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看晋公子周游列国读书笔记 > 地图 > 2024看晋公子周游列国读书笔记精选
看晋公子周游列国读书笔记相关栏目
看晋公子周游列国读书笔记热门栏目
看晋公子周游列国读书笔记推荐
看晋公子周游列国读书笔记

(共 9614 篇)

  • 1、 看《晋公子周游列国》有感

    晋文公的名字叫重耳,是春秋时期的另一位霸王。可是在他做国家元首之前,经历了许多坎坷,曾因受鲡姬的迫害而在外面流浪了十九年之久。他流浪时有很多人跟随他,介之推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耳登基当了晋文公之后,大封群臣,论功行赏,那些昔日站对了路线的随从个个得了高官厚禄,可不知为什么,文公偏偏把之推忘到了脑后。这事如果换了别人肯定早就跳高跺脚了,可之推是何等人?!他非但没有介意,反而说服老母,跟他一块儿住进深山,免得文公找到他们。如果不节外生枝,文公一时半会大概真的想不起之推了。可是之推有个邻居,深深为之推的高风亮节所感动,冒着生命危险,写了一封小字报,偷偷贴在朝门上。这封小字报很快到了文公手里,他一读,不由大惊失色:哎呀!朕咋把救命恩人之推给忘了呢?当年流亡到卫国的时候,朕没有东西吃,是他把大腿上的肉切下一片给朕充饥呀!朕饮水不忘掘井人,一定要厚厚赏他。于是,文公派人到山上去找之推。只见那里杂草丛生,荆棘遍野,而且山外有峰,峰外有山,找了半天,连之推的影儿都没看着。文公不甘心,一口气找了好几天,仍然没有下落。直到有一天,文公忽然心生一计,他叫来小兵,让他们放火烧山。他的如意算盘是:火一烧,之推为了救老母,一定会背着她跑出来,这不就成了吗?哪知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把整座山都快要烧焦了,之推也没有露脸。火灭了以后,卫兵们在山顶的一棵柳树下,找到了之推和他老母的尸首。文公见状,放声大哭,悔之已晚。文公吩咐把他们俩藏在山的侧面,又令农夫们开荒山,造农田,并把荒上改名为介山,纪念介之推这位重友情、轻功名的贤士。

  • 2、 《晋公子周游列国》观后感范文

    晋文公的名字叫重耳,是春秋时期的另一位霸王。可是在他做国家元首之前,经历了许多坎坷,曾因受鲡姬的迫害而在外面流浪了十九年之久。他流浪时有很多人跟随他,介之推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耳登基当了晋文公之后,大封群臣,论功行赏,那些昔日站对了路线的随从个个得了高官厚禄,可不知为什么,文公偏偏把之推忘到了脑后。

    这事如果换了别人肯定早就跳高跺脚了,可之推是何等人?!他非但没有介意,反而说服老母,跟他一块儿住进深山,免得文公找到他们。如果不节外生枝,文公一时半会大概真的想不起之推了。可是之推有个邻居,深深为之推的高风亮节所感动,冒着生命危险,写了一封小字报,偷偷贴在朝门上。这封小字报很快到了文公手里,他一读,不由大惊失色:“哎呀!朕咋把救命恩人之推给忘了呢?当年流亡到卫国的时候,朕没有东西吃,是他把大腿上的肉切下一片给朕充饥呀!朕饮水不忘掘井人,一定要厚厚赏他。”于是,文公派人到山上去找之推。只见那里杂草丛生,荆棘遍野,而且山外有峰,峰外有山,找了半天,连之推的影儿都没看着。文公不甘心,一口气找了好几天,仍然没有下落。

    直到有一天,文公忽然心生一计,他叫来小兵,让他们放火烧山。他的如意算盘是:火一烧,之推为了救老母,一定会背着她跑出来,这不就成了吗?哪知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把整座山都快要烧焦了,之推也没有露脸。火灭了以后,卫兵们在山顶的一棵柳树下,找到了之推和他老母的尸首。

    文公见状,放声大哭,悔之已晚。文公吩咐把他们俩藏在山的侧面,又令农夫们开荒山,造农田,并把荒上改名为介山,纪念介之推这位重友情、轻功名的贤士。

  • 3、 孔子周游列国读后感

    孔子周游列国读后感(一)

    《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主要是讲孔子。相信大家都知道孔子。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出生在鲁国陬邑,三岁时,他父亲去世了。据说,孔子从小很爱礼节,读书很刻苦,对古礼特别熟悉。当时,读书人都要学回六艺,也就是礼节、音乐、射箭、驾车、书写、计算他都比较精通。孔子做事很认真,渐渐出名了。后来他从事教育事业,办了个私塾,一共招收一千多名学生,带着他们去周游列国。

    读了这个故事,我非常佩服孔子。首先,孔子从小爱礼节,读书很刻苦,对他一生有很大的影响。我很佩服,这很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一定要有礼节,不懂得礼节的就如野人一般,有时候还可能会闹出一些笑话。特别在隆重的宴会或仪式上一定要知书识礼,不能有失大体。所以礼节是非常重要的。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之所以是创始人是因为他勇于创新,而且孔子教书非常认真。他标新立异、勇于创新的精神我很佩服。如果没有了孔子这么多原创,我们也学不到这么多礼仪,就是因为孔子将一生的精力放在教育上,才会将这些知识流传到今天。孔子编成的《诗经》、《尚书》、《春秋》等书籍就是我们当今要学习所谓的国粹啊!是他第一个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古语有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们就应该从国学大师孔子身上学习和吸取中国文化的养分与精华!

    孔子周游列国读后感(二)

    孔子周游列国,大概从55岁开始,68岁时结束游历,共用了13年时间。然后,孔子回到故乡鲁国,致力于讲学着书,7年后,即孔子73岁时,与世长辞。

    那么,在孔子长期的游历生涯中,有过开心的经历,也有过凶险的遭遇;有时被人欢迎,有时被人追杀,甚至惶惶如丧家之犬。可以说,孔子在游历中失去过很多,但始终坚持自己的梦想未变。这种坚持,最终成就了孔子。

    由此,我想,每一件事情的成功,无不需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的代价。比如,明时的徐霞客,长年在外游历时,也遇到过强盗,并与之发生过殊死搏斗。但徐霞客并未因为游历途中会遇上坏人而停止游历;假如这样的话,我们今天或许就看不到《徐霞客游记》了。

    所以,如果一个人选择了一条路,并要把这条路走到底、走出光明来,就注定要承受未知的压力与煎熬。倘若你坚持住了,就会过上你想要的生活;倘若你坚持不住,中途放弃了,或许对你来说,一时可以轻松下来,但你在年老时,必会为之而痛悔。

    因此,每每看到孔子周游列国时期的种种艰辛,

  • 4、 孔子周游列国的读后感(通用3篇)

    小编为你收集整理了孔子周游列国的读后感,我读了作品一文,他这篇文章文笔十分优美,字也写得漂亮,真称得上是锦上添花啊。我们在写读后感时,一定不要说空话,要斟酌自己的词句,你知道如何写一篇好的作品读后感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孔子周游列国的读后感(篇1)

    孔子周游列国,大概从55岁开始,68岁时结束游历,共用了13年时间。然后,孔子回到故乡鲁国,致力于讲学着书,7年后,即孔子73岁时,与世长辞。

    那么,在孔子长期的游历生涯中,有过开心的经历,也有过凶险的遭遇;有时被人欢迎,有时被人追杀,甚至惶惶如丧家之犬。可以说,孔子在游历中失去过很多,但始终坚持自己的梦想未变。这种坚持,最终成就了孔子。

    由此,我想,每一件事情的成功,无不需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的代价。比如,明时的徐霞客,长年在外游历时,也遇到过强盗,并与之发生过殊死搏斗。但徐霞客并未因为游历途中会遇上坏人而停止游历;假如这样的话,我们今天或许就看不到《徐霞客游记》了。

    所以,如果一个人选择了一条路,并要把这条路走到底、走出光明来,就注定要承受未知的压力与煎熬。倘若你坚持住了,就会过上你想要的生活;倘若你坚持不住,中途放弃了,或许对你来说,一时可以轻松下来,但你在年老时,必会为之而痛悔。

    因此,每每看到孔子周游列国时期的种种艰辛,我想,上天应该是公平的,你的成就往往与你承受的艰辛成正比。如果你连这些艰辛都不能够承受,上天又怎能放心把那样的辉煌交给你,又怎能放心交给你?一个人的财富,不仅仅是现有金钱数量的多少,抑或是可视化的物质,而应该是一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别人承受不住,你能够承受住,那么,你一定会出人头地,不过时间早晚而已。

    任何人,都应该有足够的耐心等待成功的到来,在这过程中,努力地在你的梦想征程上前仆后继。孔子能,你也能,一定!

    孔子周游列国的读后感(篇2)

    读了孔子周游列国我有很多感触。我不仅仅认识到了孔子为了和谐新的思想主义建设的伟大,而我更加佩服的是孔子那种不畏艰难的精神。千山万水去到了许许多多的国家发表他的意见,是相当可贵的,不亏是我国古代的第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可以从这句话表现出来:孔子在列国奔波了七八年,碰了许多钉子,年纪也老了。末了,他还是回到鲁国,把精力放到整理古代文化典籍和教育学生上面。可想而知,孔子虽然是奔波了许多国家,但是依然不会忘记为自己成长的鲁国献出自己的

  • 5、 《晋公子重耳》读后感200字
    我今天看了史记的第八篇《晋公子重耳》,讲的是晋献公的儿子重耳流亡在外,经过八个国家,分别是狄、卫、齐、曹、宋、楚、秦、郑。最后,重耳好朋友秦穆公派兵马护送重耳回国。

    在位的晋怀公出逃,因为晋怀公与重耳有仇,他的爸爸夷吾曾行刺重耳,幸亏重耳逃脱。后来有两个晋怀公的党羽想反抗重耳,于是准备烧掉王宫,但是以前谋刺重耳的宦官勃鞮提醒了他,于是重耳到秦国与秦穆公会面。回来以后,派人杀了那两个大臣,于是重耳正式称王,称晋文公。

  • 6、 晋公子重耳之亡读后感

    晋公子重耳之亡读后感(一)

    前不久有空重拾起买了很久的《左传今译》一书,一是放松一下心情,二是学习些新知识。《左传》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编年体历史着作,又称《春秋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所着。记载了上至鲁隐公(公元前722年),下至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54年)间300年的历史。《左传》里有周王室的衰微,诸侯的角逐以及各类礼仪规范等等内容,是先秦史学的最高典范。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晋公子重耳之亡》讲述了晋公子重耳从出逃、流亡到回国夺取政权的全过程,对其形象刻画尤为成功。例如,在流亡中被楚王礼遇,回答楚王何以报我的问题时,重耳不以牺牲主权而敢于当面说:如果得不到大王的帮助,我得以回到晋国,有朝一日晋国与楚国在战场上相遇,我可以命晋国退兵九十里;但如果得不到您的退兵命令,我只好陪您较量一番了。这一番话今天读来也几乎令人震撼。今天得人一助就要回报,甚至需要牺牲立场原则的事真的不少见。重耳有软弱的一面,如在齐国安于享乐等等,但人物刻画的生动,给人印象很深。先贤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焉,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历经磨难,才有担大任的资格,重耳的经历说明这一说法有充分的生活根据。

    重耳由一个贪图享乐的贵族公子哥儿,到后来成为春秋时代一代霸主,几乎可以说流亡十九年的生活给了他太多的磨练和教训。当初大祸临头时的出逃,是迫不得已而为之,流亡中的屈辱、困苦、安乐体验,使他明白了身在宫廷所不能明白的人生真谛,在身心两个方面得到了陶冶和磨练。人们往往注意的是开头和结果,从出逃时的灾祸,到成为霸主的荣耀显赫,让人感叹的是命运的多变,这似乎证明了老子所说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对立两端戏剧性的变化,给人命运无常的幻觉,以及人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和感慨。然而我们会忽视过程这个巨大的环节。过程是漫长的,实实在在的,局外人可以从旁点评,而过程之中的冷暖甘苦、酸甜苦辣、欢乐忧伤,惟有当事人自己知道,惟有当事人才有深入骨髓的体验。旁观者可以理解,却没有体验。理解和体验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

    从我们日常经历来看,过程是不断变化的。过程之所以重要就是它决定着、体现了变化。没有变化的过程,没有参与者的思考、实践、失败、焦虑、挫折,结果就不会有任何价值。就拿从2006年公园开始编制两规来说,就给我一些启示。

    启示一,结果是在过程中出现的,而不是在过程之外。我们两规经历了任务书编写,明确总思路,规划原则;进行了现

  • 7、 东周列国志读书笔记

    吾有女,尚在求学之龄,吾常忧其所知储备不足,请教于同学故交,遂购书于市,得《东周列国志》上下两卷。女曰书艰涩难明,吾自告为导读。然初读之时,误以精读之法,纠于生僻字义,览书极慢,兴味索然。后以粗览为要,于月馀阅毕两卷,遂知读史之乐亦无穷也。吾年少求学未以尽力,今乃以四十之龄陪女读史,所幸得及,幸甚!

    《志》以时间为索,缀以人物故事,上下五百有馀年历史迎面而来,吾阅之每每有恍然之悟。读史以静心,吾读《志》有感一二,述以记之: 一、居上位者须有察人之智容人之量。国有贤士还须明君用之,若管仲曾射齐桓公中钩,桓公捐私忿,拜相管仲,仲以千古名相流芳,桓公亦成春秋五霸。夫明君者,皆能贤不以貌取,才不以年分,故公孙枝、钟离春奇人异征,皆能得用;甘罗十二为相,百里奚七十仕秦,臣酬壮志,君成霸业。 二、人才主兴亡之局。国有明君还须贤士辅佐,观五霸之成,齐桓公纳相管仲、举火爵宁戚,秦穆公五羖羊皮赎百里,晋文公自出亡之际即豪杰名士甚众,楚庄王问鼎中原,得相孙叔。正所谓“总来千古兴亡局,尽在朝中用佞贤。” 三、所倡忠孝不尽然。《志》倡忠义及至孝,若介子推割股啖君,晏娥儿逾墙殉节,鲍叔荐仲,皆可歌可泣。然其中亦不乏愚忠愚孝,如荒淫暴虐无道之君,似只能天谴而不得人伐,否则弑君之人亦遭天谴;母仪尽失之人不能责之,否则皆子不孝。忠孝之义偏也! 四、宋襄公遵礼非迂。泓水之战,襄公不攻渡河之师、不击未列之兵,遂致兵败。襄公所处之世“礼崩乐坏”,其仍遵循“以人为本,以义治之”的军礼古训,捍卫仁义,世人皆以其迂腐。然古代欧洲骑士精神,世人皆推崇为公正、浪漫、绅士,具君子之风,而奉行君子仁义具贵族精神的襄公却被贻笑千年,岂不悲哉!(蔡昕吟)

  • 8、 《东周列国志》读书笔记

    一切都要从一泡龙漦开始说起。两千多年前的周厉王也许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当时的一时好奇,最终竟然葬送了周家几百年的基业。褒姒进京,烽火戏诸侯,犬戎用铁骑踏平了大周的心脏――镐京;平王东迁,郑国崛起,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崭新的一页,至此中原大地上战伐不止。本书正是由此开始,记载了平王东迁至秦国统一五百年间的历史。其间有郑庄,齐桓,晋文,秦穆,宋襄,楚庄,夫差,勾践等你方唱罢我方唱,有齐楚燕韩赵魏秦群雄并起,逐鹿中原。一场场战争将中国拖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封建时代,本书大体上以史实为基础勾勒了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读完之后让人荡气回肠,感慨万千。

    读完此书后我发现了春秋战国的迷人之处。虽然那个时代的人们在生活上无法同今人相比,可是我却看到了那个时代的精神,那是我们现在很少看到过的但又十分渴望的一种精神。那是一种拼搏,一种为了理想可以放弃安逸生活,甚至用生命去实现它也绝不后悔的精神。就像晋文公为了回国,颠沛流离十几年毫不懈怠锲而不舍的精神,像商鞅为了变法敢于得罪权贵的大无畏精神,而这正是我们现代人很少具有的。

    其实曾经一直感觉到困惑,为什么中国历史五千年却偏偏在那个时代科技文化快速发展,现在终于明白了。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是一个任何人都可以实现梦想的时代,只要你有才能就会有用武之地,就像百里奚、孙叔敖一样,所以人们都可以为了梦想去努力去拼搏。并且他们所追求的东西是符合道义的,就像刺客豫让为杀赵王毁容吞火炭一样,虽然行为过激但是确实让人敬佩,因为他们要追求是他们所信奉的道义,而不是为了一己之私。似乎那个道义是比金钱和生命还要重要的东西。有时候想想,也许是因为他们的目的比我们现代人更加纯正,所以就更加容易成功吧。

    那个时代的信仰似乎是高于一切的,为了复国,勾践卧薪尝胆,受尽欺凌,甚至用极端的方式来让自己清醒,不让美好的物质条件腐蚀自己的意志,并最终成为春秋五霸之一。这种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那个时代人与人的关系以及社会关系也是让人痴迷的。伍子胥逃出楚国时被一个渔夫所救,渔夫为了让伍子胥相信自己不会出卖他竟然跳江自杀。对于一个萍水相逢的人竟能为了他人实现梦想而牺牲自己,的确让人惊讶,如果不是出于对伍子胥的尊敬以及对他的信任,估计那个渔夫是不会那样做的,而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也正是我们的社会所缺少的。

    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物质条件比以前好了很多,但是我们的精神世界似

  • 9、 《东周列国志》读书笔记450字

    连着几天,雪下个不停。在下雨天里读书是最惬意的。听说中国有十大名著,妈妈觉得这十本书会对我有好处,于是就给我买了一整套。我翻箱倒柜,终于找到了这其中的一本书《东周列国志》。

    这本书是我国著名的作家冯梦龙写的。这本书同《三国演义》一样,是古代的现实故事。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千古知音管鲍之交》、《义臣智保赵氏孤儿》、《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相和使秦完璧归赵》、《纸上谈兵赵括兵败》这几章。我觉得:周幽王为了他的皇妃,戏弄众臣,最后连自己的命都不保,岂不是和《放羊的小孩》一样吗?

    这本书主要讲了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烈国纷争的历史。这本书从古书中选取了一些生动的小故事,赞扬了赏罚严明、胸怀大度的王侯和忠贞不渝、有勇有谋的将相,以及那些见义勇为、机敏果敢的豪侠。与这些正面人物形成鲜明对比,这本书也塑造了一些昏聩、残暴、荒淫无耻的帝王、诸侯等统治者以及贪婪、奸诈、阴险的佞臣形象。

    从这本《东周列国志》中,我懂得了许多对我们非常有用的知识,如:别人有困难的时候应该帮助他、一个人说话要算数我想这些道理不就和现实生活中一样吗?

  • 10、 东周列国志读书笔记700字

    我们应该如何来写作品读后?读完作者写的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在仔细品位一番过后,动笔将心中的感触记录下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请阅读由栏目小编为你编辑的东周列国志读书笔记 ,相信本网页内容能为您提供帮助!

    东周列国志读书笔记 篇1

    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既混乱又精彩的`时期,西周灭亡后,代之而起的东周没有约束力,各地诸侯称霸一方,形成许多国家,因而会有许许多多的磨难,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第八十四章《豫让的复仇》。

    这一章所讲述的主要内容为:当时的晋国、有智、赵、韩、魏四大家的大臣专政,其实晋哀公只是一个傀儡,智家的智瑶在四家中势力最强,野心也最大,早有取代晋哀公的意图。一次智家问另外三家要土地,赵家不给,智瑶便约韩、魏两家去水淹赵家所在的晋阳城。却反被赵韩魏三家联合起来灭了智家。智瑶的仆人豫让让他逃过了这一劫,两次刺杀赵襄子都没成功,临死前对着赵襄子的衣服砍了几刀,才饮恨死去。

    读罢这段历史,我不禁掩卷沉思,豫让为了给主公报仇,又是当佣人又是用漆涂脸,用炭熏哑喉咙,而且视死如归,这样的义士天下又能有几个?这种对别人的小恩小惠铭记于心的人又能有几个?豫让这种“有小恩则加倍偿”的品质,是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们所缺少的。

    我记得自己在一本书上读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医生治好了一个财主的大病,但是只要考每年祭拜独角鬼才能得到钱财,独角鬼要他每年的12月12日给他杀一个过路人才行,财主正犹豫不决,儿子正好走了进来,见父亲愁眉不展的神情就追问其原因,财主说:“大夫治好我的病,我要是杀了他的话,他又对我有恩。不杀却不能满足独角鬼的要求。”儿子是个为人阴险鱼肉乡民的坏蛋,他笑了笑说:“自古有说法是‘大恩暂且不报,先报仇。’这难道没有道理吗?”说完就出门杀了那个医生。这件事情让人读后,不由得寒意从心底升起,现在这个社会里,像财主儿子这样的人实在太多了,我们应该引以为戒啊!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像豫让这种仁义之士越来越少了,豫让虽然饮恨而死,但是他这种为了“义”而宁死不屈的精神,实在令人感叹,我们也应该学习豫让的仁义至上的精神品质啊!

    东周列国志读书笔记 篇2

    三国虽然有趣,但过于短暂;秦朝虽然勇敢,但过于残暴;明朝虽然战无不胜,但过于无能;只有东周呆若木鸡才是给人带来无穷情趣。那些惊险的宫廷斗争,充满智慧的外交故事、场面宏大的战争,各国国君贤

  • 2023-05-19

  • 2019-10-29

  • 2023-05-09

  • 2023-04-06

  • 2023-02-01

  • 2023-04-24

  • 2023-05-08

  • 2022-10-08

  • 2019-10-20

  • 2019-11-12

  • 2019-11-12

  • 2019-10-29

  • 2019-11-11

  • 2019-11-12

  • 2022-06-15

  • 2023-05-18

  • 2019-11-12

  • 2019-11-11

  • 2022-04-07

  • 2022-03-18

  • 2019-11-12

  • 2019-11-12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11-11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1-12

  • 2019-09-20

  • 2019-11-12

  • 2019-09-20

  • 2019-10-17

  • 2022-05-30

  • 2019-11-11

  • 2019-11-12

  • 2019-10-11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09-20

  • 2021-11-26

看晋公子周游列国读书笔记
通常读完了精彩的书籍,有些不同的读书心得和体会。看晋公子周游列国读书笔记栏目给大家提供2024看晋公子周游列国读书笔记以及看晋公子周游列国读书笔记精选内容,帮助大家写好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