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在废墟中行商读后感 > 地图 > 在废墟中行商读后感

在废墟中行商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10-29 来源:互联网

《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读后感受。

我们常说读书可以陶冶情操,可以获得进步,读书对我们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有很多人就很喜欢看各种的书籍,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们在读过一本书之后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心得,很多思维的火花在阅读中不断地在脑海里闪现,不断地跳跃出来,这就是读后感的素材。在读了作品后,您自己有什么感想呢?在此,你不妨阅读一下《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读后感受,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

《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读后感受

有了孩子之后,我开始更多的读书,虽然大部分是育儿书籍,借助书中的理念和知识,丰富我的育儿经验,同时我有一天猛然间意识到,读人物传记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手段,通过阅读伟大的人物传记,不仅自己可以受到教育,产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且这些人物传记永不过时,可以留给儿子乃至孙子,甚至可以传世。

我可以很自信的说,我是爱孩子的,也是爱周围的亲人的,但我无法做到像德兰修女一样,把自己献给所从事的事业,而且她的事业在很多人看来是那么不可思议,自己只有三件衣服,一生没有多余的财产,和穷人生活在一起,劳苦一生。她爱所有的人,不论是富人还是穷人,尤其是穷人,她和他们在一起,保持他们的尊严。最后她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但在讲话中她却说,她不配领这个奖,她是代表所有的穷人领受了。

德兰修女出生在一个还算富裕的家庭,虽然中间有变故,但是母亲还是让她接受了高中教育,摆在她面前的是大好前程,但是18岁的时候,她却毅然放弃安逸的生活,选择了去印度当修女,十几年的教师生涯并没有彻底实现她的理想,当看到穷人悲惨的生活之后,她毅然决然选择保持修女身份,出去帮助穷人,几经努力才终于被批准,在帮助穷人的过程中,她遭遇过很多困难和挫折,甚至很多次因为饥饿和劳累而病倒,但却始终坚守她的信仰,即使物质条件极其贫乏,她也用爱温暖每个被帮助的人。在她的感召下,很多家庭出身好的女孩也加入了这个行列,由此她走向了建立修女会的道路,并将她的救助机构不断壮大,她创立的临终关怀院、儿童之家,曾经被社会所不容,却最终越来越壮大。她的事业在扩充,但是她的精神世界依然在坚守,不论是恪守生活上的贫困,还是精神上的坚守,她都始终坚持着她的信仰,正如传记中的一段话,“沉默的果实是祈祷,祈祷的果实是信仰,信仰的果实是仁爱,仁爱的果实是服务,服务的果实是和平”,她一生执着于自己的信仰,执着于对世人的爱,在爱中行走,用爱的力量解决了很多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

德兰修女看起来只是个平凡的人,但却有着无穷的力量,这股力量源自她的博爱,她虽然一生在感受主对她的召唤,认为她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主安排的,但能够有如此的信仰,并将爱的力量发挥到极致,她配得起我们全世界人的尊重和爱戴。

只有心中充满爱的人,才会对别人献出自己的爱。我在书中不仅受到了教育,而且也会用这样的观点指引我的教育,让我的孩子心中充满爱。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读德兰修女传有感


【篇一:读《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有感】

《德兰修女传》这本书我最近一直在看。它是从我会是自已来到现在读过的最好的一本书也是最感人的一本书。

从题目上,我们就可以知道这本书的主人翁是德兰修女,而讲述的则是德兰修女爱的感人故事。

德兰修女小的时侯十分可爱。18岁时,她自愿参加了修女会,成了德兰修女。38岁时,她在印度的加尔各答开了仁爱传教修女会,仁爱传教修女会专门收那些穷人中的穷人。修女们帮他们清洗那爬满了蚂蚁生满了蛀虫的伤口,并帮他们洗澡。每一个年轻的修女都在认真的工作着。渐渐的,仁爱传教修女会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并在世界各地开了大大小小的仁爱传教修女会,还在一些地区开了几家艾滋病医院、麻风病医院和儿童之家。然而,在这大大小小的医院和会中的每一位修女和修士都没有拒绝这些患者。在他们身上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征:为穷人们服务。

德兰修女的这些举动感动了那些穷人们。他们甚至愿意把那康复的伤口在此撕开也不肯回家。因为他们在这儿感受到的是温暖,而在家得到的是无情的冷漠和孤独。

德兰修女是多么的高尚、富有同情心呀!在她18岁那年,她还是多么的年轻,她是多么的富有青春的活力。那时,她可以继续去追住自己的梦想,她可以可她却是那么的固执,那么的肯定。38岁的她放弃了在修道院里舒适的生活,走向了穷人的中间。他把爱带到了穷人中。爱无境界!他一直都在爱中行走。她没有享受那虚荣的升华,而是把自己变成了一个穷人,把自己的爱与穷人分享。

读了这本书,我对穷人们的同情心也大又增加。我曾想过,假如我是那些修女中的其中一个,当我在面对着那些穷人是,我是默默地呆子一个角落对他们视而不见,还是勇敢的去帮助穷人。虽然我对那些穷人们都非常同情,但我似乎不敢做出选择。选择前者我又觉得自己对穷人太没有同情心了,选择后者,我又觉得自己没有那个胆量,做不出来。

《德兰修女传》感人的故事。她会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面永恒的镜子。

【篇二:读《德兰修女传》有感】

我并不是一个特别热爱看书的人,这和我小时候的经历很有关系。小时候,我很喜欢看书,但是,我很小就近视了。父母为了不让我的眼镜更近视,所以三年级之后,他们就不让我看教科书外的书,每当我拿起课外书来看的时候,总会在被我爸妈看到后,又一次夺了下来。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也没有时间看课外书了。读书时,为了升学,为了考试,天天捧着教科书和辅导材料努力学习,等到工作后,原本以为总有时间看书了,却发现,每天忙碌着学校的事,根本没有心思和时间看书了。直到最近,因为有了小宝宝,怕辐射,不能对着电脑,便有了一颗安静的心,捧起了我一直想看的一些书籍。

读完《德兰修女传》,最让我感触的地方是德兰修女使我改变了对爱的认识。以前,我觉得爱一个人,应该付出,但也应该追求回报。但是德兰修女的爱是不需要任何回报的,也就是说修女的爱是无私的。

德兰修女矮小瘦弱,人们抬头看到的是那张皱纹纵横的脸,但她庄严的讲话,是那么质朴,又那么美妙。她创造的仁爱传教修女会有千亿多美金的资金,世界上最有钱的公司都乐意无偿捐钱给她。但是她住的地方,除了电灯外,唯一的电器是一部电话;她穿的衣服一共3套,自己换洗,只穿凉鞋,没有袜子。她带着爱的光芒在无限的大地上行走,把无限的爱带给了大家。很多穷人中的穷人,病人,被遗弃的人,没人关爱的人,流浪的人,垂死的人以及那些内心饥饿的人,他们被德兰那美丽光芒所温暖和照亮。爱是让人跳跃的力量。很多在路边垂死的人,他们说他们一生活的像个畜生,死时却像个人。像人一样有尊严的死去。很多的麻风病人他们被遗弃在社会的角落,被人们恶毒的诅咒着,然而德兰姆姆却抚摸他们,为他们擦洗溃烂发臭的身体。一群被否定和自我否定的人们,一群卑贱的生命,在德兰身上感受到了爱,感受到了来自上帝的温暖和阳光。生命也随之苏醒了。

德兰修女常说: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是的,爱的伟大,并不意味方式的伟大,方式的微小也并不意味意义的微小;爱的伟大并不在于方式的大与小,而在于方式所折射出的意义,以及这些意义累积后的结果。

这也不禁让我联想到我们的教学。有人说:真正意义的人要经历的两次诞生,第一次由母亲诞生了人的躯体和灵魂;第二次由教育者诞生了人的知识和智慧,这第二次诞生,需要教师的辛勤耕耘,需要教师的无私奉献,更需要教师用深深的爱去播种希望的种子。

由此可见,我们教师身上的责任是何其重大!爱是一门艺术,我们不仅要能爱,而且要善爱。爱要一视同仁。学生没有贫富贵贱之分,他们有一样的智慧和热情,有一样被爱护的权利,我们应该用一样的心去关爱他们。

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平等,民主,理解,尊重,信任会使我们更容易走进学生的心,更好的帮助他们进步。当然,我们不仅要对学生付出无尽的爱,还要让学生去懂得爱,懂得付出爱。

【篇三:读《德兰修女传》有感作文】

1979年12月10日,在挪威首都奥斯陆的一个灯光闪闪的豪华大厅里,诺贝尔和平奖的颁奖典礼正在进行。在一群雍容华贵、气质非凡的各界名流的热切期盼中,一名矮小瘦弱,穿一身只值一美元的棉布纱丽的老妇人,激动而安详地走上了这个全世瞩目的领奖台,她就是仁爱传教修女会的创始人-德兰修女,一个服侍穷人中的穷人的人;一个美国青少年最崇拜的人;一个完全奉献自己的人。

德兰修女于高中毕业后,她放弃了和谐的生活,锦绣的前程,做了一个影响一生的重大决定-加入劳莱德修女会,到印度去当修女。在那里她选择了她一生的精神导师,传教士的主保圣女小德兰。她将自己的修女名定为德兰,准备效仿小德兰用一生的努力活出主的圣爱。

经过17年漫长的等待和历练,年轻的德兰修女已脱变为一个意志坚定、经验丰富、受人爱戴的圣玛丽中学的校长。但是在1931年在加尔各答街头所见到的匍匐着无家可归的人让她内心的不安与日俱增:她不能假装看不到倒在街边奄奄一息的人;她不能假装看不到孩子乞求的目光;她不能假装看不到那些被老鼠啃嗜的身体;她不能假装看不到这个世界的悲惨。

两年的考验,德兰修女得到了教皇比约十二世的特许德兰修女可以以修女的身份离开劳莱德,去为大众服务!就这样,德兰修女放弃了鲜花与绿草、美丽和优雅、高贵和体面、安全与舒适,选择了混乱、流浪、贫穷、饥渴和死亡,开始了她艰辛而忙碌的一生;走入了一条让全世界都落泪的道路;诠释了人间的真爱,大爱。

我的天职就是爱。这是德兰修女的精神导师在加入圣母圣衣会时的一句誓言。这句誓词成了德兰修女的行为准则,也成了她一生的伟大写照。

【篇四:读德兰修女传有感】

在这个物欲横流、金钱至上、崇洋媚外又称之为社会的地球表层面,冷漠似乎变得越来越理所当然。爱,被流行歌曲中红男绿女们庸俗的制造着、被满大街小p孩一样的小情侣们山盟海誓的说着,乞丐们或者更确切的称之为骗子们随意的利用着等等。在这些事物面前,爱,显得是那么的珍贵和苍白!究竟这个世界的爱是多了还是少了?

德兰修女是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被誉为继1952年史怀泽博士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最没有争议的一位得奖者。我们没有谁比她更穷!当她去世时,她全部的个人财产,就是一张耶稣受难像,一双凉鞋和三件旧衣服。然而,我们又有谁比她更富有?她创建的仁爱传教修女会有4亿多美金的资产。

有人称她为修女,也有人尊敬地叫她姆姆等,但大多数人叫她姆姆,她在1997年去世时已经87岁了,有人说,她本身就是一件礼物,一件上帝赏赐给我们今天这个世界的礼物,告诉我们真正的福音是什么,真正的爱是什么,她更用具体的行动,提醒我们:上帝如何殷切地盼望着我们能够相互了解,彼此相爱。而我们生来就是爱人,同时被人所爱的,这就像草要绿花要开一样。

在读《德兰修女传》时候,我被感动着,除了感动还是感动。尽管书中很多地方是不被某些人赞同的,但德兰修女一生所给予的爱却久久盘旋在我的内心深处,挥之不去。她一生在爱中的行走,见证了这个世界的另一种真爱,一种来自上帝的爱。用娇小羸弱的身体发出最后一点爱的光芒。不停的去爱不停地去给予,直到成伤。在见证爱的同时也深深的刺痛这个世界,刺痛了人们的冷漠和灵魂深处的寂寞。

德兰姆姆本是一个在高墙内享受鸟语花香的修女。修道院的高墙把加尔各答分隔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高墙内是鲜花与绿草,是美丽和优雅,是高贵和体面,是安全和舒适。而高墙外,却是混乱是流浪,是贫穷是疾病,是饥渴和奄奄一息的垂死。离开和舍弃是需要勇气的,难道只是嘴上说说吗?不,德兰姆姆就这样毅然舍弃,她走出修道院最后的一瞥,已经吹响了爱的号角,是一种发自灵魂深处的爱的呐喊,这个娇小的躯体内来自上帝的爱像火山爆发一样喷薄而出。

她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不需要爱,即使他有钢铁一般坚强的灵魂,没有人不需要尊严,因为,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尊贵的。饥饿并不单指没有食物,而是指爱心的渴求。赤身、寒冷并不单指没有衣服,而是指的人尊严受到剥夺。无家可归并不单指要栖身之所,而是指受到排斥和遗弃。这是德兰修女在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时说的几句话。

很多穷人中的穷人,病人,被遗弃的人,没人关爱的人,流浪的人,垂死的人以及那些内心饥饿的人,他们被德兰那美丽光芒所温暖和照亮。爱是让人跳跃的力量。很多在路边垂死的人,他们说他们的一生活得像个畜生,死时却像个人。像人一样有尊严的死去。很多的麻风病人他们被遗弃在社会的角落,被人们恶毒的诅咒着,然而德兰姆姆却抚摸他们,为他们擦洗溃烂发臭的身体。一群被否定和自我否定的人们,一群卑贱的生命,在德兰身上感受到了爱,还给他们一个人的尊严,如此而已。感受到了来自上帝的温暖和阳光,生命也随之苏醒了。

爱人如己。她向那些没有信仰的人见证了上帝的大爱降临过人间的事实,她彻底撕毁了人不为已,天诛地灭,这个在中国人看来是颠覆不破的真理。也许,有人永远也不知信仰是什么,永远也不相信这个世上有个爱我们的造物主,永远也不相信神迹会降福人间,但正像有人所说:我不谈信仰,我将用行动告诉你们,我的信仰是什么。是的,德兰修女已用她的一生告诉我们,她信的是什么。天空之所以广阔,就在于它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大海之所以浩瀚,就在于它容纳了每一朵浪花,无论其清浊。也许,我们这些在世俗的泥潭中挣扎的人,永远也不能企望达到德兰修女和她的追随者一样的境界,对德兰修女,我们永远只能远远地望其项背,但至少,我们可以学一学她的精神,在人间找到一种普及的信仰,用伟大的爱,做一些渺小的事。

这个世上,一切都会消亡,一切都会被淡忘,一切都会沉寂,唯有爱,生生不息,世代相传,这是一位矮小瘦弱的妇人用她一生带光的行走告诉我们的道理,这位老妇人就是受全球敬仰的德兰修女。

所以,请别轻易说爱,爱是包容是理解更是一种责任。主说:你是我所创造的,你是我的孩子。我永远不会撇弃你。当你哭泣的时候,我怜悯你,我与你同哭泣。当你高兴地高呼时,我与你同笑。当你泄气时,我鼓励你。当你跌倒时,我扶起你。当你疲惫时,我背着你。我将与你同在直到最后的日子,并且我将永远爱你。

【篇五:读《德兰修女传》有感】

《德兰修女传》,从题目上我们就知道了这本书的主人翁是德兰修女,而讲述的则是德兰修女一生爱的感人故事。

德兰修女小的时侯十分可爱。18岁时,她自愿参加了修女会,成了德兰修女。38岁时,她在印度的加尔各答开了仁爱传教修女会,仁爱传教修女会专门收那些穷人中的穷人。修女们帮他们清洗那爬满了蚂蚁生满了蛀虫的伤口,并帮他们洗澡。每一个年轻的修女都在认真的工作着。渐渐的,仁爱传教修女会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并在世界各地开了大大小小的仁爱传教修女会,还在一些地区开了几家艾滋病医院、麻风病医院和儿童之家。然而,在这大大小小的医院和会中的每一位修女和修士都没有拒绝这些患者。在他们身上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征:为穷人们服务。

德兰修女的这些举动感动了那些穷人们。他们甚至愿意把那康复的伤口在此撕开也不肯回家。因为他们在这儿感受到的是温暖,而在家得到的是无情的冷漠和孤独。

德兰修女是多么的高尚、富有同情心呀!在她18岁那年,她还是多么的年轻,她是多么的富有青春的活力。那时,她可以继续去追住自己的梦想,她可以可她却是那么的固执,那么的肯定。38岁的她放弃了在修道院里舒适的生活,走向了穷人的中间。他把爱带到了穷人中。爱无境界!他一直都在爱中行走。她没有享受那虚荣的升华,而是把自己变成了一个穷人,把自己的爱与穷人分享。

她的一句修行名言深深地感动了我忘记自我,便能找到自我。遗憾的是自己在生活中常常是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利益与得失为半径在划圆,执着于我有、我所、我能,患得患失,不是牢骚满腹,就是怨声载道,甚至是呵风骂雨,责圣咎贤,似乎全世界都应该来关爱并成就自己的名闻利养,结果把自己灵性中的真我给忘了,在世上如行尸走肉,整日与十恶业为友,实在是罪过累累,无地自容。

读了这本书,我又开始问我自己,假如我是那些修女中的其中一个,当我在面对着那些穷人是,我还会默默地呆子一个角落对他们视而不见,还是会勇敢的去帮助那些穷人?有时想,也许我会有一时的冲动去帮助他们,却很难一直做出帮助每个人穷人的举动。但我似乎不敢做出选择。很多事,贵在坚持。

《德兰修女传》感人的故事。我想她会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面永恒的镜子。

【篇六:读《德兰修女传》有感】

当我合上这本《德兰修女传》的时候,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全书讲述的是一个修女用爱感动世界的故事,德兰修女从小有个不错的家境,谁也想不通当时漂亮的她为什么要弃家去做修女,她只是平静的给出一个回答:上帝召我去那儿。她让我做他们的兄弟姐妹,要让我去帮助他们,爱护他们。

在德兰修女的一生中,她帮助了无数的穷人,有饥饿的,有重病的,有残废的,有垂死的。甚至还有被蛆虫吃了一半的人,要我,想起来就恶心。可德兰修女不怕,反而却细心的照顾他。从德兰修女身上,卖出的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药:爱。金额:0、00元。想想,难道那亲手被儿子扔进垃圾箱的老奶奶不需要爱吗?可她的亲生儿子竟抛弃了她!当她快要死时,不是德兰修女在陪她,是爱,真真实实的爱!

再看看我自己,当看到乞丐的时候,我只感叹一下世态的炎凉,就像一个人将死时,神父对他诉说上帝对他的恩典一样可笑。反之,我的小弟弟小妹妹到天真些,上前放下钱,得意的大嚷大叫地走开。每次我们走到乞丐的身旁时,都想到了什么?乞丐是装出来的,骗钱的?我发现,人人都有一个最大的病:冷漠。而爱正是良方,要懂得去爱别人,才可以医治那无药可救的冷漠。当爱充满世界的时候,哪有杀人、赌博?哪有警察、小偷?只有人人互相帮助,世界便无穷富之分。那时,我们的世界将何等美好?

所以,我们要学会爱别人,去帮助别人。只要人人有爱,哪来冷漠可言?

让我们一起行动,让世界更加充满爱,让这个世界不再冷漠,要让它更加美好。

【篇七:读《德兰修女传》有感】

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望着封面黑色背景中椅子上这个瘦小苍老、皱纹纵横、目光中露出几丝担忧的老太太,我不禁心中疑问:德兰修女何许人也?

翻开书读下去,我逐渐认识了德兰修女,她传奇而又伟大的一生在我的眼前变得清晰起来。德兰修女1910年8月出生于马其顿的斯科普里城,在1997年去世时已经87岁了。1979年她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被誉为继1952年史怀泽博士获得诺奖以来最没有争议的一位得奖者,也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青少年最崇拜的4位人物之一。她创建的仁爱传教修女会有4亿多美金的资产,世界上最有钱的公司都乐意无偿捐钱给她,她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爱戴。然而,当她去世时,她全部的个人财产,就是一张耶稣受难像,一双凉鞋和三件就衣服。掩卷沉思,我不禁对封面上这个瘦弱患有心脏病的老太太肃然起敬!

一、什么是真正的爱

细观她的一生,一切行为皆缘于爱!她怀着非凡的爱,做着最微小的事情,她是一个完全的奉献者;是一个满身光明毫无黑暗的人;一个那么好的人,那么善良、那么仁慈、那么哀怜那些卑微的苦难的生命的人。她就像一件上帝赏给我们这个世界的礼物,她又像一位先知被派到这个世界上来,告诉我们真正的爱是什么!她更用具体的行动,带着爱的光芒在这片有限的大地上行走,把无限的爱带给了他们那些穷人中的穷人:病人、被遗弃的人、没人关怀的人、流浪的人、垂死的人以及那些内心饥饿的人使他们被那美丽的光芒所温暖和照亮。

反思自己,我们的爱在哪里?让我们撕下伪装的外衣剖析一下:我们内心有真正意义上的爱吗?我们纯粹地不计回报的爱过人吗?甚至是对自己的亲人和朋友!随着岁月的流逝和阅历的增长,我们的心开始变得麻木,冷漠,封闭。开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我们不愿与人沟通,蜗居于一个个火柴盒似的斗室,我们宁愿上网挥发激情抒发郁闷也不愿与人对面倾诉。我们不认识对门的邻居,我们不关心别人过得好不好只关心自己的腰包。我们即使付出爱,也是需要有所回报的,当所付出的爱没有回报,我们有了烦恼,我们抱怨,我们开始叹息,我们开始心灰意冷。我们的爱带有自私和功利性,就像对于学生,我们是发自内心的喜欢他们吗?我们的付出真正是为每个学生的发展着想的而不是考虑自己的考评名次绩效工资职称晋升吗?其实,就像德兰修女关心那些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人一样,爱不需要施舍,爱不需要炫耀,爱是善良从心底自然的流淌,爱是奉献,爱是不计回报!爱让这世界变得光亮温暖!

二、生命是有价值和尊严的

读这本书,我觉得她给我最重要的启示是:生命是有价值和尊严的,尤其对穷人也一样。她最令人尊敬的地方,不在于她在物质上如何帮助了穷人,而在于,她始终坚信,穷人也是有尊严的。所以要在穷人凄惨卑微的外壳内,寻找和发现他们的尊严。她说:饥饿的人所渴求的,不单是食物;赤身的人所要求的,不单是衣服;露宿者所渴望的,不单是牢固的房子;就算是那些物质丰富的人,也在切求爱、关心、接纳与认同。德兰修女会经常把耳朵附在贫苦人的嘴边,听他们倾诉什么。

每个来到这个世界的生命都有尊严,都值得我们尊重!曾经当记者问中国达人秀冠军断臂钢琴师刘伟最想对人们说点什么的时候,他平静的说:我最想你们把我与正常人一样看待!是呀,他不希望人们用有色眼镜看他,他不希望歧视,不希望怜悯,他只希望人们对自己的尊重!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全人的教育,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为教师,我想到了我们教室中有这样或那样缺点和毛病的问题生、学困生。是不是只有犯错时才想起特别关注他们呢?我们学生一旦犯了错误,我们给了他们申辩的机会吗?我们总是对优生喜爱有加,小心呵护他们的自尊,而对于差生,我们平等对待了吗?是不是有时候总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和心呢?我们是不是真正把自己和学生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而没有凌驾于学生之上呢?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让学生时刻有尊严感是教育的秘诀。他说: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的自己的尊严感:我是一个勤奋的脑力劳动者,是祖国的好公民,是父母的好儿女,是一个有着高尚的志趣、激情和不断取得进步的完美的人。爱学生,首先要表现为对学生的充分尊重,在师生之间建立起人格上的完全平等,不让学生的自尊在任何情况下受到伤害。以老师对孩子的尊重来激起孩子们对所有的生命、知识和规律的尊重,这么说:教育其实就是以尊重来教会尊重,有了尊重,万物生灵才会有真的和谐,育人当如此!

读《德兰修女传》是对灵魂的一次洗礼,它像一把刷子,轻轻扫清我们心灵的污垢,帮我们使生命绽放得更有意义!让我们一起向她说出我们的感谢和敬意吧,她用带光行走的一生,把整个世界都放进爱里,那么现在,让我们用崇敬和怀念把她伟大和高贵的灵魂放进我们的爱里。

【篇八:读《德兰修女传》有感】

最近,我读了华资姊妹的《德兰嬷嬷传》。

沉默的果实是祈祷,

祈祷的果实是信仰,

信仰的果实是仁爱,

仁爱的果实是服务,

服务的果实是和平。

这是一位崇拜德兰嬷嬷的印度商人为她写的五句话,这五句话高度阐释了德兰嬷嬷一生所行走的道路,接下来,我们用这五个点来分析德兰嬷嬷的一生。

一、沉默的果实是祈祷

德兰嬷嬷生在阿尔巴尼亚的马其顿,这里位于有欧洲火药桶之称的巴尔干半岛,在美丽又多灾多难的环境中出生的德兰嬷嬷从小就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孩子,多愁善感使她沉默,沉默的她常常会跟上帝说话,享受在他里面无比的大爱。

二、祈祷的果实是信仰

虽然,她出生于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家庭,她的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经常带她去教堂守礼拜。但是,任何信仰都是从祈祷开始的。因为祈祷是与上帝的连接,才能真正地体验到神的大爱和这份信仰的真实。德兰嬷嬷的故事告诉我们,从小进行的宗教教育不一定会带来敬虔的后代,只有体验到信仰的真实才能带来敬虔的后代,但是符合真理的宗教教育是体会真实的信仰的开端。而身教永远是一切教育的良好开端!

三、信仰的果实是仁爱

22:37耶稣对他说、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22:38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22:39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22:40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马太福音》

耶稣在世颁布的唯一一条命令也是最后一条命令就是爱,一个爱神的人必定是遵守上帝诫命的人,一个遵守上帝诫命的人必定是一个爱人的人。德兰嬷嬷遵行上帝的旨意,一生活在对上帝的爱中。在妈妈的影响下,小时候,德兰嬷嬷就积极帮助穷人。书中有这么一段话,是对她一生爱的总结:母亲的言行就这样影响着小龚莎,使她成为成为德兰修女后,懂得在为穷人服务的时候,尊重是不可获缺的,爱是重要的。穷人没有钱,没有社会地位,但并不是没有尊严。所以当你为穷人做一点事情的时候,首先应该让他感觉到,你并不是在施舍,而是在爱。一个不爱人的人怎么能是一个爱神的人呢?如何让后代成为爱神的人,关键是在于给后代培养一颗爱人的心。

四、仁爱的果实是服务

有一颗火热的爱心是一定会产生美好的行为的。书中有这么一段话,足以证明她一生服务的成果:9月6日,印度内阁召开紧急会议,宣布印度进入国殇期,并下令全国降半旗致哀两天,政府机构一律停止办公,同时宣布9月13日举行国葬。印度政府不仅派出了最庄严的仪仗队护送灵枢,还派出了英武整齐的三军士兵沿途守护。我们要记住,没有一次嘉言美行不会产生影响。

五、服务的果实是和平

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人找过德兰嬷嬷的麻烦。尤其是当印度教徒们知道了主持的事后,他们的态度就改变了。他们不仅不再反对嬷嬷,还帮助修女们上街寻找病人,并且捐钱给德兰嬷嬷。有个印度教徒对姆姆说:现在我知道你们在这里干什么了,你们把那些不幸的人拖回来,然后再把他们背到天堂里去。书中的这段文字告诉我们,只要我们甘心服务他人,那些反对我们的人总会变成我们的支持者,会给我们一个和平的环境。

德兰修女传读后感


把我们的爱心奉献给身边的每个人,去给予,直到成功。爱是没有界限的,生命就在这里。

德兰修女,又译作特雷莎修女,1979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从18岁到87岁去世,把一生献给了穷人中的穷人。

看《德兰修女传》搞清楚了一个问题,爱与一般的慈善之间是有区别的。爱必须是面对面给予和服务,是亲手去抚慰这一个和照料那一个,而不仅仅是一张支票,一张冰冷的没有体温的支票。

任何事,无不是从一个开始的。只有先对具体的这一个有意义,然后才有可能对许多以至整体有意义。没有开始的这一个,也就不可能有后来的许多个,以至于无限个,也就没有整体。

我确实是个慈善精神不足的人,每次看到慈善晚会上把受捐助的人弄上台,大家带着高他一等的心态捐钱捐物,可怜他、怜悯他,我认为都不如你去跟他生活两天,陪他说话,给他讲讲故事,听他倒出心里话,温暖他的心。

一个本来贫穷的人,突然间因为某个新闻报道而受到关注,获得大量捐赠,就像一个就要溺水的人被突然拉上豪华游艇,本来通过挣扎能学会游泳,在恶劣的环境中获得阳光心态,成长为红高粱一样健壮的劳动者,现在上了游艇,好奇、自卑、不适应,甚至无法获得平衡、进而心灵扭曲。

所以,我更敬佩德兰修女和她的教会所提倡的,对每个人微笑,拥抱他,就算一句话不说坐在他身边陪伴他,为他清洗伤口。她和她的修女们就是这样一个一个救护穷人,不但在印度获得了大量的追随者,也在全世界建立了仁爱传教修女会,世界上最有钱的公司都乐意无偿捐钱给她,她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爱戴。

我们不必羡慕别人去乡村支教,长期资助贫困生等等,我们就从身边小事做起,你给小区里的老人扶门了吗,你对收垃圾的人说谢谢了吗,你尊重交通协管员听从他们的指挥了吗,你和卖菜的大姐聊家常了吗?让你周围的人感到被尊重,感到愉悦,给他们爱,就是我们应该做的。

而做慈善,我觉得要非常慎重,没有好的方式我宁可不做。

书中215页,“家是爱的源泉,爱是一切美德的灵魂”。我们当中有一些人,向远方的人表达爱心很积极,比如热情地参加各种慈善募捐、志愿者活动等等,却对身边的人,甚至自己的父母很冷漠。有个作家把这种行为称作“远程爱心”。如果你连身边的人都不爱,你又怎么可能真的爱远方的人呢,你所做的,不过是为了成就一种个人的功名而已。西方富裕社会,很多孩子和老人,得不到父母子女的关怀,焦虑、疑惑、孤独、寂寞,德兰修女说这是贫穷的另外一种面貌。

能够彼此相爱的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而我在贫困的人身上看到这份爱。他们爱自己的子女,爱自己的家庭,他们虽然贫乏,甚至一无所有,但他们却是快乐的。所以她认为家庭应该是爱的源泉,除非这个泉眼里涌流出源源不绝的活水,否则我们无法保证我们的善心总不干涸。

看看我们身边有多少人是为了成就个人功名吧。一个家暴的人,突然要我佛慈悲皈依佛教,还高喊造福大众,你可知他的真实面目了。

作者在127页有句话,我觉得特别真实的反映了作者的心理:我们也许只能在这种巨大的苦难和同样巨大的爱面前,惊讶地出神,除此之外,我们无法表述其中所蕴含的精神实质。

对于我这样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来说,读这本书,看德兰修女在爱中行走的这一生,我只能惊讶地出神,也无法表述其中蕴含的精神实质。

在爱中行走读后感


【篇一:《在爱中行走德兰修女传》读后感】

有一个人,她是上帝赐给我们这个世界的礼物,来告诉我们真正的福音是什么,爱是什么,告诉我们人生来就是要爱人,同时也是被人所爱的。她善良,仁慈,怀着非凡的爱,却做着微小的事情。他用整整一生来邀请我们,邀请我们选择光明她就是德兰修女。

1、爱。从德兰修女身上,我看到了真正的爱。现在我的身边,不缺少面包,缺少的是真情,热情。和加尔各答的穷人相比,我们生活在天堂里。但我们失去了体会爱的能力。修女在繁华的大街上看到了一位年迈的老人在街旁垂首独坐。修女本能的走过去,握住老人的手,长时间的保持沉默。老人抬起满脸泪水的脸,说:多少年了,我从来没有握过这么温暖的一双手。爱,让被爱的人感觉到了被尊重。人活着,除了口粮外,还需要爱,仁慈,体恤。在你付出爱的同时,也得到了心灵上的慰藉。让爱从我们身边开始,从家庭开始,付出微笑,付出时间给身边的人,直至感觉到痛苦。假如你连整日相见的那个人都不爱的话,那你怎么能爱一个看不见的人呢?在修女看来,祈祷付诸行动即是爱,爱付诸行动即是服务,因此没有爱的服务是没有意义的。在看完这本书后,班里组织看了《最美孝心少年》,虽然现在对看这类电视节目持中立态度,但我还是带领大家分享了我从中感受到的力量:天助自助者。让我们从身边的父母开始爱起:感谢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在家长会上也对这件事情进行了汇报,家长们都非常感动。

2、评判。修女从不评判人。在她看来,评判别人就不是爱的表现。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上帝也要怎样审判你们,你们用什么量器来量,上帝也用同样的量器量给你们。你为什么只看见弟兄眼中的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作为老师,我深深知道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分量,从开始上学的那一天起,爸爸妈妈就教导孩子要听老师的话。我们也经常从家长的口中听到,孩子就听老师说的。所以,在和学生交流时,我都保持这冷静,尽可能的不说过头话。在和周围的人接触时,我也知道,我们往往会因为一句无心的话,而把一根钉子钉进别人心里。在修女看来,这根钉子不管定在谁的心里,伤痕都是永远存在的。我今天在跑操的时候,还想:这届学生,经过我的三年的鼓励和欣赏,一定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现在需要适应我的思想,我的要求。我们一起努力,共同进步,期待着明显变化早日到来。

3、尊严。任何人在修女眼前,都不会感到自己是一粒可有可无的尘埃,而是有尊严有价值的人。她认为,每个生命都是尊贵的,重要的。无论是生病的,残缺的还是垂死的,都值得付出全部的爱。那又怎样去付出自己的爱呢?发自内心的对每一个人微笑,你就多多少少给了这个人一些爱,即使你什么也不做。我想一位美国记者的经历最能道出我现在的心声:也许我能慷慨而友善的对待一个乞丐,或一个穷人,但我无法为那些垂死的患有各种肮脏可怕疾病的人清理溃烂的伤口,为他们洗澡。我也不知道我能不能做到。我心中的同情,怜悯和信心还很弱小,还不足以承担那样深重的苦难。我知道给予别人的越多,自己得到的也越多。让我做一个有尊严的人,我很渺小,我还需更努力。

4、从一开始。有人对修女说:这个世界上又这么多的穷人数以百万计,数以千万计,甚至数以亿万计,你救得完吗?你服侍的过来吗?你的工作有什么意义呢?只要对这一个有意义,那对这个正在被救助的人来说,就是全部,再多的数目,要想有所改变,总得从一开始。无论什么时候,当我们与世界相遇是,我们遇到的,都将是一个人:那个人,或这个人。总之是具体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类。(将被潮水带到海滩上的海星扔进大海)。当老师虽说工作平凡,但是我将我的每一件事都做的尽善尽美,一句话,一个学生,一节课,一节教案我想这不也应该是对从一开始这句话的切身体会吗?

修女说: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小事虽然微不足道,但能忠于小事却是一件大事。

让我的周围的每一个人都有尊严的活着。

【篇二:《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读后感】

有了孩子之后,我开始更多的读书,虽然大部分是育儿书籍,借助书中的理念和知识,丰富我的育儿经验,同时我有一天猛然间意识到,读人物传记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手段,通过阅读伟大的人物传记,不仅自己可以受到教育,产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且这些人物传记永不过时,可以留给儿子乃至孙子,甚至可以传世。

我可以很自信的说,我是爱孩子的,也是爱周围的亲人的,但我无法做到像德兰修女一样,把自己献给所从事的事业,而且她的事业在很多人看来是那么不可思议,自己只有三件衣服,一生没有多余的财产,和穷人生活在一起,劳苦一生。她爱所有的人,不论是富人还是穷人,尤其是穷人,她和他们在一起,保持他们的尊严。最后她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但在讲话中她却说,她不配领这个奖,她是代表所有的穷人领受了。

德兰修女出生在一个还算富裕的家庭,虽然中间有变故,但是母亲还是让她接受了高中教育,摆在她面前的是大好前程,但是18岁的时候,她却毅然放弃安逸的生活,选择了去印度当修女,十几年的教师生涯并没有彻底实现她的理想,当看到穷人悲惨的生活之后,她毅然决然选择保持修女身份,出去帮助穷人,几经努力才终于被批准,在帮助穷人的过程中,她遭遇过很多困难和挫折,甚至很多次因为饥饿和劳累而病倒,但却始终坚守她的信仰,即使物质条件极其贫乏,她也用爱温暖每个被帮助的人。在她的感召下,很多家庭出身好的女孩也加入了这个行列,由此她走向了建立修女会的道路,并将她的救助机构不断壮大,她创立的临终关怀院、儿童之家,曾经被社会所不容,却最终越来越壮大。她的事业在扩充,但是她的精神世界依然在坚守,不论是恪守生活上的贫困,还是精神上的坚守,她都始终坚持着她的信仰,正如传记中的一段话,沉默的果实是祈祷,祈祷的果实是信仰,信仰的果实是仁爱,仁爱的果实是服务,服务的果实是和平,她一生执着于自己的信仰,执着于对世人的爱,在爱中行走,用爱的力量解决了很多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

德兰修女看起来只是个平凡的人,但却有着无穷的力量,这股力量源自她的博爱,她虽然一生在感受主对她的召唤,认为她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主安排的,但能够有如此的信仰,并将爱的力量发挥到极致,她配得起我们全世界人的尊重和爱戴。

只有心中充满爱的人,才会对别人献出自己的爱。我在书中不仅受到了教育,而且也会用这样的观点指引我的教育,让我的孩子心中充满爱。

【篇三:在爱中行走读后感作文】

我看见封面上安静的照片,所以从书架上取了这本书。用一个下午通读全文,感受到一种虔诚信仰的力量在闪耀!我看到她从一做起,然后做到一百,甚至更多。就这样帮助一个又一个。对自己苛刻,对别人宽容。不允许自己去享受,过着最朴素的生活,做着她认为朴素的事情,在别人眼中看来是不可思异的奇迹。

李家同先生写过〈让高墙倒下吧〉我没有读过,但我知道这里的高墙和修女年轻时经历中的感受到的高墙是一样的。我们生活在高墙里,我们仿佛看不见高墙外的贫困。而他们和我们一样,在上帝眼里是一样的。我们不是在帮助他们,我们是在帮助自己。我相信给予的力量是互相的,我相信很多时候迷失在制度和设备中的我们会忘记,陪伴的重要、爱的重要、祝福的重要。

太多的细节感动我,反复回放,我甚至可以在脑海中勾勒出那样的景象。关怀,可以什么都不做,只是带着喜悦的陪伴。每天,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吻,得到拥抱。所有离去的人都被祝福。所有在那里工作的修女和修士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是安静喜悦。他们是微笑着去做一切的工作。诚然,他们也有悲伤和难过的时候,那个时候他们祈祷,他们向上帝倾诉。所以他们有强大的力量,他们坚信一切会好起来的,但是并不是强求事实如意,并不抱怨。他们诚心诚意的付出。

爱,直到成伤这是德兰修女平生讲的最多的一句话。我们每一个人也许都会去爱别人,但没有人像德兰修女那样爱得这么深;爱得那么执着,又爱得那么快乐。

或许,这不算一本好的传记,但通过这样的书,至少让我了解到这样一个人,这样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人。这样的爱,这样的大爱。我希望,我拥有安静的喜悦的力量,并传递给每一个我爱的人。

【篇四:《在爱中行走》读后感】

用两天的时间看完了《在爱中行走》,关于德兰修女(特蕾沙)的传记,十分感动。这部传记的前半部分和电影的情节很雷同,就好像按照电影的剧情叙述下来一般。后半部分比较好,是写实的风格。

书中有大量的德兰修女的工作照片,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她一双脚的特写。那双脚,永远裸露着,一年四季都是一双半旧的凉鞋。我注意到她的脚趾已经变形,二趾搭在三趾上,大趾外侧明显的增生,这双永远奔波劳累的脚,感动着千千万万颗善良人的心。

德兰修女所,当你用右手行善时,不要让你的左手知道。她做善事并非为了扬名,也无意让别人知道,她只是单纯地要为穷人服务,为耶稣服务。

她说,没有服务的爱是没有意义的。真正的爱,不是仅仅捐出一些钱和物,而是踏踏实实地为需要的人做点事情,比如陪伴,比如,抚摸一下麻风病人的脸,握一下艾滋病人的手。最令我感慨佩服的是,她和她追随者们,满怀慈爱地为那些从垃圾箱、臭水沟拣回的人清洗伤口,而有些伤口生满了蛆虫。这不是普通人能够做到的,没有虔诚的宗教信仰,是不能够的。

她说,重点不在于一个人给予了多少,而在于他在给予中投入了多少爱。她说,如果你预期回报,那就不是爱。

她说,必须把家庭变成无尽怜悯与爱的源泉。她倡议我们要首先去爱身边的人,只有先爱身边的人,才能去爱远方的人。

她说,忘记自我,你便找到自我。

德兰修女说,我不在乎全部,我只在意眼前这一个。她的爱心,是从每一个具体的人开始的。在她眼中,爱无国界,人人平等,都是上帝的杰作,是耶稣的儿子。

她说,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

在德兰修女的一生里她从不评判别人,她只是去接纳,去温暖,去安抚。

1997年9月5日,德兰修女去世。那晚,加尔各答,她毕生热爱的城市,大雨倾盆。天,真的是有灵的。

1993年,她再次访问北京,想到她的双脚曾踏上我们祖国的土地,我的心倍觉温暖。

在她跟前,我感到自己是如此地渺小,我所能做到的就是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当我想抱怨时,我会想起她,想起她说过的话和曾做过的事。

《在爱中行走》,作者华姿,山东画报出版社。

【篇五:读《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有感】

《德兰修女传》这本书我最近一直在看。它是从我会是自已来到现在读过的最好的一本书也是最感人的一本书。

从题目上,我们就可以知道这本书的主人翁是德兰修女,而讲述的则是德兰修女爱的感人故事。

德兰修女小的时侯十分可爱。18岁时,她自愿参加了修女会,成了德兰修女。38岁时,她在印度的加尔各答开了仁爱传教修女会,仁爱传教修女会专门收那些穷人中的穷人。修女们帮他们清洗那爬满了蚂蚁生满了蛀虫的伤口,并帮他们洗澡。每一个年轻的修女都在认真的工作着。渐渐的,仁爱传教修女会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并在世界各地开了大大小小的仁爱传教修女会,还在一些地区开了几家艾滋病医院、麻风病医院和儿童之家。然而,在这大大小小的医院和会中的每一位修女和修士都没有拒绝这些患者。在他们身上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征:为穷人们服务。

德兰修女的这些举动感动了那些穷人们。他们甚至愿意把那康复的伤口在此撕开也不肯回家。因为他们在这儿感受到的是温暖,而在家得到的是无情的冷漠和孤独。

德兰修女是多么的高尚、富有同情心呀!在她18岁那年,她还是多么的年轻,她是多么的富有青春的活力。那时,她可以继续去追住自己的梦想,她可以可她却是那么的固执,那么的肯定。38岁的她放弃了在修道院里舒适的生活,走向了穷人的中间。他把爱带到了穷人中。爱无境界!他一直都在爱中行走。她没有享受那虚荣的升华,而是把自己变成了一个穷人,把自己的爱与穷人分享。

读了这本书,我对穷人们的同情心也大又增加。我曾想过,假如我是那些修女中的其中一个,当我在面对着那些穷人是,我是默默地呆子一个角落对他们视而不见,还是勇敢的去帮助穷人。虽然我对那些穷人们都非常同情,但我似乎不敢做出选择。选择前者我又觉得自己对穷人太没有同情心了,选择后者,我又觉得自己没有那个胆量,做不出来。

《德兰修女传》感人的故事。她会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面永恒的镜子。

【篇六:《在爱中行走》读后感】

很久没有这样的感动了。很久没有那么痛快、那么渴望的去读书了。用了三天的时间读完了(作者):华姿的《在爱中行走》(海南出版社出版),心灵是那样的受到震撼。

德兰修女是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被誉为继1952年史怀泽博士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以来最没有争议的一位得奖者,也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青少年最崇拜的4位人物之一。她创建的仁爱传教女会有4亿多美金的资产,世界上最有钱的公司都乐意无偿捐钱给他,她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爱戴。然而,当他去世时,她全部的个人财产,就是一张耶稣受难像,一双凉鞋和三件旧衣服。本书以丰富细腻的文笔,讲述了她传奇而伟大的一生,对于我们每个人体味生命的真谛极富参考价值。这本书对我的语文教学更是起到了非同一般的启迪。

德兰修女,那样的微笑,承纳了整个世界的尊重。不,不仅仅是尊重,还有爱。那爱,来自于她对上帝的执著虔诚的热爱的敬佩,更来自于她是那样真真切切地爱着身边的每个人,尤其是穷人。她把印度的一个个穷人从废墟里捡回来,给满身生蛆地他们擦洗身子。但最重要的不仅仅如此,如果是这样,世界上很多有钱的企业家、慈善家都可以做到。她给了他们尊严,给了他们爱。给了他们上帝的温暖和关切。甚至,为了爱上帝,为了爱印度的穷人,她终身未婚。并且从18岁就开始坚定自己的理想。她也曾梦想做一个新娘,?曾梦想做一个母亲。但未了能更好的爱神也爱人,为了这些穷人能有更多的被爱的权利,她放弃了。也许,你要说,她的做法是多么地微不足道。但是,对于嬷嬷来说,生命是个体的。每一个鲜活的声命都有被爱、被关心的权利。于是,她用点点滴滴的行动实践着他对上帝的承诺。来自于她早年听到的上帝的声音:我渴!她了解上帝的心意,她知道上帝要她去用自己微薄的力量让这个世界更加温暖。每一次听到这样的呼召,嬷嬷的心就如刀割。上帝是爱这个世界的。他把极大的富足都给了这个世界,要让人类去享受这个世界。但是,不幸的是,人类没有好好利?这个权利。他们产生了贫富差异,让爱变成了冷漠,变成了妒忌,变成了纷争,更变成了撒旦的工具。有了这样的差异,就有了仇恨,有了这样的不公平,就有了人的贪婪,就有了战争。嬷嬷的一生,正是努力填补这一巨大的鸿沟。嬷嬷的践行,擦干了上帝的眼泪。因此,她是当之无愧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嬷嬷,她是和平的使者,是天使的化身。她衔着一片橄榄枝轻柔而来,不沾染任何尘土,悄然而去。她没有任何的私有财产。当她死亡的时候,所有的财产仅仅是身上的一套印度纱丽(最穷苦的人所穿),一套待洗,一套已经坏了。一张耶稣受难像,一双凉鞋(别?送的)。嬷嬷尊重人,尊重他们的人格,更宽容他们的信仰。她是一个天主教徒,却为印度教的人从恒河取水作最后的仪式,也为佛教徒诵经。她就是要他们死的有尊严。她也会在人临终的时候,握着每一个人的手,听他们最后弱小的声音。嬷嬷也是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很多大的公司巨子都给她捐钱,她有四亿多美元,却全部用来捐献给印度的穷人。并且,想方设法的邦穷人要钱。她说,世界上有很富有的人,没有错。那是上帝的恩典,但错就错在他们把钱都据为己有。

嬷嬷从不与人争辩,无论别人是多么的指责她,她都付之一笑,永远用微笑,用宽容去对待所有的人。在她那里,有忧伤,但没有仇恨;有恼怒,却没有怨言。她从不论断人,她让所有知道她的人都肃然起敬。她也会伤心流泪,但她

知道,主耶稣就是爱到成伤,爱到为人类上十字架。她永远有神迹相随,在她为食物忧愁时,总会有意外的收获。但并不总是这样。有的时候如此善良、软弱的她们会遭到风言冷语,甚至印度人投掷的石块。但上帝总有办法融化他们内心的坚冰。这在于神对嬷嬷的爱,嬷嬷对神的爱,以及嬷嬷对穷人执着的爱。她把穷人当作受难的基督。嬷嬷从来对任何人都没有怨言,只有默默地为他们祷告,嬷嬷也是天真的。她会和其他的修女一起开玩笑,有时她也开自己的玩笑。她还会和她们一起赛跑。看到她抱着孩子时的样子,真像一个母亲,但更像一个孩子。书的最后,写了一个喻道故事。有个人去天堂和地域,分别看到了一些人,拿着比他们手臂还长的勺子。但天堂的人很快乐,地域的人却很忧愁。因为天堂的人是拿着长长的勺子喂别人,地狱的人却总想着为自己。

嬷嬷走了。嬷嬷被天父接回家了。但嬷嬷却给世界留下了光亮。在这个末世,她留下了一份馨香。亲爱的朋友,你也许爱你的家人、朋友,总是不停的给他们礼物,但却总是借口忙,没有时间倾听他们的倾诉。那么,请你们俯下身子,听他们说说话,给他们一次温暖的拥抱,一个简单的握手。记得耶稣上十字架的时候,玛丽亚等很多人,经上记着,站在那里,和他在一起。在一起,就是爱。让爱你的人时时刻刻感觉到,我在。

也许,你也会给穷人施舍,但请下次施舍的时候,面带微笑,仿佛是借钱给一个你的朋友。让他们感受到尊严。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也许,生活之中存在着种种的不平,但我们依然要感谢。用感恩的心领受着上帝赐给我们的一切,并好好的珍惜。怀揣着那一份天真与单纯,像蓝天和鸽子一样洁白,像水晶一样澄澈透明,微笑着面对一切。绝对的虔诚,单纯的相信,对神,也对人。虔诚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其实,爱很小很小,小到一个微笑,小到一个简简单单的动作。但是,爱,却很大很大。爱是整本圣经的唯一的中心。尽心尽力尽*你的神,也爱人,爱人如己。我们总是说我们爱着,但是,有多少次,我们以我们自己的方式去爱人,自豪的说我爱着,却没有注意到别人心中的感受。我们总是说我们需要理解,却很少去站到别人的角度去理解他人。我们说我们祝福着,但漫天铺地的祝福中,有几个人是每次都发自内心的呼喊和祈祷?嬷嬷带给我太多的震撼,嬷嬷让我觉得太惭愧,嬷嬷让我思考的太多太多。

【篇七:《在爱中行走德兰修女传》读后感】

有一个人,她是上帝赐给我们这个世界的礼物,来告诉我们真正的福音是什么,爱是什么,来告诉我们,人生来就是要去爱别人,同时也是被别人所爱的。她善良、仁慈,怀着非凡的爱,却做着微小的事情。她用整整一生来邀请我们,邀请我们选择光明她就是德兰修女。

从德兰修女身上,我领悟到了大爱。如今我们的身边不缺少面包,缺少的是真情、热情。和加尔各答的穷人相比,我们生活在天堂里,但我们失去了体会爱的能力。修女在繁华的大街上看到了一位年迈的老人在街旁垂首独坐,修女本能的走过去,握住老人的手,长时间的保持沉默。老人抬起满脸泪水的脸,说:多少年了,我从来没有握过这么温暖的一双手。爱,让被爱的人感觉到了被尊重。

人活着,除了口粮外,更需要爱、仁慈、体恤。你在付出爱的同时,也得到了心灵上的慰藉。让爱从我们身边开始,从家庭开始,付出微笑,付出时间给身边的人,直至感觉不到痛苦。如果你甚至对整日相见的那个人都不爱的话,那你怎么能爱一个不在身边的人呢?在修女看来,祈祷付诸行动即是爱,乐于付诸行动即是服务,因此没有爱的服务是没有意义的。

看完这本书后,恰巧班里看《最美孝心少年》这个电视节目,我和大家分享了我从中感受到的力量:天助自助者、让我们从身边的父母开始爱起、感谢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在家长会上我也对这件事情进行了讨论,家长们也都被深深的感动了。

评判

修女从不评判别人。在她看来,评判别人就不是爱的表现。你们不要论断别人,免得你们被论断。你们怎样论断别人,上帝也要怎样审判你们,你们用什么样的量器来衡量别人,上帝也会用同样的量器来衡量你们。你为什么只看到弟兄眼中的刺,却看不到自己眼中有梁木呢?

作为一名高中班主任老师的我深深地知道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从开始上学的那一天起,爸爸妈妈就教导孩子要认真听老师的话。在孩子的心中,老师就像自己的父亲、母亲那样,对他们的影响是如此的重大,老师对他们的一个表扬,会让他们感觉到信心百倍,热情洋溢的坚持去做好长一段时间;相反,老师对他们的严厉批评,无疑是拉远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毕竟年少的学生会因为这儿、那儿而犯些错误。每个人生来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尤其是孩子,对赞美和鼓励的渴望最大。因此,每当我和学生交流时,我都尽量保持冷静,尽可能的不说一些过头的话,能鼓励学生的尽量鼓励。特别是当学生犯了错以后,我总是先鼓励与表扬他们最近一些好的表现,给他们吃颗定心丸,然后再指出他们的错误。当与身边的亲朋好友交往与交流时,我同样心里只记着别人的恩惠与优点,而将别人的缺点与过错刻在沙滩上,而避免说一些无心的话语,像一根钉子一样钉进别人的心里,给别人造成伤害。在修女看来,这根钉子不管钉在谁的心里,伤痕都是永远存在的。

操场上,看着学生们整齐的步伐,听着学生们响亮的口号,我的内心暖暖的。因为我知道,经过我三年的鼓励和培养,他们一定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一定会更加的热爱生活,更加的朝气蓬勃。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让时间的流水浇灌祖国的未来,我相信最终会开出艳丽的花朵。

尊严

任何人在修女眼前,都不会感到自己是一粒可有可无的尘埃,而是有尊严有价值的人。她认为,每个生命都是尊贵的、重要的。无论是生病的,残缺的还是垂死的,都值得我们付出全部的爱。那又怎样去付出自己的爱呢?发自内心的对每一个人微笑,你就多多少少给了这个人一些爱,即使你什么也不做。我想一位美国记者的经历最能道出我现在的心声:也许我能慷慨而友善的对待一个乞丐,或一个穷人,但我无法为那些垂死的患有各种肮脏可怕疾病的人清理溃烂的伤口,为他们洗澡。我也不知道我能不能做到。我心中的同情、怜悯和信心还很弱小,还不足以承担那样深重的苦难。我知道给予别人的越多,自己得到的也越多。让我做一个有尊严的人,我很渺小,我还需更努力。

从一开始

有人对修女说:这个世界上有这么多的穷人数以百万计,数以千万计,甚至数以亿万计,你救得完吗?你服侍的过来吗?你的工作有什么意义呢?只要对这一个人有意义,那对这个正在被救助的人来说,就是全部,要想改变更多的数目,总得从一开始。无论什么时候,当我们与世界相遇是,我们遇到的,都将是一个人:这个人,或那个人。总之是具体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类。这让我想起了那个《捡海星的小男孩》,虽然自己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这份爱心最终会像蝴蝶效应那样得到巨大的相应与回报。

作为一名老师虽说工作平凡,但是把每一件事都做的尽善尽美:一句话,一个学生,一节课,一节教案这难道不是对从一开始这句话的切身实践吗?当面对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他们对复习的内容太多而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而困惑的时候,我想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起点;当面对单亲家庭的孩子,他们缺少关爱而顽皮废学的时候,我想对他们的关心更能打动他们

修女说: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小事虽然微不足道,但能忠于小事却是一件大事。

相信我会让我周围的每一个人都有尊严的活着,相信我会让我周围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爱。

【篇八:《在爱中行走德兰修女传》读后感】

20世纪,有一位让世界为之惊叹的人物,她就是《在爱中行走德兰修女传》中的主人公德兰嬷嬷,这本书让我懂得了怎样爱别人,怎样宽容别人。

《在爱中行走德兰修女传》描写了德兰嬷嬷非常奇妙的一生:在还没有成为修女之前,她就立志成为一位帮助穷人的人。她信仰基督,后来成为一名修女。36岁时,她听到了神的旨意,让她帮助全世界的穷人。两年后,她获得了罗马教皇的许可。此后,她创办了修道院。德兰在各国奔走数十年,建立200多所儿童之家麻风病收容所等。她把爱撒向世界。

嬷嬷是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她创建的仁爱传教修女会有4亿多美金的资产,很多大的公司巨子给她捐钱,她却用来全部捐给印度穷人。1997年,德兰嬷嬷在仁爱修女会总部安然去世时,她走后所有的财产仅仅是三套衣服、一双凉鞋还有一张耶稣受难图。她把一切献给了穷人。

德兰嬷嬷使我懂得了,穷人也是有价值和尊严的。嬷嬷认为,饥饿的人所恳求的,不单是食物,赤身的人所要的,不单是衣服。他们更需要爱、关心、接纳与认同。老年的德兰嬷嬷长年为心脏病所困,但她却能以一颗残缺的心去包容整个世界,她虽然不良于行,却能够跋涉千山万水,走遍天涯海角。这是为什么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她心中有爱,有大爱。

德兰嬷嬷在演讲中说:当别人对我说,修女们并没有开展一些伟大的工作,其实他们正默默耕耘,做着一些小事。我会对她们说,就算她们透过这些事情只能帮助一个人,也是值得的。

有一首赞颂德兰嬷嬷的诗:

因为有了她,这个世界感受到了母亲般的爱。

因为有了她,这个世界变得温暖。

她是伟大的女性,她是伟大的母亲,

她就是忒瑞莎嬷嬷。

德兰嬷嬷将她想献的,能献的都献给了世界。她为了爱,耗尽了自己。她看上去那么柔弱瘦小,然而在她身上,却充满何等强大的的尊严与力量。

爱是最高超的道,爱超越一切,是各种美的的灵魂。其它的一切最终都会消失或终止,但爱会留下。《在爱中行走德兰修女传》这本书给我很大的启迪。嬷嬷用她奇妙的一生告诉我们:她用毕生的时间去爱穷人,让人们懂得,穷人也应该被爱,被尊重。德兰嬷嬷是一个能点亮你我心灵的人,我从她身上学到,我们需要接过她手中传递爱的火把,照亮自己,照亮别人。

德兰修女读后感


德兰修女读后感(一)

这次去买书,偶然地看到了这本叫《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的书,我蛮好奇的,因为之前我对修女知道的并不太多,更不知道有德兰修女这样的人。只是觉得这个名字2020读起来很舒服,以及封面上这个老人看上去十分慈祥。我便让爸爸帮我把这本书买了下来。

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在爱中行走是什么意思,是不是说德兰修女一生中都受到了人们的关爱,或者是说她很有爱心。但是我想象的只是修女的一部分,当我看了这本书,我才真正意识到什么是爱。其实我也看过很多伟人的传记或是介绍,但还从未有过像读这本书这样的感触。

当然,刚刚开始读的时候,也没有觉得她有多么的神圣,伟大。但是这种感觉却是在我读书的时候慢慢走入我的大脑的。刚开始读,只是认为她就是一个普通的爱心人士,可能只是物质帮助或经济资助。然而当我阅读到后面部分的时候,我被修女的行动深深地打动了

其实读完了这本书,最让我感触的地方是德兰修女使我改变了对爱的认识。以前,我觉得爱一个人,应该付出,但也应该追求回报。但是德兰修女的爱是不需要任何回报的,也就是说修女的爱是无私的。

这本书背后有一个小故事,说的是有两间屋子,两个屋子里都有着一群人,围着一锅汤,每个人都有一个勺柄比自己手臂还长的勺子。第一个屋子里的人只用勺子为自己,所以他们谁也喝不到汤,而第二个屋子里的人是用自己的勺子将汤喂入别人的嘴里,并且他们都高兴地唱着歌。

这个故事就告诉了我们当大家互相帮助,心存爱心的时候,大家都非常高兴。的确,当我们帮助别人的时候,当别人因自己的帮助而感到高兴的时候,我们自己也会非常高兴。可是,有的时候,我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会有一些想法,比如,我会希望别人记住我帮了他的忙,或者是希望如果有一次我也遇到了困难,他可以来帮助我,或者也许那个人没有帮我,我会想到再下一次,我就不帮他了。这可能是一种人们都会有的追求回报和要求平等的心理。可是,这种心理我却没有在德兰姆姆身上看到,所以也说明她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并没有那么多的想法,只是想一心帮助他人。


德兰修女读后感(二)

在此之前,我从来不知道有人像她这样活着。我崇拜《海贼王》里的路飞,因为他能为梦想和伙伴牺牲一切,但他毕竟是漫画里的人物,就像超人和蜘蛛侠一样都是不存在的。她不同,她是实实在在的人物,有史以来最没有争议的诺贝尔获得者之一。从出生到终老,她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主,使众人能因为她而感受到神的存在。她是一朵小花,喜悦了上帝也温暖了世界,她的名字2020叫龚沙,以后的德兰修女。她让上帝的爱跨越了宗教、种族和国界,她让上帝的光同样照耀在世界最阴暗的地方,给他们温暖。她曾说自己只是神的工具,她不为自己而作,而是为神而作,是他的一支铅笔,那么,神肯定是想用这铅笔在世界上写下仁爱,好让我们知道他是多么迫切的想让我们知道上帝的爱,并且多么迫切的希望我们能彼此相爱。

这是一则写在封皮上的故事,我必须先写在这里:有人和上帝讨论天堂和地狱的问题。

上帝对他说:来吧!我让你看看什么是地狱。他们走进一个房间。一群人围着一大锅肉汤,但每个人看上去一脸饿相,瘦骨伶仃。他们每个人都有一只可以够到锅里的汤勺,但汤勺的柄比他们的手臂还长,自己没法把汤送进嘴里,只能望汤兴叹,无可奈何。来吧!我再让你看看天堂。上帝把这个人领到另一个房间。这里的一切和刚才那个房间没什么不同,一锅汤、一群人、一样的长柄汤勺,但大家都身宽体胖,正在快乐地歌唱着幸福。为什么?这个人不解地问,为什么地狱的人喝不到肉汤,而天堂的人却能喝到?上帝微笑着说:很简单,在这儿,他们都会喂别人。

不管其他人能从这个小故事里面得到什么,我看到的只有彼此互爱(耶稣基督给我们最后的命令)。孔子讲仁爱,孙中山先生讲博爱,而基督就是爱。德兰修女说:世界上有许多人渴望着一块面包,却有更多的人渴望着一点点爱。西方世界的贫穷是一种不一样的贫穷不仅因为孤寂而贫穷,也因为心灵的贫乏和精神的困顿而贫穷。而关于如何去爱,我十分赞同德兰姆姆从一个开始的观点,我不同意好高骛远的行事态度爱得从一个人身上开始,称之为整体的东西太过抽象,只有先对具体的这一个有意义,然后才有可能对许多以至于整体有意义。所以,先从身边的人开始,慢慢把爱拓展,好让众人看到我们就能看到基督,让我们接触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在我们身上感觉到神的存在。


德兰修女读后感(三)

当我第一次拿到书的时候,着实被封面上的人给吓了一跳。那是一个瘦小的、年迈的、甚至有些丑陋的老人。但在我读完后,当那个封面中的老人重新出现在我的视野里时,我觉得她已经变了。她眉宇间流露出来的那种无止境的慈祥,她脸上那一道道深深的皱纹里散发出来的爱的光芒,她那双不知拯救过多少人的手和那条洁白的廉价的代表她身份的修女服。她不再瘦小,不再年迈,不再丑陋,她是伟大的。她用爱感动着世界,用爱拯救着世界。

德兰修女的一生经历了不知道多少次的坎坷。她遭穷人的误解,遭世人的辱骂,遭其他教会的反对。但她都没有放弃,她一直坚持着一个信念:一生都为穷人中的穷人服务。没有坚定的信仰,没有忘我的奉献,这是不可能做到的。她带着爱的光芒在这片有限的大地上行走,却把无限的爱带给了他们那些穷人中的穷人:病人、被遗弃的人、没人关怀的人、流浪的人、垂死的人以及那些内心饥饿的人使他们被美丽的光芒所温暖和照亮。德兰修女曾经说:饥饿并不单指食物,也指对爱的渴求;赤身并不单指没有衣服,也指人的尊严受到剥夺;无家可归并不单指需要一个栖身之所,也指受到排斥和丢弃。除了贫穷和饥饿,世界上最大的问题是孤独和冷漠。德兰修女认为孤独也是一种饥饿,是期待温暖爱心的饥饿;世界上最大的饥饿,不是缺少面包,而是不被爱和不被欣赏。德兰修女认为漠不关心是一种罪,冷漠会间接的杀人。其实想想可以理解,很多时候一个努力的眼神、一个问候的短信都可以改变一颗冰冷的心。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也应该向这位伟大的修女学习,当一个需要你帮助的人出现在你面前时,不要抹掉心中的善良,也许就是你的那只援手可以挽救一个人的生命。德兰修女的伟大在于她行动的微小,她尊重每一个个体,就是因为她心中对个体的尊重,也就是对人的尊严和生命的尊重。这对我们现在的工作是不是更有警醒意义?不要迷失在效率或成果中,而忘记了,每一个在你面前有着爱的需求的个体。我们至少可以在这里找到一种普及的信仰,那就是爱,而只有拥有了爱的灵魂,一切的行动才会有正确的驱动力。喜欢她的一句话:一颗纯洁的心,会自由地给予,自由地爱,直到成伤。

《在爱中行走德兰修女传》这本书给我很大的启迪。嬷嬷用她奇妙的一生告诉我们:她用毕生的时间去爱穷人,让人们懂得,穷人也应该被爱,被尊重。德兰嬷嬷是一个能点亮你我心灵的人,我从她身上学到,我们需要接过她手中传递爱的火把,照亮自己,照亮别人。

在爱中行走读后感(优秀范文)


这本书选自冯老师推荐的“大夏书系”,我在手机上草草翻阅,觉得题目《在爱中行走》很有诗意,于是买了回来,拿到后才得知这是9名校长眼中的教育细节之美。

读后感大全网提供给您优质的阅读读后感的平台,希望您能喜欢。www.dhb100.com

仔细拜读,被大师们的文笔,理念、魄力以及他们的作为所感动,时而激动不已,心中涌起一团热火,总觉得自己应该干些什么;时而会被其中的案例感染流下泪花。

一、校园文化的匠心设计

从教近三十年,自己虽一直在农村学校,却不算偏远,我深深地感受着校园环境、教育理念的不断更迭,教学楼、学生食堂、花园也包括卫生间,我亲历着这一切的变迁,确实都在进步。但是当看到窦桂梅校长介绍他们学校的达100多种以上的树木:法国梧桐、加拿大红枫、“松中皇后”白皮松……华应龙校长介绍他们的生物角:美丽的孔雀、可爱的小鸟、奇特的火鸡、灵活的松鼠……卫生间不是一排蹲坑而是一扇扇小门,小门上有精致的小标牌、美丽的图案、温和的语言时……我还是深深地感受到距离,虽然我们的孩子在现有的条件下依旧很快乐健康的成长,但他们缺少见识、文明、优雅和品味。

二、全新的教学模式,值得学习和借鉴

长沙市朱爱朝校长提出的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讲传统故事,诵古典诗词、体验节气中的游戏和习俗等形式,让学生记录自然笔记,是那么熟悉却被忽略的主题,扎实也接地气。

窦桂梅老师提出的“让考试变成嘉年华,真正实现乐学目标。”是一个不错的考试方法。从教20多年来,对于班上那些中下游学生,一直是老师们忽视的,不免有一些歉疚,他们学习成绩总在不上不下的尴尬地带,老师不批评,也不表扬,每每想静心跟这些孩子聊聊的时候,可能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事情耽误,毕竟不是非解决不可的问题,必须叫家长沟通,或跟孩子当面解决;他们更不优于那些优等生,活动或成绩总会让老师挂在嘴边,这些中下层次的孩子也许长此以往习惯了那份默默。但作为老师应该给予他们表现的机会,我认为可以通过过关测试,把平时的整张试题测试变成碎片,字词、背诵、默写等,他们或多或少的会优于别人,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也增加了老师关注机会。

三、蕴含哲思的言语,激励自己不断前进和成长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华应龙副校长在介绍李烈校长时,摘述了李校长在元宵节前夕的一段话,我觉得非常好,“人有时候应该像水一样前进:如果前面是高山,就绕过去;如果前面是平原,就漫过去;如果前面是张网,就渗过去;如果前面是闸门,就停下来等待时机。愿你如水般顺应万变,快乐前行。”生活中有时候难免有迷茫或停滞不前的状态,但是李校长的话语似乎道出了所有的境遇,每一种情况下,你应该怎么做,即便是对一个已过不惑之年的人来说,也是醍醐灌顶,豁然开朗,这给予的是一种智慧和策略,也是面对困难的一种勇气和胆识。

张丽钧校长这样说过:“上帝爱人爱不过来,于是有了母亲;母亲爱人爱的偏狭,于是有了教师。教师给予学生的爱称得上盈而不溢、劳而不矜、娇而有度、诤而有益。”这是对教师的爱的一种诠释,公正、热情、持久却有度,这是对老师的更高要求。

最后,我以程红兵老师的话做结语:“如果教育是农业,那么教师就是农夫,但教师是一个有诗人气质的农夫,做着有诗意的事业。我们默默地耕耘,我们浇水培土施肥,我们对每一棵幼苗都竭尽全力,虽然我们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开花,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才能结果,甚至我们不敢肯定,每一棵幼苗最终能开出多少艳丽的花,能接出多大的果实,但我们依然执着努力,耐心地等待,静待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这就是诗意所在。”

读后感大全网为您提供很多的读后感模板,希望对您有帮助。www.dhb100.com

读后感《《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读后感受》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在废墟中行商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