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抽屉里的糖读后感 > 地图 > 抽屉里的糖读后感,2024抽屉里的糖读后感范文大全
抽屉里的糖读后感相关栏目
抽屉里的糖读后感热门栏目
抽屉里的糖读后感推荐
抽屉里的糖读后感

(共 6287 篇)

  • 1、 《爸爸的花椒糖》读后感

    在暑假中我读了林海音的一本书名叫《爸爸的花椒糖》故事中形象的描写了林海音儿时与爸爸发生的趣事!

    林海音(1918年-2001年12月1日),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生于日本大阪,原籍台湾苗栗县头份镇,作家。父母曾在日本经商,出生后不久回到台湾,但旋即又举家迁往北平居住,就读北京城南厂甸小学、春明女子中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担任世界日报实习记者,与笔名何凡的作家夏承楹结婚,后来主持《联合报》副刊10年。以小说《城南旧事》(1960年)闻名,是关于林海音童年在北京生活的五则小故事,曾改编成电影。

    林海英儿时将花椒盐误以为成花椒糖,从而上演了一番动人情趣的故事。

    儿时的林海英顽皮可爱,属家里的开心果,打小聪明好学,写出的这本《爸爸的花椒糖》更是惹人喜爱,受众大读者的欢迎!

    林海音花椒盐当成花椒糖炒了一盘花生米,当全家人都期待着花生米上架时。惊呆了,这是什么味道啊?简直五味杂陈!使得作文大家哭笑不得,心里觉得女儿第一次下厨很欣慰,又想到这五味杂陈的味道,心里不禁自相矛盾!有一次,有人打来电话,海音去接,彬彬有礼的与陌生人讲话,海音爸爸看见了,心里不甚欢喜,我的女儿真棒!不论对谁都这么有礼貌!定会人见人爱的!

    他的爸爸百感交集,为自己的女儿彬彬有礼感到自豪,为自己女儿的厨艺而感到懊恼!海音爸爸顿时脑子里一片混沌!

    有一天,海音对爸爸说:爸爸,对不起让您操心了,我觉得我应该好好改改自己,让自己做事情做的更完美!您说呢?海音爸爸听了高兴的不得了急忙拉住海音的手,说:孩子,你有这个想法我非常赞成,你爸爸以后就看你了!

    故事大体就是这样,这里面每一个故事,都蕴藏着无穷的知识宝典,需要我们细细品味,希望大家有空也一起来读读林海音写的这本书!定会让你们受益终生!

    这本书给予我的启示是:做一件事一定要做到完美无缺,免得让家人担心,为人处事一定要彬彬有礼,打理事情要井井有条!

  • 2、 棉花糖中有乾坤——读《孩子,先别急着吃棉花糖》有感

    读一本好书,好比在和聪慧的智者谈话,使你混沌的脑瓜日益聪颖;读一本好书,如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远眺,让你的视野更加开阔。《孩子,先别急着吃棉花糖》这本书如同一缕清风,给炎热的假期带来了阵阵清凉。

    主人公小女孩珍尼弗爱迟到,缺乏自信,没有目标,不会理财她对学习和生活充满了不解与抱怨,但通过父亲乔纳森一个成功富有的商人,通过一个糖花糖实验的故事,改变了自己,给予了自已实现梦想和战胜困难的勇气。棉花糖实验的规则是:一个孩子如果能在一个大大的、甜甜的、带着徐徐清香的棉花糖前忍住十五分钟内不吃棉花糖的,便能得到两个棉花糖。对于孩子来说在这么大的诱惑力下不吃棉花糖的是少之又少,许多孩子都经不起诱惑败在了棉花糖的脚下。而乔作文纳森在大大的诱惑前却经住了考验,成为特殊的一员,长大后成为一名成功的人事。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人最难战胜的是自己,一个人成功的最大障碍不是来自于外界是,而是自身。只有很好的坚持控制住自己,才能控制住外界的压力及诱惑,让压力及诱惑在你面前屈服。

    生活中处处都有棉花糖,建立自信的橘色棉花糖,使我明白勇敢自信,生活才会对你微笑;掌控时间的黄色棉花糖,让我懂得时间的珍贵,它永不会停下等你;善用金钱的绿色棉花糖,令我知道处处节俭,意外惊喜就在后面。在太多的现实棉花糖前,如果你经受住了考验,如果你能坚持下来,就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先别急着吃棉花糖,因为它将成为一个甜美的支点,为你插上成功的翅膀,铸就梦想的基石。

  • 3、 孩子先别急着吃棉花糖读后感

    孩子先别急着吃棉花糖读后感(一)

    高珈宜

    《孩子,先别急着吃棉花糖》是我最喜爱的一本书。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小学生珍妮弗。她家境不错,平日里衣食无忧,但跟所有同龄的小女孩一样,对学习和生活有不少的疑惑和抱怨。父亲乔纳森实业成功,但平时工作十分忙碌。为了帮助女儿快乐地成长,乔纳森给女儿讲了一个个故事,还把自己小时候参加过的斯坦福大学的棉花糖实验拿来给女儿分享。他的努力,使珍妮弗有了很大的变化。她不再遇事抱怨,变得更加自信,更加快乐,更会管理自己,无形中养成一生的好习惯。

    书中讲了提供学习的红色棉花糖,建立自信的橘色棉花糖、掌控时间的黄色棉花糖,善用金钱的绿色棉花糖和达成目标的蓝色棉花糖等。 建立自信的橘色棉花糖让我懂得了:要想有自信,就要把事情努力做好。善用金钱的绿色棉花糖让我懂得了:要把钱用在有用的地方,不要把钱花在一些不必要的事情上。

    书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掌控时间的棉花糖”。珍妮弗总是迟到,有一次游泳课,她又迟到了四分钟。父亲和朋友都在等她,“你今天又迟到了四分钟。”“才四分钟,又不是四十分钟。”珍妮弗不以为然。“好,那爸爸过四分钟再来接你。”过了四分钟,珍妮弗见父亲还没到,非常生气,结果又等了四分钟爸爸才到,珍妮弗开始抱怨。爸爸说:“才四分钟,又不是四十分钟。”这句话让珍妮弗哑口无言。父亲乔纳森通过自己的言行以及给珍妮弗讲故事,帮珍妮弗改掉了迟到的这个坏习惯。这让我们懂得了掌控时间很重要。只有守时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信赖和尊重。

    在生活中,我们要做个守时的人,迟到是一个非常大的错误,不仅浪费自己的时间,更浪费别人的时间。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把失去的时间找回来,即便是最有钱的人,也不可能把失去的时间买回来,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地遵守和别人约定的时间,学会掌控时间。

    掌控时间,努力学习,自信等道理是此书给我的收获,我喜欢这本书——《孩子,先别急着吃棉花糖》。

    孩子先别急着吃棉花糖读后感(二)

    哈尔滨市兆麟小学校五年二班 齐悦含

    棉花糖,相信大家都吃过吧!但今天我不是要给大家介绍棉花糖,而是讲一讲《孩子,先别急着吃棉花糖》这本书。

    这是一本奇特的书。她娓娓道来讲述了小女孩珍妮弗与她爸爸之间发生的故事。他的爸爸乔纳森是一个成功的商人,非常有钱。珍妮弗的身上有着那个年龄段的小女孩身上常见的缺点:爱迟到、缺乏自信、缺少金钱观念、没有人生目标-----爸爸给她讲了一个棉花糖的故事

  • 4、 孩子别急着吃棉花糖读后感

    孩子别急着吃棉花糖读后感(一)

    东湄小学:吕婵娟

    这个故事讲的是这位父亲在小时候,曾经参加了一个意义非常深远的实验,叫棉花糖实验。实验开始后,好多小朋友被分别带进不同的房间里。过来不久,进来一位看起来还算亲切的研究员,他把一块棉花糖放在父亲面前的茶几上,对他说,如果他能够忍上十五分钟不去吃这块棉花糖的话,他就会再给父亲一块。也就是说,只要稍微忍上一会儿,就可以吃到两块棉花糖了。为了让自己不再想着桌上的棉花糖,这位父亲想尽了各种办法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闭上眼睛数数、在房间里跑来跑去、还故意大声唱歌,好不容易撑过了十五分钟。那个研究员似乎很满意他的成绩,笑着又给了他一块棉花糖,并示意父亲可以吃了。十年后,结果出来了,当时没有吃棉花糖的小朋友长大后都比较成功,学习成绩比较优秀,人际关系处理的较好,事业比较成功,生活富裕;而没有忍住的小朋友在这些方面的表现就没那么好。由此看出,不容易受诱惑,并安于等待的小朋友更容易成功。

    抵御棉花糖诱惑的训练:信任和影响的力量! 我们不能掌控别人,也不能掌控发生的大多数事情,但是我们能够掌控我们的行为。我们自己的行为会对别人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在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怎么做或者怎么应付,往往比事情本身更为重要。树立起一个榜样会赋予我们巨大的影响力,也是同乡成功的最重要的工具。

    棉花糖思维:延迟满足欲望所得的收获。 你无法把你已经吃掉的棉花糖搌起来。为了明天的成功,你愿意在今天做些什么呢?如果你先确定目标,也许实现目标的方法就会自然而然地随之而来。

    孩子别急着吃棉花糖读后感(二)

    潘盛睿

    最近我读了《孩子,先别急着吃棉花糖》这本书,书的名字很好玩,好吃的棉花糖为什么别急着吃呢?我急于从书中得到答案,快速的翻看着,好奇的我真想快点把它读完。

    读这本书让我了解到这个可爱的女主角:珍妮弗。她的家境很好,平日里衣食无忧,但跟不少同龄的小女孩一样,对学习和生活有不少的疑惑和抱怨。父亲乔纳森事业成功,但是,平时工作十分忙碌,平时父亲乔纳森也经常出差拿来非常少的时间陪女儿。但是,为了帮助女儿快乐的成长,乔纳森给女儿讲了一个又一个的小故事,还把自己小时候参加过的斯坦福大学的棉花糖实验拿来给女儿分享。他的努力,终于让珍妮弗有了很大的改变。珍妮弗不再遇到事情就抱怨,而变得更加自信、快乐、而且更会控制自己了,无形中养成了受益一生的好习惯。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实验

  • 5、 《孩子,先别急着吃棉花糖》读后感范文
    《孩子,先别急着吃棉花糖》读后感 四(3)班 刘婧 今天,我看了一本叫《孩子,先别急着吃棉花糖》的书。 文章讲的是一个家境还不错的小女孩珍妮弗。她的父亲是一个事业成功,成熟稳重的人。但是他的女儿和她同年龄的小女孩一样,都有着许许多多的疑问,但是珍妮弗的父亲并不是很担心,因为他想到了一个很好的办法去帮助女儿解决所有的疑问,这个天衣无缝的好办法就是和女儿珍妮弗讲讲棉花糖的故事。 故事的第一章,提供动力的红色棉花糖里的第一课:棉花糖实验。在珍妮弗的爸爸四岁多的时候,参加了一个意义非常深远的实验,叫棉花糖实验。实验开始后,每一个小朋友被分别带进了一个房间里。一会儿,走过来一个还算亲切的研究员,研究员给了他一颗棉花糖,告诉他,“如果你能忍住15分钟不吃它,我就再给你一颗,怎么样?”最后,他想尽了千方百计不去看,不去想那颗棉花糖,最后终于忍住了,研究员果真又给了他一颗棉花糖。 这件事,告诉我们做事要树立目标,努力奋斗、坚持不懈就能成功。 所以,我为自己也树立了一个目标,每次语文考试最好96分以上,数学考试95分以上,英语考试96分以上,这些要求是考试的目标。在其它方面,比如,上课要认真听讲,老师提问时要积极举手发言,不能开小差,不能“灵魂出窍”。我读书的时候,要声音响亮,按要求朗读……如果一直这样的话,就能成为一个学习优秀的学生,但是一定要努力奋斗才行。 第一章还讲了棉花糖是怎样制成的和不爱吃酸葡萄的狐狸做起葡萄酒生意。这些都告诉我们做事要机灵,要敢于尝试。 这本书还有很多精彩的内容等着我去欣赏呢!
  • 6、 水果硬糖影评

    水果硬糖影评(一)

    水果硬糖——步步紧逼的密闭空间

    几乎将画面空间压缩到极致的特写和大特写让人透不过气来,不难想像若在电影院看这部片子压迫感是多么强大。紧,或许也是小萝莉的身体带给jeff的最直观感受。

    一切视听手法都是为塑造角色服务。导演在大胆采用特写作为影片主要镜头语言的同时也将影片的主导权交给了演员。18岁的ellen page不负重望的表现出了令人惊叹的驾驭能力。特别是hayley几次逼问折磨jeff的戏,不断的大特写表现出hayley眼神里挑衅中带着一丝稚气,配合上虚焦手法的使用,将少女的捉摸不定带入到绑匪的身份中,健壮的jeff竟被折磨得完全崩溃。

    在这点上本人十分佩服导演对于密闭空间惊悚片的创新,出人意料的对调强弱者身份。其实在天台停车场的那场戏中jeff跪下来亲吻hayley脚面的动作已经将其变态气质表露无遗,但是在回到jeff家后整个故事的主控者却变成了身材娇小的hayley。这时候小景别的运用去除掉了两人体型差异过大导致的滑稽感和现实中的不真实。整个影片除了四次用刑手段的变化作为故事主要推进点以外,大多数戏全靠对话推进故事展现人物性格,不断的近景、特写、大特写的使用成为了导演把控节奏的手段以此来保持整部影片的压迫感。有几个镜头,演员的一只眼睛甚至可以撑满整个画面。试想如果换作用中全景去拍这些镜头,就很难去找回那种压迫人心的感觉,整个影片恐怕也会索然无味。

    同时,大量小景别镜头也方便了导演在场景设计上的偷懒。影片多次使用冷暖光的突然变化来辅助影片情绪的转变,jeff平面摄影师的职业可以解释这些灯具的来源,但是依然很难从逻辑上解释照明的突然变化。当然,也许是我看得不够仔细,欢迎更加细心的影迷来指正我哈哈。

    其实影片的美术也是比较讲究的,影片开场咖啡厅那场戏里,jeff和hayley红与黑的服饰暗示着罪与罚的关系。

    再来看jeff的卧室,试问哪个心理正常的单身男子会把自己的卧室弄得这么粉扑扑的?

    墓地般的保险箱暗示着里面隐藏的秘密。从这点来看,jeff就是杀掉那个女孩的凶手,这个“墓”正是出于良心上的谴责而修的。

    看完整部影片更多的是感到惊喜,片子不算新,但是导演对于密闭空间惊悚题材的理解和另辟蹊径的手法让一个原本老旧的少女为朋友伸张正义的故事焕发出了新的活力。近年来密闭空间惊悚片除了《电锯惊魂》的游戏式结构就是《战栗空间》式的死亡逃生,《水果硬糖》可

  • 7、 《孩子,先别急着吃棉花糖》读后感

    《孩子,先别急着吃棉花糖》读后感

    暑假里,我读了《孩子,先别急着吃棉花糖》。这本书,里边的每个故事都妙趣横生,让我悟出了许多道理,受益匪浅。

    这本书主要讲了小女孩珍妮弗和爸爸之间发生的一些故事,她的爸爸乔纳森是个成功的商人,非常有钱。珍妮弗身上有着那个年龄段小女孩身上常有的缺点,爱迟到,缺乏自信,缺少金钱观念、没有人生目标……甚至于她小小年纪就开始担心起自己的体重。但对女儿身上的问题,乔纳森并没有过多的担心,只给她讲了一个关于棉花糖的故事,就把她身上的缺点化为无形了。

    爸爸乔纳森利用每个星期六接送珍妮弗和丽娜去游泳的时间和她们聊天,在聊天中给她们灌输知识。不知不觉中,珍妮弗改掉了许多坏习惯和缺点,也获得了许多知识,明白了许多道理。再遇到难题时,她就问爸爸,每次爸爸都会坐下来心平气和的和珍妮弗讲故事,用各种方法帮女儿解决问题,并让她向好的方面发展。

    大家一定很奇怪,这个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爸爸呢?仔细地看完了书后就明白了:美国著名的斯坦福大学做过一个实验,参加的有几百名四到五岁的儿童,他们被一个一个带到一间屋子里,屋中只有一个茶几,茶几上有一客棉花糖。有人进来说“只要你十五分钟不吃它就再给你一颗。”在这个实验中有人吃了,也有人没吃,珍妮弗的爸爸就是没吃的人。二十年后,人们经过调查发现,只要是没有吃棉花糖的人,在各个方面都比吃了的人优秀,他后来成了一个大企业家。

    在珍妮弗和爸爸的聊天中,爸爸给她讲了很多做人的正确观念,在这么多的观念中我觉得最好的就是“三十秒法则”了。“三十秒法则”是珍妮弗的爸爸乔纳森讲给他的员工的一个重要的观念。“三十秒法则”的主要意思是:做一些事情时,只要时间允许就一定要先考虑三十秒钟再做决定,不能想都不想就决定一件事。我觉得十分有道理,以前有许多事我考虑都没考虑就去做了,现在回想起来可真后悔呀!幸运的是,我看了这本书后知道了这个道理,以后就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了。书中的棉花糖代表着我们正在面临的和将要面临的无数次机会,我们应该做的是谨慎地选择这些机会,选择对我们有益的,放弃一些不好的。

    看完这本书后,我明白了很多的道理,但最重要的是:我明白了在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像是一块棉花糖,也就像棉花糖实验一样,一旦你忍不住吃了它,可能就会失去多吃一个的机会。如果忍住了,那你就会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而且也一定要抓住每一次有益的机会,有些机会在现在看起来或许会像鹅

  • 8、 父亲的麦芽糖读后感

    父亲的麦芽糖读后感(一)

    《父亲的麦芽糖》,一篇短小的文章,能引起人对人性的重新思考。

    一位早年丧妻的父亲,用一辈子的辛苦卖麦芽糖微薄收入,养活了自己的儿子,大学毕业,找到好的工作,成为白领贵族行列中的一员。儿子却从小因为自己是卖麦芽糖人的儿子而感觉自卑,而从小到大讨厌自己的父亲、家庭、麦芽糖。成人后依然如此。破家都不愿意常回去看看。

    直到有一天,老父亲车祸在床。儿子才有了彻悟。父亲拄着拐,看到回来的儿子,仍然要下床去给儿子下面吃,他知道儿子从不吃他做的麦芽糖。

    也就是这次,儿子懂事以来第一次要求吃麦芽糖。他觉得脆脆的、酸酸的、甜甜的。结尾寓意深刻。

    其实,看看我们生活中。像儿子以前状态的人还少吗?而能够悟到后面的改变的人又有几多?

    为了金钱、房产,儿女们争的不可开交。前几天在电视上还看到唇枪舌剑的一伙儿女为了一套住房的分配问题,公然劝已经88岁的老两口离婚的现场直播。那种场面下的儿女,根本就看不到谁和谁之间是存在着血缘关系的。那简直就是人性的泯灭!

    究其实质,不外乎就是中国人传统和固有的劣根性。

    亲情是至高无上的,我们经常说一句话:对自己父母不孝顺的人,是不可以结交为朋友的。

    在此,也劝劝那些经常忙于工作的人,抽时间,常回家看看。老人需要的并不全是物质,他们更需要我们回家去吃一口他们亲手做的麦芽糖啊。

    父亲的麦芽糖读后感(二)

    父爱是否与母爱一样伟大,从《父亲的麦芽糖》这篇文章就可以找到答案。老李在镇上卖麦芽糖,是一个非常和善的人。可他的儿子阿德却一点也不喜欢吃麦芽糖。老李尽量满足阿德的要求,可阿德一点也不领情,考上大学后,在外生活。从此以后,老李就孤单的过日子,但依然给阿德寄钱供他上学。毕业后阿德不想回家,在城市里找了一份好工作。

    有一天,老李受伤了,阿德赶回来看他,老李兴奋极了,要给他做饭。但是阿德主动要求吃麦芽糖,此刻他的心情就像他嘴里的麦芽糖一样,脆脆的、酸酸的、甜甜的。老李为了阿德辛苦了一辈子,阿德终于感受到父亲的爱。读完后我有想哭的冲动,还好最后是大团圆结局。我想到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儿子在大火里烧成三度烧伤(烧到肌肉组织),父亲为了救儿子,把自己的皮割下来移植给了儿子,我没有看到结果,但我肯定的是这位父亲一定也跟老李一样非常的爱儿子。各个诗人作家不怕费千万字2020来描述母亲的爱,可能是因为母亲经常在孩子身边关照他。读完这篇课文后,再问我父爱是否和

  • 9、 抽屉里的小纸人读后感

    抽屉里的小纸人读后感(一)

    暑假里,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书名叫《抽屉里的小纸人》。

    这本书非常好看,有三集,每一集都把我深深的吸引住了。第一集的主要内容是一个穿着彩色斑点连衣裙的小纸人,在风雨中飞翔,飞向等待着他的那个男孩;第二集的主要内容是懂蛤蟆语言的小女孩:米粒在神秘的蛤蟆镇,接下了一个艰巨的任务;第三集的主要内容是冬眠被吵醒的树精小羽,变成了隐形树精,必须找到红色的浆里和白色的羊才能变回原样。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几个道理,比如女孩米粒爱护小动物,等等。我以后一定要像他们学习。

    现在的诗人,大多都是语言趣味趋同。当读者对待他们的语言特技不再惊奇,又无法找到与自己更深的情感联系的时候,就会厌倦,即使他们的表达能力越来越好。

    上面的话,是我读了《小纸人》之后的想法。

    而且我相信,《小纸人》的作者,在自己的码字2020过程中,从来就没意识到自己冒了很大风险。我读出了它的风险,而且还为他的叙述捏着一把汗。因为他的叙述不像很多成熟的诗人的炫技,即使冒了一些风险,但那些风险对他们都是可控的。就像枝头雀跃的小鸟,他们相信的是自己的翅膀。

    《小纸人》的好玩之处,在于作者在文字2020里自己和自己捉迷藏,一不留神就把自己玩丢了。作者在文字2020里自己和自己巷战,(.org)一不留神就把自己玩阵亡了。最重要的是,在和自己玩的过程中,作者从智商到情感的投入,没有上限也没有下限。也就是上面所说的,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但替作者捏着一把汗,也给自己捏着一把汗。

    这本书不会让人跟优秀、杰出、完美、经典等高大上的词汇发生联想关系,但是我想说,《小纸人》是一本具有未来意味的小书。虽然这话说的有点过于草率,甚至还会招致很多语言外行的鄙视。

    我不喜欢在读后感里面搞引用,有兴趣的自己去读吧。但是通过《小纸人》,我能隐隐约约的感觉到,在未来的不会很久的时间里,我们的语言将会发生我们想象不到的天翻地覆的变化。

  • 10、 抽屉里的小纸人读后感900字

    《抽屉里的小纸人》是有个很有想象力的故事,故事里面有许多有趣的事情。故事里的小纸人很好奇外面的世界,于是经历了一次旅程,但是小纸人究竟经过了一个什么样的旅程呢?就让我来给大家讲一讲抽屉里的小纸人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有一个小男孩,他叫佳伊。佳伊画了一个小纸人,然后奇迹就发生了,小纸人他竟然说话了,小纸人说:“我很好奇外面的世界,佳伊我想到外面的世界经历一次旅程。”于是佳伊把小纸人放在门口, “再见了,佳伊。”小纸人说。 “再见了,小纸人,祝你一路平安。”佳伊说。

    小纸人走了,它首先来到了海边。它看见小孩子们在用沙子堆城堡,它也开始用手做起来,它做了一个很漂亮的城堡。它在海边玩得很开心。有一个小女孩看见了小纸人,就拿起来问:“你好,小纸人,我叫格林达,你是从哪里来的呀?”小纸人说:“你好,格林达,我是从佳伊那里来的小纸人,我要经历一次旅程。”格林达说:“我用纸折了一艘纸船,你站在里面就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了。” “太好了,那我们还等什么,快让我站到纸船上吧!”小纸人兴奋的说。于是格林达把小纸人放在纸船上,把纸船放在大海里。

    小纸人坐着纸船,看到了更多的事情。纸船停了下来,小纸人来到了陆地上,它走呀走呀,看到了一只小鸟,它看到小鸟那样飞翔,自己也很想飞上天空,可是它没有翅膀,只能在陆地上走。它继续走,看到了一只小猫咪,小纸人问:“你好,小猫咪,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小猫咪说:“你可以和我一起玩,我叫丽丽,一会儿我的朋友小兔子莹莹也要和我一起玩呢。”小兔子莹莹来了:“你好啊,丽丽,我们来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吧!”“好的,我先去藏,你不能偷看哟!”丽丽说。莹莹数了十秒就去找丽丽了,小纸人看它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很好玩于是就一起去找丽丽。丽丽和莹莹玩得很开心,小纸人也是,它有点累了『puxuewang.com』,于是跑到佳伊的窗户前大声叫:“佳伊,快开门,是我,小纸人。”佳伊听见是小纸人的声音,立刻去开窗户。“你的旅程过得顺风吗?给我讲讲你经历的事情吧。”佳伊说。“旅程经过得很顺利”小纸人说。我给你讲讲我的旅程吧,首先我去了海边……

    同学们,这个故事好听吗?你一定很喜欢,想知道后来发生什么事情吗?后来啊小纸人经历了更多的事情,等着你去看。

  • 2019-10-16

  • 2019-09-28

  • 2019-09-25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03

  • 2023-06-01

  • 2023-06-15

  • 2023-06-0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11-04

  • 2021-06-14

  • 2019-09-20

  • 2023-06-17

  • 2023-06-18

  • 2023-05-21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09-23

  • 2022-01-01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10-24

  • 2023-04-23

  • 2021-05-09

  • 2021-06-12

  • 2019-09-21

  • 2019-09-20

抽屉里的糖读后感
抽屉里的糖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抽屉里的糖读后感,抽屉里的糖读后感大全,抽屉里的糖读后感2024,更多抽屉里的糖读后感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