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论自由读书笔记 > 地图 > 论自由读书笔记

论自由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19-11-11 来源:互联网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的读书笔记。

古语有云:一日无书,百事荒芜。读书很重要,读一本好书更重要,而经典的书籍作品就是人们最适合读的书籍。我相信每个人看了不同的作品之后,内心也一定会有所触动,为了避免忘记读这本书时所感触到的思想,我们通常会记录下读书笔记,如何在读书笔记中全面的总结自己的收获呢?考虑到你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的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中国当代教育家》丛书中的一本,该丛书以宣传当代教育家事迹,反映教育家成长和促进教育改革发展为宗旨。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教育家?本系列丛书将会让读者体会到,教育家并不神秘,他们也是平凡的、平常的教育工作者中的一员;他们也会有一些缺点和不足,甚至可能因为大力推进改革创新,某些缺点和不足更容易表现出来。但是,作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杰出代表,教育家又是不平凡的,他们为教育改革创新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记录了作者李希贵幼年教育思想的启蒙发育——乡村中学的教学岁月——穿越“雷区”的校长生涯——教育的改革实践——建设教育强市的追求历程等各个时期的探索过程和理性思索。

读此书,我不仅可以了解一名农村中学教师,成长为全国知名教育家的传奇人生,而且可以从中窥探当代中国基础教育风云变幻、崎岖坎坷的发展之路,更为重要的是从书中可以汲取如何把握工作规律,深化教育改革的一些前沿、新颖而又被实践证明切实可行的真知灼见。

特别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往昔工作的回忆中,没有自诩和矫情的夸夸其谈;在探索历程的评价中,没有文过饰非的不实之辞;在体验感悟的归纳中,没有哗众取宠的惊人之语。有的只是平实的叙述,客观的评判和真诚的自勉自励,从而使任何一个翻阅此书的人,都会有一种恬淡幽远的儒雅之风扑面而来的感觉;掩卷沉思之后,又都会被书中从平实的字里行间涌动出的一股股挚爱事业的真诚、改革创新的勇气、遇挫弥坚的恒心和憧憬未来的豪情,所深深地打动和激荡,从而生发出只争朝夕、献身事业、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冲动和欲望,也许这正是此书真正的魅力和价值吧。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小编推荐小编推荐

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


读后感大全主题阅读推荐:“为了自由呼吸教育读书笔记”。

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 篇1

阅读了《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听名字就让人感觉到了畅快,教育确实需要点“自由”了。 细细地品读了李希贵老师《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参加工作时光不算长,经常会思考一些关于教育的问题,韩愈说的“传道、授业、解惑也”,常常在耳旁响起,可时代的发展到今日,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更应是心灵的“引路人”,“授人以鱼,更应授人以渔”,诸如此类至理名言,更是随处可见,但是,此刻的学生到底要的是怎样的教育呢?我也一向在思索着。 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用十分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一个他以前实践过、经历过的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能读出他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和思考。

书中,李希贵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表扬学生要铺张,批评学生要吝啬。”多么朴实的语言,将教育这个让人觉得漫无边际的概念,用寥寥数言解释的淋漓尽致,我不由的为李老师的观点鼓掌。是啊,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

反思几年来的教育历程,重新审视教育,我感觉教育就应像农民种庄稼一样,春天播下一粒种子,缺少水份为它浇水,长满杂草为它除草,遭遇病虫害为它洒药,缺少营养为它施肥,让它能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下一天一天长大,直到秋天收获果实,这期间我们不能拔苗助长。

而我们在实施教育的时候,总是期望学生按照自我期望的方向生长,更期望他们在最短的时光内成熟,不断地把自我的养分无私地输送给他们,期望他们全部吸收并强壮起来。但是肥胖并不等于强壮,孩子们不必须会你给什么就吸收什么,他们总是挑自我喜爱的零食去吃,他们才不管有没有营养,营养均衡,协调搭配的问题,只要口感好就行。

书中提出,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

我们没有挖掘学生的潜力,反而尽力把他们塑造成另一个我们。我们要所有的孩子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发展,把本来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雕刻成千人一面的丧失个性的木偶,把本来丰富多彩的世界变成一个个塑像。书中说教育无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隐藏起来的教育,是不动声色的教育。完美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完美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

当一个孩子感受到来自成人世界充分尊重的时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开始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人的心智自觉开启的时候。一个孩子对一门课程的喜爱,有时并不是基于课程本身的什么价值,而很可能是些常常被我们忽略的十分微小的细节,当孩子从细微之处感受到了老师真诚的爱,当孩子同样爱上了自我的老师,也就是孩子热爱这门学科,热爱学习的开始。

放开孩子的手脚吧,让他们自我走路,也许他们能够更快地奔跑起来!让我们走出为了教育而教育的误区。其实教育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

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 篇2

泰格尔在他的诗中说过:“瀑布一旦有了自由,便有了歌声。”是的,自由对一个学生来说,对一个班级、一个学校的管理来说,更是尤为重要。

正因如此,当我看到希贵校长的这样《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时,我一下子就被这本书的名字震撼到了。是啊,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曾几何时,我们的孩子能在校园里自由呼吸呢?曾记得在一本教育杂志上看到,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只因为喜欢爬树,在样园里也爬树,而被学校勒令退学。放眼环视我们的教育现状,在我们的校园里,我们按照行政组织的构架,把学生划分在一个个行政班级里进行管理,“一刀切”的管理方式在班级管理中大范围地存在,学生的个性和自主性被生生压抑,学校让往左转就得往左转,学校让往右转就得往右转。于是,孩子们表面上变得很乖,而内心想的到底是什么。当然,也还有另一些孩子,在这种高压之下变得叛逆、情绪极度焦躁,身心都处于亚健康的状态,最终走向极端的行为。

细思极恐,孩子的这些表现难道与我们的教育不无关系吗?我们难道没有表任和良知去改变这种状态吗?希贵校长在他的书中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告诉我们:“教育,应该从平等开始”,“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教育不需要‘目中无人’的管理”、“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很重要”……说得多么好呀!把学生当人来看待,给予他们爱、信任与尊重,这样才能让老师和学生都真正拥有能够“自由呼吸”的教育。

进入到高年级,学生的做事能力越来越强。如果放手把教学工作中的一些事务安排给孩子们,既是对他们的一个锻炼,又能减轻老师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负担,一举两得。所以,在开学期,我就计划本学期一定要好好培养我的语文小班干。开学第一课上,我就向孩子们宣布:本学期的语文课代表工作将实行每月轮换制,每月选一次课代表,由两名同学合作完成。孩子们听到我的消息,显得非常兴奋,小眼睛里充满的期待。其实,我知道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干部”梦。但是,很多时候实际上很多小班干是形同虚设的,既在班里起不到引领作用,又不能给老师很好的帮助,最后很多同学心中对小班干的工作不满,但又没有一个真正的“班干”横空出世,导致班里形成不了一个很好的班风,学生整体消极怠工,群龙无首。细思原因,其实是很多小班干的职责不明,职权过大,工作欠具体导致的。通俗一点来说,就是班干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考虑到这一点,我决定先要明确小班干的职权。

第一届语文课代表和组长选出来了,一班是余展晴和王铎云,二班是孙靖雯和臧舜禹。下课之后,我立即把这些“新官”们组织在一起,明确了职责。课代表的工作主要是收发作业,每天晚自习和周日返校时要将学生的作业收齐,并统计好上交人数、未交人员名单;每天上课之前要组织学生课前三分钟朗读,其中一名课代表要提前询问老师朗读内容,并负责领读。另一名课代表则帮助老师做好上课准备,如下发作业本、打开大屏幕、准备好PPT这三项工作。而组长的工作就是负责把作业收齐,统计好本组的作业完成情况,上报课代表,同时在小组活动中起到组织引领作用。另外,我还特设了一个小助手的职位,主要是怕课代表工作太多,增加孩子的负责,这位小助手要帮助我统计上课发言比例以及上课请假、迟到、早退等情况。最后,我将课代表、组长、小助手的名单、工作范畴用A4纸打印好,张贴在班级公告栏里,既有满满的仪式感又利于他们明晰自己的工作。

当然,小班干的培养工作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第一届小班干分配下去不久,两个班的小班干就明显表现出不同的积极性,2班的雯雯和大禹各项工作都安排得当,很快2班的作业、课前朗读就得表现得井井有条,这两位同学在班里也渐渐树立起了威信,但是一班的铎云和展晴就不行了,不仅课前准备无法准备充分,连作业也没法上交,闹得我很窝火。怎么办?是叫过来大声训斥一番,还是另想策略?我把他们训一通能管用吗?显然是不行的,孩子的责任意识不是训一顿就能有效果的。所以,我努力使自己平静下来,再三告诉自己:小班干是培养出来的,出现问题是正常的,正因为孩子还小,责任意识还不够强,所以才需要我们去培养。想到这里,我把1班的两位小班干叫到了身边,询问了他们这初当课代表的感受,他们竟一下子意识到自己做得还不够好,这令我惊诧。看来他们还是有责任意识的,只是在执行的过程中缺乏恒心和毅力。于是,我把课代表的任务细分表拿出来,再次指导他们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这下他们表示明白了。令人欣喜的是,接下来的一个月任期内,这两名小课代表做得非常出色,帮了我不少大忙。

可是,也正是由于第一届课代表的工作太出色,结果导致一个月后的我非常纠结,第一届小课代表的培养工作刚刚初见成效,可是开学期我可是承诺他们一个月后要重新选举的呀!我不舍得了,我犹豫了,因为我担心第二届的小课代表不如第一届的做得好,也担心因为换届会打击第一届的课代表,从此他们就不再那样兴致勃勃,积极做事了。可是,一想到当我宣布每月选举一次课代表时,那么多闪亮的、充满期待的眼睛,我决定忍痛割爱,重新选举,自愿报名。当我把这个消息宣布出去的时候,全班一片欢呼,可是,除了第一任的两个得力小助手,我的心里也有些心疼他们。怎么办?突然,我灵机一动,大声说道:“新一届课代表选出来了,但是不代表上一届课代表的工作结束了,因为,你们还有一项更重要的工作等着你们去完成,那就是——负责培训新一届的课代表!希望你们能把这项工作做好!”顿时,那两双黯然伤神的眼眸突然亮起来了,骄傲自信的笑容重新回到了脸上。那一刻,我心中的石头悄然落地。下课了,新一届课代表兴奋地跑过来问我:“老师,我们要做什么?”我意味深长地笑了:“你们去找上一届课代表去吧!”转眼,他们已经弃我而去,围在老课代表的身边问长问短去了。

一学期下来,1班2班的语文课代表分别换了三届,但是总归,每一届小干部的工作基本都能做到有条不紊。反过来,小干部的工作又促进了这些孩子们语文学习积极性的提升,也为其他学生树立了充满正能量的榜样。孩子们自己管自己,从另一个侧面又树立了老师的威信,真是一个一举多得的好事情。而我也更加坚信了一点,那就是小班干的培养,重在培养,而不是坐享其成,没有天生会当班干的学生。只要我们坚信这一点,我们的工作会更加得心应手的。

有人说,爱情就像手里的沙子,攥的越紧,流的越快,握不住的沙,干脆扬了它。其实,学生又何尝不是呢?他们亦如我们手中的沙子,攥得越紧,他越叛逆,与其这样,不如放手去爱他。放手让学生去做,给予他们足够的爱、信任与尊重,给予他们足够自主的空间,也许他们会还我们一个又一个惊喜的!

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 篇3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当代教育家李希贵在新课程背景下奉献给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新作。书中把自己多年来教育实践中的一些原生态的东西提供给读者。读完此文,我深深地被作者对教育的真诚,真挚,不懈地追求真理的精神和探寻教育教学规律的科学态度所感动。

"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管理管理,只有管没有理,是不能叫做管理的。每一个被管理者都是活生生的个体,你不把被管理者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尊重他们,理解他们,甚至热爱他们,你的管理就不会有太大的成效。"这是老师对"管理"一词的诠释。作文一名小学班主任,在教育管理工作中,我面队的是一群没有多大自控能力的孩子,正是这些孩子们对世事似懂非懂的时候,因此,在我们进行班级管理时,对每一位学生的尊重就成了一个重要的前提。其实,不管是多大的孩子,他都需要尊重,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大班级管理中来,让他们都感到自己重要,这会使我们的教育和管理事半功倍。只有树立了这样的思想,抛弃以权压人的传统管理理念,才能使我们的教育焕发生命的活力,实现真正自由呼吸的教育。

在书中,李校长就明确地告诉读者们,学生语文的学习,要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和张扬学生的个性,他是通过"语文实验室计划"和"自修楼里自主学习"来实现上述目标的,而且成果非常喜人,学生对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也显著提高,最主要的是为学生一生的发展铺下了坚实的地基,让学生永远站在高处统领全局而立于不败之地。

李校长讲的是高中,小学同样适应。让孩子广泛地阅读,在他们丰富多彩的儿童世界里,有着自己懵懂的感悟,在他们无忧无虑的童年中,有着自己对世事的评判和积淀。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没有风。阅读就是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

读到《有比抓小偷更重要的事》,我心灵的震撼非常强烈。作为教师在教学生涯中,我们谁都碰到过类似的事情,而且这种事情总让我们左右为难:如果揪出"小偷"无疑可以在班级中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但是这样做又担心会伤害孩子以及家长的自尊心,况且很多孩子只是觉得好玩并没有意识到"偷"的严重性;任其不管又没办法对失者交待,更怕在班级中形成不良的风气。

孩子是单纯,稚嫩,有着独特人格的群体,他们需要关心,呵护,帮助,更需要尊重。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是让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了解,尊重学生,对学生的过错不要妄加责骂,挖苦,嘲讽,而应宽容,理解,呵护学生。老师的话语应是催人奋进,激发向上的,如同和风细雨,春日阳光般地撒在学生的心田里。

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学习,享用李希贵先进的教育理念的同时,最重要的是继续尝试,在尝试中反思,在反思中升华,不断丰富,拓展李希贵的教育理念,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做教育的人,一个真正懂教育的人。

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 篇4

读完了《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我认识了李希贵老师,了解了一名农村中学教师,成长为全国知名教育家的传奇人生。

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是徒劳的。

当一个孩子感受到来自成人世界充分尊重的时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开始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人的心智自觉开启的.时候。这样的成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的成长。

薄薄的小人书本身其实并没有带给孩子多少东西,它出现在一个孩子单调而贫乏的生活中,最重要的意义,就是把一个年轻生命深处潜在的探究新知的欲望,把一个少年阅读文字的兴趣,充分地点燃和释放出来了,可以说阅读儿童书籍,是孩子人生真正学习生活的开始。

人的精神成长和生理发育是一样的,对“营养”的需求也是分阶段的。人在特定的年龄阶段就该读特定的名家名著,一旦错过了这个阅读阶段,我们不但会失去阅读的欲望,而且难以吸收特定成长阶段所需要的“精神营养”。在什么样的年龄阶段读什么样的书,这应当成为学生阅读的重要原则。

不要像一般人一样的生活,否则你只能成为一般人。如果你想成为不同一般的人,那么,你就不能像一般的人一样生活。

你想成为不同一般的人,但你却一直俗不可耐,像一般人一样生活,一样工作,一样的追求,一样的思维方式,一样的早九晚五,一样的春种秋收,你凭什么可以成为不同一般的人!

平凡之人,做不平凡之事,打破常规,成为常态。

一般情况下,大家喜欢经营自己的职业,特别是级别、待遇、房子、车子等,我却经常忘掉这些,拿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不断挑战自我,不断刷新自己,尝试新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给自己制定一些不可思议的目标,并全力以赴实现它,自己给自己一些惊喜。我把它看作是人生的自我奖赏。

一般情况下,大家都只能“在其位,谋其政”而已,但仅仅如此,肯定只能成为一般的人。我必须除此之外,种好自己的“自留地”。在自留地里,常常意外地长出个性的花,特别的草,尽管打不了多少粮食,却往往给你意外的收获。

不断的学习之中,越发现自己学问的浅薄,知识的粗疏。一般情况下,人们喜欢把工作与休息区分分明,而我却经常把它们混在一起,把劳动当休息,把学习当休息,把打扫卫生当成一种休息。把上课当成一种学习,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改变教学方式方法,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平凡的工作,不平凡的事业。

平凡的生活,不平凡的人生。

现实世界的一个小我,心灵世界的一个大我。改变世界,从改变自我开始,向李希贵同志学习!

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 篇5

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了学生的幸福成长,为了学校的长足发展,我们需要不停的学习、不停的思考、不停的创新,需要阅读这样的名著。此书给我心灵造成了很大的震撼,同时给自己带来了思考,本书里面蕴含了很多教育哲理。

一、对待学生要有大爱——宽容

书中,李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表扬学生要铺张,批评学生要吝啬。”这是多么博大的胸怀啊,这是多么深邃的思想呀,这又是多么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啊。是啊,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孩子呢,对孩子多一份宽容,就让孩子多一份希望。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而可爱的,却又是十分的脆弱的,一不小心就会滚落而破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保护孩子的自信心,保护孩子的求知欲,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让他们发自内心爱上学习,那我们的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让学生养成自治的能力

“斯宾塞在《教育论》说过:“记住你的管教的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让别人来管理的人”。而现在,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看到的是更多的规矩在约束着孩子们,为了孩子的安全,我们希望更多的孩子是象只温顺的小猫。而“让教育从细节入手”,不是为了约束学生,管制学生,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让学生将良好的行为养成一种习惯,成为一种品质和素养。

三、教师需要不断的学习

通过李老师由教师---校长---局长---教育家的成长经历我们可以看出,跟他通过读书进行的大量的阅读积累及对这种阅读积累进行的思考和利用是分不开的。他向我们揭示了:从事教育的工作者不能停止学习。这本书,不仅为我的教育教学、教学管理注入了时代鲜活的春水,而且他对教育的激情、痴情也点燃了我对教育不懈探究的向上的火炬。工作却又是另一个新课程的开始,需要学习的更多更广泛。今天读了体会了李老师这句话,更清楚了学无止尽的道理。

四、教育就是把简单的事情做好

李老师在书中字里行间充满着智慧,没有空洞的理论,没有呆板的说教,用朴实的语言,生动的教育案例,展现了他的教育历程,展揭示了教育教学的本质规律——“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我们教育过程中有很多琐碎的事情,如何把这些事情做好,成为学生成长的平台。我已在这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工作了八个年头,今后的路还很长很长,《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好象是我生命中的一盏明灯,为我照亮了今后的漫漫长路。教会了要把教育工作当做教育事业来对待,要不断的学习,做一个智慧的教师,同时要把小事做好。

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 篇6

偶然在手机晚报看到这样一句话:“学习这事给我留下来的基本上全是耻辱”,我不知道说这话的是什么人,但无论如何走出校门的人这样评价自己的学习生活,确实令老师尴尬。什么是教育?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应该给受教育者留下什么?学校教育如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生发展奠基?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中如何做到以学生为本?坦率地说,这些问题我们(所有教育相关人士)都思考了几十年,但我们真的没有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教育的不均衡愈演愈烈、老师和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钱学森之问使“教育人”无言以对……

最近读了《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感觉很舒服。“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朴实的语言诠释了教育。书中那些小故事道出了浅显易懂的道理,能启迪人们更多更深层次的思考。

本书作者李希贵先生现在是北京十一学校的校长,我就称他李校长。这本书有三条线索:一条是教学线,回顾李校长进行语文教学改革的起因和过程;第二条线是教育线,重点记述了李校长学生观的变化;第三条线是管理线,介绍了做中学校长、县教育局长和地级市教育局长时的思考和实践。作为校长,在读这本书时,格外认真地“研读”了李校长在任高密四中校长时的经历。

选取这一段还有特别的考虑:这是李希贵初做校长的五年,而我本人到现在也刚刚做了四年多的校长;时代不同了,今天的我“研究”20xx年前的李希贵仍然充满深深地敬意,他的管理理念和实践仍然鲜活。

1990年,高密四中历史上最灰暗的一年,高考失利使“整个学校沉浸在压抑之中”,不满30岁的李希贵“受命于危难之中”,成为校长。在这所学校工作了20xx年、从语文教师到教务主任直至教学副校长,李校长对这所学校可谓了如指掌,他知道老师在想什么、需要什么、、、上任之后的“头三脚”踢得很准: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五子登科”、统一干部思想的“三心换一心”、确实发挥教代会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制造一杆公平秤”、“分层聘任、双向选择”的聘任机制及“安全软着陆”的实施过程、符合学校的实际和所处环境的学校文化经营策略等举措都显示了李校长高超的管理艺术,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为校长,经营好自己的班子是一件重中之重的大事。在我校中心组学习时我们曾研读过李校长为领导班子起草的《领导干部日日思》和《高密四中领导干部修养要则》,20xx年前的“小立法”,今天仍觉得受益匪浅。

通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自始至终有这样的感受,李希贵从做老师、校长到局长,很好地诠释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李校长对“管理”一词的解释既简单有实在:“管理管理,只有管没有理,是不能叫做管理的。每一个被管理者都是活生生的个体,你不把被管理者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尊重他们,理解他们,甚至热爱他们,你的管理就不会有太大的成效。”

最初的保障教师生存需求的“五子登科”做起,唤醒人们的爱校爱岗的工作热情;“从热爱水井到热爱学校”、“三朝元老”、“首席接待”和“功勋四中人”这些小故事读来很温馨,李校长“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从心灵和精神层面培养四中人的责任意识,激励不同岗位上的人为学校做好本职工作。

学校管理中经销“希望”是李校长的过人之处。把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和教职工的“个人愿景”结缘,具体讲就是把学校的教育教学成绩和老师的专业化成长结缘,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的同时制定一份个人学年发展目标,教师在帮助学生成才的同时规划自身的成长,这在目前关注干部教师队伍建设的大环境下,已经属于常规工作了,可在20xx年前,这是需要智慧和胆量的举动。回忆一下那个时候校长主任们一味地都是用在带领、督促老师们提高中高考成绩,学校的各项制度特别是评价奖励制度都是“以分数论英雄”,校长、教师在社会舆论的重压之下苦不堪言,“分数”是学生的命根子,也是老师的命根子,是学校的荣誉,更是校长的政绩。李校长认为“一个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应该成就自我”、“不赞成把教师仅仅看做蜡烛、春蚕、铺路石一类的角色”而那时我们总是以“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感到自豪和骄傲的。教育家的远见得以完美展示,李校长领导的四中人“在塑造学生的同时也在主动积极地塑造自我-师生共同成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时教学成绩的提高水到渠成,形成“高密四中一道美丽的人文风景”。

做高密四中的校长只是李希贵教育生涯的一小部分,也不是教育家的“精彩乐章”,但足以令人肃然起敬了。

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 篇7

在阅读中国当代教育家丛书《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时,一篇篇讲真话,有感情,充满爱心的文章时常让我感动。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以时间为序,以朴实无华的简洁的文字给我们讲述了一位从乡村中学普通教师一步一步成长为中学校长、县级市的教委主任、地级市教育局局长,最后成为当代教育家的“教育故事”。他的每一步前行都诠释了“发展才是硬道理”;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了教师的幸福成长,为了学校的长足发展,为了打造教育强市等等,他每时每刻都在不停的读书学习、不停的思考、不停的创新,他的成功应该源于他对教育卓越不懈的追求,他把追求完美已经成为习惯。

一、阅读丰富自我

李老师说:“我真正的学习是从读书开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从读书开始的。读书使我顿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顿悟了人生。”“教育是与读书连在一起的,书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健全人格、高尚道德情操的养成,民族素质的提高,乃至学习型社会的构建,都离不开书。一个人在他相应的年龄阶段,如果没有读过适合他的书,那将是终生无法弥补的缺憾。”

李老师之所以能从教师-校长-局长-教育家一路走过来,跟他通过读书进行的大量的阅读积累及对这种阅读积累进行的思考和利用是分不开的。从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到松下幸之初的《经营人生的智慧》;从约翰·基西克的《理解艺术》,到玛丽·凯的《掌握人性的管理》从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到拿破仑的《成功的策略》……从教育理论专著到其它各类书籍,李老师从不同种类的书中挖掘出教育的思想,将其用于教学、教育、管理。也正是有了这些思想,李老师从独善其身到兼济天下,有了“每天十分钟”、“朝阳读书计划”、“百万人家尽读书”、“亲子共成长”等一系列别具一格的读书活动。李老师走到哪里,就把读书的种子播撒到哪里。他以自身和专家、大师的成长经历,告诉每一个孩子和每一位家长: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二、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

李老师的一句话读了以后也有很深的感触。他说:“不重复自己,需要可贵的自醒;不重复别人,则更需要自信。”

三、“终点思考”成就幸福人生

李老师又说:“一个人在思考自己人生方向的时候,有一个非常重要又实用的方法———由终点开始思考。”他讲到,我们可以先想好70岁想干什么,再推想50岁、40岁直到今天。他特别举到了一个鲜活的事例。那就是央视名主持人杨澜,在她最红的时候,突然从央视节目中消失,到国外进修去了。今天的杨澜以内涵和气质赢得了观众,靠得是自身修养,从战略的角度讲,是“终点思考”的人生韬略帮了杨澜的忙。

我们的老师没有进行“终点思考”。就像在生命的旅途中那样,迟迟不发,或者是出发之后又犹豫不决,瞪眼看着时机与自己交臂而过。这也验证了一句哲理:成功总是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试想我们今天的教师,如果我们每天埋头于烦琐的工作,缺乏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不断创新,十年、二十年后的我们抑或就是一个平庸的教师,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名教师、教育家。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缺乏“终点思考”。

四、博爱每一位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想做一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尚教师,更要以宽广的胸怀博爱每一位学生。教师的爱如同阳光普照大地,如同雨露滋润万物,但是,爱并不意味着迁就放松,而是严而有爱,爱而从严。学生最关心的是教师对他的看法如何,最大的愿望是受老师的关心和喜爱。当我们面对学生时,尤其是那些似乎充满缺点的学生时,如果能尽量发现他们的优点,然后真诚地慷慨地去赞赏他们,就会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希望和信心,鼓励他们奋发向上。曾记得一位优秀教师说过这样一句话:打着灯笼寻找学生的优点,用显微镜来观查学生的“闪光点”,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满腔热忱地欢迎每个学生的微小进步。

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朋”。教师一味苛求学生,以猫对老鼠的姿态而自居,到头来只能使自己变成孤家寡人。在教育现实中,经常看到许多活泼好动,虽有些毛病,但浑身上下充满灵气的学生被一些“严师”训教之后,“效果”显著,这些学生变得温顺安静了,由“敢想敢说敢做”变得“叫我说什么就说什么,不让做的事不做”,或者干脆“做了也不让你知道”。有些教师把这种转变效果视为成绩,至于学生们的将来如何,他们则很少考虑。像这样,教师只是把活泼变得安静,把学生个性的东西“压榨”成共性的东西还不那么可怕,可怕的是教师的这种教育抑制了学生的身心发展,阻碍了学生智能的提高,扼制一代创新人才的产生。苏霍姆林斯基讲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叫巴甫里克的学生,在刚入学的时候,是一个活泼的、好动的、好奇心强的孩子,而过了不久,他就变得沉默寡言,过分地守纪律,听话和胆小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他的女老师经常愤怒和过分地严格,并把他定为“思维迟钝的儿童”广为宣传,直到小巴甫里克小学四年级毕业时也没有什么好转。到了中学以后,一位善解人意的植物学老师才把小巴甫里克的才能发挥出来,后来巴甫里克成为一位农艺师。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小巴甫里克从一入学就遇到一位善解人意的老师,就受到公正的待遇,潜能得到开发,也许他还有可能成为巴甫洛夫式的大科学家呢。

作为教师,我们更需要读书。只有读书,我们才能拥有源头活水,滋润学生求知若渴的心田;只有读书,我们才能生成新的信息,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与传递;只有读书,我们才能引领学生读书;只有读书,我们才能促进学生发展。

让我们都捧起书来吧!做一个阅读者,远离浮躁与平庸;做一个阅读者,生命将更加精彩;做一个阅读者,为了教育的发展;做一个阅读者,为了民族的崛起!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1、 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

2、 当一个孩子感受到来自成人世界充分尊重的时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开始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人的心智自觉开启的时候。这样的成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的成长。

3、 人的精神成长和生理发育是一样的,对营养的需求也是分阶段的。人在特定的年龄阶段就应该读特定的名家名作,一旦错过了这个阅读阶段,我们不但会失去阅读的欲望,而且也难以吸收特定成长阶段所需要的精神营养。在什么样的年龄段读什么样的书,这应当成为指导学生阅读的重要原则。

4、 青年时期的朋友群体至关重要。在贫乏的物质生活面前,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大家相聚在一起,有共同的爱好和追求支撑着,虽然个性不同,但却自然而然地学会了彼此包容,学会了互相欣赏,学会了和谐相处。每个朋友都是对方的镜子,每个朋友都是对方的老师,相处的过程就是共同成长的过程。

对于一个年轻的生命,这不就是最好最自然的教育吗?

5、 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

6、 教育与警察不同,教育的成功绝不是抓出一个小偷,它还有比抓小偷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用情感改变一个孩子的心灵

7、 训练代替不了积累,没有大量的诵读、涵咏、感悟和体验,语文水平便不可能提高。

8、 写在纸上,挂在嘴上,贴在墙上,并不难。但要把它写到每一个教职员工和每一个学生的心上,化作每一个人的活的灵魂,就不容易了。

教育是塑造心灵的艺术,教育的伟大、神圣在此,教育的艰难也在此。

9、 互相协作。你是天下第一,也要由天下第二来帮你。

10 、原则性与灵活性。只有集体意志的原则性,原则性才有权威;只有建立在集体基础上的灵活性,灵活性才真正有效。个人的 灵活性 常常是既害别人,又害集体,时间一长,也必然害了自己。

11 、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我。

12 、学生的成长固然需要老师的引领,但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在成长,我们永远无法代替他们成长。过去,我们做好心的警察,当勤劳的保姆,剥夺了多少本应属于学生自己的时间,侵占了多少本应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这种管教式的教育,学生处在被动的状态,学到了知识,但失去了自我。放开孩子的手脚吧,让他们自己走路,也许他们能够更快地奔跑起来!

13 、学生的潜能就像空气,可以压缩于斗室,可以充斥于广厦就看我们给他们提供什么样的空间。

14 、哪里闪光就从哪里打造。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1000字精选


古语言: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在我们上学时,语文老师也会要求我们多读一读书籍作品。对于推荐阅读作品,相信您在阅读之后会有专属自己的收获,那么在读完一篇文章后,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书笔记了,如何在读书笔记中全面的总结自己的收获呢?也许"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就是你要找的,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篇1】

近日捧书李希贵先生的著作《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来芳香四溢,爱不释手,受益匪浅。

先生在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高二(2)班的体育委员刘振宇,从教室隔窗掷石头打下大片核桃,被副校长带到教导处,写检查,挖思想根源。并在大会上做检讨。但效果很失败,因为他平时是位挺好的学生,打核桃的事虽不能说是“闹着玩”,但肯定不是品质问题,让他到校会上检讨,是不是有些太过分、太伤他的自尊了?

事过境迁,20多年过去了,那位打核桃的刘振宇当上了乡镇的党委书记,有一天见了我,说:当年真是闹着玩的。

他的话给我很大的触动。

他们真的是闹着玩的。但我们的老师却总不肯跟孩子们“闹着玩”,我们有时实在是太“认真”了。我们总是把孩子视为成人,站在成人的立场上审视孩子类似“闹着玩”的错误,结果就是“上纲上线”,就是道德品质的大是大非问题。其实,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错误,就像学习走路的幼儿跌跟头,绝大部分和道德品质并没有多大关系。

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给予孩子一份成长过程中特别需要的宽容。特别是对于特教战线上的教育工作者,更需要对听障孩子们更多的宽容。

听障学生在与别人的交往上有很大的障碍,要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与他们做朋友。

如果我们对待每一个学生都有耐心、有爱心,善于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激励他们奋发向上的勇气,变被动为主动,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教师来说拥有一颗爱心是很重要的,爱心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有了爱心,教师才会懂得怎样宽容学生。只有拥有了智慧的爱,与学生平等相处,才能与学生达到真正的心与心的沟通、心与心的互换。要想让他们愉快地接受你所传授的知识或做人的准则,首先就得摆正你们之间的关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扬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允许学生犯错;允许学生争论;允许学生发问;允许学生对老师提意见等,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敢说。这样增进了我对学生的了解,以便更好地因材施教,更好地促进教学,更好地让他们在各方面都有所发展。

对于学生中随时出现的一些小错误,教师在帮助学生认识这些问题的同时,多给学生一点宽容。“宽容”不是姑息、迁就、放纵,而是在严格要求的前提下对犯错误学生的理解、尊重。从时间上、场合上、态度上、条件上、认识上宽容学生,让学生有时间、有过程地认识错误,并给他们留有改正错误的余地。要做到宽容:一是要真诚地倾听学生犯错误的原因,并加以分析,不要凭主观臆断或一面之词去下结论;二是要热心教育,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行为,正面引导,从鼓励的角度去教育学生,使学生能正视存在的问题,鼓起勇气去克服它;三是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有机会申辩,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

关爱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给他们时间,给他们空间,他们应该可以撑起自己的伞,他们应该拥有自己的一片蓝天!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篇2】

寒假期间,我细细地品读了李希贵老师《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受到了极大的启迪。

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讲述的都是他曾经亲身经历过的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能给读者带来不同的感受,引发读者不同的思考。

“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做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表扬学生要铺张,批评学生要吝啬。”寥寥几句就把教育这个深奥的概念阐释出来,简单而易接受,是啊,教育就是一腔真爱,一份宽容。

书中提出,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我深刻地感觉到我们要做幸福教师。

幸福感从何而来,其实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幸福、快乐地活着,其实要真正地寻找幸福,我们该怎么做呢?

我自己深刻地找寻了原因:主要看自己的心态,教师的幸福是一种心态,一种健康的心态。当我们走进教室时面对的是一张张可爱的笑脸,一个个美好的期待;从工作压力来看,让生佩服,让家长欣慰;从工资待遇来看,我们一点不比机关干部少;从社会地位来看,我们在社会上享受的别人赞许的目光……所有的这些有什么理由我们不幸福呢?

我对自己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反思自己这么多年的教育工作称职吗?否也。静下心来教书,这几个字谈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坚持再坚持。我缺的就是耐心,当我们面对孩子没有耐心时,不妨想想此时面对你的就是自己的孩子,什么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不能改变环境的时候,不妨试着改变自己的态度。用一颗慈爱的心去对待我们的每一个孩子。把自己的学生当成最真诚的朋友,我们面对孩子时就不能静下心来,容易冲动,主要取决于心态,我们把学生看作“花仙子”,学生就会无忧无虑地生活学习,自己也会生活在快乐的境界里,反之把学生看作“仙人掌”,我们也会生活在恐怖的境界里,所以教师的心态,完全掌控于学生的心态,要用自己的爱,感化学生,做学生喜欢的老师,才是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要高标准严要求对待自己,在教学上认真备课、认真上课,开动脑筋、钻研业务,虚心向同行请教,新形式下的教学不再是单纯的死教课本的知识了,而是要求教师对于各学科知识的掌握都要做到胸有成竹,把教材灵活化、系统化。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地学习探索新的知识,做学生心目中的“超人”。

每个学生都是开心快乐的,我们只有找到幸福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对待,再调皮的学生他也会被老师的爱感化的,时刻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和孩子们一起成长,一起进步!

时代在变迁,教育在改革,教师应该拥有很多的机遇,同样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如何去面临挑战?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老师必须要,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静下心来备好每一节课,静下心来批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和每一个孩子对话,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多读几本好书,静下心来认真反思。让我们大家齐勉之!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篇3】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中国当代教育家》丛书中的一本,该丛书以宣传当代教育家事迹,反映教育家成长和促进教育改革发展为宗旨。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教育家?本系列丛书将会让读者体会到,教育家并不神秘,他们也是平凡的、平常的教育工作者中的一员;他们也会有一些缺点和不足,甚至可能因为大力推进改革创新,某些缺点和不足更容易表现出来。但是,作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杰出代表,教育家又是不平凡的,他们为教育改革创新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记录了作者李希贵幼年教育思想的启蒙发育——乡村中学的教学岁月——穿越“雷区”的校长生涯——教育的改革实践——建设教育强市的追求历程等各个时期的探索过程和理性思索。

读此书,我不仅可以了解一名农村中学教师,成长为全国知名教育家的传奇人生,而且可以从中窥探当代中国基础教育风云变幻、崎岖坎坷的发展之路,更为重要的是从书中可以汲取如何把握工作规律,深化教育改革的一些前沿、新颖而又被实践证明切实可行的真知灼见。

特别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往昔工作的回忆中,没有自诩和矫情的夸夸其谈;在探索历程的评价中,没有文过饰非的不实之辞;在体验感悟的归纳中,没有哗众取宠的惊人之语。有的只是平实的叙述,客观的评判和真诚的自勉自励,从而使任何一个翻阅此书的人,都会有一种恬淡幽远的儒雅之风扑面而来的感觉;掩卷沉思之后,又都会被书中从平实的字里行间涌动出的一股股挚爱事业的真诚、改革创新的勇气、遇挫弥坚的恒心和憧憬未来的豪情,所深深地打动和激荡,从而生发出只争朝夕、献身事业、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冲动和欲望,也许这正是此书真正的魅力和价值吧。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篇4】

读完了《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我认识了李希贵老师,了解了一名农村中学教师,成长为全国知名教育家的传奇人生。

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是徒劳的。

当一个孩子感受到来自成人世界充分尊重的时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开始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人的心智自觉开启的.时候。这样的成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的成长。

薄薄的小人书本身其实并没有带给孩子多少东西,它出现在一个孩子单调而贫乏的生活中,最重要的意义,就是把一个年轻生命深处潜在的探究新知的欲望,把一个少年阅读文字的兴趣,充分地点燃和释放出来了,可以说阅读儿童书籍,是孩子人生真正学习生活的开始。

人的精神成长和生理发育是一样的,对“营养”的需求也是分阶段的。人在特定的年龄阶段就该读特定的名家名著,一旦错过了这个阅读阶段,我们不但会失去阅读的欲望,而且难以吸收特定成长阶段所需要的“精神营养”。在什么样的年龄阶段读什么样的书,这应当成为学生阅读的重要原则。

不要像一般人一样的生活,否则你只能成为一般人。如果你想成为不同一般的人,那么,你就不能像一般的人一样生活。

你想成为不同一般的人,但你却一直俗不可耐,像一般人一样生活,一样工作,一样的追求,一样的思维方式,一样的早九晚五,一样的春种秋收,你凭什么可以成为不同一般的人!

平凡之人,做不平凡之事,打破常规,成为常态。

一般情况下,大家喜欢经营自己的职业,特别是级别、待遇、房子、车子等,我却经常忘掉这些,拿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不断挑战自我,不断刷新自己,尝试新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给自己制定一些不可思议的目标,并全力以赴实现它,自己给自己一些惊喜。我把它看作是人生的自我奖赏。

一般情况下,大家都只能“在其位,谋其政”而已,但仅仅如此,肯定只能成为一般的人。我必须除此之外,种好自己的“自留地”。在自留地里,常常意外地长出个性的花,特别的草,尽管打不了多少粮食,却往往给你意外的收获。

不断的学习之中,越发现自己学问的浅薄,知识的粗疏。一般情况下,人们喜欢把工作与休息区分分明,而我却经常把它们混在一起,把劳动当休息,把学习当休息,把打扫卫生当成一种休息。把上课当成一种学习,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改变教学方式方法,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平凡的工作,不平凡的事业。

平凡的生活,不平凡的人生。

现实世界的一个小我,心灵世界的一个大我。改变世界,从改变自我开始,向李希贵同志学习!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篇5】

教育到底是什么,在《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中,我好像找到了答案。李希贵老师用他那博大的胸怀、深邃的思想、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在书中诠释了教育的精髓。没有空洞的理论,没有呆板的说教,而是用非常朴实的语言向大家讲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曾经实践过、经历过的教育故事,展示着他那鲜活的教育理念。

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李希贵老师从自身失败的案例中得出“让教育从细节入手”的结论,只有从碎片化的生活细节,不断沉淀、累加,最终形成所谓的教育。书中提到“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记住你的教育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让别人来管的人”。我们的教育不是约束,更不管制,而是要着重培养学生们的自律意识,让意识逐渐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从而才能深刻认识到“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一良性循环,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感到自己才是中心,才是自己的主宰。

“一个人的成长除了同龄的伙伴互相影响之外,一定要有那么一两位亦师亦友的长者,用他们的人格、用他们的人生智慧、用他们宽阔的胸襟、用他们那种对后生真诚的欣赏和尊重,来引领年轻人开始漫漫的人生之旅。对一个成长中的生命来说,这无疑也是十分重要的。”用长者的人格、智慧和胸襟,去欣赏和尊重,从而引领年轻人的人生之旅,不正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言传与身教吗?因此,我认为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表现。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同我们一样,同样需要欣赏和尊重。如果时机不对、方式不当,就算费尽口舌,说的再有道理,也只会事倍功半。

李希贵老师在书中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地呼吸。”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发现真理而不是告诉学生真理,那么,他们必然会有与众不同的兴趣,只有放开孩子的手脚,让他们自由奔跑,“鞋子”合脚了,速度肯定慢不了,我们又何愁学生前面不会是一片自由而又广阔的天空呢!

教育贵在坚持,为了孩子的成长,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需以身作则,用我们的人格,我们的人生智慧,我们宽阔的胸襟,来引领我们的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用李希贵老师所说的一句话来结束我的这一篇感悟:“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篇6】

阅读了《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听名字就让人感觉到了畅快,教育确实需要点“自由”了。 细细地品读了李希贵老师《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参加工作时光不算长,经常会思考一些关于教育的问题,韩愈说的“传道、授业、解惑也”,常常在耳旁响起,可时代的发展到今日,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更应是心灵的“引路人”,“授人以鱼,更应授人以渔”,诸如此类至理名言,更是随处可见,但是,此刻的学生到底要的是怎样的教育呢?我也一向在思索着。 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用十分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一个他以前实践过、经历过的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能读出他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和思考。

书中,李希贵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表扬学生要铺张,批评学生要吝啬。”多么朴实的语言,将教育这个让人觉得漫无边际的概念,用寥寥数言解释的淋漓尽致,我不由的为李老师的观点鼓掌。是啊,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

反思几年来的教育历程,重新审视教育,我感觉教育就应像农民种庄稼一样,春天播下一粒种子,缺少水份为它浇水,长满杂草为它除草,遭遇病虫害为它洒药,缺少营养为它施肥,让它能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下一天一天长大,直到秋天收获果实,这期间我们不能拔苗助长。

而我们在实施教育的时候,总是期望学生按照自我期望的方向生长,更期望他们在最短的时光内成熟,不断地把自我的养分无私地输送给他们,期望他们全部吸收并强壮起来。但是肥胖并不等于强壮,孩子们不必须会你给什么就吸收什么,他们总是挑自我喜爱的零食去吃,他们才不管有没有营养,营养均衡,协调搭配的问题,只要口感好就行。

书中提出,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

我们没有挖掘学生的潜力,反而尽力把他们塑造成另一个我们。我们要所有的孩子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发展,把本来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雕刻成千人一面的丧失个性的木偶,把本来丰富多彩的世界变成一个个塑像。书中说教育无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隐藏起来的教育,是不动声色的教育。完美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完美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

当一个孩子感受到来自成人世界充分尊重的时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开始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人的心智自觉开启的时候。一个孩子对一门课程的喜爱,有时并不是基于课程本身的什么价值,而很可能是些常常被我们忽略的十分微小的细节,当孩子从细微之处感受到了老师真诚的爱,当孩子同样爱上了自我的老师,也就是孩子热爱这门学科,热爱学习的开始。

放开孩子的手脚吧,让他们自我走路,也许他们能够更快地奔跑起来!让我们走出为了教育而教育的误区。其实教育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篇7】

**是我高三时的语文教师,我则是老师的科代表。作为李老师教育改革的受惠者、拥护者和实践者,我有许多话要说,却无从下笔。当我读完李老师《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之后,感慨万千,高密四中时的那一段经历又历历在目。现在仅以我再读书时写下的一些感想整理出来,作为对李老师的感激和对目前教育现状的思考。

1、教育首先是事业,然后才是谋生的职业。如果仅仅把教育当作养家糊口的职业,那么教材、课堂、备课作业、学生等等自然就成为我们挣钱的工具。心中没有对教育的崇高敬意,在教学中就很难奉献出一片爱心,教育就很难成功。人通过一份职业养家糊口,生存在世上;通过一份事业成就自我,生活在世上。

2、当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时,爱心也就随之而来;当学生把你当作自己之心的朋友时,教育也就成功了。

3、真正的教育,从尊重开始--尊重学生拉开了教育的序幕,爱是教育的开端,学生自我成长是教育的过程,人人成才是教育的高潮,对社会对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是教育完美的结局。

4、学校的主人是老师和全体学生,领导则是公仆。尊重老师,才能使老师迸发出干劲;理解学生,才能让学生学有所成。

5、大雪无痕,教育无迹。教育给人带来的是知识是思想,更是灵魂的洗礼。高密四中留给我的则是"永不屈服"的精神。

6、你因为自己的错误真诚地向学生道歉了吗?勇敢地向学生承认自己的错误来折服学生比用"师道尊严"的古训来压服学生更强百倍。

7、教育的目的是塑造孩子完美的心灵,而不是向孩子灌输无用的知识。对犯错误的学生一定要慎重处理,否则,一不小心,我们伤害的不仅是学生的自尊心,还有他的前途,甚至是一个民族的未来。

8、希望每一位教师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考虑一下孩子的前途和未来,我们更应该向学生传授学习的理念和处世的方法。一切的教育应当从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入手,因为动力是学生自我成长和完善的源泉。

9、管理学生应该敞开心扉。用心灵来感动心灵,远比约束一群思想各异的孩子容易。

10、对与初次犯错误的学生,我们不妨相信他的辩解,给他一次蒙混过关的机会。因为我们的出发点是爱护心灵,而不是惩罚错误。

11、学校的规章制度是用来约束学生不犯错误的,而不是用来惩罚犯错误的学生的。但当学生真的违反了学校的规章制度时,我们就需要认真思考:学生为什么会犯错误?我们当老师的有错在哪里?

12、竞争才是成功管理的第一要务,但竞争必须是在规定的范围之内。如果出现了无序的恶性竞争,那么你的管理是失败的。

13、校长管理的最高境界:让每一个学生都以母校为荣,让每一位教师都以校为家。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篇8】

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了学生的幸福成长,为了学校的长足发展,我们需要不停的学习、不停的思考、不停的创新,需要阅读这样的名著。此书给我心灵造成了很大的震撼,同时给自己带来了思考,本书里面蕴含了很多教育哲理。

一、对待学生要有大爱——宽容

书中,李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表扬学生要铺张,批评学生要吝啬。”这是多么博大的胸怀啊,这是多么深邃的思想呀,这又是多么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啊。是啊,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孩子呢,对孩子多一份宽容,就让孩子多一份希望。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而可爱的,却又是十分的脆弱的,一不小心就会滚落而破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保护孩子的自信心,保护孩子的求知欲,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让他们发自内心爱上学习,那我们的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让学生养成自治的能力

“斯宾塞在《教育论》说过:“记住你的管教的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让别人来管理的人”。而现在,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看到的是更多的规矩在约束着孩子们,为了孩子的安全,我们希望更多的孩子是象只温顺的小猫。而“让教育从细节入手”,不是为了约束学生,管制学生,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让学生将良好的行为养成一种习惯,成为一种品质和素养。

三、教师需要不断的学习

通过李老师由教师---校长---局长---教育家的成长经历我们可以看出,跟他通过读书进行的大量的阅读积累及对这种阅读积累进行的思考和利用是分不开的。他向我们揭示了:从事教育的工作者不能停止学习。这本书,不仅为我的教育教学、教学管理注入了时代鲜活的春水,而且他对教育的激情、痴情也点燃了我对教育不懈探究的向上的火炬。工作却又是另一个新课程的开始,需要学习的更多更广泛。今天读了体会了李老师这句话,更清楚了学无止尽的道理。

四、教育就是把简单的事情做好

李老师在书中字里行间充满着智慧,没有空洞的理论,没有呆板的说教,用朴实的语言,生动的教育案例,展现了他的教育历程,展揭示了教育教学的本质规律——“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我们教育过程中有很多琐碎的事情,如何把这些事情做好,成为学生成长的平台。我已在这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工作了八个年头,今后的路还很长很长,《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好象是我生命中的一盏明灯,为我照亮了今后的漫漫长路。教会了要把教育工作当做教育事业来对待,要不断的学习,做一个智慧的教师,同时要把小事做好。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1000字(精选)


教育到底是什么,在《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中,我好像找到了答案。李希贵老师用他那博大的胸怀、深邃的思想、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在书中诠释了教育的精髓。没有空洞的理论,没有呆板的说教,而是用非常朴实的语言向大家讲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曾经实践过、经历过的教育故事,展示着他那鲜活的教育理念。

读后感大全中有很多优质读后感范文为您提供!https://m.dhb100.com/

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李希贵老师从自身失败的案例中得出“让教育从细节入手”的结论,只有从碎片化的生活细节,不断沉淀、累加,最终形成所谓的教育。书中提到“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记住你的教育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让别人来管的人”。我们的教育不是约束,更不管制,而是要着重培养学生们的自律意识,让意识逐渐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从而才能深刻认识到“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一良性循环,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感到自己才是中心,才是自己的主宰。

“一个人的成长除了同龄的伙伴互相影响之外,一定要有那么一两位亦师亦友的长者,用他们的人格、用他们的人生智慧、用他们宽阔的胸襟、用他们那种对后生真诚的欣赏和尊重,来引领年轻人开始漫漫的人生之旅。对一个成长中的生命来说,这无疑也是十分重要的。”用长者的人格、智慧和胸襟,去欣赏和尊重,从而引领年轻人的人生之旅,不正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言传与身教吗?因此,我认为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表现。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同我们一样,同样需要欣赏和尊重。如果时机不对、方式不当,就算费尽口舌,说的再有道理,也只会事倍功半。

李希贵老师在书中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地呼吸。”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发现真理而不是告诉学生真理,那么,他们必然会有与众不同的兴趣,只有放开孩子的手脚,让他们自由奔跑,“鞋子”合脚了,速度肯定慢不了,我们又何愁学生前面不会是一片自由而又广阔的天空呢!

教育贵在坚持,为了孩子的成长,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需以身作则,用我们的人格,我们的人生智慧,我们宽阔的胸襟,来引领我们的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用李希贵老师所说的一句话来结束我的这一篇感悟:“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

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了学生的幸福成长,为了学校的长足发展,我们需要不停的学习、不停的思考、不停的创新,需要阅读这样的名著。此书给我心灵造成了很大的震撼,同时给自己带来了思考,本书里面蕴含了很多教育哲理。

更多读后感请参考,读后感大全网,如转载请标注来源!https://www.dhb100.com/

一、对待学生要有大爱——宽容

书中,李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表扬学生要铺张,批评学生要吝啬。”这是多么博大的胸怀啊,这是多么深邃的思想呀,这又是多么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啊。是啊,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孩子呢,对孩子多一份宽容,就让孩子多一份希望。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而可爱的,却又是十分的脆弱的,一不小心就会滚落而破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保护孩子的自信心,保护孩子的求知欲,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让他们发自内心爱上学习,那我们的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让学生养成自治的能力

“斯宾塞在《教育论》说过:“记住你的管教的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让别人来管理的人”。而现在,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看到的是更多的规矩在约束着孩子们,为了孩子的安全,我们希望更多的孩子是象只温顺的小猫。而“让教育从细节入手”,不是为了约束学生,管制学生,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让学生将良好的行为养成一种习惯,成为一种品质和素养。

三、教师需要不断的学习

通过李老师由教师---校长---局长---教育家的成长经历我们可以看出,跟他通过读书进行的大量的阅读积累及对这种阅读积累进行的思考和利用是分不开的。他向我们揭示了:从事教育的工作者不能停止学习。这本书,不仅为我的教育教学、教学管理注入了时代鲜活的春水,而且他对教育的激情、痴情也点燃了我对教育不懈探究的向上的火炬。工作却又是另一个新课程的开始,需要学习的更多更广泛。今天读了体会了李老师这句话,更清楚了学无止尽的道理。

四、教育就是把简单的事情做好

李老师在书中字里行间充满着智慧,没有空洞的理论,没有呆板的说教,用朴实的语言,生动的教育案例,展现了他的教育历程,展揭示了教育教学的本质规律——“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我们教育过程中有很多琐碎的事情,如何把这些事情做好,成为学生成长的平台。我已在这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工作了八个年头,今后的路还很长很长,《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好象是我生命中的一盏明灯,为我照亮了今后的漫漫长路。教会了要把教育工作当做教育事业来对待,要不断的学习,做一个智慧的教师,同时要把小事做好。

霍姆斯说:一本书最好的并不是它包含的思想,而是它提出的思想,正如音乐的美妙并不寄寓于它的音调,而在于我们心中的回响。

相信读后感大全网能够帮助到找不到优质读后感的您,找到优质的读后感模板。http://www.dhb100.com

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用非常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一个他曾经实践过、经历过的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能读出他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和思考,书中李希贵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表扬学生要铺张,批评学生要吝啬。”多么朴实的语言,将教育这个让人觉得漫无边际的概念,用寥寥数言解释的淋漓尽致,我不由的为李老师的观点大鼓其掌。是啊,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

最大限度的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这是教育的永恒。没有谁,因为身高不如姚明就自怨自艾,没有谁因为不如比尔盖茨就放弃自我。作为教师,我感觉教育应该像农民种庄稼一样,春天播下一粒种子,缺少水份为它浇水,长满杂草为它除草,遭遇病虫害为它洒药,缺少营养为它施肥,让它能在一个健康的条件下一天一天的长大,直到秋天收获果实,这期间我们不能拔苗助长。

记得那是一个开学季,五年级刚从外地转来一个学生,小姑娘比较聪明,但由于是外地生,带有很重的地方口音,学习起来英语还是有一定困难的,但其它学科比较起来还算可以,尤其是绘画特别出色,画起来的小动物都栩栩如生,画起来的人物都跟活了似的,与他人也不太合群,对班级的各项工作也不是很上心,积极性也不太高。于是利用活动课的时间,班上举行了一个小小的绘画比赛,此刻小姑娘的眼睛都充满了光芒,一下子找到的目标,我利用此次活动,大力表扬了她,在班上形成了向她学习的良好风气,小姑娘也感受到了大家的热情,以后各项工作都积极地参与其中,感受到了大家的温暖,与班上同学都融合在一起,慢慢地学习等各项工作都积极起来,直到现在她都已经毕业了,还时常到学校来看望曾帮助她的所有老师,感谢曾经地付出。作为老师这也是我们教育的最大魅力所在吧!所以每位教师都应该尊重每个学生,而我们在实施教育的时候,总是希望他们的教育对象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向生长,更希望他们以最短的时间内成熟,不断地把自己的养分无私地输给他们,希望他们全部吸收并强壮起来。这也是我们要尊重的地方!

我们没有挖掘学生的潜力,反而尽力把他们塑造成另一个我们。我们要所有的孩子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发展,把本来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雕刻成一具相同的模型。把本来丰富多彩的世界变成一个的塑像。书中说教育无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隐藏起来的教育,是不动声色的教育。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

放开孩子的手脚吧,让他们自己走路,也许他们能够更快地奔跑起来!

初中教师读书笔记之《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读书是一种幸福,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享受。我喜欢读书,他带给我最大的喜悦莫过于来自于读书后心灵的成长。特别是读了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感觉如沐春风。

我教书二十多年来曾想让自己的课堂不一样,想让自己的学生不一样,想让自己的人生也不一样,可到如今发现自己还是老样。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会不断地思索为什么想过的那么多到现在还是这样,归根结底的原因是什么?从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可以看到其中列举的很多教学中的现象和事例:为了帮助同学看病而迟到的团支书和几位女同学;抓到偷同学手表的学生;卫生区几片落叶被扣分作为教师我曾经历过,碰到这样的事情时我也思考过、迷惘过、甚至有时我也会觉得它就像四季交替,刮风下雨一样的自然,如何改变这样的现象,它背后隐藏着学生的、教学的、什么样的不足。我就没想过那么多,有的时候甚至为了节省时间而敷衍结束。读了李老师的书,给我的收获不仅仅是在文章中介绍的很多好的成功的经验或是做法,更多的是一种启迪、一种思考、一种指引。

省悟人生起点上的终点思考。

一个人在思考自己人生方向的时候,有一个非常重要又实用的方法由终点开始思考。譬如说人生七十,因此,你可以先想好70岁想干什么,达到什么程度,正在干什么,身边会有什么人当这些明确时,你就知道50岁的时候自己应该在哪里,已经完成了些什么;在推想40岁、30岁以至于今天。这是李老师文章中的话。如今的我当然已经明白并深切知道自己的一生和学生紧紧连在了一起,和教育脱离不了关系。可是我在20岁的时候就没想过30岁的样子,在做什么,到什么程度,和什么人在一起。更没有想过40、50岁甚至再往后的日子。今年我30岁,我会不由自主想一些东西:教学的,教育的等等,会想几天后的,几个月后的我在做什么,和什么人在一起。当然就会想今后更远的日子和自己的人生。我想要什么,我该做什么,我正在做什么,开始了思考不就是一个好现象吗?

醒悟自己不要像一般人一样生活

不要像一般人一样生活,否则你只能成为一般的人 是啊,人与人的区别就是脖子以上的区别,也就是想法决定活法,活法决定结果。如果我们和一般的人一样生活,一样工作,一样的追求,一样的思维方式,一样的朝九晚五,一样的春种秋收,你凭什么可以成为不同一般的人!这就像是工厂流水线,同的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产品会有什么样的不同。合格的都是相同的,不合格的都是次品。我想可以和别人有些不同,不一定是标新立异,有一个点与别人不同,有自己的特点就可以。李老师在文章中就这样说一般情况下,大家都只能其位,谋其政已,但仅仅如此,肯定只能成为一般的人。我必须除此之外,种好自己的自留地。在自留地里,常常意外地长出个性的花,特别的草,尽管打不了多少粮食,往往能给你意外的收获。我的自留地是什么?如何耕种这块地?很多问题随着思绪的流动而明晰起来,那样的我是什么样子的?人生因为这样的思索变得神圣而另人向往!

醒悟教学一切的教育都应该从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入手。

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内容的呈现突出了学生的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这些理念不都是在极力激发学生的内趋力。只有学生真正动起来的课堂,才是以学生为主人的教学。当孩子的眼睛晶亮,双手挥舞,情不自禁时这不就是最高境界的课堂吗?当学生正襟危坐,纹丝不动时,当学生千启而不发时,我们是不是要自我反省:学生愿意学吗?学生学得开心吗?

醒悟教育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分宽容,如此而已。

作者在楔子部分的第二句话用简单客观的事实和朴实明白的语言道明了教育的几个利好原则:长者的身教;民主的成长氛围,弥漫其间的真爱,宽容。他说我的长辈亲友没人懂教育,但正是不懂教育的他们,却以勤劳,善良,宽厚的品格无声的熏陶了我,为我奠定了做人的基础,让我能够自由自在的生长。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分宽容,如此而已。尽管我们也曾喊过,教育要有爱心,但是我深深地被这个文本背景下教育是一腔真爱感动而且共鸣;我们也认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养成能力的最好途径之一是让学生体验知识生成的过程,(我想和叶圣陶生活即教育有几多共鸣的地方),但我们可能会忽略为学生的体验创造轻松安全自由的环境,并用宽容错误的博大的爱心允许和用言传身教引导体验中的失误和偏差!短短的三句开篇语深深的打动我,也因为他让我想起我们这一代人自己的教育背景和经历。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是的,人性是一个人有别于其他人的根本,人性的善,就像太阳的热,他会溶解人心中的冰点。而孩子们美好人性的塑造不需要任何的教育,他们只需要接收周围成人们发射传递来的善良、宽容、仁爱等美好的信息。他们需要的是榜样与模仿,榜样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因此作为我们教师孩子们心中最崇拜的人,孩子所生长土壤的创造者与耕耘者。我们的人性如何?我们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过吗?相信我们曾经努力过,就是不知道坚持过多久?回想一下我们孩提时代,都是善良的,单纯的,勇敢的,仁爱的,可是自己都不明白什么时候变的世故、狭小,自私起来。其实孩子们所需要的就是我们的一个微笑,一息赞许,一个眼神,一个抚摸,一个拥抱。让我们平时对孩子们多些赞美与鼓励,少些批评与指责;多些尊重与理解,少些挖苦与抱怨。这些对于我们来说不算多,也不算难,就像李老师说的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 难的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快乐做。

醒悟管理学生,应当从提倡什么切入?

[荐]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精选6篇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大凡成功的人士,他们都和书籍有着不解之缘,阅读时,我们一般都能或多或少的有一些收获。这个时候,我们只需要将自己的想法一笔一划的记录下来,那么,你有没有收集优秀的读书笔记呢?或许"[荐]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精选6篇"是你正在寻找的内容,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篇1】

“任何一个房子,都不能没有窗户。书之于人,犹如窗之于屋。而读书犹如开窗。”毕业后,很少拿起书本的我终日忙于工作,直到有一天看见这样一句话,心灵那股激流奔涌而出。身为一名教育者,如何能丢弃读书这一习惯?作为学校的领头人,我深感惭愧,于是重新拿起墨香书本,开始了我的读书旅程。《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书名一看就很吸引人,“自由”、“呼吸”,万物生灵之本也,难道无生命的教育也须如此吗?如何让教育自由呼吸?李希贵老师用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感悟告诉了我们其中的答案。用心读完,真切感受到了李老师知识的渊博,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因此想谈谈几点体会:

一、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学习,善于在实践中思考总结,常动笔头写体会。

我想李希贵老师也正是这样才有了今天的博学,才成为了一名教育专家。他善于学习,真正的学习是从读书开始的,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从读书开始的。读书使我领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领悟了人生。“教育是与读书连在一起的,书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健全人格、高尚道德情操的养成,民族素质的提高,乃至学习型社会的构建都离不开书。一个人在他相应的年龄阶段,如果没有读过适合他的书,那将是终生无法弥补的缺憾。”多么有哲理的话语!在与作者产生共鸣的同时,心灵被洗涤被陶冶,也是一种人生乐趣!不光要读,还要把读来的知识内化到我们的教育行为中,写反思和总结经验,李希贵老师正是这样做的。这让我很容易联想到一个人,萧山银河小学的章建平校长,在一次校长论坛交流中我有幸听了他做的报告,对我震撼很大,从他身上可以看到有股文化底蕴以及深厚思想上的教育追求和教育智慧。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无一不是他们具有丰富而深沉的文化底蕴,有底蕴才有底气,有底气才有灵气,有灵气的话语才能给人心灵上的震撼与吸引。我也许不能达到如此之高的境界,但我至少在不断追求,也常常提醒我的团队要这样做,有了有效率的行动必然会有一些成就,哪怕成就如蚁般渺小。

二、要让学生幸福地学

新的课程改革让教育本身越来越人性化,老师的尊严与威严早不是从戒尺与严厉的训斥中而来。“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如今的教育已不仅是对孩子进行知识的传达,更重要的是对孩子身心的培育与关注,教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快乐地学习,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创新能力从而达到利于其终身发展的目的,要把学生当成活生生的人,深入他们的精神世界,像朋友一样与他们同欢乐共忧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唤醒、张扬学生的潜能,使他们的潜能发挥到极致。正如李希贵老师所说:“学生的潜能就像空气,可以压缩于斗室,可以充斥于广厦——就看我们给他们提供什么样的空间”.然而在一切教育行为中,我们都不能忘记要给孩子幸福的体验,有的学校开展了以幸福教育为学校的特色或是亮点工程,或许正验证了幸福感教育的重要,让孩子在幸福的情绪中成长才是健康的教育模式。举个李老师的教学事例:他在高密四中时,为了搞好成绩对学生“严”字当头。但学生对老师的“好心”、“苦心”并不买账,在老实听话的背后,隐藏的是怨愤和叛逆。以致几个学生在周末偷偷爬墙外出打乒乓球被老师逮住训斥时,学生愤怒地喊出:“老师,除了学习,你到底还允许我们干什么?!”学生的反问,对李希贵老师触动很大。是啊,除了学习,我们还要那些活泼好动的学生干些什么?为什么我们总是做些学生不喜欢的事情?恰在这时,李希贵老师读到了那本《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大纲、教科书规定了给予学生的各种知识,但是没有规定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一样东西,这就是:幸福。我们的教育理念应该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渡过自己的一生。”

曾经听过一节公开课,老师在下课前问了一句:“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的快乐吗?”当时觉得很有启发,是的,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应该是快乐的,这也是一种幸福吧!

什么是教育?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让我们的孩子在爱与宽容下自由呼吸,幸福成长!愿与老师们共勉!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篇2】

教育到底是什么,在《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中,我好像找到了答案。李希贵老师用他那博大的胸怀、深邃的思想、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在书中诠释了教育的精髓。没有空洞的理论,没有呆板的说教,而是用非常朴实的语言向大家讲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曾经实践过、经历过的教育故事,展示着他那鲜活的教育理念。

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李希贵老师从自身失败的案例中得出“让教育从细节入手”的结论,只有从碎片化的生活细节,不断沉淀、累加,最终形成所谓的教育。书中提到“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记住你的教育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让别人来管的人”。我们的教育不是约束,更不管制,而是要着重培养学生们的自律意识,让意识逐渐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从而才能深刻认识到“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一良性循环,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感到自己才是中心,才是自己的主宰。

“一个人的成长除了同龄的伙伴互相影响之外,一定要有那么一两位亦师亦友的长者,用他们的人格、用他们的人生智慧、用他们宽阔的胸襟、用他们那种对后生真诚的欣赏和尊重,来引领年轻人开始漫漫的人生之旅。对一个成长中的生命来说,这无疑也是十分重要的。”用长者的人格、智慧和胸襟,去欣赏和尊重,从而引领年轻人的人生之旅,不正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言传与身教吗?因此,我认为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表现。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同我们一样,同样需要欣赏和尊重。如果时机不对、方式不当,就算费尽口舌,说的再有道理,也只会事倍功半。

李希贵老师在书中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地呼吸。”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发现真理而不是告诉学生真理,那么,他们必然会有与众不同的兴趣,只有放开孩子的手脚,让他们自由奔跑,“鞋子”合脚了,速度肯定慢不了,我们又何愁学生前面不会是一片自由而又广阔的天空呢!

教育贵在坚持,为了孩子的成长,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需以身作则,用我们的人格,我们的人生智慧,我们宽阔的胸襟,来引领我们的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用李希贵老师所说的一句话来结束我的这一篇感悟:“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篇3】

寒假期间,我细细地品读了李希贵老师《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受到了极大的启迪。

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讲述的都是他曾经亲身经历过的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能给读者带来不同的感受,引发读者不同的思考。

“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做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表扬学生要铺张,批评学生要吝啬。”寥寥几句就把教育这个深奥的概念阐释出来,简单而易接受,是啊,教育就是一腔真爱,一份宽容。

书中提出,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我深刻地感觉到我们要做幸福教师。

幸福感从何而来,其实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幸福、快乐地活着,其实要真正地寻找幸福,我们该怎么做呢?

我自己深刻地找寻了原因:主要看自己的心态,教师的幸福是一种心态,一种健康的心态。当我们走进教室时面对的是一张张可爱的笑脸,一个个美好的期待;从工作压力来看,让生佩服,让家长欣慰;从工资待遇来看,我们一点不比机关干部少;从社会地位来看,我们在社会上享受的别人赞许的目光……所有的这些有什么理由我们不幸福呢?

我对自己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反思自己这么多年的教育工作称职吗?否也。静下心来教书,这几个字谈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坚持再坚持。我缺的就是耐心,当我们面对孩子没有耐心时,不妨想想此时面对你的就是自己的孩子,什么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不能改变环境的时候,不妨试着改变自己的态度。用一颗慈爱的心去对待我们的每一个孩子。把自己的学生当成最真诚的朋友,我们面对孩子时就不能静下心来,容易冲动,主要取决于心态,我们把学生看作“花仙子”,学生就会无忧无虑地生活学习,自己也会生活在快乐的境界里,反之把学生看作“仙人掌”,我们也会生活在恐怖的境界里,所以教师的心态,完全掌控于学生的心态,要用自己的爱,感化学生,做学生喜欢的老师,才是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要高标准严要求对待自己,在教学上认真备课、认真上课,开动脑筋、钻研业务,虚心向同行请教,新形式下的教学不再是单纯的死教课本的知识了,而是要求教师对于各学科知识的掌握都要做到胸有成竹,把教材灵活化、系统化。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地学习探索新的知识,做学生心目中的“超人”。

每个学生都是开心快乐的,我们只有找到幸福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对待,再调皮的学生他也会被老师的爱感化的,时刻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和孩子们一起成长,一起进步!

时代在变迁,教育在改革,教师应该拥有很多的机遇,同样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如何去面临挑战?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老师必须要,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静下心来备好每一节课,静下心来批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和每一个孩子对话,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多读几本好书,静下心来认真反思。让我们大家齐勉之!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篇4】

书是时代前进对教师提出的必然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把人的一生分为学习阶段和工作阶段的观念已经陈旧了,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新的知识和信息不断增加,人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受教育,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党的十六大提倡全民学习、建设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课程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等,都需要通过博览群书来达到知识更新和自我提升。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教师曾经拥有的较为丰富的知识,已经难以面对现代的学生了,教材及参考书籍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单一讲课、灌输更不能适应当前的教改要求。为了适应新形式的需要,每位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地读书,不断提高地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才能培养出时代所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

二、关注学生

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教育工作在每一个环节上都应该对学生一生的发展、信仰和幸福负责。我们没有挖掘学生的潜力,反而尽力把他们塑造成另一个我们。我们要所有的孩子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发展,把本来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雕刻成一具相同的模型。把本来丰富多彩的世界变成一个的塑像。书中说教育无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隐藏起来的育,是不动声色的教育。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

1、把学生当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充满民主、平等。

以前,有的老师都认为只要搞好学习,再"厉害"一点学生也会谅解。但学生对老师的"好心""苦心"并不买账。在老实听话的背后,隐藏的是怨愤和逆反。因此,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学习。我们今天的教育是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为民族的明天准备素质的教育。要让孩子一生能够持续地学习,能够有尊严、高质量地生活,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而且有能力把握自己的一生。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了解孩子、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

2、评价不但要换方法,更要换思维。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过人的长处,在这一点上,人人都是最好的,个个都是最棒的,拿起表扬的武器,机智地面对得意忘形的孩子,多增加几把评价的尺子,就会有更多的学生受到鼓励,从而坚定信念,走向成功。

因此,在老师的心中,不应该有坏学生,不能从一开始就着眼于失败去做工作,应当把预期的失败转化为成功,应让每个学生都能说"我能行"!在这一方面,我们原来的班级也搞过类似的尝试--"我能行!",但十分惭愧,效果不佳,回想起来,关键原因是我的工作浮于表面,没有落实好,没有联系实际。

3、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变堵截反对为提倡诱导

只要你蹲下来,试着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你就会发现孩子眼里的世界不一样,你就能学会理解孩子。孩子们犯的错误,常常是"美丽的错误",是成长中的必然。我们的工作习惯于站在成人的立场上,从成人的视角对孩子提出种种要求,设定展目标,生硬灌输、呆板说教,强迫孩子接受--犹如预先做好了模子,不管学生的体形。身高统统塞到这个模子里,结果必然是要么铸造出畸形的人格;要么铸造出千人一面的丧失个性的木偶;要么伤害学生的心灵,形成终生难以弥合的伤痕。

4、让孩子们喜欢学习

①归还学生思维

让课堂成为学生演练思维体操的舞台。对归还学生主体地位来说,核心的问题,是把学生思维的过程,归还给学生。这是我们教学的一个核心问题。因此,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应该特别注意研究,哪一个过程应该放给学生去思考。

②把认知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感悟

过去我们喜欢把结果告诉学生,现在我们应该把探索的过程,全部的经历留给学生。

③让知识既是目的,更应该成为获取新知识的工具。

经验告诉我们,儿童在学生中遇到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识往往变成了不能移动的重物,知识被积累起来,似乎是为了储备,它们不能进入周转,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运用,而首先是不能用来去获取新的知识。我们能否把运用知识、方法成为学生获取新知识的工具,作为衡量我们老师教学方法的一种依据?

三、学会思考

李老师又说:“一个人在思考自己人生方向的时候,有一个非常重要又实用的方法——由终点开始思考。”他讲到,我们可以先想好70岁想干什么,再推想50岁、40岁直到今天。他特别举到了一个鲜活的事例。那就是央视名主持人杨澜,在她最红的时候,突然从央视节目中消失,到国外进修去了。今天的杨澜以内涵和气质赢得了观众,靠得是自身修养,从战略的角度讲,是“终点思考”的人生韬略帮了杨澜的忙。

在实际校园里,我们有的是一些虽然年轻,但已经暂露头角的老师,有的老师还是教育界的专家,所教的学生有多少都已经上了北大、清华或其他重点大学,学生是发展了,成功了,但是教师自身却没有很大的发展。究其原因,在于我们的老师没有进行“终点思考”。就像在生命的旅途中那样,迟迟不发,或者是出发之后又犹豫不决,瞪眼看着时机与自己交臂而过。这也验证了一句哲理:成功总是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试想我们今天的教师,如果我们每天埋头于烦琐的工作,缺乏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不断创新,十年、二十年后的我们抑或就是一个平庸的教师,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名教师、教育家。

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缺乏“终点思考”。

李希贵老师《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这本书,使我深深地懂得:我们老师应该学会自我更新,今天的我应该比昨天更成熟。我们应多给学生一些尊重和宽容,善待学生的“黑点”并加以正确地引导。教育的艺术就在于善于拨开学生眼前的迷雾,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帮助学生体味到上进及学习进步时的欢乐,诱发学生的责任心和荣誉感。总之,《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一本好书,它让我从中受到了很多启发。我在读书实践中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也尝试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但我知道真正实现或拥有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件不易做到的事,我会继续为自由呼吸的教育贡献一份微薄之力。现在让我们怀着梦想,付诸实践,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努力实践吧!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篇5】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用非常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一个他曾经实践过、经历过的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能读出他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和思考,书中李希贵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表扬学生要铺张,批评学生要吝啬。多么朴实的语言,将教育这个让人觉得漫无边际的概念,用寥寥数言解释的淋漓尽致,我不由的为李老师的观点大鼓其掌。是啊,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

我感觉教育应该像农民种庄稼一样,春天播下一粒种子,缺少水份为它浇水,长满杂草为它除草,遭遇病虫害为它洒药,缺少营养为它施肥,让它能在一个健康的条件下一天一天的长大,直到秋天收获果实,这期间我们不能拔苗助长。

而教师在实施教育的时候,总是希望他们的教育对象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向生长,更希望他们以最短的时间内成熟,不断地把自己的养分无私地输给他们,希望他们全部吸收并强壮起来。但是肥胖并不等于强壮,孩子们不一定会你给什么就吸收什么,他们总是挑自己喜爱的零食去吃,他们才不管有没有营养,营养均衡,协调搭配的问题,只要口感好就行。

书中提出,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而我们现在的教育就像现代家庭中的独生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什么都帮他们做了,让他们享受一切成果,升旗仪式帮他们写稿,电脑比赛帮他们设计作品,让他们临模,演讲比赛帮他们修改文章,文章差到几乎由老师为他们重写,考试场上成了老师的刑场。

我们没有挖掘学生的潜力,反而尽力把他们塑造成另一个我们。我们要所有的孩子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发展,把本来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雕刻成一具相同的模型。把本来丰富多彩的世界变成一个的塑像。书中说教育无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隐藏起来的教育,是不动声色的教育。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

放开孩子的手脚吧,让他们自己走路,也许他们能够更快地奔跑起来!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篇6】

捧起《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细细品味,反复思量,只觉一阵春风扑面而来,能找到这样一本亦师亦友的原生态教育书籍畅读,实乃让人无比惬意之事。参加工作时间不算长,经常会思考一些关于教育的问题,韩愈说的“传道、授业、解惑也”,常常在耳旁响起,可时代发展到今日,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更应是心灵的“引路人”,“授人以鱼,更应授人以渔”,诸如此类至理名言,更是随处可见,可是,现在的学生到底要的是怎样的教育呢?我也一直在思索着。而在阅读此书时,李老师一篇篇讲真话,有感情,充满爱心的文章时常让我感动,为我答疑解惑。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以时间为序,以朴实无华的简洁的文字给我们讲述了一位从乡村中学普通教师一步一步成长为中学校长、县级市的教委主任、地级市教育局局长,最后成为当代教育家的“教育故事”。他的每一步前行都诠释了“发展才是硬道理”;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了教师的幸福成长,为了学校的长足发展,为了打造教育强市等等,他每时每刻都在不停的读书学习、不停的思考、不停的创新,他的成功应该源于他对教育卓越不懈的追求,他把追求完美已经成为习惯。

在全书中,李老师用三条主线将若干取自生活,源于实践的小故事串联起来,每个故事中都融入了自己对教育独特的感悟与思考,那点滴心语,可谓画龙点睛。这三条主线分别是教育线、教学线和管理线,而统领这三者的便是一种"人"的精神,一种尊重人、欣赏人、珍爱人的可贵思想。读此书不仅仅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心灵的震撼,还给教育带来了更多的启迪和思考。

一、注重阅读

书是时代前进对教师提出的必然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把人的一生分为学习阶段和工作阶段的观念已经陈旧了,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新的知识和信息不断增加,人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受教育,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党的十六大提倡全民学习、建设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课程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等,都需要通过博览群书来达到知识更新和自我提升。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教师曾经拥有的较为丰富的知识,已经难以面对现代的学生了,教材及参考书籍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单一讲课、灌输更不能适应当前的教改要求。为了适应新形式的需要,每位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地读书,不断提高地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才能培养出时代所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

二、关注学生

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教育工作在每一个环节上都应该对学生一生的发展、信仰和幸福负责。我们没有挖掘学生的潜力,反而尽力把他们塑造成另一个我们。我们要所有的孩子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发展,把本来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雕刻成一具相同的模型。把本来丰富多彩的世界变成一个的塑像。书中说教育无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隐藏起来的育,是不动声色的教育。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

1、把学生当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充满民主、平等。

以前,有的老师都认为只要搞好学习,再"厉害"一点学生也会谅解。但学生对老师的"好心""苦心"并不买账。在老实听话的背后,隐藏的是怨愤和逆反。因此,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学习。我们今天的教育是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为民族的明天准备素质的教育。要让孩子一生能够持续地学习,能够有尊严、高质量地生活,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而且有能力把握自己的一生。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了解孩子、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

2、评价不但要换方法,更要换思维。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过人的长处,在这一点上,人人都是最好的,个个都是最棒的,拿起表扬的武器,机智地面对得意忘形的孩子,多增加几把评价的尺子,就会有更多的学生受到鼓励,从而坚定信念,走向成功。

因此,在老师的心中,不应该有坏学生,不能从一开始就着眼于失败去做工作,应当把预期的失败转化为成功,应让每个学生都能说"我能行"!在这一方面,我们原来的班级也搞过类似的尝试--"我能行!",但十分惭愧,效果不佳,回想起来,关键原因是我的工作浮于表面,没有落实好,没有联系实际。

3、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变堵截反对为提倡诱导

只要你蹲下来,试着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你就会发现孩子眼里的世界不一样,你就能学会理解孩子。孩子们犯的错误,常常是"美丽的错误",是成长中的必然。我们的工作习惯于站在成人的立场上,从成人的视角对孩子提出种种要求,设定展目标,生硬灌输、呆板说教,强迫孩子接受--犹如预先做好了模子,不管学生的体形。身高统统塞到这个模子里,结果必然是要么铸造出畸形的人格;要么铸造出千人一面的丧失个性的木偶;要么伤害学生的心灵,形成终生难以弥合的伤痕。

4、让孩子们喜欢学习

①归还学生思维

让课堂成为学生演练思维体操的舞台。对归还学生主体地位来说,核心的问题,是把学生思维的过程,归还给学生。这是我们教学的一个核心问题。因此,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应该特别注意研究,哪一个过程应该放给学生去思考。

②把认知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感悟

过去我们喜欢把结果告诉学生,现在我们应该把探索的过程,全部的经历留给学生。

③让知识既是目的,更应该成为获取新知识的工具。

经验告诉我们,儿童在学生中遇到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识往往变成了不能移动的重物,知识被积累起来,似乎是为了储备,它们不能进入周转,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运用,而首先是不能用来去获取新的知识。我们能否把运用知识、方法成为学生获取新知识的工具,作为衡量我们老师教学方法的一种依据?

三、学会思考

李老师又说:“一个人在思考自己人生方向的时候,有一个非常重要又实用的方法——由终点开始思考。”他讲到,我们可以先想好70岁想干什么,再推想50岁、40岁直到今天。他特别举到了一个鲜活的事例。那就是央视名主持人杨澜,在她最红的时候,突然从央视节目中消失,到国外进修去了。今天的杨澜以内涵和气质赢得了观众,靠得是自身修养,从战略的角度讲,是“终点思考”的人生韬略帮了杨澜的忙。

在实际校园里,我们有的是一些虽然年轻,但已经暂露头角的老师,有的老师还是教育界的专家,所教的学生有多少都已经上了北大、清华或其他重点大学,学生是发展了,成功了,但是教师自身却没有很大的发展。究其原因,在于我们的老师没有进行“终点思考”。就像在生命的旅途中那样,迟迟不发,或者是出发之后又犹豫不决,瞪眼看着时机与自己交臂而过。这也验证了一句哲理:成功总是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试想我们今天的教师,如果我们每天埋头于烦琐的工作,缺乏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不断创新,十年、二十年后的我们抑或就是一个平庸的教师,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名教师、教育家。

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缺乏“终点思考”。

李希贵老师《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这本书,使我深深地懂得:我们老师应该学会自我更新,今天的我应该比昨天更成熟。我们应多给学生一些尊重和宽容,善待学生的“黑点”并加以正确地引导。教育的艺术就在于善于拨开学生眼前的迷雾,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帮助学生体味到上进及学习进步时的欢乐,诱发学生的责任心和荣誉感。总之,《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一本好书,它让我从中受到了很多启发。我在读书实践中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也尝试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但我知道真正实现或拥有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件不易做到的事,我会继续为自由呼吸的教育贡献一份微薄之力。现在让我们怀着梦想,付诸实践,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努力实践吧!

[精华读后感]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模板集合


古语言: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书中蕴含着许多人类的智慧及思想,尤其是那些经典书籍作品。对于推荐阅读作品,相信您在阅读之后会有专属自己的收获,那么,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将它记录下来也方便了我们以后随时也可以翻看,写好读书笔记,有哪些关键要点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精华读后感]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模板集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篇一】

细细地品读了李希贵老师《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那睿智的管理手段,鲜明的教育理念,新颖的教学方法,给人以春风扑面的愉悦。收获的不仅仅是对作者那些教育理念、观点、方法和做法的感悟,更为他实实在在、明明白白,言之有理,又情有所依的解说而感动。掩卷沉思,我们所追求的教育,不正是如此吗?

教育需要改革。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而 素质教育 的核心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李老师说:“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真爱是土壤,宽容是营养,学生就像自然界中生长的万物,有了适宜的土壤和充足的营养,没有不成才的理由,就看我们看待成才的标准是什么。李老师指出:“多一把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

谈教育就不能回避教育管理。“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这是李希贵老师的一条重要的管理思想。“管理管理,只有管没有理,是不能叫做管理的。每一个被管理者都是活生生的个体,你不把被管理者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尊重他们,理解他们,甚至热爱他们,你的管理就不会有太大的成效。”这是李老师对“管理”一词的诠释。在教育管理工作中,不管你是哪一个级别的领导,或是任教哪一个学科的普通教师,都要和活生生的人打交道,领导管理教师需要尊重,让每一个教师都感到自己重要;教师管理学生需要尊重,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重要。只有树立了这样的思想,抛弃以权压人的传统管理理念,才能使我们的教育焕发生命的活力,实现真正自由呼吸的教育。

“教育无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隐藏起来的教育,是不动声色的教育。”

教师需要解放。

“教不严,师之惰”。如今我们的老师管得不谓不严、不谓不宽,但厌学的同学仍有增加的趋势。是师惰,还是生惰?都不是,是我的教育出了问题,或者说教学方法出了问题。李老师说:“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书中列举了没有老师的语文课事例,说明“学生的成长固然需要老师的引领,但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在成长,我们永远无法代替他们成长。”教师的作用就是欣赏!欣赏学生,欣赏他们的创造,欣赏他们的成果。“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我们常常过于看重管理的权威,却往往忽略了管理的终极目的:一切都是为了人的.发展。如果以牺牲孩子的前程命运作为维护管理权威的代价,这不但背离了管理的初衷,而且这种管理最终必然走向死胡同。”、“我宁肯教出一个成绩不合格的学生,也不愿教出一个人格上不诚实的学生。”这些正是我们教师所要探讨的课题。

学生需要张扬。

让师生能够自由地呼吸、自主地发展是李希贵老师一贯倡导的。韩愈在《师说》中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手段和学习内容较过去有很大的变化,塑造自我、展示自我、成功自我的愿望也较迫切。有人说这是浮躁的表现,是急功近利,李老师指导我们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

“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DD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陈景润教不好初中数学,不影响他成为数学家;比尔盖茨大学未毕业,不影响他成为全球首富。为什么我们对学生的要求要千篇一律呢?“学生的潜能就像空气,可以压缩于斗室,可以充斥于广厦DD就看我们给他们提供什么样的空间。”是树苗,我们就把他培养成参天大树;是麦苗,我们就把他培养成丰收的麦穗。如果小草也能结出稻谷,还要农民干什么?实际上,我们的教育,有时就是不论你是树苗,还是麦苗、稻苗,都用一个标准去衡量,让你长成参天大树,苦了孩子,也害了教育。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篇二】

教育到底是什么,在《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中,我好像找到了答案。李希贵老师用他那博大的胸怀、深邃的思想、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在书中诠释了教育的精髓。没有空洞的理论,没有呆板的说教,而是用非常朴实的语言向大家讲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曾经实践过、经历过的教育故事,展示着他那鲜活的教育理念。

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李希贵老师从自身失败的案例中得出“让教育从细节入手”的结论,只有从碎片化的生活细节,不断沉淀、累加,最终形成所谓的教育。书中提到“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记住你的教育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让别人来管的人”。我们的教育不是约束,更不管制,而是要着重培养学生们的自律意识,让意识逐渐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从而才能深刻认识到“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一良性循环,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感到自己才是中心,才是自己的主宰。

“一个人的成长除了同龄的伙伴互相影响之外,一定要有那么一两位亦师亦友的长者,用他们的人格、用他们的人生智慧、用他们宽阔的胸襟、用他们那种对后生真诚的欣赏和尊重,来引领年轻人开始漫漫的人生之旅。对一个成长中的生命来说,这无疑也是十分重要的。”用长者的人格、智慧和胸襟,去欣赏和尊重,从而引领年轻人的人生之旅,不正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言传与身教吗?因此,我认为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表现。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同我们一样,同样需要欣赏和尊重。如果时机不对、方式不当,就算费尽口舌,说的再有道理,也只会事倍功半。

李希贵老师在书中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地呼吸。”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发现真理而不是告诉学生真理,那么,他们必然会有与众不同的兴趣,只有放开孩子的手脚,让他们自由奔跑,“鞋子”合脚了,速度肯定慢不了,我们又何愁学生前面不会是一片自由而又广阔的天空呢!

教育贵在坚持,为了孩子的成长,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需以身作则,用我们的人格,我们的人生智慧,我们宽阔的胸襟,来引领我们的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用李希贵老师所说的一句话来结束我的这一篇感悟:“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篇三】

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心得

霍姆斯说:一本书最好的并不是它包含的思想,而是它提出的思想,正如音乐的美妙并不寄寓于它的音调,而在于我们心中的回响。

有幸拜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感觉一股清风扑面而来,是那么的清新。这本书是他多年来从事教育、教学和管理中潜心实践的结果,是他理论和实践的结晶,也是他教育智慧和教育理想的体现。他用非常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曾经实践过、经历过的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能读出他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和思考。字里行间充满着智慧, 他用最朴实的语言,用一个个生动的、亲历的教育案例,展现了他的心路历程。揭示了教育教学的本质规律。

读这本书,使我感到了我们的教育大有可为。他书中的文字能驱走诸多教育天空的阴霾,使我们的教育充满绚丽的阳光。你看这些文字,是春雨无声滋润了物教育

无痕,是不动声色的教育。 一切教育都应该从激发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力入手,呼唤原生态教育。

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错误,就像学习走路的幼儿跌跟头,绝大多数与道德品质并没有多大关系。

欣赏!欣赏学生,欣赏他们的创造,欣赏他们的成果,让学生们觉得学习是一种享受。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重要。

不占用学生自主的时间是尊重学生的最基本的要求。

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工业的特征是流水线,是标准化,而农业的特征是生态化、多元化。学会用生态的多元的观点来看我们的孩子,我们就会发现大树有大树的风采,小草也有小草的魅力。地球正因为生物的多样性,才显得如此生机勃勃、如此美仑美奂。

一个人的真正品格可能在重大的时刻或紧要的关头才表现出来,但它确实在无关紧要的时刻、在琐碎的日子里形成的。所以最好的教育应当是着眼于孩子一生发展的教育,应当是关注孩子心灵的教育,应当使师生感受到自由、幸福和快乐的教育。

只有活跃气氛而没有屏神思索和思维交锋的课堂不是健康的课堂。最大限度的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这是教育的永恒。

书中,李希贵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愿我们能为把这个简单的事情做好而努力!尊重、欣赏孩子们,放开手脚,让孩子们自由、快乐、幸福的学习吧!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篇四】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

闲暇之余,我终于读完了这本教育专着《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由此我认识了李希贵老师,了解了一名农村中学教师,成长为全国知名教育家的传奇人生。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过:凡是我所有的好东西,都要归功于书。我国也自古就有读书改变命运的说法,李希贵老师的人生历程或许能作为这些话的映证。他在文中写道:像多数文学爱好者一样,我搜寻着所有可以找到的名着,急切地、贪婪地阅读,我恍若置身另一个世界,时而犹豫,时而彷徨,时而沉思,时而激昂这种高度痴迷、全身心投入的大容量阅读,为我的精神世界储蓄了一笔丰厚的财富,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这笔财富不断生息、增值,实实在在地滋养着我的心灵,影响着我的价值取向,为我的生命打上了浓厚的底色。毫无疑问,在此后的人生道路上,我将幸福地享用这笔财富的利息。他说:我真正的学习是从读书开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从读书开始的。读书使我顿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顿悟了人生。教育是与读书连在一起的,书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

健全人格、高尚道德情操的养成,民族素质的提高,乃至学习型社会的构建,都离不开书。一个人在他相应的年龄阶段,如果没有读过适合他的书,那将是终生无法弥补的缺憾。李老师之所以能从教师---校长---局长---教育家一路走过来,跟他通过读书进行的大量的阅读积累及对这种阅读积累进行的思考和利用是分不开的。他走到哪里,就把读书的种子播撒到哪里。他以自身和专家、大师的成长经历,告诉每一个孩子和每一位家长: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在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今天,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坚持学习。今天倡导教师多读书活动,其实更多的是要求教师要处在真正的读书状态。做一个善于读书,知识渊博,视野广阔的读书人,而不是只在原有知识水平上,作低质量的重复。当今这个正在发生巨大的、深刻变化的时代,新学科、新知识迎面而来,只有学习,才能丰富自己,才不会落后,不会被时代淘汰,新的教育环境,刻不容缓的教育改革,逼人的教育形式---我们没有时间再去重复,去等待,去观望。

人生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它不会停留在一个地方,也不会停止在某一阶段,它需要不断超越,但不是超越所有的人,而是要超越自己,超越自己的过去。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篇五】

什么是教育?韩愈说的"传道、授业、解惑也",常常在耳旁响起,可时代发展到今日,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更应是心灵的"引路人","授人以鱼,更应授人以渔",可是,处于一线的老师,到底缺什么呢?我也一直在思索着。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原以为所谓的教育类专著大都是一些熬成了"家"的人编排的许多深奥且空洞的理论,一向嗤之以鼻。读教育家李希贵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方后悔自己其实曾错过了无数的收获与感动。

在《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的一书的字里行间充满着智慧,李先生用最朴实的语言,用一个个生动的、亲历的教育案例,展现了他的心路历程。揭示了教育教学的本质规律。在书中,李先生紧紧抓住三条主线:一条线是教学线,主要写语文教改的起因和过程。第二条线是教育线,主要写了作者的学生观的变化。第三条线是管理线。

一、善于读书,使人明智

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过:"凡是我所有的好东西,都要归功于书。"我国也自古就有"读书改变命运"的说法,李希贵老师的人生历程或许能作为这些话的映证。从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到松下幸之初的《经营人生的智慧》;()从约翰·基西克的《理解艺术》,到玛丽?凯的《掌握人性的管理》……从教育理论专著到别类书籍,李老师从不同种类的艺术中挖掘出教育的思想,将其用于教学、教育、管理。也正是有了这些思想,李老师从独善其身到兼济天下,他大师的成长经历,告诉每一个孩子和每一位家长: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二、善于悟道,创新出彩

悟,奠定了他的教育理想的"底色",最可贵的则是其中闪耀的人文思想的火花。正如他所言:"长期以来,训练代替不了积累,没有大量的诵读、涵咏、感悟和体验,水平便不可能提高。"他指出:"不好‘读书’,而好‘甚解’正是当前教学的最大弊端。"他的"每天十分钟"让阅读成了孩子们生命中的一部分,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孩子们切实拥有了语文学习的自主权和阅读选择权,他还提倡"说你想说的,写你想写的,让写作成为情感的一种自然的表达方式,成为生活的一种真实的需要。"因为他相信,"一项改革只要触及了教育的真谛,只要接近了学生成长的规律,它没有理由失败!"

在教育中,他深刻反思了自己学生观的渐变过程,那是一个在无数次错误和失败中摸索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与大师对话,从阅读中汲取养分的过程。正是一颗好学又善于深思的心灵,让他一步步将"以人为本"的思想全面地融入自己的学生观中。他眼中的学生是天真可爱的,有灵性、有梦想的一群;他们会常常犯错,常常摔跟头,但在错误中成长、在摔倒后爬起来是他们必须学习的功课;他们的心灵美丽而稚嫩,需要我们去呵护、去理解;他们有自己的生活空间,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容不得我们贸然闯入……他们的身上都流淌着渴望尊重、渴望认可、追求公平、追求自主的血液,而这些恰恰是教育得以萌芽的种子。那就是用情感改变一个孩子的心。

三、善于改革,无所畏惧

他注重经营学校文化,在高密四中提出了"永不屈服"、在高密一中提出了"为四十岁做准备"的极具个性化的校训,以振奋师生的斗志,内化为每一个人的生命动力。他始终站在学生和教师的角度思考问题,经常思考教育应给学生留下什么?提倡民主从课堂开始,着力造就一个"选择的校园",给学生创造更多的"第一次",哪里闪光就打造哪里,让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对于一位校长而言,成就教师与成就学生一样重要,因为"教师以什么样的心态理解生活,就将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教学",在当代的中国,让师生们在考试的重压下自由地呼吸、自主地发展才是需要永恒探索的课题。

在管理中,他以营造"自由呼吸的教育"为使命,进行了一系列领潮流之先的探索。首先,他明确指出,"教育不需要‘目中无人’的管理",把矛盾消化在机制之中。他以中考改革为突破口,带动初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出了"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的管理信条,同时探索出一系列诸如"制造一杆公平秤","将竞争的机制引入学校","让聘任制软着陆"等管理原则,率他非常强调体制的重要性,也一直致力于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强调把最重要的事情首先做好,将教育领导者真正地从繁琐的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使他们将智慧和时间投入到其真正的职责——"经销希望"、"组织才华和开发才华"

边读书,边让我佩服起李先生来,他是真正的用"心"在做教育,真正的为了每一位学生的未来发展着想,我想能成为李校长的学生一定是幸运的,更是幸福的,可以"自由呼吸"。还有一点在李校长身上也深深的体现出来了,那就是"方法总比困难多",李先生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我想我们很多老师也一定遇到过,可是,往往是草草了事,没有为学校、为孩子真正解决过。

总之,《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值得一读的好书。

喜欢《《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的读书笔记》一文吗?“读后感大全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读书笔记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论自由读书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