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海底世界有感 > 地图 > 读海底世界有感

读海底世界有感

发布时间:2019-10-29 来源:互联网

读《游牧民的世界史》有感。

读书对于我们来讲,是一辈子不间断的事情。我们在平常要多读一些具有知识含量的经典书籍。每一个人在读过一本书之后都会有所感受,读了作品以后,光有零星的思索还不够,这时需要认真地写一篇读后感。有关作品的读后感范文有哪些呢?经过收集并整理,小编为你呈上读《游牧民的世界史》有感,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

换个视角看游牧民族

——读《游牧民的世界史》有感

南春星

在历史上生活于亚欧大路上的游牧民群体,长期以来一直经受着东西方学者"野蛮、杀戮"等很多的负面评价。日本学者杉山正明所著《游牧民的世界史》一书,则向我们揭示了这一曾被人们所不齿的特殊群体,在不同地区、不同社会所起到的历史作用。书中独特的叙事主线,给了我们一个新颖的视角来看待整个文明的历史。杉山书中所采用的"欧亚世界史"的构想,对于我们正视游牧民这一对中国历史进程具有特殊意义的群体,换一个视角看待中国历史,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个星球上的大陆布局和形状,决定了欧亚大陆及北非在长时间内作为对人类而言主要"世界"的地位。在欧亚大陆正中央的地区,气候的干燥则决定了景观、地势、生活形态等的较小差异,也决定了这片辽阔地带整体上很多相同的特点。而位于中华文明的北方,东边的兴安岭与西边的阿尔泰山之间,作为欧亚世界上最大又最佳的大草原的蒙古高原,在历史上一直是游牧民族或游牧国家的发源之地。匈奴、东胡、鲜卑、柔然、高车、突厥、回鹘、契丹、蒙古、准噶尔……一个个在汉族史料中出现的民族,正是这片广阔草原上不同时期的主人。若想建立大型的游牧国家,必先控制蒙古高原;因此,坐落在蒙古高原之南的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明,就不断地与蒙古高原的每一个主人发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冲突。一欲"饮马长江",一欲"勒石燕然",双方的一代代英雄们和使者们,就这样走上了战和交错的道路。

蒙古高原上的游牧民族想要"饮马长江",其原因终究还是对城市的繁华和丰厚生产生活资料的渴望。都市和聚落是人们进行经济活动必要的联系场所,也一直是欧亚大陆各处从日常生活用品到农业生产工具和各式战斗工具都无法自给自足的游牧民们眼中集合了生产、交易、移动、信息及文化的重要地点。这也就决定了游牧民们对城市的刚性需求,从而逐步地导致了其与农耕民族之间发生的战争。而在近代战争形势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之前,游牧民一向是世界上最优良、强悍的机动部队,从而能够占领大片的土地,将其纳入版图。在阅读中国史书时,我们往往将每个民族的名字单独列出;而杉山指出,由游牧民族的征服所建立的"国家",往往都不是由单一游牧民族所形成;数个创建堪称"游牧民国家"的案例几乎没有纯粹仅由游牧民建立的国家,而是或多或少都有着混合的状态,具有着多元化的种族特征。同时,很多的部族聚居在一起,也增强了其整体的战斗力,使汉族军队能够占据的地区非常有限,难以打到他们所占据的水草丰饶的地区。

汉民族派遣出的出使西域的使者和攻打相关地区的军队所能达到的地区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由汉民族所记录的与中原和西域交流有关的史料的主观性。其很有代表性的一点体现,就是在对天山和祁连山各自南北麓的历史记录。高耸的天山挡住了由西伯利亚吹来的微弱湿气,形成了广袤的森林和草原;而湿气无法跨越山脉,也就导致了南侧的干燥,只有星星点点的小绿洲。然而,北麓的水草丰美之地,在历史上长期为少数民族所占据;而中华帝国的向西扩张,只能沿着南麓的小规模绿洲都市国家行进。于是在汉族的史料中,南麓这些星星点点的绿洲成了"丝路"传说的载体和东西交往的主要途径,而北麓在记录中却几乎成了一块"黑暗之地".而名字同样为"天山"之意的祁连山,其南麓相对湿润,而北麓则只有基础小型的绿洲。由于南侧的土地长期被少数民族所占据,导致向西扩张的中华帝国只能在祁连山的北麓建立起了著名的"河西四郡",形成了作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的河西走廊;而气候更湿润的祁连山南麓,则和天山北麓一样,由于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史料的匮乏,而在历史的记载中相对少见了。

由于以游牧民族为叙事主体的历史材料非常之少,而记录下历史的农耕民族又往往以自身利益为原则来记录,因此,农耕民族强大时对游牧民族的漠视和弱小时对他们的仇恨,深刻地烙入了记录下来的史料之中。而对史籍及原典进行交叉比较之后还原史实,我们就会发现他们其实并不是人们遗忘想象中的那样。杉山正明说道,看似已经完全成为过去遗物,或是消失在远方记忆中的游牧民,不仅其后代至今仍生存在欧亚非广阔的大地上,而且那种骨子里的游牧民思维,也依然在今天的世界上广泛存在。他还希望,能够再写出一本《游牧民的世界史——近现代版》,来还原一种依然存在于当下,而源于游牧民的独特视角。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世界史读后感


世界史读后感

世界史是最宏大的史学着作,它与其它一切历史政治史、生活史、学科史、民族史、人物史等等它是全面的。也就是说在极小的篇幅里面(当然几十万字2020是必要的)囊括历史的全部经历。也正因为它的野心宏大,所以必须是大线条的挥毫,以一字2020千钧的笔力凝练出最重要的脉络。

因此世界史有着它独特的特性和构思。首先,他必须关注全部时间。历史是对过去的重构。打个比方,我们回忆小时候的一件事,会有独特的逻辑和体会;如果我们的同龄人回忆起同样的一件事,也会有着他自己的逻辑和体会。如果刚好两人相遇,聊起同样一件事,可能会相互弥补,也可能相互冲突,也很可能幸运的完全一样。但即使是我们能够完整清晰的回忆起一件事,也不能说我们的回忆就是历史存在本身。我们的回忆只是对过去的重构和再发现。而从这方面历史就可以理解成是人类,或者某一国家、民族或者一群人、一个企业的对过去的共同回忆。考古发现以及失传文本的出现就像我们某一天收拾房间的时候找到以前的日记或者是某个有特殊意义的信物,会唤起早已消失的某种回忆。当然,历史学的工作是一个高度智识的过程,需要严格的推理和考据支持。

时间能冲淡一切似乎是我们共有的经验,越久以前的事情我们的记忆会越模糊,而靠近当前,记忆就会越丰富越细腻也越庞杂。当历史学的眼光碰触到了上古时代,会发现那时的历史只剩下神话传说,而到了今天,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每一个小时都能产生耗尽人的一生都无法读完的历史原始资料。几乎所有的东西的从无到有都出现在这个跨度里面。如何用一本书将这两个极端之间的内容全部囊括起来,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事业。

麦克尼尔的《世界史》依然采用了大时段的划分。全书包括四个部分:

part I Emergence and Definition of the Major Old inance of the West

part IV The Onset of Global Cosmopolitanism

前两部分明确表明了时间的截点,而后两部分讲的是公元1500年后的内容,考虑到当时世界交流中错综复杂的线索已经是划一的区分变得困难或者意义不大,(.org)因而题目里面没有出现明确的时间符号。这简单的四个标题已经体现了作者对整个世界史的考察眼光以及写史意志。

时间分段的方法体现在全书的各个章节里面,由于每一章节关注的是某个具体的族群,这一工具的运用显得方便很多。节点往往是大的历史事件,例如穆罕默德领导的伊斯兰崛起,又如法国大革命。而节点之间的容量则留给历史主体的演变人们的政治、生活、经济等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这样,整部世界史就被分成一段一段放在不同的盒子里,我们翻开其中一个盒子,就能找到想要的东西。

读《希利尔讲世界史》有感600字


有什么能让我们了解历史、认识历史?就是这本《希利尔讲世界史》,希利尔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毕业于哈佛大学,酷爱旅行和历史。他用细腻的文字,向我们展示了茫茫的历史长河和水里的每一块礁石、每一缕水草。

我一直以为历史书是很枯燥的,记年代、记名字、记事情经过,可这本书却不同。希利尔的写作方式很特别,他会把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搬进书里,让我感到亲切好玩,又让我印象深刻。

从万物的起源到石器时代,再渐渐发展到青铜时代,铁器时代……一直到现代;从以前破碎的某年某月发生某事,慢慢拼凑出了一幅幅精妙绝伦的画卷。当我看到《坚硬如铁的斯巴达人》时,我深深的被这个故事震惊了:斯巴达人的强壮从婴儿开始抓起,如果生下来的婴儿不健康,就会被扔到山里,让其自生自灭。出生后,父母开始培养的他们坚韧的品格。到了七岁,就被编入团队,过集体严格的军事生活,一直到六十岁。虽然在莱克格斯的统治下,斯巴达人变得十分强壮,可是把不健康的婴儿扔掉,不免太残酷了。但是他们培养孩子不怕辛苦、不怕挫折的品质,还是值得赞美的。

书中好看故事还有很多,比如《世界的新霸主》、《战争狂》、《小巨人拿破伦》等等,每一个故事都写的精彩有趣,值得回味。

了解历史,就是这么简单,你们喜欢上这本书了吗?

《世界史》读后感500字


我喜欢阅读,尤其是有关历史类的书籍,所以妈妈给我买了一套《世界史》,我每天都会装一本在书包里,平时一旦有空我也会拿出来翻看,我特别喜欢这套书,里面包含了政治史、生活史、学科史、民族史、人物史等等。它全面阐述了全部的历史,无论是中国历史还是外国历史,都描述得淋漓尽致。

当我读到《孔子与儒家思想》时,知道了孔子当时传播的儒家思想对我国的历史长河有着深远的影响。当然,这只是“百家争鸣”中的一部分,其中主要有墨家、法家、道家、纵横家等等。同时我还对西方国家的文艺复兴以及历史人物的介绍有了新的认识。

我尤其喜欢中国康乾盛世的这段历史,从康熙到乾隆年间,清朝政府达到了鼎盛,这130多年是清朝统治的高峰,其中最主要的功绩包括:收复疆域,平定三藩,平定叛乱,遏制俄国,管理西藏,统一台湾,开府设县。康熙在位六十一年,逐步恢复经济,清帝国成为世界上幅员最为辽阔,人口众多,经济最富庶的帝国。随着晚清政府的腐败和软弱无能,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1839年到1842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英国向我们走私鸦片,获取暴利。爱国忠臣的反抗遭到了清政府的陷害,比如林则徐就因“虎门销烟”事件而被道光皇帝革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又发生了中日甲午战争,这次的赔款最多,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大加深,签署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中国因此而丧失了东北及西北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掀开那令人心痛欲绝的一幕幕,往事不堪回首。

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是一部血泪铸就的辛酸史。今天,让我们正视历史的斑斑血迹,警醒国人,永远记住那些耻辱的历史瞬间,这是我们民族的污点,这些污点需要我们全民族的共同努力、自强不息,需要我们的国家强大起来,甚至用鲜血和生命来洗刷!

《葡萄酒的世界史》读后感


《葡萄酒的世界史》读后感:世界上的一切商品,都务必有自己的文化,而世界上的一切文化,都务必与历史脱不了干系。

在享用馨香的葡萄酒的时候,你是否也想过,一瓶小小的葡萄酒中所蕴含的人类历史?在浩瀚的历史海洋中,我们几乎可以通过任何一支窥镜来进行观察。即便是现代科技,也可以从其“前身”、“构想”等开始讲起,遑论贯穿数千年历史的葡萄酒了。

日本学者古贺守所著的《葡萄酒的世界史》正是一本从酒滴中窥视历史的科普类趣味读物,即使你已经对人类历史了如指掌,你也未必知道该如何以葡萄酒的角度去观察它。如果对其感兴趣,这本书无疑是一本有趣的读物。

古贺守按照葡萄酒的纪元,将人类历史分为五个时代:原始葡萄酒时代、旧葡萄酒时代、古典葡萄酒时代、新葡萄酒时代和现代葡萄酒时代。这无疑需要这种琼浆伴随我们人类从诞生到现在,不出意料的话,它也会陪伴我们直到终末。

按照古贺守的分类,原始葡萄酒时代是从原始人偶然发现发酵的葡萄汁有一种令人欲罢不能的味道开始的。在那个茹毛饮血的时代,人们的平均年龄只有二十多岁,每天为了生存而在平原丘陵间奔波,采集的葡萄破裂流出果汁,又发酵产生的最原始的葡萄酒自然成了祖先们难得的享受。

因此,原始葡萄酒时代是基本与原始时代相重合的。普通的disco我们普通的摇,原始的人类饮原始的酒。几乎在人类文明的所有发祥地,人们都发现了原始果酒的踪迹。圣经中记载,在大约耶稣诞生2300年前,制造了方舟的诺亚就已经开始有意识地酿造葡萄酒,而在地球的另一端,中国人传说在夏禹时代,大禹王或者他手下的臣子就已经研发出了用多余的谷物造酒的方法,而果酒的酿造远比粮食酒要简单,其中多汁的葡萄又是最适合酿酒的一种。可想而知,葡萄酒也必然在华夏大地陪伴过我们的始祖。

下一个年代是旧葡萄酒时代,古贺守将进入文明时代之后的古老葡萄酒时代称作旧葡萄酒时代,一如我们所知,最原始的辉煌文明是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中间的苏美尔人建立的两河文明,以及稍晚的,在尼罗河畔创造出灿烂文明的古埃及。苏美尔人最早展现了对葡萄酒的热情,他们在陶土制成的罐子里酿造葡萄酒,用刻有楔形文字的滚印,也就是酒标的最原始形态来作为酿酒师的象征。随后,埃及人也掌握了葡萄酒的酿造,他们在尼罗河畔种植葡萄,把最醇美的葡萄酒进贡给法老和祭司,用葡萄酒给恢宏的埃及神话带来一丝精巧的醉意。这两种文明都把葡萄这种美好的植物称作“生命之树”,也都把最容易获得的甜味剂_蜂蜜拌入葡萄酒来创造味蕾的享受。不知道是两大古老文明之间曾有过相互的交流,还是两者不约而同地用相同的方式来赞颂和享受这一天赐的馈赠。

到了我们之前所熟知的希腊和罗马先后冒头的黄金时代,葡萄酒的酿造自然也与时俱进,从旧葡萄酒时代进入了古典葡萄酒时代。与他们所饮的酒一样,希腊人的文明充斥着哲学的遐思和艺术的放浪。他们聚在一起,斜卧在床榻上,一面狂饮,一面探讨哲学和艺术,让古典的智慧在葡萄酒中进行交融和碰撞。他们在葡萄酒中混入奶酪和橄榄油,或者小麦粉以及其他的松脂香料,让酒体成为一种浓稠的,味道极为刺激的饮料,然后大嚼巴旦木和生洋葱来配酒,这在现代人看来是完全无法理解的。在《伊利亚特》中,阿喀琉斯和阿伽门农们所饮的美酒,正是这种古典葡萄酒。

而希腊文明的学生,庄严的罗马人登上历史舞台后,则完全无法接受希腊人的味觉,他们对葡萄酒的饮用方法进行改良,不再混入那些奇怪的调味品,而专注于享受葡萄酒本身的芬芳。罗马人从亚平宁半岛开始,逐渐将帝国扩张到了整个欧洲大陆,凯撒大帝的铁骑踏遍了当时罗马人能触及的每一寸土地,也把葡萄酒的酿造技术和饮用习惯带到了那里。其中就包括如今的葡萄酒圣地_高卢。这也标志着世界葡萄酒纪年进入了新葡萄酒时代。罗马人从希腊人那里继承了葡萄酒,又努力地对葡萄酒进行脱希腊化,终于摆脱了希腊人那重口味的味觉,而造出了清冽可口的新葡萄酒。

新葡萄酒时代一直从罗马帝国脱去希腊人酿造手段之后一直持续到了近代,其中历经了日耳曼人的崛起和兴盛、中世纪的黑暗年代、查理曼大帝的中兴时代,葡萄酒的酿造技术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葡萄酒也早已融入了人们的生活,成了人民生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

按照作者的分类,大约在十五六世纪的时候,欧洲就已经进入了现代葡萄酒时代,并一直持续到了今天。本来,我们以中国人的眼光来看,十五六世纪还是大明朝,仿佛还停留在古代。但是那时的欧洲,资本主义的种子已经开始露头,航海家的帆船已经开始行驶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民主和科学的光芒已经开始微微闪烁,将其列为“现代”的开端仿佛也并不过分。

现代葡萄酒时代最重要的标志是葡萄酒的酿造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人们开始不满足于饮用又淡又酸的劣质葡萄酒,随着资本的积累,上层社会开始期待更高质量的名酿。百家笔记网()于是,葡萄酒质量的提升也应运而生。瓶装的出现、迟摘法的发明、榨汁机械的诞生以及发泡酒的酿造成了这个时代蒸蒸日上的葡萄酒产业的缩影。而欧洲的葡萄酒文化和酿酒技术也随着航海大发现带到了全球各地,新大陆上的殖民者用当地的葡萄进行酒的酿制,最后慢慢发展成了如今葡萄酒新世界的各大产区。

看完了古贺守所写后记的最后一句话,桌前的那瓶现代葡萄酒似乎也变得更加香醇了。我始终相信,只有了解了一种事物的文化,它才能在人的眼睛中变得亲切可人起来。而文化的本质就是历史的积淀,我们中华民族最自豪的事情,不就是拥有数千年不曾中断的灿烂文明吗?今天,我从葡萄酒的视角读完了这本世界史,我当然也知道,世界历史不是只有葡萄酒,与那些震撼人心的战争、科技、正直、哲学比起来,葡萄酒根本是历史中微不足道的东西。但是在这本书中,葡萄酒就是世界历史的唯一主旋律,似乎除了葡萄酒,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了。“奥林匹斯山上最重要的神祇是狄俄尼索斯,亚里士多德是研究葡萄栽培的始祖,凯撒的扩张是为了把葡萄酒带到高卢,航海家们千辛万苦只为在新大陆找到新的酿酒葡萄,拉瓦锡从酒精发酵的过程中发现了质量守恒定律……”尽管知道这不是全部,但是它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史,一个从头到尾都散发出葡萄芬芳的历史。

要爱上一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聆听他的故事;要爱上葡萄酒,最好的办法就是了解它的历史。时代的弄潮儿总是换了又换,退潮之后才知道,支撑它们留下的都是厚重的底蕴。

从前,你饮一口葡萄酒,品到的不过是酸甜苦涩。读过葡萄酒的历史,了解葡萄酒的文化,你再去啜饮,饮到的是先祖在非洲平原尝到第一口发酵果汁的惊喜,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喜怒哀乐,是狄俄尼索斯从宙斯大腿中诞生时的啼哭,是凯撒大帝在欧洲大陆纵马扬鞭的豪情壮志,是米拉特发现波尔多液时的如释重负,是人类捧着酒杯走过的每一个脚印。这时再睁眼看看,眼前的酒液是不是不再仅仅是酒液,而是一杯微观的人类文明?

《世界史》读后感600字


我特别喜欢历史,所以我阅读的书籍很多都跟历史有关,有《中国历史地图》、《话说五千年》、《世界史》……其中我对《世界史》这部书是情有独钟,全书共有6卷,计204篇历史故事。“世界史”是指有人类以来地球上历史的总和。从史前人类的进化到古代文明的萌芽;从帝国的兴起与覆灭到封建社会的发展与鼎盛;从中世纪思想文化的闪耀到资本主义社会科技的跃进;从世界大战的硝烟弥漫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盛世欢歌……我认真阅读每一篇历史故事,细细体会其中的渊源,这部书包含了:政治史、生活史、学科史、民族史、人物史等等。无论是中国历史,还是外国历史,都描述的淋漓尽致。

当我读到《孔子与儒家思想》时,知道了孔子当时传播的儒家思想对历史长河有着悠久深远的影响。当然,这只是“百家争鸣”中的一部分,其中主要有:墨家、法家、道家、纵横家等等。同时我还了解到了西方国家的文艺复兴以及历史人物介绍。

我特别喜欢其中介绍中国的康乾盛世时期那一段,从康熙到乾隆年间,清朝政府达到了鼎盛,这130多年是清朝统治的高峰。功绩为收复疆域,平定三藩,遏制俄国,管理西藏,统一台湾,开府设县。康熙在位六十一年,逐步恢复经济,清帝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幅员最为辽阔、经济最富庶的帝国。随着晚清政府的腐败和软弱无能,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从1839年到1842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英国政府向我国走私鸦片,获取暴利。爱国忠臣的反抗遭到了清政府的陷害,如林则徐被道光皇帝革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后又发生了中日甲午战争(1894年-1895年),这次的割地赔款最多,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大加深,签署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中国因此而丧失了东北及西北共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瓦解、最后的希望也消失了,最后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完全瓦解了中国长达5千多年的封建社会。

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是一部血泪铸就的辛酸史,今天,让我们正视历史的斑斑血迹,警醒国人,永远记住那些耻辱的历史瞬间。这是我们民族的污点,这些污点需要我们国人的共同努力,用国家的强大,用自强不息,甚至用鲜血和生命来洗刷!

读《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有感1000字


读《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有感1000字

海北中支 谈岩莹

在12月初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团委"悦读"活动第三期书单新鲜出炉后,看完书单后被《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这本书深深吸引,便在网上购买了这本书。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被它的厚重与华丽惊到了,这部书的封面设计,选用了最具中亚民族、宗教和文化特点的纹饰,华美绝伦又极具品味,来展现丝绸之路上中亚、中东各民族独有的宗教和文化特性,如果用一句成语形容它,我想一定是精妙绝伦。

说起丝绸之路,记忆一下子回到从前读书时候。个头儿不高的历史老师一遍一遍在讲台不厌其烦地讲述丝绸之路,并不忘再三叮嘱同学们一定要牢记,这是考试必考内容。于是,我和同桌默默在书本上打一个星号,算是做记号。然后晨读的时候开始阅读背诵。那时所了解的丝绸之路是狭隘的,大多仅限于课本。它是这样定义的:"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但是翻开这部包罗万象的史诗巨著,你将发现,丝绸之路的历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世界史,丝绸之路就是人类文明最耀眼的舞台。两千年来,丝绸之路始终主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帝王、军队 、 商人、学者、僧侣、奴隶,往来在这条道路上,创造并传递着财富、智慧、宗教、艺术、战争、疾病和灾难。丝绸之路让中国的丝绸和文明风靡全球;罗马和波斯在路边缔造了各自的南国;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沿着丝绸之路迅速崛起并传遍整个世界;成吉思汗的铁蹄一路向西,在带来杀戮的同时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融;大英帝国通过搜刮丝绸之路上的财富,铸就了日不落的辉煌;希特勒为了这条路上的资源,将世界推入了战争和屠杀的深渊。它不仅塑造人类的过去,更将主宰世界的未来。时至今日,丝绸之路上的恐怖主义,依然是美国争霸道路上挥之不去的梦魇。

读完这本书,我们更加清楚的了解到世界的运作,并从中学习到很多令人深思的道理。它不仅是一部世界文明史,更是一部哲学史。作者从不同角度观察历史,激发读者重新探索和了解世界的欲望。这部世界史更加具体,所描述的史实更加深刻,历史发展路径更加清晰。当代随着科技的发展,地球村已经形成,全球一体化是必然的趋势,各方面的链接会越来越紧密,彼此尊重,合作共赢才是长久相处之道。作者也提出:"未来还要面对很多挑战,如:气候变化、人口的快速增长、资源短缺、权力从西方向东方的转移等等".这对中国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在这历史的洪流中,中国只有自身富强了,才能担起引领的重任。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想我们在为我们的国家逐渐强大感到自豪的同时,也应从自身做起,从生活工作的点滴做起,加强自身修养,积极投入到这伟大的事业中去。

读《希利尔讲世界史》有感(精选优质读后感)


有什么能让我们了解历史、认识历史?就是这本《希利尔讲世界史》,希利尔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毕业于哈佛大学,酷爱旅行和历史。他用细腻的文字,向我们展示了茫茫的历史长河和水里的每一块礁石、每一缕水草。

我一直以为历史书是很枯燥的,记年代、记名字、记事情经过,可这本书却不同。希利尔的写作方式很特别,他会把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搬进书里,让我感到亲切好玩,又让我印象深刻。

从万物的起源到石器时代,再渐渐发展到青铜时代,铁器时代……一直到现代;从以前破碎的某年某月发生某事,慢慢拼凑出了一幅幅精妙绝伦的画卷。当我看到《坚硬如铁的斯巴达人》时,我深深的被这个故事震惊了:斯巴达人的强壮从婴儿开始抓起,如果生下来的婴儿不健康,就会被扔到山里,让其自生自灭。出生后,父母开始培养的他们坚韧的品格。到了七岁,就被编入团队,过集体严格的军事生活,一直到六十岁。虽然在莱克格斯的统治下,斯巴达人变得十分强壮,可是把不健康的婴儿扔掉,不免太残酷了。但是他们培养孩子不怕辛苦、不怕挫折的品质,还是值得赞美的。

书中好看故事还有很多,比如《世界的新霸主》、《战争狂》、《小巨人拿破伦》等等,每一个故事都写的精彩有趣,值得回味。

了解历史,就是这么简单,你们喜欢上这本书了吗?

读后感《读《游牧民的世界史》有感》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海底世界有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