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生命生命的读后感 > 地图 > 生命生命的读后感

生命生命的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10-29 来源:互联网

《魂-生命的经义》读后感。

静下心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我们就好像进入到了另一个世界一般。凡是取得伟大成就的人,他们都对书有着不同一般的痴迷,有些作品让人印象深刻,久久不能忘怀。作品中那些触发思考和情绪的地方,让人不得不一吐为快!如何写一篇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读后感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魂-生命的经义》读后感,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魂-生命的经义》读后感

《魂-生命的经义》是本激励人向上的书,能够充实一个人的内在,丰富一个人的精神,我看了之后觉得深有感触。这本书通过对爱、能量、信任、宽恕、责任、信仰、道涵和意义的深入浅出的阐述,为我们的灵魂指引了正确的方向。

爱,能够给予人们无穷的动力。爱,如纯净的水,虽至淡却有味;如静静的莲,盛开却不招摇;如盛开骄阳下的大树,为铺排一地清凉。永远觉得没有爱的人生就不是人生,充满充满爱的人生才会幸福、精彩。

能量,是能够体现让人的能力有着最好外在显现的内在能源。随着能够传递和流动的能量,更好的实现生命境界的升华。

在书中,对信任的有一句精辟的描述"信任是现实生活中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它可以帮助我们创造更加和谐的人际环境,更加美满的家庭生活和更加卓越的事业生涯。"在书中读到一个关于信任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一个犯人,因为遭到警察的不信任,变得万念俱灰,自暴自弃,最终越狱逃跑;却在途中遇到了一位姑娘,她给予了对犯人的信任,让犯人幡然醒悟,最后去派出所自首。相信这就是信任的力量,来自于灵魂深处,胜过金钱和武力。

"宽恕"是一个美好的字眼,许多人都在追求它。但是,宽恕究竟是什么?读了《魂》这本书,首先从认识宽恕,感受宽恕然后在思想宽恕和行为宽恕上显现,最后直至灵魂的宽恕,此时的自己达到一种精神上的超然。也许现在的我根本无法达到灵魂上的宽恕,但是我从书中的故事中体验到:有时侯,宽恕别人比呵斥别人更有魅力。

关于责任,我自己非常欣赏书中的一句话:活着,本身就是一种责任。在我看来人生就是一个大舞台,在亲人之间我们可能扮演不同的角色,孩子,父亲,母亲,丈夫,妻子,兄弟,姐妹……但是不管是哪个角色都有自己的职责和义务。比如说,作为人子,我们就应该肩负孝敬老人,赡养老人的责任;作为父母,生儿就要养儿,有对孩子抚养和教育的责任;作为血浓于水兄弟姐妹,手足情深,就有互相扶持和帮助的责任……同样,在单位里,作为职工,就应该担起承担职位赋予你的责任,工作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当遇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要主动去寻找方法解决,而不是找借口回避责任。

信仰,是贯穿在人的世界观之中的一种意识规范。在最危险的情形下,信仰能激发出我们心灵深处的那份伟大与高贵。而我觉得,如果在工作中拥有了信仰,便是为工作中的我们增加了一份内在的潜能。

道,是古代流传下来的集大成的智慧,人生在世,无处不是道,无处不随到。也许我的人生阅历还很浅,无法深透领悟"道涵"的奥妙,但是我相信,在生活和工作中充满了"道",只要用心,便可逐渐使"道"融入自己的生活。

书中最后一章阐述的是"意义",这是值得我们这些广大的读者倾尽一生的思考。读完这一章,我突然觉得,也许人生本来没有意义,人生的意义需要我们去赋予,只有把我们对生命的热爱以及激情以及等等,注入到我们的人生中,我们的人生才会显出意义。

看完这本书之后,我感触最大的是:拥有一份工作,就要懂得感恩。一种感恩的心态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在工作过程中,不但要有足够的责任心,爱心和奉献精神,还必须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顽强精神,时刻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在此,非常感谢周总给我们提供了这本《魂》,让我们有机会在工作之余仍能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生命之魂——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你回忆起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保尔·柯察金就是这样一个生残志不残,有坚强意志,不怕困难的勇士。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描写保尔·柯察金作为一个普通工人的儿子,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严峻生活,把对旧生活自发的反抗改变为自觉的阶级意志。保尔的成长不是“性格的自我发展”,而是如同作者在回忆自己一生时所说:“钢是在熊熊大火和骤然冷却中炼成的……我们这一代也是在斗争和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在读这本书时,从始至终,我都被书中主人公保尔的那种坚毅果敢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动着。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不能自卑,而要有信心,因为挫折是培养毅力的前提。巴尔扎克曾经说过:“挫折是块磨刀石。”再锋利的刀一直不用,也会变钝。“挫折”,就是最好的磨刀石。人的一生很精彩,有酸甜苦辣,有悲欢离合,也有苦尽甘来的滋味、别后重逢的喜悦。

而保尔的一生就是十分曲折的。他决不是一个天生的英雄,而是通过自身斗争,在战斗、劳动、工作的种种困难中磨练,从而由一个出生贫寒,而且身患重疾的少年成为了一名具有崇高的理想、坚强的意志和刚强的性格的共产主义战士。保尔不仅在革命时受到了数不尽的迫害和排斥,当他因伤退伍,双目失明,身体瘫痪,面临着死亡的威胁时,仍然是那样的顽强不屈。他把笔作为武器,开始新的生活。

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毫无疑问,保尔热爱他的生命。是的,这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我们没有理由不热爱自己的生命,没有理由因为自己的出身、相貌等一系列外在因素感到自卑,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所以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多层次发展自己,不断提高自己,努力地为中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虽然我曾无数次对时光从我身边走过视而不见,但是从现在开始,我要一点一滴地珍惜时光,不再让他们白白流逝;我要跑起来,不再在追梦之路上止步不前;我要炼成钢铁,不再让梦想在我心中一片迷茫。度过的年华虽无法在挽回,但今后,我的未来由我做主,由我百炼成钢,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保尔用他的精神诠释了,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练才能拥有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在我心中,保尔,你是一块不朽钢铁,一个在炽热的烈火中锻造出的永生的战神。

愿再次回首往事,我不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读后感大全:生命之魂——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腐——大漠胡杨。
——题记
曾读过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自此便对杨树怀有崇高的敬意,总想亲眼一睹杨树的风姿。
近日,抱着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迷失在保尔柯察金那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的伟大志愿中,为他那钢铁般顽强的斗志,坚定的革命信念,无比珍惜生命和热爱生活的 大无畏精神感动,对他的不幸遭遇深感同情。
细细体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同时,有股似曾相识的思绪涌上心头,我不禁想起了茅盾先生笔下那迎风威挺的杨树,心里纳闷着:两个不同国度的人,怎么歌颂同样的精神?
“胡杨,是生活在沙漠中的惟一的乔木树种,而且,它自始至终见证了中国西北干旱区走向荒漠化的过程。而今,虽然它已退缩至沙漠河岸地带,但仍然是被称为‘死亡之海’的沙漠的生命之魂。”
“胡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种杨树,以强大生命力闻名,素有‘大漠英雄树’的美称。”
一次不经意的游逛,我竟与自己期待已久的杨树邂逅相遇,并认识了胡杨。
品味着描绘胡杨的语句,心里蓦然冒出一个想法:这是在描写他——乌克兰人民、保尔柯察金俄罗斯人民的心中的偶像和楷模——保尔柯察金。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的死掉了。 
保尔柯察金——奥斯特洛夫斯基,正是那种活着,被人民记在脑子里;死后,被人民刻在心上的英豪。正如他自己所言:“人生最美好的东西,就是一个人已经不在人世的时候,他还能以自己所创造的一切继续为人们服务。”
他——保尔柯察金,虽然身体有缺陷,却没有在死神面前退缩,依然顽强地活着,顽强地搏斗着。
正如小说里说道:“那颗因病痛折磨疲惫而憔悴的心,又注入了新的活力,怦怦地欢跳起来。……是啊,病魔的枷锁被粉碎了,他又信心百倍地拿起新的武器,神采焕发地投身于革命队伍,他又开始了新的战斗,生活又揭开了崭新的一叶,生命有奏响了新的进行曲!”
是的,保尔柯察金,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忠义的魂


花了将近2个月的时间,终于陆陆续续读完了《水浒》。《水浒传》这本书讲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读罢全书,伴着缀满遗憾的结局,却总使人神思涌动,心潮澎湃,在取舍之间镌刻下忠、义,透散着人性的光辉。

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晁天王去世,黑旋风冲动之下,违背军令去杀史文公,犯下死罪,却又毫无反抗,只问一声哥哥当真要砍铁牛?,这还是忠。忠字底下是一个心字,它让我们看到了这些人心中的诚挚!

而,我们呢?

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可以解释为义气:为了兄弟,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可以解释为正义: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也可以解释为舍生取义: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为正义而牺牲,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水浒传》中一百零八位好汉,个个心存大义:鲁智深为金氏父女报不平,拳打镇关西是义;武二郎为施恩出恶气,醉打蒋门神是义;李逵为替晁天王报仇,冒死去杀史文公是义;宋公明为杨雄、石秀二人,举寨攻打祝家庄也是义!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甚至很多人的生命去写。在现实生活中,在公交车上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宁可牺牲自己而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也相信有一部分人能做到一个义字,但是,能与坐在忠义堂上的那些忠、义双全的人想并头的人,或许,还很少吧

一个人,可以不相信神,却不可以不相信神圣。三十六颗天罡星,七十二颗地煞星一百零八个忠字,一百零八个义字,一百零八具灵魂带给人一百零八次感动与沉思,然后陷入深深的回想,夹杂些许自省与惭愧耳边环绕着的却始终是那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啊的动人旋律

关于《梅花魂》的读后感


古人曾云: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从这些着名的诗句我们可以看出梅花是多么的纯洁,它那不畏严寒的品性曾经影响着多少世人。而我又想到了我们所学的课文《梅花魂》这一课,更加让我对梅花产生了许多敬佩之情。

本文通过描写梅花的秉性,叙述了一位华侨老人身在异乡对祖国深切的眷恋之情。让我们深切的领会到一位身在异乡的老人那一颗热爱祖国、盼望回到祖国的赤子之心。

作者出生在东南亚星岛,从小和外祖父生活在一起。有一次,作者在外祖父的书房玩耍时,不小心把一副用水墨画的梅花图给弄脏了,外祖父很生气。说梅花图是不可以随便糟蹋的,因为梅花是我们祖国的名花,愈是寒冷,它却俞精神、俞秀气,也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花。而作者和妈妈回国的那一天,外祖父由于年纪大了,不能回国,却是那样的伤心、痛楚。但是在临走时,外祖父送给作者他那一幅格外珍藏的梅花图和一条绣着梅花的手绢,告诫他无论在怎么样的境遇里,都要有梅花的秉性。可是在那悲凉的情绪中,外祖父显得是那样的苍老。多少年过去了,当作者看到那幅梅花图和绣着梅花的手绢时,便会想起身在异乡的外祖父,和外祖父那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这篇课文语意含蓄、感情深厚,揭示了“梅花魂”的含义,也揭示了一位老华侨那一颗怀念祖国的心。是呀,一位身在异乡的华侨,却不能回到祖国感受美丽的大好河山,不能体验那拥有长江、黄河、万里长城的自豪,不能亲自走一走那蕴含着浓浓乡情的国土,对于一个老华侨来说将是多么的遗憾!

再读此文,思绪飞扬,不仅是梅花的高洁影响着我,激荡着我的更是如梅花一样清逸飘香的思乡情怀,爱国之心。

瓷魂的读后感系列


读后感大全栏目精选:“瓷魂的读后感”,欢迎阅读。

瓷魂的读后感 篇1

《瓷魂》的作者是吴尔芬,这本书告诉我们瓷器就是中国,瓷魂就是国魂这一说法,让我深有感触。

《瓷魂》通过丁一丁和度小美为线索,让读者仿佛分别去了瓷都的博览会、中国陶瓷博物馆、陶溪川、古窑民俗博览区等地。还了解了做坯、画坯、烧制的过程。其中在陶瓷博物馆内一丁问陆教授,为什么瓷器就是中国,瓷魂就是国魂?陆教授所说让我十分震撼,也深有感触:瓷的品质是宁碎不弯,可以粉身碎骨,不愿委曲求全,这不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吗?全世界上还有什么器物能千年不变质呢?金属会生锈;木器和编制品会腐烂;只有瓷器,沧海桑田,历久弥新小学作文,最能代表中华民族永不磨灭的精神。

而瓷器,由猎猎的火焰中来,是我们的祖先穿越茫茫时空,对泥土和土地的激情拥抱。所以从皇帝时期的宁封子至今,瓷器都未曾没落过,这足以显示它的重要性,这应该就是瓷器就是中国,瓷魂就是国魂。的原因吧!所以说不知道瓷器是怎么来的,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中国人就是这个道理。

我很能理解瓷器就是中国,因为我们家里的碗碗碟碟都是瓷器。而瓷魂就是国魂更好理解,这瓷器的魂代表的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也就是中国魂哪!瓷魂是一种精神,宁愿粉身碎骨,也不委曲求全;瓷魂是一种象征,象征中华民族宁死不屈;瓷魂是一种骄傲,骄傲它象征着中国精神!

瓷魂的读后感 篇2

瓷器就是中国,瓷魂就是国魂。瓷器是中华传承的艺术之一。这本书讲述了主角为了弥补过错,去瓷都的故事。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差点露馅,主角丁一丁为了学习画坯,找到了罗太师利用黑科技学习画坯,可在这时他的爷爷也到了现场,好在丁一丁戴了口罩、帽子才没被揭穿。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在真相大白中一丁为了赶时间,捧着没凉透瓷器赶回幼城,由于瓷体温度过高将他的双手烫得发红,而一丁爷爷却拿来了烫伤药,小心翼翼地涂抹在一丁手上,还安慰着一丁。

故事中,一丁虽然遇到了许多挫折,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但他没有放弃,他一直坚持着。我们做事也应该坚持不懈,不能半途而废,否则将功亏一篑。毕竟贵在坚持,难在坚持,成在坚持。只有坚持努力,才能得到你想得到的一切。相反,如果你只是遇到一点磨难就轻言放弃,磨难只会成为你成长道路上一块巨大的绊脚石,你将会一无所获。

我非常喜欢书中的这句话:瓷的品质是宁碎不弯,可以粉身碎骨,不原委曲求全,这不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吗全世界,只有我们中华文明没有中断过。只有我们中华文明没有中断过。世界上还有什么器物能历经千年不变质呢金属会生锈;木器和纺织品会腐烂;只有瓷器,沧海桑田,历久弥新,最能代表中华民族永不磨灭的精神。

这是我读过吴尔芬的《瓷魂》最深的感受。作为中华少年,我们不仅要传承中华文化,更要传承民族精神。

瓷魂的读后感 篇3

这几天,我看了吴尔芬的一本小说《瓷魂》。

书中讲述了主人公一丁和他的好朋友小美趁丁爷爷不在家时,偷看爷爷珍藏的一件瑰宝级别的青花瓷瓶,不小心将其打破后,两人多次商讨无果,纠结中带着爷爷发明的DR眼镜去瓷都买替代品,在寻找瓷器的过程中,两人逐渐了解到瓷器之美,让原本对陶瓷并不感兴趣的一丁也重新认识到了它的魅力。阴差阳错之下,一丁利用DR眼镜的匠心附体,成功创造出一件与原物一模一样的成品。爷爷透过DR眼镜,看到了那件新创的青花瓷瓶的瓷魂后,被深深地感动,不忍责怪他们。因为爷爷看到这尊青花瓷瓶不仅是独目大师王明镜的心血,更是一丁对匠心精神的传承。

合上这本书,这时,瓷器对我来说已不再是冰冷的器物,而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她是最有骨气、最有气节、最有灵魂的。她经过烈火烧制、千磨万击,最后才成为如此秀丽光滑的瑰宝。

瓷,宁碎不弯,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愿意苟且偷生。除了瓷器,世界上还有什么器物能经久不衰?金属会生锈,木头会腐烂,纺布会降解,只有瓷器能历经沧海桑田,历久弥新。就像我们的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传承至今!就像我们伟大的人民,坚强不屈,一步步走来!

瓷器就是中国,瓷魂就是国魂!细细数来,几千年来,无数革命先烈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他们历经千难万苦,却宁死不屈,坚韧不拔。中华民族走出了多少有气节的人物啊,比如革命烈士夏明翰、女英雄赵一曼、科学家钱学森等等,不胜枚举。这些先烈们不知经历了多少磨难,但他们依然像这纯洁的瓷器一般,宁可粉身碎骨也不苟且偷生!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更要不负韶华,只争朝夕!

课文《梅花魂》的读后感


我是中国人民得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得祖国和人民。邓读到这句话,我不禁想起了《梅花魂》里的外祖父。

文章主要讲的是我通过回忆几件事,来表现外祖父思念、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我非常敬佩作者的外祖父,就像吉鸿昌以样,以前,中国还很落后,那时的美国人都瞧不起中国人,嘲笑中国人,吉鸿昌很生气,就用笔在一块木板上写着我是中国人五个大字。挂在胸前。说到这里我脸都红了,他们身在异国他乡,都如此思念、热爱祖国,而我呢?我生在祖国,长在祖国,每天吃国家的粮食、穿国家的衣服。却连唱国歌、向国旗敬礼都心不在焉,想起来可真是惭愧呀!

我特别喜欢外祖父说的这句他们不管经历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而我呢?却恰恰相反,我一旦遇到困难就低头折节了,比如学羽毛球,羽毛球有很多的招式,要把这些招式的步骤都记下来,还要重复练习几百次,我心想:这个羽毛球这么难学,就干脆不学了。读了这段话,我的脑袋顿时清醒了过来,我原来的做法是知难而退,我现在要知难而进!面对困难勇往直前!

读完这篇文章,我觉得外祖父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而我是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他身在一国他乡都如此热爱自己的祖国,而我却不但不而爱自己的祖国,有时反而有点恨自己的祖国:为什么别的国家能那么繁华、那么强盛,而我的国家却低人一等?别问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现问问你自己能为国家做些什么。读到这句话,我才知道我错了。我住的房子、穿的衣服、吃的饭,都是国家所给予我的,而我却没有为国家做出以点贡献,没有国家,就不可能有我。所以我不是要怪自己的祖国,而是要感激自己的祖国才对!

《梅花魂》读后感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梅花魂》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本文通过描写梅花的秉性,叙述了一位华侨老人深切的眷恋祖国之情,让我们体会到他那一颗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作为中国人,我们要做个像梅花一样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人。

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爱国人士,古有文天祥、岳飞,近有赵一曼、刘胡兰,现在更有我们广大的中国人民。

野心勃勃的日本一直对中国的钓鱼岛虎视眈眈,想霸占我们的领土。他们野心十足、气势汹汹;四处惹事生非的美国也横加干预。但我们中国人是从不会屈服的,不管处境多危险,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我们仍昂首挺胸、仍不屈不挠、仍据理力争保卫领土,就像梅花一样经霜傲雪、不俱严寒。尽管钓鱼岛是还未被开发的荒岛;尽管日本想尽种种办法威逼利诱;尽管美国偏袒日本。但我们是决不会退让半步的。为坚守领土、扞卫尊严,举国上下自发举行了抵制日货的抗日*。我们中国已不再是以前任人宰割、随意瓜分的国家了,我们已是一个强大、不可侵犯的国家。

我们学生是未来的希望,是祖国的栋梁。我们在幸福中成长,沐浴着温暖的爱的阳光长大。而这一切的一切是谁无私奉献给我们的呢?啊,是祖国这位伟大的母亲呀﹗我们全靠她,我们更应该保卫她,让她不受欺凌。

读了《梅花魂》,我细细回想着,这一课教会了我许多,不仅教会我好诗词和写作手法,还教给我一个永生难忘、刻骨铭心的道理——要做一个顶天立地、不屈不挠的中国人。

梅花魂读后感


梅花魂读后感(一)

这篇文章通过一位身在异国他乡的老华侨对梅花的挚一爱一,反映了他对祖国的眷恋之情,一如梅花,忠贞不渝,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

句朵梅花寄深情,情有独中因一爱一国。一位老人,他的三次哭泣,次次让我心疼。

第一次,他由诗句想到了自己,思乡之情无法控制,因而潸然泪下。这是外祖父第一次流泪,这泪水凝结着一位老人对家乡、对祖国深深思念之情。这冰凉泪是思乡的泪。

这是外祖父第二次流泪。如果说第一次的无声流泪是外祖父思乡之情的涌动,那么这一次呜呜呜地哭就是外祖父一爱一国感情的宣泄。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那是只因未到伤心处啊!外祖父思念家乡、眷恋祖国,他想回国却因身一体原因不能回去,多少心酸,多少无奈啊!这泪水是无奈的泪水。表现了一位身在异国他乡的老人刻骨铭心的一爱一。

这是第三次写外祖父的眼泪,虽是泪眼朦胧,却让我们倍感心痛。所谓落叶归根,能回到祖国的怀抱是外祖父的夙愿,而今却成为终生的憾事。只能将这份情感寄托在梅花身上,寄托在后人身上。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对祖国的深深眷恋,这万千愁情郁结于心,这泪水饱含一着对家乡的深深情意,是饱含一着深情的泪。

哦!外祖父的情感,深深的把那浓浓的乡愁表达出来。感动了我的心,哦!乡愁。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这是宋朝诗人王安石写的。梅花,是那么不屈不饶,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的愈一精一神,愈秀气。我们都是中国人,一定要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不能受到一点磨难就放弃。我要学习梅花的一精一神,坚贞不屈。

哦!我要学习那浓烈的梅花魂。

梅花魂读后感(二)

古人曾云:梅雪争春未肯降,一騷一人搁笔费评章;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从这些著名的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梅花是多么纯洁,它那不畏严寒的品一性一曾经影响着多少世人。我又学了【梅花魂】这一课,更加让我对梅花产生了许多敬佩之情。

作者出生在东南亚星岛,从小和外祖父生活在一起。有一次,作者在外祖父的书房玩耍时,不小心把一副用水墨画的梅花图给弄脏了,外祖父很生气。说梅花图是不可以随便糟蹋的,因为梅花是我们祖国的名画,愈是寒冷、它却愈一精一神,也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但是在临走时,为祖父送给她一副梅花图和一条绣着梅花的手绢。可是在那悲凉的情绪中,为祖父显得是那么苍老。多少年过去了,当作者看到那幅梅花图和绣着梅花的手绢时,便会想起身在异乡的为祖父,和为祖父那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是呀,一位身在异乡的华侨,却不能回到祖国感受美丽的大好山河,不能体验那拥有长江、黄河、万里长城的自豪,不能亲自走一走那蕴含一着浓浓乡情的国土,对于一个老华侨来说将是多么的遗憾!

不仅是梅花的高洁影响着我,激荡着我的更是如梅花一样清逸飘香的思乡情怀,一爱一国之心。

梅花魂读后感(三)

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之一,它那不畏严寒的坚强品格历来为人们所称颂。学完【梅花魂】这篇课文,我对梅花一精一神产生了更深刻的理解。

本文作者出生在东南亚星岛,从小和外祖父生活在一起。有一次,作者在外祖父的书房玩耍时,不小心把一副用水墨画的梅花图给弄脏了,外祖父很生气。说梅花图是不可以随便糟蹋的,因为梅花是我们祖国的名花,也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花。作者和一妈一一妈一回国,外祖父由于年纪大了,不能回国,他是那样伤心。临行前,外祖父送给作者他那一幅格外珍藏的梅花图和一条绣着梅花的手绢,告诫她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要有梅花的秉一性一。多少年过去了,当作者看到那幅梅花图和绣着梅花的手绢时,便会想起身在异乡的外祖父和外祖父那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这篇课文语意含蓄、感情深厚,揭示了梅花魂的含义,也揭示了一位老华侨的一爱一国情怀。一位老人,漂泊海外,不能回到祖国感受美丽的大好河山,不能亲自走一走那蕴含一着浓情的乡土,这是多么遗憾的一件事!可是,老人对祖国的眷恋之情却那样深沉,那样执着,不因岁月而改变。老人喜一爱一梅花,他的人格也像梅花一样,坚贞纯洁。在他的心目中,梅花是中华民族一精一神的象征。我们也要像梅花一样,做一个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人,不管历经多少风雨也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奋发向上的一精一神。

梅花魂给了我无限的启迪,我也要做一个有梅花秉一性一的人。

师魂读后感


师魂读后感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师爱,又是师德的灵魂。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迹的爱,我希望自己能够达到这个境界。

一句再朴实不过的话语道出了多少教育人的心声,表明了多少教育人的心态用爱做教育。

教师要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要以爱的情感去对待每一位学生,并时常让他们能从不同的方式体会到老师对他们无私的爱。

教师要注重情感育人,用情感沟通师生间的思想感情,了解学生的情感世界,情感可以使优生增添动力,情感可以使差生枯木逢春,获得新生。学习差的学生,对自己丧失信心,怕老师冷落他,怕同学歧视他,这时最需要教师跟他们谈理想、前途,信念,为他们鼓足勇气,增强信心,使他们感到老师是值得信赖的、尊重的。对犯了错误的学生,更要动之以情,让他们从心灵深处认识到犯错误的重要性,使之彻底改正。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师生关系越密切,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也越大,所以在平常说话、衣着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以身示范,潜移默化的作用也显而易见。特别是当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难题时,教师积极地帮助他们解决,允许学生犯错误,并善意地帮助他们改正错误。

远古时候,有位叫皮格玛利翁的塞浦路斯王子酷爱雕塑。一天,他成功地雕刻出一位美女塑像,于是每天对她深情地观赏不止,日复一日,美女竟然复活了。美丽的传说成就了教育上有名的皮格玛利翁效应。的确,教师如果把自己的爱如王子般全部倾注在学生身上,那将会带来的巨大的效应。

作为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应源于自己的内心。任何成功的背后都需要艰辛的付出,我们要用爱来做教育,要有一颗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孩子的心,认真做好每一件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族魂读后感


族魂读后感

一张张发黄的烈士证书、一枚枚闪亮的功勋奖章,印证着刘氏家族抗日救国的英雄壮举;一群群出生入死的热血男儿、一幕幕抗击日寇的生动画面,展现了东北军民不畏强敌、敢于斗争的民族精神。

捧着沉甸甸散发着墨香的《族魂》,我们仿佛又回到了70年前艰苦卓绝的东北抗日战场,以刘氏家族两代三个男儿为代表的北满抗联将士,像一座座雕像,鲜活的耸立在我们面前,向后人诉说着他们的战斗历程和爱国情怀。

抗联烈士后人刘晓明先生的纪实文学《族魂》,紧紧围绕刘氏家族齐家创业、抗日救国这条主线,以鲜为人知的翔实的史料和深入的查证,再现了一个家族胸怀大志、百年奋斗、抗争求索的曲折历程。特别是面对日寇的侵略和奴役,家族人不畏强暴、坚守气节,举全家之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民族解放的斗争中去,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和牺牲,给人以强烈的感染与震撼,为在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在青少年中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生动鲜活的教材。

《族魂》“从长辈参加东北抗联前后的家谱开始写起,从长辈们为什么从务农参加抗日联军,到救国保家的齐家之道记起”,记述了刘氏家族沧桑百年的风雨岁月。和大多数东北人一样,刘晓明先生的四世祖宝坻太爷祖籍河北,时逢战乱,民不聊生,“有地难种,有粮难留,有房被占、被征”。“有些见识”、“口袋里藏着钱”的宝坻太爷,“当年改变了世代宝坻刘家的生存方式,带着本系族人背井离乡,一路闯生关外”。刘家人走营口、过奉天,落脚海伦、再迁讷河。从此,讷河龙河镇的倭都台村就成了刘家的归宿地,刘家的命运就和东北抗联斗争史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油油的黑土、勤劳的品质,让刘家人过上了富足安康的日子。但这种田园农耕生活在“九一八”以后被击碎,“北满和整个满洲一样,到处都挤进来日本和朝鲜的武装开拓团,仅在我们讷河,已经被抢去了上百万、上千万垧的开荒熟地。而这些土地,都是我们爷爷父母亲等几辈人,流血流汗闯关东,下北满,用全部的生命开垦出来的”。面对日本人的欺压和掠夺,刘家人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抗争。刘家两个爷爷在抗联六军十二团的领导下,拉起了讷河抗日先锋队的大旗,他们打县城、袭机场,威震敌胆,直至把一腔热血洒在讷漠尔河畔;在父辈的言传身教下,父亲刘树林从小就参加了抗联队伍,身负重伤后宁死不承认是抗联的人,被关押了5年,直至东北解放;刘家的妇孺踏着男人足迹,养子持家、筹粮筹款,成为家中男人和抗联队伍稳固的大“后方”。

翻阅中国革命史,家族参加革命,满门忠烈的并不鲜见,出身剥削阶级家庭的革命志士也不胜枚举。毛泽东为中国革命牺牲了六位亲人;贺龙元帅的族亲有数千名烈士,光是贺龙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一万余人的队伍里,就有3千人是贺家子弟。江西、四川、山东等地也有很多举家参加革命的感人事例。但查看东北革命斗争史,却鲜有富裕家族英勇抗日、血洒疆场的个案。是什么原因让不缺吃少穿的富庶刘家,义无反顾地投身抗联并付出如此重大的牺牲?《族魂》以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是他们内心深处根深蒂固的民族大义和气节!有了这样的精神支柱和价值取向,就会焕发出无穷的力量,就会演绎出无数的英雄壮举,就会被后人永远的敬仰和祭奠,这就是《族魂》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和教益。

刘家人祖上世代务农,但又不是普通的农民。他们中的成员大多识文断字,明辨事理,对生活有自己的见解和方式。他们奉行纲常伦理、长幼尊卑,骨子里爱憎分明,深藏着济世安民的远大抱负,遇事敢于担当,逢难乐观向上。他们是非观、荣辱观、家庭观是那样的鲜明而又相似,正直正义、自尊自强、勤俭勤劳、亲情至上成为刘家人的自觉行动。这样的优良品质就像血脉那样代代传承,点点滴滴、潜移默化的融入到每个人的心中,自然的就像吃饭、穿衣和睡觉。有了这样“可籍传承的家道”,无论身在何方、处于何境,家族人都表现得那样的从容不迫,自信自立,把个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赢得了左邻右舍尊重和羡慕。正是有了这样的家训、家风,他们的内心才更加强大,无论是男丁还是妇孺,面对外敌的强占和奴役,无须谁去动员和教化,接受抗联、参加抗联、为抗日而牺牲,是那样的顺理成章。

《族魂》用浓重的墨笔地讲述了两个爷爷和父亲的抗联经历。抗日先锋队成立那天,“刘家有三个男人参加抗日先锋队”,小六爷当了队长,爷爷当上了“高参”,父亲“枪法超群,真可做狙击手”。讷河“抗日先锋队是我们抗联十二团的地方部分”,“是在北满的乡镇中诞生的抗联正规军的一支地方军”。在刘家人的带领下,先锋队干得凤生水起、有声有色。他们屡屡端掉警察所和民团令汉奸们胆寒,攻下讷河县城震动日本关东军,两袭江省机场破掉空中堡垒,倭都台“成了这段时间讷河地区抗日救国百姓和抗联十二团以及中国共产党满洲临时省委特别关注的中心”。刘家人从此声名鹊起,“在抗日战争的讷河一带,一提起讷河人民抗日先锋队的刘家兄弟,许多老百姓都知道,那是咱们的讷河大侠、讷河双雄啊”。爷爷刘耀廷东北军军人出身,接受过军事学堂的培训,能文善武,很快就当上了连长。但面对日本人发动的“九一八”事变,张学良却畏敌如虎、弃土避战,这深深刺痛了耀廷爷的血性之心,他愤而离队经商务农。当抗日联军十二团邀他“入伙”时,他没有半分的犹豫,凭借着多年的从军经历,毫无悬念的成为讷河抗日先锋队的“智囊”。“我景春爷当众剃头改名”,“改景春为耀廷,牢记抗日救国,是为了光宗耀祖留下来的家业门庭”。“45岁的人,整天没夜没日的同二十几岁的人一起打仗,又始终跑在最前方”,还代理过十二团的团长。他在对敌斗争中表现出的军事和领导才能很快被李兆麟将军所发现,被调到总指挥部任副长官。然而,就在上任前的讷东唐火犁战斗中,耀廷爷却牺牲在敌人的枪口下。李兆麟将军签署命令,为他举行了追悼会。后来“李兆麟将军携夫人金伯文拜祭过我耀廷爷”,将军深情地说:“刘耀廷是讷河地方上很有代表性的人物,他的牺牲会给地方带来很大的影响。”叔爷刘景阳早年跟随义勇军团长邓文山参加过齐齐过哈尔保卫战,在部队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杀敌本领,部队被打散以后,他“赋闲”在家。抗联十二团组建讷河抗日先锋队,他被推举当上了队长。景阳叔爷“牵来自家马,带来自家粮,扛来德国枪,专打日本狼”。他是个敢想敢干,个性鲜明的硬汉子。走上抗日道路之前,他和二哥耀廷因性格上的差异和对一些事情看法不同,少有来往。但在抗日大计、民族大义面前,倔强的叔爷和爷爷重归于好,并肩战斗。叔爷当队长、爷爷当高参,俩人配合的珠联璧合,可谓“打仗亲兄弟”。叔爷啥事都拿得起来放得下,“他这种豪爽别人学不来,他的大气为人,别人不理解但家里人理解”。为了抗日救国,他终生未娶。1942年6月,景阳叔爷被敌人暗杀,头颅被挂“在讷河县城的南门梁上”,“旁边悬挂着白布长联,上书五个汉字:匪首刘景阳!”更为不幸的是,为国捐躯的他,竟然被缺少良知的所谓知名作家杜撰成叛徒,蒙受了不白之冤。好在苍天有眼,讷河市抗日英雄纪念碑上镌刻上了他的名字。如果叔爷泉下有知,也可以欣慰了。父亲刘树林在张信屯之战中为保护团长耿殿君腹部受伤。1939年10月,十二团在克东大角地区同敌人遭遇,腹部又一次受伤,为了治伤,隐蔽成被抗联抓去的送货人。父亲出狱后,回归到老首长王均的麾下,任警卫排长、连长。1948年以后以军管干部身份到黑河专属被服厂担任厂长,后又到酒厂任厂长,抗美援朝时期又回到黑龙江省军事管理科任副科长。

刘家爷仨在抗联的队伍里练兵打仗,家里的大事小情,就由大伯刘义和大娘田淑珍操持着,他们成了家里的“顶梁柱”。“耀廷爷说,刘义和媳妇主政的家,才是我们爷仨抗联的大后方、大本营”。常年的筹粮支前,让家里的生活每况愈下,大伯刘义不得不“在讷河龙河镇开了一家刘记杂货铺”养家支前。景阳叔爷自豪的对先锋队的战士们讲:“你们抗日救国没我家条件好,我是全家支持我一个人”、“我回家是要钱要粮要东西”、“我家就是咱讷河先锋队的大本营”。整个刘家,不是三个男人在战斗,是全家人在战斗、在支前、在牺牲。

刘家的男人个个都是好样的,刘家的女人们也都是巾帼不让须眉。这些农家妇女“从小受到过较为严格的家教和为人妇道的传统教育”,一方面,坚守着相夫教子、操持家务的古训,另一方面,追随着家里的“爷们”,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对敌斗争中。不论遇到多大危险,不论遭遇多少苦难,不论付出多么大的牺牲,刘家的女人们都心甘情愿、无怨无悔。乐亭奶是个集善良、勤劳、坚强和智慧于一身的农家女,虽然来自河北乡下,裹着“三寸金莲”的小脚,但她“上过私塾和民国小学堂,会看民间流行唱本,是很有文化的妇女”,和文武兼修的丈夫耀廷爷可谓举案齐眉。她和丈夫耀廷爷一同接受上级命令,接“亲戚”、送“闺女”、筹物资、出银洋。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她一口咬定妇道人家不知道男人的事,就连日本人都说她是“打不到的小脚女人”。在儿子树林被抓到哈尔滨监狱生死未料的时刻,她卖房、卖首饰打探消息,“在哈尔滨寻找和等待我父亲有三年多时间”,并在关押父亲的太平区信德病院附近租了个小店,“开始了自食其力的小买卖生意”。她以女人的细腻和勤劳打点着家务,一手好编织活计,让她赢得姐妹们的赞叹和尊重。“虽然是三寸小脚,可蹬起机器来,又快声音又轻,简直像唱不完的催眠曲”。“妇救会主任是我家大娘田淑珍,那年才20出头”。田淑珍在外带领妇女宣传抗日,在家遵从长辈意愿“更是尽力尽心种地经商,日夜忙于养家照看老小”。最为让人扼腕叹息的是大姑腊梅,“天真活泼”、“心灵手巧”,11岁的时候就不知不觉就成了抗日联军设在讷河县城中心交通站的交通员。但不幸的是,交通站暴露了,13岁的腊梅受到了日本人和满洲警察“天天拷问毒打,夜夜过堂不让睡觉,又承受少给吃饭、少给喝水”的非人折磨。又在一天夜里把她不知弄到什么地方,“第二天早上,日本人把哑巴一样、干梅枝一样的大姑放出警务课监狱大门外”。大姑不堪受辱投河自尽,但被人救起后疯了。60年代,大姑走失十几天后,最终被家人在讷漠尔河边找到。“她是自杀的,口里的血水还留在河边的水草上。”大姑的抗联经历在童年,时间也只有短暂的两年,但她付出的代价却是一生的,如果大姑能够清醒着回想起那段斗争的岁月,她也不会后悔的,作者满怀深情地“把我大姑正式写进我家的抗联家谱里”。

中华民族历来不缺少民族英雄和爱国志士,特别是在抗日战争中,全国上下同心御敌,涌现了成千上万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据统计,全国抗战中为国捐躯的军民多达3500万人。同全国八年抗战相比,东北抗联斗争持续了14年,作为全国抗日的重要战场,抗联大量牵制了日伪力量,极大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东北抗日民众必胜的信心,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在浩瀚的中国抗战史海洋中,有关抗联史实的记载最为单薄、也最为零散。主要原因是东北与关内隔绝、党的力量相对薄弱,各路队伍分散行动,生存条件极其恶劣,加之错综复杂的社会构成和大量的人员伤亡,使这段历史出现了很多断点和遗漏,同样的事件和人物在后世的评价上甚至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就连杨靖宇将军牺牲时,尚处在组织审查之中。走进东北烈士馆我们可以看到,上世纪30年代后期日本在东北站稳脚跟后,疯狂的残杀抗日军民,抗联部队被打散后,或撤至山区或退到苏联,很多地方党组织和交通站遭到破坏,或处于瘫痪或转入地下。主要创建者和主要将领大部分都牺牲在了战场,抗联官兵也多集中牺牲在这一时期,由兴盛时的3万多人,剧减到2千人,大多数牺牲的烈士连名字都没留下,能被记住的百不足一。这说明,东北抗联所处的艰苦环境和战斗惨烈程度远远超过其他国内战场。刘家人所在的抗日先锋队,也是在这个时期遭受重创,爷爷耀廷、叔爷景阳都在这个时期牺牲,父亲刘树林也是在这一时期受伤被捕。然而,这么重要历史事件,在讷河政府的史志里却被遗漏了,讷河市政府竖立的抗日先锋队攻打讷河牺牲人员的纪念碑上,竟然找不到耀廷和景阳两个爷爷名字。不是工作人员不负责任的疏忽,实属缺少资料记载,也找不到当时的见证人。刘晓明先生作为烈士后人,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驱使他深入实地,多方查证,最终把真实的历史事件挖掘还原出来,使我们更加清晰看到了刘氏家族和东北抗日军民的斗争画面,其史料价值弥足珍贵,非凡的教育意义无可替代。

刘晓明先生从小受到长辈的影响和熏陶,对抗联将士怀有深深地敬意,尽管他身在南国澳门经商打拼,但他始终心系为国捐躯的抗联英烈,深深地眷恋着先辈们战斗过的那片黑土地,对那段历史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因而他笔下抗联斗争的触角才能窥探得更远,与抗联斗争相关联的史实、事件和人物的描写才那么的鲜活而富有诗意。文中既有刀光剑影、血雨腥风战斗场景,又有家族艰苦创业的奋斗足迹,也有浓郁的乡下生活情趣,还有家长里短的情感纠葛,既让人肃然起敬,又让人忍俊不禁。掩卷静品,我们仿佛听到了讷莫纳尔河畔的声声马蹄,看到了倭都台村口老榆下激情的人群,还有那续写的刘氏家谱在向后人诉说着桩桩往事。

刘晓明先生过去一直从事宣传工作,理论功底深厚,他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剖析,见解独到,读起来是那样的真切可信而又让人大受裨益。作者没有囿于阶级划分的惯性思维,能够客观地看待和评价知识分子和富家子弟投身革命动机,对家族和富家出身的抗联官兵给予了高度的赞誉。作者也没有把先辈描写成高大全式的人物,更多的是从历史局限性和人性的层面去阐释那段战斗历程,去辨析善与恶、美与丑。两个爷爷直到牺牲也不是共产党员,甚至很可能也不知道抗联就是共产党的队伍,“我父亲参军早,但入党却较晚,比一直在农村务农的我大娘田淑珍还晚”。现在看来虽有些遗憾,但却合情合理。在当时错综复杂的局势下,党组织对外是严格保密的,很多抗联战士凭着朴素的感情跟着共产党员走而不知内情者非常普遍。文中也没有回避长辈身上的不足,叔爷景阳身上有很多旧军人的习性,在李兆麟将军写给叔爷景阳的信中,对景阳“背地议是论非的习惯”进行了严肃的批评。耀廷爷爷也参加过民团,在外面娶了小奶奶,等等,这丝毫没有降低和损害他们的形象,相反,这样的“实话实说”更让人感到真实、可信、可亲。

《族魂》热情讴歌了以刘氏家族为代表的抗联将士无怨无悔的人生追求,诠释了伟大的抗联精神。虽然是传统题材,但视角独特,事件典型,生活气息浓郁。作者满怀对家族长辈的敬仰之情,向我们娓娓讲述着那一段历史,仿佛在和逝去的亲人交流,每一个人物、每一个事件、每一个场景都是那样的令人驻足,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是一本引人入胜、看后不会后悔的好书。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中华民族从来就是个不屈的民族,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成千上万像刘家爷仨那样的血性男儿,前仆后继,上演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他们是民族的脊梁和骄傲,永远值得我们敬仰和怀念。

柳丝牵动悠远的追忆,雨滴敲开心海的涟漪,美丽的花蓝贮满后人景仰,它与先烈的忠魂相映相伴。如今,我们已经看不到硝烟弥漫的冲杀,也没有了草根树皮果腹的煎熬,广袤的黑土地上到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讷谟尔河畔留给后世的,是穿越时空永恒的精神财富!

《镇魂》读后感


《镇魂》读后感

文/赵思佳

镇生者之魂,安死者之心;

赎未亡之罪,轮未竟之回。

《镇魂》

夜凉如水,残月半弯,懒懒的洒下几缕清辉,几点疏星就那么懒散地缀着。

八月,我步入初三前的最后一个月,一个人孤单地在题海中徘徊总会感到累。偶得空闲时,经朋友推荐,看起了一本名为《镇魂》的小说。

我从未在开头就被一本书或小说深深地吸引,这本小说却例外。

作者没有多么华丽而夸张的词藻,没有什么梗做噱头,更没有写什么会被删减的情节来吸引人的眼球。

男主沈巍,赵云澜,没有女主。

两个人没有多么狗血的初识,多么轰轰烈烈的爱情,多么令人撕心裂肺的结局,只让人觉得真实。

邓林之阴初见昆仑君,惊鸿一瞥,乱我心曲,巍笔。

他们初识于五千年前,沈巍那时还不叫沈巍,叫沈嵬,是昆仑为他改的名。小鬼王花了五十年时间集齐了昆仑的左肩魂火,只为搏美人一笑。美人为了天下苍生牺牲了,死前血肉化作镇魂灯,心头血化作灯芯,抽出昆仑筋给了沈巍,让他脱了鬼藉,成了非人非神非鬼非妖的令所有人都惧怕的斩魂使,昆仑君临死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可惜看不见小美人长成大美人咯。沈巍为了将昆仑送入轮回,答应了神农永远守护大荒。成了人神鬼皆惧的斩魂使。

他身为鬼族,少年鬼王身上应带着多少戾气,却因着一个承诺硬是收敛了戾气,成了温润儒雅的如玉公子,甚至成了大学的语文教授。

世界上有一种人,不是你怎么看怎么好,怎么闭月羞花,怎么非卿不可,就想从此君王不早朝了,而是你觉得,要是你对不起他,你自己简直就不是东西。

五千年的时间说长也不长,对沈巍来说就是煎熬,他不敢出现在昆仑面前,只得在远处默默关注他,看着他与别人相爱,只能一个人承受,而昆仑对此一无所知。

沈巍还是出现在了昆仑面前。

我连魂魄都是黑的,唯独心尖上一点干干净净地放着你,血还是红的,用它护着你,我愿意。

昆仑五千年后的这一世名为赵云澜,没了神格的昆仑只是一个普通人,和无魂的大煞之人在一起久了,会逐渐呈灰败之色。

沈巍无内丹,有的只有心头血,被赵云澜发现后说的这句话让我泪流满面。

《镇魂》其实也有话很有哲理:

人这辈子,有四件事情不能太执着。一是长久,二是是非,三是善恶,四是生死。

执着有时候不是美德,太纠结长久,会让你患得患失,让你看不清自己脚下的路。而太纠结是非就会钻牛角尖。太纠结善恶,那你眼睛里就容不下沙子,有时候会让你变得自以为是,希望所有的规则都围绕你自己的棱角来做改变,太纠结于生死,那视野就变得狭窄了。

读后感《《魂-生命的经义》读后感》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生命生命的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