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1000字 > 木匠故事读后感 > 地图 > 木匠故事读后感,2024木匠故事读后感
木匠故事读后感

(共 4986 篇)

  • 1、 木匠故事读后感1000字精选

    文档是我们接触最多的,因为经常需要撰写,我们会越来越多地去看范文。范文的写作模式为我们动笔写作时提供了方向,是不是觉得写好范文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经过收集,编辑整理了木匠故事读后感,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木匠故事读后感【篇1】

    看了这个故事:有个老木匠准备退休。老板问他是否可建一座房子,老木匠只得答应了。但老木匠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了,用料也不那么严格,做出的活也全无往日水准,这时他的敬业精神已不复存在。老板并没有说什么,只是在房子建好后,把钥匙交给了老木匠。这是你的房子,老板说,是我送给你的礼物。老木匠一生盖了多少好房子,最后却为自己建了这样一座粗制滥造的房子。

    敬告从这则故事里,感悟到我们无论对待工作还是生活,都要做到认真、严谨、有始有终。很多人都认为工作只是在为领导和单位而工作,其实从长远来看,工作完全是为了自己,因为敬业的人能从工作中学得比别人更多的经验,工作中积攒的经验是自己最有价值的财富,它会帮助你在事业上突飞猛进,取得好成绩,无论身在什么岗位,从事什么工作,拥有的工作经验都会派上用常想成功就需要努力加坚持加敬业,如果你自认为敬业精神不够,那么趁年轻的时候强迫自己敬业以自己是主人翁的心态对待企业。

    如果说前两期员工思想教育的目的是让员工知道怎么去想问题,那么这一次老木匠的故事则是让员工知道怎么去做好自己的工作了。同时也标志着小河所员工思想教育工作从前期的思想教育转变为当下的行为教育上了。

    古谚云:知易行难。让一个人明白一个道理并不难,但却要按照自己明白的道理去做那可就不那么简单了。故事中的老木匠即将退休,对于自己的最后一栋房屋粗心大意、满不在乎,最后自己后半生将住在自己粗制滥造的房屋中。这个故事传达的道理很简单,可是要真正按照道理去做事并非易事。

    如果老木匠知道这是自己的房子, 也许他会盖的好些, 用最好的材料,可现在他只能自作自受,我们有时也像这位老木匠,在建造生活这个房子的时候, 我们常常是被动而不是采取主动, 我们常常找许多理由来原谅自己在生活中不去尽力, 原谅自己在工作中不去努力,然后, 猛然间我们面对自己目前的局面已经措手不及。

    把自己当成那个老木匠, 想想自己的房子,每天当自己要钉一只钉子, 铺一块墙板,多尽点力, 做仔细点,自己的生活只有这一次机会去完成,哪怕还再活一天, 那一天也要生活的完美和高尚。生活是一门自修课,谁还能比

  • 2、 老木匠的故事读后感

    老木匠的故事读后感(一)

    有一则关于 老木匠的房子的故事,故事内容让我觉得很有感悟,很有教育意义。

    有一个技艺精湛的老木匠,一生建造的都是令人称赞的房子。他将要退休的时候,告诉老板,说自己想要离开这里,回家与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之乐。

    这位老板舍不得为自己努力一生的老木匠走,请求老木匠为他建造最后一所房子,老木匠答应了,但是心却不在建造房子的上面,他用的是软料,出的是粗活,建造的是他这一生之中最糟糕的房子。当房子建好的时候,老板把钥匙递给他,对他说:这是我赠给你的礼物,没有什么 礼物比住在自己亲自建造的好房子里更能表达我对你这一辈子的感激了。

    老木匠顿时大为震惊,羞愧得无地自容,他没想到自己的老板这样有情有义,更没想到自己这一生中建造的唯一一栋粗制滥造的房子竟是为自己建造的!

    其实,我们何尝不是这样呢?我们漫不经心地建造自以为无关紧要的生活 和工作,不能始终积极努力认真地去做事,总想偶尔消极懈怠,应付了事,久而久之,难免和这个老木匠一样,努力一生,最后却因自己一时的私心,将自己深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里。

    朋友,用我们知晓上进,永不懈怠的智慧好好建造我们生活的房子吧!您会发现我们生活的房子变得高贵、典雅、温馨起来。

    老木匠的故事读后感(二)

    前天晚上,我在网上看了一篇《老木匠故事的启示》,这篇文章是一位长期从事城管执法工作的人所写的。看过之后,我也想结合我们的工作实际谈谈对我的启示。

    老木匠的故事是:

    一个上了年纪的老木匠准备退休了。他告诉雇主,他不想再盖房子了,想和他的老伴儿过一种更加悠闲自在的生活。他虽然很留恋那份报酬,但他觉得自己该退休了。

    雇主看到他的好工人要走,感到非常惋惜,就问他能不能再建一栋房子,就算是给他个人帮忙,木匠答应了。可是木匠的心思已经不在干活上了,不仅手艺退步,而且还偷工减料。木匠完工之后,雇主来了。他拍拍木匠的肩膀,诚恳地说:房子归你了,这是我送你的礼物。木匠感到十分震惊,太丢人了呀要是他知道是在为自己建房子,他干活的方式就会完全不同了。

    故事虽简单平淡,但寓意深刻,对我们教育工作者也有较强的启示。

    一、要坚守教育工作信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之间乃至地区教育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新课程改革的竞争。这种竞争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坚守信念,把职业当事业干,时刻保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严谨治学、不计得失的工作态

  • 3、 木匠选木材读后感

    木匠选木材读后感(一)

    看了这个故事:有个老木匠准备退休。老板问他是否可建一座房子,老木匠只得答应了。但老木匠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了,用料也不那么严格,做出的活也全无往日水准,这时他的敬业精神已不复存在。老板并没有说什么,只是在房子建好后,把钥匙交给了老木匠。这是你的房子,老板说,是我送给你的礼物。老木匠一生盖了多少好房子,最后却为自己建了这样一座粗制滥造的房子。

    敬告从这则故事里,感悟到我们无论对待工作还是生活,都要做到认真、严谨、有始有终。很多人都认为工作只是在为领导和单位而工作,其实从长远来看,工作完全是为了自己,因为敬业的人能从工作中学得比别人更多的经验,工作中积攒的经验是自己最有价值的财富,它会帮助你在事业上突飞猛进,取得好成绩,无论身在什么岗位,从事什么工作,拥有的工作经验都会派上用常

    想成功就需要努力加坚持加敬业,如果你自认为敬业精神不够,那么趁年轻的时候强迫自己敬业以自己是主人翁的心态对待企业。

    如果说前两期员工思想教育的目的是让员工知道怎么去想问题,那么这一次老木匠的故事则是让员工知道怎么去做好自己的工作了。同时也标志着小河所员工思想教育工作从前期的思想教育转变为当下的行为教育上了。

    古谚云:知易行难。让一个人明白一个道理并不难,但却要按照自己明白的道理去做那可就不那么简单了。故事中的老木匠即将退休,对于自己的最后一栋房屋粗心大意、满不在乎,最后自己后半生将住在自己粗制滥造的房屋中。这个故事传达的道理很简单,可是要真正按照道理去做事并非易事。

    如果老木匠知道这是自己的房子,也许他会盖的好些,用最好的材料,可现在他只能自作自受,我们有时也像这位老木匠,在建造生活这个房子的时候,我们常常是被动而不是采取主动,我们常常找许多理由来原谅自己在生活中不去尽力,原谅自己在工作中不去努力,然后,猛然间我们面对自己目前的局面已经措手不及。

    把自己当成那个老木匠,想想自己的房子,每天当自己要钉一只钉子,铺一块墙板,多尽点力,做仔细点,自己的生活只有这一次机会去完成,哪怕还再活一天,那一天也要生活的完美和高尚。生活是一门自修课,谁还能比自己更懂自己呢?自己今天的生活成果是来自于自己过去对生活的态度和抉择,而自己明天的生活成果是自己今天对生活的态度和抉择的结果,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给自己建房子,他会怎么做呢?现在老木匠得住在一座粗制滥造的房子里,我们有时何尝不是这样,凡事不肯精

  • 4、 《小木匠神》读后感200字

    今天我读了小木将神的故事。

    小木匠神是老木匠神的儿子,当他陷露了木匠神的秘密,只能留在人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能偷奸耍滑,偷鸡摸狗,有真正的实力,才有最好的收获,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干。人不能靠着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知错就改就是好孩子,长大了就不用找爸爸妈妈帮忙,但一定不能说谎,又成是这样,你的一辈子都是快快乐乐的,开开心心的。永远不能忘记爸爸妈妈对你说的那些好话,要有自己的主见,不可以一直跟着爸爸妈妈,因为我们已经长大了。

  • 5、 园丁与木匠读后感1000字

    最近,偶得一本《园丁与木匠》这本书,它是一本带你走出传统“让孩子成才”的教养误区的儿童教养类书籍,直击当代父母焦虑的核心根源,给你教养思维的全面升级。养孩子不是套用公式,具体的教养方法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及你与孩子的关系怎么样。高手父母与普通父母的根本分野,在于你是“园丁”,还是“木匠”。真正的高手父母,都懂得为孩子搭建成长生态。

    作者艾莉森·高普尼克,牛津大学心理学博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系教授及哲学系客座教授,她是国际公认的儿童学习与发展研究专家,也是首位从儿童意识角度深刻剖析哲学问题的心理学家。高普尼克认为,相比于其他生物,漫长的童年就是人类专属的学习期,它使孩子成为最高级的学习者,孩子是真理、爱和人生意义的最大来源。

    好父母的重新定义:成为园丁

    成为父母,照顾一个孩子,是成为一种深刻而独特的人类关系的一部分,投入到一种特定的爱当中。因此,可以说:为人父母,本质是爱。确切地说,爱孩子的意义就是为那些无助的幼儿提供一个丰富、稳定、安全的环境,这个环境充满变化、创新和新奇的元素,可供他们无限发展。爱孩子并不是给他们一个目的地,而是为他们的旅程提供给养。要理解我们与孩子的特殊关系,最好借用一个古老的比喻:照顾孩子就像照顾花园,做父母就像做一个园丁。

    优秀的园丁致力于创造肥沃的土壤,以涵养整个生态系统,其中不同的植物具有不同的优势和美丽,同时也具有不同的弱点和生长困难。好父母不一定会把孩子变成聪明、快乐或成功的年轻人,但可以打造出强健、具有高适应性和韧性的新一代人,以更好地应对未来将要面临的不可避免、不可预测的变化。

    因此,父母的工作并不是要创造一种特定的孩子,而是要提供一个充满爱且安全、稳定的保护空间,让充满无限可能的孩子都可以蓬勃发展。我们的工作不是塑造孩子的思想,而是让这些思想去探索世界的所有可能;我们的工作不是告诉孩子该如何玩,而是给他们玩具,然后在孩子玩完后再把玩具捡起来;我们不能逼孩子学习,但可以让他们自己学习。

    对中产阶级的家长来说,“让孩子变成有用的人”的努力给他们带来了无穷的焦虑、自责和挫败感;对孩子来讲,父母无尽的期望反而是一种负担。人类会生出特点各异的孩子,他们的性格、能力、强项、弱点、智力水平、技能禀赋各不相同,千变万化,无法预测。这让我们在可进化性上具备优势,从而得以适应千奇百怪、不断更

  • 6、 园丁与木匠读后感1500字集锦

    通过读书我们能够提高自身的素养,还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作品是一部优秀的由作者写的作品。写读后感也是与作者在对话。你是否能写好作品读后感呢?请阅读由读后感大全小编为你编辑的园丁与木匠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够喜欢并分享!

    园丁与木匠读后感 篇1

    『读的纸质版』

    特别费脑的一本书,专业性实在太强了,其中参杂各种心理学理论、各种实验,然后一点点论证。虽然是专业但是却并不武断,作者从人类,生物界进化的角度不断剖析各种教育方式发展的历程。以及孩子是如何学会生存和学习各种技能的。以及我们作为父母该如何去引导。

    看到最后没想到连翻译的作者都是清华大学的心理学研究中心的副主任。难怪如此专业,一般人估计都翻译不下来。

    我们的教育从来不是为了培养“考试机器”、“书呆子”,而是要多注意培养孩子内在的力量。这个是译者阐述的。

    学校的学习只是一些专业知识的学习,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人格和品质的培养。需要终生学习,需要挖掘出孩子内在的力量,顺应他的天性,助力让他成为最该成为的人,最适合做的事。

    读完《园丁与木匠》,整体感觉就是孩子的学习能力实在太强了。人类其实现在都在一代又一代不断进化中。作者是心理学专家,又是祖母的双重身份,让前三章学起来特别有意思。从第四章到第八章,就开始加入各种实验报告,还有专业理论,让人读起来就有些晕乎乎的了。

    1、主要是知道孩子是如何学习的,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作为父母和照顾者,又要怎样去引导。

    2、孩子是通过观察与模仿进行学习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并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会加入自己的判断,而这个判断取决于①是不是照顾者(依恋)②对方的可信度,可靠度③对方的专业知识是不是可靠。

    3、当然这个学习过程中孩子也会有误判的时候。他们也并不能识别对方的自信,是真实的还是装出来的。所以也有可能信任那些吹牛大王。

    4、孩子相对于大人能够更好的学习,是因为孩子依靠直觉去判断,而大人会依赖已有的知识经验可能会有误判的时候。

    5、孩子主要是通过探索性是学习。他会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而学校的教育是掌握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也有可能会抹杀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所以,不能一概而论,要让学校因材施教。所谓的“注意力障碍”,是因为孩子对关注事物不同,而有了『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6、这个社会并不需要考试机器,所以我们除了学校教育父母更应该多关注孩子其他方面的技能。

    7、我们要给孩子提供一

  • 7、 园丁与木匠读后感1000字(读后感)

    最近,偶得一本《园丁与木匠》这本书,它是一本带你走出传统“让孩子成才”的教养误区的儿童教养类书籍,直击当代父母焦虑的核心根源,给你教养思维的全面升级。养孩子不是套用公式,具体的教养方法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及你与孩子的关系怎么样。高手父母与普通父母的根本分野,在于你是“园丁”,还是“木匠”。真正的高手父母,都懂得为孩子搭建成长生态。

    读后感大全能够帮助您创作出更优质的读后感,欢迎阅读和收藏!

    作者艾莉森·高普尼克,牛津大学心理学博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系教授及哲学系客座教授,她是国际公认的儿童学习与发展研究专家,也是首位从儿童意识角度深刻剖析哲学问题的心理学家。高普尼克认为,相比于其他生物,漫长的童年就是人类专属的学习期,它使孩子成为最高级的学习者,孩子是真理、爱和人生意义的最大来源。

    好父母的重新定义:成为园丁

    成为父母,照顾一个孩子,是成为一种深刻而独特的人类关系的一部分,投入到一种特定的爱当中。因此,可以说:为人父母,本质是爱。确切地说,爱孩子的意义就是为那些无助的幼儿提供一个丰富、稳定、安全的环境,这个环境充满变化、创新和新奇的元素,可供他们无限发展。爱孩子并不是给他们一个目的地,而是为他们的旅程提供给养。要理解我们与孩子的特殊关系,最好借用一个古老的比喻:照顾孩子就像照顾花园,做父母就像做一个园丁。

    优秀的园丁致力于创造肥沃的土壤,以涵养整个生态系统,其中不同的植物具有不同的优势和美丽,同时也具有不同的弱点和生长困难。好父母不一定会把孩子变成聪明、快乐或成功的年轻人,但可以打造出强健、具有高适应性和韧性的新一代人,以更好地应对未来将要面临的不可避免、不可预测的变化。

    因此,父母的工作并不是要创造一种特定的孩子,而是要提供一个充满爱且安全、稳定的保护空间,让充满无限可能的孩子都可以蓬勃发展。我们的工作不是塑造孩子的思想,而是让这些思想去探索世界的所有可能;我们的工作不是告诉孩子该如何玩,而是给他们玩具,然后在孩子玩完后再把玩具捡起来;我们不能逼孩子学习,但可以让他们自己学习。

    对中产阶级的家长来说,“让孩子变成有用的人”的努力给他们带来了无穷的焦虑、自责和挫败感;对孩子来讲,父母无尽的期望反而是一种负担。人类会生出特点各异的孩子,他们的性格、能力、强项、弱点、智力水平、技能禀赋各不相同,千变万化,无法预测。这让我们在可进化性上

  • 8、 园丁与木匠读后感800字(读后感范文)

    《园丁与木匠》是艾莉森·戈普尼克的最新作品,这本书的内容是说:为人父母,不是工作,不是木匠做桌子,重要的不是技巧;为人父母,是园丁种花,本质是爱;这种爱的目的,是给予他们成长所需要的一个安全、温暖、自由的环境,使孩子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自己。这是一本写给父母的书。从科学的角度来解释了如何养育孩子。她解释了现在流行的教养乃是最大的谎言,是像木匠一样,按照精美的图纸将孩子打造成特定的样子,即使手艺再精湛,教育的结果也是不成功的。而理想中的父母,应该像园丁一样。给孩子提供足够的营养、空间,时不时根据需要进行修剪,任由孩子生长。即便结果不是预期的,也许会收获不一样的惊喜。全文先介绍了什么是父母,什么是孩子,爱的三面手(父母、祖父母、异亲)的教育意义,进而又从看、听、玩、练四个角度说明了如何教育孩子,最后结合现状——科技,讲述了科技与孩子的关系。一些观点非常新,也许并不一定很实用,但是从理论或者理念上带来些启发。

    读后感大全网为大家提供优质原创内容,转载请标明。http://m.dhb100.com

    什么是木匠思维?即木匠是一种工作,是根据我的想法、我的品位、我的技术、我的蓝图,制造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个书架,制成品的优劣可以用来判断木匠技能水平的好坏。园丁思维则是不去改变孩子,而是给予他们成长所需要的一个安全、温暖、自由的环境,或者说一个“花园”,在这个花园里面,一个生命层层绽放,最终他会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路,他会塑造自己的命运,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尽量不要用成人的视角去看孩子看到的世界,因为我们不了解他们的视角。

    让我感觉比较震撼的是书中对童年的解读,让我有了新的认知。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童年的重要性,也知道要让孩子童年快乐的成长,但是为什么会有童年呢?用罗胖的话说,“什么是童年?童年期是整个文明,整个社会,对于人生一个阶段的赦免”。身为父母,只要我们都能像园丁一样,去努力创造一个生态系统,只是保证土壤肥沃,空间安全,花园的花草就能以各种我们预想不到的方式自行应对环境的变化,从进化论的角度看,这就是童年的意义所在。

    总是在给孩子设定任务,是时候给自己设定任务了。前几天听说读书会本周需要递交第一次的读后感大全,实话说,我内心是拒绝的,我觉得我的纸质书还没有到,我不习惯看电子书,我想大家不会那么及时交作业吧,或者干脆第一次我请假不交了,各种不想交稿子的理由在脑子里打转,然后想

  • 9、 《故事里的故事》读后感

    假期生活,如约地到来了。当然,作业是少不了的。这次的作业是一篇观后感,要看一本名叫《故事里的故事》的书。寒假已过去一半,书早就看完了,可稿纸上还没有落一个字。一直在拖延着,拖延着。

    可今天,我似乎突然来了灵感,拿起笔,写起观后感来。先回味一下大概内容一个女孩,遇见了死神,机智,勇敢地和死神做交易。最后成了死神的妻子是一篇富含深意凄婉动人的好文章。看完这本书后,我可以说是感慨万千,我喜爱故事的开头,直接明了;我佩服故事的情节,丰满动人作文;我思考故事的结尾,有读者思考的空间。

    我最钦佩故事中的主人公,她为了亲人,不惜捐献自己的生命;为了朋友,与死神做一次次的交易。我认为,这是我们都应该学习的可贵精神,对朋友无私奉献;对家人牵肠挂肚,都是人们最基本的精神。也许这微不足道,但绝对不可或缺。对朋友的眼中,不带有任何利益考量,这也是为人真诚的表现啊!

    通过读这本书,我又学到了许多道理。但更重要的是,我还明白了世上的真正的关爱与无私。以后我也一定要平心待人,诚心助人,和气处人。

  • 10、 故事读后感600字:红色故事读后感

    这天,我读了许许多多的小故事。有王朴的故事,有刘胡兰的故事,有董存瑞的故事......但我印象最深的是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

    王二小1929年生在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他在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而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还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了,走到山口时迷了路。他们望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让他带路。王二小先装着听话的样貌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声,敌人明白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刘家庄的山坡上。此刻,王二小的坟上长满了青草。他的鲜血染红的那块大石头,此刻还静静地卧在山沟里,人们把它叫做血色石。词作家、曲作家立即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来纪念他。

    读后我想到了王二小为了保护转移躲藏的乡亲们,把敌人带进了埋伏圈,牺牲了自己保护了别人。他能够不保护躲藏的乡亲们,他也能够不牺牲自己,但他没有,他为了别人牺牲自己。再想想我们,不用保护别人,也不用牺牲自己,在这种好的环境下,我们为什么不好好珍惜呢想想别人再想想自己,其实我们也能够做到的,但我们不努力,只要努力也能够做到。

    从此刻起,我们应珍惜此刻拥有的一切,在这完美的环境里发奋读书,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长大后报效祖国,把祖国建设的更加完美。同时,祝福我们的国家越来越繁荣昌盛,立足于世界强国之首,不再受其他国家欺负。

  • 2019-11-11

  • 2019-09-22

  • 2019-09-21

  • 2019-09-22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10-11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23

  • 2019-10-19

  • 2019-10-17

  • 2019-10-29

  • 2019-11-1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11

  • 2019-10-17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9

  • 2019-10-29

木匠故事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木匠故事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木匠故事读后感、2024木匠故事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