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芳华(电影读后感 > 地图 > 芳华(电影读后感

芳华(电影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1-08-14 来源:互联网

电影《芳华》观后感—《芳华》值得看吗?。

看电影或者看视频已经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观看的过程就是思维不断跳跃的过程,所讲的情节观看后让人不断地回味!老师都提倡用写观后的方式来提升作文能力。怎么写观后感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上电影《芳华》观后感—《芳华》值得看吗?,希望能帮助到你的学习和工作!

电影《芳华》观后感一

电影《芳华》观后感二

电影《芳华》观后感三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扩展阅读

电影《芳华》观后感


前段时间看了一部电影《芳华》,看的时候觉得很感人,也很压抑,有时候泪流满面,有时候又伤感叹息……看完电影很长时间,心情依然久久不能释怀,脑子里一直有这样一种想法“好人没好报,恶人没恶报”,一直被自己的这种想法缠绕纠结,说不出的难过……为了解答心中的困惑和纠结,看了许多影评,并了解了原著和原著作者,在别人的观点里重新审视自己的认识,在对作者的人生经历和作品特点了解后明白了自己认识的狭隘之处,也提高了对影片的认识,才使纠结的心态化解开来,伤感的情绪平复下来,也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认识……
电影《芳华》是根据严歌苓小说改编,由著名导演冯小刚执导的一部电影,以上个世纪七十八十年代部队文工团生活为背景,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刘峰和何小平的悲剧命运……电影里的主人公刘峰是文工团里的一员,是个典型的悲剧式人物,而他悲剧的源泉,竟是因为太善良。他是一个“雷锋”式的好人,他善良到什么地步呢?他一个人包揽了文工团里所有的脏活累活,去北京接受表彰的时候大包小包拎回来的全是战友爸妈托捎过来的东西,吃饺子永远吃破的,别人问他还笑嘻嘻的说:我不吃谁吃啊。厨房猪跑了这种事都来找刘峰。就连最后晋升的机会,他都可以拱手让人。上司为他惋惜,他竟然憨笑着说:我觉得战友比我更需要这个机会!同事结婚买不起沙发,他亲手给做了沙发,有同事不爱吃饺子,他给煮了面条……正是因为有了上面种种来者不拒的行为,文工团的人从来不感谢刘峰的奉献,反而打心眼里认定:刘峰就应该是好人,刘峰做这些就是理所当然,他不做谁做?刘峰的善良,在他们的眼里一文不值。这也奠定了这个老好人的悲剧,当他因向自己喜欢的文工团女歌手林丁丁表白爱情,被对方诬陷为“耍流氓”被下放连队,后来又上了越南战场,想以牺牲来证明自己的品格,后丢了一只胳膊成了残疾,战争结束后开三轮车谋生,又被城管没收要巨额罚款,还被打掉假臂,老婆也跟大货车司机跑了,后来他还生了大病。
电影的另外一个主角何小平也有着悲惨的命运,何小平的父亲在她小时候就被打成右派,何小平随母亲改嫁,继父继姊妹都对她不好,欺负她,她凭着跳舞才华被选入文工团以为脱离了苦海,没想到到了文工团她也受尽屈辱,军装事件,胸罩事件,“体味”事件,一次次受到同伴的羞辱和打击,有舞蹈才华却只是整理剧务,没能上台跳主角……只有好人刘峰不歧视她还关怀她,所以当刘峰被诬陷离开文工团,她彻底对这个集体失望了,当有了一个跳主角机会,她故意装病不上,后被调到了野战医院,见证了战争的残酷,因为救治战士被评为英雄,心里无法承受巨大反差,竟然疯了……电影的结尾是,好转了的何小平和大病一场的刘峰相依为命……
刚看完电影的时候,我唯一的感觉就是“好人没好报”,为电影中两个好人的悲惨命运而难过纠结,于是看了许多影评想看看别人是怎么认识的,印象最深触动最大的两句影评改变了我的看法,有人说:《芳华》的主题并不是好人没好报,而是告诉我们好人无论多么的受伤害,甚至到了最窒息的时候,总能找到平心静气生活的方式。是啊,刘峰和何小平虽然历经沧桑苦难,但他们能认识到彼此的善与好,最后能相依为命,好人总有自己的共鸣者,总有自己的从容和豁达……还有人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并不是铁定的规律。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总是觉得所有事情都应该以这条标准发展,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事与愿违,这条规律常常被打破!生而为人都有被摧毁,被吞噬的可能,唯有坚若磐石,韧如蒲苇的人才能活下来……而不能单纯的寄希望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愿望里!作者严歌苓的许多作品里我们看到最多的是都有对人性恶的揭示,但她的可贵之处是,不仅仅在裸裎人性的残酷,时代的悲怆,更有人性温暖的光辉,有历尽艰难后希望的复苏。无论人生有多少被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不公与苦难,但都永远不会泯灭爱的微光……

其实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很难再有电影中那种纯净的好人了,大多数人都有两面性,单纯的“好人”和“坏人”已经很少了,正像白岩松在“信仰缺失下的迷茫”中写到的:如果是简单的坏,或是极端的好,也就罢了,可惜,这是一个人性最复杂的时代。有的医生一边拿着红包,一边接连做多台手术,最后累倒在手术台上;有的教师一边违法体罚着学生,一边又无私奉献一心扑在工作上;有的官员也许一边在腐败贪污着,另一边却连周末都没有,正事也干得不错……其实,说到我们自己,怕也是如此吧。一半海水一半火焰,一边是坠落一边在升腾,谁,不在挣扎?对,错,如何评价?好,坏,怎样评估?我们小时候看电视看小说“好人”和“恶人”总是经纬分明,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不好不坏的人,其实我们认为的“好人”也有许多可悲可叹之处,我们认为的“恶人”也会有良心发现的时候……岁月的历练告诉我们认识人和事物不能太钻牛角尖太偏激了,不然自己就会很纠结很痛苦,其实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本来就是无奇不有,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纠葛和矛盾,任何存在都是可能的……其实生而为人最大的信仰是自己的良心,爱是我们最大的软肋,也是我们最好的救赎……不能否认生活中还有许多“恶”,但一定要相信,恶是黑夜的魔鬼,它横行多时,却无法昭彰于世,唯有善,才是人性里最无法被隐遁的华彩!所以我们还要为电影中那个时代的好人刘峰点赞!

芳华电影观后感通用


本文为读后感大全推荐专题“芳华电影观后感”相关内容。

观看电影或者视频,已经是人们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脑海中会浮现许多有趣的个人想法,我们可以将心情写进观后感,让回忆得以留存。观后感可以提高我们的独立思考的能力。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作品观后感吗?读后感大全小编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芳华电影观后感,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请关注本站。

芳华电影观后感【篇1】

《芳华》其实想想如果我身边有这种近乎于完美的人,当你发现他仰慕你已久确实会感觉不自在。

但从前那么光辉的形象,因为一个再正常不过的举动,就因为你高大,所以这个行为被扩大化,扩大到以至于毁了一个人,毁了他之前所有的善良。

严歌苓让本应隐藏的“叙述者”身份不断浮现,这种小说写作技巧是十分拙劣的。这些语言使读者反复从沉浸的故事中跳回现实,从而对“叙述者”所述故事产生不信任感。

何小曼这个人物,从出生都是悲惨的,母亲也只会在不得不展现的时候给她关怀,那种虚假的冷漠的,对于小曼却又是温暖的那种爱。

那次女兵们升级对何小曼歧视的内衣事件中,何小曼完全就是一个发泄对象,她们找到了一个转移大家视线的替罪羊,所以她们大声喧嚷出小曼的罪责,不听小曼的无言辩解。(置之死地而后快)

原来作者是以萧穗子的视角来回忆

他的丈夫对于小曼来说就是这冰冷的世界里的一抹希望,现在,希望没了,哀莫大于心死。

林丁丁的不谙世事是伪装,明面上集体攻击一个人,好似大家都是立场相同,可背地里却又互相等着对方露出马脚。

小说以刘峰追悼会结束,一个好人最终也不过三个人纪念,他的事迹确实值得我们铭记,他的精神也像冬青一样留存,可他已然不在,就算是好人也不一定会有好报,生不逢时。

芳华电影观后感【篇2】

有关那十年发生的书,陆陆续续我也读了不少。多是有关知青的书,而有关文工团的,除了芳华,便是初中很喜欢的《漂来的狗儿》。我无法站在现在人的立场去批判那个时代大背景下发生的一切,也并没有相似的经历让我和狗儿或者小曼产生共鸣。抛开这十年不提,芳华里我印象很深的是原生家庭带给孩子们的影响竟然这么深远。沈小曼出生于一个诗人家庭,父亲早逝,母亲为了迎合继父,一次又一次地让她受到不平等甚至残酷的待遇。生活在一个缺爱的环境里,小曼是可怜的,自卑的,惶恐的,她的性格和心理都是不健康的(例如黑毛衣事件和胸衣事件)。她会把刘锋的一点点出于公心的善意视若珍宝,她会因为乍然的荣誉和称赞而精神分裂,因为她骨子里已经形成了不如别人,自己什么都配不上的这么一个想法。

我很感激自己出生和成长在一个充满爱和关心的家庭里。尽管有矛盾,有阴影,有摩擦,到头来家人(至少妈妈)依然是那个牵挂我,担心我,爱我护我的人。有些事没有办法原谅,那就遗忘它吧,我们都要往前走,走到温暖的阳光下才行。

芳华电影观后感【篇3】

看了《芳华》后感触颇多,也是现实社会真实写照. 感觉社会阶层分化越来越严重.

有钱有势的后代依然有钱有势,善良淳朴的穷人的后代依旧是穷人. 好人一定不会在财富上富有;物质生活上富有. 想要做好人除了得有能力本事外还得经得起诱惑,受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和守得住名节.

电影《芳华》看到男主角刘峰听了邓丽君的歌曲《浓情万缕》后深有感触,感觉是在说自己一样,把自己多年藏在心底某处的潜意识(浓情爱意)给点燃了,向女主唱丁丁表白并拥抱丁丁,不幸被人撞见,最终丁丁为了自保而告发刘峰,从而使刘峰受到处罚去了前线战场丢了一条胳膊. 在当时邓丽君唱的这类逆天的情歌毒害了不少有志青年,某种程度上可以幽默和嘲讽地说刘峰是被邓丽君的情歌给害的.

想想现在社会离婚率那么高,多少与五花八门现代情歌有关,夜深人静的时候很多人听着听着好像就是在唱给自己的故事,然后不少已婚男女就开始觉得自己的生活好像真的是歌里写得那么一回事,把藏在心底某处的潜意识给挖掘出来了,一根筋地认为“我要为自己活一次”或者“我想再活过一次”,忘却了自己此时的身份和责任,也不记得社会还有条无形道德底线,它比法律的惩罚还要恶毒. 寂寞的夜晚听了几遍情歌后只想着如果不按自己的内心深处的意识行事的话,活着也就没意思了。于是他们思想和行为开始走向背叛,出轨,婚外恋,最终以付出的2的N次方代价而告终.

电影《芳华》还有一幕:当说到刘峰道德败坏了后进行审判他的时候,一定要他说出或者写出摸了哪里?怎么摸的时候? 让我感叹不已,甚至有些当代45岁以下的人都很难理解为什么导演要拍这一幕呢?是啊,为什么要拍这一幕呢?

这让我想起作家王小波写得一篇小说《黄金时代》也是写得《芳华》里演的那个年代的事情,里面的男主角是因为男女之间的事情被抓去审问,那些审问的人也是要男主角写出他和女主角发生关系的一切细节,那时还让男主角重写了好几遍,作者王小波说:那些审问的人是自己没用尝试也不敢去尝试的那种带有既担心害怕又刺激的性爱过程,只能在读了他们的描写性爱过程的细节里获得快感,让这些所谓的道德败坏的男女改写了一遍又一遍只不过是文字表达没有达到他们想要的高潮,然后改写几遍后虽然文字上达到他们想要的高潮后,他们还要不断地折磨这些所谓作风不良的男女的精神和肉体,摧残和践踏他们的自尊,是因为看了这些“偷情人”的性爱细节后而他们自己没法享受这种刺激而兴奋的过程,他们只能站在所谓的道德至高点上滥用职权在他们的精神上肉体上发泄,从而使得心理上达到平衡。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他写得这些东西有点过了,现在终于能理解了他的用意了。只能说这一幕故事情节是那个年代带给某些人的一种特色的社会迫害吧。

芳华电影观后感【篇4】

《芳华》,芬芳的年华,电影截取了一段20岁至30多岁左右部队文工团男女兵的故事,雷锋式的李峰,对自己的心爱的女孩表白并强抱,为了保护自己,女孩举报李峰猥亵她。李峰被派往伐木部队,后又调到入野战部队作战时伤了右胳膊,一直受欺负对整个文工团失去信任的何小萍,因拒演而被下放到野战医院做了一名护士,文工团解散,男女兵自主择业。李峰曾经深爱的女兵远嫁国外,父亲是军区副司令的陈灿娶了门当户对高干女儿郝淑雯,陈灿大搞房地产,残疾军人李峰成了一名送货司机,车被工商扣押,为了1000元的罚款被工商执法人员殴打。老婆跟别人跑了,李峰和何小萍给战友扫墓时相遇,何小萍说出了曾经的愿望,希望李峰给她一个拥抱。故事定格了这一刻。

一代人的芳华结束了。我们何尝不是剧中的人物宿命。

电影隐喻了社会上的一些现象,好人未必有好报,真爱未必能换回真情,爱情大多数时间有缘无分的,背景和资源成为个人发展的基石,在那个人命如蝼蚁的年代,坚强的活着,也许是唯一信仰。

电影带给我们的反思:珍惜当下的芳华,真诚善良对待身边的人,爱需要表达和追求,坚强的活在自己的人生宿命当中……。

芳华电影观后感【篇5】

想看《芳华》,是源于电影,喜欢电影,却是因为剧中的音乐和舞蹈,或缓缓动人,或激情澎湃。

可能我更喜欢电影的结局,漫漫人生,芳华只有一瞬,但至少在最后还是弥补了欠彼此的那个拥抱,刘峰和小曼,两种善良,两段人生,无论走了多远,终究还是汇合,相同的人最终总会相遇,因为那些善良的人的真情不会随着时间、心境而改变,他们永远恪守心底的那份真,抵挡岁月的风霜雨雪。说真的我挺佩服刘峰和小曼,更多的还是心疼,没有童年的天真浪漫,最该盛放的芳华也戛然而止,接踵而来的总是生活的各种刁难,有时候真想为他们抱不平,为什么不善待一下他们啊,请给善良的人平坦一点的路走,抚平一下情绪又会想,也许是他们太真了、太善了,上天才会把更崎岖的路给他们,因为无论怎么样他们都不会变质,永远有种如初的美好。

一段芳华,也造就了那个年代那些人的百态人生。看到林丁丁因为触摸事件对刘峰的告发,扭转了刘峰整个人生轨迹,突然一个好人的爱让她措手不及,她做出了无法挽回的选择,一度毁灭了刘峰的人生希望,生与死,都变得不重要了,而最终她对爱情婚姻的目的性并没有使她得到幸福。她在我看来也不是那种真正意义上的坏人,只是每个人有自己的价值取向,而价值取向会伤人,也注定了自己的人生走向。郝淑文这样的人设与她家庭出身息息相关,军干家庭天生的优越感,她对于自己的人生也有坚定的目的性,无关好坏,一切还是自己的选择。小说里最不让人揪心的该是萧穗子了,虽然她也因为少年暗恋受过处分,又因为父亲改造内心愁闷,不过最终她握上了自己喜欢的笔,走上了自己喜欢的路,也不曾忘记内心的那份柔软,我相信她对刘峰和小曼的战友情是发自内心深处的。

你若盛开,人生段段皆芳华

观电影《芳华》有感:我们终将芳华已逝


这部电影其实很煽情,用心去看会感到伤感,才能体会到冯小刚的良苦用心,小编整理了一篇观电影《芳华》有感:我们终将芳华已逝供大家欣赏!

近日,冯小刚导演新作电影《芳华》上映,朋友圈有褒有贬,有说看完更多的是伤感而不是泪目,是一种高级的悲剧。有说是冯小刚导演歌颂那段不应该的荒诞岁月。也有说,电影里的某些片段场景几天都挥之不去,心里不是滋味......众说纷纭,小马

过河,孰是孰非,和老朋友相约一起去看看。

我是一个泪点较低的人,稍有煽情的画面,都能让我湿了眼眶,影片在前半部分并未引起我一丝的伤感。冯导用华丽优美的镜头向观众传递出那代人芳华的缩影和宿命。但当看到刘峰为讨回被扣罚的车子卑微的给城管人员送烟时,当看到刘峰和城管人员

起了冲突,那只在战场上,在炮灰中,在拉陷入沼泽中战友时失掉的胳膊,被冲突中的城管扔到大街上时,我不禁流泪了。我仿佛看到了现实生活中人有时为了求生存所做出的种种挣扎与努力!我仿佛看到了那些为了讨个营生的人,心里隐忍的委屈!压

抑的愤怒!无法释怀的卑微!......人生在世,谁都不易,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谁都想挺直了脊梁生活,谁也不愿求人,但生活的无情往往让我们低下不得已的头颅,面戴伪善的笑容恭维他人,我们也想坦坦荡荡的活人,我们都想不设防的与任何人交

往,但世界的万花筒总是迷离我们的双眼,一次又一次刺伤我们敏感脆弱的心灵。有多久我们没有开怀大笑过,又有多长时间我们找不到推心置腹的说话人。见多了得理不饶人的咄咄气势,也见惯了说翻脸就翻脸的无常人,也见识了颐指气使的欺负老实

人的势利者。是什么让内心虚而表面强做势的人咄咄逼人?又为什么人的从众心理驱使大家去欺负一个好人?为何大家犹如刺猬一样满怀戒备的生活。大概是缘由人的不自信,内心缺乏的安全感,明哲保身的处事原则,世俗的羁绊.......

也许好人总是得不到好报!才有好人一生平安的祝福。生活中苦难有时会给人绝望,但一个人变得绝望并不难,难的是重新鼓足勇气往前走,坚定的走下去,随自己心愿走下去,一路奋斗,一路追求,不问结果只扪问心无愧的走下去,幸福也许就在奋

斗的过程中。这一路心里所经的事,眼眸中所见的风云,都是人生的收获。作家张炜曾说,好人得到好报的几率仍然远远大于坏人,我们别无选择,就是尽可能地去做一个好人。我的父辈辛劳一生,也是以能得到一个好人的称谓为善终。

电影在最后用萧穗子的角度说:我是在2017年的春天,孩子的婚礼上见到了那些失散多年的战友的,不由得感叹,一代人的芳华已逝,面目全非,虽然他们谈笑如故,但是不难看出岁月对每个人的改变,和难掩的失落,倒是刘峰和小萍,显得更知足,话

虽不多,却待人温和。

影片中时过境迁的小萍与刘峰相逢,小萍问刘峰:你还好吧!刘峰回答: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看和谁比?和躺在烈士墓中的战友相比,还有什么比活着更好昵!

无论岁月回赠于我们是磨难还是幸运,事非经过不知难,我们终将芳华已逝,一同见证彼此的逐渐老去,岁月留给我们的除了一张苍老的面容,还有那被岁月侵蚀的心,至于那颗心是一颗平和、坦荡、满足的心还是不平静、内疚的心,那就取决于我们曾

经向生活奉献了什么还是索取了什么。

电影《芳华》有感:谁的青春不芳华


谁的青春不芳华

——电影《芳华》有感

黄辉

题记:《芳华》是一件伟大的艺术品,不单纯是一部精美的艺术片。

剧中舞台右侧的标语上写着:一切的艺术都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因为太真实,所以震撼内心,泪眼朦胧。我原以为这是冯小刚为玩情怀,将中国中老年人忽悠进电影院的商业手段,当看到邻座的二个90后小姑娘,不断地抽泣擦眼泪时,你会真正体会:伟大的艺术作品都会以自己特有的载体和手法,直击灵魂,深深刺痛每个人的内心最软处。当然,泪点多少不能充分体现艺术的内涵和思想,但一部作品能引起每个年代人群的集体共鸣,这种社会意义已远远超越了世俗和功利的商业娱乐层面,其责任其担当,其胸怀其胆识,其忧虑其无奈,淋漓尽致、酣畅淋漓呈现在世人眼前,《芳华》必将是中国电影史上另一座万众仰视的巍巍丰碑。

五星闪闪,军歌雄壮,八一电影制片厂字幕如此熟悉推出,纯真的年代、峥嵘的岁月立马在脑海里浮现,儿时的印记、青春的懞懂,所有的人都在寻找自己光阴的位置。在轰轰烈烈的文革时代背景下,张国立站在脚手架上刷标语的镜头,相信从事过宣传工作的中老年人,都会为之兴奋。70后的我,在当年“上吊不解绳,跳河不拉人”的计划生育大运动中,也曾经下乡串户,四处书写宣传标语,有些小收入不说,最主要的是大大提高了写字的“艺术水准”,虽然只有不到一分钟的画面,但印象深刻,很有归属感。

真正认识严歌苓应是电影《归来》,中国伤痕文化的代表性人物,他的作品总能大胆地揭发那个荒唐年代的隐痛,让你感受历史的阴暗角落扑面而来的寒冷,这也是《芳华》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必然结果,也是冯小刚为代表时代文艺人的青春归来与情怀还原。青春,每个人心中最美好的记忆,每个人的青春都将芳华永驻。相聚、离别、友情、爱情;欢笑、泪水、愤怒、兴奋……这些错综复杂的情感和情绪丰满真实的还原了那个年代文工团青春洋溢、热血沸腾、坚守信仰的样貌,在动荡不安的政治环境下每个人都有不为人知的心酸:善良的刘峰被人诬陷被下放到伐木队,参加战斗失去一条手臂;单纯的小平原以为离开充满嫌弃的家就可以不受欺负,没想到来到部队文工团还是无法摆脱被欺负的命运,后来眼睁睁的看着善良的刘峰被诬陷下放,自己也离开文工团去了医疗队,在医疗队经历了无数的生离死别,最后患上了抑郁症。一部叙说一群小人物故事的电影,就这么在商业大片泛滥的背景下,掀起了不大不小的社会波澜,因为所有人都经历过为之奋斗而迷惘的类似的青春岁月,这是人性的共性。

青春自然花开花落。一群十几岁的年轻人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去面对鲜血和生命的消逝。残酷的现实不断的伤害着他们的身体和心灵。面对时代巨大的变化,他们在迷茫,徘徊,又在坚持。一边失落着,一边怀念着。一边天涯海角的寻找着。当市场经济到来的时候,一切的一切又回到来的重新的起点。一个怀揣梦想热爱生活的年轻人,一个在战争中对生死淡然处之的英雄。此刻变成了被人嫌弃的残疾人,犹如过街老鼠的小商贩,被随意的讹诈,欺侮。甚至于背叛。

青春必然泪水涟涟。在《芳华》里有很多泪点,最终要的是这几个:第一点是何小平练双人舞时被人嫌弃,因为身上留汗太多,很臭被嫌弃,这时刘锋为她站了出来,因此何小平的生命也出现了亮光。第二点是刘锋离开文工团时,两人告别时互致军礼。想想这个场景必然让在场的老兵都热泪盈眶,这个情节也是对何小萍最后没有名分的守在刘峰身边的一个解释;第三点是刘锋去精神病院看望何小萍时,拉着何小平的手,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能独自忍泪;第四点是战争结束了,文工团宣布解散,大家集体痛饮高歌的那一场,每个人都面临这不同的人生,转业;第五点是战争结束多年后,刘锋因开三轮车做生意被城管欺负,敲诈1000元,那时刘峰一个月才赚300元,在与城管交手时,交手被打掉了,而战友郝淑雯怒骂“操你妈,你们敢打战斗英雄”;第六点就是断手的刘峰在文工团解散时,回到部队看望林丁丁时,而林丁丁已经走了,无意间发现何小平刚入部队时拍的那张照片,这也算一个泪点吧!

青春当然缘深份浅。《芳华》展现了那个时代鲜明的阶级爱情观和价值取向:高调的高干子弟郝淑雯,低调的高干子弟陈灿,最终走到一块,因为都是高干子弟。所谓,红色江山是人家一起打下来的。萧穗子没有跟陈灿走到一起,不是因为被郝淑雯抢了先,而是因为出身。真正伤害萧穗子最深的,不是错失恋人,而是郝淑雯的那句“我们两家门当户对”。正如全片萧穗子笑得最灿烂的时刻,是父亲平反后给她寄来了零食包裹。照样是出身,刘峰与林刘峰与林丁丁注定有缘无份,因为他爸是刘木匠,丁丁爸爸是部队高干。而最让人感动的是,善良的刘峰与苦命的何小萍历尽劫难,百转千回,最终还是“门当户对”地走在一起。这可能是大家在最无奈最冰冷的现实面前,最能接受的最为慰藉的人生结局。

细细想来,我们兴许有的早生华发,有的为人父母,有的儿孙绕膝,但每个人的青春似乎都是刚刚呼啸而过。《芳华》让我们在眼泪中唏嘘中,深深缅怀自己终究早已逝去永不复返的青春,花样年华、情窦初开、飞扬文字、指点江、中流击水、豪情万丈......谁的青春不芳华?“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祝青春万岁,愿芳华永驻。

《芳华》电影观后感5篇


优秀的影视作品是能够触动人心的。那些情节不断地触动着我们的思维,想要将懂得的知识吸收,观后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经常写观后感,可以帮助自己培养写作逻辑。如何让自己能够轻松的写出作品观后感呢?读后感大全小编特别为你收集的“《芳华》电影观后感”,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芳华》电影观后感【篇1】

那个时代,美化英雄,呼吁奉献,所有人的自我意识,只要冒出头,就要被唾弃。于是青春期里向来最浓墨重彩的爱与欲望,不允许被正视,也无处表达。当一个时代的价值观走到极致,那么所有与之相反的关于的人性的东西就都是一件不体面的事,就好比,刘峰可以被推上神坛成为雷锋,但刘峰不可以从神坛上下来做一个有七情六欲的人。

那是时代的悲哀,但芳华的悲哀绝不仅仅来源于时代。对一个人来说,任何的标签都是一种枷锁,当标签的佩戴者做出有违人设的事,为他贴上标签的观众是接受不了的。哪怕观众自己日日“酒肉穿肠过”,但贴着标签的人必须“佛祖心中留”,没人去管那个贴着标签的形象是否完整,活在板上钉钉的人设里,众生皆苦。

刘峰的人设是雷锋,而雷锋不能有爱情,所以他要被审判。那我们呢,我在你那里的人设是什么?你在别人那里的人设又是什么?我们每个人都在做别人的观众,又都在承受着观众给自己立下的人设,被标签禁锢,不得真我。

这段书评是在被分手一周后写的,怕哪天删了朋友圈找不到了,在这儿再发一遍.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早日撕了标签,从人设里解脱。

《芳华》电影观后感【篇2】

我们是信仰平凡即伟大的一代人,平凡就是功劳,就是精英,好几十年我们平凡得美滋滋的。时代有它不可告人的用心,教导我们平凡了更平凡,似乎我们生来还不够平凡,似乎刘峰的一生没有被埋没在平凡中。同时埋没于平凡的还有一个能工巧匠的刘峰,一个翻绝活跟头的刘峰,一个情操人品高贵如圣徒的刘峰,一个旷世情种的刘峰。本来刘峰平凡善良是无妨的,偏偏用他的平凡来做大文章,偏偏无视他可能的非凡之处,抬杠说他平凡就够了,就伟大了,足够被推举上大理石基座。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天,他或许想到自己的一生,想到此生与林丁丁的错过,全因为他平凡,被塑成平凡的塑像,搁在冰冷的基座上。非得强调他的平凡,定性他的平凡,才能确保那份平凡的不变,平凡了,才好使唤;对我们来说,平凡的刘峰真是好使唤。于是误了他一生,尤其他一生的真爱。因为,偏偏天下女人在心底里,都是不信平凡的;尤其女人如林丁丁,千万年前该跟骏马一并,属于最凶悍骁勇的酋长,怎么可能心服口服地爱上平凡?

《芳华》电影观后感【篇3】

这是一个发生在西南军区文工团中的故事。一群正值芳华的青年男女,经历着命运的变数,接受了许多残酷的考验,最终走向截然不同的人生。

电影中的主角是刘峰与何小萍,他们的生活都很艰苦,并没有所谓的“主角光环”。在文工团中,何小萍本以为她可以过上比以前更好的生活,但令她没想到的是,从她走进文工团的那一天起,她的悲惨命运拉开了帷幕。幸运的是,她遇到了一个“活雷峰”——刘峰。在她失望的时候,是刘峰给了她温暖,帮助,关爱,和希望。在刘峰被派到战场后,她彻底绝望了。在医院里,她救了一个个的伤员,但也看着无数战士从她眼前离去。后来,她无私地救助伤员,获得了一枚英雄勋章,但是,她疯了。

在观影的过程中,我不停的问“为什么”,为什么刘峰这么好的一个人,却得不到好报呢?若何小萍的经历是生活的残酷,那刘峰的经历就是时代的残酷。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活雷峰,但却因为爱一个人而被诬陷。战争中,他虽活了下来,却丢了一只胳膊,他的灵魂也随战车旁死去的战士们一同死去。战争结束,他的妻子嫌他残疾跟别人跑了,自己摆摊卖东西却被城管欺负,甚至被推倒在地。他不明白,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会吃尽苦头,不明白自己当好人有什么错。

即使我们和那个时代有差距,即使我们不了解那代人的生活,但《芳华》这部电影告诉我们那一代人的热血青春,点燃人们内心的火花。面对命运的安排,渺小的人类无力抗争,但无奈里有我们永不放弃的追求。理想终会在青春里绽放光彩。

向理想致敬,向我们的芳华致敬。

芳华,正茂。

《芳华》电影观后感【篇4】

不得不佩服严歌苓,对人性的描述和分析鞭辟入里,比喻栩栩如生,尤其善于展现和挖掘人性中冷酷自私的一面。

完美的人终究缺乏真实的温度,事实上人都有七情六欲和缺点,隐藏压抑得深罢了。世俗人们的阴暗小心理,埋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一到合适的温度时间便滋长蔓延,掩盖了善良。人性之恶,与善交织,有时浑然一体。

而刘峰和小曼这两个从来未被身边人善待过的人,那隐忍的对爱的渴求,在那个充满背叛和疯狂的年代,更不得不烂在心底。小曼在陪伴照顾刘峰的那段时日,也许已经将那默默的爱意和依恋一点点化入陪伴中,在刘峰逝去后遇见故友时尚有机会将满腹心事纺成线,慢慢往外扯。刘峰呢,当了一辈子好人,到弥留之际还是想着别人,唯一一次为自己表达争取的“触摸”事件,恰恰成了他一生不幸命运的转折点和触发点。重重的心事和无处申张的诉求,生生将这些鲜活的生命,碾压成了隐忍苦闷的抑郁人生。

其实没有强大的内心和乐观的心态,窃以为是不太适合看严歌苓的小说的。那种深刻剖析下的人性,如手术刀下的病体,血淋淋冷冰冰寒彻心扉却又令人无处可逃。

《芳华》电影观后感【篇5】

电影看了两遍,还是书里故事更加的感人至深。就像书里面的一段话:一个始终不被人善待的人,也最能识别善良,也最能珍视善良。每个人都能在故事里找到自己的影子。平凡之中总有那么多平凡的伟大,人性,总是在最困难的时候才能更好的显现、更好地诠释。一生只爱一个人,固执也好偏执也罢,因为真正的动心过。在刘峰的身上看到了许多自己的影子,自己如萤火虫般发亮,还是想去照亮别人,永远都为别人考虑去帮助别人。在那么多的荣誉面前,他不能有自己的儿女情长,他不能有自己的感情释放,连喜欢的人都不能触碰,他永远被禁锢在荣誉的牢笼里,唯一的一次触摸事件,就让他沉入无尽的深渊。同样的何小曼也那样爱着刘峰,在所有人都把她看为另类,嘲笑排挤她的时候,是刘峰伸出友爱之手帮她,关心她。善良总是在最灰暗的时候显现出来的。书中总能找到自己的样子,这也是看过这本书后的简单感悟。

芳华电影观后感6篇


读后感大全栏目推荐你阅读“芳华电影观后感”等专题内容。

观看优秀的影视作品,总能让我们受益匪浅,看完一部电影后,我们会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人最真实的感受都来源于视觉。只有在认真了解过后,才能保证能写好观后感,作品中哪些情节让你至今难忘呢?为此,你可能需要看看“芳华电影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你能阅读并收藏。

芳华电影观后感 篇1

5个小时,看了漫长的一生,一转眼,蹉跎了平凡生活。

在看追忆似水年华看到精神压抑的日子里,我的好友发了一条朋友圈,他说,芳华描述之细腻,和故事之悲伤,足以占据他内心最好的小说之一。我已经都好些年没有看严歌苓,因为倦了,笔下莫不是又一个痴情单纯到疯癫的女子,就那么奋不顾身的爱一个文青男人,爱着爱着,哭着闹着活了一辈子。

我身边的姑娘,没有一个在大学时期不是捧着严歌苓消耗了大把青春岁月的。严歌苓之老道在于编剧出生,三两行字,画面跃然纸上,不需要演员,你便能看到一个女人伫立窗前的背影,梳着黑而及腰的长发,思念再也没有骑马经过的少年。窗外由绿至黄,声音由蝉鸣到秋风萧瑟。这就是严歌苓的笔,每一页都有颜色与背景声,那是文字的厚度。

看这本书前,曾与朋友讨论一篇四千万点击量的文章,谢谢你爱我。我说看到一半我便不耐烦了,一点儿也没有感动。朋友说,你的内心有些麻木,开始抗拒爱与被爱。我不置可否,可我一头埋进了这本小说,便揪心了几次,失神了几回。我想,我不是失去了爱的能力,我只是没有在别人的故事里,看到自己的过往。

一本好的小说,在合上时,总觉已然百年身,迷茫不知所起。我想这便是小说的好处,你总能经历不同的人生,这些时代,这些平凡又悲哀地人生,便看透了。听说冯小刚拍了这部书,我想他是拍不好的。严歌苓的书有自己的现实和黑色,张艺谋把风尘之处必有性情中人的金陵十三钗拍成了大而全。把幡然悔悟的陆焉识拍成了恩爱夫妻的归来。都错了,冯小刚呢?不知道。下一次再看严歌苓也许又是几年后,毕竟,我们都过了需要看别人的生活,来消遣自己的人生的年纪了。

芳华电影观后感 篇2

刚好在元旦跨年期间爸这本书看完了,前前后后影评也看了很多,也稍微看明白了一些道理。所谓芳华,不是那个时代的芳华,只是自己青春的芳华。我们怀念的不是时代的美好,只是青春的一去不复还。在那个集体无意识,没有自我,人人充满欺诈和背叛的年代,刘峰就是一个极端反面,让每个人都深入意识到自己的丑陋,自私和渺小,所以大家都集体潜意识里痛恨刘峰这个道德完人,突然有一天发现他也是个普通人,也有七情六欲的时候,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集体抵触,不可接受偶像的崩塌,紧接着就暴露了自己压抑的本性,开始了毫不留情的批判,连刘峰帮人家做沙发的班长都加入了批判行列,连一直以善良自居的复述人萧穗子也开始了批判,这对刘峰的打击当然是彻底毁灭的,由此可见时代人性的毁灭有多么严重。不是好人没好报,只是绝大部分时候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个铁律难以打破,尤其是在那个集体的时代尤其明显,底层老百姓终归还是底层,首长干部的子女以后自然要么还是首长干部要么就是发家致富。所谓文工团,大部分都是高干子弟躲避政治风暴以及上前线出生入死的避风塘,大家都是干部子弟,唯一的差别就是职位的高低,以及是否还在掌权。最没背景的当然要属刘峰和何小蔓,但是别忘了小蔓的继父可也是大上海的厅长,最没背景的两个人能心心相惜也就合情合理了。故事的解决是残忍的,龙生龙的铁律当然也没有打破。我们要忠于理想,面对现实。

芳华电影观后感 篇3

喜欢看日本的电影,因为觉得日本人会把人性剖析的特别通透。没有大起大落的好与坏,不是好到没有原则,坏到骨子里,因为人性本来就是一个没有明显界限的领域。之前看东野圭吾的作品如此觉得,如今看严歌苓的小说也是如此。记得当时看完电影版内心很难平静,打破了中国影视作品传承的好人有好报,最善良纯洁的刘峰与小曼落尽芳华,只能最后一幕抱团取暖。而书中的情节却更是叫人心酸。电影中他们尚且能touch一下,书中一个落得死去而只得三人哀悼,一个落得孤独终老。感慨之余,人生就是如此啊。就像自己平时负能量爆棚时喜欢说的“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十一十二三四”,哪里有那么多happyending。看这本书时,连同着把很多书友的评论都一一点开看了。每个人的见解不同,却各有道理。可能因为透过的是各自的特别经历吧。很多人会骂郝淑文和林丁丁,但是不得不说,这就是一个时代创造的一批人。不是说时代不好或是人不好,只是这些人都是有血有肉的。他们不可能永远圣洁如雪,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阴暗面,大家出发的点不过都是自己罢了。冯导花了更多的手笔在纪念那一代的芳华青春,严歌苓则用女性的细腻讲述了那一代芳华的人们。芳华老去,所有当年期盼的、梦想的、美好的、虚伪的,统统散去,铸成一个时代。记得看完了芳华的电影,晚上一直睡不着,脑子里满是贾樟柯导演的《山河故人》。当年如芳华,繁华散尽,不过是独留自己一人在山河中舞蹈,缅怀一下青春。那些伤害那些痛,就让它去吧。

芳华电影观后感 篇4

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刘峰可能太过美好,好到让所有人都欣赏,又让所有都人妒忌,希望他暴露出一些原始的人性,来证明他和自己一样。我们恨庸俗不堪的自己,却又不得不放过自己,所以最后当触摸事件发生,所有人都去批斗刘峰,就像骂那个伪装的自己一样。不可否认,刘峰的精神被禁锢在这红楼里,我们给予他荣誉与光环,却又嘲笑他充满爱欲的双手,也不知究竟是他规范着我们,还是我们限制着他的自由与爱。而小曼便是一个没人疼爱的拖油瓶,奢望着母亲的一点温暖,可那点儿也最终像那件红色毛衣一样,变成永远的黑,她人生中最大的幸福怕莫是在红楼里刘峰站出来为她说话,举起她,让她宛如天鹅般轻盈舞蹈,被人保护的感觉实在太好,好到她一生愿为之依恋。也许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或许也曾是,郝淑雯,丁丁,穗子,可我们大概太难成为小曼,却又不知不觉越来越像小曼吧。喜欢红楼中的芳华岁月,温暖与不堪,总是这么容易被人接受。也喜欢后面老友重逢,叹往事,笑今生,参杂着世故圆滑,却又是那个年龄应有的沉淀。

芳华电影观后感 篇5

《芳华》上映之后,好评如潮,有人说这是今年最好看的电影。芳华里有许多人性闪光点,像活雷峰刘峰,一生都不曾做过坏事,什么时候都可以堂堂正正的站在每个人的面前,直视任何人的目光而不必躲闪。但是同时,他的结局也是相当悲惨的,上战场残疾后转业,每月挣300块钱,还被各种执法人员欺负,老婆也跟人跑了。于是有了那句发人深省的台词:“一个从来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别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即使后来刘峰冒犯了林丁丁,甚至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是肮脏的想法,这个从神坛走下的圣人依然被观众买单,不为什么,仅凭他的善,就足以夸够一辈子。

我们很多人都在感慨,在朋友圈刷满屏的《芳华》影评观后感里,我们看到的,几乎都离不开“善良”一词。但是我读到有一篇文章是这样写的《一个社会的堕落,是从表扬善良开始的》,文章中提到一句最触目惊心的话:一个可怕的事实——善念正在沦丧。最让人痛心的一个案例是驻马店一路口发生了一起车祸,一女子在马路上被车子撞晕在第,路上很多行人眼看着,却没有人肯送她去医院,也没有人伸出援助之手,后来女子终于醒了,向路人呼救,却没有一人上前帮忙,最终女子被另一辆车子碾压,一条鲜活的生病就这样从这个世界上消失。看到这个案例以及配的当时的监控视频,心里直发毛,深深得疼痛。现在微博上、新闻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评论说老人倒地不扶、孕妇摔倒不扶等等言辞,原因就是因为那些讹人的时间林林总总,但是就算是这样,当我们遇到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摆在面前,能通过自己的双手就能拯救的时候,真的能因为那些猜测和后果就视而不见吗? “人之初。性本善”,我想,人性还未泯灭,是无法视而不见的。但是驻马店一路口发生的这起事件确实令人心寒,让我们认识到一个可怕的事实就是善念正在沦丧。

《芳华》告诉我们,“世间一切的冷漠是因为所有人都冷漠,我们才会感觉会冷漠;而善良是只要有一个人善良,我们就能感受到善良。”一个堕落的社会,如果人人讲善良,反而越是彰显着这个社会缺乏善良,反而,当不再有人大谈善良的时候,善良已经自然回归到每个人的内心里,不需要被提起、被褒扬,因为,善良是一件太正常不过的事了,你是如此,我是如此,大家都如此。

芳华电影观后感 篇6

心血来潮想看一部长电影,想起来以前因为时间太长而没看完的电影《芳华》,便找来看了。

讲的是以1970年至1980年为背景下,文工团中一群激进青年的故事。

从刚开始对活雷锋的好奇,到何小萍受到排挤,再到林峰被下放,以及后来的何小萍去前线,都是让我难以忘怀的场景。

刚开始以为何小萍会很快的融入新集体,凭她的舞蹈功底定会出类拔萃,结果没想到因为一次军装事件,以及她比别人能出汗而受到排挤。

虽然不赞同何小萍不承认偷穿林丁丁军装的做法,但当时文工团里事事讲究学雷锋精神,不管出于自身还是集体精神,都应该给何小萍一个改过的机会,而不是从此开始针对何小萍。

何小萍受到众人欺负,但有一个对他好的人就是刘峰,刘峰不仅对她好,他对所有人都本着学习雷锋的精神去帮助大家,何小萍因此对刘峰生出好感。

遗憾的是,刘峰对于何小萍的舍友林丁丁,一直存在爱慕之情,甚至不惜放弃大好的前途留下来,只因为林丁丁在这里。

然而就在刘峰向林丁丁表达自己感情的时候,情绪激动而拥抱了林丁丁。

最让我遗憾和愤怒的是,林丁丁为了不让别人说她腐蚀活雷锋而举报了刘峰,因此刘峰被下放到前线,甚至生命无法得到保障。

我不知道林丁丁当时是一种什么心情,我只知道她那段时间都处在一种复杂的情感中。

穗子说,何小萍本是善良的人,所以她更能识别到别人的善良。

对于刘峰被下放,何小萍因此对文工团彻底寒了心,甚至想要放弃她之前梦寐以求的上台机会。

由于她的不积极,文工团最终决定将她派到前线。宣布这个消息时,何小萍露出了微笑。

前线,与何小萍错过的,是即将要护送驼队的负责人刘峰。

后面的六分钟,是我看到过的最真实也最残酷的战斗画面。震撼人心。

同伴接连死去,生命在战争中显得那么渺小和脆弱,一颗子弹足以让一个家庭支离破碎。

伤员的车被拉回来的时候,刺鼻的味道让何小萍瞬间呕吐,护士长来看她的时候,她急忙解释自己并不是嫌弃她们。

看到这里不禁涌起一阵心酸,何小萍本出身于那样的家庭,好不容易到了新环境却又受到排挤,现在到了这里,过去的事情影响着她,早已形成了敏感的心理。

她不知道,车上仅活着的那一个人,就是她找寻已久的刘峰。

刘峰活下来了,我想,他躺在一排同伴尸体旁时,会不会想着,就这样死了也好,将生命奉献给祖国,正符合他的意愿。

一场伏击,夺走了许多人的生命,也夺走了刘峰的一只手臂。

一场战争,许多家庭失去了他们曾引以为豪的孩子,同时也让何小萍成为了英雄。

战争结束后,文工团解散前最后一次的演出,观众大都是前线回来的英雄。

众人看到了坐在精神科的何小萍。

何小萍本前半生都处在被人贬低的生活中,突然成了战斗英雄,重大的转变让她精神出现了问题。

后来何小萍恢复正常,我认为正是这惊鸿一舞,让她能够想起从前,变成正常人。

多年后,昔日战友各奔东西,没人会想到,街边为了一辆车而与人大打出手的,断臂的中年男人,曾是一名多么优秀的战斗英雄。

结局让我感到安慰的是,刘峰最终与何小萍相依为命,把彼此当做自己唯一的亲人。

他们始终是最珍惜也最理解对方善良的人。那是多么的可贵。

看完这部影片后的感受,与从前看完《骆驼祥子》那本书的感受有些相似。在充满着变数的人生里,无论在最好的年华里是多么的激情澎湃,最后都被残酷的社会撕扯到归于平庸。

刘峰和祥子最大的不同就是,祥子在现实的改变下,彻底的失去了自已。而刘峰不仅没有失去自我,甚至还保持着基本的初心。这一点从他给郝淑雯打借条就可以看出。

他说:和死去的弟兄们相比,怎么敢说自己过得不好呢。

我们最应珍惜的,是珍惜当下大好的年华,而不应该等无力改变现状的时候,才去后悔当年没有拼尽全力的自己。

倘若现在便随波逐流,日后该如何与残酷的社会对抗。

短短一生,我们应该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趁现在。

观后感《电影《芳华》观后感—《芳华》值得看吗?》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观影感受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芳华(电影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