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梦的解析读后感 > 地图 > 梦的解析读后感,2024梦的解析读后感
梦的解析读后感相关栏目
梦的解析读后感热门栏目
梦的解析读后感推荐
梦的解析读后感

(共 549 篇)

  • 1、 梦的解析读后感模板

    为了让人生变得更有意义,我们需要不断地阅读优秀的作品。当我们通读作者的作品时,难免会对其中的内容产生一些看法。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并总结书中的重点和难点。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份易懂的“梦的解析读后感”,小编为大家精心编辑,仅供参考。快来一起阅读吧!

    梦的解析读后感 篇1

    《梦的解析》是弗洛伊德的名著,发表于1900年。在这本书中,引用了超多的梦作为实例,对有关梦的问题从各个方面进行认真的探讨。从性欲望的潜意识活动和决定论观点出发,指出梦是欲望的满足,绝不是偶然构成的联想,即通常说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梦的解析》将梦分为显相和隐义。显相是隐义的假面具,掩盖着欲望(隐义)。他解释说,梦是潜意识的欲望,由于睡眠时检查作用松懈,趁机用伪装方式绕过抵抗,闯入意识而成梦。梦的资料不是被压抑与欲望的本来面目,务必加以分析或解释。释梦就是要找到梦的真正根源。

    很早就想读这本书了,但一向有各种原因没有去实践,放假回家,有了充足的时间,能够好好读读这本名著。《梦的解析》叙述了弗洛伊德对于梦的看法以及在进行精神分析的心理辅导时解梦的方法。其实这本书在某些程度上改变了我存于心中的道德观。读过这本书后,每当看到街上熙来攘往的人群,都有种异样的感觉。这本书分能够为六个部分,分别是:一、对儿童的梦的研究;二、探讨梦的检查作用;三、探讨梦的象征作用;四、分析梦的运作;五、举例分析几个真实梦境;六、梦的作用在于满足愿望。弗洛伊德从没有伪装或伪装较少的儿童的梦开始讲起直到“面目全非”的成人梦境,其解梦的最关键因素就是揭开梦的伪装。

    《梦的解析》指出梦是—种精神活动;“其动机常常是一个寻求满足的愿望”。梦是因愿望而起,它的资料是“愿望的达成”。梦不仅仅使思想有表现的机会,而且借幻觉经验的方式,以表示愿望的满足。关于梦是“愿望的达成”,作者举了许多实例。其中一个是他的5岁的小儿子的梦。

    有一次,他们全家到达赫山脚下去游玩。小儿子由于常用望远镜能够看到山上的西蒙尼小屋,因此他并不满足于在山下玩。但父母并没有带他上山,他当时不很高兴。弗洛伊德指出:“第二天早上,他神采飞扬地跑过来告诉我;‘昨晚我梦见我们走庙到了西蒙尼小屋。’我此刻才明白,当初我说要去达赫山时,他就满心地以为他必须能够由荷尔斯塔特翻山越岭走到他天天用望远镜所憧憬的西蒙尼小屋去,而一旦获知他只能以山

  • 2、 梦的解析读后感分享15篇

    您所查找的“梦的解析读后感”已准备就绪,更多资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我们都明白,阅读好书对我们非常重要,如果想获得知识,读经典是非常必要的。作品终于被我读完了!尽管花费了很长时间,但我从中领悟了很多道理。反思和总结是成长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梦的解析读后感(篇1)

    在一位学心理学专业的同学介绍下,暑假的时候决定读一下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在这之前自己也在想:人为什么会做梦?梦真的会预言一些事情吗?……

    弗洛伊德是奥地利著名的精神病家和心理学家,也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其著作《梦的解析》被誉为精神分析学第一名著,其中叙述了弗洛伊德对于梦的看法以及在进行精神分析的心理辅导时解梦的方法,它从一个其他人没探索过的领域对人们的心理、梦境进行了分析,并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备的系统。对于这样一本理论著作,我个人认为只读一两遍是不足以领悟到其中更深层次的奥妙的,所以,我所感悟到的也只是冰山一角。

    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这本书中采用大量的材料来论证其观点,而其中很大一部分的材料都是他自己的梦。在科学研究中,占据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对得出正确的结论是有很大的影响的。并且,在获取材料的过程中,又是一个艰苦曲折的经历,需要的是耐心和恒心。而对于所获得的没有逻辑繁琐的材料,又要对其进行整理、分析,直至最后归纳得出结论。但是有的时候,结论是很难得出来的。

    以前,我总是认为,精神病家自己也很有可能有点精神病。可反观弗洛伊德却好像没有精神病的迹象。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研究心理的人自身必须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承受着巨大心理压力的弗洛伊德却依然总结写出了这样一本名著,不得不说他真的很有能力。

    在其著作中,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欲望的表达,也就是说,梦是满足自己内心的某种渴望,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你没有被满足的渴求。梦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因由的,是由先存在的现象引发的,“梦是一种被压抑的、被抑制的愿望经过伪装的满足。”而一些科学的解释认为,梦是人在睡眠时部分的大脑皮层尚未停止活动而引起的表象。梦到底是什么?谁又有一个确定的回答呢?

    在当今,人们如发现梵高的画的价值一样,也终于发现这本书有着它伟大的价值,并且弗洛伊德伟大心理学家的地位逐渐被认可,但是,他的有些观点还是存在一些疑惑。《梦的解析》其中理论多为弗洛伊德自己在治疗一些精神病人时通过感性经验进行的总结,没有理论数据的支持。另一方面,当时的心理学家对于弗洛伊德

  • 3、 梦的解析读后感10篇

    读读好的作品,追求的是一种气质、亦是一种涵养。人的成长离开不开书籍营养的滋养,在阅读了作品后,心中感慨万千,不禁为作品所深深折服,要真正地理解作品,其实需要以读书心得的方式去认真回味。我们从哪些角度来写作品的读后感呢?也许下面的“梦的解析读后感10篇”正合你意!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梦的解析读后感(篇1)

    早上利用课余时间读了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对于书中关于梦的起源有了新的认识。

    相信很多喜欢心理学的人都对弗洛伊德这个名字有所了解,但我也是第一次从这本书中才知道,我们所了解的“潜意识,自我本我超我”这样的概念,居然也是他通过这本书首次提出来的。

    当看到这一点的时候,最大的感触就是:应该多读书。我们平时所认为读了多少书,真的不过是冰山一角,九牛一毛,当读的越多,了解越多,才越发现自己的渺小,以及知识海洋的浩瀚。

    在这本书中,我知道了关于做梦的三个来源解释。有一种是我们最为熟悉的就是远古时代所流传下来的,就是梦是属于神明的指示,是属于超自然的范畴,于是也就有了很多解梦的说法。另外一种是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们所说的,是人们精力过剩所产生的一种没有意义的精神活动。关于这一点,因为有些梦实在是不能单纯地用无意义去解释,所以也不是所有人都认同。

    而第三个解释就是书的作者弗洛伊德所说的,梦是我们潜意识中的欲望通过改头换面显现出来的精神活动,是有意义的,同时可以通过解析梦境来治疗一些心理疾病。

    无疑,他的这个说法从最开始人们的不理解到现在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

    在这本书中,我也开始了解了梦的原理,懂得了关于梦境内容背后可能潜藏的心理活动,心理意识。通过读这本书,更加地笃定了应该多读书的想法。而这还只是读了一本关于心理的著作,充其量只是在书的海洋中的一小滴,如果大量地阅读这一类型的书,才会有了把这些知识点联系成线,成面,才能有自己的知识体系。

    梦的解析读后感(篇2)

    庄子说梦,“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这个近乎神来之笔的问题,演绎出无数化蝶传说的浪漫,孔子也说梦,那坐奠于两楹中间的梦景,个中理想得以实现的自信和无缘实现理想的遗憾,究竟哪个多一些?

    梦,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充满着浪漫和神秘的代表,它也许在历史长河中并没有扮演过特别重要的角色,但它却在不断地散发它独特的光芒,使人们一直都热衷去了解、探索它。对于梦,我们总是充满着好奇,希望能够真正地、全面地

  • 4、 梦的解析读后感范文系列6篇

    读后感大全专题“梦的解析读后感”推荐内容。

    读书应该成为我们终身的习惯,读作者写的作品能让我们变得有智慧。将从书中的领悟和见解记录下来,写成文章,就是一篇读后感,如何让自己的作品读后感显得更为高大上呢?读后感大全的编辑为您准备了梦的解析读后感范文,让我们都努力变得更加优秀吧!

    梦的解析读后感范文 篇1

    文:董威;《梦的解析》,弗洛伊德的名著,发表于1900年,对人类影响最大的心理学经典,奠定了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对于梦的问题从各个方面进行认真的探讨。

    很早想看这本书了,不过它科学严谨的叙述开始让我看的很不习惯,它叙述了弗洛伊德对于梦的看法,以及在进行精神分析的心理辅导时解释梦的方法,弗洛伊德得出结论的方法让我受益匪浅。对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采用的方法也不同,它从没有伪装或伪装较少的儿童的梦开始讲到变化后成人梦境。

    《梦的解析》指出梦是潜意识的自我表现,潜意识被压在人心灵的最深处,当我们意识处于混沌的状态时。潜意识就会以其他的过不可思议的形式冒出来,我们大多觉得梦和现实无关,不过是梦被化装了。解梦的关键就是揭开梦的伪装。

    举个例子,按书中的解释,当我们在梦到自己从哪个高处掉下来,当然我们不会摔死,但在这种梦中,自己的身体也会有随梦掉下来的感觉一样,书中给的解释是,读后感.这样感觉的原始材料来自我们小时候被大人高举起又突然放下,不过这种感觉不像疼痛一样,被我们记忆收藏,因为到当时太小大脑的记忆功能没有发育,但是身体对于这种感觉已经有了记录。

    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是,弗洛伊德认为这些材料都来自每个人的童年,在人生中童年是最重要的阶段。

    感觉梦的内涵是无穷的,潜意识也是难以捉摸的。

    梦的解析读后感范文 篇2

    在一位学心理学专业的同学介绍下,暑假的时候决定读一下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在这之前自己也在想:人为什么会做梦?梦真的会预言一些事情吗?……

    弗洛伊德是奥地利著名的精神病家和心理学家,也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其著作《梦的解析》被誉为精神分析学第一名著,其中叙述了弗洛伊德对于梦的看法以及在进行精神分析的心理辅导时解梦的方法,它从一个其他人没探索过的领域对人们的心理、梦境进行了分析,并构成了一个相对完备的系统。对于这样一本理论著作,我个人认为只读一两遍是不足以领悟到其中更深层次的奥妙的,所以,我所感悟到的也只是冰山一角。

    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这

  • 5、 梦的解析读后感范文精选

    读后感大全栏目精选:“梦的解析读后感”,欢迎阅读。

    下面是编辑精心整理的"梦的解析读后感范文"。众所周知,读书想要有所得,我们必须加以思索,作品就是一部启迪人心的好书籍。写读后感可以感受到文章的精髓,也可以帮助自己写作文的时候得到更好的题材或感受。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梦的解析读后感范文(篇1)

    在我的认知里梦是人心里状态的一种反映,而这种心里状态很有可能是在白天所思考的事情,也很有可能是存在于潜意识的,恐怕这就是所谓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吧!

    想必那些都是人人都明白的,但从来没有人把它与心理学进行挂勾,都只是轻描淡写的一句:一个梦而已,有什么好研究的!但对于科学领域而言《梦的解析》乃是一个具有重要性意义的发现!而我也对书中有关于1900年以前有关梦的研究也颇为感兴趣,不只是由于对于未知领域我充满了好奇,还是费洛伊以他那独特的手法向我展示了一个不一样的神秘的世界,简言之费洛伊特就是那么的神秘。

    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从心理学角度对梦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这些研究使梦与疾病的关系渐渐清晰与明确起来。他的思想极为深刻,在探讨问题中,往往引述历代文学、历史、医学、哲学、宗教等材料。他思考敏锐、分析精细、推断循回递进、构思步步趋入,不断的揭示出人们心灵的底层,这就使精神分析的内容极其丰富的根源。

    在弗洛伊德看来,梦不外乎是一大堆心理元素的堆砌物。有关释梦的技巧,他在治疗歇斯底里症的过程中有了明晰的运用,所以,他说梦的内容是在于愿望的达成,其动机在于某种愿望。

    按费洛伊德的意思来说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所不能得到的,既满足了自我,缓和了冲动;又不至于唤起检查机制的警觉,从而保护了睡眠。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梦就是愿望的达成。因此能欲望只能采取象征的、曲折隐晦的手法来求得自我的表现,简单的来说这也属于自我潜意识的一种表现。

    说到对于此我也是相当赞同的,那梦里的一幕幕似乎都还是前一秒才发生过。我是一个比较爱怀旧,同时也比较感性,在小学刚毕业的那段时间里不知是太过于怀念过去小学与死党在一起的时光,还是对一初中生活的一种乏味,每晚梦到的总是过去与同学在一起上课的场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梦满足了我那些日子对于思念的满足。

    喜欢李宇春的我与由于不可能看到她的真人,所以我有一段日子的梦想就是看到李宇春的真人,可能是真的想得太多的缘故,结果还真梦到了,那之后的一段日

  • 6、 月度推荐:《梦的解析》读后感范文汇集(7篇)

    读书对于我们来讲,是一辈子不间断的事情。观看一本好书之后,我们会受益匪浅,有一些启发。通过写一篇读后感可以把作品中的内涵精髓表达出来。我们将阅读后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那么,我们从哪些角度来写一篇读书笔记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月度推荐:《梦的解析》读后感范文汇集(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梦的解析》读后感(篇一)

    虽说本人曾经写过一篇关于《梦的解析》的读后感,但只是将该书的大致内容加以概括,并进行议论,并没有更深一步的思考。所以我想借这篇读后感,单独的谈谈书中弗洛伊德所提到的关于人格结构的观点。

    《三字经》中说道:人之初,性本善。而据我的理解,弗洛伊德的观点恰恰与其相反。他认为人在幼年时期的思想、本性是邪恶的。而我比较赞同后者的观点。

    首先,需要了解弗洛伊德所认为的人格结构。人格结构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本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从本我那儿得到满足,并且手段必须合理合法,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人在成长过程中内化道德规范等形成的,其机能主要是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它追求完美,所以它是非现实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要想保持心理健康,这三个部分必须始终是和谐的。

    人在刚出生时,超我可以说是不存在的,因为婴儿没有受过任何教育,所以调节本我和超我的自我也没多大用处。所谓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本我便是如此占据了大部分位子。婴儿在渴、饿、不舒服时会嚎啕大哭,这便是本我的表现。那为什么说婴儿的本性是邪恶的呢?因为婴儿想要什么就要什么的思想是不被社会所认可和接纳的,这种思想与强盗无异,只不过婴儿没有成人的行动能力罢了。

    当人逐渐成长后,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道德规范,这些无形的束缚在被超我吸收后,超我渐渐强大起来。此时,自我便成了和事佬,为了满足本我的基本需求,又要遵守道德规范,自我就需要在两者间进行调节,所以人成年之后本性是否善良取决于超我是否强大。简而言之,本性是靠教育得来的。

    中国为何要普及九年制教育,我想其一大原因就是人类是需要不

  • 7、 实用精选:《梦的解析》读后感范文简短(7篇)

    读书之所以是一种乐趣,是因为读书使我们积极思考。观看一本好书之后,我们会受益匪浅,有一些启发。通过写一篇读后感可以把作品中的内涵精髓表达出来。读后感是写阅读作品后感受最深的一点,它不是书评。值得推荐的优秀读后感范文有哪些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实用精选:《梦的解析》读后感范文简短(7篇)》,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梦的解析》读后感(篇一)

    虽说本人曾经写过一篇关于《梦的解析》的读后感,但只是将该书的大致内容加以概括,并进行议论,并没有更深一步的思考。所以我想借这篇读后感,单独的谈谈书中弗洛伊德所提到的关于人格结构的观点。

    《三字经》中说道:人之初,性本善。而据我的理解,弗洛伊德的观点恰恰与其相反。他认为人在幼年时期的思想、本性是邪恶的。而我比较赞同后者的观点。

    首先,需要了解弗洛伊德所认为的人格结构。人格结构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本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从本我那儿得到满足,并且手段必须合理合法,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人在成长过程中内化道德规范等形成的,其机能主要是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它追求完美,所以它是非现实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要想保持心理健康,这三个部分必须始终是和谐的。

    人在刚出生时,超我可以说是不存在的,因为婴儿没有受过任何教育,所以调节本我和超我的自我也没多大用处。所谓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本我便是如此占据了大部分位子。婴儿在渴、饿、不舒服时会嚎啕大哭,这便是本我的表现。那为什么说婴儿的本性是邪恶的呢?因为婴儿想要什么就要什么的思想是不被社会所认可和接纳的,这种思想与强盗无异,只不过婴儿没有成人的行动能力罢了。

    当人逐渐成长后,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道德规范,这些无形的束缚在被超我吸收后,超我渐渐强大起来。此时,自我便成了和事佬,为了满足本我的基本需求,又要遵守道德规范,自我就需要在两者间进行调节,所以人成年之后本性是否善良取决于超我是否强大。简而言之,本性是靠教育得来的。

    中国为何要普及九年制教育,我想其一大原因就是人类是需要

  • 8、 人人都能梦的解析读后感(精选)

    东西方都对梦的“预兆性”抱有浓厚的兴趣,并且归纳出大致两种途径的解梦方法:一种是“整体象征解梦法”。这种方法是完整地看待梦,把梦所说的一些零碎事件作为某个未来将发生事件的场景特征来定义。另一种是“元素解梦法”。这种解梦的方式是拆分开梦中的各种元素再逐一加以解释——就是说某种元素都有其特定的所指。白日掩盖的,将由梦揭开;你和你的梦,谁是真正的伪装大师?

    读后感大全为您提供更多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象征解梦法”在应用上有限制,根本不能广泛适用于所有的梦。而”元素解梦法”的关键在于那个”元素解读词典”是否可靠。正因如此,人们很容易站在一般哲学家和精神科医师这边,认为这种梦的解释是无聊的幻想。但梦真的就是无意义的吗?或者像一些人坚持的那样“梦只是单纯的肢体反应罢了”吗?

    举个例子,我曾经不止一次在闹钟响了之后,人没起床却梦到自己刷牙洗脸精神抖擞地开始一天的事情(也有另一种:梦到自己有足够的理由不起床,比如生病了、当天是星期天、甚至闹钟响了只是错觉等等),无需多说,这种梦本身就是愿望的达成。但很有趣的是,这种愿望的变现有时候在梦境中是相反的,假如没有肉体愿望驱使,我们的梦为什么会有愿望达成的特性呢?

    梦,并非单纯的是那种“精力过剩”和“肉体反应”。我们的梦,是如此晦涩,它隐藏了太多东西,也的确暗示了太多的东西。

    电影和梦其实很像,都是用画面的组合来堆砌出精彩的故事,但是梦很显然要比电影高明很多。梦中的所有场景都无须拍摄,因为早就存在了。我们全部的生活内容、各种经验印象,再加上所有的记忆和感受,都是梦的素材来源。但是,梦不会因为这些素材本身而产生某个梦的原始愿望,那些都只是演员道具罢了,只能用来填充内容。而梦原始愿望的产生,取决于那些需要被释放的那部分压力。这种“需要释放的压力”很可能不止一个,而是多个。所以在梦最初的时候,我们所能看到的大多是一些并不清晰的描述,那些场景通常都是暧昧且模糊地混杂在一起。原始欲望制造了梦的核心,在经过复杂的加工,当我们“看”这个梦的时候,这个梦的原始欲望早就已经加工得变得面目全非或者冠冕堂皇了。等我们“看”到梦境并且回忆起来的时候,本我、超我、自我此时对梦的隐意不是躲躲闪闪就是刻意回避,时间久了,那些水面下的冰山我们却毫无察觉。但梦已经圆满完成了它的工作——释放出了潜意识那些隐意。

    对于梦的探究,无论是仅从心理学角度看

  • 9、 《梦的解析》读后感

    《梦的解析》读后感

    每个人在睡梦中都会做梦,只是第二天醒来记得或不记得的问题。梦的内容千奇百怪,变化莫测,在没有接触到心理学对梦未曾有了解之时,一直都觉得梦是很神秘的境界,为什么会做梦,为什么会梦到那样的情景,很多关于梦的词语,故事,人物从小就在我的脑海里翻来覆去。学习了心理学,在学到梦的章节之时觉得自己会和神秘的梦慢慢的接近,同时却也发现,拦在梦面前的屏障比我想象的坚固。梦依然很神秘!心理大师弗洛伊德对梦有着很深刻的研究,他貌似能够了解梦的一切。得知他将他对梦的认识放到了他的著作《梦的解析》里,也许借助这本书我能对神秘的梦多一些了解。

    听老师说在弗洛伊德出《梦的解析》的时候,当时却不被人们接受的,其主要原因在于其中理论多为弗洛伊德自己在治疗一些精神病人时通过感性经验进行的总结,没有理论数据的支持。另一方面,当时的心理学家对于弗洛伊德将个别精神病人的案例所得的结论普遍套用在正常人身上的做法表示不能接受。“性”是人的本能,对于“性”的这个禁区,人们既想闯入,又迫于道德限制,从来没有人像弗洛伊德那样放心大胆的将“性”这个话题如此谈论。

    弗洛伊德的理论中,认为除了个别十分明显的是对普通欲望的满足(如饥渴、排泄等)的梦外,大多数梦在他的眼里都与对性的渴望脱不了干系。人们对性的渴望是强烈的但是道德的束缚却使得只有在梦中才能释放自己的愿望,使自身得到满足。这样的说法太过于绝对,甚至在人们看来弗洛伊德把所有的人都看成了是性欲十足的淫魔。这对于整个社会确实是无法理解和被接受的。

    这本书,作者引用了大量的梦作为实例,对有关梦的问题从各个方面进行认真的探讨。叙述了作者对于梦的看法以及在进行精神分析的心理辅导时解梦的方法。通观全书,弗洛伊德的理论论证可分为七章,第一章为对儿童的梦的研究,第二章为梦的解析方法,第三章为梦是愿望的达成,第四章为梦的改装,第五章为梦的材料与来源,第六章为梦的运作,第七章为梦程序的心理。

    《梦的解析》首先让我知道梦分为显相和隐义,显相是隐义的假面具,根据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的理论,本我是欲望的大缸,人们所有邪恶的念头都来自于本我的作用,自我则是我们平日里真实的表现,之所以自我表现出来的不是本我的模样,这是因为得到了超我的限制,但是在进入睡眠的时候,由于睡眠时超我作用松懈,本我趁机用伪装方式绕过抵抗,闯入意识而成梦,所以梦的内容不是被压抑与欲望的本来面目,必

  • 10、 人人都能梦的解析读后感

    东西方都对梦的“预兆性”抱有浓厚的兴趣,并且归纳出大致两种途径的解梦方法:一种是“整体象征解梦法”。这种方法是完整地看待梦,把梦所说的一些零碎事件作为某个未来将发生事件的场景特征来定义。另一种是“元素解梦法”。这种解梦的方式是拆分开梦中的各种元素再逐一加以解释——就是说某种元素都有其特定的所指。白日掩盖的,将由梦揭开;你和你的梦,谁是真正的伪装大师?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象征解梦法”在应用上有限制,根本不能广泛适用于所有的梦。而”元素解梦法”的关键在于那个”元素解读词典”是否可靠。正因如此,人们很容易站在一般哲学家和精神科医师这边,认为这种梦的解释是无聊的幻想。但梦真的就是无意义的吗?或者像一些人坚持的那样“梦只是单纯的肢体反应罢了”吗?

    举个例子,我曾经不止一次在闹钟响了之后,人没起床却梦到自己刷牙洗脸精神抖擞地开始一天的事情(也有另一种:梦到自己有足够的理由不起床,比如生病了、当天是星期天、甚至闹钟响了只是错觉等等),无需多说,这种梦本身就是愿望的达成。但很有趣的是,这种愿望的变现有时候在梦境中是相反的,假如没有肉体愿望驱使,我们的梦为什么会有愿望达成的特性呢?

    梦,并非单纯的是那种“精力过剩”和“肉体反应”。我们的梦,是如此晦涩,它隐藏了太多东西,也的确暗示了太多的东西。

    电影和梦其实很像,都是用画面的组合来堆砌出精彩的故事,但是梦很显然要比电影高明很多。梦中的所有场景都无须拍摄,因为早就存在了。我们全部的生活内容、各种经验印象,再加上所有的记忆和感受,都是梦的素材来源。但是,梦不会因为这些素材本身而产生某个梦的原始愿望,那些都只是演员道具罢了,只能用来填充内容。而梦原始愿望的产生,取决于那些需要被释放的那部分压力。这种“需要释放的压力”很可能不止一个,而是多个。所以在梦最初的时候,我们所能看到的大多是一些并不清晰的描述,那些场景通常都是暧昧且模糊地混杂在一起。原始欲望制造了梦的核心,在经过复杂的加工,当我们“看”这个梦的时候,这个梦的原始欲望早就已经加工得变得面目全非或者冠冕堂皇了。等我们“看”到梦境并且回忆起来的时候,本我、超我、自我此时对梦的隐意不是躲躲闪闪就是刻意回避,时间久了,那些水面下的冰山我们却毫无察觉。但梦已经圆满完成了它的工作——释放出了潜意识那些隐意。

    对于梦的探究,无论是仅从心理学角度看还是扩大到艺术、社会科学、人文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06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梦的解析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梦的解析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梦的解析读后感、2024梦的解析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