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花样女人读后感 > 地图 > 花样女人读后感,2024花样女人读后感
花样女人读后感相关栏目
花样女人读后感热门栏目
花样女人读后感推荐
花样女人读后感

(共 7483 篇)

  • 1、 《花样女人》读后感

    “花样女人”,从微妙的汉语运用与排列来说,可以有两个含义:一是花像女人,二是女人像花。把女人比作花,把花比作女人,这不算新奇,不但从模样上去比,更从内心上去比,这样,《花样女人》便成了一部非常有趣的书。

    这部书的法文名原意即“富有生气的花”,或“活灵活现的花”,是l9世纪插图画家j·j·格兰维尔的传世之作,出版于他逝世那年。

    格兰维尔(1803年--l847年)出身于艺术世家,青年时为几家讽刺刊物画漫画。七月王朝(l830年--l848年)路易·菲利普统治时期,巴黎报刊的漫画极尽讥讽揶揄之能事,杜米埃、乔阿诺见弟、莫尼族都是那个时代的名家。

    格兰维尔以其版画集《白日变形记》(l829年)而闻名。这是一册针对巴黎风情的社会讽刺画,动物穿了人的服装,扮演入世中的各种角色,刻画入微,使格兰维尔置身于19世纪大插图画家的行列。他还模仿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创作了一组风俗画《动物的私生活与公开生活》。出版社有一个插图委员会,为巴尔扎克、缪塞、朱尔雅南、夏尔诺迪埃等人的作品做插图,而《动物的私生活与公开生活》则与此相反,以图像为主,再配以文字。

    l844年,格兰维尔发表《另一个世界》,引起波德莱尔的注意,不久又获得超现实主义者的青睐,作为他们学派的一部样板作品。其中一章篇名为“花的节日”,从动物变形到了植物变形,用一名批评家的话来说,从“人·动物变化”过渡到“人·植物变化”。这也是格兰维尔最后创作《花样女人》的思路的全过程。《花样女人》还是秉承作者的一贯做法,就是格兰维尔画图,再由作家撰文。这次由塔克西尔·德洛尔、阿尔方斯·卡尔、弗里克斯伯爵三位作家执笔。书中收录了法国庭院培育的各种花木,外国的奇花异卉,以及野地上的花草。

    以往,格兰维尔在漫画中表现的是尖刻的嘲讽、巴尔扎克式的现实主义,在《花样女人》中则是温柔雅致的诗意。他运用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用花去显示女性的思想感情,去挖掘前人忽视的花的情愫,开拓了一个新世界。

    格兰维尔并不追求科学的精密,他是艺术家,不是生物学家,只是在巴黎植物园里研究花草的习性,赋予花草奇幻的阐述,他要求文字也沿着这条思路去表现花草的精神。这三位作家的文字的确也摆脱了生物学家正襟危坐的态度,枯燥无味的说明,精妙处独具匠心,稚拙时确也反映了19世纪法国人的社会观。

    阿尔方斯·卡尔是小说家、和园艺爱好者,他留下一句名言:“愈变愈是这么一回事

  • 2、 《花样女人》读后感1150字

    “花样女人”,从微妙的汉语运用与排列来说,可以有两个含义:一是花像女人,二是女人像花。把女人比作花,把花比作女人,这不算新奇,不但从模样上去比,更从内心上去比,这样,《花样女人》便成了一部非常有趣的书。

    这部书的法文名原意即“富有生气的花”,或“活灵活现的花”,是19世纪插图画家j·j·格兰维尔的传世之作,出版于他逝世那年。

    格兰维尔(1803年——1847年)出身于艺术世家,青年时为几家讽刺刊物画漫画。七月王朝(1830年——1848年)路易·菲利普统治时期,巴黎报刊的漫画极尽讥讽揶揄之能事,杜米埃、乔阿诺见弟、莫尼族都是那个时代的名家。

    格兰维尔以其版画集《白日变形记》(1829年)而闻名。这是一册针对巴黎风情的社会讽刺画,动物穿了人的服装,扮演入世中的各种角色,刻画入微,使格兰维尔置身于19世纪大插图画家的行列。他还模仿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创作了一组风俗画《动物的私生活与公开生活》。出版社有一个插图委员会,为巴尔扎克、缪塞、朱尔雅南、夏尔诺迪埃等人的作品做插图,而《动物的私生活与公开生活》则与此相反,以图像为主,再配以文字。

    1844年,格兰维尔发表《另一个世界》,引起波德莱尔的注意,不久又获得超现实主义者的青睐,作为他们学派的一部样板作品。其中一章篇名为“花的节日”,从动物变形到了植物变形,用一名批评家的话来说,从“人·动物变化”过渡到“人·植物变化”。这也是格兰维尔最后创作《花样女人》的思路的全过程。《花样女人》还是秉承作者的一贯做法,就是格兰维尔画图,再由作家撰文。这次由塔克西尔·德洛尔、阿尔方斯·卡尔、弗里克斯伯爵三位作家执笔。书中收录了法国庭院培育的各种花木,外国的奇花异卉,以及野地上的花草。

    以往,格兰维尔在漫画中表现的是尖刻的嘲讽、巴尔扎克式的现实主义,在《花样女人》中则是温柔雅致的诗意。他运用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用花去显示女性的思想感情,去挖掘前人忽视的花的情愫,开拓了一个新世界。

    格兰维尔并不追求科学的精密,他是艺术家,不是生物学家,只是在巴黎植物园里研究花草的习性,赋予花草奇幻的阐述,他要求文字也沿着这条思路去表现花草的精神。这三位作家的文字的确也摆脱了生物学家正襟危坐的态度,枯燥无味的说明,精妙处独具匠心,稚拙时确也反映了19世纪法国人的社会观。

    阿尔方斯·卡尔是小说家、记者和园艺爱好者,他留下一句名言:“愈变愈是这么一回事。”他说有三

  • 3、 观《花样年华》有感

    《花样年华》观后感

    早知这电影,盛名之下,今日才看,相见恨晚。

    张曼玉一场场换的旗袍中,最爱那粉、蓝大朵烂漫的花旗袍。这精致的女人,买云吞面都要打扮的那么美。向来不喜头面油腻的人,让人觉得不洁;可当泛着油光的脸配上梁朝伟那双眼睛,不自觉的有种净化之感。干净是种气质。

    这故事情节说来也好笑。两人同病相怜,直至走到一起。竟对在他们之前出轨的丈夫、妻子产生体谅。有一幕我一直不解:为何一个说:假如多了一张船票,你愿不愿跟我走?

    另一个说:假如多了一张船票,你愿不愿带我走?彼此所求一致,却是一个没跟,一个没带。只能为苏小姐感叹一句恨不逢君未嫁时。

    个人认为,如果这一世只能是个平凡人,不妨任性些。因为平凡,所以不会带来历史性的大后果,还可能让自己拥有幸福。顾虑太多,是过着郁郁寡欢的一生;不去想,也是过一生,且更尽情尽兴。你算不得什么,没有那么多人和事要你负责!

    很喜欢导演那一黑一白的两次镜头转换。短瞬,让人好奇心涌起好像知道下面是什么,却又不是。

    苏小姐不愿和人关系太近,却也不会冷眼待人。她一次次推辞与大家共餐,宁肯独自下楼买面。只有一次,周慕云因为她而淋雨生病,想吃黑芝麻粥。她从周的朋友处听说,立马亲自下厨,煮了一大锅,大家一起吃。事后周还为此谢她。我觉得,与上次周问她包在哪买的是一样的彼此都知道答案,一切心知肚明。不知为了什么,(也许是为了在社会上为人)总说是巧了、是缘分,来隐藏真心。

    还有两人一次次模拟各自丈夫、妻子出轨的情景,很逗。现实玩弄着他们,他们只是不信,倔强的玩弄着幻象,亦或是玩弄着他们自己。没有理性能够控制的感性!企图抑制的情感会在体内冲撞,而爆发的更为强烈。是的,总有一天

    一切看似命定,实则人为。极力想展现真实就只能出现不真实。他们的情感被用来祭奠社会中的人伦道德了,而没祭奠出去的肉体躯壳,终究沉在忆念之中。一个选择离开远走,向无名小洞诉说;一个则留下来,妄想时间和平常生活去冲淡那年、那月、那人、那事

  • 4、 《花样年华,水木纯净》读后感

    今天读了一篇文章,名为《花样年华,水木纯净》,是谈论青春的,读了深有感触。 是啊,人生中比青春更宝贵的东西实在没有,而青春又是最容易流逝的。年少轻狂的我们却不知珍惜这人生中最宝贵的东西,还要加速它的流逝,白首时该多么后悔啊! 青春是一条奔腾的江河,每个少男少女都架着自己的一叶小舟,从河上匆匆驶过。笑过、哭过、痛过,正是青春该有的记忆。幸运的是,我们并不孤单,在青春这条广阔的河面上,还有一群和自己一样的朋友,和我们一起走过这段轻狂的岁月。眼泪、欢笑、死党、疲倦、梦想这些都是属于青春的字眼,而我们能做的,除了珍惜还是珍惜。只有这样,在我们回首青春时,才会无怨无悔,风轻云淡。 丽日倾城,青春易逝,且行且珍惜!

  • 5、 花样年华影评

    花样年华影评(一)

    说起港片,不得不想到王家卫。而说到王家卫,最令笔者印象深刻的便是这部《花样年华》。这部影片叙述了发生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老上海的爱情故事。整部影片弥漫着一种悠闲、懒散而又沉闷、忧伤的气息。就如张曼玉身着旗袍优雅地走在昏暗的街巷,那一种冷静而高贵的寂寞,让人有一种不可触及的寒冷。而那包裹在紧身旗袍下的白皙性感的身体,却让人感到有股压抑已久的欲望与热情在静静地骚动。解读《花样年华》,其实就是解读一个时代,以及在那个时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

    影片讲述了一对被各自伴侣背叛的女人和男人的彼此相爱,却又无法结合的悲剧故事。承受背叛,是一种令人非常痛苦、愤怒的事情,相爱而又不能结合,则更是令人遗憾和悲伤。为了向人们展示人物的这种压抑和忧伤,影片在拍摄中有很多独到的表现手法,值得我们研究。

    构图——

    首先,影片的构图十分独特。本片大多采用不完整构图,以中近景为主。人物一般不在画面中央,而是居于很不显眼的地位,有时只露出身体的一部分,比如说一侧肩膀和胳膊,或身体的下半身又或是胸部到腰部之间的一部分,让人觉得很不平衡,很局促。我们看到的很多电影,构图一般都很完整,尤其像张艺谋导演的作品构图都十分对称,人物也是放在主要位置上来表现。

    可本片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构图手法呢?如果我们从人物的遭遇以及他们的性格特征上来分析,就不难得出结论。主人公的生活很压抑,他们的心态拘谨而又消沉,他们几乎从未站出来表达自己的主观意识。在面对背叛时,也是那么的隐忍和懦弱。他们一直都像是被命运摆弄的小人物,在无奈的现实面前压抑包裹着自己的情感,无法表达,无处宣泄。而影片采用不完整构图,正是为了达到这种效果。

    服装——

    在表现人物上面,服装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本片中张曼玉的旗袍是十分精彩的看点。笔者数了一下,片中张曼玉大概换了八次旗袍,有素雅的,也有稍微艳丽的。旗袍把张曼玉的优美身材勾勒的温婉而美好。旗袍是典型的中式服装,女子穿上它会显得优雅、高贵,但美丽之中却又不免拘谨和保守。尤其在苏丽珍身上,那一身身旗袍就像枷锁一样,束缚着她的身体、她的心。

    去往2046房间找周慕云的时候,苏丽珍在白色碎花短旗袍外面,披了一件红色纱质的外衣,这是本片中她穿着最鲜亮的一次。那一次的经历,也许是她一生中为数不多的几次热情爆发的时刻。只可惜,在门口迎接她的周慕云仍是一身黑色的西装,显得那么的忧伤、冷静。这一次

  • 6、 《花样年华》观感影评
    《花样年华》观感影评 对于王家卫的电影,我总是看不透彻。《花样年华》,存在电脑中很久了,今天闲来无事看了看,明明整部电影的基调都是平缓、淡然,可是我却有种莫名的忧伤。 两个中规中矩的人,两个被婚姻背叛的惺惺相惜的天涯同命人,他们尝试对方配偶喜欢的东西,以此来感受自己的爱人更为喜欢的生活方式。 他们有着共同的爱好,看武侠小说,最后一起写武侠小说,又害怕别人的闲言碎语,因为他们不屑于成为彼此爱人那样的人。他们总是提醒彼此,不会和“他们”一样,最开始是告诫自己,最后却是欲盖弥彰。 他们在彼此安慰、依偎的岁月中,爱上彼此,但却从不言爱,不敢言爱。周慕云很多次想牵苏丽珍的手,最后终于牵到了,两个人也完成了第一次的夜不归宿,最终周慕云走了,她没跟去,她选择守着背叛过她的先生过日子。 苏丽珍很传统,太过传统,她不愿改变,她不想为了一时的激情冒着失去平稳日子的危险。最后当周慕云对吴哥窟的墙洞说出自己秘密后,真的封住了,我猜他说的是他很想念她,爱她,放不下她。 当她再次回到当年的出租屋时,望着窗外,眼泪欲夺眶而出时,我的鼻子酸酸的,所以我知道当周慕云回来后,看到她曾经的房门,也会停步、惆怅。 那些逝去的时光,如同一面积着灰尘的玻璃,他们谁也没打碎它,最终灰尘越积越多,他们早已看不到彼此。1961,1963,1966,当初安静陪伴的几个月,演变成日后难以忘怀的多年。她给他打电话,听到他的声音后却迟迟不说话,直到挂断电话。我想我可以明白她对他的那种想念,只是听听他的声音就好,她还是没勇气打碎那层玻璃。他也一定知道是她,但是他也没有再说话,而那部电话也再未响起,他们再也没见过。 爱上一个人可是用一个月,一天,一个小时,一秒钟,可忘记一个人却要一辈子。爱不一定要轰轰烈烈,不一定要谈天说地,只要静静相守,从心底懂得。她说一步错,步步错,所以她始终做不出决定,不敢迈出去,她怕后悔,但我认为,她最终还是后悔了,遗憾了。是不是她害怕再一次被背叛?痛一次好过痛两次,她放弃了。如果是我,我也会犹豫,会踌躇,我和她很像,我害怕遗憾,更害怕后悔。 就这样,我始终都是一个人,甚至想一直一个人下去……
  • 7、 《花样厨神》观后感600字

    《花样厨神》观后感 电视制作人怡珊(杨紫琼 饰),继挖掘了国际厨神翰伟(黄经汉 饰)后,展开下一届新厨神的寻找工作,为此特别举办 国际食神争霸赛。从小与爷爷学做家常菜的一晗(刘宪华 饰)为保住自家即将倒闭的餐厅,贸然前去参赛。这个烹饪手法古怪的小子一路过关斩将,连续击败各国顶级米其林主厨,最终站到了挑战国际厨神翰伟的舞台上。就在此时,怡珊发现了一晗的神秘身份。 看了好多部有关厨师和厨艺比赛的电影,包括周星驰的《食神》都没有让我感动到流泪,而这部《花样厨神》在最后父子决赛的场景里,父亲的一番话,让我泪奔了。 因为父亲和爷爷斗气,而让儿子一晗和父亲翰伟失联15年。翰伟每年都会在儿子生日的时候,为儿子做些菜以示纪念,而一晗在比赛的决赛前才得知翰伟是自己的父亲,并在比赛场上专门做了一碗面跪着献给父亲翰伟,而不是让评委品尝。至此,一家人相认相聚、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年龄渐长,越发的多愁善感,看见电影中的三代父子,其实内心感情都是很真挚而浓厚的,就是因为负气而致,引出些无谓的感情纠葛来。都怪爷爷的倔强和作事儿,否则就没有父子离别和那么多的误会。而我和儿子,确实是因为家庭离异导致他与我的生分和殊于联系,感情上的亏欠一直都在心里,想要的原谅和美满不会出现。如今,我们父子之间时有联络,也多是我主动的多,儿子自愿的少。他已经工作一年多,可能也在谈婚论嫁了,只是相关的情况我都不清楚而已。 上个月,儿子找我借钱买车,我手里没有现金,我找老婆借了12万元打给他。他说会还给我的,我说不用了。另外,我还欠他一个婚礼。把这些事情都办完了,我们可能就真没有什么交流和往来了。现在的年轻人,自己能好好的工作和生活下去,特别是成家立业以后,还能稳稳的过好自己的日子,生儿育女,幸福的过一辈子亦是很不容易。我们这些老家伙没有必要去给他们添麻烦,也不会为自己的付出讨要一个什么回报。希望他们过得比我们好,我们会自行安排好晚年和后事,不需要他们的操心。 人生就是这么折腾,从开始到末了都幸福平安的人不多,可能只有上辈积德厚实、此生行善较多的人才会有这种福报。我这一生没有什么好哀怨的,说见多识广过了点,但,高高低低的日子都过了不少,东南西北都去了,只有国门外边的世界还没有去走一走、瞧一瞧,目前正在筹划,可能明后年开始就要陆续出发,花十年时间周游一下世界。把自己的经历,把所有的对与错,把所有忧伤,把
  • 8、 电影《花样年华》观后感

    电影《花样年华》观后感

    没等我把他们的关系弄明白故事就已经开始了...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香港看似平淡而又单调,但纠结复杂却暗藏其中。周先生和陈太太素不相识,只是很凑巧地同一天搬进了两间挨着的房,他们的爱人都经常出差,这并不稀奇。日子久了,他们都觉得不对劲了,周先生发现他太太的皮包和陈太太的一样,陈太太也发现周先生的领带和她老公的一样,原来他们的爱人早有奸情。这样的事就发生在隔壁邻居间,很尴尬,很不好说出口。周先生和陈太太商量怎样面对他们,这样一来二去便日久生情了,他们原本都想着要保持距离绝不像他们的爱人那样,结果还是陷了进去,他们不曾发觉其实他们都深爱着对方。

    故事画面很隐晦的说出他们内心的秘密,谁都不想戳破我爱你那句发自肺腑的话,只是问假如我有多一张船票你会跟我走吗,只是停留在电话无声的嘟嘟声里。那个不属于他们的世界太复杂,他们不想步他们爱人的后尘,即使爱着也不敢说出口,更不敢向外人张扬。他们一直在逃避,逃避感情,逃避现实。若干年后当他们搬了出去又搬回来想寻找对方时,却还是错过了,错过了还能再遇见吗?

    故事的结局应该是充满迷幻的,猜不到答案,也可能没有答案,故事该怎样发展完全取决于男女主角的内心世界。是活在彼此的回忆里还是大胆地冲破世俗的观念去相爱,是他们的宿命指使的。生活在那个年代,他们注定有缘无分。

    在一个美好的年华遇见了不该遇见的人,花样年华,相见恨晚。

    我觉得他们可以在一起,可以不必拘泥于某某的太太某某的老公这些虚无的头衔,爱着就要轰轰烈烈,一场只属于两个人内心世界的爱情摸不着看不透,也只有他们自己能懂,或许当他们晚年想起来会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吧。

  • 9、 花样年华观后感

    《花样年华》观后感

    影片《花样年华》讲述了发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香港的一段爱情故事,影片通过大量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表现出了东方独特的含蓄美与朦胧美。

    《花样年华》就其故事本身而言,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由于各种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使得这个原本俗套的故事情节得到了升华,上升到了社会层面,从而表现出了沉重的主题。影片是东方含蓄美与朦胧美的述释。影片是对一个逝去时代的追忆。影片寻探了情欲与道德之间的矛盾。影片折射了殖民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对抗。

    《花样年华》是一部怀旧影片,影片的基调以昏黄为主,表现了特定香港时代的压抑。影片移镜头的使用十分出彩,片头旧黄的老照片与片尾古老破旧的建筑配合移镜头的推动,反映出了时光的流逝,同时也为影片定下了复古文艺的基调。

    影片的景别以中景为主,有利于叙述,如周、苏二人在咖啡厅时的运用,就使人物的对话显得自然,同时拉近了影片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使观众有如身临其境,表现出了浓郁的现实主义风格。

    音乐的使用十分成功。片中音乐巧妙地营造着或孤独或无奈或感伤的气氛。通过慢镜头,使人物动作与日本梅林茂的三拍子达到和谐,将那种爱你在心口难开的痛苦与无奈表露得淋漓尽致;片中一代歌后周旋的那首《花样的年华》的出现,契合了主题,歌词也成为了影片的注解;当周问苏:如果有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走?时一首西班牙老歌响起:quizas quizas quizas(也许 也许 也许)。这种用音乐玩出的暧昧,不禁令人叫绝。

    片中杜可风的摄影常带有着隐喻的意味,如在第一次周与自己太太坐在一起时,就是隔着一层模糊的窗纸进行的拍摄;周与苏在酒店写小说谈笑晏晏的场景几乎全是在镜子中或隔着窗纸进行的拍摄;周与苏共听《花样的年华》时两人中间那隔着的厚实的墙令人以回味。

    影片的剪切有力,情节、人物都进行了高度的省略,如苏第一次去酒店看周后、苏在车中对周说:今天我不想回家后剪刀手张叔平都是毫不犹豫地将后面剪掉,给人以遐想。

    影片的蒙太奇手法运用得十分巧妙,挂钟与路灯的重复出现凸显了时间的流逝与人内心的寂寞;周在新加坡发现绣花鞋失踪、烟灰缸内有烟头与苏来到周房间里吸烟、拿走绣花鞋进行了时间上的颠倒这些手法,无疑增添了影片的朦胧美。

    在细节上,影片同样令人称道。周与苏第一次在咖啡厅见面,得知真相后,周点烟与苏喝咖啡时颤抖的手的特写;周在雨中意外相逢苏时眼中绽放的兴奋;再回出租房苏的那一脸黯

  • 10、 花样姐姐观后感300字

    花样姐姐观后感 题目敲来敲去用了观后感三个字,确实是看了很感慨呀! 从第一季看到第二季,其中即使有作秀的桥段,那些真正感动到人的绝对是真情流露。第一季中王第一次见面就不客气地骂李,但是没想到他们会成为那么默契的朋友。有些人就是投缘呀! 最初看姐姐,很想知道林的表现,最意外的是在挤公交的时候,大家都认为上不去了,或者不太好意思挤上去的时候,林推着大家说,可以的,这个我有经验。很多人都知道大多数时候公交不挤是上不去的,听林这样说,真为女神的亲民感动。林给人的感觉总是不慌不忙的样子,非常淡定,遇到紧急情况,也总能冲上去帮个忙。最可贵的是林特别勤奋好学,什么都愿意尝试,第一季里面开车冲过山坡,第二季挑战水上冲浪,都让人见识她的可塑性和勇气。在荡秋千一段中,导游说女生可以不试,李就非常了解林,说我身边的这位可能想试试,非常贴心呀,两个人也是暧昧得不行。 宋在里面非常有小妈风范,能够把所有人团结在一起,又照顾晚辈,随时抖包袱,不过在绕口令那一关掉链子了哈哈。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11-04

  • 2023-02-17

  • 2019-09-28

  • 2019-10-29

  • 2022-04-08

  • 2019-10-28

  • 2019-09-23

  • 2019-10-19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04

  • 2019-10-28

  • 2019-10-23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10-12

  • 2019-10-19

  • 2019-09-25

  • 2019-11-04

  • 2019-09-20

  • 2019-11-03

  • 2019-09-25

  • 2019-10-19

  • 2019-09-25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10-20

  • 2019-10-28

  • 2019-10-29

  • 2019-09-20

  • 2023-02-28

  • 2019-11-06

  • 2019-09-25

  • 2019-10-23

花样女人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花样女人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花样女人读后感、2024花样女人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