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地火明夷读后感 > 地图 > 地火明夷读后感,2024地火明夷读后感范文,地火明夷读后感大全
地火明夷读后感

(共 5747 篇)

  • 地火明夷

    《地火明夷》是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燕垒生。主要讲述的是共和十九年的九月,共和军第一元帅与大统制发生争执,元帅出走西北,第二上将军毕炜奉命率五千兵追杀。

    查看本书相关读后感 >
  • 1、 地火读后感体会

    刘慈欣的《地火》是我看过的最为精彩的科幻小说,刘慈欣从科幻的角度来描写了人类从固体煤到气态煤的事件。

    主角刘欣的父亲是一位老矿工,人到终年,因长期下矿工作,所以肺中早已积了不计其数的黑粉,再也没有办法吸进氧气。在刘欣父亲将死前的那一刻,他的气管中发出了许多杂音,事后一断时间后,刘欣才忽的明白了杂音表达的意思:不要下井!

    也就是因为这句话,刘欣一背子都没有下过井。后来,刘欣事业有成想到了一种方法可以使矿工们不再饱受“黑粉”的侵害——将固体煤块转变为气态煤。起初,大部分人都是持反对意见,但在刘欣的不断坚持下,挑选了一块距离主煤层较远的一块小型煤层作为实验煤层,前四天,一切顺利,但因为太过于着急和技术还不够成熟,灾难在第五天发生了,大火引燃了周围的大煤层,已经到了无法扑灭的程度。这里变得寸草不生,大火足足烧了18年才被扑灭。

    在小说中曾经的灭难在今天看来也成为开采煤层的主要技术了。其实,技术在改善我们生活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不小的灾难:氟利昂造成了臭氧层空洞;核电站爆炸造成放射性物质泄漏。技术的背后都藏着一把刀子,在不经意间对我们造成伤害。

    过去的人真笨,过去的人真难而我们也将成为将来人眼中的过去的人。

  • 2、 地火读后感

    刘慈欣的《地火》是我看过的最为精彩的科幻小说,刘慈欣从科幻的角度来描写了人类从固体煤到气态煤的事件。

    主角刘欣的父亲是一位老矿工,人到终年,因长期下矿工作,所以肺中早已积了不计其数的黑粉,再也没有办法吸进氧气。在刘欣父亲将死前的那一刻,他的气管中发出了许多杂音,事后一断时间后,刘欣才忽的明白了杂音表达的意思:不要下井!

    也就是因为这句话,刘欣一背子都没有下过井。后来,刘欣事业有成想到了一种方法可以使矿工们不再饱受“黑粉”的侵害——将固体煤块转变为气态煤。起初,大部分人都是持反对意见,但在刘欣的不断坚持下,挑选了一块距离主煤层较远的一块小型煤层作为实验煤层,前四天,一切顺利,但因为太过于着急和技术还不够成熟,灾难在第五天发生了,大火引燃了周围的大煤层,已经到了无法扑灭的程度。这里变得寸草不生,大火足足烧了18年才被扑灭。

    在小说中曾经的灭难在今天看来也成为开采煤层的主要技术了。其实,技术在改善我们生活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不小的灾难:氟利昂造成了臭氧层空洞;核电站爆炸造成放射性物质泄漏。技术的背后都藏着一把刀子,在不经意间对我们造成伤害。

    过去的人真笨,过去的人真难而我们也将成为将来人眼中的过去的人。

  • 3、 《地火》读后感3000字

    刘欣的父亲作为一名煤矿工人,长期的井下工作让他患上了在煤矿工人中及其常见的尘肺病,并且因此去世。不要下井是父亲留给他的最后一句话。二十年后,当博士毕业的刘欣秉承着父亲的遗志再次来到煤矿的时候,他带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想法点燃煤层,让煤层在可控范围内燃烧,直接在地下生成一氧化碳,为人类提供能源。

    作为一个山西人,当我在《地火》中看到这个情节时确实被震撼到了。在《地火》创作的90年代后期,煤矿效益低下,矿井工作环境恶劣,爆破等非机械化开采在各大矿井广泛存在,死亡率也一直居高不下。 而且煤炭的直接燃烧会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如生成二氧化硫、一氧化氮等有害气体,大量的有害气体在高空聚集会导致酸雨形成,严重危害建筑物、农作物及人类的身体健康。用直接燃烧的方法不可能充分利用煤炭资源,炉烟带走了大量的热,炉渣中仍含有没有燃烧充分的炭。人们一直在试图寻找着更为安全可靠的煤炭开采方式和更为清洁的煤炭利用形式。将煤炭转化为洁净的气体或液体燃料再加以利用就是人们摸索出的煤炭利用新形式。

    煤炭的气化是以煤炭为原料,在特定的设备(如气化炉)内,在高温高压下使煤炭中的有机物质和气化剂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使固体的煤炭转化成可燃性气体的生产过程。通常以氧气、蒸汽或氢气为气化剂,生成的可燃性气体以一氧化碳、氢气及甲烷为主要成分。煤炭气化包括高温使煤炭干燥脱水,加热使挥发物析出,挥发物与剩余的煤炭进行气化反应。

    煤炭液化是把固态状态的煤炭通过化学加工,使其转化为液体产品(液态烃类燃料,如汽油、柴油等产品或化工原料)的技术。煤炭通过液化可将硫等有害元素以及灰分脱除,得到洁净的二次能源,对优化终端能源结构、解决石油短缺、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主要分为煤的直接液化和煤的间接液化两大类。(1)煤直接液化煤在氢气和催化剂作用下,通过加氢裂化转变为液体燃料的过程称为煤炭直接液化。裂化是一种使烃类分子分裂为几个较小分子的反应过程。因煤直接液化过程主要采用加氢手段,故又称煤的加氢液化法。(2)煤间接液化间接液化是以煤为原料,先气化制成合成气,然后,通过催化剂作用将合成气转化成烃类燃料、醇类燃料和化学品的过程。

    无论是煤炭的气化和液化都需要用到大量的催化剂,尤其是煤炭的地下气化,所使用的催化剂的价格远远大于其所能产生的煤气的价值,以至于煤的地下气化仍是一个梦,一个人类做了近一个世纪的梦。可是林欣却不走寻常路。

  • 4、 地火读后感(3)篇
    地火读后感 第(1)篇

    在我活着的这些日子里,身体最接近死亡的时候可能是小时候溺水的时候,小小的我就是因为滑倒了在当时对我来说略深的河里挣扎,水不断灌进嘴巴鼻子眼睛,想喊喊不出来,水原本是那种没有污染的河水,是大自然的味道,因为挣扎翻起了河底沉泥,所以还有一点泥土味但是却没有腥味,那种感觉很无助很害怕,害怕多过求生欲,当然后来还是在边上姐姐们的帮助下站了起来,在浅水的地方,但是这个记忆一直留到现在,让我既不排斥玩水下水,但是却学不会游泳;还有就是一氧化碳中毒的时候,其实比起中毒厉害的人,我还算轻的,但是意识支撑不住的时候,也有些可怕,要知道有时候人就是靠毅力支撑着做一些事情,毅力不也是意识的一种嘛,当然它也是一种power,就那个瞬间,倒了,意识清醒着,却控制不了身体,最后送往医院吸氧才彻底醒了过来;还要说说最惊险的一次就是胃疼,就像有人拿电钻,巨大的那种在胃里慢慢绞着,这个时候脑补以前胃药的广告,里面一个小人拿着工具在绞胃,那会才明白什么叫胃绞痛,伴随着呕吐,直到现在也不清楚到底是怎么了,猜想是食物中毒,在卫生间上吐下泻胃痛的我生生地给痛到昏过去,真是感谢自己能熬过去不然也许真倒在卫生间再也醒不来,那个时候是有意识但是却控制不了身体,无力虚弱麻木,脑子刚开始还能思考真的出事了要怎么样自救,方案还能有abc,到后来痛到晕厥时已经无力思考只求不痛一秒的时候,思考什么的通通都是废话,又熬过了一次;还突然想起了初中时期自己和同学在老师家聚会时刚了一瓶多红酒后开始吐,睡了两小时后回家,又昏睡了快20个小时,这在过去十年我都没怎么想起过这件事,却在刚刚那一瞬间想到,那年这样子的我可能是酒精中毒了,也不知道酒精中毒会不会死,我都给吐了所以活到了现在。这些是我曾经经历过的苦难和觉得离死亡最近的瞬间,但是感觉上最像最接近死亡的时候,我觉得是我第一次崴脚,直接晕倒了,躺在打车的师傅的副驾驶,心跳一开始很快,后来很慢很慢,特别神奇,然后眼睛是闭着的,仿佛电影似的,开始那种走马灯的回忆闪过,真真切切曾经发生过的事情有些久远到从来没想起过的事情和人都在面前闪过,那一刻没有认识到自己休克了,然后被师傅拍醒,心跳好像慢慢的又回来了...如果说最像死亡的,那种死前有走马灯回放自己人一生的,我想可能就是这次了。看到这个开头写了那么多自己的经历,比起真正的死亡,总是带着苦痛不遗余力没有退路,命运之咽喉

  • 5、 刘慈欣地火读后感900字

    你还在为写作品的读后感而发愁吗?优质的作品可以让我们对作品有着更好的了解,这时候用文字的方式将心得体会记录下来是很有必要的,编辑特别从网络上整理了刘慈欣地火读后感 ,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刘慈欣地火读后感 【篇1】

    《圆圆的肥皂泡》展示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叫圆圆的女孩,从小就有个吹泡泡的爱好,并且执着地相信自己会吹出来世界上最大泡泡。

    她很有想法,却不被父亲和老师看好。高中毕业的时候,聪明的圆圆考上了大学,即将离开西北那个干旱少雨的家乡,于是她自己动手用洗衣粉和化学试剂,做出一个很大很大的泡泡。

    毕业后的圆圆成为一名科研工作者,面对地球日益恶化的环境时,小时候的梦想+爆棚的想象力+多年科学经验,圆圆做出一个直径大约十公里的肥皂泡当做礼物送给了父亲。肥皂泡把整个小城都罩住了,更令人惊讶的是,城市里的人发现如果想要弄破这个泡泡,要费很大的力气。

    这个事情给了圆圆一个更宏大的启发,她开始用这样的巨型肥皂泡,从中国南海和孟加拉湾启航,带着湿润的水汽飞行大半个中国,最后在干旱的西北上空破裂,给少雨的城市带来了充沛的降水,也圆了父母年轻时候的梦想。

    这个听起来有点童话色彩的故事,就是著名科学小说家刘慈欣写的。这个故事和大刘其他宏伟壮丽的科幻著作相比,有那么一点点童话,有那么一点点温柔。但是这个充满想象又和现实完美结合的故事,你能说一定不会实现吗?

    我总相信,圆圆的肥皂泡会出现在并不遥远的未来。

    说到科幻小说家刘慈欣,其优秀的作品比如《三体》、《流浪地球》等都向世人证实了想象力的神奇。

    你可能会说,这不过就是一部科幻吗?

    它们是科幻,所以有着充满想象力的思想,它们也是科学,有着铁一般的原理。这套《刘慈欣科幻漫画系列》胜在不像纯文字版读起来那么烧脑,它用充满张力的图像,延续了文字的魅力,用充沛的色彩,帮助小读者们轻松跨越阅读的门槛。这套书100%还原出原书想要表达的意境,让孩子们一边体验着视觉盛宴,一边领会原著里的科幻神奇。而对于大人来说,通过亲子阅读同样可以推开对宇宙的认识大门。

    如果说刘慈欣用科幻让更多的人去关注宇宙和未来,那这套书就是用科幻漫画去启发孩子,关于梦想,关于想象,关于未来。

    刘慈欣地火读后感 【篇2】

    最近,刘慈欣的一部划时代科幻小说《三体》深深的吸引了我。从小就喜欢打破常规、天马行空、飞扬思绪的我,对科幻小说有着近乎痴迷的渴

  • 6、 伯夷列传读后感

    伯夷列传读后感(一)

    文/星空下的人

    很诚实地先说一句,实际上这篇文章我并没有认真地听讲,但我能很清晰地感受语文老师在谈论《伯夷列传》这篇课文时的慷慨激昂的心情,我对此印象很深,特别是对于"好人不长命"、"恶人富贵延年"的社会现象的不公。下课之后,我有重新浏览过这篇著作,暂且不谈文章与司马迁本人的联系,我以下的看法全部围绕文章的内容本身,而不深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就文章中所提出的几个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最佳当的答案,因而我不牵强附会,但我认为作者司马迁提出的这几个问题是相辅相成的,甚至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的升华,而我就其中几点谈谈自己的微薄看法。

    文章一开始司马迁就说:"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是啊,为什么同样是有德有才的人,有的人就能流芳百世,有的人却最终默默无闻呢?他们个人的才智相差无几,德行也几乎在同一高度,甚至那些在声明上弱的人在这两方面更有建树。为什么呢?

    就我看来,这个社会上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机遇,于是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公正的待遇,作为一个圣人,他应该不必在乎自己的声名是否能够流芳百世,而这对于许由、务光等人来说,或许能不能美名外扬不是最重要的,我可以理解作者司马迁自己想要扬名立万的心情,同时他也确实如此,但我绝不赞同他对于成名的看法。这个世界上总是存在着许多有道德的人,他们并不说辞,也没有像以前的圣人一样游学讲法,道德和圣人的存在方式有很多种:一些人退隐田园是为了自身心情的宁静,为了获得一种灵魂上的解脱,很难讲他们的品德究竟高尚到什么程度,但又是否有人像司马迁一样撰写类似《伯夷列传》这样的文章来歌颂他们呢?事实可能是没有的,即便有也并非这些隐士的意愿,更有一句话叫做"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意思是有能力的人希望依赖周围的环境忘却世事,沉湎于桃源世外,这是指小隐真正有能力的人却是匿于市井之中,那里才是藏龙卧虎之地,这是指中隐。

    只有顶尖的人才会隐身于朝野之中,他们虽处于喧嚣的时政,却能大智若愚、淡然处之,这才是真正的隐者。而我认为,历史本身就有不完全真实的特性,加上人为的篡改和时间的淡化,许多历史真相已经湮没在了浩瀚无边的时间长流里,就像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闪他们闪发光的人,他们智慧、优雅、从容或者淡泊名利,但他们并未被记载光辉荣耀的史册上面,这是为什么呢?是那些拿了俸禄的史官

  • 7、 刘慈欣地火读后感(通用8篇)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们在读过一本书之后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心得,读完作者写的作品,心中常有波澜。我们为防忘记对作品的感悟,可以通过读后感的方式记录下来。那么读了作品之后,您有什么收获呢?在此,你不妨阅读一下刘慈欣地火读后感 ,还请你收藏本页以便后续阅读。

    刘慈欣地火读后感 (篇1)

    《三体》一共有三部,第一部似乎更多地在回顾历史,第二部在现代社会中,而第三部是对人类而言的遥远的未来,在这个未来,存留不多的人再次检视自己的文明留下的痕迹,也按照人类社会的文明规律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而我觉得支撑起三部的支架,是宇宙社会学和人类的文明。

    宇宙社会学的两个公理是:第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第二,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其两个重要的概念是猜疑链和技术爆炸。在这种情况下,既有地球文明,亦有三体文明,还有整个有一片片黑暗森林的宇宙。

    人类的文明,一开始是人类之间的欺诈、阴谋,后来是人类之间的爱,使得故事一层层展开,一层层延续。而宇宙社会学的公理揭示了地球文明、三体文明消逝的原因,引导着最后的结局。

    罗辑、维德、云天明,他们是看穿宇宙与人类文明的人,虽然看透却无法拯救整个人类文明,最后在释然中走向人生终点,终究归为沧海一粟;程心,是有些人类母性之爱的人,一生在责任、愧疚、茫然中度过,被命运抛向荣誉的制高点或制低点都由不得她,或许是因为她一次次的错误选择导致了地球文明的灾难,就如她所想“或许正是她的这种爱使自己的孩子们坠入深渊”。但是也正如关一帆所说:她做出了地球文明最好的选择。而程心与关一帆,也在最后的平静中离开自己的小宇宙,选择成为大宇宙中的沧海一粟。

    在读《三体》的过程中,我看到了神话、历史、现在与未来的交织,看到了零维、二维、三维、四维还有文中没有描绘了出的以及我现在想象不出的十维宇宙的交织,还有爱、阴谋、谎言、欺诈、敬佩的交织。

    我在刚读完这本书的两个小时之内,无法从震撼中走出,这种震撼却又恰似某种平静,就如“在这个小小的生命世界中,几只清澈的水球在零重力环境中静静地漂浮着,有一条小鱼从一只水球中蹦出,跃入另一只水球,轻盈地穿游于绿藻间。在一小块陆地上的草丛中,有一滴露珠从一片草叶上脱离,旋转着飘起,向太空中折射出一缕晶莹的阳光”。

    而这个可能会是宇宙归零后存在的唯一生命。

    但此刻如此平静。

    即使成年,仍希望以后读更多科幻作品

    我很久

  • 8、 《伯夷列传》读后感400字

    世上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同时存在着光明和黑暗两面。人就是一个矛盾体,充斥着无法理解的矛盾,在理智与情感之间苦苦挣扎,在法律和人性间徘徊。人就像行走在悬崖边缘,脚下的土地是理智。如果一不小心掉入其中,便落入情感的陷阱。

    上周看了东野圭吾的《彷惶之刃》,东野圭吾的小说,揭露了人性的矛盾。小说的主人公是一名急切得为女儿报仇的父亲,女儿无辜得死亡并惨遭凌辱的遭遇令本是一位公司普通职员的他踏上复仇之路。他亲手杀死了杀害他的女儿的其中一人,也因此被冠上“杀人犯”的名称并被通缉。但在寻找另一位凶手的路上,他还帮助了旅店的老板。你能说这样的一个人,是坏人吗?他只是因为丧女而暴怒了而已。

    寻仇中,有一名旅店老板帮助他,还有一位神秘的人给他告知方向。你能说,他们是坏人的帮凶吗?只是理解了而已。

    好人还是坏人,是不能看他的一面的,人都是多面的生物,真正冷血的人很少,就像完全的好人很少一样。

  • 9、 史记伯夷列传读后感(优秀范文)

    伯夷叔齐为商朝下属孤竹国的皇子,因不愿继承皇位而出走孤竹国。后商朝被灭,不愿食周粟而饿死。

    读后感大全中有很多优质读后感范文为您提供!

    感悟:本篇为悲剧故事,但这还有太史公自身的政治观念。他写伯夷叔齐互相让位,这是“儒家温良恭俭让“中的“让”,他希望人们能互相谦让。写伯夷叔齐宁死不食周粟,为突出儒家“仁义礼智信”中的“义”。很明显,这都是儒家思想,毕竟孔子也很崇拜此二人,则太史公是有儒家的“仁政”思想。

    但是,我并不认为伯夷叔齐有多伟大,原因有三:

    一、昏庸

    伯夷叔齐,孤竹国两位皇子。伯夷是长子,却把皇位推给叔齐。叔齐要即位就即位,让什么让。结果谁也不当君主,丢下国家走了。且不说让位,但说出走这件事。殊不知国不可一日无君,丢下国家百姓走了,为了自己能因谦让而青史留名,却抛弃了整个国家。说明此二人昏庸无能、逃避责任。

    二、三观不正

    此二人去劝说武王不要发兵,说不管父亲丧事,兴兵是不孝。当臣子犯上不仁,当然没错,但是却不知“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且兴兵伐商是父亲的遗愿,所以武王的孝不同常人,这也是不敢承担大任的伯夷叔齐之流不懂的地方。如果认为“当臣子犯上不仁”,我倒想问,若“以臣弑君”不仁,那帮助黑恶势力助波推澜又该当何罪?很明显此二人的是非观是有很大问题的。

    三、是非不分

    “首阳采薇”而“宁死不食周粟”,孔圣人和太史公都认为这是忠君的表现,并不尽然。除过上文提到过的是非不分以外,他们二人在武王进攻商朝时,只做旁观者,为何不回孤竹国领兵救商?或者去告知商朝武王兴兵的消息,或许还能让商朝再苟活一段时日。但是他们却放手旁观,但商朝被灭之后,却以绝食抗议。这不就像一些人事前无所作为,事后却当诸葛亮。故伯夷叔齐表面君子,实则小人也。

    那为何太史公又感叹“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不合天道,觉得上天有时对好人也不公,其实他忘了,有个成语---天妒英才。就算是苍天,上帝,也和人一样,是会有人的“喜怒哀乐忧惧悲”等情感;也像一位君主,对子民也有戒备之心。则苍天上帝宁愿让子民全都愚笨残暴无道,也不愿有人品行或德才超过他,所以颜回、霍去病、王勃英年早逝;盗跖却终得善终。这便是“天道”的含义。

    虽“天道”无“道”,但“天理”仍有“理”,这便是一个朴实到有点扯的道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也是佛陀常说的因果循环。但细品后会发现此话不假。日夜交替,月有圆缺循环;四季轮换,天干地支60年也有循环。

  • 10、 窃明读后感

    窃明读后感(一)

    花了差不多半个月的时间,日日夜夜的追着看,终于把《窃明》追完了至少目前的故事是完了。

    如果作者只是就此就完完全全的打住了笔,把故事永远定格在喜峰口面对着皇太极的大军,我想,对于看书的人来说总是意犹未尽的,但对于小说来说,他就不是一部纯粹的穿越小说,而是一部史论体的历史哲学。

    以前别人总是好奇的问我看的是什么,我总是拿《寻秦记》做一个比方,但是当我合上的时候,我才发觉其实作者的写作,就像鲁迅先生倡导的那样,是在呐喊中用鲜血和身躯去重塑我们的传承,去尽可能的让无数被历史尘埃遮蔽的人物重新得到他们应得的尊崇和荣誉。

    当然小说本身也是容易引起争议的,越到结局也就越引起争议。关于袁崇焕,这是一个自明朝以来就从来没有停歇过的话题,这个广东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历史人物是忠是奸,在明朝的记录和清朝编订的《明史》里完全不同,就是在当时的记录中间也有着许多令人无法琢磨的看似怪异的举动,后来李敖以此为脚本通过康有为和李十力的师傅的对话渐次展开这一历史场景,居然成就了一部《北京法源寺》,传说还得到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随着文字2020和观点一步步推进,追读者也就有了完全对立的阵营,但正如一位名叫萨苏的网络名人的评点,我绝对不赞成《窃明》的历史观,但我绝对推荐《窃明》这部小说。

    《窃明》让一个未来的人物稍稍的改变了历史,但是历史无数真实的场景却更深的映在我们的脑海。其实明朝的失败,正如黄仁宇先生所说,从最根本的角度上来说,是制度和技术上的失败。全国的财政和税收没有统收统支,各地充斥着短小而互不隶属的运输线,军队的兵员缺额是军官收入的主要来源,手铳的制造没有统一标准导致无法使用,一线的指挥官没有指挥权而受制于文官或者太监,军队的积极性靠赏赐和抢劫许诺而不是靠纪律得到维持,这些都使得每一场战争的胜利和失败都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在我看来,戚继光终生最大的成就,就是练就了一支以纪律和协同为准绳的军队,加以多兵种的协同作战,使得这支军队不论在东南沿海的抗倭还是蓟辽长城上对蒙古的震慑,都取得了彪炳史册的巨大成果,并通过戚继光的着作使之订立为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准则。然而这一成就却并不为当时的文官阶级所认可,即使在张居正和谭纶的时代,有名一代推崇的不是戚继光而是李成梁,而李成梁镇守东北几十年的军事成果看起来很大,首级很多,却是不可持续的,并且最终从他的上千个所谓的义子中走出了一个靠着明

  • 2019-09-28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22-10-27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09

  • 2019-09-25

  • 2019-11-06

  • 2019-09-20

  • 2023-01-02

  • 2023-04-30

  • 2019-09-23

  • 2019-11-12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10-19

  • 2022-12-25

  • 2019-10-29

  • 2019-09-25

  • 2023-01-07

  • 2023-04-13

  • 2023-04-13

  • 2019-10-29

  • 2019-10-11

  • 2023-02-27

  • 2023-05-16

  • 2022-12-20

  • 2019-09-21

  • 2019-11-16

  • 2019-09-23

  • 2023-05-05

  • 2019-11-12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9

  • 2019-09-25

  • 2022-11-06

地火明夷读后感
地火明夷读后感怎么写?读了这本书相信你也有不少的感触和启发吧,地火明夷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地火明夷读后感、2024地火明夷读后感、地火明夷读后感范文和地火明夷读后感大全等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