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毛泽东传有感 > 地图 > 读毛泽东传有感,2024读毛泽东传有感
读毛泽东传有感相关栏目
读毛泽东传有感热门栏目
读毛泽东传有感推荐
读毛泽东传有感

(共 1347 篇)

  • 1、 毛泽东传读书心得

    每个人心里的立场不同,观点自然也不同,不妨动笔把他们记录下来。培养写心得体会的习惯有助于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你真的会写心得体会吗?

    毛泽东传读书心得(篇1)

    总体:幸存者差异表现极其明显。

    优点:1.作者的态度是认真的。

    2.可以从外国人的角度看历史的伟人,看历史的事件。

    缺点:一、相较黄宇仁先生,迪克.威尔逊先生缺乏大历史观,对人物和历史事件就事论事,没有更多地从外部影响因素去关注,从外部因素之间的关联发酵去考量,这种孤立的对伟人和重大事件的诠释说服力不够强,难免落了下乘。

    二、相较杨天石先生,迪克.威尔逊先生做学问的严谨程度又有欠缺。研究历史本来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史料收集难度极大,鱼龙混杂,需要去伪存真,且存在很大偶然性,特别是这种全景式的写作难度更是大,存在主观主义色彩也在所难免,但威尔逊先生不注出处地串写方式无可置疑落了下乘。

    三、读书不能不读作者。威尔逊先生是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当代中国问题的著名学者,它生活于适者生存、物竞天择的资夲主义的英国,推崇个人主义、私有制、经济利益、普素的民主等,整个社会的哲学观就与追求共产主义的中囯、中国共产党存在巨大差异,基于英国哲学观笔下的伟人和重大事件的底板就变成有色的了。

    四、主席是世界公认的伟人,伟人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具有超前的认识、超凡践行后的人格魅力。正是基于这一点主席在全党有了核心地位,后期的主席也应该是这一逻辑的升华,而威尔逊适忽丢弃了主席为国家、民族做出的牺牲,对自己及家人近乎苛刻的自律,以狭隘的个人主义至上来注解主席,有背道而驰之嫌。

    五、孟子说:平生所愿学孔子。亚力士多德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是东西方文化哲学观的典型差异。评价历史、历史人物不应该背离哲学观,如果这两种哲学观是矛盾,那事物的存在本身就是矛盾,不能孤立地强调其一,否则那就不是辩证法。

    毛泽东传读书心得(篇2)

    小时侯就知道毛泽东这个有名的人物,而且家里还有好多他的相片。读了《毛泽东传》这部书,对毛泽东有了深的了解。

    这部传记将毛泽东放在一个普通农家子弟的历史起点上来客观地描述他的成长和成熟过程。毛泽东17岁才"出乡关",与早期其他一些著名的共产党人比较起来,他接触外部世界和新知识、新思想也许要晚一些。但是,从书中我们看到,他虽和同时代许多人一样经过一段曲折后才走上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但他具有一种更执著、更实在、更富于理性的

  • 2、 毛泽东传心得感悟

    在我们参加非常重要的场合比如颁奖典礼时。都需要我们去表达一些最真挚的感言,感言可以让我们的情感更加真实和真挚,有哪些感言是你印象深刻的呢?下面由编辑帮大家编辑的《毛泽东传心得感悟》,本网页内容仅为您提供参考!

    毛泽东传心得感悟 篇1

     曾写下全球畅销书《毛泽东传》的传记作家罗斯·特里尔,近日推出其新作《我与中国》。记者获悉,该书英文版尚未面世之际,中文简体版率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全球首发。

        序言中,罗斯·特里尔这位出生于澳大利亚的美国人称,澳大利亚、中国和美国是影响他人生的三个国家。“来自澳大利亚的一个小孩成了哈佛大学的教授,又通过个人和职业的方式接触到全球化时期的中国。一个澳大利亚乡村男孩最后来到中国的城市,观察到那里人们的生活。”就此著书写《我与中国》,特里尔称,“一个在对中国充满恐惧的社会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在朝鲜战争后,渴望叙写他与中国人民的交往。”

        据罗斯·特里尔回忆,1964年他第一次来中国。“当时国际形势不好,冷战笼罩着整个欧洲和亚洲。当时亚洲不是因为经济发展而是因为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而出名的。”

        6年后的1970年。作为哈佛大学教师,特里尔被要求陪同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参观哈佛大学校园。进餐时,李光耀称,因为想多一个角度看中国,打算去燕京图书馆看《人民日报》。特里尔当时就对李表示,“西方人并不真正了解中国”,而是“我们根据我们的意愿建构了中国共产主义社会”,并称“认识到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任何时候,想完全了解中国基本上都是不可能的”。

        特里尔称,“自我长大后,中美关系的建立或缺失都影响着亚太地区。”“进入21世纪后,中美两国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紧密联系在一起。”2008年7月,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出席伍德罗威尔逊中心基辛格中国研究所的落成典礼,对该中心公共政策学者特里尔说:“中国与美国不再有共同的敌人,但面临共同的机遇。”

        《我与中国》,是过去半个世纪期间特里尔和中国故事的见证。该书既有对中国政坛风云人物的生动刻画,也有对中国普通民众生活的娓娓讲述,涉及的人物上至国家领导人、文化名流,下至工人、农民、普通知识分子。作者还借助自己中外交流使者的身份,对作为时代背景的国际关系格局从紧张的冷战关系发展到世界一体的全球化时代作出了客观的、批判性的分析,并作为亲历者讲述了几十年间世界政治舞台的风云变

  • 3、 毛泽东传的心得

    编辑陆续为大家整理了毛泽东传的心得,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当我们对同一件事情产生不同想法的时候,这个时候不妨亲自动笔撰写一篇心得体会。心得体会不用面面俱到,可以“只论一点,不计其余”。

    毛泽东传的心得(篇1)

    今天,我看了一本书:《毛泽东和他的儿子》。里面写的是: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人,他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使人民从此翻身当了国家的主人。

    一九五零年六月,美国发动了朝鲜战争,把战火烧到了我国的边境。为了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毛泽东把自己身边唯一的儿子毛岸英也送到了朝鲜战场,与朝鲜人民作战当故机狂轰滥炸时,阵地上一片火海,毛岸英临危不顾,努力帮助战友脱险,自己却牺牲在异国他乡。最后送出了宝贵的生命。当噩耗传来时,毛主席虽然内心万分悲痛,但他把这份悲痛化为工作的颈头,仍然是竭尽全力地工作。

    合上这本书,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毛主席身为我们国家的领袖,他已经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六位亲人的生命,他完全有理由不把自己的儿子送上朝鲜战场,留在自己身边,给他找一个舒适安全的工作。可是他为了世界的和平不得不舍去自己的儿子。

    激动之余,我也想呼吁大家,让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作为榜样,努力学习,立志成才,为建设祖国献上我们自己全部的力量。

    毛泽东传的心得(篇2)

    毛泽东这样一个永垂不朽的名字,对我们来说绝不陌生。但是身为零零后的我们,又有多少人能说出毛泽东的生平.事迹呢?说出毛泽东是怎样一个人呢?以前我对毛泽东知之甚少,从看过纪录片《毛泽东》之后我的感触颇深,觉得毛泽东是一个真正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人。

    也许是乱世出英雄,战火纷飞的中国需要一个英雄来平息战乱,建立和平的国度,这个人就是毛泽东!

    毛泽东的一生都是一个强者,他爬过雪山,越过草地,飞夺泸定桥,经历过腥风血雨,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步走上天安门。他在革命最低落的时候,坚信革命必会成功!

    更让我感动的莫过于毛泽东在剧里的感情。纪录片里有一集,杨开慧说自己只有一个问题要问毛泽东,这个问题就是“我婚礼上穿什么颜色的婚纱”。这种问题在之前“革命剧”中很少被问到。母亲去世后,父亲训斥毛泽东,毛泽东和何叔衡哭诉,怀疑自己是不是不孝。这些情节使我看到了一个革命者作为“人”的感情,也正是因为他们拥有这种感情的同时,却又勇于为革命牺牲自己,才让我真正叹服。

    儿时的毛泽东就有反抗意识,毛泽东从小就胸

  • 4、 读《少年毛泽东》有感

    读《少年毛泽东》有感

    假期里,我读了《少年毛泽东》。

    毛泽东是新中国的开国元首,他的一生充满了神奇色彩,他成功地领导人民推翻旧社会,建立了新中国,为我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少年毛泽东》这本书讲述了童年时期和少年的毛泽东。

    毛泽东从小就非常喜欢读书,八岁时的毛泽东就去私塾里读书,当时他们学的是《三字经》和《四书》,虽然教书先生还没有教完书上的内容,但是毛泽东却把没有学的地方,趁着晚上回家或田间干活的空隙,把它给背诵了下来。与这些经书相比,毛泽东更喜欢读一些古典小说和公案故事,比如《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彭公案》、《施公案》……

    毛泽东不仅聪明机智、勤快好学,还敢于伸张正义。一次,韶山冲里有一个农民叫毛承文,带领穷人“吃大户”,并揭发了族长在修建祠堂时,贪污大家的捐款的行为,因此,族长很气愤,并准备惩罚他,于是毛泽东就与乡亲们涌进了祠堂,阻止了族长,还说出了族长想把囤积的粮食在私底下给买了的丑行,逼得族长不得不再次当众认错。

    在毛泽东小的时候,也发生过许多趣事,因为毛泽东也是一个朴素、有野性的乡村小孩。毛泽东读的私塾后面,住着一户人家,那户人家的屋子周围,都种着枇杷树、柚子树、桃子树等许多果树,每当果子成熟的季节,树上就会挂满了果子,那家的主人还会把果子做成干果,为了防止小孩子们偷吃,她会把干果都放到屋顶上晒,这么一来,就没人会来偷吃了,但毛泽东却想到了一个好主意,他把一只大螳螂系到长线绳子上,再把线扎在长竹干上,这“工具”就做好了,只要举竿一挥,螳螂就被抛到了干果堆里,再把竹竿往下一拉,螳螂的长腿就会把干果带了下来,过不多久,这些干果就一点一点的成为他们口中的盘中餐。

    爱读书,敢作敢为,勇于同恶势力作斗争少年毛泽东的优点,也是他一生的优点。我觉得,在现在这种好的环境下,我们更应该学习毛主席那些好的习惯与作风,在学习时,勤学好问,爱读书、作笔记;在集体中,伸张正义,懂得关心别人;在生活上,聪明机智、爱动脑筋。

  • 5、 读毛泽东传记有感

    【篇一:读《毛泽东传记》有感】

    今天我偶尔在新华书店看见一本书,名叫《毛泽东传记》。我一看这本书就很感兴趣。

    毛泽东从小都很爱学习,但他很特殊。学校里安排的课程,他门门考不及格。然而他却在别的方面名列前茅。当父亲在他17岁的时候,毛泽东被停学了。他依然没放弃学习,常常躲在一棵偏僻的大树下学习,看书,终于这件事被他的父亲知道了。他父亲罚他挑15担粪时,他毫无抵抗。当他父亲再去找他的时候,他却坐在树阴下看书,学习。父亲问他:你15担粪挑好了吗?毛泽东自信的说:早就挑好了。父亲惊讶地说:你居然半天挑好了15担粪。毛泽东说:当然。

    毛泽东的一生是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的一生,也是不断进行理论思考和理论创造的一生。他在年轻的时候,就注重探求庶务的大本根源,在他掌握了方法以后,就写下了《毛泽东传记》。

    毛泽东是民族的骄傲,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他身上集中了一个伟大民族和时代的精神。因此这部传记是毛泽东的一部简单介绍。现在毛主席虽然离我们而去,但是如今读他写的传记,就如同和他本人一起学习。毛泽东的一生有很多地方让我们骄傲、学习。毛泽东少年时是一个心系社会的人,毛泽东虽然生于农民家庭,但这样的出生丝毫没有影响到他的志向;毛泽东是一个坚持学习的人,为了不断增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人民服务的能力,毛泽东带头读书、学习;毛泽东是一个擅长思考,勤于思考的人,从这本传记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几乎走到哪里就思考到哪里,是一个不停思考的人。

    总之,我读了这本书之后感受颇深,我们要学习毛主席那种在革命年代的精神。

    【篇二:读《毛泽东传》有感】

    问苍茫大地,谁主浮沉!如此豪言壮语响彻天地之间,预示着年轻的毛泽东将成为一个乱世的伟大英雄。

    品读《毛泽东传》,让人感触最深的莫过于毛泽东青年求学的那段历史。彼时与我们现实年龄相仿的毛泽东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为何他可以成为一代豪杰,并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国呢?读完后我便找到了答案。

    毛泽东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那坚毅且肯于钻研的学习精神。毛泽东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类书,历史、地理、文学无不涉猎,尤其对社会科学类的极感兴趣!为了读书,他每天早上图书馆一开门就去到晚上关门方才离开,只在中午离开去买一个包子或者一块饼充饥。他读书并不是囫囵吞枣般掠过一遍就算,而是会在旁边写下自己的读书心得他曾就泡尔生所著十万字的教科书《伦理学原理》写下了1、2万字的批注。对于自己不懂的他更是锱铢必较

  • 6、 读毛泽东诗词有感

    在我心中,毛泽东不但是一个受万人敬仰的领袖,更是一个胸怀宽广的诗人。

    最早接触毛泽东诗词是在小学五年级的书本上,一首七言律诗《七律?长征》现在吟起来还是朗朗上口“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用简短的五十六个字,叙述了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这无疑不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

    毛泽东的诗词大多以豪迈见长,这与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有所不同,苏轼、辛弃疾的诗词虽是豪放但又不免伤感,可以说是一种消极的豪放,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国神游,多情因笑我,早生华发人如梦,一尊还江月。”“多情”后几句虽表达的伤感之情,但这种感情其实正是词人不甘沉沦,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表现,仍不失英雄豪迈本色。

    而毛泽东的诗词确是豪放而乐观的,是积极向上的,读过他的诗词之后,让人感到荡气回肠,似乎爬上了更高的树,看得更远了,这种“安得倚天抽宝剑”的气魄更是无可比拟的。

    他的另一首《沁园春?雪》读后令人回味无穷,词的上阙是:“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这是怎样的一个境界啊!而下阙的气势更加磅礴“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首诗写出了新的时代革命英雄们敢于超越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敢于创作更加伟大的业绩,这是毛泽东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突出了毛泽东宽阔的胸怀,豪迈的情感,远大的抱负和对人生的自信。

    毛泽东,作为一个时代的伟人,值得人们万分敬仰,作为一个诗人,更是令人无比怀念。

    陈孟永老师点评:能感悟到毛泽东的自信和积极乐观向上,很有见地,本文条理清晰,结构严谨,但缺少疏通自我感想。

  • 7、 有关毛泽东传心得

    感言分为很多种,比如获奖感言、生日感言、军训感言等,感言是我们平时生活中不能忽视的存在。在我们参加非常重要的场合比如毕业典礼时,都会去发表一些关于自己最真实的感言,书写优秀的感言需要注意哪些呢?编辑收集并整理了“毛泽东传心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毛泽东传心得【篇1】

    大家读过《毛泽东》这本书吗?你了解我们伟大的领导人小时候的事吗?如果不了解的话,那就我来讲给你听吧!下面我们先听一听毛泽东家乡的民歌吧!

    “韶山冲,冲连冲,十户人家九户穷,有女莫嫁韶山冲,红莫柴棍度一生。”就在这首民歌出来之后的公元1893年12月26日,毛顺生的妻子文七妹生下了三个男孩,但过几天就夭折了两个孩子,毛顺生请有学问的人给第三个起名为毛泽东,长到五六岁时,母亲给毛泽东起乳名为石三伢子,因为毛泽东生命力顽强,而且排在第三位,所以起名为石三伢子,六岁就和母亲下田干活了,他学而不厌,博学多才,在八岁时就读《三字经》、《论语》、《孟子》和《诗经》,在老师的观察下他背这些书总是默默在心里读,那老师自然认为他一定没背上,可当老师让他背时,他自信满满的说:“当然可以。”结果他背的滚瓜烂熟。班级里的同学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省先生”,他16岁开始看《水浒》、《三国志》、《精忠传》、《西游记》等小说,经过深思熟虑,用心揣摩,将近思考两年终于悟出了这样的道理:这些小说,全都颂扬武人,颂扬人民的统治者,而这些人是不必种地的,因为他们拥有并控制土地,是迫使农民替他耕作的……

    于是毛泽东暗暗的在心中发誓:将来有一天他要写书的话,一定要为农民写书,把种田的、打铁的、控煤的写下来……都写成英雄豪杰。多么机智聪明的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人呀!

    《毛泽东》这部书非常好看,从中我也知道了只有用心揣摩,文中的道理一定能悟出来的。俗话说一个人必须经过一番刻苦奋斗,才会有所成就。这句话说得对,我们领导人毛泽东不也是这样吗?

    毛泽东传心得【篇2】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这本书讲述了毛泽东的一生,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有两件事,一件事是这样的:有一次,天上下起了倾盆大雨,大家都忙着收自已家里的稻子,可毛泽东却帮毛阿婆家收稻子。大家纷纷问他为什么?毛泽东说:毛阿婆家里很穷,如果大雨把她辛辛苦苦种的稻子冲没了,那她不就什么也没了吗?还有一件事是毛泽东在长沙读书的时候,社会的动荡,民生的疾苦,使他产生了改变现状的思想。当他接触到共产主

  • 8、 有关毛泽东传心得感悟

    平常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我们不妨尝试写一篇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是对我们思考和感悟的总结。你是否知道在写心得体会时要注意哪些方面呢?读后感大全编辑推荐你不妨读一下毛泽东传心得感悟,供你参考和使用,请收藏和分享。

    毛泽东传心得感悟【篇1】

    《毛泽东》于1893年出生于一个较穷困的家庭,小时候,哥哥姐姐们刚出生不久便都夭折了,只有毛泽东一个人活了下来,而毛泽东这个名字是他的一个亲戚起的,他们认为这个名字干脆又响亮。

    毛泽东在8岁时就被父亲送到附近的书塾读书,在那时毛泽东就特别喜欢看像《西游记》、《封神演义》之类的书,他不仅能将书中的故事讲得头头是道,对先生在书塾里讲的内容他也是快速地谨记于心。有一次,上课时先生让学生们复习书上的内容,而这时先生却发现毛泽东正在偷偷地看课外的书籍,先生十分恼火,便责令他站到起来回答问题,而毛泽东却不紧不慢地回答了老师的所有问题,让老师和同学们都赞叹不已。毛泽东少年时代和小伙伴们放牛时,经常在山坡上玩耍,一玩起来往往就误了放牛,要么是到了时间牛还没有吃饱,要么是牛跑到人家的田里去啃庄稼。怎样才能既保证放好牛,又让大家玩得痛快?于是毛泽东就和大家商量了一个办法。

    他把同伴们组织起来分成三班:一班看牛,不让它们吃了庄稼;一班割草;一班去采野果子。每天轮班,今天看牛的,明天割草,后天去采野果子。这样,各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快到晌午的时候,大家都回到了原来聚会的地方。看牛的孩子们,让牛吃得滚圆滚圆的;割草的孩子们,都装满了一大篓子;采野果子的孩子们,从山里带回来大堆大堆美味的野果……因此大家都感激地称毛泽东为“牛司令”。呵呵,这只是毛泽东儿时趣事的一点点,如果你还想知道得更多就赶快去“品味”一下《毛泽东》吧!

    毛泽东传心得感悟【篇2】

    通过最近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深深感受到: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发展壮大和成就伟业的强大精神动力,是我们国家建设繁荣的精神保证,是中华民族独立、自由、民主建设的精神财富。当前,虽然我国的形势和任务与建国之前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毛泽东思想对我们搞好党建,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然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我们一定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积极继承和发扬毛泽东思想,深入研究我国各项民生建设工程,建设好和谐社会,使我国的经济建设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

    一是毛泽东思想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并不过时。说毛泽东思想

  • 9、 读《毛泽东的故事》有感

    寂寞的夜空里,我写完作业从书架上拿出《毛泽东的故事》这本书看了超来,看着书名就被这本给吸引住了,翻开第一面上写着:“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一个毛泽东……下面画者他的照片,因为书是很早以前的,照片是黑白的。翻开第二页,上面写者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我更迫不及待的看下去,翻到第五页的时候上面写着《父子之间》这篇故事,毛泽东少年可不像我们现在一样,要吃就吃,要穿就穿,他虽然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但也是一个普遍的人,他出生在一个农民的家庭里,他受到封建传统的影响上学的机会都没有,但他很好学经常自学,下面听一个事例。

    毛泽东14岁时,他就被自己的父亲停了学,但他没有被父亲的做法~,经常趁父母下地干活的时候,他没有放弃学习,经常跑到山坡上让父母找不到的地方去读书,经常一读就是一天,有一回父亲假装出门下地干活,父亲前面走,他后面也跑到每次读书的地方,他万万没有想到父亲会跟他,刚到那里就被父亲当场给逮住了,父亲狠狠地把他骂了一顿并打了他,还要他在半天内挑十五趟粪。挑完粪后毛泽东又一次的“失踪”了父亲很容易的找到了他。十分生气,但听到母亲对父亲说儿子已经挑完十五挑粪时,父亲不禁目瞪口呆,是你挑完的吗?回答是我挑完的,你可以去问邻居王阿姨父亲说这此粪在半天内挑完确实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更何况是一个14岁的孩子呢。他实在是没有任何的理由再骂我。由于毛泽东的刻苦读书,毛泽东从书中学到丰富的知识,也学到了许多有用的东西,他是一个爱民的人,他很同情受苦的农民,他十分狠那些地主,他感到自己应该走出韶山,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看到最后他出去学习就更加刻苦了,别人一天只学习了几个小时间他就学习6小时,他的目标是带领中华人们走向复强的道路。在他的内心里只有一个目标打到所有的侵略者,让中华人民走和平的道路。合~,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毛泽东能成为一代伟大的人,同他14—16岁之间愤发向上的功劳是分不开的,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存之,他如饥似渴的学习,为了中华人民他发愤学习,我们家有好多好多的书,每次父母让我看书时,就像完成任务一样只是大致上看一篇就放下,根本连里面的文章大意都不知道。从今天以后我要像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学习,学习他的刻苦学习的精神,学习他们有主见的思想学习他为了学习做出的一切……

    难道我们不应该向我们伟大的毛主席学习吗?不应该学习他的精神吗?不应该学习他的品德吗?

  • 10、 读《毛泽东》有感 (600字)

    我很早就认识毛泽东爷爷的照片,喜欢看毛爷爷有关的电影,认真读毛爷爷有关的书籍。毛爷爷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如果没有毛爷爷就没有幸福的今天。

    今天,我仔细拜读了《毛泽东》这一本书,感觉到他不但是伟大的革命家,也是位学识渊博的学问家。他这一辈子都在孜孜不倦地读书学习,读书学习也紧紧地伴随着他为革命奋斗一生。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毛泽东小时候家里很穷,家里没有书,他把附近能借到的书都借来,有时还跑出20多里路远的表兄弟那里去借。白天,他在地里干活,休息时他就坐在地上看书;晚上,他在豆粒子大的桐油灯下如饥似渴地读书。在图书馆里,他总是第一个进去看书的,也是最后一个离开的。从夏到秋,从秋到冬,日复一日,风雨无阻。

    在二万五千里长征时,天上有敌机轰炸,地下有敌兵堵截,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他还读了不少马列的书。毛泽东患病时,不得不躺在担架上,他还抱着一本书看。

    毛爷爷经常说:活到老,学到老。

    新中国成立后,日理万机的他,仍然忘不了读书。有时候夜很深了,工作人员强行给他关灯,可是人一走,他又把灯打开继续阅读。就是在毛爷爷病重了,不能看书了,他还请工作人员读书给他听。难怪毛爷爷说: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我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

    毛爷爷就是这样不知疲倦地学习,作为早上8~9点钟的太阳的我们,该怎样呢?

    我们也应该像毛爷爷一样勤奋学习。课上认真听讲,课下博览群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了,才能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五年级:刘静雯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09-21

  • 2023-05-21

  • 2019-09-23

  • 2019-09-25

  • 2023-03-13

  • 2023-02-22

  • 2019-09-25

  • 2019-11-08

  • 2023-04-05

  • 2023-04-09

  • 2019-11-04

  • 2019-10-29

  • 2021-04-2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3-02-26

  • 2019-09-20

  • 2023-03-31

  • 2023-01-20

  • 2023-04-25

  • 2023-01-24

  • 2023-04-21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1-08

  • 2019-09-20

  • 2021-04-23

  • 2019-09-20

  • 2019-09-21

  • 2022-02-04

  • 2023-03-10

  • 2023-05-01

  • 2019-11-04

  • 2019-09-28

  • 2023-03-25

  • 2019-09-20

读毛泽东传有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读毛泽东传有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读毛泽东传有感、2024读毛泽东传有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