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初中读后感 > 精选初三读后感 > 地图 > 精选初三读后感,2024精选初三读后感范文
精选初三读后感相关栏目
精选初三读后感热门栏目
精选初三读后感推荐
精选初三读后感

(共 5778 篇)

  • 1、 《三经》——我家的“孟母”(精选)

    这些天,我在读一本书——《三字经》,虽然读得还不怎么多,但其中的一些内容和故事使我获得了一些新知,体会到了一些为人处世的真谛,特别是其中“孟母三迁”的故事更令我感触极深。

    “孟母三迁”的原文是“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它讲述的是孟子小时候丧父,为了给父亲守节,他家住在坟地附近。孟母生怕影响儿子的学习,就搬到了地方上的集市。可他们的邻居是个屠夫,令孟子耳濡目染,学起了买卖。孟母又为儿子搬到了一所学堂边。谁知,孟子觉得学习十分乏味,竟逃学回家。孟母十分生气,织布中的她一气之下剪断了织布机上的线。她让孟子明白学习要踏实,不能半途而废。孟子懂得这个道理后,每日勤学苦练,终于成为了一名儒学大家。

    古有孟母,今有“王母”。我的母亲也与孟母一样,为我付出了很多,放弃了不少。记得有一次,母亲要参加一个“教育会计培训考试,而我正好在那个时间要上笛子课。我心想:真好!——这次母亲肯定会让我在家休息了。于是,我就试探着问母亲:“妈妈,今天我应该没事劳驾您。您去考试吧!”“不,你的笛子课不能落下的!”母亲十分坚定地说,“不去的话,你会跟不上的!”母亲看看手表,眉头一皱,继而大声催促道:“快,准备好东西,我们马上下去!”我俩心急火燎地下楼,坐车,母亲把我送到了培训地点,正好赶上上课时间,可她考试肯定要迟到了(母亲考试时间与我上课时间同时的)。我上好课,走在楼梯上,心想:今天母亲肯定不会按时接我了,该耐心地等一等了。谁知,母亲居然早到了,还是那个车位,还是那个熟悉的身影。我快速上了车。我上了车。见母亲依然如春风般的笑容满面,我竟然没问母亲的考试情况,傻傻地说:“怎么这么早?”母亲答道:“嗯,我考好后查三遍就交卷了。一通过,我马上就过来了。我可想在你的印像中保持良好记录哦。”母亲的话好似在开玩笑,可我听起来,却是沉甸甸的……

    车子开动了,往日里说个没完没了的我,此刻是那样的安静!可看似文静的外表下却涌动着一股难以平静的思潮:是呀,可怜天下父母心。我的母亲与孟子的母亲是一样,她们都是那样的为儿女着想,都是那样的无私,都是那样的教子有方!当时的我,在心里不停地呼喊着:谢谢您——我的“王母”,我亲爱的母亲!……

  • 2、 《人生三境》读后感(精选范文)

    《人生三境》通过历史故事、寓言作品、神话传说、文学创作和现实生活中取材,深入浅出的阐释了“人生三境”中蕴含的作者对生活的智慧与思考。

    希望您阅读完读后感大全网的读后感后,能够收藏。https://www.dhb100.com/

    人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总会遇到一些困难与挫折,低下头来,沉住气,冷静的思考分析面对的问题,坚定理想信念,做最坏的打算,尽最大的努力,努力找到解决办法,并把这次挫折的教育记牢,为自己积累人生经验。在困难与挫折中学会正视自己,重新鼓起勇气向前进,唯有笨鸟先飞,付出比他人更多的努力,才能获得属于自己的胜利。这个世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诱惑,像金钱、地位、名誉、权力等等,无处不在。诱惑可以使人迷失方向,掉入生活的深渊中。我读过这样一则故事:某大公司准备以高薪雇用一名小车司机,经过层层筛选和考试之后,只剩下三名技术最优良的竞争者。主考官问他们:“悬崖边有块金子,你们开车去取,觉得能距离悬崖多近而又不至于掉落呢?”第一位说“两米。”第二位有把握地说“半米。”而第三位说“我会尽量远离悬崖,愈远愈好”。结果这家公司录取了第三位。这则故事告诉我们,面对金子或者是面对诱惑,首先要考虑的是与之相对应的后果,是否是自己能够承担的。故事中的第三位知道,离悬崖越近,他的生命受到的威胁就越大,相比生命的可贵,金子显得微不足道,拿生命去冒险,去取金子太不值得了。用定力抵制住诱惑,虽可能会落寞一时,却能幸福一生。想要成功就一定要能够耐得住寂寞,想要幸福,就一定要能够经得起诱惑。

    看得透人、想得开事,这是为人处世的智慧。在社会人际交往中,只有学会从细微小事中了解他人的个性、心理,看明白周围的人和事,才能在人际交往中得心应手,处变不惊。人在想得开的时候,心灵之门也便随之打开,什么都能看得清楚,人生的是是非非便能解开,才能获得快乐与幸福。常规情况下,看待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你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不如改变自己去适应这个世界,积极地投入,坦然面对,目光盯着光明的远方,生命则会处于一种开放和旺盛的状态。经得起“沉”的人,“浮”起来后生命力才强。(陈雅雯)

    读后感大全网专业提供免费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http://www.dhb100.com

  • 3、 初三读后感:《项链》

    世上真不知有多少能够成功立业的人,都因为把难得的时间轻轻放过而致默默无闻。

    题记

    一个炎炎夏日的午后,我在书架上抽出一本《莫泊桑小说集》,轻轻翻开书页,看到了其中一篇短篇小说《项链》。

    它讲述的是一个小职员骆尔塞的妻子为了参加上流社会的晚会用丈夫买鸟枪的四百金法郎买了裙袍,还借来了好友伏来士洁的钻石项链,在晚会上脱颖而出。回家后却发现项链丢了,在寻找多日都未找到的情况下,他们借钱买回价值三万六千金法郎的一模一样的项链还给了物主。此后的十年里,他们拼命地打工赚钱才还清了债务。后来,偶遇好友伏来士洁,才知道那时候借给她的不过是价值五百金法郎的赝品。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谁不希望在晚会中引人注目,受人尊重?谁又能说这是一种奢求呢?命运真的让人无法捉摸,一条项链就足以让她或平步青云,或一落千丈。曾经的美丽,无法留滞,又有谁真的知道,自己下一秒钟,会是什么?在当时的社会,华丽的首饰就是一种富贵的标志,也是满足人们虚荣心的一种方式,我从中也深刻地感受到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社会本质和豪华败坏的社会风气。

    其实人们都知道虚荣心这个东西只是徒有的虚名,是不切实际的,但是还是有很多人为其所动。一句阿谀奉承的话语,一个望尘莫及的眼神,一场光彩夺目的聚会,都会让人得到虚荣心的满足。有时还要刻意的去谋取:遇到别人,就会谈及自己与某某名人见过面,有某某富贵亲戚然而,靠着别人才能获得的荣耀,只能证明自己是无足轻重的。

    其中令我记忆深刻的一段话是:那个替她照料琐碎家务的布列塔尼省的小女佣人的样子,使她产生了种种忧苦的遗憾和胡思乱想。她梦想着那些静悄悄的接待室,如何蒙着东方的帷幕,如何点着青铜的高脚灯檠,如何以前在她生活得能够吃饱穿暖的时候,她总是幻想着,但当她失去了一切,不再有佣人帮她,而是她自己在做粗重的家务活时,她才开始怀念自己原来的生活。可是,这一切都是徒劳的。倘若当时她肯放下永无休止的幻想,去脚踏实地做一些有意义事情,她现在会拥有什么样的生活?我想,应该会过得更好,也不至于会因为还给别人一条项链而倾家荡产,负债累累。

    这不禁让我想到我自己。这个暑假里,我总是感到生活的无聊,时间的漫长,总是有时间去玩和休息。殊不知,开学后又有怎样繁重的作业和紧张的学习等待着我,放学后不求能够到哪里玩,只是睡上一觉都已经觉得是种奢侈了,于是就开始怀念起暑假的日子。人就是这样,有的时候执着于追求曾经的记忆。

  • 4、 初三读书笔记精选6篇

    读后感大全栏目精选:“初三读书笔记”,欢迎阅读。

    古语有云: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读书对我们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有很多人就很喜欢看各种的书籍,每个人在阅读的时候,都会与作品产生共鸣。那么我们就可以将自己的感想记录下来,写一篇读书笔记,有哪些好的读书笔记范本而资借鉴呢?以下是读后感大全的编辑精心收集整理的初三读书笔记精选,带给大家。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三读书笔记精选(篇1)

    读《雷锋日记》有感一部可歌可泣的《雷锋日记》令读者无不为之动容。“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学习。

    雷锋精神,是以雷锋的名字命名的。以雷锋的精神为基本内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革命精神,其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他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文明的同意语,先进文化的特征。周总理把雷锋精神全面而精辟概括为“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雷锋精神之所以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就在于雷锋精神产生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实践中,符合时代进步的潮流。就在于雷锋精神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宗旨是一致的,展示了gcd人的特殊品德,就在于雷锋精神继承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良传统,体现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就在于雷锋精神贴近实际丶贴近群众丶贴近生活,反映了广大人名群众对建设美好社会丶创照美好生活的迫切愿望。

    我们要学习雷锋精神宽以待人,树立崭新的自我现象。文明礼貌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要用实际形成团结友爱丶诚实守信丶助人为乐的良好社会风气,自觉做美德的传承者。“活着就是为了让别人生活的更美好”这是雷锋的名言。

    《雷锋日记》是雷锋精神根本核心诠释。让雷锋精神常驻我们的心田!

    一部可歌可泣的《雷锋日记》令读者无不为之动容。“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学习。雷锋精神,是以雷锋的名字命名的。以雷锋的精神为基本内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革命精神,其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他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文明的同意语,先进文化的特征。周总理把雷锋精神全面而精辟概括为“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雷锋精神之所以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就在于雷锋精神产生于社会

  • 5、 《简爱》初三读后感合集

    读完一本好书后我们或许会想把自己的思考和感受记录下来,在欣赏了作者的作品后我有了自己的感悟和思考。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记录下来,写成读后感,你收集整理了多少有关作品读后感的范文呢?因此,栏目特意整理了《简爱》初三读后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

    《简爱》初三读后感 篇1

    一八四七年十月,英国出版了一本署名为夏洛蒂勃朗特的长篇小说——《简爱》引起了轰动,成为了传世之作。今年暑假,我一口气就把它看完了。

    在我的心目中,《简爱》是一部完美而伟大的著作,因为它使我懂得了什么是善恶美丑,学会了怎样做人,而书中的主人公简爱就是我学习的榜样,她的聪明、善良、坚强、有主见,是最令人敬佩的。简爱的一生悲欢离合。她遭遇了许多挫折和坎坷,能够说是不幸的,但是她却从不向命运低头,任何困难在她面前都会感到恐惧。简爱从小父母早亡,她被送到舅舅家,但是舅舅不久也去世了,她只好跟着舅妈生活,受尽了她的虐待。而且她舅舅的儿子约翰里德还是一个又胖又大、蛮横无理、猪狗不如的禽兽。他经常无缘无故地打骂简爱,但她的舅妈不但不去制止,反而支持她野蛮的儿子。然而,简爱是一各顽强的、决不向恶势力低头的人。她再也忍受不了了,她对约翰的恨压倒了对他的畏惧,不顾一切地跟他对打起来。当然,结果可想而知,简爱受到了她舅妈的惩罚。但她的这次举动足以令约翰胆颤心惊。舅妈越来越厌恶她,便把她送到了劳渥德教会学校。那里的孩子们受冻挨饿,伙食恶劣,还要遭到很多惩罚。那里生活环境不卫生,结果斑疹伤寒夺去了好些孤儿的生命。简爱痛恨那里。8年之后,她毅然决然地离开了那里,去了桑菲尔德,到罗切斯特先生家里给他的女儿做家庭教师。

    在桑菲尔德,她追求自尊自爱,坚强勇敢。应对罗切斯特的轻视,她说出了那句“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矮小,不美,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她虽然爱罗切斯特,但当她以为罗切斯特先生要娶英格拉姆,又要把她留下的时候,她恼火地说:“你以为我会留下来,成为你无足轻重的人吗?你以为我是一架自动机器吗?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码?我们是平等的!”简爱是一个坚强的人,也是一个靠个人奋斗的人,她想的只是自己怎样在社会获得一个平等地位。她有尊严,并且努力维护着自己的尊严。

    怀抱着《简爱》,我深深地明白:我就应坚强地活着,努力地活着。

    《简爱》初三读后感 篇2

    “简爱”、“简爱”,反复念叨着这两个字,当初的我尚且不知这个名

  • 6、 初三读后感5篇

    读《杜威教育名篇》有感

    欣赏《杜威教育名篇》,感觉自己一边读着,一边对其中的遣词造句都要一一品味、琢磨才能似懂非懂地和自己的教育实践联系起来,颇费时间,也颇费精力。但读到其教育上的兴趣和努力,马上从脑海中跳出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因此,读书笔记也就这方面来简单谈谈吧。

    细心的教师会观察到,有些学生刚入学时,对学习充满了兴趣,充满了积极性。他们在教师的教育下满足了求知欲,提高了自尊心,取得了教师和家长的赞扬与欢心,他们越学越想学,越学越有兴趣,积极性很高。有些学生由于某种原因而没有能满足求知欲,磋伤了自尊心,他们没能以行动获得教师与家长的欢心,他们越学越难,越学越苦,越学越灰心,最后完全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所特有的意向,它标志着一个人参加某种活动的积极性,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从生理上讲,兴趣能使大脑皮层经常处于兴奋状态。从心理学上讲,兴趣是一个人有选择地、愉快地探求知识并有情绪体验色彩的一种意识倾向。

    兴趣是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学习目的性教育和知识、技能的传授

    兴趣是建筑在需要的基础上的,一个人有了求知的需要,才可能有学习的积极性、健康的兴趣指向。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间接的学习兴趣。

    事实说明,人对不了解或不甚了解的事物,对力不胜任的活动很难产生兴趣,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得同时从加强有关知识的储备和技能的训练入手。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兴趣

    活动是培养兴趣的基本途径,只有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才能让学生广泛接触事物和现象,进而产生某种认识倾向,萌发兴趣。因此,教师除了以丰富的教学内容、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满足学生的求知外,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的兴趣。

    三、既要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又要培养学生有一定的中心兴趣

    小学生的兴趣常常是不稳定的、不持久的,容易变化。他们最感兴趣的是鲜明的、富有情绪色彩的故事情节,他们时刻关心的是和他们本身有联系的富有情感的东西。

    教师应针对小学生兴趣的特点,在课内外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既要培养他们对各科的学习有兴趣,又要根据他们的具体学习情况,培养他们的中心兴趣。当然要特别注意防止他们在一定的时期内,由于过分

  • 7、 初三读后感:壮士的悲歌

    那戌守边关的战士,看着豆苗由刚发芽时的稚弱,变为成长中的柔嫩,再到衰老后的枯黄。他们一如它们,从来到这边关沙场的那一刻起,便是归无期。一股淡淡的哀凉便随着这风,悄悄弥漫。战士们总角从军,或战死沙场,或老死边疆。于是,他们悲。

    他们悲那连天的烽火,悲那不断的战争。然,谈吗无悔。自从军的那一刻起,他们便不再属于自己,从那一刻起,他们活着,便是为了他们身后的家,他们身后的国。所以,每一次的疆场厮杀都是以命相搏!

    疆场,马革裹尸,人命轻贱。战士们不断地倒下,又不断地被黄沙掩埋,无字无碑,甚至不再有人可以证明,他们存在过

    如此一般匆匆落生,溘然逝去,为的,不正是那恨过,怨过,悲过,却始终坚持的牵绊一生的使命?

    斜阳如血,一片红彤彤的惨淡,一场孤零零的生。

    夜半军中清寒的更声,傍晚故乡柔媚的曲,塞外流沙呜咽的长啸,灯前儿女温婉的叮咛

    一切都在高大的身影身躯轰然倒下的瞬间灰飞烟灭。顽强地活着,再壮烈地死。

    不知道,这是不是关于千万个热血男儿生的意义。

    羽矢纷飞,战马嘶鸣,大漠再次被烈火燎遍。或许,只有这一刻,他们感到的才是充实。曾经寂寞地,无聊地,平淡地活着,原来就是为了如今旷野中的拼死相搏。

    生死的诀别在那一刻灭天盖地压来

    或许,那一刻他们会望向关内,五十州的繁华苍陌,五十州的缠绵情思,被一道关口生生锁在里面。

    那么,而今惨烈的相搏,是否也是为了那一场凝重的繁华?

    他或死或活,终不负了那一世的守望。

  • 8、 读《1984》有感_初三读后感

    读《1984》有感_初三读后感900字

    这是一位极具个性的朋友推荐我看的,所以我一开始就带着强烈的好奇心翻开这本书。故事的开头部分就是讲外围党员温斯顿的普通生活,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我来叙述。虽然看到几个有意思的画面,但匆匆翻了十几页就没有继续看下去了。直到暑假里从暑假上再次看到它,就一口气读完了。读的过程中渐渐理清了思绪,作者奥威尔虽然是写一个普通的外围党员的生活经历,实际上是想描述一个极权的社会。

    大概的故事情节就是三个国家(大洋、欧亚、东亚)不断地发动战争,大洋国内部分和平部、友爱部、真理部。虽然这些名字都好听动人,可实际上它们分别管辖的内容却与这三个名字恰恰相反。主人公温斯顿是真理部的文字编辑,主要负责篡改历史,发布假新闻等工作。在这里每个人每天都活在电子屏幕下,在时刻记牢老大哥在看着你。但温斯顿天生有着反抗精神。他在没有遇到裘利亚之前,把自己心里的一切感受都写进日记里去。之后他遇到了裘利亚,两个人之间产生了爱情。却被侦听机器发现,成为了思想犯,接受严刑拷打,最终沦为思想上的奴隶。

    看这本书时我发现自己不由自主地就处在一种压抑、恐怖的氛围中,其中一个片段让我印象极深。温斯顿的邻居在睡觉时说了几句梦话,被自己的孩子(只有八九岁)举报,思想警察抓走了他,从此世界上没有这个人的存在了。这使我毛骨悚然,这难道不是一种道德的沦丧吗?之后我在网络上搜索了这本书,才知道这是反乌托邦的代表作之一,是指物质文明泛滥并高于精神文明,人类的精神在高度发达的技术社会里并没有真正的自由。道德沦丧,物质浪费蔓延,表面上提高了人类的生活水平,本质上是在掩饰空虚的精神世界。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曾在微博上看过的一个由外国愤青拍摄的一个视频,他毫不留情地指出现在的这个世界只操控在少数人的手里,只由那些金字塔顶端的人们掌握着。看完之后不得不让人仔细思索一番。这本书也是如此,虽然书中写的是个极权社会,但在现实与书的交界处总能找到相似之处。现代人们的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网络也越来越发达,有时候总会感觉自己是处在电子屏幕下,不说话、不交际,谨言慎行,但自己的个人信息却还是完全暴露

    所以我觉得这本书警醒我们不要将预想中的黑暗成为现实,即书的封面中所述多一个人看奥威尔,就多一份自由。

    读《1984》有感_初三读后感1200字

    历史的车轮在缓缓转动,奴隶、封建、再到民主共和,追求的不外是全民平等自由,也只有这种

  • 9、 读《品质》有感_初三读后感

    一个被活活饿死的人有什么值得尊重的地方?在以前,我一定会认为这种人能力不足,死有余辜。但看完《品质》后,我又有了新的感悟,一个人若是为了信仰而死,那么他无论怎么死,都是值得尊重的。

    格斯拉的信仰,是他对自己事业的执着,他人眼中平平无奇的靴子,在他看来,却是一辈子必须坚守的东西。靴子对于他,已不是一项工作,而已成为他对生命的凝望。

    他的行为有悲剧性,一个人明明知道做一件事会有惨痛的后果,但依然坚持做,这不得不说是一场悲剧。但正因为这样,他的形象才在我们心中鲜明、高起来。

    他对于自己坚守的东西一丝不苟,他直到饿死不曾做一双令自己遗憾的靴子。而我自己呢?现在的我坚守的是什么?答案很复杂。但我清楚,我的一些行为已知背离了我所必须坚持的东西。

    生活实在是一个复杂的东西,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却不能下定决心去做,这也就是我远不如格斯拉的地方。在种种诱惑下,坚持的东西支离破碎,不知不觉中行为与思想渐行渐远,这实在是一种悲哀,一种无奈。

    随着阅读,我也清醒起来。我也应该为自己坚守的东西开始奋斗了。

  • 10、 《目送》作文850字_初三读后感

    每个人的一生当中一定会有那么一个人在默默的注视着你,为你的沮丧而心疼,为你的成功而高兴,为你的远行而不舍。如果你转身,你一定可以看见她的身影,落日的余晖映照在她的身上,显得那么孤寂。

    《目送》中的孩子告别母亲,一个人踏上那条名叫未来的道路。在告别的时候,站在斑驳小路的这一端,远远可以瞥见一个身影,岁月带走了她最美好的年华,她已不复青春,眼睛里流露的风霜是岁月留下的痕迹。眼眶里中涌动着不知名的液体,眼神里充满的一种莫名的情意。

    曾经我也曾亲眼目睹过这样的情意,时至今日我都记忆犹新。那一天的我独自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意料之中的我又碰见了她,她是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奶奶,岁月无情的在她的脸上刻下了烙印。每天的放学我都见到她望着我们学校的方向远远的望着,她的眼中包含着太多让我难以理解的情意了。那一天我怀着心中的疑惑走上去去询问“奶奶,为什么你每天都在这望着我们学校,不去校门口呢?”她错愕地望向我,显然没有想到我会与她搭话。过了好久好久她动了动嘴唇又欲言又止,应该是有什么难处吧。

    见她不愿意说,我也不想勉强她,刚想离开,却突然发现她的目光柔和了下来,我循着她的目光望去,发现是一个小男孩扑到了他妈妈身上。“他是我的孙子。”她顿了顿又说“我是一个农村人,女婿也不怎么看得起我,我不想让我的女儿难做。”闻言我望向她,发现了她的双颊流下了晶莹的泪珠,我伸出手抹去了她的眼泪,心中仿佛被一块大石头压住,喘不过气来,当时我就在想,究竟是怎样的爱,才会使一个母亲甘愿用她的目光来注视着她远行的孩子,独自承受孤寂。

    在读了《目送》一文,我渐渐的明白了,母亲的爱是无私的,她们不求回报,只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幸福,为此她们可以付出所有,哪怕是未来自己一人独自承受孤寂,她们也不愿成为自己孩子路上的绊脚石。

    所以在我看来我们不该后悔时才懂得珍惜,趁现在的母亲未老去,我们要珍惜与她们的相处。在我们远行的时候回头望一眼,记住母亲此刻的模样,让母亲的付出得到回报。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3-02-02

  • 2019-10-1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3-05-17

  • 2019-10-12

  • 2023-02-19

  • 2022-02-11

  • 2019-09-20

  • 2022-12-31

  • 2021-06-2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2

  • 2019-10-12

  • 2019-10-1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6

  • 2019-09-20

  • 2019-10-12

  • 2023-05-28

  • 2023-02-09

  • 2019-10-12

  • 2019-10-12

  • 2019-09-20

  • 2019-10-12

  • 2019-10-12

  • 2019-10-12

  • 2019-10-12

  • 2019-10-12

  • 2019-09-26

  • 2019-11-11

  • 2019-09-20

  • 2019-09-20

精选初三读后感
精选初三读后感栏目为您提供大量优质的精选初三读后感,2024精选初三读后感,精选初三读后感范文等,带您走进精选初三读后感的海洋,让您品味这里的文章。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