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万物与花同读书感读后感 > 地图 > 万物与花同读书感读后感

万物与花同读书感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10-11 来源:互联网

《道德经》读书笔记与感悟——道者万物之奥也。

俗话说:“良书即益友,今明永如斯。”读书有助于我们成长,而读中外经典名著对我们的成长道路上就有很大的帮助。当我们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那么在读完一篇文章后,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在读中外经典名著时你体会最深的是哪一本呢?急你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道德经》读书笔记与感悟——道者万物之奥也”,或许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道者万物之奥也——《道德经》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

【原文】道者,万物之奥也。善人之宝也,不善人之所保也。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贺人。人之不善也,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卿,虽有拱之璧以先驷马,不若坐而进此。古之所以贵此者何也?不谓求以得,有罪以免欤?故为天下贵

【现代汉语解读】

道是万物中最尊贵的,是善良人的宝贝,是不善良人的保护者。称赞道的功用可以换取人们的尊重,按照道的方法去力行可以获得增益。不善良的人,为什么要放弃他们呢?所以上天设立天子、三卿管理天下,虽然会有各种珍贵的东西供其使用,但是不如坐下来进入到道的境界。古人为什么认为道是最尊贵的呢?还不是说求就可以得到,有罪可以免除吗?所以道是天下最尊贵的。

【延伸解读】

奥,房子里西南角,过去是祭神的,所以这是最尊贵的地方。“善人”指有“道”的领导者。“不善人”,未悟道的,不善良的人。那么,为什么道是不善良的人的保障、保护者呢?因为,如果都没有“道”的话,这不善良的人,坏人永远坏下去,这社会就没指望了。不善良人有了“道”才能有保障的活下去,而等他们明白“道”以后,也会慢慢的改变,他们才有希望,我们的社会才有希望。

道是所有人生活的宝藏,明白了道,大家都会有所改变。我们每个人可能介于善人和不善人之间,就是说不一定多么好,也不一定多么坏,可是如果我们学了“道”以后,您把“道”当作宝贝,同时“道”让您慢慢改变,来保护您,您说这是不是好事呢?

经常称赞“道”的功用,可以让你博得大家的尊重。虽然“道”的原则告诉我们做好事不计回报,可是这么跟大家一讲不计回报,很多人接受不了,所以有一种方法是先告诉你是有好处的,做着做着,慢慢明白“道”了,真的道理明白了,读书笔记可能就不在乎好处,但是好处还是存在的,只不过你不在意它而已。佛家也这么做,叫方便法门的做法。传播道,遵行道,人生会获得提升。

“行可以贺人”,就是你按照“道”的方法去力行,你的人生可以增加、增益,增加了很多内容,会越来越好。老子这里强调,单单去夸耀“道”的功用还是不够的,光嘴上说是不行,还要去行,去践行。“人之不善也,何弃之有?”,也就是说那些并不善良的人,难道要放弃他吗?我们不断用道启发他善的一面,让他把恶的一面忘记,这人慢慢也可以做到不断增益自己的人生,变成一个好人。

三卿,即为三公,周朝级别最高的官员。老子这讲的是上天在人间设置领导这样的职务,以天子、三卿等职位泛指领导者,因此我们就翻译成领导者就行。拱璧是需要手环抱一样拿着的大玉石。这个拱璧当年是上朝的时候用的,后世有一个词叫视若拱璧,就是特别珍视它,看作是最珍贵的玉石一样。驷马,并排用四匹马拉的马车。在古代,坐这种马车的人地位很高,非常尊贵的。

荣华富贵都不如“道”尊贵。明白“道”以后,人生会有明显的改变。作者:高风清扬

HdH765.cOm更多精选中外名著读后感阅读

道可道也_道德经读书笔记1500字


道可道也_道德经读书笔记1500字:

由于古代传抄以及避讳制度造成《道德经》的版本很多,留传下来的通行本已经原书文字有了不少的区别。1973年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乙本比现代通行本更好地保留了《道德经》的原貌,现以帛书甲乙本为底本解读《道德经》。

先介绍第一章,这一章相当于《道德经》的总纲。

道是可以遵循、执行的,但并非一成不变。世界万物都有它的名称与属性,但名称并非永远不变,也无法涵盖所有属性。万物产生之前的世界,处于一个无名无实的混沌状态。万物开始形成的时候,道是生养推动万物发展的动力(母)。因此,我们常常要以虚空态度观察道推动万物运行的奥妙;又要带着自己的学识观察万物运行的规律。无名、有名,两者同源;两者虽然名字不同,但说的都是道。道的呈现方式非常玄妙复杂。

“道可道,非恒道也”,道德经的开篇直接,且气势宏伟。也体现了道德经的文字特色,无虚言,不绕弯,直奔主题。通行本中为“道可道,非常道”,这是因为避汉文帝刘恒的讳而改的。古代避名讳的规则给古代文献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道是有迹可循的,我们可以按照道的运行规律来做事,而道又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道是变化发展的,因此我们也不要执迷于道。世界万物都有它的称谓与属性,我们可以命名它,但也没有永恒不变的名字。同一东西可以有不同的名字,其作用不同,名字也可能不同,或者不同时间、地点就有不同的名字。同样,一个名字也无法涵盖事物的所有属性与功能。因此名称表达的意思可能都是暂时的、局部的。如以手机为例,手机除了能够打电话之外,还有其他很多功能,如上网、拍照片、日历本,等等,那么它虽然叫手机,却可以是电脑、相机、日历,因此手机并不仅仅是手机,它的名称并不能涵盖其所有功能。又譬如同样一个人,到底是坏人还是好人,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不同的角度,结论可能不一样。我们常常听说某人是个好领导,但不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也有的人贪污腐化,对朋友却很仗义;那么他到底是坏人呢,还是好人?

始,胚胎刚刚形成的状态。母,代表母亲,隐含生育的意思。玄为丝拧起来的样子,比喻复杂、精微。妙,也微妙的意思。

现代物理学认为,我们的宇宙起源于137亿年以前的宇宙大爆炸,现在还在处于不断的扩大之中。那么,在宇宙爆炸之前,这个世界是怎么样的呢?

老子告诉我们要以无欲、有欲两种状态、角度观察事物,会发现不同的内容、不同结果。不带任何预设的角度、以跳出原来的观点看待问题,能够更清楚地明白万物运行的奥妙,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要获得大智慧,必须先虚空自己,不带先入为主的观点,这样更容易明白事物运行的奥妙。很多大师喜欢在安静的时候写作,心无旁物,更容易获得灵感。另一方面,又要带着自己的学识观察万物运行的规律,理性地分析,找到事物的本质,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前者是凭直觉判断,后者是理性分析,两者都要学会应用,才能解开这个世界奥秘。作者:高风清扬

为道者非以明民也——《道德经》读书笔记与感悟1000字


为道者非以明民也——《道德经》读书笔记与感悟1000字

【原文】古之为道者,非以明民也,将以愚之也。民之难治也,以其智也。故以智知邦,邦之贼;以不智知邦,邦之德也。恒知此两者,亦楷式也。恒知楷式,此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乃至大顺。

【现代汉语解读】

古代按照道做事的人,不是让老百姓变得特别聪明,而是要让老百姓变得质朴。老百姓为什么难以治理,因为他们太有心机了。所以用技巧管理国家,是国家的罪人;不用技巧管理国家,是国家的福分。如果懂得这两者的区别,就是后世的楷模。如果一直按照这样的模式做事,那就是很深远的德行。深远的德行道理很深遂,影响很远,与我们一般理解正好相反,这样做才能进入顺应人心的境界。

【延伸解读】

这一章在历代被误解最多的。老子说“古之为道者,非以明民也,将以愚之也。民之难治也,以其智也”。认为要让老百姓变得愚,是典型的愚民政策。老子怎么会推崇愚民政策呢?这是很多人困惑的地方,甚至古代有人说,老子的思想就是愚民,就让老百姓变得笨一点,糊涂一点,然后管理者才好治理。其实“愚”字在古代的原意为意识守中,不跑太远,其实也就是质朴、敦厚的意思,后引申为愚蠢的意思。“智”,即为自己的利益去获取的那种心机和技巧。在我们生活中讲智慧是好事,但是这个“智”在老子《道德经》里边不是好事,老子并不赞成这种为自己的利益去获取的心机,只希望老百姓敦厚、纯朴,社会和谐,无利益冲突。如果人人都只考虑自己的利益,那么这个社会将陷入混乱。

更深一层意思是,老子认为要想让百姓变得纯朴,首先领导者自己要变得敦厚、纯朴,自己无为,放下自己的利益,老百姓就会跟着效仿,这就是老子这段话讲的真正的道理。如果领导者用各种技巧、各种管理技巧管理,则会启发人们心中为自己捞取的私利。你用这种方式去治理百姓的话,你就是这国家的罪人。如果你不用这种方式去管理,你就是这国家的恩人,给国家带来德行的人。用权术来治理最终会失败,踏踏实实以身作则才是成功之道。

一个正常的公司里边,管理应该两手抓,像两个车轮。一个车轮是对员工进行思想教育,我们为什么要创业,为什么要办公司?是为了给社会提供价值,我们为社会提供服务,我们为了达成一个什么理想去做事,这是对员工进行教育,引导大家朝一个方向一起努力。另外一个车轮是在前边这个车轮的基础上,加上经济驱动,我们朝这个方向努力,干好工作一定有回报,你干好活工资会更高。两个车轮一起运转才是一个真正的好公司。可是我们很多企业就学来后边这一个车轮了,特别强调绩效考核,就是为了钱在做事。可是缺少了前面的那个车轮,人们为了这个钱特别容易互相冲突。

楷式,式样、模板。领导者要做的是以身作则,推行道德体系,最终能够人心归顺,社会和谐。我们一般人是怎么领导群众的?就是我命令你怎么做,因为我是领导,所以我命令你、我压迫你、我强迫你要怎么做你就要怎么做,这是我们一般理解的管理模式。但是,老子所说具有“玄德”的领导的管理正好相反,是领导者先做到,然后大家来跟着我学,来追随我,来成就我,让组织朝着一个方向往前走。跟大家理解的强迫的我的领导者,很强势,总去压迫大家,正好相反。作者:高风清扬

道恒无名——道德经读书笔记及感悟


道恒无名——道德经读书笔记及感悟

【原文】道恒无名,朴唯小,而天下弗敢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俞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焉。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也,猷小谷之与江海也。

【现代汉语解读】

道一直处于无名无形的状态,道虽然小,而天地那么大,却不驱使它。领导者如果能够遵守道的原则,天地万物将自来顺从你。天地相合,风调雨顺,降下甘露,百姓不需要你命令他,而他们自己就会各守其位。然后可开始有各种名相,有了名相之后,就知道适可而止,知道适可而止所以不会消亡。这就如同说,道与天下关系,就好像小溪流对于江海的关系一样。

【延伸解读】

朴,未经雕刻的木头,指原始混沌状态,也即道。道虽然小,甚至看不见它,但它是天地万物的源头,因此天地不敢以它为臣。宾,宾客,顺从。老子在这里强调的是天人合一。我们与万物是一体的,我们的态度决定了万物的态度,您若遵循道的法则行事,万物就会来帮助您,也就是说,您的心可以驱使万物。这里讲的是我们人与世界的关系。

天属阳,地属阴,天地相合,即阴阳调和,阴阳相合,天地安泰。俞,通雨。这里讲的人与自然界的感应关系。这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化,天地感应,皇帝、官员特别重视祈雨。在天地相合的状态下,领导者只要把自己的心摆正了,百姓就能够感应到领导心态,百姓的心也会慢慢静下来。

名相,指规章制度、名誉地位、官职官位等等有形的东西。知止,知道停止,适可而止,省略了停止的对象,一般指领导者的欲望、追求,有了名相之后,就会滋生人的欲望。

前文有“朴唯小”,就是说道是小的,这里说道虽然小,但天地源于道;就好像小溪流与江海的关系,江海的源头是小溪流。告诫我们要点点滴滴按道的法则做事,无数小事汇成大事。作者:枫杨e

道德经读书笔记心得体会:古之善为道者


道德经读后感心得体会——古之善为道者

【原文】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达,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曰:豫呵其若冬涉川,猷呵其若畏四邻,严呵其若客,涣呵其若凌释,沌呵其若朴,混呵其若浊,旷呵其若谷。浊而静之徐清,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欲盈,是以能敝而不成。

【现代汉语解读】

古代达到境界的悟道之人,其思想微妙精微广博,深奥得说不清楚。正因为说不清楚,我只能勉强地描述它。

它是:悟道之人小心走路像冬天过结冰的河一样;做事小心谨慎像猷一样,总担心周围邻居指责你;像去做客一样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像冰一样无声无息化开、离开;处于混沌的状态,模糊不清;像山谷一样宽阔。

混沌之后清静下来,然后头脑慢慢变得清澈。安静之后行动起来,生机马上就出现。一直保有道,按照道的方法做事的人,总是不想把自己做得最满。正因为不想把人生做到极致,所以能够做到破旧而不圆满无缺。

【延伸解读】

识,也有作“志”,都是标识,识别的意思。豫,大象走路的样子,缓慢而小心奕奕,比喻悟道的状态,做事谨慎,全神贯注。悟道者如履薄冰。日本的匠人精神,追求极致,也是悟道人的状态,道理是一样的。

猷,古代指一种猴子,它小心谨慎,做事深思熟虑。这里关于道的修行,与儒家的慎独思想相同,也可以看出,道家与儒家的思想并不对立。若畏,好像怕,不是真的怕,是尊重。若畏四邻的人,考虑周围的环境,尊重周围的人,这种人肯定是品行很高的人。真正悟道的人就在民间,并非飘然于世的世外高人。对于领导人来说,四邻还指周围的国家。

严,这里一般不解释为威严,是敬,尊敬的意思。老子说的悟道,不是飘飘然云游世界,而是以出世的心态做入世的事。领导者,位置提高之后,容易飘飘然起来,摆谱。老子要求领导者要保持恭敬的态度,我们说的“公仆”就要求这个样子,所以老子的思想很了不起。佛教说,你周围每个人都是来度你的菩萨,所以要尊重你周围的人,没有人无缘无故地出现在你的生活中的,即使是恶人,也是来锻炼你,成就你的人。

涣,水离散。这里是比喻,本来内心很纠结的人,悟道之后,这些纠结慢慢散开,消解。还有另外解释,悟道的帮助他人,润物细无声。许多领导喜欢声色俱厉地斥责别人,管理效果未必好,但有的领导润物细无声,不知不觉地帮助别人,员工得到激励。

悟道的人,大智若愚。按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向做事,不计较结果得失,随缘尽心去做。这样的人做事更加从容。

“旷呵其若谷”,宽阔得像山谷一样。这一句从前后文的连贯性判断,可能是后人加的。

一般人都会先入为主,先把人分为好人、坏人,等等,智者没有先入为主的成见,把自己放在混沌状态,不会先入为主,静观其变。世界很多事情并不是你看到的那样,真相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一个领导刚刚到一个单位,马上发表意见,这是不合适的。读书笔记如齐威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故事,也是一个例子。内心平静下来,事情的本性才会慢慢显露出来。所以,日久见人心,这是一种被动观察。浊而静之徐清,则是主动行为。

王阳明龙场顿悟之后,进入特别高的境界,心里不留尘埃,只留良知,不在意别人看法,后来你一生身经百战从无败迹。特别是平定宁王叛乱,非常危险,但是他处理得当,四十天就平定了宁王之乱。

悟道之人并不在于自己的盈与亏,放下了比较的念头,放下形名之分。悟道之人非常明白,所以盈,本身就是一种幻象,换一个标准可能就不是盈了。如以前国内一个著名的奶业品牌,自信心膨大,要做全世界第一,把追求第一当成自己目标,结果后来出了问题。唐太宗说,“君多欲则民苦,君无为则民乐”。

敝,破旧衣服。成,成功,圆满状态。敝而不成,是缺憾,却是懂得放弃。但不圆满,可以更长久。苹果的标志,好端端的一个苹果硬是被咬了一口,可以理解为敝而不成。名声大了,并不一定是好事,可能造成德不配位,反而不利自己。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道德经》读书笔记与感悟——道者万物之奥也”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读后感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万物与花同读书感读后感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