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梅花魂读后感300字 > 地图 > 梅花魂读后感300字

梅花魂读后感300字

发布时间:2019-10-11 来源:互联网

《镇魂》读后感2500字。

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我们在读完一本中外经典名著后,往往会发现自己身上的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当我们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为自己所看的书籍写一份读书笔记。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为满足你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镇魂》读后感2500字”,欢迎你的品鉴!

《镇魂》读后感2500字:

《镇魂》是我继《大哥》之后,看的又一本priest大大的耽美作品。最近这本小说改编的同名网剧在微博上很火,两位主角非常符合书中人物设定,深受粉丝喜爱,演员分别被称为沈巍本巍(朱一龙)和赵云澜本澜(白宇)。

《镇魂》是一本都市灵异题材的小说,我并不是很喜欢这个题材。但本来不关注网剧的我,被首页的镇魂刷屏了,随便看了眼,发现,朱一龙的眼睛实在太美了,毛猴和突厥太有趣了,于是我就开始看这本书了。

整本书讲述了一个特殊公安机构——特别调查处,专门调查各种灵异害人事件。处里牛鬼蛇神人才辈出,有蛇族女秘书祝红,背景复杂的女鬼汪徵,僵尸王楚恕之,一只活了五千年的黑色肥猫大庆,一个假和尚林静,被莫名其妙指派的胆小鬼人类郭长城,以及镇魂令令主——处长赵云澜。赵云澜因一个案子接触到了大学古文学教授沈巍,赵云澜男女通吃,沈教授绝代佳人,于是赵云澜开启了疯狂追求模式,在各种事件中寻找一切跟沈教授拉拉扯扯的机会。就在这火热的追求中,诡异事件接二连三,上古传说中的坐镇人间的四件圣器一一现世,赵云澜与来自黄泉之下人人畏惧的斩魂使大人并肩作战,与敌方BOSS鬼面和态度怪异的地府对抗。

事件对付起来不易,却总能化险为夷,然而赵云澜偶然发现沈教授很奇怪。首先,他觉得沈巍是喜欢自己的,却不知为何总是在克制。雪山事件后沈巍醉酒掉了马甲,赵云澜才试探出来沈巍原来就是斩魂使大人。然而赵云澜才不管他是不是可怕的斩魂使,照样在了一起。可斩魂使是鬼族,人鬼殊途,赵云澜精力被不断吸走,沈巍只能拿心头血为他续回去,赵云澜发现后怒不可遏。

敌方大BOSS在明处捣乱,想要收复圣器,而地府却暗中阻挠斩魂使的行动。一桩桩一件件事情后,赵云澜发现,自己不仅同沈巍有五千年情缘,还有个厉害得掉渣的前世——上古神明昆仑君。而周围所发生的一切,包括被赵云澜发现沈巍取心头血入药,无一不在沈巍的掌控中。最初为了不让昆仑陨落,沈巍与神农氏定下契约,用千年镇守鬼界大封来换取昆仑一丝魂魄入轮回,若大封被破,鬼族祸害人间,则沈巍要以身重封入口。沈巍一直循循善诱,千方百计诱导赵云澜跟他一起死,聪明的赵云澜全部都识破了,但是识破后,依旧愿意与他同死。

可临了,沈巍却领悟了,他在封印前抽去赵云澜所有记忆,只身赴死。眼看就要天人永隔,此时昆仑君的神力却恢复了。恢复神格的赵云澜召唤出四圣之一的镇魂灯,将沈巍从灯中唤出重生。从此,两人永不分离。

这本书是我至今读过唯一一本priest大大真的为了感情线而写剧情的耽美。说句不好听的,其他诸如《杀破狼》《大哥》《六爻》,感情线都跟附带的一样。而这一部,虽然情节依旧复杂紧凑,但更多的是为了铺垫出两人深厚的渊源和始终如一的感情。所以这本里的两人分离时间最长,却最甜。整个过程就是你有意,我也有意,虽然不能明目张胆的在一起,但是谁TM管得着,我们就是要在一起。一般人这样都是作死,幸好两个人除去马甲,真身都很无敌。

这本书其实我没有特别喜欢的部分,只有非常感触的桥段。一处是沈巍名字的来由,“山鬼?”昆仑君趴在大石头上,挑挑眉,“应景,只不过气量小了点,你看这世间山海相接,巍巍高峰绵亘不绝,不如加上几笔,凑个巍得了。”

还有一处是赵云澜表白那一席话:

赵云澜侧身在床上躺下,轻轻地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这时,他低低地说:“我别的东西也有,只是你可能大多都看不上,只有这一点真心……你要是不接着,那就算了吧。”

这句话像是一块石头狠狠地砸在了沈巍心上,他想起不知多久以前,有一个人也是在他耳边,也是这样似乎漫不经心地叹了口气,难得地沉下了声音,一字一顿地说:“我富有天下名山大川,想起来也没什么稀奇的,不过就是一堆烂石头野河水,浑身上下,大概也就只有这几分真心能上秤卖上两斤,你要?拿去。”

一如往昔,历历在目。

倾心之人,不论光阴如何变换,再见,倾心依旧。

当初看这本时,由于不懂那些上古神话都是些什么,觉得整个故事都很乱没看懂,所以没觉得多好看,等到现在回顾了以后,才发现,其实文章脉络都是很清晰的,剧情也没得挑,紧凑抓人,就是昆仑君的大背景没交代好,除此之外其实都很不错。

尤其人物塑造很成功,这应该算是p大一贯的优点了。郭长城生来福浅,却仍善待世界,使得身边人包括楚恕之都被救赎;祝红面冷心热,为一人,临险境,虽力薄,亦往矣。赵云澜表面没皮没脸,满口轻薄言语,内心却似水温柔,情意深沉。而沈巍乍一看是个傻白甜,又很会害羞,内里却极富手段,连心爱之人都算计在内,是个真腹黑也真纯情的奇珍异宝。

这本虽然是灵异鬼神题材,有些事件确实可怕,但是仗着p大一贯独特的幽默文风,胆小如我,也觉得其乐无穷,连遇见鬼,都觉得很可爱。除了背景交代有些纰漏,总的来看整本也算是佳作。更何况,这里面除了沈巍和赵云澜以外,还出了一对隐晦的cp,楚恕之和郭长城,也算是很少见了。如果要我推荐p大阅读顺序,我建议看完《杀破狼》就读这本好啦。

关于网剧镇魂,其实我还有一两句想说的。第一是,剧情跟原著没啥关系,第二就是,朱一龙演的沈巍深得我心。不是我偏心,白宇的形象跟原著还差那么一点儿,而朱一龙则是活脱脱从书里走出来的一样。两个人的演技都不错,朱一龙仗着自己睫毛精的称呼赢遍大江南北,火的油光满面,黑历史也被扒得连底裤都不剩。其早年出演的毛猴做成的表情包也是火得流油。连其大学同学翟天临和彭冠英的黑历史都被扒出来了,让人惊叹镇魂女鬼们的恐怖。

其实说实在,在任何形式男同感情都被广电明令禁止的情况下,这么一个硬生生把爱情改成兄弟情的网剧,火成这样,都是局势所迫。除了两个主演撑场子外,剧情群演配音跟闹着玩儿似的,剧情被改的面目全非,什么海星人地星人,黑老哥黑袍使……如果没有那两个主演,此剧真的是烂瞎了我的狗眼。

真是可惜现在的时代,明明文明发展不逊于别国,封建思想却传承依旧,可悲可叹,真不知道是日子变得更自在了,还是更束缚了。不管怎么样,希望有生之年,在我依旧喜欢这些的时候,有朝一日,能光明正大的搬上台面。像日本、台湾的脆皮鸭文化那样,真正的包容万物,公平视人。作者:Shiraha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延伸阅读

何须太执着——《镇魂》读后感600字


何须太执着——《镇魂》读后感600字:

最早接触的是网剧《镇魂》,追着追着就想找原著看看。

这其实是我的一次新的尝试,《镇魂》是我看过的第一部耽美文。作为一个耽美圈的新人小白,再加上之前接受过网剧版的“洗礼”,在看两位男主的感情交流的时候,画面感更强,说实话,小编有一丢丢水土不服。或许这也影响着小编,小编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感情线以外的情节上。

整篇文建立在我们传统的神话传说体系之上,相对于网剧的剧情而言,让我觉得更容易接受一些。虽然里面许多奇幻情节是作者个人的想象,但大多依托于实有的典籍传说。这使小说更有营养,小编觉得自己学到了知识。

文字是阐释观念的一种工具。作者借小说人物之口述说了许多她自己的人生感悟。我印象最深的是赵云澜第一次从昆仑回来,他的父亲(实为神农药钵)对他说的一句话——“感觉人这一辈子,有四件事不能太执着,一是长久,二是是非,三是善恶,四是生死。”

很多东西,一开始是好的,到了一定程度,就变坏了。执着是种美德,但过于执着就等同于顽固。

“如果太纠结‘长久’,你就容易患得患失,看不清脚下的路;太纠结‘是非’,你就容易钻牛角尖,世界上本来就没有那么多绝对是、或者绝对非的东西;太纠结‘善恶’,你眼里容不得沙子,有时候会自以为是,希望规则按着你的棱角改变,总会失望;太纠结‘生死’,你的视野就小,这一辈子最高只能成为二等层次的人。”

我们应该展望未来,但前提是我们已经脚踏实地,做好了当下;我们必须明辨是非,惩恶扬善,但也可以寓情于法,以谋求最佳结局;我们需要珍惜生命,却不能枉顾一切,苟且偷生。

“有些东西,经不起拷问,也经不起琢磨,更不值得深陷。”很多东西都有两面性,我们能做的,只有不在后悔上浪费时间,好好想想,接下来该怎么做。

《苏轼》读后感2500字


《苏轼》读后感2500字:

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中期的文坛盟主,诗、词、散文、书法、绘画,每一个方面的成就都达到少人企及的高峰。论诗,与弟子黄庭坚并称“苏黄”;论词,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论散文,与老师欧阳修并称“欧苏”;论书法绘画,其《黄州寒食帖》称为天下第三行书,善于画怪石、枯木,尤其善于画墨竹。除了才华,赢得人心的更是他的德行。

苏轼1037年出生于四川眉山,18岁娶了王弗,这桩包办婚姻十分美满。王弗聪明安静,看人极准,总能给说话口无遮拦、又无城府的苏轼以适当的提醒。

21岁,苏轼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到京城汴京(今开封)参加科举考试,本来应该是第一名,但欧阳修以为该文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做,给了个第二名。此时母亲去世,没来得及工作的苏轼回家守孝二十七个月后,才到陕西凤翔担任判官,说来可笑,当时做的第一件正事便是为民求雨撰写祈雨文,写奏折请求皇帝加封山神,成功求到雨。

29-30岁,苏轼的妻子、父亲相继去世,苏轼兄弟送灵柩回眉州安葬,守丧期满,娶了王弗堂妹王闰之。回到京城时,新党王安石变法开始,因为反对变法,苏轼离开京城到杭州任通判。这是个副职,工作压力并不大,他尽情感受杭州山林湖海之美,在这里,他与至交好友佛印互相调侃,收留了12岁的歌女王朝云,度过了一生中最快活的时光,写下了《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及《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的诗句。

38岁,苏轼到山东密州任太守,此时王安石被迫害已辞官,奸臣当道,百姓苦不堪言,路边经常见到饿的奄奄一息被丢弃的儿童,作为当地官员一把手,苏轼难过沮丧、忧国忧民、一心报国,写下了《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国困家贫磨练了苏轼,初步形成了豪放的词风。中秋之日,想念很久不见的弟弟,写出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中秋词,后两句现在被情侣广泛使用。梦到亡妻,写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既朴素易懂,又触动心弦,感人至深。

41岁,苏轼调任江苏徐州太守,不久洪水到来,他先是劝阻富有之家不要逃难,稳定了民心,而后到军营请求禁卫军的帮助,指挥官见到沾满泥浆的太守十分感动,加入抗洪抢险的队伍,经过两个月的艰苦奋斗,洪水终于退了,老百姓欢呼雀跃,苏轼继续加固提防,并建了一座黄楼纪念。转年徐州又发生旱灾,苏轼又去祈雨,《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则写在徐州旱灾的时候。

43岁,他任浙江湖州太守,被一批妒贤嫉能的官员断章取义说是讽刺朝廷,遭遇了一生中最凶险的事情-乌台诗案,他几乎被一棒子打懵了,惊慌失措,在自湖州押解入京的路上还曾想跳水自杀未遂。入狱后,被严刑拷问,觉得已无生还可能,他给弟弟写了两首诀别诗,读书笔记皇帝看了十分感动,最终没被处死,但贬谪黄州,被监视居住。经历生死劫难后,苏轼曾下决心不写诗、少说话,但这简直比登天还难,所以在黄州他还是写了不少代表作。如《定风波》“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越来越具有豪放气魄。在这里,他躬耕东坡之上,安心种地建屋,发明了东坡肉,越来越喜爱黄州,“东坡居士”的名号便来源于此。《记承天寺夜游》记录了他那时与朋友两个闲人晚上散步的情景。从《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中,仍能看到他乐观豁达的性格。

48岁,苏轼离开黄州,去往河南汝州、山东登州,路上考察石钟山,写下《石钟山记》,经过庐山,写下《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途中,他与朝云所生幼子苏遯夭折。贬谪黄州给他很大的打击,他曾为这个儿子写下“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在逗留江阴期间,为僧人惠崇所做的画题诗《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49岁,旧党司马光重新为相,起用苏东坡,使他担任翰林,为皇帝草拟诏书。无奈苏东坡深知自己遇有邪恶“如蝇在食,吐之乃已”、不愿投机取巧、阿谀奉承的性格不适合在朝中久留,请求离京外任。53岁,他再次到杭州,这次是杭州一把手,治理了西湖,修了苏堤,写下《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需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西湖有现在的样貌,也是拜苏轼所赐。后来又在安徽颍州、江苏扬州、河北定州任太守,均是想百姓疾苦,实施惠民工程,政绩卓越。

58岁,新党又执政,苏轼被贬广东惠州,此时,他的第二位夫人王闰之已死去,朝云一直陪伴在身边。他在惠州爱上了荔枝,说每天能吃300颗。那些敌人看他在惠州安贫乐道,还是过得太好,在62岁时又把他贬至海南儋州。不幸的是,聪明敏感的朝云病死在惠州,苏轼仅带着小儿子前往儋州,在那里,他过着“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的生活,一再被迫害,甚至被逐出官府提供的住处,没有任何的地位和权利,但他随遇而安,尽自己所能,教那些住船型屋的黎族人建造房屋,劝他们耕地种田,为百姓讲学,给后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在他来之前,海南从没有一人科举考中,从他讲学之后,人才辈出。现在儋州有东坡书院纪念他。65岁,他被赦免北归,在途中逝世。

苏轼是个正直忠诚的人。这一生,起起伏伏,经历了大风大浪,无论做大官小官,还是被贬谪至荒蛮之地,都能以解百姓之忧为己任,堪称为人民服务的典范,得到当地百姓的爱护拥戴甚至永久纪念。

苏轼是个天真浪漫的人。认为这世上就没有什么坏人,无论老师学生、和尚老道、政敌歌女,他都是坦诚对待。走到哪里,都有一群挚爱他的朋友,接济他,陪他消磨时光,饮酒作诗,发生了很多动人的故事。佛法和道家的智慧融入他的儒家思想里,使得他后期达到了更高的高度。他的作品在他在世时就广被传抄,从古至今圈粉无数。

苏轼是个家庭幸福的人。他有个同心同德的才华横溢的弟弟,有着与他性格互补的结发妻子,有着贤惠体贴为爱酒的丈夫主动提供酒的续弦王闰之,有着不离不弃灵魂相通的侍妾王朝云;张罗着为儿子和侄儿们寻觅了合适的亲家;他幽默风趣,富有情调,他不是高高在上的天上的文曲星,他是个食人间烟火的凡人。

如果你经历过什么坎坷,从他身上能汲取无限力量。只要乐观豁达,没有什么能打败你。

注:除了《苏轼》这本书,从百度搜索了收入课文的苏轼的作品,对应到他的经历中,供大家参考。他的年龄因为算法不同,与年代大致对应,不一定很准确。

《简约至上》读后感2500字


人们常说UCD,那有没有一些具体可行的指导性操作原则呢?许多人一谈到简约,脑中想到的就只有少即是多这一句话,殊不知这句高度凝练的抽象语句背后是经过多少具象尝试才总结出来的。抽象性的理解必须以具象为载体,作者Giles Colborne在此书中给出了具体可行的四个策略:删除、组织、隐藏、转移,这给了我许多的启发。
part1:用户相关
在谈这四策略之前,先说一些跟用户相关的问题。
了解用户不能只在安静舒适的会议室中,要到用户使用产品的地方做实地调查。我们无法控制用户使用软件的环境,而只能使软件设计符合环境需求。
要倾听用户的意见,但绝不盲从。
如果根据用户对产品的使用情况进行分类的话,可以分成三类:专家型、随意型、主流型。
专家型用户愿意花时间研究新产品,往往属于技术狂热派。
随意型用户有兴趣使用更高级更复杂的产品,但却不愿意接触全新的东西,一句话,学习意愿不强烈。
主流型用户使用产品的唯一目的是完成某项任务,永远不会产生学会所有功能的想法,一句话,简单的体验。
从数量上来看,主流型占据绝大多数。产品的设计应该忽略专家型和随意型,时刻将心思花在主流型用户身上。这是吸引大众,创造大众产品的不二法门。
在描述用户需求的方法上,还是使用情景分析法。时间、地点、谁、为什么、怎么样,这几个要素必不可少但又力求简短生动。
part2:删除
为什么要删除?
删除有助于让设计师专注于把有限的重要问题解决好,删除有助于让用户有简单的体验,也就是抓住了主流型的用户。
那如何删除呢?
有这么一个原则说得非常好:把某个功能去掉,如果不影响产品的工作,那么这个功能就不是产品的核心功能。而把一切难于实现的功能都删除是典型的错误做法。(本文选自)
除此之外,删掉实现得不够理想的功能删除也能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作者在书中提到了一个关于功能和可用性的对比试验。实验结论表明:功能多对于没有机会试用的消费者有吸引力。但是,在消费者使用了产品之后,他们的偏好就会改变,从重视功能变成重视可用性。
当我们给用户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的时候,在用户看来,这并非是一件好事。从心理认知层面来看,原因有二。第一,我无法完全掌控这东西,选择成了我的负担。第二,对某些功能的不使用会让我产生放弃某些可能性的感觉,而这种感觉是令人非常不愉快的。由此也可以看出,研究人类心理学用助于准确把握用户心态。之前了解到一本名叫《无从选择》的书,正好是专门研究这一话题,正计划接下来拜读。
还有一些其他的办法能够减少用户的选择。
比如根据分析用户信息,选定合适的默认值。如果想要用户再点开复杂的首选项进行一一设置的话,这体验对于主流型用户来说实在不是简单的。
比如在某些有输入限制的地方,应该不让用户选择不能选择的内容。比如让用户无限选择日期,然后再弹出类似你选择的日期超过了范围,请重新选择这样的语句的话,用户肯定会想:尼玛!既然不能选,你干嘛还让我选!大多数的人就会转向你的竞争对手,如果可能的话。
删除这一思想不单单可以应用在功能上,还可以应用在一切跟用户体验相关的内容上。比如删除杂乱元素避免视觉混乱,比如精炼字句以减少阅读负担等等。
part3:组织
组织,核心是只强调一两个最重要的主题。如果你发现最重要的主题竟然有很多,请使用上面的删除法则对付。
关于分块,有个经典的建议是把选项组织带7加减1个块中,这个数字是人的大脑瞬间能够记住的最大数目。
分块就像数学中的分类一样,要做到不重不漏。若非得有重复,也得选择重复交叉最少的分类方法。
除了分类,大小和位置也是组织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同样的,大小和位置也必须反映同一个原则:只强调一两个最重要的主题。重要的元素大一点,不重要的元素小一点,相似的元素放在一起
运用色彩进行感知分层也是可以考虑的方法,常见的就像公共交通中的地铁路线图。
关于组织的最后一个话题是路径。路径就是用户从他所处位置到达他目的地所经过的一系列节点。
有这么一个例子可以很好地阐述这个话题。世界著名的建筑大师格罗培斯设计的迪斯尼乐园,经过三年的施工,终于快要对外开放了,然而,各景点间的道路该怎么连接还没有确定最后的方案。后来他受到卖葡萄的老太太开放葡萄园这一做法的启发,想出了在乐园的空地洒满草种的办法。在乐园提前开放的半年里,草地被踩出了许多小道。第二年,格罗培斯让人按这些踩出的痕迹铺设了人行道,并因此获得1971年伦敦国际园林建筑艺术研讨会上的世界最佳设计奖。
从这儿可以看出,我们给用户设计的路径绝对不是用户心中最佳的路径,如何听取用户的意见并不断更迭,是改善体验的有效方法。
part4:隐藏
无论隐藏什么功能,都意味着你在用户和功能之间设置了一道障碍。那么,我们到底该隐藏那些功能呢?
不常用但不能少的功能是第一选择。比如个性化设置,服务器配置等等。
渐进展示是隐藏的一种表现方式。所谓渐进展示,类似于先展现基本所需信息,假如用户需要更进一步的信息的话,单击那个高级按钮就可以看到。
刚刚的渐进展示是从同一个时间点对隐藏进行解释,假如从时间维度对隐藏进行解释的话,那就是阶段展示。所谓阶段展示,类似于将一件复杂的事情分割成几个步骤,然后在不同的步骤展示其所需信息(隐藏不需要的信息)。
还有一种隐藏是捕捉特定动作才会出现的。最典型的莫过于在浏览器上选定某些文字之后,附近会浮现出一个翻译的快捷图标。
隐藏标签表现形式的选择,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良好的标签应该采用应邀探索设计模式,激励用户进行探索学习,比如Abode Illustrator对高级绘图工具栏的小三角处理;差劲的标签,诸如高级之类仿佛在告诉用户:你不配使用这项功能!
除了要考虑标签的形状,还要注意标签的位置。把标签放在哪里比把标签做成怎么样要重要得多,把标签放在用户视觉关注点上。比如当用户刚刚打开一个站点的时候,目光会扫视整个屏幕。当用户专注于一项任务的时候,他的关注点就会聚焦,这时候的标签就必须出现在用户的关注点附近。
part5:转移
转移,目标是转移后能够更好地展示和实现功能。
转移,可以是从一个设备到另一个设备,就像将复杂的遥控器的部分功能转移到电视的屏幕上。也可以是从一个平台到另一个平台,就像移动端不方便查看的内容同步到pC端进行查看。
总结
创造简单用户体验的秘诀就在于把复杂性转移到正确的地方,让用户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简单之美。

《海子作品》读后感2500字


《海子作品精选》读后感2500字
一块麦田下滚滚麦浪在金光下翻波涌起,他蓬乱着头发蹒跚而入,俯身除草,累了,便躺下休息。远处一阵阵喧响传来,那是属于故土的轰鸣他便是麦田的守望者海子。
一个懵懂读诗的少年,和一个诗界的天才相遇了。
丰收的麦田里,与我席地而坐的,是一个热爱土地的赤子。
麦浪/天堂的桌子/摆在田野上/一块麦地,我们一起品尝着丰收的喜悦,感谢大地的恩赐,听他回忆着亲人们挥汗如雨辛苦耕耘的情景。《麦地》中月亮连夜种麦的父亲晃动的麦秸处处是生机。比如父亲身上像流动金子,每每看到这句诗,眼前总相映着一个勤劳的父亲,金黄的麦浪在他的脉络中缓缓流淌。这是对田间劳动的一种永恒的赞美。诗人又向我描述了连夜种麦收割季节的全过程,我惊奇地发现这一切都是在皎洁的月光下进行,原来劳动是那么富有诗意!
但这位赤诚的诗人不满足于诗意的流淌,他的心走得很远很远:我们各自领着/ 尼罗河,巴比伦或黄河 /的孩子 在河流两岸 /在群蜂飞舞的岛屿或平原 /洗了手 /准备吃饭 这是人类的起始,一切文明最深处的动力来自于古老的土地。土地是生命的源头,也是文明的源头。他依恋着土地,赤足享受着绿茸茸的青草对他的亲昵,感到自己是彻底干净的黑土块。做农活总是免不了泥土高溅,扑打面颊,海子快活地叹息: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
麦田哺育了诗人和他的亲人们,哺育了他们的祖辈,也即将哺育往后的一切。它是过去,更是未来。多么美好的麦田!于是,海子在《五月的麦地》里大声欢呼:全世界的兄弟们/要在麦地里拥抱/东方,南方,北方和西方!多么孩子气的欢呼啊!但是就是这种孩子气感染了我,我也忍不住跟着呼喊! 喊累了,我们紧紧偎依在土地的怀抱。
土地不仅给了我们生命,也赐予人们幸福。海子对自己说:诗人,你无力偿还/麦地的光芒和情义,他被一种深深的负疚感所困扰,麦地/别人看见你/觉得你温暖,美丽/我则站在你痛苦质问的中心 被你灼伤/我站在太阳痛苦的芒上,海子焦虑于自己对土地无以为报,满腔的灼热的赤子情怀!!
这么神圣的麦田,值得人们顶礼膜拜,也让海子魂牵梦绕地送出如此之多的赞诗。成名之作那超越功利主义的心和超凡的思绪,对人类生存之所麦地去发自肺腑地歌颂,所以即使久居城市,他也不曾将自己的心交给城市,而是恪守对工业化于心底的排斥,坚持对麦田的守望。
在工业的风潮席卷大地之时,他是一个孤独的守望者。
那个滚滚而来的风潮,似乎极力要榨干土地的丰腴和生命。物质欲望挟持了人类,大地的不断衰亡,人们的精神世界日益破碎。流淌着金色的家园被摧毁了,诗人曾试图在大地母亲的怀抱中得到和解,然而每次都有着一种无法言说的疼痛。他向我倾诉:有时我孤独一人坐在麦地/为众兄弟背诵中国诗歌/没有了眼睛也没有了嘴唇。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孤独不可言说,悲伤不能阻挡:珍惜黄昏的村庄/珍惜雨水的村庄/万里无云如同我永恒的悲伤。
眼睁睁地看着与自己朝夕相伴的土地中破土而出的,不是长势优良的麦子,而是一座座冰冷的建筑物,他才会叹息该得到的尚未得到,该丧失的早已丧失。
他曾经想用诗来守护,可现实压得海子喘不过气。他懵了,土地仿佛是他想象的镜花水月,像虚无缥缈的烟雾,如同未曾存在一般。当尘埃落定,他从美梦中惊醒,却发现一切事物都淡化消褪了。恍惚之间,我仿佛听见他那句我不信仰太阳,我信仰大地。我不相信神的存在,我只相信大地的实在以及人性的实在可这唯一的信仰,在此刻已然支离破碎,那时一个不可辩驳的事实他,守不住了。
在昌平旅店的古街旁,我能聆听到他孤独时的喃喃自语,这是灵魂在无言地嘶喊。
我难以细谈他的作品,一触摸那些痛苦的诗集,我就想掩卷哀思。内心的孤独和对世俗的疏离,为海子加冕了沉重的痛苦。仅仅因为他是个天才,与他作伴的仿佛只有那一言不发的黑土地了,出自《在昌平的孤独》中那句孤独不可言说就是思想进阶后,却不能与其他同龄人共鸣的孤独。十五岁便跨入了多少人梦想中的北京大学,他天才般的大脑给了他不尽的遐想。但当时轰轰烈烈的乡村工业化让一切回忆被碾碎了,脱离农田后他再也无法与他所谓的精神依靠紧紧依偎。
看到孤独的海子徘徊在他的世界,突然间想起了傅雷的话:赤子孤独了,才会创造一个世界!
阿尔的葵花丛,我看到他与梵高并肩而行,亲密如兄弟。
相同的思想,让他们无法隐忍在这个喧闹的时代。阿尔的烈日下,我看他们在怒放的葵花田中缓步独行,他与那个 瘦哥哥相视而笑:贫困与寂寞无法扯开那双紧握的手,烦乱的杂音无法扰乱他们对艺术的追求。
《阿尔的太阳》给了我最深的印象。一支再美好的笔,有时不免要去谱写一段难言的惆怅。他在这首诗里无法进一步麻醉自己了,诗人的敏感让他无法酣眠。那句一切我所向着自然创作的,是栗子,从火中取出来的。啊,那些不信仰太阳的人是背弃了神的人是对每个人脱离土地行为的谴责。他仿佛能预知田地飞速锐减之后,那贫瘠、凄凉的荒地。那一刻,他的精神才真正升华了,他才真正理解诗中的梵高,理解太阳对梵高的重要性,那是一种随时就要割舍的怅然,恰好和即将被吞噬的土地十分相似。海子的语言在这首诗中臻于完美,在我看来,大胆的想象和细致的构景是诗的外在美。红头发的哥哥,喝完苦艾酒你就开始点这把火吧预示他和梵高形同太阳一般拼命地燃烧,都是为了抗拒燃烧后的颓废,这供奉在艺术祭坛上的灵魂,就是全诗的魂灵,也是他的脊骨。
赤子,麦田,孤独,守望,这就是海子,这就是海子的诗。
海子的诗与我而言确乎一种莫名的痛楚,因为他不像徐志摩那样描绘可望不可即的事物,他从未将笔墨放在所谓的唯美上,而是把美好的画面直接摆在人们面前,所以说他有着其他诗人不具备的朴素。他不曾用笔墨直接告诉我他的伤心处,却用诗的形式委婉地传达这个朴素的道理:在城市幽暗的霓虹灯中行走,终究会迷失在途中,不如偶得一空闲,去心灵的麦田看看。(读后感)
夕阳下,在城市与乡村的交界处铁路,四周杂草丛生,在铁路两旁有一个作者和读者背对除草,一阵刺耳的长鸣从远方传来,像是在叙述一个无言的酸楚,一列火车紧随而来。火车上的游客望着向后倒退的麦田,不知下次还能否回来。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镇魂》读后感250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梅花魂读后感3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