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教育的读书笔记 > 地图 > 教育的读书笔记,2024教育的读书笔记
教育的读书笔记相关栏目
教育的读书笔记热门栏目
教育的读书笔记推荐
教育的读书笔记

(共 1584 篇)

  • 1、 教育的情调读书笔记1000字(读书笔记)

    《教育的情调》一书来自范梅楠教授最初的英文原著——thetoneofteaching.这本薄薄的小书运用“教育的智慧性”和“教育的机智性”,来展示交互性教育实践所具有的一种微妙的、高度规范性的特征,同时也展示优秀的教育者需要具备的那种超越知识与技术的特殊品质。书中试图从“教育现象学”的角度,以教师、父母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原材料,对教育学的诸多方面进行深入浅出的反思和检讨,由此提供一个与知识论教育哲学相对的另类思考。

    想查看更多读后感敬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http://www.dhb100.com

    教育的情调是什么?带着这样的问题我翻开了这本书,却发现这本书并不是教育指南,而是寻找教育情调的旅程。一个个教育小故事,让我感受到真正教育者的敏感和机智,让我理解如何“看”孩子和“聆听”孩子,如何用“心”看教育。

    范梅楠教授在书中写道:“作为教育者,无论我们的举动多么充满善意,我们的言语和行动所表达的情境仍然可能与孩子体验到的那种情境根本就对不上号。”是的,每一个孩子都具有独特性。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有针对性的观察、聆听具体情境中的某个具体的孩子,和他进行互动,给予他反馈。我们要关注孩子的独特性,情境的独特性和个人生活的独特性,我们更要学会反思,反思自己、学生以及其他人处在当时情景的身份处境,反思在那样的情境中,我们的语言、表情、动作是否合适,是否有利于事情的解决,是否有更好的解决策略。在不断的经历、反思中慢慢成长,培养和保持教育的敏感性和机智。

    每个孩子都可能出现大大小小的琐碎状况,笔者班上有强占他人物品为己用的儿童,有喜欢用拳头表达交流的儿童,有喜欢和规则唱反调的儿童,有不上四点钟课程偷跑出去玩,被发现后试图逃跑的儿童,还有喜欢把“死”挂在嘴边的儿童……这些曾经困扰我许久的问题都可以借助笔者的思维,在感知当下氛围以及细腻地理解儿童如何体验他那时的生活后,尽可能予以最佳的回应。我想,尽管这本书没有明确告知我们解决儿童教育问题的套路方法,却已经从更大范围上提示了我们思考的路径。我将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不断培育和保持自己的教育的初心和机智。

    读到快要结束时,其实心情是有些低落的,回顾过去的教学实践中有很多地方都是缺乏思考的。但笔者告诉我们,即使现在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也没有关系,至少,你已经开始思考了,下次需要解决问题,你会站在一个教育者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正所谓,“教和育不是为了未来

  • 2、 教育的本质读书笔记(精选笔记)

    读了陈钱林校长的《教育的本质》,这本书既是教师的进阶宝典,又是父母提高修养的上好选择。对这一问题的学习和研究,将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从而以此为指导去处理各种具体的教育问题。许多学者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看法。我把教育的本质归纳起来有四种。

    希望读后感大全的优质读后感能够给您带来灵感。https://m.dhb100.com/

    第一,认为教育是上层建筑或基本上是上层建筑。这一观点从唯物史观出发,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社会存在中,生产关系是社会生活中最基本和最原始的关系,它对整个社会生活,特别是对社会意识具有制约作用,教育属于精神生活,它是受经济基础决定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教育的性质,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教育的变化。所以教育是社会上层建筑。

    第二,认为教育是生产力或基本上是生产力。这种观点认为,教育并不等同于上层建筑,教育内容中的自然科学就不属于上层建筑。教育与社会再生产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客观的联系,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因而它是社会再生产的必要条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只不过是生产过程分离出去的一个独立的因素。因此,可以把教育看作是社会生产力。

    第三,认为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教育的本质应是多质的、多层次的。教育的本质应是社会性、阶级性、生产性、科学性、艺术性等多种属性的统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与人的成长与发展有直接联系,也与生产力、生产关系有直接联系,还与上层建筑有直接联系。因此,将教育简单地归结为哪一方面是不妥的。

    第四,认为教育就是根据一定社会的需要所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或者是培养人的过程。人们在标明教育的本质属性时,基本上是从两个方面入手来讨论的。一是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教育就是培养人、造就人、训练人的过程;一是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教育就是个体生长与发展的过程,是个体对生活的适应过程,是个体经验的积累与重新组合的过程,一句话,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总之,对教育的普遍的本质的概括,都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活动的统都是教育者促使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过程。

    人们在教育本质问题上的种种分歧并不奇怪。实际上,如何理解把握教育的本质,直是教育史上长期争论不休、并将继续持久争论下去的永恒的教育理论难题。围绕教育本质的抽象争论,根源于社会历史的演进和教育在社会发展中地位的变迁,同时这种教育本体论的深层研宄,又不断深化着人们对教育的新认识。在不

  • 3、 读后感1521字:【读书笔记】《活的教育》读后感

    “活的教育”是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的教育。陶先生深信小孩子是有能力的,即使差一点,也可以去锻炼,本领是锻炼出来的。为了使有特殊才能者的幼苗不致枯萎,陶先生认为“我们就要顺着他这种天然的特性,加以极相当的辅助和引导,使他一天天进步,万不能从中有所阻碍或停滞,不使进步,把它束缚起来。”而“活的教育”的要求则是: (1)“要用活的人去教活的人。”(2)“要拿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 (3)“要拿活的书籍去教小孩子。”

    陶先生说:“要用活的人去教活的人。” 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焕发师生的活力,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塑造完整健全的人格。首先要焕发师生的学习活力。课堂教学中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因素是人的因素,只有同时焕发师生的生命活力,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培养和发展。其次,“师生”和谐,充分参与。在教学中,我们应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平等、融洽、和谐的氛围和条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师生”和谐的关键是师生情感的沟通和交融,而情感因素正是人们接受信息渠道的“阀门”。因此,活的教育应当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再次,自主、合作、探究结合。心理学家奥托指出:“我们所有的人都有惊人的创造力。”人的创造潜能,仅仅是每个人展现的形态、程度、质量不同而已。活的教育就必须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思想主导下,让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让课堂学习成为孩子们自主展现自己自尊、自信、自强、自创的人格精神的平台。

    陶先生说:“拿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 “要拿活的书籍去教小孩子。” 那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积极挖掘教材“活的因素”,教材本身容纳着无穷无尽的人类智慧,我们要复活教材中原先就是活的东西,挖掘教材活的因素,把枯燥的文字表达为一种活生生的、形象具体化的东西,才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学生所接受。因此在备课中,就要研究如何把教材中抽象的变为具体的,无声的变为有声的,静态的变为动态的,把教材中能够反映“变化”的内容,用生动的画面去勾勒。其次要了解学生实际,分层次备课。陶行知先生认为,我们教育儿童,就要以儿童的力量为转移。有的儿童天资很高,他的需要就大些;有的儿童天资很钝,他的需要就小些。因此备课中首先需调查学生的实际能力,调查他们学习上的差异,在吃透教材和学生的实

  • 4、 《教育的未来》读书笔记

    21世纪是个信息化、科技化、国际化、多元化的地球村时代,教育是国家迈入21世纪的最基础工程,因此教育的改革与落实已成世界各国的共同趋势与大业。温世仁先生从科技的观点,对教育现代化与未来教育的面貌提出精辟的见解,不但阐述多元化的学习面貌,更以科学的方法发觉教育的无限可能,以下是本人阅读温世仁先生的《教育的未来》一书的心得分享:

    一、未来的教育必须应用计算机科技促进教育现代化:

    (一)应从计算机教室推进到教室计算机:在班班有计算机下,落实信息科技融入教学,使计算机变成无远弗界的知识库,活化教学与教育。

    (二)应用计算机科技改进知识教育方法:

    1、善用交互式多媒体教学于物理化学数学……等知识学科,但在国文、道德……类课程重视文字与课本教学,因为我们内心的思考是靠文字而不是多媒体。

    2、学生进度导向:以学生学习为中心,落实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3、着迷学习:将生涩的教材趣味化、寓教于乐,提高学习兴趣。

    4、实境模拟:透过模拟实作,落实学习过程,强化知识应用。

    5、知识网络:因特网如一座无远弗届的知识库,可扩展我们的视野。

    二、未来的教育必须体认第三波学习时代教育的质变,做出以下的调整或改变:

    (一)从偏重“知识教育”转变为“全方位教育平衡发展”:

    学校主要在培养孩此文的学习能力,教育孩子成为有能力的人。我们可应用计算机科技缩短学习一般知识的时间,把另一部分时间应用在开发潜能、提高学习能力上,以达全方位的平衡发展。

    (二)从“集中同步学习”转变为“分散学习”:

    善用计算机科技打破时空限制,发展网络学习、数字学习、视讯会议……,以达处处是教室、时时可学习。

    (三)从“阶段学习”转变为“终身学习”:

    今日信息科技时代、知识爆炸,知识半衰期加速,必须帮助人们建构永不毕业的人生、终身学习,才能跟上后现代知识经济时代的脉动。

    (四)从“文凭认定”转变为“实力认定”:

    未来的社会实力重于学历,以实力认定个人价值,所以学校除培养有道德的人外,更要培养有学习能力,有能力做事的人。

    (五)未来的学校:

    从“generalpurpose”变为“specialpurpose”,除现在的一般学校外,更增加如补习班型态的某种专门技术及涵养指导的地方,包括实体的与虚拟的,形成“处处皆学校,人人为老师,时时可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六)未来的老师:

    须具备沟通、使用信息科技能力、并能产生道德示范作用。角

  • 5、 教育的情调读书笔记1000字

    《教育的情调》一书来自范梅楠教授最初的英文原著——the tone of teaching.这本薄薄的小书运用“教育的智慧性”和“教育的机智性”,来展示交互性教育实践所具有的一种微妙的、高度规范性的特征,同时也展示优秀的教育者需要具备的那种超越知识与技术的特殊品质。书中试图从“教育现象学”的角度,以教师、父母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原材料,对教育学的诸多方面进行深入浅出的反思和检讨,由此提供一个与知识论教育哲学相对的另类思考。

    教育的情调是什么?带着这样的问题我翻开了这本书,却发现这本书并不是教育指南,而是寻找教育情调的旅程。一个个教育小故事,让我感受到真正教育者的敏感和机智,让我理解如何“看”孩子和“聆听”孩子,如何用“心”看教育。

    范梅楠教授在书中写道:“作为教育者,无论我们的举动多么充满善意,我们的言语和行动所表达的情境仍然可能与孩子体验到的那种情境根本就对不上号。”是的,每一个孩子都具有独特性。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有针对性的观察、聆听具体情境中的某个具体的孩子,和他进行互动,给予他反馈。我们要关注孩子的独特性,情境的独特性和个人生活的独特性,我们更要学会反思,反思自己、学生以及其他人处在当时情景的身份处境,反思在那样的情境中,我们的语言、表情、动作是否合适,是否有利于事情的解决,是否有更好的解决策略。在不断的经历、反思中慢慢成长,培养和保持教育的敏感性和机智。

    每个孩子都可能出现大大小小的琐碎状况,笔者班上有强占他人物品为己用的儿童,有喜欢用拳头表达交流的儿童,有喜欢和规则唱反调的儿童,有不上四点钟课程偷跑出去玩,被发现后试图逃跑的儿童,还有喜欢把“死”挂在嘴边的儿童……这些曾经困扰我许久的问题都可以借助笔者的思维,在感知当下氛围以及细腻地理解儿童如何体验他那时的生活后,尽可能予以最佳的回应。我想,尽管这本书没有明确告知我们解决儿童教育问题的套路方法,却已经从更大范围上提示了我们思考的路径。我将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不断培育和保持自己的教育的初心和机智。

    读到快要结束时,其实心情是有些低落的,回顾过去的教学实践中有很多地方都是缺乏思考的。但笔者告诉我们,即使现在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也没有关系,至少,你已经开始思考了,下次需要解决问题,你会站在一个教育者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正所谓,“教和育不是为了未来的生活,教和育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应该让我们与孩子相处

  • 6、 教育的本质读书笔记

    读了陈钱林校长的《教育的本质》,这本书既是教师的进阶宝典,又是父母提高修养的上好选择。对这一问题的学习和研究,将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从而以此为指导去处理各种具体的教育问题。许多学者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看法。我把教育的本质归纳起来有四种。

    第一,认为教育是上层建筑或基本上是上层建筑。这一观点从唯物史观出发,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社会存在中,生产关系是社会生活中最基本和最原始的关系,它对整个社会生活,特别是对社会意识具有制约作用,教育属于精神生活,它是受经济基础决定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教育的性质,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教育的变化。所以教育是社会上层建筑。

    第二,认为教育是生产力或基本上是生产力。这种观点认为,教育并不等同于上层建筑,教育内容中的自然科学就不属于上层建筑。教育与社会再生产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客观的联系,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因而它是社会再生产的必要条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只不过是生产过程分离出去的一个独立的因素。因此,可以把教育看作是社会生产力。

    第三,认为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教育的本质应是多质的、多层次的。教育的本质应是社会性、阶级性、生产性、科学性、艺术性等多种属性的统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与人的成长与发展有直接联系,也与生产力、生产关系有直接联系,还与上层建筑有直接联系。因此,将教育简单地归结为哪一方面是不妥的。

    第四,认为教育就是根据一定社会的需要所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或者是培养人的过程。人们在标明教育的本质属性时,基本上是从两个方面入手来讨论的。一是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教育就是培养人、造就人、训练人的过程;一是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教育就是个体生长与发展的过程,是个体对生活的适应过程,是个体经验的积累与重新组合的过程,一句话,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总之,对教育的普遍的本质的概括,都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活动的统都是教育者促使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过程。

    人们在教育本质问题上的种种分歧并不奇怪。实际上,如何理解把握教育的本质,直是教育史上长期争论不休、并将继续持久争论下去的永恒的教育理论难题。围绕教育本质的抽象争论,根源于社会历史的演进和教育在社会发展中地位的变迁,同时这种教育本体论的深层研宄,又不断深化着人们对教育的新认识。在不同时代和不同文化背景下,围绕教育本质的争论是以不同形式表现出来的。因

  • 7、 教育的情调读书笔记范文1000字

    4月,我有幸拜读了名作《教育的情调》,这本书是由加拿大教学现象学研究者马克斯·范梅南和李树英教授合著的。这本书和以往我所读过的教育方面的书截然不同,作者不是一味地讲授枯燥的理论知识,而是通过一个个小故事的分享来让我们理解生活体验,感知教育的情调,读后有一种耳目一新之感,希望自己也成为一个有情调的教师,一个充满着教育机智的老师。

    全书共十六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有自己独立的主题,却又围绕着关键词“敏感”“机智”,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正如书中所说“作为教育者,无论我们的举动多么充满善意,我们的言语和行动所表达的情境仍然可能与孩子体验到的那种情境根本对不上号”。范梅南只是想改变,哪怕是一点点我们对孩子的看法、对教育的心态。书中的一个个小故事看似无心,实则是想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教育是一件充满人文精神的爱的互动。我们不要把教育作为一件工具,当做一门技术,因为我们面对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灵魂的人。

    书中提到每个孩子是独特的,我们应该尝试站在孩子角度思考,并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记得在一节美术课上,有个男生美滋滋地来交作业。我一看他手中的作业,线条很乱,造型也不准,心中有些不高兴,心想:画成这样还美滋滋的。心里这样想着就随口说:“你画的是什么呀?你都没有认真画?”说着就在他的作业中改动了几笔。没想到他十分不高兴,一扭身就回到座位了。看到这情景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回到办公室我还在想那一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的,我发现孩子的绘画能力需要培养,是在教师的不断鼓励和表扬中成长起来的。当孩子们美滋滋地向老师展示作业时,内心需求的并不是指导和挑剔,而是想诉说,想得到老师的肯定。其实每个同学都渴望被“看到”,能得到老师一个关切的眼神、一个肯定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对孩子来说,就有可能铭记一生。

    这本书让我最深刻的体会就是,教育应该是有温度的教育,作为直接和学生接触的教师,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的个体独特性,教师应该拥有教育的机智与敏感,要个别学生个别对待,走入到当时的教育情境中,真正地关心孩子的所作所想。范梅南教授将以上思想发展为一门学问:教育现象学。它和以往的教育学观点不同,不是关注一些量化的过程和结果,如教师是否完成了教学计划,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而是关注更隐性的方面——孩子的内心体验,总之,它是一门探讨成年人如何和孩子相处的学问,这是教育现象学对我们现行教育最可贵的建议。

  • 8、 教育的智慧读书笔记

    关于讲和练

    《教育的智慧》读书笔记四

    讲练是一种教学方式.讲和练怎样结合呢 最近我们也一直在探究这个问题.

    一种是精讲多练强调精讲后要让学生适当地练;另一种是精讲精练强调的是精讲后要让学生有示范性代表性地练;再一种就是讲而泛练意思指有的内容通过讲述泛泛一练或不练只要明白就行了;还有一种是精讲不练只要讲得好讲得精学生不练也能掌握其实质及其要领.

    这四种提法来自不同教学内容归纳起来我们称其为精讲善练讲练结合.也就是说讲课无论何时都要精讲一个学生学很多门课如果教师都要旁征博引必然喧宾夺主学生听得热闹而收效甚微.精讲有利于记忆;练习多少要看教学内容课程性质不管如何练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去实践去思考使他们的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锻炼他们的智力和能力.如果把多练理解为练的越多越好无限地加码;把精练理解为练得少一点于是对习题作业不加挑选使学生无法去理解解法程序规范无法起到解剖麻雀的作用这都达不到练习应用的目的.

    基于上述的观点和认识我想说几点:

    1各门学科的练习方式应该不一样的什么都是动笔我想不是太合理.比如说英语可能应该侧重一点口语.

    2每一堂课练习的时间强度等应该不一样.可能有的课时不需要太多的练习有的课时可能需要多点练习时间.

    3讲和练如何结合什么时候讲什么时候练可能很有讲究就像烧肉什么时候该文火什么时候要焖一下时机很重要.

    4总的来说讲和练都要精不是多就是好的.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好的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 9、 小学生爱的教育读书笔记

    【小学生爱的教育读书笔记】

    妈妈给我买了本书,题目是《爱的教育》。我用3天的时间读完了整本书。

    这本书是教育人们怎样做人的好书,内容是采用日记的形式,讲述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记录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里面有许多小伙伴,虽然有的贫穷,有的富有,有的残疾,有的学习落后,但安利柯从不计较,与他们玩得很开心,并从快乐中得到了教育。

    书中的小人物我都很喜欢,比如仗义善良的卡隆、品学兼优的代洛西、坚强勤奋的斯代第、滑稽的小石匠、杂货店老板的儿子卡罗非和有着非凡毅力与感人孝心的小铁匠玻莱克西写的都是长辈们对孩子的教育和启示,教育我们要永远有一颗勇于进取而善良真诚的心,爱祖国,爱人民,同情人民的一切不幸与苦难。

    我非常喜欢那篇《新老师》,尤其是新老师说的那段话:我爱你们,希望你们也喜欢我!我不愿意责备和惩罚你们当中的任何人,也相信你们会让我感到欣慰,我会因为有你们这些学生而骄傲!我希望自己也能遇上像书中那样有爱心的老师。

    读完这本书后,我感觉自己沉浸在爱的海洋中。爱是黑暗中的一束阳光,只要你愿意付出,得到的就是惊人的收获。

    【小学生关于爱的教育读书笔记】

    书是我们人类永远的朋友。我爱读书,因为从书中我可以得到很多快乐、很多知识。

    今天我要向同学们推荐一本好书,大家看!就是我手中拿的这本《爱的教育》,它是一本流传世界各国的儿童名著,是由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耗时近十年才完成的。这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记载了小学生安利柯整整九个月的四年级生活。

    爱贯穿了整篇小说,就在最平实的字里行间,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感人肺腑、引人深思。而且整部小说都是以一个小学生的眼光来写的,相信同学们都能读懂,因为整本书以最朴实的语言,讲述着100个与孩子有关的故事:有《扫烟窗的孩子》、《班长》、《感恩》等等,有安利柯的好朋友卡隆的侠义之举,有品学兼优的班长代洛西的助人为乐;也有诺琵斯的傲慢无礼;还有朴实可爱的 小石匠,坚强不息的克洛西

    小安利柯和他周围的人们追求的是一个至善至美至爱的世界,难怪夏丏尊先生一边流泪一边翻译这本书。他当时就许下心愿,一定要把这部小说译出来,不光是给孩子们读,还要介绍给父母们和老师们读,让大人们都跟他一样,流一些感动的眼泪。

    刚刚升入三年级,老师就向我推荐了这本书。当我捧起这本书时,

  • 10、 《开放的时代 开放的教育》读书笔记

    近来看到一篇文章《开放的时代 开放的教育》,我认为我们的教育还过于保守与陈旧,比如,有这么几点我们能去做到并能做得更好。

    一、建立幼儿与玩具、书本间的关系

    教师平时可以引导幼儿将自己喜爱的玩具、图书等带到幼儿园与小朋友分享,并根据幼儿的需要创设 汽车展、小小图书馆 等不同的活动区供幼儿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孩子们不仅知道玩具是谁带来的,而且还知道这些玩具背后的一个小故事,在小小图书馆里,教师引导幼儿将书中的最喜欢的内容介绍给同伴听,激发其他幼儿向同伴讲述自己所看图书的内容,这些活动的开展增大了同伴间的互动密度,使同伴关系更加融洽。

    二、建立幼儿与老师间的关系

    和谐的工作氛围能极大地调动我们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样和谐的师幼关系能极大地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幼儿个性的社会化发展,但是和谐的师幼关系的建立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要求把幼儿当成平等的独立的个体,热爱并尊重每一个幼儿,还要掌握一定得技巧。如:微笑、爱抚和拥他入怀来表示赞许和喜爱。运用积极地语言早已为我们所掌握,而积极地表情和身体语言更可以拉近我们与孩子的距离,孩子会从这些细小的地方感知我们的温情,从而真正的接纳我们。

    三、建立跨班级幼儿间的关系

    这种是以大班带小班的活动,不仅增进了孩子们的友情,而且最大限度地挖掘、升发了每名幼儿的潜能,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如果我们每一个幼儿园、每一个班级的每一位老师都能做到综合利用多种资源那我们将会在贯彻实施新《纲要》的道路上迈出可喜的一大步!

  • 2019-11-12

  • 2019-11-12

  • 2019-11-12

  • 2019-11-12

  • 2019-11-12

  • 2019-11-12

  • 2019-11-12

  • 2019-11-12

  • 2019-11-12

  • 2019-11-12

  • 2019-11-12

  • 2019-11-12

  • 2019-11-12

  • 2019-11-12

  • 2019-11-12

  • 2019-11-12

  • 2019-11-11

  • 2019-11-11

  • 2019-11-11

  • 2019-11-11

  • 2019-11-11

  • 2019-11-11

  • 2019-11-11

  • 2019-11-11

  • 2019-11-11

  • 2019-11-11

  • 2019-11-11

  • 2019-11-11

  • 2019-11-11

  • 2019-11-11

  • 2019-11-11

  • 2019-11-11

  • 2019-10-29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1-11

  • 2019-11-12

  • 2019-11-12

  • 2019-11-12

  • 2019-11-12

教育的读书笔记
读后感大全(hdh765.com)教育的读书笔记栏目为大家提供教育的读书笔记、2024教育的读书笔记,教育的读书笔记摘抄,教育的读书笔记大全等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