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观后感 > 地图 >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观后感,2024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观后感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观后感相关栏目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观后感热门栏目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观后感推荐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观后感

(共 8150 篇)

  • 1、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观后感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观后感(一)

    昨晚,当演出进入尾声,观众全体起立、长时间鼓掌之际,我的第一反应是要向您、向为这场大戏付出智慧和辛劳的创造者们致敬。

    我是第二次观赏节目,这次与湖南新闻奖的评委一同走进剧场,不仅没有产生所谓的审美疲劳,反而再次被她的艺术魅力深深感染。皓月当空,青山巍然,天地悠悠,心潮逐浪。距离更近了。记得第一次看节目,我和观众都觉得场面大而场景远,人物的表演和表情更是遥不可及,朦朦胧胧,看不真切。改版后把部分演出前移到观众席前,主要人物和精彩场面近在眼前,让人听得清话语,看得到面容。拉近,不仅是空间的,更多是心理的、情感的。可近方可亲,信哉斯言。

    细节更多了。改版后,在保持宏大叙事的气势同时,新增了大量艺术细节,特别是毛泽东与农民、矿工、战士、与亲人的互动,举手投足,一问一答,意味深长,血肉丰满。细节是艺术魔力的秘密所在,细节影响整体,细节决定成败。

    场面更美了。声、光、电等多种现代舞台手法的应用,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当然伴随而来的是情感冲击。尤其是中国版图板块的变化组合,进入娴熟向好的境界,让人叹服。而烟花、枪炮声、汽笛、激光,恰到好处,既不抢戏又大为增色添彩。

    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主潮中,在弘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背景下,在中国人民越来越崇敬自己的开国领袖的舆情里,《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荡气回肠,感天动地,释放出不同凡响的正能量。

    恕我浅陋,个人感到最值得商榷的是作品的风格定位,即剧中大量采用西洋歌剧、情景剧的对白等手法,这也许让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耳目一新,但是,对于大量缺乏这些艺术欣赏准备的中老年观众,可能会有点"隔",有点"生",甚至不解其味,难领其妙。

    毛主席要反复倡导艺术创作中的中国风格与民族气派。如果能尝试增加一点民族风、民间乐、民俗派,比如花鼓调之类,或许更吻合此时此地此情此景的表现,更让观众自然而然入戏。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观后感(二)

    一代伟人,天之骄子---毛泽东,出生于平凡之家。自从懂事以来看到的都是中国人民被欺压,听到的都是祖国又被侵略的国耻。他立志成就一番事业。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李大钊等马克思主义的熏陶和他自己的不断努力学习下,他成为一位才华横溢,对军事政治具有独到的见解的军事评论家。他创办湘江评论,客观的评价时事。

    面对蒋介石发动的一场腥风血雨的战争,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取得的",引导人民发动武装

  • 2、 读《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有感

    观看完朱日和9o周年阅兵,怀着无此骄傲和自豪的心情,向着昨日的追忆,我沉重的捧起《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该书认真看了起来,勿忘昨天,重追我们的民族之魂???毛主席。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三湘大地,人杰地灵,随着三声龙吟之声,1893年12月26日毛主席诞生于三湘韶山。幼年的毛主席聪明伶俐、艰难刻苦,带着对知识的求知若渴,毛主席9岁便能背诵《水浒》、《三国演义》等国学精髓并立志出关求学。在孜孜求学路上,毛主席接触了进步思想,亲眼目赌强权镇压下民不聊生,此时他毅然投笔从戎开始了解救民族,解救国家,解救四千千万受苦受难大众的草命道路。

    加入进步思想的共产党,通过秋收起义,南昌起义到立足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在反动派几次对井岗山围剿和被逼长征的遵义会议上,已经确定了旧中国必须按毛主席的战略方针和思想才能让革命取得胜利。面对反动派的围追和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毛主席用他超越常人的军事、政治和统领才能,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一场场革命胜利并建立了新中国开创中华历史新篇章,也奠定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华民族之灵魂,为中国之灵魂。

    追忆历史,勿忘昨天。毛泽东思想为中华民族之灵魂是历史选择,人民选择,这灵魂带领我们一代代人永立世界之巅。郁达夫曾说过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没有灵魂的民族是灾难的,一个污蔑民族英雄和民族灵魂的人是可悲的。我们在享受无数革命先烈用他们血肉之躯建立的新中国,我们在享受美好与和平,但竟然有部分精英份子一边享受这美好时代一边用他们龌龊的语言中伤我们的民族之魂---毛泽东!在这我请这部份人放大眼睛看看,曾经的苏联是那么的强大,但他们的民族之魂列宁则被人污蔑,最终走向了分裂,在此也请这部分人好好看看中国历史。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勿忘历史,勿忘昨天,尊重和敬仰我们民族之魂一一毛泽东,用他一生光辉,一生的思想,全心全意为国为民,无私奉献,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将永立世界之巅!

  • 3、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观后感200字

    几天前的晚上,我和妈妈去毛泽东爷爷的故乡—湖南韶山,观看大型山水实景演出《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演出刚开始,全体起立,唱国歌,然后演出正式开始。演出的主要内容有毛爷爷走出韶山救亡启蒙,领导秋收起义、长征、抗日战争、渡江战役、建立新中国等事件。表演非常精彩,一会是飞机的袭击,一会是飞夺泸定桥的艰险,一会是渡江战役的悲壮,最后是新中国开国大典的雄壮。

    看完这场演出,我觉得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我要好好学习,将来回报社会。

  • 4、 《中国有个毛泽东》读后感

    《中国有个毛泽东》里的故事很多,很感人,你是否也被毛泽东百里求师,知难而进的精神所打动?

    《中国有个毛泽东》里的故事很多,也很感人,而给我印象最深的要算是青年毛泽东百里求师的故事了。

    1913年春天,毛泽东考进了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暑假,一师绝大多数教师和学生都离校了,而毛泽东认为暑假是读书的好时机,就留在学校。他在读书时,发现自己对一些社会问题和学术争论还不很明白,便想请教杨先生。但杨先生住在离长沙120华里的板仓,怎么求教呢?毛泽东有些犹豫了:把问题记下来,等开学后再向先生请教?可是他又觉得不踏实。转眼看到百丈高的土台子,那是一担、两担、三担以至万担土垒起来的。学问也是这样,今日记一事,明日悟一理,积久才成学问。今日的疑难问题必须今日解决,不能留到开学!于是,毛泽东拿定了主意。第二天一大早,他便穿上草鞋,带上雨伞,从长沙步行百余里,去拜访老师。到掌灯时分赶到了杨先生家里。杨先生一家人见了风尘仆仆的毛泽东,又是诧异又是称赞。

    读到这里,我为毛泽东认真求学的精神而深深感动。一个人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总会碰到一些疑难问题,对这些疑难问题,是丢在一边,或是等老师来解答,还是自己主动地去钻研,去请教呢?青年毛泽东给我们做出了榜样今天的问题今天必须解决。不懂,就要努力去钻研,去请教。如果光是等待,便会万事成跋陀。

    我们小学生正是学习时期。我们今天学好了文化基础知识,就好比筑好了土台子的台基,台基扎实了,就为将来垒起百丈高台,为我们将来攀登科学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天,我们学习的条件要比毛泽东求学时期优越得多,我们更应该刻苦努力学习。

    当年毛泽东百里求师,为的是中国的解放。今天,我们的祖国虽然己初步萦荣昌盛,但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还很艰巨,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下一个世纪的建设重担就要落在我们肩上。我们应该像毛泽东那样,勤奋好学,知难而进,学好本领,使自己真正成为21世纪的主人。

  • 5、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晚上的课照旧是《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坐到位置上才知道这节课是视频课,同学们还在说着自己的幸福那些事,把老师凉在台上说单口相声,不过多久,老师也按捺不住不被尊重的怒火,语言严厉的简单训了几句话,想必大家都没有太多的不舒服,可能的原因是以前的毛泽东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不管是精神上的引导还是行为上的践行。 日光灯关了之后多媒体里就飘出了熟悉的额东方红,黑暗的教室里也亮起了一盏盏明亮的“萤火”,而后又渐渐熄灭。对于《毛概》课,大家肯定早已在大脑中有了基本的定位,枯燥,乏味,空洞。这门课或许就将成为我人生中最后的一次课了,尽管如此,我也提不起太大的精神,但今晚的视频,多少让人思考点东西。 时势造英雄,早年的毛泽东并不是为了拯救中华民族而诞生的,小时候调皮捣蛋,在上私塾课上不去读四书五经而是一些课外小说,有着农村孩子应有的特征。湖南湘潭韶冲的那几件土瓦房也是很多当今孩子自己的童年乐园,田间牧牛,荷塘游泳,这仿佛一切都会安稳的过下去,平凡过自己的一辈子。 石三伢子在少年赴湘潭第一师范学院学习时,那首诗隐隐现出了人和人不同的在于思想和抱负。 男儿里指出相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买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何处不青山。 进入湘潭师范学院的毛泽东开始了自己的求学之路,以二十八生为名发表了《征友启事》,聚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像蔡和森,任弼时,杨开慧等,后来又成立了《新民学会》,与一批热血青年窥探着时代的呼喊。谁都会希望在自己的身边有一些胸怀祖国和受苦受难的人民的同志,有着共同的理想,尽管在现代人看来可笑的理想,去为人民脱离帝官封的压榨快乐的献出自己的一生啊,这样活着是何等的有意义啊。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等一批优秀的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马日事变“给了革命同志以严重的打击和反思,毛泽东正确的领导方针采取转战农村,从村包围城市,八七会议上提出“政权是有枪杆子中取得的”争取理论,标志着毛泽东由一个只拿笔杆子变成笔杆子和枪杆子两手拿的战士。我们不能只做一个纸上谈兵的文弱书生,历史伟人树立的榜样要求我“两手都要硬”。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期间,以及解放战争期间,毛泽东都保持着一位共产党员应有的先进性和朴素的生活作风,在艰苦的环境中写出了
  • 6、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范文一:

    一度,毛泽东耀眼的光环阻挡了我们的视线,灼伤了我们的双眼。我不知道一代伟人如果将他供入神龛,会不会给我们带来的只有崇拜而没有信仰。但《走近毛泽东》这部影片却无疑给了我一次细细品茗伟人之首先作为人的真实与感动。

    它不仅浑洒出伟大毛泽东的雄才伟略及其思想境界,同时又尽现他平凡的一面。它以珍贵的镜头再现伟人的真一性一情,以平凡的视角塑造毛泽东,使我作为一名观众将对主席的仰视转为对一个真实可信形象的崇敬。它描述了毛泽东少年青年壮年晚年的生活经历,铺陈其在工作生活中可亲可一爱一的细节,将一个平民化、生活化的主席呈现在了我眼前,使我更深入地了解了毛泽东思想、理论形成的背景,更重要的是使我们更加了解了他的为人、他的生活,使我们切实认识了一个多角度的主席。

    首先,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最伟大的作品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他毕生的愿望就是建设一个富强的中国;

    他又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最伟大的贡献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他同时又是一位有着理想主义情怀的伟大诗人,他的诗作流露出一位革命家的广阔胸怀,他的愿望和一爱一好反映出一位诗人的一性一格。

    他,率一性一自然,不循规蹈矩,在外交场合谈笑风生,为友人递烟夹菜;却又坚持原则,对西哈努克的无私帮助,对苏联的无理要求坚决抵抗。

    他,有着亲临战场的不惧,面临危机的不乱,处临动荡的不惊;却又有着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智慧、胆识与魄力。

    他,有着纵观全局,横览世事的宏大胸襟。青年时代读了《盛世危言》后发出人生无处不青山的慨叹;却又有着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农民一句咋不击死毛泽东非但未激起他的怒火,反而查出了行政结构的不合理。

    他,热一爱一游泳,想畅游世界的大江大河,他热一爱一祖国山川,想考察黄河长江。

    他,渴望同人民在一起。

    他,平易近人,忧国忧民。在日理万机中还不忘给以前陕北同甘共苦的老乡送糖、酒;在国家处于内忧外患时,还不忘悼念受血吸虫病困扰的村民;在病入膏肓已无力行动时,还不忘向身边的服务人员深深鞠躬以表谢意。

    当这位曾经被无数人奉为神明,顶礼膜拜,也曾被无数人猛烈抨击过的一代伟人以一位立体的人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突然发现,功过本身已如云烟留给了历史,伟人的人格魅力却可以穿透时空,给人们心中留下一份永恒的尊敬。

    走近毛泽东,带给我的不仅是崇拜,更重要的是,让我走近他的信仰,走近自己的

  • 7、 《少年毛泽东》观后感

    《少年毛泽东》观后感(一)

    昨天,我们的老师带领着我们到金马国际影城看一部电影——少年毛泽东。

    这里面讲的是边远的韶山冲里成长着一个叫石三伢子的阳光少年,童年的无拘无束让他与小伙伴们经历了一连串惊险与惊喜并存的神秘历险,少年与同伴做游戏时无意中发现的鸟蛋竟然孵化成一只雄鹰,虽然父亲一直严加管教希望他成为一个单纯的种田人,但毛泽东却时时刻刻想要让自己和大鸟一样冲出深远的乡村飞向更远的世界。

    有一次,毛泽东心情很不好,便坐在了一棵大松树上,他的伙伴们也一起来了。但是,由于幺妹的穿的裹脚布让她实在难以上到松树上,毛泽东就劝她不要再穿裹脚布了,幺妹答应了。可是这样做却破了祖宗的规矩(因为不穿裹脚布就嫁不出去了!),幺妹的奶奶就把毛泽东教训了一顿。

    还有一次,那一年发了大旱灾,而且又来了许多的蝗虫,来吃地里的庄稼。当时,我就害怕极了,但是毛泽东却面无惧色,他和他的伙伴造出了好几样灭虫的道具,把蝗虫弄死了。可是好景不长,又来了一群大蝗虫,这一次的蝗虫可使来也汹汹,把野菜都吃得一根不剩。这下,农民没了粮,就活不下去了。只有宾老爷家有粮,可是他很小气,不愿意把粮分给大家。就买了枪,就当准备开枪的时候,毛泽东站了出来,说他家有粮。可是他的爸爸不愿意把这些粮食分给大家,因为这是给毛泽东读书上学的钱。但是毛泽东跪了下来,说:“爹,我不读书了!你把这些粮食分给大家,我一定会换给您的!”他的伙伴们也都说一起换。毛泽东的爸爸看了这情景之后,被这些孩子感动了。就把粮食分给大家!再发粮食的时候,宾老爷也来了,他也把粮食分给了大家。

    看完这以后,我就要被毛泽东深深地感动了!!!

    《少年毛泽东》观后感(二)

    看了《少年毛泽东》这部电影以后,我有了很深的感受……

    在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出生了。他六岁时就干起了农活。无论放牛、打柴、种菜、挑水、喂猪、还是推谷、犁田、收割,样样都行。我是一个娇生惯养的小公主,我从来不帮爸爸妈妈干活,还经常和父母生气,撒娇。看了《少年毛泽东》以后,我心里十分愧疚。我以后要勤劳一点,向毛泽东学习!

    相传毛泽东因为勤劳还有一个故事呢!

    有一天,父亲让毛泽东去地里收豆子,顺便让毛泽东的弟弟也去了。兄弟俩一块到了地里,弟弟仗着自己小,耍小聪明,就先挑了一块豆子长的稀的地方干起来,不大一会儿就收割了一大片空地。毛泽东却选了一片豆子长的密集的地方,弯下腰老老实实地收割着。

    过了

  • 8、 少年毛泽东观后感

    少年毛泽东观后感(一)

    今天,我们集体去了电影院,我们看的是《少年毛泽东》。

    讲的是边远的韶山冲里成长着一个叫石三伢子的少年,童年的无拘无束让他与小伙伴们经历了一连串惊险与惊喜并存的神秘历险,少年与同伴做游戏时无意中发现的鸟蛋竟然孵化成一只不知名的大鸟,少年时时刻刻想要让自己和大鸟一样冲出深远的乡村飞向更远的世界,其中有一次,教书先生要把石三伢子赶出学堂,但为了真真正正的考验他,就让他看着清澈透明的池塘,动脑筋想一首自己的诗,他变得诗很有灵感,但好景不长,他因为一些误会爸爸就不让他上学,但勤奋好学的他,和妈妈给他的建议:可以自己学习,为此妈妈还给他买了书,就这样,慢慢,他长大了,就要远走高飞,看着这些,我们就要开始讨检自己,你每次做错事时,父母是多么的伤心。

    人的生命就这一辈子,不可能天长地久的生存,每天抱怨生活不公平,整天愁眉苦脸,与其每天快乐一点,给生活添件色彩和生机,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有着远大的志向,有了目标就会有希望。

    少年毛泽东观后感(二)

    今天,叶老师带我们去金马电影院看了《少年毛泽东》。看完后,我才知道毛泽东的原名叫石三伢子。

    毛泽东小的时候很爱读书和学习,毛泽东家旁有一座庙,国王在这座庙里举行了一次礼会。毛泽东也去庙里玩,然后又被赶了出来,毛泽东又偷偷地进去了。他想听听里面在说些什么,父亲说:“你呀,差点惹出大祸。”但毛泽东说:“我今天却学到了很多东西。”

    毛泽东家里很穷,不够交学费。每次都用自己家里的粮食来换,毛泽东想到了办法:我上山打野猪,把野猪卖到市场上。不是有钱了吗,我就可以交学费了。说完,毛泽东就画了一张陷阱图。毛泽东叫来一些小伙伴,他们开始做了,最后终于抓到了野猪,换了钱,交了学费。

    蝗虫来了,把庄稼全吃完了,人们都哭了。国王那里还有粮食,可是国王不愿意把自己的粮食分给大家。人们都没有粮食了,毛泽东说:“我家有粮食,都到我家来。”毛泽东的父亲说:“我们家没有粮食别听他瞎胡闹。”毛泽东说:“为什么不能把我们家的粮食分给大家?”父亲说:“那些粮食是给你交学费的。”毛泽东跪下说:“我不上学了,把我们家的粮食分给大家吧,要不然他们会饿死的。”父亲说:“好吧。”

    看了《少年毛泽东》后,我要像毛泽东学习,他的热爱学习、钻研、帮助穷人、大公无私的好品质真是我学习的好榜样。

    少年毛泽东观后感(三)

    听老师说:“五一劳动节那天叶老师和四五班的肖老师组织四

  • 9、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一)

    以前对于毛泽东同志有爱也有恨,但看过了《走进毛泽东》后,我反思了自己的想法,以前对于毛泽东同志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这一观点十分赞同,现在我对于一代伟人毛泽东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也更加尊敬我们的伟大领袖。

    我们这一代人对于开国领袖的了解都是通过看书,看电视,听别人说等得到的。以前已经听了很多关于他的事迹,我想这些对于我们的生活,发展,学习是很有激励作用的。

    毛主席,一代伟大的领袖。从农村走出来,以人为本,以百姓为主的好主席,一个坚强,善于谋划的人,为人民,工人阶级争取自由和利益。他值得我们的尊敬和我爱戴。当看到他以专列作为自己的流动办公室,七十几岁还下基层体恤民情,给自己分配了生产任务时,我不禁流下了眼泪。一位七十多岁患有疾病的领导人始终忘不了百姓,病情一好点就要求去看望百姓的生活,我想这样一位领导人是很难用语言去形容的。由此我想到了文化大革命,大部分人都认为这是毛泽东的一个巨大的错误,但我不这么认为。主席这样做都是为了人民,为了百姓,为了中国着想,虽然文化大革命的大部分结果是错误的,但他也造就了很多人才。我听我以为老师说那时是十分练就一个人的好时期,在那个历史背景下,没有走出去,谁也不知道下一步是错的还是对的。失败是成功之母。我想如果没有文革的失败,大概也不会探索出改革开放吧。

    所以我坚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毛主席就没有强大的中国。我们必须学习他好的思想和作风,一切为人民服务。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二)

    在课下看了《走近毛泽东》这部影片之后,其中影片有这样一个镜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一次,毛主席同他的随从人员们一起去爬山,他们还未爬上山顶,太阳已经快西沉了,他的随从人员对他说:毛主席,天色已经暗了,再继续往前走也是没有路可走的,还是回去吧!毛主席听了他们的话之后,转过头来幽默地对随从的官员们说:路是人走出来的,天再晚,也得继续往前走。说完,便拄着他那根心爱的拐杖,消失在了茫茫的夜色之中。我认为这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坚韧的精神,正是因为这种态度与精神让毛泽东在革命道路上,凭着这种坚韧精神,勇往直前;不管前面的路有多危险,有多艰难,他总是用自己的脚,为人民开辟出一条条通向幸福生活的大道。

    还有一个片段让我很感触,那就是毛泽东离开家乡时,他写下的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为了追求革

  • 10、 中国梦365个故事观后感
    中国梦365个故事 不平凡的平凡人 “每个人都有梦想和追求,每个人都有难以忘却的故事,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人文生态的真实记录,普通百姓的心灵之光”,《中国梦365个故事》,只为你忠实记录。“这是近期在北京电视台及网络媒体热播的系列微纪录片《中国梦365个故事》的简要介绍,《中国梦365个故事》以“平民化、原生态、纪实性、讲故事”为特色,通过原生态的实录和主人公的讲述,聚焦普通人的平凡梦想,展现老百姓的追梦之路。 在朋友的推荐之下,我也抱着好奇的心态看了看这部特别的纪录片。看了几部短片之后,很受触动直戳泪点。没有过多的旁白和修饰,只有当事人自己的讲述,短短的三分钟不能穷尽这些榜样人物的所有故事,却能给观众更多的打动。纪录片用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将中国人的365个故事娓娓道来,他们勤劳坚毅,执着梦想,脚踏实地,努力追梦,用自己的圆梦为中国梦想助力。卫福存,58岁,北京市官厅水库水文站一名普通的水文工作者,坚守工作15年;袁宝军,80岁,退休高级工程师,义务为群众修补老照片20年,共修补3000余张老照片;刘可欣,35岁,动画电影导演,一心想让现在的孩子们从欧美、日本的动画片“铁桶阵”中“突围”出来,喜欢上“中国创造”的动画片,《摩尔庄园》终获成功;李振军,54岁,怀柔区的一名农民,35年来,他白天种地、干瓦匠,晚上则坚持写作。这些人,他们大多都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用我们平常的眼光来看更算不上是成功的,甚至有几位是残疾人。然而即便如此,他们依然能够乐于助人,坚守岗位,把一千件普通的事干好就不普通。即使再小的能量,能够持之以恒的给别人、给社会散发光和热,也能温暖人心。 反观自己,一个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基层公务员,我的工作可以《中国梦365个故事》第一集中的老卫有些相似,是一名水务工作者。工作强度不高,谈不上丰富多彩,甚至有时想想太过平庸。面对着大量的雨晴水情等水文数据要的是巨大的细心和耐心;在汛期来临之时要完成日历表上密密麻麻的值班,确保24小时应急值守;这样的工作虽然说不上辛苦,但是也要耗费大量的精力,一年到头恐怕也很难说能有什么看得见的成绩。之前我确实在心理上有一些抵触,年轻人谁没有远大的理想,总感觉窝在这里没什么意义。然而看到老卫的故事,我很有触动,一名水文工作者虽然工作看起来不起眼,但是一方面肩负着防洪减灾的重任,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 2019-11-04

  • 2019-11-02

  • 2019-10-28

  • 2019-10-29

  • 2019-10-28

  • 2022-12-24

  • 2019-10-28

  • 2019-11-04

  • 2019-10-28

  • 2019-10-28

  • 2023-02-16

  • 2019-11-04

  • 2019-11-03

  • 2023-06-25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1-04

  • 2019-09-20

  • 2019-11-06

  • 2019-11-03

  • 2019-11-04

  • 2023-04-02

  • 2019-09-20

  • 2019-11-04

  • 2019-11-03

  • 2019-09-20

  • 2023-06-25

  • 2023-04-02

  • 2019-11-02

  • 2023-01-08

  • 2023-04-01

  • 2022-03-22

  • 2019-10-28

  • 2019-10-16

  • 2019-10-28

  • 2023-01-03

  • 2023-06-05

  • 2023-05-05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观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观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观后感、2024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观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