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读后感 > 地图 > 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读后感,2024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读后感
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读后感相关栏目
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读后感热门栏目
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读后感推荐
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读后感

(共 2180 篇)

  • 1、 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读后感600字: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读后感

    素以诚实、清高著称的赫德莱堡小镇,因得罪了一个外乡人而遭到报复。外乡人以一袋金币为诱饵,使镇上十九位首要公民明争暗斗,演出了形形色色的丑剧,终使赫德莱堡的名声彻底败坏,这个人就是马克吐温。

    和上次一样,马克吐温写的是自我去败坏赫德莱堡的的设想,虽然是设想,可也把该发生的事情写得十分清楚,他写的这种设想小说就像真实发生的事一样。如果马克吐温他不喜欢一个地方,他能够制造丑闻,但这始终不好,所以他写了这篇小说。

    假如马克吐温真的要这么做,那他遇到的困难可不只这些,但关于这方面的问题,已经写得十分透彻。

    在败坏的过程中,马克吐温去了很多地方,当然,这些都是他本人得来的资料,赫德莱堡的宫殿、旅馆、第五大街、拍卖场把每个地方的真实状况都写得淋漓尽致,写出了宫殿的华丽,旅馆的舒适度,第五大街人山人海的景观,还有拍卖场价格不断升高、情绪愈来愈高涨的的物品和人们。体现出了一个正常城市的繁华与热闹,这才是真正的城市!!不像其他的,十分不真实,连个人影都没有,就像死城一样寂静,荒无一人。

    那么马克吐温写的《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其实是一个秘密,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其实就是他自我呀!但他并没有十分明确地写出他自我就是文中那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而是用了这种神秘的方法来吸引读者,正是因为有神秘感,他写的小说才能十分热烈、激烈。我们明白,书中的惊险资料吓不到你,惊险的不是书,而是图画和视频。

    读了这篇小说后,我对于马克吐温的认识更深刻了,他是一个富有神秘感的人,他写的小说不一样于其他人的,他透过一些简短的、零散的小说,来表达自我对于生活的热爱。关于西方人,马克吐温的品德问题,我想,他即使回到年轻时代,也不会是那个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

  • 2、 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读后感

    【篇一: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读后感】

    素以诚实、清高著称的赫德莱堡小镇,因得罪了一个外乡人而遭到报复。外乡人以一袋金币为诱饵,使镇上十九位首要公民明争暗斗,演出了形形色色的丑剧,终使赫德莱堡的名声彻底败坏,这个人就是马克吐温。

    和上次一样,马克吐温写的是自己去败坏赫德莱堡的的设想,虽然是设想,可也把该发生的事情写得非常清楚,他写的这种设想小说就像真实发生的事一样。如果马克吐温他不喜欢一个地方,他可以制造丑闻,但这始终不好,所以他写了这篇小说。

    假如马克吐温真的要这么做,那他遇到的困难可不只这些,但关于这方面的问题,已经写得非常透彻。

    在败坏的过程中,马克吐温去了很多地方,当然,这些都是他本人得来的资料,赫德莱堡的宫殿、旅馆、第五大街、拍卖场把每个地方的真实情况都写得淋漓尽致,写出了宫殿的华丽,旅馆的舒适度,第五大街人山人海的景观,还有拍卖场价格不断升高、情绪愈来愈高涨的的物品和人们。体现出了一个正常城市的繁华与热闹,这才是真正的城市!不像其他的,非常不真实,连个人影都没有,就像死城一样寂静,荒无一人。

    那么马克吐温写的《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其实是一个秘密,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其实就是他自己呀!但他并没有非常明确地写出他自己就是文中那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而是用了这种神秘的方法来吸引读者,正是因为有神秘感,他写的小说才能非常热烈、激烈。我们知道,书中的惊险内容吓不到你,惊险的不是书,而是图画和视频。

    读了这篇小说后,我对于马克吐温的认识更深刻了,他是一个富有神秘感的人,他写的小说不同于其他人的,他通过一些简短的、零散的小说,来表达自己对于生活的热爱。关于西方人,马克吐温的品德问题,我想,他即使回到年轻时代,也不会是那个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

    【篇二: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读后感作文】

    行动往往比名声更具真实性,不要被表象蒙蔽了双眼。

    很久以前,赫德莱堡是一个追最诚实、最清高的城镇。但很不幸这个城镇得罪了一个报复心理极强的外乡人。这天,一个陌生人来到这个城镇走进了一对诚实的老夫妇家里,并拜托老夫妇找到当年有恩与自己的人,并把这袋钱交给那个人。随着钱袋的还有一封信,陌生人称那位恩人对他说过一句他永远也忘不了的话,只要打开信封,验证那句话是否正确,就能知道是不是当年帮助过他的人。于是这件事点儿天就在小镇传开了,那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一共有19家参加竞争,其中也包括那对老夫妇,并且他们都

  • 3、 《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读后感3篇

    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读后感 (一)

    行动往往比名声更具真实性,不要被表象蒙蔽了双眼。

    很久以前,赫德莱堡是一个追最诚实、最清高的城镇。但很不幸这个城镇得罪了一个报复心理极强的外乡人。这天,一个陌生人来到这个城镇走进了一对诚实的老夫妇家里,并拜托老夫妇找到当年有恩与自己的人,并把这袋钱交给那个人。随着钱袋的还有一封信,陌生人称那位恩人对他说过一句他永远也忘不了的话,只要打开信封,验证那句话是否正确,就能知道是不是当年帮助过他的人。于是这件事点儿天就在小镇传开了,那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一共有19家参加竞争,其中也包括那对老夫妇,并且他们都在参加竞争之后都收到了一封信(除了收信人的名字不同之外,其他完全一样)。每家人都志在必得。

    但这只是一个阴谋。

    竞争的日子到了,但却是每人都想不到的局面,因为那19家人的话都一样!有几户人还吵了起来,并严厉指责对方是抄袭了自己写的话。真相就在那个信封里,当主证人读出信里的话时,全场人都呆住了,其实这件事根本就不存在,这一切都是一个异乡人的报复计划,他在信里说,他要让最诚实的人变成撒谎的人,盗窃犯,让赫德莱堡身败名裂,因为他最了解这个小镇。这与那满满的一袋子,里面全是镀金。那19家人都感到羞耻,场上的喝彩声也转变成嘲讽声。从此,赫德莱堡成了最臭名昭着的地方,也成了邻镇最看不起的小镇。

    异乡人的计划固然狠毒,但如果不是那些人真的心存贪念,自以为是最善良的人,想来那异乡人的计划也不会成功。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不是异乡人,而是那些镇民,表面的高尚始终掩盖不住其内在贪婪。

    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读后感 (二)

    素以诚实、清高著称的赫德莱堡小镇,因得罪了一个外乡人而遭到报复。外乡人以一袋金币为诱饵,使镇上十九位首要公民明争暗斗,演出了形形色色的丑剧,终使赫德莱堡的名声彻底败坏,这个人就是马克吐温。

    和上次一样,马克吐温写的是自己去败坏赫德莱堡的的设想,虽然是设想,可也把该发生的事情写得非常清楚,他写的这种设想小说就像真实发生的事一样。如果马克吐温他不喜欢一个地方,他可以制造丑闻,但这始终不好,所以他写了这篇小说。

    假如马克吐温真的要这么做,那他遇到的困难可不只这些,但关于这方面的问题,已经写得非常透彻。

    在败坏的过程中,马克吐温去了很多地方,当然,这些都是他本人得来的资料,赫德莱堡的宫殿、旅馆、第五大街、拍卖场把每个地方的真实情况都写得淋漓尽致,写出了宫殿

  • 4、 读后感600字: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读后感

    行动往往比名声更具真实性,不要被表象蒙蔽了双眼。

    很久以前,赫德莱堡是一个追最诚实、最清高的城镇。但很不幸这个城镇得罪了一个报复心理极强的外乡人。这天,一个陌生人来到这个城镇走进了一对诚实的老夫妇家里,并拜托老夫妇找到当年有恩与自我的人,并把这袋钱交给那个人。随着钱袋的还有一封信,陌生人称那位恩人对他说过一句他永远也忘不了的话,只要打开信封,验证那句话是否正确,就能明白是不是当年帮忙过他的人。于是这件事点儿天就在小镇传开了,那但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一共有19家参加竞争,其中也包括那对老夫妇,并且他们都在参加竞争之后都收到了一封信(除了收信人的名字不一样之外,其他完全一样)。每家人都志在必得。

    但这只是一个阴谋。

    竞争的日子到了,但却是每人都想不到的局面,因为那19家人的话都一样!有几户人还吵了起来,并严厉指责对方是抄袭了自我写的话。真相就在那个信封里,当主证人读出信里的话时,全场人都呆住了,其实这件事根本就不存在,这一切都是一个异乡人的报复计划,他在信里说,他要让最诚实的人变成撒谎的人,盗窃犯,让赫德莱堡身败名裂,因为他最了解这个小镇。这与那满满的一袋子,里面全是镀金。那19家人都感到羞耻,场上的喝彩声也转变成嘲讽声。从此,赫德莱堡成了最臭名昭着的地方,也成了邻镇最看不起的小镇。

    异乡人的计划固然狠毒,但如果不是那些人真的心存贪念,自以为是最善良的人,想来那异乡人的计划也不会成功。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不是异乡人,而是那些镇民,表面的高尚始终掩盖不住其内在贪婪。

  • 5、 作文读后感700字: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读后感

    《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作品。近日得闲读完了它。《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是马克。吐温中后期的一部中篇小说,他一改前期的幽默风格,而用辛辣的讽刺抨击美国社会的腐败、道德虚伪现象,以及金钱所产生的魔力和罪恶。它与《百万英磅》一样,透过在金钱对人的诱惑、腐蚀这个主题,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他从幽默到讽刺的写作风格。

    《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描述的,是哈德莱堡本来是四里八乡最诚实最正直的一个镇子,他们把这种名望持续了三辈,成为了拒腐蚀抗诱惑的典型。为此,他们把诚实正直的美名看得高于一切,教育也从小孩子抓起。但是,由于无意中得罪了一个过路的外乡人,哈德莱堡的三世英名就毁于一旦了。哈德莱堡的几世英名是被那个外乡人毁掉的吗?是,但又不是。说是,是因为败坏哈德莱堡几世英名的一系列事件的的确确是那个外乡人一手精心策划的,他实际上就是败坏哈德莱堡美名这出闹剧的总导演。说不是吧,是因为哈德莱堡还不是名副其实的诚实正直,还不是名副其实的拒腐蚀抗诱惑。当然,不是说哈德莱堡一点诱惑都不能抵抗,但是他们只能抵抗那些小打小闹的诱惑,至于面临巨大的诱惑,他们就纷纷落马了。因此,哈德莱堡和别的镇的区别仅仅在于,别的镇是抵抗不了芝麻的诱惑,哈德莱堡则是抵抗不住西瓜的诱惑。仅此而已。

    赫德莱堡,其实是美国社会缩影的象征。小说借一袋金币的故事,无情地揭下了资产阶级诚实和道德的假面具,暴露了他们拜金主义的丑陋,讽刺了他们的伪善本质。赫德莱堡实际上成为整个美国社会的缩影,而那19位首要居民也就是全体资产阶级的代表。小说揭露了19世纪末美国社会的拜金主义思想。

    作家把资产阶级的卑鄙贪婪暴露得体无完肤、淋漓尽致,对资产阶级的道德礼貌作了一个卓越的总结。以理查兹夫妇为代表的赫德莱堡人根本无力抗拒金钱的魅力,赫德莱堡名誉被败坏是难以逃脱的宿命。

    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是赫德莱堡人自我。确切地说,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是赫德莱堡人对金钱的贪婪和难以抗拒的欲望。

  • 6、 二年级读后感作文100字: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读后感

    《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是马克吐温的晚年著作,构思新颖别致,使人读后更了解马克吐温;更是对人性有种更加深刻的思考。

    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个异乡人,用一袋金币做诱饵,勾引那个城市的穷人,借此机会败坏赫德莱堡的三代诚实、清高的美声。

    这个故事告诉我:做人不能太贪婪,否则,这个磨练意志的石头还有何用?

  • 7、 赛德克巴莱影评

    赛德克巴莱影评(一)

    旧年底的那当口,许多网站、期刊或其他媒体都在做着关于2012年电影的回顾与总结。无非是分析艺术与商业上的得失(当然聚焦于后者的无疑居多),有些个干脆排出一个榜单来。此间,也有一些朋友因本人平时看电影多,写评论亦多,就催着看我的2012年电影的梳理品评文字。结果延误于其他太多的琐碎事情,加之自己的旅行计划,也就只能一再作罢了。

    过春节的那阵子,见到了一些老同学老朋友,聚会间聊起电影的话题,免不了又让我推荐些电影给他们看看。这才静下心来,细细闪回了去年看过的部部电影。就中国(华语)电影这一块儿,还真是数量多多,质量参差的。我在影院里,看了我所有想看的中国电影(即使很多“普通”国产电影的档期实在是短的可怜),算是对国产电影的一种支持态度。若论起2012年最不应被错过、也不应被遗忘的,top1的华语电影,我会毫不犹豫的投给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的英雄史诗(民族史诗)大片《赛德克·巴莱》。

    实话说,在影片还没有公映之前,看到相关的介绍就已经非常充满期待了。只是期待了许久许久,影片才得以修改压缩在国内“低调”上映(内地对本片的宣传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卖点加以广而告之,致使很多普通观众根本不知道本片为何物!)。在影院里,我还看到了一些年龄较长的观众,表明了该片题材(并非内地观众认为的一般意义上的“抗日”或“主旋律”题材)对各年龄层的影响力拓展。

    相较于网络上可以看到的四个多小时的版本,影院里公映的两个多小时的版本,去除了一些过于刺激观众视觉感受的血腥镜头。当然,这些镜头在那个“冷兵器”时代(对原住民是如此),其实这也是真实的,不可避免的。影片中很多场景拍摄起来是极其艰难的(山区与雨林),那恶劣自然环境中衣不蔽体的演员还要自由的狂奔与激烈的战斗。而单单是影片所营造出来的真实的影像质感就实属不易中的不易了。既然导演是如此执着苦心的知难而上,那么我们也就很能够去想象和理解导演从四个多小时版本剪辑压缩时的不忍。所幸的是,剪辑过的内地公映版本在叙事上面会更加流畅与紧凑一些,并不影响观众对影片内容的接受。

    当你认真安静的观赏完整部影片,你简直无法相信,如此充满阳刚气质与生命血性的英雄史诗力作,竟然出自一个看上去那么文质彬彬谈吐淡定的儒生——他的名字叫做“魏德圣”。

    不管是文明与蒙昧,作为人本身,其爱恨的自由、活着的尊严问题是一样的。本人极不认同某些观众,用当代人的眼光直白批判片中

  • 8、 观《赛德克巴莱》有感

    《赛德克巴莱》观后感

    没有宣传,没有明星,没有花哨的片名,没有费尽心思的炒作,如果不是众多影视名人推荐,不是万达院线一纸力挺的声明,想来我也不会去看这部片名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电影。

    观影完毕,久久沉浸其中,被深深触动。一段台湾原住民抗击异族人统治的历史,对于我们来说,太过陌生。台湾曾被日本统治50年这个事实,竟也是在我初次台湾行时才知道的。简单的说,这是一段台湾抗日历史的缩影,不同的是,我们熟知的是抗击日本侵略,台湾是抗击日本统治。被侵略时的恨是愈来愈深刻的,而被统治时的那种恨,也许会在文明的掩护之下渐渐睡去,面相上的繁荣,日语对全民的教化,部落之间争斗的平息,为了留住种族的忍耐,都足以让那种恨渐渐睡去。

    睡去二十年之后,抗争的力量爆发了。明知抗争就会死,种族也可能因抗争灭亡,然而他们还是义无反顾的选择了抗争。如果文明就是让我们卑躬屈膝,那就让他们看看野蛮的骄傲。

    当真正的战斗来临,他们选择血祭祖先,选择如何去死,而不是生或死。女人们为了节约粮食给战斗的男人,上吊而死,一人被围攻的男人,转身跃入万丈深渊,或者刺刀刺向自己,中毒的男人,让同伴搀扶着上吊而死,中抢的男人,祈求同伴杀死自己。死亡的方式死亡的场面,贯穿整部电影。世界尽是漫天飞舞的血色,在郁郁葱葱的大森林里,在清澈宁静的溪流旁。然而,若非那喷溅而出的血色,你怎能知道男人的血性是这般的重要。真正的人可以输掉身体,但是必须赢得灵魂,赛德克巴莱,意思正是真正的人。正是在那贯穿全场的血腥中,我读到了男人的血性,触摸到了灵魂的尊严。

    那是我们的山,那是我们的溪,我们在猎场追猎,我们在溪中取水,愿我为此献出生命。彩虹出现了,一个骄傲的人走来了,是谁如此骄傲啊,是你的子孙。,部落首领莫那的内心独白,在和父亲的歌谣声中散播开来。我们死了,子孙怎么办,他们还有骄傲。

    没有大而全,没有主义,没有口号,没有政治纲领,没有鼓吹,血性的男人,清澈的溪流,茂密的森林,人和自然,是这个抗日影片的全部。

  • 9、 《赛德克巴莱》影评600字

    《赛德克巴莱》影评观后感 看完电影《赛德克`巴莱》有些时候了,忙来忙去,竟也腾不出一点儿时间来写观后感,实在是败自己慵懒所累。我是先看影片的纪录片之后才去看电影本身的,而且,又因为下载版本出现翻译方面的问题(我绝听不懂当地土著语和日本话),光看影片画面实在看不下去,虽然这部电影拍摄得极好,单帧画面也都逼近极致美观。所以,就只看了下集的《彩虹桥》,但是,这两部分衔接紧密,根本不存在对接上或影片内容理解上的困难。 我一直主观地去看这个导演魏德胜,因为当年《海角七号》我根本就看不下去,完全不知所云,也不知道那样的电影怎么就风靡两岸,怎么就赚取无数青年男女热泪的,怎么就成台湾电影的经典佳作了!还是我根本就不懂得欣赏《海角》这样的电影,或者审美趣味的偏曲。关于《赛德克`巴莱》事先已不知在什么地方获取到过它的讯息,宣传它是一部号称史诗巨片的台湾人文电影,所以影片公映消息一出,就开始心心念念一定要追看。但是,要感同身受地去理解当时的背景,当时的文化所造就的人物和故事,这些都是历经数十年以后,我们这些崭新一代的人所无法理解的。我知道拍摄一部影片是不易的,拍摄一部此般史诗般的电影更是超乎想象的艰难,但是,这也体现了这个导演的人格魅力。我看到这部电影的下集,也就是《彩虹桥》的时候,我还是被感动了。我不明白,那些愿意选择自我牺牲的人究竟是怀着怎样的情怀,是什么巨大的信念会促使他们如此义无反顾去自我牺牲,如今这样的大爱无疆,舍生取义,牺牲小我成就大我早已经是天方夜谭吗?我们的时代到底是抛弃了我们的人格,还是促成了我们的人格,我说的是那些伟大的,有天生的使命感的人格。我喜欢英雄,是个英雄主义泛滥成灾的人,这一点我时常如此不烦赘述。这样的电影最后能拍摄成功,我一点儿也不稀奇,我从一开始就承认台湾人的精神,他们的信仰,是我们绝大多数大陆人所无法比拟的,她们身上体现的价值观的东西(比如礼义廉耻、感恩等)实在是很崇高很伟大,我们喜欢用主义来形容,这一点儿也不过分。 李泽厚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暴力是文明的产婆。虽然我对这句话本身有些非议,但是,很显然在文明启智方面,战争一直是推动着文明社会的进程。现在所能考据的如今也是那些锈迹斑斑面目狰狞的尊鼎,几千年后被安置在博物馆的青铜器。但是这部影片应该被更多人去喜欢,因为那样的冲突、流血、杀戮、牺牲,是痛苦的,是走向文明的必经之途。
  • 10、 电影《赛德克·巴莱》观后感

    电影《赛德克巴莱》观后感

    电影《赛德克巴莱》根据著名的雾社事件改编而成,讲诉了台湾原住民赛德克族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故事。影片由魏德圣导演,吴宇森监制,筹划长达十二年、拍摄跨国动员两万人,在环境险恶、资金匮乏的情况下拍成。

    赛德克巴莱是台湾原住民语言的音译,赛德克是人的意思,也是一个部落的名字;巴莱意为真的、真正的,因此赛德克巴莱的准确含义为真正的人,也就是真正的英雄。真正的英雄要有信仰,要不惧生死,影片着力表现的正是这样一种挺身而出抵御外侮的英雄主义和民族主义。

    如果单从拍摄技术看,影片用4个半小时的时间讲诉了一部残缺的斗争史,情节上略显冗长,细节上也不尽完美。但无可否认,它仍独具魅力。很多人和我一样,未必真正明白史诗的含义,但看完《赛德克巴莱》,这两个字就在我们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影片里原滋原味的精彩故事,让人看了热血沸腾的战斗画面,丰满的人物形象,动听的背景音乐,都足以在人心里激起不小的波澜。最为可贵的是该片有一种纵横捭阖的气势,在如今华语电影伪情感泛滥的时代拍出了血性和骄傲。

    许多观众都把它比之为《勇敢的心》,我不觉得这是一种揄扬。《勇敢的心》里,华莱士上断头台时仍高喊freedom,并用被斫去指头的手摆出v(胜利)的姿势,让人为之感动。而《赛德克巴莱》则像一个矛盾体,用原始绿和绯红色呈现了台湾原住民内心的纠葛,彰显了一种独特的生存信仰与族群美学。

    也有人说影片的战争场面和血腥镜头太多、太残忍,曲解了骄傲的含义。在我看来,魏德圣很好地勾起了渐已被现代人遗忘的血性。灵与肉、野蛮和文明、压迫与反抗、传统与现代,这些二元对立的结构向来是大多数文艺作品的母题,但往往因此落入俗套。影片从刻画主人公莫那鲁道的骁勇善战到选择隐忍,接受压迫和奴役,再到揭竿而起,他心中的火苗从未熄灭,他好似一条蛰伏的蛟龙,等待着时机,他让族人从外面带来火柴,就为把硫磺除下做火药。这就是赛德克人的执着,在观众感觉热血沸腾的时候摆脱了虚张声势的窠臼。

    然而有些人在审视影片的时候,认为少年巴万用竹竿杀死自己老师、同学的野蛮行径比日本人的杀戮更血腥,认为小岛谦恭有礼,是真心助他们变得文明的友善人士,甚至认为他的参战都只因为家人被杀,由此得出整个雾社事件更像是赛德克人对日本人的一场无辜的屠杀的荒谬结论。因为他们忽略了日本侵略的客观事实,忽略了奴化教育的本质,这便是当代人的恬不知耻。

    影片中,日本对于雾

  • 2023-03-31

  • 2021-06-15

  • 2019-10-28

  • 2021-07-17

  • 2019-11-06

  • 2019-10-19

  • 2021-07-13

  • 2019-10-23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10-19

  • 2019-11-04

  • 2021-07-22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09-28

  • 2019-10-29

  • 2019-10-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0-28

  • 2019-10-29

  • 2019-10-11

  • 2021-08-23

  • 2019-11-0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3-05-22

  • 2019-11-16

  • 2019-09-25

  • 2019-10-16

  • 2019-10-24

  • 2019-10-19

  • 2023-04-22

  • 2019-11-12

  • 2023-02-14

  • 2023-03-30

  • 2019-11-04

  • 2019-10-11

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读后感、2024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