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烈药读后感 > 地图 > 烈药读后感,2024烈药读后感
烈药读后感相关栏目
烈药读后感热门栏目
烈药读后感推荐
烈药读后感

(共 4934 篇)

  • 1、 《烈药》读后感600字

    《烈药》读后感600字

    长理电气1708班

    作者介绍

    阿瑟·黑利(1920年--2004年),出生于英格兰。在国外被誉为著名畅销书作家、行业小说之王。正如其本人所说的那样,阿瑟·黑利的大脑"无时无刻不在编织故事",他擅长把日常的故事写成引人入胜的惊悚小说。他常以金融业竞争、饭店经营这样的行业故事为背景,小说的主人公多是经理人、医生这样的职业人士,他所出版的作品在欧美国家引起了巨大的成功,其中《大饭店》甚至成了旅馆管理专业学生必读的"教科书".

    读后感

    历时一个月,终于在今天看完了阿瑟黑利的名著《烈药》。全文采用倒叙的写法,看到最后又翻回序幕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医药业小白当然觉得有所学习的地方,比如感冒药,原来是用来慰藉母亲的,而不是治疗感冒本身,因为"感冒总是会好的".药品推销员与医生之间关系、医药公司与食药监局的关系、男人与女人的地位等在美国二十世纪中后期发生的变化,小说主角西莉亚让我更深刻和细腻得了解行业和处在时代洪流中的人。

    西莉亚,安德鲁的妻子,是一个非常了解自己想要什么,对于事业和爱情敢想敢做,有魅力有魄力,是那个时代女性的杰出代表。从一个药品推销员慢慢被公司重用做到菲尔丁-罗斯医药公司的总裁,其中经历的坎坷绝不是一两句话能够表达出来的。值得学习的是她对感情的决断,对事业的追求,选人用人的独到,即使是现在的男性都很难与之匹敌。虽然当时是女权运动活跃时期,她也不是积极参加女权活动的那类人,因为她怀疑参加这类运动的妇女其实也是很弱滴。

    行业内容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主人公对自己职位的责任。此外,对于对普通人认为的成功追求之外,更为重要对自我价值的追求更使我感动。作为女性,主人公能有这样一位精神伴侣也领人羡慕。而在现实中看到的成功女性往往以牺牲婚姻和家庭为代价。

    透过医药营销这个行业,作者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一个有爱心,有事业追求的女性医药营销从业者,最终正是这些优点拯救了自己,更拯救了广大需要救治的患者。

    总之,小说真是剂烈药,喝醒了老派决策者,老派为官者,从不要做违背良心的事情,抓住底线无论哪个行业,都是至关重要的。

    作品评论

    一是书中提到的广告手法确实很有意思,就像那个可能并没有真实效果的治儿童痒的药,要采取的方法就是打动母亲的心,给妈妈的心灵一点点安慰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二是一定要跟对人,跟对一个有潜力上升的人,这样在他上升的时候,你才有提升的机会。不管

  • 2、 《西风烈》观后感

    《西风烈》观后感

    高群书从不讳言对好莱坞类型片的尊崇,这种态度要比给我几个亿美金我也能拍出《阿凡达》的论调值得尊敬得多,起码老高尊重、相信专业并向专业努力。《西风烈》标榜的就是一种西部警匪片,要做硬派警匪开山之作,把西部、警匪、动作等类型特点都高调地标榜出来,是运作团队看准了内地对简单火爆动作片的追捧,《敢死队》的2亿多票房就是证明。

    然而《敢死队》能用一群暮年英雄打造出洋溢雄性荷尔蒙的火爆刺激的纯爷们儿动作片,《西风烈》虽然口口声声要大干一场,当你带着蠢蠢欲动的荷尔蒙来到电影院才发现,不那么容易high起来。平心而论,《西风烈》影片本身下了不少功夫,四个警察、两个逃犯、两个杀手,广袤西部,千里追杀,人物关系并不简单,导演尽力让每个人物都能立得住,夏雨和杨采妮饰演的逃犯身上浓重的悲剧感撑起了影片的主线,而来自真实人物的四大名捕也赋予勇猛、莽撞、冷静等等性格特点,但作为一部动作片,导演对节奏的掌控导致观影时入戏实在是慢,当我看到差不多2/3处的时候,一个大格局在冷风如刀的苍凉西部伸展开来,我才触摸到影片的质地。在此之前,只有几场动作戏能让人兴奋起来,尤其追车一场戏,节奏紧凑,场面调度时的远近景和剪切都相当到位,显示出导演的不俗功力。而在动作戏的前后左右,文戏的拖泥带水导致剧情一直缓慢前进,本来一个紧张抓人的故事,绷紧的弦都在缺乏节奏的剪辑和场面调度中给慢慢消耗掉了。

    所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动作戏的节奏更需要张弛有度,用文戏来铺垫剧情、营造气氛、制造情绪,然后在动作戏中得到爆发,把矛盾解决,而本片的文戏和武戏相对分裂不说,动静之间对人物的掌控也有些问题,主角段奕宏在片中的交代一直停留在符号状态,跟其他三个人的对手戏对人物形象的树立都帮助不大,而在预告片中就凸显的他与吴镇宇的对话,想要突出宿命感,却又文艺范儿十足,而且这个动作男没有足够的动作戏来塑造硬汉。吴京颇有突破,与倪大红的对手戏让影片增添了不少幽默感,而吴京的角色的年轻冲动和倪大红角色的老练冷静也都对比鲜明。杀手的角色对于吴镇宇再适合不过,一身自己置办的行头加上角色的凶狠狡诈让吴镇宇如鱼得水,可惜没有给力的对手,没有紧凑的节奏,吴镇宇已经尽力掩藏了自身的香港气质,依然有点孤立无援。

    广袤苍凉的中国西部大地本该上演诸多英雄传奇,然而人们印象中的西部动作片实在屈指可数,《双旗镇刀客》和《天地英雄》也把故事背景设置

  • 3、 《烈那狐》读后感300字

    这个寒假里我读了一本名叫《烈那狐》的书。

    烈那狐身披一件大皮氅,周身全红,除了他后背上有些点点,他总是喜欢怪异地瞪着眼睛,和冷冷地笑着。他脑子里充满了鬼点子,却不用在正道上,总是想着怎样吃到猎物,时不时地转转眼珠,表示他又在打什么坏主意。

    烈那狐在世界上并不是孤独的,他也有亲人,雄狼叶森格仑就是他的亲人之一。他是烈那的舅舅。事实上他和烈那一点亲戚关系都没有!他们不过是非常好的朋友而已。叶森格仑是个有权势的男爵,他勇敢大胆,却没烈那聪明。烈那狐很喜欢捉弄他,因些他吃了不少苦头。

    叶森格仑的太太海梅林更把烈那狐当作自己一家人。猪獾葛令拜则是烈那的亲外甥。他是一个憨厚热情的动物,对烈那实心实意。烈那还有个妻子海梅林,和孩子们一起住在马见渡。烈那狐则是夏娃把神棒折为两段抛进大海变出的。我觉得烈那狐聪明,却不用在正道上。

  • 4、 2018年关于王尔烈观后感,王尔烈家训

    【2016关于王尔烈观后感1】

    传忠厚

    耕田为本,读书为尚。居官莫狂,为民莫惘。本事吃粮,筋力求裳。豆腐家长,不可奸商。

    勤学问

    学道者譬如游山,必上绝顶。坐使天下高峰远岫,卷阿大泽,悉献其状,岂不伟与?静观万物之理,得吾心之悦也易;动处万物之分,得吾心之乐也难。

    修德性

    内外相应,言行相称。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为亏我;心田似海,纳百川方见容人。

    慎处世

    处慎居位,有恪无怠。谨言慎行、宽厚忍让、抱诚守真、廉而不刿。

    王尔烈

    王尔烈(1727-1801),字君武,一字仲方,号瑶峰,清代奉天府辽阳州(今辽宁辽阳)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进士,中殿试二甲一名,授翰林院编修,后历任陕西道监察御史、通政使司参议、鸿胪寺少卿、吏科给事中、光禄寺少卿、顺天府府丞、大理寺少卿、太仆寺少卿等职。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出任四库全书纂修官并三通馆纂修官,参与编纂《四库全书》。

    王尔烈工诗文,善书法,以词翰书法闻名于乾隆嘉庆年间,被誉为“关东第一才子”。

    王尔烈纪念馆

    王尔烈纪念馆坐落在辽阳老城西门里翰林府胡同,是在王尔烈故居--原翰林府旧址上修建的,占地面积325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清代平房建筑32间。

    目前,纪念馆有三个展区对外开放,其一是王尔烈生平事迹展。这部分通过《王尔烈家族世袭表》、《王尔烈履历木雕版》、“王尔烈母亲刘氏九十寿屏”、“王尔烈七十寿屏”等陈列,介绍关东才子王尔烈的家世出身、求学科考以及入仕为官等生平事迹;其二为“王尔烈诗书艺术展”,通过王尔烈不同时期的书法、诗文、匾额等展现他的卓越文采和超群翰墨,让观者领略到“芙蕖出水,祥云捧日”的境界;其三为王尔烈故居陈列,这部分通过书屋、卧室、客厅等陈列,体现王尔烈通晓“琴棋书画”,并力求再现清代中期官宦家庭住宅和起居习俗。

  • 5、 药读后感

    药读后感(一)

    鲁迅先生最大的特质,有一种衰其不幸,怒其不争的胸怀。看到受苦受难而永无了日,故有其衰;看到受苦受难而无长进,故有其怒。馒头是吃的东西,那蘸了革命烈士先写的馒头就吗。

    现在看来恐怕是十分荒唐的,不可理解的。可是在那个时候,辛亥革命时,虽然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思想。可人的思想还没有解放。夏瑜是资产阶段民一主革命者,他代表的是广大群众的利益,而广大群众不支持他。他讲革命道理,人们感到气愤;他挨牢头打,人们幸灾乐祸;他说阿义可怜人们说他疯了。

    鲁迅先生通过夏瑜这一角色,表达出同情与赞美,也表达出人的落后愚昧,统治者的凶狠残忍。同时也一语双关的写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没有得到群众的大力支持,清明前出现的花环,说明革命者在思念他,字里行间突出残酷的社会现实。

    药读后感(二)

    华夏家的悲哀,华夏大地的悲哀!

    华老栓为了治儿子的肺痨,寻找人血馒头给儿子吃,结果儿子仍然死了。另外一边的夏家,夏瑜作为革命者,在革命运动牺牲了。

    距么悲恸的故事,旧社会是多么的混杂,到处迷信,到处都是镇压。人们在这个时代不知道该干什么,该向往什么。看起来完全是一个没救的社会。

    可是真的没救吗?就算坟场再凄凉,映入眼中的也有五彩的花圈。

    在越是悲催的世界,越有这样的一群人,不畏艰险,不畏牺牲,拿着用鲜血铸成的利箭,刺向那血色的黑暗的长空!刺痛那群黑暗的乌鸦,刺破那居罩般的黑夜!驹!这就是被镇压下的革命!

    雄舞壮志,革命在狂舞!

    潇洒雄破,革命在怒放!

    烈火重重,革命在燃一烧!

    革命是对真正藐视社会的根本的药,而其他的药最多都是血色馒头,不仅治不好,而且还耽误真正的革命,革命就是一种力量,无影无形。革命虽然会失败,但是在这一片血色的长空,潇洒了自己的地热血!

    可是革命现在在现在的我们来说,只是一纸空文。最多可以被赞颂被追悼。但是谁敢说在现实中我们一帆风顺,我们也有落意的时候,我们也会遇到艰难险阻。

    但,我们如何面对!万一这件事看似不可能完成,万一这已经让你深陷泥泞。

    -----可,那又怎样,尽管遍体鳞伤,我们心中也应该有一种热血,这种热血就好比革命,他是革命的一精一神!

    革命的一精一神在面对困难的时是一把万能的钥匙,这种一精一神是一种拼尽自己的全力,被刺痛就像毫无感觉,使劲往前走,就算牺牲了也无妨,热血还洒满了勇者的路,它是一种坚韧、顽强、通达、不懈、至死不渝的一精一神的混合。这种一精一神

  • 6、 2018年王尔烈观后感,王尔烈家训观后感

    王尔烈观后感【1】

    王尔烈家族家规严谨、家风朴厚、家教严正,世代一直秉承着“谨言慎行、宽厚忍让、抱诚守真、廉而不刿”的门风。先后有30多人考取了进士功名,多人入仕为官。

    王尔烈从小就受到深厚的传统文化滋养和严格的家庭伦理教育。他的祖父王天禄精通儒史与医道,不仅以妙手仁心悬壶济世、治病救人,更以儒家文化传统教育子孙后代。父亲王缙学识渊博,酷爱读书,历来遵循“训士有道,虑事有方”,讲求“尽孝于家,尽敬于师,尽忠于上,尽诚于事”。良好的家风使王尔烈养成了淳朴笃静的禀赋,铸就了纯正廉明的品格,为其清正的一生打下了深刻的思想烙印。

    王尔烈同样重视家教,他为治学之道所作的《学道篇》也用来教育子孙勤勉学习。“学道者譬如游山,必上绝顶……是故智仁合一,然后君子之学成”,告诫后代不仅要重视学识,还要注重道德,要求“智”和“仁”二者合一并进,这样才算学有所成。

    王尔烈临终前还给儿孙留下了这样的家训:“耕田为本,读书为上;居官莫狂,为民莫惘;本事吃粮,筋力求裳;豆腐家长,不可奸商。”要求后人,无论耕田、读书、居官、为民,都不能气馁,也不能张狂,要凭本事吃饭,靠筋力所得,不可巧取豪夺,毋占他人便宜。处事者以亏己为尚,交友者以憨重为先,教子者以严厉为本,度日者以勤俭为宗。时至今日,这些名言仍在关东土地上广为传颂。

    王尔烈观后感【2】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能给勇敢者以智慧,也能给勤奋者以收获……”

    这是以王尔烈为主人公的电视剧《木鱼石的传说》的主题曲《一个美丽的传说》。伴着熟悉的旋律,拂去历史的尘埃,推开岁月的门扉,让我们来共同感悟,一代关东才子王尔烈的传世家训。

    王尔烈,字君武,号瑶峰,1727年出生于辽阳州(今辽宁省辽阳市)一个世代书香之家。王氏家族原籍河南,后迁往扬州,明末,王尔烈四世祖任辽东都司指挥,便定居于辽阳城南三十里风水沟。1771年,王尔烈在恩科会试中考取二甲第一名,这是自隋朝实行科举制度以来,关东人所取得的最高功名。他博学多才、工诗文、善书法,是关东文化的代言人;他为人和善、讲忠信、行孝悌,是乡间楷模、闾里师表;他为官清正,不贪渎,不谄媚,双肩明月,两袖清风,是为官者的典范,曾被赞誉为“关东第一才子”。

  • 7、 《药》读后感
    《药》读后感 初2015级14班 翟明书 《药》这篇文章不长,花不了多少功夫便读完了,可在第一遍读完后,却并不有什么感受,似乎是一个平淡毫无一点起伏的故事,看完了,便过了。可再倒回去仔细看,其实在文章中是有妙处的。 整篇文章是在悲伤中发生的,小栓一直是病的,一直没有一定活力,仿佛从出生便是一副虚弱的模样,最后死,也是理所当然。这不免有些遗憾,照我所盼,倘若有段小栓健康的描写或是回忆,可能在被人血馒头无用治疗离去后,更能对他有可怜吧。而他一直是在生重病,看起来无法挽救了,这个“药”有没有耽误了他,好像也不重要,便也没有了读完心中为迷信偏方的反感了。 可那位献出人血的烈士,虽没有提起姓名,虽无一点正面的描写,却也让人记住了。在牢中,不畏各种痛苦,还宣扬革命主张,甚至气疯了别人,便看出了那人的无畏与坚强。可鲁迅先生终究没有一处对他的介绍,仅仅写了他被处死,虽然他只是“药”的来历的一个小插曲,却从中看出了对待革命者的残忍,而且不知姓名,不知已经死去了多少革命者?几句短短的描写,也透出了当时的社会。 让我觉得最难忘,也是最怪异的,便是它的结尾。这么巧,两个人物的墓只隔了一条小路。可就是这条小路,分开了“罪人”与穷人。可又有什么区别呢?都一样的是被欺压,一样可怜。但那束小花,可能是全文中唯一一点彩色的安慰吧。最令我不理解的,便是那只乌鸦,乌鸦静静地站在枝头,没有一点动作。虽然知道不可能有灵魂附在乌鸦身上,可不免有意思盼望,希望能神奇的发生,也算是革命者的纪念,可那铜丝般的枯草,铁铸般的乌鸦,却是冰冷的,生硬的。这个比喻太妙,使那本就悲凉的气氛再抹上了一层凝重,僵持着。 我心中闪过了对革命者的无限怀念与可怜。为了事业,牺牲了生命,死后也遭受不平,甚至灵魂无法显灵。也许是被抛入了地狱,永远不见天日。可正是他们的悲惨,才造就了现在的幸福。而这最伟大的,该被赞颂的人,却受如此大难,心中感情交杂,是伤心,是可怜……只有那朵看懂世事的小花,默默为英雄正名。 最后的镜头出现了,乌鸦飞走了。是不经意,还是显灵?我更愿意相信是后者,它给了我一丝安慰。可谁又说的清,这本就是让我们思考的。
  • 8、 电影朴烈影评观后感

    《朴烈》是一部来自韩国的动作传记类电影,影片剧情丰富精彩,画面精致唯美,网友们对这部电影的评价却并不算太好,一起去看看吧!

    作为韩国出品的民族主义电影虽然有美化的嫌疑,但作为一部电影来说算部质量上乘的作品。故事娓娓道来有积累有沉淀不浮躁,戏剧冲突略有点自以为是,男主的演技真心不错,但女主就差了许多,故事发生在朝鲜被日本殖民时期的东京,主人公也不算很著名的人物,他的事迹也有点被民族主义者拿来当做英雄的正直企图,但大家都知道韩国能拿得出手的英雄就李舜臣一个所以也别苛求太多,但相比国产的此类作品超出的就不止一百条街的距离了。真可惜了我大天朝历史上那么多优秀题材,现在就没能拍出部像样的传记电影,都去抢热钱拍所谓的大ip不把电影当艺术不好好讲故事,都不知道是国家的悲哀还是艺术在我天朝就是个屁。

    朴烈李俊溢导演真是个不知该如何安放的存在。他的作品总是让人期待,以绽放人性见长,其细腻与微妙的笔触,当下无二!有时温暖,有时残酷,但最后都会留下希望。[爱心]对我而言,就只有五星和两星的区别。奇怪吧?喜欢的就尤其喜欢,比如《思悼》《素媛》《王的男人》仿佛每个角色的情感都能让人感同身受,和他一起笑、和他一起忍着哭,最后和他一起哭着笑出声。却还有另一种类型,谈不上不喜欢,就是完全不知道情感切入点在哪,让人无所适从。比如《东柱》,再比如这部《朴烈》,或许是我不能理解文艺青年的思想吧,既不文艺,也不青年,因此体会不到他们的激情与梦想,那样时代背景下才有的情怀。好吧,2星!

    说实话,很不想评论李濬益的新片就是个民族主义浅显传记片,但他真是退步太大了,将这段残酷的历史处理出轻喜感,本应惊艳的效果,然而收效却是相当违和、不负责任的。它的内核因而只能从日本隔空扎进韩国本土,以再塑历史人物入手,正直性和社会性都庞大却轻飘。男女主演的还可以。

    一方面日本民众可以当街乱杀人,一方面却文明有礼搞法律程序允许自辨、陈述观点,律师记者法官警察不乏人情味,还可以自由写作出版传记还给你拍夫妇写真。就不知道该怎么理解了两位演员过分理直气壮很拽的样貌也让人纳闷,而人物的壮举或思想影响为何?坚韧不屈?好像魅力的说服力不足~

    1932,樱田门事件。1945年获释,由无政府主义者转为反共主义者。1949年竞选在日朝鲜居留民团团长失败返韩,李承晚任命为国务委员。1950年韩战被虏至北方。1966年,发表《共产主义与我》,从反共改

  • 9、 2018年王尔烈专题片观后感,王尔烈简介

    【1】王尔烈专题片观后感

    清嘉庆三年(1798)正月初六是王尔烈70寿诞,这一天,他收到了前来祝寿的同僚好友所赠送的百寿图屏风。

    王尔烈自从45岁时在京师太和殿应殿试,取中二甲一名,赐进士出身,授翰林院编修,到70岁时已为官25年。25年来,他不管是在京城任四库全书馆纂修官、三能馆纂修、校刊《永乐大典》纂修官、鸿胪寺少卿、光禄寺少卿、通政使参议、吏部给事中、内阁侍读学士、大理寺少卿,还是地方上的陕西道监察御史、提督学政,他都能做到勤于政事,恪于职守,洁身自好,廉洁秉正,两袖清风,一身正气;治家为人方面,又能忠信和善,包容规范,内外相应,言行相称,一门家风,厚朴醇正,成为友朋之间和乡亲邻里的楷模,在朝野获得了“神笔书士”“老实王”“十全翰林”等美称。这样的人物,自然赢得各界称誉。

    百寿图荟萃了当时125位京城名家的字画126幅,其中寿字90幅,诗画36幅,有一楷书寿字无署名,其余每幅均署名钤印。这次贺寿并非个人的私家举动,从屏风上的“公祝诰授中宪大夫内阁侍读学士加一级瑶峰王老大人七袠大庆”看,王尔烈的这次寿庆活动是一次“公祝”,是翰林院的组织行为。一个行将致仕、要退休的老人家,能获此殊荣,正说明王尔烈在乾嘉两朝的声望与地位。

    屏风上的诗画也强烈地表达了对王尔烈清正人格的赞许之情。如画中的梅、兰、竹、松、月季、灵芝、佛手、水仙、山岳等,诗中如纪昀的赞美“鹤立霜林,神骨耸秀;性洁故高,气清故寿”,无不象征着王尔烈的清正之气。

    【2】王尔烈专题片观后感

    王尔烈是关东辽阳人,在乾隆、嘉庆年间为官。他有才而廉明,博得“双肩明月”之誉,嘉庆帝称他“老实王”。这里面有好多故事。

    有一年,王尔烈从江南主考回京。嘉庆问他:“老爱卿家境如何?”他答:“臣家有茅屋三间,里面半藏农器半藏书;还有薄田数亩,那是一望春风一望雨啊!”嘉庆欢喜地说:“老爱卿为官清廉,朕是知道的。”想了想又说:“这么办吧,你离京去安徽铜山,掌管铸钱之事,在那里任职3年,也许你就富有了。”

  • 10、 《王烈仁厚待人》读后感250字

    王烈出生于东汉末年,他自幼善良.宽厚,谦和好学。很受大家的喜欢。

    有1年,王烈的家乡发生了灾荒,粮食严重歉收,人们纷纷逃出荒外,路上常常会有饿死的人,王烈见了这悲惨的景象,就把家里的粮食拿出去分给大家。大家对他义举赞不绝口。后来,他又创办了学校,教孩子念书。村里人有谁放错,他不仅不批评他,还帮他改正......

    读完了我知道了,我们应该有一颗善良的心,去帮助需要我们帮忙的人,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10-09

  • 2019-10-11

  • 2019-11-08

  • 2019-10-09

  • 2019-09-19

  • 2019-10-09

  • 2021-07-27

  • 2019-09-19

  • 2019-09-20

  • 2023-05-21

  • 2019-10-23

  • 2023-05-18

  • 2023-03-31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10-23

  • 2019-09-21

  • 2019-10-19

  • 2019-11-06

  • 2019-09-23

  • 2019-10-24

  • 2019-10-19

  • 2022-12-30

  • 2019-10-29

  • 2019-10-28

  • 2019-09-19

  • 2019-10-10

  • 2022-07-10

  • 2022-08-15

  • 2023-03-27

  • 2019-11-06

  • 2019-10-28

  • 2019-10-24

  • 2023-05-14

  • 2019-09-20

  • 2022-12-12

  • 2023-02-26

  • 2019-11-02

烈药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烈药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烈药读后感、2024烈药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