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第101次求婚有感 > 地图 > 观第101次求婚有感,2024观第101次求婚有感
观第101次求婚有感

(共 5288 篇)

  • 1、 观《第101次求婚》有感

    《第101次求婚》观后感

    昨天下午,我独自一人去电影院看了电影《第101次求婚》。电影院里坐着很多对柔情蜜意的情侣,一开始的时候,我有点不好意思。当我看到有一个中年男子陪着一位白发苍苍的长者坐在前排时,我逐渐坦然。

    这部电影是一个美丽的爱情童话。一个做装修活的其貌不扬、个头不高的穷小子,爱上了一个美丽的音乐家。电影的结尾充满戏剧色彩,男女主人公因为获得真爱,在梦想秀的舞台上拥吻在一起。

    电影的女主人公叶熏由美女林志林扮演。叶熏不仅容貌出众,而且很有才华。她曾留学日本,精通英语、日语。她曾经受过一段感情的创伤,和相恋6年的男友结婚时,男友徐卓出车祸下落不明。她用了三年的时间适应没有许卓的日子;又用三年时间去忘记徐卓。她将自己封锁在往日的情感世界里,认定自己不会再爱上任何人。就是这样的高、才、白、富、美的女子最终选择了小人物男黄达(由黄渤饰演)。

    黄达个头不高,既不英俊,也不有才。他没车没房,是装修工人,衣着朴素随意。他相了100次亲,都没有成功,却阴差阳错的和叶熏相识。他说他对相亲不抱希望,他想等自己挣了钱再娶媳妇。

    叶熏当时就很尖锐的说:你不付出真心,不努力,永远不会获得成功。如果你想挣钱,你不如去买彩票!你以为有了钱就能获得真情吗?

    黄达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他把他得到的所有的工钱(三万元左右)都拿去买了一大口袋彩票,铺了整整一地板。当他开始听到自己只中了10元奖金时,没有沮丧。他认为他的三万元花得很值。买彩票是他第一次自己做决定的事情;和他倾慕的女孩子能够相处那么长的时间,他认为很值。最后他中了2万元左右的奖金。他用了所有的奖金去买了求婚的戒指,被叶熏拒绝后,他将戒指扔了。后来,他捡到了一个银色的螺丝帽。那个螺丝帽一直被叶熏珍藏着,即使快要和许卓举行婚礼的时候,她仍然将那枚戒指螺丝帽贴身放在胸衣里。

    黄达不仅舍得倾尽所有的财力去追叶熏,还在关键时候能够不顾一切英雄救美。他敢为叶熏档卡车,为了保护叶熏,他可以不顾自己的安危。他关注着叶熏的一举一动,体贴入微。他发现叶熏因为身高,坐在剧团统一定制的凳子拉大提琴不协调,就根据叶熏的身高,穿着高跟鞋为叶熏量身定做了一把适合叶熏身高的凳子。他喜欢唱歌,一连几天唱着叶熏的音乐里的歌。他善良,真诚,心肠软,容易轻信他人。他要不到工程款,就将自己的积蓄取出来发给工友们。他为了叶熏的幸福,可以选择退出。他为了叶熏,勇敢地站到了梦想

  • 2、 观《101次求婚》有感

    《101次求婚》观后感

    小的时候,家门口的邮局前有个补鞋摊。摊主其貌不扬,且身有残疾,但邮电局长的千金偏偏看上了他,不顾父母的激烈反对要和他在一起。好几次,我放学的时候,都能瞧见一个年轻漂亮的身影,弯腰站在补鞋摊前。虽然听不见他们说什么,但现在回想起来,在外人看来,也许他们之间的距离大过地球到火星,但他们朝向彼此的跋涉应该是一趟甜蜜的旅程。多年以后,每次想到那个幸福的背影,我都会对生活多了一些莫名的信心。我的意思是说,像《101次求婚》中丑男黄渤跟女神林志玲的这种爱情,虽然在生活中很少见,且越来越少,但就像一个美丽且逼真的梦,一个听过的人多见过的人少的神话,几千年来,一直传唱不衰,照耀无数在相貌及经济、地位上处于劣势的小人物们向前进,向前进。

    这个小人物逆袭女神的神话,表层是爱情,核心实际上却是励志、奋斗乃至促进阶级流动、打破资源垄断的愿望。某种意义上,对经典神话的重述,本身就是建构一个新神话的过程,电影《101次求婚》不过讲了一个老生常谈的故事,但要让它发生在我们生活的当下,且看起来真实可信,用业内上几年常用的一句妒羡好莱坞的话来说,就是把假的拍得跟真的一样,要做到这一点,剧作上的精细编织和导演处理上的精细缝合,都必不可少。说白了,首先你自己要信,剩下的,就是技术活了。

    从外表来看,提琴手林志玲跟装修工黄渤之间,确实差距甚大,身高、长相不般配不说,两人完全生活在两种圈子里。前者的世界充满了英语对话、高级自助餐、美女帅哥、艺术派对,后者的圈子则充斥油漆、木料、体力活及讨不回来的装修款。如此看似不可能的爱情,既是编导为自己设下的难题,也是牢牢吸引观众的孤高绝壁,看编导如何一路翻越,险象环生,便成为最大乐趣。(观后感)两颗心最终能走到一起,肯定是因为它们有相同、相通的地方,影片的设定是对真爱的渴望,体现在黄渤身上是善良、质朴、勇敢、不猥琐,体现在林志玲身上则是讨厌物质、长相等外在条件对爱情的约束和异化。而影片讲述故事的过程,也就成了逐渐剥去两人各自的伪装、剥离爱情的物质属性、逐步扫清相爱障碍的过程。

    林志玲饰演的小薰因为之前受过的伤害,而极为痛恨爱情中的光说不练以及金钱至上的观念,实际上,她被设定的角色,是本阶层生活方式的质疑者和身体力行的反叛者。她对底层劳动者黄渤的青睐,毋宁说是在做一道简单的爱的选择题,不如说是勇敢追随自己的内心,走上了一条与自己应该依循的价值观背

  • 3、 101次求婚观后感

    101次求婚观后感

    首先说说这个题目:101次求婚,就显得很不合理。虽然黄渤在自己的人生中进行了101次的相亲,并在最后一次脱光,但是不能把题目说成101次求婚吧,太牵强了。难道每一次他都求婚了,都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逮着了就赚,逮不着也不亏,别说人了,就连乌龟也受不了这打击啊!在次说说剧情里的小细节,也有很多不对头的。举例,黄渤从认识林志玲开始没有多久,甚至连手都没有牵过,就敢随意的求婚?试想一下以前的高以翔和她恋爱6年都没有到达这一步?一个高帅富和一个吊思比起来,怎么选?我想你会回答的。

    还有名字,黄渤就黄渤还黄达!我想叫黄宏好一些,知名度更高一些。

    虽然剧情有点扯淡,但是我从黄渤身上看到了些许自己的影子,可能是我自己的关系总爱联系到自己,其实我也会点装修。我们的现状很像,没车没房没存款,自己娱乐自己。我们身边的朋友和兄弟也和黄渤的哥们们比较像,就是一个字:闹。不闹你不可能,一旦身边哪个有啥男女绯闻和与之有关的消息,那基本上都是一哄而上的。但是不一样的是黄渤的兄弟是想把这姻缘撮合成了而我们都是捣散了,这样大家心里平衡些。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嘛,可以理解。我们都是已经步入大龄青年行列了,一样需要一个安稳的家,就像人的姓一样给人归属感。实话实说,我没有黄渤那么的老练,因为我没有那么多次的经验积累;我也没有黄渤那么的老实坦白,因为天生的性格缺陷;我更没有黄渤的幸运,或许我没有他那么努力。所有的不足,只要发现,慢慢检讨,好好改正。

    或许我们还能从这样的电影中得到一点启发。就是别在乎你长得多丑,她长得多漂亮,别在乎你长得多帅,她长得多丑,真爱面前人人平等。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乏发现这样的例子:一位美女身边的男人是天生的癞蛤蟆,一位帅哥身后的女人是天生的土掉渣。为啥会这样呢?试分析:你漂亮嘛!你拽嘛!追求者众多嘛!你挑来挑去都看不上嘛!所以你剩下了嘛!迎面走来几位当年的同学或者朋友,女人嘛!炫耀嘛!寒暄过后都聊起来丈夫孩子家庭,问到你是你哑口无言,当面不说背后议论:切,长得漂亮又怎样,还不是剩女一枚。于是你的自尊受到了打击,下定决心退而求其次,这时候谁来追我我就嫁他,大家都知道癞蛤蟆最喜欢吃天鹅肉啦,所以到那时候你在怎么挑也都是癞蛤蟆。 帅哥就更容易理解啦,美女到步行街一看十之三四,加上后天改造比例更高,帅哥十之一二,那更是稀缺资源。所以啊,心态高傲,姿态也高,总是放不下架子,

  • 4、 《101次求婚》电影观后感

    《101次求婚》观后感

    去电影院看完《101次求婚》,心里感触颇多。我爱你,我想让你幸福,所以我不会离开你,我不会让你失去我。我爱你,所以,我不会死。这些是最感动我的话。就像男主角黄达曾经说的,我绝对不会先死,不然留你一个人谁来照顾。看到这里的时候,情不自禁的,我流下了眼泪

    情节除了许卓其实没有失忆有点让我出乎意料以外,其他就是最简单的生活情节,就是会这样发展下去的。青蛙最后和公主长相厮守

    林志玲有几个镜头很唯美漂亮,像是二十出头的漂亮姑娘。可是有几个镜头拍得不好,还是看得出年龄的痕迹。林志玲的演技的确很让我佩服,不露痕迹,用眼神表达内心。电影的本质,也就是最令人感动的是男主角对爱情的坚持努力,不放弃。这个是最难能可贵的,维系爱情就是需要这样的坚持,这样的专一。现在的人,快餐爱情,来得快去得也快,很少有人能为自己最初的本心而努力,而因为最初的爱情而走到一起的人相比较于现在的情侣而言也是少之又少。就像小薰问的,你努力过吗?你真心付出过吗?贵在真心。有多少人现在把最宝贵的时间放在爱情上,为了那一个人,拼命去付出自己的所有,去努力?现在的人,都太实际了,付出了都想要得到回报。明明没有真心去对待,还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不是太天真了么?而感情,最经不起实际,因为有时候付出不一定会有回报。

    我想象如果最后的结局黄达没有和小薰在一起,会是什么样的情形。或许女主角最后和男主角2号郎才女貌,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也或许女主角谁都没有选择,而是自己一个人去追求幸福。大概那样的话,这部电影就显得很俗套了。现实中这样的很多。电影,总是给人以美好的,社会也是需要正能量的。这样更能激励那些黄达们去为小薰们努力,促进社会进步发展,相信坚持努力总是会有所获得。现在的社会,很多人,当努力过一年两年三年不行的话,早就知难而退了。不管做什么事情,一定要坚持下去。抱着美好的情怀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你会发现,你得到了你想要的。

    其实像大多数人所说的那样,就算是没有成功也无所谓,因为你也从中学会了坚持。美好的事物往往不在于结果会是怎样,而是要享受其中的过程,路边的风景也是很美丽的。 电影让人更多人相信爱情,坚守爱情。相信在如今物质当道的社会里,依旧有这样的精神在坚守,其实也很好。没有想象中的那般精彩,也许是因为要求太高。感动的部分很多,令眼睛湿润的情节也有很多,但是触动心灵的也就只有一两秒钟。也许,对一部商业电影

  • 5、 第101号禁区观后感 第101号禁区心得体会

    我接触禁区才两天,但是我现在已经是麒泽吸毒人员。下面是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游戏过程,勿喷x想法不一致不要看就好啦

    注:

    1.此处的一切分析立足于【反间线黑值基泽线】

    (意为所有选项都选择了【黑值】的路线)

    2.此篇分析纯属个人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还是那句话: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嘛有别的看法的小伙伴可以来找我一起交流一下的!)加入就把人家当自己人护着自我觉得基诺做到这种份上,对小泽已经是很好了啊!更何况之后他们去会议所时基诺还对小泽这么表明了鲨派总体的态度鲨派已经把你当自己人了你们可要知道小泽此时还没有同意加入鲨派啊!!!orz

    而进了会议室之后,会议已经开始了而小泽却还没有来。基诺更是抛下满屋子的黑道头目不说亲自出去找自家泽。之后的剧情更是能回复奈泽番外基诺的行为。奈泽番外就是我们所说的【白值奈泽线】。基诺对这条线的小泽的看法就是最开始的纯粹的利用价值。他不喜欢小泽,自然不会在乎小泽。

    而在【黑值基泽线】,面对着如此之大的变数,基诺第一个想法就是让小泽先一步离开这里。他对小泽做足了军队层次上嘱咐后,终于是说出了自己的个人欲念:保护好自己。

    这其实才是他最想说的话吧。

    尹泽

    至于小泽小泽哪怕是在前期,也是能够隐约看出来基诺的感情的。

    他知道基诺帮他取下测控环意味着什么。他也知道基诺派01过来是为了保护自己他不想基诺出事。

    遭到袭击后的第一秒钟,他想到的人就是基诺,他的第一想法就是:到那个人的身边。

    而一想到这次袭击的严重性,他不断地在房间里挣扎着,想让01放自己出去。

    而见到基诺后,虽说基诺也快要推理出恩斯欧之家了,可他还是直接将自己所见之事说了出来。

    因为尹泽是担心着基诺的。

    之前经历了那么多的事情,小泽不可能不对基诺动情(哪怕不是爱情)所以我说基诺和麒止某些方面很像。因为他们对小泽的感情,明显到都能让那么迟钝的家伙意思到。

    麒泽是小泽那句实在是,不忍心再继续欺骗他了

    而基泽,一句说,你需要我就已经代表了一切。

    小泽对于基诺来说,差不多应该是可以和他并肩而立的共犯。

    他们是绝对平等的存在。所以小泽敢在基诺逗他后也跟着报复回去。敢仗着基诺肯定会站在他这边这一点让得罪他的人难堪(这么快就已经有嫂夫人的意思了啊我的泽!)敢在基诺下达命令后去表示反对因为他是要跟基诺共同行进的人,而不是要畏手畏脚跟在他身后的人。

    基诺对小泽也绝对是无可争议的好,而小泽同时也默默关心着

  • 6、 观《101忠狗》有感400字

    今天,我怀着激动地心情看完了《101忠狗》这部电影。

    《101忠狗》这部电影主要讲了描述在伦敦市的一座大屋内,主人——罗杰和安妮丹养了一对相亲相爱的斑点狗——彭哥和白佩蒂,它们生了十五只可爱的狗宝宝,生活幸福无忧。后来,坏女人库伊拉出现,想要买走小狗,罗杰说什么也不答应,库伊拉生气极了,她雇了两个坏蛋,绑走了它们的心爱宝贝。彭哥和白佩蒂在众多热心的动物帮助下,经历种种困难危机,终于从库伊拉的魔掌中救出99只遭难的斑点狗。最后,它们在郊区买了一栋大房子,幸福快乐的生活在一起。

    看完了《101忠狗》这部电影,我非常敬佩彭哥在救小狗时的勇敢。当时彭哥正是太勇敢了,是第一个冲进去的,又是最后一个出来的,英勇无比。我不由的想起了我,我不和彭哥一样我比较胆小,晚上自己下去扔垃圾都觉得害怕。记得那一回,妈妈正在家里打扫卫生,忙得不可开交。突然看见垃圾桶的垃圾满了,就随口对我说:“一诺,垃圾满了,下去把垃圾倒了!”“啊!什么!我没听错吧?外面这么冷,更重要的是天已经黑了呀!”我想到。“敢不敢?不然我去吧。”“我……我去吧。”我硬着头皮提着袋子下去了。楼底下黑黑的,什么也看不见,还没到垃圾桶旁,就吓得我扔下垃圾,头也不回的跑回了家。现在想想彭哥救小狗时的勇敢,我很惭愧,以后我再也不做胆小的孩子了。

  • 7、 观《初恋50次》有感
    观《初恋50次》有感 人们常说最美好的情感是初恋,最难忘的也是初恋。的确,尽管初恋的人们有些懵懂有些茫然有些不知所以,但毕竟,我们是单纯的。我们没有世俗的约束,我们没有世故的教条,我们有的,只是对自己内心涌动的情感的忠诚。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也许初恋只有一次,不然就不叫初恋了,可是却有这么一个人,他有过50次初恋! 电影《初恋50次》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女主人公在遭遇车祸后,得了一种奇异的失忆症。她的记忆永远停留在车祸的那一天之前。无论过了多少日子,只要一觉起来,昨天的记忆就全部失去了。而男主人公对她一见钟情,不得不在每天一早想尽办法和她“初恋”。 露西虽然不记得头一天发生的事,但是她对亨利的爱却一直存在,我觉得只要有真爱,不管是哪天碰到亨利,露西都会爱上他,每天都是初恋,虽然这种情节只有在电影里出现,但是给人希望,感觉世界很美好。“初恋50次”让我羡慕电影中的那个女主角,原因很简单,每天都会面对新的生活,虽然早晨醒来有那么一丝丝的惊讶,不过还是蛮刺激的。也许也吻合我现在的心情吧!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初见是总是美好到接近完美,却不知秋风扫落叶,画扇寄悲情。当往事成风,扫掉的又何止是美好,还有年华。《初恋50次》,对露西来说每一次的相见都如初见,但对亨利来说每一次都是煎熬。然而,煎熬化成美好,那执手航于海的浪漫就漫透进每一名观众的心。爱,当该如此,恰恰如此。 看完这部电影,让我想得最多的就是,怎样能让露西每天都记得亨利,可是 谁说露西什么都不记得,即使她的记忆只有一天,即使男主角离她而去,即使她把所有日记里有关他的内容都删掉,她的脑海里还是留下了他的讯息,他的眼,他的眉,他圆圆的鸭蛋头。 一直一直,你都在我的记忆里。一直一直,从未忘记。因为是你,永远值得我去多爱一次。 其实我们知道,真正延续了他们爱情的,不是录相也不是日记,而是在露茜生命的深处——记忆不能到达的地方——留有无法抹去的、真爱的痕迹。 另外,我还想说,初恋需要勇气!
  • 8、 读《第8次》后感

    【摘要】同学们是不是经常为作文模板的写作而烦恼呢?只有不断的练习和阅读才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哦!为大家提供了读《第8次》后感,希望同学们认真阅读,有所收获。

    三年级第一学期时,我们在语文课上学了《第8次》这篇课文,课文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不能失去信心,不能在困难面前低头,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读了这篇课文,我不禁想起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些事。

    上二年级时,妈妈就对我说过了学英语的重要性,想让我提前学英语,当时我怕学不好,一直不肯去学,直到暑假,妈妈又和我提起,还说要和我一起学英语,说只要认真学,一定能学好。我就想去试一试,听了两节课什么也没听懂,我又泄了气,妈妈又为我鼓劲,说:我们重新报名学吧,我想我认真学一定能学好。于是这学期开始,我就叫妈妈跟我去报名,还买了有关的vcd和磁带,我每天写完作业就听磁带,看vcd,认真背书,结果,我每一课都背得很流利,老师每次都表扬我,给我打100分,贴红花,我更加有信心,我现在已经能背到后面很多课了。

    现在妈妈总说我写的字很难看,我想我一定要把字练好,我有信心,一定能练好。

    你说我有信心吗?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像布鲁斯那样有信心,刻苦学习,一定能成为天才,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美好。

    总结:读《第8次》后感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同学们是否有所启发呢?希望大家阅读后对自己的写作能力有所帮助。

  • 9、 观《一次分离》有感

    《一次分离》观后感

    前几天,跟几个朋友一起,在其怂恿之下,一起观看了据说获过很多奖项的伊朗电影《一次分离》。在观影的过程中,倒也情绪平平,电影没有给予我太多的情感冲击或启示。倒是在后来,逐渐的,发现这部电影的力量!

    最开始我最好奇的是,电影为什么起名一次分离?是翻译之故还是原本就是这样。电影的英文名称是a separation,separation是分离、间距的意思,我比较认同一个网友的分析,电影名称更准确的应该是分离,a应该是一个冠词,而不应该作为一个量词,这样翻译以后,分离的概念就不只是停留在一个的层面,而是可以有更全面和深入的发挥和扩展。

    电影的情节也特别简单,两口子假闹离婚,西敏期望借离婚来威逼南方妥协,跟她去移民,但是钠德为了痴呆父亲的缘故不为所动,西敏一气之下搬回了娘家,于是钠德请了一个已经怀孕的妇女来看父亲。由于宗教戒律的原因,孕妇怀着很大的心理压力看老人,而且没敢跟丈夫说。由于她在上班过程中出去看病,将老人一个人绑在床上,险些让老人发生风险,钠德一气之下辞掉了她并且将她推倒导致流产。于是其丈夫将钠德告上法庭,所有的相关人员围绕着法庭展开了全部的故事情节,有亲情、有爱情、有宗教、有社会政治所有的元素围绕着官司一点点走进、演绎、剥离、并一步步消逝。导演完全没有遵从一般电影发展的规律,有开场、叙事、高潮、尾声、余音在这部电影中,有的只是平淡的叙事,就像一条缓缓流动的河水,不见波澜。

    电影为什么叫分离呢?电影中,出现了各个层面的分离现象:

    1、家庭的分裂:这是电影的主线,一开始就是一个分裂的家庭,他们怀着各自的想法。

    2、亲人的离世:电影整体式灰色的,主人公是压抑的,围绕在钠德身上的父亲的状况一直逼迫着他,老人一直有离世的隐忧,似乎一不小心就天人永隔了。

    3、宗教的隐形枷锁:电影中每个人都有宗教信仰,但是几乎每个人都迫于压力违背了他们的信仰。说的严重一点,每个人都是精神分裂的。

    4、社会阶层的断层:钠德和西敏算是社会的中产阶层,孕妇和其丈夫则处于社会底层,法官则是代表高高在上的政府。这三个阶层几乎是无法沟通的、无法流动的、无法理解的,当他们因各种关系纠缠在一起的时候,是无法实现多赢的,永远有一方是弱者。

    就像很多人评价的,在电影的结尾,钠德和西敏分别在破碎的玻璃门的两端,看似简单的一步就可以跨越,但是似乎永远无法实现超越,他们的命运也在等待着别人的裁决。

  • 10、 观《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观后感

    《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一个充满惊讶和感动的过程。感触很深。深深地被雷夫老师的敬业和爱业精神所打动。

    雷夫.艾斯奎斯老师从教二十五年来,一直在一所叫霍伯特的小学担任五年级老师。这所学校位于美国洛杉矶,高达九成的学生家庭贫困,并且大部分来自非英语系的移民家庭。可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雷夫老师班里小学生的成绩高居全美标准化测试前5%,而且孩子们谦虚有礼诚实善良。长大后,他们纷纷进入哈弗、普林斯顿等名校就读,取得不凡的成就。 不仅如此,雷夫老师还教会了孩子善待他人。三剑客的确深深地刺痛了雷夫先生,并使雷夫先生陷入艰难的境遇,但雷夫先生并没有气馁,并没有因此离开他所钟爱的教育事业,而是领悟到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自我。所以雷夫先生想让孩子们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他首先让自己成为那样的人,他为孩子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做为老师,我们应该向雷夫老师一样,时刻不能忘记爱学生。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爱这一职业,爱自己的岗位。没有了爱,就不能从教师这个职业中获得乐趣,唯有出自内心的关怀与真爱才能创造出人间的奇迹。 我们要时刻牢记第56号教室的奇迹,努力改变自己,用心经营好自己的教室,用真爱对待每一个学生,一定能创造属于我们教室的奇迹!

  • 2019-09-20

  • 2021-06-10

  • 2021-07-06

  • 2019-11-04

  • 2019-10-19

  • 2019-09-20

  • 2021-07-14

  • 2019-10-23

  • 2019-10-28

  • 2019-09-25

  • 2019-11-02

  • 2023-04-08

  • 2021-07-13

  • 2019-09-21

  • 2019-10-20

  • 2019-10-28

  • 2022-04-01

  • 2021-08-28

  • 2019-09-28

  • 2021-07-15

  • 2019-11-04

  • 2021-04-11

  • 2019-11-04

  • 2019-11-03

  • 2021-08-06

  • 2019-11-03

  • 2022-02-14

  • 2021-08-13

  • 2019-09-21

  • 2019-09-28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10-11

  • 2022-01-2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0-20

  • 2019-11-03

观第101次求婚有感
观第101次求婚有感栏目给大家提供丰富的2024观第101次求婚有感、观第101次求婚有感大全等,希望丰富的观第101次求婚有感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供大家参考借鉴!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