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魂-生命的经义读后感 > 地图 > 魂-生命的经义读后感,2024魂-生命的经义读后感
魂-生命的经义读后感

(共 5180 篇)

  • 1、 《魂-生命的经义》读后感
    《魂-生命的经义》读后感 《魂-生命的经义》是本激励人向上的书,能够充实一个人的内在,丰富一个人的精神,我看了之后觉得深有感触。这本书通过对爱、能量、信任、宽恕、责任、信仰、道涵和意义的深入浅出的阐述,为我们的灵魂指引了正确的方向。 爱,能够给予人们无穷的动力。爱,如纯净的水,虽至淡却有味;如静静的莲,盛开却不招摇;如盛开骄阳下的大树,为铺排一地清凉。永远觉得没有爱的人生就不是人生,充满充满爱的人生才会幸福、精彩。 能量,是能够体现让人的能力有着最好外在显现的内在能源。随着能够传递和流动的能量,更好的实现生命境界的升华。 在书中,对信任的有一句精辟的描述"信任是现实生活中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它可以帮助我们创造更加和谐的人际环境,更加美满的家庭生活和更加卓越的事业生涯。"在书中读到一个关于信任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一个犯人,因为遭到警察的不信任,变得万念俱灰,自暴自弃,最终越狱逃跑;却在途中遇到了一位姑娘,她给予了对犯人的信任,让犯人幡然醒悟,最后去派出所自首。相信这就是信任的力量,来自于灵魂深处,胜过金钱和武力。 "宽恕"是一个美好的字眼,许多人都在追求它。但是,宽恕究竟是什么?读了《魂》这本书,首先从认识宽恕,感受宽恕然后在思想宽恕和行为宽恕上显现,最后直至灵魂的宽恕,此时的自己达到一种精神上的超然。也许现在的我根本无法达到灵魂上的宽恕,但是我从书中的故事中体验到:有时侯,宽恕别人比呵斥别人更有魅力。 关于责任,我自己非常欣赏书中的一句话:活着,本身就是一种责任。在我看来人生就是一个大舞台,在亲人之间我们可能扮演不同的角色,孩子,父亲,母亲,丈夫,妻子,兄弟,姐妹……但是不管是哪个角色都有自己的职责和义务。比如说,作为人子,我们就应该肩负孝敬老人,赡养老人的责任;作为父母,生儿就要养儿,有对孩子抚养和教育的责任;作为血浓于水兄弟姐妹,手足情深,就有互相扶持和帮助的责任……同样,在单位里,作为职工,就应该担起承担职位赋予你的责任,工作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当遇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要主动去寻找方法解决,而不是找借口回避责任。 信仰,是贯穿在人的世界观之中的一种意识规范。在最危险的情形下,信仰能激发出我们心灵深处的那份伟大与高贵。而我觉得,如果在工作中拥有了信仰,便是为工作中的我们增加了一
  • 2、 《中华魂》读后感:伟大的民族之魂

    翻开《中华魂》,眼前涌动无数不朽的英雄。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刑场上的婚礼是那样地惊天地泣鬼神,方志敏的清贫,杨开慧的坚贞,渣滓洞的《挺进报》,在烈火中永生的江竹筠……多少动人的场面使人梦牵魂萦。读着这些英名,我们仿佛看到他们昂首挺胸走上敌人阴森的刑场,仿佛看到他们大义凛然直面呼啸而来的子弹。渐渐地,他们汇聚成一股前仆后继的人流,定格成巍巍不倒的长城;渐渐地,我们仿佛听到响彻了近一个世纪的洪亮声音——“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啊,这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这就是千百年来铸就的民族之魂——不畏强权,前仆后继,团结向上,追求光明。

    掩卷长思,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们已听不见战斗的号角,远离了炮火硝烟,感觉不到渣滓洞囚牢的阴霾,更无须面对刽子手们血淋淋的铡刀。在和平的建设中,我们的民族精神在哪里?请看1998年浊浪排空之中……请看,那防汛指挥部彻夜不眠的灯,那将军的眼泪和公仆们充满血丝的眼睛,那解放军和武警战士堵住堤口的宽厚结实的胸脯;请看下岗工人、大学生、个体老板那搏击风浪的身影,那为了分洪任凭洪水吞没家园的灾民,那献出丈夫的妻子和献出儿子的母亲。

    请看那来自远方关注着云聚云散、潮起潮落的一双双忧郁的眼睛,那满载救灾物资驰向灾区的滚滚车轮,那千万只红色的捐款箱,那赈灾义演会上响彻云霄的歌声。

    请看那来自嫩江、松花江、鄱阳湖、洞庭湖的一个个不朽的名字,一座座引人注目的丰碑——19岁的杨德文、20岁的叶华林,还没有来得及当上父亲的高建成……

    在运沙石的车上,在打围堰的夯声中,在管涌的皱褶处,在子堤的挡风口,到处闪动着他们的身影。他们的肉体被洪水带走了,而那些朴素的名字,刺穿了漩涡的激流,铸成壁垒,筑成长城……

    这一切的一切啊,凝聚成伟大的抗洪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克服困难、顽强坚韧。这一切的一切啊,强烈地共鸣着总书记的声音——“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是坚强不可战胜的!”

    从炮火纷飞、弹痕遍地的战争年代,到改革开放、和平建设的新时期抑或是百年难遇的全民抗洪斗争,从刘胡兰、夏明翰至张鸣岐、高建成,我们的民族是一个怎样的民族啊,龙的传人不愧为龙的传人!守着这亘古不变的民族之魂,我们争得了和平,争得了繁荣,21世纪的东方也必定是炎黄子孙自由的时空。

  • 3、 生命之魂——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你回忆起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保尔·柯察金就是这样一个生残志不残,有坚强意志,不怕困难的勇士。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描写保尔·柯察金作为一个普通工人的儿子,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严峻生活,把对旧生活自发的反抗改变为自觉的阶级意志。保尔的成长不是“性格的自我发展”,而是如同作者在回忆自己一生时所说:“钢是在熊熊大火和骤然冷却中炼成的……我们这一代也是在斗争和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在读这本书时,从始至终,我都被书中主人公保尔的那种坚毅果敢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动着。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不能自卑,而要有信心,因为挫折是培养毅力的前提。巴尔扎克曾经说过:“挫折是块磨刀石。”再锋利的刀一直不用,也会变钝。“挫折”,就是最好的磨刀石。人的一生很精彩,有酸甜苦辣,有悲欢离合,也有苦尽甘来的滋味、别后重逢的喜悦。

    而保尔的一生就是十分曲折的。他决不是一个天生的英雄,而是通过自身斗争,在战斗、劳动、工作的种种困难中磨练,从而由一个出生贫寒,而且身患重疾的少年成为了一名具有崇高的理想、坚强的意志和刚强的性格的共产主义战士。保尔不仅在革命时受到了数不尽的迫害和排斥,当他因伤退伍,双目失明,身体瘫痪,面临着死亡的威胁时,仍然是那样的顽强不屈。他把笔作为武器,开始新的生活。

    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毫无疑问,保尔热爱他的生命。是的,这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我们没有理由不热爱自己的生命,没有理由因为自己的出身、相貌等一系列外在因素感到自卑,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所以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多层次发展自己,不断提高自己,努力地为中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虽然我曾无数次对时光从我身边走过视而不见,但是从现在开始,我要一点一滴地珍惜时光,不再让他们白白流逝;我要跑起来,不再在追梦之路上止步不前;我要炼成钢铁,不再让梦想在我心中一片迷茫。度过的年华虽无法在挽回,但今后,我的未来由我做主,由我百炼成钢,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保尔用他的精神诠释了,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练才能拥有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有的人死了

  • 4、 读后感大全:生命之魂——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腐——大漠胡杨。 ——题记 曾读过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自此便对杨树怀有崇高的敬意,总想亲眼一睹杨树的风姿。 近日,抱着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迷失在保尔柯察金那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的伟大志愿中,为他那钢铁般顽强的斗志,坚定的革命信念,无比珍惜生命和热爱生活的 大无畏精神感动,对他的不幸遭遇深感同情。 细细体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同时,有股似曾相识的思绪涌上心头,我不禁想起了茅盾先生笔下那迎风威挺的杨树,心里纳闷着:两个不同国度的人,怎么歌颂同样的精神? “胡杨,是生活在沙漠中的惟一的乔木树种,而且,它自始至终见证了中国西北干旱区走向荒漠化的过程。而今,虽然它已退缩至沙漠河岸地带,但仍然是被称为‘死亡之海’的沙漠的生命之魂。” “胡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种杨树,以强大生命力闻名,素有‘大漠英雄树’的美称。” 一次不经意的游逛,我竟与自己期待已久的杨树邂逅相遇,并认识了胡杨。 品味着描绘胡杨的语句,心里蓦然冒出一个想法:这是在描写他——乌克兰人民、保尔柯察金俄罗斯人民的心中的偶像和楷模——保尔柯察金。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的死掉了。  保尔柯察金——奥斯特洛夫斯基,正是那种活着,被人民记在脑子里;死后,被人民刻在心上的英豪。正如他自己所言:“人生最美好的东西,就是一个人已经不在人世的时候,他还能以自己所创造的一切继续为人们服务。” 他——保尔柯察金,虽然身体有缺陷,却没有在死神面前退缩,依然顽强地活着,顽强地搏斗着。 正如小说里说道:“那颗因病痛折磨疲惫而憔悴的心,又注入了新的活力,怦怦地欢跳起来。……是啊,病魔的枷锁被粉碎了,他又信心百倍地拿起新的武器,神采焕发地投身于革命队伍,他又开始了新的战斗,生活又揭开了崭新的一叶,生命有奏响了新的进行曲!” 是的,保尔柯察金,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 5、 忠义的魂

    花了将近2个月的时间,终于陆陆续续读完了《水浒》。《水浒传》这本书讲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读罢全书,伴着缀满遗憾的结局,却总使人神思涌动,心潮澎湃,在取舍之间镌刻下忠、义,透散着人性的光辉。

    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晁天王去世,黑旋风冲动之下,违背军令去杀史文公,犯下死罪,却又毫无反抗,只问一声哥哥当真要砍铁牛?,这还是忠。忠字底下是一个心字,它让我们看到了这些人心中的诚挚!

    而,我们呢?

    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可以解释为义气:为了兄弟,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可以解释为正义: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也可以解释为舍生取义: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为正义而牺牲,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水浒传》中一百零八位好汉,个个心存大义:鲁智深为金氏父女报不平,拳打镇关西是义;武二郎为施恩出恶气,醉打蒋门神是义;李逵为替晁天王报仇,冒死去杀史文公是义;宋公明为杨雄、石秀二人,举寨攻打祝家庄也是义!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甚至很多人的生命去写。在现实生活中,在公交车上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宁可牺牲自己而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也相信有一部分人能做到一个义字,但是,能与坐在忠义堂上的那些忠、义双全的人想并头的人,或许,还很少吧

    一个人,可以不相信神,却不可以不相信神圣。三十六颗天罡星,七十二颗地煞星一百零八个忠字,一百零八个义字,一百零八具灵魂带给人一百零八次感动与沉思,然后陷入深深的回想,夹杂些许自省与惭愧耳边环绕着的却始终是那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啊的动人旋律

  • 6、 关于《梅花魂》的读后感

    古人曾云: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从这些着名的诗句我们可以看出梅花是多么的纯洁,它那不畏严寒的品性曾经影响着多少世人。而我又想到了我们所学的课文《梅花魂》这一课,更加让我对梅花产生了许多敬佩之情。

    本文通过描写梅花的秉性,叙述了一位华侨老人身在异乡对祖国深切的眷恋之情。让我们深切的领会到一位身在异乡的老人那一颗热爱祖国、盼望回到祖国的赤子之心。

    作者出生在东南亚星岛,从小和外祖父生活在一起。有一次,作者在外祖父的书房玩耍时,不小心把一副用水墨画的梅花图给弄脏了,外祖父很生气。说梅花图是不可以随便糟蹋的,因为梅花是我们祖国的名花,愈是寒冷,它却俞精神、俞秀气,也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花。而作者和妈妈回国的那一天,外祖父由于年纪大了,不能回国,却是那样的伤心、痛楚。但是在临走时,外祖父送给作者他那一幅格外珍藏的梅花图和一条绣着梅花的手绢,告诫他无论在怎么样的境遇里,都要有梅花的秉性。可是在那悲凉的情绪中,外祖父显得是那样的苍老。多少年过去了,当作者看到那幅梅花图和绣着梅花的手绢时,便会想起身在异乡的外祖父,和外祖父那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这篇课文语意含蓄、感情深厚,揭示了“梅花魂”的含义,也揭示了一位老华侨那一颗怀念祖国的心。是呀,一位身在异乡的华侨,却不能回到祖国感受美丽的大好河山,不能体验那拥有长江、黄河、万里长城的自豪,不能亲自走一走那蕴含着浓浓乡情的国土,对于一个老华侨来说将是多么的遗憾!

    再读此文,思绪飞扬,不仅是梅花的高洁影响着我,激荡着我的更是如梅花一样清逸飘香的思乡情怀,爱国之心。

  • 7、 瓷魂的读后感系列

    读后感大全栏目精选:“瓷魂的读后感”,欢迎阅读。

    瓷魂的读后感 篇1

    《瓷魂》的作者是吴尔芬,这本书告诉我们瓷器就是中国,瓷魂就是国魂这一说法,让我深有感触。

    《瓷魂》通过丁一丁和度小美为线索,让读者仿佛分别去了瓷都的博览会、中国陶瓷博物馆、陶溪川、古窑民俗博览区等地。还了解了做坯、画坯、烧制的过程。其中在陶瓷博物馆内一丁问陆教授,为什么瓷器就是中国,瓷魂就是国魂?陆教授所说让我十分震撼,也深有感触:瓷的品质是宁碎不弯,可以粉身碎骨,不愿委曲求全,这不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吗?全世界上还有什么器物能千年不变质呢?金属会生锈;木器和编制品会腐烂;只有瓷器,沧海桑田,历久弥新小学作文,最能代表中华民族永不磨灭的精神。

    而瓷器,由猎猎的火焰中来,是我们的祖先穿越茫茫时空,对泥土和土地的激情拥抱。所以从皇帝时期的宁封子至今,瓷器都未曾没落过,这足以显示它的重要性,这应该就是瓷器就是中国,瓷魂就是国魂。的原因吧!所以说不知道瓷器是怎么来的,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中国人就是这个道理。

    我很能理解瓷器就是中国,因为我们家里的碗碗碟碟都是瓷器。而瓷魂就是国魂更好理解,这瓷器的魂代表的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也就是中国魂哪!瓷魂是一种精神,宁愿粉身碎骨,也不委曲求全;瓷魂是一种象征,象征中华民族宁死不屈;瓷魂是一种骄傲,骄傲它象征着中国精神!

    瓷魂的读后感 篇2

    瓷器就是中国,瓷魂就是国魂。瓷器是中华传承的艺术之一。这本书讲述了主角为了弥补过错,去瓷都的故事。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差点露馅,主角丁一丁为了学习画坯,找到了罗太师利用黑科技学习画坯,可在这时他的爷爷也到了现场,好在丁一丁戴了口罩、帽子才没被揭穿。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在真相大白中一丁为了赶时间,捧着没凉透瓷器赶回幼城,由于瓷体温度过高将他的双手烫得发红,而一丁爷爷却拿来了烫伤药,小心翼翼地涂抹在一丁手上,还安慰着一丁。

    故事中,一丁虽然遇到了许多挫折,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但他没有放弃,他一直坚持着。我们做事也应该坚持不懈,不能半途而废,否则将功亏一篑。毕竟贵在坚持,难在坚持,成在坚持。只有坚持努力,才能得到你想得到的一切。相反,如果你只是遇到一点磨难就轻言放弃,磨难只会成为你成长道路上一块巨大的绊脚石,你将会一无所获。

    我非常喜欢书中的这句话:瓷的品质是宁碎不弯,可以粉身碎骨,不原委曲求全,这不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吗全世界,只有我们

  • 8、 课文《梅花魂》的读后感

    我是中国人民得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得祖国和人民。邓读到这句话,我不禁想起了《梅花魂》里的外祖父。

    文章主要讲的是我通过回忆几件事,来表现外祖父思念、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我非常敬佩作者的外祖父,就像吉鸿昌以样,以前,中国还很落后,那时的美国人都瞧不起中国人,嘲笑中国人,吉鸿昌很生气,就用笔在一块木板上写着我是中国人五个大字。挂在胸前。说到这里我脸都红了,他们身在异国他乡,都如此思念、热爱祖国,而我呢?我生在祖国,长在祖国,每天吃国家的粮食、穿国家的衣服。却连唱国歌、向国旗敬礼都心不在焉,想起来可真是惭愧呀!

    我特别喜欢外祖父说的这句他们不管经历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而我呢?却恰恰相反,我一旦遇到困难就低头折节了,比如学羽毛球,羽毛球有很多的招式,要把这些招式的步骤都记下来,还要重复练习几百次,我心想:这个羽毛球这么难学,就干脆不学了。读了这段话,我的脑袋顿时清醒了过来,我原来的做法是知难而退,我现在要知难而进!面对困难勇往直前!

    读完这篇文章,我觉得外祖父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而我是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他身在一国他乡都如此热爱自己的祖国,而我却不但不而爱自己的祖国,有时反而有点恨自己的祖国:为什么别的国家能那么繁华、那么强盛,而我的国家却低人一等?别问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现问问你自己能为国家做些什么。读到这句话,我才知道我错了。我住的房子、穿的衣服、吃的饭,都是国家所给予我的,而我却没有为国家做出以点贡献,没有国家,就不可能有我。所以我不是要怪自己的祖国,而是要感激自己的祖国才对!

  • 9、 《梅花魂》读后感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梅花魂》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本文通过描写梅花的秉性,叙述了一位华侨老人深切的眷恋祖国之情,让我们体会到他那一颗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作为中国人,我们要做个像梅花一样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人。

    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爱国人士,古有文天祥、岳飞,近有赵一曼、刘胡兰,现在更有我们广大的中国人民。

    野心勃勃的日本一直对中国的钓鱼岛虎视眈眈,想霸占我们的领土。他们野心十足、气势汹汹;四处惹事生非的美国也横加干预。但我们中国人是从不会屈服的,不管处境多危险,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我们仍昂首挺胸、仍不屈不挠、仍据理力争保卫领土,就像梅花一样经霜傲雪、不俱严寒。尽管钓鱼岛是还未被开发的荒岛;尽管日本想尽种种办法威逼利诱;尽管美国偏袒日本。但我们是决不会退让半步的。为坚守领土、扞卫尊严,举国上下自发举行了抵制日货的抗日*。我们中国已不再是以前任人宰割、随意瓜分的国家了,我们已是一个强大、不可侵犯的国家。

    我们学生是未来的希望,是祖国的栋梁。我们在幸福中成长,沐浴着温暖的爱的阳光长大。而这一切的一切是谁无私奉献给我们的呢?啊,是祖国这位伟大的母亲呀﹗我们全靠她,我们更应该保卫她,让她不受欺凌。

    读了《梅花魂》,我细细回想着,这一课教会了我许多,不仅教会我好诗词和写作手法,还教给我一个永生难忘、刻骨铭心的道理——要做一个顶天立地、不屈不挠的中国人。

  • 10、 梅花魂读后感

    梅花魂读后感(一)

    这篇文章通过一位身在异国他乡的老华侨对梅花的挚一爱一,反映了他对祖国的眷恋之情,一如梅花,忠贞不渝,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

    句朵梅花寄深情,情有独中因一爱一国。一位老人,他的三次哭泣,次次让我心疼。

    第一次,他由诗句想到了自己,思乡之情无法控制,因而潸然泪下。这是外祖父第一次流泪,这泪水凝结着一位老人对家乡、对祖国深深思念之情。这冰凉泪是思乡的泪。

    这是外祖父第二次流泪。如果说第一次的无声流泪是外祖父思乡之情的涌动,那么这一次呜呜呜地哭就是外祖父一爱一国感情的宣泄。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那是只因未到伤心处啊!外祖父思念家乡、眷恋祖国,他想回国却因身一体原因不能回去,多少心酸,多少无奈啊!这泪水是无奈的泪水。表现了一位身在异国他乡的老人刻骨铭心的一爱一。

    这是第三次写外祖父的眼泪,虽是泪眼朦胧,却让我们倍感心痛。所谓落叶归根,能回到祖国的怀抱是外祖父的夙愿,而今却成为终生的憾事。只能将这份情感寄托在梅花身上,寄托在后人身上。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对祖国的深深眷恋,这万千愁情郁结于心,这泪水饱含一着对家乡的深深情意,是饱含一着深情的泪。

    哦!外祖父的情感,深深的把那浓浓的乡愁表达出来。感动了我的心,哦!乡愁。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这是宋朝诗人王安石写的。梅花,是那么不屈不饶,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的愈一精一神,愈秀气。我们都是中国人,一定要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不能受到一点磨难就放弃。我要学习梅花的一精一神,坚贞不屈。

    哦!我要学习那浓烈的梅花魂。

    梅花魂读后感(二)

    古人曾云:梅雪争春未肯降,一騷一人搁笔费评章;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从这些著名的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梅花是多么纯洁,它那不畏严寒的品一性一曾经影响着多少世人。我又学了【梅花魂】这一课,更加让我对梅花产生了许多敬佩之情。

    作者出生在东南亚星岛,从小和外祖父生活在一起。有一次,作者在外祖父的书房玩耍时,不小心把一副用水墨画的梅花图给弄脏了,外祖父很生气。说梅花图是不可以随便糟蹋的,因为梅花是我们祖国的名画,愈是寒冷、它却愈一精一神,也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但是在临走时,为祖父送给她一副梅花图和一条绣着梅花的手绢。可是在那悲凉的情绪中,为祖父显得是那么苍老。多少年过去了,当作者看到那幅梅花图和绣着梅花的手绢时,便会想起身在异乡的为祖父,和为祖父那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是呀,一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11-08

  • 2019-09-21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8

  • 2019-09-22

  • 2019-10-19

  • 2023-05-07

  • 2019-09-20

  • 2021-06-2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7

  • 2023-02-01

  • 2019-09-2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09-21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11-04

  • 2019-09-20

  • 2023-05-13

  • 2019-10-16

  • 2019-10-19

  • 2019-11-16

  • 2019-09-21

魂-生命的经义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魂-生命的经义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魂-生命的经义读后感、2024魂-生命的经义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