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敬告青年读后感800字 > 地图 > 敬告青年读后感800字,2024敬告青年读后感800字范文大全
敬告青年读后感800字相关栏目
敬告青年读后感800字热门栏目
敬告青年读后感800字推荐
敬告青年读后感800字

(共 4866 篇)

  • 1、 青年野心家 800字

    在我读完了《高老头》之后,让我印象更为深刻的还是拉斯蒂涅,拉斯蒂涅是贯穿小说始终的主要人物。拉斯蒂涅是一个发展着的人物形象,巴尔扎克在《高老头》中描写了他野心家形成的全过程,这便是此书最大价值之所在。由此我认为作者想通过拉斯蒂涅来表达自己对这个黑暗社会的看法。

    拉斯蒂涅本来是法国某省的破落子弟,家庭节省一切开支,供他到巴黎上大学,希望将来重振家业。他原本是个热情且具才气的青年,聪明帅气,抱着发家致富、步步高升的想法在巴黎学法律。他本来想在毕业以后凭自己的本领按部就班地向上爬。但在巴黎不到一年,家境的贫寒和巴黎社会的繁华就使他向上爬的欲望增强了十倍,他向上爬的过程即是道德、良知丧失,人性泯灭的过程。从而,在心中产生了找女人做靠山向上爬的邪念。而在他为了向上爬、找女人的途中遇见了两个人,一是远房表姐鲍赛昂夫人,她以温和尔雅的语言教导他用不见血的合法手段“利己拜金”,二是下层社会被追捕的苦役犯沃特汉,他用赤裸裸的强盗语言开导拉斯蒂涅,用非法的流血手段“利己拜金”。

    如果不是沃特汉被捕,拉斯蒂涅几乎要走犯罪这条道路了,沃特汉的邪恶说教在他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涉世不深的拉斯蒂涅经过沃特汉的启发,又往社会的名利场的泥坑深陷了一步,鲍赛昂夫人退出上流社会,使拉斯蒂涅更清楚的认识到上流社会根本不讲感情,只讲金钱和个人利益。那高老头之死,则完成了拉斯蒂涅的社会教育。

    我认为本文之所以以“高老头”命名,是由高老头悲剧在文中的深刻意义所决定的。高老头的悲剧是拉斯蒂涅社会教育的最重要的一课,远比表姐鲍赛昂夫人和在逃苦役犯沃特汉给他上的那两课深刻得多,是拉斯蒂涅野心家性格形成途中所受的最有力的一鞭。

    而在感受到拉斯蒂涅的成长过程中,我不禁捏了一把汗,在如此黑暗的社会把一个青年培育成这个样子,他良心泯灭,欲火炎炎地投向利己拜金的赌场,由贵族青年蜕变为资产阶级野心家。在我看来,拉斯蒂涅的蜕变,是金钱毁灭人性、败坏良心的证明!

  • 2、 敬告青年读后感2000字2020

    敬告青年读后感2000字2020(一)

    《敬告青年》作为该杂志的第一篇文章是陈独秀发起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书,对国民的改造,首先应该放在对青年人的思想上,因为他们才是历史责任的主要承担者,国家和民族的振兴重任自然落在了他们的肩上。

    因而,他在《敬告青年》中,提出了要求青年人的六项标准: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陷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其中,贯穿这六项标准的一条红线是民主与科学。

    在这六项标准里,我想简单谈一下他的第一项和第六项标准的积极意义。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这条集中反映了陈独秀的西方民主平等思想。

    他认为人应该具有自主之权,绝无奴隶他人之权利,亦绝无以奴自处之义务,人应该是自由平等的,我们应该打破君权神授这种封建等级观念,求人权之解放,这是作为人的基本权力和人格。

    陈独秀深受西方进化论和人权平等说的影响,极力提倡人的个性解放和人格独立,想把中国人彻底从两千多年的封建礼教的枷锁中解放出来,重视人的国民性的改造,尤其是人格和新道德的培养,以适应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一条是反映出他的民主大旗,这也是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共同追求。

    科学的而非想象的反映出他对西方科学和科学精神的狂热追求。科学者何?吾人对于事物之概念,综观之现象,诉之主观之理性而不矛盾之谓也。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

    的确,西方近代社会的兴起和发展,根源于科学的发展,尤其是几次科技革命所带来的划时代的变化。陈独秀目睹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深感中国科学技术和科学精神的匮乏,使他深刻认识到在中国推崇科学的巨大作用和历史意义。

    然而,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陈独秀的有些思想和认识存在一定缺陷。他曾指出: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持较皙种之所为,以并世之人,而思想差迟,几及千载,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道德方面,一概排斥和反对中国传统文化,全盘接纳和吸收西方文化道德,把问题和方式绝对化,走向了极端,这不仅不适合中国所特有的国情,而且从现在看,历史证明这样做有失偏颇。

    敬告青年读后感2000字2020(二)

    读罢《敬告青年》,陈独秀先生对青年进步的殷切期盼令人动容。虽然他提出的六点要求中存在一定局限性,但这些都可以理解,在西方文明入侵,国家民族危急的时代,提出如此一针见血的建议难能可贵

  • 3、 敬告青年读后感

    【篇一:敬告青年读后感】

    像这样读书看法一类的文章,我一向难以下笔。尤其是老师指定书目,并下出任务。及到要交时去匆匆一读,便来引经据典、高谈阔论。这样,全然是亵渎。而如今,我也要赶着写这样一篇文章,有点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味道。

    了解陈独秀,只是从历史书上,他是革命先驱者,也是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历史书里,他永远是那样一副样子。侧着脸,眼神有些空滞地看着前方,却也显示出仿佛一切都不容置疑的坚定;前半个脑袋空白着,后脑留着浓黑的短发,双唇紧闭,身着西服。这一切都极富象征意义地显示了那个特殊时期的革命者形象。

    除此之外,我别无所知。他若从历史书里走出来,走到我面前,我怕是认不出来的。这是一个写进历史书的人,既然如此,便也肯定了他对历史发展的重大作用。但同许多沉寂在历史里的人一样,时代变迁,他们最后的归宿也只有沉寂。后人不会为因他们的血泪而有切肤之痛。

    这篇《敬告青年》,不知道现代的青年读来会有什么看法,或者,现代的青年,还有几人会怀着热忱去品读。我自己,若不是老师布置这一项任务,我或许今生都不会想到要去读它。但如今读了,才发觉它不该只活在历史里。

    文中,陈独秀直截了当地提出了对青年的期望和要求,即自主、进步、进取、开阔、务实、科学,使其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这些词句在当时想必是新鲜的,也究竟不知,这样的呼喊唤醒了多少青年。而今的青年读来,又会有多少启发。我想,起的作用怕都是寥寥。人是麻木的动物,因为意识感官太丰富,丰富起来反而错乱迷失,抓不到要义。人整日在纷繁的意识中飘飘浮浮,却从不知道自己真实清晰的思维。这篇文章的作用或许也就在于给人一个积极的暗示,我不相信大家读了这篇文章会有什么深刻的启发,甚或觉得它是无味的,大概只是交付差事罢。

    《敬告青年》是革命者绝望又希望的呐喊。那时的中国,几千年来从无民主、自主、人权的黑暗岁月,逐渐地明亮起来,到今日这个处处阳光的社会。不是雄鸡一声天下白,是千万只啼出血的雄鸡,在日复一日驱散着中国几千年来的黑暗。即便如此,而今中国的社会也没有就此白下去,中国青年也没有因此变得多么的新鲜活泼。还有许多人在黑暗中沉酣。革命,革命,我们不知道其中的艰难,日子久了,我们甚至对这两个字应有的敬意也不再有。因而革命者的道路才会如此艰难漫长。

    我们今日读来,并不要觉得这是压在柜底的老黄历,那鞭策激发的青年也如老黄历上的申酉戌亥。若如此,则无

  • 4、 敬告青年读后感1500字

    【篇一:敬告青年读后感】

    《敬告青年》作为该杂志的第一篇文章是陈独秀发起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书,对国民的改造,首先应该放在对青年人的思想上,因为他们才是历史责任的主要承担者,国家和民族的振兴重任自然落在了他们的肩上。

    因而,他在《敬告青年》中,提出了要求青年人的六项标准: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陷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其中,贯穿这六项标准的一条红线是民主与科学。

    在这六项标准里,我想简单谈一下他的第一项和第六项标准的积极意义。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这条集中反映了陈独秀的西方民主平等思想。

    他认为人应该具有自主之权,绝无奴隶他人之权利,亦绝无以奴自处之义务,人应该是自由平等的,我们应该打破君权神授这种封建等级观念,求人权之解放,这是作为人的基本权力和人格。

    陈独秀深受西方进化论和人权平等说的影响,极力提倡人的个性解放和人格独立,想把中国人彻底从两千多年的封建礼教的枷锁中解放出来,重视人的国民性的改造,尤其是人格和新道德的培养,以适应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一条是反映出他的民主大旗,这也是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共同追求。

    科学的而非想象的反映出他对西方科学和科学精神的狂热追求。科学者何?吾人对于事物之概念,综观之现象,诉之主观之理性而不矛盾之谓也。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

    的确,西方近代社会的兴起和发展,根源于科学的发展,尤其是几次科技革命所带来的划时代的变化。陈独秀目睹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深感中国科学技术和科学精神的匮乏,使他深刻认识到在中国推崇科学的巨大作用和历史意义。

    然而,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陈独秀的有些思想和认识存在一定缺陷。他曾指出: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持较皙种之所为,以并世之人,而思想差迟,几及千载,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道德方面,一概排斥和反对中国传统文化,全盘接纳和吸收西方文化道德,把问题和方式绝对化,走向了极端,这不仅不适合中国所特有的国情,而且从现在看,历史证明这样做有失偏颇。

    【篇二:《敬告青年》读后感】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这句话道出了陈独秀先生对青年人的希冀,也确实勉励了一代代的青年人。

    有感于社会之陈腐朽败,有感于社会的新鲜活泼细胞青年人中已有人丧失其

  • 5、 陈独秀敬告青年读后感

    【篇一:陈独秀敬告青年读后感】

    《敬告青年》发表于1915年9月15日,是陈独秀先生为其主编的《青年杂志》所写的发刊词。全文文辞激昂,振奋人心。文中对中国之青年所提出的六项标准,切中时弊,至今亦可作为我辈青年立身处事之向导。以奋进之精神,追赶世界之潮流,青年勉乎哉!

    陈独秀先生之《敬告青年》,乃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主力杂志《新青年》之开篇之作,其文辞之舒畅,其意理之精妙,令人叹服。作为一个21世纪的青年人,于近百年后再读此文,仍觉血脉喷张,豪气顿生,一股积极进取之意油然而升。

    陈先生的时代是旧王朝刚刚覆灭,新制度尚未健全的一个百废待兴的大时代;是一个各种思想潮流相互激荡的大时代。在那样一个时代,社会固然有其积极向上、光明前进的一面,但也必然有其黑暗动乱、百弊丛生的一面。在那个时代中,青年人自然亦良莠不齐,甚至更多的有其颓废消极之思想。在黎明前的黑暗中,陈独秀先生一卷雄文《敬告青年》开天辟地,应运而生,告诫、勉励青年学子应自觉为国家、为民族而奋斗!

    陈先生在文章中教育我们青年人要:自主,进步,进取,世界,实利,科学。

    青年人要有自主意识、人权意识和主权意识,而非一切听命于他人,自己的一切由他人操控,那不是人,是奴隶!陈寅恪先生也说过: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个人如此,国家亦然。国家要有主权意识,要明确并且能够扞卫主权。这在主权外移的当时有很大的意义。即使是现在,我们纵然摆脱了被人奴役、民族危亡的屈辱和险境,但我们仍处于列强环伺,国家主权得不到有力伸张的被动局面。因此,我们不能放松警惕,更不能丢掉我们的自主意识。

    青年人当求进步,当进取。青年人身体里流淌着奔腾的热血,青年人有一颗年轻而激情的心。青年人追求创新,厌恶守旧;青年人追求新鲜,厌倦陈词老调。创新者生,守旧者亡!因此,青年人是进步进取的,而非保守退隐的。陈独秀先生教育当时的青年人要有勇气破除封建礼教,提出奴隶观念,甚至提出: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这样激进的观点。虽然这句话有失偏颇,但在当时的环境下,确实是一道警钟。作为当代的青年,我们更不能冷了我们的热血,凉了我们的内心,而应奋发进取,追求进步。只学汉终君弱冠系虏请长缨,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不为老庄隐避丛山不问世事,不学陶潜南山种豆自给自足。

    青年人是世界的而非锁国的。青年人

  • 6、 敬告青年2000字读后感

    【篇一:读《敬告青年》有感】

    自鸦片战争失败,国门顿开后,中国开始艰难地走向民主富强的现代化道路,从经济政治到文化生活皆收到西方文明的影响。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器物,最终效果不尽人意;辛亥革命后更近一步,学习西方的制度,国人仿佛看见了曙光,然而革命失败和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再次使国人陷入了迷惘的深渊,中国何去何从?以陈独秀为首的激进民主主义者开出了药方开展新文化运动,从思想层面解放中国。而新文化运动的载体之一便是《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敬告青年》作为创刊号的第一篇文章,更是振聋发聩,影响深远。

    陈独秀于《敬告青年》中提出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的观点,重视青年对国家富强之意义,希望青年做到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六点要求,成为新鲜活泼、自觉而奋斗之青年,以对抗陈浮腐朽的落后思想文化及习俗,使国家脱胎换骨。

    其中,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准则符合世界发展潮流,直击中国不停错失发展进步良机的问题。在历史上重农抑商的中国曾有发展商业、积累原始资本的机会,就是玛戈尔尼访华时提出的通商要求,依照当时中国的经济水平、世界地位及各国对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的需求,在全球化世界贸易初期占据优势自然而然,但是我们的坚持天朝上国、地大物博,闭关锁国,拒绝通商。这一个简单的拒绝,不仅是拒绝了商贸利益,更是拒绝先进的经济模式、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以及发展壮大,成为世界强国的机会。直到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失败,国门稍微打开后,中国才被动地有了微弱的发展新气象。而日本打开国门,直面世界,最终强盛的例子也证明了投一国于世界潮流之中,笃旧者故速其危亡,善变者凡因以竞进。因此拥有世界眼光,打开国门才是发展的前提,只有这样,中国青年才能接触欧美先进的器物、制度、思想,才能新鲜活泼,中国才能有发展的动力。

    科学的而非想象的高举科学大旗,主张用科学理性的思维看待世界万物,进行生产生活活动。这一准则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王朝的统治根基天人合一。国人愚昧迷信,认为皇帝是真龙天子,代表了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天的意志,拥有无上的权威,如果妄加怀疑、冒犯、违背其言论就是违背天意,会遭到神的谴责和惩罚,因此一直匍匐在皇帝脚下,不敢稍有逾矩,自然也没有民权与皇权的对立。但如果国人开始懂得自然科学,则会明了世间万物运行的规律,不再迷信有神明

  • 7、 《斜杆青年》读后感800字

    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的时候,你就应该静下心来学习;当你的能力还驾驭不了你的目标时,就应该沉下心来历练。梦想,不是浮躁,而是沉淀和积累。

    我最喜欢全文的一段话,这是生活哲理。当我们拥有能力,再去选择自己的人生无疑是最好的。

    利己不是自私,利他也是利己。

    利己主义本身不是自私(硬要有关系,那只能说极端的利己就是自私),利他也是为了利己。

    人的行为都是有目的性的(源自管理学)。不论是做什么,人参与了,就有意义了,其意义有可见的和隐形的。比如人出去工作从而获得薪水奖金,当然人工作所带来的其他衍生事与物。总不能说我们在出去吃饭得时时刻刻感谢厨师们的不杀之恩吧!(当然人的目的性不仅仅是薪水奖金,还有一些荣誉、情感等)利己本身无过错(自私除外),利他是人做的事,亦是有目的性。当然目的性不一定是有强烈的,还有潜在的,硬是要纠结这个,建议去看看相关的行为学。

    要坚持,但不要盲目。

    所谓坚持就是胜利这句话是没问题的,但这句话的前提是坚持的事是对的。

    坚持是做事的过程,并不是涵盖整件事。一件事有三部分:开头,过程,结局(暂不分具体)。过程亦是一件事的中心,如果一开始事就是不对的,即使再怎么坚持,它还是错的。

    当然,我们做很多事都不知道这事的属性是否对与错,但在一定的情况(预测或做事做到一定进度)发现真的不能继续下去,就应该放弃(别跟我扯感情,因为在感情这方面要不要坚持就得看我们处于感情阶段是否还理智)。

    成功学是要的,但要时刻记住那是别人的经验,要有自己主观性地看待以及从中获取有益的部分,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成功学是所以火了,是因为我们迫切成功,是想少走歪路,而非是为了走捷径。

    很多人学成功学的目的就是走捷径,但世界上唯一的捷径就是走向失败。

    合该合的群,做该有的社交。绝对不要远离大众和社交,因为那不是做对了,而那属于逃避行为,是对自己不负责任。

    训练自己心智,最好的不是逃离大众和社交。别跟我扯一个人怎样怎样,如果这么厉害,那一个人岂不是万能的了?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这是不变性质,人需要群体,在群体生活就要进行社交。

  • 8、 《陈独秀敬告青年》读后感(8篇)

    陈独秀敬告青年读后感大全(8篇)

    【篇一:陈独秀敬告青年读后感】

    《敬告青年》发表于1915年9月15日,是陈独秀先生为其主编的《青年杂志》所写的发刊词。全文文辞激昂,振奋人心。文中对中国之青年所提出的六项标准,切中时弊,至今亦可作为我辈青年立身处事之向导。以奋进之精神,追赶世界之潮流,青年勉乎哉!

    陈独秀先生之《敬告青年》,乃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主力杂志《新青年》之开篇之作,其文辞之舒畅,其意理之精妙,令人叹服。作为一个21世纪的,于近百年后再读此文,仍觉血脉喷张,豪气顿生,一股积极进取之意油然而升。

    陈先生的时代是旧王朝刚刚覆灭,新制度尚未健全的一个百废待兴的大时代;是一个各种思想潮流相互激荡的大时代。在那样一个时代,社会固然有其积极向上、光明前进的一面,但也必然有其黑暗动乱、百弊丛生的一面。在那个时代中,自然亦良莠不齐,甚至的有其颓废消极之思想。在黎明前的黑暗中,陈独秀先生一卷雄文《敬告青年》开天辟地,应运而生,告诫、勉励青年学子应自觉为国家、为民族而奋斗!

    陈先生在文章中教育我们要:自主,进步,进取,世界,实利,科学。

    要有自主意识、人权意识和主权意识,而非一切听命于他人,自己的一切由他人操控,那不是人,是奴隶!陈寅恪先生也说过: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个人如此,国家亦然。国家要有主权意识,要明确并且能够扞卫主权。这在主权外移的当时有很大的意义。即使是现在,我们纵然摆脱了被人奴役、民族危亡的屈辱和险境,但我们仍处于列强环伺,国家主权得不到有力伸张的被动局面。因此,我们不能放松警惕,更不能丢掉我们的自主意识。

    当求进步,当进取。身体里流淌着奔腾的热血,有一颗年轻而激情的心。追求创新,厌恶守旧;追求新鲜,厌倦陈词老调。创新者生,守旧者亡!因此,是进步进取的,而非保守退隐的。陈独秀先生教育当时的要有勇气破除封建礼教,提出奴隶观念,甚至提出: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这样激进的观点。虽然这句话有失偏颇,但在当时的环境下,确实是一道警钟。作为当代的青年,我们更不能冷了我们的热血,凉了我们的内心,而应奋发进取,追求进步。只学汉终君弱冠系虏请长缨,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不为老庄隐避丛山不问世事,不学陶潜南山种豆自给自足。

    是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当有放眼世界的情怀,而非偏安一隅,闭门造车。在全

  • 9、 《敬告青年》读后感1500字(8篇)

    敬告青年读后感1500字大全(8篇)

    【篇一:敬告青年读后感】

    《敬告青年》作为该杂志的第一篇文章是陈独秀发起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书,对国民的改造,首先应该放在对的思想上,因为他们才是历史责任的主要承担者,国家和民族的振兴重任自然落在了他们的肩上。

    因而,他在《敬告青年》中,提出了要求的六项标准: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陷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其中,贯穿这六项标准的一条红线是民主与科学。

    在这六项标准里,我想简单谈一下他的第一项和第六项标准的积极意义。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这条集中反映了陈独秀的西方民主平等思想。

    他认为人应该具有自主之权,绝无奴隶他人之权利,亦绝无以奴自处之义务,人应该是自由平等的,我们应该打破君权神授这种封建等级观念,求人权之解放,这是作为人的基本权力和人格。

    陈独秀深受西方进化论和人权平等说的影响,极力提倡人的个性解放和人格独立,想把中国人彻底从两千多年的封建礼教的枷锁中解放出来,重视人的国民性的改造,尤其是人格和新道德的培养,以适应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一条是反映出他的民主大旗,这也是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共同追求。

    科学的而非想象的反映出他对西方科学和科学精神的狂热追求。科学者何?吾人对于事物之概念,综观之现象,诉之主观之理性而不矛盾之谓也。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

    的确,西方近代社会的兴起和发展,根源于科学的发展,尤其是几次科技革命所带来的划时代的变化。陈独秀目睹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深感中国科学技术和科学精神的匮乏,使他深刻认识到在中国推崇科学的巨大作用和历史意义。

    然而,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陈独秀的有些思想和认识存在一定缺陷。他曾指出: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持较皙种之所为,以并世之人,而思想差迟,几及千载,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道德方面,一概排斥和反对中国传统文化,全盘接纳和吸收西方文化道德,把问题和方式绝对化,走向了极端,这不仅不适合中国所特有的国情,而且从现在看,历史证明这样做有失偏颇。

    【篇二:《敬告青年》读后感】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这句话道出了陈独秀先生对的希冀,也确实勉励了一代代的。

    有感于社会之陈腐朽败,有感于社会的新鲜活泼细胞中已有

  • 10、 《敬告青年》2000字读后感(8篇)

    敬告青年2000字读后感大全(8篇)

    【篇一:读《敬告青年》有感】

    自鸦片战争失败,国门顿开后,中国开始艰难地走向民主富强的现代化道路,从经济政治到文化生活皆收到西方文明的影响。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器物,最终效果不尽人意;辛亥革命后更近一步,学习西方的制度,国人仿佛看见了曙光,然而革命失败和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再次使国人陷入了迷惘的深渊,中国何去何从?以陈独秀为首的激进民主主义者开出了药方开展新文化运动,从思想层面解放中国。而新文化运动的载体之一便是《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敬告青年》作为创刊号的第一篇文章,更是振聋发聩,影响深远。

    陈独秀于《敬告青年》中提出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的观点,重视青年对国家富强之意义,希望青年做到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六点要求,成为新鲜活泼、自觉而奋斗之青年,以对抗陈浮腐朽的落后思想文化及习俗,使国家脱胎换骨。

    其中,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准则符合世界发展潮流,直击中国不停错失发展进步良机的问题。在历史上重农抑商的中国曾有发展商业、积累原始资本的机会,就是玛戈尔尼访华时提出的通商要求,依照当时中国的经济水平、世界地位及各国对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的需求,在全球化世界贸易初期占据优势自然而然,但是我们的坚持天朝上国、地大物博,闭关锁国,拒绝通商。这一个简单的拒绝,不仅是拒绝了商贸利益,更是拒绝先进的经济模式、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以及发展壮大,成为世界强国的机会。直到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失败,国门稍微打开后,中国才被动地有了微弱的发展新气象。而日本打开国门,直面世界,最终强盛的例子也证明了投一国于世界潮流之中,笃旧者故速其危亡,善变者凡因以竞进。因此拥有世界眼光,打开国门才是发展的前提,只有这样,中国青年才能接触欧美先进的器物、制度、思想,才能新鲜活泼,中国才能有发展的动力。

    科学的而非想象的高举科学大旗,主张用科学理性的思维看待世界万物,进行生产生活活动。这一准则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王朝的统治根基天人合一。国人愚昧迷信,认为皇帝是真龙天子,代表了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天的意志,拥有无上的权威,如果妄加怀疑、冒犯、违背其言论就是违背天意,会遭到神的谴责和惩罚,因此一直匍匐在皇帝脚下,不敢稍有逾矩,自然也没有民权与皇权的对立。但如果国人开始懂得自然科学,则会

  • 2019-09-20

  • 2019-11-12

  • 2022-04-29

  • 2023-02-01

  • 2019-09-20

  • 2022-12-17

  • 2021-11-01

  • 2023-01-22

  • 2023-01-03

  • 2019-09-20

  • 2019-10-28

  • 2023-01-06

  • 2019-10-09

  • 2021-07-08

  • 2019-10-28

  • 2022-04-30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23

  • 2019-11-16

  • 2021-10-27

  • 2019-09-21

  • 2019-09-21

  • 2022-12-16

  • 2021-09-21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09-23

  • 2019-10-09

  • 2019-11-08

  • 2019-10-19

  • 2019-10-11

  • 2019-09-23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09-20

敬告青年读后感800字
敬告青年读后感800字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敬告青年读后感800字,敬告青年读后感800字大全,敬告青年读后感800字2024,更多敬告青年读后感800字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