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芳华读后感600字 > 地图 > 芳华读后感600字

芳华读后感600字

发布时间:2019-11-06 来源:互联网

观电影《芳华》有感:我们终将芳华已逝。

记忆中难忘的事,经常是观看一些经典的影响记忆,我们会在观看的过程产生很多不一样的想法,观赏了之后,我们对于这个作品都会有自己的感悟,写观后感也是一种提升作文水平的途径。从哪些角度写好一篇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电影《芳华》有感:我们终将芳华已逝 ”,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本页面!

这部电影其实很煽情,用心去看会感到伤感,才能体会到冯小刚的良苦用心,小编整理了一篇观电影《芳华》有感:我们终将芳华已逝供大家欣赏!

近日,冯小刚导演新作电影《芳华》上映,朋友圈有褒有贬,有说看完更多的是伤感而不是泪目,是一种高级的悲剧。有说是冯小刚导演歌颂那段不应该的荒诞岁月。也有说,电影里的某些片段场景几天都挥之不去,心里不是滋味......众说纷纭,小马

过河,孰是孰非,和老朋友相约一起去看看。

我是一个泪点较低的人,稍有煽情的画面,都能让我湿了眼眶,影片在前半部分并未引起我一丝的伤感。冯导用华丽优美的镜头向观众传递出那代人芳华的缩影和宿命。但当看到刘峰为讨回被扣罚的车子卑微的给城管人员送烟时,当看到刘峰和城管人员

起了冲突,那只在战场上,在炮灰中,在拉陷入沼泽中战友时失掉的胳膊,被冲突中的城管扔到大街上时,我不禁流泪了。我仿佛看到了现实生活中人有时为了求生存所做出的种种挣扎与努力!我仿佛看到了那些为了讨个营生的人,心里隐忍的委屈!压

抑的愤怒!无法释怀的卑微!......人生在世,谁都不易,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谁都想挺直了脊梁生活,谁也不愿求人,但生活的无情往往让我们低下不得已的头颅,面戴伪善的笑容恭维他人,我们也想坦坦荡荡的活人,我们都想不设防的与任何人交

往,但世界的万花筒总是迷离我们的双眼,一次又一次刺伤我们敏感脆弱的心灵。有多久我们没有开怀大笑过,又有多长时间我们找不到推心置腹的说话人。见多了得理不饶人的咄咄气势,也见惯了说翻脸就翻脸的无常人,也见识了颐指气使的欺负老实

人的势利者。是什么让内心虚而表面强做势的人咄咄逼人?又为什么人的从众心理驱使大家去欺负一个好人?为何大家犹如刺猬一样满怀戒备的生活。大概是缘由人的不自信,内心缺乏的安全感,明哲保身的处事原则,世俗的羁绊.......

也许好人总是得不到好报!才有好人一生平安的祝福。生活中苦难有时会给人绝望,但一个人变得绝望并不难,难的是重新鼓足勇气往前走,坚定的走下去,随自己心愿走下去,一路奋斗,一路追求,不问结果只扪问心无愧的走下去,幸福也许就在奋

斗的过程中。这一路心里所经的事,眼眸中所见的风云,都是人生的收获。作家张炜曾说,好人得到好报的几率仍然远远大于坏人,我们别无选择,就是尽可能地去做一个好人。我的父辈辛劳一生,也是以能得到一个好人的称谓为善终。

电影在最后用萧穗子的角度说:我是在2017年的春天,孩子的婚礼上见到了那些失散多年的战友的,不由得感叹,一代人的芳华已逝,面目全非,虽然他们谈笑如故,但是不难看出岁月对每个人的改变,和难掩的失落,倒是刘峰和小萍,显得更知足,话

虽不多,却待人温和。

影片中时过境迁的小萍与刘峰相逢,小萍问刘峰:你还好吧!刘峰回答: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看和谁比?和躺在烈士墓中的战友相比,还有什么比活着更好昵!

无论岁月回赠于我们是磨难还是幸运,事非经过不知难,我们终将芳华已逝,一同见证彼此的逐渐老去,岁月留给我们的除了一张苍老的面容,还有那被岁月侵蚀的心,至于那颗心是一颗平和、坦荡、满足的心还是不平静、内疚的心,那就取决于我们曾

经向生活奉献了什么还是索取了什么。

HdH765.cOm更多精选观后感阅读

致那终究逝去的芳华 ——观电影《芳华》有感


致那终究逝去的芳华
——观电影《芳华》有感
文/杨若琳
芳华,芬芳的年华,那么美。
故事由七十年代的部队文工团说起。何小萍被文工团的“活雷锋”刘锋接到了文工团,故事才刚刚开始。故事中做自白的是萧穗子,一个舞蹈天赋极高的,爱笑的女孩。反复出现的一句旁白,也是小萍的话语,拉开了她的一生:“她以为摆脱了那个没有温暖,处处低下的家,想着来到这里便能受人尊重,但她错了。”随着刘锋、小萍被下放离开文工团,无尽的战争席卷在他们身上,可当一切结束,当小萍接受荣誉,将要处处受人爱戴之时,她却成了精神病患者。一个从小受尽别人欺负和折磨的人,经过那么多苦难,在前线又见了那么多血淋淋的惨状,再突然接受表彰,是个人都会疯吧。
仅仅六分多钟的战斗场景,却刻画了一场深重的灾害。被子弹打破动脉血管的刘锋,是那么渴望牺牲,因为只有牺牲了,才能成为英雄,只有成为了英雄,那个干净利落、沉静文艺的乐队独唱林丁丁才会歌颂他……
最后,芳华逝去,他们褪去青涩,重聚时的沧桑,催人泪下。
忽然想起了礼堂中,整齐如一的舞蹈演员、沉稳大气的演奏者、在台上帮忙修聚光灯的“活雷锋”,泳池旁、楼梯间、大街上的欢声笑语。光晕柔和地照入礼堂,给这些,盖上一层过去的淡影,朦胧美好。

小萍独舞的一段,是全剧的泪点。
当她以精神病患者身份再次出现在文工团时,成为了舞台下的观众。她目光呆滞,成了一位默默无闻的观众,坐在一堆病人中。那些节目,她们排练了那么多的时间,而她好像是没见过的一样。《沂蒙颂》一舞,优美的音乐,跳跃的舞姿。那是她之前多么印象深刻的一曲!那一刻,潸然泪下,她的眼有了辗转的流波,逐渐沉没入这舞蹈,她的手逐渐打着节拍,脸上终于没有了僵硬了表情,花开、回暖,久违的笑容绽放。多久,没有看到过小萍的笑容了?离开文工团之前,这一舞,跟她有过太多的渊源。渐渐地,她走出大堂,月下,重新投入到这一舞中,那种眼神,是死灰复燃的欣喜,是对舞蹈倾注一切的热爱。舞台上,虽有灯光华服,观众百座,却不如小萍带来的感动充实。那个时候,即使身穿病号服,她依旧最美,惊心动魄。
他们的芳华究竟是什么,便是我们所要追寻的。
拥有一台可以播放邓丽君歌声的收音机,穿上军装拍张梦寐以求的军装照,团里食堂多吃二两铰子,优美地表演自己心爱的节目,便是最幸福的芳华了吧。年轻总是有无限的可能,当他们从人人向往的文艺青年转换到前线的战士和医生时,他们的芳华又增添了几笔浓墨,至少,比起他们曾经的战友,他们体会到芳华的另种滋味。每当我看到血与泪染到他们脸上,悲与痛刻到他们心里,那迷茫而又无助的眼神,痴痴地望着曾经多么熟悉的地方,却已无半分生气。芳华无限,只要他们想,他们的一生都是最美的芳华。波澜的芳华,那么美。
倏地又回到过去,阳光倾洒,沉静却有活力的木地板上,正在练舞的姐妹们个个婀娜多姿,祥和而唯美的笑容是她们的标志,大提琴映着他们的笑容,一幅画景在这个几十年前的小院里展开。文工团解散那天,他们心中怀着伤痛,一曲《驼铃》,他们哭着,喊着,当他们都醉睡倒在礼堂中,这间大屋,好像便盛满了幸福芳华,一代人的幸福芳华。那一夜,所有人的面容,他们都记住了,因为,有的同志,此后便再无交集。芳华即将散去,这里终将成为回忆。他们的青春从这里开始,也从这里结束,这里面的喜,是一辈子去回味的;这里面的痛,是一辈子去惋惜的。
终于,几十年后,他们见面了,可穗子却这样说道:
“原谅我不想让你们看到我们老去的样子……一代人的芳华已逝,面目全非,虽然他们谈笑如故,但是不难看出岁月,对每个人的改变,和难掩的失落。”
如今,他们怀念的,可不就是美好的芳华吗?
恍惚间,又闻——
“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

电影《芳华》有感:谁的青春不芳华


谁的青春不芳华

——电影《芳华》有感

黄辉

题记:《芳华》是一件伟大的艺术品,不单纯是一部精美的艺术片。

剧中舞台右侧的标语上写着:一切的艺术都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因为太真实,所以震撼内心,泪眼朦胧。我原以为这是冯小刚为玩情怀,将中国中老年人忽悠进电影院的商业手段,当看到邻座的二个90后小姑娘,不断地抽泣擦眼泪时,你会真正体会:伟大的艺术作品都会以自己特有的载体和手法,直击灵魂,深深刺痛每个人的内心最软处。当然,泪点多少不能充分体现艺术的内涵和思想,但一部作品能引起每个年代人群的集体共鸣,这种社会意义已远远超越了世俗和功利的商业娱乐层面,其责任其担当,其胸怀其胆识,其忧虑其无奈,淋漓尽致、酣畅淋漓呈现在世人眼前,《芳华》必将是中国电影史上另一座万众仰视的巍巍丰碑。

五星闪闪,军歌雄壮,八一电影制片厂字幕如此熟悉推出,纯真的年代、峥嵘的岁月立马在脑海里浮现,儿时的印记、青春的懞懂,所有的人都在寻找自己光阴的位置。在轰轰烈烈的文革时代背景下,张国立站在脚手架上刷标语的镜头,相信从事过宣传工作的中老年人,都会为之兴奋。70后的我,在当年“上吊不解绳,跳河不拉人”的计划生育大运动中,也曾经下乡串户,四处书写宣传标语,有些小收入不说,最主要的是大大提高了写字的“艺术水准”,虽然只有不到一分钟的画面,但印象深刻,很有归属感。

真正认识严歌苓应是电影《归来》,中国伤痕文化的代表性人物,他的作品总能大胆地揭发那个荒唐年代的隐痛,让你感受历史的阴暗角落扑面而来的寒冷,这也是《芳华》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必然结果,也是冯小刚为代表时代文艺人的青春归来与情怀还原。青春,每个人心中最美好的记忆,每个人的青春都将芳华永驻。相聚、离别、友情、爱情;欢笑、泪水、愤怒、兴奋……这些错综复杂的情感和情绪丰满真实的还原了那个年代文工团青春洋溢、热血沸腾、坚守信仰的样貌,在动荡不安的政治环境下每个人都有不为人知的心酸:善良的刘峰被人诬陷被下放到伐木队,参加战斗失去一条手臂;单纯的小平原以为离开充满嫌弃的家就可以不受欺负,没想到来到部队文工团还是无法摆脱被欺负的命运,后来眼睁睁的看着善良的刘峰被诬陷下放,自己也离开文工团去了医疗队,在医疗队经历了无数的生离死别,最后患上了抑郁症。一部叙说一群小人物故事的电影,就这么在商业大片泛滥的背景下,掀起了不大不小的社会波澜,因为所有人都经历过为之奋斗而迷惘的类似的青春岁月,这是人性的共性。

青春自然花开花落。一群十几岁的年轻人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去面对鲜血和生命的消逝。残酷的现实不断的伤害着他们的身体和心灵。面对时代巨大的变化,他们在迷茫,徘徊,又在坚持。一边失落着,一边怀念着。一边天涯海角的寻找着。当市场经济到来的时候,一切的一切又回到来的重新的起点。一个怀揣梦想热爱生活的年轻人,一个在战争中对生死淡然处之的英雄。此刻变成了被人嫌弃的残疾人,犹如过街老鼠的小商贩,被随意的讹诈,欺侮。甚至于背叛。

青春必然泪水涟涟。在《芳华》里有很多泪点,最终要的是这几个:第一点是何小平练双人舞时被人嫌弃,因为身上留汗太多,很臭被嫌弃,这时刘锋为她站了出来,因此何小平的生命也出现了亮光。第二点是刘锋离开文工团时,两人告别时互致军礼。想想这个场景必然让在场的老兵都热泪盈眶,这个情节也是对何小萍最后没有名分的守在刘峰身边的一个解释;第三点是刘锋去精神病院看望何小萍时,拉着何小平的手,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能独自忍泪;第四点是战争结束了,文工团宣布解散,大家集体痛饮高歌的那一场,每个人都面临这不同的人生,转业;第五点是战争结束多年后,刘锋因开三轮车做生意被城管欺负,敲诈1000元,那时刘峰一个月才赚300元,在与城管交手时,交手被打掉了,而战友郝淑雯怒骂“操你妈,你们敢打战斗英雄”;第六点就是断手的刘峰在文工团解散时,回到部队看望林丁丁时,而林丁丁已经走了,无意间发现何小平刚入部队时拍的那张照片,这也算一个泪点吧!

青春当然缘深份浅。《芳华》展现了那个时代鲜明的阶级爱情观和价值取向:高调的高干子弟郝淑雯,低调的高干子弟陈灿,最终走到一块,因为都是高干子弟。所谓,红色江山是人家一起打下来的。萧穗子没有跟陈灿走到一起,不是因为被郝淑雯抢了先,而是因为出身。真正伤害萧穗子最深的,不是错失恋人,而是郝淑雯的那句“我们两家门当户对”。正如全片萧穗子笑得最灿烂的时刻,是父亲平反后给她寄来了零食包裹。照样是出身,刘峰与林刘峰与林丁丁注定有缘无份,因为他爸是刘木匠,丁丁爸爸是部队高干。而最让人感动的是,善良的刘峰与苦命的何小萍历尽劫难,百转千回,最终还是“门当户对”地走在一起。这可能是大家在最无奈最冰冷的现实面前,最能接受的最为慰藉的人生结局。

细细想来,我们兴许有的早生华发,有的为人父母,有的儿孙绕膝,但每个人的青春似乎都是刚刚呼啸而过。《芳华》让我们在眼泪中唏嘘中,深深缅怀自己终究早已逝去永不复返的青春,花样年华、情窦初开、飞扬文字、指点江、中流击水、豪情万丈......谁的青春不芳华?“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祝青春万岁,愿芳华永驻。

观《芳华》有感2000字


观《芳华》有感2000字

WYM

今天看了冯小刚的《芳华》。刚看完时,觉得这部电影实在不怎么样,就像一锅大锅菜,白菜猪肉粉丝势均力敌,不知道重点在哪里。我本来是想吐槽这部电影的,我原来定的题目也是《芳华是个大锅菜》,可是写着写着,我越来越觉得这部电影有点意思,越写越跑偏,好好的吐槽就这么烂尾了,于是干脆换一个调调,主要写写电影里面的刘峰和何小萍。

刘峰是一个老好人,活雷锋,什么脏活累活都找他,他总是乐呵呵答应,从不拒绝;别人遇到点小麻烦,他也都及时出现,伸出援手。他就这样让自己成为了活雷锋的标签,付出多,不计较,乐观派,脾气好——我觉得这样的生活很没意思,别人眼中他是雷锋的化身,专做好人好事,可是他自己真正在意什么,我感觉不到。他就像是一股空气,随时围绕在大家周围,导致大家对他的帮助和付出都习惯了,认为刘峰这样做好事是理所当然,可是这股空气自己的落脚点在哪里呢?这样的人物,最初确实没法让我感同身受。

刘峰他自己感到开心吗?他好像随时都很阳光,很随和,但是未见得真正快乐。有一个片段很有意思,当刘峰被处分要离开文工团,何小萍去送他。刘峰让何小萍把这些年他学雷锋做好事得来的奖状和背包等小奖品扔掉,何小萍说,扔掉干什么,都是新的,都能用呢;刘峰说,都印上字了,怎么用呢。背包上是一行"活雷锋奖励"之类的小字。看来在刘峰的心里,他也并不是很认同自己活雷锋的形象,那么这些年他的奉献与付出,有多少是真心,多少是行为上的惯性呢?

刘峰挺悲哀的,他虽然善良,可是一味地扮演善良的角色,反而让大家都对他的善良习以为常,感觉不到他的善良了,他成了集体中带有光环的空气。所以,当有一天,这股空气也开始表露自己的心意,着实会把人吓一大跳。刘峰的暗恋对象,林丁丁,就被吓到了。林丁丁不是不谙世事的幼稚少女,她很早就偷偷跟部队的小干事谈恋爱, 男女之情于她绝非禁忌领域。可是面对刘峰突如起来的表白,她还是本能地感到不适甚至恶心。她习惯刘峰存在在她的生活中,她也习惯刘峰存在在每个人的生活中,她甚至都能接受刘峰这样的人,存在在英雄故事和传奇里,可是,她不能习惯刘峰对她有俗世的爱情。刘峰抱了她之后,她控诉刘峰耍流氓。她自己都哭着说,谁追求她都可以,偏偏不能是刘峰!

只有一个人能感觉地到刘峰的善良,那就是女主何小萍。何小萍的父亲被四人帮迫害,母亲改嫁,她在母亲的新家庭中不受重视,经常受欺负。好不容易参军,加入文工团,又在文工团中继续承担着被欺负的角色。在大部分的时候,她都是被嘲笑和歧视,感受到的都是周围人的不怀好意,因此对刘峰给予她的善良,她格外的珍惜和看重。别人都嫌弃她身上味道重,只有刘峰不嫌弃,还自愿陪她练舞,所以当刘峰被处罚,要调离出队,她在文工团最大的精神依赖就被抽走了。她是唯一一个去送刘峰的人。她觉得整个文工团都辜负了刘峰,她也不再信任文工团。要知道,她刚到文工团时,可是摔在地上都能爬起来要给老师露一手的上进青年,刘峰走后,却宁愿放弃期待已久的上场机会,甚至不惜使用小伎俩。她的小伎俩被发现,断送了她在文工团的前途,她被发配去了野战医院。这样也好,她和刘峰,都离开了这个曾经充满幻想和期待,最后却都让他们受伤的地方。很久之后,在野战医院历经枪林弹雨和生死关口的何小萍,在见到萧穗子后,仍然不忘记让萧穗子带话给林丁丁,她不会原谅林丁丁,因为她伤害了刘峰。

何小萍是爱刘峰的啊。纵然刘峰是个悲剧,他尚有勇气向林丁丁表白,尚可以明白清楚地说出"我喜欢你"四个字,何小萍在自己心爱的人面前,却是难以言说的自卑。她觉得她配不上他,自始至终,她都没有向刘峰表明心意。多年以后,他们再次相见,刘峰早已不是当年文工团自带偶像光环的刘峰了,他少了一条胳膊,被妻子出轨,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他似乎跟不上时代节奏,浑身带着一种中年没落的潦倒,可是,在何小萍心中,她对刘峰的心意没有变,他仍然是她喜欢的刘峰。他俩并排坐在长椅上,何小萍说,有一句话,她一直没有开口,一直想跟他说。刘峰仿佛知道这句话是什么。观众也仿佛都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我们以为的这句话,是"我喜欢你",何小萍缓缓说出口的,却是"可以抱抱我吗".

好在岁月流转中,除了凌厉,还有温柔。彼时刘峰伸出手,揽住了何小萍的肩膀。何小萍往刘峰怀里靠了靠,露出了满足的笑意。

结尾只有萧穗子口述,没有呈现出来的画面,其实是整部影片最温暖的部分。他们自蒙自的长椅上分别,又是十年未见。几年前,刘峰大病,是何小萍把他接到身边,悉心照料,才算捡回了一条命。他们始终没有结婚,却已把彼此视为唯一的亲人。萧穗子在小辈的婚礼上看到两位,他们相互依靠,生活平静,眼中只剩温柔。

社会早已巨变,人也是。萧穗子成了一个需要接受采访的作家;林丁丁离开文工团后,火速嫁给华侨,从此侨居澳洲,变洋气的同时也在变胖;同为官二代的郝淑文嫁给了陈灿,陈灿在经商,应酬拿地片刻不得闲暇,郝淑文也变成了一个时髦的富太太。若说在这尘世间,还有谁不为浮名累,保持着当年的质朴和纯真,当属刘峰和何小萍了。两位似乎脱离了滚滚向前的时代巨潮,而是按照他们自己的节奏走,相互依靠,这种没有婚姻却胜似亲人的感情,当真是让人动容。

这么想想,《芳华》其实也还蛮好看的。若是睡足了一个午觉,闲来无事,不妨也去看看。

观电影《芳华》有感:风雨之后无彩虹


风雨之后无彩虹

——观电影《芳华》有感

董常山

“黑云压城城欲摧”,看完《芳华》,心灵的城池便被压得沉重莫名。铺天盖地的影评感慨于人性的黑暗,我的痛苦却远不止此。

我认为,同情和帮助弱者是人类优于动物残酷的弱肉强食的最主要特征。虽然希特勒说过“同情弱者是对大自然最大的不敬”,但我不认为他有资格代表人类。《芳华》从头到尾,有欢笑,有温情,但让人始终无法走出的,是强大对弱小的碾压,是强者对弱者心灵的漠视,尊严的践踏。

何小萍是一棵卑微的小草,父亲被关,母亲改嫁,感受不到一丝家庭的温暖,甚至连姓氏都保不住,进了天堂般的文工团,得到的却是大家的肆意欺凌和侮辱。无论是虚荣的林丁丁还是高干子女郝淑雯都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使得她们能漠视一个弱小生命的喜怒哀乐。偷军装照相固然是不该,可这是这个弱女子能为可怜的父亲带来的唯一安慰。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小芭蕾,她似乎比别人更热衷于欺凌小萍,不禁让人悲哀地联想起阿Q和小D。

刘峰虽然地位高一些,但帮人抓猪,做沙发,甚至将宝贵名额让给别人却没有改变他弱者的身份。被派往前线浴血奋战成为残疾人仅仅是他生命苦难的开始。

还有萧穗子,她甚至算不上是弱者,但在高干子女陈灿和郝淑雯面前,她惊天动地的爱情却经受不住“门当户对”的淡淡一击,只能随着眼泪飘洒在风里。

是强者的人性太丑陋吗?文工团解散时政委的歌声让人无限感伤,刘峰受联防队员欺负时郝淑雯的粗野叫骂让我感动得热泪盈眶,强者也有自己的善良和真情。

那是什么让卑鄙的审问者能肆意凌辱纯真善良的刘峰?是什么让这个雷锋式的完美战士在欲血奋战失掉胳膊后仍然受尽屈辱,为可怜的生计挣扎?是什么让胆怯善良的何小萍在失掉亲人的悲痛后还要接受从政委到其他文工团员的欺凌侮辱?是什么让用真情抚慰又舍身救护重伤小战士的弱女子要承受精神疾病的折磨,而且病好后也没有幸福的生活?

感觉跟时代的变迁无关,从青春芳华到血色芳华到芳华不再,沧桑巨变,不变的是苦难的人依旧苦难,强势的人依旧幸福甚至更飞黄腾达。

更令人无法释怀的是,强者永远不会拯救或改变弱者,白胖得变形的林丁丁不会,跻身强者阶层的萧穗子不能,就连贵太太郝淑雯也没有。她撕掉借条,但撕不掉刘峰的卑微标签,也没有驱散我心头的阴云。阴霾肆虐过的天空不一定会迎来阳光普照,暴雨狂风摧残过的小树也不一定会迎来彩虹。弱者只能靠弱者来安慰,所以刘峰和小萍走到了一起。

作者简介

董常山,家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健身达人,以毅力征服肥肉。

电影《芳华》观后感—《芳华》值得看吗?


电影《芳华》观后感一

电影《芳华》观后感二

电影《芳华》观后感三

观《芳华》有感:大势至与观世音


大势至与观世音

——观《芳华》有感

电影《芳华》一上映就去看了,就是冲着编剧是享誉海内外的美女作家严歌苓。实话说,剧本应该比影片好,编剧比导演棒。如果吹毛求疵的看,影片表现的人物、情节线条主体性不够突出,一些侧面及角色有些喧宾夺主,导致一些元素及逻辑联系展现的浅尝辄止,不够深入,与影片主旨的厚度不够匹配。最关键的是影片不应该与小说同名,因为影片叙述的不是洗尽铅华的一代人的芳华,而是被一个时代所糟蹋的年华,这是时代的悲哀。

影片可以从三个维度来概述:时代的悲哀、时代的爱情与时代的好人。三者交织穿插,相互呼应,互相佐证,实属精彩。

从农村来的何小萍,因父亲被划为右派在劳改,多年来无法与其父相见,因为受父亲牵连而被人欺负的何小萍选择参军进入文工团,没想到仍然摆脱不了被歧视与排斥的命运。当她偷穿军服拍照寄给父亲,忍辱负重的学习、工作,以为能等到平反解放的那天,却没想到是其父积劳成疾、至死也未父女相见的悲惨结局。她父亲在信中写到:"我上辈子是造了什么孽,这辈子要受这种苦。"这种无奈,是小人物在大时代背景下的无可奈何、无能为力与无力反抗……这就是时代大势所至下,无法力挽狂澜、无法中流砥柱的逆来顺受,这就是老百姓口中聊以自慰的"命".

何小萍爱着刘峰,而刘峰爱着林丁丁。那种爱深沉而不浮躁,含蓄而不张扬,勇敢而不鲁莽。那是时间积淀下来,付诸行动去证明的爱恋,也是这个快餐时代急于求成而无法明白的情爱状态,这是一个时代青春的印记。

学雷锋的典型模范刘峰,就是那个时代的好人,舍己为人、克己奉公、热心快肠,淳朴厚道的对同事,对领导,对单位,里里外外的一把好手,模范带头的燃烧自己,照亮他人。他的好,最后的结局是"当由欲者不多,而使与者忘少。"——自己要的不多,让给的人忘记自己给少了。

值得提出的是,刘峰在文革时代做好人没有得到好下场——抗洪救灾中被砸伤了腰;因为一直头顶好人光环,"不食人间烟火",而向心仪对象表白时,令对方心理觉得反差太大接受不了,结果被表白对象举报"耍流氓"而发往川滇一线作战连队;在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失去了右臂……而且,他在改革开放时代一样没有得到好报——老婆跟人跑了;到海口混饭吃;被市侩的官员——联防队队长"吃黑",浴血奋战失去胳膊的英雄被新时期的城市管理者殴打……

环顾周遭,不知道出生在五六十年代的长者们是否会有此感受:在文革时期接受了" 左"的教育,"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在内心早已根深蒂固;然而在改革开放时期,"效益与金钱"的市场经济冲击着恒定的价值体系。彷徨,成为了时代交替下思想碰撞最大的常态。经济社会快速的发展,不仅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给身处两个时代的社会建设主体者带来了莫大的思想混乱。甚至,他们都无法慨而康的、底气十足的、信心满满的教育子女该大公无私,还是自私自利。这亦是时代给他们烙下的伤痛。

前不久我和一位出生在六十年代的中学校长聊天,她在谈及个人工作受到上级不公待遇时提到,他们那个年代多少人受过冤枉和委屈,连国家领导人、为国做出贡献者,都遭遇到不公且惨痛的对待,放在大的环境及格局里,她这点委屈又有什么想不开的呢。这是经历过时代悲哀的人,才有的淡定与释怀。

面对时代,就像飞流直下的瀑布,谁又有能力阻挡呢?

宗教文化里的佛教有个佛国叫"西方极乐世界",这里住持的西方三圣,也就是阿弥陀佛及左右站立的大势至菩萨与观世音菩萨。清末有一部名小说《老残游记》,里面有一位势力尊者,就是引用了大势至菩萨而改名。大势代表一个世界、国家、民族的趋势,也叫作时代的潮流,那个力量来的时候,谁也挡不住。这本小说的作者刘鹗,是清末有名的文学家,那时正爆发义和团,八国联军还没有来,南方也在闹革命,所以他做了很多的预言,来讲中国的命运。他说上帝最有办法,可是上帝碰到这一位势力尊者,就没有办法了。这个大势一至,谁都挽回不了这个命运。这个命运也就是时代的趋势,环境的趋势,社会的趋势。

而观世音呢,就是观世间一切音声而自在,站在旁边观察、观照,自己不跟着大势所至而被势带跑,等那个大势过了,新的局面就出现了。也许,观照时局,观察时势,关心时代,是我们在时代力量下所能清醒自处的安身法门吧。

适应时代的潮流,顺应时代的变革,引领时代的前行,才是从时代背景下从小人物脱颖而出,出类拔萃的时代楷模吧。

庆幸我们都生活在一个新时代。(曾凡顺/文)

守望芳华--《芳华》观后感


暮色苍茫,残阳似血。
也是同样的黄昏,我仿佛看见小萍与刘峰正共同等待着黑暗的来临……
何小萍,她从小到大都如一片浮萍般飘扬在烟波浩渺的汪洋中。父亲被捕,母亲改嫁,她的悲惨生活悄然拉开帷幕;她艰难冲破樊笼,憧憬在当兵的队伍里寻觅温暖,但这希望却如暴风雨中的花朵,还未盛开就已然枯萎。
就好像某天被贴上恶魔的符咒一样,罂粟花的种子在散发着迷人芳香的原野上悄然萌芽。人心的花瓣在第一阵龙卷风的淫威下零落成泥,露出其间腐烂的花蕊。对于文工团的人来说,有一个笑话,叫做何小萍;有一份幸灾乐祸,叫做何小萍。无边的恶意肆虐开来,将小萍禁锢于密不透风的蛛网之中。可想而知,当她发出那一声震惊众人的呐喊后,究竟有多少疼痛正在撕咬她的灵魂?也许在年幼被弟弟欺负时,也许在长大被母亲连甩两个耳光时,也许在被众人唾弃时,愤怒与恨意就已在心中郁积成愤怒的火焰,只待在走投无路时,把欺辱她的尘世,连同自己,付之一炬。
看尽冷眼,尝尽冰冷,陪伴她左右的只有无尽的孤独与痛苦,她的心连同眼中的光,一日一日的黯淡下去......而就在她即将踏入深渊时“活雷锋”刘峰出现在她的世界里,选择施以援手,拯救了这抹将要泯灭的芳华。一个从不被别人善待的人,最能识别善良。这是小萍生命中唯一的一抹阳光,但只是一瞬便划过天空。命远之手翻云覆雨,刘峰与小萍被处分下放,那些曾经将“活雷锋”捧上神坛的人又毫不留情地将他们曾经吹捧起来的一切埋入岁月的流沙。
恨不知所起,深入骨髓,是最冷的人性。人心宛如黑暗中的巨大花盘,经泉水的洗涤,散发出更加浓烈的香气,好似横亘在血管中的棉絮,下一秒就会胀破开来。
时间是最伟大的治愈师。不管是高调的荣光还是低落尘埃的渺小,都会在它的手中,回到本真。病愈的小萍与战争负伤的刘峰并肩坐在公园长椅上,望着夕阳渐渐隐没于苍黄的地平线,晚霞在似血天际袅袅微蒸。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荷尽菊残,物是人非。蓦然回首,我们都早已挥手告别那个风华正茂的自己,原本火热的心被世事人心磨砺得只余寒冷,谁也无法温暖彼此。
愿每一个人,都能被这世界温柔以待。
愿每一个人,都能用自己的善意去守望那个芳华己逝的自己。

电影《芳华》观后感


前段时间看了一部电影《芳华》,看的时候觉得很感人,也很压抑,有时候泪流满面,有时候又伤感叹息……看完电影很长时间,心情依然久久不能释怀,脑子里一直有这样一种想法“好人没好报,恶人没恶报”,一直被自己的这种想法缠绕纠结,说不出的难过……为了解答心中的困惑和纠结,看了许多影评,并了解了原著和原著作者,在别人的观点里重新审视自己的认识,在对作者的人生经历和作品特点了解后明白了自己认识的狭隘之处,也提高了对影片的认识,才使纠结的心态化解开来,伤感的情绪平复下来,也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认识……
电影《芳华》是根据严歌苓小说改编,由著名导演冯小刚执导的一部电影,以上个世纪七十八十年代部队文工团生活为背景,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刘峰和何小平的悲剧命运……电影里的主人公刘峰是文工团里的一员,是个典型的悲剧式人物,而他悲剧的源泉,竟是因为太善良。他是一个“雷锋”式的好人,他善良到什么地步呢?他一个人包揽了文工团里所有的脏活累活,去北京接受表彰的时候大包小包拎回来的全是战友爸妈托捎过来的东西,吃饺子永远吃破的,别人问他还笑嘻嘻的说:我不吃谁吃啊。厨房猪跑了这种事都来找刘峰。就连最后晋升的机会,他都可以拱手让人。上司为他惋惜,他竟然憨笑着说:我觉得战友比我更需要这个机会!同事结婚买不起沙发,他亲手给做了沙发,有同事不爱吃饺子,他给煮了面条……正是因为有了上面种种来者不拒的行为,文工团的人从来不感谢刘峰的奉献,反而打心眼里认定:刘峰就应该是好人,刘峰做这些就是理所当然,他不做谁做?刘峰的善良,在他们的眼里一文不值。这也奠定了这个老好人的悲剧,当他因向自己喜欢的文工团女歌手林丁丁表白爱情,被对方诬陷为“耍流氓”被下放连队,后来又上了越南战场,想以牺牲来证明自己的品格,后丢了一只胳膊成了残疾,战争结束后开三轮车谋生,又被城管没收要巨额罚款,还被打掉假臂,老婆也跟大货车司机跑了,后来他还生了大病。
电影的另外一个主角何小平也有着悲惨的命运,何小平的父亲在她小时候就被打成右派,何小平随母亲改嫁,继父继姊妹都对她不好,欺负她,她凭着跳舞才华被选入文工团以为脱离了苦海,没想到到了文工团她也受尽屈辱,军装事件,胸罩事件,“体味”事件,一次次受到同伴的羞辱和打击,有舞蹈才华却只是整理剧务,没能上台跳主角……只有好人刘峰不歧视她还关怀她,所以当刘峰被诬陷离开文工团,她彻底对这个集体失望了,当有了一个跳主角机会,她故意装病不上,后被调到了野战医院,见证了战争的残酷,因为救治战士被评为英雄,心里无法承受巨大反差,竟然疯了……电影的结尾是,好转了的何小平和大病一场的刘峰相依为命……
刚看完电影的时候,我唯一的感觉就是“好人没好报”,为电影中两个好人的悲惨命运而难过纠结,于是看了许多影评想看看别人是怎么认识的,印象最深触动最大的两句影评改变了我的看法,有人说:《芳华》的主题并不是好人没好报,而是告诉我们好人无论多么的受伤害,甚至到了最窒息的时候,总能找到平心静气生活的方式。是啊,刘峰和何小平虽然历经沧桑苦难,但他们能认识到彼此的善与好,最后能相依为命,好人总有自己的共鸣者,总有自己的从容和豁达……还有人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并不是铁定的规律。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总是觉得所有事情都应该以这条标准发展,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事与愿违,这条规律常常被打破!生而为人都有被摧毁,被吞噬的可能,唯有坚若磐石,韧如蒲苇的人才能活下来……而不能单纯的寄希望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愿望里!作者严歌苓的许多作品里我们看到最多的是都有对人性恶的揭示,但她的可贵之处是,不仅仅在裸裎人性的残酷,时代的悲怆,更有人性温暖的光辉,有历尽艰难后希望的复苏。无论人生有多少被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不公与苦难,但都永远不会泯灭爱的微光……

其实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很难再有电影中那种纯净的好人了,大多数人都有两面性,单纯的“好人”和“坏人”已经很少了,正像白岩松在“信仰缺失下的迷茫”中写到的:如果是简单的坏,或是极端的好,也就罢了,可惜,这是一个人性最复杂的时代。有的医生一边拿着红包,一边接连做多台手术,最后累倒在手术台上;有的教师一边违法体罚着学生,一边又无私奉献一心扑在工作上;有的官员也许一边在腐败贪污着,另一边却连周末都没有,正事也干得不错……其实,说到我们自己,怕也是如此吧。一半海水一半火焰,一边是坠落一边在升腾,谁,不在挣扎?对,错,如何评价?好,坏,怎样评估?我们小时候看电视看小说“好人”和“恶人”总是经纬分明,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不好不坏的人,其实我们认为的“好人”也有许多可悲可叹之处,我们认为的“恶人”也会有良心发现的时候……岁月的历练告诉我们认识人和事物不能太钻牛角尖太偏激了,不然自己就会很纠结很痛苦,其实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本来就是无奇不有,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纠葛和矛盾,任何存在都是可能的……其实生而为人最大的信仰是自己的良心,爱是我们最大的软肋,也是我们最好的救赎……不能否认生活中还有许多“恶”,但一定要相信,恶是黑夜的魔鬼,它横行多时,却无法昭彰于世,唯有善,才是人性里最无法被隐遁的华彩!所以我们还要为电影中那个时代的好人刘峰点赞!

观看电影《芳华》有感1000字


观看电影《芳华》有感1000字

王 欢

世上有多美丽的花

那是青春吐芳华

铮铮硬骨绽花开

淋漓鲜血染红它

伴随着一首熟悉的旋律—《绒花》,将我们带入了那个时代……

12月15日,由冯小刚执导的电影《芳华》如约而至。上映第一天票房就轻松破亿,更是霸占各大影院、新闻头条。作为冯导的无名粉丝,我趁着休假马不停蹄的追了这部电影。虽然不能从一个专业影评人的角度来评价这部作品,但观影之后我的内心却久久不能平静,感触颇多。

我一直认为,冯导的每一部作品都很接地气,反映社会民生。但与以往不同的是,《芳华》是一部以舞蹈为元素题材的影片,讲述1970到1980年代某军区文工团的故事。一批芳华正茂的年轻男女,在那个年代经历万般劫难,在血色与浪漫中跌宕起伏的人生。影片以萧穗子的独白为线索贯穿始终,使得故事更具真实性。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文工团女兵曼妙轻盈的舞姿和清澈爽朗的笑容,让人觉得青春真好,前奏的基调如此欢快,也恰恰为结局埋下了伏笔。

电影男一号刘峰,一个被大家标签为“活雷锋”的好人。战友结婚,为了给他省钱,他自己买材料亲手做了两个沙发;南方的女战友,不喜欢吃饺子,他就煮挂面给她吃;食堂煮破没人吃的饺子总是他主动打来吃;就连猪跑了,别人也第一时间是叫他来帮忙。对待这些事不关己的琐事,他总是乐意而为,用真诚善良对待每一个人。大家都喜欢他,但是没有人爱他,愿意和他交心。当自己的利益和他发生冲突时,林丁丁为了保全自己,撒谎污蔑刘峰,因为“触摸”事件,被冠以莫须有的罪名抛弃,从此人生发生了巨变。在那个年代,他的善良显得如此单薄无力。

女主小萍,一个从乡下来的姑娘,从小父母离异,她以为进了军营就没人敢欺负她,可以摆脱心中的阴影。谁知造化弄人,从拍军装照到室友们的欺凌刁难,甚至没有人愿意当他的舞伴,嫌弃她身上有馊味……怀疑、嘲讽每一个表情就像刀子一样扎进她的心口。当我看到她受了委屈给素未谋面,还在进行劳改的父亲写信时,我再也忍不住了,眼泪不听使唤的一直流。相信很多人都有和她相似的经历,当所有人带有色眼镜看她时,只有刘峰向她伸出援手。正如穗子所说:只有从不被善待的人,才能识别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也就是这样,看似两个不合群的人,在时代的大洪流里互相搀扶,命运交织在一起。

虽然格格不入,但是他们从未妥协,他们用力地生活,认真的爱这个世界。在那个浪漫和血色相交的时代里,他们用善良谱写了青春时代最伟大的赞歌,保持灵魂的纯粹,芳华从未零落。

在萧穗子的独白声中,《芳华》落幕。当灯光亮起的时候,我发现身边好多叔叔阿姨都已经红了眼眶。这是属于他们年代,有激情、有欢笑、也有泪水。大家都觉得这是属于父母辈的青春时代,是的,我们应该像那些年的“活雷锋”致敬。但我看到更多的却是讽刺,想到男女主人公悲惨的结局,让我不禁反问:“难道好人就没有好报吗?”

看别人的生活,想自己的人生。“人之初,性本善”,明明知道后果,却依然选择了善良。这是一种信仰,是深入骨髓、坚定不移的信念。他们坚定的眼神似乎在告诉世人:对于坚守者,芳华无畏凋零。是的,只有保持一颗赤子之心,芳华才不会凋零!

芳华电影观后感通用


本文为读后感大全推荐专题“芳华电影观后感”相关内容。

观看电影或者视频,已经是人们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脑海中会浮现许多有趣的个人想法,我们可以将心情写进观后感,让回忆得以留存。观后感可以提高我们的独立思考的能力。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作品观后感吗?读后感大全小编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芳华电影观后感,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请关注本站。

芳华电影观后感【篇1】

《芳华》其实想想如果我身边有这种近乎于完美的人,当你发现他仰慕你已久确实会感觉不自在。

但从前那么光辉的形象,因为一个再正常不过的举动,就因为你高大,所以这个行为被扩大化,扩大到以至于毁了一个人,毁了他之前所有的善良。

严歌苓让本应隐藏的“叙述者”身份不断浮现,这种小说写作技巧是十分拙劣的。这些语言使读者反复从沉浸的故事中跳回现实,从而对“叙述者”所述故事产生不信任感。

何小曼这个人物,从出生都是悲惨的,母亲也只会在不得不展现的时候给她关怀,那种虚假的冷漠的,对于小曼却又是温暖的那种爱。

那次女兵们升级对何小曼歧视的内衣事件中,何小曼完全就是一个发泄对象,她们找到了一个转移大家视线的替罪羊,所以她们大声喧嚷出小曼的罪责,不听小曼的无言辩解。(置之死地而后快)

原来作者是以萧穗子的视角来回忆

他的丈夫对于小曼来说就是这冰冷的世界里的一抹希望,现在,希望没了,哀莫大于心死。

林丁丁的不谙世事是伪装,明面上集体攻击一个人,好似大家都是立场相同,可背地里却又互相等着对方露出马脚。

小说以刘峰追悼会结束,一个好人最终也不过三个人纪念,他的事迹确实值得我们铭记,他的精神也像冬青一样留存,可他已然不在,就算是好人也不一定会有好报,生不逢时。

芳华电影观后感【篇2】

有关那十年发生的书,陆陆续续我也读了不少。多是有关知青的书,而有关文工团的,除了芳华,便是初中很喜欢的《漂来的狗儿》。我无法站在现在人的立场去批判那个时代大背景下发生的一切,也并没有相似的经历让我和狗儿或者小曼产生共鸣。抛开这十年不提,芳华里我印象很深的是原生家庭带给孩子们的影响竟然这么深远。沈小曼出生于一个诗人家庭,父亲早逝,母亲为了迎合继父,一次又一次地让她受到不平等甚至残酷的待遇。生活在一个缺爱的环境里,小曼是可怜的,自卑的,惶恐的,她的性格和心理都是不健康的(例如黑毛衣事件和胸衣事件)。她会把刘锋的一点点出于公心的善意视若珍宝,她会因为乍然的荣誉和称赞而精神分裂,因为她骨子里已经形成了不如别人,自己什么都配不上的这么一个想法。

我很感激自己出生和成长在一个充满爱和关心的家庭里。尽管有矛盾,有阴影,有摩擦,到头来家人(至少妈妈)依然是那个牵挂我,担心我,爱我护我的人。有些事没有办法原谅,那就遗忘它吧,我们都要往前走,走到温暖的阳光下才行。

芳华电影观后感【篇3】

看了《芳华》后感触颇多,也是现实社会真实写照. 感觉社会阶层分化越来越严重.

有钱有势的后代依然有钱有势,善良淳朴的穷人的后代依旧是穷人. 好人一定不会在财富上富有;物质生活上富有. 想要做好人除了得有能力本事外还得经得起诱惑,受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和守得住名节.

电影《芳华》看到男主角刘峰听了邓丽君的歌曲《浓情万缕》后深有感触,感觉是在说自己一样,把自己多年藏在心底某处的潜意识(浓情爱意)给点燃了,向女主唱丁丁表白并拥抱丁丁,不幸被人撞见,最终丁丁为了自保而告发刘峰,从而使刘峰受到处罚去了前线战场丢了一条胳膊. 在当时邓丽君唱的这类逆天的情歌毒害了不少有志青年,某种程度上可以幽默和嘲讽地说刘峰是被邓丽君的情歌给害的.

想想现在社会离婚率那么高,多少与五花八门现代情歌有关,夜深人静的时候很多人听着听着好像就是在唱给自己的故事,然后不少已婚男女就开始觉得自己的生活好像真的是歌里写得那么一回事,把藏在心底某处的潜意识给挖掘出来了,一根筋地认为“我要为自己活一次”或者“我想再活过一次”,忘却了自己此时的身份和责任,也不记得社会还有条无形道德底线,它比法律的惩罚还要恶毒. 寂寞的夜晚听了几遍情歌后只想着如果不按自己的内心深处的意识行事的话,活着也就没意思了。于是他们思想和行为开始走向背叛,出轨,婚外恋,最终以付出的2的N次方代价而告终.

电影《芳华》还有一幕:当说到刘峰道德败坏了后进行审判他的时候,一定要他说出或者写出摸了哪里?怎么摸的时候? 让我感叹不已,甚至有些当代45岁以下的人都很难理解为什么导演要拍这一幕呢?是啊,为什么要拍这一幕呢?

这让我想起作家王小波写得一篇小说《黄金时代》也是写得《芳华》里演的那个年代的事情,里面的男主角是因为男女之间的事情被抓去审问,那些审问的人也是要男主角写出他和女主角发生关系的一切细节,那时还让男主角重写了好几遍,作者王小波说:那些审问的人是自己没用尝试也不敢去尝试的那种带有既担心害怕又刺激的性爱过程,只能在读了他们的描写性爱过程的细节里获得快感,让这些所谓的道德败坏的男女改写了一遍又一遍只不过是文字表达没有达到他们想要的高潮,然后改写几遍后虽然文字上达到他们想要的高潮后,他们还要不断地折磨这些所谓作风不良的男女的精神和肉体,摧残和践踏他们的自尊,是因为看了这些“偷情人”的性爱细节后而他们自己没法享受这种刺激而兴奋的过程,他们只能站在所谓的道德至高点上滥用职权在他们的精神上肉体上发泄,从而使得心理上达到平衡。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他写得这些东西有点过了,现在终于能理解了他的用意了。只能说这一幕故事情节是那个年代带给某些人的一种特色的社会迫害吧。

芳华电影观后感【篇4】

《芳华》,芬芳的年华,电影截取了一段20岁至30多岁左右部队文工团男女兵的故事,雷锋式的李峰,对自己的心爱的女孩表白并强抱,为了保护自己,女孩举报李峰猥亵她。李峰被派往伐木部队,后又调到入野战部队作战时伤了右胳膊,一直受欺负对整个文工团失去信任的何小萍,因拒演而被下放到野战医院做了一名护士,文工团解散,男女兵自主择业。李峰曾经深爱的女兵远嫁国外,父亲是军区副司令的陈灿娶了门当户对高干女儿郝淑雯,陈灿大搞房地产,残疾军人李峰成了一名送货司机,车被工商扣押,为了1000元的罚款被工商执法人员殴打。老婆跟别人跑了,李峰和何小萍给战友扫墓时相遇,何小萍说出了曾经的愿望,希望李峰给她一个拥抱。故事定格了这一刻。

一代人的芳华结束了。我们何尝不是剧中的人物宿命。

电影隐喻了社会上的一些现象,好人未必有好报,真爱未必能换回真情,爱情大多数时间有缘无分的,背景和资源成为个人发展的基石,在那个人命如蝼蚁的年代,坚强的活着,也许是唯一信仰。

电影带给我们的反思:珍惜当下的芳华,真诚善良对待身边的人,爱需要表达和追求,坚强的活在自己的人生宿命当中……。

芳华电影观后感【篇5】

想看《芳华》,是源于电影,喜欢电影,却是因为剧中的音乐和舞蹈,或缓缓动人,或激情澎湃。

可能我更喜欢电影的结局,漫漫人生,芳华只有一瞬,但至少在最后还是弥补了欠彼此的那个拥抱,刘峰和小曼,两种善良,两段人生,无论走了多远,终究还是汇合,相同的人最终总会相遇,因为那些善良的人的真情不会随着时间、心境而改变,他们永远恪守心底的那份真,抵挡岁月的风霜雨雪。说真的我挺佩服刘峰和小曼,更多的还是心疼,没有童年的天真浪漫,最该盛放的芳华也戛然而止,接踵而来的总是生活的各种刁难,有时候真想为他们抱不平,为什么不善待一下他们啊,请给善良的人平坦一点的路走,抚平一下情绪又会想,也许是他们太真了、太善了,上天才会把更崎岖的路给他们,因为无论怎么样他们都不会变质,永远有种如初的美好。

一段芳华,也造就了那个年代那些人的百态人生。看到林丁丁因为触摸事件对刘峰的告发,扭转了刘峰整个人生轨迹,突然一个好人的爱让她措手不及,她做出了无法挽回的选择,一度毁灭了刘峰的人生希望,生与死,都变得不重要了,而最终她对爱情婚姻的目的性并没有使她得到幸福。她在我看来也不是那种真正意义上的坏人,只是每个人有自己的价值取向,而价值取向会伤人,也注定了自己的人生走向。郝淑文这样的人设与她家庭出身息息相关,军干家庭天生的优越感,她对于自己的人生也有坚定的目的性,无关好坏,一切还是自己的选择。小说里最不让人揪心的该是萧穗子了,虽然她也因为少年暗恋受过处分,又因为父亲改造内心愁闷,不过最终她握上了自己喜欢的笔,走上了自己喜欢的路,也不曾忘记内心的那份柔软,我相信她对刘峰和小曼的战友情是发自内心深处的。

你若盛开,人生段段皆芳华

青春祭——看《芳华》有感


青春祭——看《芳华》有感

木蓝

看到网上那么多影评了,本不想再说啥了,但朋友说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体会,就想看我的,好吧。

确实如此,我们看到一个被吸引的作品,一定是联想到了自己和身边的许许多多,这或许就叫有通感或代表性吧,能对某一个时代有代表性的作品应算好作品了吧,这些就算不说,票房是硬道理,能把老年人口袋里的钱掏出来不容易吧,简直要和保健品媲美了,然而,是心灵大保健。

我要感谢同龄人冯小刚和严歌苓,他们让我重温了一遍青春。也许有人说,人家演的是部队大院,文工团战士,自卫反击战英雄,有你什么事儿啊,错!你没看见所有人的青春都被浓缩挤压在那一小块军营里,所有男孩女孩的情欲情愫都被糅合进几个人的胴体里;所有人的信念瑟缩在社会动荡的飓风里,所有人的命运被自己和看不见的力量把玩着,抛弃着……

没有委婉曲折的故事线,没有花好月圆的大结局,没有荷尔蒙直线狂飙的鲜肉裸体,也没有好人好报让人安心又放心的安慰剂。就是一个有着盲目忠诚和狂热时代,一群单纯热血却又无比理想化的人们,一些真诚却被利用和嘲笑的过场戏,一些拼尽全力但毫无建树的人生。

小小的军营里有官二代红二代的跋扈和优越,有何小萍那样被踩到泥潭里再无力生还的灵魂,有刘峰那样享受崇高却不懂如何掩盖本性的男人,更有身在困境却心思明净的穗子——当然,也是我本人最喜欢的一个角色。她聪慧却不自大,会自保却不自私,有爱心更有自尊,她明白出身和阶层的不可逾越但一直有自己的努力和方向,也许,这就是作者自己,但在那个特殊的岁月里,正常的人性不能萌芽和生长,成为一株被委屈和歪曲再被碾压的小草,但她依然要朝着有太阳的地方艰难地生长。

这是那个时代人们的共同记忆,又是各方不同人群的集中体验,不管是学校还是军营,或者是各种不同的集合:工厂单位生产队,甚至包括监狱,都会有所谓不同阶级的斗争和排挤,都会有侮辱和被侮辱,损害和被损害,欺凌和被欺凌……这些是人性中的恶,是文明社会要消灭的东西,是社会和国家要帮助公民遏制的恶,是国家机器要限制的东西。但显然当时没有做到,现在也依然做不到,但我希望将来能做到。写到此间,我的手和心都在颤抖,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为消灭这样的事情去牺牲一些,去损失一些,也许我做不到,但我会尽力,也会努力!

爱那个时代的人们,或许在内心深处更爱自己。想致敬在那个时代曾努力曾理想曾奋斗的姐妹兄弟,哪怕你依然身在底层,但请不要失去理想,失去希望。如同刘峰所说,同那些失去生命的人来说,我们还是幸运的,我们还活在这个世界,我们还在为这个世界更美好努力呐喊着,就算为了我们的孩子们,我们不要灰心,好吗?

喜欢《观电影《芳华》有感:我们终将芳华已逝》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电影观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芳华读后感6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