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初中读后感 > 初中杨绛传读后感 > 地图 > 初中杨绛传读后感,2024初中杨绛传读后感,初中杨绛传读后感范文
初中杨绛传读后感相关栏目
初中杨绛传读后感热门栏目
初中杨绛传读后感推荐
初中杨绛传读后感

(共 7328 篇)

  • 1、 《杨绛传》读后感1000字(读后感)

    周国平曾说过:“每个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来,一定有一个对于他最合宜的位置。一个位置对于自己是否最合宜,标准不是看社会上有多少人争夺它,眼红它,而应该去问自己的生命和灵魂,看它们是否真正感到快乐。”杨绛的一生正是这句话最好的诠释,她用她的一生告诉我们优雅且平淡是人生最好的样子。她虽生于乱世,却自始至终怀有一颗与世无争之心。外界给了她颇多赞誉——坚韧、从容、睿智、宁静……;

    读后感大全网提供给您优质的阅读读后感的平台,希望您能喜欢。

    为什么那么多人敬重杨绛,不只是她留下的作品,更多的是她的品质、她的修行,她对事物的见解。杨先生她出身名门世家,书香门第,然而却恰逢乱世,历尽坎坷,看遍世态炎凉。最落魄的时候,曾经被下放到偏僻的小山村,粗布麻衣,挨饿受冻,艰难劳作,但是这些从来都不曾消磨杨绛的意志与心态。哪怕经历了再多的不美好,她也依旧笑对人生,活得通透,活得淡然。我个人认为主要源于以下几点:

    一是优秀的家族基因,也就是现在说的家风;杨家世居无锡,是当地一个有名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杨荫杭曾是最早反清革命运动的人物之一,之后又成为上海著名的律师。母亲唐须荌则是一个大方贤惠,身上具有中国传统女性的美德,同时也是一个有知识的传统女性。而杨氏家族中的其他成员如杨荫榆、杨荫浏等人,要么从事于教育事业,要么献身于艺术届,也算得上一时之俊彦基于优秀的家族基因,才有其父杨荫杭独立、自律、清高和不向世俗低头的个性,塑造了杨绛不被名利所累的品行。二是良好的教育环境;杨荫杭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他曾明白地说过:“我的子女没有遗产,我只教育他们能自立。小学阶段,杨绛与姐姐曾就读于上海著名的教会学校——启明,开启了中西文化视野。后就读振华女校,校长和老师皆为名师,教科书采用外国最新版的教科书。为此,杨绛打下了坚实的中英文基础。东吴大学毕业后,杨绛考入清华大学研究生院。1935年杨绛随同钱钟书留学英法等国,在自由主义思想的熏陶和滋养下,她的思想和个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张扬,也为今后的自由民主思想奠定了基础,家学渊源的辉光与中西文化的交相融照;

    三是博览群书;杨绛和爱人钱钟书最大的特点就是“惜时如金,嗜书如命”,她百年的阅历,横跨两个世纪,经历三个朝代,人生的阅历和大量的阅读丰富了杨绛的人生视野和艺术源头,这亦是她的生命和创作不曾枯竭的底蕴所在。加之敏而好学、勤于思考的优良品质,杨绛的创作丰富、灵动,让人咀嚼

  • 2、 杨绛老王读后感500字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它。”-------罗曼·罗兰

    老王的生活就像枯叶残枝,一把快散架的老骨头靠着蹬车活命。相比于年轻力壮的祥子,祥子同样靠着拉车活命,他本应该活得比老王好的。

    老王的三轮车被取缔了,他开始给别人运货。祥子的车没了,他想尽办法买不了一辆新车。杨绛的帮助,曹先生的扶持,使二人的生活有了起色。

    活着,只要不死就是活着,但生命是有期限的,生命需要一颗“活”着的心灵。战争、孙侦探、虎妞,尽数着摧残着祥子,使他的心变得空洞而轻浮。直到最后,祥子没了人心,不分善恶,不辨是非,出卖了自己的灵魂。

    生活中的一切仿佛都在打压着祥子。

    老王对生命的感悟很深,同祥子的不幸,老王被社会所抛弃,他是个活得卑微

    的人。他活得微、活得不幸,活在世上,他看透了生活。

    人的生与死,高尚的灵魂与堕落的灵魂,总是在生命失去意义时,不留情面的崩坏。他们是旧世的牺牲品,今世的可怜人。老王去世前,回报了比血脉之情更深重的“亲人”,表达了他对世界最后一点深情留恋,他是个拥有高尚灵魂的不幸之人。北平的大街上,有多少人知道祥子的生平,理解祥子的伤痛。

    一具无心的干尸走在路上,失去了心神,也没有灵魂,在北平苟延残喘,遭人唾弃。

    生命的期限,生命的意义,这黑暗的社会同着一切打压着他们。

    生活的真相或许是一片黑暗,固然只有充分饱受痛苦的人才能看清。常言道:“没有长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语人生。”但痛哭过后呢?出路在哪?有时候我不禁自问。

  • 3、 杨度(全集)读后感(3)篇
    杨度(全集)读后感 第(1)篇

    唐浩明的这套《杨度》写的是非常好的。杨度这个人虽然私欲很重,但的确是有着一腔爱国之心。杨度的书读得是极好的,这点可以说和同时代的梁启超不相上下。但也正是因为书读得好,在清末民初那个时代,并不适合这样的人发展。换做今天,杨度可以成为一个成功的技术官僚,平步青云。杨度大半生追随袁世凯,但其实并不被袁世凯重用。袁世凯这个人看人还是很准的,杨度做个说客或许可以,但是并不能做个真正的能吏。聪明人要是私心太重,往往容易一事无成!孙中山没有杨度聪明,书读得也没有杨度好,但是赢在”一心为公“,因此青史留名。杨度一生的悲剧在于和一个从未做过帝王也从未辅佐过帝王的人研修了“帝王之学”。所以,所有的而一切都是纸上谈兵!但是王壬秋大名士的头衔名满天下,可以帮助杨度轻松打入当时政治的主流圈子(这有点像现在很多emba班,让一群从来没做过买卖的人教一群富豪怎么挣钱……不过emba也是为了混个圈子)刘揆一对杨度一生的总结未免刻薄,但是非常准确:“早年我们一起拜在王壬秋先生门下,在衡州东洲书院读书。他那时跟壬秋先生研习帝王之学,一心想做大事,出大名。东洲三百多个学子,就数他用世之心最强烈。正因为他极想用世,所以才会接受满人朝廷的征召,给他们制宪法,后来又去抱袁世凯的大腿。他本是竭力主君宪的,但要投袁所好,想依靠袁来做大事,不惜放弃原来的主张,鼓吹共和,调停南北。不料,他在袁政府里屡遭排斥,抑郁不得志,这样又将他逼到袁克定的门下,想通过扶持袁克定当皇帝,自己好做开国宰相。谁知美梦不成,却恶名远播,被政坛彻底抛弃了。”【长篇历史小说《杨度》原名“旷代逸才”,先后获得中国图书奖,国家图书奖,国家优秀长篇小说奖。杨度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极富争议性的人物,才华卓绝,抱负不凡,由国学名师王岂运授与帝王之学,又东渡日本研究君主立宪政体,立志在清末民初的政治舞台上大显身手。这部小说以杨度为引线,串起袁世凯、袁克定、曹锟、汪精卫、孙中山、黄兴、蔡锷等诸多人物,把整个波澜起伏的世纪初中国人救国之路,描绘得淋漓尽致。】

    杨度(全集)读后感 第(2)篇

    之所以对杨度感兴趣,是起于周总理的一句话,后来了解到杨度是个君宪主义者,就很好奇,于是看了这本小时,因为看过唐明浩的《曾国藩》,觉得作者对历史人物的刻画还是基本客观的,所以断断续续的读了这本书,然杨度其人确实是个热血的探索救国救民的大才,虽然在

  • 4、 杨绛传读后感 读书笔记(3)篇
    杨绛传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1)篇

    提笔写这本书的读后感的这一刻,我的表情是微笑的,那种温柔的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或许别人看着会很奇怪,但whatever,,),写完上句我又回顾了我的表情与正在干的事情,依旧满脸笑意与幸福。坐在佘山脚下的三联书店咖啡馆,轻音乐悠悠的飘着,60年前季康与墨存就与上海老三联书店有很密切的联系,我读完他们的传记及主要著作后,此刻在相似的空间里写读后感,好像与他们灵魂贯通了一样,激动与幸福。季康的平和,墨存的幽默,两位书痴的相濡以沫。有一种温柔的力量慢慢的改变着你,关于生活,关于读书,关于婚姻。可能受他们故事的感染,我想叫杨绛先生季康、墨存的季康,叫钱钟书先生墨存、季康的墨存。直呼字并无不敬之意,只是他们有时会彼此这样称呼,然后这两个字就有了爱的味道,这样称呼会自我催眠感觉离这样的故事很近。一见钟情。墨存与季康的初见发生在清华校园,墨存去找表妹拿东西,然后季康出寝室,刚好遇见。彼时墨存以才情是校园的风云人物,虽略古板的旧式青布,老式眼镜,毛底布鞋大大拉低墨存的帅气风度,但仍在季康心中留下了印象,此后墨存写信给季康,约在工字厅相会。一见面,他说:“我没有订婚。”杨绛答:“我也没有男朋友。”从此两便开始来往、相爱、结婚60年相濡以沫。钱钟书在《围城》里说:“吃饭与借书都是极其暧昧的两件事,一借一还,一请一去,情分就这么结下了”,倒更像是对于自己爱情的描述。婚礼者,将合两性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也。热恋的人哪能忍受别离,在他们相识的第一个寒假,他们各自回家但仍然每天鸿雁传书,最后墨存的爸爸看到了杨绛的信,对杨绛褒扬尤佳,给杨绛父亲写信告知求亲的事情,然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门当户对,郎才女貌。婚后,为照顾墨存的生活,陪他一起出国留学。一位十指不沾阳春水大户人家的娇小姐,为爱愿意做一切事情,墨存吃不惯留学寄宿家庭的饭就让会做饭的朋友写做菜步骤,自己摸索的学习做饭。从不会用煤气到烧得一手好菜,在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把墨存照顾的妥妥当当的,让他有时间做学问。印象最深的是季康在医院生孩子期间,墨存每天从家里来都愁眉苦脸的。他们的对话经常是这样的,“我把墨水洒在桌布上了,洗一下就干净了。”“灯坏了”,我会修”。可见墨存书痴本痴与季康照顾的多么细致。都说每一个成功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杨绛造就了钱钟书。婚姻就应该是这样彼此理解,彼此包容,彼此成就。钱

  • 5、 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杨绛传读后感1500字(3)篇
    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杨绛传读后感1500字 第(1)篇

     由于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们特别渴望和家人在一起的感觉,安安静静地做学问。我在想当她的丈夫、女儿都已经离开人世后,她在房里回想着他们三一起经历的美好时光,心中要承受多大的痛苦。

    瞬间觉得和父母和亲人在一起的时间是多么宝贵,过一天少一天。发现很多东西也不那么重要了。少一些争吵,多一些理解。

    人的一生就像一个圆,我们完走了一圈,发现起点便也是终点,当我们回顾一生的时候,我们是否也有让我们回味无穷的事呢?

    当别人向她讨教婚姻和爱情的秘籍的时候,杨绛说:

    我是一位老人,净说些老话。对于时代,我是落伍者,没有什么良言贡献给现代婚姻。只是在物质至上的时代潮流下,想提醒年轻的朋友,男女结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双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赏吸引、支持和鼓励,两情相悦。我以为,夫妻间最重要的是朋友关系,即使不能做知心的朋友,也该是能做得伴侣的朋友或互相尊重的伴侣。门当户对及其他,并不重要。

    只有不断的了解,才能深入的理解。才能知道,这是不是你要的伴侣。

    有相同价值观的,有共同兴趣爱好的,有好的脾气品行的,结合在一起才是最靠谱的。

    在外是视觉上的,而精神上的契合却是一辈子的,遇见了,是运气,遇不见,也是宿命。因为付出遇到对的人才是有意义的,假如杨绛先生所托非人,她的这种付出也不会善终吧。

    为了支持丈夫写作长篇小说《围城》,杨绛心甘情愿地揽下了所有的家务活,并辞退了保姆以减少开支。而钱钟书也很感恩,对妻子更是赞赏有加,以至于在朋友间留下了一个誉妻癖的称号。所以说一个懂得感恩的男人+一个毫不计较的女人=完美的家

    也许我们也想要那种幸福与美好,但是当我们渴望得到幸福的时候,我们是否有一颗愿意付出的心呢?那种付出后的一种幸福,那种幸福是自己给的,而不是别人。正如克里希那穆提说的一句名言:“你爱一棵树、一只鸟、一只宠物,你去照顾它、喂养它、关爱它,即使它不给你任何回报,你仍然爱它,这种爱你能理解吗?大部分人不是以这样的方式去爱,因为我们的爱永远被焦灼、嫉妒、恐惧所限,这意味着我们的内心是依赖他人的,我们其实是希望被爱”。

    杨绛他们一家三,告诉我们如何做一个好妻子,好丈夫,好儿女。

    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杨绛传读后感1500字 第(2)篇

    低调、睿智、善良、乐观、坚强。。。再多的词语也不足以描述杨绛先生和钱钟书先生,他们不仅待人处事真诚善良

  • 6、 《杨绛传》读后感_5000字

    《杨绛传》读后感5000字

    杨绛和钱钟书是我心目中的神仙眷侣,关于他俩的传记,我看了一本又一本,这一本是记叙最为翔实的一部。本书从杨绛的家世讲起,一路追溯了她的童年、少女时期、求学岁月以及和钱钟书相识、相恋、相守,生下钱媛,最后送走两位至亲,年逾百岁却踽踽独行。作者在著书期间,杨绛先生尚未离世,罗银胜在后记里还写道“祝愿杨绛先生生命之树万古长青!”来年五月二十五,杨先生便作古了。她和钱钟书低调一世,几乎没在媒体前露什么面,这么说来,在世与否区别不大。然而,当她真的走后,还是让人深感惋惜,从此之后,只能通过文字来回忆这一位可亲可敬、谦逊优雅的老人了。

    每读一本书,就好比在跟作者聊天儿。而我的万年聊天对象,除了季羡林,就是杨绛了。他俩都特爱说大白话,实诚,聊起天来很自在。此书也是,一些话在当时的心情和状态下落到心坎上了,特此摘录。

    一、杨绛的品格

    1. 杨绛真是谦虚到了尘土里

    p55:喜爱的学科并不就是最容易的。我在中学背熟的古文“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还深印在脑里。我既不能当医生治病救人,又不配当政治家治国安民,我只能就自己性情所近的途径,尽我的一份力。如今我看到自己幼而无知,老而无成,当年却也曾那么严肃认真地要求自己,不禁愧汗自笑。不过这也足以证明:一个人没有经验,没有学问,没有天才,也会有要好向上的心——尽管有志无成。

    2. 甘愿做个“零”

    p301:消失于众人之中,如水珠包孕于海水之内,如细小的野花隐藏在草丛里,不求“勿忘我”,不求“赛牡丹”,安闲舒适,得其所哉。

    3. 杨绛待客“端茶”和“却行”

    p526:陈子谦曾告诉读者他“一直难以忘怀”的一件小事,他写道:“1984年5月我去拜访钱锺书先生,那天是杨先生开的门,她是那样温文尔雅,一副娇小文弱的样子。当钱先生让我坐下以后,杨先生从里屋用旧式茶盘端出两杯茶来,递一杯给我,递一杯给钱先生,然后双手托着茶盘一直背朝里屋退下,直到我告别时她才从里屋出来,满脸微笑送我到门口,我连忙请杨先生留步,只有钱先生送我下楼。p531:杨先生端茶的动作,特别是她的‘却行’显然是一种旧式礼节,这在当时我真还觉得不好理解,特别是对一位后生晚学,何必如此‘讲礼’,这般客气?联系着钱先生当时穿的那件对襟布褂,我真是谜一般地猜不透他们的心蕴。现在看来,这就叫文化,这就是我们的传统,不管你如何漂洋过海,懂得多少门外语,受多少西洋风气的影

  • 7、 《杨绛传》读后感_1100字

    《杨绛传》读后感1100字

    5月25日,著名作家、翻译家杨绛先生去世的消息传来,心头一沉。这个噩耗既有点意外,又是意料之中,毕竟是一百多岁的老人了,什么时候走都是可能的。

    或许相对于杨绛先生的丈夫钱钟书先生而言,她的名声略逊一筹。但没有杨绛先生,可能也就没有了后来的钱钟书,为了成就钱钟书,她付出了太多太多,当然这是她心甘情愿的。在钱钟书眼中,她是“最才的女,最贤的妻”,这对于她来说,是当之无愧的。著名作家夏衍先生就曾经这样说过:“你们捧钱钟书,我捧杨绛”。她的博学、睿智、宽容、韧性在女性中是罕见的,在她身上尽显名媛风范。这样的人就够得上是真正的精神贵族。她和钱钟书半个多世纪相濡以沫的爱情故事一直为人所称道。在一些人看来,杨绛的出名是借了丈夫的光,在我看来,杨绛先生是靠自己的实力成就了自己,相反,钱钟书的成就中,含有她的贡献,可谓是“军功章中有你一半,也有我的一半”。杨绛先生不是“攀援的凌霄花”,她是钱钟书先生身边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他站在一起。他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他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借用舒婷《致橡树》中有关用词,我觉得很是贴切。这就是伟大的爱情吧!

    在钱钟书先生去世后,杨绛先生一个人生活了十八年。在这十八年中,她就完成了其他人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她在九十二岁那年出版了散文集《我们仨》,九十六年那年出版《做到人生边上》,在一百零二岁那年出版了八卷本的《杨绛文集》, 一百零三岁那年出版了《洗澡之后》。这是她自己的著作,这些作品甫一出版,都是风靡中外。难能可贵的是,在她最后的十多年,以她的病躯之身,精心整理钱钟书先生遗留下来的大量的笔记。要知道,光是《钱锺书手稿集•中文笔记》的原稿就多达一万五千页。这是多大的工作量啊!

    早在上海“孤岛”时期,她就在无意中步入了剧坛,赢得了文名。当时她创作了《称心如意》、《弄真成假》、《游戏人间》、《风絮》等。这些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观察力和艺术创造力引人侧目。借用柯灵先生的话来说:“她的《称心如意》和《弄真成假》,是喜剧的双壁,中国话剧库中有数的好作品”。

    杨绛翻译的西班牙文学中的经典——《堂吉诃德》的译本被公认为优秀的翻译佳作,据初步统计,迄今已累计发行70万册。1978年《堂吉诃德》中译本出版时,正好西班牙国王访问中国,小平同志把它作为礼物送给了西班牙国王。

    文革以后出版的《干校六记》,展示了一位老作家的赤子之心和善良

  • 8、 如此星辰如此月:钱钟书与杨绛的旷世情缘读后感300字(3)篇
    如此星辰如此月:钱钟书与杨绛的旷世情缘读后感300字 第(1)篇

    有点长,慢慢品读。

    一见清新,一见倾心。有的时候,人和人的缘分,一面就足够了。因为,他就是你前世的人。虽然初识时,他并不算风度翩翩的男子,但因为爱他,在她心里,他便是最翩跹的依恋。感觉到了,爱情便来了。因着对文学的共同爱好与追求,性格的吸引和心灵的默契,两个惺惺相惜的年轻人,暗暗生出怦然的心动--他们一见钟情了。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爱情是一场甜蜜的心事,而他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演绎诠释着刹那定格的永远。

    他瘦小清癯,目光炯炯,闪烁着无限的光彩与生机。她娇小玲珑,温婉聪慧,还不失娇俏可爱的活泼劲儿。当时年少轻薄衫,两人一见如故,侃侃而谈,家乡、文学,抑或不着边际。杨绛听着钱钟书信手拈来的旁征博引,只觉自己的心,在他诙谐幽默的谈吐间柔软一片。

    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对南国才子佳人,醉在暖暖的春日芳菲中。他急切地向她解释:外界传说我已经订婚,这不是事实,请你不要相信。而她也慌忙澄清:坊间传闻追求我的男孩子有孔门弟子七十二人之多,也有人说费孝通是我的男朋友,这也不是事实。

    感觉到了,爱情便来了。因着对文学的共同爱好与追求,性格的吸引和心灵的默契,两个惺惺相惜的年轻人,暗暗生出怦然的心动──他们一见钟情了。

    有个倔强的女子曾深情缠绵地唱过:在最好的年纪遇到你,才算没有辜负自己,终于等到你。在最美的岁月流年里,遇见那个对的人,该是怎样的幸福。

    我笑若桃花,只为初见。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爱情是一场甜蜜的心事,而他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演绎诠释着刹那定格的永远。

    心语微澜,轻漾缱绻,文学在两人之间架起爱的桥梁,他们在学业上相互帮助,在心灵上相互沟通。他们相识相知,一起徜徉书海,只是举手投足的一个微笑,便会满心的宁静。

    有人说,是季康的爱,激发了默存倾泻而出的创作热情,也有人说,正是因为这相知相恋,他的思维才格外敏锐清爽。这样的说法,是不是真的,并没有外人知道。只是,他们同在清华大学的那段日子,从钱钟书手中流淌出的锐利文字,数不胜数。

    神秘主义需要多年的性灵滋养和潜修。不能东涂西抹,浪抛心力了,要改变拜伦式的怨天尤人的态度,要和宇宙及人生言归于好,要向东方和西方的包含着苍老的智慧的圣书里,银色的和墨色的,惝恍着rabbi的精灵的魔术里,找取通行入宇宙的深秘处的护照,直到──直到从最微末的花瓣里窥见

  • 9、 杨绛《洗澡》的读书笔记

    杨绛先生虽然已经离去,但是她是这个时代最惦记的英雄。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出来的杨绛《洗澡》的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杨绛《洗澡》的读书笔记

    背景:1951年底至1952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内部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同时在私营工商业者中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运动,简称为三反五反。三反以大贪污犯中共石家庄市委副书记刘青山和中共天津地委书记张子善被枪毙为标志性事件,据说是毛亲笔批准执行的。关于五反,可参阅周而复的著作《上海的早晨》。

    杨绛先生的《洗澡》未正面涉及党内斗争,只是从一个侧面描述了国家机关内部旧知识分子经受的思想改造。洗澡是形象的说法,相当于西方人所谓洗脑。五二年我才五岁,对三反五反没有任何记忆。到五七年反右,我看了父亲单位一些大字报,记住了章伯钧章乃器罗隆基等名字。解放初期这两次政治运动,对知识分子还算是客气的,不像以后的***那么残暴血腥。杨绛先生写旧知识分子轻车熟路,虽无刺激惊悚场面,但毕竟是大师手笔,心理描写入木三分,娓娓道来如数家珍,不禁使人感觉与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一脉相承。

    长大后,我自己也成了洗澡堂的常客。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贯穿着一条阶级斗争主线,凡三代以内有问题者,免不了常常要写思想汇报自我洗刷。而每逢政治运动来临,就更是处于被迫洗澡的痛苦之中。那绝非一两次就过得了关的,你得把自己内心深处骨头缝里所有隐私和污秽统统晒出来,否则就是不老实不忠诚。杨绛先生笔下,余楠朱千里杜丽琳许彦成等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争先恐后在洗澡会上作践自己,唯恐把自己搞得不臭,过不了关。人的尊严被踩在脚下,羞耻感荡然无存。读到这些场景,感同身受,心如刀割。精神折磨比之肉体受刑,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作为一本小说,如果只写这些,恐怕还是难以吸引读者。杨绛先生笔下,余楠的奸猾。朱千里的率性,杜丽琳的精明,许彦成的清高,一个个人物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而姚宓与许彦成的一段凄美缠绵的爱情,更为这本书增添了可读性。女作家的细腻温婉游走于字里行间,给读者一种唯美的感受。有人批评第三部写的太过草率,政治斗争的残酷在这里被一种黑色幽默取代,悲剧中还不时流露出喜剧的轻松。作者也许是出于无奈,本朝的事,不如此写又待如何?

    杨绛先生笔下的女性都极具个性,给人以深刻印象。姚宓应该是为大多数读者所欣赏的女孩,

  • 10、 杨绛《老王》读书笔记

    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出来的《老王》读书笔记范文,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老王》读书笔记范文一

    相信读过这篇文章的人无不被悲苦不幸却善良真诚的老王深深打动。老王的感恩之心是平凡的,却是最真挚的。时刻敲击着我。

    老王,底层的人力车夫,常常有失群落伍之感,没有亲人,没出息,有一只田螺眼,住在破败的小屋里。但就是这样卑微的人,却有着自己高尚的灵魂。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送的冰比前任的大一倍,冰价相等,车费减半,特别在默存去医院时他坚决不肯拿钱,哑着嗓子悄悄问我还有钱吗? 一个悄悄,一个哑写出了老王的善良,他怕丢了杨绛面子。可杨绛对老王的情感,对老王这种心态,有点像现在的人对那些在建筑工地上劳动的建筑工人一样。他们感激建筑工人给城市带来的变化,同情他们的辛劳,但他们从来只把他们当作民工,当作下层人民,甚至时时刻刻提防他们,怕他们给自己带来麻烦,给城市带来不安。

    杨绛对老王付出的情感顶多是同情,同情他的苦,同情他的残疾,同情他的贫困。老王对杨绛是亲人般的爱,而杨绛付出的顶多是怜悯。

    在那个贫穷的年代香油和鸡蛋是奢侈品,老王花了多少时间积攒下一桶油,他不给同院的穷哥们,不给他的侄子,只是因为在那荒凉的年代,在那势利的年代,他没有知音,没有亲情,他在这人世间唯一觉得给他温暖记忆的是杨绛一家人。他觉得杨绛尊重他,理解他,以至他要在生命的回光返照的时候,去感谢她。去和他这一辈子最亲的人告别,或许他希望得到心里安慰,或许他希望得到临终关怀。

    当老王说我不是要钱的,杨绛解释说:我知道,我知道。其实她并不知道,在那一瞬间她只知道用物质交换精神,她把人世间的东西看得太狭隘, 太复杂。老王需要的只是一点临终关怀就那么简单,她却本能地拒绝了,几年过后,她才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托尔斯泰说过:理解是爱的别名。杨绛不理解这种大爱,她本能地拒绝了和他不是同一阶层的底层人。知识分子的清高让她看不到老王人性的魅力,人性的光辉。

    因为字里行间让人看不到杨绛温暖的心肠,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面如死灰,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棚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面对如此虚弱的老王,他没有一句问候,没有请他进屋,没有送他下楼,她不知什么疾病,也不了解用什么药,老王去世十多天后竟然才从老李那里顺便知道,竟也不问葬在哪里。

    杨绛对自己的冷漠仅仅用我不

  • 2019-11-12

  • 2019-11-12

  • 2019-11-06

  • 2019-11-06

  • 2019-11-06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3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09-23

  • 2022-12-24

  • 2019-09-23

  • 2019-10-29

  • 2019-09-28

  • 2019-09-20

  • 2019-09-23

  • 2023-01-13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10-29

  • 2019-10-11

初中杨绛传读后感
初中杨绛传读后感栏目为您提供大量优质的初中杨绛传读后感,2024初中杨绛传读后感,初中杨绛传读后感范文等,带您走进初中杨绛传读后感的海洋,让您品味这里的文章。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