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读后感50字 > 地图 >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读后感50字,2024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读后感50字范文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读后感50字相关栏目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读后感50字热门栏目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读后感50字推荐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读后感50字

(共 4312 篇)

  • 1、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700字)

    每一场战斗,每一次经历,每一战浴血搏杀都寄托着母狼紫岚望子成龙的愿望。《狼王梦》让我对狼有着更深刻的了解,狼并不是凶恶的,令人恶厌又令人害怕的。而是和人类一样,在狼的世界里,它们拥有母爱、拥有亲情,同样也有战争。母狼紫岚的命运更是不幸,生下来的五只狼崽成为狼王的愿望,化成泡沫。四只幼狼相继死去,唯有小母狼生出的狼孙来继承紫岚心中的狼王梦。可是,不幸悄悄来临,在搏斗中,紫岚与金雕同归于尽。当上狼王,每一只狼的梦想,母狼为梦想而死去,狼世间有多么伟大的母爱!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是哪一个家长的梦想。想想在生活中,我的家长还不是一样,一杯热牛奶,一盘水果都包含着家长的爱。可是,有的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比别人优秀,逼着他们在短短两天的周末中,上了一堆的补习班,兴趣班。他们并不知道,孩子有多辛苦,孩子根本来不及消化。像母狼紫岚,它会用正确的方式来教育,培养狼崽,甚至牺牲自己。对于紫岚伟大的母爱,为了孩子可以牺牲自己的精神,是处处可见的:

    我们家楼下的一个大姐姐,读高二。她妈妈为了让她上学方便,放学回家有晚饭、点心,特地辞掉了工作,成了姐姐的全职妈妈。但是,她妈妈望女成凤的心十分强烈,导致姐姐压力很大。好端端的一个清纯的姐姐早已不见踪影,在我眼前的是一个时时刻刻都拿着书,目光呆滞的姐姐。她说,她恨不得天天寄宿学校,再也不要回到这个阴暗,没有一点阳光的家。

    原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这种心理,在好强的家长心里萌发,是多么可怕!看似为了孩子牺牲自己的妈妈,有的反而是一个杀人魔。故事中的紫岚经历了多少风霜,好不容易的狼王梦就这样破灭,而它的精神又是那么可歌可泣。

    母爱是伟大的,那么家长是不是应该让孩子们拥有自己的梦想,让他们朝着梦想的方向前进呢?

    六年级:王鹭依

  • 2、 优秀读后感:再读凤辣子

    闲时再读《红楼梦》,我对里面的人物形象有了另一番见解,想也是,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我也渐渐长大了,偏执任性的心也自然安静了些,对事物见闻有另外的见解也是应该。令我另眼相看的人物是凤辣子王熙凤。

    当初,王熙凤在我眼中的王熙凤是一个虚伪做作、泼辣贪婪、心肠歹毒、胆大妄为、作恶多端的蛇蝎美人;她对自己的女儿关爱有加,但对仆从下人们却毫不手软,她口口声声不稀罕钱财,但骨子内里却利欲熏心,她又不尊重当事人的意愿,亲手制造了宝黛爱情的悲剧;是我心中纯碎意义的坏人。

    现在,王熙凤在我眼中的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善于管理,胆略气魄,办事周全得体,有心计口才好的美人儿。无论是家世、相貌、头脑、皆人中翘楚、这样的女子很现代、那个年代少有、如果活在现在那才叫精彩。喜欢她。

    她不同于一般豪门贵妇们的性格特征与作风做派。她从来不相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之类的鬼话,敢于拍板定案,任何事情,决断之后立马施行,绝不拖泥带水;她读书不多,但聪明颖慧;她豪放开朗,但心细如发;她因灵活机变、巧舌如簧,、雅语村话、风趣幽默、尊敬长辈,深得贾母宠爱,她因能干深得夫人老爷赞赏,她因关心后辈,深得宝玉和后院姑娘喜欢。好一个良人!

    她敢于抛头露面,从容得体地应对宾客,丝毫没有封建淑女们的羞涩与胆怯。贾家唯独她能撑得住场面,做事情确实有时候是太不择手段,不过她想达到的目的都是为家着想。她不凶狠些这个家谁还可支撑?王夫人?邢夫人?这两位身在高位只享荣华富贵的弱夫人何以担此任!李纨?探春?一个是佛爷、一个是待嫁的闺女又有何能?独剩一个凤姐,她头脑冷静,观察细致,分析深刻,管理到位,是封建大家族中不可多得的干才;但她稍稍有点小错就被邢夫人怒目相视、被王夫人质疑。好可怜的一位佳人!

    她虽是制造了宝黛爱情的悲剧直接参与者。但凤姐面对痴傻的宝玉、年迈的贾母、无助的王夫人、重病的林姑娘,她又能做什么呢?她只不过为她们排忧解难,作一个好的决定而已!如现在让你选一个媳妇,你是要选病恹恹的美人儿还是要选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呢?再说林姑娘本是重病谁能保证她有多长命?假如结了婚便死,岂不是害了宝玉。失恋而已至于死吗?还害凤姐背上千古骂名!

    她做了一辈子的女强人,是出了名的脂粉队里的英雄,临到终了,她这一介弱女子连像样的葬礼都没,带着对女儿的忧思离开人世,哭向金陵事更哀成为了她最终的归宿。你是可怜的。

    但,我想说:凤辣子王熙凤。我佩服你!

  • 3、 推荐:林黛玉 750字作文

    林黛玉金陵十二钗之首,住潇湘馆,称“潇湘妃子”,绛珠仙草转世,她有倾国倾城的容貌,孤标傲世,兼有旷世诗才,可惜红颜多薄命,为爱流尽了泪,香消玉石陨。

    她才华横溢,在初结海棠社时,以《咏菊》《问菊》《菊梦》三诗夺魁。“孤标傲世携谁隐?一棵开花为底迟?”更是将菊问得无言以对,同时又是她自身性情的体现。

    她贴心下人与紫鹃以姐妹相称,试问贾府中有谁这样做?凤姐自私冷漠多的只是使唤下人,宝钗虽深得下人心,却只因她圆滑世故所驱并未将下人平等相待,虽说香菱学诗时住处较宝钗更近,但她却向黛玉请教,因为黛玉待人更为真诚。

    她性情孤傲,叛逆,不似宝钗般做作,在周瑞家最后送她珠花时,她直抒胸臆,“我就知道么!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呀!”让本对她不上心的周瑞家一声儿也不敢言语。在宝玉被打过后,宝钗送药,并虚情假意地劝宝玉改邪归正,虽说黛玉只是将两眼哭肿得如桃儿般并无过多说词,却比宝钗的说辞真实太多。

    宝钗善柔黛玉善钢,宝钗用曲,黛玉用直,宝钗徇情,黛玉任性,宝钗做面子,黛玉绝尘埃,宝钗收人心,黛玉信天命,正是如此,黛玉不得姊妹,不得于舅母,不得于外祖母曲高和寡,在外人看来,黛玉尖酸刻薄善妒,但在我看来,这仅是她自我保持的一种方式罢了,于她而言,父母双亡,独自寄宿在水深火热的贾府是痛苦的,“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而她唯一可寄托的仅有视为知己的宝玉,她在乎宝玉,可宝玉多情,“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对于生活感情的不顾,她只能吟唱“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黛玉终是遭算计,在宝钗成大礼的晚上,焚稿断痴情,泪尽气绝,身边仅有紫鹃、探春、李纨三人。

  • 4、 林黛玉葬花词读后感

    林黛玉葬花词读后感(一)

    打心眼喜欢《红楼梦》,尤痴《葬花词》,至今我自己也不知吟咏了多少遍,为黛玉泪洒多少回。如今扮演黛玉的晓旭撒手而去,让人不禁更感悲伤。

    每每口诵《葬花词》,林黛玉好似弱柳扶风,姣花照水的柔美倩影,那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孤单悲戚,无不在我脑海游戈。面对遍地落花,念及自己的身世,她怎能不凭生几分无助与辛酸?演绎黛玉的晓旭也无法逃脱悲剧的命运!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当花俏枝头时,人们或驻足欣赏,或漫游其下,或风花雪月吟诗作文。但当红消香断之时,又有几人如龚自珍那样深诸其情怀,并留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千古名句呢?是啊,目睹花谢花飞花满天的黛玉,想到自已天生体弱,红消香断便在不远处,自己与眼前这飘飞的落花又有何异?可这满地落花,还有黛玉用那锦囊收艳骨,且用净土掩风流,让其质本洁来还去,不愿见其强于污淖陷其沟,到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红消香断之时不知道可有人为我收艳骨掩风流?如有人惟愿,其一定是宝玉。如若如此,我也泉下瞑目矣。可宝玉若依然任性,与宝钗、湘云、袭人等欢情忘旧,我可真要强于污淖陷其沟了。唉!前事难,不若于今,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吧,那里才是自己最好的归宿。可茫茫无尽头,何处有香丘呢?真乃从来淑女多抱怨,自古娇妻更含酸啊!

    或许当时赤瑕宫神瑛侍者甘露浇灌那株降珠草时,便注定了悲剧的发生。

    曹雪芹啊!你何来那么多哀怨?为何非要把《红楼梦》中的众多人物都写得如此凄惨呢?古时的人仿佛已预知了今日。晓旭啊!你演绎了黛玉,现如今又应了黛玉的命运,真可谓红消香断悲矣!

    林黛玉葬花词读后感(二)

    滚滚红尘,携着记忆的枷锁,永远地尘封了那场悲伤的爱恋。在那最后一抹余晖中,被风静静地吹散了,也吹淡了往日的思念。终于,消失在茫茫人海,留下了世人的遗憾和指责

    一次偶然的邂逅,翻开了《红楼梦》,于是我认识了她林黛玉。从书中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王熙凤赞叹道: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都是王熙凤虚伪,但这话我相信一定发自她内心,没有恭维,黛玉是东方标准的古典美女,她,让我深深的震撼,宝黛空前绝后的爱恋,流传千古,被世人妄加褒贬。普天之下,又有谁有这资格呢?

    诗,是她美丽的灵魂,是她精神的寄托。每当读到她的诗,总有振人肺腑的感觉,记得她的《葬花词》: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

  • 5、 红楼梦林黛玉读后感模板

    四大名著是我国的经典,已经被翻拍成一部部的电视剧,观看四大名著影视剧唯一不好的一点是观众少了思考,读名著为读者提供了更多观察和思考的空间,提高读者的想象力。当然,四大名著中的蕴理,还需要我们自己去专研、领会!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写作品的读后感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精心整理了《红楼梦林黛玉读后感模板》,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红楼梦林黛玉读后感 篇1

    曹公十年心血凝聚出的一颗中国文学史上瑰丽的明珠,享誉古今中外。其内容思想所含之深广,我并不能如大家一般妙语连珠,鞭辟入里地陈述所感,只能在这提出些许拙见,以表我对此作的喜爱与仰慕。

    拜读完全书,黛玉给我的感触最深。常说林黛玉就是《红楼梦》的灵魂,读懂的林黛玉就读懂了《红楼梦》。曹公笔下: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遗世独立的绝代美人跃然纸上。在烟火缭绕俗世,她的存在就是一种浪漫,让人心生倾慕。

    有人为附庸风雅,读红楼或更甚之仅是人云亦云地拾人牙慧,道黛玉格局小,心眼小。殊不知这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的误解。太不尊重曹公心仪的女主角,也太侮辱我心中风光霁月的黛玉了。我所仰慕的黛玉,有着绝代姿容且蕙质兰心,清高孤傲。有貌有才有思想,绝无那般肉薄心窄。

    初入荣国府,面对不熟悉的人的环境,黛玉的表现出极强适应能力和礼数周全,滴水不漏的对答。一如王夫人九曲十八弯的敲打别沾惹惹宝玉。黛玉的回答游刃有余,先是说自己会包容这个混世魔王般的兄长;其次又将母亲对宝玉的赞美道出;最后再让王夫人放心。要知道黛玉说出这番话也还未曾及笄,如此知世故而不世故,既不让王夫人生怨,又摆脱沾惹之嫌,还不让人看轻,这何不为聪慧?如这般,没有心胸开阔,情商高,难能做到!这气度哪里来,书中黛玉是出身钟鼎之家的曼妙闺秀,再联系后来随口咏《葬花吟》等,不难想出这跟黛玉好读书有关。书读多了,视野宽了,眼界便宽了,才有此般超拔群芳的胸襟和才情。

    再是,有许多人因黛玉当面怼周家娘子别人挑剩下的,才来给我而认为黛玉小心眼失礼数。可是原就出身于世家的黛玉,如果容忍周瑞家的看人下菜的行径,那就不叫气量大了,那是没脾气了。且今后她可能就要以这种委屈的姿态在贾府里小心度日了。通过一句话,给了这些惯好欺软怕硬下人们一个当头棒喝。这就是林黛玉,不虚与

  • 6、 关于林黛玉之死的读后感

    中学时代,听别人说红楼故事,宝玉和黛玉倾情相恋却终未能结成眷属,深感惋惜,特别不能接受的就是黛玉的早逝,黛玉之死——完美的安排。黛玉她冰清玉洁,才貌双全,却偏偏命薄如斯,老天何其不公!

    后来借到一本《红楼梦》,如饥似渴地捧读,有关宝黛的章节片段更是百读不厌,为他们的笑而笑,为他们的悲而悲,为他们的相聚而欢欣,为他们的生离死别而痛断肝肠。看到宝玉出家,则为宝钗的独守空房而幸灾乐祸,总认为宝黛未能结合,全是多了她一人。她出身皇商,家富势豪,母亲又与王夫人有亲,与她相比,早孤无依,寄人篱下的黛玉自然不占优势,不能成为贾府当权派的考虑对象了。

    再后来终于有了一本《红楼梦》,空闲之余,常常玩索,发现以前仅从感情这一方面来看黛玉的爱情与命运有些幼稚,有些单纯,但是对黛玉的喜爱之情有增无减,对她的爱情与命运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情她父母双亡,寄人篱下;怜惜她自尊自爱,敏感多愁;痛惜她才高命薄,含恨而逝。她客居贾府,自然在意自己“凭空多出的主子”的身份,在下人面前偶尔言语尖刻,也只是争取和三春一样的待遇。她时时衡量揣测自己在下人眼中的地位——一个薄宦的千金小姐在名震天下的公侯之门,势利卑俗、明争暗斗的集中营,处处风刀霜剑,尔虞我诈,她不涉一端,洁身自好,结果却是不和任何一端为友就是与全部的派别为敌。在下人眼中,她是一个“零余的主子”,在王夫人、凤姐等人眼里,她只是一个寄食者,贾母的宠爱也不能为她支撑起全部的蓝天。黛玉的心倍受煎熬,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她不明白,也不屑明白,不想明白,但是她的自尊又不容许别人的轻视,于是,保持这种与贾府众人的微妙关系而不使之恶化,对她来说,是一件费心伤神的事情。她的全部精神,就投注在两件事情上,一件是与贾府众人的关系,另一件就是经营与宝玉的爱情。

    一个孤苦无依的弱女子,表现出来多少坚强,就映现出内心的多少脆弱,而坚强与脆弱的矛盾结合,就产生了痛苦。生活在痛苦中,若没有期盼,没有精神支柱,没有慰藉和希望,恐怕铁打的人也会被这痛苦销蚀。那么宝玉就是支撑黛玉活下去的唯一理由。

    宝玉是黛玉世界的重心,黛玉对他的重视远远超过自己的生命,情愫暗种时她也许并未发觉。但喜怒已全系在他身上,所以一旦有言语冲撞或发现他与别的女子稍稍热络一些,便恼他恨他怄气闹性子。一片苦心,宝玉一一体谅,使小心赔笑脸,终于,二人心有灵犀,都“放心”了。可是他们爱情的小舟在现实波涛汹涌暗流不断的

  • 7、 林黛玉进贾府读后感

    导语:作品中的人物是围绕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通过黛玉的见闻来描写的。黛玉进府按照封建贵族家庭的礼规,必定要去拜望自己的长辈。同辈姊妹也都要见见面。作者选择这个机会使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出场亮相,是行文的必需,也是事理的必然。

    林黛玉进贾府读后感

    虽是短短几页课文,却让我们得出了一个答案:《红楼梦》的:千红一哭(窟),万艳同悲(杯)昭示着封建制度的必然衰败,它的成功也不仅仅在于其文学价值。

    想着曾在哪一回中所见的文字,我空吟着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吾谁与逝,与吾从,渺涉茫茫,归彼大荒。我不再只醉心于词句的优美了,而是对那个时代的悲哀有了重新认识。

    了解了颦儿孤高自许,目下无尘背后的无奈,渐渐了解了宝玉富贵闲人中隐藏的叛逆。了解了那个终日以泪洗面,输掉了钗黛之争,在凄凉中香消玉殒的黛玉,如果说悲愁是东方古典女性的特点,那么黛玉无疑是悲秋的集大成者。

    穿越了时空,打破了历史的界限,似乎见了她初到贾府的处处小心,步步留神,似乎望到了那个削瘦背影整日封存在那些封建礼教与各种人际的束缚中,无法理解,无法承受,尽力的躲避与应付。

    她也承载了,搭上了这贾府的列车,开向了前方,不知到下一次在拿起你时,不知你是否还在前行。

    林黛玉进贾府读后感

    《林黛玉进贾府》向我们第一次展现了贾府。贾府的环境,有着丰富文化内涵,透过院落建筑与服饰仪节,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了贾府的特点,像贾母在贾府至高无上一样,贾府透示给黛玉的是骨子里的王尊王贵,它是封建大家庭的一个样板,是一个封建上层统治者的生活写照。

    对黛玉的描写,处处表现她的步步留心时时在意,谨小慎微的态度表现她寄人篱下的心境,黛玉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只好依傍外祖母,她有很强的自尊心,也有很强的自卑感。

    凤姐一出场,满屋子全是她一个人在说话,别人都成了陪衬,她夸黛玉标致,叹黛玉命苦,对黛玉关怀备至,一切都依着贾母的心思行事,一切为了讨得贾母的欢心。她善解人意,巧手逢迎,乖巧机灵的性格和在贾府的实权地位都表现出来了。

    贾宝玉生活在封建贵族家庭,处在封建正统势力的重重包围之中,这个家庭使他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这对贾宝玉是沉重的压力,他的愁和恨正是欲求摆脱而不得的苦闷心情的表现,他的傻和狂正是在痛苦中寻求新的生活和理想,却又找不到出路。以致陷于失望和迷惘的精神状态。

    最后,我们要感谢作者曹雪芹,是他一手策划了我们这次

  • 8、 林黛玉观后感(精选7篇)

    快乐来自于视觉,观影即是如此,在观看过程,会不断的各种想法迸发出来,欣赏了作品以后,光有零星的思索还不够,这时需要认真地写一篇观后感。整理我们的思维,写观后感不啻为一种好的方式。怎么才能避免将观后感写的如同流水账一样呢?小编特意收集和整理了林黛玉观后感(精选7篇),希望你能从中找到有用的内容!

    林黛玉观后感 篇1

    中学时代,听别人说红楼故事,宝玉和黛玉倾情相恋却终未能结成眷属,深感惋惜,特别不能接受的就是黛玉的早逝,黛玉之死——完美的安排。黛玉她冰清玉洁,才貌双全,却偏偏命薄如斯,老天何其不公!

    后来借到一本《红楼梦》,如饥似渴地捧读,有关宝黛的章节片段更是百读不厌,为他们的笑而笑,为他们的悲而悲,为他们的相聚而欢欣,为他们的生离死别而痛断肝肠。看到宝玉出家,则为宝钗的独守空房而幸灾乐祸,总认为宝黛未能结合,全是多了她一人。她出身皇商,家富势豪,母亲又与王夫人有亲,与她相比,早孤无依,寄人篱下的黛玉自然不占优势,不能成为贾府当权派的考虑对象了。

    再后来终于有了一本《红楼梦》,空闲之余,常常玩索,发现以前仅从感情这一方面来看黛玉的爱情与命运有些幼稚,有些单纯,但是对黛玉的喜爱之情有增无减,对她的爱情与命运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情她父母双亡,寄人篱下;怜惜她自尊自爱,敏感多愁;痛惜她才高命薄,含恨而逝。她客居贾府,自然在意自己“凭空多出的主子”的身份,在下人面前偶尔言语尖刻,也只是争取和三春一样的待遇。她时时衡量揣测自己在下人眼中的地位——一个薄宦的千金小姐在名震天下的公侯之门,势利卑俗、明争暗斗的集中营,处处风刀霜剑,尔虞我诈,她不涉一端,洁身自好,结果却是不和任何一端为友就是与全部的派别为敌。在下人眼中,她是一个“零余的主子”,在王夫人、凤姐等人眼里,她只是一个寄食者,贾母的宠爱也不能为她支撑起全部的蓝天。黛玉的心倍受煎熬,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她不明白,也不屑明白,不想明白,但是她的自尊又不容许别人的轻视,于是,保持这种与贾府众人的微妙关系而不使之恶化,对她来说,是一件费心伤神的事情。她的全部精神,就投注在两件事情上,一件是与贾府众人的关系,另一件就是经营与宝玉的爱情。

    一个孤苦无依的弱女子,表现出来多少坚强,就映现出内心的多少脆弱,而坚强与脆弱的矛盾结合,就产生了痛苦。生活在痛苦中,若没有期盼,没有精神支柱,没有慰藉和希望,恐怕铁打的人也会被这痛苦销蚀。那么宝玉就是

  • 9、 我眼中的林黛玉 (600字)

    泪,无声无息地从脸颊滑落;

    花,似乎在凄凉地讲述着什么;

    心,被封建之笼牢牢困住;

    爱,终成为男女之间空相思。

    题记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就是《红楼梦》的开卷词,它讲述一对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悲剧。

    黛玉与宝玉既然在冥冥之中注定要来相遇,以来报上辈子的灌溉之恩,为何终要分离呢?黛玉的眼泪在死之前都快流干了,也未能把上辈子之恩报完吧

    既然报不完,为何不让他们长相厮守呢?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逝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云两不知。这暗示了黛玉一生的坎坷和她的多愁善感,不是吗?

    黛玉清高孤傲,多愁善感,可是,这些都是因为封建社会呀!在那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贾家人的心目中只有宝钗才是最完美的儿媳,而宝钗做了宝玉的妻子,只不过是因为贾府势力强罢了,从未想过什么是幸福,什么是爱!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不仅是晴雯的悲剧,也是黛玉的悲剧,她为爱情熬尽了最后一滴眼泪,也没有和宝玉结成良缘,在封建社会的压迫下,有多少男女成了牺牲品?

    宝钗,只不过是顺从于封建社会思想罢了,为什么她有那们多人支持呢?宝玉喜于女子打交道,他爱女子广泛,并未让黛玉知道,她才是宝玉心中的唯一。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是呀!为何已注定要分离,却还要相遇呢?

    林间,黛玉悲怆的歌声又传了出来

    六年级:刘继伯

  • 10、 读《再议林黛玉》有感1500字

    读《再议林黛玉》有感1500字

    tin

    今天很多人对黛、钗的评价,会是黛玉多病、多心、多疑、小心眼、尖酸刻薄等等,而宝钗则显得知书达理、善解人意、心胸开阔些。如果觉得健康性感的更好,那么宝钗最合适,这和黛玉无缘。让很多人喜欢上黛玉的原因,是她代表了一种作诗的性格;而宝钗是做人的性格,这个比较好理解。

    我们今天常讲“会做人”这三个字,在职场里其实就是情商高,这其实很具体,很现实,也是生活中大家喜欢的优点。但是,在文艺作品中,会做人只能算是特点了,虽然有好的一面,却显得太俗,宝钗就是这样。作诗的性格则相反,它只要意境、浪漫、唯美和理想,同时不失率真。它对世俗的美德会不屑一顾。

    在书的第二十回里,史湘云当面对林黛玉说:“你敢挑宝姐姐的不是,就算你是好的,我不如你,她怎么不及你呢?”林黛玉听了当时就“冷笑”道:“我当是谁,原来是她,我哪里敢挑她呢。”后来还是众人劝解开来。黛玉的冷笑很说明问题,她根本看不上宝钗会做人的俗气。而众人来劝解,说明他们境界和黛玉不在一个层次上;在整个贾府里,能够懂得黛玉的只有宝玉一个人。黛玉是作诗,宝钗是做人。黛玉有灵性,宝钗有美德。

    在现实生活中,光是作诗的性格,不见容于世,这一点没有疑问。但是,世界上不能缺少黛玉这样以生命作诗的人,否则一个社会是庸俗的社会,一个国家是庸俗的国家。林黛玉虽然年纪轻轻就死了,但是她这种以生命作诗的精神在一代代年轻人的心里生根发芽,我们的生活中才有了浪漫二字。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林黛玉不曾死,因为她化作雨神,沁润到每一个少男少女心里。作诗的性格在文明进程中的作用不容小视。如果我们往前追溯历史,可以看到正因为我们这个民族多少还有点作诗的性格,才有屈原、李白、李商隐这样的人。而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也不乏像林黛玉这样以生命作诗的人,像贝多芬、托尔斯泰、梵高、海明威等人。在西方的诗人中,雪莱、拜伦和济慈以命作诗,而歌德活得太实在。

    我们的社会,有时太讲究功利,太讲究做人,纵有金山银山给你,也是乏味无趣的。我被很多企业家群给拉了进去,虽然不发言,但是可以看到大家在做什么。让我感到很绝望的,就是那些群大部分时候只在做两件事,生日发红包和公司有了好消息时发红包。当精英们都变得只会做人之后,社会就没有了灵性。

    社会的上层如此,中层和底层也是如此。在互联网上,不乏把自己标榜成“左派”的键盘侠们。而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出现了一大批真正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19

  • 2022-11-12

  • 2023-02-16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1-05-06

  • 2022-09-07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4

  • 2022-05-24

  • 2019-10-23

  • 2019-10-29

  • 2019-10-23

  • 2019-10-29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10-17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1-08

  • 2019-10-17

  • 2019-09-23

  • 2023-01-26

  • 2022-12-27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3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11-16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25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读后感50字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读后感50字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读后感50字,2024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读后感50字,教您怎么写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读后感50字,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