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矛盾的蚀读后感 > 地图 > 矛盾的蚀读后感,2024矛盾的蚀读后感范文大全
矛盾的蚀读后感相关栏目
矛盾的蚀读后感热门栏目
矛盾的蚀读后感推荐
矛盾的蚀读后感

(共 4901 篇)

  • 1、 蚀 读后感(3)篇
    蚀 读后感 第(1)篇

    《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总体给人的感觉都是希望的幻灭,体现了大革命时期知识分子普遍的怀疑、失落的心理。幻灭中静女士的积极求索,最终因失落退回到个人的爱情中寻求慰藉,但强猛奔赴战场的消息让她产生了幻灭之感,这也是革命时期迷茫无真正理想的知识分子的必然心理反应;动摇是以胡国光和方罗兰为线索进行展开,胡国光代表反革命势力的一方窃取革命的果实,这正是方罗兰所代表的革命的一方的动摇所致,既不敢彻底与反革命势力对抗,又不信任工农群众的力量,进而助长了反革命势力的士气,方罗兰在太太方梅丽和孙舞阳之间动摇,方太太也在离婚与容忍之间动摇,最终在反革命势力的催逼下所有的一切都幻灭了;追求是以张曼青、章秋柳和王仲昭三条线进行叙述,张曼青的教育救国,章秋柳的对新奇刺激的追求和对他人(史循)的改造,王仲昭的新闻救国的追求都破灭了,张曼青在婚后对朱女士的幻想破灭,王仲昭得到未婚妻陆俊卿毁容危在旦夕的噩耗,所有人都在挣扎,浓浓的悲剧色彩。也许正如茅盾自己所说,绝望中蕴含着希望,日月之蚀即见光明。

    蚀 读后感 第(2)篇

    在这三个故事中都有两种女性形象。一种是保守传统的女性:静女士、方太太、朱太太;一种是开放西化的女性:惠女士、孙舞阳、章秋柳。这两种女性都受过新式教育,但是前者的女性思想还处在过去或者当下,而后者的女性思想则是已经超前太多了,超前到即使在当代也有点接受不了。前者的女性中区别也很大:静女士害怕过去传统女性的生活,想要改变但是单靠自己是无力改变的,常常需要被人拉着向前走;方太太则是有着独立的想法,但是却没有追求,因此她很容易动摇,最终屈于自己过去已习惯了的生活;朱太太则是一个完全屈服于现实的女性,她没有追求没有理想。后者女性则是独立开放的,喜欢玩弄男人视为自己的成功。她们视男人为玩物,却视女人为恋人。《幻灭》和《追求》中都有着女同性爱的倾向。她们激进奔放,但又在当时的中国备受束缚,她们坦然又不甘的挣扎,这之间的冲击使得这些女性形象更具有着别样的魅力。

    蚀 读后感 第(3)篇

    《幻灭》:静女士、惠女士、抱素、李克、王诗陶。《动摇》:方罗兰、方太太、胡国光、陆慕游、孙舞阳、史俊n《追求》:章秋柳、史循、张慕青、仲昭、王诗陶、龙飞、东方明n三个故事其实都是追求-动摇-幻灭的过程。《幻灭》中的静女士总是因为幻灭而换了几次工作,最终因为战争导致的爱情幻灭而使她最终所有的

  • 2、 读后感:读蚀心者随想作文范文

    同学们是不是经常为作文模板的写作而烦恼呢?只有不断的练习和阅读才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哦!为大家提供了读后感:读蚀心者随想作文模板,希望同学们认真阅读,有所收获。

    早在几年前辛夷坞就是我最最钟爱的作者,如今她的作品被著名影星赵薇执导拍摄成电影更是家喻户晓,所以我在闲暇之时选择了在家好好阅读她的新小说蚀心者,这本书她告诉所有的读者,是目前为止她最好的一本小说,没有之一!翻开第一页看到序字,虽然这段文字是出于编辑对此长篇小说的概论,但是每每小说的前言我都会仔细地看,因为它好似给你打个预防针,让你有个思想准备,千万别突然间陷入故事情节,而是有个缓冲余地。这次的预防针让我有些害怕,因为大夫告诉我们患者要做好坐过山车的准备!

    昨天晚上我终于合上了书本,把它看完了!果真如此像坐了一次过山车,而且还会让我绕梁三日,因为我虽然把书放回书架,但是我的脑海里依然是故事情节,几位人物断断续续的精彩片段!此时此刻我和谁都不想说话,只想凭借着还没有散去的记忆,回味到书中细细品味那震撼心灵的文字,慢慢地享受它,这回可以心平气和地咀嚼,不再像坐过山车似的!

    男女主人公虽然表面上的家庭背景不同,社会地位相差悬殊,可是他们却有着同样的命运,残酷的生活带给他们的不止是痛苦,还有发不出任何呻吟,有苦只能默默地自己舔舐伤口,就在这时命运使他们相识,有了共鸣的他们相依相偎,最先产生爱的是女主人公,所以她必须付出代价,惨痛的代价是永远坐在轮椅上,变成只有躯壳的植物人。而男主人公的形象就是社会上现存的版本,外表总是温文尔雅,面带笑容,而谁也不知道他的骨子里到底是纯净的还是龌龊的,因为这种人连自己都不相信,他还能相信谁,所以他永远地活在多疑中,可怜的他年少的时候就像个成熟的人,让人揣测不透。

    让我感受最深的地方是某件事情对于两种人的结果是不同的,你本身就繁杂多变那么这件事情就会非常的难办,如果你自然纯朴阳光那么此事也就简单明了。女主人公被这样一个人而感化,使自己不再被没有结果的爱所纠缠。

    整个小说的其他人物也非常的有思考价值,他们在情感世界里被爱拯救了以后,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原本渺茫的日子终于有了目标,但由于过度的依赖导致自己最后丧命与车轮之下,让我时而愤恨他傻被人算计都不知道,时而可怜他忠心耿耿地报答恩情,视恩人如亲人般地,甚至生命对于他来说都是次要的,惨死的片段使我的心都快要碎了!

    平时的我只是个凡人,过

  • 3、 《一团矛盾》读后感

    《一团矛盾》读后感

    的确,我们大多数人的人生都是一团矛盾的,喜欢吃辣,但却会长痘。想要恋爱,却喜欢自由。大概这就是人生的常态,有的人就在这些矛盾中就度过了他们的一生,有的人会在这些矛盾中理出自己的想法跳出矛盾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我们怎么样才能活成自己的样子呢,就是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人生就是一所你到死才会毕业的学校,这所大学校里,总会有很多人在学习中会迷失自己,不知道自己究竟想做什么,学什么,什么叫学习,我们究竟要学习什么,要如何高效的学习。当然我现在依然在初学的阶段,未来的路任重而道远,希望我们都能在成功的路上并肩作伴。

    其实学习并不难,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学习,为什么要这样做?我相信只要我们搞清楚了自己为什么要学习,那就没有人可以阻挡你从这一团矛盾中跳出来,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第二点,什么叫学习?学习就是通过一种方式,一种介质,可以是书,可以是听课,可以是碟片,可以是网络······把原来不清楚的,不明白的,不知道的,常识解决不了的,变成清楚,明白,知道,可以解决的。

    第三点,学习什么?这个有主要的三点:1、有关人本身的知识(所有的知识都要在这之后)2、人际关系(一个人不可能会脱离人群独自生活)3、生存与发展(这就是我们最初学习的动力源泉)。

    第四点,如何学习?知道如何学习才能成为你想成为的人。是在什么时间,用何种方式,与何种人学习。第一、时间到了这个年纪的时候总是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因为时间对我们来说越来越珍贵,有钱的,大都去报了什么精英培训班。缺钱的,时间啊就像海绵,当你真的明白自己该做什么,要做什么的时候,挤挤总会有的。有句话说的好:寒门出贵子,是对奋斗的公平。当别人比你有钱,又有才华,但还是在努力的学习的时候,你应该收起你的手机,关掉你的平板,拔掉你的耳机,删掉你的游戏。那时学习自然会有时间。第二、何种方式,在第二点中都有提到,用自己一切可以相到能学习的办法,去努力。第三、与何种人学习,这世界上有爱学习的就会相对有不爱学习的,当你每天只跟一个爱打游戏,只会三杀的人在一起,我不相信你会学到什么生存秘法。当然,也不排除游戏打的极其厉害的,可以以游戏为生存发展的,但是我不确定的是,你会不会也跟别人这般厉害。如果没有百分百的把握的话,我劝您还是老老实实在别的方面去学习完善自己。

    最后在和大家说一句,人生如果想要过的更好,想从一团矛

  • 4、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读后感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读后感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所讲述的背景是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一些人对新的社会主义制度未能适应,有些不满情绪,党政部门中存在着主观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引起群众的不满,读完这篇文章以后自己受益匪浅,文章中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方法论之一。我们在研究中国社会的发展时,就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认真地研究各种事物之间的矛盾,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真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科学地解决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矛盾,通过各种方法不断解决实际的矛盾。 其中自己最深刻的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但同阶级对抗社会的矛盾根本不同,它是一种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不具有对抗性,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 读完以后给自己的感受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内部的矛盾越来越严重,只有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才可以增强人民的团结,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如果处理不好人民内部问题,就会激化矛盾,会将小事变成大事,用极端的形式表现出来,酿成乱子。只有正确的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才能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的安定起到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结合新阶段的新任务学习《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基本思想,对于我们推动社会发展,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 5、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读后感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读后感 读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篇文章以后自己受益匪浅,文章中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方法论之一。我们在研究中国社会的发展时,就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认真地研究各种事物之间的矛盾,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真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科学地解决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矛盾,通过各种方法不断解决实际的矛盾。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内部的矛盾越来越严重,只有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才可以增强人民的团结,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如果处理不好人民内部问题,就会激化矛盾,会将小事变成大事,用极端的形式表现出来,酿成乱子。这不但不利于发挥群众的积极性,而且会危及社会的安定。现在,我国的经济的高速发展,但是我们也要冷静地来看待一些具体的问题,由于改革中的多元化的存在,由于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和人与人之间收入差距的拉大,在领导与群众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都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各种的矛盾,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各种关系问题上。只有正确的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才能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的安定起到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结合新阶段的新任务学习《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基本思想,对于我们推动社会发展,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 6、 《教与学的矛盾》读后感

    《教与学的矛盾》读后感

    在学校教科室的组织下,我有幸学习到了〈教与学的矛盾〉一文,读后感受颇深。反思如下:

    一、我们教师必须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不断增加新的内容,比如环保知识、心理健康、公民道德、网络公约等等,都是新的教育内容。我们必须与时俱进,经常更新。同时,也要用现代化的方法管理,用科学的制度评价学生,不简单量化。

    二、我们教师不仅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而且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最关键的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地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师在一定程度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学习性思维更加活跃,学习欲望更加强劲。此外,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

    三、我们教师应该在学生设计、实践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出现偏差时,及时出现,点拨、指导、协调,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使其掌握学习策略、研究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当学生兴趣盎然时,教师应及时引退,不能越俎代庖、包办代替。

    当学生出现错误,教师的首席地位就应体现出来了,要给予勇气、思维方面的肯定,用心进行交流,然后再予以纠正。

    四、我们教师必须由师道尊严、以教师为中心向为学生服务、以学生为中心转轨,放下教师的架子,摒弃满堂灌的陋习,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建立平等、民主的朋友式师生关系。

  • 7、 矛盾子夜读后感

    矛盾子夜读后感(一)

    《子夜》这部小说是茅盾为了驳斥当时社会上出现的三种观点,他运用科学的理论对社会现象进行理解与分析,驳斥了托派认为中国已经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应由资产阶级来担任的观点。

    《子夜》是从吴老太爷进上海就开始写了,是以主人公吴荪甫,这样一个刚毅、顽强、果断,有魄力,有手腕的人才,但是却遇上了帝国主义、军阀政治和工农革命运动的多重浪潮的围击中。再加上,他的家里内部有许多的矛盾,他和他的妻子一直都是貌合神离,并且他也知道自己的妻子其实是有情人的,但是他却没有反对妻子与情人的往来,他的弟弟又是一个在大城市这种灯红酒绿下,慢慢堕落的人物,他的妹妹被大上海这个生活吓得拿起了《太上感应篇》。吴荪甫这样一个在家庭与社会冲击下得人才,他的性格中因为这些家庭因素,便产生了软弱、空虚惶惑、悲观失望,因为他的家庭里没有人支持的的工作,他也不信任除自己家庭以外的人,更准确的说,他连自己的家人也没有真正的信任过,这些就造成了他在自己的事业上得不到任何人的支持。最后导致他精神上的崩溃。最后他的工厂也失败了。

    《子夜》这部现代长篇小说是当时社会上成功的一部小说。矛盾利用了许多人物来反衬主人公吴荪甫,并且也利用了很多的矛盾,使这部小说更加的精彩,如:借雷鸣的出场引出吴荪甫家庭的内部矛盾,借徐曼丽的出场阴齿吴荪甫与赵伯韬的矛盾等。在空间是也十分广大,如:城市与乡村,商场与战场等。这些情节的安排与描写,都无不反映了茅盾在对人物心理性格描写方面的能力。

    《子夜》这部小说,是一部宏大且复杂,严谨且松弛有度、主次分明。茅盾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揭示了封建地主阶级最终是会退出历史的舞台了,并且也揭示了民族资产阶级在这个时代的悲哀。茅盾运用杰出的写实能力,科学的反驳了社会上当初错误的观点。给在迷茫中的中国人民指明了一条新的道路。也给无产阶级文化运动指明了正确的道路。

    文/梁诗敏

    茅盾的女性形象从《蚀》三部曲开始,到《子夜》时发生了重大变化。前者是以风云变幻的大时代为背景,写几位女性角色的命运浮沉和拼搏奋斗,她们是和整个民族、时代联在了一起,参与完成了男性化的主流叙事;后来的《子夜》展现了中国都市的现代环境中的女性。这些女性形象,并非作家和作品叙述的重心,较少地渗透了作家主观因素,作为国家民族话语大叙事行程中的陪衬,她们和现实女性的非主流、非主体的地位更相适应。

    《子夜》中众女性所生活

  • 8、 《教与学的矛盾》读后有感

    《教与学的矛盾》读后有感

    生与师之间的矛盾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就表现为教与学之间的矛盾。学是内因,教是外因,也就是说教的作用不论多大,它都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感觉,感知和感悟最后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如果内因不起作用,外因的力量在强大也不可能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素质,形成优秀品质和健全人格。所以,我们教师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得到他应该得到的东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许多外部条件即外因,但教师的教是最重要的外因,外因提过内因起作用,那么,我们就必须让学习变成学生自己的事情,我们教师不能包办学生的学习;学习必须发生在学生身上,不是我们讲了学生就一定会了;学习必须按照学生的方式进行,也就是说学习不但要遵循知识发展的逻辑规律,还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不能用我们成年人的思维方式去教育学生。一句话,教是学的条件,并且是重要条件。

    如果我们把教定位是学的重要条件,那么我们就应该知道教师应该做什么了,那就是我们的一切的教必须服从服务于学生的学,所以,我们教师的任务其实就两点,一是点燃学生的正确需要,让学生有一种迫切需要的感觉,我们的教学艺术最重要的应该体现在点燃方面。二是当他需要的时候,你又有能力给他,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但要组织学生之间进行学习,还要有能力点拨学生。所以点燃与点拨是教师的两大任务。

    我们明确了教师的作用,我们就不应该犯两项错误,一是夸大教师的作用。认为学生的学完全依赖于教师的教,然后我们就霸占课堂,一些好教师霸占课堂的倾向更严重,结果忽视了学生的内因,没有把学生当做教育的最大资源进行开发,更谈不到利用学生这个资源了。二是夸大学生的作用,而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我们说利用学生是高效课堂的核心技术,为什么不说依靠学生呢?利用是教师主导下的利用,而不是完全放手给学生,如果不需要教师,那就叫依靠学生了。所以,主导是为主体服务的,主导的作用再大也必须提过主体发挥作用,没有主导,学生的学习就失去了重要的条件,教是学生学的最重要条件,或者说是最重要的条件,任何夸大教的作用和否定教的作用都是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主导和主体缺一不可,二者不可偏废。

    我们为什么要坚持以生为本呢?或者说为什么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呢?我们教育教学的终极目的是什么?那就是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而不是让教师成为表演的专家,教师再强如果我们的学生没有能够学会、会学、乐学。或者说通过我们的教育

  • 9、 《自相矛盾》读后感5篇 《自相矛盾》读后感范文

    《自相矛盾》读后感范文,相信大家都听过自相矛盾的故事,这个故事往往讽刺一个人做事喜欢夸大其词,不考虑事物的合理性。下面读后感大全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5篇《自相矛盾》的读后感范文,以供大家参考。

    《自相矛盾》读后感范文1

    这天我读了《自相矛盾》这个成语故事,这个故事让我受到很大的启发。

    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有一个做矛和盾的人,他想让别人都来买他的货,所以就开始宣传。他说:各位来看呀,这是世界上最坚固的盾,矛是最锋利的,你们找一个世界上最坚固的盾,也能刺穿。但是有人说:你把你的矛刺你的盾一下。这个人一听,张口结舌,一句话也说不上来,只好拿着自己的矛和盾在嘲笑声中溜走了。

    由这个故事我联想到了自己做的事,说话喜欢夸大其词,做事不认真、不考虑后果,还特别喜欢炫耀自己,我真为我自己的这些表现感到惭愧。

    《自相矛盾》这个故事告诉我:言语、行动前后互相对立,不能自圆其说,那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我会时时刻刻用这个故事激励和磨练自己,做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自相矛盾》读后感范文2

    我读了《自相矛盾》这个成语故事。我非常喜欢这个故事,它主要讲:很久很久以前,楚国有个卖兵器的人,有一天,他在市场上售卖矛和盾。为了让人家愿意买,他先举起他手里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任何锋利的矛都不能的东西都不能钻它。

    他又举起他手里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无比,不管什么盾都是一次就穿。有一个人说:用你的矛穿你的盾,会怎么样?

    读了这个故事我得了一个启发:人不管做什么事都要说事实。

    《自相矛盾》读后感范文3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叫《成语故事》,书中有很多个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小故事,其中《自相矛盾》这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故事是这样的:很久很久以前,楚国有一个卖兵器的人到市场上去卖矛和盾,他说他的盾是世界上最坚固的,无论什么都不能刺穿它;他还说他的矛是世界上最最尖利的,能刺穿任何坚固的东西。假如我们用他的矛戳这面盾,如果盾破了,那就说明他的`盾不坚固,如果矛断了,那就说明他的矛不锋利。所以他说的话是自相矛盾的。

    《自相矛盾》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说话办事要说实话,办实事,不要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规律,自己先说服不了自己,自己说的话不能自圆其说,都是不行的。

    《自相矛盾》读后感范文4

    今天我读了《自相矛盾》这个成语故事,觉得很有意思。

    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卖矛和盾,他说他的矛是多么锋利,任何

  • 10、 《矛盾论》读后感
    记得自己在读高中时就接触过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矛盾,大抵知道其表面的意思,但一直没有深入细化地去研究学习,以为矛盾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矛盾。直到来到跟班学习,才详读了毛主席的《矛盾论》,发现矛盾远不止如此。 哲学中讲到: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矛盾。换句话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其中,“对立”是指矛盾双方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又叫“斗争性”。“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趋势,又叫“同一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它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对于自然界而言,存在着物理上正负电荷吸引与排斥的矛盾;又有化学变化上化合与分解的矛盾;还有生物学上同化与异化、遗传与变异的矛盾。对于人类社会而言,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基本矛盾;有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矛盾;有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有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等等。所以说矛盾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时时可以见到,处处可以用到,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同时,矛盾又具有特殊性。正如毛主席所说:“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一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特殊原因,或特殊根据,也就无从辨别事物,无从区分科学研究的领域。”我国历代文学宝库中歌颂祖国壮丽山河的作品可谓是浩如烟海,但后人却可以从其各不同的描述中,区分出特定的环境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绘的是辽阔雄浑的北国草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描绘的则是风景秀丽的江南风景;即使同样写江南水乡,“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秋江晚景,则又是另一番风貌了。鸿篇巨制《水浒传》中108名好汉,各个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读者完全可以凭借人物各自的特殊性,把他们区分开来。试想,如果诗人们离开对山河风光和各种人物矛盾的特殊性的具体分析和深刻把握,能够创造出这些千秋传诵,光耀后世的文学瑰宝吗? 然而,在我们生活中却有许多人回避矛盾,否认矛盾,亦或是找不到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的科学方法。我们经常能在电视和网络中听到有人跳楼、割腕,无论是普通人,还是名人,都有自杀的案例爆出。当我们看到这些新闻时,都会唏嘘不已,在我们叹息的同时,也会想不明白,为什么有的人活
  • 2019-09-25

  • 2022-12-29

  • 2022-12-11

  • 2023-01-30

  • 2023-03-09

  • 2019-11-06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1-04-19

  • 2022-12-29

  • 2023-06-04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9

  • 2022-12-12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1-08

  • 2023-06-15

  • 2023-01-20

  • 2019-10-29

  • 2019-11-12

  • 2021-11-0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3-01-05

  • 2019-11-04

  • 2019-10-17

  • 2019-10-17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3-05-14

  • 2019-09-25

  • 2023-04-12

  • 2019-10-17

  • 2019-10-19

矛盾的蚀读后感
矛盾的蚀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矛盾的蚀读后感,矛盾的蚀读后感大全,矛盾的蚀读后感2024,更多矛盾的蚀读后感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