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食草家族有感莫言 > 地图 > 读食草家族有感莫言

读食草家族有感莫言

发布时间:2019-09-20 来源:互联网

读《莫言作品》有感600字。

我们常说读书可以陶冶情操,可以获得进步,我们平时也需要多阅读一些书籍书籍,网络上,很多都在谈论作者写的作品,读了以后让人眼前一亮。我们需要将这些感悟梳理出来,以加深我们对作品的理解。我们如何去领会作品的内函呢?你不妨看看读《莫言作品》有感600字,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请关注本站。

读了《莫言作品精选》我深有感触。《莫言作品精选》这是一种对事物的讽刺,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是一种对完美的追求,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莫言作品精选》向人们描绘了各种画面:或悲伤,或欢乐,或梦幻,或真实,或呆板,或活跃,或完整,或破碎……

是他,像一个画家一样描绘五彩的世界,像一个粉刷匠一样装点简朴的世界,像一个导游引导人们欣赏我们的世界,他就是著名的作家——莫言。

莫言出生于1955年,原名管谟业,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硕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2011年莫言荣获茅盾文学奖。2012年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生死疲劳》和《蛙》这两部作品所具有的罕见的宗教情怀,使它们超越了中国作家同行,而进入了世界文行列。莫言的业绩,也使他当之无愧地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殊荣。

莫言就是这样一个独一无二的作家,他用自己的实力和不懈的努力成为中国第一位获得文学诺贝尔奖的作家。他写的书完美而又特别。他用一个个简单而又平凡的文字,汇成一句句感人肺腑的话语,一篇篇精彩绝伦的文章,让人拍案叫绝。许多感人的故事在《莫言作品精选》中展现,有篇故事我至今难以忘怀还记忆犹新——《冰雪美人》。

《冰雪美人》讲述了:父亲送“我”去叔叔的小诊所学医,父亲反复叮嘱“我”多干活,少说话,叔叔的医术还算高超,各种杂病都能治,进去半年,叔叔也没教“我”什么,“我”总是干家务,“我”同学孟喜喜个性张扬,长得漂亮,一次,“我”偷葡萄给孟喜喜,老师发现,孟喜喜把罪名揽到她自己头上,又因为孟喜喜个性招老师讨厌,喜喜被开除了。开除后,喜喜帮她母亲经营“孟鱼头”,却招人诋毁,认为喜喜作风不正。一次,喜喜到叔叔诊所就诊叔叔婶婶显的十分厌恶。正巧,又有两人要动手术,喜喜只好等着,没过多久,喜喜就停止了呼吸,没有了心跳!

这篇《冰雪美人》通过对女孩孟喜喜的死亡折射人的思想观念深处的冷漠,作者通过喜喜周围所有人的描写分析,深刻了批判了这种思想意识,背地里折射出了美的滑落和消亡,通过对喜喜因其个性与周围环境不相容,体现了人性的丑恶,喜喜漂亮,乐观,自信,却因为张扬自己个性,想按自己真实想法生活,却让周围的人“刮目相看”有时候群众的力量是可怕的,但群众的力量也不一定是正确的!

在《冰雪美人》“我”学徒过程中送着送那,体现了亲情世俗。其实,折断喜喜的先是学校,从葡萄事件可以看出喜喜心灵和性格的美,同时,也看出年级主任的残酷和残忍。孟喜喜面对开除,体现出来的是勇敢。退学后,喜喜和母亲挑起生活的担子,把孟鱼头经营的轰轰烈烈,人们认为是卖“那个”的,看病时,婶婶说是“性病”这都体现了人们没有确凿的证据只凭自己猜测下结论。

莫言,他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莫言的文章都阐述了一个个道理,让读者成长,坚强。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读莫言作品有感1500字


终是将莫言的《生死疲劳》览了个痛快,看了个透彻。15天看完55万字不得不说眼乏得很,但览字的本身快乐却似山涧自由流动通彻见底的清泉叮叮咚咚淌过心田,沉淀淀的墨香将夏日的浮躁抹去,这经过上千年打磨的文字啊,在岁月的长河里熠熠生辉。

让我们先撇开小说的人物与情节,聊聊莫言,这个中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后记中写道他用43天写了43万字,对于学生的我而言,他实在是了不起的!一天一万字的速度可见莫言写这部小说时是顺畅自如的,而他的文字也给了我这样的感觉,浑然天成,没有多余的修饰没有华丽的辞藻,就像一块经过打磨的好玉,那些多余的边角都被磨平。莫言的写作风格一向以大胆着称,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诚然,这些在《生死疲劳》中都有显现。我总喜欢将莫言与余华作比较,莫言的作品总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余华,而余华的作品也同样让我想起莫言。他们的文字都平淡朴实,可是细细品味又带了几分灵动。明明是信手拈来的比喻,却让人连声称妙。

我们还是回归主题,聊一聊《生死疲劳》吧。

在小说中,一个被冤枉的地主经历了六道轮回,变成驴、牛、猪、狗、猴,最后终于转生为一个带着先天性不可治愈疾病的大头婴儿。这个大头婴儿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他身为畜牲时的种种奇特感受,以及西门闹一家与蓝解放一家半个多世纪生死疲劳的悲欢故事。(显然孟婆汤是不管用的)小说透过各种动物的眼睛,观照并体味了五十多年来中国乡村社会的庞杂喧哗,充满苦难的蜕变历史。

由于整个故事的人物情节就像一棵存于千年的老树,盘根错杂,我还是选最短的一根树杈与大家慢慢讲来吧。

我要讲的人物可了不起了,他本是地主西门闹的长工,因脸上有一大块蓝色胎记,人送“蓝脸”。后地主西门闹因历史原因被无辜处死,于是我们的蓝脸同志就娶了西门闹的妾室迎春做老婆,你可不要以为他是个忘恩负义的家伙,他实在是个老好人埃

迎春与西门闹生有一子一女,分别是西门金龙和西门宝凤。后来又与蓝脸生了一男娃。说来也奇了,这男娃的脸上竟然也有一块蓝色胎记,为了顺应解放的潮流,这男娃便取名“解放”。

相信大家对人民公社化运动比较了解,我就不多作解释了。

当大家都成群结队下田务农时,只有我们的蓝脸同志抵住时代潮流,他就是了不起的单干户。当大家都成群结队去食堂吃大锅饭时,蓝脸一家便在家里啃他们的馍馍。他们享着单干户的福,也受着单干户的苦。你可能奇怪了,哪来的苦啊,入不入人民公社不是自由决定的吗?话虽如此,但当全村全县全省乃至全国都只剩了你一个单干户,你还能扛住舆论的压力吗?你还能对领导的劝说无动于衷吗?蓝脸的家人可受不住了,他们纷纷加入了人民公社,同时也苦口婆心地劝说蓝脸(),但是我们有骨气的蓝脸硬生生地坚持了二十年。此等气魄,我真没有。这也是我打心底里佩服他的原因,硬汉!

身为最后的单干户,蓝脸受尽了排挤,而他那没有人性的养子西门金龙为了逼他入社不惜对他拳脚相加,可他蓝脸偏偏不怕死,用自己的大半辈子开启了一段短暂的单干户幸福时光。可他终究是悲凉的。熬了大半辈子,受尽了乡邻的唾骂,遭到养子的殴打,一次次看着自己心爱的动物死在自己眼前却又无能为力,他心底的悲凉又有谁能体会呢?于是,他寄情于月,日落而耕,日出而息。在那个人人都爱火红太阳的年代,他爱上的是与繁尘俗世截然不同的清冷的月儿。

人人都说何以琛对赵默笙足够痴情,等了她七年,可相比之下七年又算什么呢?蓝脸用大半辈子去热爱土地,用他的热血去浇灌土地,这样的情愫又何尝比不上那为人们津津念道的爱情呢?

蓝脸平凡了一生,他对土地的热爱是每一个平凡农民的平凡情感。他用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平凡才是人生的真谛。我们还未曾走过平凡之路,便在心中早早断定那是迫不得已的结果。我们渴望着拥有一切,就连那镜中花也要是我们的囊中之物。我们拼命向前走,寻觅着人生的黎明。到最后,在经历所有悲欢离合之后,我们恍惚明白,年少时最厌恶的平凡竟是人生最好的归宿。

读《莫言作品》有感600字2024


读了《莫言作品精选》我深有感触。《莫言作品精选》这是一种对事物的讽刺,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是一种对完美的追求,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莫言作品精选》向人们描绘了各种画面:或悲伤,或欢乐,或梦幻,或真实,或呆板,或活跃,或完整,或破碎……

是他,像一个画家一样描绘五彩的世界,像一个粉刷匠一样装点简朴的世界,像一个导游引导人们欣赏我们的世界,他就是著名的作家——莫言。

莫言出生于1955年,原名管谟业,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硕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2011年莫言荣获茅盾文学奖。2012年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生死疲劳》和《蛙》这两部作品所具有的罕见的宗教情怀,使它们超越了中国作家同行,而进入了世界文行列。莫言的业绩,也使他当之无愧地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殊荣。

莫言就是这样一个独一无二的作家,他用自己的实力和不懈的努力成为中国第一位获得文学诺贝尔奖的作家。他写的书完美而又特别。他用一个个简单而又平凡的文字,汇成一句句感人肺腑的话语,一篇篇精彩绝伦的文章,让人拍案叫绝。许多感人的故事在《莫言作品精选》中展现,有篇故事我至今难以忘怀还记忆犹新——《冰雪美人》。

《冰雪美人》讲述了:父亲送“我”去叔叔的小诊所学医,父亲反复叮嘱“我”多干活,少说话,叔叔的医术还算高超,各种杂病都能治,进去半年,叔叔也没教“我”什么,“我”总是干家务,“我”同学孟喜喜个性张扬,长得漂亮,一次,“我”偷葡萄给孟喜喜,老师发现,孟喜喜把罪名揽到她自己头上,又因为孟喜喜个性招老师讨厌,喜喜被开除了。开除后,喜喜帮她母亲经营“孟鱼头”,却招人诋毁,认为喜喜作风不正。一次,喜喜到叔叔诊所就诊叔叔婶婶显的十分厌恶。正巧,又有两人要动手术,喜喜只好等着,没过多久,喜喜就停止了呼吸,没有了心跳!

这篇《冰雪美人》通过对女孩孟喜喜的死亡折射人的思想观念深处的冷漠,作者通过喜喜周围所有人的描写分析,深刻了批判了这种思想意识,背地里折射出了美的滑落和消亡,通过对喜喜因其个性与周围环境不相容,体现了人性的丑恶,喜喜漂亮,乐观,自信,却因为张扬自己个性,想按自己真实想法生活,却让周围的人“刮目相看”有时候群众的力量是可怕的,但群众的力量也不一定是正确的!

在《冰雪美人》“我”学徒过程中送着送那,体现了亲情世俗。其实,折断喜喜的先是学校,从葡萄事件可以看出喜喜心灵和性格的美,同时,也看出年级主任的残酷和残忍。孟喜喜面对开除,体现出来的是勇敢。退学后,喜喜和母亲挑起生活的担子,把孟鱼头经营的轰轰烈烈,人们认为是卖“那个”的,看病时,婶婶说是“性病”这都体现了人们没有确凿的证据只凭自己猜测下结论。

莫言,他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莫言的文章都阐述了一个个道理,让读者成长,坚强。

读莫言有感


一部优秀的文字作品必然是作家经过内心焦灼、痛彻、反思而来。所以我通常把文字比作为最本质的东西,因其追求本性抒发内心的真实感受。文字源于心声追求本性,文字是用来抒发内心感受的,具有排毒养颜作用,若改了就无法顺应本心对身体也无益。

莫言在《莫言散文》中写到“真诚恰恰是文章,尤其是散文、杂文的灵魂,除此之外战斗性恰好也是散文的灵魂。”素来是喜欢看散文的,一来散文以一种真实的叙述源头展现了作家真实的内心世界,二来散文不似小说之中的些许桥段给读者带来一种矫揉造作的视觉效应。譬如:莫言的一系列作品都以自己的故乡——东北高密乡作为写作背景,《********》、《透明的红萝卜》、《蛙》都是以莫言少时历经饥饿的真实状况写在饥饿之下人们吃煤块、透明薄如蝉翼的肚皮为特写。正如此,使其读者的视觉效应与之相结合,达到文章感同身受、身临其境的最佳效果。

托马斯.沃尔夫人说“一切严肃的作品说到底必然是自传性质的,而且一个人如果想要创造出任何一件具有真实价值的东西,他便必须使用他自己生活中的素材和经历。”有时候会想是不是成功的作家写手背后必然经历常人所不知道的痛楚,拿最容易被90后青睐的写手——郭敬明来说,十五岁的青春文字,《爱与痛的边缘》的写作背景无疑是将其透明本质的晦涩青春融入书内,一本关于友情,关于青春忧伤,关于每个青春少男少女的情愫展露无疑,而惯于被80后接受的作家——路遥,《平凡的世界》也是将其自身的生活体验,对书中青年小伙农村的故事展开叙述,对人生开始做进一步论述。当然被读者敬佩的作家——史铁生,《我与地坛》则是结合自身的一部赤裸裸散文,从自己双腿残废到对生的理解对地坛的描写对自己母亲的进一步细节描写都难脱逃与“真实”两字……

从散文另一个层面“战斗性”来讲,每一个资深写手作家必是经过内心的声色犬马,进一步的将所思所想二者“厮杀”、“兼容”。经典杂文 留下的、结合在一起的便是作家文字的顿悟与哲思。譬如作家赵丰在《孤独的散步者》一文中写到对孤独的高度阐述,他说:“孤独是睿智地、深邃地、从容地,真实地审视人生,反省自我,它与冷淡、空虚、浅薄的无聊没有共同之处,孤独往往伴随着精神的独立,人格的高尚,情操的高洁。”从此处不难看出赵丰在描写孤独这一段文字之前不免对自身的孤独感产生一场否决与厮杀,认为孤独是自卑、哀怨、可耻的一系列负面情绪最终与内心世界进行“战斗”,最终产生对孤独这一段文字的哲学论述……

初读莫言的《莫言散文》只一味地注重作家写实的白话文字,比如作家“莫言”二字原是因作家自小爱胡乱说话,母亲让其少说点话,后取名为——莫言,再比如作家自幼相貌丑陋、食欲惊人,吃饭的时候老是遭遇桌前人士的嘲笑,这些都是来自于此书的笼统感官情节,后再读此书,则注意到作家文峰的幽默之处,比如:将其自己的文字比作乌鸦的嚎叫,愿者便听,不喜莫怪,当然在《莫言散文》中的一处描写是尤其深刻的,他说自己在地铁站看到一位枯黄娇小的中年妇女用乳汁喂养怀里的婴儿时,使其泪水夺眶而出,他想到自己苦命的母亲,后来由这灵感写了长达5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在母亲过世之后的阵子把自己关在狭小的房间里昼夜不分的开始写这篇小说,写完之后,心情格外之好,体重竟然涨了5斤。

细读此段便能切身体会到作家当时那种酣畅淋漓的快感,也有了自己之前在黑夜里乱写一系列杂文的指引,如:会写冗长不修边幅的文字,会写没有逻辑条理的文字,会写不少人感同身受的快言快语的文字,而这些都是充当被积攒了多时的内心情愫在写字的一瞬间一股脑儿被投掷下来,有点像十月怀胎的少妇,遭遇孕育期间的阵痛继而在分娩之后的欣慰感,不敢狂妄在一些胡话的文字之后美其名曰:散文,只是用唠嗑一词儿诠释其言所感。

之前把散文的抒写归类在文采的范畴内,以为深度的散文写手必然是囊括在文采的内核。也是因莫言散文的文字,后知后觉那种快言快语的凛冽感早就脱逃文采的范围,散文与文采无关。用作家乔叶形容风骚与性感的区别应用于言语和文字的区别,则可以略加改之为:如果说言语是咄咄逼人的,文字则是清茶慢泡的。言语是张牙舞爪的,文字则是素手杀人的。言语是招摇呐喊的,文字则是落地生根的。言语是烧人眼的,文字则是润人眼的。言语是气球,炫得高,文字则是磁铁,引力大。言语是浅层之技,是技则会技穷,文字则是魅力之果,果成则芳香无限。

觉得文字的张力不在于字数的长短,而在于语境的透明度,正如前面结合《莫言散文》的有关论述,不管是散文还是何种面世的文字都是讲求“真诚”,在当今科技已逐步发展起来的社会而言,各种电子高科技产品接踵而至,音乐、电影、更是以一种商业一体化的模式出炉,当然文字作为这种廉价商业的形式而论,讲究的是写者的操守以及读者的认同。

文字,源于本性。

文字,回归本心。

读莫言散文有感


莫言散文读后感1

最近,我开始对莫言的文章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渐渐的着迷了。他的文章好词并不多,并不像那些大作家所拥有的优美的语句。但,他是用朴素的语言表达出了自己的想法。他会去用某种事情来表达出一个道理,让人去明白真正的对与错。并且还时不时的会引用一些古人说的名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篇我对此大有感触的文章:《乐游书海》。

这只是一篇散文,莫言在大学时写的。

他着重描写了在大学时读书的作用。上大学是从学习渐渐的融入到社会当中。而你在大学不读书,大学就等于白上,而你到社会当中,就什么都不会干,会得到被人的嘲笑与讥讽。而读书就是让你学会怎样在这个世界上做事。书中经典的语句,让你得到宝贵的精神财富与经验,并净化了你的心灵。“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想必这句话大家都不陌生,但实际上有多少人去真正的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呢?莫言在此的理解是:这只是古人认为只要读书,黄金和美人就会来到我们身边。而这只是他们对读书的向往。而我认为,他们这种想象并不离谱。书中的语句与知识,能让你学会怎样去善待别人,与人接触。而这样,你就会“美丽”,许多人会喜欢你。黄金和美人不就不知不觉的来到你的身边了吗?尽管没有财富与美人,书中的语句与知识,让你学会与人接触,你这样不就可以容易融入社会了吗?这就是为什么要在大学奋力读书的原因了。

以前人们愤苦读书的精神现在人们都转化成了打游戏了。其实,读书比打游戏更有乐趣。就算是小说,也有它的价值,也是知识的获取啊!

如果你想让财富和美人来到你身边,那就快快来读书呦!

莫言散文读后感2

一部优秀的文字作品必然是作家经过内心焦灼、痛彻、反思而来。所以我通常把文字比作为最本质的东西,因其追求本性抒发内心的真实感受。文字源于心声追求本性,文字是用来抒发内心感受的,具有排毒养颜作用,若改了就无法顺应本心对身体也无益。

莫言在《莫言散文》中写到“真诚恰恰是文章,尤其是散文、杂文的灵魂,除此之外战斗性恰好也是散文的灵魂。”素来是喜欢看散文的,一来散文以一种真实的叙述源头展现了作家真实的内心世界,二来散文不似小说之中的些许桥段给读者带来一种矫揉造作的视觉效应。譬如:莫言的一系列作品都以自己的故乡——东北高密乡作为写作背景,《********》、《透明的红萝卜》、《蛙》都是以莫言少时历经饥饿的真实状况写在饥饿之下人们吃煤块、透明薄如蝉翼的肚皮为特写。正如此,使其读者的视觉效应与之相结合,达到文章感同身受、身临其境的最佳效果。

托马斯.沃尔夫人说“一切严肃的作品说到底必然是自传性质的,而且一个人如果想要创造出任何一件具有真实价值的东西,他便必须使用他自己生活中的素材和经历。”有时候会想是不是成功的作家写手背后必然经历常人所不知道的痛楚,拿最容易被90后青睐的写手——郭敬明来说,十五岁的青春文字,《爱与痛的边缘》的写作背景无疑是将其透明本质的晦涩青春融入书内,一本关于友情,关于青春忧伤,关于每个青春少男少女的情愫展露无疑,而惯于被80后接受的作家——路遥,《平凡的世界》也是将其自身的生活体验,对书中青年小伙农村的故事展开叙述,对人生开始做进一步论述。当然被读者敬佩的作家——史铁生,《我与地坛》则是结合自身的一部赤裸裸散文,从自己双腿残废到对生的理解对地坛的描写对自己母亲的进一步细节描写都难脱逃与“真实”两字……

从散文另一个层面“战斗性”来讲,每一个资深写手作家必是经过内心的声色犬马,进一步的将所思所想二者“厮杀”、“兼容”。经典杂文 留下的、结合在一起的便是作家文字的顿悟与哲思。譬如作家赵丰在《孤独的散步者》一文中写到对孤独的高度阐述,他说:“孤独是睿智地、深邃地、从容地,真实地审视人生,反省自我,它与冷淡、空虚、浅薄的无聊没有共同之处,孤独往往伴随着精神的独立,人格的高尚,情操的高洁。”从此处不难看出赵丰在描写孤独这一段文字之前不免对自身的孤独感产生一场否决与厮杀,认为孤独是自卑、哀怨、可耻的一系列负面情绪最终与内心世界进行“战斗”,最终产生对孤独这一段文字的哲学论述……

初读莫言的《莫言散文》只一味地注重作家写实的白话文字,比如作家“莫言”二字原是因作家自小爱胡乱说话,母亲让其少说点话,后取名为——莫言,再比如作家自幼相貌丑陋、食欲惊人,吃饭的时候老是遭遇桌前人士的嘲笑,这些都是来自于此书的笼统感官情节,后再读此书,则注意到作家文峰的幽默之处,比如:将其自己的文字比作乌鸦的嚎叫,愿者便听,不喜莫怪,当然在《莫言散文》中的一处描写是尤其深刻的,他说自己在地铁站看到一位枯黄娇小的中年妇女用乳汁喂养怀里的婴儿时,使其泪水夺眶而出,他想到自己苦命的母亲,后来由这灵感写了长达5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在母亲过世之后的阵子把自己关在狭小的房间里昼夜不分的开始写这篇小说,写完之后,心情格外之好,体重竟然涨了5斤。

细读此段便能切身体会到作家当时那种酣畅淋漓的快感,也有了自己之前在黑夜里乱写一系列杂文的指引,如:会写冗长不修边幅的文字,会写没有逻辑条理的文字,会写不少人感同身受的快言快语的文字,而这些都是充当被积攒了多时的内心情愫在写字的一瞬间一股脑儿被投掷下来,有点像十月怀胎的少妇,遭遇孕育期间的阵痛继而在分娩之后的欣慰感,不敢狂妄在一些胡话的文字之后美其名曰:散文,只是用唠嗑一词儿诠释其言所感。

之前把散文的抒写归类在文采的范畴内,以为深度的散文写手必然是囊括在文采的内核。也是因莫言散文的文字,后知后觉那种快言快语的凛冽感早就脱逃文采的范围,散文与文采无关。用作家乔叶形容风骚与性感的区别应用于言语和文字的区别,则可以略加改之为:如果说言语是咄咄逼人的,文字则是清茶慢泡的。言语是张牙舞爪的,文字则是素手杀人的。言语是招摇呐喊的,文字则是落地生根的。言语是烧人眼的,文字则是润人眼的。言语是气球,炫得高,文字则是磁铁,引力大。言语是浅层之技,是技则会技穷,文字则是魅力之果,果成则芳香无限。

觉得文字的张力不在于字数的长短,而在于语境的透明度,正如前面结合《莫言散文》的有关论述,不管是散文还是何种面世的文字都是讲求“真诚”,在当今科技已逐步发展起来的社会而言,各种电子高科技产品接踵而至,音乐、电影、更是以一种商业一体化的模式出炉,当然文字作为这种廉价商业的形式而论,讲究的是写者的操守以及读者的认同。

文字,源于本性。

文字,回归本心。

莫言作品读后感


莫言作品读后感

莫言,被人认识是因为张艺谋的电影《红高梁》,被人熟知是因为诺贝尔文学奖……
读莫言的《红高梁家族》,若没有电影的引导,似乎常常会出现错觉了,奶奶爷爷和“我”生活的时候在不时的交错,形象也时常交差,无论是人物还是场景都不时的穿越,真的佩服《红高梁》电影的演员及所有的参与者,他们真的用心读懂了莫言的文章,了解了当时的背景,否则无论如何也无法展现那时那景。
以前的时候,翻过莫言的作品几次,常常束之高搁,一个原因是欣赏不了,他“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他的天马行空的叙述让我一时驾驭不了;再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他的语言的粗犷吧,常会出现一些令人脸红的语言,是因为自己的拘谨还是什么的,现在再一次打开他的作品,再品来,真的是让人学到了很多。
《酒国》中的丁钩儿的经历、余一尺的不同,那个酒国市酿造学院的勾兑专业的博士研究生李一斗的几篇文章,和莫言的书信来往,那似乎是生活中的也好像是小说中的许多情节:那个肉孩和红烧婴儿,那个神童和那个有鳞的小妖精,那个一尺英豪和小侏儒余一尺,那些形象似乎是生活中的,也好像是虚构的,不能不让人感受到很多,感受到小说与现实的联系,在其中也时时地透露着有些社会中存在的一些现象,虽然有些夸张,但也不能不令人深思。那其中的《采燕》让我真正的了解了那些称得上海市山珍的珍品的缘由,我们只看到了商店里卖的燕窝很贵,却不知道燕窝的区别与它的真实来缘,而采燕中的岳母的叔用生命采集的最珍品的燕窝,却是时时用命换来的,那个燕窝上还留着脑浆,在写叔为了采集那个难得的燕窝让身体可怕地拉长,变得好像一条蛇,在艰难中奋争中身体又拉长了些,燕为了自己的窝与偷袭的人的无情抗争,面叔只能任由成群的汗珠从他头上滴下来,紧咬双唇尝到自己血的滋味,一个能从十几米的高处飘然落地而不损伤自己身体的叔叔却为了这个燕窝从悬崖坠落,在燕窝上留下自己的脑浆。看到这些,我们怎还忍心吃那些需要很多的生命为代价的东西呢?可有些人却是在吃着,一直奉为美味的吃着。
记得曾有人说过吃熊掌,将熊掌割下来用石灰埋到土里褪倒熊毛,再花上个24小时煮它才能品到它,还有人参的珍品,人参是否真的就如电视中演的一样,经过几年就会变成人参娃娃呢?那我们还吃人参干吗?吃人参是不是也如《酒国》中描写的“红烧婴儿”一样呢?
真的应将束之高阁的莫言作品拿下来,用心地读一读,看一看,也能泰然地面对那些令人感到脸红的语言,况且有些事儿为什么我们要脸红,而应脸红的是那些真的该感到脸红的人。

莫言作品蛙读后感


【篇一:《蛙》读后感】

最近一些年来,我读过不少长篇小说,比如刘醒龙的《天行者》,张伟《古船》、闫真的《沧浪之水》、阿来《尘埃落定》,还有新出版的五卷《李自成》等等。在工作之余还读过我们自己的业余作家的作品,比如县教研室老主任向东方老师的《那个年代》,周沟中学任建新老师《六二班的孩子们》。监利农民高启伟的《乡祭》也在10年前读过。前年买了一本贾平凹的《秦腔》,我实在读不下去而搁置在书柜里。莫言的小说,还是20多年前在《新华文摘》上读过中篇《红高梁》。后来也知道莫言出版过很多小说,比如《丰乳肥臀》什么的,可惜都没有读。这几天听说莫言的小说得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一方面表示祝贺,另一方面也去书店看看有没有这本书,打算买一本回来看看。但是却脱销了,书店里没有。只好到网上找。于是在爱思想网上看到了《蛙》全书共40个页面。我便在四到五个晚上一口气把它读完。当然,这种快速阅读,对其中一些渲染气氛的非实质描写一目十行晃过去。这么读完,也就大致知道了这部获得世界大奖的小说写的是什么故事了。

《蛙》是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和一位日本友人,也是书中姑姑认识的一名日本医生出生军官的儿子的通信。书名只所以取蛙,实际上是娃的谐音。当然书中也写了蛙,那不过是对书名的一种交待而已,并不是真的要去写蛙。

全书通过妇科医生姑姑的一生,特别是她的前半生接生和抓计划生育工作,为超计划生育的大龄产妇做人工引产的悲剧故事,一方面反映了我国计划生育工作艰巨性,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具体工作中反人性残忍的一面。故事的后半部是写最近一些年来,计划生育政策已经不象当初那样偏激,但是却又走向了另外的一面,这就是有钱的人和有权的人可以包二奶三奶生二胎三胎,只要交罚款就可以,甚至还出现了地下代孕公司。作者描写了蝌蝌本人也被不能生育的妻子背着取精到地下代孕公司生子的过程。作品的最后是用剧本的形式,表现了处于社会底层的青年妇女代人怀孕的悲剧。全书在姑姑痛苦的自责和认罪中结束。另外莫言在表现手法上好象受了中国古代小说的一些影响,在问题无法得到解决的时候,他就用什么梦幻之类的来满足,比如《红楼梦》警幻、和尚、道人之类。《娃》在后面部分魔鬼法庭审判就是这样一种表现的方式。所以诺贝尔评奖委员会称他为魔幻现实主义。

我看到网上很多评论,说这本书是莫言对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控诉或揭露。但是,我的一个感觉则是,这本书反映了作者对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一种复杂和矛盾的心理。莫言今年55岁,我们是同年人。我们出生在上个世纪的50年代,正是新中国建立以后的和平建设年代,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中国人的生育也在这一个时期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时期。毛主席他老人家从战争中过来,他就是喜欢人多。蒋家王朝的推翻靠的是人民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也是靠的人民战争。他说人多议论多,热气高,干劲大: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创造出来。毛主席的观点,也正好迎合了传统社会中的中国农民。这一下好了,每一个农民的家庭,一对夫妇生育5-6个孩子已经为常态。北京大学校长、经济学家马寅初,到故乡嵊县浦口镇调查发现,他自家的侄儿,一下生了9个孩子。马寅初深感震惊。他又到工厂调查,查阅资料,发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高达22%。他测算,如果不实行计划生育,50年以后,也就是2007年以后,中国的人口将会达到50亿!可是,马寅初的呼喊不仅没有得到毛主席他老人家的赞成,而且还被批得个半死!于是乎,全国人民就这么一路生下来,一直生到了70年代初期,中国人口的膨胀已经无可收拾了,已经病入膏肓的毛主席这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堵吧,一直到他老人家长离人世,计划生育的政策仍然没有制定出来。到了70年代末期,中央才下了狠心,决定城市育龄夫妇只能生一胎,农村一胎是女孩子的可以间隔5年生第二胎。

但是这样的政策却是一剂猛药,农村人口可接受不了。农村的计划生育政策,如果没有一定的强制性,这政策也就等于形同虚设。因而很多象小说中描写的姑姑所做过的那样一些过激行为都出现了。我也曾经是乡里的党委书记,也做过类似的事情,也许有的时候比姑姑的行为还要过激。比如把双方的父母捉到乡里办学习班,出门躲计划生育的子女不回来就这么一直关着。等等。应该说,作者对国家实行计划生育的政策是赞同的。也是蝌蝌的领导,军队抓计划生育的杨主任那句话:计划生育就是要以小不人道换取大人道。这就是说,个人生育与否是一种小人道,更大的人道是要控制中国人口的总量。在外界看来,侵犯个人的生育权,尤其是强制孕妇引产,这简直不可理解,简直就没有人性,简直就是对人的残忍。因此这也正是姑姑忏悔的原因。

一方面对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支持和认可,另一方面又对具体的政策执行过程进行谴责,这就是莫言在小说中无论如何也摆不平大人道与小人道的矛盾心理。小说中很多次地向姑姑表明这不能怪你!但是不怪姑姑又怪谁呢?可以说,作者的这种纠结自始至终都贯穿在小说之中。莫言在他的演讲中多次地表白,他的作品并不为政治服务,也不是写政治,他是关注人,关注人性。可是人却生活在政治之中,人的一切行为都被政治所支配,只写人性是不够的。挪威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的颁奖词是,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这是对莫言小说的语言和思想的一种高度概括。由此也可见到莫言的作品并不是象他自己说的那样只写了人性而没有表现政治。我倒是认为,莫言至今都可能在为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而纠结。从这里,可看出莫言是一个对祖国,对社会负责的作家。

写到这里,要顺便说一下,我在爱思想网上看到了侯明清批判莫言的一篇文章,标题是《出卖灵魂者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吗?》他说莫言出卖灵魂的依据是两条,一是莫言是中党员,一是莫言手抄了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我不知道这两个问题和出卖灵魂怎么能够联系上去。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就不能写出好作品吗?非要是所谓体制之外的反政府的作家就能写出好作品?抄写毛主席的作品了怎么就是出卖了灵魂?我们今天安定的繁荣的国度是怎么来的?占中国人口80%的中国农民都清楚,是毛主席才有农民当家作主的日子啊!由于篇幅所限,这里只想用最简单的话表明我自己的观点:在中国,毛主席的影响不是用骂声能够消除的。我们应该永远记得毛主席!这时我忽然想起,侯清明同是山东人,应该不是对山东老乡莫言取得了如此大成功的嫉妒吧!

【篇二:《蛙》读后感】

前些日子,爸爸从六合带回一本小说,小说名叫《蛙》,我心想,蛙有什么值得看的?我们农村里青蛙多得是,可当我看完这本书之后,发现完全不是那么一回是。

《蛙》描述的是姑姑万心由一名助产士最后成为一名计划生育工作者,她专门与那些想超生的妇女们之间的斗争。结果使得如她的侄媳王仁美和张拳的老婆家破人亡。最后,晚年的姑姑充满了不安与自责,每当夜晚,她听到蛙的叫声仿佛是成千上万个婴儿的哭啼声和控诉。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感到惭愧。

记得四年前我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妈妈也有同样的遭遇,妈妈因超生而东躲西-藏。我从小就一直待在妈妈身边,从未离开过她的怀抱,我整天以泪洗面,后来生了一场大病,爸爸回来帮我挂了十天水。后来听大人们说弟弟没保住,而且房子又被拆了。妈妈回来以后我一点没怪她,相反,我觉得妈妈是伟大的勇敢的!

妈妈是幸运的,书中的王仁美因大出血而死亡,然而上天眷顾她的生命没有轻易离去。妈妈回来时明显瘦了许多,她看见别人的孩子总要抱一抱,我知道妈妈是在想念夭折的弟弟,每当这时我就心如刀割。2009年一个新生命降临在我家,这个家又充满了朝气!

中国作家莫言的小说《蛙》由四封信一个剧本构成,讲述了我的姑姑一位平凡的乡村妇产科医生六十年来落实计划生育的故事,描绘了一幅新中国波澜壮阔的生育史。

【篇三:《蛙》的读后感作文】

窗外又是漫天的雪花,如此阴沉的天气,很适合用一本好书和一堆零食来打发时光。

最近,莫言这个名字在整个中国真是铺天盖地,出于附庸风雅,我买了本他的获奖作品《蛙》,用了一天时间拜读完毕。

对于这样一部作家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打造的长篇力作,我走马观花式的阅读对作家似乎有点不够尊重,对于小说想要表达的深刻思想,理解的也不够透彻。但确定的是,我被小说感动了,几次落泪,对于姑姑年轻时的执着和年迈时的忏悔我深深的理解和同情,对于王仁美、王胆等人的死深感痛心和遗憾。

这部作品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讲述了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在描述了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的同时,成功塑造了一个生动鲜明、感人至深的农村妇科医生形象;并结合计划生育过程中的复杂现象,剖析了以叙述人蝌蚪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卑微、尴尬、纠结、矛盾的精神世界。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记忆,而每一个身处当时的人,都会有属于他们那个时代的烙印。

【篇四:莫言作品蛙读后感】

一口气读完了莫言酝酿十年而铸就的新作《蛙》。此时已泪流满面了。故事中所描述的不就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那些事吗?

多年前的春晚小品《超生游击队》那戏虐,调侃是对超生夫妻们的讽刺与规劝。我甚至听到了自己当年那年幼无知的笑声。《蛙》描述的是高密东北乡的超生游击队从东躲西-藏的男人和女人们的疼痛与哀号。许多母亲们要从腹中未曾出世的孩子付出鲜血乃至生命,相信我读完《蛙》,你也会为自己当年那年幼无知的笑声感到羞愧的

《蛙》的主人公是一名叫万心的共-产-党员,她曾是高密东北乡的送子观音,但却成为当地计划生育政策的基层。

2006年是我们生命中最黯淡的一年,作为女人我不幸怀孕了,计划外的,也就是腹中的这个孽种开始了我们的恶梦。后来政府知道了,后来多次带人上门,恐吓,吓的我们夫妻俩带着腹中的这个孽种一路逃亡,辗转苏北,后来由于中央型前置胎盘又亡命与南京,由于整日东躲西-藏,每日都生活在恐惧与不安之中,最后在市幼剖腹产下奄奄一息的男婴,三天之后不幸夭折了。此时镇政府已惨无人的拆除了我家的楼房。这是何等的绝望让人撕心裂肺。而后只要看到人家怀中的小孩便不由自主道要是我家的孩子在也这大了。丈夫劝我说你不要这样了你可不要成为祥林嫂呀。的确这是祥林嫂念念不忘阿毛那句只能与丈夫抱头痛哭蛙里发生着1也的确是场艰苦卓绝的战斗与争夺,那些有着顽强的身体曾经遭遇了怎样的磨难,被追赶的孕妇张拳的老婆多么渴望跳到河里逃脱已生下她那快足月的孩子,被救上时每一个人都看到了她双腿间流下的鲜血及她和孩子都行将死亡,而对无情

姑姑,这个女人留下了最真切的诅咒;万心,你不得好死!

姑姑晚年充满了负罪感,在一个夜晚她听到了蛙鸣。仿佛成千上万个婴儿在哭泣和控诉!

感谢莫言,他的蛙提供给我们这个时代的译质力量,它们是珍贵的。

【篇五:莫言《蛙》读后感】

最近在读一本莫言的新长篇《蛙》,这篇小说是一部彻彻底底以人为主题的小说,获得了第八届矛盾文学奖。

故事发生在山东省高密东北乡,这是莫言许多小说中一贯用到的场景。姑姑是一位身份复杂的乡村医生,她一生坎坷的命运贯穿了整部小说。姑姑的身份特殊,抗日时她曾与父亲勇闯平谷;因男友逃到台湾惹上了一身骂名;在年轻时她曾是计划生育国策的支持和执行者;人到老年时她面对我的超生却睁只眼闭只眼。

除了姑姑,小说还塑造了很多女性形象:姑姑同事小狮子年轻时也曾是计划生育的坚决支持者和执行者,但嫁给剧作家我之后,始终受着膝下无子的煎熬;在巨大的思想压力下她接受了牛蛙公司的代孕服务,并成功得子。在形势的巨变下,小狮子从计划生育国策的执行者摇身一变为违抗者,其间经历了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巨大压力;我的前妻王仁美和王胆是计划生育政策盲目执行下的牺牲品,也可称之为是传宗接代传统思想的牺牲品。莫言在小说中用几近残酷的笔触详细描写了王仁美和王胆的死,给青年姑姑塑造了果断麻利、铁面无私的形象,同时也试图诠释人性在巨大的政治压力下被扭曲的一面。姑姑年轻时的豪言壮语与年老时的唯唯诺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变化中阐释了生命的坚韧与坚强:生命的坚强与脆弱会因环境而变,因此人性的诸多因素也并非一成不变。

整部小说的结构也较为独特,由四封长信和一个九幕话剧组成。四封长信分别代表了四个时代,每一封信都是一个时代的隔离带。书信体的叙事方式给小说的表达赋予了更广阔的空间,利于作者更自由地直抒胸臆,也给细腻的心理活动描写奠定了形式上的基础。九幕话剧《蛙》可看成是前四封信的补充和升华莫言在小说中暗示了其标题:以蛙为书名,极有隐喻意味。蛙之神形皆有生殖意,蛙可同娃和娲,娲是古之神女,化万物者,书名是整部小说的主旨和浓缩。

相比莫言的其他小说,《蛙》对人性的剖析与批判更为深刻,对社会的剖析也一针见血。通读小说,我们能感觉到作家虽然始终在写家乡的故事,却已经跳出了故事的本身,站在人类或人性的角度去写人,我想这应该是许多小说作家应追求的目标。

莫言的小说《蛙》深刻的剖析了人性,虽然是在写家乡的故事,但是仍然深刻的表达出了一部人性的故事。

【篇六:《蛙》读后感】

说起来有点儿惭愧,今早读完的莫言的《蛙》,才是我今年完整看完的第二部书籍。就是这样一本不算厚的书本,却也整整看了2个星期有余。

作为一本新世纪和谐文学的代表作,莫言花了大半笔墨描写了一个高密县东北乡的普通妇产科女医生我的姑姑的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而记叙这样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又能微言大义,通过姑姑内心的挣扎,反映时代的变革堕落,人内心的矛盾变化,无疑在选题上已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书本的题目叫《蛙》,如果没有看过书,光看这个题目,想必是怎么也不会和妇产科医生联系到一块儿去的。但莫言取这么个貌似奇怪的题目显然有着深刻的寓意,这在作品中也作了充分的阐释:首先,蛙和娃读音相同,而主人公姑姑从一个受人敬重、人见人爱的送子娘娘到计划生育实施后,被无数人唾骂和诅咒的杀人魔头,说到底,她的一生都在和娃娃打交道,她的爱恨情仇,都和孩子有关;其次,青蛙和叫声和孩子的哭声狠相似,都是哇哇的声音,这让后期的姑姑一听到蛙声,想起那些还未出生就被自己扼杀在子宫里孩子,立刻变得毛骨悚然,神神叨叨,备受煎熬。就像姑姑独白说的那样:我的双手,一半是芳香,一半是腥臭。

作品中,姑姑性格非常鲜明,一个敢作敢当,雷厉风行的女子。她是一名光荣的党员,她果敢地执行着国家政策,忠实于党的方针战略,甚至为了这一点,牺牲了自己的声誉,甘心被他人唾骂。姑姑强行让张拳的老婆、让蝌蚪的妻子王仁美,让陈鼻的妻子王胆强行去做人流的一幕幕,至今时刻在我的脑海浮现,但姑姑显然不是一个泯灭人性的人,她爱孩子,喜欢自己的事业,事实上,她做这项残酷的工作,受到的折磨肯定要比寻常人去做多得多。从迎接新生命到扼杀新生命,姑姑内心实有不忍,但坚决执行计划生育的信念却从来都没有动摇过。

所以,我也时常陷入沉思,姑姑到底有没有错,她在晚年时的内疚、失眠,罪魁祸首到底是谁。是那些思想愚昧,重男轻女的农村人,是计划生育方针的制定者,还是执着的、不讲情面的姑姑本身?还是三者都有一定的成分掺杂其中。而可怜的姑姑,却显然是错生了一个时代,成了那个时代国家政策和家族利益冲突对立的代罪羊和牺牲品。没错,她的选择是反政策的,但谁又能说政策本身不是呢,谁又能说明知这个政策还怀着侥幸心理偷生的男人女人不是呢?

【篇七:《蛙》读后感】

刚刚看完,现在还无法描述看后的感受,就像莫言的写作速度一贯很快一样,我读书的速度也丝毫不逊色,这本书大概用了三天时间吧,在这三天里我每天只抽出不到半天左右时间来读,我觉得这样的速度应该算是快的了。

在这之前和刚才这短暂的时间空隙里我看到过许多关于这本书的评论,原谅我可能看得太快还没有来的及消化或者有些消化不良,我还想不出那么精妙绝伦或褒或贬旁敲侧击冷嘲热讽的让人读了肃然起敬的话来写一篇评论。

但是我要说的是,我读得很愉快,非常愉快,而且是欲罢不能。怎么说呢,简直就像吃了一顿美食,大快朵颐啊。

这就足够了。至少我觉得是足够了。我向来不认为小说甚至于其他任何文学形式应该背负上沉重的历史的道德的甚至是政治的枷锁,也不认为文以载道是最高的境界。当然文章也不能只是文章,它应该有它现实的意义和价值,但是这些价值我认为都应该是一件艺术品的附庸,我觉得文学也是一种艺术,和一切其他艺术一样是一种高级的审美活动,如果它让人愉悦,让人感受到欣赏到美的满足就已经足以成为一件传世精品,至于其他道德,批判,还有什么灵魂,那是附加价值,如果有那是锦上添花,没有那也无关大雅。当然,我在这里并不想和大家探讨文学到底是不是艺术这个命题,也不想研究什么文学是一切艺术的开始也是一切艺术的终结之类的在我看来毫无意义的命题。

还有一些人跳出来说莫言就是一讲故事的。那些人看不起讲故事的,他们觉得讲故事的就好像旧社会里的戏子,或者说评书的,说相声的,是下九流,不入流,上不了台面,无法跟他们心中那些伟岸的大师什么乔伊斯啦,什么博尔赫斯拉,什么卡夫卡拉相比。我承认,他们没有错,他们都是有着很高鉴赏力的上等人,而我们这样的下等人自然只耽溺于故事的波澜起伏,就好像我们听评书的时候跟着说书的人一起嬉笑怒骂,一起臧否人物,为了评书里那些莫须有的英雄或者小人物贩夫走卒们的苦难而感到难过,为了他们的喜事而欢欣鼓舞一样。我知道这样的上等人同样是看不起《故事会》的,他们也看不起《读者》,那是他们眼中的垃圾,是废品,毫无价值。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些书让好多人在蒙昧之初知道了善与恶,美与丑,良心与道义,责任与担当,同样是这些书最广泛的影响着一个个平凡普通的小人物,然后这些小人物们联手创造着历史,展示着人类社会的良心。我当然不敢不承认《尤利西斯》的经典性与其无与伦比的价值,也不敢对《等待戈多》妄加菲薄,因为我承认我的无知,我的浅陋,我的粗俗,我读不懂他们,我所拥有的那些如果算得上是教养和道德的美好品质,没有一点来自于他们,而我也没有从他们身上感受过丝毫的美,汲取到哪怕一丝丝的营养,我只是像供奉价值连城的青花瓷一样将他们束之高阁,顶礼膜拜,只因为那么多人都崇拜他们,那些我崇拜的大人物说他们是经典,我永远读不懂得经典。但是我知道,我读不懂他们也没有耐心读完他们因此他们也从未影响过我。

我想大多数人跟我一样,我们的道德与良知,我们的知识就是来自于类似于莫言这样的作家,来自于他们的故事,那些被别人嗤之以鼻的只会讲故事的故事。但是我就是喜欢这些故事,就像我喜欢《故事会》一样,我还要用《故事会》去教育我未来的小孩,告诉他们应该怎么样顶天立地的在这个污浊的世界上活着,与那些馆阁里打着饱嗝衣着优雅无所事事的批评大师们一起活着,并且比他们更多的为这个社会的前进出自己的一份力。

这里其实涉及到了我一个粗鄙的认识,我觉得曲高和寡的大雅不是好东西,也丝毫不值得人们尊敬,当然那些下里巴人的大俗也并非好东西,甚至是毫无可取之处。我心目中认为一切艺术的最高境界乃是雅俗共赏。而我觉得在雅俗共赏这一点上《蛙》完全做到了,俗人取其故事,那些惨烈的生死虚幻莫测的人生,雅人研究他的语言结构文学探索甚至书写形式属于什么主义,因此我觉得完全应该给五颗星。

莫言在这本书里讲到了一个故事,关于铁拐李的故事,他说面对神迹,我们应该沉默,不要大惊小怪,所以我觉得我应该闭嘴,不要说话,该用这张嘴去吃饭了。

【篇八:《蛙》读后感】

我想起我小的时候眼睛里长了一个肉瘤,要动手术切掉。因为年纪很小,医生说打麻药会影响我智力的发育,我的爸爸妈妈经过反复的商量,最终决定不打麻药动手术。他们俩人一个摁着我的头,一个摁着我的身子就这样让医生开了刀,那天的痛苦是难以言传的。虽然他们做出的是对于我最正确的的决定,但是我相信他们一定也很心疼,他们们的痛苦不会比我更轻。

我曾经跟一个很文的朋友谈起中国社会从上至下的冷漠。她说这个国家缺乏人文关怀和反思的精神。但我下一秒钟提出要反思计划生育时,她马上回答到:计划生育有什么好反思的?中国人这么多,不少生一点还行?她的反应跟她的论点还真颇具讽刺意味。

计划生育在最初推行的那些年里,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也曾对无数母亲,准母亲造成了极大的痛苦。由于政策的坚决与残忍,如果写成一本书,这本书一定是鲜血淋漓。这些痛苦长久以来被人们所漠视。我并不想从天赋人权的角度上论证政府是否有权利干涉公民的生育,进而否定计划生育的正确性。这将会引来很多没有意义的争论,绝非我的本意,我相信这也不是莫言写这本书的本意。计划生育对于这个国家是正确的选择,这点就算是自认为右倾至极的我也愿意承认。但是我们仍然需要反思,这是社会精英们理所当然应当反思的,正如我的父母理所当然为我受到的没有麻药的手术感到痛苦。如果这个国家的良心们对此缄默不言,这将实在是一个没有希望的国家。

多年以后,莫言的这本小说终于出现了。莫言的态度让人玩味,自始至终他没有说计划生育这项政策的任何不是,相反,他一直借用各种人的嘴巴说出这项政策的迫切性与必要性。那些一定要生孩子的丈夫与母亲们反倒都是一些蛮横愚昧的村夫农妇。整个故事也没有对于政策本身做出任何评价,然而我们却能在这些貌似进步,正义与愚昧,固执的矛盾中看到莫言想表达的。

对于没看过这本书的人,谈论故事情节与写作手法是很无趣的。我认为只需要把这篇小说中的三个故事复述出来,对于理解莫言的意思已经足够了。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我从小也是在山东的农村长大,我的亲戚中也有超生的例子,故事中很多的情节我确认都是真实发生过的:

我的姑姑是一名优秀的妇产医生,她在解放后利用先进的医学技术,为县里的妇女们接生。她为人正直,富于医生所必备的慈爱之心。一生中接生成功一万个婴儿,赢得了所有人的崇拜,称为送子娘娘的化身。然而当计划生育开始后,她又负责为全县的妇女上环。如果有人私自怀孕,她的职责是必须将胎儿打下来。她恪尽职守的完成自己的使命,在她任职的许多年里,全县没有一例超生儿。

1、有一对夫妇全县著名的钉子泼皮。他们有了4个女儿,就是想要生一个儿子,他们不听任何人的劝阻,强行怀孕。姑姑带着民兵包皮皮围了这家人,扯开受夫妇指使在门口阻拦的4个女孩子,制服了手持菜刀与民兵们死命反抗的男人,将劈头散发的妻子抓到船上准备运回县医院流产。妻子在船上继续挣扎,最终跳河。她凭借优秀的水性潜入水下企图蒙混过关,但是姑姑和的船很耐心的等待着她浮出水面。妻子每次浮出水面换气,姑姑就逼十近,她也就再次潜入水中。直到这个刚烈的女人最后再也没有浮上来。

2、我自己的妻子也很想生一个儿子,她背着我偷偷找人摘了环,怀孕了。在公婆的帮助下,她成功的隐瞒了所有人,一直到怀孕七个月的时候才被发现。姑姑又来了。再得到不流产便撤职,流产便会成为典型被提升的通知后,我劝说妻子流产。妻子躲到了父母那里。姑姑仍是带着民兵将她包皮皮围在房子里。妻子的父母打算反抗,因为七个月的身孕如果实施流产将会非常的危险。妻子也坚决的要求生下这个孩子。但我在得到不流产便撤职,流产便会成为典型被提升的通知后,劝说妻子进行手术。妻子最终屈服了。七个月的身孕做流产手术凶险异常,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姑姑亲自动手,最终仍然失败了。妻子大出血死亡。

3、F是文中最聪明,最美丽的一个女孩。然而不幸的是,她也中了魔怔一般一定要生个儿子。她和她的家庭没有任何势力,完全依靠智慧与姑姑周旋。她可以耐住几天几夜的饥饿寒冷躲在米缸里,她可以拖着7个月大的身孕翻爬过粪池,在众多人的围追堵截下翻墙逃跑。她甚至让朋友散步谣言,让人相信她已经远离此地。她最终几乎成功她巧妙地隐藏在送木头的木筏里打算逃走,但是姑姑还是识破了她的计谋,带人追了上来。当河上的追兵越来越近,她的面前只剩下一个办法:强行小产,让孩子在7个月的时候就生下来。

生啊!生啊!只要娃出了生门,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了,就是一条命了!

当姑姑终于追上了木筏,孩子已经呱呱坠地。母亲也离开了人世。她终于赢了。

虽然全文的立场保持着某种中立,但这篇小说的尾声流露出作者真正的取向:当姑姑退休以后,她陷入了深深的痛苦。她虽然做了正确的事情,但是作为一名医生,一名接收新生儿的妇产医生,她的手里也亲手杀死了2000多个胎儿。她的晚年痴迷于捏泥娃娃,她捏了无数的娃娃。在她的仅存的信念里,每一个娃娃都是被她杀死的胎儿,都是有生命的灵魂,永远环绕在她的身边。

【篇九:《蛙》读后感】

虽自诩是一位夜不释卷的读者,然而莫言的书却是不曾读过的,甚至连买都不曾买过,原因追溯起来大约是因为读书年代里曾听说过的那本《丰乳肥臀》于心底扎下了厌恶的根,也自囿于以个人喜爱定优劣的狭隘读书观。因此,《蛙》的阅读脱不了跟风的俗气,毕竟,我的确是因为这个诺贝尔文学奖所以好奇了索骥了求购了阅读了。

用半天的时间读完的这本小说。全书分为五部分,每部分均以一封主人公蝌蚪写给一位名为杉谷义人的日本友人的信作为楔子开篇,整本小说以蝌蚪向杉谷义人讲述他的姑姑以及他姑姑一生中经历、体验的事无论大事小事、好事坏事,作为主线贯穿始终。而我,读后的感觉仿佛置身在一片盛夏的空旷田野,充斥于耳畔、脑海的净是一片片此起彼伏的呱、呱蛙鸣声

蝌蚪的姑姑是一位乡村妇科医生,经历了解放前被日本兵绑架扣作人质,解放后作为革命烈属女承父业并终生奋斗在基层医疗一线;十六岁就敢接生,十七岁就敢在农村那些不讲医术的老接生婆面前自称老娘大声斥责她们玩弄生命;以精湛医术在村民间赢得了心姑的尊称,也以铁腕手段坚决贯彻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落得了老妖婆的骂名;为挽救失血患者的生命身为主治医生的她多次挽起袖子为患者输血,却也因为强制流产致使多条生命在其手中被无情地扼杀,临到老了只能在家里摆放一个个根据其想像塑造的泥人娃娃,夜夜惊醒在梦魇中。

作者在小说里揭露了计划生育政策执行初期农村的强烈抵制情绪,以及基层计生部门为了贯彻落实这一政策,不得己为之的一系列侵犯人权的措施与手段,尽管违背了人性,却无法否认这些基层计生干部们,在控制国家人口增长方面付出的努力与辛劳。此外,作者在《蛙》中试图揭露的问题读来似乎还有食品安全如担心毒奶粉所以准备自己养奶牛供奶,代孕事件如小狮子借被毁容的陈眉之腹生子,人心冷漠如大城市里人与人之间即便发生身体碰撞却也只是冷冷地扫了一眼后快步离去就似一声声蛙鸣穿透了寂静的月夜,让生活中衣食无忧的人们于构筑幸福的梦乡中萌生无限沉思与怀想。

萨特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中写道:懦夫是自己造成的,英雄也是自己造成的。但对懦夫来说,始终存在不再是懦夫的可能性,英雄也始终存在不再是英雄的可能性。重要的是始终承担责任,而不是由一个特殊情况,一个特别的行为来决定你的终生。因此,我对《蛙》的读感,更倾向于从这一角度进行理解,即人是自由的,人的命运取决于自己的选择。我以为,这或许也是作者试图通过那片片蛙声所意图表达的,不论是姑姑、蝌蚪、王仁美、小狮子、王胆还是陈鼻、陈眉、袁腮他们的命运其实都是他们自己选择的结果,而他们在选择了自己的命运的同时必然也影响了他人的命运,就似《蛙》中姑姑及其与她相关的这一干人事。

【篇十:《蛙》读后感】

我带着悲伤和回忆承认,这个阅读过程是波折的,心情的大起大落随着章节里的人物关系悲喜交加,我依稀的看见计划生育的尾声是怎样的结束的,是怎样在人民的意识里消失的,我更能深彻的体会到童年的土路上发生的那些至今都不会再有的生活现象。

姑姑,这是一个现实版的传奇人物,太听话,太革命,太忠心,太认真,一个17岁善良聪慧的姑娘将职业视为生命的宗旨的送子娘娘,到始终履行着社会主义的号召,为党和人民鞠躬尽瘁的妇产科医生,一生肩职两个截然相反的角色,这一生精神的痛苦,肉体的折磨,在这个老人的生命里徘徊,她迎接生命的诞生,她打击新生命的到来,这是姑姑为社会主新中国所做的贡献,她是忠臣,可是他的灵魂里有罪恶,有鲜血,有感激她的人,有憎恨她牙痒痒的人,有同情她的人吗?

两度落泪,第一次为王肝的单相思,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海誓山盟,只有默默地在一封封不见回信的情书里诉说,默默地的看着思念的人在自己的眼帘里徘徊,为之动容。

第二次为豪爽单纯的王仁美的死落泪,这是一个错误的年代错误的想法酝酿的一场本不应该发生的不得不的一个残忍的悲剧,怪不得姑姑的晚年是失眠的,王仁美是可怜的,悲壮的,但是她死了,姑姑是可怜的,悲壮的,但她活着,她的痛,她的精神境界未必能比一个死过的人好到哪里?

这是一部悲喜交加凸显人性多面性的小说,这里有辛酸,有向往,有期待,有梦想,有幽默,有无知,更有愚昧,同时还有善良的味道,将姑姑在一大串的小人物中塑造描写,普通的村子,普通的人物,不一样的思想意识,缔造了不一样的命运和人生,爱过,恨过,残忍过,平凡里有辛酸,感动中有泪花,讽刺里记录史实,在幽默中挥洒人性的曲变。

今日不知是悲剧还是喜剧,不知谁对谁错,如果用思想觉悟评价,只希望过去的都过去吧,已经新时代了,姑姑你的睡眠可好?

妹妹1998年出生,次年2月计划生育的领导们经常来到家里给爸爸妈妈上课,而且换不同的人,2000年计划生育已经接近尾声不再严重,只要交钱就不用手术,但是1999年以前的孩子母亲们是躲不过的必须做,这是我印象中的计划生育政策。

此刻我的心情是悲伤的,也是欣喜地,想念那时满手是土,自己脏兮兮的样子,也幸福这个社会主义大家庭的美好生活。

进步取代迂腐,意识决定结果,人性有待新环境的熏陶和提升,命运自始至终在挣扎中理智,享受,受苦。

做一个忠于内心的使命,不忘肩上的责任的一个人吧,小说的原话,人啊,做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要做叛徒。

姑姑是伟大的。

【篇十一:《蛙》读后感】

二零一二年,莫言和他的《蛙》一块儿轰动世界,我这个草根也跟着欣欣然自豪了好久,心情沉静下来就开始了对《蛙》的慢慢品读,到二零一三年来临时才品完。品书和品茶一样,只有慢慢来才能感受到袅袅的香气。

《蛙》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了万足也就是万小跑的姑姑万心传奇坎坷的一生。万心小的时候就临危不惧,敢和日寇怒目相视,建国后凭借红色出身和过硬的医护本领成为当地响当当的妇产科专家,和土接生婆们一番较量,使群众们接受了新法接生,挽救了数以千计的产妇和新生儿,群众敬仰她,称之为送子观音。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万心被派到公社计生办,一干就是几十年。期间,万心坚决执行计生政策,可谓铁面无私六亲不认,亲手流掉了包括侄子万小跑媳妇王仁美孩子在内的两千余个计划外怀孕胎儿,这一成绩将万心在群众中的威信一扫到地,她在群众心中由一名送子菩萨变成了戕害生命的魔鬼。进入晚年,国家的计生工作随着经济的开放搞活也开放了,大款生,官员生,就是无权无钱的小职员们不能生,看透人生的万心摇身一变又成了送子观音,一副所谓的转龙换风的药丸要价不菲,专门卖给那些贪污受贿发民财的大人物们,以这种方式来宣泄寻求心灵的安定。

主人公万心的人生轨迹是曲折的,她的爱情轨迹也是坎坷的。一枝花的年龄时在如云的崇拜者中众里寻他三百度,选中了潇洒地飞行员王小倜,马上要结婚了,王小倜驾机叛逃台湾,万心受到牵连,经历一番世态炎凉,她决定嫁给比自己大二十多岁的县委书记杨林。轰轰烈烈的文革中她和杨林一块儿受到冲击,杨林在批斗会上受不住造反派的折磨胡说八道,伤害了万心也葬送了她的第二次感情。就这样万心的终身大事耽误了,一直到临近退休,才和民间泥塑大师郝大手结合。万心和郝大师结合是完美的,万心描述被流掉胎儿的特征,大师按描述创作泥娃娃,然后供在一间屋子里,投生到来求娃娃的善男信女家。

《蛙》是一个底层计生干部的个人史,也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我国农村计生工作史。这段历史中有荣辱,有辛酸,有执著,有无奈,有揭露,有褒贬,作家以敏锐的眼光,捕捉社会的风云变幻,娓娓道来,给人以振聋发聩般的心灵震撼。

《蛙》除却情节的跌宕起伏,我还喜欢她的如下风姿:

语言诙谐。莫言的作品语言是很有风格的,流畅诙谐而且夸张,让人忍俊不禁。比如写王小倜飞行技术的高超,王驾机一个俯冲到西瓜地,探身摘下一个西瓜,一拉杆,歼击机又呼啸着冲向云霄,呵呵,这是多么夸张诙谐的文字!可以和青莲居士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相媲美了。

节奏鲜明。小说从小伙伴们吃煤写起,如潺潺小溪,清新爽人,接下来的王小倜叛逃、文革波澜小弦切切如私语将读者引入故事中,王胆顺流逃跑河中分娩则是大弦嘈嘈如急雨的高潮,接下来美国爱婴医院的出现如河道陡然变宽,流水变缓,满眼的粼粼微波,如此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给人以跌宕起伏的艺术享受。

构思缜密。小说后半程写王肝和秦河、郝大手默契配合,泥塑娃娃、推销娃娃,王肝忽悠顾客时巧舌如簧就进入创作状态,那创作状态中的语言细腻而有哲理,缜密中充满神秘,让顾客心甘情愿地争先恐后地买泥娃娃。

有人说《蛙》思想不够积极,是在揭计生工作的家丑,从政治的角度看确实有这个嫌疑。但是《蛙》是文学作品,是小说,是小说就要反映现实,超越现实。只有扎根现实的文字才是有生命有色彩的文字。莫言能够秉笔直书我国计生工作的历程,而且是站在农村沃野上看计生,这是作家的使命感使然,现实中农村的计生现状就是这样的,《蛙》有生活基础,《蛙》是当之不愧的出色的文学作品。

《蛙》获诺奖,不是偶然。

【篇十二:莫言《蛙》读后感】

以前对莫言知之甚少,乘着诺贝尔文学奖的热潮才对他有所了解。莫言自八十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莫言的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他的作品被译成多国文字,日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曾认为,莫言是中国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人选。2004年,法国图书沙龙,莫言、李锐和余华三位作家获得法兰西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2012年10月11日,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本土作家。

网上有人这样评价他:莫言可能是当下中国文坛最博大、勤奋的作家。博大源自其尝试的写法多而宽,充满试验性的创新精神,其笔法汪洋恣肆、气势蓬勃、自由率性。勤奋源自其写作的数量和质量之积,也源自其不懈的开拓精神,就中国当下而言,无人能出其右。

作为文学院的学生,我不得不拜读一下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长篇小说《蛙》。当我读《红高粱家族》、《蛙》、《食草家族》、《十三步》等作品的时候,我为其充满速度的叙述、斑斓的意味、锋利的究诘和卓越的语言才华而兴奋不已。

小说的名字叫《蛙》,如果没有看过书,光看这个题目,想必是怎么也不会和妇产科医生联系到一块儿去的。听说莫言取这么个貌似奇怪的题目显然有着深刻的寓意,这在作品中也作了充分的阐释:首先,蛙和娃读音相同,而主人公姑姑从一个受人敬重、人见人爱的送子娘娘到计划生育实施后,被无数人唾骂和诅咒的杀人魔头,说到底,她的一生都在和娃娃打交道,她的爱恨情仇,都和孩子有关;其次,青蛙和叫声和孩子的哭声狠相似,都是哇哇的声音,这让后期的姑姑一听到蛙声,想起那些还未出生就被自己扼杀在子宫里孩子,立刻变得毛骨悚然,神神叨叨,备受煎熬。就像姑姑独白说的那样:我的双手,一半是芳香,一半是腥臭。

这是部直面中国近几十年来有关计划生育政策的小说。说起计划生育生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我们不得不感慨一下。

以前有个澳大利亚网友,他说,每10个加他的好友,就有4个中国人。我说,大概你特别受中国人欢迎吧。他说,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大概是因为中国人太多了。当时,我几乎忘了中国人几十年来为计划生育所作出的努力和牺牲。

动物归根结底是为了自己的种族和后代而生存。繁殖是动物的本能,也是身为高级动物的人类的本能。当人类的动物属性与社会属性发生矛盾,我们该做怎样的选择?中国政府选择了计划生育,于是,几亿成型的和没成型的胎儿成了牺牲品,又有多少孕产妇由于当时落后的医疗条件丧生。当我们为今天计划生育所取得的成绩感到欣慰的同时,可曾想到过他们?

读罢该书,犹如在中国人的心灵长廊进行了一番巡礼,禁不住重新探寻一下人类的孕育到出生的生命旅程。正如书中所说,历史是只看结果而忽略手段的,就像人们只看到中国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等许多伟大建筑,而看不到这些建筑下面的累累白骨。

小说中一个最典型的人物。这个人是全书的主人公姑姑,名字叫做万心。万心卫校毕业,一辈子跟妇女打交道。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她是接生员,无论多么困难的分娩,只要经她接手,就会转危为安,就连母牛难产,大家都请万心出马,那时候,她是四里八村妇女的大救星,活菩萨。到了八十年代,她一下子由天使变成了魔鬼。张拳的老婆因她溺死水中,她侄子万足的老婆王仁美被她大义灭亲引产失败大出血死了,袖珍美人王胆在被她追赶的途中所幸生下女孩陈眉,但王胆的命也没保住?当时人口膨胀得厉害,国家不实行计划生育,可能带来灭顶之灾,万心就是计生工作的推土机,开到哪儿都压死一片,虽然讲法不容情,但我还是极端地厌恶这个时期的万心,以至于厌恶到要放弃读下去的地步。万心那种惨绝人寰的围追堵截实在是太血腥了,有谁愿意欣赏这样一个灭绝师太赶尽杀绝的表演呢?妇女工作本是最神圣的,可是,万心却被时代扭曲成了一个杀人恶魔,后来她途经芦苇地,被无数的蛙围攻,撕碎衣服,咬破耳朵,喷射黏液甚至是精液,再后来,她夜夜失眠,猫头鹰的叫声被她幻化成蛙的惨叫,她觉得这是那些无辜的生灵来讨债了。蛙,就是娃啊,万心的这双手,接生了上万个娃,又残害了多少个娃啊!如果她不仅仅是一个妇女工作者,如果她能在当嫁的年纪嫁掉,在该生的年纪生产,她的心就不会这么硬,这么冷。可惜,她年轻的时候与那个英俊的飞行员擦肩而过,后来在她徐娘半老的年纪里,戏剧性地嫁给了郝大手,一辈子接生了上万个孩子,却没有一个属于她,这也许就是对她作恶的报应吧?万心,愿你来生做一个完整的女人。

小说中一段纠结的感情。这段情不是秦河对万心的忠诚,不是陈鼻对王胆的呵护,不是万足对王仁美的愧疚,而是王肝对小狮子的单恋。十二年的时间,王肝给小狮子写了五百多封情书,可以想象,王肝是怎么把一颗惴惴不安的心装进信封,等待小狮子的回信,可是,没有,直到小狮子嫁给万足,也没有给王肝回过只言片语,因为王肝的信小狮子一封也没看到,信全被万心扣下了。没有回信,王肝依然痴痴地写下去,从第一封到第五百多封,这是怎样的痴情啊!令人费解的是,头发蓬松,塌鼻方口,满脸粉刺的小狮子,在王肝的眼里竟然是小狮子真美啊!就是这么一个其貌不扬的灰姑娘,让王肝远远地看见就激动地眼含泪花浑身颤抖,让王肝情愿跪在地上亲吻小狮子留下的脚印,当他得知小狮子嫁给万足之后,他没有痛不欲生,反倒很冷静地说:爱情就是生一场重病,现在病好了!看来,爱情是不拘于形式的,比如婚姻。

小说中一场无法忘却的过往。这部作品是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高密东北乡写起的,农村的落后贫穷,虽然我生在90年代,没有亲身经历那时艰辛的种种,但从长辈的口中我也了解很多。比如吃,爷爷奶奶说他们那时候几乎顿顿吃煎饼,能抹点猪油或者卷点红糖白糖,就算是十分奢侈了,至于钙奶饼干,那更是不可多得的人间美味了。如果能捡到飞机上投下来的压缩饼干,真是好运气了,更多的时候,见到的是印刷十分精美的传单,飞行员降落伞,还有在手腕上画手表,每家每户发布票。还有那个时代村里的一个接生婆,会安胎,会接生,会打针,还会算卦,巫婆一样神乎其神。

《莫言作品》读后感1000字


《莫言作品》读后感

《莫言作品》这本书共十几篇小说,它以细腻的人物描写,曲折的故事情节将我深深地吸引,它把我带进一个现实而又具有神秘色彩的世界之中。现在把我个人感觉比较好的与大家分享一下。

《冰雪美人》中的命运悲惨的孟喜喜令我印象十分深刻,她傲娇的脸美丽而冷漠。嘴角上翘像总是带着的轻蔑一切的微笑,她不遵守学校的纪律,不害怕严肃的年级主任,一切事情都按照自己的个性来,我行我素,桀骜不驯。最终勒令退学,病死在了“我”叔叔的医院中。我对她感到悲哀,又感到惋惜,而更多的是怒其不争。反观在我们的周围,不也存在着很多像孟喜喜一样的人吗?我们实在是应当以她为戒,少一些狂傲,多一份谦虚,遵守纪律和底线。提高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努力使自己走上一条正确的道路,向着正确的方向努力奋斗,避免像书中的孟喜喜那样走上一条不归路。

在《手捧鲜花的女人》这篇小说中,作者描绘了一名海军上尉王四,请假回家结婚。中途偶遇了一个诡异而像迷一样的女人。因经不起诱惑而占了人家便宜而从此像狗皮膏药一样被粘上无法摆脱,从而毁了自己一生甚至搭上性命的故事。我在开始读时对那个女人感到十分不解,,她为什么那么拼命的追随王四,她究竟想要干什么?我反复仔细的阅读,文章中不惜粉墨、多次大费周章地描写了女人的外表美丽,肌肤的香甜。以及她她清秀而苍白的脸上那妩媚而迷人的微笑。我认为这文中的这个怀抱鲜花的女人是作者用来象征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诱惑。这篇文章为我们敲响了警钟。那么面对诱惑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其实书中也告诉了我们。你如果仔细读这篇文章就会发现一个问题,文章中也多次写大街上人来人往。有很多人,手捧鲜花的女人站在大街上,应该别人也能看见,为什么那女人不跟着别人,单单跟着王四家里人都反对他跟那女人在一起,要他赶她走,他坚持不肯。这说明别人没有占有的欲望。而王四有这种欲望,我想这才是他走上不归之路的根本原因---人内心的私欲。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样的诱惑,它们美丽耀眼,就像书中的美女一样美味可口,让人欲罢不能。如果我们意志薄弱,抵制不了诱惑,只看见诱惑的美丽与可口。看不到它美丽的外表下的肮脏以及危害。就会深受其害。现在我们经常在媒体上听到或看到某地高官某某落马的新闻。尤其是习近平主席执政以来。这样的事例更多了。每一个案例都是个人经不住内心的私欲膨胀而进行肮脏的权钱权色交易的下场。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地摒弃自己内心的浮躁与牵强。 避免像书中的王四一样下场。

《挂像》这篇小说描写了小说讲的是在“文革”时期,东北高密乡革委会主任的皮发红命令村民过年时摘下家堂轴子(代表祖先、福荫的画)转挂毛主席像,亵渎祖先,遭报应被鬼打。更可笑的是这种对领袖的盲目过度崇拜却遭毛泽东本人的反感。“挂像”运用了的象征意义。讽刺了文革时期人们那种盲目的躁动、荒诞。借助了皮发红这一形象那个疯狂的年代人所固有的愚昧和荒诞人的价值极端颠覆。既可怜、可悲又可恨。

《莫言作品》里其它作品也很精彩。每一篇都从不同的层面、角度以细腻的语言、鲜明的人物形象告诉我们一个又一个的道理,使我受益非浅。在这里就不一一说了。

读莫言生死疲劳有感


【篇一:读莫言生死疲劳有感】

上大学时,读过《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文章简洁明快无论是环境的描写还是人物心里的刻画都入丝入扣一板一眼通俗易懂,所以,我心目中的莫言绝对不比日本的川端康成、泰国的泰戈尔逊色,莫言得诺贝尔文学家是在情理之中的,尽管在偌大的中国还是首次。可今天我读莫言的《生死疲劳》获得的是一番别样的感受。

第一点感受就是莫言作品的风格浪漫荒诞的成分的大剂量的加入,使你不得不在读一部分后不得不停下来回味和思考,否则,就印象模糊。

在土改时期,被处死的地主西门闹,勤劳踏实肯干,善良助人热心,冤屈的灵魂六次投胎到西门闹的旧地,做仍住在院落里的蓝脸迎春,黄瞳秋香的驴、牛、猪、狗,就是后来投胎为猴为大头婴儿还是和蓝脸、黄瞳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这种浪漫荒诞的想象虽从动物眼里直接透视各个历史时期的这些人及后代的人生,但轮回太多,做驴做牛的轮回能写处个性和时代的普遍性外,做猪做狗的轮回就写得诡异的不真实和苍白乏味给人以仓促凑字之感,读时都想跳着读,了解了解情节罢了。为猴虽写的简短,我总觉得作者是为了结局的完整和为了蓝开放的人物的不悬空设置才出现这一轮回,把蓝解放和黄互助撮合到一起,是圆年轻时的一个梦还是同病相怜的原因,真有点不能理解。

第二点感受是叙事角度的变化,把文中主人公西门闹的视角换成了驴、牛、猪、狗、猴和大头婴儿,又增加了蓝脸、莫言的叙述角度。

小说草蛇灰线绵延千里,时间跨度长达50年的人物和他生存的历史面貌可以安排蓝脸作为小说的主人公,用他的视觉来看这个风雨多变的时代,可作者别出心裁,采用了不同的叙述角度,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人生看时代,人畜皆可说历史,世事多舛小院见。囊括解放初期、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十年动乱、包产到户、全面改革开放等主要历史时期的小说,真的不好写,可我们的大作家莫言能写的一气呵成脉络清晰,这不按普通叙事文学的按时代编排的多角度叙述的写法让人耳目一新。

第三点感受是小说采用章回体这种古典小说的写作形式后,犹如绿叶中的一朵奇葩,在众多的小说中脱颖而出,鲜艳夺目。

借他人之长,为我所用。古人的章回体可以醒目内容紧凑,《红楼梦》的隐喻和谐音的手法信手拈来,蓝解放隐含解放初期,黄互助、黄合作隐含土改时期,庞抗美隐含抗美援朝,马改革、蓝开放隐含改革开放时期。

形式为内容服务,不管采用什么形式,那倔强、勇敢、自信、敌我分明的形象始终如一。

见解粗鄙,望批评指正。

【篇二:读莫言生死疲劳有感】

我终于把《生死疲劳》读完了,心情很激动,这么厚厚的一本书,每天读两小时左右,坚持了整整20天,书中那吊诡和磨砺真的让人百感交集。全文脉络清晰,语言流畅,思绪天马行空,用动物的眼睛来观察和体会的农村变革。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是一部记实作品。这真是当代最具想象力的作家莫言的一部长篇小说力作。

书中很多生动的片段,我读着读着偶尔会扑哧而笑,比如小三和西门猪去偷杏子吃的过程,比如莫言把尿液落到马力带上,回答是想给皮带降降温。当然好笑归好归,这部小说最打动人心的还是蓝脸的那种信念,那种自己命运自己作主的信念。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人物就是他,我觉得除了动物的形象生动外,只有蓝脸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也许是他的执拗和毅力打动了我吧。他在月光下坚持劳动的形象在我心中很高大,那个朴实勤劳的农民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他的坚持也迎来了精神上的胜利,土地实行了包产到户。不过我联想到我们现在的土地却因开发商无节制的开发而越来越少,真想说让土地适度开发吧,土地是农民的生命。

佛教说有六道轮回,主要是让我们与人为善,而莫言把生死轮回融入到小说创作上,一次次的轮回,使得整篇文章结构清晰利落,让人一目了然。这点上我很佩服他的创作构想。莫言能用酣畅淋漓的语言和生动无比的情节把故事一一展现,他的想象力也让我惊叹,让读者看到他一流小说家的才华。他是当代作家,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所以能阅读他的小说,我觉得很幸运。

再说说我认为的缺点:莫言很会调侃,经常莫名其妙地插进:莫言在他某某书上说,我个人觉得有点不协调,我阅读讲究顺畅和全身心投入故事情节,被他这样一弄,我看得累,也许是我的品文境界没达到吧。说出来不怕你们笑话,我至今还没明白他为什么要加这样一些跟故事情节没多少关系的内容。再说说叙事者,突然变化之快,这个我是动物还是人要极力地去琢磨,特别是转成狗后,真是多变啊,本人这个笨拙的脑跟不上他的速度。

作为文学作品,里面的个别字样,我觉得还是粗俗了些,我建议未成年小朋友不要阅读此类书籍,可能是我接触的纯文学作品跟这个还是大相径庭。如果只是一般的小说,那这些字眼也就马马虎虎吧,不过是文学作品,那我还是觉得庸俗了点。还有,最后的结局,总觉得有所欠缺,跟前面的内容比结局还是逊色了点。当然网上也有人夸他的结局的,所谓见仁见智吧。

整体来说,是一部不错的作品,值得一读。我们不能要求人是十全十美,当然作品也是如此,十全九美就是不错的作品了。

【篇三:读莫言生死疲劳有感作文】

莫言的《生死疲劳》是一部奇作,之所以说它奇,不仅仅表现在它以中国古典小说传统的形式章回体来接撰这部洋洋百万言的著作,更是奇妙地结合了中国古人的六道轮回的宗教观和现代美洲作家的魔幻现实主义的笔法,将一部中国社会自解放以来的50年的漫长发展史,借地主西门闹及其死后相继轮回的驴、牛、猪、狗和猴的眼睛,以一种不同寻常的艺术形式,一一呈现于我们的面前,读来既令人兴味盎然,又能使我们对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历史有一个更为直观和清晰的认识,因而,不能不说这真是一部只可有一不可有二的奇作。

上个世纪的后半个世纪是中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一段不寻常的时期,五十年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不过弹指一挥间,但在充满苦难和传奇的近现代中国史上却又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其间该上演着多少人间悲喜剧,可以说,西门闹及其轮回后的变身历史,每一次都是充满着多灾多难和荒诞离奇的经历,他(它)的每一次死亡,都充满着忧伤和痛苦的气息,这些,都大大强化了全书的悲剧气氛。譬如,靠勤劳起家又乐善好施的地主西门闹在解放后被当作反动代表遭人民革命而被枪毙,他的死后冤魂不散,在冷气森森的阎罗殿里鸣冤叫屈,得到的不是这另一个世界对他公正的评价和由衷的同情,他在阴间的悲惨遭遇,只会让人感慨身受不公正待遇的痛苦是无所遁逃于天地间,这一段描写的惨况让我自然联想起《聊斋志异》中的席方平的故事。只是席方平最终还能否极泰来,终有正义之神为他伸张了正义,平息了冤屈,而我们可怜的西门闹生活在这个天翻地覆的时代里,恐怕就连阎王爷也对他爱莫能助,甚至助纣为虐般地将其不断戏弄,让他在为驴、为牛、为猪、为狗中继续体味世事的艰辛。西门驴虽风光驮县长,但最终却落了个折断前蹄而成废物的下场,并在58年的大饥荒中沦为一群灾民的口中美食;西门牛与合作化改造中冥顽不化的蓝脸相依为命,最终却惨死在时为蓝脸之子实为西门牛的前身西门闹之子蓝金龙的鞭下,更是让人有捶心之痛;西门猪的命运更是充满着戏剧性,从一只被人视为神奇的配种公猪到最后落荒而逃变身为一头与人为敌的野猪,人猪大战的过程既让人忍俊不禁,又不由得为人的残忍狡诈和滥杀生命而造成的野外生命的毁灭而悲哀;相比起这几个前身的生不逢时,西门狗生活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里,可谓正逢其时,但全书却转为对几个主要人物之间不幸的婚姻爱情的描写,而西门狗正见证着这个让它矛盾并令它痛苦的故事过程,它成了以西门金龙为中心的几个主要家族间成员悲剧命运的见证狗,读到这一段,颇让人产生生命无常的幻灭感。至于西门猴,则继续着这个悲剧的延续和结束。西门金龙在为母亲送葬时遭他的政敌、业已疯狂的洪泰岳炸死,他的情人,呼风唤雨的县委书记庞抗美锒铛入狱,被判死缓;蓝解放爱美人而弃江山,他的结发妻子黄合作因癌症死亡,而他的情人后来自然就成了他继室的庞春苗也不幸遭遇车祸而亡;西门金龙的养子西门欢和庞抗美的女儿庞凤凰沦落为临街耍猴的乞丐,并且西门欢在与地痞流氓的冲突中死去,蓝开放在得知自己和他已不顾一切疯狂爱上的庞凤凰实际上乃是同宗兄妹后开枪自杀,庞凤凰则在生养下蓝开放的遗腹子(大头儿蓝千岁,实为西门闹的又一次轮回)后流尽了鲜血而死,全书就在这样一种大毁灭中结束。时代在浩浩荡荡地前进,社会在日新月异地发展,而曾经的风流人物却或死亡,或沦落,这个美好的世界,这尘世的幸福,好像已不属于他们!

小说虽用的是中国传统小说的章回体,但在写法上却并非是传统写法的翻版,倒毋宁说更为西方化和现代化,环境和心理描写十分细腻,且两者常水乳交融般融合在一起,构成极富诗情画意的情景交融的一幕。譬如作者对西门屯杏树环境的多次描写,对猪十六追月成王那一段极富诗意的描写,都在在显示了鬼才莫言的非凡笔力,给人留下赏心悦目的阅读享受和经久难忘的深刻印象,从中也能看出作者深厚的古典文学底蕴和有意吸取现代西方主流文学创作的多样化尝试,可谓中西结合的经典范本。

总之,这是一部以新异笔法和不同寻常的视角,记录了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社会波澜壮阔的发展史的具有史诗气质的巨著,我对它的服膺是毋庸置疑的。但我还是略有缺憾,我觉得全书的精华部分在西门闹轮回到驴、牛和猪的这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对应着解放后合作化改造和生产的全过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国家在探索社会建设上所走的无数曲折和磨难,以及在这个荒诞岁月里种种人性的沦落或张扬。而在西门狗的部分,故事对应的时代是八十年代以来的改革开放时期,在这个社会大转变的非常时期,其实最能看出人性的沉沦与挣扎,看出官民之间、官商之间以及商民之间的千丝万缕、剪不断理还乱的错综复杂的关系,看到这个社会大动荡中许多富有张力和冲击力的故事。然而,作者却陷入了描写一场忘年之恋的俗烂的故事中不能自拔,好像对复杂时世中人性、人情的把握只有对性的描写才能得到保证似的,整个故事完全陷入了一场另一种形式的风花雪月中,并在这种风月中见证人的沉沦与毁灭,书中很多人物的悲剧命运也不由稍显勉强。这或许是时代太近,作家还不能及时审视我们正亲身经历的这个时代的本质,而只能舍本逐末,另辟蹊径,从较易把握的地方入手,以完成对这段历史和故事的记录?不管怎么说,这是我们的遗憾,这也或许正是作者的遗憾。

【篇四:读《生死疲劳》有感】

莫言,今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也是我国第一位真正意义上获得该奖的第一人。莫言的获奖让我重燃随着繁琐生活早已失去的对文学的那份热度,一连4天一口气读完莫言先生的大作《生死疲劳》,心中就如同打翻了五味瓶一般,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且先说说《生死疲劳》这本书吧。故事从1950年开始,一直写到2000年。贯穿50年漫长路程的是西门屯一个小村落的变迁史,也可以说是中国土地改革的变迁史。贯穿这一变迁史的是西门一个大家庭的荣辱兴衰。作品以一种魔幻的艺术形式表现在大家面前。作者通过一世为人,一世为驴,一世为牛,一世为猪,一世为狗的生死轮回的形式,以人的眼睛和动物的感官来叙述故事,故事人物众多,情节繁缛复杂,但是先生却以不急不慢的不温不火的方式向我们诉说了这样一个荒诞又庄严的故事。

有人说这本书是对一个时代的解读,对一段历史的解读,是对举国对于一个人、一个人的思想误读的声讨:蓝脸的眼睛里慢慢地涌出泪水,他双腿一弯,跪在地上,悲愤地说:最爱毛主席的,其实是我,不是你们这些孙子!众人一时无语,怔怔地看着他。蓝脸以手捶地,嚎啕大哭:毛主席啊我也是您的子民啊我的土地是您分给我的啊我单干,是您给我的权利啊读到此,我不禁心中充满了愤慨,又一想,又感到欣慰。因为莫言已用他的笔,代替我们发出了这深深的控诉。莫言不惜借用荒诞的叙事手段,不惜洋洋洒洒铺展几十万字之巨的精言妙语,就是为了这一声讨,就是为了对这一举国误读,以致贻害一国的庄重反思。我似乎能体会到莫言那对祖国深深的热爱。

值得一提的是,据先生自己讲《生死疲劳》这部小说仅用了40多天就完成了。是什么力量让先生提笔一挥而就的呢?我想是先生对这片故土的热爱,对这片故土的责任,对这片故土的未来的憧憬驱使着先生的思想,驱使着先生的笔触,驱使着先生的义务。心中不禁对先生充满敬意。倘若每个人都能像先生这样对这片生我们养我们土地的未来充满憧憬,这片土地又何愁没有美好的未来呢?

【篇五:读莫言生死疲劳有感】

看到最后一句,我恍然:原来是中国版的《百年孤独》。

莫言的《生死疲劳》,听名字颇为深沉,似是一部艰难晦涩的大书。偶听好友说十分有趣,好奇翻阅,果然引人入胜。全书以旧社会勤劳正派富甲一方的地主西门闹在土改时被枪毙、含冤而死为开端,其不断转世投胎而为驴、牛、猪、狗、猴和大头婴儿蓝千岁,亲历西门闹遗留高密人间的骨肉乡亲妻妾、儿女、长工等人50年间的人生变迁,写尽了大时代下小乡村里每个人的命运。

西门闹留下的不算是个大家庭。其妻白氏无子;其二姨太迎春,为西门家生了一男一女,起名金龙、宝凤,迎春在西门闹死后嫁给了家里的长工蓝脸,又生一子蓝解放;其三姨太秋香,嫁给了造反派黄瞳,生了两个女儿互助、合作。下一代,金龙娶了互助,养子西门欢,又与庞抗美私通生了凤凰;解放娶了合作,生子蓝开放,又与小他二十岁的庞春苗私奔。再下一代,开放爱上了凤凰,最终发现是近亲,拔枪自杀,凤凰难产而死,生子蓝千岁。这是大概的人物脉络。从人物的名字中,也可以基本判断其所属年代了。

故事以转世投胎的西门闹的动物视角为第一叙述,围绕着这个大家庭个性迥异的人们展开笔触,构成一幅苍凉悲怆的图景:白氏忠贞不渝守护西门亡灵,屡遭批斗受尽白眼;执拗一生坚持单干的长工蓝脸众叛亲离孤独终老;一生操劳忠厚淳朴的迎春历尽坎坷饱受苦难;见风使舵圆滑世故的亲生儿子金龙动荡不安横遭惨死;沉静如水冷艳似冰的亲生女儿宝凤不得所爱抑郁而老;人到中年携情人私奔的蓝解放为爱疯狂妻离子散;还有年老色衰被丈夫抛弃,伤心欲绝却又苦装坚强的黄合作;从小骄横的官二代、富二代西门欢、庞凤凰在家庭变故后远走他乡耍猴卖艺求生;蓝开放痴恋凤凰,以残酷换脸终赢恋人芳心,却最终发现恋人是妹妹,只能自杀泄愤。最后,类似《百年孤独》的结局,一个近亲怀孕而生的小怪物蓝千岁出生了,只能以奶奶黄互助那神奇的大辫子焚香止血维持生命。(互助在本书里是类似于《百年孤独》中那个最仙最美白日升天的俏姑娘雷梅苔丝,是个神奇而美好的存在)这个家族的故事在这里终止了。

当然,莫言那细腻的笔触还大篇幅的写了西门闹转世投胎那精彩纷呈的动物之旅:倔强的神采飞扬的驴;沉默的善解人意的牛;智慧的桀骜不驯的猪;忠诚的坚韧守候的狗等。他们有属于自己的王土,恋爱、称霸、固守、逃离、愤怒、原谅,他们与主人相依为命永远不会背叛,看尽人性善良与险恶却一直清澈,随人世变迁飘荡沉浮最终魂归故土。他们的经历串起了五十年欲语还休的生活,串起动荡不安颠沛流离的年代,串起童年点滴的欢乐、亲人身相离心相守的温情、苦难中偶尔的一抹得意与满足、遍碎满地的理想与爱情。

小说也影射了那些年代。过去的那些年,你懂的。懂得却不想说,不想再揭开伤疤感受血淋淋的痛;懂得却不愿说,只想忘记过去当做不存在轻松地往前走;懂得却不敢说,怕奏错了主旋律弹响了不和谐音符被审查被禁止被喝茶。《生死疲劳》里,写的是悲伤,用的却是欢乐的调调,还来不及为一个人的命运发笑或哀愁,下一个便接踵而至,只好跟着作者一路奔波,把心结上坚硬的茧壳,省下感慨的功夫,看命运的洪流席卷泥沙一泻千里拉枯摧朽。小说重点不在政治批判,它在写人,每个有血有肉、或执拗或温顺或狡诈或抑郁或疯狂或骄横的人。人人个性鲜明,没有谁主谁次,被时代裹挟而下,顺者虽眼疾手快善抓机遇见风使舵,如西门金龙、庞凤凰,有一帆风顺之时,也有头破血流之痛;逆者虽顽固不化死守信念冥顽不灵,如蓝脸一家三代,有大厦将倾之危,也有扬眉吐气之日。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蒋勋先生在《评红楼》讲座里比喻命运,命就像那辆车,有人生而为凯迪拉克,有人生而为拖拉机;运就像那条路,有人面对康庄大道,任是拖拉机也一帆风顺,有人面对泥泞村路,任是凯迪拉克也寸步难行。遇上什么就是什么,怨不得天,由不得人。整个小说中最点题的其实就是题目:生死疲劳。什么叫生死疲劳?通俗点说就是活着死了都累。读罢掩卷沉思,每个角色的笑容都似在眼前,笑容下面是深深刻在眉间的悲情印记,隐藏在岁月的皱纹里。累什么呢?不正常的大环境下,人心只好歪曲以适应,当个体的善良与群体的丑恶做斗争,就只能累了。累在坚持自我,累在随波逐流,累在曲意迎合,累在表里不一,累在迷茫失措。要问读完小说有什么人生启发,增长了什么见识,悟到了什么哲理,我得说,小说没有在写人生大道理,一个字也没有。学不到人生启迪,也没有学以致用的心得体会。因为这是个五味杂陈的故事,没有胜利和失败,也没有对错,谁不是被逼无奈呢。这甚至是个神话故事,里面的驴牛猪狗猴比人更聪明更有理想激情更有信念和对生命的热情,这句话倒过来说,就是里面的角色甚至不好意思猪狗不如。

其实这部小说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对动物刻画的栩栩如生。西门驴的五零年代,和母驴爱过私奔过,和恶狼斗过厮杀过,被县长骑过风光过,跟着主人闹单干挨过嘲笑白眼,也瘸腿过被阉割过受伤过跌入低谷过。西门牛的六零年代,继续跟随主人蓝脸做全中国唯一的单干户,在批斗蓝脸的运动中忠诚于主人,被亲生儿子西门金龙毒打致死,它目睹了政治造成的父子兄弟反目成仇互相揭发,大炼钢铁及反复无常的运动,而其中最令人叵测的,是人心。西门猪的七零年代,头脑灵活,身手敏捷,不甘忍受被豢养的生活,起义反抗,猪瘟到来时及时逃脱,占岛称王,实为猪中之翘楚。他遇见专阉动物的侩子手时一跃而起一拱而上为自己前世被阉的驴、牛报仇雪恨,可谓畅快淋漓,快意恩仇。西门狗的十年,每天送小主人蓝开放上学放学,比其没有爱情、常年战争的父母更尽到呵护的责任;它目睹了月色笼罩下被丈夫抛弃的黄合作的绝望,也理解蓝解放想挣脱无爱婚姻的枷锁,违背世俗伦常争取爱情幸福的心情;最终,濒死的蓝脸和作为狗小四转世的西门闹,终于在西门闹的墓前相认,老掌柜,原来是你。来吧,我们一起走。

看莫言的小说,像在看电影,小说里的人物音容清晰,情节引人入胜,让读者完全陷入其中,在脑海里想象一幕幕场景。莫言的《红高粱》曾被拍成著名电影,但《生死疲劳》估计不可能拍成电影:谁能拍出动物们那精彩绝伦的人世之旅和内心独白呢?而且,现世的浮躁、肤浅的娱乐和社会共同的急功近利,也已经不再欣赏这种纯文学作品了。古代的中国,曾经是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时代,现在是段子的时代,大家擅长用段子调侃生活发泄不满自娱自乐,近期常进公众茶余饭后讨论的电影小时代、后会无期或是电视剧离婚律师,都更像是段子集锦,靠拼凑狗血的剧情推进故事发展。相比之下,其实写的很精彩、很生活、妙语连出、完全不晦涩不讲大道理的《生死疲劳》,却成了高山白雪曲高和寡,虽有诺贝尔奖的光环,也少有人问津。它和其他文学作品一起,静静地躺在书架上,在喧闹里等待爱书的人。

最后,希望大多数人,多些平顺,少些坎坷,不需参透生死道理,就能平安幸福一生。

【篇六:读莫言生死疲劳有感】

初读莫言作品是在高中二年级。记得一次去书店时看到架子上有一本《生死疲劳》,作者莫言,旋即便被吸引。当初只是单纯地喜欢莫言这两个字,待看过《生死疲劳》后,我对莫言从单纯喜欢这个名字升华到敬佩莫言这个人和他的恢弘的作品。得知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我又把这本书拿出来翻看了一遍。

《生死疲劳》是莫言在2005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巨著,重构宏大,气势恢宏。全书约50万字,分五部五十三章加五节。涉及有名有姓的主要人物20余人。该书采用拟人化的写作手法,用第一人称主要讲述了高密东北乡西门屯地主西门闹在解放后被枪毙,转生为驴、牛、猪、狗、猴以及大头婴儿蓝千岁的所作所为以及所见所闻。书中,西门闹以及由他转生的驴、牛、猪、狗、猴、大头婴儿蓝千岁和该书另一叙事主人公蓝解放加上他的好朋友莫言分三个人分别讲述,且时间跨度50年(从1950年写起,直到2000年底,包括解放初期、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十年动乱、包产到户、全面改革开放等主要历史时期,就连书中许多人名也都打着历史的烙印,像蓝解放、黄互助、黄合作、庞抗美、马改革、蓝开放等等),但全书通篇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引人入胜,津津有味。此书堪称鸿篇大作,透过各种动物的眼睛,观照并体味了五十多年来中国乡村社会的庞杂喧哗、充满苦难的蜕变历史。这部小说是莫言在艺术上向中国古典章回体小说和民间叙事的伟大传统致敬的巨制;关于生命的六道轮回的想象撑起了这座气势宏大的文学建筑,写出了农民对生命无比执著的颂歌和悲歌。

佛说: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这是写在扉页的一句话,这句话诠释了整册书的内容,又发人深省。西门闹与蓝解放所经历的一切其实都可归结到人性的贪欲上来。可以说《生死疲劳》是莫言怀抱华美颓败的土地,决意对半个世纪的土地做出重述,郑重的将土地放在记忆的丰碑前,看着它在历史中渐渐荒废并确认它在荒废中重新获得庄严、熔铸、锋利。在书的封底,载有许多评论家对这本书的评价,其中一条摘录如下:

《生死疲劳》是一部向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叙事的伟大传统致敬的大书。在这次神圣的认祖归宗仪式中,小说将六道轮回这一东方想像力草灰蛇线般隐没在全书的字里行间,写出了农民对生命无比执著的颂歌和悲歌。

读莫言的《生死疲劳》,不会让人打瞌睡,那海阔天空的想象,那优美精妙的语言,那数不清的暗喻名言,纷至沓来,赏心悦目,令人精神振奋,不读不快。而一读之后,总会让你心潮起伏,联想翩翩,不吐不快。他的讲述是属于荒诞叙事的,然而他却说得一本正经、胜似正史,让人不能哭,也不能笑,不能相信,也不能怀疑,荒诞的叙述下,是对人的解读,对一个时代的解读,对一段历史的解读。

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段:蓝脸的眼睛里慢慢地涌出泪水,他双腿一弯,跪在地上,悲愤地说:/最爱毛主席的,其实是我,不是你们这些孙子!/众人一时无语,怔怔地看着他。/蓝脸以手捶地,嚎啕大哭:/毛主席啊我也是您的子民啊我的土地是您分给我的啊我单干,是您给我的权利啊这举国单干的犟农民有何错?他不过是赶上了一个农村合作社的时代,全国在毛主席的号召下走一大二公的道路,集体生产,集体劳动,然后集体吃不饱饭,而为了生存的农民单干,便无可置疑地成了众人喊打的对象。

莫言在新版《生死疲劳》(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写的随笔,《小说是手工活儿代新版后记》中说道,他只用了四十三天,就写出来了这部四十三万字的小说,得益于使用一种性能在毛笔和钢笔之间的软毛笔。这种放弃电脑回归手工的写作,使他感觉到自己拥有了一种与时代对抗的姿态,这令他感觉好极了。笔动字出,字出形显,免了心中得随时想着输入法、随时要选字的烦恼,免去了关机之后,写作成果仿佛归于空无的虚幻感。

如莫言所说,在电脑普及的今天,已经鲜有人能坚持手写书稿了。电脑的存在的确给我们带来很大便利,然而写作的原生乐趣却也在一点点的消失。莫言在《生死疲劳》里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对人性贪欲的反思,还有对文学写作回归的思考。

【篇七:读莫言小说《生死疲劳》有感】

中国现代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可喜可贺。可是我并没有看过他的书,只看过由他的小说改编的电影《红高粱》,而且那也是多少年前的事儿了。自知孤陋寡闻,赶紧让女儿在网上购得莫言的小说《生死疲劳》一读。

作家莫言在书中,主要讲述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在农村土改中被民兵枪毙的地主西门闹,不甘心就此埋没,到阴曹地府向阎王爷喊冤叫屈,经六道轮回,变成驴,变成牛,变成猪,变成狗,变成猴,最后又变成畸形大头人的故事。书还没有看完,我就已经被主人公对生命所抱定的那份执着所感动,变成驴,要折腾;变成牛,要犟劲;变成猪,要撒欢;变成狗,要精神。从这些故事变换的主线中,我感受到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对土地,对家、国孜孜以求,永不言弃的顽强。

有人说莫言的小说在风格上,是受到了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几个世纪以来,拉丁美洲的人民,在外,饱受殖民主义者的疯狂掠夺和残酷剥削,在内,又久经独裁专制统治的肆虐,由军事政变引发的战乱频繁,为了反对强加于拉丁美洲人民头上这种种的不公,才有了魔幻现实主义这一崭新文学流派的出现。这一现象不仅提升了拉丁美洲文学,尤其是小说创作方面在世界上的地位,更重要的是它唤醒了人民的觉醒。所谓魔幻现实主义,就是既有离奇幻想的意境,又有现实主义的情节和场面,人鬼难分,幻觉和现实相混。我对魔幻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几乎是不了解的,一年前,买了一本《百年孤独》,还没有阅读就被朋友借走,到今天也没有还回来。

不知道为什么,阅读着莫言的小说,竟让我想起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塞万提斯,想起了他笔下的那位传奇的,逆时针而动的骑士。《堂。吉诃德》的作者用讽刺、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现实与幻想结合起来,在更高的层面上,表现了对现实的认识和理解。就像后来几乎与塞万提斯同时代的《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在一生困顿中,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出自蒲松龄聊斋自志)他们集自己的才华,在现实之上,另辟一方天地,书写春秋,挥洒人生。

莫言的《生死疲劳》是一本大胆而奇特的书,他因为用虚幻的手法,表现了真实的历史,才使人觉得它更加真实。人往往在得不到什么的时候,才寄希望于梦幻和想象。这就像在正常情况下,人就是人,怎么能与动物,尤其是和人类有着密切联系的家畜相互变化呢。英国科学家托马斯。赫胥黎是达尔文进化论最杰出的代表,他曾为维护达尔文《物种起源》这一科学名著,向反动的教会势力说道:我正在磨利的牙爪,已备来保卫这一高贵的著作。他郑重的宣布:我是达尔文的斗犬。作为英国著名的博物学家,赫胥黎恐怕比其他人都清楚人与犬的区别,但是为了捍卫真理,他磨利了的是自己的牙爪。同样将自己与动物相比的,还有清朝杨州八怪之一世称诗、书、画三绝的郑板桥,由于他深深折服于明代有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戏剧家之称,自诩青藤道士的徐谓,郑板桥自刻印章,称自己为青藤门下走狗。三百年后,齐白石曾作诗云:青藤、雪个远凡胎,缶老衰年别有才。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这些都是名人,他们对世事的了解,远比我辈清楚,为狗?为人?看了《生死疲劳》,我似有所悟。

在此推荐:

莫言《生死疲劳》开篇语:佛说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徐谓题联:世间无一事不可求,无一事不可舍,闲打混也是快乐。又人情有万种当如此,有万种当彼此,要称心便难洒脱。

【篇八:读莫言《生死疲劳》有感】

好久没有这样让老鼠酣畅淋漓地读几本好书了。也许是偶然的契机,抑或是必然的结果,莫言那小子竟然获了一个诺奖(小说里,莫言经常自称为:莫言那厮或莫言那小子),于是全世界又掀起了一股莫言热!莫言乐了,出版商乐了,而其实莫言那小子还不知道,无以计数的读者就更乐了,于是也就有了喜欢附庸风雅的老鼠,经常地读莫言的书,读到下半夜一点!

也许是本能的对文字的热爱和敏感,也许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心理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鼠竟然细细地读完了《丰乳肥臀》,《红高粱家族》以及《生死疲劳》,总计一百四十多万字!书读完了,感想自然颇多,想记录下一些闲言碎语,但又不知从何说起。甚而也怕胡说八道之间,歧义了莫言那小子的良苦用心!昨日午夜,不对!确切地说,该是今日凌晨的一时左右,老鼠读完了《生死疲劳》的最后一页,有如释负重之感,有历史沧桑之情,有爱不释手之意,有孤单寂寞之心!望着莫言那小子几近光亮的半拉儿秃头,老鼠真的无法把一系列鸿篇巨著,与这个其貌不扬的男人联系起来!它和他到底有没有关系!有些朋友可能会以为老鼠在白日呓语,或弄萌装憨,其实,这真是老鼠内心实在的想法!

在虚幻中营造一个丰满繁复的世界,这样的著作古已有之。比如封神演义,比如西游记,比如聊斋志异。而今天,我们却在一个山东高密东北乡长大的一个男人的笔下,饱饱地享受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现实与虚幻完美结合的系列作品!如果说《丰乳肥臀》是一曲歌颂中华大地那种忍辱负重,自强不息,燃烧生命的母性颂歌,那么《生死疲劳》又该如何界定和评判呢!它歌颂什么?他赞美什么?它又鞭挞什么?莫言那厮真的留给读者太多的启迪与思考!诺贝尔颁奖期间,看到一群群蓝眼睛黄头发的老外,趋之若鹜地手捧莫言的著作,跨国的知音,越洋的读者,文字的魅力,故事的魅力,作者的魅力,东方民族的魅力,都被莫言那小子弄得甚嚣尘上!老鼠真的羡慕莫言那小子,把写作这活儿干的漂亮!

《生死疲劳》这四个字,就像《丰乳肥臀》一样,起的很有深意!间或与朋友谈及《丰乳肥臀》时,老鼠真的不愿意看到有些人嘴角上那种诡异的、嘲弄的微笑!似乎丰乳与肥臀大有不雅之感,或过于夸张某个女性身体部位的嫌疑!老鼠真的有些替莫言那厮为这些人脸红、害羞!生死疲劳,阴阳轮回,这是很多的文字很少触及的领域,生与死到底有没有轮回,这个命题没有谁能够回答清楚,但到了莫言的笔下,却让这厮煞有介事的渲染得有板有眼!具有善心的地主西门闹土改时被枪毙了,他感到冤屈!到了阎罗殿他也不服!阎王也觉得人间做的有些过分,于是只好超度再次托生。于是,西门闹便以西门驴出场了!驴的视角,驴的情感,驴的理念,劳苦大众的群生相,便以驴的陪衬下诞生了!这是人与驴的故事,但更是人与人的故事!论成败,驴生豪迈,大不了从头再来!驴走了,西门闹的魂灵却又托生为牛!牛的神态,牛的秉性,牛眼看家,一头壮美的大牛,把一段历史烘托的出神入化,热火朝天,那是真够牛逼的!

西门牛向阎王讨说法,俺是西门闹,不是畜生!但阎罗殿也有不正之风,对人类充满留恋的西门闹,最后竟然托生为可以飞檐走壁的西门猪!在全民大养其猪的年代,这头西门猪可是出尽了风头!它养尊处优,群妻群妾,统领群猪,左右时局,精通参考消息!在这个猪气十足的家伙身上,却也是镜像出一个民族正处于亢奋的时代,小到男女在树上偷情做爱,大到领袖的逝世,一个跌宕起伏的历史,就在西门猪嘲弄的眼神下演绎着,发展着!而就这样一头后来背叛人类的猪领袖,却用自己最后的生命,从冰窟窿里拱出了几个遇险的人类后代,西门猪的时代也就完美落幕!有了资本,当然就更要向阎王讨说法。饱受不公的西门闹,此后便以狗的阴道里产出,成为当地狗协会德高望重的狗会长!狗的智慧,狗的忠诚,狗的无奈,狗的凄凉,改革开放初期,在狗的视角里,是是非非,爱与情仇,灵与肉体,成功发达,腐败堕落,被渲染得入木三分,铺天盖地!西门闹最后以狗的身躯,自己主动走向了主人为他挖好的墓穴!虽然最后的轮回以后记里出现,猴子的笔墨也比较单薄,但他不影响全片的构架布局!猴子被枪杀后,个性张扬、时尚刁蛮的漂亮姑娘庞凤凰,在流干了所有的鲜血,让自己成为透明人之后,在她的两腿中间,一个大头儿便诞生了!而这个蓝千岁大头儿,又恰恰是统领本书全局的关键人物!读后令人叫绝!

以现代人的思维、理念、情感,挥挥洒洒扬言近五十万字,却写就了现代极为少见的章回体小说!我真的感叹莫言那厮,他是怎么想出来的这些花花肠子!丰富的想象,华丽的词汇,浩繁的典故,幽默的语言,深情地描述,恢弘的布局,巧妙的铺垫,紧凑的情节,把一部普普通通的小说塞得满满的!一头蠢猪竟然深情地望着月亮,还得在杏花烂漫时向母猪求爱!如此的意境,天底下也就莫言那小子能写的出来!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抛弃副县长的职位,也抛弃了妻子家庭,毅然和二十多岁的姑娘私奔,他们躲避在寒舍,双双赤裸,尽情地做爱!在人们保守思维刚刚启蒙的时代,追求幸福和自由,追求人性的解放,一幅伟大的伊甸园,或许已在莫言那厮的脑海里酝酿成型!这一创意与谢晋导演的《芙蓉镇》,男女主人公在寒舍里相拥相爱,绝对有异曲同工之妙!

《丰乳肥臀》不知道描写了多少不同形态,不同魅力的乳房,他想向世界呐喊,那是母性的伟大!恋乳情怀与赞美女性,其实是存在交集的!试问,哪个男人不爱乳房?哪个女人不爱乳房!而《生死疲劳》难以统计他写了多少次做爱,有各类动物的,更有人类的!他想告诉人类,有爱的社会才可以做爱!生死轮回,让魂灵疲劳,也让阴阳界疲劳!畜生有时真的是可爱的;而人类有时是可恨的!黄合作做为女人一直背对着蓝解放,像狗一样的与他做爱;而在轮回往复,大悲大喜之后,她猛然转身面对着她的男人说,我们以后再也不要像狗一样做爱了,我们要像人一样做爱!读罢让人欣喜,令人心酸!

莫言把时代的寻求,人生的探索,这样的大命题,非常巧妙地铺陈在繁杂的叙述之中,畜生们的憨态让人发笑,人类的命运又让人心酸!蓝解放的一亩六分地里,叠络着越来越多的坟墓!西门闹的、驴的、牛的、猪的、狗的,还有一群陪伴读者走过半个多世纪的,一群活生生,敢爱,敢恨,敢骂,敢为的人!宏大的篇章里,读罢才令人幡然猛醒,你在他的著作,竟然找不到一个完美的人!但他们却都是那么的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光彩照人!倘若看罢偶像电视连续剧,你会很长时间留恋你所钟情的那个人,痛苦着她的痛苦,幸福着她的幸福!而读罢《生死疲劳》抑或《丰乳肥臀》乃至《红高粱家族》等,我竟然找不到一个让自己的心里留下清晰影像的人!但这样的书又让你难以割舍!在大学工作真好,放了寒假这么多天里有书的陪伴,读到此总该有个结论才是,我到底喜欢作品里的哪个人物呢?思来想去却总是有一个不愿意看的丑脸萦绕脑际,排解不开,挥之不去他就是头发少得剩半拉儿秃瓢,长着一双比老鼠还小的眼睛,略有些地包天的,山东高密东北乡的那个真男人莫言那厮!

读莫言《蛙》有感150字


莫言的《蛙》是一部描写特殊时代特殊人物特殊事件的大作,为什么说它是大作呢?因为它是中国第一部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文学作品嘛!这本书,我用了大概两个礼拜的时间读完了,内心五味具杂。

姑姑真的是一个很传奇的人物,她由一个普通的烈士子女,变成一个人们心中伟大的白衣天使妇产科医生,姑姑用她的青春接生了几百万的孩子,给整个东北乡的孕妇及家庭带去了安心、幸福,减少了痛苦。但当国家政策计划生育下达时,姑姑又是那么的残忍的变成了人们心目中的魔鬼!作为一名农村妇产科医生,必须要站在计划生育政策的第一线作战,为了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为了高密东北乡无一例超生,哪怕是上刀山下火海,姑姑都勇往直前。为了执行计划生育任务,身怀六甲的王仁美死了、临近产期的张拳媳妇死了、临盆难产的陈鼻媳妇王胆死了......姑姑一生接生了几百万的新生儿,也亲手扼杀了几百万的小生命!几十年过去了,姑姑成了人们心目中的神!姑姑的一生也将走到了尽头,姑姑的一生天不怕地不怕,面对张拳砸破脑门的木棍,姑姑勇往直前,张拳退后了;面对红卫兵耗掉大把的头发,姑姑昂起头颅,红卫兵哭了。连死都不怕的姑姑这一生唯一害怕的就是蛙!因为蛙的叫声呱呱就像那些被姑姑扼杀的婴儿的呱呱的哭声,这听起来是多么的不寒而栗啊!晚年的姑姑内心充满了愧疚和负罪感,她永远不会忘记张拳媳妇对自己说:万心,你不得好死!;王仁美对自己说:姑姑,我冷......;王胆对自己说:谢谢,你救了我的孩子......。

《蛙》以姑姑的一生作为写作主线,早年的姑姑是个彻底的历史唯物主义者,而晚年的姑姑信命!读完了这本书,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不愧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就是不一样的感觉!

读莫言《蛙》有感 (100字)


莫言的《蛙》是一部描写特殊时代特殊人物特殊事件的大作,为什么说它是大作呢?因为它是中国第一部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文学作品嘛!这本书,我用了大概两个礼拜的时间读完了,内心五味具杂。

姑姑真的是一个很传奇的人物,她由一个普通的烈士子女,变成一个人们心中伟大的白衣天使——妇产科医生,姑姑用她的青春接生了几百万的孩子,给整个东北乡的孕妇及家庭带去了安心、幸福,减少了痛苦。但当国家政策”计划生育“下达时,姑姑又是那么的残忍的变成了人们心目中的魔鬼!作为一名农村妇产科医生,必须要站在”计划生育“政策的第一线”作战“,为了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为了高密东北乡无一例超生,哪怕是上刀山下火海,姑姑都勇往直前。为了执行计划生育任务,身怀六甲的王仁美死了、临近产期的张拳媳妇死了、临盆难产的陈鼻媳妇王胆死了......姑姑一生接生了几百万的新生儿,也亲手扼杀了几百万的小生命!几十年过去了,姑姑成了人们心目中的神!姑姑的一生也将走到了尽头,姑姑的一生天不怕地不怕,面对张拳砸破脑门的木棍,姑姑勇往直前,张拳退后了;面对红卫兵耗掉大把的头发,姑姑昂起头颅,红卫兵哭了。连死都不怕的姑姑这一生唯一害怕的就是蛙!因为蛙的叫声“呱呱”就像那些被姑姑扼杀的婴儿的“呱呱”的哭声,这听起来是多么的不寒而栗啊!晚年的姑姑内心充满了愧疚和负罪感,她永远不会忘记张拳媳妇对自己说:“万心,你不得好死!”;王仁美对自己说:“姑姑,我冷......”;王胆对自己说:“谢谢,你救了我的孩子......”。

《蛙》以姑姑的一生作为写作主线,早年的姑姑是个彻底的历史唯物主义者,而晚年的姑姑信命!读完了这本书,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不愧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就是不一样的感觉!

编辑推荐:

读《莫言作品:透明的红萝卜》有感_小学读后感500字


大家都认识得奖疯狂户莫言吧?除了众所周知的于二零一零年获取的国际最高文学荣誉诺贝尔文学奖之外,在今年,他的短篇小说《表弟宁赛叶》还获得了首届禧福祥杯《小说选刊》最受读者欢迎小说奖,二零一一年荣获第八届矛盾文学奖,同年,他又获得了韩国万海文学奖,二零零八年,他又荣获第二届红楼梦奖所以,他的作品无论是中国大陆,还是西方国家,都被推选为上等营养品,人们对他的作品十分熟悉。今天,我又怀着崇敬而又激动的心情读完了他的成名作,一本长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

《透明的红萝卜》这本长达32000字的中篇小说讲述的是一个从小就受到继母虐待的孤儿黑孩,他身性孤独,喜欢独来独往,经常坐着或站着发呆。后来,他被赶到工地,受到了小石匠和菊子姑娘的同情;最后,孤儿小黑孩的红萝卜被小铁匠用力地抛进了水里,再也找不到了,小黑孩把所有的正在成长中的红萝卜给拔得一干二净了。

读了这本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旧中国当时多灾多难的艰难岁月里,多少的劳动百姓倒在了血泊之中,这说明了当时的特定环境和人与人之间缺乏相信、缺乏基本的信任,甚至缺乏同胞与同胞之间的血脉亲情!由此可见,人与人之间的亲情是多么重要啊!血肉亲情可以使人重拾信心!不知道是哪一位伟人曾经说过这样的一段引人深思的话语:亲情是什么?她是第一次的付出,但,又是永久的付出,是一种可以感受责任,而后却将责任变为习惯的无私。,是的,如果每个人都可以做到以真诚互相对待,互相帮助,世间不就少了一些不必要的痛苦了吗?

亲情是最重要的!这就是我从莫言这本《透明的红萝卜》中得到的启示!

读《莫言生死疲劳》有感(8篇)


读莫言生死疲劳有感大全(8篇)

【篇一:读莫言生死疲劳有感】

上大学时,读过《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文章简洁明快无论是环境的描写还是人物心里的刻画都入丝入扣一板一眼通俗易懂,所以,我心目中的莫言绝对不比日本的川端康成、泰国的泰戈尔逊色,莫言得诺贝尔文学家是在情理之中的,尽管在偌大的中国还是首次。可今天我读莫言的《生死疲劳》获得的是一番别样的感受。

第一点感受就是莫言作品的风格浪漫荒诞的成分的大剂量的加入,使你不得不在读一部分后不得不停下来回味和思考,否则,就印象模糊。

在土改时期,被处死的地主西门闹,勤劳踏实肯干,善良助人热心,冤屈的灵魂六次投胎到西门闹的旧地,做仍住在院落里的蓝脸迎春,黄瞳秋香的驴、牛、猪、狗,就是后来投胎为猴为大头婴儿还是和蓝脸、黄瞳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这种浪漫荒诞的想象虽从动物眼里直接透视各个历史时期的这些人及后代的人生,但轮回太多,做驴做牛的轮回能写处个性和时代的普遍性外,做猪做狗的轮回就写得诡异的不真实和苍白乏味给人以仓促凑字之感,读时都想跳着读,了解了解情节罢了。为猴虽写的简短,我总觉得作者是为了结局的完整和为了蓝开放的人物的不悬空设置才出现这一轮回,把蓝解放和黄互助撮合到一起,是圆年轻时的一个梦还是同病相怜的原因,真有点不能理解。

第二点感受是叙事角度的变化,把文中主人公西门闹的视角换成了驴、牛、猪、狗、猴和大头婴儿,又增加了蓝脸、莫言的叙述角度。

小说草蛇灰线绵延千里,时间跨度长达50年的人物和他生存的历史面貌可以安排蓝脸作为小说的主人公,用他的视觉来看这个风雨多变的时代,可作者别出心裁,采用了不同的叙述角度,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人生看时代,人畜皆可说历史,世事多舛小院见。囊括解放初期、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十年动乱、包产到户、全面改革开放等主要历史时期的小说,真的不好写,可我们的大作家莫言能写的一气呵成脉络清晰,这不按普通叙事文学的按时代编排的多角度叙述的写法让人耳目一新。

第三点感受是小说采用章回体这种古典小说的写作形式后,犹如绿叶中的一朵奇葩,在众多的小说中脱颖而出,鲜艳夺目。

借他人之长,为我所用。古人的章回体可以醒目内容紧凑,《红楼梦》的隐喻和谐音的手法信手拈来,蓝解放隐含解放初期,黄互助、黄合作隐含土改时期,庞抗美隐含抗美援朝,马改革、蓝开放隐含改革开放时期。

形式为内容服务,不管采用什么形式,那倔强、勇敢、自信、敌我分明的形象始终如一。

见解粗鄙,望批评指正。

【篇二:读莫言生死疲劳有感】

我终于把《生死疲劳》读完了,心情很激动,这么厚厚的一本书,每天读两小时左右,坚持了整整20天,书中那吊诡和磨砺真的让人百感交集。全文脉络清晰,语言流畅,思绪天马行空,用动物的眼睛来观察和体会的农村变革。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是一部记实作品。这真是当代最具想象力的作家莫言的一部长篇小说力作。

书中很多生动的片段,我读着读着偶尔会扑哧而笑,比如小三和西门猪去偷杏子吃的过程,比如莫言把尿液落到马力带上,回答是想给皮带降降温。当然好笑归好归,这部小说最打动人心的还是蓝脸的那种信念,那种自己命运自己作主的信念。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人物就是他,我觉得除了动物的形象生动外,只有蓝脸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也许是他的执拗和毅力打动了我吧。他在月光下坚持劳动的形象在我心中很高大,那个朴实勤劳的农民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他的坚持也迎来了精神上的胜利,土地实行了包产到户。不过我联想到我们现在的土地却因开发商无节制的开发而越来越少,真想说让土地适度开发吧,土地是农民的生命。

佛教说有六道轮回,主要是让我们与人为善,而莫言把生死轮回融入到小说创作上,一次次的轮回,使得整篇文章结构清晰利落,让人一目了然。这点上我很佩服他的创作构想。莫言能用酣畅淋漓的语言和生动无比的情节把故事一一展现,他的想象力也让我惊叹,让读者看到他一流小说家的才华。他是当代作家,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所以能阅读他的小说,我觉得很幸运。

再说说我认为的缺点:莫言很会调侃,经常莫名其妙地插进:莫言在他某某书上说,我个人觉得有点不协调,我阅读讲究顺畅和全身心投入故事情节,被他这样一弄,我看得累,也许是我的品文境界没达到吧。说出来不怕你们笑话,我至今还没明白他为什么要加这样一些跟故事情节没多少关系的内容。再说说叙事者,突然变化之快,这个我是动物还是人要极力地去琢磨,特别是转成狗后,真是多变啊,本人这个笨拙的脑跟不上他的速度。

作为文学作品,里面的个别字样,我觉得还是粗俗了些,我建议未成年小朋友不要阅读此类书籍,可能是我接触的纯文学作品跟这个还是大相径庭。如果只是一般的小说,那这些字眼也就马马虎虎吧,不过是文学作品,那我还是觉得庸俗了点。还有,最后的结局,总觉得有所欠缺,跟前面的内容比结局还是逊色了点。当然网上也有人夸他的结局的,所谓见仁见智吧。

整体来说,是一部不错的作品,值得一读。我们不能要求人是十全十美,当然作品也是如此,十全九美就是不错的作品了。

【篇三:读莫言生死疲劳有感作文】

莫言的《生死疲劳》是一部奇作,之所以说它奇,不仅仅表现在它以中国古典小说传统的形式章回体来接撰这部洋洋百万言的著作,更是奇妙地结合了中国古人的六道轮回的宗教观和现代美洲作家的魔幻现实主义的笔法,将一部中国社会自解放以来的50年的漫长发展史,借地主西门闹及其死后相继轮回的驴、牛、猪、狗和猴的眼睛,以一种不同寻常的艺术形式,一一呈现于我们的面前,读来既令人兴味盎然,又能使我们对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历史有一个更为直观和清晰的认识,因而,不能不说这真是一部只可有一不可有二的奇作。

上个世纪的后半个世纪是中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一段不寻常的时期,五十年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不过弹指一挥间,但在充满苦难和传奇的近现代中国史上却又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其间该上演着多少人间悲喜剧,可以说,西门闹及其轮回后的变身历史,每一次都是充满着多灾多难和荒诞离奇的经历,他(它)的每一次死亡,都充满着忧伤和痛苦的气息,这些,都大大强化了全书的悲剧气氛。譬如,靠勤劳起家又乐善好施的地主西门闹在解放后被当作反动代表遭人民革命而被枪毙,他的死后冤魂不散,在冷气森森的阎罗殿里鸣冤叫屈,得到的不是这另一个世界对他公正的评价和由衷的同情,他在阴间的悲惨遭遇,只会让人感慨身受不公正待遇的痛苦是无所遁逃于天地间,这一段描写的惨况让我自然联想起《聊斋志异》中的席方平的故事。只是席方平最终还能否极泰来,终有正义之神为他伸张了正义,平息了冤屈,而我们可怜的西门闹生活在这个天翻地覆的时代里,恐怕就连阎王爷也对他爱莫能助,甚至助纣为虐般地将其不断戏弄,让他在为驴、为牛、为猪、为狗中继续体味世事的艰辛。西门驴虽风光驮县长,但最终却落了个折断前蹄而成废物的下场,并在58年的大饥荒中沦为一群灾民的口中美食;西门牛与合作化改造中冥顽不化的蓝脸相依为命,最终却惨死在时为蓝脸之子实为西门牛的前身西门闹之子蓝金龙的鞭下,更是让人有捶心之痛;西门猪的命运更是充满着戏剧性,从一只被人视为神奇的配种公猪到最后落荒而逃变身为一头与人为敌的野猪,人猪大战的过程既让人忍俊不禁,又不由得为人的残忍狡诈和滥杀生命而造成的野外生命的毁灭而悲哀;相比起这几个前身的生不逢时,西门狗生活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里,可谓正逢其时,但全书却转为对几个主要人物之间不幸的婚姻爱情的描写,而西门狗正见证着这个让它矛盾并令它痛苦的故事过程,它成了以西门金龙为中心的几个主要家族间成员悲剧命运的见证狗,读到这一段,颇让人产生生命无常的幻灭感。至于西门猴,则继续着这个悲剧的延续和结束。西门金龙在为母亲送葬时遭他的政敌、业已疯狂的洪泰岳炸死,他的情人,呼风唤雨的县委书记庞抗美锒铛入狱,被判死缓;蓝解放爱美人而弃江山,他的结发妻子黄合作因癌症死亡,而他的情人后来自然就成了他继室的庞春苗也不幸遭遇车祸而亡;西门金龙的养子西门欢和庞抗美的女儿庞凤凰沦落为临街耍猴的乞丐,并且西门欢在与地痞流氓的冲突中死去,蓝开放在得知自己和他已不顾一切疯狂爱上的庞凤凰实际上乃是同宗兄妹后开枪自杀,庞凤凰则在生养下蓝开放的遗腹子(大头儿蓝千岁,实为西门闹的又一次轮回)后流尽了鲜血而死,全书就在这样一种大毁灭中结束。时代在浩浩荡荡地前进,社会在日新月异地发展,而曾经的风流人物却或死亡,或沦落,这个美好的世界,这尘世的幸福,好像已不属于他们!

小说虽用的是中国传统小说的章回体,但在写法上却并非是传统写法的翻版,倒毋宁说更为西方化和现代化,环境和心理描写十分细腻,且两者常水乳交融般融合在一起,构成极富诗情画意的情景交融的一幕。譬如作者对西门屯杏树环境的多次描写,对猪十六追月成王那一段极富诗意的描写,都在在显示了鬼才莫言的非凡笔力,给人留下赏心悦目的阅读享受和经久难忘的深刻印象,从中也能看出作者深厚的古典文学底蕴和有意吸取现代西方主流文学创作的多样化尝试,可谓中西结合的经典范本。

总之,这是一部以新异笔法和不同寻常的视角,记录了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社会波澜壮阔的发展史的具有史诗气质的巨著,我对它的服膺是毋庸置疑的。但我还是略有缺憾,我觉得全书的精华部分在西门闹轮回到驴、牛和猪的这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对应着解放后合作化改造和生产的全过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国家在探索社会建设上所走的无数曲折和磨难,以及在这个荒诞岁月里种种人性的沦落或张扬。而在西门狗的部分,故事对应的时代是八十年代以来的改革开放时期,在这个社会大转变的非常时期,其实最能看出人性的沉沦与挣扎,看出官民之间、官商之间以及商民之间的千丝万缕、剪不断理还乱的错综复杂的关系,看到这个社会大动荡中许多富有张力和冲击力的故事。然而,作者却陷入了描写一场忘年之恋的俗烂的故事中不能自拔,好像对复杂时世中人性、人情的把握只有对性的描写才能得到保证似的,整个故事完全陷入了一场另一种形式的风花雪月中,并在这种风月中见证人的沉沦与毁灭,书中很多人物的悲剧命运也不由稍显勉强。这或许是时代太近,作家还不能及时审视我们正亲身经历的这个时代的本质,而只能舍本逐末,另辟蹊径,从较易把握的地方入手,以完成对这段历史和故事的记录?不管怎么说,这是我们的遗憾,这也或许正是作者的遗憾。

【篇四:读《生死疲劳》有感】

莫言,今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也是我国第一位真正意义上获得该奖的第一人。莫言的获奖让我重燃随着繁琐生活早已失去的对文学的那份热度,一连4天一口气读完莫言先生的大作《生死疲劳》,心中就如同打翻了五味瓶一般,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且先说说《生死疲劳》这本书吧。故事从1950年开始,一直写到2000年。贯穿50年漫长路程的是西门屯一个小村落的变迁史,也可以说是中国土地改革的变迁史。贯穿这一变迁史的是西门一个大家庭的荣辱兴衰。作品以一种魔幻的艺术形式表现在大家面前。作者通过一世为人,一世为驴,一世为牛,一世为猪,一世为狗的生死轮回的形式,以人的眼睛和动物的感官来叙述故事,故事人物众多,情节繁缛复杂,但是先生却以不急不慢的不温不火的方式向我们诉说了这样一个荒诞又庄严的故事。

有人说这本书是对一个时代的解读,对一段历史的解读,是对举国对于一个人、一个人的思想误读的声讨:蓝脸的眼睛里慢慢地涌出泪水,他双腿一弯,跪在地上,悲愤地说:最爱毛主席的,其实是我,不是你们这些孙子!众人一时无语,怔怔地看着他。蓝脸以手捶地,嚎啕大哭:毛主席啊我也是您的子民啊我的土地是您分给我的啊我单干,是您给我的权利啊读到此,我不禁心中充满了愤慨,又一想,又感到欣慰。因为莫言已用他的笔,代替我们发出了这深深的控诉。莫言不惜借用荒诞的叙事手段,不惜洋洋洒洒铺展几十万字之巨的精言妙语,就是为了这一声讨,就是为了对这一举国误读,以致贻害一国的庄重反思。我似乎能体会到莫言那对祖国深深的热爱。

值得一提的是,据先生自己讲《生死疲劳》这部小说仅用了40多天就完成了。是什么力量让先生提笔一挥而就的呢?我想是先生对这片故土的热爱,对这片故土的责任,对这片故土的未来的憧憬驱使着先生的思想,驱使着先生的笔触,驱使着先生的义务。心中不禁对先生充满敬意。倘若每个人都能像先生这样对这片生我们养我们土地的未来充满憧憬,这片土地又何愁没有美好的未来呢?

【篇五:读莫言生死疲劳有感】

看到最后一句,我恍然:原来是中国版的《百年孤独》。

莫言的《生死疲劳》,听名字颇为深沉,似是一部艰难晦涩的大书。偶听好友说十分有趣,好奇翻阅,果然引人入胜。全书以旧社会勤劳正派富甲一方的地主西门闹在土改时被枪毙、含冤而死为开端,其不断转世投胎而为驴、牛、猪、狗、猴和大头婴儿蓝千岁,亲历西门闹遗留高密人间的骨肉乡亲妻妾、儿女、长工等人50年间的人生变迁,写尽了大时代下小乡村里每个人的命运。

西门闹留下的不算是个大家庭。其妻白氏无子;其二姨太迎春,为西门家生了一男一女,起名金龙、宝凤,迎春在西门闹死后嫁给了家里的长工蓝脸,又生一子蓝解放;其三姨太秋香,嫁给了造反派黄瞳,生了两个女儿互助、合作。下一代,金龙娶了互助,养子西门欢,又与庞抗美私通生了凤凰;解放娶了合作,生子蓝开放,又与小他二十岁的庞春苗私奔。再下一代,开放爱上了凤凰,最终发现是近亲,拔枪自杀,凤凰难产而死,生子蓝千岁。这是大概的人物脉络。从人物的名字中,也可以基本判断其所属年代了。

故事以转世投胎的西门闹的动物视角为第一叙述,围绕着这个大家庭个性迥异的人们展开笔触,构成一幅苍凉悲怆的图景:白氏忠贞不渝守护西门亡灵,屡遭批斗受尽白眼;执拗一生坚持单干的长工蓝脸众叛亲离孤独终老;一生操劳忠厚淳朴的迎春历尽坎坷饱受苦难;见风使舵圆滑世故的亲生儿子金龙动荡不安横遭惨死;沉静如水冷艳似冰的亲生女儿宝凤不得所爱抑郁而老;人到中年携情人私奔的蓝解放为爱疯狂妻离子散;还有年老色衰被丈夫抛弃,伤心欲绝却又苦装坚强的黄合作;从小骄横的官二代、富二代西门欢、庞凤凰在家庭变故后远走他乡耍猴卖艺求生;蓝开放痴恋凤凰,以残酷换脸终赢恋人芳心,却最终发现恋人是妹妹,只能自杀泄愤。最后,类似《百年孤独》的结局,一个近亲怀孕而生的小怪物蓝千岁出生了,只能以奶奶黄互助那神奇的大辫子焚香止血维持生命。(互助在本书里是类似于《百年孤独》中那个最仙最美白日升天的俏姑娘雷梅苔丝,是个神奇而美好的存在)这个家族的故事在这里终止了。

当然,莫言那细腻的笔触还大篇幅的写了西门闹转世投胎那精彩纷呈的动物之旅:倔强的神采飞扬的驴;沉默的善解人意的牛;智慧的桀骜不驯的猪;忠诚的坚韧守候的狗等。他们有属于自己的王土,恋爱、称霸、固守、逃离、愤怒、原谅,他们与主人相依为命永远不会背叛,看尽人性善良与险恶却一直清澈,随人世变迁飘荡沉浮最终魂归故土。他们的经历串起了五十年欲语还休的生活,串起动荡不安颠沛流离的年代,串起童年点滴的欢乐、亲人身相离心相守的温情、苦难中偶尔的一抹得意与满足、遍碎满地的理想与爱情。

小说也影射了那些年代。过去的那些年,你懂的。懂得却不想说,不想再揭开伤疤感受血淋淋的痛;懂得却不愿说,只想忘记过去当做不存在轻松地往前走;懂得却不敢说,怕奏错了主旋律弹响了不和谐音符被审查被禁止被喝茶。《生死疲劳》里,写的是悲伤,用的却是欢乐的调调,还来不及为一个人的命运发笑或哀愁,下一个便接踵而至,只好跟着作者一路奔波,把心结上坚硬的茧壳,省下感慨的功夫,看命运的洪流席卷泥沙一泻千里拉枯摧朽。小说重点不在政治批判,它在写人,每个有血有肉、或执拗或温顺或狡诈或抑郁或疯狂或骄横的人。人人个性鲜明,没有谁主谁次,被时代裹挟而下,顺者虽眼疾手快善抓机遇见风使舵,如西门金龙、庞凤凰,有一帆风顺之时,也有头破血流之痛;逆者虽顽固不化死守信念冥顽不灵,如蓝脸一家三代,有大厦将倾之危,也有扬眉吐气之日。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蒋勋先生在《评红楼》讲座里比喻命运,命就像那辆车,有人生而为凯迪拉克,有人生而为拖拉机;运就像那条路,有人面对康庄大道,任是拖拉机也一帆风顺,有人面对泥泞村路,任是凯迪拉克也寸步难行。遇上什么就是什么,怨不得天,由不得人。整个小说中最点题的其实就是题目:生死疲劳。什么叫生死疲劳?通俗点说就是活着死了都累。读罢掩卷沉思,每个角色的笑容都似在眼前,笑容下面是深深刻在眉间的悲情印记,隐藏在岁月的皱纹里。累什么呢?不正常的大环境下,人心只好歪曲以适应,当个体的善良与群体的丑恶做斗争,就只能累了。累在坚持自我,累在随波逐流,累在曲意迎合,累在表里不一,累在迷茫失措。要问读完小说有什么人生启发,增长了什么见识,悟到了什么哲理,我得说,小说没有在写人生大道理,一个字也没有。学不到人生启迪,也没有学以致用的心得体会。因为这是个五味杂陈的故事,没有胜利和失败,也没有对错,谁不是被逼无奈呢。这甚至是个神话故事,里面的驴牛猪狗猴比人更聪明更有理想激情更有信念和对生命的热情,这句话倒过来说,就是里面的角色甚至不好意思猪狗不如。

其实这部小说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对动物刻画的栩栩如生。西门驴的五零年代,和母驴爱过私奔过,和恶狼斗过厮杀过,被县长骑过风光过,跟着主人闹单干挨过嘲笑白眼,也瘸腿过被阉割过受伤过跌入低谷过。西门牛的六零年代,继续跟随主人蓝脸做全中国唯一的单干户,在批斗蓝脸的运动中忠诚于主人,被亲生儿子西门金龙毒打致死,它目睹了政治造成的父子兄弟反目成仇互相揭发,大炼钢铁及反复无常的运动,而其中最令人叵测的,是人心。西门猪的七零年代,头脑灵活,身手敏捷,不甘忍受被豢养的生活,起义反抗,猪瘟到来时及时逃脱,占岛称王,实为猪中之翘楚。他遇见专阉动物的侩子手时一跃而起一拱而上为自己前世被阉的驴、牛报仇雪恨,可谓畅快淋漓,快意恩仇。西门狗的十年,每天送小主人蓝开放上学放学,比其没有爱情、常年战争的父母更尽到呵护的责任;它目睹了月色笼罩下被丈夫抛弃的黄合作的绝望,也理解蓝解放想挣脱无爱婚姻的枷锁,违背世俗伦常争取爱情幸福的心情;最终,濒死的蓝脸和作为狗小四转世的西门闹,终于在西门闹的墓前相认,老掌柜,原来是你。来吧,我们一起走。

看莫言的小说,像在看电影,小说里的人物音容清晰,情节引人入胜,让读者完全陷入其中,在脑海里想象一幕幕场景。莫言的《红高粱》曾被拍成著名电影,但《生死疲劳》估计不可能拍成电影:谁能拍出动物们那精彩绝伦的人世之旅和内心独白呢?而且,现世的浮躁、肤浅的娱乐和社会共同的急功近利,也已经不再欣赏这种纯文学作品了。古代的中国,曾经是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时代,现在是段子的时代,大家擅长用段子调侃生活发泄不满自娱自乐,近期常进公众茶余饭后讨论的电影小时代、后会无期或是电视剧离婚律师,都更像是段子集锦,靠拼凑狗血的剧情推进故事发展。相比之下,其实写的很精彩、很生活、妙语连出、完全不晦涩不讲大道理的《生死疲劳》,却成了高山白雪曲高和寡,虽有诺贝尔奖的光环,也少有人问津。它和其他文学作品一起,静静地躺在书架上,在喧闹里等待爱书的人。

最后,希望大多数人,多些平顺,少些坎坷,不需参透生死道理,就能平安幸福一生。

读莫言生死疲劳有感大全(8篇)

【篇六:读莫言生死疲劳有感】

初读莫言作品是在高中二年级。记得一次去书店时看到架子上有一本《生死疲劳》,作者莫言,旋即便被吸引。当初只是单纯地喜欢莫言这两个字,待看过《生死疲劳》后,我对莫言从单纯喜欢这个名字升华到敬佩莫言这个人和他的恢弘的作品。得知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我又把这本书拿出来翻看了一遍。

《生死疲劳》是莫言在2005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巨著,重构宏大,气势恢宏。全书约50万字,分五部五十三章加五节。涉及有名有姓的主要人物20余人。该书采用拟人化的写作手法,用第一人称主要讲述了高密东北乡西门屯地主西门闹在解放后被枪毙,转生为驴、牛、猪、狗、猴以及大头婴儿蓝千岁的所作所为以及所见所闻。书中,西门闹以及由他转生的驴、牛、猪、狗、猴、大头婴儿蓝千岁和该书另一叙事主人公蓝解放加上他的好朋友莫言分三个人分别讲述,且时间跨度50年(从1950年写起,直到2000年底,包括解放初期、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十年动乱、包产到户、全面改革开放等主要历史时期,就连书中许多人名也都打着历史的烙印,像蓝解放、黄互助、黄合作、庞抗美、马改革、蓝开放等等),但全书通篇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引人入胜,津津有味。此书堪称鸿篇大作,透过各种动物的眼睛,观照并体味了五十多年来中国乡村社会的庞杂喧哗、充满苦难的蜕变历史。这部小说是莫言在艺术上向中国古典章回体小说和民间叙事的伟大传统致敬的巨制;关于生命的六道轮回的想象撑起了这座气势宏大的文学建筑,写出了农民对生命无比执著的颂歌和悲歌。

佛说: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这是写在扉页的一句话,这句话诠释了整册书的内容,又发人深省。西门闹与蓝解放所经历的一切其实都可归结到人性的贪欲上来。可以说《生死疲劳》是莫言怀抱华美颓败的土地,决意对半个世纪的土地做出重述,郑重的将土地放在记忆的丰碑前,看着它在历史中渐渐荒废并确认它在荒废中重新获得庄严、熔铸、锋利。在书的封底,载有许多评论家对这本书的评价,其中一条摘录

《生死疲劳》是一部向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叙事的伟大传统致敬的大书。在这次神圣的认祖归宗仪式中,小说将六道轮回这一东方想像力草灰蛇线般隐没在全书的字里行间,写出了农民对生命无比执著的颂歌和悲歌。

读莫言的《生死疲劳》,不会让人打瞌睡,那海阔天空的想象,那优美精妙的语言,那数不清的暗喻名言,纷至沓来,赏心悦目,令人精神振奋,不读不快。而一读之后,总会让你心潮起伏,联想翩翩,不吐不快。他的讲述是属于荒诞叙事的,然而他却说得一本正经、胜似正史,让人不能哭,也不能笑,不能相信,也不能怀疑,荒诞的叙述下,是对人的解读,对一个时代的解读,对一段历史的解读。

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段:蓝脸的眼睛里慢慢地涌出泪水,他双腿一弯,跪在地上,悲愤地说:/最爱毛主席的,其实是我,不是你们这些孙子!/众人一时无语,怔怔地看着他。/蓝脸以手捶地,嚎啕大哭:/毛主席啊我也是您的子民啊我的土地是您分给我的啊我单干,是您给我的权利啊这举国单干的犟农民有何错?他不过是赶上了一个农村合作社的时代,全国在毛主席的号召下走一大二公的道路,集体生产,集体劳动,然后集体吃不饱饭,而为了生存的农民单干,便无可置疑地成了众人喊打的对象。

莫言在新版《生死疲劳》(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写的随笔,《小说是手工活儿代新版后记》中说道,他只用了四十三天,就写出来了这部四十三万字的小说,得益于使用一种性能在毛笔和钢笔之间的软毛笔。这种放弃电脑回归手工的写作,使他感觉到自己拥有了一种与时代对抗的姿态,这令他感觉好极了。笔动字出,字出形显,免了心中得随时想着输入法、随时要选字的烦恼,免去了关机之后,写作成果仿佛归于空无的虚幻感。

如莫言所说,在电脑普及的今天,已经鲜有人能坚持手写书稿了。电脑的存在的确给我们带来很大便利,然而写作的原生乐趣却也在一点点的消失。莫言在《生死疲劳》里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对人性贪欲的反思,还有对文学写作回归的思考。

【篇七:读莫言小说《生死疲劳》有感】

中国现代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可喜可贺。可是我并没有看过他的书,只看过由他的小说改编的电影《红高粱》,而且那也是多少年前的事儿了。自知孤陋寡闻,赶紧让女儿在网上购得莫言的小说《生死疲劳》一读。

作家莫言在书中,主要讲述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在农村土改中被民兵枪毙的地主西门闹,不甘心就此埋没,到阴曹地府向阎王爷喊冤叫屈,经六道轮回,变成驴,变成牛,变成猪,变成狗,变成猴,最后又变成畸形大头人的故事。书还没有看完,我就已经被主人公对生命所抱定的那份执着所感动,变成驴,要折腾;变成牛,要犟劲;变成猪,要撒欢;变成狗,要精神。从这些故事变换的主线中,我感受到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对土地,对家、国孜孜以求,永不言弃的顽强。

有人说莫言的小说在风格上,是受到了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几个世纪以来,拉丁美洲的人民,在外,饱受殖民主义者的疯狂掠夺和残酷剥削,在内,又久经独裁专制统治的肆虐,由军事政变引发的战乱频繁,为了反对强加于拉丁美洲人民头上这种种的不公,才有了魔幻现实主义这一崭新文学流派的出现。这一现象不仅提升了拉丁美洲文学,尤其是小说创作方面在世界上的地位,更重要的是它唤醒了人民的觉醒。所谓魔幻现实主义,就是既有离奇幻想的意境,又有现实主义的情节和场面,人鬼难分,幻觉和现实相混。我对魔幻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几乎是不了解的,一年前,买了一本《百年孤独》,还没有阅读就被朋友借走,到今天也没有还回来。

不知道为什么,阅读着莫言的小说,竟让我想起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塞万提斯,想起了他笔下的那位传奇的,逆时针而动的骑士。《堂。吉诃德》的作者用讽刺、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现实与幻想结合起来,在更高的层面上,表现了对现实的认识和理解。就像后来几乎与塞万提斯同时代的《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在一生困顿中,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出自蒲松龄聊斋自志)他们集自己的才华,在现实之上,另辟一方天地,书写春秋,挥洒人生。

莫言的《生死疲劳》是一本大胆而奇特的书,他因为用虚幻的手法,表现了真实的历史,才使人觉得它更加真实。人往往在得不到什么的时候,才寄希望于梦幻和想象。这就像在正常情况下,人就是人,怎么能与动物,尤其是和人类有着密切联系的家畜相互变化呢。英国科学家托马斯。赫胥黎是达尔文进化论最杰出的代表,他曾为维护达尔文《物种起源》这一科学名著,向反动的教会势力说道:我正在磨利的牙爪,已备来保卫这一高贵的著作。他郑重的宣布:我是达尔文的斗犬。作为英国著名的博物学家,赫胥黎恐怕比其他人都清楚人与犬的区别,但是为了捍卫真理,他磨利了的是自己的牙爪。同样将自己与动物相比的,还有清朝杨州八怪之一世称诗、书、画三绝的郑板桥,由于他深深折服于明代有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戏剧家之称,自诩青藤道士的徐谓,郑板桥自刻印章,称自己为青藤门下走狗。三百年后,齐白石曾作诗云:青藤、雪个远凡胎,缶老衰年别有才。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这些都是名人,他们对世事的了解,远比我辈清楚,为狗?为人?看了《生死疲劳》,我似有所悟。

在此

莫言《生死疲劳》开篇语:佛说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徐谓题联:世间无一事不可求,无一事不可舍,闲打混也是快乐。又人情有万种当如此,有万种当彼此,要称心便难洒脱。

【篇八:读莫言《生死疲劳》有感】

好久没有这样让老鼠酣畅淋漓地读几本好书了。也许是偶然的契机,抑或是必然的结果,莫言那小子竟然获了一个诺奖(小说里,莫言经常自称为:莫言那厮或莫言那小子),于是全世界又掀起了一股莫言热!莫言乐了,出版商乐了,而其实莫言那小子还不知道,无以计数的读者就更乐了,于是也就有了喜欢附庸风雅的老鼠,经常地读莫言的书,读到下半夜一点!

也许是本能的对文字的热爱和敏感,也许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心理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鼠竟然细细地读完了《丰乳肥臀》,《红高粱家族》以及《生死疲劳》,总计一百四十多万字!书读完了,感想自然颇多,想记录下一些闲言碎语,但又不知从何说起。甚而也怕胡说八道之间,歧义了莫言那小子的良苦用心!昨日午夜,不对!确切地说,该是今日凌晨的一时左右,老鼠读完了《生死疲劳》的最后一页,有如释负重之感,有历史沧桑之情,有爱不释手之意,有孤单寂寞之心!望着莫言那小子几近光亮的半拉儿秃头,老鼠真的无法把一系列鸿篇巨著,与这个其貌不扬的男人联系起来!它和他到底有没有关系!有些朋友可能会以为老鼠在白日呓语,或弄萌装憨,其实,这真是老鼠内心实在的想法!

在虚幻中营造一个丰满繁复的世界,这样的著作古已有之。比如封神演义,比如西游记,比如聊斋志异。而今天,我们却在一个山东高密东北乡长大的一个男人的笔下,饱饱地享受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现实与虚幻完美结合的系列作品!如果说《丰乳肥臀》是一曲歌颂中华大地那种忍辱负重,自强不息,燃烧生命的母性颂歌,那么《生死疲劳》又该如何界定和评判呢!它歌颂什么?他赞美什么?它又鞭挞什么?莫言那厮真的留给读者太多的启迪与思考!诺贝尔颁奖期间,看到一群群蓝眼睛黄头发的老外,趋之若鹜地手捧莫言的著作,跨国的知音,越洋的读者,文字的魅力,故事的魅力,作者的魅力,东方民族的魅力,都被莫言那小子弄得甚嚣尘上!老鼠真的羡慕莫言那小子,把写作这活儿干的漂亮!

《生死疲劳》这四个字,就像《丰乳肥臀》一样,起的很有深意!间或与朋友谈及《丰乳肥臀》时,老鼠真的不愿意看到有些人嘴角上那种诡异的、嘲弄的微笑!似乎丰乳与肥臀大有不雅之感,或过于夸张某个女性身体部位的嫌疑!老鼠真的有些替莫言那厮为这些人脸红、害羞!生死疲劳,阴阳轮回,这是很多的文字很少触及的领域,生与死到底有没有轮回,这个命题没有谁能够回答清楚,但到了莫言的笔下,却让这厮煞有介事的渲染得有板有眼!具有善心的地主西门闹土改时被枪毙了,他感到冤屈!到了阎罗殿他也不服!阎王也觉得人间做的有些过分,于是只好超度再次托生。于是,西门闹便以西门驴出场了!驴的视角,驴的情感,驴的理念,劳苦大众的群生相,便以驴的陪衬下诞生了!这是人与驴的故事,但更是人与人的故事!论成败,驴生豪迈,大不了从头再来!驴走了,西门闹的魂灵却又托生为牛!牛的神态,牛的秉性,牛眼看家,一头壮美的大牛,把一段历史烘托的出神入化,热火朝天,那是真够牛逼的!

西门牛向阎王讨说法,俺是西门闹,不是畜生!但阎罗殿也有不正之风,对人类充满留恋的西门闹,最后竟然托生为可以飞檐走壁的西门猪!在全民大养其猪的年代,这头西门猪可是出尽了风头!它养尊处优,群妻群妾,统领群猪,左右时局,精通参考消息!在这个猪气十足的家伙身上,却也是镜像出一个民族正处于亢奋的时代,小到男女在树上偷情做爱,大到领袖的逝世,一个跌宕起伏的历史,就在西门猪嘲弄的眼神下演绎着,发展着!而就这样一头后来背叛人类的猪领袖,却用自己最后的生命,从冰窟窿里拱出了几个遇险的人类后代,西门猪的时代也就完美落幕!有了资本,当然就更要向阎王讨说法。饱受不公的西门闹,此后便以狗的阴道里产出,成为当地狗协会德高望重的狗会长!狗的智慧,狗的忠诚,狗的无奈,狗的凄凉,改革开放初期,在狗的视角里,是是非非,爱与情仇,灵与肉体,成功发达,腐败堕落,被渲染得入木三分,铺天盖地!西门闹最后以狗的身躯,自己主动走向了主人为他挖好的墓穴!虽然最后的轮回以后记里出现,猴子的笔墨也比较单薄,但他不影响全片的构架布局!猴子被枪杀后,个性张扬、时尚刁蛮的漂亮姑娘庞凤凰,在流干了所有的鲜血,让自己成为透明人之后,在她的两腿中间,一个大头儿便诞生了!而这个蓝千岁大头儿,又恰恰是统领本书全局的关键人物!读后令人叫绝!

以现代人的思维、理念、情感,挥挥洒洒扬言近五十万字,却写就了现代极为少见的章回体小说!我真的感叹莫言那厮,他是怎么想出来的这些花花肠子!丰富的想象,华丽的词汇,浩繁的典故,幽默的语言,深情地描述,恢弘的布局,巧妙的铺垫,紧凑的情节,把一部普普通通的小说塞得满满的!一头蠢猪竟然深情地望着月亮,还得在杏花烂漫时向母猪求爱!如此的意境,天底下也就莫言那小子能写的出来!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抛弃副县长的职位,也抛弃了妻子家庭,毅然和二十多岁的姑娘私奔,他们躲避在寒舍,双双赤裸,尽情地做爱!在人们保守思维刚刚启蒙的时代,追求幸福和自由,追求人性的解放,一幅伟大的伊甸园,或许已在莫言那厮的脑海里酝酿成型!这一创意与谢晋导演的《芙蓉镇》,男女主人公在寒舍里相拥相爱,绝对有异曲同工之妙!

《丰乳肥臀》不知道描写了多少不同形态,不同魅力的乳房,他想向世界呐喊,那是母性的伟大!恋乳情怀与赞美女性,其实是存在交集的!试问,哪个男人不爱乳房?哪个女人不爱乳房!而《生死疲劳》难以统计他写了多少次做爱,有各类动物的,更有人类的!他想告诉人类,有爱的社会才可以做爱!生死轮回,让魂灵疲劳,也让阴阳界疲劳!畜生有时真的是可爱的;而人类有时是可恨的!黄合作做为女人一直背对着蓝解放,像狗一样的与他做爱;而在轮回往复,大悲大喜之后,她猛然转身面对着她的男人说,我们以后再也不要像狗一样做爱了,我们要像人一样做爱!读罢让人欣喜,令人心酸!

莫言把时代的寻求,人生的探索,这样的大命题,非常巧妙地铺陈在繁杂的叙述之中,畜生们的憨态让人发笑,人类的命运又让人心酸!蓝解放的一亩六分地里,叠络着越来越多的坟墓!西门闹的、驴的、牛的、猪的、狗的,还有一群陪伴读者走过半个多世纪的,一群活生生,敢爱,敢恨,敢骂,敢为的人!宏大的篇章里,读罢才令人幡然猛醒,你在他的著作,竟然找不到一个完美的人!但他们却都是那么的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光彩照人!倘若看罢偶像电视连续剧,你会很长时间留恋你所钟情的那个人,痛苦着她的痛苦,幸福着她的幸福!而读罢《生死疲劳》抑或《丰乳肥臀》乃至《红高粱家族》等,我竟然找不到一个让自己的心里留下清晰影像的人!但这样的书又让你难以割舍!在大学工作真好,放了寒假这么多天里有书的陪伴,读到此总该有个结论才是,我到底喜欢作品里的哪个人物呢?思来想去却总是有一个不愿意看的丑脸萦绕脑际,排解不开,挥之不去他就是头发少得剩半拉儿秃瓢,长着一双比老鼠还小的眼睛,略有些地包天的,山东高密东北乡的那个真男人莫言那厮!

莫言《蛙》读后感600字


《蛙》是莫言酝酿十多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创作的第十一部长篇小说,2009年12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与他的其他重要长篇作品,如《酒国》、《檀香刑》、《生死疲劳》等相比,《蛙》延续了这些作品对小说结构、叙述语言、审美诉求、人物形象塑造、史诗般反映社会变迁等方面的执着探索,在整体上达到了极高艺术水准,也是近几年中国原创长篇小说中最重要的力作之一。

这部小说的主要内容是: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在形象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 过程的同时,成功 塑造了一个生动鲜明、感人至深的农村妇科医生形象;并结合计划生育过程中的复杂现象,剖析了以叙述人蝌蚪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卑微、尴尬、纠结、矛盾的精神世界。

小说结构新颖而缜密,由剧作家蝌蚪写给 日本 作家杉谷义人的五封信构成。前四封信附有关于当了50多年妇科医生的姑姑的长篇叙事,当中也加入了蝌蚪本人的生活故事;第五封信则附有一部关于姑姑和蝌蚪自己的话剧。因此,这是一部将书信、元小说叙事和话剧巧妙地融合杂揉为一体、拓宽了小说艺术表现空间的作品;是莫言创作中的又一次具有开创意义的艺术尝试。

莫言蛙读后感600字


【篇一:莫言作品的读后感】

听说莫言获得了2012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于是找了篇3年前写的莫言作品读后感贴上,和大家聊聊莫言。我比较看好莫言早、中期作品,最近10年来他写的那些长篇实在差得让我不能卒读,这是我的真实感受。当我读《红高粱》、《天堂蒜薹之歌》、《食草家族》、《十三步》等作品的时候,我为其充满速度的叙述、斑斓的意味、锋利的究诘和卓越的语言才华而兴奋不已。

当然,我也为他后来的《丰乳肥臀》、《生死疲劳》、《蛙》等感到极度失望。真不知道是我自己的阅读感觉在退化还是莫言的水准在下降。当然,文学就是文学,需要真诚的阅读与公正的评价:莫言得他的奖,读者则必须有属于自己的真实的阅读感受。

真实的阅读感受,就是将文学当作文学来读,而不是像那些戾气哄哄的伪公知一样将文学简化为时政批评。这些唯恐天下不乱且站在虚假的道义制高点上的家伙,以偏激的观点迎合、撩拨大众诉求,消费政治,标榜自己,中饱私囊,还以为大众都是傻瓜,对此我深恶痛绝。MrLiu是英雄,莫言也是大师。但是,这些虚伪成性的家伙总是喜欢道德绑架别人。好了,不谈他们了,一谈他们我就来气。

再谈谈莫言吧:莫言可能是当下中国文坛最博大、勤奋的作家。博大源自其尝试的写法多而宽,充满试验性的创新精神,其笔法汪洋恣肆、气势蓬勃、自由率性。勤奋源自其写作的数量和质量之积,也源自其不懈的开拓精神,就中国当下而言,无人能出其右。

下面是我4年前阅读莫言的随感,零碎、任意,但确是我真实的感受。其实,真正来说,国人长期以来将诺奖看得太高了,都神秘化了,单从文学的层面看的话,高行健那样的小说都可以得诺奖,中国当代能得诺奖的作家就绝不止莫言一个。所以,诺奖确实有明显的政治评价,绝不单单是一仅从文学价值出发的奖项。当然,更重要的是:不是诺奖成就了莫言,而是莫言的作品成就了莫言;不是莫言被授予了诺奖,而是诺奖配得上莫言;只有伟大的作品,没有伟大的奖项!

【篇二:莫言蛙读后感】

最近在读一本莫言的新长篇《蛙》,这篇小说是一部彻彻底底以人为主题的小说,获得了第八届矛盾文学奖。故事发生在山东省高密东北乡,这是莫言许多小说中一贯用到的场景。姑姑是一位身份复杂的乡村医生,她一生坎坷的命运贯穿了整部小说。姑姑的身份特殊,抗日时她曾与父亲勇闯平谷;因男友逃到台湾惹上了一身骂名;在年轻时她曾是计划生育国策的支持和执行者;人到老年时她面对我的超生却睁只眼闭只眼。除了姑姑,小说还塑造了很多女性形象:姑姑同事小狮子年轻时也曾是计划生育的坚决支持者和执行者,但嫁给剧作家我之后,始终受着膝下无子的煎熬;在巨大的思想压力下她接受了牛蛙公司的代孕服务,并成功得子。在形势的巨变下,小狮子从计划生育国策的执行者摇身一变为违抗者,其间经历了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巨大压力;我的前妻王仁美和王胆是计划生育政策盲目执行下的牺牲品,也可称之为是传宗接代传统思想的牺牲品。

莫言在小说中用几近残酷的笔触详细描写了王仁美和王胆的死,给青年姑姑塑造了果断麻利、铁面无私的形象,同时也试图诠释人性在巨大的政治压力下被扭曲的一面。姑姑年轻时的豪言壮语与年老时的唯唯诺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变化中阐释了生命的坚韧与坚强:生命的坚强与脆弱会因环境而变,因此人性的诸多因素也并非一成不变。整部小说的结构也较为独特,由四封长信和一个九幕话剧组成。四封长信分别代表了四个时代,每一封信都是一个时代的隔离带。书信体的叙事方式给小说的表达赋予了更广阔的空间,利于作者更自由地直抒胸臆,也给细腻的心理活动描写奠定了形式上的基础。

九幕话剧《蛙》可看成是前四封信的补充和升华莫言在小说中暗示了其标题:以蛙为书名,极有隐喻意味。蛙之神形皆有生殖意,蛙可同娃和娲,娲是古之神女,化万物者,书名是整部小说的主旨和浓缩。相比莫言的其他小说,《蛙》对人性的剖析与批判更为深刻,对社会的剖析也一针见血。通读小说,我们能感觉到作家虽然始终在写家乡的故事,却已经跳出了故事的本身,站在人类或人性的角度去写人,我想这应该是许多小说作家应追求的目标。

【篇三:莫言蛙读后感作文】

作为一本新世纪和谐文学的代表作,莫言花了大半笔墨描写了一个高密县东北乡的普通妇产科女医生我的姑姑的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而记叙这样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又能微言大义,通过姑姑内心的挣扎,反映时代的变革堕落,人内心的矛盾变化,无疑在选题上已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书本的题目叫《蛙》,如果没有看过书,光看这个题目,想必是怎么也不会和妇产科医生联系到一块儿去的。但莫言取这么个貌似奇怪的题目显然有着深刻的寓意,这在作品中也作了充分的阐释:首先,蛙和娃读音相同,而主人公姑姑从一个受人敬重、人见人爱的送子娘娘到计划生育实施后,被无数人唾骂和诅咒的杀人魔头,说到底,她的一生都在和娃娃打交道,她的爱恨情仇,都和孩子有关;其次,青蛙和叫声和孩子的哭声狠相似,都是哇哇的声音,这让后期的姑姑一听到蛙声,想起那些还未出生就被自己扼杀在子宫里孩子,立刻变得毛骨悚然,神神叨叨,备受煎熬。就像姑姑独白说的那样:我的双手,一半是芳香,一半是腥臭。

作品中,姑姑性格非常鲜明,一个敢作敢当,雷厉风行的女子。她是一名光荣的党员,她果敢地执行着国家政策,忠实于党的方针战略,甚至为了这一点,牺牲了自己的声誉,甘心被他人唾骂。姑姑强行让张拳的老婆、让蝌蚪的妻子王仁美,让陈鼻的妻子王胆强行去做人流的一幕幕,至今时刻在我的脑海浮现,但姑姑显然不是一个泯灭人性的人,她爱孩子,喜欢自己的事业,事实上,她做这项残酷的工作,受到的折磨肯定要比寻常人去做多得多。从迎接新生命到扼杀新生命,姑姑内心实有不忍,但坚决执行计划生育的信念却从来都没有动摇过。

所以,我也时常陷入沉思,姑姑到底有没有错,她在晚年时的内疚、失眠,罪魁祸首到底是谁。是那些思想愚昧,重男轻女的农村人,是计划生育方针的制定者,还是执着的、不讲情面的姑姑本身?还是三者都有一定的成分掺杂其中。而可怜的姑姑,却显然是错生了一个时代,成了那个时代国家政策和家族利益冲突对立的代罪羊和牺牲品。没错,她的选择是反政策的,但谁又能说政策本身不是呢,谁又能说明知这个政策还怀着侥幸心理偷生的男人女人不是呢?

【篇四:《蛙》读后感】

毛主席教导我们祖父辈,人多力量大,大家拼了命生,然后是大跃进大饥荒带来的粮食匮乏,孩子多的挨饿,拼了命生出来了却并没有带来所谓的力量。

计划生育,突然之间政策一转,又不让生了,父辈们带着那些传宗接代的旧思想,艰难的反抗,没男孩就必须要接着生,有了男孩可以不生。

现在改革开放,生孩子传宗接代的事情大概和人们的生活关系不大了,所谓生与不生,变成了能不能养起。有钱的可以随便生,即便是有政策干扰,却也无所谓。老百姓家生了男娃娃提前二十年想怎样买房,生了女娃娃的竟满是笑脸。

我只是在想,我们大大的政府,我这个小小的人物,我说听的,见的,感受的,这些年来,所谓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变。吃饱饭不是幸福生活,肩上的担子倒是越来越重。这大大的国能不能多为百姓想想,人们只不过是为了生活罢了。

【篇五:莫言《蛙》读后感】

前些日子,爸爸从六合带回一本小说,小说名叫《蛙》,我心想,蛙有什么值得看的?我们农村里青蛙多得是,可当我看完这本书之后,发现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儿。

《蛙》描述的是姑姑万心由名助产士最后成为一名计划生育工作者,她专门与那些想超生的妇女们之间的斗争。结果使得如她的侄媳王仁美和张拳的老婆家破人亡。最后,晚年的姑姑充满了不安与自责,每当夜晚,她听到蛙的叫声仿佛是成千上万个婴儿的哭啼声和控诉。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感到惭愧。

记得四年前我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妈妈也有同样的遭遇,妈妈因超生而东躲西藏。我从小就一直待在妈妈身边,从未离开过她的怀抱,所以在家我整天都在哭,后来生了一场大病,爸爸回来帮我挂了十天水。后来听大人们说弟弟没保住,而且房子又被拆了。妈妈回来以后我一点没怪她,相反,我觉得妈妈是伟大的勇敢的!

妈妈是幸运的,书中的王仁美因大出血而死亡,然而上天眷顾她的生命没有轻易离去。妈妈回来时明显瘦了许多,她看见别人的孩子总要抱一抱,我知道妈妈是在想念夭折的弟弟,每当这时我就心如刀割。2009年一个新生命降临在我家,这个家又充满了朝气!

【篇六:《蛙》名著读后感】

看完了莫言的《蛙》,不愧是获奖作品,写的很好,对人物、事件的描述,生动、逼真,像是把现实的场景做了特写放在了你的面前。这个作品与其说是小说,不如说是中国计划生育在群众生活中、在历史中做了真实的记录。

因为我了解到一些计划生育的实际情况,这部小说并没有夸张,而现实情况其实更加夸张。对计划生育这件事情,很难进行褒贬,对个人绝对是惨无人道,但是对国家看起来像是好的,事实上究竟是不是好的,历史与未来也难以评判。但是中国人对生命的追求、对根的延续这种情节,又那么特殊,它并不是愚昧或者封建,而更像是一种本能的图腾。通过计划生育这个主线,又描述了人物心理,以及相关的社会变化。在平实的文字下,却充满了各种讽刺。

尤其是老同学见面的寒暄与对白,太常见了,平时里,人们真的就是这样说话,但是在这本书里,看起来却是那么讽刺,感觉人与人之间怎么就变成了这样呢?后面的话剧,一幕一幕,显得更加怪诞与意识流,也扣住了主题蛙,这个粘腻与怪诞东西,与计划生育之间莫名其妙的关系,让人感觉计划生育像蛙一样奇怪、粘腻、甚至恶心,可能这个是对计划生育这件事情无法诉说的形容。

姑姑这个形象,是那个年代很多正面人物的理想代表,人们那时的理想就是要做一个她这样的人,作品表达了不同历史背景下,人物命运的变化。人的思想意识决定人的命运,人的思想意识又来自外界对她的灌输?这个就是人物的悲剧人生。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人即便有一些独立思考能力,这个能力也是微弱的,更加容易受到影响和左右。真是个奇怪的世界,时代与人物彼此构造对方,人物有时厌恶这个时代,想摆脱这个时代,又依赖这个时代,又构成了这个时代,最终实际上还是最喜欢自己的这个时代。

总之可以回味的地方很多,好的作品就是这样,越想,就越觉得,好棒。

【篇七:蛙读后感】

从网上看到莫言的《蛙》获得了本届茅盾文学奖,于是从当当上买来一本。莫言的作品,很久以前也许从诸如《收获》《十月》那样的文学期刊上看过,现在已经没有印象,也许从来就没接触过。买莫言的书这的确是第一次。

很快就读完了,感觉怎么说呢?似乎很单纯又确实很复杂。通篇都在讲一个关于娃故事能生娃,不能生娃?让生娃,不让生娃?护佑娃,扼杀娃?卖娃,买娃?而在这一个个有关娃的故事的后面,有现实的荒诞无奈,有传统的挣扎呼号,有政治的强硬冷血,也有金钱的无坚不摧

从张拳老婆到王仁美到王胆再到陈眉,母亲这个角色让小说中的女性角色释放出了她们生命的全部能量和智慧,母爱这种天性让她们表现出了令人震惊的执着顽强英勇无畏,她们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来捍卫自己正在孕育或已经出生的孩子,结局悲惨而不失壮烈。

主人公姑姑是烈士的后代,是一位产科的医生,是个阶级观念很强的人,但婴儿出生的那一刻她会忘记阶级和阶级斗争,体会到一种纯洁、纯粹的人的感情()。她用她那双普普通通的手,将数千名婴儿接到了人间,也是那双手,将数千名婴儿送进了地狱!曾经她不顾一切的用铁血手腕执行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晚年她又心怀忏悔为那没有来得及出生的两千多个孩子安放灵位,虔诚供奉,希望他们得了灵性,便会到他们该去的地方投胎降生。她被称为东北乡的活菩萨,送子娘娘,也被骂作杀人魔王死后要被阎王爷千刀万剐。善与恶,脆弱与刚强,清醒与迷惘在姑姑身上矛盾交错,使得这个人物的性格丰满而富有张力。

然而小说描写的依然是一个男权的社会,生一个儿子继承香火,是男人对女人的要求并内化成了女人们的心理需要。无论是蛮横粗鄙的张拳,还是伪堂吉诃德陈鼻,甚至身为作家的蝌蚪,都无法拒绝儿子的诱惑。只是,张拳陈鼻最终未能抵挡住政治的威力败下阵来,而蝌蚪却在经济社会的神奇迷宫中曲径通幽。不得不承认,宗法观念在中国依然根深蒂固,为了满足传宗接代的需要,女人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精神的和物质的,生命的和心灵的。

这两天电视上每天都有钱塘江大潮的报道。潮水奔涌而来,雄伟壮观,势不可挡,然而再大的潮头终有退去的一刻,人生亦如此,起起落落,悲欢离合

【篇八:莫言《蛙》读后感】

莫言的《蛙》应该是去年深秋就要读的,当时朋友推荐给我,我正忙着读毕飞宇的《推拿》,就耽搁下了,要不是莫言获诺奖,我也许还想不起要去读它,现在再读,就有点追风的嫌疑了。大概是书非借不能读的缘故,我在忙碌的工作间隙里,竟然只用了两三天的时间,就把书读完了。

合起书来,想想初读印象,大概可以用九个字来概括吧:一个人、一段情、一场梦、一个人。

这个人是全书的主人公姑姑,名字叫做万心。万心卫校毕业,一辈子跟妇女打交道。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她是接生员,无论多么困难的分娩,只要经她接手,就会转危为安,就连母牛难产,大家都请万心出马,那时候,她是四里八村妇女的大救星,活菩萨。到了八十年代,她一下子由天使变成了魔鬼。张拳的老婆因她溺死水中,她侄子万足的老婆王仁美被她大义灭亲引产失败大出血死了,袖珍美人王胆在被她追赶的途中所幸生下女孩陈眉,但王胆的命也没保住当时人口膨胀得厉害,国家不实行计划生育,可能带来灭顶之灾,万心就是计生工作的推土机,开到哪儿都压死一片,虽然讲法不容情,但我还是极端地厌恶这个时期的万心,以至于厌恶到要放弃读下去的地步。万心那种惨绝人寰的围追堵截实在是太血腥了,有谁愿意欣赏这样一个灭绝师太赶尽杀绝的表演呢?妇女工作本是最神圣的,可是,万心却被时代扭曲成了一个杀人恶魔,后来她途经芦苇地,被无数的蛙围攻,撕碎衣服,咬破耳朵,喷射黏液甚至是精液,再后来,她夜夜失眠,猫头鹰的叫声被她幻化成蛙的惨叫,她觉得这是那些无辜的生灵来讨债了。蛙,就是娃啊,万心的这双手,接生了上万个娃,又残害了多少个娃啊!如果她不仅仅是一个妇女工作者,如果她能在当嫁的年纪嫁掉,在该生的年纪生产,她的心就不会这么硬,这么冷。可惜,她年轻的时候与那个英俊的飞行员擦肩而过,后来在她徐娘半老的年纪里,戏剧性地嫁给了郝大手,一辈子接生了上万个孩子,却没有一个属于她,这也许就是对她作恶的报应吧?万心,愿你来生做一个完整的女人。

一段情。

这段情不是秦河对万心的忠诚,不是陈鼻对王胆的呵护,不是万足对王仁美的愧疚,而是王肝对小狮子的单恋。十二年的时间,王肝给小狮子写了五百多封情书,可以想象,王肝是怎么把一颗惴惴不安的心装进信封,等待小狮子的回信,可是,没有,直到小狮子嫁给万足,也没有给王肝回过只言片语,因为王肝的信小狮子一封也没看到,信全被万心扣下了。没有回信,王肝依然痴痴地写下去,从第一封到第五百多封,这是怎样的痴情啊!令人费解的是,头发蓬松,塌鼻方口,满脸粉刺的小狮子,在王肝的眼里竟然是小狮子真美啊!就是这么一个其貌不扬的灰姑娘,让王肝远远地看见就激动地眼含泪花浑身颤抖,让王肝情愿跪在地上亲吻小狮子留下的脚印,当他得知小狮子嫁给万足之后,他没有痛不欲生,反倒很冷静地说:爱情就是生一场重病,现在病好了!看来,爱情是不拘于形式的,比如婚姻。

一场梦。

这部作品是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高密东北乡写起的,农村的落后贫穷,在我的记忆里模模糊糊若隐若现,书中许多描写,使我不禁想起儿时的一些事情,就像唤醒了沉睡已久的梦。比如吃,虽然我没有吃煤块的经历,但是,小时候关于吃的记忆,我还是很清晰的。那时候几乎顿顿吃煎饼,能抹点猪油或者卷点红糖白糖,就算是十分奢侈了,至于钙奶饼干,那更是不可多得的人间美味了。如果能捡到飞机上投下来的压缩饼干,真是好运气了,更多的时候,见到的是印刷十分精美的传单,至于传单的内容,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飞行员降落伞,还有在手腕上画手表,每家每户发布票,小孩子吹避孕套当气球玩,哪个女人子宫下垂到体外等等这些记忆都被唤醒。还有那个时代村里的一个接生婆,我的表嫂,会安胎,会接生,会打针,还会算卦,巫婆一样神乎其神。写到这里,感觉自己的思想浅陋贫乏,文笔生涩干巴,罢了,咱又不去争诺奖,在乎那些干什么呢,自娱自乐吧。

读后感《读《莫言作品》有感600字》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食草家族有感莫言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