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无草不是药读后感 > 地图 > 无草不是药读后感,2024无草不是药读后感
无草不是药读后感相关栏目
无草不是药读后感热门栏目
无草不是药读后感推荐
无草不是药读后感

(共 5344 篇)

  • 1、 《心灵无草》(优质读后感)

    “一个人连心里的杂草都拔不掉,怎么能种出饱满的庄稼呢?”母亲说。

    小时候因为姐妹多,家境贫寒,经常受人欺辱。每次受气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更不是滋味的是,我们吃了亏还要受母亲责骂,母亲总说:“人亏亏一时,不会亏一世。好人人欺天不欺。”那时候我们非常不解,觉得母亲有点软弱,于是,仇恨的种子在我们心里悄然萌芽。

    在一年夏天,我跟随母亲到地里拔杂草。母亲在地里拔杂草,她让我把她拔除的杂草装进背篓扔到河里消失,而我看到旁边的田地正是砍倒我们家树的,仇恨的种子在心里结果,随手把杂草一扔,我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可母亲却让我捡起来,我死活不动,母亲却弯起腰捡了起来,走到河边。我生气极了,问母亲为什么总让别人,母亲说了:“一个人连心里的杂草都拔不掉,怎么能种出饱满的庄稼呢?”

    母亲的这句话有一股说不出的巨大力量冲击着我的心,几年后我们姐妹有三人考上大学,有的成为人师表的教师,有的成为治病救人的医生,有的成为干部,我想那也有母亲的话的功劳。

    是的,一个人的心灵都不干净,怎样才能成大事。作者用生动的笔触告诉了我们:心无杂念。一块庄稼地里往往既能长出庄稼,又能生出杂草,一棵大树既能为人们制造出一片阴凉,也会挡住下面小草的阳光,一场春雨既能滋润万物,又会影响人们游玩的心情……很多事情都有两面性,关键在于如何正确对待这些事,母亲在文中是为循循善诱的人,一步步让自己的儿女从仇恨中走出来,这是非常伟大的。

    人也应该如此,遇到挫折和困难并不可怕,关键在于自己的看法,世上没有困难的事,只有不敢去完成,不敢行动的人而已,只有心无杂念,再大的困难也将化小,关键在于心态。

    心无杂念,就算一根小杂草,也不容在此。

  • 2、 观《我不是药神》有感《我不是药神》观后感

    观《我不是药神》有感 《我不是药神》观后感

    原创: 董兴国

    昨天,受宣传的"蛊惑",我在矛盾挣扎的心情中看完了这部小制作影片。这个片子没有炫丽的特效、没有宏大的场面,更没有深刻的哲理和复杂的情节,但却给我一种有质量、有厚度、有嚼劲儿的体验。

    在观看的时候,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如果我是角色里面的一员,我会如何去作出抉择呢?我没有勇气作答。

    这部其实片子很"美".美就美在真实、美在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主角程勇是一个小人物,当然逃不出生活这尊大佛的"五指山".但他为了救人,敢于舍财,甚至不惜冒着坐牢的巨大风险,这是一种人性之美、一种希望之美。这部片子也让我感觉到很"痛".这部片子里,我们虽然有时感觉不那么舒服,但几乎找不到任何人的硬伤,似乎每个人都没有错。作为警察,需要维护法律的尊严;作为药企,需要盈利,需要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作为患者,他们有生存的神圣权利;作为卖药的人,他们不为骗、不为贪,只为积德行善,将药卖给需要的人。

    看完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那就是如何看待"法与情"的关系。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说法律是"人类的理性".毫无疑问,法律在调整诸多社会关系中具有最高的权威,人类把关乎公共、共有的利益内容写入法律,恰恰就是为了维护这个社会基本的良知和秩序,让这个社会保持最基本的温度。那么,作为法律,就应该从宏观的角度去展示社会的大爱,应适当考虑人伦和人类最基本的道德情感。如此来看,"法"与"情"在战略层面上并不应该产生激烈的冲突。比如,前一段时间沸沸扬扬的"辱母案",为什么引起社会的争论,就是因为我们有人只看到当事人违反法律的一面,又有很多人只看到受害者挑战人类基本道德和人伦的一面。法律应该做到可能范围内的兼而顾之,尽管这个度很多时候并不好掌握,但方向总没有错。试想,如果一部法律不能给人以希望和安全,那么法律本身的定位和价值将发生动摇。至于我们平时里经常说的什么"法不容情",主要指的是我们的私人情感、好恶不能加诸法律之上,成为裁定善恶曲直的标准,而并非不考虑道德和良知的因素。

    其实,有些事情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远远没有是非曲直高下立判那么简单。站在不同的角度,甚至会有截然不同的认识。比如,我们痛恨这个跨国药品企业定价过高,没有社会良知和道德。但同时我们应该看到这个公司为研发这个药品所投入的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他们势必是要收回成本的。再比如,国家制定关税和

  • 3、 看《我不是药神》有感《我不是药神》观后感

    看《我不是药神》有感 《我不是药神》观后感

    原创: 一点滴诗意

    人生的第一次影评,决定献给徐峥的《我不是药神》。

    剧中徐峥饰演的程勇,在电影的前半部是一个很失败的中年男人:家庭上婚姻破裂,前妻正在跟自己谈判,要带儿子移民,事业上,自己开的印度神油店生意惨淡,房东无数次的打电话催租,直到后来因为交不起房租店门被房东锁住。

    可他自己,却实在是一个很可恨的人。

    可恨到明知生意不好,却总是蓬头垢面的抽着烟,大腿翘在桌子上,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不思进取的玩着电脑游戏。

    可恨到在跟前妻谈判儿子的事情时言语不和便要动手打人,而且从前妻的话语中知道他打人已经不是一次两次。而他最后被送到公安局,面对警察时却又胆怯的像一个孩子,一副典型的人渣形象。

    除了看到他很用心的帮儿子洗澡,熟练的帮生病的父亲喂饭之外,在他的身上再也看不到一丝温情。

    生活中这样的“烂人”比比皆是。

    可就这样一个“烂人”,在电影的后半部分却成了成百上千慢性白血病患者的“药神,”成为了一个救世主。

    当王传君饰演的吕受益来找他的时候,为了筹钱帮父亲做手术,他决定铤而走险:从印度走私仿制的格列宁药品,这个在国内卖4万块钱一瓶,印度出厂价却只要500块的“神药”。

    他走私回来卖5000块钱一瓶,赚了10倍的差价。

    他身边的朋友,吕受益、思慧、黄毛、刘牧师因此对他尊敬有加,感激涕零。

    成百上千的慢性白血病患者对他尊敬有加,感激涕零。

    要知道,那些药,对他们来说那就是命啊!

    于是他不仅赚了钱,同时也赢的了别人的尊重,我相信那一刻他是幸福的,他拿着钞票帮父亲交了手术费,拿着钞票在酒吧帮思慧找回了自尊,拿着钞票让吕受益,一个对生活失去信心的人重新找回了希望,拿着钞票让黄毛,一个被父母遗弃的孩子,愿意买张火车票,回家看看。

    他不是“药神,”不是救世主吗?

    他是。

    对他身边的人来说,他是,对那些患者来说,他是。

    可他自己不这么认为。

    他只是普通人,只是想赚钱而已。

    500的进价,他卖5000,可结果仍是供不应求,一年100万的利润让他觉得人生已经开始改变,要知道在那之前他可是连给儿子买双220块钱的球鞋也要考虑的人。

    所以后来张长林,一个假药贩子找到他,告诉他愿意拿他两年的利润交换他的代理权,他妥协了。

    他知道事情的轻重,走私药品迟早会被抓住判刑,他上有老下有小,他进去了,他们怎么办?他又不是白血病人,他只是想赚钱,而赚钱的方法有很多,

  • 4、 电影《我不是药神》观后感,《我不是药神》影评

    电影《我不是药神》上映12天,狂揽25亿,不得不佩服其吸金能力,当然,口碑好的电影,票房一般都差不了,下面就是一些网友的我不是药神观后感,好像大家看完了我不是药神都有好多话要说,下面就来一起看吧。

    电影《我不是药神》观后感一

    《我不是药神》讲述了在距今十五六年前的中国,患有慢粒白血病的病人因无力支付天价药格列宁,而给了穷困潦倒交不起房租的卖保健品的男主角程勇,从印度走私贩卖同等功效但价格较国内格列宁制药公司低很多的赚钱机会,而在与同伴一起经历过风浪甚至直面同伴的死亡后,程勇也从最初的一心只为赚钱转变为帮助病友,同时也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

    电影在情与法之间纠结,在小人物与大商人之间对抗,总体上针对高价药与走私药展开了辩论和搏斗,法律最后给予了走私犯应有的惩罚,但也给予天价药以恰当的治理。

    看完《我不是药神》泪流满面因为它戳中的正是每个人的痛点看病难,看病贵。谁能保证这一辈子自己和家人不生病呢?自己深切感受生,一旦身患绝症,虽然有医保但动辄上万的自费昂医药费让普通人家根本无力承担。一人生病,全家拖垮,为看病倾家荡产,这话真不是危言耸听。

    整个故事完整而出彩,主题明确、故事框架清晰,加上每位演员的演技都足以令人惊艳,影片的色调比较昏暗,配乐不多但是都恰到好处,是一部值得称赞的好片。

    电影《我不是药神》观后感二

    电影内容主要反映白血病患者群体的生存状况以及进口正版药贵,盗版药盛行的社会医疗问题。在我看来电影深描浅绘了两重绝望:

    一重是一人重病使整个家庭从天堂如坠地狱的打击。网上、朋友圈经常可以看见为白血病,癌症等患者的募捐众筹,一个人得了重病甚至绝症,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往往要花光一个家庭全部财力甚至还不够,漫长的治疗之路一点一点耗光储蓄,一天天耗光家人的乐观和耐心。

    对患者来说痛苦的不止是承受苦难的病体,更是看着亲爱的家人因为自己陷入水深火热的自责。

    他们做的选择,如黄毛不忍拖累父母离家出走,如吕受益两次试图自杀,生有所恋,无奈命运弄人,无奈环境如此。

    另一重是买不起药的绝望,本有一丝生的希望,却因天价药可望不可及。电影展现了一个矛盾困境:

    买正版药?吃不起。买便宜的印度版药?违法。

    我们生活的围城里这种矛盾比比皆是,一线买房天价,回家买房等于放弃理想,还有就业,生娃等等等等。

    矛盾困境之中的患者痛苦、绝望,健康的旁观者无法感同身受,但是我们每个人何尝不是种种矛盾困境中的患

  • 5、 无药不愈观后感 无药不愈心得体会

    不知不觉和无愈已经走过了两年,突然也想写一写玩游戏时的感受了。无论是《太难相处》还是《无药不愈》,都让我有种如此独特,如此绚烂的感觉。无愈是让我在玩的时候最无所顾虑的

    1

    之前看到一个评论,她说陆晏辽和姜文恩,一个在奋力逃避,一个在努力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吧,在我看来其实不然。

    嗯,姜文恩没有经历过家暴对吧,那样的经历其实很多人都有,可是你可能无法理解当小小的陆晏()辽躲在柜子里,母亲让她杀了父亲,她不理解,她只能逃,很惊慌的,她不是生性如此懦弱的,她的母亲父亲无时不刻在嫌弃她,于是她只能这样,沉默的,静默的,或许这样他们才会不那么恶心她,她其实都知道的,当她的母亲发出那样的求助声,她相救她,于是母亲想杀了这个险些要杀她丈夫的妖女,她也努力想生活,于是她逃了,代价是他们死了。然后啊,开始了学会自欺欺人,开始堕落,开始不学无术,开始对一切都淡然,因为,连最爱她的奶奶都嫌弃她,她受了欺负不说,她很淡然,因为啊,说了也没有用,因为啊,报复都懒得,她不计较只是,只是在保护自己罢了,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远离人群了呢,从别人说她丧门星开始吧,她只是在保护自己,不想要别人同情她,不想让自己觉得自己在受欺负,也不想拥有一个所谓的圈子,那样她也许就会发现其实啊,还是死掉好受吧,不,她想活着,所以她不愿和别人谈那些有的没的,就让自己这样吧,起码有时候还能想着要活下去啊。

    可是姜文恩不一样,她还有一个寄予她很大希望的父亲,她的父亲让她骄傲,她承受了很多期望,她告诉自己你要优秀,她有自己向往的东西,她有自己的理想。而陆晏辽什么都没有,没有人给她加油,没有人对她寄予期望,同时她还要依靠自欺欺人以此来活着,她已经很坚强了。姜文恩真的比她拥有的太多了,她不会像陆晏辽一样苟且的活着,她只需要努力生活就能得到很多,就有自己想要的,可陆晏辽终究是不同的罢了。

    真的很心疼很心疼陆晏辽。感谢灰大大送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故事,让我们了解了,世间有太多太多不如意了,可生活还是要继续。

    2

    不知不觉和无愈已经走过了两年,突然也想写一写玩游戏时的感受了。无论是《太难相处》还是《无药不愈》,都让我有种如此独特,如此绚烂的感觉。无愈是让我在玩的时候最无所顾虑的,所有选择都是遵从自己的内心,我知道我的选择就像雨滴在水里,会激起无数个圈,它不可能只与最初相碰的水相牵连,水与雨相融,它已经是水了,每个选择触动的羁绊也会错综

  • 6、 有感《我不是药神》

    有感《我不是药神》

    原创: 杨婷

    近日电影《我不是药神》口碑炸裂,好评如潮,也引发了诸多现实和社会问题的讨论。今天就蹭个热度聊聊自己的一些观点吧!

    关于印度的仿制药,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八九年前一个姐姐的小姨罹患胃癌,省人民医院的医生都下了预言“半年左右,回家养养吧!”奇迹有时候真的会发生,姐姐找人从印度带了一种抗癌的药物,加上小姨的坚强和乐观,她奇迹般的活了好多年。

    另外一个就是我妹夫的父亲,得了肺癌,动了手术后,接受放化疗。后来妹夫托他在印度的同事从印度带药。叔叔也是吃了印度的仿制药,与病魔抗争了4年,虽然最后走了,但是他坚持到看到了大孙子的出生。对于老人来说,完成了自己的遗愿。

    所以我对印度仿制药有特别的好感,是的的确确在延续人的生命,至少帮助很多人获得生的希望。

    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当我们跳出眼前的问题,无需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更加理性的对待这件事情,可能会有一些不同的观点。

    电影中的抗癌药“格列卫”由瑞士诺华公司生产,是国际上公认的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和胃肠基质肿瘤的一线药物。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成功研制的小分子靶向药物,格列卫的出现,使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10年生存率从不到50%,增加到90%左右,并且大多数患者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

    自2001年被引入中国至今,格列卫的售价约为每盒2.3万元至2.5万元人民币。对与大多数家庭来说,每月一盒的药物用量是他们完全不能承受的,所以才有了电影中印度仿制药的流行。

    公开报道显示,“格列卫”从研发到2001年获批上市总共经历了50年,公司投资超50亿美元。专利保护期是新药的保护伞。按照规定,新药在专利期内可以垄断销售,过了专利期因仿制药的出现,性价比就会大大下降。价格高是因为新药研发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特点,尽管确实有回报率惊人的品种,但全行业来看,新药研发的irr水平并非暴利。根据相关报告,2017年全球制药巨头在研发上的投资回报率约3%-12%。比起房地产这真的这真的是业界良心。

    收不回研发成本,将无人研发新药。

    从去年开始在媒体上就有报道,很多人发现很多便宜的药买不到了,其实是因为药物便宜到药企生存不下来了,于是放弃了研发生产,像这样的情况受影响的还是老百姓,只能买高价药;同样的,如果都用仿制药不研发,也不会有医疗的进步,所以给药企利润空间和创新动力,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无论如何,支持创新、研发,

  • 7、 药与命——《我不是药神》观后感

    药与命——《我不是药神》观后感(一)

    在这部电影已经火了好久以后才在下架前去看的,下午场,人不多,稀稀拉拉地坐着。人们眼里闪耀着的,都是对豆瓣评分高达9.7分的电影的期盼。

    电影主要讲了一个关于药与命的故事。五个原本毫不相干的人,因为一种治白血病的天价药——格列宁联系到了一起。主角程勇从一个无所事事的连租金都付不起的人,经过种种机缘巧合,卖起了印度格列宁。一开始,他单纯为了利益,为了钱,在他和印度老板说话时说的那句:“命,就是钱。”中,可以很好地反映他一开始的形象,了。可后来,他又重新买药,却是为了救人,为了帮助买不起药的穷人。而为了这个,他付出了很多很多,却无怨无悔。整部影片,大部分情节都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但有一件事却没有想到,就是那所谓的“张院士”,被抓后竟没有供出程勇。自不会是为了钱,毕竟那钱也早被警察收了。或许,是因为仅存的那么一丝丝良知吧。只愿相信那最好的一种可能,他,也被感动了吧。

    影片中,一位老奶奶声泪俱下说的一段话让人在心酸不已的同时也不禁引起了许多思考:“你能保证你这一辈子都不生病吗?”是啊,有时看见一些生了严重的病的人,在同情的同时,也会不可抑制地产生一丝自私的想法——还好不是我。可,你真的能保证,永远都不是你吗?想想真的让人觉得有点后怕。而现在,人与药,病与药,钱与命的关系的确就是这么赤裸裸,这么残酷。这种“有良”商家少之又少,在人命关天的时候,竟然也仍然有“无良商家”高价卖那些不仅没用还对人体有害的东西。

    只愿,这种现象能早日改变吧。阿门。

    细节定胜负——《我不是药神》观后感(二)

    说实话,上一篇观后感差点写不下去,因为一向不喜欢写这种大框架又很具格式性的作文。

    我觉得,这部电影真正胜在了细节上。它有意地制造了制造了一些镜头,一些当时看来并没有什么用的镜头;它巧妙地设计了一些背景,一些时代与人物的背景,它甚至有意无意地设置了一条线索,虽然我不确定制作人真正的意图。

    有不下于三分钟的时间,放了印度街头种种现象,看似与电影主题没什么联系,也不是用来推动情节发展的,可这很好地反映出印度的社会状况。当然也有很长一段时间,放了白血病患者,这个比较好理解,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到这个病的痛苦与可怕。影片的最后,那个警官透过后视镜看程勇的镜头,和那句:“开慢点。”让人在难过的同时也不禁心里一暖。

    它埋了一个伏笔,在刚开始见“群主”时,让他们摘掉口罩。最后,程

  • 8、 《我不是药神》电影观后感,《我不是药神》心得体会

    电影《我不是药神》观后感由在线学习为您整理编辑,这部由宁浩监制、徐峥等人主演的电影《我不是药神》根据真人故事改编,围绕着白血病患者的特效药展开,下面就来看看这部口 碑好到炸的《我不是药神》的观后感吧。

    电影《我不是药神》观后感(一)

    《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从一个患了慢粒细胞白血病,和一群慢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求生欲望开始。演绎了一场现代社会,患病的人们在疾病痛苦,和商业模式下所谓规则面前的渺小。其实人很简单,就是想活着!健康的活着。即使是病魔缠身,即使是身临绝境,只要有一线希望,他们也想活着。影片中最感人的,就是为了存活牧师的妥协;为了女儿妈妈变成了舞女;看到爱人能够活着的喜悦和感动;一群有便宜药吃,就开心的不得了的病人!人,其实就是活着,健康的活着!看到这些,觉得没病真好!

    导演用简单的手法,表达着人对生存的渴望,对活着的渴望。也在提醒那些没有病、很健康的人们,珍惜自己的拥有,珍惜自己还没有被病魔,没有被死亡追杀的那种恐惧。

    片中的病友们,为了能活下去,可以说是倾家荡产。他们吃不起昂贵的药,但谁都不想死,都想活着。这个可以代替正规药的假药,是正品合法药品十分之一的价格,但仍然吃不起。而另一面印度药品,其价格只有世界药品价格,乃至中国药品价格的百分之一。这个现象正好反映当下社会教育的失败,反应了人们道德沦丧,唯利是图的互害模式。何止是药品,任何一项与商业挂钩的东西,里边都存在着暴利和互害。而大多数人,则成为这种暴利行业和互害模式的牺牲品。

    其实,我抱怨一圈后,静下心来发现。人还是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用起居有常、食饮有节、不妄作劳,来尽可能保证自己的健康。社会,从古到今都是用血的代价换太平、公正、安分守己。

    活着,就是为了体验生命的喜悦。与爱人的相遇,与父母的依恋,对孩子深情的爱!你我本来平凡,生死原本自然。活着,就把自己想做的都作了,这样才会死而无憾。

    回忆起小时候妈妈病的不能动,那时候也和片中人一样,有着对亲人的依恋。我的人生也是因为对孩子的爱而改变。现在接触到更多对病苦无奈的人们,看着他们因为平凡的起居有常,食饮有节,练功调理而喜悦康复,觉得此生甘愿平凡。

    电影《我不是药神》观后感(二)

    本片是2018年非常特别、非常值得铭记的一部优秀电影。故事讲得十分顺畅,风格上既有犯罪片的紧张节奏,又有喜剧片的搞笑片段;立意方面又是高大上的主旋律,同时还能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和深

  • 9、 《我不是药神》人物分析
    《我不是药神》系列微作 ——周冰 1.使命(记曹斌) 他,是人民警察,为民办事,在所不辞,可是这一刻,他动摇了。 这一次,他的任务是查印度假药,根据线索,找到了病人们,来到警署,没有人愿意配合办案,在他希望病人们能够协助办案之时,一位病人对他说:“你们能不能不要查了,我得这个病三年了,三年里两三万的正版药我也吃了三年,房子没有了,家垮了,谁家每个病人,就是你能保证自己不生病吗?你把他抓走了,叫我们等死吗?我想活着!”他决心放人,并对上司说自己能力有限,能承受一切后果,法与情终难两全,他别无选择。 为民除害是他的使命,但放走民众却是他的选择,警察也不是完人,他们也会有感情,没有一个选择一定正确,至少他做了一个令自己无悔的选择。 2.希望(记吕受益) 他,是一个父亲,同时也是一名病人。在妻子怀孕五个月的时候,他查出白血病,一度想要自杀,在看到儿子的那一刻,突然有了希望,只为想听他叫声爸爸,可是直到病死,这个声音,也并未等到。 对于病人来讲,责任从未消失,在病人前,他首先是个父亲。药,是他的全部支撑,在这世间,他还有留恋。病,似乎是个无底洞,一人得病,全家好像都与好日子无缘,在这一刻,他愿意抓住全部的希望,一点也不想放过,病魔,真的很可怕。他甚至想用自己的死为自己的家庭减轻负担,他不想成为妻子的拖累,在医院里的重病患,又有谁不是呢?还记得爷爷的心脏病多次入院,在奶奶打来电话的那一头总能听到“不要告诉他们呀!”他们从来,就不想给别人添麻烦。 面对病魔,他们想抓住希望,但面对家人,他们却不想成为累赘,何曾,不是一种矛盾? 3.竭尽全力(记刘思慧、吕受益妻子) 她,是患病孩子的妈妈,是病友群的群主,面对生活,她何曾有过法子?但凡有办法,谁又愿意出卖自己的尊严,她是一个母亲,为了孩子,她也没有办法,这个家,她必须撑起来,这,便是生活的压迫。 她,是病人的妻子,也是婴儿的妈妈,她去下跪求人,希望别人能帮帮她,她的孩子还太小,不能没有爸爸。这,是生活的枷锁。 我不经意联想到她们一次次借钱时看到的冷脸,听到的冷嘲热讽,在别人眼里,这毕竟是别人家的事,无非是一种看热闹的心态,但并非所有人都是如此。微信上,经常可以看到大量转发的轻松筹,有些出事的甚至是我们身边的人,家人,同事,同学,十几二十块在昂贵的医药费面前真的不算是什么,但大家一起来度过,这个世界忽然变得简单了。我很喜欢这样的方式,何
  • 10、 《心灵无草》读后感600字

    “一个人连心里的杂草都拔不掉,怎么能种出饱满的庄稼呢?”母亲说。

    小时候因为姐妹多,家境贫寒,经常受人欺辱。每次受气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更不是滋味的是,我们吃了亏还要受母亲责骂,母亲总说:“人亏亏一时,不会亏一世。好人人欺天不欺。”那时候我们非常不解,觉得母亲有点软弱,于是,仇恨的种子在我们心里悄然萌芽。

    在一年夏天,我跟随母亲到地里拔杂草。母亲在地里拔杂草,她让我把她拔除的杂草装进背篓扔到河里消失,而我看到旁边的田地正是砍倒我们家树的,仇恨的种子在心里结果,随手把杂草一扔,我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可母亲却让我捡起来,我死活不动,母亲却弯起腰捡了起来,走到河边。我生气极了,问母亲为什么总让别人,母亲说了:“一个人连心里的杂草都拔不掉,怎么能种出饱满的庄稼呢?”

    母亲的这句话有一股说不出的巨大力量冲击着我的心,几年后我们姐妹有三人考上大学,有的成为人师表的教师,有的成为治病救人的医生,有的成为干部,我想那也有母亲的话的功劳。

    是的,一个人的心灵都不干净,怎样才能成大事。作者用生动的笔触告诉了我们:心无杂念。一块庄稼地里往往既能长出庄稼,又能生出杂草,一棵大树既能为人们制造出一片阴凉,也会挡住下面小草的阳光,一场春雨既能滋润万物,又会影响人们游玩的心情……很多事情都有两面性,关键在于如何正确对待这些事,母亲在文中是为循循善诱的人,一步步让自己的儿女从仇恨中走出来,这是非常伟大的。

    人也应该如此,遇到挫折和困难并不可怕,关键在于自己的看法,世上没有困难的事,只有不敢去完成,不敢行动的人而已,只有心无杂念,再大的困难也将化小,关键在于心态。

    心无杂念,就算一根小杂草,也不容在此。

  • 2019-11-16

  • 2019-11-04

  • 2019-11-16

  • 2021-07-09

  • 2019-11-04

  • 2019-11-04

  • 2019-11-03

  • 2019-11-04

  • 2019-11-04

  • 2019-11-04

  • 2019-11-04

  • 2019-11-04

  • 2019-11-04

  • 2019-11-03

  • 2019-11-03

  • 2019-11-04

  • 2019-11-04

  • 2019-11-04

  • 2019-11-04

  • 2019-11-02

  • 2023-01-10

  • 2019-11-04

  • 2019-11-04

  • 2019-11-04

  • 2019-10-28

  • 2023-06-03

  • 2022-12-21

  • 2021-07-27

  • 2019-09-20

  • 2019-11-06

  • 2023-04-20

  • 2019-09-20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09-20

  • 2019-11-04

  • 2019-11-03

  • 2019-11-03

  • 2019-11-04

无草不是药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无草不是药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无草不是药读后感、2024无草不是药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