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英语读书笔记及读后感 > 地图 > 英语读书笔记及读后感

英语读书笔记及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10-11 来源:互联网

胜者的迷思——《罗马人的故事》读书笔记及感悟。

俗话说:“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我们都知道读一本好书是非常重要的,想要在书中获得知识读中外经典名著就很有必要。当我们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为了记录文章中自己喜欢的句子以及阅读文章的感受,写一篇读后感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在读中外经典名著时你体会最深的是哪一本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胜者的迷思——《罗马人的故事》读书笔记及感悟,带给大家。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罗马人的故事读书笔记及感悟:胜者的迷失

这册讲的是赢得汉尼拔战争后,凯撒掌权之前的70年的历史。这期间几个听过的名字陆续登场,马略,苏拉,庞培。其实对这几个人也不是很了解,就因为名字好记吧,因为论功绩,比起战胜汉尼拔的西庇阿,建国之王罗穆路斯差不少,但那些人名字太长,不好记。做品牌,名字很重要啊。

罗马这七十年是非常折腾的七十年,主要是随着国土疆域的扩大,同盟国的增加,如何保证公平,有效管理的问题比较突出。其中尤其突出的是民主共和的方式在管理环地中海广阔国土时遇到的极大挑战。几任关键执政官的思路差异很大,各项相互矛盾的法律相继出台。罗马在来回折腾中,内战爆发,斯巴达克斯的起义爆发,西班牙战争爆发,小亚细亚战争爆发。而战争加上元老院的低效,政体逐渐走向独裁的帝制。

这里很有意思的公民大会在政体转型中的表现:

1)公民的诉求相对比较短期。凡事能带来短期利益的法案很容易被通过,但其实长期将损害国体,并最终戕害公民一两代人。

2)公民其实也容易被个人所左右。当一个救国英雄要求独裁时,公民也会投赞成票。

3)公民作为投票人,其实往往信息不充分。法案出台的背景,以及其深远意义往往解读不充分。因此,广泛投票的决策并不一定是最优决策模式。

顺便想到三峡大坝的人大代表投票结果,一边倒的舆论宣传,精美的模型往那一摆,那些非水利专家的代表们自然心潮澎湃投赞成票。其效果,已经陆续出来了。

历史,不是人民创造的,是英雄创造的!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小编推荐

危机与克服——《罗马人的故事》读书笔记与感悟


危机与克服——《罗马人的故事》读书笔记与感悟

这册讲述的是昏君尼禄死后国家陷入内战以及逐步走向正轨的三十年。

昏君的破坏力不仅仅是其生前的胡作非为,其死后导致的混乱往往毁灭性更强。罗马在尼禄死后两年内换了三个皇帝,各军团之间相互厮杀,几个小城市被完全摧毁。GDp估计倒退很多年。于此同时,一些行省兵开始叛乱,同盟国开始闹独立,比如犹太王国。总之内忧外患接踵而来。

幸好韦斯帕芗获得了皇帝的位置,他没有什么伟大之处,只不过“常识健全”而已。兵荒马乱那两年的三个皇帝,都犯了很多常识性错误。想想我们的现状也是,或许根本不需要什么“更大的勇气和更多的智慧”去改革,只要不自欺欺人,不出一些常识性的错误,很多问题和矛盾就逐步解决了。

对了,就是这名韦兄,当年在尼禄皇帝的诗歌朗诵会上打瞌睡并被皇帝发现,很长时间觉得自己出头无望了。没想到造化弄人。

韦斯帕芗把皇位传给了大儿子提图斯,结果挺能干的小伙子刚好碰上千年不遇的大火山爆发,忙着一线指挥救灾,两年在位就累死了。提图斯的弟弟图密善接位。这哥们还没有学好帝王术,没有特别的作为,女人关系方面处理比较乱,结果被皇后的奴隶给暗杀了,读书笔记死后还被元老院处以“记录抹杀刑”,也就是以他命名的所有各种法律,工程建筑都要更换名字。作者也有点看不起他,本册书350页啊,只给了图密善50页,要知道,本书记录的三十年历史,他在位十五年!

图密善被杀后,涅尔瓦,一个七十岁的老头,被推上帝位。由此,长达近九十年的五贤帝时代拉开序幕。

本册书中,作者穿插不少精彩的反思和总结。风格有点像《流血的仕途》,书中的总结性评论远比历史故事本身要有意思多了。我感觉,作者是写到这第八本,才积累出史学家的功力。

下面我摘录几句精彩的句子:

1、能否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决定性因素不在于教授者一方,而在于学习者一方的资质。(联想到我们国家的上届大佬们经常请教授上课,没见进步,终于知道原因了)

2、要想结束内乱,与凯撒和屋大维时期不同,即使缺乏一些想象力,但只要具备能够清楚地了解现在需要做什么并付诸实践的健全常识就足够了。

3、有些人在和平时代一无是处,一发生战乱便崭露头角

4、在统治者看来,越是优秀的民族越不好统治,如果是平庸的民族,被打到社会底层也不会有反抗的能力和勇气。

5、为了在残酷的现实中存活下来,往往容易将希望寄托在梦中,犹太教中期待救世主的教义就是一个例证。

6、在这样一个广大的罗马帝国,由于饥饿导致的集体死亡事件一次也没有发生过,这难道不值得大书特书一笔吗?毕竟这是2000年前的国家。(我们惭愧吗?)

《罗马人的故事》读书笔记之汉尼拔


《罗马人的故事》读书笔记之汉尼拔

第一本讲了建国五百年的故事,这一本用三分之二的篇幅讲了16年的故事——汉尼拔折腾罗马人的16年。

一些有意思的点如下:

1:个人vs.体系。汉尼拔与罗马的战争其实就是个人与体系的较量。汉尼拔的队伍除了自己,没有人可以指挥一场像样的会战,而罗马则英雄辈出,有坚持持久战的战略高手,有像粘鼻虫一样跟着汉尼拔队伍就是不正面战争的骚扰高手,有专门训练奴隶队伍极大补充兵源的执政官,当然更有学习汉尼拔战术,破其西班牙大本营,直捣其北非祖国的少年天才。罗马的共和体系,每年选举两位执政官,元老院运筹帷幄,市民大会的负责选举的体系保证杰出人才的供给。所以,尽管超过六名执政官被汉尼拔给消灭,罗马始终能挑出精英与其对抗。而汉尼拔局面一旦做大后,便难以掌控,因为他没有同量级同伴能帮他经营不同区域。

罗马体系带来的另一个优势就是兵源的补充和同盟国的坚定立场。汉尼拔也是战略高手,费尽心思瓦解罗马同盟,比如,所有同盟国的俘虏都释放,罗马俘虏就杀或卖为奴隶。但是,最终在罗马情况最危急的时候背叛的只有三个城邦以及不靠谱的高卢人。读书笔记这得益于几百年来罗马对同盟国的开放,包容,利益共享,政治平等。所以,当罗马的军团接二连三被汉尼拔整建制消灭时,罗马就像打不死的小强,又能召集更多的兵源。我觉得这就是善有善报吧,罗马用心良苦地做了几百年的好人,终于在这一场战争中得到善报。

2:绝望vs.希望。罗马前五年被汉尼拔压着打,几次打会战,基本被全歼。苦心经营的西班牙战场,也因一次失误,基本丧失战斗力,但最后都挺过来了。做企业也一样,无论面临怎样的被动甚至绝望情况,总有绝地反击的机会。总结罗马本土和西班牙战场的扭转局面的经验,有这么几点:

1)士气要保持,领袖尤其不能抱怨,悲观;

2)充分收集信息,挖掘小胜的机会。一点一点扳回来。积小胜为大胜,也可维持队伍的信心;

3)突破常规思路,敢于创新。包括用人,战术,都可打破常规,不拘泥于传统;

4)大局观,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的大局把握很关键。格局也许开始并不明朗,但一定要有人能跳出时局,看透大局,最后才能做局,扭转乾坤。罗马最后选择进攻北非本土,迫使汉尼拔被召回,就是大局观的结果。

基督的胜利——《罗马人的故事》读书笔记3000字


基督的胜利——《罗马人的故事》读书笔记3000字

倒数第二本《罗马人的故事》,讲的是公元337年到公元397年的历史。这一册的主题是《基督的胜利》!

正如我在前面第12册的读后感里提到的,基督教的崛起绝对不是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虽然基督教从一开始就以一神教的理念否定信仰多神教的罗马帝国。恰好相反的是,正是罗马帝国在走向衰亡过程中,一手扶持基督教,支持其做大。就像落水的主人,临死前幡然醒悟,把最后的救生圈让给了自己欺压多年的奴隶。

定都君士坦丁堡(今天的伊斯坦布尔)的大帝去世后,儿子们在继承整个帝国的同时,也继承了对基督教的支持。君士坦丁大帝把帝国分给了儿子和侄子,结果其葬礼上某个儿子把侄子们都干掉。三个儿子中,老大和老三被军团给废了,老二君士坦提乌斯大帝在东征西讨中统一了帝国。据说老二就是当年宫廷阴谋的操作者。

这一段历史中有位人物的经历,我觉得罗马千年历史中,最最有意思,最最曲折动人,最最充满戏剧性的。他就是君士坦提乌斯之后的皇帝尤里安(我曾经的老板同姓,翻译成朱利安J)。尤里安的父亲是被君士坦提乌斯干掉的两个侄子之一。尤里安和哥哥苟且偷生,被放逐到偏僻山中。当君士坦提乌斯统一罗马帝国后,想提拔一个副帝帮助自己时,发现血亲只有这兄弟俩了。而此时这可怜的兄弟俩被他幽禁在一个偏僻山里很多年。尤里安的大哥被提为副帝,统治东部区域。没过几年,疑心很重的君士坦提乌斯诬陷尤里安大哥叛乱,杀掉了他。从小在山里一直研读哲学,性格腼腆安静,唯唯诺诺的尤里安被君士坦提乌斯安排出来负责帝国西部区域的安防。没想到一介书生在高卢地区居然有勇有谋地摆平了莱茵河两岸的蛮族。他深谙经济之道,通过减税,重新振兴了因战乱而荒废的高卢地区诸城市。他获得了军团和居民的死心塌地地支持。后来君士坦提乌斯又被人挑拨离间,从帝国东部召集大军要讨伐尤里安,只有几万部队的尤里安没有屈服,准备应战时,君士坦提乌斯突然病死了!居然病死了!病死了!结果,唯一根正苗红接帝位就只有尤里安了。加之尤里安打击蛮族功勋卓著,整个罗马帝国的军团都服膺。近年来,前所未有的,团结一致的帝国诞生了。

谁也没想到,年轻的尤里安心中居然浸透着罗马帝国的最精华的传统精神。他上位后,着手回复古罗马的传统。制定了众多的政策和法律,力图恢复罗马的传统。他强烈反对宗教支配现实世界,他制定的政策之一就是把基督教不作为国教,支持信仰自由,恢复被废弃多年的希腊罗马诸神的神殿。这艘逐渐下沉的泰坦尼克号眼看就要被尤里安转危为安,可是天不遂人愿,31岁的他死在与波斯帝国的战争中,在位两年!

下面摘录一段他的遗言:

“告别人生的时刻好像到了。我一直希望能回报养育我的大自然,现在我做到了,倍感欣慰…,对于迄今为止的所为,我没有任何后悔。我从未有过谋杀及其他卑劣的之举,这让我感到欣慰…无论与世隔绝的时期,还是日后集大权与一身,我始终忠实于自己,没有背叛自己的信念…,我坚信帝国存在之意义,在于保证人民的安全与繁荣,并为之付出努力。我可以m.i1766.com问心无愧地断言,执政后我所推行的一切政策,皆是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不能再多说可,我精力不济,不能多说了,关于继任皇帝的人选,我不做提名。我做的抉择可能考虑不周到,…,若无法获得军队的支持,我的推荐会危及他的生命。人选由诸位决定。我仅祝福罗马帝国的百姓,能在贤明的君主的统治下,过上安全幸福的生活”。

顺便说一下,尤里安之所以能避免很快被杀,据说和君士坦提乌斯的美貌妻子暗中保护有关,其中不少才子佳人的故事也许更有意思J,可以参考美国作家Gore Vidal的小说《尤里安》。

当然,由于尤里安对基督教的打击,他被冠名为“叛教者”。

尤里安的之后的继承者是信仰基督的。众多恢复罗马精神的法律和政策都被推翻。此后的皇帝故事已没有意思,主角变成了米兰主教安布罗西乌斯。相信今天信仰基督教的朋友们都知道圣安布洛西乌斯。他的睿智和善辩推动了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地位,并于393年正式确认基督教为国教。

公元395年,当年在位的皇帝狄奥多西去世,他把罗马帝国一分为二给两个儿子,从此,罗马正式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

《罗马人的故事·条条大路通罗马》读书笔记好句摘抄


《罗马人的故事·条条大路通罗马》读书笔记好句摘抄:

开头还是惯例介绍一下本书的主要内容,从硬件基础设施和软件基础设施两个方面来介绍古罗马。硬件设施包括,道路,桥梁,港口,神庙,会堂,广场,剧场,圆形竞技场,公共浴场,上水道,下水道等所有现代基础设施。软件包括,安全保障,治安,税制,医疗,教育,邮政,货币系统。基础设施建设是贯穿罗马共和加帝制时代800年历史所有执政者的共同认定的事业。也就是说,罗马人把基础设施视为“人类文明生活必需的大事业”

1, 人类到了19世纪下半叶开始普及铁路,人类交通运输的速度才超过了罗马大道。(历史充满偶然,也不是一直向前走,人类社会倒退什么的很正常)

2, 金字塔不过是毫无用处、愚蠢透顶的权利炫耀。(技术人员大部分都是这么想的吧)

3 , 如果不能即学习历史又学习经验,就不是真正的学习。历史是一种知识,而经验则让历史充满活力。

4, 民众即使对于抽象的事情会判断错误,如果示之以具体的形式,他们也会具有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5, 只要国家没有强烈的意志和能力维护,无论建得多好的基础建设,也唯有死路一条。这不仅是硬件的基础设施,软件的基础设施也是如此。

6, 越是钻研,其对象越是走向细分化,这也是研究的一个必然宿命。

7, 工作结束后,先洗个澡,然后让人按摩身体,做完这两样才开始吃晚餐,这是当时罗马人每天的生活方式。(不管哪个时代有钱人都是会享受生活的啊)

8, 既然寿命已尽,就该顺从天命。对于年轻,健壮的人负伤或者生病,要竭尽全力加以治疗,而如果并没有遭遇不幸,寿命已尽,则从容升天乃是自然的生活态度。(古罗马人的生死观我完全赞同,跟我们的老庄哲学还有相似之处)

9, 我知道,洗浴、饮酒、女人是长寿的敌人。但是没有洗浴、饮酒、女人的人生不是人生,我这样想的,到52岁的时候,它结束了。(罗马大道旁边的不知名的墓碑上写的墓志铭,从这些风趣的墓志铭上都能想来这个人生前的样子,沿着罗马大道的旅行者,休息时靠着墓碑读这些估计也会哑然失笑吧)

10, 贫穷并不可耻,可耻的是安于贫穷——古希腊雅典政治家伯里克利。作者:风云飘飘

《胜者的迷思——《罗马人的故事》读书笔记及感悟》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英语读书笔记及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