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野草有感 > 地图 > 观野草有感

观野草有感

发布时间:2019-10-28 来源:互联网

观《走近毛泽东》有感。

和书一样,观看电影或者视频也可促进人的成长,在观看的过程中各种情触,各种联想纷纷呈现出来。为了更好地领悟作品的内涵,我们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很多人都是在写观后感的过程获得成长。该怎么才能把自己对于的观后感更好的记录下来呢?经过整理,小编为你呈上观《走近毛泽东》有感,欢迎大家阅读收藏,分享给身边的人!

观《走近毛泽东》有感

看过《走近毛泽东》,我深切地感到毛泽东主席的人格魅力,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他最伟大的作品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毕生的愿望就是建设一个富强的中国;他又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最伟大的贡献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他同时又是一位有着理想浪漫主义情怀的伟大诗人,他的诗作流露出一位革命家的广阔胸怀,他的愿望和爱好反映出一位诗人的性格。

看完这部记录片后,在我看来毛主席慈祥的面容深深的打动了我,他接见外宾的时候永远都是最自然的表情,视察工作的时候永远都是面带笑容的,让人感觉到无比的亲切,我感到毛泽东主席的形象真实又生动地展现在眼前,让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走进毛泽东》这部记录片里处处都在散发着毛泽东思想的光辉,伟大的人格魅力,和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操。记得纪录片中的一个场景,有一次,当会议结束时,主持人请毛主席离席,毛主席因脚下有毛病而无法站起来,这时,大家都不愿离开了,毛主席说了一句使人心沸腾的话:“你们如果不走,我也不走。”……

毛主席离开家乡时,他对父亲写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那是怎样一种豪迈啊,1959年毛主席重回韶山冲时写下“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毛主席三十二年重回故园,父母都已不在,独自面对那熟悉而又陌生的已经成为景点的家该是何等的心情啊。

毛主席曾说过:“与天斗,其乐无穷;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可见毛主席的豪情和胆略,在秋收起义失败后,毛主席冒着被中央革职的危险,毅然决定转战井冈山,毛泽东选择了井冈山,井冈山成就了毛主席。最后才会出现农村革命根据地,才会有农村包围城市的伟大战略,才会有新中国。不愧毛主席是新中国的伟大导师啊,尽管晚年有一些错误,仍是瑕不掩瑜,他的伟大人格魅力永远照耀中国人民。

HdH765.cOm更多精选观后感阅读

观《毛泽东》有感


暑假期间,老师布置我们看一部电视剧。我看了一部《毛泽东》,我想:一定会有人问我:毛泽东人人都认识他,干嘛看这部电视剧呢?其实,错了!这部电视剧说了主席一生的故事。

毛主席,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清朝湖南省长沙府湘潭县韶山冲,属蛇,他母亲文其美心地善良,十分同情穷人。父亲毛顺生是富农,家里有16亩地。他1976年9月9日逝世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他是中国革命家、政治家、战略家、理论家。一生有三个妻子:杨开慧、贺子珍、江青。

他小的时候非常爱看书,有一回,父亲叫他去挑水,共15担。他一下子就挑完了,坐在树下津津有味地看起书来。父亲走了过来,对着毛泽东说:我白养你了吗?叫你去干活你又不去干,在这看起闲书来了。毛泽东连忙反驳:爹,我没有啊!你看,你叫我挑的15担水我都挑好了啊!3岁时,便有弟弟毛泽民,13岁便有弟弟毛泽覃。一次,弟弟毛泽覃骂共产党,便被毛泽东用鞭子抽他。

他28岁时结婚,叫杨开慧。生了儿子:毛岸英、毛岸青。1930年11月14日,毛泽东妻子杨开慧在湖南长沙被******反动派杀害,年仅30岁。毛岸英1950年11月下旬在朝鲜作战时被炸死后,毛泽东说了一句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意思是: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杨开慧牺牲后,他娶了第二个妻子,叫贺子珍。1984年4月19日17时17分逝世,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她死后,娶了第三个妻子,叫江青。1991年5月14日,在北京保外就医的江青在其住地自杀身亡。

毛泽东一生很喜欢吸烟,一天大约要吸40支。所以,他说话一出力,就会咳嗽。他吃饭的时候还捧着书,绝不浪费每一分每一秒。他能创造出这个世界,不只是因为他的才华,而且是因为他有一颗爱国的心。

1976年9月9日晚12时10分,伟大领袖毛泽东逝世于北京。终年83岁。

法国前总理富尔曾这样评价他:他用简单的形式,表现生动而深刻的革命题材,是国内所有人都能够理解的,也是世世代代的人都能够理解的。

一代的伟人,就这样走了。他没有留下金钱,但是他留下的比金钱更可贵!那就是一代人的心啊!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600字


今天,学校组织观看《走进毛泽东》这部电影。看完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电影中的一幕幕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我的心受到极大震憾。

毛泽东于1893年出生在湖南湘潭的韶山冲。他8岁入私孰。这就是他的起萌学习,在那时他就抓紧一切时间读书,尤其爱读古典小说,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小说。这些为他以后的革命斗争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毛泽东17岁离天家乡告别父母到长沙第一师范学校求学。在那里接受并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用他特有的聪明才智和他那犀利的笔杆子,依靠最广大的劳动人民,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克服常人难以想向的困难,以坚韧不拔的毅力走过了草地,爬过了雪山,战胜了国民党蒋介石有精良武器装备的800万军队。他不愧是伟大的军事家、革命家和政治家。革命胜利后,毛泽东常用生活中的小事教育勉励身边的工作人员不畏艰险,永住直前。一天,他和几们工作人员登山,太阳快下山时,身边的一个人对他说:主席,前面没路了,太阳也快落山了,我们回去吧!毛主席对他说:你累了吧,路是人走出来的,我们只走到半山腰,怎么能半途而废呢!听完这些话,他们羞愧的同时更明白了主席话中的深刻含义,他们奋力前进,直到顶点。从这些小事中也不难看出毛泽东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性格。毛泽东的精神教育了我,鼓舞着我。

毛泽东伟大的人格魅力,激励着千千万万中国人民奋勇前进;他的丰功伟绩永载史册;他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观毛泽东有感


观毛泽东有感(一)

实验小学 三(3)班 曹朝霞

中国,自古以来有许多的英雄人物。那么多的英雄之中,我最敬佩的就数我们开国领袖毛主席了。每当我听到"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我们向前进"这激动人心的歌声,便禁不住热血沸腾。毛泽东这部影片我太喜欢看了。看着这部电影,我自己也仿佛置身于硝烟弥漫的战场。

毛泽东从小刻苦学习,到长大后他一心为穷苦人民不顾家人反对去参加共产党。同敌人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刚开始他连枪都不会拿,他渐渐学会了,后来发动农民起义和秋收起义,他连同朱德和彭得怀周恩来等人打了多次胜战。看了这部电影,我对毛泽东有了全新的认识。特别是在1927年8月中国共产党中央紧急会议上他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即以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后到湖南、江西边界领导秋收起义,接着率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发动土地革命,创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8年4月,同朱德领导起义部队会师成立工农革命军。看完这部电影,我对生活和学习有了新的态度,当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我们要向剧中的蔡和森那样,决不向困难低头,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去战胜它;当遇到危险或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危胁时,我们要像毛泽东那样挺身而出时刻为他人着想,随时准备献出自己的一切。这部革命故事影片像导航的灯塔,处处照亮着我们前进的道路。它又像战斗的号角,时时催促着我奋发向上、勇往直前,它是我心中的一颗启明星!我们要发扬毛主席的光辉事迹。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以智慧勇敢的精神争做一名新时代的小英雄。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贡献,显出我们中国人的骨气和力量!

曹朝霞

实验小学

三(3)班!

观毛泽东有感(二)

入党应当是大二的时候开始的,可是我记得那时跟家里人说时,他们没有把这当回事。到大三的时候他们突然对入党很感兴趣,于是我就开始写入党申请书和一些思想报告,于是我惯性思维的想到到网上随便找个抄一下就好了。一直坚持到有一次大四开会选优秀学生,提到了入党积极分子的事情,虽然最后没有选到我,可是我看到了希望。好像是从那时候以后就没有再写思想报告,我又想起交思想报告的事情,本来是说交到团委办公室旁边的教室,可是他们只收美教班的,我交给陈老师,陈老师说交给班长。我感觉有点无家可归的感觉。其实到底谁会看到我写的东西,谁会对我写的东西有所任何评论,我都无从知晓。我现在才觉得我们如果把自己真实的思想情况写出来,那是最好有领导批阅的,这样思想才会改进,一步步提高。可是话又说回来,我们这些大部分的大学生在学校里会关注什么呢?与社会接触的少,对自己思想的认识少,怎么能写出自己思想的一二三四出来?怎么才能提高自己的思想感悟呢?成为一名真正的为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奋斗的青年党员?把祖国建设的越来越好?

于是从那时起开始不自禁的关注起关于党的问题。党说的大,关系到国家的发展,说的小关系到个人的成长。党让我找到了人生的信仰,虽然世俗还对党有些不好的评论,但我相信这样的信仰是值得我们去奋斗的。当看到电视剧《聂荣臻》时,我看到了党的光辉伟大,于是当知道要播《毛泽东》时,我开始有点激动。虽然大家对毛泽东疯狂的热爱的时代已经过去,虽然我也开始崇拜他,虽然在人民币上经常看到他,虽然身边没有人会提起他,可是它带给这个时代的繁荣和平的景象已然不可超越。关于歌颂他的歌曲,已数不尽数,关于他的评价也有很多。可是就我自己的看法,我觉得毛泽东在文革期间搞经济的一些做法还是不错的,比如组建农村合作社。现如今种地的越来越少了,因为种地不挣钱啊,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随着人口的发展,吃饭的越来越多,于是需要的粮食就越来越多,在努力增加收获率的同时,发现种地的越来越少。想要在农村发展下去,让农民发财,还需要不断努力,虽然国家在政策上给予了优惠补贴,可是这样还是不够的。有的人想到了办个工厂,有的人想到了办个合作社,就像毛主席提出的一样。大家一起种地不仅热闹而且干活有劲,一派和谐热闹的场景,依稀出现在脑海中。生活在毛泽东的时代是幸福的。能够成为毛泽东身边的人是幸运的。现在大家有很多人都崇拜什么明星,我请问,他们谁能比得过毛泽东厉害!没有,身为女性朋友,我真正崇拜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毛泽东。身边的男人都太普通,我实在不知道该喜欢他们什么?喜欢他们的一腔热情?喜欢他们的穿着打扮?喜欢他们的言谈举止?想找一个优秀的男人怎么就这磨难?我是大概想通了,一个好男人需要一个好女人来收拾收拾他。女人和男人相比我还是喜欢女人。尤其是小女孩最可爱了。

毛泽东为什么这磨伟大,《星光大道》为什么折磨火,就是因为他们是以老百姓为基础的,是深入老百姓心中的。

最近了解到入党需要交钱请客吃饭,感受到党内的混乱,党内的不堪,华丽的背景下充满了的丑恶的嘴脸。流动的河水中充满了莫名的杂质,对此不想在说什么。党的宗旨是对的,不过浑水摸鱼的太多,太多,太多……这样下去不知道还能维持多久?虽然看新闻还知道GDp在增长,可是谁知道这数据是不是真的呢?虽然看法制节目还知道在整治,可是谁知道这样的贪官到底还有多少?什么时候才能干净呢?

今天下午真的觉得是享受啊,看完了《毛泽东》,不知是感动还是什么,看的流出了眼泪,毛泽东与儿子毛岸英的感情,祖国人民拥军的热情这些都是泪点啊,现在想想还有些泪花。真实的感受到祖国变得越来越好了,我们要铭记那些为此壮烈牺牲的人,虽然现在的发展可能还存在些问题,但是大家都在为此努力的改进中,改革发展是需要不断进取的。相信我们的祖国会越来越好。从学校出来后就开始渐渐地关注起了新闻,看到了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真的觉得人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可是看到周围的人和事,又觉得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没有解决。也许我们大家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可是谁能告诉我,真理到底在哪呢?也许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存在些许瑕疵才算得上是完美。也许我生活的圈子太窄,没有能力看到那些完美的真实的美好。我感觉有点惭愧,似乎现在才找到活着的意义,从小到大一直在学习,却不知是为了啥,没有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真是惭愧啊。可是能成为一个党员是需要层层考验的,我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学习很多知识,未来还充满很多未知性。我能够抵挡金钱、帅哥的诱惑吗?我能够抵挡别人思想的强奸吗?我能拥有共产党无私的精神吗?我能够不骄不躁的坚持下去吗?还有好多……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500字


今天,学校组织观看《走进毛泽东》这部电影。看完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电影中的一幕幕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我的心受到极大震憾。

毛泽东于1893年出生在湖南湘潭的韶山冲。他8岁入私孰。这就是他的起萌学习,在那时他就抓紧一切时间读书,尤其爱读古典小说,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小说。这些为他以后的革命斗争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毛泽东17岁离天家乡告别父母到长沙第一师范学校求学。在那里接受并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用他特有的聪明才智和他那犀利的笔杆子,依靠最广大的劳动人民,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克服常人难以想向的困难,以坚韧不拔的毅力走过了草地,爬过了雪山,战胜了国民党蒋介石有精良武器装备的800万军队。他不愧是伟大的军事家、革命家和政治家。革命胜利后,毛泽东常用生活中的小事教育勉励身边的工作人员不畏艰险,永住直前。一天,他和几们工作人员登山,太阳快下山时,身边的一个人对他说:主席,前面没路了,太阳也快落山了,我们回去吧!毛主席对他说:你累了吧,路是人走出来的,我们只走到半山腰,怎么能半途而废呢!听完这些话,他们羞愧的同时更明白了主席话中的深刻含义,他们奋力前进,直到顶点。从这些小事中也不难看出毛泽东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性格。毛泽东的精神教育了我,鼓舞着我。

毛泽东伟大的人格魅力,激励着千千万万中国人民奋勇前进;他的丰功伟绩永载史册;他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1000字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原创: 路灯下的萤火虫

看完这部影片,细细回味起来,即使我曾在各种媒体上听得不奈其烦,从课本上背得滚瓜烂熟的名字,现在却多了些新奇与震撼。该作品用平民化、生活化的视角展现了毛泽东的人性、个性和革命意志,并简化了一些过去人所共知的大场面、大事件,从‘情’这一角度,刻划出一个鲜明、活生生的领袖形象,角度刁钻,可见编导用心良苦。只是让我哭笑不得的是,以‘情’为主线,难免在字里行间夹杂个人情感,这是否有失纪录片之名?

影片引领我们走近了毛主席,这一伟大、平易近人的开国领袖,又是否把他的目标带给了我们?他所处时代的三座大山真的已经完全消灭了吗?即使现在,我依然能够听见类似于“无后为大”、“生女不如生男”的千古谬论;依然能够看见一个小村官克扣全村老人的养老金,更何况一个村官尚且如此,再往上呢?如果我们的国家已经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那中美贸易战有是从何而来?帝国主义的阴霾真的已经完全消散了吗?如果真正的敌人是我们是这个TI只自身,又当如何呢?

看完影片之后,简单搜了下影评,正如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观众的角度不同对该片的评价也有高低之分。惟一引起我兴趣的,就是关于“历史”的评价。的确,历史掌握在有发言权的人手中,我们并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经历过那段战争岁月的前辈或早已离去,我们所看到、听到的仅仅是从教科书或是影片这样二手甚至几手之后的资料。我想,若想真正了解那个年代的人已经很困难了,更何况是国家元首,又或许当社会的浮躁渐渐散去,一个更加有血肉、有长短、有哭笑的主席才会呈现在世人眼前。

然而,影片到现在都没有提及一件事,直到现在这件事的性质也是“暧昧不清”的,足可见国人对于历史的执着并不亚于古代的帝王。然而,它的的确确发生了,为这个多磨难的民族涂上了鲜红的一笔。不管是在王小波笔下还是在都梁笔下,当时演绎过、经历过、被称为“知青”的一代人回想起那段“疯狂的岁月”会报以怎样的感想我无从知晓;这件事对于整个历史进程产生怎样影响、对主席个人产生怎样影响我亦我无从知晓。我只知道我是站在那片土地上的,我的父母是站在那片土地上的,我的爷爷奶奶是站在那片土地上的,千万乃至上亿、数十亿家庭、家人是站在那片土地上的。然而,这又带来一个问题:我们经历过、见识过了集体无意识下的疯狂,现在能否重新重视个体价值,并予以尊重,换个角度来说,那种无意识下的疯狂真的不会再次出现吗?

纵观主席一生,不难发现它一生都充满着一种浪漫与英雄主义色彩。关于英雄主义,凑巧看到罗曼罗兰笔下一个句子,仅以此作为本文结尾: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观《走近毛泽东》有感》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电影的观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野草有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