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蒙古秘史读后感蒙语 > 地图 > 蒙古秘史读后感蒙语

蒙古秘史读后感蒙语

发布时间:2019-10-24 来源:互联网

爱情,是祝福,也是诅咒_《艾约堡秘史》读后感。

高尔基先生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可以看到那些老师、教授他们都读过一些中外经典名著,当我们读完一本中外经典名著后,可能也会改变我们对事物以往的看法。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为自己感受到的想法写一篇读后感。那么,现在你是否对写读后感而一筹莫展呢?有请驻留片刻,小编为你推荐爱情,是祝福,也是诅咒_《艾约堡秘史》读后感,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爱情,是祝福,也是诅咒_《艾约堡秘史》读后感:

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我读完了张炜的新作《艾约堡秘史》。作为一个女性读者,我的感受是,深深的难过_难过极了。为什么,对美好的爱情的向往,到后来,会成为那个样子。

这是一个巨富的故事。他的成长,他的内心,他的迷失,他的渴望。

男主人公_狸金集团董事长淳于宝册的幼年和青年成长经历极为艰难坎坷,苦难磨练了他坚强倔强的生命奋斗意识,也给他的个性带来了太多的孤独和黑暗。

在下属和外人看来,拥有巨大财富集团的董事长先生,高深莫测,神秘莫测,无比强大,无所不能。

只有他自己知道,除了爱。

只可惜,他还偏偏是个“情种”。

淳于宝册的幼年在孤独和黑暗中度过,死亡和仇恨是他童年时光的底色。只有一束光照亮过、温暖过他的内心,那就是小学校长李音。

李音校长以独有的敏锐眼光,发现了小宝册身上文字和音乐才华,他用一份份油印小报,用一本本书,用一把美妙的小提琴,鼓励他发展这份独有的才华。这对于孤独、被欺负的宝册来说,是人生第一次品尝真正的被懂得、被怜惜、被贴着心灵温暖的感觉。

李音决定赴死前告诉他:“你长大了,你是我教过的最好的学生,我相信你走多么远都不会迷路!”_这份认可、鼓励和期待,是小宝册当时生命中唯一的光明和温暖,信任和支撑,这是他第一次真正见识深层的人性美好。李音给他的感受,在心中宛若刀凿斧刻,之后的任何遭遇都不会将之抹去。

这份刻骨铭心的感觉,被在逃命的岁月中,被深深地埋在心底。“是的,今生都无法远离他,他一直在注视自己,目光交织了期待和鼓励,还有绝望。”_绝望,宝册在以后无数个午夜里,就是这样绝望地一遍遍回味当年李音给他的感觉的,就像一个可怜的小孩,小心翼翼地用舌尖一点一点舔吃梦寐以求的那颗糖。

温和的李音,在黑暗的年代里,选择了用决绝的方式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可是在宝册心中,李音校长这份懂得和怜惜的温暖,这份期待和鼓励的支撑,已经深深埋下了必将发芽长大的种子,留下的一朵无论如何都扑不灭的火焰_对于宝册漫长的人生路途来说,这是遥遥的祝福,也是重重的诅咒。

李音在宝册心中种下的,是两颗种子_“情”和“梦”。但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两颗怀着发自肺腑的欣赏和珍爱种下的种子,在宝册的生命中发芽长大_却在岁月中被完全改变了面貌_祝福的初心,诅咒的后来。

这两粒本质为“懂得和怜惜”的情的种子,让宝册对酷爱读书、聪慧内秀的女人蛹儿产生了内心的依赖_只有这样的女人懂得自己强大的外表之下的孤独与脆弱;让他对知性女学者与其貌不扬的渔村领导之间惺惺相惜心心相印的情感极其好奇,无比妒羡_那是他渴望拥有的美好情感;李音对他的写作期待,在宝册的生命中,发展成了对著书立说这件事的偏执狂_在他的王国艾约堡里,随时都有专业速记员跟着他,把他的话语记录整理成书,制作成一排排精美的“著作”供自己欣赏。

淳于宝册,战胜了苦难,战胜了贫困,拥有了财富,可他无法面对自己,无法面对当年的种子如今长成的东西_这是一个迷失的、膨胀的、偏执的,却又孤独脆弱的心灵。

当年李音种下的种子,在这样的心灵土地上,变成了无法摆脱的诅咒。

淳于宝册变成了一个有着偏执梦想狂的情种_他渴望爱情,收集爱情。

爱情是什么?爱情不是男女之间的厮守缠绵,真正的爱情是生命的状态,美好的爱情是丰富而深刻的人性在生命中的自然流露和表现_刻意不来,抢夺不来。能否拥有好的爱情,首先要看他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有着何种质地的心怀_无坚不摧的狸金集团的董事长淳于宝册先生,在他缔造商业帝国的过程中,在他的迷失和膨胀中,在他每年都要发作一次的“秘密重病”中,显然,没有了拥有爱情的资格。

失去了资格,可是,他依然没有忘记那个向往_于是,他陷入了被诅咒的困境。

这是一个让人绝望的困境。宝册的内心时时刻刻都在被对爱情的渴望和妒羡狠狠噬咬,可无论是亲密女助理,还是知性民俗学者,都无法真正给他最想要的东西。宝册的那个阴暗孤独的心啊,只好在母牛“花君”和对小姑娘“小狗丽”的记忆中寻求温暖_可是,曾经的温情的记忆能安慰他此刻的心吗?显然不能。

是爱情变质了吗?不,变质的,是人,是那个用带血的手抢夺金矿的淳于宝册,是那个看上一片海滩就决定买下收为己有的董事长,是那个拿钱做多少慈善都无法减轻心理压力的矛盾的人。

是什么样的人,就拥有什么样的爱情。所以,在“金玉良缘”压力之下,我们依然能看到林黛玉那份温柔美好的爱情;而在享有高官厚禄的人的城堡里,麦克白夫人一边徒劳地洗着沾血的手,一边告诉自己:我也是出于对丈夫的爱。

“情种”淳于宝册,注定得不到他最想要的爱情。可是,对于这一点,他自己并不明白。

书中并没有太多关于男主人公的面貌直接描写,但合上书想象他的模样的时候,脑中只有一个晦暗的、模糊的、让人难过的轮廓_因为,只有好的爱情,才会让人拥有清澈光明的神情。

在书中,淳于宝册对一段拉网号子里反复呼唤的“二姑娘”特别有兴趣,似乎那段民俗劳动号子歌曲中,有特别打动他内心的东西。他甚至花了心思去寻找这位“二姑娘”的原型_其实,这个“女神”的原型就在不远处,就是他自己内心深处那对于爱情的不肯放弃的、纠结的,渴望。

好的爱情,对于后来的淳于宝册来说,是一个“得不到”的诅咒。作者:木兰花开慢慢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延伸阅读

《艾凡赫》读后感1000字


《艾凡赫》是司各特最著名的一部作品,在他的历史小说中占有一个特殊的位置。首先,这是他第一次跨出苏格兰题材的范围,从而为他今后扩大创作视野奠定了基础。其次,他的苏格兰小说虽然称为历史小说,实际它们反映的时代都离司各特所生活的社会不远,有的甚至涉及了他的童年,以至青年时期。可是在《英雄艾凡赫》(以下称《艾凡赫》)中,他却把他的故事一下子推前了几百年,把中世纪中叶的英国作为历史背景。这样,可以说,随着《艾凡赫》的问世,司各特才真正成了名副其实的历史小说家。第三,司各特作为一个浪漫主义作家,富有传奇色彩的中世纪正是最适合他的创作才能发挥长处的时期。因此,正如他在本书的导言中所说,它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可以说,自从作者得以在英国和苏格兰小说中运用他的虚构才智以来,他这才真正在这方面取得了游刃有余的支配能力。毫不奇怪,巴尔扎克正是在读了《艾凡赫》之后,才对司各特的历史小说发出了由衷的赞美;也毫不奇怪,小说发表后立即不胫而走,成了司各特最畅销的一本书,人们谈到司各特时,都会把《艾凡赫》与他联系在一起,它理所当然地成了他的代表作品。(本文选自)
司各特是浪漫主义作家,他的创作方法归根结底一句话,便是历史真实与大胆想像的结合。他的小说并不拘泥于历史事实,尽管他有时不惜用大量的繁琐考证,说明他所写的一切似乎都凿凿有据,然而在更多的场合,在人物塑造和情节处理上,他却是靠大胆的想像取胜的。为了说明自己在历史小说创作上的一些观点,他还专门虚构了一个考古学家德赖斯达斯特博士,让他作为自己的观点的对立面,出现在他的一些小说的导言中,本书也是这样。在第二篇导言(致德赖斯达斯特博士的致敬信)中,他明确说明历史小说不是考古学著作,重要的不是细节上的真实,而是展示历史的风貌。他提出了虚构和真实相结合的原则,认为他这么做没有超出一部虚构小说的作者所理应享有的特权。这篇导言对我们理解司各特的创作是十分重要的。可以说,司各特在本书中,用淋漓酣畅的笔墨描绘了中世纪一个风云变幻 的时代 ,他在真实的历史氛围中为我们塑造了大量虚构的人物,这些人物尽管出自虚构,却栩栩如生,真实地反映了历史的进程,他的成功主要便来源于此。因此英国19世纪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托马斯卡莱尔在谈到司各特的历史小说时指出,它们让我们看到的不是历史书和文件记录中的那种抽象的人,而是真正生活在过去的时代中的活生生的人物。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司各特才被公认为西方历史小说的创始人。

《1453:君士坦丁堡之战》读后感杂谈之番外篇


《1453:君士坦丁堡之战》读后感杂谈之番外篇:

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只要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的变成尊贵的,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莎士比亚,《雅典的泰门

这是一首根据中世纪流传下来的曲调和歌词改编的歌曲,标题intaberna意思为“在酒馆”,或者说,应该叫中世纪酒馆小调。强烈推荐p社《王国风云2》的采用的版本,异域风情配上萌萌的拉丁语,相信这“巴黎啦哩哩”的洗脑歌词绝对让你上瘾!

写在前面的话:

各位看官,长久没更新,我都快把这茬给忘了。既然前文已经答应了,那么今天就履行诺言来填坑。请随着我的述言,一起来听听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的故事。番外篇:上帝?金钱才是上帝!——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威尼斯、君士坦丁堡。十字军东征,是从1096年到1291年这两百年时间里,在教皇的准许下进行的著名的宗教军事行动,前前后后一共进行了八次。

虽然标柄为“夺回圣地,传播主的福音”的“正义”行为,但是本质上,是天主教为了扩大影响的投机举动,也是欧洲大陆上的大小领主们“合理合法”的前往外国的打砸抢烧之旅。这期间,只有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成功了,其他的都失败了。而且,期间发生的屠城,烧杀抢掠等行动让人汗颜,也发生了非常多让人蛋疼的故事。比如非常出名的,第三次东征的统帅,“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红胡子巴巴罗萨,在率军渡过萨列夫河时,没脱盔甲,然后淹死在河里的故事。

当然,所有故事当中最狗血的,那还是得说第四次十字军东征。那么,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何如此蛋疼和狗血呢?

简单讲,那就是一群“满怀热情”的骑士们,被“万恶”的资本家讨债又遇到了滚刀肉的老赖,然后转战千里、越走越歪的还债之旅。故事要从1195年的君士坦丁堡开始说起。

(一)因为我们是一家人,相爱相杀的一家人:

1195年,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

皇帝伊萨克二世,怎么都不会想到,自己的弟弟会掀起叛变。伊萨克二世被自己的弟弟推翻之后,被刺瞎双眼,连同一干人等关在监狱里。而他弟弟登基为拜占庭皇帝,称阿莱克修斯三世。虽然伊萨克二世他自己是昏庸无能之辈,在位期间维稳都靠的是外国势力(派人镇压保加利亚起义,没想到将军是个二五仔反水,只能求援德意志诸侯和突厥人来帮忙),但是作为前国君,在有心人的眼中还是有利用价值的。

这其中上蹿下跳最厉害的是他的儿子。巧得很,他也叫阿莱克修斯。

本来自己是太子,父王百年之后,偌大的帝国就是自己的了,但是却被叔叔强取豪夺了,自然心中不平。

在买通监狱守卫,越狱成功后,他跟着比萨的走私贩子离开君士坦丁堡,一路通过北意大利、维罗纳,来到神圣罗马帝国境内。

阿莱克修斯逃跑的时候也没闲着,一路奔走游说,希望能说动一些领主相助,夺回自己的皇位,啊不,应该是父亲的皇位。

此时的他,现在正在神圣罗马帝国的国王施瓦本的菲利普的宫廷中。

他为啥来这里呢?

因为施瓦本的菲利普娶了伊萨克二世的女儿,成了拜占庭皇室的女婿。此时小舅子鼻涕一把泪一把的来投奔,自然不能置之不理。于是就让他住下,随时给各路诸侯引荐。

(二)我的舅舅们都是国王,你怕不怕?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我们现在把目光投向法国的香槟伯爵领。

香槟伯爵领,现在来说,大致上在法国的香槟-阿登大区(自己查地图吧,我就不放图了)。而时任的香槟伯爵蒂博三世(TheobaldⅢ),背景可不一般。

蒂博三世的父亲是之前的香槟伯爵亨利一世,母亲是之前的法兰西国王路易七世和阿基坦的埃莉诺的大女儿玛丽公主。也就是说,阿基坦的埃莉诺就是他的外祖母。

法王路易七世虽然没和埃莉诺生下男婴,但之后也和第三任王后生下了著名的腓力二世。

也就是说,腓力二世是蒂博三世同外祖父异外祖母的,舅舅。

而阿基坦的埃莉诺,了解中世纪历史的朋友可能对这个名字非常熟悉,她就是整个中世纪最有财富和权势的女人之一。

关于阿基坦的埃莉诺,咱们就不多赘述了,感兴趣的朋友直接百度或者维基,就能查到这位传奇女士的一生。

埃莉诺和法王离婚后,嫁给诺曼底公爵亨利二世,亨利二世最后继位成英格兰国王,开创了英国历史上最强盛的封建王朝金雀花王朝。亨利二世和埃莉诺前后诞下多名子女,其中有传奇的英格兰国王“狮心王”理查一世,幼王亨利,阿基坦公爵特洛鲁瓦二世,当然也有无地王约翰。

也就是说,一大堆英格兰国王以及阿基坦公爵都是蒂博三世的同外祖母异外祖父的,舅舅。

我们这位香槟伯爵,彼时正值青春年少。

二十郎当岁的大小伙子,天天除了喝酒练剑,基本上也没啥业余活动,青春的荷尔蒙无处释放,远大的理想没地儿实现,正憋得慌。

1199年的一天,香槟伯爵他召集了一帮子朋友和臣属,举行了一场骑马比武大会,同时大宴宾客。

正在宾主尽欢之时,一位不速之客不请自来。

来人正是时任教皇英诺森三世的说客。

1198年登位的英诺森三世,名字虽然叫innocent,但着实是个狠角色。(具体可以百度维基)

他刚刚登位,就开始鼓动欧洲各国发起新的十字军东征,打击东方的异教徒,夺回圣地,光耀主的荣光。

他的说客来到香槟伯爵这里,自然是一番声泪俱下又慷慨激昂的演讲。

我们的小伙香槟伯爵,打小儿就听说过外祖父和舅舅们的丰功伟绩,自然是热血沸腾,恨不得马上率军东征,建功立业。

就这么滴,他带着自己的堂兄布卢瓦伯爵路易一世,连同自己的朋友臣属,还有弗兰德斯伯爵(包括今荷兰法国比利时部分地区)鲍德温九世等等开了个动员大会。

大会上,大家慷慨陈词,怒斥异教徒之暴行罄竹难书,圣地落入贼人之手天地失色。此次东征,必定摧枯拉朽,想那异教徒腐草之荧光,岂能比得上我等天主的骑士如天空之皓月。教皇使者也是激动万分,表示这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此次东征有上帝庇佑,必能马到功成。

最终,大家选定十字军东征的对象是埃及的阿尤布王朝,并推举香槟伯爵蒂博三世为总司令。各路贵族点齐兵马,只待出发。

正当群情激奋之时,有人说,埃及跟咱们隔着地中海,没船我们怎么走?

于是乎,又是一番开会讨论,大家决定推举六位代表前往威尼斯商谈船务合同。

为啥是威尼斯呢?地中海上能拿得出大量船只的,除了海军强国,还有热那亚人、比萨人、威尼斯人可以提供舰队。这三国都是商业共和国,虽然城市不大,但是为了维护贸易利益,发展出了强大的海军。而此时,热那亚和比萨正打的不可开交,能腾出手的,只有威尼斯人了。

(三)没钱憋死英雄汉,债务缠身动歹心

此时的威尼斯总督,名叫恩里科·丹多洛。

而威尼斯共和国的总督,本质上其实是威尼斯集团的CEO,对威尼斯集团的万人股东大会负责,做各种生意,为股东们增加利润。

此公当时已经年近90,双目失明,但纵横商场几十年,是个不折不扣的老狐狸。

丹多洛对远道而来的六位代表表达了热烈的欢迎。

宾主尽欢之后,丹多洛组织召开了威尼斯集团股东特别会议,商讨借船事宜。

在激烈而友好的讨论后,1201年4月,丹多洛代表威尼斯与十字军们签订了本次活动的合同。

合同规定:

1.十字军出动人数为4500名骑士,9000名侍从和20000名步兵;威尼斯人要为上述人马提供足量的给养和运输舰船。

2.威尼斯人另提供50艘战船为运输船队护航。

3.十字军向威尼斯人支付85000银马克。

4.本次东征的战利品,50%归属威尼斯。

5.船队1202年6月29日出发,合同有效期1年半。

一切看起来是如此美好,但是现实却是狠狠地打了诸位领主的脸。

不出意料的,人越多的活动,越是容易被放鸽子。到了出发时间,一共才来了不到两万人。

然后,人不够,自然钱凑不齐,连个开船的首付都付不出来。

另外蛋疼的是,我们雄心壮志的十字军总司令,香槟伯爵蒂博三世转年就挂了,带着雄心壮志向天父报到去了,享年22岁。

总司令虽然没了,但大家都来了,自然不能群龙无首。

最终,众人推举蒙费拉侯爵博尼法乔同志担任这个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蒙费拉侯爵虽然人少地小,但是身世还是有的。

他祖上沾亲带故有几个挂名的耶路撒冷国王,也算是名正言顺。

博尼法乔同志看着大家眼巴巴的望着自己,狠狠的吸了一口半截儿烟屁股,就去往总督府找丹多洛商量开船的事。

但是丹多洛告诉他:钱不到位,想走,没门!

于是,众骑士们砸锅卖铁,终于凑出了五万多。

领主们的想法是,大家都是天主的信徒,阶级友谊还是要有的,怎么着也得给上帝几分薄面吧。

但没想到,威尼斯人狡猾狡猾滴。

丹多洛斩钉截铁的说,我们有合同,白纸黑字!达不到要求,我就是不开船!

领主们无可奈何,只能再议。

但此时最辛苦的还是千里迢迢赶来的士兵们。

你想,一万好几千人,总不能在威尼斯城里驻扎吧。

威尼斯也没多大点地方,再说让这些士兵们进了城,指不定闹出什么矛盾。

于是,这一万多人,就只能驻扎在城外的利多沙洲上。

从图上大家就能看出,利多沙洲到底是个啥样子。

虽然到了现代,这里已经开发的很好了,著名的威尼斯电影节就在这里举办。但是在好几百年前的时代,这么个狭长窄小的沙滩,驻扎着大军,到底有多难受,可想而知。

终于,各位领主们等不了了。丹多洛同志,你给句痛快话吧!到底怎么样才满意!

这时我们的老狐狸,威尼斯总督丹多洛,终于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他不急不忙的讲,众位老铁,虽然大家都是为了主的荣光效力,但咱们就事论事,不是我老丹不仗义,我们全威尼斯为了东征的事儿也是跑上跑下,磨破鞋底都得自个儿掏钱。再说,你们驻扎在这,水电煤气啥的挑费也不少,我们也是勒紧裤腰带,好吃好喝供着。我们忙活了半天,也不能白整是吧。

不过话说回来,大家道上的兄弟,用遥远的东方的那地儿的四川话说,袍哥人家决不拉稀摆带,江湖义气还要讲一讲的。

这么滴,钱还差三万,咱们先欠着。合同要到期了,咱们可以续上。

只要众位老铁,在出征埃及之前,帮我们威尼斯把扎拉这个地儿打下来,一切都好说。

这话说完,先是一片哗然,又是一片激愤。

因为啥呢?

扎拉这个地儿,就是现在的克罗地亚的拉扎尔。

这是一个港口城市,曾经是威尼斯人的殖民地,后来被威尼斯人弄丢了,现在归属匈牙利王国。

而威尼斯人的主意,就是让十字军帮着自己把这个重要的港口城市夺回来。

但是,本来是东征的十字军,怎能连异教徒的影儿都没见着,就先向扎拉的基督教同胞插一刀?

但是迫在眉睫的是,一万好几千人还在岛上,如果威尼斯人断了粮,那大家只能喝西北风了。

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十字军们明白了,还是面包比主更重要。

就这么滴,1202年10月,浩浩荡荡的大军在威尼斯人的半是胁迫半是引诱的指导下,杀向了扎拉港,然后顺利的占领了城市。

威尼斯人得偿所愿,留下的是基督教世界的一片震惊。

教皇英诺森三世听闻此事,脸都歪了,说好的十字军东征,怎么打到自己人头上来了!一气之下开除了十字军和威尼斯人的教籍。

至于威尼斯人,他们有句名言,“先做威尼斯人,再做基督徒”,在赤裸裸的金钱利益面前,这都不叫事儿。

而对于十字军的众将士来说,罗马教皇天高皇帝远,而且现在的情况也顾及不了那么多了。

p.S.十字军攻占扎拉后,迫于教廷的压力,向匈牙利国王归还了劫掠所得,并发誓不再攻击基督徒。教皇大人考虑到东征的预期收益和十字军的士气,最终收回了开除教籍的惩罚。但威尼斯人拒不低头,惩罚保留。

(四)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一不做二不休

就在十字军们在扎拉修整时,一个神秘人来到了大帐之内。

此人是谁呢?正是我们前文提到的拜占庭流亡皇子阿莱克修斯和神圣罗马帝国国王施瓦本的菲利普的使者。

中军帐内,此人说出了一个大胆而又疯狂的计划,但是回报非常诱人。

那就是,十字军们帮皇子夺回君士坦丁堡,推翻他叔叔的非法政权,让自己的父亲复辟。

至于报酬,则如下:

1.拜占庭一次性支付十字军20万银马克。

2.阿莱克修斯代表拜占庭帝国率1万人加入本次东征。

3.有生之年,提供500骑士守护圣地。

4.拜占庭东正教会从此听从罗马天主教会的领导。

20万银马克是多少呢?这几乎相当于当时的大国比如英格兰或法兰西两三年的总财政收入。

出手这么一大笔钱,看来小皇子是真的一片诚意呀。

而看到这样的报价,众人反应不一。

诚然,条件非常诱人,但是十字军刚刚捅了基督教同胞一刀,要是再搞一次的话,那我们还叫十字军吗?我们不成了专业二五仔了吗?

但是威尼斯集团CEO丹多洛同志却两眼放光,恨不得把这帮子十字军老爷们全部绑起来签下这笔大买卖。

因为什么呢?这不光是一笔巨大的金钱报酬,更重要的是,拜占庭帝国曾仗着武力,取消了威尼斯人贸易特权,并把它们驱逐出了贸易协定。如果此事能成,威尼斯人就有了筹码,重新掌握东地中海的大片贸易,指日可待。

而彼时天主教廷的反应呢?

教皇英诺森三世心情复杂。

基督教会自1054年正式分裂成罗马天主教会和拜占庭东正教会之后,统一东西教会是每一代教皇的夙愿。现在大好的机会摆在眼前,但是英诺森三世又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支持东征的十字军进攻君士坦丁堡,只好打了个哈哈。

虽然大家争执不下,但是无钱无粮的困境还摆在眼前,欠威尼斯人的巨款也没有着落。最终,在丹多洛的极力游说下,十字军们只好一不做二不休,决定在进攻埃及之前,先帮着小皇子夺回王位。

就这样,浩浩荡荡的船队没有向南前往埃及,而是转向东进发,并于1203年6月抵达了君士坦丁堡城下。

十字军首先攻下了金角湾对岸的加拉塔解除了后顾之忧,然后从君士坦丁堡的金角湾海防城墙展开了猛攻。攻防战进行了不到半个月,小皇子的叔叔,阿莱克修斯三世收拾了金银细软弃城逃跑。小皇子的父亲伊萨克二世被从监狱中放出,迎上了皇位。但是老头子被折磨的够呛,身体已经不太行了。1203年8月,小皇子登位成为共治皇帝,称阿莱克修斯四世。

十字军众将士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好了,事儿办完了,皇帝,咱们账该结了吧?

没想到阿莱克修斯四世却开始打马虎眼:众位老铁,那个啥,库里没银,先缓一缓,等来年开春税收上来,咱们再结账也不迟……

十字军众人:缓?我TM…………为啥我们就这么惨,我们只是想出来打个异教徒,怎么前脚碰到无良债主,后脚又碰到你这个老赖……

万般无奈之下,一万多人只能在君士坦丁堡城外驻扎下来。

而此时阿莱克修斯四世的日子也不好过。他许下的重酬,对此时的拜占庭帝国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他老爹伊萨克二世听说儿子欠下的巨债,瞎了的眼睛都要被气复明了,只能表示这皇帝我不当了,你还是让我回监狱里待着吧。巨大的债务面前,阿莱克修斯四世只能加重加大税收力度……

很快的,君士坦丁堡百姓一片怨声载道,而靠外国军队复国的皇帝,马上失去了民心。另外没拿到报酬而怨气满满的十字军,自然和百姓群众们矛盾冲突不断。最终,1204年2月,现任拜占庭帝国总管,原皇帝阿莱克修斯三世的女婿,发动了政变,吊死了引狼入室的皇帝阿莱克修斯四世,登位成为新的拜占庭皇帝。巧合的是,这个哥们也叫阿莱克修斯,称阿莱克修斯五世。

没想到阿莱克修斯五世登上皇位后,直接把君士坦丁堡的大门关了,大笔一挥,原来签的合同全部作废!你们这些十字军从哪来的给我滚回哪里去。

这下算是真的点着了火药桶。本就憋了一肚子怨气的十字军终于爆发了,开始了对君士坦丁堡的围攻。攻城战进行了不到一个星期,阿莱克修斯五世眼看无力回天,就效仿他的老丈人,收拾了金银细软跑了。

1204年4月13日,一万多杀红了眼的十字军冲进了君士坦丁堡城内。

彼时的君士但丁堡可不是正篇儿1453年里那般窘迫,多年的经营,让这里真正成了财富的聚集地。

十字军的人都来自哪儿呢?都是西欧大陆上的农村来的土老帽儿,哪见过这般富丽堂皇。

一万多十字军在君士坦丁堡进行了三天三夜的烧杀劫掠,事后统计,他们劫掠的财物总计价值高达50万银马克。连带着威尼斯人也是满载而归,至今,威尼斯人的镇城之宝四尊铜马像还展出在圣马可教堂里。

这四尊铜马与真马是1:1等大,表面镀金,工艺非凡,现存于威尼斯圣马可教堂楼上。复制品安置在圣马可教堂的正门上方。曾经这四尊铜马被拿破仑看中运到了巴黎,后来拿破仑战败,威尼斯人又把它们夺了回来。

心满意足的十字军们和威尼斯人,在君士坦丁堡捞足了好处。而没有了皇帝的拜占庭帝国,被十字军首领们和威尼斯人肢解,成了拉丁帝国和一系列附属国。其中,十字军名义总司令蒙费拉侯爵博尼法乔,由于领地毗邻威尼斯人死敌热那亚人,故在威尼斯人的强烈反对下,收了一大笔好处后退出了皇位争夺,由弗兰德斯伯爵鲍德温九世当选为拉丁帝国首任皇帝,首都君士坦丁堡,统领领土为原拜占庭帝国的四分之一。

而各位十字军首领们瓜分了剩余的四分之三的土地,建立了一大堆拉丁帝国的附属国。

而威尼斯人则表现出了狡猾的商人本质。

威尼斯总督丹多洛直接索取了东地中海上一大串岛屿和港口,包括克里特岛,埃维亚岛,伯罗奔尼撒半岛等地,重新开张了君士坦丁堡的威尼斯租界,并在拉丁帝国各地城市里边都划了威尼斯人的势力范围。因为划了大量领土,威尼斯人又自称为“八分之三东罗马帝国”。

至于此次十字军东征的目标埃及…………

管他呢!

(五)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好了,这就是我们本次的故事,第四次十字军东征。

本次东征,异教徒没打,却先攻下了基督教同胞的扎拉港,又洗劫了文化和财富名城君士坦丁堡。

前文书也讲了,这也是君士坦丁堡立城以来,唯二两次被外人攻破。一次是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一次是1453年的君士坦丁堡之战,死于奥斯曼帝国之手。

让我们说说这场浩劫的始作俑者最后的命运吧。

威尼斯总督恩里科·丹多洛,自此再没返回威尼斯,不到1年(1205年)死在君士坦丁堡。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后,奥斯曼士兵把他的尸骨拖了出来,没搜到金银财宝,于是就暴尸了荒野。

拉丁帝国首任皇帝鲍德温一世(就是弗兰德斯伯爵鲍德温九世),登基不到1年(1205年)就挂了,拉丁帝国的国祚也只持续了57年,在1261年被小亚细亚半岛上的原拜占庭帝国分家势力尼西亚帝国攻灭。

这也算是冥冥中自有报应吧。作者:郭大没有

一本爱情编年史_《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


一本有完整时间轴的爱情编年史——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心得体会

“一本有完整时间轴的爱情编年史”,刚合上书页,我这样归纳道。

从情窦初开时的相遇,到费尽心机的接近,第一次通信时明明没有什么实质内容,却躲在厕所里紧张得浑身发抖,一直到最后“一生一世”,六十年的爱情长跑让人动容。然而,除了感动之外,费尔明娜私定终生后突然又反悔让我读时感到讶异,阿里萨后来拥有的众多情人也让我吃惊。

可是细细琢磨,是啊,并非所的爱情都如卡西莫多,如果说《巴黎圣母院》适合二十岁追求爱情的年轻人看,本书更适合我这样,已过而已,迈向不惑的人来品味吧。

阿里萨对费尔明娜的爱,当然是爱,那他对别人就不曾有爱意吗?那些曾让他反复想起的女人们,那些陪他度过最困难时间的女人,那默默牺牲自己只为了成就他事业的女人,那在半夜三点只凭暗号就为他开门,听他倾诉的女人,甚至那为了他自杀,让他终于与一辈子的夙望在一起的时候,仍然关上门好好痛苦了一场的女人。

难道不是爱么?

“死亡唯一的痛苦,便是不能为爱而死”,那么,为了阿里萨自杀的阿美利加,大概并不觉得痛苦吧。

阿里萨是不幸的,他在自己所追求的幸福门外,等待了将近一辈子。阿里萨是幸福的,这一辈子,有那么多女人慷慨地给予他爱,不求回报。阿里萨是宽容的,尽管费尔明娜如此对他,他的爱却始终如一。阿里萨是残忍的,他在等待一个残忍的人时,又残忍地让多少人白白等了他?

反观费尔明娜,一生的经历则寡淡得近乎愚蠢。她轻易地相信了青春所带来的冲动,私定终生却没有细想过阿里萨为了找到她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于是又同样轻易地因为他的外貌而轻视他,几乎一瞬间便抛弃了他。因为吃惊与嫉妒而迅速的嫁给了乌尔比诺,明知是“浮华而已”却仍旧买回一堆看过即忘的破烂,任由它们占满了人居住的空间。尽管阿里萨最终俘获了她的心,却并不是被他一辈子的坚守所打动。从某种程度上说,她是最最幸运的,毫不费力就赢得了全城最具声望的男人的心,同时又获得了阿里萨一辈子的爱:一辈子以德报怨的爱。尽管,她到最后也未曾学会爱,说什么“如果一定要做那见不得人的事,那就做吧”,七十二岁高龄了说脱掉上衣的话阿里萨“不会喜欢的”,拜托,那个男人爱了你一世,难道渴望的只是你的身体吗?肤浅,傻瓜。

为什么同样是人,对爱的感知,一辈子的收获与付出,相差能如此之大呢?书中有一句话,“爱情,首先是一种本能,要么生来就会,要么永远都不会。”我倒不愿意采用这句简单又毫无根据的妄论。阿里萨的爱与被爱,源于他母亲的敏感与多情。妈妈对他的鼓励与安慰,一直以来充满爱的培养,使他在母亲过世后仍会到她房间里寻求心灵的平静。母亲鼓励他爱她,不是为了她家的地位,更不是为了财产,只是简单的:因为他爱。

同样是单亲家庭,反观费尔明娜的父亲,他一心只希望女儿嫁入豪门,为此不惜一路无言带她外出几年,与亲戚大吐苦水。犯罪行径败露之后一个人死在故乡,他的女儿呢?甚至没有想过为了父亲回去一趟。

所以,爱情怎么会是本能呢?爱情是果实,成长的经历中所获得的爱便是土壤。爱情是光明,而太阳则是它的源泉。只有在爱中成长的孩子,才有能力感知爱,散播爱吧。作者:长沙市直青年读书社 谢健

诠释爱情的真谛_《1980年代的爱情》读后感400字


诠释爱情的真谛_《1980年代的爱情》读后感400字:

爱情是什么?恐怕很难用只言片语说清,但爱情绝不是只有一种模样,1980年的爱情就跟现在的爱情不一样。

这是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悟,爱情身为一种美好的情感,却因为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给相爱的人完全不同的感受。美好的爱情是极难得的,在野夫那个年代,爱情是一种奢侈品。不不!一点也不奢侈,相反,它应该是最廉价的东西,廉价到其他任何事都比爱情重要。

这是那个时代给爱情的烙印。常常听人说一句话:我从来不关心正直,因为那离我很远。可从野夫的书里,所有人的命运都和正直息息相关,何况是一点小小的个人情感。那种本该幸福的人生,被某种外力生生扭曲的痛苦是我们这代人体会不到的,或许将来还会体会到,这都不好说。书里也能看到野夫的克制和释然,对命运的无常已经看透,便不在纠结,说多了也只能成为又一本禁书。

那个年代的过来人,如果你问他们爱情是什么?其中很多人大概都会说:爱,就是放弃。那这个时代的爱情又是什么呢?高高在上的房价又斩断了多少情愫?作者:辛巴吼吼

《1980年代的爱情》书籍图

喜欢《爱情,是祝福,也是诅咒_《艾约堡秘史》读后感》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蒙古秘史读后感蒙语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