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核之心观后感 > 地图 > 核之心观后感,2024核之心观后感
核之心观后感相关栏目
核之心观后感热门栏目
核之心观后感推荐
核之心观后感

(共 4897 篇)

  • 1、 核舟记的观后感汇集

    一个人在观看一部影片之后都会有一些收获和体会,在观看了作品以后,不禁为演员精湛的演技所钦佩,大部分的人都是从喜欢开始,慢慢接触这些作品,写作品的观后感可以增强我们的印象,加深我们的领悟。您是否正在考虑如何写作品的观后感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核舟记的观后感汇集”,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核舟记的观后感【篇一】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相关知识。

    2、学习生字,熟读全文。

    3、在掌握重点词语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字音,熟读全文。

    2、借助书下注释独立疏通文义。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导学

    1、你会读加点的字注音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

    1)罔不 ( ) (2)贻( ) (3)箬篷( )

    (4)八方有奇 ( ) (5)石青糝之 ( ) (6)髯( )

    (7)天启壬戌 ( ) (8)篆章( )

    2、你能准确解释下列词语吗?

    (1)罔不: (2)尝贻余核舟一:

    (3)绝类弥勒: (4)诎右臂支船:

    (5)篆章: (6)视端容寂:

    (7)曾不盈寸: (8)桃核修狭者:

    3、填空。

    《核舟记》选自________朝人________编辑的________,《核舟记》的作者是________朝人________。

    二、指导学习研讨

    (一)情境导入

    稀世珍宝明代桃核舟“苏东坡夜游赤壁”在宁波被发现的消息传出后,成为文物界、收藏界的一大新闻。据专家鉴定,这是迄今发现的世上仅存的明代果核雕刻品。今天,我们有幸一睹尊容,一同走进魏学洢(yī)的《核舟记》开开眼界。(板书文题)

    (二)认识作者,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简介作者,教师适当补充

    2、检查字词预习,夯实基础

    3、整体感知

    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断句。

    (三)研读探究

    1、学生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把握文意。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正确读、准确译的学习任务,学生互动共同研究解决阅读理解方面的疑难问题。教师巡视各组,随时答疑释疑。

    多媒体展示重点词语:

    奇巧: 以: 木: 木材; 为:

    罔 : 因: 具: 轩: 敞: 为: 兴: 徐: 糁 比: 类: 矫: 诎: 倚: 楫:

    椎髻: 夷: 了了: 盈: 题:

    简: 为: 灵: 怪:

    多媒体展示重点句子:

    ①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③其人视端容寂: ④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⑤盖简桃核修

  • 2、 经营之心观后感

    经营之心观后感(一)

    近期,公司组织了我们观看了稻盛和夫老先生的-《经营之心》视频,在这之前只觉得他是个成功的商人,一个人创立了2家世界500强企业。看了《经营之心》后即觉受益匪浅,让我有机会全方面了解和学习稻盛先生的经营哲学。稻盛和夫他自己之所以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就是能够靠着对自身人生哲学的坚持,创立2个世界500强企业,这样的人实属不易。书中提到的人生哲学,不止应用于经营企业,为人处事不顺利时,也大有帮助。比如说他提到的"敬天爱人"和"利他",都是告诫我们,要多尊重他人,站在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基础上,为人,处世。现在的社会已经非常浮躁,如果能有更多的人认可、遵守这些并不复杂的准则,或许我们自己和我们的生活,都会变得更好。

    在他的视频中有以下几点意义供大家分享

    一、明确事业的目标意义

    京瓷以"追求全体员工物、心两面的幸福,同时为社会的进步发展做出贡献"作为经营理念。事业的目的和意义以经营理念的形式明确表达出来。成功企业的发展,都不过是贯彻这一正确经营理念带来的结果。

    二、设立具体的目标

    必须设定每个月的具体计划,并向员工们说明和解释,让计划或目标与员工们共有。让大家有一个明确而具体的目标,就能凝聚合力,促使大家千方百计达成目标。

    三、胸中怀有强烈的愿望

    要怀有渗透到潜意识的强烈而持久的愿望。我们相信"境由心造",心中蓝图能成为现实。换句话说,"无论如何也要达成目标"这一愿望的强烈程度,就是事情成败的关键所在。

    四、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坚持不懈地做好具体的工作。成功没有捷径,努力才是通往成功的光明大道。"努力"不是普通的努力,而是"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不亚于任何人"这几个字,才是最关键的。不做这种程度的努力,决无企业今日的繁荣。

    "以百米赛跑的速度跑马拉松,或许中途倒下,或许跑不动了落伍。与其参加没有胜算的比赛,不如一开始就全力以赴,即使坚持不长,也要挑战一下。一般我们会回答"我们尽力而为了".但是企业经营就是竞争,当竞争对手比我们更努力时,我们的努力就不奏效,我们就难免失败和衰退。仅仅是"尽了自己的努力"这样的程度,公司不可能发展。要在"血雨腥风"般残酷而激烈的企业竞争中获胜,获得成长发展,就必须是用跑百米的速度跑马拉松,这样的努力才配称"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另外,还有一点很重要,"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必须每天不断地持续。千万不可忘记

  • 3、 核舟记观后感7篇

    看电影或者电视剧,在生活已是再稀松平常的事情了,那些思维的火花在观看过程中可能转瞬即逝,我们观赏以后,心中常有许多感想,老师们经常会安排我们来写观后感作文,你是否为写观后感而苦恼呢?为此,小编花时间整理了核舟记观后感7篇,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核舟记观后感 篇1

    读了《核舟记》,我不得不赞叹古人能工巧匠,技艺之高超。同时也佩服明末魏学洢精妙绝伦的描写功力。

    我们平常所见的桃核竟然可以被雕刻成一个如此精致细巧的船,船刻的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从这句话可以初步了解到王叔远的高超技艺。

    从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知道,这个核舟,船内有窗,共八扇。一个小小的只有八分多一点的桃核竟然有八扇窗,可以想见那窗有多么小巧。窗两旁有字,可以看的清清楚楚,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字的凹处被青翠色的颜料涂抹。窗子是可以打开的,再次感叹船的细巧精致,窗外是精致的雕栏。

    船头坐了三个人:东坡、佛印、鲁直。三人的动作、神态、衣貌清晰可观,尤其佛印手中的串珠,可粒粒数也,可见王叔远技艺之高超,雕刻之细致。

    舟尾还有两个童仆。神态、动作也是清晰可观。

    船背较平,又刻着字,细若蚊足,勾画了了。蚊子的足,不用说,都知道有多么细小,再次可见王叔远技艺之高超。

    文章以空间顺序、总分总结构进行描写,条理分明,历历在目,如在眼前。高可二黍许为人五,为窗八为字共三十有四等句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神情与苏黄不属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佛印绝类弥勒细若蚊足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写人物的精巧,详细刻画了细节,字词准确,使人读来,如在眼前。

    王叔远的技艺实在精妙绝伦,灵怪矣哉。魏学洢的描写功力也形象生动,文采斐然。

    核舟记观后感 篇2

    在一个核桃上雕刻出五个人、八扇窗、三十四个字以及各种船上用品,其精妙就不用我多说了。

    上面刻的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雕刻者雕刻的惟妙惟肖,作者描绘的生动形象。用赞雕刻者高超技艺、摹泛舟入休闲神情来描绘再合适不过了。

    在老师的讲解下,眼前仿佛浮现了这巧夺天工的珍宝。

    其实除了雕刻者的高超技艺值得我们惊叹外,雕刻者的细心与耐心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如果雕刻者有一丝的马虎,也许今天我们就不能领略只应天上有,不该凡间现的奇宝。我想在生活中雕刻家对待每一件事情一定都是极其认真的,认真已经成了他们的习惯。对于我们学生来说,认

  • 4、 最新核舟记观后感(模板6篇)

    观看一部作品堪比阅读一本书籍,总能让人受益匪浅,一定久久不能平静。写观后感能帮助我们增强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观后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如何通过观后感抓住作品名的核心内容呢?有请阅读读后感大全小编为你编辑的核舟记观后感,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核舟记观后感 篇1

    读了《核舟记》我不得不赞叹王叔远的技艺高超。能以径寸之木每当读起这段,脑海里不经浮想联翩。

    王叔远刻了一个核舟送给魏学洢,上面刻的是苏轼游赤壁的情。,如果没有魏学洢将这核舟写成文章,或许王叔远的一生都不会被人所知。可见,是金子总会发光!我们只需要努力,其他一切就交给时间!

    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我认识了一个人,名叫傅说,傅说原先在傅岩为人筑墙,可是因为他才华出众,机智过人,被殷王武丁发现后,将他仍用为宰相。傅说就好比一颗金子,一直默默无闻的为人们劳动,在合适的时间,遇到了他命中注定的主人,所以我们只管努力,因为是金子总会发光。

    文章没有过多的语句直接赞美王书远的技艺精湛,可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的情感。知道他的人总会有人欣赏他的才华。

    向着月亮出发,即使不能到达,也能站在群星之中。在生活中亦是如此,可能你的才华还没能及时被大家发现,总有一天我们会站在群星中发光发热,成为最耀眼的那颗明星,因为是金子总会发光,人生路漫漫,一切尽管交给时间,时间足以说明一切!

    核舟记观后感 篇2

    《核舟记》的创作者是魏学洢。他是明朝末期人,他的父亲则是与历史上臭名昭着的大宦官、想弑君篡位的魏忠贤进行了坚决激烈斗争的大忠臣。但弹-劾奸人不成,反而惨被下狱斩首而怨死。魏学洢时年仅二十九岁,就在他护送父亲灵柩回家的途中,又不幸悲愤而亡,真是英年早逝啊!令人叹息。但这位既不是大官,又不是名士,更不是着名诗人作家的无名小卒却凭借他的笔墨乍现,给后人留下了大名篇《核舟记》。

    魏学洢在他二十五岁时写了这篇文章,给他悲惨的人生点缀了美丽,增添了色彩。我对古文的喜爱,就在于不仅有景、物的描写,更能抒发豪情,表达志向。《核舟记》正是这样的文章。

    《核舟记》描写的是一名艺人王叔远送给作者的一个迷你小船。天哪,你想象得到吗?八分长的一个坚硬核桃,不知是什么样的工匠,居然能够用刻刀、画笔勾勒小船,居然能在上面做成小窗,有窗栏、窗户!还居然有八扇!箬蓬也是栩栩如生。一个完整的船舱,居然只有四分长,真是鬼斧神工啊

  • 5、 《感恩之心》观后感350字

    《感恩之心》观后感-----房莹莹 最近读了林清玄的散文,《感恩之心》给我印象格外的深刻。我常觉得,生命是一场奇迹,一株微不足道的小草,竟能开出像海洋一样湛蓝的花,一对毫不起眼的小鸟,在树头唱出远胜小提琴的夜曲,在山里完全没人看见的地方,一颗大树几千年自在的生长。在冰雪封冻的大地,仍有许多生命在那里唱歌跳舞,保有永不枯竭的暖意。生活中我们发生的事真的是数不胜数,有好的也有坏的,而我们却又多种的选择,看我们是选择去感恩,还是理所当然的接受,还是怀有不该有的怨恨之心,这都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内心,如果我们的心中一直怀着感恩的心,其实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充满着爱,就像我们在工作中,当别人给你主动指出错误的时候,我们会觉得我们所谓的面子特别的挂不住,可是反过来细想想,别人冒着得罪的我们风险给我们指正错误是为什么?是别人闲的无聊没事做吗?其实只是想让我们做的更好而已。就像我们长说的,爱同事,做贵人这个爱分好多中,就包括了这种严厉的爱,记得我刚加入公司的时候写的第一份总结,张总就给我写了六个大字,宽是害,严是爱刚开始我对语这几个字一点都不理解,可是慢慢的在公司中待的时间越来越长,还是终于明白了这其中的道理,其实生活之中只要我们处处怀着感恩之心,就会明白所有的事情都是好的事情,所有的事情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个好的锻炼的机会和成长机会。
  • 6、 读《枣核》有感

    读《枣核》有感(一)

    六一班 吴林枫

    书是什么?是能让你尝遍世间的酸甜苦辣,是能让你懂得许多道理,是能像妈妈一样陪在你的身旁,是能让你在迷茫中拨开云雾,是能照亮你前行的路……

    这个星期,我读了一篇名叫《枣核》的书,这篇文章主要叙述了作者儿时的伙伴托他带两颗枣核到国外去,虽然不知道干什么,但是还是带了。到了友人家,发现是因为友人在国外定居了,思念家乡于是就在自己家后面弄了一个小花园,里面有假山,垂柳,睡莲池。其实就是北海公园的缩影。 而那些枣核则是她思念家乡的枣树,刻意托作者带来的。

    读了这篇文章,我就在思考,或许,文中老人的家就是个微型的中国。在那里,垂柳、睡莲池假山还有未长成的枣树都是她绵绵思乡情意的寄托。 " 可是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也许是没出息,怎么年纪越大,思念越切。 " 这是那位老人的心里话,说得真好。海外漂荡的人儿,在家庭和睦、事业有成之时,回首往事,炽热的思乡情怀怎能不犹然而生?我们知道,在那些海外游子的心中,始终有一个位置是不可取代的,在那里,装的是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国。

    对于游子来说,时间的流逝,高山大海的阻隔,都不会磨灭他这种思乡之情,爱国之心。故乡永远是他们心中不变的牵挂,最能触动他们心底最脆弱的心弦,无论多么遥远,无论离开多少年,故乡永远是游子们心中永恒的烙印;无论国籍是否改变,乡音永远是游子们最熟悉的 语言 .

    几枚小小的枣核告诉我们,即便是在海外事业有成、家庭美满的游子们的心目中,让他们魂牵梦萦、无限牵挂的还是自己的家乡、自己的祖国。读完萧乾的《枣核》,我被深深地打动了,小小枣核饱含着浓浓乡情,不是游子,实在难以体会!但同时我也觉得枣核里的浓浓乡情也折射出游子们漂泊海外的深深遗憾 ?? 他乡虽好,终非故乡,思念可以排解内心一时的寂寞,却不能抚慰心灵长久的孤独。如果游子们能早日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在祖国的大地上,辛勤地工作、快乐地生活,那该有多好啊!

    读《枣核》有感(二)

    今天,我读了一篇名叫《枣核》的文章,读完之后,感慨良久。

    这篇文章讲的是作者的一位故友托他从家乡给他带几颗生枣核的故事。我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故友是一个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人。他一下车,就先问枣核带来了吗?他把枣核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珍贵,可以充分的体现出游子久别故乡后对家乡的思念是多么的深厚,仿佛一切珍珠翠钻、荣华富贵都比不

  • 7、 忌妒之心

    今天,我读了杨红樱的,《笑猫日记》《塔顶上的猫》,觉得书中的资格猫忌妒心太强了,属于比别人东西终究要抢过来,包括属于虎皮猫的塔顶。

    这本书主要讲了:翠湖公园里有一座白塔,伴着地一路春风和阳光,一只美丽的虎皮猫突然出现在塔顶。这是惹怒了一群着名的资格猫,他们都上不去的地方也不会让被人上去!他们开始诅咒,愤怒的游行。这疯狂的行为受到了老老鼠的嘲弄,让公园的老鼠们乐翻了天。这真是一个热闹好笑而又令人忧伤的春天。

    忌妒心太强从而会引起对对方的不满,我身边就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事情是这样开头的:

    有一次,爸爸带我和弟弟去学舞蹈,而弟弟的收获可不小,一双带风火轮的凉鞋和两套衣服,可是我呢,却什么也没得到,我非常忌妒弟弟,因此我回到家后理也不理他,又好东西也不给他,可当他有好东西也不给我时,我才感觉到嫉妒心是个多么可怕的东西。以后,我不会再触摸它了,我有东西和他们一起分享,他们也一样。

    我们让忌妒心永远封闭好了。

  • 8、 枣核读后感

    枣核读后感(一)

    这篇文章写了一个爱国华侨的思乡感情。

    我曾经听人说,一些人出国留学后就想法设法留在国外,留在那些发达国家。不要以为这种人少见,有一些父母就经常对孩子说你好好学习,长大了到美国去,我们也跟着享福,这就给孩子灌输了一个中国不如外国好的想法。而文中的他虽然没有回国,但他的心还是祖国的,魂还是祖国的。

    我曾听人说,一个中国人在外国否认自己是中国人。当然这种人还是少见的,这是个卖国贼,祖国母亲养育了他,他却一点也不感激。

    像他那样爱国的华人,也有很多,季羡林虽然在德国呆了十年,但实际上季羡林是一天也不愿在那儿多呆,日日夜夜想着祖国,想着母亲;钱学森回国这件事虽然受到了无休无止的阻挠,但他仍然坚持要回国,还有如果你在国外,有着金钱,地位和荣誉,你会怎么样呢?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要热爱祖国,让祖国发展更快!

    枣核读后感(二)

    这个星期,我读了一篇名叫《枣核》的文章,这篇文章主要叙述了作者儿时的伙伴托他带两颗枣核到国外去,虽然不知道干什么,但是还是带了。到了友人家,发现是因为友人在国外定居了,思念家乡于是就在自己家后面弄了一个小花园,里面有假山,垂柳,睡莲池。其实就是北海公园的缩影。而那些枣核则是她思念家乡的枣树,刻意托作者带来的。

    读了这篇文章,我就在思考,或许,文中老人的家就是个微型的中国。在那里,垂柳、睡莲池假山还有未长成的枣树都是她绵绵思乡情意的寄托。可是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也许是没出息,怎么年纪越大,思念越切。这是那位老人的心里话,说得真好。海外漂荡的人儿,在家庭和睦、事业有成之时,回首往事,炽热的思乡情怀怎能不犹然而生?我们知道,在那些海外游子的心中,始终有一个位置是不可取代的,在那里,装的是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国。

    对于游子来说,时间的流逝,高山大海的阻隔,都不会磨灭他这种思乡之情,爱国之心。故乡永远是他们心中不变的牵挂,最能触动他们心底最脆弱的心弦,无论多么遥远,无论离开多少年,故乡永远是游子们心中永恒的烙印;无论国籍是否改变,乡音永远是游子们最熟悉的语言。

    几枚小小的枣核告诉我们,即便是在海外事业有成、家庭美满的游子们的心目中,让他们魂牵梦萦、无限牵挂的还是自己的家乡、自己的祖国。读完萧乾的《枣核》,我被深深地打动了,小小枣核饱含着浓浓乡情,不是游子,实在难以体会!但同时我也觉得枣核里的浓浓乡情也折射出游子们漂泊海外的深深遗憾――他乡虽好,终

  • 9、 读《核舟记》有感 800字

    读《核舟记》有感

    《核舟记》的创作者是魏学洢。他是明朝末期人,他的父亲则是与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大宦官、想弑君篡位的魏忠贤进行了坚决激烈斗争的大忠臣。但弹-劾奸人不成,反而惨被下狱斩首而怨死。魏学洢时年仅二十九岁,就在他护送父亲灵柩回家的途中,又不幸悲愤而亡,真是英年早逝啊!令人叹息。但这位既不是大官,又不是名士,更不是著名诗人作家的无名小卒却凭借他的笔墨乍现,给后人留下了大名篇《核舟记》。

    魏学洢在他二十五岁时写了这篇文章,给他悲惨的人生点缀了美丽,增添了色彩。我对古文的喜爱,就在于不仅有景、物的描写,更能抒发豪情,表达志向。《核舟记》正是这样的文章。

    《核舟记》描写的是一名艺人王叔远送给作者的一个迷你小船。天哪,你想象得到吗?八分长的一个坚硬核桃,不知是什么样的工匠,居然能够用刻刀、画笔勾勒小船,居然能在上面做成小窗,有窗栏、窗户!还居然有八扇!箬蓬也是栩栩如生。一个完整的船舱,居然只有四分长,真是鬼斧神工啊!可是,这还不是主体部分哟!

    船头厚仅二分,上面居然有三个小人!你说神不?!此舟点明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这船必是苏轼的仆人驾舟了,东坡先生与他的两个朋友同游赤壁。黄庭坚与苏东坡共执一手卷,相互指点侃谈卷中之物,兴高采烈,神采飞扬。置身于广阔天地间,胸襟顿开,浩瀚江面上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四周更是山高目小,水落石出。两次畅游赤壁,各异季节,带来不同景色,更是颇有一番情趣。佛印和尚袒胸露乳,犹似笑弥勒一般,想必是闷得慌了,到江上风多处乘凉,无比快活。总之,我就像亲眼看到三人如何开怀畅游,悠闲自在的豪迈气度和潇洒姿态。作者观察细致,下手更是妙笔生花,写得既有条理,又令人陶醉,惟妙惟肖,生动地展现了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文学故事,太令人叹服了!

    舟子(撑船的人)两人不能算作主要人物,只能作个陪衬,但雕刻家王叔远仍将他们听茶声、作呼啸状刻画得入木三分,更体现了他们泛舟江上时的悠闲、豪爽之情。

    这核舟长不过一寸,宽不过二厘,但窗格、茶具、船浆、五个人物却尽其所展,实是不可名状的惊人之作。难怪作者惊呼:噫,灵哉,怪哉!。

  • 10、 核舟记作文(集合6篇)

    写作文这种经历大家都经历过吧,作文,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丰富情感。以下内容是读后感大全的编辑特地整理的“核舟记作文”。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核舟记作文 篇1

    一、复习导入

    二、诵读第二段

    此段和以下两段的基本教学程式是:

    ①学生用一字一顿方式齐读一遍,教师按节奏领读一遍;

    ②解释词语,概括段意。

    ③练习背诵,并在试背过程中作诵读指导

    ④以提问方式外导学生弄清雕刻家的艺术构思。

    (以下只写解释、指导和提问的内容,不写过程。).

    1.解释和指导:

    ①首句读法:“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②按这样的顺序记诵:舟首尾——舱。舱上篛篷——旁开小富。

    窗启——雕栏。窗闭——见字。

    2.提问:

    ①“山高月小”等四句为什么脍炙人口?

    (这正是在船上所见到的景象,一写水上,一写江边;一写秋景,一写冬景,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

    ②雕刻者刻此16字,有什么意图?

    (借文坛掌故暗示舟在赤壁附近的江上。)

    三、诵读第三段。

    1.解释和指导:

    ①读法:“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珠/可历历数也”。

    ②注意层次:首句写三人的相对位置;第2至5句写苏、黄;

    第6至7句写佛印(“总一分”式写法)。

    2、提问:

    ①雕刻家是用怎样的方式让人识别这三个人物的?

    (“峨冠多髯”是苏武的外形特征;佛印是和尚,一望而知;余下一人可谁知是苏轼的好友黄庭坚。)

    ②为什么雕刻家选用了“共阅手卷”这个细节?

    (联系泛舟的背景来看这个细节,是足以表现人物的闲适生活和旷达胸襟,这正是雕刻品的主题。〕

    四、诵读第四段

    1.解释和指导:

    ①“横卧”:横放。楫横卧,以示不用。

    ③读法:“其人/视端/容寂”。“端”,正。

    ④也是“总一分”式写法:前两句总写,以楫定位,故先出楫。后两句分写,先出居右者,后出居左者。

    2.讨论:舟子只能算陪衬人物,为什么把他们的表情动作刻得如此细致?

    (雕刻品是静止的,但“泛舟”的主题却要求给人以动的感觉。从揖“横卧”和两个舟子的自在神态可以看出,这时候的船正为《后赤赋》上说的是“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体焉”,这就有了动的感觉了。再加上居揖右那个舟子的“啸呼状”,还可以想像出此时江上有风,风助船行,“泛舟”的意味更浓。)

    五、连贯诵读

    第2至4段(过程略)

    六、布置作业:

    背诵第2至4段。

    核舟记作文 篇2

    阅读提示

    本文是一篇介绍我国古代精湛微雕技艺的文言文。可以看出,在

  • 2022-05-03

  • 2023-04-18

  • 2019-11-04

  • 2019-10-19

  • 2023-05-08

  • 2019-09-21

  • 2019-11-11

  • 2023-06-01

  • 2021-09-03

  • 2019-11-02

  • 2021-09-02

  • 2021-08-26

  • 2019-11-11

  • 2021-06-24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10-29

  • 2023-01-15

  • 2019-11-04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09-28

  • 2021-09-03

  • 2023-05-19

  • 2023-05-13

  • 2023-01-01

  • 2019-09-20

  • 2021-07-29

  • 2022-05-26

  • 2023-06-18

  • 2019-10-28

  • 2019-09-20

  • 2021-08-20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2-08-26

核之心观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核之心观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核之心观后感、2024核之心观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