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林黛玉贾宝玉的读后感 > 地图 > 林黛玉贾宝玉的读后感,2024林黛玉贾宝玉的读后感范文
林黛玉贾宝玉的读后感相关栏目
林黛玉贾宝玉的读后感热门栏目
林黛玉贾宝玉的读后感推荐
林黛玉贾宝玉的读后感

(共 8854 篇)

  • 1、 林黛玉进贾府读后感

    导语:作品中的人物是围绕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通过黛玉的见闻来描写的。黛玉进府按照封建贵族家庭的礼规,必定要去拜望自己的长辈。同辈姊妹也都要见见面。作者选择这个机会使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出场亮相,是行文的必需,也是事理的必然。

    林黛玉进贾府读后感

    虽是短短几页课文,却让我们得出了一个答案:《红楼梦》的:千红一哭(窟),万艳同悲(杯)昭示着封建制度的必然衰败,它的成功也不仅仅在于其文学价值。

    想着曾在哪一回中所见的文字,我空吟着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吾谁与逝,与吾从,渺涉茫茫,归彼大荒。我不再只醉心于词句的优美了,而是对那个时代的悲哀有了重新认识。

    了解了颦儿孤高自许,目下无尘背后的无奈,渐渐了解了宝玉富贵闲人中隐藏的叛逆。了解了那个终日以泪洗面,输掉了钗黛之争,在凄凉中香消玉殒的黛玉,如果说悲愁是东方古典女性的特点,那么黛玉无疑是悲秋的集大成者。

    穿越了时空,打破了历史的界限,似乎见了她初到贾府的处处小心,步步留神,似乎望到了那个削瘦背影整日封存在那些封建礼教与各种人际的束缚中,无法理解,无法承受,尽力的躲避与应付。

    她也承载了,搭上了这贾府的列车,开向了前方,不知到下一次在拿起你时,不知你是否还在前行。

    林黛玉进贾府读后感

    《林黛玉进贾府》向我们第一次展现了贾府。贾府的环境,有着丰富文化内涵,透过院落建筑与服饰仪节,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了贾府的特点,像贾母在贾府至高无上一样,贾府透示给黛玉的是骨子里的王尊王贵,它是封建大家庭的一个样板,是一个封建上层统治者的生活写照。

    对黛玉的描写,处处表现她的步步留心时时在意,谨小慎微的态度表现她寄人篱下的心境,黛玉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只好依傍外祖母,她有很强的自尊心,也有很强的自卑感。

    凤姐一出场,满屋子全是她一个人在说话,别人都成了陪衬,她夸黛玉标致,叹黛玉命苦,对黛玉关怀备至,一切都依着贾母的心思行事,一切为了讨得贾母的欢心。她善解人意,巧手逢迎,乖巧机灵的性格和在贾府的实权地位都表现出来了。

    贾宝玉生活在封建贵族家庭,处在封建正统势力的重重包围之中,这个家庭使他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这对贾宝玉是沉重的压力,他的愁和恨正是欲求摆脱而不得的苦闷心情的表现,他的傻和狂正是在痛苦中寻求新的生活和理想,却又找不到出路。以致陷于失望和迷惘的精神状态。

    最后,我们要感谢作者曹雪芹,是他一手策划了我们这次

  • 2、 读林黛玉进贾府有感

    导语: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3回。描写林黛玉第一次进入贾府的情景,借黛玉之眼来描写贾家的一干人等与贾府的建筑结构,房屋摆设,人们之间的关系。是全书进一步展开故事的精华之笔。

    读林黛玉进贾府有感

    《红楼梦》的真正开端应当是第三回后半部分《林黛玉抛父进京都》节其中,作者不但借黛玉之眼对贾府概状、上下人等作了一一的描述,更为其在贾府中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

    黛玉到贾府来,身份是孤女投靠亲眷。因此,她为自己立下的行为宗旨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去。这一准则在本回中即得到充分表现。作者在字里行间,无不表现了林黛玉的敏锐小心、对一切都细细观察、行为恭谨。例如在邢夫人处一节、王夫人处一节、喝茶一节,还有与宝玉相会一节。试看宝黛相会,宝玉一见她便猫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而黛玉见到宝玉时虽然也有同感,但只是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后面的宝黛问答,黛玉只是问一答一,绝不多说一句话,并且当宝玉问妹妹可曾读书时,她说不曾读...些须认得几个字。这与前文贾母问她时她回答只刚念了《四书》区别何其大也。她前后不一的原因,不过是为了迎春姊妹们只认得两个字罢了。宝玉的痴狂与黛玉的谨慎形成强烈对比,这也为他们在后文中的爱情悲剧埋下了伏笔。

    黛玉在贾府内的命运,还通过一个翻头和尚(即茫茫大士)的俄语有所预兆。茫茫大士说她的病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生。不许见哭声预示她泪尽而死的结局,而所谓外姓亲友自然是指她母族贾家了。但是黛玉概不听劝,孤身人了贾家,其前途可以想见。首先是她在贾家的地位。试看她进荣国府时.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进门后,又是几个婆子扶她出轿,走了许多路,方到正房,冷冷清清等着的是儿个穿红着绿的丫头。只有贾母才给了她一点温暖,被一把接入怀中。贾母疼她,为的是她身世的可怜;而熙风等人跟她亲热,所为只是贾母。至于贾赦、贾政等,则都托故徽得见她。试与后文中宝钗进府相比,就可见黛玉处境之艰难了。

    由此可见,黛玉在贾府中处于一个特殊而微妙的地位。一方而.由于贾母的疼爱,她得以与宝玉并肩,高出迎探惜之上;另一方面,她无亲无友,无财无势,为人所孤立。她特殊敏感之性格的形成,正是由她的处境所决定的。也正是因为此,方有了后文的一出出悲剧,有了这一册伤金悼玉的《红楼梦》。

    读林黛玉进贾府有

  • 3、 读《林黛玉进贾府》有感250字

    1.当宝玉离去,悲恨嫉妒纷涌而来,在绝望中,她无力自助,没有勇气担当,水做的女子啊!何必让这浮华纷乱的种种矛盾吹散你那一缕香魂?

    2.“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和“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等都是对于贾宝玉外貌内形的描写,无不表现了他的多情。他“目若秋波”,然而他的母亲没有看出来,他的奶奶没有看出来,贾府上上下下都没有看出来。终,林黛玉懂,懂他是个多情种子、懂他的喜努哀乐、懂他的善感多愁。

    或许,相处一个人久了,会厌——其非知己;等一个人久,会累---渺渺希望;喜欢一个人久了,会伤心——只因落花有心而流水无情。

    或许,换个地方,换一方海,懵懂睡一夜,晓日初升,无梦而醒,面朝大海,亦能春暖花开。

  • 4、 《红楼梦》人物;率性而为的贾宝玉

    《红楼梦》人物;率性而为的贾宝玉

    201603张琼丹

    未接触《红楼梦》时,只通过语文课本上的两篇课文对其有了一个粗略印象,但即使粗略,也使我对其中细腻娟秀的笔触所深深吸引。近两日,认真细读了《红楼梦》之后,更是对其爱不释手,虽还未全部读完,却已对书中各个人物性情有了深刻的印象,其中印象最深的便是大观园中唯一的男子,也就是小说的男主角贾宝玉。

    出生在这样一个吃一顿饭顶庄稼人过一年日子的贾府中,贾宝玉的形象令我十分惊奇。他既不是一位游手好闲的纨绔弟子,也不是只追求功名利禄的勤奋学子。他性情十分率真。他才高八斗、聪明利落、出口成章,每逢姐妹们讨论诗词或即兴作诗时,他总能把像是编纂好千遍万遍的绝佳诗句脱口而出,点评他人的诗作时,也总有一套自己的见解。当时的人们眼中,这正是一位考取状元的好苗子,但他厌恶功名,憎恨那些眼中只有功名利禄的人,他甚至把那些沉迷于科举考试的知识分子痛斥为国贼禄囊,把科举考试讽刺为钓名饵禄之利。

    也正因为如此,他才对女子如此赞赏,他才能在大观园中与那些姐妹们和谐相处。比起功名富贵,他更热爱随心所欲、率真自然,比起那些须眉浊物,他独爱女子纯洁的灵魂。他向往女性的不慕名利,向往女性的清雅秀丽。认为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

    但这种想法与当时的封建思想和世俗观念格格不入,尽管贾府中所有人都疼他、爱他,他依然不能成为他们理想中的样子。他爱林黛玉,并不是因为她的容貌,她的家世,而是因为她是唯一一个支持他的人。他喜欢她的才情洋溢,他喜欢她的孤标傲世,他喜欢她的鄙弃功名他喜欢她的一切。可封建思想不允许,世俗观念不允许。终于,在家长们周密的安排下,他与出身富贵的宝钗成婚,而不是他心心念念的黛玉。

    在受尽封建观念折磨后,他终于挥挥衣袖,离家出走了。

    许多资料中都提到过,有关曹雪芹与贾宝玉的相似之处,更有一说,认为贾宝玉便是作者的映射。贾宝玉的形象正是作者所期望,所追求的状态。距红楼梦问世至今已过去了两个世纪之久,那些言论是否属实,我们也不得而知。但从作者对宝玉人物形象的描写中看来,作者内心一定不是支持封建观念的。作者为宝玉附上的那些性情,或许正是中华人民革命思想的启蒙。当然,这些只是我一味的猜测,事实是否是这样,还得等待时间的沉淀,真相终将浮出水面。

  • 5、 林黛玉葬花词读后感

    林黛玉葬花词读后感(一)

    打心眼喜欢《红楼梦》,尤痴《葬花词》,至今我自己也不知吟咏了多少遍,为黛玉泪洒多少回。如今扮演黛玉的晓旭撒手而去,让人不禁更感悲伤。

    每每口诵《葬花词》,林黛玉好似弱柳扶风,姣花照水的柔美倩影,那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孤单悲戚,无不在我脑海游戈。面对遍地落花,念及自己的身世,她怎能不凭生几分无助与辛酸?演绎黛玉的晓旭也无法逃脱悲剧的命运!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当花俏枝头时,人们或驻足欣赏,或漫游其下,或风花雪月吟诗作文。但当红消香断之时,又有几人如龚自珍那样深诸其情怀,并留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千古名句呢?是啊,目睹花谢花飞花满天的黛玉,想到自已天生体弱,红消香断便在不远处,自己与眼前这飘飞的落花又有何异?可这满地落花,还有黛玉用那锦囊收艳骨,且用净土掩风流,让其质本洁来还去,不愿见其强于污淖陷其沟,到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红消香断之时不知道可有人为我收艳骨掩风流?如有人惟愿,其一定是宝玉。如若如此,我也泉下瞑目矣。可宝玉若依然任性,与宝钗、湘云、袭人等欢情忘旧,我可真要强于污淖陷其沟了。唉!前事难,不若于今,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吧,那里才是自己最好的归宿。可茫茫无尽头,何处有香丘呢?真乃从来淑女多抱怨,自古娇妻更含酸啊!

    或许当时赤瑕宫神瑛侍者甘露浇灌那株降珠草时,便注定了悲剧的发生。

    曹雪芹啊!你何来那么多哀怨?为何非要把《红楼梦》中的众多人物都写得如此凄惨呢?古时的人仿佛已预知了今日。晓旭啊!你演绎了黛玉,现如今又应了黛玉的命运,真可谓红消香断悲矣!

    林黛玉葬花词读后感(二)

    滚滚红尘,携着记忆的枷锁,永远地尘封了那场悲伤的爱恋。在那最后一抹余晖中,被风静静地吹散了,也吹淡了往日的思念。终于,消失在茫茫人海,留下了世人的遗憾和指责

    一次偶然的邂逅,翻开了《红楼梦》,于是我认识了她林黛玉。从书中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王熙凤赞叹道: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都是王熙凤虚伪,但这话我相信一定发自她内心,没有恭维,黛玉是东方标准的古典美女,她,让我深深的震撼,宝黛空前绝后的爱恋,流传千古,被世人妄加褒贬。普天之下,又有谁有这资格呢?

    诗,是她美丽的灵魂,是她精神的寄托。每当读到她的诗,总有振人肺腑的感觉,记得她的《葬花词》: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

  • 6、 名著读后感:我眼中的林黛玉

    泪,无声无息地从脸颊滑落;

    花,似乎在凄凉地讲述着什么;

    心,被封建之笼牢牢困住;

    爱,终成为男女之间空相思。

    题记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就是《红楼梦》的开卷词,它讲述一对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悲剧。

    黛玉与宝玉既然在冥冥之中注定要来相遇,以来报上辈子的灌溉之恩,为何终要分离呢?黛玉的眼泪在死之前都快流干了,也未能把上辈子之恩报完吧

    既然报不完,为何不让他们长相厮守呢?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逝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云两不知。这暗示了黛玉一生的坎坷和她的多愁善感,不是吗?

    黛玉清高孤傲,多愁善感,可是,这些都是因为封建社会呀!在那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贾家人的心目中只有宝钗才是最完美的儿媳,而宝钗做了宝玉的妻子,只不过是因为贾府势力强罢了,从未想过什么是幸福,什么是爱!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不仅是晴雯的悲剧,也是黛玉的悲剧,她为爱情熬尽了最后一滴眼泪,也没有和宝玉结成良缘,在封建社会的压迫下,有多少男女成了牺牲品?

    宝钗,只不过是顺从于封建社会思想罢了,为什么她有那们多人支持呢?宝玉喜于女子打交道,他爱女子广泛,并未让黛玉知道,她才是宝玉心中的唯一。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是呀!为何已注定要分离,却还要相遇呢?

    林间,黛玉悲怆的歌声又传了出来

  • 7、 我眼中的林黛玉 (600字)

    泪,无声无息地从脸颊滑落;

    花,似乎在凄凉地讲述着什么;

    心,被封建之笼牢牢困住;

    爱,终成为男女之间空相思。

    题记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就是《红楼梦》的开卷词,它讲述一对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悲剧。

    黛玉与宝玉既然在冥冥之中注定要来相遇,以来报上辈子的灌溉之恩,为何终要分离呢?黛玉的眼泪在死之前都快流干了,也未能把上辈子之恩报完吧

    既然报不完,为何不让他们长相厮守呢?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逝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云两不知。这暗示了黛玉一生的坎坷和她的多愁善感,不是吗?

    黛玉清高孤傲,多愁善感,可是,这些都是因为封建社会呀!在那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贾家人的心目中只有宝钗才是最完美的儿媳,而宝钗做了宝玉的妻子,只不过是因为贾府势力强罢了,从未想过什么是幸福,什么是爱!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不仅是晴雯的悲剧,也是黛玉的悲剧,她为爱情熬尽了最后一滴眼泪,也没有和宝玉结成良缘,在封建社会的压迫下,有多少男女成了牺牲品?

    宝钗,只不过是顺从于封建社会思想罢了,为什么她有那们多人支持呢?宝玉喜于女子打交道,他爱女子广泛,并未让黛玉知道,她才是宝玉心中的唯一。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是呀!为何已注定要分离,却还要相遇呢?

    林间,黛玉悲怆的歌声又传了出来

    六年级:刘继伯

  • 8、 推荐:林黛玉 750字作文

    林黛玉金陵十二钗之首,住潇湘馆,称“潇湘妃子”,绛珠仙草转世,她有倾国倾城的容貌,孤标傲世,兼有旷世诗才,可惜红颜多薄命,为爱流尽了泪,香消玉石陨。

    她才华横溢,在初结海棠社时,以《咏菊》《问菊》《菊梦》三诗夺魁。“孤标傲世携谁隐?一棵开花为底迟?”更是将菊问得无言以对,同时又是她自身性情的体现。

    她贴心下人与紫鹃以姐妹相称,试问贾府中有谁这样做?凤姐自私冷漠多的只是使唤下人,宝钗虽深得下人心,却只因她圆滑世故所驱并未将下人平等相待,虽说香菱学诗时住处较宝钗更近,但她却向黛玉请教,因为黛玉待人更为真诚。

    她性情孤傲,叛逆,不似宝钗般做作,在周瑞家最后送她珠花时,她直抒胸臆,“我就知道么!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呀!”让本对她不上心的周瑞家一声儿也不敢言语。在宝玉被打过后,宝钗送药,并虚情假意地劝宝玉改邪归正,虽说黛玉只是将两眼哭肿得如桃儿般并无过多说词,却比宝钗的说辞真实太多。

    宝钗善柔黛玉善钢,宝钗用曲,黛玉用直,宝钗徇情,黛玉任性,宝钗做面子,黛玉绝尘埃,宝钗收人心,黛玉信天命,正是如此,黛玉不得姊妹,不得于舅母,不得于外祖母曲高和寡,在外人看来,黛玉尖酸刻薄善妒,但在我看来,这仅是她自我保持的一种方式罢了,于她而言,父母双亡,独自寄宿在水深火热的贾府是痛苦的,“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而她唯一可寄托的仅有视为知己的宝玉,她在乎宝玉,可宝玉多情,“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对于生活感情的不顾,她只能吟唱“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黛玉终是遭算计,在宝钗成大礼的晚上,焚稿断痴情,泪尽气绝,身边仅有紫鹃、探春、李纨三人。

  • 9、 红楼梦林黛玉读后感模板

    四大名著是我国的经典,已经被翻拍成一部部的电视剧,观看四大名著影视剧唯一不好的一点是观众少了思考,读名著为读者提供了更多观察和思考的空间,提高读者的想象力。当然,四大名著中的蕴理,还需要我们自己去专研、领会!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写作品的读后感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精心整理了《红楼梦林黛玉读后感模板》,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红楼梦林黛玉读后感 篇1

    曹公十年心血凝聚出的一颗中国文学史上瑰丽的明珠,享誉古今中外。其内容思想所含之深广,我并不能如大家一般妙语连珠,鞭辟入里地陈述所感,只能在这提出些许拙见,以表我对此作的喜爱与仰慕。

    拜读完全书,黛玉给我的感触最深。常说林黛玉就是《红楼梦》的灵魂,读懂的林黛玉就读懂了《红楼梦》。曹公笔下: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遗世独立的绝代美人跃然纸上。在烟火缭绕俗世,她的存在就是一种浪漫,让人心生倾慕。

    有人为附庸风雅,读红楼或更甚之仅是人云亦云地拾人牙慧,道黛玉格局小,心眼小。殊不知这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的误解。太不尊重曹公心仪的女主角,也太侮辱我心中风光霁月的黛玉了。我所仰慕的黛玉,有着绝代姿容且蕙质兰心,清高孤傲。有貌有才有思想,绝无那般肉薄心窄。

    初入荣国府,面对不熟悉的人的环境,黛玉的表现出极强适应能力和礼数周全,滴水不漏的对答。一如王夫人九曲十八弯的敲打别沾惹惹宝玉。黛玉的回答游刃有余,先是说自己会包容这个混世魔王般的兄长;其次又将母亲对宝玉的赞美道出;最后再让王夫人放心。要知道黛玉说出这番话也还未曾及笄,如此知世故而不世故,既不让王夫人生怨,又摆脱沾惹之嫌,还不让人看轻,这何不为聪慧?如这般,没有心胸开阔,情商高,难能做到!这气度哪里来,书中黛玉是出身钟鼎之家的曼妙闺秀,再联系后来随口咏《葬花吟》等,不难想出这跟黛玉好读书有关。书读多了,视野宽了,眼界便宽了,才有此般超拔群芳的胸襟和才情。

    再是,有许多人因黛玉当面怼周家娘子别人挑剩下的,才来给我而认为黛玉小心眼失礼数。可是原就出身于世家的黛玉,如果容忍周瑞家的看人下菜的行径,那就不叫气量大了,那是没脾气了。且今后她可能就要以这种委屈的姿态在贾府里小心度日了。通过一句话,给了这些惯好欺软怕硬下人们一个当头棒喝。这就是林黛玉,不虚与

  • 10、 温柔,反抗,温柔的反抗——贾宝玉人物分析

    贾宝玉真可谓柔情似水,不论是小说里刻画的整天跟贾府的女人们一起欢声笑语,还是在各个影视剧版本里的细皮嫩肉,浓眉大眼,你都不得不把一个男人跟温柔连在一起,甚至温柔到有点娘娘腔。

    他说过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当然,作者绝非故意刻画一个如同色狼一般的男主人公。在曹雪芹笔下,以男子为中心的贵族社会是那样虚伪、丑恶和腐朽无能,另一方面,少女们却是那样的善良,纯真,美好。于是,从小在女儿国里长大的贾宝玉自然带有了一些女性的性格特点。

    贾宝玉的温柔着重体现在他对女性和对下人的尊重上。在男尊女卑,封建等级严苛的社会,能做到如此也实属不易。比如对茗烟没上没下,大家乱玩一阵;撕扇子千金一笑,使晴雯转恼为笑;金钏受辱身死,宝玉念念不忘,不顾给凤姐过生日这等大事,偷偷跑到郊外冷清之处洒泪祭奠。

    贾宝玉的温柔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其对封建礼教的反抗。他对女性的温柔,对下人的体贴无不是在于当时的社会抗争。贾宝玉的反抗也带有着温柔的成分他不敢与家族彻底决裂,只是在整个封建礼教的束缚下做些小小的反抗。

    在第三回中,曹雪芹用一首《西江月》描写贾宝玉: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梁:莫效此儿形状!试想,贾宝玉真的是个不学无术之人吗?我觉得,贾宝玉只是不肯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他不愿走封建家长为他规定的读书应举,结交官场,遵从礼法,经帮济世的人生道路,他只是鄙视功名利禄,厌闻仕途经济的学问。因为他无法拜托家庭,于是贾宝玉选择了这样一条看似自暴自弃的道路。然而,在后四十回的续写中,高鹗居然让贾宝玉中举不得不说这是严重违背了曹雪芹本意的。

    总而言之,生在这样一个家庭中,却生生地要走一条与家族的希望背离的路不论是爱情还是前途,贾宝玉确实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

  • 2023-02-13

  • 2019-09-19

  • 2022-11-12

  • 2019-10-29

  • 2019-10-29

  • 2023-02-16

  • 2019-09-20

  • 2021-05-06

  • 2022-09-07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0-29

  • 2022-05-24

  • 2019-10-23

  • 2019-10-23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10-17

  • 2019-09-23

  • 2019-10-19

  • 2019-09-21

  • 2023-01-08

  • 2019-11-08

  • 2019-10-17

  • 2019-10-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23

  • 2023-01-26

  • 2019-10-19

  • 2019-09-26

  • 2019-10-20

林黛玉贾宝玉的读后感
林黛玉贾宝玉的读后感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林黛玉贾宝玉的读后感,2024林黛玉贾宝玉的读后感,教您怎么写林黛玉贾宝玉的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