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华容道读后感 > 地图 > 华容道读后感

华容道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10-24 来源:互联网

高效教学的道与术读后感。

高尔基先生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读中外经典名著对我们思想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当读完一本中外经典名著后,我们肯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为了记录文章中自己喜欢的句子以及阅读文章的感受,写一篇读后感是很有必要的。那么,你看过几本中外经典名著呢?小编花时间特意编辑了高效教学的道与术读后感,不妨参考一下。希望你喜欢!

高效教学的道与术读后感(一)

"真正意义上的高效教学,不应当只是用某种方法与技巧,让学生考出较好的成绩,还要考虑当下的教学是否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积淀了一定的‘功夫’。"

正如人们好奇陶继新老师为什么能写那么多文章,而且还写得那么轻松,甚至达到了"入道审美"的境界。正是因为陶老师认为无论做事还是做人终极目的都是为了让我们的人生更加幸福,让自己的内()心更加充盈丰实,而不是只停留在技术层面。

可是我们现在的学生认为写文章很难,在文章里特意融入太多的技巧,就显得刻意、不自然。这大概也是因为我们现在的老师教给学生太多的"术"了,致使自己及学生都忽略了"道".

要想写出好的文章,需要我们走进"道",即多看经典,现在的小学生就开始诵读《弟子规》、《道德经》等是很有必要、适合社会发展潮流的。中学生开始学习《论语》,这可能对孩子现在的考试成绩没有太大的作用,对别的方面影响也不是立竿见影的,但是我们要相信"腹有诗书气自华",多读国学经典,对孩子的以后生活也是大有裨益的。

但很多学校剥夺了学生读经典著作的机会,每天都是学习、学习,课本、课本,辅导资料、辅导资料,让学生离经典越来越远,也是值得我们老师和学校深思的。在这一点上,我很赞同我们学校的做法,每天拿出固定的时间让学生阅读经典名著, 陶冶学生的情操,增长学生的见识,这是为学生长远的发展做准备,而不是只局限于当前的优异成绩的禁锢。

学生脱离了"道"、脱离了经典不可怕,可怕的是还在向着功利性阅读书籍飞奔。当孩子一放假,如放飞的小鸟,不是沉浸在游戏中不可自拔,就是偷偷地看些爱情小说,这对孩子的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

显而易见,这样的学生又如何能写出打动人的文章呢?"道"与"术"都是缺一不可的。

读完《高效课堂的教与术》,印象最深的便是这点,真正的教学,不是为了让学生考出优异的成绩,而是学生的终身发展做准备。"术"很重要,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如何让学生进入"道",如何让"术"与"道"完美结合,是我们教学工作者当前要考虑的重大问题。

八年级B部 杨雪

高效教学的道与术读后感(二)

把自信积淀学生心中

八年级B部 张淑洁

科学家爱迪生说过:"自信就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自信即自己相信自己。它是人们充分估计自我力量的一种内心体验,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源泉之一。一个自信心强的人在学习和工作中将会积极进取,勇于追求,并取得理想成绩。一个缺乏自信,自惭形秽的人,在学习和工作中常表现出消极退缩、谨小慎微、畏首畏尾等特点,从而限制其能力的发挥。

通过读陶继新先生的书,作为班主任,我了解到教育学生万不可总是批评打压,而应以鼓励为主,善待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做到一个也不放弃。对于数学这一学科,学习起来受基础的影响,有个别同学上课完全云里雾里,而对这部分同学我采取了多鼓励,少批评,并积极引导,从基础把握,课堂上把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让他们多到黑板上展示,如果做对了请同学们一起表扬,并且量化加分也比别的孩子多,如果做错了,课下再找时间耐心细致的讲解,直到他们能消化吸收,慢慢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相信只要孩子们有了自信心一定会有进步。

同时,在教室也做好教室文化,将表扬与鼓励落实到面上,让大家都能看得到,形成榜样的力量。现在每天的值勤班长记录的较详细,对每天表现好的学生及时表扬,以促进班风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未成年朋友想卓有成效地学习,要学会学习,想取得成功,就必须首先树立自信。只有自信,才能卓有成效;只有自信,才能学会学习;只有自信,才能成功。自信靠自尊、自强、自爱、自觉主动来争取,自信与学会学习同行。让自信在学生心目中积淀,指引学生创造学习的奇迹。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延伸阅读

《小学英语高效教学》读书心得


本学期我有幸成为区张红琼名师工作室成员,认真阅读了《小学英语高效教学》一书,读完此书,收获颇丰。

《小学英语高效教学》这本书,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指引, 全面提升小学英语教学实效性为目标,面向普通一线教师,立足英语常态教学,从 语音、词汇、语篇、语法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探讨小学英语高效教学实施策略。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感到了自己之前教学的诸多不足,怎样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更加高效?这本书让我感受到教育专著中那份鲜活的理念,捕捉到最前沿的教育信息与动态。

要进行高效教学,课堂教学中必须多信息、高密度、快节奏。所谓多信息,指的是课堂教学要增加学生接触外语语言材料和信息量。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听些生动、有趣、幽默的对话和短文,让学生在愉悦中潜移默化地获得信息,积累素材,丰富知识,激发兴趣。

随着教材的加深,逐步提高听和阅读外语语言材料的质和量。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学生的视野拓宽,信息量加大,听、说、读、写的能力大大提高。高密度是指学生外语实践的量大面宽。教师讲解多,必然减少学生练习、实践的机会。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激励学生积极学习,提高外语实践的密度。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各项外语活动。高密度要求在同一水平的基础上的教学内容并列和反复地进行语言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训练,并在理解的基础上从听、说、读、写各种不同角度展开,以增加外语实践的量和外语实践的人数。

快节奏指的是学生学习和操练的节奏要交替紧凑。当然所谓的“快”不是指一味的进度快,而是教学节奏明快,练习转换、环节交替紧凑,语速正常,学生操练外语的内容和学生轮换操练的频率要快速、协调。为了节省组织教学的时间,师生之间要达成一种默契,可借助于一些手势语、体态语和暗示来表达教师的要求。这本书主要阐述了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新课标精要解读:主要引导老师重点分析新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对于相关英语学习内容的主要目标要求、实施建议等,想方设法让老师做到“标准在胸”。

二.常见问题梳理:就一线普通英语教师教学中最常见、具有代表性及倾向性的误 区、问题给予精要提示,以便于改进。

三.高效策略导引:从理念与实践结合,特别是与大多数普通英语教师教学实践结 合的角度,指导运用实用、高效、便捷的小学英语新课程实施策略。

四.实用案例透析:选用普通一线教师成功的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并评析,使之接 近普通教师教学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易于揣摩领会,且便于“学”,能够“学”。

五.智慧经验链接:精选时效性、操作性强,有见地的相关经验、做法或观点,以 期达到拓宽视野、融会贯通的目的。

六.反思讨论实践:结合小学英语教学的具体实践,每节提供两个相异或相反的观点,并提出直指英语教学实践的两个现实问题,以便引发教师结合实践,梳理自己的观点,反思自己的实践,从而提高自身英语教学水平。

领会了这本书的内容,高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所谓“高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我认为高效教学中的“效”字不仅局限在课堂中的体现,还应体现在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与专业知识水平。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十分辛苦,也不能称之为真正高效的教学。只有这几方面都做到了高效,才能算是真正的高效教学。

一、 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

课前准备工作通俗的讲就是指教师的备课:教具的准备,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任务的布置,教学环境的设置,以及学生课前应做好的相应的准备工作。比如在教授服饰的课堂上,就要利用学生的衣服来教学,因此,上课前就要求同学们准备好各种衣服。再如为了突出英语学习的氛围,我们还可以在课后让学生布置英语角,办英语手抄报等,让学生活跃在英语的气息中。教学设计这一环节十分重要,它为一堂有效课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1、 首先,教师应当了解学生的应有知识和能力水平,以及心理个性年龄特点,并根据学生已有的这些特点确立适当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确立目标要符合学生实际并且难易适度,不能过高或过低。

2、 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活动的设计。现在小学英语教学普遍存在课时紧班容量大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小学英语教师更要抓住教材要点,并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从实际水平出发,灵活安排使用教材,从学生的兴趣、学习风格和学习动机出发,设计课堂环节,既不要太过复杂繁琐又要引起学生兴趣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的语言能力有所提高。

二、 要进行高效教学,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与专业知识水平

高效教学要求英语教师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具有较广博的世界人文地理知识;同时,教师须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能够自如地驾驭教材和课堂教学过程,了解新教材特点,恰当地制定教学计划,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所以,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以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并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学生,要多接触名师,学习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理念,并付诸实施。在提高自己业务水平的同时,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对待学生必须循循善诱,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意识,努力创建平等、民主、和谐、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实现人的个性的充分自由发展。

读《小学英语高效教学》心得体会


本学期,通过名师的推荐,一直在看这本由戈向红主编的《小学英语高效教学》,有点爱不释手的感觉。所谓的英语高效课堂,就是要用尽可能小的教学消耗获取最大的教学效益,这就要求英语课堂必须:是情感的课堂,珍惜学生的个体独特性和成长中的可变性;是自主的课堂,给学生选择的权利,相信学生能够自己规划、自己设计;是开放的课堂,让课堂成为师生体验、发现和创造的天地。

这本书从语音、词汇、语篇、语法功能和文化五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做到小学英语的高效课堂。

我印象深刻的是语音教学的高效策略。小学英语重实用轻语法,提高小学生的听说能力很必要,语音学习也就显得很重要。但是并不提倡枯燥的语音知识的学习,如果能够寓教于乐,在教学中穿插活泼有趣的活动,就可以加快认读,促进记忆,熟练拼读,变语音符号为学生的“朋友”,让语音“活”起来,“动”起来,“欢笑着”走近小学生的心里。但是学生的学习热情很容易冷却,这时候,开展课堂竞赛活动和课外竞赛活动能极大地鼓励和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采用个人竞赛、小组竞赛、班级竞赛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例如,可以在小组之间开展看字母组合:al,or等抢读其发音,比比谁读得更正确,赢的那一组可以做下一次比赛的评委,给其他组出题。再出题目的过程中,学生们也会仔细考量,认真探究,从另一方面复习了所学的音标。而其他组也会为了获得成为评委的机会,争先恐后地进行抢答。这样,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很快就高涨起来了。

这本书提出的其他方面的策略也很实用,我经常在课堂中进行实践,也收到不收的成效。好书时常翻,我会反复阅读这本书,把书中的每个策略都反复思考,实践符合自己教学的策略,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老子的“道”与“人” ——读《老子》有感


老子,又称老聃,春秋末期周朝掌管典籍的史官几乎每本我所看到的研究老子的现代著作都以类似的人物简介作开篇导读;而接下来对老子其人其事的评论也多雷同:老子是一位真正的智者,老子的思想是人类大智大慧的结晶。也许是出于对类似侃侃而谈之大作的由衷的恐惧,又或是在愤世嫉俗的心态的影响下,我对所谓古代先哲的智慧总抱着怀疑甚至不屑一顾的态度。因此每狩猎于图书馆古哲学之林,一触及此类开篇,如捡刺猬,弃之恨晚;而去寻新猎奇,于是总与先哲的大智大慧失之交臂。
真正对老子学说有所了解却是源于蔡志忠的漫画。不是密密麻麻的文字赘述,取而代之以图画的形式形象生动幽默地再现了一代先哲的思想。我以为以一种轻松而非学术研究的心态去接触这类语言上较晦涩难懂的古代哲学,反而更容易产生心灵的共鸣,让人领悟真谛。此后,我又把《老子》原著通读了几遍。合上整本书,闭上双眼,一个逻辑概念和谐统一的崇高而朴实的哲学思想体系逐渐清晰地呈现在我的脑海中。这些哲理并非挂在天上,让人觉得高深莫测,而是很自然地反映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像空气的存在一样自然却不为人注意,不为人先知,直到有一天某位智者经过深刻的思索与反省,归纳总结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并传于后世,如同科学家向我们宣告空气的存在一样时,我们才恍然顿悟。而这位哲学上的智者便是老子。
这里我无意也没能力从哲学的高度去论述老子的思想,去争辩它是唯心还是唯物的,去称颂它在中国哲学史上无可取代的地位和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深远影响,更无力去考证老子存在的真实性,他与孔子孰先孰后的问题;而只是想对老子对人的感悟作浅显的接触,去体验一下老子的道。
小时候被父亲拎着耳朵背的《三字经》到今天我几乎忘光了;只有开篇一句还记忆犹新:人之初,性本善。性是否本善我不置可否;倒是对人之初三字的思考害我死掉不少脑细胞。那时曾凝望蓝天,很认真地去想一个很无聊的问题:我是妈妈生的,妈妈是妈妈的妈妈生的,妈妈的妈妈是那第一个妈妈是谁生的? 何谓人之初? 人是什么时候存在这蓝天与大地之间的? 幼小的我当然不会意识到这个傻问题已牵涉到哲学研究的领域:对自我的思考与认识。我是谁? 从哪里来? 到哪里去?而在现代人的观念中,这些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物。自我定位自我价值自我塑造都已成了被人说烂的名词。真的如此简单吗? 确切的答案又在哪里呢?
也许你会惊讶,这一追本溯源的问题,在老子之前,还没有被深入研究过。用现代人的说法,还没有从人的源头、宇宙的源头来考察人,还没有站在宇宙论的高度来考察人,甚至还没有产生宇宙的概念。
人的自我意识是老子唤醒的。
道人的本源。老子的顿悟。
道是宇宙的开端,是人的始祖。人由道生,复归于道,由无到有,复归于无;人从道得到禀性,以道的本性为本性,按道的变化准则运行;而道的变化则是依自然而变。我们暂且把对道的困惑放下,而瞄准老子所提到的人。这里,老子已将人归为一类,将其与天地万物分离开,并置于万物之上,列为宇宙四大之一。人这一概念的提出,无疑是人类自我意识、人格意识产生的标志,更是人对自我本性、自我本质、自我价值探索的前提,是从本质上理解人生、解决人生问题的前提。
老子为什么把人抬高到与天地并列的地位? 老子认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人有知,有明,能知人,能自知,这是其他万物所无法比拟的。人有智慧,且人能弃智即大智若愚,即顺其自然,不炫耀自己的智慧。因此,人是万物之灵。
现代社会许多人为了私利不断夸耀人的伟大、人的独一无二,认为人可以在地球上甚至宇宙中为所欲为、肆无忌惮。为此他们也抬出了老子的观点,强调老子所说的人有智,却故意忽略下半部分,即老子所讲的应如何运用智慧。对此,老子说人当弃智而非滥用自己的智慧。致虚极,守静笃和道法自然也是老子要强调的。人之所以能当万物的头头,正是因为人能顺道而行,人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顺应自然而非违背自然。对老子思想的片面认识让自以为伟大的人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不管怎样,老子对人的肯定、对人类形成人格意识及自尊心理起了重要的作用,不但影响了古人,也影响了现代人。只是我们在强调智慧的同时,更应该注意弃智的重要性。
对于人,来龙已有,去脉又如何呢? 人的自然生命是不能长久的,但人的精神却可永存,只有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人才可以死而不亡。
精神高尚,人格自尊,是老子思想对人的深刻认识的一个重要反映。
我们从小在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奉献精神的教育下茁壮成长。无私奉献应是现代人所追求的思想修养的高度。但这种思想决非现代社会的产物,早在春秋时期的老子已为这一思想的形成提供了雏形。
一个人愈是为别人着想,自己也就越富有;一个人愈是给予别人,自己就越富足。至于抱怨以德等都是在劝导人们舍弃个人利益,多为他人着想。这些无疑都闪烁着无私奉献精神的朴实光辉。
可惜的是,早在两千多年前就为古代哲人所提倡的正确思想,在今天却受到不少人的鄙夷;一种文明的失落感油然而生。真正拾起这一文明的碎片,将之作为自己行为准则的人少之又少,大多数人都只是将它作为未来理想人格看待。现实生活中,心理的天平仍向物质利益一方严重倾斜。君不见,贪污受贿、走私贩毒、投机倒把的负面报道几乎每天见诸报端。即便这其中有现代人的猎奇心理作怪,但并非空穴来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风气的问题。在物质享受面前,在名利富贵的引诱下,人们的确很容易失去抵抗力,失去对精神世界追求的渴望。能够战胜别人,不受他人摆布是人坚强有力的证明,但只有能战胜自我,不受自己邪恶欲望支配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人。而后者正是许多人无法达到的境界。老子对人的认识是何等精辟透彻。回到正题,思想是可以塑造的,但许多人对大道理都会倍感反感,难以接受,以为都是陈词滥调。那我们不妨循着人们正流行的复古风,以老子思想作为桥梁,引导其归于正途。老子的思想源于自然,从不高高在上教训人,而是以循循善诱的方式,从你的内心深处引起共鸣,在你面前展开一片清新天地,虽不能引人奋进,却能将人导入人生最有价值的航道。
也许会有人站出来大声反驳:人类社会发展至今, 怎能与老子时代同日而语? 的确,这是事实。就前述人生价值取向而言,早已发生极大的变化。现代流行的价值观充满着自相矛盾的两个方面。其一,无私奉献的价值观,我们自小耳濡目染,在此不再赘述。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更趋向功利主义。市场经济以竞争为机制,以物质利益为杠杆,可以调动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但其负面效应也不容忽视。负面效应即激发人的私欲,追名逐利,贪图富贵。可以肯定,前者是更高一级的人生价值取向。但在今天,后者似乎更为适应发展的潮流。而老子的思想与二者皆有别,它更注重个人的精神修养,讲求道法自然。对前者而言,老子思想确有不足,它不讲个人的主观努力,更强调无欲无求。这样一来,人生便丧失了积极性。不过这仅仅是不足,与后者相比,无疑谈不上对社会的危害,因为其主张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地为社会作贡献;客观条件不允许,则自在生活,笑面人生。这当然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反而对人的身心修养颇有益处,特别在个人欲望与客观矛盾时,能调节人心理平衡,益于人冷静思考,量力而行。
也许有人出于偏见,认为老子思想漠视人生,主张得过且过,对生活不负责任,是虚无主义,不可取。其实只需引用老子的一句话即可反驳此论调,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不正是告诫人们不要拿人生开玩笑,并提出了一整套如前所述的做人原则和方法吗? 难道说这是漠视人生吗?
对人的认识及如何做人,老子在论及道时进行了精辟的论述,为我们更好地认识自我、思考人生提供了一把不可多得的钥匙。当我们面对现代人生中的种种难于抉择的困惑时,不妨借用一下真正的智者的大彻大悟吧,收不定会有意外的收货呢。

道可道非常道_读书之《道德经》读后感2000字


道可道非常道_读书之《道德经》读后感2000字:

平日里,常常有人称那些通明世事、达悟人生的人为“得道者”。何为“道”?道是万物的起始,道是宇宙的本源,道是变化的法则,这种种说法似乎正确,又似乎不完全正确。读完老子《道德经》后,你可能知道了“道”,但是仍然无法给出“道”的正确定义。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应该恭喜你,你在“得道”的路上迈开了一大步。老子在《道德经》开篇就如是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说,道如果可以言说,那就不是真正永恒的道了;能够给一个东西予一个名称的,这名称与实际已经不相符。老子还说:“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可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知道而不可说,便是与自然的大道合而为一,大道不能用言语来表达。对事物的认知,一旦说出口就变味,因为语言描述与实际情形总是有差距的。我以为老子的意思不是宣扬一种绝对的虚无主义,他是发现了一个具有普世价值的道理:真理无关乎语言文字。

儒家孔子有言:“诗不尽言,言不尽意。”诗书的本意用言语是表达不尽的,即使再充分的表达也难说尽真实的意义。所以孟子也告诫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佛家更有“不可说”之说,“说是一物即不中”,诸法妙理,非关文字。灵山会上佛祖拈花示众,参悟禅机者也只是微笑不语;禅宗六祖惠能不识文字却能顿悟佛理,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苏东坡“日喻”文说,为一个不曾见过太阳的盲人说太阳是怎么样的,盲人无论如何也理解不了太阳的真相。诸如此类无不在说明“真理无关乎文字”的道理,充分印证老子“道可道非常道”的真理性。形诸文字反而破坏真相,横生枝节。庄子文中说到一个名叫轮扁的木匠,有人问他年纪大了为何不把手艺传给儿子,他说传给人的只能是规矩方圆的方法,而真正的手艺是传不给他人的。老子认为,孔子推崇的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只不过是先王的陈迹而已,不是先王的精神。《庄子》中有不少孔子受辱挨批的故事耐人寻味,对于自己的人道说教孔子总是有所感悟的样子。其中《天运》篇写道:有一次孔子拜见老子后回到住所,三天不说一句话,弟子不解,问先生何故?孔子说,面对一个得道的人,任何话语都是多余的。读书人常常以为书本上的文字很宝贵,殊不知言外之意才最为珍贵。

“道可道非常道”给人一个深刻的启示是,理解真义贵在体悟。世间繁复纷扰,在其间感悟真谛、体悟真义,实在是自在人生所必须。既然真义与文字无关,那么是否就不需要文字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思考持续进行无疑需要依赖于语言文字,因此,体悟真义不是遗弃文字,而是要求不拘泥于语言文字,超越语言文字甚至超越具体的事物。因为真理超越时空而存在,当然要超越文字才能把握真理的要义。

悟道自然需要一个过程,渐悟与顿悟其实是一表述的不同,大凡觉悟的那一刻都是瞬间的,只是觉悟之前的那段路途往往是漫长的。《道德经》本身也有教导人感悟和体悟真理的基本路径:一是用熟知的事物来作类比;二是效法自然。老子善用类比方法说明道理,

我们常说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其原因也可归结为“道可道非常道”。真义在无声之中,一出声就离真义远了,所以“无声”胜过“有声”。庄子有“得鱼而忘荃,得意而忘言”之说,用荃是为了得到鱼,现在已经得到了鱼,荃就不再重要;用语言是为了表达意思,现在已经懂意思了,还在乎语言干什么?如果真理是明月花鸟,那么文字犹如手指,手可指点明月花鸟在哪里,但不是明月花鸟本身。如果自己能够看到明月花鸟,就无需别人的手来指点了。好了,在下自然不必多说,因为一说多,就又离道远了。作者:陈中华

喜欢《高效教学的道与术读后感》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华容道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