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最好的我们电影读后感 > 地图 > 最好的我们电影读后感,2024最好的我们电影读后感范文大全
最好的我们电影读后感相关栏目
最好的我们电影读后感热门栏目
最好的我们电影读后感推荐
最好的我们电影读后感

(共 3145 篇)

  • 1、 「必备」电影《最好的我们》观后感汇总7篇

    我们会观赏很多经典的电影或者电视剧,思维与故事情节不断地“互动”,产生很多的感触,观赏了之后,我们对于这个作品都会有自己的感悟,整理我们的思维,写观后感不啻为一种好的方式。观后感究竟该如何写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必备」电影《最好的我们》观后感汇总7篇”,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电影《最好的我们》观后感 篇1

    最近在追一部剧《最好的我们》,觉得它能产生一种共鸣,起码我是深有感触的。剧中的余淮身上有某人的影子,让我回想起了他。曾经年少时代的我们,和剧中的主人公有些相似,那时的我虽不是典型的学渣,但数学是死穴,大题基本没思路,而同桌的他是个学霸,先嫌弃我笨然后再给我讲题,有时把我惹火了,就冷不丁的和他说话,他会沉默一会儿,我心里开始自责,坐着瞎想,可他又拿起书,不厌其烦的讲数学题,讲完后自然和好如初了。和余淮比较,他俩很相似,特别毒舌,常常被他损的体无完肤,但损完后,又换了个人似的,给我零食吃,这就是打个巴掌再给块糖?

    有次我莫名其妙地心情不好,没心思做题,他看出了我的情绪,递过mp4让我听,至今清楚地记得听了两首歌,《青苹果乐园》和《坚强女人心》。他那时的偶像是小虎队,以至于现在一听到小虎队的歌曲就会联想到他。第二首是《武十郎》的主题曲,当时我们一起追那部剧来,讨论剧情,武打动作,讲大结局。班级娱乐表演我唱了这首歌。

    中学时代我们朋友,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我虽然理科不如他,曾写了篇两千字的`文章参加全市作文竞赛,但无音讯了。文章另外复印了三份,自己留着,外地的闺蜜和他各一份,题目是《结束了错误的奔跑》,有的朋友说有点深奥,我留的那份搬家时已遗失了,略有遗憾。他手上的不知还保存着不,文章里提到过他,给他时他就随手放在桌子上,继续做题,看了真让人不爽,不过他就那样,习惯就好。后来的我们仍然好友般的相处,有段时间,我常常放学后找他,但不和他说话,他开口了,让我没事不要找他,说会很尴尬的,说如果有事,会尽力帮我的。有时偶遇了,便闲聊几句,但偶然间听到别人在议论我俩,我思绪万千。后来听到有人指着我问他,是你对象?从那以后我们疏远了,我不想解释什么,他也一样,觉得清者自清。在校遇到,我们沉默不语,仿佛陌生人。上学路上碰到,我们很自然地聊起最近的学习情况,但谁也没提别人误会我俩的那件事。

    青春期的我们,对友情和爱情的界限很模糊,也想过自己对他是友情呢还是掺

  • 2、 热!电影《最好的我们》观后感(850字)
    电影《最好的我们》观后感(篇一)

    鼓起勇气拍摄《最好的我们》遵从内心演绎最真实的耿耿

    “拍这个片子是鼓起勇气拍的。因为很多观众都看过八月长安的小说,写的很细腻,真实又不做作,我看完特感动。我们就很担心这样一个有内容的好ip,在我们拍的时候把好的东西流失掉了。”当被问及路演到现在的感受时,导演章笛沙坦言自己之前压力特别大,如今看到观众的反应很受感动:“现在看到你们的欢笑与泪水,我特别感动,也坚定了信心。心中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互动中,何蓝逗阐释了自己心中的耿耿:“当我诠释电影版耿耿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要保持真实,她的感受和她要表达的东西都应当是真实的。无论是一个女生有心事时展露出的小喜欢还是小悲伤。”老师张峰觉得何蓝逗版的耿耿“娇小、惹人怜爱还有一丝刁蛮”,此时张平在一旁补刀:“调皮可爱,狂野又嚣张。”同学们也纷纷为何蓝逗打分:九分是因为怕你骄傲,九十分是因为你演得真好。

    表白可亲可敬的老师回忆可甜可盐的青春

    体会爱情的过程甜蜜美好,追求爱情的道路坎坷波折。错过爱情的苦涩与失而复得的甜蜜交织在今晚大学的礼堂里。“上课的时候戳他,我有的时候没带尺子,有的时候没带橡皮。夏天来了穿短袖,碰他一下就乐开了花。”一个女生想起高中时与同桌懵懂的爱情,她所爱慕的是教导主任的儿子。这段学生时代的恋爱也如大多数的学生恋爱一样,没有撑住高考的考验,在毕业时刻无疾而终。“他去了北航,我留在这里,好好念书。”言语中透露着告别恋人的失落与不甘。还有一位从英国回来的男生希望借着机会,追回自己的前女友:“那时候走掉就和她分开了,回来喝了几天酒,她不回我微信,听说她会来这里我就来了。”坐在台下的女生也登台回应了他的告白:“我也没有长远的打算,走一步看一步就好。现在有点想捶他。”更有学生借着机会回忆起自己的高中老师:“一拍桌子就要反抗班主任,这于我而言是很有即视感的。另外文理分班时老师眼里的那种不舍也很像我的高中老师。老师,谢谢你们。”

    陈飞宇、何蓝逗两人恣意大笑,此次发布的特辑也为两人的甜蜜再次加糖,看着十几岁的的陈飞宇、何蓝逗,在戏里戏外嬉笑打闹,让人不禁想起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以及青春里想要表白的那个人。

    电影《最好的我们》讲述了高中生耿耿和余淮因名字结缘,在高中三年里共同成长,经历分别又再度重逢的故事。在同桌的三年里,两个人渐渐互生好感。余淮会对耿耿袒露自己的不自信;耿耿也会认真地为他

  • 3、 对电影《头号玩家》的浅薄看法:虚拟与现实的对决

    头号玩家虚拟与现实的对决,人性的追求,小编整理了一篇对电影《头号玩家》的浅薄看法:虚拟与现实的对决供大家欣赏!

    《头号玩家》一上映,我就买票看了,虽然我不是一个游戏迷,但我却是一个电影迷,我想说说自己对这部电影的一些浅薄看法。

    斯皮尔伯格先生,这部电影的导演,是我少年时代乃至今天的偶像。他执导的电影,《侏罗纪公园》《et》《大白鲨》《辛德勒名单》等等,我都不止看了一遍。一开始看片,冲的是导演,看完片子,对游戏也有了一种新的认识。

    01 虚拟与现实的对决

    《头号玩家》讲述的是2045年的世界。那时候,人类的生存环境已经非常恶劣了,垃圾遍野、草木不生,唯一的一点慰藉,寄托在了虚拟游戏绿洲上。

    人们的日常生活,在vr提供的虚拟游戏绿洲和残忍的、需要蝇营狗苟的现实世界中穿插。

    在虚拟世界里,你是英雄,是战无不胜的斗士,是打怪杀人就能赢取金币的大富翁,有英俊迷人的面孔,有团结协助的朋友,有亲密无间的虚拟爱人;

    而在现实世界,你可能需要每天忍受着姨妈和她的渣男友的欺负,可能因为没钱只能住在车尾箱改造的贫民窟里,可能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瘦弱矮小、无人关注的少年。

    这就是虚拟与现实的差别。

    问问你自己,要是可以一直生活在虚拟游戏中,你愿不愿意?我想很多人的答案是,愿意。

    戴上vr眼镜,登录账号,就能摇身一变,成为另一个自己,耀眼的自己,成为世界之王,多美妙。我想这便是沉迷游戏的人的心态,一是可以摆脱现实身份,摆脱那个窝囊的自己;二是可以忘记时间,忘记烦恼和抑郁。

    游戏像一味药,而我们的玩家对这味药会上瘾。

    如果非要虚拟和现实斗一斗,你猜谁会赢?

    电影给我们的答案是,绿洲再强大,也只是一款游戏,也只是让玩家戴上vr眼镜、各种感应道具,更真实地体验到游戏中的惊险刺激、疼痛快乐的一款游戏。

    最终,你还是会被吃喝拉撒叫醒,你脱下眼镜,重回现实。

    02 主题依旧是人性的追求

    虽然电影中大部分场面是玩游戏、闯关卡,但对自我、友情、爱情和成功的追求, 依然是商业电影永恒的主题。

    电影中,绿洲的创始人去世前在游戏里布下彩蛋,哪个玩家先赢得彩蛋,便可继承绿洲游戏公司几十亿的资产。全世界玩家趋之若鹜,大家明白,成为游戏之王,也意味着成为现实世界的王。

    全世界游戏玩家多如牛毛,为什么主人公韦德能够通过种种磨砺、打败无数窥觑王位的人,赢得胜利?

    我认为,这与他和游戏创始人的某些经历经历息息相关。他们都经历了

  • 4、 最好的我们:曾坐同一桌越过了整个青春

    我上大学的时候,《最好的我们》刚刚问世,那时候它也叫《流水混账》。我熬着夜一个章节一个章节地追,被八月长安感动得一塌糊涂。后来,它被改编成网络剧了,由刘昊然和谭松韵主演。作为原著党,我又孜孜不倦地追着看了

    如今,《最好的我们》要上星播出了,就在浙江卫视台!我我选择再看一遍小说压压惊:

    1、喂,我们坐同桌吧

    耿耿,她是一个平凡的少女,长相和能力都很普通。上天垂怜,让她踩到狗屎运,竟然考上了全省第一的振华中学!余淮,他是一个人缘很好,很爱开玩笑的小眼睛男生。他很高很瘦很阳光,笑起来的小虎牙很耀眼。他还是个学霸,是振华中学出了名的小爷。

    喂,咱俩做同桌吧!

    好。

    2、前途很重要,可我舍不得离开一个人

    进入高中就意味着要高考,余淮和耿耿一直都在各自努力着,除了对彼此的心动,前途也很重要。

    书里的余淮在经历生活的百般变故之后,丢掉了自己的理想主义。因为贫穷的家境,因为重病的妈妈,他只有将对耿耿的喜欢藏在心里。多年后重逢,他已不再是那个大声对耿耿说你要继续崇拜我的少年,但是,他依旧朴实而又坚定地对耿耿说,困难只是暂时的,你别担心。

    余淮最舍不得的,一直是耿耿。

    3、耿耿于怀,余淮一生只有耿耿

    在小说里,八月长安花了很多笔墨去写余淮的母亲、余周周、林杨、洛枳、盛淮南,还有蒋年年、简单、徐延亮、韩叙和班主任等人。有学业,有家人、同学、朋友、老师,还有喜欢的人,学生时代才会完整。这些人和事在一起组成光和影,交织在余淮和耿耿的青春里。

    耿耿旁边是余淮,连起来就是耿耿余淮,那是故事的开始,也是结尾。余淮一生只有耿耿。三年时光,我们都坐在同一桌,那时候的我们是最好的我们,不枉你我耿耿于怀这么多年。

    最后,在这里要说的是,少女们大爱的路星河,并不是小说中的人物,是后来电视剧改编加上去的。路星河,一个不温柔的富二代,但是却为了耿耿做尽所有温柔的事情。他真的很好,但是,作为原著党,耿耿余淮才是最好的我们。

    因为他们曾坐同一桌,在一起越过了整个青春。而这个青春,是他们的,也是我们书迷的。

  • 5、 最好的我们读后感书评

    相信大家都看过由刘昊然和谭松韵主演的电视剧《最好的我们》,很多网友看完后都表示印象深刻。小编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原著《最好的我们》读后感,一起欣赏吧!

    凯鲁亚克说:愿我们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傍晚,戴上耳机到曾经的高中跑步,迎面而来一群年轻稚气的高中生。这些充满胶原蛋白的脸庞让我想起一部八月长安的青春校园小说改编的网络自制剧《最好的我们》。在振华高中里,耿耿和余淮两人不打不相识,一对冤家成了同桌。他们和贝塔、简单、周末、班长一起,度过了难忘的高中三年。

    当时的他是最好的他,可是很久很久以后的我,才是最好的我。最好的我们之间,隔了一整个青春,怎么奔跑也跨不过的青春。不管是有最好看的侧脸的你,还是有着天真无忧笑脸的他,时间就在那里定格了。青春就是这样,好得像是无论怎样度过都会被浪费。如果有时光机,多想回头重读一回高中,即使有强劲的对手数理化,即使每周只放半天假,即使所有时间都在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高中生活并没有多少惊涛骇浪和波澜壮阔,那努力的懈怠的、欢乐的沮丧的、笑过的哭过的记忆,那当时只道是寻常的过往,那最好的我们、最坏的我们,都是不能磨灭的青春印记。

    当简单说出那句一厢情愿就得愿赌服输时,更理解她了。是啊,一厢情愿就得愿赌服输。但那之后,绝不是顾影自怜不是自我封闭,而是敞开心扉去付出去接纳。

    就算不是一厢情愿的耿耿余淮,也经历了十年的耿耿于怀。所以,在耿耿于怀的日子里,要开心啊你。又酷又温柔的你。在自然之雪弥漫天际时堆雪人,在冰雪世界游人如织处看冰雕,在大草原的湖边看候鸟飞过来,在布拉格的广场让琴键透着光,你都要去经历。

    之前的一切一切,都已经走远。

    或许,那就是一个回不去的最好的时光、最好的青春、最好的我们吧。有回忆可酿,有故事可追。当时就想,比高考更难、更复杂、更刀光剑影的事,多了去了。更何况,那么多人朝着一个方向疯狂奔跑,多好啊。只是,我们要用四年大学时光怀念高中三年,再用余生怀念学生时代。

    不是所有坚持都有结果,但是总有一些坚持,能从一寸冰封的土地里,培育出十万朵怒放的蔷薇。

    虽然生活不是电影,不能铺陈几个蒙太奇镜头来重返十七岁,但是青春啊,你欠我一个同桌,他叫余淮。你什么时候还给我啊?

    一个被考研英语阅读折磨的下午,读完了这本书。

    我的青春里没有出现过余淮的身影,高二进去文科班甚至连个女版余淮也没见到。但我和开头的耿耿一样,侥幸进了一所重点高中,

  • 6、 重读《最好的我们》有感

    重读《最好的我们》有感

    在读大学以前,除了资源有限,更是有老师家长规定不可以读课外书,那都是不顾正业,班主任不时地巡查,看到谁桌上有本读者都被收走,后来听一同学讲,他一看不下去书就看课外书,竟然没被发现,嗯,应该是他成绩太好,老师比较放心,还记得一次买了一本《十大元帅的岁月》,也不记得怎么就买了,回去就被我爸骂了一顿,这是你应该看的书吗?然后,那本书也就搁置放在一边,至今没有翻阅过。

    现在回想高中时代,印象中也只记得读过《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红楼梦》这样几本书,每次都是放假期间,几天几夜不睡,晚上怕被发现,就在被窝里挑灯夜读,准备高考的时候都没有这么用功过,跟着书中的人物或喜或悲,然后每次我妈喊我吃饭,每每埋怨,晚上不睡,整天白天睡,回到家也不开心,整天跟欠了你什么似的,看到就烦,你说你回来干嘛,我习惯了不解释,就任误会一直下去,反正他们永远无法理解。

    读大学了,再也不会有人说这不能看,那不能怎么怎么样,终于得以个性得到释放,然后,经常跟别人开玩笑我叛逆在大学才开始。

    为什么要谈到最好的我们?

    刚读大学,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与陌生,其实自己是没有太多心思去阅读,接触到八月长安的书,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有人推荐去读她的《你好,旧时光》,然后是《最好的我们》,作为大三的学生,竟然看这类青春的小说看到入迷,看到心血澎湃,看到开始思考人生观价值观,看到开始不再对身边的人与事做出表面肤浅或者不负责任的评价,开始心胸开阔,开始善待他人,也开始学着善待自己,我也因此结识了志同道合的闺蜜。

    最近一直热播《最好的我们》,看了一下,还是有很多失望,那不是我认识的耿耿,也不是我所熟悉的应该的余淮,我也将我所想象的人物形象弄丢失了,重读,我一边又一遍的找寻那个我所熟悉的耿耿余淮,虽然会有所干扰,还是又被感动的一塌糊涂,那种简单的相处,不说话的舒服,没有什么情与爱的争执,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眼神,一个小小的动作,小小的美好的丰富的内心世界,确实电视剧是表现不了的。

    每次读到一下文字,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感受,你呢?

    我们不负责任的用几句话将人家捧高,但万一摔下来,谁也不会去接住她。

    现实生活中,除了小孩子之间那种小小的嫉妒作怪,长大如我们甚至我们的父母,大家仍总是喜欢狠狠地抬高别人,无论是家长的你看你家的谁谁怎么那么厉害,那么聪明,以后肯定找份好工作,找个好婆家,等到人家不如意的时候,不知道

  • 7、 观《最好的我们》有感

    观《最好的我们》有感(一)

    《最好的我们》是一部电视剧,青春剧,讲的是耿耿和余淮两个人的感情故事,两个高中生的故事,还有女生耿耿的闺蜜们,还有路星河这个疯狂追求耿耿的人。我就不能看这种爱情片,尤其是青春题材的,我这个人太过于多情善感,没办法,性格定了,想改也改不掉,看完这部剧又是一顿心潮澎湃。

    也是根据小说改编的,近几年这种小说改编成电影的好多。不过不同的是,并诶有打胎什么的,讲的更多的是两个人的高中生活,感情培养阶段。

    第一集,有一句话很好:"当时的他,是最好的他,可是很久很久以后的我,才是最好的我,最好的我们之间,隔了一整个青春,怎么奔跑,也跨不过的青春。"耿耿可爱啊,90后吧,现在都是90后的天下了,是我喜欢的类型,年轻就是好,不用化妆,就漂亮的很。耿耿说:"相机是要记录生活的",说的真好。耿耿和余淮,这两个名字注定就要有一段感情的啊,当然,这是小说。

    第二集,余淮要和耿耿一桌,耿耿说,我愿意,哎,就像是说我愿意一辈子和你在一起一样。

    第三集,耿耿坐机车,戴头盔的样子真是美,可爱。耿耿说"突如其来的不一定是灾难,也有可能是惊喜。"

    第十七集,耿耿为了余淮放弃学文。

    后面很多内容,当时看的时候没有记录,现在也懒得一集一集再看一遍了。说几个印象大的地方吧。

    简单和韩叙是同桌,是发小,简单从小就喜欢韩叙,高中时更是无微不至的照顾韩叙,原本注定在一起的一对,结果并没有在一起。其实这就是现实,爱情归爱情,现实归现实,感情真的很脆弱,感情需要维系。

    大家看见韩叙和贝霖在宾馆门口抱着,就以为他俩开房了,其实并没有,是贝霖因为爸爸有外遇而伤心,可是误会就这样产生了,又不能解释,或者说应该解释但韩叙的性格太好没有解释,导致简单和韩叙最后没有在一起。有些感情注定要留在心里,留在记忆里。

    整部剧给我感触最大的一句话就是,班主任在教室里说的:"可以有喜欢的人,关键是能不能和喜欢的人一同成长,你的努力能否配的上她,你能否给她幸福。"我觉得这句话真的是太精辟太精辟了。回想青春期的爱情,简单纯洁,刻骨铭心的更是不在少数,但为什么最后没有走到一起呢,究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成长。有的是两个人都没有成长,就被生活琐事压倒了,有的是一个人成长了一个人没有成长,就不合适了。健康的两性关系应该是相互仰慕,平时自己努力提升自己,让自己配得上对方,两个人一同成长。

    最后的结局吧,路星河向耿耿求了50多次婚

  • 8、 《我们给孩子什么才是最好的》之读后感

    《我们给孩子什么才是最好的》之读后感

    我想每一位父母都想给自己孩子最好的,但很少有父母去思考:给孩子什么、该怎么给才是最好的?读了蔡礼旭老师《七彩人生》关于德行教育的精彩演讲:我们给孩子什么才是最好的?之后,我想每个父母都会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并从中得到一些切身体会,能够正确的教育自己的孩子,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拥有美好的未来。以下是我从中得到的体会:

    懂礼貌,讲道理。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所谓习惯成自然,少成若天性,从小就要教育孩子学会懂礼貌,这样在他的人生旅途中自然会懂得尊老爱幼,孝敬长辈,和别人和睦相处。

    另外,从小就要孩子讲道理。父母要经常以生活实例给孩子讲道理,渐进的,把孩子教育成一个知书达理、讲理懂事的好孩子,而不会是一个自己觉得对就是对,觉得错就是错的蛮横无理的孩子。学会懂礼貌,讲道理是孩子学会做人的基本前提。

    以身作则,家庭环境扮演着重要角色。俗话说,环境影响人,伴随孩子成长的父母以及整个家庭环境影响孩子的一生。父母为人处事的态度、道德行为、孝道之心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人的道德品行有高有低,因此,作为家长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学会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身作则。

    当我们在看电视读报纸的时候,却要求孩子认真读书;当我们整天抱怨、谩骂、急功近利时,却教孩子要宽容、文明、脚踏实地;当我们常为一些小事而争吵时,当我们,却不知道这些已经给孩子的成长留下了阴影。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首先,作为家长就要以身作则,教育孩子的同时,也在督促自己,提升自己的素质修养,这样也就给孩子成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正确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引导孩子养成谦虚谨慎、勤俭节约、有责任感的好习惯,不骄奢淫逸,不自私自利。现在很多孩子普遍都有攀比心理,这都原由现在的社会风气,大人的言行影响孩子的心理。今天刚看到一则新闻,南京某一小学生过10岁生日,请了班里37名同学,家长以该小学生名义捐献20万现金及50万元的棉衣被,令人吃惊的是抽奖环节,特等奖送出三辆小轿车!宴会估计要花掉上百万,奖项很多,一二等奖都是翡翠饰品,三等奖是10台笔记本电脑,而且得奖率很高。这种行为对年幼的孩子很容易造成不良的影响---虚荣攀比。

    这真是一位聪慧且睿智的妈妈,她没有把对死亡的恐惧带给他的儿子,她说:死是生的一部分;无论我是生是死,我都会是你的妈妈,她并没有担心她智商只有75的孩子,在没

  • 9、 最好的我们读后感

    导语: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拥有着一个兵荒马乱的青春,那里有着最美最纯的友谊,有着小芽破土来到这世界的羞涩暗恋,有着迷惘,有着失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最好的我们读后感,欢迎借鉴!

    最好的我们读后感一:

    作为一个大三的毕业狗。来不及回想高中,大学已经又要走完。突然看《最好的我们》觉得高中三年一幕幕在重现。心里说不来的感觉,于是决定用笔记下此时的心情。

    好久没写读后感,不知从何下手。突然想下笔,手指落在键盘上却打不出一个字。也许这就是青春最让人回味的感动。

    前段时间,那部《何以笙箫默》开播,又掀起对与青春的热浪。与《最好的我们》不同的是这是一部抒写大学到毕业的小说,《最好的我们》是一部抒写高中三年青春的小说。但是主题却是一样,一样的女生爱上一个优秀的男生,偏偏这个女生不会读书,偏偏这个女生很喜欢拍照。偏偏在《何以笙箫默》,默笙第一张拍到的就是何以琛,这个法学才子,而《最好的我们》是耿耿跟余淮碰面的时候,耿耿也一样拍到余淮,这个冲击清华北大的人如此相似的开始却不一样的结局,最后何以琛依然很辉煌,可是《最好的我们》的余淮却因为家庭背景无法继续读书,但是最后都是一个圆满的结局,他们都在一起了。《最好的我们》写的是高中三年,而《何以笙箫默》写的大多是毕业以后,这是最大的差别。也许是因为我没有看到《何以笙箫默》的原著只看到电视剧,所以我的观点还是片面。我相信原著一定很精彩。

    不管是高中还是大学,都是每个人的青春。每个人的青春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是为什么我们会将那些青涩回忆深藏。经历过高考的人都说因为高考,经历过毕业的人都会说找工作。我还没毕业,我就谈谈高考吧。

    记得同学前几天跟我说:你是一个参加过高考的人,何必担心害怕这个呢?参加完高考的人真的坚不可摧吗?参加完高考的人就一定踏过未成年的那道坎了吗?参加完高考的人就真的高中的自己说再见了吗?真的跟高中一点都没有关系了吗?就真的能忘记高中所有青涩的回忆了吗?不能。所有的回忆只是被深藏,但是却没有办法被遗忘,如果哪天重新拾起,那一幕一幕都将重现。

    高考完,有人到了远方,有的人依然在,却顾不得去相伴。高考开始每个人都面向新的未来,但是是否有人发现大学既没有重新开始,却也忘不了过去。有些人有些事,一旦重新被掀起,就一发不可收拾。那种说不出的感受。那些不能说的秘密重新燃起欲望。

    这部小说在2013年首次出版,可想而知,作者大约在2012年

  • 10、 最好的我们读后感范文

    《最好的我们》耿耿因为爸妈离婚,使她变成学渣少女。初三的努力让她竟然考进重点高中,虽然功课摆尾,但同桌学霸余淮使他依然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两人感情萌发。高考两人失去联系,七年后,两人意外重逢。

    【读后感一】

    曾经,好友笑我晚熟。因为我在大四即将毕业时才看饶雪漫,她说那是人家中学就看了的。我笑答:我就喜欢这时候看,怎样!

    如今,看八月长安的《最好的我们》,同样是校园题材,如果好友看见了,或许也会笑话我一番:你都毕业两年了,还看人家中学生的读物!

    然而,这次我必须反驳。从事教育工作两年的我,此时看《最好的我们》这部长篇小说,跟处于中学时代的同学们相比,有另一个解读的角度。

    这部语言有趣,读来让人忍俊不禁的作品,并非寻常的校园题材之作,它有它的深度。

    第一次阅读八月长安的作品是在2015年,也就是去年。那部作品叫《你好,旧时光》。主人公余周周的小学遇见一个不能称之为老师的老师,所以当余周周毕业时,她送她的老师一句话:做一个好老师。看到这里,我不禁有点儿纳闷,八月长安该不会是对老师有偏见吧,怎么对老师的描写都带有批判的味道?后来,看到作者对余周周初中老师的描写,感觉好一点儿,教师队伍还是有药可救的。一直到昨天看完《最好的我们》,里边被称为快乐农村青年的老师张平,我发现,作者对教师的看法还是公平公正的,并没有一竹竿打翻一船人。不愧是我喜欢的青年作家。

    三天的时间,我把《最好的我们》看完。一开始就撞到一起的女主角耿耿和男主角余淮终于如愿在一起了。经过耿耿高中三年和后来的七年的心理斗争和反复试探,她终于跟自己的初恋携手。

    比起《你好,旧时光》里的女主角余周周,《最好的我们》的女主角耿耿给我感觉更贴近人间。余周周好像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冷女神,难以靠近;而耿耿则是有着少女的小心思、理科学得特别吃力的普通高中生,她让我想起了高中时的自己。

    高中时,我也跟耿耿一样,理科学不会,也没兴趣去学去做题,我总是用学文科的方法学习理科,效果自然打折扣,这是我后来才总结出来的。所不同的是,耿耿遇到了一个能够恰到好处地帮助她而她又喜欢被帮助的同桌余淮。在余淮的帮助下,她渐渐学得好一些,再加上她的关键时刻不掉链子,她如愿考上北京的一所高校。并在毕业后经过尝试,发现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且非常勇敢地辞去人们眼中的香饽饽北京市公务员的职位,全身心投入自己的摄影大业中,成为一个人见人羡慕的年轻有为的眼里有

  • 2019-09-20

  • 2023-05-05

  • 2019-11-16

  • 2019-10-11

  • 2019-11-06

  • 2023-03-09

  • 2022-12-14

  • 2023-01-10

  • 2019-09-23

  • 2022-12-12

  • 2023-02-04

  • 2023-03-24

  • 2023-01-02

  • 2022-04-05

  • 2023-02-01

  • 2023-04-30

  • 2019-11-16

  • 2022-06-30

  • 2023-02-19

  • 2023-05-02

  • 2019-09-23

  • 2022-03-21

  • 2023-04-17

  • 2022-12-05

  • 2022-11-29

  • 2023-03-24

  • 2022-03-01

  • 2019-10-24

  • 2022-05-07

  • 2021-07-26

  • 2022-08-10

  • 2022-07-18

  • 2019-10-28

  • 2021-11-25

  • 2019-11-02

  • 2022-02-28

  • 2019-11-16

  • 2019-11-06

最好的我们电影读后感
最好的我们电影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最好的我们电影读后感,最好的我们电影读后感大全,最好的我们电影读后感2024,更多最好的我们电影读后感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