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读后感 > 地图 > 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读后感,2024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读后感
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读后感相关栏目
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读后感热门栏目
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读后感推荐
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读后感

(共 7644 篇)

  • 1、 读《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有感一

    读《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有感一

    寒假又到了,还准备过年了,大家是否在每天收红包或看电视、陪长辈出去玩的同时在家静静的阅读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呢?我说我吧,在这个寒假里我阅读了一本老师推荐的《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感受颇为丰富,接下来,让我跟大家来交流交流一下吧! 首先,这本书整体给我的感受轻松、灵动。 说它轻松是因为整本书里带有一些动漫插图,用现代网络语,给我们讲述了“论语故事”、“庄子故事”、“孟子故事”和“禅宗故事”以及“周易故事”而画这些插图的漫画家却是慕容引刀,他的漫画书在我家有几本,在写这一篇文章之前我还特意去翻了几下发现他每一本漫画书都是用一只名叫“刀刀狗”来代表他在其中的形象,而且他在之前漫画书里的形象都像一个忧郁的诗人,在故事中的女主角每次受到挫折或遇到困难时,他便会出现,并“吟诗一首”让女主角自己去悟,然后让女主角突破困难,坚强面对挫折,给女主角一种朋友的感受,这也是他的一本代表作,《朋友刀刀》。《朋友刀刀》是一本治愈心灵的一本书,给人感觉忧郁,书里的每一句话都需要读者联系自己的生活去感受,不是很易读;但在这本《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中,“刀刀狗”表达出的却是幽默,每一幅插画中的对话都充满了幽默,就像在讲双口相声,尤其是在“禅宗故事”里:第一百三十页的那副讲述一位僧人问兴善惟宽问路的故事,僧人和兴善惟宽一唱一和,便很容易懂这个故事的意思,大家也可以去看一下那页。“禅宗故事”也是这一套书里我最喜欢的一本,怎么喜欢我一会儿再告诉你们。所以慕容引刀这次的文笔改变也是一大看点,给他以前的读者一种天翻地覆的感受,也可以吸引更多人来看,也吸引了我。 在整本书中吸引我的不仅是慕容引刀的那一幅幅动漫插图,还有易中天的精彩演说,在整套书中,易中天运用了很多的设问句,给读者带来一种他在自问自答的感觉,也有一种像是百科全书的感觉,问完答完后,他便会使用一些相关的故事和一些古代名言来解释他的回答,而这些故事却很偏门,在一些相关的书中也没提到,所以会给读者带来新鲜感,使更多人来看,这也是这一本书与其它同类型的书的差别,让人看完一个故事又想看下一个故事;不仅如此,易中天在解释回答时还会用古代名言,尤其是在“论语故事”中运用得最多。三国的、史记的,等等意思相近的古代名言几乎都在里面,像一本“古代名言大宝典”,这更容易让人信服。 以上就是我对这一整套书的大致的感受,你的呢?接下来我就

  • 2、 《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读后感作文 4篇

    《易中天中华史》读后感作文一

    在一个学期快要结束的时候,我们老师给我们推荐了一套书,名字叫《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我买的是插图本所以只有六本,但是这六套书却蕴含着很大的精华,我也看过不是插图版的,内容跟插图版的略有不同,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插图版的吧。 首先我先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作者——易中天。易中天,1947年2月8日出生,是湖南长沙人,19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好羡慕)。是中国知名的作家,学者,教育家。后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易中天长期从事文学、艺术、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研究。著有《美学思想论稿》、《艺术人类学》等知名的作品。还有慕容引刀,他是一位笑起来非常温暖的漫画家,早年从事动画工作,曾为诸多海外动画片担任动画导演。2002年创作了"刀刀狗"漫画形象,并成为了中国治愈系漫画的先行者。主要作品集有:《爱你不是两三天》、《忘了2010博览会的自己,做回一条狗吧》等, 这是我在网上摘抄的部份内容。 书里有精美的插图,插图里的人物,你一句我一句,好像是一家人一样,就算是有些不公平。另外作者巧妙的运用了人物的对话,引出了下一个主题,有时候还可以帮助我们改变不正确的观点,并且还让人易懂作者这句话的意思。 我们首先来说一下孔子吧,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想入仕,可是世间善恶浑浊,挑他的人都有很多都是为了名利而去利用他,所以孔子就一直一会儿入仕,一会退儿仕,但那些人有没有想过这样有没有意义呢?还有孔子的学生,有一些都比孔子大,最大的学生是子路,他虽然很不让孔子省心,但是,他是最讲义气的,虽然当时有内战,但是他坚持要去为他的雇主服务,可是当他要进去雇主的家时,但是门却没开,他故意说要放火,想把雇主引出来,却引来了两个守卫,这时他的头冠掉了,他十分淡定的捡起他的头冠绑上,守卫见机把他剁成了肉泥。虽然子路没有那么聪明,但是,他是孔子的学生里最讲义气的,所以他是孔子最喜爱的学生之一。孔子听到他去世的消息后,马上就悲痛欲绝,三个月后就离开了人世。 还有庄子,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庄周了。我读了几篇之后,我就知道了庄子是道家思想,因为他把自然视为平等,比如他的一个朋友问他鱼的心情,结果他说鱼就是鱼,你怎么知道鱼的心情?结果他的朋友就答不上话来了。庄子还想,鸟就是鸟,有自己的生存方式,不应该跟鲲鹏去比,鲲鹏也有自己的生存方式,所以才没听小鸟的嘲笑。只是现在这个故事被许

  • 3、 《易中天中华史》读后感

    《易中天中华史》读后感(一)

    《易中天中华史中华根》读完了,完全颠覆范文澜、翦伯赞史书搞法,但以今说古的读史方法很值得阅读和借鉴。

    今日偶尔发现网上质疑甚多,不妨传播一点读此书的诀窍。

    名学者写史另类,肯定对反响有准备。不妨回头看看每编的后记,尤其是第一本《祖先》。易中天20xx年5月12日拜见了吴敬琏先生,为何要讨教一些学术问题?

    吴敬琏是经济学家,易中天中华史是历史散文着作,他料定吴老会说怎么保证你说的历史是真实的问题,这正是他最终需要的。而后,顺理成章回答这个问题中华史面世后的质疑。读过第一篇后记的出发点目的地北冰洋导航仪发现号处女航,便能豁然了。顺带补充一句:这易中天之处女航正是你无法证伪与证不伪之间的海域。

    能回答吴敬琏先生的问题,还在乎其他人质疑乎?

    本人与易中天老师有过一面之交,也知道一点个性。他用讲课方式着文,对于那些并非硬伤的质疑,甚至仅为自以为是的硬伤,是不屑一顾的。说到硬伤,于是也就挑一点:商殷不应一笔带过。商殷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已被考古发掘所证明。立足于此,周小国灭大邦、蛮荒克文明,以德立国、以礼治邦,结束神明、开辟人本,就更明晰了。

    《易中天中华史》读后感(二)

    秦始皇是历史上争议较多的一位人物,在伟大领袖赞扬他以前说他好的不多,伴随他的几乎都是焚书坑儒、修长城、建阿房宫等负面评价。但无论有多少争议,有一点是应该肯定的,即:他统一了文字2020等,促生了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大国。

    秦以前,我们理论上是个整体的中央大国,实际上是分散、半独立的联合体,各诸侯国之间不一样的东西太多了。用许慎的话说,当时是诸侯力政,不统于王,田畴异晦,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2020异形。也就是说,法令各异,语不同声,字2020不同书,衣不同饰,车不同轨,而且还币不同形,尺不同长,称不同重。一句话,几乎没有一样是一样的。这颇有些像欧洲,人长得都差不多,但各国有各国语言、文字2020、文化、货币等等。而且,那时的我们甚至比欧洲还乱,起码人家的度量衡、汽车的标准是一样的(现在货币也统一了)。

    具有如此之多的不一样独联体是非常容易解散的,时间一久,难免就会分裂成完全独立的小国。所以说,如果没有秦始皇的大一统下的诸多统一,恐怕就没有我们今天这个具有960万平方公里,13亿人口的大国了。正是秦始皇的诸多统一(特别是文字2020统一),避免了中央之国

  • 4、 读后感易中天中华精选

    读后感大全专题“读后感易中天中华”推荐内容。

    书本在狭小的方寸之间,让我们领略大千世界,细细品味作者的作品,您一定能从中体会到什么,不妨畅快淋漓的把他写出来,优秀的作品读后感范文都有哪些特点呢?经过搜索整理,小编为你呈现“读后感易中天中华”,欢迎你的品鉴!

    读后感易中天中华 篇1

    两次大动荡都因为前一种文明出了问题。春秋面临周文明的崩溃,魏晋面临汉文明的危机,总之是老祖宗风光不再,新问题层出不穷。不同之处仅仅在于:周的差错在制度,汉的麻烦在文化。因此春秋战国以后,诞生的便是新制度。魏晋南北朝以后,诞生的则是新文化。与汉文明相比,唐文明更具有开放性和兼容性,就连独尊儒术也变成了三教合流(儒释道),尽管官方思想和主流意识形态仍是儒学。帝国没有了激励机制,个人没有了奋斗目标。一个世家子弟,几乎刚生下来就有做官的资格,那又何必努力何必奋斗?因此即便为官一任,也不造福一方。如果有人认真工作,还要被嘲笑,被讥讽,被视为俗气。至于国家的兴亡,自然不必也不会关心。因为他们的荣华富贵是家族的门第和郡望决定的,不是王朝和皇上的恩典,那又何必管帝国的死活?因此高级士族中人大多只知有家,不知有国。国难当头,首先想到的是保家,不是卫国,王衍的狡兔三窟和卖主求荣就是证明。有趣的是,帝国似乎也没指望这些家伙保卫自己,朝廷授予世家子弟的大多是清要之职,地位高,待遇好,事务少,责任轻。繁杂而辛苦的工作,都交给庶族寒门。久而久之,上层社会便充斥着无能之辈。除了清谈误国和腐化堕落,其他什么都不会,只能做寄生虫。然而待遇和特权却一点也不少。根据西晋政府颁布的占田令,官员可以按级别占有近郊田。一品五十顷,依次递减到九品十顷。更重要的是,法令颁布之前大族多占的田亩并不需要清退,没占够数的却可以“依法”补足,真不知道帝国中央对贪腐的态度是遏制还是鼓励社会不公的结果,是两晋比东汉更加迅速地腐朽。靠垄断仕途起家的士族其实是文化暴发户。暴发户都是要炫富的,因此连同名士们自鸣得意的雅量、清高和洒脱,都带有炫耀和标榜的意味。他们追求的真实、自由和美,竟只能通过佯狂、醉酒和男人女性化来实现,这说明这个阶级完全没有底气。士族注定只能是文明的过客。这就跟春秋战国的大夫和士并不相同。后者是生机勃勃的新生力量,代表着方兴未艾的地主阶级,腐朽没落的只是上层的领主阶级。这时,华夏文明当然可以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实现自我修复和自我

  • 5、 易中天中华史读后感

    易中天中华史读后感一:读《易中天中华史:秦并天下》有感

    (504字)

    秦始皇是历史上争议较多的一位人物,在“伟大领袖”赞扬他以前说他好的不多,伴随他的几乎都是“焚书坑儒”、修长城、建阿房宫等负面评价。但无论有多少争议,有一点是应该肯定的,即:他统一了文字等,促生了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大国。

    秦以前,我们理论上是个整体的中央大国,实际上是分散、半独立的联合一体,各诸侯国之间不一样的东西太多了。用许慎的话说,当时是“诸侯力政,不统于王,……田畴异晦,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也就是说,法令各异,语不同声,字不同书,衣不同饰,车不同轨,而且还币不同形,尺不同长,称不同重。一句话,几乎没有一样是一样的。这颇有些像欧洲,人长得都差不多,但各国有各国语言、文字、文化、货币等等。而且,那时的我们甚至比欧洲还乱,起码人家的度量衡、汽车的标准是一样的(现在货币也统一了)。

    具有如此之多的不一样“独联体”是非常容易解散的,时间一久,难免就会分裂成完全独立的小国。所以说,如果没有秦始皇的大一统下的诸多统一,恐怕就没有我们今天这个具有960万平方公里,13亿人口的大国了。正是秦始皇的诸多统一(特别是文字统一),避免了“中央之国”的分崩离析,他的这个功绩是应该充分肯定的。

    易中天中华史读后感二:易中天中华史:祖先读后感

    (407字)

    一本站在学术的角度写给大众看的科普书籍。

    原始时期的人类,没有直接的文字记载的史实,全凭后代的人的只言片语、神话传说和考古发掘的实物资料。面对这些不辨真伪的猜测和推测更加考验一个人对历史的态度和把握。易中天先生本来就对历史有着很深刻的认识,在本书中又运用了王国维先生推荐的实物史实并重的治史之法。语言平实却丝毫不见一般史书的枯燥。很推荐。

    在本书中难能可贵的是,不仅仅是事实的堆砌,更有作者对原始人类一精一神的思考。从懵懂的混沌到渐渐有知,因何母系,缘何父系,整段石器时代的脉络被这样轻松画出。读者理解的更加容易,却也反映了作者的学术高度。与此同时,在本书中提出了诸多与大众认知相悖的一些想法。虽然历史已然尘封,真相不见天日。但是却不妨碍好奇的后人追逐真相的脚步。研究没有对错,在于它给后人的启示,其意义的价值远远大于结论。

    总之,本书粗一粗一读是一本可一爱一的历史科普小文,细品却大有乾坤。看您挖到哪一层了,无论深浅,总有收获。

    易中天中华史读后感三

  • 6、 《易中天中华史》系列读后感

    《易中天中华史》系列读后感(一)

    《易中天中华史》系列中发现最好看的还是第二本《祖先》,那种颠覆,将东西方文化巧妙的结合,亮点突出,让我欲罢不能,读了还想再读。

    越往后,对我来说,更是一种文化的洗礼。因为不是文科出身,很多政治、历史方面深层次的东西并不是能一下子理解,虽然易教授已经写得很通俗了。在看《百家争鸣》时,我很想理顺各家的观点,然而,看的时候觉得言之有理,加上自己那仅有的对各家的浅显认识,?能看懂,但是看过以后,却有种记不住的无力感。毕竟,最这些的没有什么深入的研究。

    这系列丛书让我大开眼界,不论是从大的文化、政治等方面的了解,还是一些有趣的小知识。比如,我知道了英文中的八月august是纪念奥古斯都屋大维的,知道了门阀这个词是怎么来的等等,还了解了诗经中为什么有那么多美好的诗句,什么是封建,西周的邦国制度是怎么进行分封的,原来历史书中有如此多的细节没有介绍,有如此多有趣的故事被枯燥的教条式教学代替。

    尽管这系列丛书也有一些毛病,比如我觉得易教授老是将每况愈下和每下愈况用错(我个人认为他用错了),有时候能感觉某本书他写得很混乱,有时候觉得他写的某些片段没有考虑读者的水平,自顾自说,看得我好几次都想跳过去,或者扫视过去,留不下什么印象,而其实我知道这个地方其实挺重要,但就是静不下心去认真读。但这套系列丛书我仍然是褒大于贬。对于我这样一个理科女生来说,已经觉得很酣畅淋漓了?。绝对是满满的收获。甚至看到某些章节觉得历史真是一面镜子,真是可以古为今用。虽说现在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但是那些治乱循环的背后,有太多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小到个人,大到企业、国家。

    这套丛书的感受不是简单的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的,这里仅说个总体感受,待自己沉淀、消化、吸收,再去评说具体的细节吧。

    《易中天中华史》系列读后感(二)

    《易中天中华史》已经读到了最后一本《三国纪》。

    《三国纪》读过之后,对书中一段话感受颇深,引起我的共鸣。这段话主要是要讲明这样一个问题,即:为什么三国这段在整个中国历史长河中并不太重要的阶段却能如此引起大家的兴趣。但我认为他不仅说清楚了三国热的原因,还揭示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底层的人民)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固有观念。书中的这段话是这样说的:

    传统社会的中国人,其实是一直有梦的。第一个梦叫大同梦,也就是回到部落时代。第二个梦叫小康梦,也就是回到邦国时代。这两个梦都实现不了

  • 7、 读后感易中天中华1000字通用

    当不同的人看完作者的作品,他们都会有不同的心得体会。最好的读后感就是人内心的想法。是不是现在对作品读后感还无头绪呢?编辑特地花时间为你收集并编辑了读后感易中天中华,欢迎你阅读与收藏。

    读后感易中天中华 篇1

    因为“百家讲坛”和各类小品的“笑点”而知易中天老师,后来发现这个“师者”相当励志,因为时代造就了他的一种人生,结果也因时代造就了他另一种人生。作为晚生,我喜欢这样的老师。

    读易中天老师的作品,你从来都不会有“好为人师”的反感。他的“非历史”系列作品,有些文字几乎能把人笑岔气。即便在这些历史作品中,我们也能读出他幽默机智的一面。

    “易中天中华史”系列,第一部看上去不如我早先读完的“铁血蒙元”单本,大概是年代久远而多从典籍中“寻章摘句”的缘故。但是,不可否认,易老师解读典籍也很有见地;看得出,著书工作非常辛苦,工作量大到惊人,因为既要解读典籍,还要参考其他作者解读典籍的文字。光这一点,我们就该真心感谢易老师!否则,我们就不会看到另一个角度的中华史了。

    “易中天中华史”第一部看完,掩卷而思,发现中国古人,及至今天的“儒者”,其实仍在思考人生的意义,家国的意义,天下的意义。或许只是时代不同而已,人类对自身、家国和天下的思考其实一直都没有中断。兴许,两千年前就有“全球化”的趋势,只是限于时代和科技手段,人类只能“小打小闹”。

    而今天的我们对“全球化”趋势已然没有“抗拒”之力,但科技的高速发展到底将人类带入更加美好的世界,还是带入无法返回的“绝境”,现在看来还不大好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拿智能手机来说,它的发展飞速,给人类的影响多是“负面”,人类越来越依赖于“智能”,懒惰大概会成为“普世病”,好吃懒做的越来越多,下地干活的越来越少……这跟先秦时期“百家争鸣”时代争论“人性”的善恶如出一辙。人手一机,每天耗费在玩手机上的时间几乎是一天的一大半,而很多人早已落下“病根”,形成过度依赖手机的“恶性循环”,没有手机就像丢了魂一样,玩起手机完全可以不要爹娘;智能手机无疑是二十一世纪的“鸦片”。这么说,有人肯定会跳出来破口大骂,难道你忘了手机带来的便利?没错,这就是“中华史”告诉我们的意义:三千七百多年来,我们祖先的思考和抉择,其实都在“好坏”两面而成的一个“大圈”里打转。

    世间万物,都有两面,大多好坏参半,没有绝对的好和坏。人类如何驾驭好坏参半的人性和发明创造出来的东西,既需

  • 8、 易中天中华读后感1000字通用

    以下是由编辑为大家整理的“易中天中华读后感”,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面对同一本书籍,有着不同的心得感悟是很常见的事情,读完作者写的作品,心中常有波澜。写读后感可以给我们很大的启迪,重新建立学习的态度。

    易中天中华读后感 篇1

    《易中天中华史》已经读到了最后一本《三国纪》。

    《三国纪》读过之后,对书中一段话感受颇深,引起我的共鸣。这段话主要是要讲明这样一个问题,即:为什么三国这段在整个中国历史长河中并不太重要的阶段却能如此引起大家的兴趣。但我认为他不仅说清楚了三国热的原因,还揭示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底层的人民)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固有观念。书中的这段话是这样说的:

    传统社会的中国人,其实是一直有梦的。第一个梦叫大同梦,也就是回到部落时代。第二个梦叫小康梦,也就是回到邦国时代。这两个梦都实现不了,就开始做治世梦。这就是帝国时代的中国梦。

    治世梦也包括三个内容。首先是希望有一个仁慈而明智的好皇帝,这就是圣君梦。其次是希望各级官员清正廉洁,这就是清官梦。如果圣君和清官都指望不上,则希望有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就是侠客梦。

    圣君、清官、侠客,就是中国人的千年梦。

    易中天老师认为,这三个梦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替我们圆了,用刘备、孔明、关老爷三个文学形象替我们圆了。因此,罗贯中的三国史深入人心,流传甚广,以至于正史反而几乎无人知晓。

    其实,何止是《三国演义》帮中国人圆了千年梦,中国的古典文学作品无一不是在帮中国人圆这一千年梦。何止是古典文学作品,戏曲、评书、曲艺等中国的传统艺术,也无一不是在帮中国人圆这一千年梦。说这些传统的文学艺术在帮中国人圆这一千年梦还不大确切,其实是中国人(底层的中国人)自己在利用这些形式圆自己的千年梦。现实中缺的,在文学艺术中找补、找补而已。

    中国人的这个梦一做就是几千年,至今仍在做着。虽然唱了几十年的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但仍然盼着能出一个好皇帝,出不来好皇帝出个清官也好,实在不行弄个侠客替我们出出气也行,最不济了还有个因果报应等着呢,让他下辈子托生到咱家当牛做马,咱往死里欺负它!反而是那些不怎么唱这支歌的地方却不再盼着出什么好皇帝或清官,看来这事与唱什么歌没多大关系。

    历史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外界客观因素变化了,思想观念也得随之而变。现在皇帝是难再出现了,好皇帝就更难有了(好皇帝的前提得是皇帝)。清官嘛,没有好的制度,清官也会变

  • 9、 易中天中华读后感1000字集锦

    读后感大全主题阅读推荐:“易中天中华读后感”。

    经过整理,我们为你呈上易中天中华读后感,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唯有阅读,才能在时光里装进更加丰盛的内容,在阅读作者的读后感书名后,相信您一定对此有所感悟,对于刚刚读过的书籍实际上并不是很深刻的,这时候需要写一篇读后感,一篇优秀作品读后感书名的读后感到底应该如何撰写。

    易中天中华读后感【篇1】

    嘉靖十四年到万历十二年,年仅十几岁的懵懂少年嘉靖帝被迫成为皇帝,自此大明王朝内阁朝夕莫测,上演一出出独裁专断的荒唐戏码,估摸着时间跨度半个世纪。

    《严嵩与张居正》一书正是以浅显易俗的白话描述着曲折离奇的历史故事。

    在古代封建制度的王朝中,皇帝就是真命天子,那就自然有一批辅佐天子的内阁朝臣。即是朝臣,自然有忠臣、奸臣之分,还有一小撮表面中立者们。

    事实上,作为一个王朝中最高权力者,嘉靖帝可谓是一个玩弄政权的高手。他即重用忠臣,也重用奸臣,使其相互制衡,朝廷也就达到坐收渔翁之利。可见,无数群臣挣得你死我活,归根结底还是天家江山得了最大益处。

    虽说嘉靖帝少年做了皇帝,可他毕竟是过继来的,他自己也有亲生父母,这不刚坐上皇位就到处串掇要立自己父母为兴献帝后,还不顾群臣反对,打死了几十个大臣,收了奸臣张璁和桂萼为朝廷重臣。

    自古以来,大家都信奉“天命不可违,来者犹可追。”

    因此,严嵩被嘉靖提拔重用,不可谓不是天命。成熟起来的嘉靖帝就是一只狡猾的狐狸,正巧遇上经验丰富的老狐狸严嵩,两人臭味相投,一拍即合。

    从此,这个靠着严苛的科举制度出头的历史大奸臣,就走上了奴颜婢膝媚上邀宠和弄权谋私的不归之路。恶人自有恶人磨,最终把自己搭进了权术的坟墓,成了王朝的殉葬品。

    作为有着士大夫深厚底蕴的重臣张居正,他的命运相对严嵩要顺遂一些,也可以说是他把握住了命运赐予他的好时机,遇到了年少不经事的小皇帝,获取他的极度信任。于是,有着皇帝这个大靠山,张居正手握专权,直达王朝内阁的顶缝,做了大明唯一的太师。

    虽说,张居正聪明的把握了这个绝好时机,完全有能力糊弄小皇帝,从而做一个隐形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独裁者。然而,从骨子里就接受权臣尊卑思想的他是一个一心为国家出力的做实事的人。用此时机,他施展浑身解数,大显身手,励精图治,只改革五年,朝廷的国库财富就增长了三倍之多。

    张居正是个有能力有野心的人,但他的确是一个才华横溢做实事的人,他用这场改革挽救了大厦将倾的

  • 10、 《易中天中华史》读后感300字

    秦始皇是历史上争议较多的一位人物,在伟大领袖赞扬他以前说他好的不多,伴随他的几乎都是焚书坑儒、修长城、建阿房宫等负面评价。但无论有多少争议,有一点是应该肯定的,即:他统一了文字等,促生了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大国。

    秦以前,我们理论上是个整体的中央大国,实际上是分散、半独立的联合体,各诸侯国之间不一样的东西太多了。用许慎的话说,当时是诸侯力政,不统于王,田畴异晦,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也就是说,法令各异,语不同声,字不同书,衣不同饰,车不同轨,而且还币不同形,尺不同长,称不同重。一句话,几乎没有一样是一样的。这颇有些像欧洲,人长得都差不多,但各国有各国语言、文字、文化、货币等等。而且,那时的我们甚至比欧洲还乱,起码人家的度量衡、汽车的标准是一样的(现在货币也统一了)。

    具有如此之多的不一样独联体是非常容易解散的,时间一久,难免就会分裂成完全独立的小国。所以说,如果没有秦始皇的大一统下的诸多统一,恐怕就没有我们今天这个具有960万平方公里,13亿人口的大国了。正是秦始皇的诸多统一(特别是文字统一),避免了中央之国的分崩离析,他的这个功绩是应该充分肯定的。

    易中天中华史读后感(二)

    《易中天中华史。中华根》读完了,完全颠覆范文澜、翦伯赞史书搞法,但以今说古的读史方法很值得阅读和借鉴。

    今日偶尔发现网上质疑甚多,不妨传播一点读此书的诀窍。

    名学者写史另类,肯定对反响有准备。不妨回头看看每编的后记,尤其是第一本《祖先》。易中天20xx年5月12日拜见了吴敬琏先生,为何要讨教一些学术问题?

    吴敬琏是经济学家,易中天中华史是历史散文着作,他料定吴老会说怎么保证你说的历史是真实的问题,这正是他最终需要的。而后,顺理成章回答这个问题中华史面世后的质疑。读过第一篇后记的出发点目的地北冰洋导航仪发现号处女航,便能豁然了。顺带补充一句:这易中天之处女航正是你无法证伪与证不伪之间的海域。

    能回答吴敬琏先生的问题,还在乎其他人质疑乎?

    本人与易中天老师有过一面之交,也知道一点个性。他用讲课方式着文,对于那些并非硬伤的质疑,甚至仅为自以为是的硬伤,是不屑一顾的。说到硬伤,于是也就挑一点:商殷不应一笔带过。商殷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已被考古发掘所证明。立足于此,周小国灭大邦、蛮荒克文明,以德立国、以礼治邦,结束神明、开辟人本,就更明晰了。

    易中天中华史读后感(三)

    这是

  • 2019-09-21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0-17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8

  • 2019-10-19

  • 2019-11-16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09-23

  • 2023-04-28

  • 2019-10-09

  • 2019-10-24

  • 2019-10-19

  • 2021-09-06

  • 2019-09-21

  • 2023-02-15

  • 2019-10-09

  • 2019-10-24

  • 2023-01-06

  • 2023-02-14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5

  • 2023-03-07

  • 2023-03-12

  • 2022-11-19

  • 2019-09-20

  • 2019-09-28

  • 2019-09-20

  • 2019-10-16

  • 2022-12-13

  • 2023-02-14

  • 2019-09-20

  • 2019-11-11

  • 2021-04-23

  • 2022-04-30

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读后感、2024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