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1000字 > 蹉跎岁月读后感 > 地图 > 蹉跎岁月读后感,2024蹉跎岁月读后感
蹉跎岁月读后感相关栏目
蹉跎岁月读后感热门栏目
蹉跎岁月读后感推荐
蹉跎岁月读后感

(共 6621 篇)

  • 1、 岁月与性情读后感1000字

    《岁月与性情》一书由周国平所著,作者讲述了自己从小到大四个时期的生活,从童年到大学,再到毕业后工作,再到工作后继续读研,从四个阶段可以看到岁月的增长,人的性情也在发生变化。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岁月与性情读后感1000字。

    作者在书中这样写道:人活的就是一个价值观,不同的价值观造就不同的人生。老天给了每个人一条命,一颗心,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把命照看好,就是要保持生命的单纯,珍惜平凡生活。把心安顿好,就是要积累灵魂的财富,注重内在生活。平凡生活体现了生命的自然品质,内在生活体现了生命的精神品质,把这两种生活过好,生命的整体品质就是好的。灵魂一旦敞亮,你的人生就有了明灯和方向。

    是啊,作为国防生,落实到我们身上,我们该做的就是:

    上好每一堂课,珍惜每一次训练的机会;

    把握每一次锻炼自身、展现自身的机遇;

    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打牢军事基本素质;

    要始终坚信,我们的明灯和方向就是星辰大海,我们的使命就是护卫海疆,为身后的亿万人民筑起坚不可摧的海防。

    今天的我们,西理求学,扎实素质,打牢基础;

    明天的我们,沙场铸剑,不畏艰险,不负时光;

    兄弟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时刻准备着!

  • 2、 《山川岁月长》读后感1000字

    今天在家读一本散文新书,《山川岁月长》,收录了蒋勋、龙应台、林清玄等人的文章。一边读,一边在笔记本上写下一些细碎想法。

    这本书中共六辑收录了蒋勋、龙应台、林清玄等知名散文大家的名篇佳作,生活小事,家里长短,旅途见闻,心灵感悟等等,在他们笔下都有别样的说法和意义。能一次读到这么多大家的文字,让读者大饱眼福,也是幸事。

    我很喜欢《山川岁月长》这本书的书名。人生一世可不就是在岁月这条悠长的道路上一路行走一路看遍这人生的山山水水吗?蒋勋、龙应台、林清玄……这些散文名家的名字以及他们的文字都将悉数出现在这本书中,与读者一同共赏人世间的山山水水、风风雨雨,共论那些是是非非,悲悲喜喜。

    这书一大特色是,每位散文名家的文章后都有一小段介绍,有散文家的生平成就、也有主要作品的介绍,借此我认识了善写佛理的林清玄、认识了浪漫气息的杨牧、认识了认真生活的阿盛、也认识了敬爱生命的奚淞......而随后的作品点评更是神来之笔,点评者皆为成名作家,寥寥数语,把作品的写作背景、表达情感,把散文家的行文风格阐述得淋漓尽致。《山川岁月长》,一本书即网集台湾散文名家名篇,无论是阳光午后陶冶性情,还是学术研究一窥台湾散文界翘楚,均可谓成功。

    《四随》一篇,是典型的林清玄作品,是一篇佛理散文,文章里写了随喜、随顺、随业、随缘的四个生活事例,传达了他有慈悲为怀、豁达的境界。《海的儿女》里,他认为要了解海洋,唯一的方法就是住到海边,海岛上生活的小孩,自出生起,便是海的儿女。

    张晓风在《我在》一篇中,从一个“在”字引发思考。第一次觉得,“我在”还有其他更深的含义。我在,在生命的大教堂里。我在,在岁月的山川里。我在,在书中的绰绰人影中。

    人生路上我们也会经历各种关乎挣扎与妥协的事情。有的人可能会从生猛反叛,到辗转回归平庸。也有的人曾想要这片天再遮不住你绽放光芒的双眼,可是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之后无非封了个末位的佛,除此之外一切无法改变。来自山川湖海的人最终都要有个昼夜厨房与爱的归宿,区别只在于早晚,无可厚非。也不是让我们学会对残酷的世界去妥协活着放弃自己的梦想,而是愿你的余生怀揣无限乐趣,去体验这个世界美好的那一面,每一分每一秒。

    无论时间怎么流转,我们都要怀着感恩的心去感谢这个世界的馈赠。感谢岁月给予我们磨难、给予以温柔,让我们一

  • 3、 《流金岁月》读后感1000字

  • 4、 《缅甸岁月》读后感1000字

    故事发生在潮湿、闷热的缅甸小镇皎塔达。此时英国殖民统治的威权已经显露出衰亡的迹象,繁茂的椰榈树丛后潜藏着几股力量酝酿着变革。

    舞台上分出了几支阵营。白人萨布老爷和太太们,每日聚在俱乐部,好使他们在这个围造起来的城墙里继续着与缅甸小镇格格不入的英国传统;信仰白人文化的缅甸医生维拉斯瓦米,拥有铺满阳光的忙碌的二层诊所,在英国绅士们面前殷切而斯文;吴波金,一个无恶不作的缅甸官僚,像一只蜘蛛趴在网中央等候着下一个与他玩权力游戏的对手;此外还有形形色色的奴仆、商人、士兵、管家,点缀故事背景中的空白。

    英国木材商弗洛里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个除了脸上的一块胎记其他方面都十分得体的白人绅士,但是如果让他来选择自己在哪个阵营,也许他不会认为自己也是白人俱乐部里的一个普通英国人。

    在所有皎塔达的白人中,只有他一个出现了自我认知的偏离。他必须要扮演一个双面人的角色:因为心中怀有一丝对平和、安稳的东方文化的缱绻与向往,在他的那些极度讨厌缅甸人、印度人和黑人的白种同胞的面前,他只能把异议按下,挂起迎合虚假的微笑;在他的缅甸挚友维拉斯瓦米医生前,他又是一个受人尊敬的白人萨布了。

    在不让他们获得自由的前提下,他觉得他们是这世界上最可爱的人,这番弗洛里的独白,不失为一针见血。

    皎塔达的日子一天天都如往常,直到维护其运转的几只螺钉松动,戏剧拉开了帷幕。

    英国殖民官方认为应当让俱乐部加入一位缅甸成员,那些痛恨当地人的白人萨布只能白白发誓坚决不让任何黑人入会,却无法抗拒天平的逆转。吴波金把维拉斯瓦米医生视作眼中钉,正在天才般筹划阴谋试图替代他在白人眼中的位置。美丽的英国姑娘伊丽莎白来到缅甸投奔亲戚,已经有了缅甸情人的弗洛里,意外与她相遇后的陷入了爱情。

    在一开始故事就带着悲剧的氛围,这是一种不添加任何幻想,而是任事物发展的自然主义视角得出的结论,所以故事的结局也令人唏嘘:吴波金毁掉了维拉斯瓦米医生的声誉,作为唯一一位缅甸人加入了当地俱乐部,人生事业再上一层楼,伊丽莎白拒绝了弗洛里的求婚,后者承受不住打击开枪自杀。

    几番波折后,这个沉闷缓慢的缅甸小镇又陷入了末日一般的惯常和宁静。

    悲剧的中心在弗洛里身上,他既失败于没能帮维拉斯瓦米医生抗衡邪恶的吴波金,又失败于没能获得伊丽莎白的青睐和忠诚。

    这仿佛是从故事一开始就注定的:弗洛里长相不错,但脸上有一块丑陋的胎记,和别人面对面的时候,他总是试图把有缺陷的那一侧脸藏

  • 5、 《兵团岁月》读后感

    《兵团岁月》读后感

    一个十年,记忆了中国的知青历史;一段过往,见证了知青的坎坷人生;一份回忆,唤起了时代的荣光岁月。《兵团岁月》里我们会看到主人公乔海洋的踌躇满志,会看到刘北上的侠肝义胆,会欣赏樱桃的热情朴素,会赞美郑红梅的坚强勇敢……同样,也会同情他们的遭遇。

    在一九六七年到一九七七年的这十年间,许多十六七岁的青年走出家门,走出学校,融入社会,他们在革命的潮流中上山下乡,在祖国需要的地方奉献青春。这十年是他们的苦难日子,亦是他们获得成长的日子……跟着这些知青,走进北大荒,走进林海雪原,走进遥远的黑龙江,我们会看到他们留给历史的深邃目光和历史留给他们的会心微笑……

    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有这样一群大学生,他们不在大学里读书,而在社会上读书,他们不叫学生而叫知青,他们在选择理想的时候还要考虑理想是否会看得上他们……

    在这个特殊的年代,他们要么去农村插队,要么到边疆去。十八九岁的他们面临着考验,不仅来自社会,还来自内心,是留是去呢?刘北上、乔海洋、郑红梅、叶晓帆等这几个平时冤家路窄的人居然选择了同一个方向: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读到这里时我曾经思考,这是否意味着他们从此以后会一起奋斗呢?

    然而在李一波老师的笔下,他们还是陌路。一部小说的魅力在于它巧妙的情节构思和表达的真实情感,《兵团岁月》里做到了恰如其分。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他们四个人经历着亲情、友情、爱情的考验,在内心强大的洪流中挣扎着,还要小心翼翼的防护着不怀好意的家伙。

    郑红梅原本是红卫兵队长,她是凭借父亲得到的这个被人们讨厌的职称的,在北京的胡同里,她经常带着红卫兵批斗那些所谓的反革命份子,当然了,刘北上和乔海洋就是算在其中。但在黑龙江他们都是远离家乡来搞建设的,没有什么不同,唯一不一样的是,郑红梅依然在生产队的领导班子里,而他俩和别人没什么两样,甚至还要更惹人反感……看着这些岁月里发生的故事,一种莫名的伤感会在心底积聚,如果不读下去,你不会知道刘北上和乔海洋的友情有多深,郑红梅的革命意志有多坚定,更不会知道,他们之间也会如此纠结。

    樱桃,一个大方开朗,体贴善良的女孩,而在兵团的岁月里她最终离开了深爱的人,深爱的北大荒。这部小说里,在我看来命途多舛的有三个人,除了主人公乔海洋,就是樱桃和叶晓帆了,这两个女孩虽然在很多方面对比鲜明,但是共同点也很多,同样的善良,同样的痴情,同样的深爱着乔海洋,亦是同样的悲惨……叶

  • 6、 山居岁月读后感

    山居岁月读后感

    暑假,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书名《山居岁月》。我很喜欢这本书。

    这本书讲的是一位叫山姆的男孩子,他离开了在纽约的家去克斯奇山林里寻找他曾祖你留下的牧场。他的爸爸以为他坚持不了自己生活的日子,第二天就会回家。可是他靠一把小刀、一捆绳索、一把斧头、一些打火石和钢片,像一棵小树在那片森林里扎下了根。最后山姆学会了在森林里独立的生活。

    我很佩服山姆坚持不懈的精神。山姆在山林里生活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他都自己克服了。比如:他没有食物,他用自己做的鱼钩钓鱼;他没有房子,他就用木头盖房子;他没有朋友,他就到悬崖边捉了小猎鹰当他的助手最后他坚持不懈地克服了所有困难,成了森林的主人。

    在我们的生活里,有一些人也和山姆一样有坚持不懈的精神。科学学坚持不懈地去做试验,有的科学家因为试验失败而变成了残疾人,可他们还在坚持做试验,直到做成功才罢手;在灾区辛苦工作的救援队,他们一直坚持不懈地找人。不管多么艰难,只要有一丝希望他们还是奋力地寻找被困者;还有在运动场上得金牌的运动员,他们也都是经过不懈地练习,才赢得胜利这些人的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

    《山居岁月》里的山姆让我知道了坚持就是胜利。我以后做事要学习山姆坚持不懈的精神。

  • 7、 青葱岁月读后感

    青葱岁月读后感(一)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特有的东西,那是其他时代无可比拟、无可替代的。若非如此,又怎会有代沟一说?

    《青葱岁月》是70后的青春故事,带着明显的70后烙印,讲述的是1990年前后的事(那早已是上个世纪、上个千年的陈年旧事了)。

    但,人性总是相通的,无论是1000年以前,或是1000年以后。人类基因组计划揭示出的人类生命起源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全世界的人类都起源于一对夫妻(亚当、夏娃),我们的基因是一脉传承的,故此可以通婚,也可以彼此理解。所以,尽管是70后的故事,对现今的时代而言,仍然十分具有可借鉴的意义。

    我是学中医出身的,中华文化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已浸润着我的血液和骨髓,那就是:凡事不走极端,柔和中庸,允执厥中。小说《青葱岁月》也是如此,用的是极朴实的话语、极简单的场景,但这些话语和场景背后所要表达的理念、所希冀读者明白的道理却不那么浅显和直白(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如果把一部部的小说比作一道道的菜品,那么《青葱岁月》的口味是极清淡的,就像开胃菜一样,开启的是你的食欲,激发的是你的味蕾(人生的起步阶段,本不该浸染太浓烈的世俗气息,当然也不应生活在象牙塔内)。之所以这样来写这部小说,是盼望读者能像吃快餐或吃番菜那样,比较容易地读完此书,并且潜移默化地被中医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法论所融合融化(中华文化的特点之一就是润物细无声,她甚至能以美学代替神学)。

    在此,特别真诚鸣谢编辑程歌,感谢她的慧眼识英才!

    程大小姐以其敏锐的目光和独到的见解,在汗牛充栋、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海量原创小说堆里一眼就看到了这部小说(当时这部小说是第一天在网上贴出,同时该小说也刚刚赠与给了远在数万里之遥的德国巴伐利亚州的一群青年朋友们)。其后,有七、八个知名网站的编辑都联络我、要求签约,并或约稿或邀我做驻站作者(待遇优厚),但我都婉言谢绝了,一则是一女不二嫁,签约给搜狐了就严格遵守约定;二则是我不准备再写第二部作品。

    《青葱岁月》就像玛格丽特米切尔所着的《飘》(影片《乱世佳人》)一样,只此一家,别无分店;而我,就是一个票友,兴趣所致,随便写写。起因是看到很多自杀的青年、颓废的青年、狠毒的青年、痛苦的青年,深感应试教育的彻底失败。应试教育培养出了很多会做程式题目的人,却培养不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把中国的下一代、下下一代搞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实在令人痛惜不已。因此,站出

  • 8、 《山居岁月》读后感

    《山居岁月》读后感(一)

    国际大奖小说《山居岁月》讲述的是纽约男孩山姆为寻找葛博礼农场而在克斯奇山上发起的一系列故事。在大自然中山姆学到了很多的本领,认识了很多的动物朋友,最后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读了这本书,我深刻地体会到:山姆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不怕苦,不怕累,十分勤劳,他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承受能力和独立能力,能自食其力地生活在大森林中。联想到我自己,从小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什么事都依靠妈妈和姥姥,养成了非常强的惰性,学习上也因此经常漏洞摆出。

    妈妈说良好的学习习惯来源于良好的生活习惯,要纠正学习上的缺点,我必须先学会照顾自己,学会独立自主。今后,我要像山姆一样,学会独立,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一个勤奋、善良、勇敢、坚强的人。

    《山居岁月》读后感(二)

    国际大奖小说《山居岁月》讲述的是纽约男孩山姆为寻找葛博礼农场而在克斯奇山上发起的一系列故事。在大自然中山姆学到了很多的本领,认识了很多的动物朋友,最后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读了这本书,我深刻地体会到:山姆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不怕苦,不怕累,十分勤劳,他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承受能力和独立能力,能自食其力地生活在大森林中。联想到我自己,从小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什么事都依靠妈妈和姥姥,养成了非常强的惰性,学习上也因此经常漏洞摆出。

    妈妈说良好的学习习惯来源于良好的生活习惯,要纠正学习上的缺点,我必须先学会照顾自己,学会独立自主。今后,我要像山姆一样,学会独立,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一个勤奋、善良、勇敢、坚强的人。

    《山居岁月》读后感(三)

    暑假里我又读了一本国际大奖小说《山居岁月》,它非常好看,让我回味不觉。

    它讲的是主人公男孩山姆在五月的一天离开了家,他要去克斯奇山寻找他曾祖父留下来的葛博礼农场。他这次出行只带了一把小刀、一捆绳索、一把斧头、一些打火石和钢片。对山姆而言这不仅是一次寻找他曾祖父的农场的旅行,更是一次在森林里长久地、独立地生存下去。跟随山姆探入野外的脚步,野外生存这四个字2020不再是一种虚幻的想象。他在森林还认识几个朋友:猎鹰惊风、浣熊杰西、黄鼠狼男爵、教师邦杜他每天吃草根、喝河水,日子那是过得一天比一天好。但最后因为城市的到来,他不得不告别他的独居生活,他的山中传奇,和他的父母重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这本书的作者准确的利用山姆告诉我们该如何才能真正的在野外生存下去,作者还描

  • 9、 成长岁月读后感

    成长岁月读后感(一)

    从前有两个孩子,他们一心向往着海上的那个神秘而异彩纷呈的小岛。可是当终于有一天,他们真的踏上这个小岛之后,才发现,这只不过是一片不成样子的荒野。他们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这就是曾日夜向往的小岛。他们回家之后一直很难过,也从此不再看这个小岛了。看了这篇文章之后,我感触很深。从对梦的痴心幻想到逐步认识冰冷的现实,也是成长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每一个人的童年时代,都是梦的季节。小时侯,我们阅读的,是美妙的童话,画的,是无拘无束的想象画,听的,是欢快的儿歌,做的,是无奇不有一心向往的梦。小时侯,在我们的眼里,周围每个人都是笑着的,每个故事都有圆满的结局,天空,可以画成绿色,狮子,不会吃人一切都是多么美好啊。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时间的飞逝,我们长高了,长大了,看到的东西多了,也懂得了不少。其实我们有很多梦想,当我们真的涉足期间,却突然大失所望,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比不上人的想象那么美好。我们总会慢慢发现,不是每个人都是笑着的,不是每个故事都有圆满的结局,天空,毕竟还是蓝的,狮子,还是会吃人我想起了以前在作文选上看过的一篇作文。它讲的是作者快小学毕业了,想考上重点中学。一天晚上,作者的妈妈请了重点中学的几位老师到家里来吃饭,并给他们送礼,让他们帮帮忙,让作者顺利进入重点中学。

    作者当时感触很深,也很诧异,重点中学不是只有考好试才能进的吗?为什么有些人学习不好也能进重点中学?大人却对作者说:你是小孩,你不懂。的确是这个样子的,我们毕竟还是小孩,我们还有很多事情不懂,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始终还是会懂的。我们也会发现,我们的梦,也可能像《遥远的岛》这篇文章里的那个小岛一样,只是一片荒野。当热烈的梦想遇到冰冷的现实,我们也会因此而难过,伤心。成长的感觉,外人看来,是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喜悦;自己体会,则有蛹虫化蝶的痛苦和新鸟破壳的挣扎。是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有的事情我们不得不去认识,去面对。我又想起了,老师曾说过,像我们这种年龄,应该暂时告别童话,多阅读些现实的文学作品。不错,童年的梦,热烈的梦想遇到冰冷的现实,可能会一个个破碎,而我们,正是踩着这些美丽的七彩梦的气泡,一天天成长的。

    成长岁月读后感(二)

    最近,我读完了《成长的岁月》这本书,我觉得收获很多。

    书中有一篇是妈妈带孩子读《水浒传》的故事。文中的妈妈俨然是一副家庭老大的样子。她在讲《水浒传》人物鲁智深的

  • 10、 习近平知青岁月读后感

    习近平知青岁月读后感

    心中有民 心中为民

    前前后后花了一个多月,终于读完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虽然只有三个部分构成,但这三个部分已然代表着全部,我感受颇多,更是受益匪浅。以前我只知道习近平总书记有过知青插队的经历,从知青说、村民说、各界说才得知原来我们党的总书记的知青经历如此坎坷,却又如此丰富,如此充实。在神圣的革命老区延安插队的这7年时间里,总书记彻底把自己的心态从“大城市”调整转型到了“小山沟”,哪怕成为最后一名走出山沟的知青,心中放在第一位的永远是老百姓,心里总是想着如何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不喊空口号、不搞花架子,心中有民,心中为民成为了他的“常态”,我想这正是总书记所提到的他系好了人生的第一粒纽扣,上好了人生的第一堂课。

    在插队的这7年里总书记从青葱少年成长为成熟青年,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越是在艰苦的环境下,越是能磨练人的品质,考验人的意志,总书记过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这五大关,真正做到了融入百姓、深入百姓、心系百姓,在与百姓打交道的同时也让自己得到了很好的成长。试想我们在总书记插队那个年龄还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但是总书记已经在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延安老区带领着百姓把生活过得更美好。我想这段知青岁月对于总书记自己来说也必将是终身难忘,是人生接受锻炼的一课,也真正做到了“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不管他在赵家河大队参加农村社会主义教育工作队,还是在梁家河大队担任村支书,都能立足村情,大胆探索,埋头苦干,和百姓打成一片,同吃同住同劳动,带领着百姓们打井、打坝、修公厕、建设沼气池等,这些都是实实在在造福于民的“民生工程”。心无百姓莫为“官”,总书记在担任梁家河大队村支书后,把这个“村官”与百姓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捆绑在了一起,以“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的态度,把百姓的冷暖放在了心上,真正做到为百姓做好事、解难事,哪怕是后来被推荐上大学,临走前他还是说了“要是梁家河村民还需要我,我就不走了”这样感人肺腑的话。

    在延安插队的经历是总书记治国理政实践的开端,正是在那里他把村支书干的有声有色,时刻为民,始终为民,慢慢读懂了“中国农村”这本大书,为以后真正走上从政道路打下了夯实的基础。“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时至今日,总书记从最基层到党的核心,这是巨大的转变,但唯一不变的还是那颗装着百姓的心。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

  • 2019-11-04

  • 2019-10-22

  • 2019-09-20

  • 2019-10-19

  • 2023-04-12

  • 2019-10-23

  • 2019-10-19

  • 2019-09-25

  • 2019-09-28

  • 2023-04-20

  • 2019-10-11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1-11

  • 2019-10-28

  • 2019-09-23

  • 2023-03-0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7

  • 2023-01-17

  • 2019-09-20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10-29

  • 2021-10-30

  • 2021-11-12

  • 2019-09-25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3-04-22

  • 2022-01-20

  • 2019-09-21

  • 2023-02-23

  • 2019-11-06

蹉跎岁月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蹉跎岁月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蹉跎岁月读后感、2024蹉跎岁月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