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读书笔记读后感50字 > 地图 > 读书笔记读后感50字

读书笔记读后感50字

发布时间:2019-10-11 来源:互联网

《再见,拖延症》读书笔记3000字。

高尔基先生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因此,我们需要读大量有深度的书籍,比如中外经典名著,它是人类知识的总结。由于人们对事物都有不同的看法,所以每个人看完中外经典名著后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为了记录文章中自己喜欢的句子以及阅读文章的感受,写一篇读后感是很有必要的。那么,你都看过哪些中外经典名著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上《再见,拖延症》读书笔记30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再见,拖延症》读书笔记3000字心得感想:

正如罗振宇所说所有关于拖延症的书籍都是胡说八道,每一个拖延症患者其实比谁都清楚自己面临的问题...也如我今天选择完成这篇读书笔记,本来不在这个月的任务列表中,看着进度标的任务明显有点落后但就是不想去完成,与其这样漫无目的的无所事事不如花点时间来干点有意义的事情,顺便也警醒一下最近两天有点拖延的自己。

和之前读的《自制力》一书相比,这本书通篇没有任何大道理,都是浅显易懂的内容,但为什么要列出来呢?因为它将拖延症的原因列得特别详细,一句话就能概括每一章节要表达的意思,对于每个月总有几天想拖延的我来说,对照着做一个快速的自我诊断是不错的方式,毕竟拖延症是值得一生来对抗的事情;

当然,我对全文的观点并不完全赞同,例如14、15、16、29、40等几条建议,作者有着日本人典型的“谨小慎微”的思维,给人一种比较保守、拘谨的感觉,毕竟有时候冒险是必须的也是值得,完全用风险意识来制约自己并不太现实;同样借口也一样,偶尔给自己找借口未尝不可...

最后,很有讽刺意义的是,我重读这本书本身就是对不想看一堆枯燥书籍的两个小时的拖延,哎,没救了!

读书笔记:

不要对未来的期许过高!明天的生是机遇当下持续的努力和准备;

想到的事情在既定的事件内完成;合理安排任务的优先级,即使优先级很低的事情也要开始做起来;

不要留恋现状!万物皆变,今天的惬意时刻可能是明天痛苦的开始;

丢掉舒适度!忘掉接下来开始任务的痛苦,生前何必多睡死后必定长眠;

时刻具备危机感!无论是自己和亲人的健康,还是经济方面的问题,甚至是意外事故和自然灾害,留意细微的变化和反常,积极做好应对措施;

具备前瞻性!同上,我们经历的绝大部分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很多问题事先都会有征兆;

警惕整合性思维!我们的大脑倾向于搜集相关的所有事物并进行归纳整理,但这样很容易让自己陷于各种细节问题,而且会让思维更加凌乱而不利于任务的完成;

把事情分解开来!特别是大的任务一定要注意分解一步步实施;

不能眼高手低,目标过于远大!目标越大,半途而废的几率越大,现实毕竟很骨感;

不要仅满足于纸上谈兵!纸上的目标是用于检查完成靠近目标的脚步的,与其写一个空洞的目标,不如分解目标;

设定好目标诱因!给目标设定启程的诱因,例如我要积极健身因为不能容忍人到中年时大腹便便的自己…

不要堆积太多东西!packRat只是喜欢囤积资源但又舍不得扔掉废品的人,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已经有足够的能力去提供绝大部分需要的物资;读书笔记当然这不局限于有形的物资,例如我比较喜欢囤积网络资源,但绝大部分时候没有花时间来消化吸收,也算是典型的packRat吧!精简主义才是生活应有的样子;

不要太计较结果,先做做看!完美主义者应该很在意这一点吧,因为他们总希望一次性完美地完成,结果就是无尽的拖延和不完美;另一种就是在行动前对既有任务有固定的印象或者偏见,结果是往往放弃尝试的机会;

减少失败的风险!失败总是让人觉得痛苦的,事前的风险评估和采取避险行动不仅可以降低失败后的不悦情绪,而且在成功时对于人的激励更有效果;谈到“奖励机制”,在设定奖励方式时,最好将其与成功的目标靠近,例如瘦身成功后给自己买一件帅气的衣服(在可承受的范围内不要太在意价格);当微信文章达到10万+,可以给自己换一台更舒服的电脑激励自己更好的工作…

切不可漫无目的!如果事情的仅限于开始的热情,或者在执行一段时间后并无实际性进展,就要开始反思自己;

做好严谨的计划!不凭借一时热情和冲动做决定;

摒弃“维持现状”的倾向!维持现状是人心理上的一种惰性,特别是如果还拥有“未来会更好”的想法就更加可怕,如需改变则要循序渐进;

说出你的想法!和别人分享你的目标和完成进度,用周边的力量来监督自己;

利用“旁观者效应”督促自己!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学习工作带来的进步往往更大,一方面是因为大家有意无意地监督,另一方面大家可以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表现优秀的人员可以得到大家的赏识;另外说出的目标要努力去实现完成,否则每一次都是挫折的积累,连自己也不相信自己;

想想你的初衷!积极对比现实和开始设想的差距,认真思考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朝最初的方向进发;

勿从空白状态开始!对于有成功先例可参考的任务,注意学习借鉴!

先“做好准备”!旅行并不是说走就走,时刻提醒自己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

进入待命状态!不要给自己细微的借口,思维和行动都要进入时刻可以进入工作状态的准备;

拒绝完美主义!凡事不可能完美但可以提前做准备,还可以选择一个相对较好的方案啊;

善于利用模版!繁琐但有模版或者先例的事情可以在此基础上套用;

如实告知进展状况!即使工作任务还在进行中,绝不要因为进度不好看而托辞敷衍,否则可能会因自己的拖延影响进度;

设定好时间限制!在设定好的时间内努力完成任务,如果未完成需要反思为什么超出时间;

身心保有余力!拖延的原因之一是因为精神上认为负担较大,因而产生不安情绪,当这种情绪伴随任务时会让人焦虑且难以坚持;

切不可鼓劲过头!完全凭借意志力支撑的事情可能更容易让事情半途而废,因为我们内心的反抗和不断的踌躇会从旁敲侧击地腐蚀我们的耐心,让事情的效率变低;

留神“偏好逆转”现象!是指本来准备做A却因为外界的因素而改向B,绝大部分情况下会得不偿失,例如本来打开电脑准备写文案,结果因为邮件、朋友分享的链接而干其它的事情;

专心做一件事!过分追求太多目标会让人分心,人生有限,将时间花在值得的方向;

专心致志!一旦任务开始学会将自己的注意力与外界隔绝,除非阶段性任务完成,否则禁止分心;

下定决心!犹豫不决是人的本能,特别是在不确定收益面前,要么事先准备不足无法准确判断,要么决策时间过长反而干涉了选择本身;

整理桌面,整理思路!不要因为办公桌面和电脑桌面凌乱而影响工作效率,日常的整理归纳都必不可少;

要明白很多事能轻易完成!细化任务给自己一个可行的着手点;

展现自信的状态!不是因为开心才笑,而是因为笑了才开心;行动起来会给自己一个积极的姿态;

定好工作量,适度而行!安排的工作量过多反而会影响效率和质量,还会让内心排斥和抵触;

别一口气就把事情做完!有一种人喜欢把事情累积到一起完成,一方面是因为不好的习惯例如拖延,另一方面是因为在deadline面前荷尔蒙的激增会让他们斗志昂扬,一旦完成任务会带给自己一种“有惊无险”的快感;的确不可否认有人能在这种情况下优秀的完成工作,但很多人在此中状态下的工作结果差强人意,而且一旦有意外发生,所有的事情都不能如期完成;

即使没有截止期限也要马上行动!不要让deadline来驱动自己,即使没有明确的时间限制,也要自己设定一个时间来完成;

不找借口!借口会让拖延症雪上加霜;

掌握反馈信息!无论是“超级玛丽”中跳跃的“嘣”一声,还是朋友圈的点赞和评论,得到正面反馈会让人坚持更持久;

时刻暗示自己能够“马上行动”!从主观上要建立自己是一个行动派,在每一即将拖延和正在拖延的时刻给自己心理暗示;

不妨来点音乐!音乐,咖啡,香薰,柔和的灯光…都可以为行动创造一个良好的契机,一个良好的环境会让拖延变得艰难;

保持乐观!当工作变得机械和无乐趣时,试图转换一种思维模式,即使是短暂的几分钟也可以,让身心得到短暂的休憩,也是不错的减压方式;

发现事情本身的价值!单纯从金钱的角度来衡量价值会局限自己的思维判断,设想一下如果你的工作没有工资收入,你会用何种心态来坚持自己现在做的事情?

预见到对自身最大的损失!很多时候我们一边渴望着任务完成后的喜悦,另一方面又用任务失败的结果折磨自己,这种情况下最好提前明确任务失败后有什么损失是自己无法接受的,与其在任务期间想入非非,不如一开始让自己对失败有着清醒的认识,更多的从正面去激励自己;

让事情转变成话题!闭门造车是孤独的,团队协作不仅能集思广益,更能在交流中缓解焦虑;

为什么不能做到马上行动?四大原因:

选择障碍,不能安排合适的优先级;

决定障碍,缺乏严谨的思考因而导致自己无法下定决心行动;

准备不足,辅助工作不充分;

实践落空,任务期间拖延或者半途而废;

做好打算的建议:

如果无法明确方向,不妨先凭证感觉行动;

积极尝试,根据尝试结果来制定实施方案;

变成习惯:

a.如果无法明确方向,不妨先凭证感觉行动;

b.积极尝试,根据尝试结果来制定实施方案;作者:天使

HdH765.cOm更多精选中外名著读后感阅读

学而时习之——《论语》读书笔记3000字


学而时习之——《论语》读书笔记3000字:

文:看淡秋水;“学而时习之”是《论语》的开篇第一章,也是初中古文启蒙教育的篇目。原文如下: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在读初中的时候,记得当时的翻译是这样的:

对学过的知识经常复习,不也是很愉悦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开心的吗?别人不了解我,而我却不生气,不也是有修养的君子么?

目前网上认同这种翻译的大概占了百分之九十九以上,可见这是一个通用版本。

我个人认为,作为古文的启蒙教育,这样翻译也大致上说得过去,因为毕竟不是做学术研究,同时也照顾到了初中阶段教育的需要。但是,如果稍微深入一点的去分析,就会发现,这样的翻译是不准确的。

一、要准确翻译古文,首先应了解作者的思想特征

在“学而时习之”中,“学”是学习,这个没有争议。但是,孔子在《论语》中所说的“学”的内容是有特指的。

在没有特指的情况下,学的内容包括我们希望了解的所有未知知识以及我们没有掌握但是想掌握的所有技术,它既包括学习政治理论、文化艺术修养,也包括学习工农商学兵等各行各业的技能、才艺等等。

但是,孔子所说的“学”的内容范围要小得多,主要是指西周时期的诗、书、礼、乐等传统典籍,也就是学习帮助君主或者诸侯管理国家的理论、策略和方法。

孔子思想有两个最基本的特征:有等级的仁爱观念和“入世”。有等级的仁爱思想是他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入世”是他对社会的态度。这两个特征贯穿于孔子的整个思想体系。

由于孔子非常强调人是有社会等级的,所以他很轻视对一般的生活技能的掌握,认为这不是“君子”该去掌握的事情。比如,在《论语·子罕》中,他说:

吾少贱也,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意思是说:我少年的时候非常低贱,所以掌握了许多卑贱的技艺。真正的君子会有这么多的技艺吗?不会的。

他又说:“吾不试,故艺。”(同上)我没有当官,所以才学会了这些技能。他把生活技能等称为“鄙事”,认为这不是一个君子该去掌握的事情,也不是一个“当官”的人该去做的事情。孔子从来不认为自己掌握了这些技能是多么高兴的事情,相反,他认为他是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去学的。

所以在这里,这个“学”不能宽泛地理解成学习一般的书本知识,或者是学习生活、生产技能。

二、翻译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

在《说文解字》中,“习”的本意是鸟儿频繁试飞。所谓的频繁试飞,是指雏鸟刚刚练习飞翔的行为。这个试飞行为的本身,包含了实践的意思。小鸟站在窝里无论翅膀煽动得如何优美,如果不离开自己的鸟窝去真正地实践飞行的技巧,也是检验不了自己到底能不能飞得好、飞得高的。

前面我们说了,孔子“学”的内容主要是指帮助君主或者诸侯管理国家的理论、策略和方法。那么,在这里如果把“习”字翻译成温习或者复习,就不是很准确。

在孔子眼里,一个人如果把学到的治国理政的本领施展出来了,才是一件愉悦的事情。所以,在这里“习”字应该是实践的意思,而不是“温习”或者“复习”。

三、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区别字义的不同

汉字经过不断的发展,其含义和用法既有继承也有区别。比如,“有朋自远方来”中的“朋”字,现在我们一般都把“朋”翻译成带有普遍意义的朋友。但是在古代,“朋”跟“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只是经常连用而已。《易·兑》中说:“君子以朋友讲习。”虽然这里是朋友连用,但是它的“朋”是“同学”的意思。孔颖达疏:“同门曰朋,同志曰友。”“同门为朋”,即跟从同一个老师学习的人称为“朋”;“同志为友”,即是说志同道合的人才能称为“友”。

还有一些字,虽然表达的是同一种状态,但是在程度上却不一样。比如“不亦说乎”中的“说”和“不亦乐乎”中的“乐”。“说”通“悦”,是内心愉悦的意思。“乐”的意思是开心、快乐。两个字虽然都是说愉悦、开心、高兴,但是表达快乐的程度和状态都是不一样的。

内心很愉快,但是不表现出来,被称为“悦”。

有特别让自己高兴的事情,整个人已经控制不住地喜形于色,甚至是手舞足蹈了,被称为“乐”。

(pS:“学而时习之”中的“时”字,网上有人说在周秦的时候,它是“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的意思,作副词用。但是朱熹在《论语集注》中对“时”的解释是“时常”。《说文解字》中,对“学而时习之”中的“时”的解释,也是时常、经常。另外,我在《古文观止》中也没有发现“时”字特指“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的说法。比如,《左传·子产坏晋馆垣(襄公三十一年)》中,“时”字就有“诛求无时(时间。无时,指没有确定的时间)”、“以来会时(按时)事”、“未知见时(时间)”、“其暴露,则恐燥湿之不时(定时)而朽蠹”、“司空以时(平时)平易道路,圬人以时(按时)螟馆宫室”等用法,其意义跟现在差不多,并没有特指。所以,个人觉得,在这里“时”字解释成“时常”或者“经常”是正确用法。)

四、翻译要符合常理

把“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成“对学过的知识经常温习不也是一件高兴的事情吗?”看似通顺,其实并不符合常理。一个人之所以要反复去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要么是他已经把学过的知识忘记了,要么是以前就没有学透,没有理解清楚。而这个反复的过程,并没有什么让人值得开心愉悦的。因为,一次就记住或者弄懂一个知识,远比需要花时间反复复习才搞懂要开心得多。

可能有人会说,孔子的意思是说“温故而知新”,通过反复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并经过思考,得到新的领悟,这难道不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吗?

如果真的是这样,当然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但是,在“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有关于思考的提示吗?或者说根据文意能找到关于思考被省略的依据吗?都没有。这句话讲了四个状态:学(学习)、时(经常,时常)、习(实践)、悦(愉悦),并没有说关于思考的事情。假如说有通过思考得到了新的领悟而让人愉悦的意思的话,那么这句话的翻译应该是这样的:“对学过的知识经常复习,(并通过思考得出新的领悟)不也是很愉悦的吗?”

在古文翻译中,补出原文中无需说明而故意省略的内容,这是可以的。比如,在“人不知而不愠”中,“人不知”后面是省略了宾语“我”的,翻译的时候就补出来:“别人不了解(我)……”。

但是,对“学而时习之……”这句话的翻译,大家都没有补充“通过思考得出新的领悟”,这不是大家疏忽,而是原文中本来就没有这样的意思在里面。

既然不是|“温故而知新”,那么,单纯的、反复的去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还觉得非常愉快,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是不符合常理的。

还有,把“朋”字理解成普通的“朋友”的意思以后,翻译成“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开心的吗?”也并不是普遍成立的事情。对好客的人来说,有朋友来确实开心,但是对不好客、不喜欢被打扰的人来说,是否真正开心就未必。另外,朋友的关系是有亲疏、厚薄之分的。好朋友、知己过来了,自然会发自内心的高兴,但是如果仅仅是点头之交的普通朋友来了,或许会客气的接待,但是未必会达到“喜形于色”、“手舞足蹈”的程度。

五、全文翻译

如果把孔子的这段话翻译成“对学过的知识经常复习……有朋友从远方来……别人不了解我而我却不生气……”给人的感觉是在分别讲学习的方式、对待朋友的态度和成为君子的一个标准,而这三件事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要说有,就是孔子告诉了我们三个不同的生活常识而已。

所以,我觉得孔子的这段话应该这样翻译:

学到本领后能时常进行社会实践,不也是很愉悦的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开心的吗?别人不了解(我)而(我)却不生气,不正是君子的作风吗?

《人间草木》读书笔记3000字


《人间草木》读书笔记3000字

汪曾琪先生的《人间草木》一书,放置于床头,有时读个七八章,有时读个一两章,断断续续的竟也读完了。这种散文,读起来没压力,心情却又是愉悦的,到是适合我这种没什么计划的人。书中或花鸟、或鱼虫、或旅行、或回忆,这世间风物在汪先生笔中透着气息、透着风味、夹杂着乐观与幽默传达到我眼中心里。回想各个章节,留有深刻印象的要论以下三章:

一、四川杂忆

四川是我极喜爱的地方,除去对家乡的乡情外,这地方让我一直心心念念,十余年来去了四五次。

汪先生写乐山,写的是乐山大佛,写的是司马光的登山亦有道徐行则不踬,他看的是字,谈的是见道之言。而我心里的乐山,念的是乐山的跷脚牛肉。牛肉吃过不少,广东潮汕的牛肉丸Q弹有劲,烫火锅的牛肉又是鲜嫩爽口;台湾的牛肉面的牛肉则是软烂无比、入口则化;四川的水煮牛肉则是鲜香嫩滑。而则翘脚牛肉与别不同,它是用牛棒子骨、牛脊骨、中药材包、料包等一起吊汤熬制,将牛肉跟牛杂等同涮,吃的时候取出牛肉往本地烘干的红辣椒面上一沾,辣椒的香与辣配合牛肉的鲜与嫩填满口腔,人间美味不过如此。

据查,翘脚牛肉最早是救济穷人的食物。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在四川乐山有位擅长中草药,精通歧典之术的罗老中医,在乐山苏稽镇河边悬锅烹药,救济过往行人。其间,他看到一些大户人家把牛杂(诸如肠子、牛骨、牛肚、草肚之类)扔到河里,觉得很可惜。于是,他把牛杂捡回洗净后,放在有中草药的汤锅。结果发现熬出来的汤味甚是鲜香。因味特汤香,又有防病治病的功效。所以,特意来饮者络绎不绝,堂堂爆满。其间没有席位者,有的站着,有的蹲着,有的就直接坐在门口的台阶上跷着二郎腿端碗即食。久而久之食客们便形象的起了一个“跷脚”牛肉的别称,且流传至今。难怪当初在巷中小店,当地人聚餐一人一盆翘脚牛肉,也无他菜就呼哧呼哧的吃了起来,期间大汗淋漓、姿态各异,原有此故。

汪先生写峨眉山,写的是清音阁到洪椿坪的美景,一边是山一边是水,水穿石而过,飞鸟驻足,风景极好。我们也去了峨眉,路上风景虽美,但因是自驾,一路匆匆,未曾驻足,不能得见这种山水间蒙蒙耳耳的形态。但好在赶车时候肚子饿了,停下车来随意寻了一家农家小店,一人来了一碗豆花。这豆花点的不硬不软刚刚好,摆在碗中一大块一大块的,筷子刚好夹得起来,闻到的是满满豆香。配上葱花、蒜泥、香油、椒油、萝卜丁或者别的咸菜,一口下去,清香爽口又绵软细腻,丝毫没有点豆腐的碱味,这家豆花便也成了我吃过的最好吃的四川豆花。

汪先生还写了巧遇五台山来拜金顶的和尚,和尚进庙,得一百八十拜,不知道是不是他们的真心诚意,一去金顶就看见普贤和尚骑象而来,前面一行天女。而我们去峨眉山才不管有没有普贤或者天女,直奔金顶看日出、云海、佛灯、佛光的奇景。提前一天入住金顶的酒店,早上五点就爬起来等在金顶的山间小路上。一条小路既有长枪长炮,又有我们这种拿手机的;既有裹大衣的人,又有穿着夏装外套的年轻人,总之人山人海。不知道是我们心意不诚还是运气太差,太阳一直被层层云雾遮挡,无论怎样也不肯跳脱出来,只露出一点影子后便没了踪迹。日出、云海、佛光、佛灯都未尝得见,空余一点遗憾。

二、跑警报

汪先生在西南联大学习期间,昆明三天两头都有飞机警报,一有警报,大家都往郊外跑,叫做跑警报。想到飞机空袭,脑海中全是炸弹掉下来,房屋倒塌、火光冲天、血肉横飞的可怕场景。但在汪先生笔中,一切都是轻松随意的。他们跑警报有两个点,联大学校附近的马尾松林就是其中的一个点。一有警报,做小买卖的就把担子挑了过来,里面常见的吃食中有我m.i1766.com小时候最爱吃的麦芽糖。在那个还是凭粮票、饭票购物的年代,出街走巷的小贩丰富了我小时候的生活。每一次我在家做作业总能发现丁丁的声音。一听到这种丁丁声,我就立马扔下纸笔,冲出家门,跑到家属区院子里的空旷地带,总能看到一群小孩围着一个带帽子的小贩。而我也总会以最快速的冲到小贩面前,拽着父母过年给的零花钱递给小贩,眼巴巴的看着小贩用小铁片震下一小块麦芽糖,然后我就开心的用舌头不停的舔着麦芽糖,直到沾满了舌头、嘴唇、牙齿后,自以为不留一点痕迹的挪回家。

横断的山沟是跑警报的第二个点,这个山沟是一个天然的防空洞,即使炸弹在沟顶爆炸,弹片也不容易蹦进来,所以有人利用空闲还修了私人专用的防空洞,洞中还有两幅对联,一副是人生几何,恋爱三角,一副是见机而作,入土为安。灾难面前做对联者豁达的心态着实让人佩服。汪先生写到跑警报有三种,听到空袭警报(飞机飞入云南境内)大家都不忙下沟,有人看书、有人闲聊甚至还有人打桥牌,一直等看到飞机影子才下沟进洞。常有同事说我是一个心宽的人,前屋着火,只要跟我还有距离,我还可以安然在后屋睡觉。我以为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着急上火也无济于事,不如不慌不忙的一件件料理,消除坏事情的影响。把坏事情处理好了,好事情说不定就这么来了。八十年前的前辈们面对空袭、面对灾难,没有惊慌失措、没有魂不附体,该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该洗头还是洗头、该煮糖水还是煮糖水,一切如常。汪先生说这是我们对待任何猝然而来的灾难,有一种儒道互补的精神,都有不在乎的精神。而我感受到了中国人的韧性、中国人的无所畏惧,有阳光有水份时我们是白杨,高大而直立,但面对危险面对困难时候我们又是杂草,野火吹不尽,春风吹又生。

三、西南联大

关于西南联大汪先生写了好几篇,写校舍、写大师、写自己,相互之间偶有重复之处,但西南联大的生活却是极让人向往。联大校区分散、条件艰苦,但课程可以随意旁听,系图书馆的书可以随便借阅无须登记。教授讲课,想讲什么就讲什么,想怎么讲就怎么讲。教授之间不论长短,你讲你的,我讲我的。其中着墨写了闻一多先生讲课,提及他讲课图文并茂,画出女娲、伏羲的各种画像,口讲指画,有声有色。又提闻一多先生讲晚唐诗,讲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中的点画派联系起来,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将文学和画画结合起来讲,非常人所能为,难怪联大文、理、工学院的学生要穿城而听。联大多数教授对学生呢,要求也不严格,中文系的学生读书报告都不重读书,而重有无独创性的见解。不怕新,不怕怪,而不尚平庸,不喜欢人云亦云。因此汪先生写李贺,说别人的诗是画在白底子的画,而李贺的诗是画在黑底子上的画,故颜色特别浓烈,大为闻先生赞赏。有一个研究联大校史的美国教授以为联大八年,出的人才比北大、清华、南开三十年出的人才都多,问为什么?答曰自由。是否是联大人才更多我没有考证,但由此也可以看出一个学校,有好的设施故然是好的,但更重要的是学校的氛围,老师教得自由,学生学得自由,以此激发思考、激发创见。

上世纪的教学就如此开放,反观我们现在的教学体系,当我还是学生的时候读书写文章就先学三段式,总分或者总分总。数学就学老师教的规律,至于为什么是这个规律,怎么发现这个规律不在我们的学习范围。小伙子呢,形式上学校是灵活了许多,各种社团各种兴趣课,但从整体上、从根本上还是死记硬背的多一些。我看学而思的数学,老师就是把公式或者模型硬教给孩子,让孩子解题套公式。对于语言确实需要大量的阅读大量的写,但如果一直这样过度强调记、背、算,只会固化孩子的思维,而这些固化的东西迟早会被人工智能、机器取代。所以还是希望学校、老师、家长共同努力,学数学呢不仅教公式,还可以多去研讨一下公式背后的原理,让孩子多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学语文呢,不仅读课内之书,读我们国家的书,中外古今都读读,体验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美。只有让他们多接触多体验,才能让孩子们学会思考、学会提出自己的意见,学会理解自己、理解世界,也才能创造一个新的不一样的世界。作者:山风

《中国男人书》读书笔记3000字


《中国男人书》读书笔记3000字心得体会:

这本书是王琦老师以访谈形式,关于中国男性健康的书。

作为男性,男科问题是大多数男性比较回避的话题,男人不能说不行,因此专科小医院才会如此火爆。

不论你是否有男科问题,都应该更了解自己的身体,有病治病、无病强身。

笔记心得:

现代男人的三大困惑:少精(不育)、前列腺问题、阳痿(性功能障碍)

一、少精

男子少精,精子质量下降,一种是精子数量减少或者没有了;一种是精子的质量不好,畸形的很多。精子可以分为abcd四个等级从高到低,正常人a和b一般要占据50%。

受孕的过程,受孕是个复杂的过程,一个月女性排卵期才10天,卵子的存活率大约24小时,之后就会被排除体外。精子在进入女性体内,需要突破阴道内的消耗,需要突破子宫颈的筛选,还需要突破卵子的“壁垒”,就如同战阵,一批批的消耗,最终保障优势兵团到达阵地,完成任务。

精子在为目标冲杀,而卵子坐等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精子结合。

精子主要存在于精液之中,在体内呈液态,射精之初5-45分钟,精液比较浓稠,这是为了保护精子通过阴道内的菌群干扰,在进入阵地前安全完整。45-45分钟之后,精液变稀,释放精子进入战斗位置。精液中一部分是前列腺液,前列腺液有杀菌作用,一方面是保护精子安全,另一方面就是有助于消除女性阴道内的有害菌。

畸形儿的增多不仅仅是发达国家,目前国内的畸形儿也在不断增多,主要原因是畸形精子增多,当达到了一定比例就会成功混入精子的优势兵团,和卵子汇合。

按照中医理论,肝、脾、肾虚弱,尤其是肝肾阳虚,导致造血和精液化生能力下降,而肾中之精是依靠脾中气血化生。

造成脾胃虚弱,饮食上偏甘腻、辛辣、寒凉。现代生活带来的“湿”,脾为五行之中土,可以视为车轴,如果车轴粘滞了,五行运转就也变差了,这就是脾湿。

抽烟和饮酒对于精子的伤害是巨大的。坊间有关于李白的儿子存在智力缺陷的传闻。古人有饮酒和雷雨天气不同房的说法。

污染的环境、包括食用了棉籽油,手机长期留在裤兜,都会造成男性不育。

总之男人很脆弱,睾丸很脆弱,比如肥胖儿的隐睾问题,比如泡温泉、睡火炕导致的精子集体阵亡。

精子的生化过程需要90天,所以一般男科的治疗上也在90天以上,尤其是戒烟戒酒备孕的男士,最好超过半年或者一年。

除了器质性的病变,还有功能性的问题,压力过大等都会造成不育,不得不说压力过大会导致下丘脑-睾丸,这一套内分泌系统的运转失灵,从而引发一系列问题,不仅仅是不育,还会造成不举。

家庭中妻子的重要性,家庭中妻子首先是一个母亲,是一个把别人儿子接到家里的准母亲,男人有时表现的强硬,有时有表现的软弱无力,在自卑和自负中不断转变。就需要家庭中的妻子给予很好的包容和支持,男人的自信来源于家庭而不是自身。

食疗很重要枸杞、桑椹、核桃、黑芝麻,个人还建议吃松子。

二、前列腺问题

现在,前列腺炎有早发的趋势,整体上跟男性的过早发育有关系,尤其是过度手淫,多度饮酒带来的前列腺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中老年的困扰,而变得越来越年轻化。在家中就可以自我康复的一种好办法就是热敷,尤其是做艾灸,艾灸在气海附近的效果最好。

前列腺炎,在中医来看,湿热下注,饮食不当伤了脾胃,调整饮食很重要,尤其是按照中医体质学的九种体质来调理饮食。

今天已经是5月26日,节气小满已经过了,正是进入了夏天,按照五运六气来分,进入了少阳相火,相火为天地两股热量相互作用,天气也就正是炎热起来。满大街的麻小、撸串、火锅、啤酒,伴随着2018年的世界杯,熬夜也加入其中。

熬夜首先就损伤了血气,肝脏原本的作用除了代谢提供能量,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过滤血液中的废物,进行自我修复。而熬夜,让人体处于亢奋状态,读书笔记肝脏就不得不继续工作提供能量,从而失去了自我修复的机会。而麻小、撸串、火锅、啤酒,这些高能食物还寒热交替,严重的拖垮了脾胃,造成了身体运化能力的下降,血液也会浑浊,这就是湿热或者痰湿,湿热下注就是前列腺问题在中医上的判定。

40岁江河日下,50岁日末西山。这是对男性身体退化的最形象描述。男性以八为数,四八32岁正值筋骨最为强壮的时候,但是过了顶峰也是开始走下坡路,40岁以后睾酮开始下降,跑步圈里有一种说法,过了40岁绝对速度就不需要练了,也就是说再怎么练也就跑这么快了,睾酮很重要每个运动员都知道,50岁以后肌肉增长能力下降,心功能下降。其实不论你信不信这些事都发生在每个人身上,个体是有差异,有强弱之别,但是趋势确实不曾改变,我曾遇到很多人,说他就不会这样,会如何如何,且让时间证明吧,好与不好自己心知肚明。

三、阳痿(性功能障碍)

男人40岁以上,性功能障碍的发病大幅度升高,而中国式壮阳,认为阳痿是肾不好,大量补肾,其实很多阳痿患者,肾功能没有问题,要么催心火要不补肾水,这都是不可取的,首先要辨证,多数的阳痿都是肝的问题,肝血不足,调肝几乎是男科和妇科都需要做的事情。切记不要随便吃什么药酒,在正规医院就诊。

吃大腰子补肾?当心动物肾脏中的镉超标。而吃动物生殖器壮阳,可能摄入一部分动物的雄性激素会有一点点作用,但是因为雄性激素导致的阳痿,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多数还是肝血不足。例如27%的糖尿病男性患者有阳痿,52.6%的高血压男性患者有阳痿。

选择性阳痿,男人一生靠气,女人一生靠血,从壮年到暮年,气衰了男人也就老了。而情志上,男人如果得不到妻子的包容和关爱,在妻子面前气场不对路了,也就容易引发选择性阳痿。

男人不敢说“不行”。几乎所有男性,都害怕被别人说不行,你不行隔壁老王就很行,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失业工作上、在家人面前,男人把自己放在一个顶天立地的角色,这是一种巨大的心理压力,很多身体健康的男人,或多或少在这种压力下,心理出现了障碍。

说到男人不行,就要看到男性与女性的差别,男性与女性的差别是深度和广度的差别,男性是追逐目标、实现目标的模式,女性是选择目标、判断目标的模式,几乎自然界大部分动物雌性都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雄性,而雄性总在不断的追逐不同的雌性。这就是深度和广度的差别,人类首先离不开的是动物这个范畴,男性追逐目标可能会成功也可能会失败,而我们的社会对于男性的失败并不是一种很包容的状态,而女性原本的选择和判断也在社会中出现了偏差。因为社会发展导致的偏差,才引发了男性原本会失败成为不可接受,女性原本选择和判断出现较大误差。

由于男女在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偏差,导致了家庭生活中,女性更多的是不理解自己的丈夫,男性更多怕遭到失败的打击而压力倍增。所以男人要意识到,男性在社会中其实不是强势群体,而是弱势群体,男人可以失败,男人也可以不行,每一次的努力未必会有好的结果,这是一个必须要接受的现实,只有直面自己的失败才能为下一次目标做好准备。

这是我这些年来在遭遇各种失败挫折之后,了悟的一个道理,我可以接受自己的无能,但是我不会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累了我会休息一下,错了我会承认面对改正,这也是我想分享给各位男士的心得。作者:徐旸

“鲁迅的创作”读书笔记3000字


“鲁迅的创作”读书笔记3000字:

鉴于对自己的阅历与表达能力的不满,此篇只作为自己整理的读书笔记,希望以后有能力用自己的表达来写下对鲁迅先生以及李欧梵前辈所给予的阅读感悟。本篇着重于整理此书中的第二篇“鲁迅的创作”这一部分。

李欧梵先生在探讨“鲁迅的创作”时,主要从现代化技巧以及“独异个人”与“庸众”的分类来探讨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从“希望与失望之间的绝境”来探索《野草》,最后是简论鲁迅先生在杂文中透露的对“生活与现实的种种观感”。

(一)现代化技巧

在探讨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之现代化技巧的起点处,李欧梵先生先从“短篇小说”这一体裁在当时的中国文坛所蕴含的现代性作为突破口,点出了鲁迅先生的在形式上“现代性”选择:受外国文学的影响,先对中国历来“重诗文轻小说”的文人传统进行了反拨;对传统体裁的继承,鲁迅先生爱好唐代及其以前的传奇、志怪等,因为这些文言短篇小说富于想象力,并且艺术上也不受儒家正统道德的约束,是“自由与简练的结合”。(中西结合,创新选择,从而在体裁上进行了睿智的融合)然后举例《怀旧》,借小孩子的口吻对以私塾教学进行了揶揄,以古文形式虚构了一个高度主观性的小说。

如果说《怀旧》是鲁迅先生的现代小说的“习作”,那么《狂人日记》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真正的“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了:日记体;文言“序”与白话正文的双重结构;狂人的“被迫害狂”心理的描写;人兽相混的象征手法;传统文化的吃人主义与人的进化的双重主题;谜似的结尾……从外部形式到内部主题思想,鲁迅先生彻底向传统文学发起了“总攻”,当然,《狂人日记》中交织的乐观与悲观以及双重结构中所蕴含的反讽(狂人虽“狂”,但最终“已早愈,赴某地候补”的古文序将结尾处“救救孩子……”的呼吁一举推翻),充分显示了鲁迅先生内心的堪忧。

《狂人日记》之后,鲁迅先生开始以小说方式展开了自己“为人生,且要改良这人生”的“启蒙主义”创作。本着“现实主义”的创作目的,鲁迅先生巧妙地将个人经历与中国民族经验进行了融合,在探索自己灵魂的同时,也对民族的灵魂进行了揭露与反思。比如经过虚构后的鲁迅故乡-鲁镇,既有鲁迅先生现实生活的原型价值,又有中国农村社会的缩影体现,是典型的现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结合。

在人物刻画艺术上,鲁迅先生很注意人物的外形描写,特别是他们的眼睛,并且他笔下的人物形象来源多是复合的:“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脚色。”此外,鲁迅先生还运用人物形象的“典型化”与“阶级分析”相结合展开了带有政治思想性质的分析,比如孔乙己这一难以区分阶级的混合形象:“站在外面喝酒的唯一的长衫顾客”,既不属于站在柜台外面喝酒的短衫顾客,也不属于坐在房子里面喝酒的长衫顾客,这就将孔乙己塑造成为了一个历史转折期的典型人物形象代表。再者,鲁迅先生在刻画人物时还运用了“内在病的外部标志”这一技巧,将人物精神上的病以“伤疤”、“断腿”等具体性的残缺展现出来,以达到“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效果。

小说中第一人称叙述的复杂艺术:首先是获得了一种多重讽刺的效果,比如《孔乙己》中的小伙计,他作为孔乙己当时境遇的见证人,对孔乙己是鄙视的;另外,通过小伙计,交代了他所见的看客对孔乙己的嘲弄;再者,小伙计的追忆叙述,说明他已成人时,对孔乙己的态度仍无多大改变。通过这种间接的叙述层次,鲁迅就达到了三重讽刺的目的。另一重效果即拉开作者自己与读者对自己的联想之间的距离,运用“曲笔”,将自我置于反讽的位置进行说教与反思,这种主观紧张与客观距离的结合,形成了鲁迅小说现代化的主要之点。

内心的戏剧艺术的应用:典型案例是《在酒楼上》,主人公和叙述者在这里进行了一场持续的对话,在某种意义上,两人都是鲁迅自我的投影,是鲁迅安排的一次内心独白的戏剧虚构。类似的篇目还有《孤独者》、《伤逝》以及散文集《野草》。

象征艺术的运用:举例《药》,华家儿子生病,需要吃蘸了夏家儿子的血的馒头来医治,这两个作为象征的姓氏正好是“华夏”的象征,而二者在故事中的关系即---为了一个“中国之子”而使另一个“中国之子”无益的牺牲了性命,以此来揭露革命者与群众之间的隔膜与悲剧。另外两处就是坟上的“花环”与树上的“乌鸦”这两处象征,我们通常的理解都是认为这是鲁迅埋下的希望之笔,但李欧梵先生的理解却新人耳目,他认为“是”或“否”都是对鲁迅含糊结尾艺术的简单化,相反,他把乌鸦这一意象提到了一个宇宙的高度,即所谓“天地不仁”的衡量尺度,认为乌鸦只是自顾自地飞走了,并没有估计人类的希冀。

多样化现代艺术技巧的代表作:日记体形式的超现实主义文本《狂人日记》;人物描写《孔乙己》、《明天》;象征主义《药》;简短复述《一件小事》;持续独白《头发的故事》;集体的讽刺《风波》;自传体说明《故乡》;谐谑史诗《阿Q正传》;无情节的群众场面的电影镜头似的描绘《示众》;非正常心理的描绘《长明灯》、《弟兄》……

拓展阅读:韩南《鲁迅小说的技巧》;黄金铭《追溯的抒情:对鲁迅第一人称小说的研究》

(二)“独异个人”与“庸众”

在探讨了鲁迅先生短篇小说的现代技巧后,李欧梵先生又从短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出发,将其分为了“独异个人”与“庸众”这两个人物谱系来进行探索。

“独异个人”---狂人;夏瑜;孔乙己;祥林嫂;吕韦甫;魏连殳…

“庸众”---咸亨酒店的看客;典型代表阿Q;《示众》中的集体看客;闰土…

这里着重整理祥林嫂和阿Q:

祥林嫂作为鲁迅笔下的“独异个人”代表,算是悲剧性最为浓厚的一个形象了,她并不具有鲁迅所说的“个人的自大”,而是一个受迫害者的“异类”。从婆家逃到鲁镇做工却不得;儿子的惨死却成为“看客”的消遣;悲惨的遭遇却被鲁镇人视为“败坏风俗”,从而沦落为做常人也不得的悲惨境遇中去,直至成为“祝福”的第一个祭品。这样的“独异”形象相较于吕韦甫、魏连殳,更加表露了鲁迅内心对时代环境的悲愤与控诉。(关于祥林嫂重复向听众讲自己儿子惨死的两次情节复述,李欧梵先生认为这是鲁迅先生圆熟技巧的体现,通过多次重复使听众厌倦,从而控诉庸众的无情。我从自己阅读《祝福》时的真实体验出发,认为此处还有鲁迅先生对读者的考验,因为我在读祥林嫂第一次的诉说时,还算是逐字逐句的读了下去,到第二次重复时,在意识到眼前段落与前面的诉说无多大差别时,就下意识地选择了跳读,也正是由此,在不满听众的无情时,殊不知自己连小说中的听众也不如。可见鲁迅笔锋的深邃与犀利之处。)

关于阿Q,李欧梵先生认为阿Q标志着鲁迅用小说探索国民性的结束,这句总结也恰好体现了以阿Q为代表的庸众的典型性:怯懦、贪心、无知、无骨气、骑墙、欺软怕硬以及著名的“精神胜利法”。在“大团圆”中,阿Q作为一个孤独的受害者被庸众围观的情节,鲁迅先生在《示众》中又一次对庸众“看客”进行了集体的描写,这是对中国庸众的典型叙述,使我们再次想起鲁迅先生有关庸众观看剥羊的比喻:“北京的羊肉铺前常有几个人张着嘴看剥羊,仿佛颇愉快,人们的牺牲能给予他们的益处,也不过如此。而况事后走不了几步,他们并这一点愉快也就忘却了。”

在此以李欧梵先生对鲁迅小说中的两类人的总的状况的总结作为结束:

“少数清醒者开始时想唤醒熟睡者,但是那努力导致的只是疏远和失败。清醒者于是变成无力唤醒熟睡者的孤独者,所能做到的只是激起自己的痛苦,更加深深意识到死亡的即将来临。他们中的任何人都没有得到完满的胜利,庸众是最后的胜利者。‘铁屋子’毫无毁灭的迹象。”

(三)《野草》之希望与失望之间的绝境

关于《野草》部分的探讨,我认为李欧梵先生的观点略乱且零碎,可直接阅读孙玉石的《野草研究》,更全面系统,此外还可参阅李国涛《野草艺术说》、闵抗生《地狱边缘的野花》、石尚文、邓中强《野草浅析》、李希凡《一个伟大寻求者的心声》。

但李欧梵先生对《野草》的综述总的来说,梳理的还是很中肯的,此处全段引用:

“诗人的内心自我,陷在一系列难以解决的矛盾的绝路上,开始进行一种荒诞的对意义的求索。他认识到,在他长久求索的终点,并无什么至高的目的,只有死。当他在过去与未来的时间框架中寻求确定存在的意义时,发现“现在”也并无其他重大意义,只是一个不断的时间之流,一个变化的过程。因此,诗人痛苦的情绪,可视为在希望和失望之间的不断的挣扎。当他到达最黑暗的底层时,他在每一级找到的都是虚空;就在这最虚无的时刻,他决定依靠着从身内看向身外,依靠着确定自己和他人的关系,而走出这绝境。

但是在这关系中又有另一种矛盾。在独异个人与庸众的相对中,前者的行动除非和后者相关便没有意义,而后者并不了解他的意图。于是出现了奇怪的“复仇”逻辑。这是一种爱与恨、轻蔑与怜悯之间的紧张的矛盾,唯一的解决办法是牺牲:独异个人只能成为某种“烈士”,对庸众实行“复仇”,或是拒绝他们以观赏自己的牺牲而取得虐待狂的快感,或者作为一个固执的战士,对庸众进行无休止的战斗直至死亡。不管她选择的是战斗还是沉默,孤独者总要为那迫害他的庸众而死。”

另,对于《野草》的喜欢,全书背诵都不为过。

(四)杂文中对生活和现实的种种观感

鲁迅的杂文,我入手最少,了解的相关背景知识也远远不足,所以这一部分只是从李欧梵先生引用的几段杂文中一窥了鲁迅先生的锋芒、矛盾与坚持,希望自己能逐步深入拓展相关研读。作者:芒果之味

相信《《再见,拖延症》读书笔记3000字》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书笔记读后感5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