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大洋之间的光读后感 > 地图 > 大洋之间的光读后感,2024大洋之间的光读后感
大洋之间的光读后感相关栏目
大洋之间的光读后感热门栏目
大洋之间的光读后感推荐
大洋之间的光读后感

(共 9050 篇)

  • 1、 《大洋之间的光》读后感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英国作家m。l。斯特德曼的作品呢?小编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网友对《大洋之间的光》这本书的读后感,一起欣赏吧!

    01

    前半生在战火硝烟中生存下来的汤姆,遇到伊奇后,在杰纳斯度过了一段简单快乐的时光,虽然生活条件艰难,工作也是无尽的重复,但相爱的人啊总是能发现生活的乐趣。

    无奈三次命运捉弄,他们无法孕育自己的孩子,伊奇绝望至极,一次意外,他们遇到了露西,或许带着一点私心,将其作为上帝的恩赐留在身边,即便汤姆带着疑惑、担忧也动容了,他是如此深爱着自己的妻子。看到这儿,有一瞬间,希望就这样“一家三口”生活在杰纳斯吧!看来自己也是这样自私的人呢。

    后来,他们发现孩子的母亲健在,一个形容枯槁的女人,在泪水中期待着自己的丈夫及女儿,汤姆懊悔了,伊奇害怕了。他们曾经的一个决定,让三个人的生活发生翻天地覆的变化,怎么办?

    最终,孩子还是回到了生母身边,汤姆和伊奇也搬离了帕特吉乌斯,岁月冲淡了一切,小说最后剩下的平静祥和让人感到舒适,汤姆对妻子的爱无疑是伟大的。

    合上书,我又想起了杰纳斯的灯塔,无边际的大海,温暖的阳光以及不会被打扰的幸福。

    02

    m。l。斯特德曼用简单易读却深入人心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关于人类情感的悲伤故事,这个故事会让身处安宁幸福生活里的人深觉平安的不易。《大洋之间的光》在m。 l。斯特德曼的笔下让人悲伤,却在悲伤中怀有对汤姆、伊莎贝尔的敬意。

    汤姆是位饱受战争折磨的军人,从战场里生存下来的汤姆内心的绝望与痛苦不是普通人能够体会到的。m。 l。斯特德曼没有回避人性里的自私与狭隘,除了用细腻的笔触写了帕特吉乌斯的风土人情,也更注重于战争对人性的摧残。

    伊莎贝尔是位年轻健康的女孩,在遇到汤姆之时,看似纤弱的伊莎贝尔便为自己的未来做出决定——与自己所爱的汤姆去条件艰苦的杰纳斯做灯塔看护人的妻子。吉纳斯岩上的灯塔成了他人生命的守护神,而汤姆和伊莎贝尔这时本应享受健康生活的夫妻却遭受一连串的失去孩子的痛苦打击,他人的生命安全是多少像汤姆与伊莎贝尔这样的人付出才得到的。

    m。l。斯特德曼将吉纳斯的自然恶劣环境描写得入木三分,环境的恶劣使得健康的伊莎贝尔失去做母亲的资格。而露西是伊莎贝尔生活里的救星。这个小小女婴,让伊莎贝尔重新获得继续活下去的动力和勇气。

    母性的爱与面对汤姆良心的痛苦决择,让身处其中的伊莎贝尔迷失。m。 l。斯特德曼并不简单的将生活的复杂性略过,露

  • 2、 《大洋深处》观后感

    《大洋深处》观后感

    灵儿

    电影名字是《in the heart of the sea》,大陆翻译为《大洋深处》。翻译是否通达信,这个不评论。

    电影是基于美国的一部著名小说《白鲸记》改编而成。看了一下百度百科对《白鲸记》的介绍,电影的改编幅度还真不小。当然,我也没有看过《白鲸记》。电影的大概是在说这么一个故事:19世纪初,一群由利益驱动的男人乘着一艘大船出海去捕鲸,去获取前电气时代重要的燃料——鲸油。然而在某处鲸很多的海域,他们的主船被一头强大的鲸给弄坏了。他们就这样在没有太多资源的情况下,乘着他们的小舟在海上漂泊了90天才获救。在这个过程中,由于食物的短缺以及恶劣天气的影响,他们差点全军覆没,最后靠人相食撑到了最后。

    资本主义的一个很大的发明是股份制公司。由于它们的出现,一些在从前人类不太敢想象的梦想得以实现。比如,征服海洋,以及海洋里最强大的动物——鲸。毕竟,鲸油就是前电气时代的电流,它能够照亮资本主义国家每一个晚上。因此,它是一种价值很高的物品,能够给参股的人以很大的回报——当然风险也很大!

    出海的动机不尽相同:有避免追捕的逃犯、有想征服大海成为真正男子汉的男孩、有想通过拼搏成为船长进入上流社会的普通人以及为了挣更多钱的上流阶级船长。不管怎样,这是一艘承载着很多梦想的船,由追逐利益的资本在推动着。

    暴风来临时候,来自下层阶级的蔡斯跟来自上层阶级的船长之间关于如何驾驶船的争执是一个很大的剧情高潮。毕竟,这不仅仅是两个男人之间在尊严之间的斗争,也是往后的实际控制权之间的斗争——虽然它在电影里面最终没有继续演进。

    前工业时代,社会失败成本是一个人在处理事情上很重要的考虑因素。比如说,你在一件大事情上搞砸了。你全部落、全部落的人都知道了,于是成为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你必须一直活在失败的阴影下——因为那些年代整个社会的流动性真的几乎为零。因此,那些时代的人们做事情很谨慎,严格按照乡规民俗来生活。

    大白鲸一直暗中紧追着小船,给人一种宿命般的宗教神秘感。而且,如果没有它的准报复性的追逐,整部电影会因此落于平淡。

    当最后一次,大副蔡斯直面大白鲸的时候,他看到它身上还留着上次的伤痕,以及它的眼睛。他紧握着的捕鲸工具的手没有娴熟地把工具投掷出去,而是默默地放下了。白鲸也就此飘过,从此不再现身。

    不知道他们在对视的过程中在彼此的眼中看到了什么。反正他们都作出了类似于"原谅

  • 3、 《虚实之间》读后感

    《虚实之间》读后感(一)

    在我看来,生命总在虚与实之间摇摆往复。实力与虚荣,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真实的拥有与虚拟的光环这一切就在我们面前,等待我们去洞察、甄别并抉择。 芮成钢

    读了这本书才发现吸引我的不仅仅是书,还有芮成钢身上光环及独有的魅力。 他 作为一个35岁的中年人,芮成钢的经历无疑是精彩的:合肥市高考状元;11年亲历达沃斯;第一个登上《纽约时报》商业版头条的中国媒体人;西方主流媒体眼中的青年意见领袖;《纽约时报》专栏作家;耶鲁大学最年轻的世界学者;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的好朋友;令福田康夫、布莱尔、丰田章男等人印象深刻的中国记者;两次在g20峰会上提问奥巴马并被全球直播

    身为中央经济频道的当家主持,芮成钢采访过数百位国际政要、名流、和商界领袖。他也常常穿行于世界各大经济论坛,或者主持人、或者发问者。阅过很多人、看过很多事,在他的身上总有那么一种自信。是呀,无论何时,芮成钢都反复强调要自信,不管你是出生在美国还是号称大国崛起的中国还是贫穷落后的卢旺达,都要自信。当新浪的主持人问芮成钢是如何做到无论走到哪里都有很强的气场。他很淡定地回答:我坚信世界上的每个人,无论国别肤色性别年龄高矮等等,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如果你发自内心的坚信这一点,你会在任何地方任何场合任何人面前,不卑不亢。

    但这一点,恰是我们从小到大的教育中所缺失的。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大学时代,我们需要清晰的人生目标。在每次机遇到来之时都能好好地把握,始终保持开放和进取的心态,从而能坦然越过每一个坎坷。

    《虚实之间》读后感(二)

    轻轻合上书,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收获便是要换个角度看世界和世上的事。这本书信息量巨大,观点新锐全面,语言幽默风趣,虽有许多我听不懂的词汇,但还是坚持读完了。

    作者是一个对世界经济,时事都有敏锐见解的人,书中既有作者十年记者生涯对东西方文化的深刻洞悉,又有其与欧克文、基辛格、奥巴马等政要的零距离接触的幕后故事,让读者想要一探究竟。

    这本书总共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针砭今日的中国。作为国际主持人,作者首先将真实的中国展现给世界看,将《把中国故事讲好》放在第一篇,说明中国在日益发展的过程中国际形象的愈来愈重要,所以我们只有将中国自己的故事讲好,才能更好的树立形象。就像二胡和小提琴难以产生琴瑟共鸣,我们的文化与西方文化也有极大区别,自从中西方从李鸿章的外交开始就没有真正和谐过,但

  • 4、 得失之间读后感

    得与失

    得与失的关系,就像处事完全不同的兄弟俩,他们要完成的任务相同,但顺序不同。

    题记

    人们对待得与失的态度往往截然不同,大家都喜欢得,而却忌讳失,但是他们却不知道,得与失是相等的,只是开始不一样,然后慢慢地,得者失去了更宝贵的东西,而失者却得到了更丰富的馈赠。

    从文章《得失之间》中我知道了这个道理。这篇文章讲了黑人菲力斯在28岁那年取得了全欧马拉松冠军后的一个小故事:在他获得荣誉后应邀到全国最大的监狱去作演讲,他向上千名罪犯讲叙了自己的真实经历,全场掌声连绵,有人问他最感谢的人是谁,全场都关注着他,希望能够马上听到这个的人物身份,然而,他的回答竟让众人都吃了一惊:小偷,居然是15年前偷走他自行车的小偷!因为疏忽小偷成功了,从此更一发不可收拾,而这个教训确实的家境贫困的菲力斯每天跑10公里的路去上学,三年下来历尽艰辛,吃了不作文少苦头,这也为他将来的比赛奠定了基础:他先后取得了全校长跑冠军、市比赛亚军但他总觉得对不起小偷。他刚说完,台下的罪犯希库莱就承认了自己的过错,菲力斯摘下自己的奖章别到他的胸前。

    曾经读过这样一篇关于父亲教育儿子的故事,父亲下荷包蛋面,一碗上有蛋,一碗上无蛋,儿子拿了有蛋的那碗,吃完了父亲才端起碗吃,面下藏有两只蛋,父亲告诫儿子,贪占便宜可能占不到便宜:又一次,父亲仍然下两碗面,一碗上有蛋,一碗上无蛋,儿子先选无蛋的的,果然是完全无蛋,而父亲那碗上卧一蛋,下藏一蛋,父亲教训儿子道,想占便宜要吃亏;第三次,仍如前一样,儿子让父亲先选,父亲自拿了那碗有蛋的,儿子面下也藏有一蛋,父亲意味深长地说,不想占便宜,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

    得与失都一样,得者最终失,失者最终得,这是古今的史实道理,正如刘备失徐州而得荆州战略要地,诸葛舍灭孟获之良机而得万众敬服之心。

  • 5、 读《来自大洋彼岸的思念》有感
    要问人间的各种感情中,什么最美好、最迷人,或许会有不少人说是爱;要问人间各种爱当中,什么最天然、最忘我,包管会有不少人说是母爱。 是啊,我们谁的身上没有母亲的体温、母亲的汗迹和母亲的唇印?有人把母亲比作大海,有人把母亲比作大地,也有人把母亲比作月亮,这些虽属文学的夸张,但足以表达母爱的博大。 在学校的图书室里,我有幸借到了《我爱妈妈》一书。刚一捧起,我就被书中一篇篇热情洋溢的文章所感染,再也舍不得放下。更使我深深回味的便是其中的《来自大洋彼岸的思念》一文。    文中的主人公是李杰,她十分羡慕经常和她一起玩耍的小伙伴,羡慕她们的母亲常给她们穿漂亮的衣服,带她们逛公园,去亲友家做客。而她的母亲呢,在她的记 忆里,好像从没有亲过她,搂过她,更没有带她出外游览过。直到生病住进了医院,她才突然感受到了,母爱原来就在自己的身边。为了能让小李杰休息好,母亲特 地请了假,时刻陪伴在她身边,跟她聊天,给她买最配胃口的东西,甚至还一口一口喂她吃。在母亲无微不至地照顾下,李杰的身体康复了,尤其是她一度受伤的心 也得到了抚慰。她为自己同样拥有一个好妈妈而感到无比幸福。 看到这里,我想高声对全天下的朋友们说:世上有哪一个母亲不疼爱自己的孩子?他们辛苦劳作无非想让我们更好地生活,我们可不能为一点小事就与人斤斤计较,没完没了。我们更要正确地审视周围的人和事,学会大度、宽容。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到处充满灿烂的阳光。
  • 6、 草屋《唇齿之间》读后感

    《唇齿之间》写得很累很辛苦,洋洋洒洒31k的小说其字数说少也不少,说多也不多,但其作者给我们所讲述的却是一个社会,一个社会原始人文生活的缩影。

    作者要反映的是一个处于社会发展经济膨胀人性本质转变中的一个悲剧故事。简单一句话:作者要反映的是这个经济浪潮冲击时代中人性的异变和异变不了的人性本质。

    一种全新的劳动体制向台风一样击碎了久远不变的旧体制,于是,前所未有的变革与进步伴随着前所未有的错位与反差,追求经济与惟利是图,人生价值与人欲冲突,个性解放与道德沦伤,社会的进步与人的贬值,这些拜物主义与人性本能突然间发生了激烈碰撞,也于是便自然而然滋生出了荒淫与无耻,高尚和美丽的必然冲突。

    发廊小姐,酒店三陪,假公济私,虚开发票,贪污腐败,文人下海,富翁跳楼,乞丐当官,企业破产,职工下岗,有钱包二奶,无钱下妓院,小青年大白天搞xx,等等等等,在这一社会转型期中,不该死的死了,不该富的富了,不该跳楼的当了没有勋章的英雄,不该拿劳模的当了先进,生死之交的兄弟为了几张人民币抛头颅洒热血反目成仇,儿子因父母就是要饭讨钱还供不起自己上学而要将其父母告上法庭......这就是金钱社会的产物,社会进步的必然肿瘤。

    《唇齿之间》主人翁李小就是这个社会变革中所诞生的一个悲剧人物。得到与失去,落魄与抗争,自卑和自尊,人性和理性的各种矛盾相交加,他究竟该何去何从?他的命运是谁的注定?他为什么会走到如此地步?这是李小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作者留给我们所思考的问题。

    该文作者其主题是比较明显的,立意很不错,有相当功底。但该文的总体遗憾在于很明显作者着笔得比较匆忙,从而导致了一些不该发生的一些败笔。下面就此举几个例子:

    第一节写得很不错,一开始就用李小和李小小给读者留下了悬念,着笔相当老练。但第二节的背景描写过于冗长,第5节李小的妻子在家破人散的心境下怎么会产生要以性欲(甚至达到去脱李小的衣裤)而作为离别的表现,这样去安排故事情节和描写人物的心理是不是有点不太合适呢?望三思。第七节对李小失恋后的心态描写过多,这些描写的目的其实是多余的。第8节写为达到对李小事业落魄后的尴尬作强笔刻画,但没多大意义,其次就逻辑上而言,李小肩负如此大的债务(被逼迫得要与妻子离婚家庭破散)想以外出打工这应该不合常理的,挣惯了每日成千上万的商人大款落魄得还要一心还清债务而在作者笔下自己的理性思维中想达到东山再起但作者把人物放到如此

  • 7、 人鼠之间读后感

    人鼠之间读后感

    小说很短,只有六章。晚上 12 点开始看,一口气看到一点半就结束了。书是英国朋友 david 给介绍的,本打算先看英文版,不过他说里面俚语很多,我可能不太好看懂,于是选择先看中文版。之前在手机上百度了一下,粗略看了一些内容,不全面,而且翻译的不太好,感觉莫名其妙。在电脑上找到另一个翻译版本的完整版下载了,资源不太多。小说有些年头了, 1937 年出版的,作家是美国的约翰?斯坦贝克。

    故事情节简明扼要,主人公是两个男人。 lennie 强壮高大,却憨头憨脑,是个轻度智障的傻大个儿; george 短小精干,却精明警觉,是个脑袋灵光的家伙。这两人勉强可称为兄弟,因为一直是 george 在照顾 lennie ,带着他适应社会,虽谈不上无怨无悔,但也算是尽心尽力。两个人刚从一个农场逃走,因 lennie 在酒吧里摸了一个女孩儿的裙子,他喜欢柔软的东西,尽管没有肮脏的想法,但女孩儿毕竟不是他肚子里的蛔虫,所以感到被侵犯而大叫,还好反应快的 george 带着他赶忙逃跑,躲过了一劫,去下一个农场找活儿干。他们不停的找活儿干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俩有一个梦,想要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自己耕种、养一些家禽, lennie 喜欢羊,所以 george 答应只要他不做什么错事,以后梦想实现了就让他管羊。 lennie 喜欢听 george 讲他俩的梦想,于是总会不停地让 george 讲, george 也会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的重复。在一个小树林里, george 对 lennie 说,如果他不小心又做什么错事了,就跑到这里来,他会来找 lennie 的。在新农场里,他们住进了一个木屋,认识了其他人,他们有个室友叫甘德,得知他俩想要拥有的土地的梦想后,被打动了,决定加入他们一起圆梦。然而有一天, lennie 因为喜欢农场老板儿子顾利的妻子的头发,而不停的抚摸不肯放手(那个异常轻佻的女人发现 lennie 正好一个人,便先去招惹 lennie ,把自己的头发给他摸),女人被吓到了不停挣扎,最终 lennie 不小心扭断了她的脖子,逃到树林里去。顾利发现之后非常生气,带领全部工人包括 george 一起去追捕 lennie , george 为了不让顾利将 lennie 折磨得生不如死,便先去用手枪杀死了正在树林水潭边等他的 lennie 。故事就此结束。

    描述了这么多,

  • 8、 我和书之间的感情

    从小时候到现在,我已经认识了许多书博士了。有《汤姆叔叔的小屋》,它每天都会给我带来许多精彩的片断;有《108个名人成才故事》,它每时每刻都提醒着我:要向名人学习,不能落后;有《十万个为什么》,当我遇到知识上的困难的时候车室,它总会帮我解决

    我觉得对我帮助最大的是《108个名人成才故事》,这些名人告诉了我怎样好好学习,怎样去面对现实。我在6岁的时候已经开始学古筝了,8岁那年因为治疗近视眼睛停学了一年,在这之后我就不爱学古筝了,这时我开始对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108个名人成才故事》我知道了有个作家阿姨,名叫张海迪,她虽然不能走,但她拥有一颗坚强、快乐的心。她让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使我知道了做事不能半途而废,我下了决心:我要把古筝坚持学下去!我请求妈妈帮我请了个古筝老师,继续学习。学校的综艺擂台赛又要开始了,我本年不想参加比赛了,因为我的古筝老师因有事好久不来了,我又练得不太好,可是我想起了书中海迪阿姨的故事,让我又鼓起了勇气。我虽然参加了预赛,但最终没能进入决赛。失望的那天晚上,我梦见了海迪阿姨,她笑着对我说:你够棒了,只要你坚强,快乐才是最后的结果!于是我告诉自己:坚持下去!不管做任何事!

    书给我知识,给勇气,教我坚持,要我坚强!我每天把书放进的书包里,无论我走到哪里我都会带上我心爱的书,我还给它们穿上了美丽的衣服,使它们不容易破。我要说:书,您是我的好朋友!您是我的好伙伴!您是我一辈子的好感老师,我爱您!

  • 9、 得失之间读后感作文

    得与失

    得与失的关系,就像处事完全不同的兄弟俩,他们要完成的任务相同,但顺序不同。

    ——题记

    人们对待得与失的态度往往截然不同,大家都喜欢“得”,而却忌讳“失”,但是他们却不知道,得与失是相等的,只是开始不一样,然后慢慢地,得者失去了更宝贵的东西,而失者却得到了更丰富的馈赠。

    从文章《得失之间》中我知道了这个道理。这篇文章讲了黑人菲力斯在28岁那年取得了全欧马拉松冠军后的一个小故事:在他获得荣誉后应邀到全国最大的监狱去作演讲,他向上千名罪犯讲叙了自己的真实经历,全场掌声连绵,有人问他最感谢的人是谁,全场都关注着他,希望能够马上听到这个的人物身份,然而,他的回答竟让众人都吃了一惊:小偷,居然是15年前偷走他自行车的小偷!因为疏忽小偷成功了,从此更一发不可收拾,而这个教训确实的家境贫困的菲力斯每天跑10公里的路去上学,三年下来历尽艰辛,吃了不少苦头,这也为他将来的比赛奠定了基础:他先后取得了全校长跑冠军、市比赛亚军……但他总觉得对不起小偷。他刚说完,台下的罪犯希库莱就承认了自己的过错,菲力斯摘下自己的奖章别到他的胸前。

    曾经读过这样一篇关于父亲教育儿子的故事,父亲下荷包蛋面,一碗上有蛋,一碗上无蛋,儿子拿了有蛋的那碗,吃完了父亲才端起碗吃,面下藏有两只蛋,父亲告诫儿子,贪占便宜可能占不到便宜:又一次,父亲仍然下两碗面,一碗上有蛋,一碗上无蛋,儿子先选无蛋的的,果然是完全无蛋,而父亲那碗上卧一蛋,下藏一蛋,父亲教训儿子道,想占便宜要吃亏;第三次,仍如前一样,儿子让父亲先选,父亲自拿了那碗有蛋的,儿子面下也藏有一蛋,父亲意味深长地说,不想占便宜,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

    得与失都一样,得者最终失,失者最终得,这是古今的史实道理,正如刘备失徐州而得荆州战略要地,诸葛舍灭孟获之良机而得万众敬服之心。

  • 10、 母亲的目光读后感

    母亲的目光读后感(一)

    星期天的下午,我在昌华教育培训学校的阅读与写作课上读了三篇文章。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一篇是《母亲的目光》。文章主要讲作者回忆童年时的一次午睡中,母亲默默地看着他,他十分不耐烦,让母亲很尴尬。而他长大成人后,母亲却因病去世了。这时,作者才懂得母亲那深切的目光所包含的爱意以及对以前不理解母亲的行为懊悔和对母亲深深的怀念。

    当我读到我幡然醒悟,这是天空对白云的目光,这是礁石对海浪的目光,这是河床对小鱼的目光。这种目光,只属于母亲。这段话时,我突然明白,对于一位母亲来说,看着自己的孩子安稳平静的睡颜,是一种满足,是一种或许对我们来说很微小,但对于母亲来说是很重要的欣慰与幸福。

    时间一去不复返,有些事情不能重来,对于母亲,我们要照顾她,关心她,理解她。她对儿女们所作的一切都是无私而伟大的爱!我们应该珍惜。不要等到父母大人已去的时候再去反省,那就太迟了。

    母亲的目光是伟大的,是慈祥的。每个人都应该珍惜这一份爱,不要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母亲的目光》讲得是作者非常喜欢看儿子睡觉,但却想起了自己当年的物质和愚蠢把母亲赶走,现在后悔了,想再一次看到母亲慈爱的目光,可已经没有机会了。

    假如作者当初没有赶走母亲,就不会后悔,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遐想,就不会有想象的盛宴。母亲的目光就犹如温暖的阳光,照耀着我们成长。母亲的目光是亲切的,母亲的目光是温柔的,母亲的目光是慈祥的。

    生活中,母亲经常看我做作业,我说:妈妈别看,我会写错的!从此,妈妈再也没有看着我,我有点不习惯。但是我发现没有妈妈检查作业,那一次我的成绩明显下降了。原来,母亲的目光也是前进的动力。现在的我就犹如当年的作者,一样无知,一样愚蠢。我们拒绝父母,还指这些吗?那些唠叨我们要么捂着耳朵不听,要么大声反驳,多么不应该呀!我们都要珍惜父母给予我们的爱,这种小小的成全,对自己和母亲,这都是一个深深的幸福。

    母亲的目光,有时是爱的目光,有时是亲切的提醒,有时是慈祥的关爱。这份关爱是每个人拥有的,压实每个人应该珍惜的。

    父母给予的爱怎能不是每个人应该珍惜的呢?

    今天,我读了《妈妈的目光》这首诗,这些令人难忘的诗句,一直在我的耳边轻轻地回荡

    诗中这样描写:妈妈的目光/好像广漠的宇宙/我是一个小星球/在妈妈的目光里遨游。

    这首诗以比喻为主,表面上好像写的是妈妈的目光,实质上写的是妈妈伟大而无私的爱。我不禁想起我的妈妈各种

  • 2019-10-11

  • 2019-10-24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09-25

  • 2019-09-21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0-19

  • 2023-05-30

  • 2019-11-03

  • 2019-10-19

  • 2019-09-23

  • 2019-09-21

  • 2019-10-29

  • 2023-01-19

  • 2019-10-11

  • 2022-04-13

  • 2019-09-25

  • 2019-10-11

  • 2019-09-21

  • 2019-10-19

  • 2019-10-2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3-05-05

  • 2019-10-17

  • 2019-10-17

  • 2022-12-21

  • 2023-02-27

  • 2022-01-08

  • 2021-09-30

  • 2019-09-23

  • 2019-10-24

  • 2019-10-11

大洋之间的光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大洋之间的光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大洋之间的光读后感、2024大洋之间的光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