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 > 地图 >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3-01-08 来源:互联网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合集4篇。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很多优秀电影,与优秀的作品产生共鸣,带来直击人心的感受,每当我们观赏完一部作品之后都会有不少心得。观后感可以帮我们分析、鉴定和评价蕴含在影片中的审美价值。你知道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观后感吗?急你所急,读后感大全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走进毛泽东观后感”,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 篇1

毛泽东,率性自然,不循规蹈矩,在外交场合谈笑风生,为友人递烟夹菜;却又坚持原则,对西哈努克的无私帮忙,对苏联的无理要求坚决抵抗。

毛泽东,有着亲临战场的不惧,面临危机的不乱,处临动荡的不惊;却又有着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智慧、胆识与魄力。

毛泽东,有着纵观全局,横览世事的宏大胸襟。青年时代读了《盛世危言》后发出人生无处不青山的慨叹;却又有着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农民一句咋不击死毛泽东非但未激起他的怒火,反而查出了行政结构的不合理。

这就是走近之后看到的毛泽东。

走近毛泽东,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崇拜,更重要的是,让我走近他的信仰,走近自我的信仰。

当这位以前被无数人奉为神明,顶礼膜拜,也曾被无数人猛烈抨击过的一代伟人以一位立体的人出此刻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突然发现,功过本身已如云烟留给了历史,伟人的人格魅力却能够穿透时空,给人们心中留下一份永恒的尊敬。

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这位伟大的领袖者一生经历坎坷,遇到过无数的困难和挫败,他在痛苦中挣扎过,萎缩过,但他的信念告诉他:成功就在下一次!于是他一次又一次地努力,最终成为一代伟人。

也许完美的明天是在痛苦后出现的吧!毛泽东从一个贫苦的书生到一个中央委员,最后成为国家主席,这一步步走过来,他经历了多少痛苦,我们这些晚辈又怎能完全体会?他指挥作战,英明神武,果断自信,从抗日战争到解放全中国,他做了多少贡献,直到此刻,人们还难以忘怀,而他自我呢?却遭受了失去亲人的痛苦,他的妻子,儿女都在战斗中英勇牺牲。那一刻,从他脸颊上滚过热泪,我们看到一个热血男儿,他又重新站起来了,我们惊讶,但更佩服!

于是每当我们应对晶莹的珍珠时,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把孕育珍珠的蚌和毛主席联想到一齐。当初一粒沙子不经意进入蚌的体内,每时每刻都在折磨着它鲜嫩的生命。它日复一日的痛苦中包容着那粒沙子,最终把沙子变成自我体内最灿烂的部分,因此它成了一只高贵的蚌。

每当应对鲜艳的花朵时,我便心不由己地像赞美鲜花一样赞美毛主席,毛主席是一朵成功之花,人们往往惊诧它开放时的艳丽,却不明白开放前它遇的痛苦,当它还是一颗种子时,被埋在土里的日子里,它在心里做着春天的梦,它努力舒展着生命,最终破土而出笑对蓝天。

这些都告诉我们:只有经历过痛苦后的完美才是显得真实,试想:海伦凯勒如果没有经过种种痛苦,又怎会成为美国著名作家?而保尔柯察金、张海迪、居里夫人这些英雄人物如果没有反抗过痛苦的经历,又怎样能成为人们心中的崇拜者呢?毛泽东如果没有万里长征的创举,又怎样能成为世界瞩目的人物呢?

痛苦是生活中最厚重的底蕴,它能历练掉你太多的缺点和不足,使你在有限的生命里做出伟大的贡献。经霜历雪,松柏更为青翠,只因有一颗岁寒之心。在痛苦中抱怨,只能使痛苦加剧。我们就应像蚌,把痛苦结晶成珍珠,我们就应像种子,把痛苦注释成反抗!

在痛苦中孕育完美,就像风雨后出现的彩虹一样的灿烂,就像黎明时看见的朝阳一样的夺目。毛主席对青年人有着殷切的期望你们是早晨八九点种的太阳,未来是属于你们的!对!正是毛主席的这种精神注入了我们的脑海。这,让我们更加相信自我,我们必须会鼓足勇气,在痛苦的边缘绽放出最美丽的人生。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 篇2

毛泽东,一个伟大而又神圣的名字,有人说:他是诗人,也是革命家;他指挥千军万马,自己却从未开过一枪。所以,又有人说:毛泽东是用笔杆子打天下的。

前段日子,我观看了一部描写毛泽东的影片《走近毛泽东》。这部影片讲述了毛主席一生中的战斗经历,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传奇经历,毛主席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为了全中国人民的新生,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在充满荆棘的革命路上走过了无数的风风雨雨。

《走进毛泽东》这部影片里处处都在散发着毛泽东思想的光辉,伟大的人格魅力,和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操。有一次,当会议结束时,主持人请毛主席离席,毛主席因脚下有毛病而无法站起来,这时,大家都不愿离开了。毛主席说了一句使人心沸腾的话:你们如果不走,我也不走。一句平凡而有力的话,使在座的委员们的心里都在流泪

从1953年到1962年,毛主席没有做过一件新衣服,工作人员看到他的衣服破了,劝他换件新衣服,他说:我们国家穷,发的布票少,你不也穿着补丁的衣服吗?我为什么就不能穿?因为我是主席?我看还是应该节省点,不要做新的,破了再补嘛!其中有件睡衣已是面目全非,领子全换过了,衣袖、前页,下摆等处补丁连补丁,看不出衣服的原布,仔细一数,整件睡衣竟有73个补丁。

我看了这一系列关于毛主席的故事,他的做事果断,善于分析,目光长远,用兵如神使我一直不能忘怀。想想自己,真是感到惭愧:自己平时做事犹豫决,目光短浅,只顾眼前一时之快

毛主席的一生是不断学习的一生,他酷爱读书,至死方休。毛主席幼年时期就在先生的引导下,开始读《三字经》,继而读《孟子》、《论语》成年之后,在辛勤工作之余,毛主席还喜欢写毛笔字,作诗赋词等。他在生病的时候,还坚持看书学习,真正地做到活到老,学到老,可见毛主席是多么有毅力啊!

亿万人民满怀深情,眼含热泪,无比怀念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为他的亲民、他的理想、他的信仰、他的无私、他的艰苦奋斗、他的治学精神、他的灿烂诗篇和不朽文章、他本人和他的家庭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 篇3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是毛泽东在新中国开国大典上说的一句话,我永远忘不了那个时刻,那个让人激动不已的时刻!是伟大的领袖毛泽东领导着中国,领导着中国人民走向了光明的未来。

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这位伟大的领袖者一生经历坎坷,遇到过无数的困难和挫败,他在痛苦中挣扎过,萎缩过,但他的信念告诉他:成功就在下一次!于是他一次又一次地努力,最终成为一代伟人。

也许完美的明天是在痛苦后出现的吧!毛泽东从一个贫苦的书生到一个中央委员,最后成为国家主席,这一步步走过来,他经历了多少痛苦,我们这些晚辈又怎能完全体会?他指挥作战,英明神武,果断自信,从抗日战争到解放全中国,他做了多少贡献,直到此刻,人们还难以忘怀,而他自我呢?却遭受了失去亲人的痛苦,他的妻子,儿女都在战斗中英勇牺牲。那一刻,从他脸颊上滚过热泪,我们看到一个热血男儿,他又重新站起来了,我们惊讶,但更佩服!

于是每当我们应对晶莹的珍珠时,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把孕育珍珠的蚌和毛主席联想到一齐。当初一粒沙子不经意进入蚌的体内,每时每刻都在折磨着它鲜嫩的生命。它日复一日的痛苦中包容着那粒沙子,最终把沙子变成自我体内最灿烂的部分,因此它成了一只高贵的蚌。

每当应对鲜艳的花朵时,我便心不由己地像赞美鲜花一样赞美毛主席,毛主席是一朵成功之花,人们往往惊诧它开放时的艳丽,却不明白开放前它遇的痛苦,当它还是一颗种子时,被埋在土里的日子里,它在心里做着春天的梦,它努力舒展着生命,最终破土而出笑对蓝天。

这些都告诉我们:只有经历过痛苦后的完美才是显得真实,试想:海伦凯勒如果没有经过种种痛苦,又怎会成为美国著名作家?而保尔柯察金、张海迪、居里夫人这些英雄人物如果没有反抗过痛苦的经历,又怎样能成为人们心中的崇拜者呢?毛泽东如果没有万里长征的创举,又怎样能成为世界瞩目的人物呢?

痛苦是生活中最厚重的底蕴,它能历练掉你太多的缺点和不足,使你在有限的生命里做出伟大的贡献。经霜历雪,松柏更为青翠,只因有一颗岁寒之心。在痛苦中抱怨,只能使痛苦加剧。我们就应像蚌,把痛苦结晶成珍珠,我们就应像种子,把痛苦注释成反抗!

在痛苦中孕育完美,就像风雨后出现的彩虹一样的灿烂,就像黎明时看见的朝阳一样的夺目。毛主席对青年人有着殷切的期望你们是早晨八九点种的太阳,未来是属于你们的!对!正是毛主席的这种精神注入了我们的脑海。这,让我们更加相信自我,我们必须会鼓足勇气,在痛苦的边缘绽放出最美丽的人生。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 篇4

我们这一代90后,已经对开国***了解的少之又少。因此,为了让我们了解伟大***的一些事迹,培养我们的爱国情感,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纪录片《走近毛泽东》。

看完了这部影片,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电影中的一幕幕浮现在我的眼前,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我为主席的深谋远虑,雄韬大略而折服;为他的英勇机智,善于外交的风采而折服;也为他的朴实无华,平易近人而折服。我觉得***的一生是辉煌而有意义的一生,在我的心目中,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的人。他创建了新中国,领导中国人民开创了历史的新纪元。他不但是一位军事战略家,也是一位诗人和艺术家。他的诗词想象丰富、气魄宏大、寓意深刻,被人们千古传颂。

影片中最激动人心的片段是:1949年10月1日,***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用洪亮的声音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一幕幕令人回首的片段,是我不由得想到,***虽然离我们远去,但他的崇高形象和伟大精神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永远激励我们,鞭策我们,永远指引我们前进!今天,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明天,我们是祖国的栋梁!明天,它引起了我无限美好的遐想,它使我编织起五彩的花环,让我插上了金色的翅膀......没有今天,就没有明天,有了脚踏实地的今天,才会有灿烂辉煌的明天!

我们新一代青少年一定不辜负***前辈的期望,好好学习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编辑推荐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8篇


博览群书是好的,博览好电影也是我们提倡的,观看的过程中,我们全情地投入,并有很多的感触。观看完的以后,心中感触颇多,明白了很多道理,观后感可以更加条清缕晰地整理我们的思维。那么该要如何写好观后感呢?以下由小编收集整理的《走进毛泽东观后感8篇》,或许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篇1】

 看完片子,我说两点感想:第一个感想,我很叹服艺术魅力对人的征服能量,这个能量是很难估价的。这个片子不动声色的,但确能把人的情感抓住,可见创作者们非常聪明,而且很下工夫,很不露痕迹地显出实力,这是我的第一个感想。第二感想,咱们说历史是鲜活的,是由人物的灵魂和血肉之躯铸就的历史,所以表现人物的时候,如果离开了他的思绪、情感、心灵的活动,他的追求向往;如果离开了那些比较生动的生活细节的话,那你就会是一个表面现象的罗列。这部片子它不是人物传记,也不是编年史、大事记,它在纪录片的塑造人物、传达人物方面,有一个挺大的突破,很不容易,确实很不容易。影片在调动电影手法、技巧及所要表达的东西上都是很细腻的,而且还好在它不露声色,所以片子的总体风格让人觉得是亲切、平易。所以一个半小时能让人津津有味地看下去,在纪录片创作上我觉得很有新意的。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篇2】

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在我们小时候就会唱这首歌,但是那时也许还不知道毛泽东是谁,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有什么样的丰功伟绩值得我们这样歌颂他。

看了《走进毛泽东》,我才知道毛泽东是一个多么有胆有才有勇有智的人。他自己向记者说自己是被逼上梁山的,殊不知梁山上个个是好汉,毛泽东与宋江相比更是强过百倍,我在看水浒传时,总觉得宋江“亲解其傅”的描写过于单一与频繁,而是得有些虚伪做作,但是在毛泽东身上却没有这些,他可以穿着睡衣走在群众中,他可以当着来访者的面潇洒地游泳,他所有的只是自然的亲和力。

他曾说也总是说自己原本的梦想是当一名记者或老师,并且在他即将离开政治舞台的时候,也还是对这一理想矢志不渝,教员当不成,他也只是想当个编辑,写写文章啥的,可见毛泽东是一个放得开的领导。

他对权力的占有欲不强,确实一个有资格掌权的人,最会掌权的人。一个想当教员的人的头脑居然领导中华民族走向了建国之路,在为他鼓掌的同时,我们也不禁惊叹,真的要为他叫一声好!他是一个敢于正视错误的人,虽然他犯了一些错误,当农民因苛税而怒喊“为什么不炸死毛泽东”时,他有的不是愤怒,而是派人展开调查,查清原因,及时解决错误。

他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爷爷,老当家。在看他青少年的照片的时候,真的没有发现他长得这么帅,比起周恩来,他在我看来就稍逊色一点,不过晚年他却让人感到很和蔼可亲,他说自己长了一张大中华脸,确实天庭饱满……一看就是个充满智慧的脸,头发也多了,额头爷露出更多,验证了中国走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但风采依然在他的脸上,还平添了一份和蔼可亲,他在与非洲总统妻子握手的时候,总统妻子给他施屈膝礼节时,他亦会这种礼节。并且笑得喜人,面容全部舒展,宛如一位农家老爷爷。

总之,他是伟大的毛泽东,他是领袖毛泽东,他是亲人毛泽东,他是我们的老爷爷,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篇3】

上周日我观看了纪录片《走近毛泽东》,影片开头就用了一连串词语来描述:“他是诗人,又是革命家;他是战士,又是统帅;他指挥千军万马,自己不曾开过一枪;他缔造人民共和国,自己不当元帅,他就是毛泽东!”这的确是对毛泽东最精辟的概括。

毛泽东,一个伟大而又神圣的名字,浏览了伟人的一生,从伟人的各个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不仅认识到了新中国的来之不易,同时又明白了创建新中国的艰辛,并且领略了伟人的风采。观看完这一纪录片后内心久久不能平息,不断地回味片中的一些情节,感慨万分,不由的对毛主席的聪明才智、作风胆识与他对人民的那一份始终不变的情怀充满了敬意。

这部影片讲述了毛主席一生中的战斗经历,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传奇经历,毛主席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为了全中国人民的新生,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在充满荆棘的革命路上走过了无数的风风雨雨。

影片不仅是回忆,不仅是怀念,更是对毛泽东作为一个伟人同时又是一个普通人的一种再现,以新世纪的眼光来感悟历史,感悟领袖,感悟人生。

首先,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最伟大的作品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他毕生的愿望就是建设一个富强的中国;他又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最伟大的贡献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他同时又是一位有着理想主义情怀的伟大诗人,他的诗作流露出一位革命家的广阔胸怀,他的愿望和爱好反映出一位诗人的性格。

他,率性自然,不循规蹈矩,在外交场合谈笑风生,为友人递烟夹菜;却又坚持原则,对西哈努克的无私帮助,对苏联的无理要求坚决抵抗。

他,有着亲临战场的不惧,面临危机的不乱,处临动荡的不惊;却又有着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智慧、胆识与魄力。他,有着纵观全局,横览世事的宏大胸襟。青年时代读了《盛世危言》后发出“人生无处不青山”的慨叹;却又有着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农民一句“咋不击死000”非但未激起他的怒火,反而查出了行政结构的不合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是毛泽东在新中国开国大典上说的一句话。

他,热爱游泳,想畅游世界的大江大河,他热爱祖国山川,想考察黄河长江。他,渴望同人民在一起。他是第一个喊出“人民万岁”。

他,平易近人,忧国忧民。在日理万机中还不忘给以前陕北同甘共苦的老乡送糖、酒;在国家处于内忧外患时,还不忘悼念受血吸虫病困扰的村民;在病入膏肓已无力行动时,还不忘向身边的服务人员深深鞠躬以表谢意。

毛主席他把一生献给了国家,献给了中国共产党,献给了社会主义事业,献给了中国人民。他的影响不仅在中国,不仅在亚洲,不仅在东方,他是世界伟人!我们永远记得他这个伟大的领袖——毛泽东。

毛泽东——一个伟大而又平凡的名字,我们永远铭记他!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篇4】

毛泽东,率性自然,不循规蹈矩,在外交场合谈笑风生,为友人递烟夹菜;却又坚持原则,对西哈努克的无私帮忙,对苏联的无理要求坚决抵抗。

毛泽东,有着亲临战场的不惧,面临危机的不乱,处临动荡的不惊;却又有着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智慧、胆识与魄力。

毛泽东,有着纵观全局,横览世事的宏大胸襟。青年时代读了《盛世危言》后发出人生无处不青山的慨叹;却又有着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农民一句咋不击死毛泽东非但未激起他的怒火,反而查出了行政结构的不合理。

这就是走近之后看到的毛泽东。

走近毛泽东,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崇拜,更重要的是,让我走近他的信仰,走近自我的信仰。

当这位以前被无数人奉为神明,顶礼膜拜,也曾被无数人猛烈抨击过的一代伟人以一位立体的人出此刻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突然发现,功过本身已如云烟留给了历史,伟人的人格魅力却能够穿透时空,给人们心中留下一份永恒的尊敬。

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这位伟大的领袖者一生经历坎坷,遇到过无数的困难和挫败,他在痛苦中挣扎过,萎缩过,但他的信念告诉他:成功就在下一次!于是他一次又一次地努力,最终成为一代伟人。

也许完美的明天是在痛苦后出现的吧!毛泽东从一个贫苦的书生到一个中央委员,最后成为国家主席,这一步步走过来,他经历了多少痛苦,我们这些晚辈又怎能完全体会?他指挥作战,英明神武,果断自信,从抗日战争到解放全中国,他做了多少贡献,直到此刻,人们还难以忘怀,而他自我呢?却遭受了失去亲人的痛苦,他的妻子,儿女都在战斗中英勇牺牲。那一刻,从他脸颊上滚过热泪,我们看到一个热血男儿,他又重新站起来了,我们惊讶,但更佩服!

于是每当我们应对晶莹的珍珠时,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把孕育珍珠的蚌和毛主席联想到一齐。当初一粒沙子不经意进入蚌的体内,每时每刻都在折磨着它鲜嫩的生命。它日复一日的痛苦中包容着那粒沙子,最终把沙子变成自我体内最灿烂的部分,因此它成了一只高贵的蚌。

每当应对鲜艳的花朵时,我便心不由己地像赞美鲜花一样赞美毛主席,毛主席是一朵成功之花,人们往往惊诧它开放时的艳丽,却不明白开放前它遇的痛苦,当它还是一颗种子时,被埋在土里的日子里,它在心里做着春天的梦,它努力舒展着生命,最终破土而出笑对蓝天。

这些都告诉我们:只有经历过痛苦后的完美才是显得真实,试想:海伦凯勒如果没有经过种种痛苦,又怎会成为美国著名作家?而保尔柯察金、张海迪、居里夫人这些英雄人物如果没有反抗过痛苦的经历,又怎样能成为人们心中的崇拜者呢?毛泽东如果没有万里长征的创举,又怎样能成为世界瞩目的人物呢?

痛苦是生活中最厚重的底蕴,它能历练掉你太多的缺点和不足,使你在有限的生命里做出伟大的贡献。经霜历雪,松柏更为青翠,只因有一颗岁寒之心。在痛苦中抱怨,只能使痛苦加剧。我们就应像蚌,把痛苦结晶成珍珠,我们就应像种子,把痛苦注释成反抗!

在痛苦中孕育完美,就像风雨后出现的彩虹一样的灿烂,就像黎明时看见的朝阳一样的夺目。毛主席对青年人有着殷切的期望你们是早晨八九点种的太阳,未来是属于你们的!对!正是毛主席的这种精神注入了我们的脑海。这,让我们更加相信自我,我们必须会鼓足勇气,在痛苦的边缘绽放出最美丽的人生。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篇5】

毛泽东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既陌生又熟悉的人,既好像了解他,又好像不了解他,知道关于他的大概,但又不了解其中的细节。走近毛泽东,加深了我对毛主席的了解,也使我领悟到了一些道理。但是我知道,这只是冰山一角,想要真正走近毛主席,需要去研究他的生平、他的思想、他的诗歌,甚至是他的朋友。这样才能全面客观的了解毛主席。

走近毛泽东,简要讲述了毛泽东传奇的一生。少年时的他就立志成才:“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想要成为一位奇人,“立奇志、读奇书、交奇友、创奇事。”并且他也做到了。青年时期,他勤奋刻苦。个性鲜明,一条道走到黑,坚决不走回头路。他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眼观全局,运筹帷幄。生活中的毛泽东是一个幽默风趣而又亲切自然的人,他喜欢到群众中去,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常常乘坐列车到全中国视察。晚年的毛泽东,对待生老病死十分旷达,他戏称:“人如果不死,从孔子到现在地球就装不下了,新陈代谢罢了”。他一生都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断奋斗,是中国的伟大领袖。

毛泽东评价自己说:自己的性格不好束缚,追求一种真我的生活方式和人生境界。由于常年在丛林里战争,毛泽东养成了登山的爱好。有一次,毛泽东在杭州附近登一座山峰时,登到半山腰已是傍晚,有人提出下山往回走。毛泽东说:“你们是累了吧,不能累了就不干了,路是人走出来的,我们往前走,绝不下山,不走回头路。”这就是他的个性。毛泽东还有一个爱不释手的竹杖,是他的同事给他做的,当有人提出与他交换时,毛泽东毫不客气的拒绝了他。然而就是这样固执的一个人,却可以为了人民百姓而改变自己。他不喜欢握枪杆子,也几乎没有握过,有一次也只是端起枪瞄准就放下了,这里令我十分感动。通过这一点,我认识了一个善良慈悲的毛泽东。握枪杆子,就代表着战争、杀戮和牺牲。善良的毛泽东多么热爱群众,向往和平,看见流血他该有多么的痛心,所以他不愿意看见任何人流血和牺牲。然而事与愿违,他本来的心愿是成为一个文化人,奈何生在一个战争的年代。后来他常常被问起是如何成为战争大师的。毛泽东淡淡地回答了四个字:逼上梁山。他进一步解释说,我没有准备打仗,我的愿望是当一个小学教师,干革命后也没想到会握枪杆子,没有想到蒋介石那么厉害,到处抓人杀人,不要我们活了,一下子把我们打入地下,这七逼八逼,把我们逼上了梁山。由此可见毛泽东是一个固执又善良的领袖。

在以前,我对毛泽东的印象是富有智慧、质朴节俭、无私奉献。如今观看了走近毛泽东,又看见了他执着、善良、幽默和豁达的一面,他幽默的打趣让人着迷,他质朴的装束令人感动,他坚毅的品质令人振奋。我想要了解更多关于他的传奇人生,认识一个更完整的毛泽东,相信我会从他身上学习到更多。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篇6】

影片开头就用了一连串词语来描述:“他是诗人,又是革命家;他是战士,又是统帅;他指挥千军万马,自己不曾开过一枪;他缔造人民共和国,自己不当元帅。”

这一位“他”让我倍感好奇,“他”到底是谁?尽有如此高的评价。正在我思考时一个响亮的的名字“毛泽东”顿时传入我的耳膜内。之后,一个场景映入眼帘:此时,毛泽东已是八旬老人了,和友人的交谈还需将头靠在沙发上,看上去体力明显不支,这一画面足以证明他的“生死顺其自然”的真理。但一句“我生着一副大中华的脸”这让我感受到这位老人以自己是中国人为傲。

毛泽东八岁启蒙,对《四书》、《五经》不大感兴趣,反倒对当时比较进步的古典小说颇感兴趣。表现出他与时俱进的思想。热爱阅读的他,床边床上放满了书,即使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来阅读。他说“不读书,不看报的领导就不是好领导。”他对读书的热爱和坚持不懈的读书态度是值得我们每一位当代大学习的。

他不求名利,不当元帅。有人问起:“主席不想当元帅吗?”毛泽东的回答很干脆“帅、将、校统统不要。”他只是无私的奉献自己的一生,为了就是解决新中国。他的很多直系亲属也在这次革命中壮烈牺牲。现在社会只奉献不求回报的人又有多少呢?就是他的这样一种精神,让中国得到了解放,得到了发展。

美国某人曾这样说:“蒋介石有铺满地毯的总统府和“美龄号”总统座机,可以飞来飞去的指点部下作战,漫步在乡间小道上的毛泽东,却是在世界上最小最简陋的土“司令部”里,用手写电文指挥着一场世界上罕见规模的人们解放战争。在三大战役期间,毛泽东发了190多作战电报,赢得了最后的胜利。由此可见战争指挥艺术的高下,不是外在物质条件有多么优越,关键是看指挥员本人有没有眼观全局、运筹帷幄的战略胸怀。这就好比我们当今社会的某些常见现象。举一个现象:两个人都是学生,同样吸收着老师给予的知识,也同时参加高考,只是一位身在有钱的家庭,物质条件相当优越,教育条件好;另一位身在贫穷的家庭,经济困难,连吃饭、穿衣都成问题的孩子,教育业就可想而知了。最后贫穷的孩子考上了名牌大学,而有钱的孩子却名落孙山。这个常见的现象就可以告诉我们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做事不是看你的外在条件有多好就能成功,而是要看你自己本身是如何去奋斗、努力、思考和学习的。

在柬埔寨危难贫困时毛泽东毫无回报的帮助,让人为之钦佩,为之感动;但对苏联一系列破坏领土主权的无理要求坚决抵抗,让人敬畏;这都是毛泽东率真自然的性格体现。

毛泽东在日理万机中还不忘给以前陕北同志悼念;在他病入膏肓已无力行动时还不忘向受血吸虫困扰的村庄的服务人员深深鞠躬以表谢意。他处处体现了关爱人们的态度。

毛泽东是平凡的,但也更是伟大的,他作了一个平凡人做不出的一系列伟大的壮举,他的精神永垂不朽,他的勇于探索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篇7】

毛泽东是至高无上的,甚至是神圣的,他是我们的伟大领袖,新中国的缔造者。如果用邓小平的话来说就是如果没有毛泽东,我们将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这句话是对的,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由此看来是毛主席让我们提前走到了黎明,提前结束了中国人民的苦难。他拥有经天纬地之才、鬼斧神工之力,他的功勋超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他的英名必将流芳万世、永载史册。甚至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他是神灵的象征,被人们顶礼膜拜。这是我在看过《走近毛泽东》之前对毛泽东的一个大概的认识。

本来我自己也是个毛泽东迷,我崇拜他,特别喜欢读他的诗词,从他的诗词里面常常能让人感受到他的恢宏气势、宏图大略和他那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智慧、胆识与魄力,我想没有什么更能够比他的诗词更能表现他的鸿鹄之志的了。比如我们可以从以下这些词句中就可见一般:“孩儿立志出乡关,学部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等等。

今天观看了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之后,顿然感到原来我们伟大的毛主席其实也不是那么的高不可攀,遥不可及,他是那样的朴实、亲近,他总是走在人民大众之中,跟人民群众情浓意浓,在他的身上从来不存在任何的刻意遮掩,总是那样的真诚、坦荡、随和、率性、自然、豁达。在听到人民群众正在受苦时他就情不自禁的流泪,在听到人民群众战胜了病毒时他就高兴得彻夜不眠,在接触不到人民群众时他就郁郁不乐。一句“年青人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未来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归根到底还是你们的”到出了一代伟人对年青一代的殷勤期望。进入晚年的毛泽东,对于人的生老病死,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悲哀与不舍,表现出的是旷达。正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人总是要死的,毛泽东是人,所以毛泽东是会死的。我死了,可以开个庆祝会,你就上台去讲话,你就讲今天我们这个大会是胜利的大会,毛泽东死了,我们大家来庆祝辩证法的胜利……”。但是自称具有几分猴气毛泽东,从来不循规蹈矩,在外交场合上是那样的随和令人感到亲切,却又从来不放弃原则和国家民族的尊严与利益。

我想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新一代,特别是在时下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给我国带来严峻挑战的关键时刻,我们更应该向毛泽东以及老一辈革命家们学习的是,他们那些自力更生百折不挠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以及胜不骄,败不馁,简朴、清廉、唯人民的利益马首是瞻的优良作风。我国现在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关键时期。我们更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吸取有益的营养,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服务。把毛主席生前想做而又没有来得急做事情或者是想做而又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

纵观毛主席的一生,他始终信仰的两个字那就是“人民”,他相信只要把人民的问题解决好了,国家就能长治久安,民族就能兴旺富强。他所做的一切工作和努力都是为了人民的幸福安康,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喊出“人民万岁”的最高领袖,在他的心里党和人民的关系是鱼和水的关系,离开了水鱼儿就不能生存。因此他始终相信坚持密切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坚持一切为人民服务的最高宗旨是我们党取得胜利的关键。

我们今天要吸取的不仅仅是他留给我们的一系列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武器,我想我们更需要的是他那种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以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踏踏实实的实践精神和伟大的人格魅力。理论体系再先进,旗帜再鲜明,口号再响亮,一旦离开了具体的实践行为一切都是空谈,我们一方面需要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提升自身的各方面的素质,另一方面又要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把所学到得东西同具体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更好的造福于人民。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篇8】

我们这一代90后,已经对开国***了解的少之又少。因此,为了让我们了解伟大***的一些事迹,培养我们的爱国情感,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纪录片《走近毛泽东》。

看完了这部影片,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电影中的一幕幕浮现在我的眼前,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我为主席的深谋远虑,雄韬大略而折服;为他的英勇机智,善于外交的风采而折服;也为他的朴实无华,平易近人而折服。我觉得***的一生是辉煌而有意义的一生,在我的心目中,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的人。他创建了新中国,领导中国人民开创了历史的新纪元。他不但是一位军事战略家,也是一位诗人和艺术家。他的诗词想象丰富、气魄宏大、寓意深刻,被人们千古传颂。

影片中最激动人心的片段是:1949年10月1日,***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用洪亮的声音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一幕幕令人回首的片段,是我不由得想到,***虽然离我们远去,但他的崇高形象和伟大精神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永远激励我们,鞭策我们,永远指引我们前进!今天,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明天,我们是祖国的栋梁!明天,它引起了我无限美好的遐想,它使我编织起五彩的花环,让我插上了金色的翅膀......没有今天,就没有明天,有了脚踏实地的今天,才会有灿烂辉煌的明天!

我们新一代青少年一定不辜负***前辈的期望,好好学习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650字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650字(一)

一度,毛泽东耀眼的光环阻挡了我们的视线,灼伤了我们的双眼。我不知道一代伟人如果将他供入神龛,会不会给我们带来的只有崇拜而没有信仰。但《走近毛泽东》这部影片却无疑给了我一次细细品茗伟人之首先作为"人"的真实与感动。

它不仅浑洒出伟大毛泽东的雄才伟略及其思想境界,同时又尽现他平凡的一面。它以珍贵的镜头再现伟人的真性情,以平凡的视角塑造毛泽东,使我作为一名观众将对主席的仰视转为对一个真实可信形象的崇敬。它描述了毛泽东少年——青年——壮年——晚年的生活经历,铺陈其在工作生活中可亲可爱的细节,将一个平民化、生活化的主席呈现在了我眼前,使我更深入地了解了毛泽东思想、理论形成的背景,更重要的是使我们更加了解了他的为人、他的生活,使我们切实认识了一个多角度的主席。

首先,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最伟大的作品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他毕生的愿望就是建设一个富强的中国他又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最伟大的贡献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他同时又是一位有着理想主义情怀的伟大诗人,他的诗作流露出一位革命家的广阔胸怀,他的愿望和爱好反映出一位诗人的性格。

他,率性自然,不循规蹈矩,在外交场合谈笑风生,为友人递烟夹菜;却又坚持原则,对西哈努克的无私帮助,对苏联的无理要求坚决抵抗。

他,有着亲临战场的不惧,面临危机的不乱,处临动荡的不惊;却又有着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智慧、胆识与魄力。

他,有着纵观全局,横览世事的宏大胸襟。青年时代读了《盛世危言》后发出"人生无处不青山"的慨叹;却又有着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农民一句"咋不击死毛泽东"非但未激起他的怒火,反而查出了行政结构的不合理。

他,热爱游泳,想畅游世界的大江大河,他热爱祖国山川,想考察黄河长江。

他,渴望同人民在一起。

他,平易近人,忧国忧民。在日理万机中还不忘给以前陕北同甘共苦的老乡送糖、酒;在国家处于内忧外患时,还不忘悼念受血吸虫病困扰的村民;在病入膏肓已无力行动时,还不忘向身边的服务人员深深鞠躬以表谢意。

… …

当这位曾经被无数人奉为神明,顶礼膜拜,也曾被无数人猛烈抨击过的一代伟人以一位立体的人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突然发现,功过本身已如云烟留给了历史,伟人的人格魅力却可以穿透时空,给人们心中留下一份永恒的尊敬。

走近毛泽东,带给我的不仅是崇拜,更重要的是,让我走近他的信仰,走近自己的信仰。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650字(二)

看过《走进毛泽东》这部纪录片以后,我对一代伟人毛泽东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也更加尊敬和佩服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

像我们这一代80后,已经对开国领袖了解的少之又少。因此,了解我们伟大领袖的一些事迹,有利于培养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有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我们树立起远大的志向,更好的报效祖国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看完《走近毛泽东》以后,我觉得他的一生是辉煌而有意义的一生。究竟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吧在我的心中,他是一个毕生反对剥削压迫,为工农兵争名争利争自由的人。

他是一个历经二十八年艰难险阻,硬是把在水深火热之中当牛做马的亿万奴隶托为新主人而把骑在奴隶头上作威作福屙屎屙尿的"原主人"打翻在地的人。

他是一个造就千百万治党治军治国的英才,带领他们为理想而奋斗终身的人。

他是一个把火柴称为洋火,铁丝称为洋丝,棉布称为洋布,水果糖称为洋糖,却把被称为"东亚病夫"的中国改变为能够制造两弹一星,工业门类齐全让世界刮目相看,令欧美又恨又怕的东方巨人。

他是一个手不释卷而又不唯书,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孜孜探索理想社会发展模式,为人类创造巨大精神财富的人。

他是一个虽然在人们心中贵为天子却身穿补丁衣服补丁鞋的,以辣椒红烧肉为佳肴却又三年忌肉与人民共度艰难的人。

他是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的人。

看完《走近毛泽东》,为他的深谋远虑,雄韬大略而折服,为他的英勇机智善于外交的风采而折服,也为他的朴实无华,平易近人而折服。

作为80一代,我们的确应该把毛主席作为我们学习的榜样。首先,我们应该像毛主席一样,为自己树立一个远大的志向,并为这个理想而奋斗一生。而不是像现在一样今天觉得这个挺好玩,明天又觉得那个不错。同时,我们应该培养一点高雅的兴趣,比如爬山,游泳,不仅能锻炼身体,而且能陶冶情操。当今时代,青少年整天沉迷于网络,这不仅关系到我们自己的人生命运,更关系到我们伟大祖国的兴旺发达与繁荣昌盛。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毛主席就没有今天中国十三亿人口的幸福生活。我们要时刻记住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向毛主席敬礼!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600字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600字(一)

面对纪录片开头的一幕幕现代化景象,毛泽东——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印象确实在我们的历史中渐行渐远了,对于我们这一代对毛主席的认识,也仅仅是来自政治课的学习,老一辈的诉说和部分书籍,影片。但是这部纪录片,让毛爷爷成为了我们鲜活的记忆。

毛主席出生在湖南韶山的一户普通人家。幼年的他在母亲的熏陶之下,就关心贫困家庭的同学。青年时,他勤奋好学,立下雄心壮志,不甘愿沉浸在落后腐朽的封建文化中,他积极接受吸收新思想,不断参加各种社会运动。壮年时,他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担当主要领导者的位置,留下了遵义会议的英明策略;领导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顾全大局促进国共合作;认真分析中国国情,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起了属于中国人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至今,仰望天安门城楼,我们仿佛仍可以依稀听见那句铿锵有力的,昭告世界的话语,"我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作为中国人民的领导者和中华民族建设复兴的领袖人物,他的功绩永远不可磨灭。

毛主席是一个思想家,他将中国国情第一次与马列主义相结合,走出一条属于中国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形成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理论。作为政治家,他深刻分析战争中的中国,人民最需要什么,所以土地革命轰轰烈烈展开。他又深切明白中国要建立怎样的政权国家,只有权力属于人民,才可以使老百姓过上安心幸福的生活,所以他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将想要一权独裁的统治者赶出了中国大陆。作为一名军事家,他领导了多次起义,指挥了无数的战争,他拥有深明大义的军事谋略,却未曾开过一枪。

中国人民领导者的他,毛主席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他的豪情壮志,他的理想希望,都流露在那篇篇诗词和苍劲有力的毛笔字中。他博览群书,他宽厚和蔼,他是我们的伟大领袖,我们歌唱《东方红》来颂扬他,来铭记他。他说我们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充满着希望。我们要牢记使命,学习毛主席的优秀精神品质,坚毅,勤奋,拼搏,团结,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学习中国的历史,现今的思想。用知识武装自己,充实自己,使自己真正成为那抹最亮的光,肩负起中华民族复兴发展的伟大使命。

《走近毛泽东》记录了伟大领袖毛泽东的一生的大部经历,为了革命,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毛主席付出了心血,即使后来面临许多历史错误的决断,我们还是应肯定毛主席的成就,以及为中华民族复兴做出的伟大贡献。

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会牢记历史,牢记使命和嘱托,认真学习思想理论,为民族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薄力。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600字(二)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活生生的毛泽东。充满感情的领导。毛泽东用他特有的聪明才智和他那犀利的笔杆子,依靠最广大的劳动人民,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克服常人难以想向的困难,以坚韧不拔的毅力走过了草地,爬过了雪山,战胜了国民党蒋介石有精良武器装备的800万军队。他不愧是伟大的军事家、革命家和政治家。革命胜利后,毛泽东常用生活中的小事教育勉励身边的工作人员不畏艰险,永住直前。

一天,他和几们工作人员登山,太阳快下山时,身边的一个人对他说:"主席,前面没路了,太阳也快落山了,我们回去吧!"毛主席对他说:"你累了吧,路是人走出来的,我们只走到半山腰,怎么能半途而废呢!"听完这些话,他们羞愧的同时更明白了主席话中的深刻含义,他们奋力前进,直到顶点。从这些小事中也不难看出毛泽东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性格。在革命道路上,他凭着这种坚韧精神,勇往直前;不管前面的路有多危险,有多艰难,他总是用自己的脚,为人民开辟出一条条通向幸福生活的大道。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领导人民求翻身,求解放,建国。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通过调查研究,深刻论证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在革命中起的作用和地位。土地战争时期,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开辟了以井冈山为根据地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方略,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找出在中国怎么走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的任务,并且进行了艰辛的探索。

建国前夕和建国以后,毛泽东多次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燥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要求全党警惕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反对脱离群众。

毛泽东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领导和群众相结合,在毛泽东一生他总是不断地提醒自己"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在片中毛泽东总喜欢到全国去考察,喜欢和群众接近。

观看了《走近毛泽东》,将使我打开思考的空间,对中国共产党了解得更多,对毛泽东思想了解得更深入,很感谢老师给我们放的片子。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500字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500字(一)

在课下看了《走近毛泽东》这部影片之后,其中影片有这样一个镜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一次,毛主席同他的随从人员们一起去爬山,他们还未爬上山顶,太阳已经快西沉了,他的随从人员对他说:"毛主席,天色已经暗了,再继续往前走也是没有路可走的,还是回去吧!"毛主席听了他们的话之后,转过头来幽默地对随从的官员们说:"路是人走出来的,天再晚,也得继续往前走。"说完,便拄着他那根心爱的拐杖,消失在了茫茫的夜色之中。我认为这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坚韧的精神,正是因为这种态度与精神让毛泽东在革命道路上,凭着这种坚韧精神,勇往直前;不管前面的路有多危险,有多艰难,他总是用自己的脚,为人民开辟出一条条通向幸福生活的大道。

还有一个片段让我很感触,那就是毛泽东离开家乡时,他写下的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为了追求革命真理,他在外餐风露宿,毫不退缩。也许我们在生活学习中遇到了困难,我们会找老师,找同学,找父母。而不是自己真的去自己努力解决,平时的一些学习中也许我们口头的会去说我要减肥,我要背单词,我要早起,但我们却从没有坚持过下去。毛泽东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最伟大的作品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全中国人民最为之骄傲也是我们的最大收获。我认为他毕生的愿望就是建设一个富强的中国,现在他实现了。他又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最伟大的贡献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说实话以前对于毛泽东的事迹有爱也有恨,但看过了《走进毛泽东》后,我反思了自己的想法,以前对于毛泽东同志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这一观点十分赞同,现在我对于一代伟人毛泽东有了更多的了解,明白了更多的道理,知道了更多他的思想,事迹和种种。同时也更加尊敬我们的伟大领袖。这部影片真的给了我不少的震撼。希望以后老师还可以给我们更多的优秀影片的推荐。

走进毛泽东纪录片观后感500字(二)

毛泽东,一个伟大而又神圣的名字,有人说:"他是诗人,也是革命家;他指挥千军万马,自己却从未开过一枪。"所以,又有人说:"毛泽东是用笔杆子打天下的。"前段日子,我观看了一部描写毛泽东的影片--《走近毛泽东》。这部影片讲述了毛主席一生中的战斗经历,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传奇经历,毛主席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为了全中国人民的新生,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在充满荆棘的革命路上走过了无数的风风雨雨。

《走进毛泽东》这部影片里处处都在散发着毛泽东思想的光辉,伟大的人格魅力,和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操。有一次,当会议结束时,主持人请毛主席离席,毛主席因脚下有毛病而无法站起来,这时,大家都不愿离开了。毛主席说了一句使人心沸腾的话:"你们如果不走,我也不走。"一句平凡而有力的话,使在座的委员们的心里都在流泪……从1953年到1962年,毛主席没有做过一件新衣服,工作人员看到他的衣服破了,劝他换件新衣服,他说:"我们国家穷,发的布票少,你不也穿着补丁的衣服吗?我为什么就不能穿?因为我是主席?我看还是应该节省点,不要做新的,破了再补嘛!"其中有件睡衣已是"面目全非",领子全换过了,衣袖、前页,下摆等处补丁连补丁,看不出衣服的原布,仔细一数,整件睡衣竟有73个补丁。

我看了这一系列关于毛主席的故事,他的"做事果断,善于分析,目光长远,用兵如神"使我一直不能忘怀。想想自己,真是感到惭愧:自己平时做事犹豫决,目光短浅,只顾眼前一时之快……毛主席的一生是不断学习的一生,他酷爱读书,至死方休。毛主席幼年时期就在先生的引导下,开始读《三字经》,继而读《孟子》、《论语》……成年之后,在辛勤工作之余,毛主席还喜欢写毛笔字,作诗赋词等。他在生病的时候,还坚持看书学习,真正地做到活到老,学到老,可见毛主席是多么有毅力啊!

亿万人民满怀深情,眼含热泪,无比怀念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为他的亲民、他的理想、他的信仰、他的无私、他的艰苦奋斗、他的治学精神、他的灿烂诗篇和不朽文章、他本人和他的家庭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付出的巨大牺牲、他的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他的赫赫战功和卓越政绩,为中国的独立、为人民的自由和权利、为捍卫国防、为改善人民生活、为惩治腐败实现社会公正、为改革开放事业的奠基、他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复兴所立下的不可磨灭的功劳。

他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精神的象征,他是共和国之父,现代中国的灵魂。他开创了今后一千年我们民族兴旺发达的历史局面。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这位伟人,永远铭记毛爷爷的教导,为祖国的未来努力。作为21世纪新时代的大学生,更有这样的责任和使命,肩负毛主席为后人留下的重任,好好学习、关心国家大事,在学习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未来祖国和人民以及自己的美好生活不断努力前进!

毛泽东--一个伟大而又平凡的名字,我们永远铭记他!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400字


 

今天,学校组织观看《走进毛泽东》这部电影。看完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电影中的一幕幕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我的心受到极大震憾。

毛泽东于1893年出生在湖南湘潭的韶山冲。他8岁入私孰。这就是他的起萌学习,在那时他就抓紧一切时间读书,尤其爱读古典小说,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小说。这些为他以后的革命斗争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毛泽东17岁离天家乡告别父母到长沙第一师范学校求学。在那里接受并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用他特有的聪明才智和他那犀利的笔杆子,依靠最广大的劳动人民,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克服常人难以想向的困难,以坚韧不拔的毅力走过了草地,爬过了雪山,战胜了国民党蒋介石有精良武器装备的800万军队。他不愧是伟大的军事家、革命家和政治家。革命胜利后,毛泽东常用生活中的小事教育勉励身边的工作人员不畏艰险,永住直前。一天,他和几们工作人员登山,太阳快下山时,身边的一个人对他说:主席,前面没路了,太阳也快落山了,我们回去吧!毛主席对他说:你累了吧,路是人走出来的,我们只走到半山腰,怎么能半途而废呢!听完这些话,他们羞愧的同时更明白了主席话中的深刻含义,他们奋力前进,直到顶点。从这些小事中也不难看出毛泽东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性格。毛泽东的精神教育了我,鼓舞着我。

毛泽东伟大的人格魅力,激励着千千万万中国人民奋勇前进;他的丰功伟绩永载史册;他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锦集9篇)


一部杰出的电影可以给我们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每次观影后我们都会被其中的心得感悟所影响。用感悟写成观后感,是一种有效的表达方式。当我们写电影名观后感时,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有关《走进毛泽东观后感》的一些相关信息,希望您能够享受阅读并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篇1)

 看完片子,我说两点感想:第一个感想,我很叹服艺术魅力对人的征服能量,这个能量是很难估价的。这个片子不动声色的,但确能把人的情感抓住,可见创作者们非常聪明,而且很下工夫,很不露痕迹地显出实力,这是我的第一个感想。第二感想,咱们说历史是鲜活的,是由人物的灵魂和血肉之躯铸就的历史,所以表现人物的时候,如果离开了他的思绪、情感、心灵的活动,他的追求向往;如果离开了那些比较生动的生活细节的话,那你就会是一个表面现象的罗列。这部片子它不是人物传记,也不是编年史、大事记,它在纪录片的塑造人物、传达人物方面,有一个挺大的突破,很不容易,确实很不容易。影片在调动电影手法、技巧及所要表达的东西上都是很细腻的,而且还好在它不露声色,所以片子的总体风格让人觉得是亲切、平易。所以一个半小时能让人津津有味地看下去,在纪录片创作上我觉得很有新意的。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篇2)

毛泽东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既陌生又熟悉的人,既好像了解他,又好像不了解他,知道关于他的大概,但又不了解其中的细节。走近毛泽东,加深了我对毛主席的了解,也使我领悟到了一些道理。但是我知道,这只是冰山一角,想要真正走近毛主席,需要去研究他的生平、他的思想、他的诗歌,甚至是他的朋友。这样才能全面客观的了解毛主席。

走近毛泽东,简要讲述了毛泽东传奇的一生。少年时的他就立志成才:“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想要成为一位奇人,“立奇志、读奇书、交奇友、创奇事。”并且他也做到了。青年时期,他勤奋刻苦。个性鲜明,一条道走到黑,坚决不走回头路。他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眼观全局,运筹帷幄。生活中的毛泽东是一个幽默风趣而又亲切自然的人,他喜欢到群众中去,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常常乘坐列车到全中国视察。晚年的毛泽东,对待生老病死十分旷达,他戏称:“人如果不死,从孔子到现在地球就装不下了,新陈代谢罢了”。他一生都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断奋斗,是中国的伟大领袖。

毛泽东评价自己说:自己的性格不好束缚,追求一种真我的生活方式和人生境界。由于常年在丛林里战争,毛泽东养成了登山的爱好。有一次,毛泽东在杭州附近登一座山峰时,登到半山腰已是傍晚,有人提出下山往回走。毛泽东说:“你们是累了吧,不能累了就不干了,路是人走出来的,我们往前走,绝不下山,不走回头路。”这就是他的个性。毛泽东还有一个爱不释手的竹杖,是他的同事给他做的,当有人提出与他交换时,毛泽东毫不客气的拒绝了他。然而就是这样固执的一个人,却可以为了人民百姓而改变自己。他不喜欢握枪杆子,也几乎没有握过,有一次也只是端起枪瞄准就放下了,这里令我十分感动。通过这一点,我认识了一个善良慈悲的毛泽东。握枪杆子,就代表着战争、杀戮和牺牲。善良的毛泽东多么热爱群众,向往和平,看见流血他该有多么的痛心,所以他不愿意看见任何人流血和牺牲。然而事与愿违,他本来的心愿是成为一个文化人,奈何生在一个战争的年代。后来他常常被问起是如何成为战争大师的。毛泽东淡淡地回答了四个字:逼上梁山。他进一步解释说,我没有准备打仗,我的愿望是当一个小学教师,干革命后也没想到会握枪杆子,没有想到蒋介石那么厉害,到处抓人杀人,不要我们活了,一下子把我们打入地下,这七逼八逼,把我们逼上了梁山。由此可见毛泽东是一个固执又善良的领袖。

在以前,我对毛泽东的印象是富有智慧、质朴节俭、无私奉献。如今观看了走近毛泽东,又看见了他执着、善良、幽默和豁达的一面,他幽默的打趣让人着迷,他质朴的装束令人感动,他坚毅的品质令人振奋。我想要了解更多关于他的传奇人生,认识一个更完整的毛泽东,相信我会从他身上学习到更多。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篇3)

毛泽东,一个伟大而又神圣的名字,有人说:他是诗人,也是革命家;他指挥千军万马,自己却从未开过一枪。所以,又有人说:毛泽东是用笔杆子打天下的。

前段日子,我观看了一部描写毛泽东的影片《走近毛泽东》。这部影片讲述了毛主席一生中的战斗经历,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传奇经历,毛主席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为了全中国人民的新生,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在充满荆棘的革命路上走过了无数的风风雨雨。

《走进毛泽东》这部影片里处处都在散发着毛泽东思想的光辉,伟大的人格魅力,和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操。有一次,当会议结束时,主持人请毛主席离席,毛主席因脚下有毛病而无法站起来,这时,大家都不愿离开了。毛主席说了一句使人心沸腾的话:你们如果不走,我也不走。一句平凡而有力的话,使在座的委员们的心里都在流泪

从1953年到1962年,毛主席没有做过一件新衣服,工作人员看到他的衣服破了,劝他换件新衣服,他说:我们国家穷,发的布票少,你不也穿着补丁的衣服吗?我为什么就不能穿?因为我是主席?我看还是应该节省点,不要做新的,破了再补嘛!其中有件睡衣已是面目全非,领子全换过了,衣袖、前页,下摆等处补丁连补丁,看不出衣服的原布,仔细一数,整件睡衣竟有73个补丁。

我看了这一系列关于毛主席的故事,他的做事果断,善于分析,目光长远,用兵如神使我一直不能忘怀。想想自己,真是感到惭愧:自己平时做事犹豫决,目光短浅,只顾眼前一时之快

毛主席的一生是不断学习的一生,他酷爱读书,至死方休。毛主席幼年时期就在先生的引导下,开始读《三字经》,继而读《孟子》、《论语》成年之后,在辛勤工作之余,毛主席还喜欢写毛笔字,作诗赋词等。他在生病的时候,还坚持看书学习,真正地做到活到老,学到老,可见毛主席是多么有毅力啊!

亿万人民满怀深情,眼含热泪,无比怀念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为他的亲民、他的理想、他的信仰、他的无私、他的艰苦奋斗、他的治学精神、他的灿烂诗篇和不朽文章、他本人和他的家庭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篇4)

上周日我观看了纪录片《走近毛泽东》,影片开头就用了一连串词语来描述:“他是诗人,又是革命家;他是战士,又是统帅;他指挥千军万马,自己不曾开过一枪;他缔造人民共和国,自己不当元帅,他就是毛泽东!”这的确是对毛泽东最精辟的概括。

毛泽东,一个伟大而又神圣的名字,浏览了伟人的一生,从伟人的各个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不仅认识到了新中国的来之不易,同时又明白了创建新中国的艰辛,并且领略了伟人的风采。观看完这一纪录片后内心久久不能平息,不断地回味片中的一些情节,感慨万分,不由的对毛主席的聪明才智、作风胆识与他对人民的那一份始终不变的情怀充满了敬意。

这部影片讲述了毛主席一生中的战斗经历,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传奇经历,毛主席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为了全中国人民的新生,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在充满荆棘的革命路上走过了无数的风风雨雨。

影片不仅是回忆,不仅是怀念,更是对毛泽东作为一个伟人同时又是一个普通人的一种再现,以新世纪的眼光来感悟历史,感悟领袖,感悟人生。

首先,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最伟大的作品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他毕生的愿望就是建设一个富强的中国;他又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最伟大的贡献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他同时又是一位有着理想主义情怀的伟大诗人,他的诗作流露出一位革命家的广阔胸怀,他的愿望和爱好反映出一位诗人的性格。

他,率性自然,不循规蹈矩,在外交场合谈笑风生,为友人递烟夹菜;却又坚持原则,对西哈努克的无私帮助,对苏联的无理要求坚决抵抗。

他,有着亲临战场的不惧,面临危机的不乱,处临动荡的不惊;却又有着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智慧、胆识与魄力。他,有着纵观全局,横览世事的宏大胸襟。青年时代读了《盛世危言》后发出“人生无处不青山”的慨叹;却又有着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农民一句“咋不击死000”非但未激起他的怒火,反而查出了行政结构的不合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是毛泽东在新中国开国大典上说的一句话。

他,热爱游泳,想畅游世界的大江大河,他热爱祖国山川,想考察黄河长江。他,渴望同人民在一起。他是第一个喊出“人民万岁”。

他,平易近人,忧国忧民。在日理万机中还不忘给以前陕北同甘共苦的老乡送糖、酒;在国家处于内忧外患时,还不忘悼念受血吸虫病困扰的村民;在病入膏肓已无力行动时,还不忘向身边的服务人员深深鞠躬以表谢意。

毛主席他把一生献给了国家,献给了中国共产党,献给了社会主义事业,献给了中国人民。他的影响不仅在中国,不仅在亚洲,不仅在东方,他是世界伟人!我们永远记得他这个伟大的领袖——毛泽东。

毛泽东——一个伟大而又平凡的名字,我们永远铭记他!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篇5)

毛泽东是至高无上的,甚至是神圣的,他是我们的伟大领袖,新中国的缔造者。如果用邓小平的话来说就是如果没有毛泽东,我们将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这句话是对的,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由此看来是毛主席让我们提前走到了黎明,提前结束了中国人民的苦难。他拥有经天纬地之才、鬼斧神工之力,他的功勋超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他的英名必将流芳万世、永载史册。甚至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他是神灵的象征,被人们顶礼膜拜。这是我在看过《走近毛泽东》之前对毛泽东的一个大概的认识。

本来我自己也是个毛泽东迷,我崇拜他,特别喜欢读他的诗词,从他的诗词里面常常能让人感受到他的恢宏气势、宏图大略和他那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智慧、胆识与魄力,我想没有什么更能够比他的诗词更能表现他的鸿鹄之志的了。比如我们可以从以下这些词句中就可见一般:“孩儿立志出乡关,学部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等等。

今天观看了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之后,顿然感到原来我们伟大的毛主席其实也不是那么的高不可攀,遥不可及,他是那样的朴实、亲近,他总是走在人民大众之中,跟人民群众情浓意浓,在他的身上从来不存在任何的刻意遮掩,总是那样的真诚、坦荡、随和、率性、自然、豁达。在听到人民群众正在受苦时他就情不自禁的流泪,在听到人民群众战胜了病毒时他就高兴得彻夜不眠,在接触不到人民群众时他就郁郁不乐。一句“年青人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未来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归根到底还是你们的”到出了一代伟人对年青一代的殷勤期望。进入晚年的毛泽东,对于人的生老病死,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悲哀与不舍,表现出的是旷达。正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人总是要死的,毛泽东是人,所以毛泽东是会死的。我死了,可以开个庆祝会,你就上台去讲话,你就讲今天我们这个大会是胜利的大会,毛泽东死了,我们大家来庆祝辩证法的胜利……”。但是自称具有几分猴气毛泽东,从来不循规蹈矩,在外交场合上是那样的随和令人感到亲切,却又从来不放弃原则和国家民族的尊严与利益。

我想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新一代,特别是在时下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给我国带来严峻挑战的关键时刻,我们更应该向毛泽东以及老一辈革命家们学习的是,他们那些自力更生百折不挠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以及胜不骄,败不馁,简朴、清廉、唯人民的利益马首是瞻的优良作风。我国现在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关键时期。我们更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吸取有益的营养,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服务。把毛主席生前想做而又没有来得急做事情或者是想做而又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

纵观毛主席的一生,他始终信仰的两个字那就是“人民”,他相信只要把人民的问题解决好了,国家就能长治久安,民族就能兴旺富强。他所做的一切工作和努力都是为了人民的幸福安康,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喊出“人民万岁”的最高领袖,在他的心里党和人民的关系是鱼和水的关系,离开了水鱼儿就不能生存。因此他始终相信坚持密切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坚持一切为人民服务的最高宗旨是我们党取得胜利的关键。

我们今天要吸取的不仅仅是他留给我们的一系列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武器,我想我们更需要的是他那种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以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踏踏实实的实践精神和伟大的人格魅力。理论体系再先进,旗帜再鲜明,口号再响亮,一旦离开了具体的实践行为一切都是空谈,我们一方面需要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提升自身的各方面的素质,另一方面又要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把所学到得东西同具体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更好的造福于人民。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篇6)

影片开头就用了一连串词语来描述:“他是诗人,又是革命家;他是战士,又是统帅;他指挥千军万马,自己不曾开过一枪;他缔造人民共和国,自己不当元帅。”

这一位“他”让我倍感好奇,“他”到底是谁?尽有如此高的评价。正在我思考时一个响亮的的名字“毛泽东”顿时传入我的耳膜内。之后,一个场景映入眼帘:此时,毛泽东已是八旬老人了,和友人的交谈还需将头靠在沙发上,看上去体力明显不支,这一画面足以证明他的“生死顺其自然”的真理。。但一句“我生着一副大中华的脸”这让我感受到这位老人以自己是中国人为傲。

毛泽东八岁启蒙,对《四书》、《五经》不大感兴趣,反倒对当时比较进步的古典小说颇感兴趣。表现出他与时俱进的思想。热爱阅读的他,床边床上放满了书,即使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来阅读。他说“不读书,不看报的领导就不是好领导。”他对读书的热爱和坚持不懈的读书态度是值得我们每一位当代大学习的。

他不求名利,不当元帅。有人问起:“主席不想当元帅吗?”毛泽东的回答很干脆“帅、将、校统统不要。”他只是无私的奉献自己的一生,为了就是解决新中国。他的很多直系亲属也在这次革命中壮烈牺牲。现在社会只奉献不求回报的人又有多少呢?就是他的这样一种精神,让中国得到了解放,得到了发展。

美国某人曾这样说:“蒋介石有铺满地毯的总统府和“美龄号”总统座机,可以飞来飞去的指点部下作战,漫步在乡间小道上的毛泽东,却是在世界上最小最简陋的土“司令部”里,用手写电文指挥着一场世界上罕见规模的人们解放战争。在三大战役期间,毛泽东发了190多作战电报,赢得了最后的胜利。由此可见战争指挥艺术的高下,不是外在物质条件有多么优越,关键是看指挥员本人有没有眼观全局、运筹帷幄的战略胸怀。这就好比我们当今社会的某些常见现象。举一个现象:两个人都是学生,同样吸收着老师给予的知识,也同时参加高考,只是一位身在有钱的家庭,物质条件相当优越,教育条件好;另一位身在贫穷的家庭,经济困难,连吃饭、穿衣都成问题的孩子,教育业就可想而知了。最后贫穷的孩子考上了名牌大学,而有钱的孩子却名落孙山。这个常见的现象就可以告诉我们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做事不是看你的外在条件有多好就能成功,而是要看你自己本身是如何去奋斗、努力、思考和学习的,在柬埔寨危难贫困时毛泽东毫无回报的帮助,让人为之钦佩,为之感动;但对苏联一系列破坏领土主权的无理要求坚决抵抗,让人敬畏;这都是毛泽东率真自然的性格体现。

毛泽东在日理万机中还不忘给以前陕北同志悼念;在他病入膏肓已无力行动时还不忘向受血吸虫困扰的村庄的服务人员深深鞠躬以表谢意。他处处体现了关爱人们的态度。

毛泽东是平凡的,但也更是伟大的,他作了一个平凡人做不出的一系列伟大的壮举,他的精神永垂不朽,他的勇于探索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

一度,毛泽东耀眼的光环阻挡了我们的视线,灼伤了我们的双眼。我不知道一代伟人如果将他供入神龛,会不会给我们带来的只有崇拜而没有信仰。但《走近毛泽东》这部影片却无疑给了我一次细细品茗伟人之首先作为“人”的真实与感动。

它不仅浑洒出伟大毛泽东的雄才伟略及其思想境界,同时又尽现他平凡的一面。它以珍贵的镜头再现伟人的真性情,以平凡的视角塑造毛泽东,使我作为一名观众将对主席的仰视转为对一个真实可信形象的崇敬。它描述了毛泽东少年——青年——壮年——晚年的生活经历,铺陈其在工作生活中可亲可爱的细节,将一个平民化、生活化的主席呈现在了我眼前,使我更深入地了解了毛泽东思想、理论形成的背景,更重要的是使我们更加了解了他的为人、他的生活,使我们切实认识了一个多角度的主席。

首先,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最伟大的作品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他毕生的愿望就是建设一个富强的中国;

他又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最伟大的贡献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他同时又是一位有着理想主义情怀的伟大诗人,他的诗作流露出一位革命家的广阔胸怀,他的愿望和爱好反映出一位诗人的性格。

他,率性自然,不循规蹈矩,在外交场合谈笑风生,为友人递烟夹菜;却又坚持原则,对西哈努克的无私帮助,对苏联的无理要求坚决抵抗。

他,有着亲临战场的不惧,面临危机的不乱,处临动荡的不惊;却又有着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智慧、胆识与魄力。

他,有着纵观全局,横览世事的宏大胸襟。青年时代读了《盛世危言》后发出“人生无处不青山”的慨叹;却又有着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农民一句“咋不击死毛泽东”非但未激起他的怒火,反而查出了行政结构的不合理。

他,热爱游泳,想畅游世界的大江大河,他热爱祖国山川,想考察黄河长江。

他,渴望同人民在一起。

他,平易近人,忧国忧民。在日理万机中还不忘给以前陕北同甘共苦的老乡送糖、酒;在国家处于内忧外患时,还不忘悼念受血吸虫病困扰的村民;在病入膏肓已无力行动时,还不忘向身边的服务人员深深鞠躬以表谢意。

… …

当这位曾经被无数人奉为神明,顶礼膜拜,也曾被无数人猛烈抨击过的一代伟人以一位立体的人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突然发现,功过本身已如云烟留给了历史,伟人的人格魅力却可以穿透时空,给人们心中留下一份永恒的尊敬。

走近毛泽东,带给我的不仅是崇拜,更重要的是,让我走近他的信仰,走近自己的信仰。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篇7)

最近我观看了《走近毛泽东》这部影片。有关毛泽东的说法俯拾皆是,在以前我对于他有些了解,但都是浮于表面的一些听闻,并没有产生深刻的印象,更别说发自深省的感悟。但仅仅通过对这部影片的观看,我获得了许多以前没有意识到的东西,获得了一个较大的思想升华与情感陶冶。

这应该算是一部纪录片,它把毛泽东的人生轨迹大致描绘了出来,毛泽东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按习惯上的说法,他是一代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他个性独特,使得他在革命的实践中独出一格,不仅开辟了一条符合国情的中国革命之路,并开创了中国的新时代,创造了不同凡响的人生业绩,也在世界历史上深深刻下了自己的名字。纵观全片,不难发现有几个重要因素对毛的人生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一个,应该是前面提到的毛泽东强烈的个性特征。他出身中农,但他从小便显示出与一般孩子迥异的个性特征。正是这些特点,使他走出一条独特的人生之路。他不甘拘束,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反抗私塾里刻板的封建教育,反抗家庭父亲的专制独裁,生活告诉毛泽东:对于不合理的规矩教条,应当敢于反抗,哪怕是自己的父亲,只要他的言行不合理的,就可以大声抗议。只有反抗才可能为自己赢得权利。 正是这反抗精神,使得毛泽东能够逐渐看清当时中国的实际,他意识到,教师的权威也好,父亲的权威也好,实际都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具体体现。要改变不合理,必须改变整个旧的制度。毛泽东后来回湖南成立湖南共产主义小组,参与中共的创建工作,组织湖南农民协会,领导中国走上革命征途,最后建立新中国。可以说,正是强烈的反抗意识使毛泽东成为旧制度的掘墓者。 如果没有从小的这种反抗精神,毛泽东怎么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一个个胜利?怎能建立一个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巨大国家?个性特征特别鲜明的人,往往会成为同辈人中的佼佼者。毛泽东正是这样例证。

其次,毛泽东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他从小爱好读书。识字后,就不断地阅读各种书籍。由于博览群书,毛泽东成为学贯中西,思想深邃的渊博学者。“广阔的知识面和人生经验使他无论面对怎样的复杂情况与艰难险境,都能从容应对,同时又保持着对于时局的敏锐的洞察力与反应能力”。《物种起源》《社会文明史》、《共产党宣言》等使毛泽东看见近代西方文明的脉搏,使他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从而确立了一生的奋斗目标与道路。他还成功地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独特革命道路,并创立毛泽东思想体系。可以说,阅读已经成为毛泽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成为毛泽东最大的精神享受。直到他的晚年,他的身体状况已经每况愈下,他仍然以极大的毅力,坚持看书看报,坚持对知识的渴求。由此可见毛泽东是多么的勤学好思,这种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精神,已经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无法放弃。毛泽东不仅爱读书,而且善于读书。他一贯反对死读书,而喜欢批判地阅读。这一特点,使毛泽东在阅读时不仅能从书本中吸取有益的理论养分,而且时常保持清醒的头脑与敏锐的判断力。这是毛泽东的见解总是高出他人的原因之一。

毛泽东第三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他从小便立下大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些豪迈壮阔的诗句,无一不表现出毛泽东胸中的大志与不同凡响的恢宏气魄。他自小离开故土,以游学四方的壮志与豪情,用他的思想改变中国的现状。这种博大宽广的胸襟与气度,使得他最终能改天换地,创造了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时代。

毛泽东晚年总结自己时说,自己最想做的是一个“教员”,最喜欢的是游泳,最希望的是每天和老百姓打交道,最不愿意的是打仗。可是在无意之中这个社会逼迫他做了原本不愿意做的事情,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时势造英雄吧。时代总是需要英雄的,就看我们自己有没有做英雄的本事!

通过对这部影片的观看,我所得出的最重要也是对我自身最具有启示意义的感悟是:勇于反抗、善于学习、胸怀大志是促成毛泽东伟大的人生业绩的内在动力。内涵决定人生,在毛泽东身上,我看到了一个不甘平凡的人物所具有的坚强的意志,向不合理传统挑战的勇气,一心向学的意志和为祖国人民谋福的远大志向。这是真正值得我们效法的。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篇8)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是毛泽东在新中国开国大典上说的一句话,我永远忘不了那个时刻,那个让人激动不已的时刻!是伟大的领袖毛泽东领导着中国,领导着中国人民走向了光明的未来。

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这位伟大的领袖者一生经历坎坷,遇到过无数的困难和挫败,他在痛苦中挣扎过,萎缩过,但他的信念告诉他:成功就在下一次!于是他一次又一次地努力,最终成为一代伟人。

也许完美的明天是在痛苦后出现的吧!毛泽东从一个贫苦的书生到一个中央委员,最后成为国家主席,这一步步走过来,他经历了多少痛苦,我们这些晚辈又怎能完全体会?他指挥作战,英明神武,果断自信,从抗日战争到解放全中国,他做了多少贡献,直到此刻,人们还难以忘怀,而他自我呢?却遭受了失去亲人的痛苦,他的妻子,儿女都在战斗中英勇牺牲。那一刻,从他脸颊上滚过热泪,我们看到一个热血男儿,他又重新站起来了,我们惊讶,但更佩服!

于是每当我们应对晶莹的珍珠时,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把孕育珍珠的蚌和毛主席联想到一齐。当初一粒沙子不经意进入蚌的体内,每时每刻都在折磨着它鲜嫩的生命。它日复一日的痛苦中包容着那粒沙子,最终把沙子变成自我体内最灿烂的部分,因此它成了一只高贵的蚌。

每当应对鲜艳的花朵时,我便心不由己地像赞美鲜花一样赞美毛主席,毛主席是一朵成功之花,人们往往惊诧它开放时的艳丽,却不明白开放前它遇的痛苦,当它还是一颗种子时,被埋在土里的日子里,它在心里做着春天的梦,它努力舒展着生命,最终破土而出笑对蓝天。

这些都告诉我们:只有经历过痛苦后的完美才是显得真实,试想:海伦凯勒如果没有经过种种痛苦,又怎会成为美国著名作家?而保尔柯察金、张海迪、居里夫人这些英雄人物如果没有反抗过痛苦的经历,又怎样能成为人们心中的崇拜者呢?毛泽东如果没有万里长征的创举,又怎样能成为世界瞩目的人物呢?

痛苦是生活中最厚重的底蕴,它能历练掉你太多的缺点和不足,使你在有限的生命里做出伟大的贡献。经霜历雪,松柏更为青翠,只因有一颗岁寒之心。在痛苦中抱怨,只能使痛苦加剧。我们就应像蚌,把痛苦结晶成珍珠,我们就应像种子,把痛苦注释成反抗!

在痛苦中孕育完美,就像风雨后出现的彩虹一样的灿烂,就像黎明时看见的朝阳一样的夺目。毛主席对青年人有着殷切的期望你们是早晨八九点种的太阳,未来是属于你们的!对!正是毛主席的这种精神注入了我们的脑海。这,让我们更加相信自我,我们必须会鼓足勇气,在痛苦的边缘绽放出最美丽的人生。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篇9)

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在我们小时候就会唱这首歌,但是那时也许还不知道毛泽东是谁,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有什么样的丰功伟绩值得我们这样歌颂他。

看了《走进毛泽东》,我才知道毛泽东是一个多么有胆有才有勇有智的人。他自己向记者说自己是被逼上梁山的,殊不知梁山上个个是好汉,毛泽东与宋江相比更是强过百倍,我在看水浒传时,总觉得宋江“亲解其傅”的描写过于单一与频繁,而是得有些虚伪做作,但是在毛泽东身上却没有这些,他可以穿着睡衣走在群众中,他可以当着来访者的面潇洒地游泳,他所有的只是自然的亲和力。

他曾说也总是说自己原本的梦想是当一名记者或老师,并且在他即将离开政治舞台的时候,也还是对这一理想矢志不渝,教员当不成,他也只是想当个编辑,写写文章啥的,可见毛泽东是一个放得开的领导。

他对权力的占有欲不强,确实一个有资格掌权的人,最会掌权的人。一个想当教员的人的头脑居然领导中华民族走向了建国之路,在为他鼓掌的同时,我们也不禁惊叹,真的要为他叫一声好!他是一个敢于正视错误的人,虽然他犯了一些错误,当农民因苛税而怒喊“为什么不炸死毛泽东”时,他有的不是愤怒,而是派人展开调查,查清原因,及时解决错误。

他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爷爷,老当家。在看他青少年的照片的时候,真的没有发现他长得这么帅,比起周恩来,他在我看来就稍逊色一点,不过晚年他却让人感到很和蔼可亲,他说自己长了一张大中华脸,确实天庭饱满……一看就是个充满智慧的脸,头发也多了,额头爷露出更多,验证了中国走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但风采依然在他的脸上,还平添了一份和蔼可亲,他在与非洲总统妻子握手的时候,总统妻子给他施屈膝礼节时,他亦会这种礼节。并且笑得喜人,面容全部舒展,宛如一位农家老爷爷。

总之,他是伟大的毛泽东,他是领袖毛泽东,他是亲人毛泽东,他是我们的老爷爷,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纪录片走进毛泽东观后感范文欣赏


《走进毛泽东》是一部由艾辛导演的纪录片,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呢?小编这里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网友对这部电影的观后感,一起来欣赏吧!

毛泽东是至高无上的,甚至是神圣的,他是我们的伟大领袖,新中国的缔造者。用邓小平的话来说,就是如果没有毛泽东,我们将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之前我一直觉得毛主席是一个神一般的人物,不是普通人能够揣摩接触的。看过《走进毛泽东》以后,我才发现毛主席其实也是一个普通人,他出身平凡并不比其他人多些什么,他之所以能够青史留名,成就一番丰功伟业,只是他比别人付出了更多努力。他有着在常人看来痴人说梦的远大抱负,有着别人难以企及的大毅力,正是他敢想别人不敢想、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最终将梦想变为现实。

走进毛泽东,你会发现他是一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他如我们一样,最初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老师,因此他苦读诗书,希望将自己的知识传播给更多的孩子,让他们享受学习的快乐。但事与愿违,在家国危难之际,他放弃了自己的人生理想,毅然决然的走上了革命道路。

毛主席离开家乡时,他对父亲写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那是怎样的一种鸿鹄之志啊!毛主席生平两大爱好:读书与游泳。毛主席无论走到哪里从来都是书不离身,他的床上铺满了书,就连外出视察他都会随身带着一箱子书,有人问他这是什么,他总是笑着说:这些都是我的宝贝与挚友。的确在毛主席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书是人类不可或缺的朋友。毛主席在闲暇之余喜欢游泳,他说:我喜欢在水中那种迎着巨浪知难而上的感觉。毛主席曾说过会当击水三千里,自信人生二百年。由此可见毛主席身上的拼搏精神。

毛主席又是那样的朴实、亲近,他总是走在人民大众之中,跟人民群众情浓意浓,在他的身上从来不存在任何的刻意遮掩,总是那样的真诚、坦荡、随和、率性、自然、豁达。在听到人民群众正在受苦时他就情不自禁的流泪,在听到人民群众战胜了病毒时他就高兴得彻夜不眠。

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在一次登山时,毛泽东的随从对他讲到前方没有路了,再走下去天就要黑了,毛泽东听完就跟身边的人说:你们是不是累了啊!不能累了就不干了,路是人走出来的,我们要往前走,不走回头路。正是毛泽东这种不畏艰险以及勇于开拓的精神造就了他的一生。

纵观毛主席的一生,他始()终信仰的两个字,那就是人民。他相信只要把人民的问题解决好了,国家就能长治久安,民族就能兴旺富强。他所做的一切工作和努力都是为了人民的幸福安康,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喊出人民万岁的最高领袖,在他的心里党和人民的关系是鱼和水的关系,离开了水鱼儿就不能生存。因此他始终相信坚持密切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坚持一切为人民服务的最高宗旨是我们党取得胜利的关键。

我们今天要吸取的不仅仅是他留给我们的一系列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武器,我想我们更需要的是他那种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以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踏踏实实的实践精神和伟大的人格魅力。

《走进毛泽东》观影心得


《走进毛泽东》观影心得

一首毛泽东主席的古诗《长征》中的相聚“红军长征不怕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毛泽东主席不畏艰辛,他灵活的战术,奇特的战略,打得日均溃不成军。带领着中国人民走出帝国主义的黑暗,带动八路军打倒国民党军队,还勇敢的驱逐了东南亚地区的侵略者,体现了毛泽东在军事方面的知识有很高的才华。他不仅是一位军事家,而且是一位政治家。

他建立了新中国并成为中国第一任主席。在开国大典上,他庄严的宣告,他雄伟的声音,使全国人民一齐欢呼起来。他也带领了人们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让中国人民走上了光明大道。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观看了《走近毛泽东》。它再现了当年毛泽东的在政治、军事文学领域内的辉煌业绩,我是无比的激动、自豪。但我也发现一代伟人毛泽东也是千百万普普通通的人民中的一员。他对子女严格而慈祥和父爱,他对学习孜孜不倦的追求,他在衣食住行上的节俭,他回乡拜访乡亲的挚情……一幕幕生活画面,使我看到了作为儿子、兄长、丈夫、父亲的毛泽东,一位普通人。

任何伟人都会有不足之处,我们何必耿耿于怀,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希望我们不要再埋怨毛泽东主席发动的文化大革命,而是永远的记住他给我们伟大祖国做过的巨大贡献。

写作借鉴:走进西柏坡观后感大全4篇


走进西柏坡观后感(篇一)

今天下午的快乐活动日,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共同观看了《西柏坡2——英雄王二小》这部红色经典电影。

它讲述了在1941年9月16日的那天早上,二小正和核桃、枣花、柏坡小子等几个儿童团团员在山坡上玩耍。眼疾手快的枣花发现了山坡下的一座村庄正燃着熊熊大火,那正是抗日重要根据地——南滚龙沟村。二小立刻傻了眼,便马上和伙伴们一起回到南滚龙沟村。原来是日本鬼子带着狗汉奸一起,枪杀父老乡亲,以及实行他们的三光政策:杀光、抢光、烧光。在这危急时刻,平山团赶来营救乡亲们了,打走了日本鬼子及狗汉奸。服侍日军的南滚龙沟村的村民报来消息:日本鬼子在中午将进军西柏坡。但必须有人把这份重要情报送给红梅村长,二小主动提出由他来完成这重要的任务,经过一度上的坎坎坷坷,二小终于到达西柏坡,把这份重要情报交给红梅村长。在返回的路上,二小和枣花发现日本鬼子提早开始了行动,二小便先让枣花回去通报消息,自己带着牛犊儿去勾引日军。二小让日军故意发现自己之后,就带着他们往一些难走的山路上走。之后便把他们带进了八路的埋伏圈。等日本鬼子发现自己上当了之后,便残忍地把军刀戳向了二小的胸膛,二小也滚落山坡,躺在一块坚硬的石头上,他的鲜血染红了石头,年仅13岁的二小壮烈牺牲……

二小的故事便深深地刻印在了我的心里。可回想起现代的社会,大家都是如此的自私,不愿意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教室里散落了一张废纸,大家都让它呆在地上,也不愿意把它捡起来,丢进垃圾桶。希望社会上有更多的“王二小”出现,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走进西柏坡观后感【篇二】

最近,我观看了电影《西柏坡》这部动画片,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觉得西柏坡的孩子们真值得我学习。

故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西柏坡村,一群孩子组织起来建立了儿童团,为村子里站岗放哨,他们还利用各种小动物为革命事业作出了贡献。一天,在枣花的提议下,在儿童团长核桃哥的带领下,在大金瓜的支持下,他们把一些食品和日用品送给前线的解放军战士。

一路上,他们翻山越岭,排除野兽的干扰,避开了敌人的围追阻截,最终把物品送到了前线。核桃哥虽然受了伤,但始终保持着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我要学习核桃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勇往直前;我要学习枣花树立远大理想,坚信革命一定成功,为革命事业添砖加瓦,永做一个革命的螺丝钉;我要学习大金瓜识大体顾大局,甘当配角,任劳任怨,为革命事业默默地奋斗。我要学习西柏坡的孩子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胸怀大志,努力学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观看了电影以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是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精神,保持革命战争年代的那么一股革命热情,保持革命战争那么一股革命干劲,保持革命战争年代的那么一股革命精神,努力学习,学好本领,把祖国建设成为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走进西柏坡观后感(篇三)

你知道西柏坡在哪儿吗?告诉你吧,那儿是抗日英雄王二小的故乡。

王二小是个放牛的孩子。有一年,日本鬼子来到他的村子,把村里的人几乎全杀害了。他的奶奶因没有告诉鬼子八路军藏在哪儿,也被残忍地杀害了。王二小决定要向鬼子报仇,以报乡亲们和奶奶之仇。于是,他便故意领鬼子到村子那边,其实他把鬼子带到了八路军伏击的地方,而王二小却被一个日本军官刺中心脏,丧命山崖。

我们现在多么得幸福啊!可那些生活都是用抗日英雄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呀!可是,往往有些人却不珍惜现在的生活。有一天,我们正在吃午餐,忽然,有一位同学大声地问我:“能倒饭菜了吗?”我便说:“应该能了吧。”我看了一眼她的饭盒。哇!菜、汤和饭几乎都没有动过、吃过,而她就要全部倒掉,这些可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呀!一粒米要七担水,可是许多人都把粮食倒掉,那些可都是抗日英雄给我们创造的优良的生活条件呀!

让我们珍惜现在的幸福和和平吧,那都是来之不易的啊!

走进西柏坡观后感(篇四)

今天中午,我们学校全体师生到对面的虞山大戏院看电影。

一进电影院,同学们纷纷议论起来:“这场电影睡眠时候才开始?”正在同学们一筹莫展的时候,电影院内顿时一片漆黑,电影马上开始了。

里面讲的是:有一个儿童团,团长是核桃哥,一天深夜,他们去森林巡逻,正巧碰上了三个装成西柏坡村民的日本人。儿童团商量了一下,立即行动。小鸡用鸡爪抓坏人的脸,小熊钻在地下把坏人的脚往上顶,小驴利用吸进气呼出气的方法把坏人一吹而起,很可惜坏人非常狡猾,并没有死。儿童团团长挺身而出,要去消灭三个坏人。儿童团团长核桃哥看见有几架日本飞机在空中飞来飞去,他想起首长爷爷说的那句话:“只要有日本飞机在上可,就得放许多烟花让他们分不清自国军。”团长就这样做了,突然一颗信号弹飞到空中,飞机立刻落出几十枚炸弹,轰轰几声响,飞炸弹顿时变成了灰烬,天空迷雾缭绕。当朋友们知道事情以后,以为团长核桃哥死了,因为他一直没有回来。

最后,朋友们想念着核桃哥,红军叔叔来了,说:“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两样礼物,一样是首长给你们的电报机,还有一样是核桃哥!大家知道后都兴奋极了,欢呼声此起彼伏,传向天边。

到最后,我才知道这个故事是抗日篇,电影里的儿童团显得非常勇敢和坚强,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江苏苏州常熟市石梅小学四年级:xxx

走进老区新貌优秀观后感(精选4篇)


随着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不断提高,影片也受到人们的青睐,好的电影让我们学会思考,反思并且进步,此时我们需要做的,是写好一篇观后感。我们在构思观后感的时候,必须找到一个切入点来展开全篇。写作品的观后感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吗?下面的内容是读后感大全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走进老区新貌优秀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走进老区新貌优秀观后感(篇1)

湘西北边陲的群山中有座小县城叫桑植县。1935年11月,为突破国民党大军的围剿,红二、红六军团告别湘鄂川黔根据地,从这里出发踏上了战略转移的伟大征途。当年红二、红六军团长征出发时的队伍中,桑植籍的红军战士就有4000多人。如今,这片长征出发地的人民群众抱着永远思念红军亲人、铭记长征精神的信念,踏上追求幸福生活的新征程。

在桑植县刘家坪白族乡,一种圆形的“坨坨饺子”是白族乡亲们“舌尖上的乡愁”。白族姑娘刘娟告诉我们,这种饺子其实有一个动人的来历。

桑植县刘家坪白族乡长征村村民 刘娟:以前自己的亲人去打仗的时候,家家户户给他们包饺子,(因为)比较匆忙,饺子就包得一坨坨的,乡亲们就自称这个饺子为“定心丸”,(吃了饺子)就不用担心自己家的家事,就安心地去打仗。

离刘娟的饺子店不到一里路,就是中国工农红军团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碑所在地。_年11月19日,红二军团在这里举行誓师大会,踏上了穿越武陵山、突围转移的艰辛路途。这片山区沟深林密,曾是保护革命有生力量的屏障,但后来却成为阻碍老区经济发展的壁垒。

这几年,一支支对口帮扶工作队来到这儿,让一个个云雾缭绕的村庄通了路,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眼下,半山腰的箬竹基地已是清香满园,包粽子用的粽叶就是这种植物的叶片。

桑植县瑞塔铺镇芦溪村党支部书记 黄建平:你看一下,这就是新发出来的新芽,今年发的,长了这么多,(品种)改良了以后,你看,(叶片)这么柔软。

桑植县有一万多座山头,分布野生粽叶26万亩。过去几年,粽叶采摘、加工、销售已带动当地6万多人就业。

一边摘叶忙,一边加工忙。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从“山尖尖”上搬下来的284户人家住进崭新的小楼房,政府引导、企业帮扶的粽叶加工扶贫车间就开到了楼下。

桑植县瑞塔铺镇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居民 张生妹:快要到端午节,好多都要买叶子包粽子,就是很忙的时候。现在这个生活没有说的,很满意的。下楼就上班,一下班就上楼回家,小孩子上学也很近。

一车车冷链运输的粽叶运向全国各地,一拨拨远道而来的客人来到桑植旅游、研学。刘家坪白族乡长征街变成进村旅游的必经地,刘娟的饺子店现在一天能卖300多碗“坨坨饺子”,她希望来的游客越来越多,一起传唱送别红军长征时留下的民歌。

走进老区新貌优秀观后感(篇2)

广东这片红色热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不同历史时期的革命壮举,今天的梅州、汕尾等地曾属于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海陆丰革命老区。党的_大以来,广东牢记_的嘱托,积极推动老区苏区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的改革发展,老区湾区共同携手,书写广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每天清晨,梅州五华县长江村的菜农们就会把刚刚采摘下来的蔬菜打包发货,三四个小时后,粤港澳大湾区的居民们就可以在市场上买到来自梅州的新鲜蔬菜。

梅州曾是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党的_大以来,_三次到广东考察,他指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要求广东要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

湾区老区携手发展,梅州依托农业产业优势打造大湾区的 菜篮子 ,目前已建设 菜篮子 生产基地 98 个, 粤字号 农业品牌 217 个,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 149 家。今年,当地还新研制出盐焗鸡、梅菜扣肉等一批客家菜的预制菜,把 菜篮子 变成了 菜盘子 ,在大湾区广受欢迎。

汕尾曾是海陆丰革命老区。_年,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挂牌成立,开启深圳、汕尾跨越地理空间限制的 飞地经济 新尝试。合作区主要由深圳管理,规划建设对标深圳。如今,这里的 100 个产业项目中有 92 个来自深圳;近两年,汕尾市签约的 81 个重大产业项目中,来自大湾区的投资占九成。_年,汕尾市 GDP 增速连续四季度保持全省第一。

未来,深汕特别合作区将建设成为现代化的滨海新区、产业新城,打造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创新典范。

让老区融入湾区,老区苏区交通建设全面布局。梅汕、赣深高铁建成通车,实现 市市通高铁 ;正在建设中的梅龙高铁将成为连通红色老区发展的活力线,届时,梅州、河源等老区 2 小时左右就可到达广州、深圳;乡村振兴建设全面提速,老区苏区依靠优质特色农业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市场的 米袋子 菜篮子;百姓生活不断改善,三甲医院、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布局全覆盖,县级、乡镇医疗水平显著提高。

老区湾区同携手,接续奋进新时代。

走进老区新貌优秀观后感(篇3)

24日10时,汝城县沙洲瑶族村,村民朱晓英在她的奶茶店里收看央视特别节目《走进老区看新貌》,说起村里的变化,她感受颇深。

_年,朱晓英嫁给村民朱宏辉。婚后不久,她就拉着丈夫回到广东揭阳的娘家生活。“当时太穷了,实在不想留在沙洲。”

当时,村里年轻人很多是这样的想法。近年来,沙洲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旅游胜地,游客络绎不绝,很多年轻人选择回乡创业,朱晓英是其中之一。

这两年,朱晓英在村里开了1家奶茶店、3家土特产店,生意越做越红火。“现在除了沙洲,哪儿都不想去!”她动情地说,“搭帮共产党,否则哪有老区人民今天的幸福生活。”

“从革命年代的隆隆炮火,到如今的朵朵烟花,我看到了群众的幸福笑脸,更深切感受到湘赣边革命老区的巨变。”浏阳市大瑶镇党委书记潘定一表示,紧跟党的前进步伐,大瑶这片热土,走过了不平凡的奋斗历程;如今,大瑶成为全国花炮及原辅材料集散中心,原辅材料交易占全国市场的7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攀升至3.76亿元,地方收入迈上2亿元台阶,经济总量持续领跑浏阳乡镇。

“数字化、智能化陶瓷产业已成为老区醴陵新支柱,年产值700多亿元,产品畅销全球……”央视对醴陵陶瓷产业进行重点报道,让守在电视电脑上看直播的醴陵干群备受鼓舞。醴陵,以前产业落后,百姓生活艰苦。近年来,国家和省里不断加大对老区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传统醴陵陶瓷产业老树发新芽,老百姓的日子也越过越好。“有党的坚强领导,醴瓷的未来可期。”醴陵经开区管委会负责人如是说。

“得益于党的好政策,乡村面貌大变样,我们的生活节节高。”溆浦县北斗溪镇宝山村村民吴刚,看了央视的特别节目激动地说,宝山村地处偏僻,以前交通落后,通讯不畅,村民生活贫困。自打响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村里每天都有变化,修通了公路,喝上了自来水,用上了稳定的电,还发展了茶叶产业。“之前在外务工,每月收入2000余元,现在村里茶厂当技术员,每个月收入超5000元。”吴刚笑着说。

走进老区新貌优秀观后感(篇4)

“在革命峥嵘岁月中,小河群众就坚定不移跟共产党走,如今这里已焕然一新,生机焕发。”浏阳市小河乡党委书记邵劭表示,小河乡将围绕打造“世外原乡·画里小河”的奋斗目标,坚持“生态立乡、农业强乡、旅游兴乡、文化润乡、环境美乡”的发展思路,推进文旅融合,争当湘赣边乡村振兴示范乡镇,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脱贫攻坚,历历在目。在党的领导下,平江从‘老、山、边、穷’到摘掉贫困帽,人民走上致富路,绿水青山带笑颜。”收看了央视的报道后,平江县加义镇党委委员凌晓琴表示,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部署的重大战略,加义镇将立足“红蓝绿”文旅资源优势,按照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重点在提升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生态保护等方面创新进取,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凤凰县驻菖蒲塘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唐金生表示,央视的报道,用全新的视觉、鲜活的例子,讲述了在党的光辉照耀下,发生在湖南这片红色土地上的伟大巨变。乡村振兴的路上,菖蒲塘村将牢记_嘱托,继续擦亮科技名片,做好人才文章,做大做优水果品牌,巩固壮大村集体经济,深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奋力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

桑植县洪家关白族乡银杏塔村,眼下,正是春茶采摘季。茶园里,茶农遍布山冈;茶叶加工车间,机械在满负荷运转;农家乐,游客络绎不绝,吃白茶饺子,品“桑植白茶”。

张家界市委办驻银杏塔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黄卫表示,近年来,通过各级党组织的艰苦努力,村里面貌焕然一新,村民们过上了小康生活。“力争将银杏塔村打造成乡村振兴、茶旅融合、乡风文明的示范村。”谈起今后村里的发展思路,黄卫如是说。

在平均海拔900米的新化县古台山国有林场,4000余亩林下黄精、魔芋等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林场党委副书记、场长曾德胜介绍,近年来林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山高偏远的劣势转化为绿色发展的优势,牢牢抓住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两个支柱产业,昔日的穷山坳正逐步发展成为聚宝盆。

“我们将进一步坚定绿色发展思路,贯彻落实好党对农村发展的要求,发挥好老区人民扎实巧干、吃苦耐劳的作风,将林场打造成为新型乡村旅游体验基地。”曾德胜说。

观后感《走进毛泽东观后感合集4篇》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观影感受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走进毛泽东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