展露无遗,但是作者很写实,这样的地方又有着许多问题,像郑百如这样的禽兽凭借着自己的奸诈,巧舌如簧,不但隐藏住了自己强奸后的霸占许四女儿的兽行(许父不知情,四女选择隐忍,后郑还无耻因外遇提出离婚,四女也因此脱离苦海),还暗下放火烧了大女儿的房子。背地里以权谋私,危害乡里。但是作者又在最后让许茂老父病危之际幡然醒悟,察觉郑的人面兽心以及郑上台后给家里带来的祸事,让村里越发贫困。而且最好外来考察干部颜对村里的督察指导以及新一代青年选择科技兴村的光明未来,都给人以希望。故事却又到这里戛然而止,留给读者后续想象无限。但是我想这样的希望和人性的坚强,最后结果一定是好的。郑会受到严厉的法律制裁,村里也会走向富足祥和。1976年之后也是黎明的曙光到来的时点。

读《农夫和他的儿子们》有感 (400字)


暑假里,我阅读了《农夫和他的儿子们》这则寓言。读完后,我受益匪浅,更明白了人生的一个道理。

语言讲诉了一个农夫临死前,告诉儿子们他在葡萄园里藏了财宝。农夫死后,兄弟们翻遍整个葡萄园也没有找到财宝。但泥土经过深翻细耙,那年的葡萄长得格外好并且大丰收了,他们酿造的葡萄酒卖了好多钱。兄弟们因此发财了,同时也明白了父亲的真实用意。

读完后,我大脑U盘里忽然又浮现出《金子》一课。文中的彼得弗雷特随众人到萨文河畔找金子,大家都空手而归,他不甘心落空,继续埋头苦干。最后他在没找到金子的土地上培育了各种魅力的鲜花,人们都来买花,他成功了。

我想。农夫的儿子们和彼得弗雷特最终都找到了同样的生活真谛:勤劳是开启财富大门的金钥匙。同时也教育我们:勤劳是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在以后的人生中,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不能心存侥幸,有不劳而获的念头。要发扬勤劳好学的精神。

江苏镇江丹阳市丹阳市实验小学四年级:赵严毅

《戴小桥和他的哥儿们》读后感


《戴小桥和他的哥儿们》读后感(一)

我是《戴小桥和他的哥儿们》这本书的忠实读者,从这本书中,我感受到了什么是快乐。

戴小桥有五个够哥儿们的哥儿们:汪小中、林晓琪、马儿帅、曹迪民、杜家严。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也随着戴小桥,在同一时间,改变了心情:他高兴时我也高兴;他闷闷不乐时我也闷闷不乐;他的心情糟糕透顶时我的心情也糟糕透顶 ,我更赞美作者那么幽默的语言,生动地把戴小桥等几个艺术人物,描写得栩栩如生;赞美作者以孩子的眼光去看身边的事和物,去看整个世界,才会把《戴小桥和他的哥儿们》这本书写得这么有趣,让人看了还想看,永远都看不腻。原来我认为大人都只会写一些我们看不懂的书,即使我们看了也会觉得很泛味、枯燥,现在我知道了:原来这位作者和杨红樱阿姨一样,是我们的知心朋友,能把我们这些孩子的心声写出来,让我们觉得生活中处处充满着快乐!!!

在这本书中,我觉得戴小桥、戴豆豆、林晓琪这几个名字2020最具有创意,最具有幽默感。戴小桥这个名字2020,戴小桥的同学喜欢叫他大香蕉;戴豆豆(这是戴小桥爸爸的名字2020)这个名字2020,戴豆豆的同学和同事喜欢叫他大土豆;林晓琪这个名字2020,林晓琪的同学喜欢叫他林小气。这些外号勾起了大人们一些童年的乐趣!

其实,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快乐的事情,只要我们去发现、去寻找,你就会发现生活其乐无穷。


《戴小桥和他的哥儿们》读后感(二)

爸爸从书店里买了三本书。他笑眯眯地对我说:你一定会喜欢这三本书的,保准你笑得合不扰嘴。我半信半疑,便随手拿来一本《戴小桥和他的哥儿们》看了起来。果真,这本书实在是太有趣了,不到一天,我就把它看完了。

戴小桥和我一样,刚刚上学,可是他和他的伙伴们在学校里又哭又笑,又吵又闹,没事儿就疯狂地踢足球 ,踢得书包也丢了,其实是背错书包了。他们还说踢足球就能抓出一个足球特务,一张小纸条就可以玩出一个大游戏。你说有趣不有趣。让我讲一个书中的小故事给大家笑笑吧。下课时,戴小桥的林晓琪玩疯了,忘记解小便了。上课时他们只好憋着。同桌的杜家严说:喂,你的腿为什么抖呀?戴小桥说:我腿抖,管你什么事?说着还踢了杜家严一脚。其实他小便实在憋不住了,又怕举手请示老师,只好抖脚。正在他着急时,林晓琪哇地哭了起来,说我的小便解在裤子上了。这下戴小桥得救了,他连忙自告奋勇地帮林晓琪拿裤子。没等老师同意,飞似地跑了出去。你们说,他会跑去哪里?哈哈,当然是厕所啦!

书中这些有趣的事,还有很多很多。你想笑吗?那么就赶紧去看《戴小桥和他的哥儿们》。


《戴小桥和他的哥儿们》读后感(三)

有这么一群小孩,都刚刚上学,没有一个女孩,全是男孩。

如果你读过《戴小桥和他的哥们儿》,那么你肯定知道这些小孩是怎样的,他们现在全变成了马,还能一口咬掉牛尾巴,他们还能写一个很棒很棒的检查。在这些故事里,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永远的星期五》、《我们全是马》、《写检查》这三篇。

永远的星期五

汪小中、我、林家严和林晓琪去看电影,因为汪小中一时疏忽,没把几月几日看进去,他们白白等了两个小时,他还提意玩抓人,结果回家被妈妈训了一顿。

我们全是马

他们这几天变成了马,到处横冲直撞,弄得学校里不得安宁,他们的胆子越来越大,还敢骑马跑进吴老师的办公室里去。被毛小弟骂了。

写检查

今天他们在踢足球,汪小中飞起一脚,把球踢到了花园的栏杆上,被校长陈老师看见了,她要他们写一份检查,他们写了检查给了陈老师,差点把陈老师气死。

这是一群小孩,都刚上学,他们只要在一道,就会又奔又跑,又吵又闹,又哭又笑。

书包玩丢了其实是背错了,下课忘记小便了上课就尿裤子上了,一张很小的纸条他们也可以玩一个很大的游戏。毛小弟把以前的故事讲给他们听,他们和他成了哥儿们不可分离。

我读了《戴小桥和他的哥儿们》我的感想是要看清楚通知上面的日期和几月几日,要文静,现在我就不文静,打打闹闹,还老是玩男孩子玩的东西。我以后一定要改掉这个毛病,还要听老师的话,不要经常闯祸。

《老人和他的孩子们》读后感400字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做《老人和他的孩子们》。这篇文章来自于《伊索寓言》,主要记叙了一个老人有许多儿子,但他们经常争吵,一点儿也不团结。为了让儿子们懂得团结的重要性,老人决定用一根绳子,捆住一些木头,让每个儿子去折断这捆木头,儿子们都咬牙拼命去折,但都无济于事。老人又叫人把绳子解开,给每个儿子都发一根木头,儿子们都很轻松的就折断了。最后父亲告诉儿子们,只有团结,才不会被对手击败,但如果他们还要争吵,那他们就很容易被击败,因为他们已经丧失了团结的力量。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人心齐,泰山移”,一个不能团结别人一起工作的人,是无法获得成功的。相反,如果一个能团结别人的人,获得成功就容易得多。所以我们一定要团结一心,不能因为内部的争吵毁了前途和自己,导致全线溃败。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团结起来,不因为小事而争吵,应该谦让别人。即使别人对你犯下了错误,你也应该采取适当的方式去和解,平常就应该宽容大度。让我们牵起小手,共同创造美好的明天。

《顾颉刚和他的弟子们》读后感4000字


关于这本书,我的老师檀作文先生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收录在《二毛集》中。按理说,珠玉在前,本不该献丑,而且我也是在看了老师这篇文章后,才对这本书产生兴趣的。但是我读过之后,也有一些和老师不太一样的感受,故而还是想写一写。

(一)

一说到顾颉刚,一般人最先想到的,恐怕都是他那惊世骇俗的言论大禹是条虫。然而对于顾颉刚先生,却有一些特殊的感情。可以说,他是我上大学之后所接触的第一位真正的学者。

记得刚上大一的头几天,我的一位历史系的好朋友就跟我吐槽:我最近被这位姓顾的老先生弄得挺烦。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中国古代史的第一课,老师就给他们发了一篇阅读材料:顾颉刚的《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就在这篇文章中,顾颉刚提出了他著名的层累说。何谓层累说?简单说来就是,时代越往后,传说中的历史越长、越详细。顾颉刚举的例子是:周代人心目中最古的人是禹,到孔子时有尧舜,到战国时有黄帝神农,到秦有三皇,到汉以后有盘古等。换句话说,许多关于上古时期的记载,可能都是后人杜撰、附会的。

像我们这种文史爱好者,中学的时候多多少少都读过一些《史记》,而我们对于中国古代史,尤其是上古史的认知,在此之前也基本上是来自于《史记》所建立的古史系统。而顾颉刚的这篇文章,几乎是摧毁了这个系统。由此还引出了很多其他的问题,比如夏朝是否存在之类的。

总而言之,但是读了这篇文章,我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不过,虽然造成了一段时间内的心灵创伤,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收获。在那之后,我开始突破传统史学的思维定式,学着以现代史学的眼光审视各种历史记载。所以,某种程度上说,顾颉刚先生是我步入历史研究领域的引路人。

正因为与顾颉刚先生有这样的奇缘,我才会对这本书的内容感兴趣。

(二)

这本书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对顾颉刚生平及学术的介绍,另一方面是对他的弟子及其学术的介绍,而这两部分是经常是交叉推进的。

我读一个人,往往喜欢先关注他的性格,尤其是做学问的人。表面上看,做学问的人好像只会埋在纸堆里,而对待事物永远是客观冷静的,甚至有些迂腐。其实不然,每一个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学者也不例外。只不过,有些学者的个性不是很鲜明,而另一些学者个性十分鲜明,甚至能够把他的个性融入到他的学问当中,这种学者,也是我最喜欢的。顾颉刚就是这样一位学者。

在我看来,顾颉刚是一位情感充沛的学者。在他的文字中,即使是学术文字,也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他那种喷涌而出的热情。这一点,在书中大量引用的《顾颉刚日记》中,更是有充分的体现。

我认为,正是顾颉刚的这种性格,造就了他独特的学术风格。书中曾多次提到,顾颉刚做学问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爱做计划,而且做的计划基本都完成不了;二是有了一点新的想法,就要马上发表出来。

关于第一个特点,我是极其感同身受的。我是处女座,特别喜欢定计划,而且极其反感别人打乱我的计划。(不过我查了一下,顾颉刚先生并不是处女座。)不过,我平时定的一般都是小计划,至多计划一下一两年之内要读的书。顾颉刚先生则不然,动不动就是几十年甚至一辈子的计划。例如书中有这样一段:

1924年,在古史论战暂告一段落时,顾颌刚写了篇《我的研究古史的计划》,准备把自己的一生分为六个学程:①自1925年到1930年,读魏晋以前史书,将汉人的经注、经说和其他著作统读一过,指出他们的作伪和传说的种种事实,并把今古文的黑幕一齐揭破,划绝汉学捣鬼的根芽;②自1931年至1933年,作春秋战国秦汉经籍考,把古书的时代与地域统考一过;③1933年,依据考定的经籍的时代和地域,抽出古史料,排比起来,以见一时代或一地域对于古史的观念;④自1935到1937年,研究古器物学,把传世的古器的时代釐正一过,使得他们与经籍相印证时,可以减少许多错误;⑤自1938年至1940年,研究民俗学。把汉以后民众心中的古史钩稽出来,直到现在家家悬挂的神轴为止,看出他们继续发展的次序。这个研究如能得到一个结果,古史在古代的地位更可确定了;⑥最后一个学程自1941年至1945年,把以前十六年中所得的古史材料重新整理,著成专书。(p49)

当时我读到这一段时,简直要笑出声哪有人一下子把自己一辈子要读的书都计划出来的?难怪傅斯年调侃他说:你老是规划终身的大计划,我觉得你定一件也做不成的!

关于顾颉刚的第二个特点,可以说是他的缺点,但我觉得也是他的可爱之处。

书中讲到,顾颉刚把学者划分成两类:一种是有了观点立刻发表的,另一种要经过了详细论证在发表的,而他自己显然属于前一种。他的这一特点,也常常为他招来麻烦,最著名的例子就是他关于大禹是条虫的论断。其实这个观点,最初只是顾颉刚在与钱玄同讨论问题时的猜测,而且顾颉刚很快就放弃了这个观点。但是由于他的文章发表太快,这个观点又太夺人眼球,使得这句话成为了人们集中批评、讽刺他的靶子。对此,其实顾颉刚自己也很苦恼,他在《古史辨》第二册的《自序》中说:最令我惆怅的,是有许多人只记得我的禹为动物,出于九鼎的话,称赞我的就用这句话来称赞我,讥笑我的也就用这句话来讥笑我:似乎我辨古史只提出了这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是已经给我这样地解决了的。其实,这个假设,我早已自己放弃了(见第一册227页)。就使不放弃,也是我的辨论的枝叶,而不是本干;这一说的成立与否和我的辨论本的本干是没有多大关系的。(p4)

说实话,很多人只是揪着这一个点不妨,确实不够客观,但换个角度想,如果顾颉刚能够把他的观点稍微沉淀一下、考证一番再发表,也不会引来这么多的批评。说到底,还是他的性格所致。

虽然这种性格容易造成学术上的不严谨,但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顾颉刚为人、为学的魅力所在。

总有人认为,做学问是靠的是苦功夫、笨功夫,甚至认为,要成为好的学者,这些因素是最重要的。但我不这么看。笨功夫固然必不可少,但只有笨功夫,到头来也只是一个平庸的学者。要成为顶尖学者,最重要的是独到的洞察力和创造力。因此我在阅读学术著作时,最关注的就是一个学者的奇思妙想,而这,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天赋。顾颉刚就是一个在这方面很有天赋的学者,所以他才能提出像层累说这样划时代的学术观点。

我想,正是因为顾颉刚的这种旺盛的创造力,才使得他总是急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试想一下,如果强行让他经过一番严密的考据再发表观点,那还能成就我们现在看到顾颉刚先生吗?

(三)

关于顾颉刚先生的学术,可说的点实在太多了。顾颉刚本身就是一位广博的学者,涉猎的领域非常多,创见也非常多。但要说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还得说是他关于上古史的层累说。这个学说从我上大一的时候就知道,但是在上个学期,我又获得了一个新的角度来审视它。

在上学期的课上,赵老师跟我们讲,古史辨学派与新文化运动有密切的关系。新文化运动的宗旨就是摧毁旧有的文化传统,说得具体一点,就是摧毁儒家的文化传统。我们以前总以为,儒家的文化传统只在四书五经当中,但其实,历史观也是儒家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儒家的历史观,主要内容就是宋代以来形成的道统说。何谓道统说?简单来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三代之隆,二是圣圣相传。传统儒家认为,上古的夏、商、周三代,是最好的时代,因为三代的君主和贤臣们继承了尧、舜以来的道统。所以,传统儒家所建立的种种学说,很大程度上是依托于上古历史的。一个显著的例子就是,儒家所塑造的道德楷模,即圣人,很多都是上古时期的君主。

试想一下,在上世纪初那个旧秩序濒临崩溃的时代,如果有人站出来说,尧、舜、禹这些所谓的圣贤都是虚构的,那岂不是从根本上给了儒家文化重重一击?顾颉刚的古史辨学说,所做的就是这个工作。

关于这个问题,顾颉刚是有很强的自觉意识的。书中提到,顾颉刚曾在读书笔记中写过这样一段话:《古史辨》是地主社会和官僚社会压迫下所创造出来的知识总汇发展的结果,其成也不是我的功,其败也不是我的罪。(p6)顾颉刚还在日记中写有这样一段话:我的学术,别人不了解我,以为是和现实脱节的,其实则是根本摧毁旧社会的,在现实上十分需要。(p304)

对于这个问题的新认知,让我再次体会到,学术这个东西,看似纯粹,实则总是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四)

在我阅读的过程中,书中写弟子的部分,最吸引我的是顾颉刚与他那些优秀的学生们之间的性格差异,以及由此引发的爱恨纠葛。顾颉刚先生自己一位很有个性的学者,同时又非常注重培养后辈。而书中所介绍的这些顾门弟子,每一位都有自己显明的性格。因此,师生之间难免会产生一些纠葛。

本书介绍的第一个顾门弟子,也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何定生。在我看来,何定生和顾颉刚一样,是一个情感丰富又易于冲动的人。这样的两个人做师生,既是幸事,也是不幸。顾颉刚原本非常赏识何定生,曾经在重重压力之下为何定生的论文力争奖学金。然而,两人最终却是有缘无分。

根据书中所说,顾颉刚对何定生的失望,首先是从何定生的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开始的。根据顾颉刚的说法,何定生自从在杭州遇到一位美丽的女子之后,就开始不务正业。而且这个女子还是个渣女,何定生的一腔痴情却没有换来好的结果,还因此在精神和身体上都受到了严重的打击。顾颉刚对此十分担忧,还曾特地写信给何定生的姐姐讨论此事。后来又因为种种原因,何定生越来越难以专心学术,最终导致顾颉刚对他完全失望。

顾颉刚与何定生决裂的导火索,是《关于胡适之与顾颉刚》一书的出版。这本书的出版,顾颉刚原本是不知情的。但在这本书中,何定生在有意无意之间采取了推崇顾颉刚、批评胡适的态度。这使得原本比较单纯的学术讨论,因涉及到人与人之间微妙的关系,在学术圈引起了轩然大波。顾颉刚看过此书后,更是又惊又气。他在给何定生的信中这样说:现在我觉得我们之间只有两条路走:1.我给你盘费,请你回去。从此以后,你如何捧我或如何骂我,我都不管。2.你在北平,生计由你自己设法,不要来问我。我和你维持极简单的友谊,彼此不要相批评。(p101)

换做以前,我可能不太理解,顾颉刚为何会对这样一件小事有如此大的反应。不过现在,经历了一些事情以后,我觉得自己非常能理解顾颉刚当时的心情。看似单纯的学术圈子,实际上到处都是明枪暗箭,即使你无心树敌,一个不留神,就会成为众矢之的。兹摘抄顾颉刚给何定生的书信中的一段内容:

你是自认傻的,只凭了你的直觉说话,但社会上一班人原不能知道你的心,只看见一班人的挑拨长技,自然也用了挑拨的眼光来看你,自然也用了结党的眼光来看我。我倘使对于自己的学问已满足,而要结成一个党派,则鲁迅们的攻击和你的捧场,都用得到;甚而至于对于适之先生的分裂的局面也须有意造成。但我深感自己学识的浅薄,也无意做领袖,我只愿低着头在研究室中做工作,为什么要有这一大堆无聊的毁誉堆在我的面前?别人妒我忌我,随时随处寻求攻击之点,使得我到处不得宁居以专心学问,而你却随时随处把我的名字抬出,更替我造成许多和别人冲突的机会,好使别人认清这一目标,像枪靶子一样,天天给人打靶。(p104)

我觉得,何定生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事,与他的性格有很大关系。何定生才气大,情感充沛,由此形成的急于发表自己观点的学术作风,简直与顾颉刚如出一辙。我猜想,顾颉刚最初也是因此而赏识他的。岂知世事无常,最终也是由于这种性格,让他们的师生关系走到了尽头。

读《伊索寓言》之《农夫和他的儿子们》有感


读《伊索寓言》之《农夫和他的儿子们》有感

文/张艺骞

今天我读了《农夫和他的儿子们》这个故事。故事中农夫一直想把自己积累的种葡萄的经验传授给儿子们,可是儿子们却对父亲的葡萄园不感兴趣,也根本不想劳动,直到父亲病重,临终前,父亲对儿子们说自己一生积攒的财富都埋在了葡萄树下,让他们自己去找,谁找到就归谁。就这样,儿子们天天在葡萄树下挖土,却始终找不到财宝,到了葡萄成熟的季节,今年的葡萄比往年都好,他们才恍然大悟,原来父亲积攒的财富就是要辛苦的劳动啊。

通过这个故事,我知道了:劳动是人类最宝贵得财富,我们应该学习农夫的勤劳。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帮家人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这样,既能减轻家人的负担又能锻炼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学习上更不能偷懒,要认真完成每项作业,只有平时不偷懒,学习才会更上一层楼!

《戴小桥和他的哥儿们》读书心得


《戴小桥和他的哥儿们》读书心得



龙江城区中心小学四(6)班 卢梓晴

《戴小桥和他的哥儿们之逃跑的马儿》这本书真好看,书中讲的是一群调皮男孩的故事,内容非常有趣,我仔细地看了几遍,便回味无穷。

我发现天下的大人都是爱管自己的孩子的,戴小桥的妈妈也挺烦人的,老师爱管戴小桥。一会儿让他写作业,一会儿又让他练琴,如果干别的事,妈妈就一点会在戴小桥耳边不停地唠叨。但是戴小桥总是装作耳聋,听不见妈妈说的话,这样妈妈就拿他没办法了。我的妈妈也爱唠叨,什么不讲卫生啦,写作业速度慢啦,什么吃饭慢啦,她一唠叨起来既没完没了。我有时也会像戴小桥一样对待我的妈妈,我有时候会顶妈妈的嘴,有时候会把妈妈的话当废话,左耳入、右耳出。其实,跟戴小桥他们比,我强多了,没他们那么能闹,我从来没在马路上打打闹闹,来回奔跑,也没有长时间不剪指甲,更不敢在老师办公室追追赶赶看这本书你会觉得很立体,因为眼前发生的故事,就像一幕幕流动的风景,风景中能听到爽朗的笑声。

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你一定心动了吧心动不如行动,要看就赶紧买吧!

《戴小桥和他的哥儿们》读书心得

龙江城区中心小学 四(6)班 高锦芬

《戴小桥和他的哥儿们》的作者是梅子涵,这本书是专门写给小学生看的,主要写的是戴小桥和他的几个哥儿们间发生的故事。

书中写的戴小桥是一个天真、可爱和淘气的小男孩,同学们都叫他“大香蕉”。 戴小桥和他的哥儿们是一帮爱踢球的小男孩,踢起球来可有创意了。他们一路踢,一路为这样那样的事情争论不休。踢到一半,马儿帅嚷着要转会到林晓琪一方,林晓琪不愿意,杜家严说不许转会他就不踢了。林晓琪只好同意,因为球是杜家严带来的。可是转会过来的马儿帅却连进自家大门两球,大家才明白,原来他是个“足球特务”。

戴小桥的数学老师姓吴,因为讲话很凶,总是哇哇地叫,所以同学们背地里都叫她“哇哇老师”。有一次课间休息,戴小桥和他的哥儿们拍着屁股把自己当作马,“驾——”的一声,像马儿一样跑起来。老师们见了只是笑着说“你们疯掉了吗?”他们并不真疯,只有两匹马例外,那就是汪小中和马儿帅,他俩居然把赛马的终点设在老师办公室,结果吓坏了上算术课的吴老师,惹来吴老师一顿“哇哇”的批评。

通过这本书,我知道了:虽然有时候会遗憾,有时候会失落,有时候会难过……但是童年却只有一次,让我们珍惜这短暂的童年吧!

《戴小桥和他的哥儿们》读书心得

龙江城区中心小学四(6)班廖泳珍



《戴小桥和他的哥儿们之逃跑的马儿》这本书里面的内容十分有趣。

这本书讲的是一群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小孩,奇怪的是在这群小孩里,没有女孩只有男孩。戴小桥是一个非常顽皮的小男孩,他在学校里常常闯祸,常被惩罚。戴小桥和他的哥儿们都很调皮,只要一见面就骑在别人的背上,如果拍一下屁股还会像马一样跑。他们还说要比一场赛,看谁先跑到老师的办公室里去。汪小中和马儿帅先冲进老师的办公室里,结果吓到了哇哇老师,哇哇老师便哇哇地说:“你们怎么骑到办公室来了!”吓得汪小中和马儿帅“驾——”转身就跑。真是太好玩了!

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很想看这本书呢!我要谢谢老师引导我进入书的海洋,让我在书的海洋中自由自在地汲取知识。


《农夫和他的儿子们》读后感_寓言故事读后感300字


暑假里,我阅读了《农夫和他的儿子们》这则寓言。读完后,我受益匪浅,更明白了人生的一个道理。

语言讲诉了一个农夫临死前,告诉儿子们他在葡萄园里藏了财宝。农夫死后,兄弟们翻遍整个葡萄园也没有找到财宝。但泥土经过深翻细耙,那年的葡萄长得格外好并且大丰收了,他们酿造的葡萄酒卖了好多钱。兄弟们因此发财了,同时也明白了父亲的真实用意。

读完后,我大脑U盘里忽然又浮现出《金子》一课。文中的彼得弗雷特随众人到萨文河畔找金子,大家都空手而归,他不甘心落空,继续埋头苦干。最后他在没找到金子的土地上培育了各种魅力的鲜花,人们都来买花,他成功了。

我想。农夫的儿子们和彼得弗雷特最终都找到了同样的生活真谛:勤劳是开启财富大门的金钥匙。同时也教育我们:勤劳是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在以后的人生中,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不能心存侥幸,有不劳而获的念头,要发扬勤奋好学的精神。

《戴小桥和他的哥儿们》读后感300字


这个暑假,我读了一套叫做《戴小桥和他的哥儿们》的书(因为一套书有好多本,所以我挑其中两本说)。

书中的主人公叫戴小桥,整套书主要讲述戴小桥和林晓琪、马儿帅、汪小中、杜家严等小朋友是好哥儿们,他们都刚刚上学,只要聚在一起,就会又吵又闹、又奔又跑、又哭又笑。书包弄丢了,其实是背错同学的了;上课前忘记上厕所,就尿在自己裤子上;一张很小的纸条,他们也能玩一场很大的游戏;踢足球也能抓出一个特务来,调皮的小孩子其实也是最可爱的小孩。老师把自己的故事讲给戴小桥他们听,最终也和他们成为了形影不离的好哥儿们。

读完这套书,我觉得了在上学的时候,我们不能太贪玩,下课不能玩的太疯,连上卫生间都会忘记,如果上课时候去的话,不仅会被老师批评,还会错过老师讲的课,学习成绩就会落后了。另外,我们也不能随便给同学起外号,这样,会伤了同学的自尊心,同学也会生气,然后和你绝交,渐渐地,朋友会一个个离你远去,你会非常地寂寞。

《农夫和他的儿子们》读后感_寓言故事读后感 (300字)


暑假里,我阅读了《农夫和他的儿子们》这则寓言。读完后,我受益匪浅,更明白了人生的一个道理。

语言讲诉了一个农夫临死前,告诉儿子们他在葡萄园里藏了财宝。农夫死后,兄弟们翻遍整个葡萄园也没有找到财宝。但泥土经过深翻细耙,那年的葡萄长得格外好并且大丰收了,他们酿造的葡萄酒卖了好多钱。兄弟们因此发财了,同时也明白了父亲的真实用意。

读完后,我大脑U盘里忽然又浮现出《金子》一课。文中的彼得·弗雷特随众人到萨文河畔找金子,大家都空手而归,他不甘心落空,继续埋头苦干。最后他在没找到金子的土地上培育了各种魅力的鲜花,人们都来买花,他成功了。

我想。农夫的儿子们和彼得·弗雷特最终都找到了同样的生活真谛:勤劳是开启财富大门的金钥匙。同时也教育我们:勤劳是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在以后的人生中,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不能心存侥幸,有不劳而获的念头,要发扬勤奋好学的精神。

读《戴小桥和他的哥儿们》有感400字


爸爸从书店里买了三本书。他笑眯眯地对我说:“你一定会喜欢这三本书的,保准你笑得合不扰嘴。”我半信半疑,便随手拿来一本《戴小桥和他的哥儿们》看了起来。果真,这本书实在是太有趣了,不到一天,我就把它看完了。

戴小桥和我一样,刚刚上学,可是他和他的伙伴们在学校里又哭又笑,又吵又闹,没事儿就疯狂地踢足球,踢得书包也丢了,其实是背错书包了。他们还说踢足球就能抓出一个足球特务,一张小纸条就可以玩出一个大游戏。你说有趣不有趣。让我讲一个书中的小故事给大家笑笑吧。下课时,戴小桥的林晓琪玩疯了,忘记解小便了。上课时他们只好憋着。同桌的杜家严说:“喂,你的腿为什么抖呀?”戴小桥说:“我腿抖,管你什么事?”说着还踢了杜家严一脚。其实他小便实在憋不住了,又怕举手请示老师,只好抖脚。正在他着急时,林晓琪哇地哭了起来,说“我的小便解在裤子上了。”这下戴小桥得救了,他连忙自告奋勇地帮林晓琪拿裤子。没等老师同意,飞似地跑了出去。你们说,他会跑去哪里?哈哈,当然是厕所啦!

书中这些有趣的事,还有很多很多。你想笑吗?那么就赶紧去看《戴小桥和他的哥儿们》。

读《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有感 ——痛苦中也不忘追求


读《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有感

——痛苦中也不忘追求

文 | 杨淞楣


知悉《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这本书源于对获茅盾文学奖作品的了解。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我就对书上的内容充满了好奇,极其想知道到底讲了个什么故事。尤其书名中的“们”更加吸引我的兴趣。如果是“许茂和他的女儿”我觉得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大概就是讲父女之间的情感,但是多了个“们”字,就让我惊叹好奇,觉得肯定有故事。我最初的猜想该书是写在封建思想残余的影响下,一个父亲生了很多女儿,只为要一个儿子,反映重男轻女社会现象的故事。

我到图书馆借了这本书,该书是周克芹的作品。内容通俗易懂,用词简练,读来不觉费力,但是却好似品茶一般,回味悠长,朴素语言中蕴含的深意需要不断思索。我想,这也许是小说的一种魅力所在吧。


周克芹,是用情感和灵魂书写生活,用心创作的优秀乡土文学作家,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被誉为是"中国新时期文学的一座丰碑"。先后被欧洲欧罗巴出版公司列入《国际名人录》;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列入《世界名人录》和《世界著名作家传略》。他的小说直面人生,以农民为题材,影响了后期一批作家。周克芹1936年出生于四川省的一个农村,从农校毕业后回家务农,1963年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秋之惑》,中短篇小说《勿忘草》、《山月不知心里事》等。

文革期间,作者在生活在农村,目睹了广大农民惨遭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摧残与掠夺,引起对农民命运的关注与思考。1975年产生创作《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的欲望,真正动笔是1978年,1979年8月完成,发表于《红岩》1979年2期,在1982年获得了首届茅盾文学奖。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以1975年冬工作组来到四川农村开展整顿工作为背景,描写老农许茂和他的几个女儿悲欢离合的故事,展现了20世纪七十年代的农村生活场景,以及当时发生的政治风暴。文革十年动乱,给这些葫芦坝面朝黄土的农民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在灾难面前,农民们不曾失去信心,不忘抗争和追求。许茂妻子在生产第九个女儿的时候难产去世,许茂独自将九个女儿抚养成人。五个女儿相继出嫁,大姑娘嫁给了前支书金东水,四姑娘嫁给了副支书、大队会计郑百如。郑百如为实现个人目的,污蔑金东水,迫使其下台,并少了金东水的房子,大姑娘被气的一病不起,最后离世。郑百如接着一口咬定金东水与四姑娘纠缠不清,并借此离婚。而金东水带着两个孩子,生活贫苦凄凉,但是依然不忘为人们的生活着想,一心为葫芦坝设计发展蓝图。郑百如在得知县工作组到来时,害怕四姑娘许秀云揭发他的罪行,于是又纠缠四姑娘假意要复婚,他的每个举动给四姑娘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创伤。县工作组组长颜少春的到来,重整了葫芦坝的领导班子,驱散了葫芦坝的迷雾。


小说主人公之一——许茂,妻子早逝,独自一人抚养了九个女儿。作为庄稼人,他勤劳、俭省,深受大家的敬重。逐年辛勤劳动他建了一座带由石头院墙围起的大院的三合头草房。但是原是一个农村知识分子,积极进取,热爱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在生产队给庄稼人讲授耕种经验,一起劳作的许茂,在遭受家庭变故和十年文革动乱后,脾气变得极其暴躁古怪,孤僻自私。现在许茂在自留地里闷着干活,看着自己的青菜麦苗,蔑视着生产队的越种越不如前几年的庄稼。他开始掐老的豌豆苗,开始往卖的菜里掺上一些水。为了赚差价,从急需钱给重病孩子买药的妇女那里低价买了几斤油。但是孤独潦倒自私的他没有忘记庄稼人的本性,依然辛勤劳作。许茂是固执保守的,在得知四姑娘离婚后不改嫁,要回家住的时候,他是非常愤怒的,认为四姑娘给他蒙羞,埋怨她,指责她。但是天下父母都一样,许茂谨记老伴的遗言,不丢下一个女儿,并没有把四姑娘赶出门去,默认分给了四姑娘一间小屋。


四姑娘许秀云温厚善良,勤劳能干,六七年来,在郑家早起晚睡,操持着一切家事,受尽了郑百如凌辱。在郑百如提出离婚后果断离婚,在郑百如要求复婚时毅然拒绝,外柔内刚的她是农村妇女,但是敢突破妇女就应该相夫教子,离婚就很丢脸的封建传统教条,她内心痛苦委屈,却有强烈的追求,有看到美好未来的希望。在大姐去世后,四姑娘抚养着她的女儿小长秀,小长秀被金东水接走后,四姑娘在葫芦坝三姑六婆的闲言碎语中仍然勇敢地给小长秀穿上了自己熬夜一针一线缝制的小花棉袄。


但是四姑娘内心也是纠结复杂的,也有过灰心丧气的瞬间,在感受到外人的指点,特别是家人的冷眼相待后,选择了在冬夜里跳进了柳溪河,而想到了还没揭发郑百如的罪行,想到没有母亲疼爱的小长秀后,她又挣扎着挽回自己一条命,她还要过未来的美好生活!她还相信葫芦坝会一天天好起来的!

当过兵的前支书金东水在“批林批孔”运动中被陷害污蔑下台,失去了房子失去了妻子,带着两个孩子住到了葫芦颈上原来守水人住的茅草屋,屋里锅碗瓢盆床铺都是乡亲们从自家拿出来的。虽然顿顿吃的是红苕,饿着肚子,但是金东水精神思想上却不贫瘠,每天都看书来充实自己的头脑。甚至用卖柴挣来的打算给孩子买肉的钱来买了书,卖掉自己唯一一件毛衣再给孩子买肉。这种对知识如饥似渴的精神难能可贵,书本给他本来黯淡的生活增添了一抹色彩。在简陋的屋檐下,金东水没有忘记自己最为一名党员的责任,依然日夜在为葫芦坝操劳着,终于交出了改造葫芦坝的设计蓝图,为葫芦坝的发展提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有些人在其位不谋其政,任其职不尽其责,而“被”退任的金东水心心念念的只有人民。葫芦坝粮食没生产多少,倒是盛产谣言。胸怀大志的金东水却不懂处理和四姑娘许秀云的关系,听到与四姑娘的流言,采取躲避的方式,却不知道这种方式更加刺痛了四姑娘的心。金东水内心里还是有点软弱,缺乏反抗的勇气,身正不怕影子斜,勇敢地站出来辟谣,即使不成功,也可以使四姑娘得到心理上的安慰,或许不会导致四姑娘两度跳河。


品行恶劣的郑百如,用尽一切卑劣的手段想坐上支书的位置。放火烧掉前任支书的房子,凌辱占有四姑娘,借机欺侮七姑娘……葫芦坝在他的假大空统治下,粮食一年年减产,人们吃不饱穿不暖,顿顿吃的是红苕,餐餐没有肉。但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依然我行我素,试图不惜代价掩盖自己的罪行。邪不胜正,郑百如最终还是遭受到了正义的“毒打”。

这年,葫芦坝又来了工作组。因为前几年工作组只到人们的家里大吃大喝后就拍拍屁股走人,葫芦坝的人们对这次县里来的工作组已经没有抱太大希望。特别是许茂对工作组对颜少春颜组长到他家住表现了强烈的反对,生怕颜组长白吃白喝。许老头的表现让颜少春灵敏察觉到与百姓建立关系的重要,她开始用行动去争取人们的信任。到葫芦坝的第一天,她就和九姑娘许琴扛着锄头到地里挖桑树根,和人们一起喝红苕稀饭粥。


“每个人都有痛苦,但都会过去的”,颜组长为葫芦坝的事业奔忙着,关心人们的生活,抚慰人们心里的伤痛,而她自己的痛苦只能往肚里咽。她得知多年不见的丈夫已经逝世,选择自己一个人承担,一个人流泪,她不愿意再让原来已经痛苦的人们更加痛苦。想到颜组长伏案低声哭泣的场景,我的心不禁猛地一紧。

说实话,我挺赞赏许家七姑娘许贞渴望走出去,追求外面世界的生活的志向的。觉得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开阔眼界,会对葫芦坝的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又不得不承认七姑娘从一开始她的方向就错了,她爱慕虚荣,精神空虚,对城市的渴望只体现在物质层面,只想着怎么样打扮自己才能与城市接轨,不关心家里,更别说关心葫芦坝了。

葫芦坝的故事发生在冬天,作者以冬天离去春天到来预示葫芦坝党支部形势的好转和农民群众心情的舒展。“唯有报春的腊梅,孤芳自赏。春天还没来。冬天迟迟不肯离去”。“在这冬天即将过去,春天就要到来的时候,如果太阳一直暖和下去的话,该多好啊”,“然而,从目前来看,冬天却迟迟不肯离去”,冬天不走,春天不来,葫芦坝还处在凄风苦雨中,人们希望春天快点到来!“饱含着蚕豆花香的夜风,呼呼吹来,依然令人感到寒冷,但又有一点春天的味道了,使人确实能够闻到一股清新的跃跃欲试的春的气息”……一场难得的大雪过后,葫芦坝最终迎来了翘首以盼的春天。郑百如这一派作恶多端的人得到了应有的下场,农民群众集体开发葫芦颈,为葫芦坝提供了更多的耕地;四姑娘许秀云得到了清白,也收获了与金东水的爱情;金东水也恢复了支书的职位……


作者善于运用环境描写,寄情于景,情景交融。"晨曦姗姗来迟,星星不肯离去。然而,乳白色的蒸汽已从河面上冉冉升起来","不知哪儿来的这么缥缈透明的白纱!霎时里,就组成了一笼巨大的白帐子,把这个方圆十里的葫芦坝给严严实实地罩了起来。"小说以雾茫茫的天气开头,整篇小说也多处描写到大雾。浓雾其实象征着阴霾的政治气候,在“四人帮”的爪牙郑百如的操控下,葫芦坝农民群众不断反抗并追求美好生活,随着颜少春的工作组对葫芦坝领导班子的引导整治,葫芦坝的雾逐渐散去,虽然结局大雾还未全部散去,但是已经不至于迷惑双眼。随着大雾渐渐散去,人们看见了葫芦坝美好的生活场景。

小说语言接地气,通俗易懂,描写的事物具体生动,代入感很强,在阅读时能让人想象到事物的样子。如阅读到描写许茂的房子段落,脑海里不禁浮现由石头院墙围起的房子,院子墙根下种着各种花,房子旁还有个小屋,里面住着刚离婚的四姑娘。小说结尾描写许茂在金东水一家无处落脚时,让外孙长生和小长秀去他的大院子住的对话情景,戛然而止,没有交代更多,让人浮想联翩。两个小孩子会怎样和金东水说这件事,金东水知道许茂对自己态度的转变是作何反应,他们生活在一起会是什么样一个图景?充满想象空间。

“生活绝不是一潭死水,春风在人们心中荡漾,人们从来没有丧失希望”。葫芦坝的农民群众尽管生活在政治动乱中,却从来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一直保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我们任何一个人何尝不要像这样?痛苦每个人都有,但绝不能少了追求!如果作为党的工作者,也要像颜组长那样想人们之所想,做倾听者、引导者、战斗者,顺着人们的意愿将他们领向美好生活的轨道。

读唐栗子有感400字-《唐栗子和他的同学们》有感


今年暑假,我读了这本书,感受深刻!这本书的主人公是唐栗子,他是一名普通又不普通的奇怪小学生,他的不普通是他喜欢写诗歌,他的普通就是善良。

读完这本书让我感受最大的是唐栗子本人,他有诚实憨厚的朋友、还遇到傲慢的吕也、更有理解同学的老师、我也有,重要的是我和他一样爱写作,一样觉得写作是一种至高无上的享受!因此我和他是一类人!

生活中他的善良、羞涩、温顺让他的性格内向,这也是一种缺点,而写诗让他的心里流露出心灵情感,悲伤、愤怒、开心各种心情他都在诗歌中体现出来,似乎只有写诗歌才能让他的心灵得到安慰!有时悲伤写伤心诗歌、有时难过写写难过诗歌、有时开心写开心诗歌这个小男孩儿把自己的性格看成弱点。在活泼开朗理解儿童的万玩玩老师的帮助和鼓励下唐栗子的性格变的逐渐开朗起来。

这个唐栗子像我又不像我,但是我和他都有写作的梦想,我和他写作的技巧有待提高,所以他有缺点我也有缺点,为了心里的梦想,为了未来的写作之路,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实现我们的梦想吧!

昆虫记读后感作文700字:法布尔先生和他的小精灵们


昆虫记读后感作文700字 法布尔先生和他的小精灵们

读《昆虫记》有感

法布尔先生自小就为自己设立了一个宏伟的目标,就是希望有一天,他对昆虫的研究能载入史册,让更多的人知道昆虫世界的奇妙。

他的实验室荒石园里长满了野花和野草,吸引了石蜂、切叶蜂、泥水匠蜂等无数的小昆虫,它们在他的笔下都变成了一个个神奇、可爱的小精灵。读着读着,荒石园仿佛就在我的眼前;我好像闻到了泥土的清香,听到了小精灵们清脆的鸣唱

不必说胖乎乎的圣甲虫倒推粪球,坚持不懈地爬坡;不必说神奇的医生-泥蜂;也不必说雌螳螂为了产卵,不惜残忍地杀害自己的丈夫;光是母蟹蛛全神贯注地守护自己的孩子就足以令我感动。母蟹蛛产卵后身形消瘦,完全没有以前朝气蓬勃的样子。因为她们产卵后因护卵而禁食,以致日渐消瘦而亡。蟹蛛妈妈们,你们产卵后也可以到附近去捕猎,吃饱了才能更好地抵御外敌,保护孩子嘛!

我想对红蚂蚁说,你们这些可恶的战争狂,不要再欺负可怜的黑蚂蚁啦!!!你们可以自己劳动,自力更生啊!我最想告诉列队标兵松毛虫,我很佩服你们团结友爱的精神,可是你们不吃不喝,又累又饿地爬了八天,在花盆沿上一圈一圈万里长征的时候,为什么没有一个人开动脑筋,早点开辟新的道路啊!真是急死人了!

《昆虫记》最让我感动的是最后一段。法布尔先生说:当我离开人世的时候,我希望将自己埋葬在我的实验室荒石园里,我希望自己的灵魂能够继续和昆虫们做朋友,也希望下辈子依然能够研究它们。

每当我读到这里,都禁不住眼圈发红,潸然泪下。谢谢您,法布尔先生!正是这种勇于质疑、细心实验,满怀对小生命的敬畏和热爱的法布尔精神,才让您谱写出这一曲昆虫世界的史诗。您让我知道,原来在我们周围,有那么多可爱的小精灵在它们的世界里快乐的生活、歌唱动人的歌谣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李镇西和他的学生们读后感”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糖栗子和他的同学们读后感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