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家庭教育观后感 > 地图 > 家庭教育观后感

关于家庭教育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3-02-24 来源:互联网

关于家庭教育观后感(通用6篇)。

写作品名观后感有什么要注意的重点呢?在人生的旅途上,有相当多值得欣赏的优秀影视作品,在观看的过程中总会生出很多不一样的感慨。这时我们应该写一篇观后感来记录我们新的感悟,读后感大全小编花时间为你编辑了关于家庭教育观后感,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

关于家庭教育观后感 篇1

暑假里第一次翻开《赵忠心谈家庭教育》这本书时,凭感觉认为它只是本普通的教育丛书,仅此而已。可仔细阅读之后,我却汗颜了,这是一本非常好的家庭教育类书籍。为我们做家长的指引了一条怎么教育好孩子的光明之路,从此帮助孩子在各方面能健康成长有了明确的方向。

这本书籍的文章所涉及的问题十分广泛,从内容上说,有胎教问题、智力开发问题,有文化学校问题,有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和培养,有道德品质教育问题,有家长和子女的关系问题,有家长的修养问题,有教育方法和教育艺术问题,也有教育思想观念问题等等。从教育对象的年龄跨度上说,从孩子尚未出生,学龄前儿童,中小学学生,直到成年子女。

书中例举了古今中外很多家庭教育的事例,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对我启发很大。我们的孩子各不相同,书中的事例应该因人而异地去效仿,其实最重要的是在每个故事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道理,围绕着这个道理可以用许多方法来达到相同的结果。我被书中一个个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感动着、学习着。

当今社会,多少父母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倾注了半生心血,一切以孩子为中心,指望孩子成龙成凤,但怎样才能让孩子“出人头地”,也就给当父母的提出了一个怎样教育的问题。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天然的老师。亲情的纽带,使家庭教育具有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帮助孩子走向成功;反之,必然使孩子滑向反面。因此,父母应该尽好教育子女的责任与义务,当好孩子的首任老师。读了《赵忠心谈家庭教育》一书,使我受益匪浅,好父母是学出来的,好孩子是教育出来的,好习惯是养出来的,好成绩是帮出来的,好沟通是听出来的。确实,没有天生成功的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只有不断学习和掌握现代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和方法,才能扮演好家长的角色,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有基本保障。

相信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我们的孩子也一定会越来越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精心编织美好的童年。让孩子们在希望和梦想中快乐成长,朝着自己美丽的理想努力振飞。

关于家庭教育观后感 篇2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第一期刚出版时,我就有幸拜读了。中间的几期却错过了,3月份在小一班家长会上又很荣幸的见到了它,便毫不犹豫地把它带回了家,真是有一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他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孩子从出生便要接受的。孩子三岁以前所接受的教育都来在自己的父母,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可见家庭教育是多么的重要。但是父母却是所有职业中唯一没有经过培训直接上岗的,育儿经验的缺乏是所有父母的共性,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在影响和教育着孩子。

随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问题也随之增多,好多时候我们都变得举足无措。《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中很多案例几乎都在我们身上发生着,面对专家的分析,我们仿佛看到了黎明前的曙光。专家的出招、专家的指导不禁让我看得心服口服,我不禁试着去改变自己的思想和育儿观念。

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爱也是一门艺术。爱也要选择恰当的方式和正确的方法。愿每位父母都能够选择科学的、正确的方式和方法去爱孩子,让孩子真正不输在家庭教育上。

关于家庭教育观后感 篇3

1、家长的成长比孩子的学习更重要

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所以我们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关注孩子的成绩、关注孩子的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正因为过度的关注造成了很多意识不到的问题,而我们的用心良苦,往往达不到想要的结果。听了张老师的讲座,我茅塞顿开,其实孩子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优秀,我们是忽视了自己的成长和学习,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焦虑。

2、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受挫能力更重要

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树立良好的家风和榜样。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先做一做。善于学习,懂得孩子发展的规律,渗透正向的能量。家庭和睦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障,爱自己、爱家人,在孩子面前维护配偶的正面形象,营造和谐幸福的家庭氛围,使孩子获得安全感、幸福感。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杜绝过度溺爱,教会孩子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伤害自己,不破坏环境,不伤害他人。让孩子知道出现错误就要接受惩罚。

3、学会真正的爱孩子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是我们的方式是否正确?要做到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和孩子做同一件事,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陪伴。改变自己的观念,改掉焦躁的习惯,改变语言模式,努力培养拥有有趣的灵魂、健康的身体、会探索的孩子,而不是听话的孩子。

短短两个小时的讲座,家长们听的津津有味,许多经验之谈让我如醍醐灌顶,感慨良多。借用张志刚老师的话“让自己快乐是一种美德,让别人快乐是一种功德!”让我们从爱自己、快乐自己开始,做一名愿意学习、愿意成长的家长,从现在开始改变自己、改善家庭环境、呵护孩子健康成长!

关于家庭教育观后感 篇4

家长对于自己儿女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许多人之所有会犯罪,就是因为从小生活在一个没有教育的家庭。我们教导孩子不能够用武力。而是要用理智来教育孩子。

在家庭中如何培养教育孩子的问题,对于我们家长来说是一个非常严峻和复杂的问题。俗话说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是父母,那么家庭教育的好坏就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发展和成长,它和学校教育有着同等的重要性,两者缺一不可。所以说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在的孩子聪明,活泼,大方,好胜性强,自信心也很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等。但是她们面对困难和挫折,往往显得束手无策,也不听别人的劝告。而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都很爱自己的孩子,这种爱就会变成溺爱,这对孩子的成长没什么好处。假期里,针对家庭如何教育孩子,我阅读了一本《家庭教育》,下面是我的读书心得。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自人类文明诞生至今,无限存在的永恒课题。她延续至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今日,仍是我们无法回避。异常重视的问题。

“人生如梦,人生苦短”,父母一生中应完成的任务,总结起来不过区区两件,一是在社会中实现自我,获得事业的成功。二是教育好自已的后代,完成自我延续的重要部分。教育孩子,从与孩子共同生活的时间,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到对孩子的言传身教,每一位家长都任重而道远。

孩子的成长应该是立体的。多方位的。多能力的成长,对孩子的教育也是立体。全方位式的教育,仅仅依赖学校教育,忽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一种缺憾。

家庭教育既是一门综合性很高的艺术,又是一项异常复杂的过程,它不仅要求家长有个方面的知识和见识,而且要求家长懂得怎样更好地与孩子进行沟通,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在求知。交友。做人。自我修养等各方面获得良好的教育,促使孩子把潜力完全发挥出来。

想为孩子好,就要培养他各方面的能力,例如让孩子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首先应尽量做到使孩子在合理范围内有充分表达情绪的权利,因为孩于能够充分地、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正是孩子心理发育基本健康的标志。但毕竟是孩子,他的情绪表达方式难免会有偏颇,有时会发生对己和他人都不利的情绪过激现象。

遇到这些情况时,父母不应视而不见,而要采取一致意见进行严厉制止,让孩子知道发泄情绪也应有一定的界限,自己发泄情绪不应损害别人的利益和损害物品。孩子长大一些时,则尽量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告诉他遇到问题时要讲道理,说原由,而不要动不动就乱闹、发脾气。

关于家庭教育观后感 篇5

第一次翻开《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是,心中并没有太多的期望。感觉就是学校在推销的普通的教育从书,而已,仔细阅读后,我却大吃一惊,发现这本书讲的太好了。使我不由自主得对自己的教育方法产生了怀疑。

读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一书,使我受益非浅,书中一个栏目“父母讲堂”中的几句话很值得借鉴。的确,没有天生成功的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只有不断学习和掌握现代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才能扮演好家长的角色,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有保障。

通过学习这本书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疼爱孩子但不要溺爱。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生活条件,物质条件,比我们哪个时代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做父母的时常要提醒自己,对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要尽量满足,对孩子的无理要求应积极引导,讲清道理,决不迁就。

二、关注孩子的点滴进步,一、正确鼓励为住。对孩子要实行少批评,多鼓励为主。

三、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父母要善于观察和感悟孩子的爱好。如:唱歌,画画,跳舞等等。限度的发觉和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四、家庭讲民主,家长一身作则,做孩子的朋友。我认为,我们家长不仅是孩子的父母,还应该成为孩子的朋友。做为父母应该言行一致。从小教育孩子不要撒谎,作到诚实守信。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如:不讲脏话,努力工作积极参加家务劳动,不打骂孩子等。

五、注重孩子的人格,道德的培养。家长应尽量,尽力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团结协作,用于承担过错。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希望孩子能成为道德高尚,人格健全的人。

作为家长,我们一定会努力配合老师的教育,为孩子的明天,未来创造良好的环境而努力。通过学习一定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精心编织美好的未来吧。

关于家庭教育观后感 篇6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下面是我阅读《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几点体会。

一、欲成才,先成人。学会做人,是孩子的立身之本,孩子终身受益。教育孩子要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决不能让孩子成为知识丰富而性格古怪,对父母没有感情,对他人、社会漠不关心的人。让他们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最起码应该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合格公民而适应现代社会。

二、家长是镜子,孩子是影子。家长不仅是孩子的天然教师,也是监护人,同时是伙伴、朋友和榜样。孩子的言行举止无不体现着家长的思想意识形态,当然,家长的一举一动时时刻刻也在影响着自己的孩子。首先,家长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地关爱社会、国家、他人、朋友、同事等等,使之尊老爱幼,相帮谦让,宽容大度,待人和气。其次,要加强自身修养。家长应坚持以德育人,奉公守法,依照社会主义道德原则、规范,自觉地将完善自己道德品质的实践活动示范于孩子。再次,要尽量创造和谐、幸福、温馨的家庭环境。

三、严慈相济,恩威并施。我们应善于发现孩子们的优点和长处,并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和赞扬。同时不能对孩子们缺点过分包容和溺爱。

作为教师,我们要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四个第一”,(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家教,形成“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良好局面。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小编推荐

[热门]家庭教育观后感合集


现在看电影或者视频也是人们汲取知识营养的一种主要渠道,在观看过程,会不断的各种想法迸发出来,观看的过程中,我们沉浸在情节中。写观后感可以提升我们的思考和写作能力。怎么才能避免将观后感写的如同流水账一样呢?也许下面的“[热门]家庭教育观后感合集”正合你意!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文。

家庭教育观后感【篇1】

简短的家庭教育观后感模板篇1

孩子是家长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每一位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在学习上各个方面都强,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成了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话题。

有的学生不愿意主动学生,当人若不想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总是能够为自己找到合适的理由,当苗头越来越大的时候,就会忘记自己的责任。学生也是一样,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同样也能够为自己找到适当的理由,有社会因素,有家庭因素,有个人因素,也有智力因素。一旦学生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就应当及时的找到学生进行谈心,告知学生,不比家庭比自己,当个人存在差异的时候,就应当穷则思变,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力气来换取平衡,因为家庭是无法改变的,环境同样也是无法改变的,所能够改变的仅仅是我们自己对待学习的态度。魏书生举了一些活生生的例子。如丁玉娟,母亲离家出走,父亲病故,但是丁玉娟在班内当着班长,考试还是全班第一;又如刘岩松,父亲有病,母亲智力发育不正常,刘岩送在家里洗衣做饭,家务活全都干,他又是学校号队的主号手,在班内是班长,在市运动会拿第四名,而且在学习上也不落后,是三年组的前5名。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洪占辉等等等等,他们的家庭很一般,但是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对待家庭的态度都很好,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家庭而自暴自弃。

现在的孩子多是娇生惯养,我们要培养孩子勤劳的品质,多让学生参与一些义务劳动对孩子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并且要让学生学会宽容,培养学生多做自我批评,这样我们的学生就会少了一些“杂事”,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利用起来。当学生的德育培养好了,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对待同学的态度就会相应的好起来,也只有这样我们与学生的距离才会拉的更近,学校在管理方面也就会更加的得心应手。我们要学会欣赏孩子的成熟,同时给孩子一个改变的机会。

简短的家庭教育观后感模板篇2

现在的家长都曾经是孩子,现在的孩子未来大多可能会成为家长。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的接受或良好或不尽人意的家庭教育。所以家庭教育是社会的焦点,对于个人的行为习惯甚至三观的形成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当我看到这本书名时,我是排斥的,家庭教育本来就是焦点还聚什么焦,这不是废话吗?再一看目录"谁是家长谁是孩子,谁的年龄大"这么弱智的问题也能提出来,气得我差点把书摔在地上。网络的发展,让信息的传播泛滥成灾。如果你敢搜关键词"家庭教育",成千上万条信息将把你湮没。而这些信息中不是励志鸡汤文就是一些专家所谓的家庭教育秘诀,我早就对这些正确的废话深恶痛绝。看上去"聚焦家庭教育"也是这样一本书,但是我知道本书的作者很厉害,就硬着头皮往下看。

俗话说"十年磨一剑",然而本书的作者王文忠在家庭教育领域整整磨了二十多年。读完前言的第一段,就让我对作者的敬意油然而生。

"一直对家庭教育感兴趣,从1994年承担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家庭环境对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研究"开始,到后来进行少年犯教育转化,灾后心理援助,动力沟通理论与技术体系的构建,都围绕着家庭教育做工作,20多年过去了,不改初衷,算是聚焦家庭教育吧。"

如今有太多的家长打着爱的旗号进行着伤害而不自知,正好像通往地狱的路上铺满了善意。一边期待自己孩子飞翔,一边却剪断孩子的翅膀。一边想放手一边抓狂,一边假装淡定,一边焦虑紧张。这时所谓的教育专家出现了,无奈专家太多,众说纷纭,有的说"棍棒底下出孝子",也有的说"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一时间家长们陷入前所未有的彷徨,变得更加焦虑。而家长的使命这段话很好的指明了家庭教育的方向。

"家长的使命,就是要让自己的孩子,在离开家长后能够独立生活,能够从周围人那儿学习,适应这个变化的时代。

家长要完成好这个的使命,必须要自己成为一个不断学习的自立的人,能够时时处处地向周围人学习的人。

众所周知,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生下来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家长(当然,现在剖腹产可能第一眼见到的时候医生和护士,但是孩子主要还是跟着家长成长的)。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所以,家长的素质,家长的为人处事风格,自然会默默地影响正在如饥似渴的从周围吸取信息的婴儿。"

当我读到这一段文字时,真的很庆幸自己有幸读了这本书。

"在这个喧嚣的时代,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已经很少有人愿意翻开一本相对严肃的书籍了。所以,在您能够耐心的翻到这里的时候,作为作者,我们非常真诚地祝贺您!由于您是一个愿意学习的人,坚持下去,您和您的家人与孩子,必将有一个幸福美满的人生。

此时,作为作者,我们又想问读者您一个问题:读书,费时间,费脑子,费精力,费了这么多,得到了啥?

作者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

读书,只是为了得到一点思想的撞击!作为成年人,我们对于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读书,就是要费力不讨好地,去用作者的思想,来撞击我们的自己的思想!

此刻,自然会产生另外一个问题:读书,这么费时间、费精力地读书,得到这种思想的撞击,有什么好处呢?

对此,本书给的参考答案是:

彼此思想的撞击,可以让我们各自的思想变得更开阔,更能够适应这个变化的时代,或者让我们已有的想法变得更开放,变得更丰富!

所以祝贺您,打开了这本书,同时也打开了自己的心胸,来关注、审视或或批评或接受书中观点,从不同的角度(至少作者提供了一个角度)观察家庭教育,观察我们自己,从而让自己的人生更丰富多彩,亲子关系,更和谐融洽。"

这本书看完了,但是总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这本书虽谈不上字字珠玑,但是却没有一句废话,甚至没有一个多余的字。自古就有"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的说法。本书既有拳又有功。道法术器四个层面的东西都有,可以说是家庭教育大百科工具书。

这本书还有两个特点:一,可以重复多遍阅读,你会发现常读常新。二,小孩子也可以阅读,亲子共读更佳。

最后奉劝你在看本书时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因为你时不时就有"当头一棒""醍醐灌顶"的感觉,不由得使人茅塞顿开。

简短的家庭教育观后感模板篇3

“愿与天下父母共读之”——陶行知

引言:一本书的作用到底有多大?也许我们无法做出回答,但是《家庭教育》这本书却用自己独特的魅力影响了中国几代人的学前家庭教育……

正文:以前很少接触教育理论类的书籍,因为觉得此类书大多是很枯燥的,但是读了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代表作《家庭教育》之后,我才发现原来一本充斥着条条框框的教育理论的书也是可以有着如此的趣味性和实用性的。这本书是以作者的孩子陈一鸣为主要记录对象的,从1920年12月26日,一鸣出生起,陈鹤琴就开始记录,记录陈一鸣什么时候哭,什么时候笑,什么时候小便,什么时候会顽皮了。把陈一鸣身心的发展都作了全面的研究,一共连着808天。808天的连续跟踪观察﹑文字摄影记录及实验对比,创中国研究儿童之先风,后来也就有了这本在中家庭教育史上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家庭教育》。

在读这书的过程中,每位读者都可以深切的感受到作者的良苦用心以及他先进的教育理念。在书里作者用自己的观察记录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用自己的教育原则切实的实践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每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作者就会用自己的方式和方法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以此在逐渐观察和总结基础上提炼出家庭教育的101条原则。我们都够清楚的看到,这每一条原则都是作者的心血所凝聚而成的,也都是值得我们每一个读者相信并付诸于自己的教育实践的。我看了书之后就在想,如果我们现在的家长也能像作者一样关注自己孩子成长的的每一个瞬间,真正的去了解孩子,那么中国的家庭教育便会更加科学合理,中国的孩子也便能更加健康和快乐的成长了。

在书中我体会最深刻的莫过于作者对孩子行为的思考和对孩子心理的分析,我们无法否认,这种深刻的思考和分析是作为一名教育家应有的,但是这种敏感度更是一名父亲多特有的。其实,教育孩子和与他人相处也是有很多相同的地方的,这都是要建立在对对方了解的基础上的。在这本书上第一章首先谈“儿童的心理”。作者提炼出7条原则:小孩子是好游戏的、是好模仿的、是好奇的、是喜欢成功的、是喜欢野外生活的、是喜欢合群的、是喜欢称赞的。这就告诉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首相要充分的了解了孩子,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更加有针对性,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书中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和经典的案例,对于有孩子的父母而言,这些到现在还都是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因为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小的案例折射出很多的正确的教育理论,而这些理论对于孩子的教育是大有帮助的。

这是一本正真经典的教育书籍。正如陶行知先生说,作者是“以科学的头脑、母亲的心肠”做成此书的。

这是一本实践与理论完美融合的家教全书。在书中几乎每一条理论框架背后都会有一个具体而生动的实例,实践与理论相互佐证,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这是一本雅俗共赏的教育典藏。如郑宗海先生在序言中说:“这本书事实具体、文辞浅显,可期家喻户晓。”

总之,这是一本我们可以信赖的好书,读书的真正乐趣就在于你能够与作者发生共鸣,把自己融入书中,融入到作者的思想中。而我相信读过《家庭教育》这本书的读者,尤其是家里有幼童的父母,定会觉得自己的精神得到了一次洗礼。也许您正在众里寻书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简短的家庭教育观后感模板篇4

这本书严格来说我不能称之为读后感,因为压根没有仔细读完整本。

这本书是别人送的,推荐给我,说不错,而家有宝宝,对儿童教育非常关注,自然也高兴的收下了,也满怀期待。

但是这本书真的不适合我,我实在没有耐性仔细去阅读这种种类的书,书里没有我期望的实在的有效的指引,在这本书里,我看到的是浓烈的营销的影子,而在我的概念里,儿童教育是一项严肃的学术,是必须专业、严谨、有内容的。

整本书我看到的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其实很简单,就是:对孩子轻轻说“是的”,分解开就是孩子天生有自己的天赋,父母要尊重这种天赋去培养孩子,要重视孩子,多肯定他。这个思想原本也被大多数人认可,但是就是这么一个观念,就整出一本书,我总觉得实在是太单薄了,不要说这个观念还是已经泛滥成灾的存在,很多父母也已经有这方面的意识,而在作者的叙述里,好像九成九的父母都是漠视孩子的,都是不懂得重视孩子的,这实在是一种过于自负、自恋的想法。

尤其在整本书里,花了很大的篇幅去推介自己,讲自己成长的了不起,是最让人反感的地方。

在这个全民营销得有点过了的年代,看到这样的书,实在让人厌烦,尤其是在育儿教育这样的领域。

简短的家庭教育观后感模板篇5

读了这本书,我真的百感交集,每天我们都在为孩子的成长而操心。当父母的是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成长中能够一帆风顺。健康快乐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那么优秀,我的女儿也是一般,在生活中,打、骂、冷嘲热讽。有的时候,我们利用母亲的权利情不自禁的就把这些都用上了。看了这本书,我深深的觉的我们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应该放在一边,彻底的改变一下了,这样的方式达不到想要的预期效果。仅此而已,我不会再用这样的方式。

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教育不能尊重孩子的天性。这样的教育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残酷的、是违背人性。因此,我们教育起孩子也是困难重重,让他玩了,学习不进步,不让玩,还在脸上灿烂花朵般的笑容没了,真是矛盾的很,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我觉的孩子的童年时快乐无忧无虑的。所以没怎么在学习方面管他。结果在一年级的时候就落后,玩与不让玩做到适度真的很难。

教育孩子有的时候会很生气,有的时候孩子进步了,也感觉很享受。和孩子一起生活是一种快乐。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进步,真是一种无法言表的快乐。一种美好的享受。希望我们都在快乐中教育孩子,为了孩子父母都乐此不疲。

简短的家庭教育观后感模板篇6

读了这篇文章,我有很多感触。作为家长的我们,责任是多么的重大。不仅要在平时做到言传身教,而且在学习上也要帮助她,鼓励她,和她一起努力共同进步。孩子的学习,不仅依赖于孩子自身的探索,教师的辅导,也需要家长的参与。家长比任何人都了解孩子的兴趣与个性,更有可能参与到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来。在帮助孩子学习的同时我们也提高了自己。另外,在生活上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改掉坏毛病。

作为家长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做榜样。现在正是孩子的关键时刻,我要克服一切困难,帮助孩子度过重要的六年级。我的女儿,你也要多争气一点,勤奋再勤奋,妈妈和你一起加油!加油!

简短的家庭教育观后感模板篇7

我是一个急性子,是一个脾气暴躁的妈妈。我儿子可能遗传了我的基因,是一个特别皮,特别待不住的“小祖宗”!所以大多数时候的教育方式就是先吼,再威胁,最后还不行就是动手。渐渐的我儿子会学我说“我怎么有你这样的妈妈”,“我要把我妈妈扔掉”之类的话(这些话也是我平时会对他说的话),自己说的时候觉得没什么,当我儿子对我说时,我却感觉好伤心。

孩子倔的时候,还是要让他自己静一静,在脾气暴躁的情况下,还是不要对孩子做出过分的举动。孩子有孩子的想法,有他自己的世界,我们还是要尊重他们。每次我儿子对我提出需要做的事情时,我都是很没耐心的敷衍他,渐渐的他自己玩自己的了,不与我分享。所以我们还是要有足够的耐心去聆听,去照顾他们。虽然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还没成熟,有时在表达一件事情时,不够清楚,导致总是错误的理解着他的话,最后不被理解的他只能“倔”在那,我想以后我需要“耐心”!

读了这篇文章后,对我启发很大。以后我一定要多读书多理解,减少错误的家庭教育细节,希望我们父母与子女能一同成长。

当然,我生性乖张,对事物有时过于主观,这种观后感也仅是一种个人体会而已。

家庭教育观后感【篇2】

看过《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后,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本我们一直认为正确的教育方式,事实上可能是完全错误的,从而大大地贻误了孩子一生的发展。

“年轻的父母会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

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充满良知的妈妈也是一位懂教育的老师,她敢于直面教育问题,又深入地思考;有独到的教育观念,更有教育智慧,对现行教育中存在的弊端能一针见血地指出来,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对本书的阅读,我被作者独到新颖的教育观念所吸引,并且对现行的家庭教育产生了深深的思考。

书中记叙了许多关于作者是如何一次又一次的“冒险”抵抗女儿学校老师的不良教育。比如为了和女儿一起抵抗老师的“暴力”作业,她替女儿写了几年的家庭作业;为了抵抗老师不正当的处罚,她宁愿女儿再次接受处罚,也不让女儿做本来就是错误的事情。女儿从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乐和健康、成熟和自立,所有这一切都来自于这个细心又有智慧的妈妈的教育。作者通过记叙自身的经历证明了作为一名教育者只要真正从爱、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场出发,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为优秀的人才。

我们都是经历过孩童时期长大的,当家长们一次次的抱怨孩子不懂事、不听话、总是犯错,永远达不到他们理想的时候,他们有没有反思过自己的教育行为,愿不愿意向孩子承认自己的错误?甚至有的家长对孩子不满了,非打即骂,打骂的理由是充足又充分的,简直无懈可击。“打孩子是一种陋习和恶习。一个用武力征服儿童的成人,无论财富多么丰厚,地位多么显赫,学问多么高深,打人的理由多么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现――在爱的名义下施暴,此时此刻你的行为如此粗野,不过是个穿西装的野人。”

“在爱的名义下施暴”这句话给我很强烈的感受,它让我越来越深刻的反思,当家长们对孩子做思想工作时,总是在强调“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问心无愧。”良心和爱固然是必须的,但这毕竟主观,而且我想这也是一种比较自私的想法,因为你主观感觉是对得起自己,那孩子呢?如果不被孩子所接受,即使你再煞费苦心,也是失败的教育。家长们要求孩子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而你们作有没有树立起自己的理想;大人们要求孩子从小认真学习,而自己有没有把“教育”作为一门功课来学习?如果没有,又有什么资格去要求孩子。

家长们总是宽容自己一次又一次的犯错误,可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他们犯了错误可以改,但孩子的生活却永远不能够从头来过。我们总是在强调一些客观因素,小学老师说孩子没有良好的家教,中学老师抱怨小学老师没把孩子教育好,大学老师更是觉得没有必要为学生的行为负责,当孩子长大后真的祸害社会时,又有谁来为他负责呢?

“现代家庭教育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针对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对学习感兴趣,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变被动为主动学习,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到生活中去,引导孩子体会学习的快乐等一系列问题,作者抓住孩子的心理,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考好了不奖励”等。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但是细读之后,你会发现作者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朴素的道理:要做好一件事,先要爱上它。

“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家庭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作为即将为人父母的我们,只有通过更多的学习,不断地对当下教育进行深刻思考,将来才能以更科学更完善的家庭教育来培养我们的子女。

家庭教育观后感【篇3】

最近我读了家庭教育观的一些资料,觉得很有感触,资料中的内容广泛而又平易近人,涉及家庭教育的点点滴滴,但却没有一般教育理论那么高深莫测,很容易被接受进而产生共鸣。

先生说小孩子生来是无知无识的,不知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他的一举一动可以说一方面受遗传的影响一方面受环境的约束,受教育的支配。小的时候,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教养重要的因素,恐怕也是父母。于是陈先生指出小孩子的知识之丰富,思想之发展与否,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实应负完全的责任。作为一个未来的幼儿教师,我对此观点十分认可,特别是以下几个观点对我很有启发。

一、把握好爱孩子和管孩子之间的度。

不管该书发行所处的年代还是现在,过分溺爱和专制式的严管教始终是两种普遍存在的错误态度和做法。前者是对孩子无原则的爱,它有损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因而他强调对子女要爱护,但绝不要溺爱。当看到有些父母代孩子做孩子自己能够而且应该做的事情的现象,他指出家长的责任是帮助孩子生活、自立和做人,而不是代孩子吃苦。因此,提出活教育中的两个原则凡是孩子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同时他也指出,家庭教育中的专制式的严厉管教方法也是不可取的,这种管教方法的后果只能是摧残儿童的创造力束缚儿童的思想。先生主张家庭教育要民主化,父母要平等对待小孩,尊重小孩的人格。他特别强调做父亲的应当同小孩作伴侣,认为这是家庭教育民主化的一个表现。他认为父子作伴游戏的好处很多,既可以沟通父子间的情感,增加家庭中的天伦之乐,又可以利用作伴机会教育孩子,还可以发现孩子不好的行为和思想,及时加以纠正。

二、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多次告诫家长做父母的教养子女第一条原则,就是要尊重以身作则这条原则。在婴幼儿期,父母是孩子心目中的理想人物,他们的一举一动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小孩,即使进了幼儿园,老师和父母对于小孩子具有平均的力量,但由于儿童与父母相亲的爱力深,相处时间长,他们对儿童的影响仍然特

别大,往往儿童在学校所受到的一些好的教育,却抵挡不住家庭环境的影响。因此,做父母的必须处处以身作则。教育孩子其实也是家长的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过程。为了教育孩子,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放弃无规律的生活,随时检点自己的言行。

三、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保持教育的一致性是家庭教育理论的重要观点,我觉得这里的一致性应该是一种比较宽泛的概念,不仅指家园或家校教育的一致性,也指家长教育的一致性做父母、祖父母的对于幼儿的教育应有一致的措施。父母、祖父母施教的方法不一致,宽严不同,孩子就无所适从,甚至会产生投机取巧、轻视长辈,甚至虚伪等流弊,非常不利于孩子健康人格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家庭教育既是一个古老的课题,又是一门崭新的学问。陈先生对家庭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实践,为中国现代家庭教育理论奠定了科学的基础,提供了具体的方法,为我们将来做一名合格并且优秀幼儿教师的提供了向导。

家庭教育观后感【篇4】

南宋时期大学问家朱熹所作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大意是说,方方正正的池塘就象一面明亮的镜子,天光云影、湖光山色倒映其中,景物清晰可见,这都是因为有源头清澈的活水。思想源头的活水是什么?就是不断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才会获取新知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确实是一本很好的教育书籍。书中有一句话使我感触颇深:"只有不懂教的父母,没有教不好的孩子"。现就对《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的学习情况谈几点体会:

当今社会的年轻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确实很难去做,因为现在是竞争的社会,作为父母总是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给别人家的孩子。我们这一代父母是"小皇帝"的父母。多少父母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倾注了半生心血。一切以孩子为中心,指望孩子成龙成风。只要孩子将来能够出人头地,当父母的就脸面生辉,无尚光荣。但孩子怎样才能"出人头地",怎样才能让孩子成才,也使当父母的非常头痛。

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把他送到学校接受教育,父母似乎省心了。当父母的只是鼓励孩子好好学习,认真听课,认真做作业等等。其实这只是对孩子学习文化知识一种教条的说教。事实上孩子需要接受的不只是文化知识的教育,素质教育更不容忽视。教育孩子不单单是学校的事情,应该是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家庭怎样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在这一点上,《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介绍了许多家庭教育的成功范例,范例中介绍的父母教育孩子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注重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教育孩子充满爱心,关爱他人,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给孩子一个广阔的天空,让孩子自己走向成功。今天我给孩子去开家长会,相比之下,我发现自己是一名不合格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许多问题。自己认为,在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我们当父母的就"称职"了。去年10月份开展“一创双优”集中教育活动以来,濮阳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5+2”“白加黑”的工作方式,让我感到充实了。在充实的同时却与孩子的沟通少了。在此,我特别感谢孩子的母亲和他的姥姥,一直细心照顾着孩子。我以后要多挤点时间来陪陪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读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一书,使我受益匪浅。最吸引我的是书中“父母课堂”这个栏目,因为在家庭教育这个新课题上我们这些毫无经验的父母应该是学生,只有掌握了家庭教育的理念,才能教育好我们的孩子。书中有几句话很有道理: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好成绩都是帮出来的;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确实,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不断学习提高的结果。只有学习和掌握现代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和方法,才能扮演好家长这个角色,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有基本的保障。

在这本书中确实为我们展现了许多民主的、客观的教育方法,比如家长应该做孩子的朋友、应该尊重孩子的意见等等,给我们这些做父母的确实不少启发。

家庭教育观后感【篇5】

这本书是我们家孙老师推荐的,当时他特严肃地说:“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不要还像中学生一样看什么郭敬明、韩寒,或者将《读者》《青年文摘》等消遣杂志作为案头书,而要多看一些有关教育教学的书,因为它们才是”打底子“的书。”于是,怀着补过的心情开始了对这本书的阅读。通过阅读我觉得这本书里说的一些教育思想,真的就是今天我们苦苦追求的,也是现在所倡导的新理念,真可谓是殊途同归。

陶先生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知识分为亲知,闻知,说知。亲知是一切知识之根本,闻知与说知必须安根于亲知才能发生效力。陶先生的这一教学理念早已为我们大家所熟悉。可是,仔细想想,我们有没有真的做到这一点呢?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是亲知得到的吗?联想到我们的语文教学,恐怕没有,现在学生所学的知识,几乎全是闻知,甚至以闻知概括一切知识,亲知几乎是被拒之门外的。大多数学生只会背词语、背句子、背课文,而一旦要让自己去说、去写、去实际运用时却不知所措,不能将所背的东西很好的为自己所用。课堂教学仿佛是只为教学而教学,与学生生活没有任何联系。我想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尽量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让他们能体验到在做中学,学中做,力求运用各种手段,为学生运用语言搭建各种实践的平台。这一观点好像和现在提倡的情境教育又有异曲同工之妙。

“单纯的劳力,只是蛮干,不能算做;单纯的劳心,只是空想,也不能算做;真正的做应是在劳力上劳心。”这句话也是我比较喜欢的。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兵,那不想当名师的教师不是好教师,但我们又害怕成功道路上的种种挫折,害怕最终的结果是失败,所以总是退缩。作为一名老师,你想成为名师吗?要想成为名师,不能光是靠想,一定要付之于行动,也就是要“做”。如果你只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的备课、教课,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没有丝毫的创新和变化,那只能是一个教书匠,这是蛮干;而倘若你心里有着很多想法,但是不敢去尝试,这又是空想。只有当我们将独立的思想付诸实践时,在做每件事时都用心去做,动脑去做,我们离成功就会越来越近。

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陶先生也是每天四问,以此自省。

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可以看出陶行知先生,以健康为第一本钱,没有好的身体,一切都是空谈。所以,我们也要向他学习,工作之余,锻炼身体,拥有一个好的身体,既是自己的福气、家人的福气,更是自己事业上能够更上一层楼的保障。

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作为一名老师,我的业务水平有没有提高?个人认为教学水平的提高必须经过“实践加上反思”这一过程,而实践能力和反思水平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理论水平的丰富。

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不管是教学上的还是班级管理上的这一问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让学校,让家长,让社会放心。教学上有没有什么新的想法?今天的课上得怎么样,有没有什么改进的地方?今天我对孩子们是心平气和的还是大发雷霆的?整顿课堂纪律上有没有什么新的方法?写字课怎样让孩子们不浪费等等方面,都值得问一问。

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学生从老师身上所学到的“道”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是否身正。当然,老师也是凡人,也有缺点。但也正因为这一职业特殊性,使得老师必须有超越他人的道德水平。

以上只是这本书中极小的一部分,可谓是九牛一毛,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博大精深,值得我好好地研读。作为一名年青老师,如果能将陶先生教育理念的一二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引导学生认真思考,使学生的素质得以全面发展,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那么这本书的价值就算实现了。

家庭教育观后感2000字


下面读后感大全的编辑为您呈上“家庭教育观后感”相关主题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每一部新奇的影片都会为我们打开一个新的世界,每当我们看完,内心都被深深的感动。那么将在影片中所获取的知识进行汇总,写出观后感就很重要,观后感是将自己看电影时的各种心境通过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

家庭教育观后感【篇1】

仔细拜读了《家庭教育》一书,觉得很有感触,书中的内容广泛而又平易近人,没有一般教育理论那么高深,很容易被接受进而产生共鸣。

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生来是无知无识的,不知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他的一举一动可说一方面受遗传的影响,一方面受环境的约束,受教育的支配。小的时候,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教养中最重要的因素,恐怕也是父母。”于是,先生指出小孩子的“知识之丰富,思想之发展与否,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实应负完全的责任。”作为一个母亲,我对此观点十分认可,特别是以下几个观点对我很有启发:

一、把握好“爱孩子”和“管孩子”之间的度

不管该书发行所处的年代还是现在,过分溺爱和专制式的严厉管教始终是两种普遍存在的错误态度和做法。前者是对孩子无原则的爱,它有损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因而他强调“对子女要爱护,但绝不要溺爱”。同时,他也指出,家庭教育中的专制式的严厉管教方法也是不可取的,这种管教方法的后果只能是摧残儿童的创造力,束缚儿童的思想。

二、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陈鹤琴多次告诫家长:“做父母的教养子女第一条原则,就是要尊重‘以身作则’这条原则”。因此,做父母的必须处处以身作则。教育孩子其实也是家长的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过程。为了教育孩子,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放弃无规律的生活,随时检点自己的言行。

三、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父母、祖父母施教的方法不一致,宽严不同,孩子就无所适从,甚至会产生投机取巧、轻视长辈,甚至虚伪等流弊,非常不利于孩子健康人格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家庭教育既是一个古老的课题,又是一门崭新的学问。陈先生对家庭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实践,为中国现代家庭教育理论奠定了科学的基础,提供了具体的方法,特别是《家庭教育》一书所提出的一些原则和方法,是我们现代做父母的一本很好的教科书。

家庭教育发展到今天,家庭教育已成为每个家庭、每个老师、每所学校乃至整个社会极其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近来读20世纪初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的教育专著――《家庭教育》,颇有感触。

家庭教育观后感【篇2】

简短的家庭教育观后感模板篇1

孩子是家长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每一位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在学习上各个方面都强,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成了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话题。

有的学生不愿意主动学生,当人若不想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总是能够为自己找到合适的理由,当苗头越来越大的时候,就会忘记自己的责任。学生也是一样,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同样也能够为自己找到适当的理由,有社会因素,有家庭因素,有个人因素,也有智力因素。一旦学生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就应当及时的找到学生进行谈心,告知学生,不比家庭比自己,当个人存在差异的时候,就应当穷则思变,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力气来换取平衡,因为家庭是无法改变的,环境同样也是无法改变的,所能够改变的仅仅是我们自己对待学习的态度。魏书生举了一些活生生的例子。如丁玉娟,母亲离家出走,父亲病故,但是丁玉娟在班内当着班长,考试还是全班第一;又如刘岩松,父亲有病,母亲智力发育不正常,刘岩送在家里洗衣做饭,家务活全都干,他又是学校号队的主号手,在班内是班长,在市运动会拿第四名,而且在学习上也不落后,是三年组的前5名。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洪占辉等等等等,他们的家庭很一般,但是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对待家庭的态度都很好,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家庭而自暴自弃。

现在的孩子多是娇生惯养,我们要培养孩子勤劳的品质,多让学生参与一些义务劳动对孩子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并且要让学生学会宽容,培养学生多做自我批评,这样我们的学生就会少了一些“杂事”,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利用起来。当学生的德育培养好了,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对待同学的态度就会相应的好起来,也只有这样我们与学生的距离才会拉的更近,学校在管理方面也就会更加的得心应手。我们要学会欣赏孩子的成熟,同时给孩子一个改变的机会。

简短的家庭教育观后感模板篇2

现在的家长都曾经是孩子,现在的孩子未来大多可能会成为家长。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的接受或良好或不尽人意的家庭教育。所以家庭教育是社会的焦点,对于个人的行为习惯甚至三观的形成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当我看到这本书名时,我是排斥的,家庭教育本来就是焦点还聚什么焦,这不是废话吗?再一看目录"谁是家长谁是孩子,谁的年龄大"这么弱智的问题也能提出来,气得我差点把书摔在地上。网络的发展,让信息的传播泛滥成灾。如果你敢搜关键词"家庭教育",成千上万条信息将把你湮没。而这些信息中不是励志鸡汤文就是一些专家所谓的家庭教育秘诀,我早就对这些正确的废话深恶痛绝。看上去"聚焦家庭教育"也是这样一本书,但是我知道本书的作者很厉害,就硬着头皮往下看。

俗话说"十年磨一剑",然而本书的作者王文忠在家庭教育领域整整磨了二十多年。读完前言的第一段,就让我对作者的敬意油然而生。

"一直对家庭教育感兴趣,从1994年承担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家庭环境对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研究"开始,到后来进行少年犯教育转化,灾后心理援助,动力沟通理论与技术体系的构建,都围绕着家庭教育做工作,20多年过去了,不改初衷,算是聚焦家庭教育吧。"

如今有太多的家长打着爱的旗号进行着伤害而不自知,正好像通往地狱的路上铺满了善意。一边期待自己孩子飞翔,一边却剪断孩子的翅膀。一边想放手一边抓狂,一边假装淡定,一边焦虑紧张。这时所谓的教育专家出现了,无奈专家太多,众说纷纭,有的说"棍棒底下出孝子",也有的说"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一时间家长们陷入前所未有的彷徨,变得更加焦虑。而家长的使命这段话很好的指明了家庭教育的方向。

"家长的使命,就是要让自己的孩子,在离开家长后能够独立生活,能够从周围人那儿学习,适应这个变化的时代。

家长要完成好这个的使命,必须要自己成为一个不断学习的自立的人,能够时时处处地向周围人学习的人。

众所周知,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生下来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家长(当然,现在剖腹产可能第一眼见到的时候医生和护士,但是孩子主要还是跟着家长成长的)。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所以,家长的素质,家长的为人处事风格,自然会默默地影响正在如饥似渴的从周围吸取信息的婴儿。"

当我读到这一段文字时,真的很庆幸自己有幸读了这本书。

"在这个喧嚣的时代,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已经很少有人愿意翻开一本相对严肃的书籍了。所以,在您能够耐心的翻到这里的时候,作为作者,我们非常真诚地祝贺您!由于您是一个愿意学习的人,坚持下去,您和您的家人与孩子,必将有一个幸福美满的人生。

此时,作为作者,我们又想问读者您一个问题:读书,费时间,费脑子,费精力,费了这么多,得到了啥?

作者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

读书,只是为了得到一点思想的撞击!作为成年人,我们对于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读书,就是要费力不讨好地,去用作者的思想,来撞击我们的自己的思想!

此刻,自然会产生另外一个问题:读书,这么费时间、费精力地读书,得到这种思想的撞击,有什么好处呢?

对此,本书给的参考答案是:

彼此思想的撞击,可以让我们各自的思想变得更开阔,更能够适应这个变化的时代,或者让我们已有的想法变得更开放,变得更丰富!

所以祝贺您,打开了这本书,同时也打开了自己的心胸,来关注、审视或或批评或接受书中观点,从不同的角度(至少作者提供了一个角度)观察家庭教育,观察我们自己,从而让自己的人生更丰富多彩,亲子关系,更和谐融洽。"

这本书看完了,但是总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这本书虽谈不上字字珠玑,但是却没有一句废话,甚至没有一个多余的字。自古就有"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的说法。本书既有拳又有功。道法术器四个层面的东西都有,可以说是家庭教育大百科工具书。

这本书还有两个特点:一,可以重复多遍阅读,你会发现常读常新。二,小孩子也可以阅读,亲子共读更佳。

最后奉劝你在看本书时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因为你时不时就有"当头一棒""醍醐灌顶"的感觉,不由得使人茅塞顿开。

简短的家庭教育观后感模板篇3

“愿与天下父母共读之”——陶行知

引言:一本书的作用到底有多大?也许我们无法做出回答,但是《家庭教育》这本书却用自己独特的魅力影响了中国几代人的学前家庭教育……

正文:以前很少接触教育理论类的书籍,因为觉得此类书大多是很枯燥的,但是读了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代表作《家庭教育》之后,我才发现原来一本充斥着条条框框的教育理论的书也是可以有着如此的趣味性和实用性的。这本书是以作者的孩子陈一鸣为主要记录对象的,从1920年12月26日,一鸣出生起,陈鹤琴就开始记录,记录陈一鸣什么时候哭,什么时候笑,什么时候小便,什么时候会顽皮了。把陈一鸣身心的发展都作了全面的研究,一共连着808天。808天的连续跟踪观察﹑文字摄影记录及实验对比,创中国研究儿童之先风,后来也就有了这本在中家庭教育史上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家庭教育》。

在读这书的过程中,每位读者都可以深切的感受到作者的良苦用心以及他先进的教育理念。在书里作者用自己的观察记录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用自己的教育原则切实的实践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每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作者就会用自己的方式和方法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以此在逐渐观察和总结基础上提炼出家庭教育的101条原则。我们都够清楚的看到,这每一条原则都是作者的心血所凝聚而成的,也都是值得我们每一个读者相信并付诸于自己的教育实践的。我看了书之后就在想,如果我们现在的家长也能像作者一样关注自己孩子成长的的每一个瞬间,真正的去了解孩子,那么中国的家庭教育便会更加科学合理,中国的孩子也便能更加健康和快乐的成长了。

在书中我体会最深刻的莫过于作者对孩子行为的思考和对孩子心理的分析,我们无法否认,这种深刻的思考和分析是作为一名教育家应有的,但是这种敏感度更是一名父亲多特有的。其实,教育孩子和与他人相处也是有很多相同的地方的,这都是要建立在对对方了解的基础上的。在这本书上第一章首先谈“儿童的心理”。作者提炼出7条原则:小孩子是好游戏的、是好模仿的、是好奇的、是喜欢成功的、是喜欢野外生活的、是喜欢合群的、是喜欢称赞的。这就告诉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首相要充分的了解了孩子,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更加有针对性,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书中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和经典的案例,对于有孩子的父母而言,这些到现在还都是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因为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小的案例折射出很多的正确的教育理论,而这些理论对于孩子的教育是大有帮助的。

这是一本正真经典的教育书籍。正如陶行知先生说,作者是“以科学的头脑、母亲的心肠”做成此书的。

这是一本实践与理论完美融合的家教全书。在书中几乎每一条理论框架背后都会有一个具体而生动的实例,实践与理论相互佐证,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这是一本雅俗共赏的教育典藏。如郑宗海先生在序言中说:“这本书事实具体、文辞浅显,可期家喻户晓。”

总之,这是一本我们可以信赖的好书,读书的真正乐趣就在于你能够与作者发生共鸣,把自己融入书中,融入到作者的思想中。而我相信读过《家庭教育》这本书的读者,尤其是家里有幼童的父母,定会觉得自己的精神得到了一次洗礼。也许您正在众里寻书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简短的家庭教育观后感模板篇4

这本书严格来说我不能称之为读后感,因为压根没有仔细读完整本。

这本书是别人送的,推荐给我,说不错,而家有宝宝,对儿童教育非常关注,自然也高兴的收下了,也满怀期待。

但是这本书真的不适合我,我实在没有耐性仔细去阅读这种种类的书,书里没有我期望的实在的有效的指引,在这本书里,我看到的是浓烈的营销的影子,而在我的概念里,儿童教育是一项严肃的学术,是必须专业、严谨、有内容的。

整本书我看到的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其实很简单,就是:对孩子轻轻说“是的”,分解开就是孩子天生有自己的天赋,父母要尊重这种天赋去培养孩子,要重视孩子,多肯定他。这个思想原本也被大多数人认可,但是就是这么一个观念,就整出一本书,我总觉得实在是太单薄了,不要说这个观念还是已经泛滥成灾的存在,很多父母也已经有这方面的意识,而在作者的叙述里,好像九成九的父母都是漠视孩子的,都是不懂得重视孩子的,这实在是一种过于自负、自恋的想法。

尤其在整本书里,花了很大的篇幅去推介自己,讲自己成长的了不起,是最让人反感的地方。

在这个全民营销得有点过了的年代,看到这样的书,实在让人厌烦,尤其是在育儿教育这样的领域。

简短的家庭教育观后感模板篇5

读了这本书,我真的百感交集,每天我们都在为孩子的成长而操心。当父母的是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成长中能够一帆风顺。健康快乐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那么优秀,我的女儿也是一般,在生活中,打、骂、冷嘲热讽。有的时候,我们利用母亲的权利情不自禁的就把这些都用上了。看了这本书,我深深的觉的我们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应该放在一边,彻底的改变一下了,这样的方式达不到想要的预期效果。仅此而已,我不会再用这样的方式。

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教育不能尊重孩子的天性。这样的教育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残酷的、是违背人性。因此,我们教育起孩子也是困难重重,让他玩了,学习不进步,不让玩,还在脸上灿烂花朵般的笑容没了,真是矛盾的很,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我觉的孩子的童年时快乐无忧无虑的。所以没怎么在学习方面管他。结果在一年级的时候就落后,玩与不让玩做到适度真的很难。

教育孩子有的时候会很生气,有的时候孩子进步了,也感觉很享受。和孩子一起生活是一种快乐。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进步,真是一种无法言表的快乐。一种美好的享受。希望我们都在快乐中教育孩子,为了孩子父母都乐此不疲。

简短的家庭教育观后感模板篇6

读了这篇文章,我有很多感触。作为家长的我们,责任是多么的重大。不仅要在平时做到言传身教,而且在学习上也要帮助她,鼓励她,和她一起努力共同进步。孩子的学习,不仅依赖于孩子自身的探索,教师的辅导,也需要家长的参与。家长比任何人都了解孩子的兴趣与个性,更有可能参与到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来。在帮助孩子学习的同时我们也提高了自己。另外,在生活上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改掉坏毛病。

作为家长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做榜样。现在正是孩子的关键时刻,我要克服一切困难,帮助孩子度过重要的六年级。我的女儿,你也要多争气一点,勤奋再勤奋,妈妈和你一起加油!加油!

简短的家庭教育观后感模板篇7

我是一个急性子,是一个脾气暴躁的妈妈。我儿子可能遗传了我的基因,是一个特别皮,特别待不住的“小祖宗”!所以大多数时候的教育方式就是先吼,再威胁,最后还不行就是动手。渐渐的我儿子会学我说“我怎么有你这样的妈妈”,“我要把我妈妈扔掉”之类的话(这些话也是我平时会对他说的话),自己说的时候觉得没什么,当我儿子对我说时,我却感觉好伤心。

孩子倔的时候,还是要让他自己静一静,在脾气暴躁的情况下,还是不要对孩子做出过分的举动。孩子有孩子的想法,有他自己的世界,我们还是要尊重他们。每次我儿子对我提出需要做的事情时,我都是很没耐心的敷衍他,渐渐的他自己玩自己的了,不与我分享。所以我们还是要有足够的耐心去聆听,去照顾他们。虽然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还没成熟,有时在表达一件事情时,不够清楚,导致总是错误的理解着他的话,最后不被理解的他只能“倔”在那,我想以后我需要“耐心”!

读了这篇文章后,对我启发很大。以后我一定要多读书多理解,减少错误的家庭教育细节,希望我们父母与子女能一同成长。

当然,我生性乖张,对事物有时过于主观,这种观后感也仅是一种个人体会而已。

家庭教育观后感【篇3】

看过《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后,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本我们一直认为正确的教育方式,事实上可能是完全错误的,从而大大地贻误了孩子一生的发展。

“年轻的父母会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

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充满良知的妈妈也是一位懂教育的老师,她敢于直面教育问题,又深入地思考;有独到的教育观念,更有教育智慧,对现行教育中存在的弊端能一针见血地指出来,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对本书的阅读,我被作者独到新颖的教育观念所吸引,并且对现行的家庭教育产生了深深的思考。

书中记叙了许多关于作者是如何一次又一次的“冒险”抵抗女儿学校老师的不良教育。比如为了和女儿一起抵抗老师的“暴力”作业,她替女儿写了几年的家庭作业;为了抵抗老师不正当的处罚,她宁愿女儿再次接受处罚,也不让女儿做本来就是错误的事情。女儿从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乐和健康、成熟和自立,所有这一切都来自于这个细心又有智慧的妈妈的教育。作者通过记叙自身的经历证明了作为一名教育者只要真正从爱、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场出发,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为优秀的人才。

我们都是经历过孩童时期长大的,当家长们一次次的抱怨孩子不懂事、不听话、总是犯错,永远达不到他们理想的时候,他们有没有反思过自己的教育行为,愿不愿意向孩子承认自己的错误?甚至有的家长对孩子不满了,非打即骂,打骂的理由是充足又充分的,简直无懈可击。“打孩子是一种陋习和恶习。一个用武力征服儿童的成人,无论财富多么丰厚,地位多么显赫,学问多么高深,打人的理由多么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现――在爱的名义下施暴,此时此刻你的行为如此粗野,不过是个穿西装的野人。”

“在爱的名义下施暴”这句话给我很强烈的感受,它让我越来越深刻的反思,当家长们对孩子做思想工作时,总是在强调“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问心无愧。”良心和爱固然是必须的,但这毕竟主观,而且我想这也是一种比较自私的想法,因为你主观感觉是对得起自己,那孩子呢?如果不被孩子所接受,即使你再煞费苦心,也是失败的教育。家长们要求孩子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而你们作有没有树立起自己的理想;大人们要求孩子从小认真学习,而自己有没有把“教育”作为一门功课来学习?如果没有,又有什么资格去要求孩子。

家长们总是宽容自己一次又一次的犯错误,可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他们犯了错误可以改,但孩子的生活却永远不能够从头来过。我们总是在强调一些客观因素,小学老师说孩子没有良好的家教,中学老师抱怨小学老师没把孩子教育好,大学老师更是觉得没有必要为学生的行为负责,当孩子长大后真的祸害社会时,又有谁来为他负责呢?

“现代家庭教育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针对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对学习感兴趣,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变被动为主动学习,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到生活中去,引导孩子体会学习的快乐等一系列问题,作者抓住孩子的心理,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考好了不奖励”等。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但是细读之后,你会发现作者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朴素的道理:要做好一件事,先要爱上它。

“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家庭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作为即将为人父母的我们,只有通过更多的学习,不断地对当下教育进行深刻思考,将来才能以更科学更完善的家庭教育来培养我们的子女。

家庭教育观后感【篇4】

最近我读了家庭教育观的一些资料,觉得很有感触,资料中的内容广泛而又平易近人,涉及家庭教育的点点滴滴,但却没有一般教育理论那么高深莫测,很容易被接受进而产生共鸣。

先生说小孩子生来是无知无识的,不知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他的一举一动可以说一方面受遗传的影响一方面受环境的约束,受教育的支配。小的时候,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教养重要的因素,恐怕也是父母。于是陈先生指出小孩子的知识之丰富,思想之发展与否,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实应负完全的责任。作为一个未来的幼儿教师,我对此观点十分认可,特别是以下几个观点对我很有启发。

一、把握好爱孩子和管孩子之间的度。

不管该书发行所处的年代还是现在,过分溺爱和专制式的严管教始终是两种普遍存在的错误态度和做法。前者是对孩子无原则的爱,它有损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因而他强调对子女要爱护,但绝不要溺爱。当看到有些父母代孩子做孩子自己能够而且应该做的事情的现象,他指出家长的责任是帮助孩子生活、自立和做人,而不是代孩子吃苦。因此,提出活教育中的两个原则凡是孩子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同时他也指出,家庭教育中的专制式的严厉管教方法也是不可取的,这种管教方法的后果只能是摧残儿童的创造力束缚儿童的思想。先生主张家庭教育要民主化,父母要平等对待小孩,尊重小孩的人格。他特别强调做父亲的应当同小孩作伴侣,认为这是家庭教育民主化的一个表现。他认为父子作伴游戏的好处很多,既可以沟通父子间的情感,增加家庭中的天伦之乐,又可以利用作伴机会教育孩子,还可以发现孩子不好的行为和思想,及时加以纠正。

二、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多次告诫家长做父母的教养子女第一条原则,就是要尊重以身作则这条原则。在婴幼儿期,父母是孩子心目中的理想人物,他们的一举一动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小孩,即使进了幼儿园,老师和父母对于小孩子具有平均的力量,但由于儿童与父母相亲的爱力深,相处时间长,他们对儿童的影响仍然特

别大,往往儿童在学校所受到的一些好的教育,却抵挡不住家庭环境的影响。因此,做父母的必须处处以身作则。教育孩子其实也是家长的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过程。为了教育孩子,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放弃无规律的生活,随时检点自己的言行。

三、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保持教育的一致性是家庭教育理论的重要观点,我觉得这里的一致性应该是一种比较宽泛的概念,不仅指家园或家校教育的一致性,也指家长教育的一致性做父母、祖父母的对于幼儿的教育应有一致的措施。父母、祖父母施教的方法不一致,宽严不同,孩子就无所适从,甚至会产生投机取巧、轻视长辈,甚至虚伪等流弊,非常不利于孩子健康人格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家庭教育既是一个古老的课题,又是一门崭新的学问。陈先生对家庭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实践,为中国现代家庭教育理论奠定了科学的基础,提供了具体的方法,为我们将来做一名合格并且优秀幼儿教师的提供了向导。

家庭教育观后感(范本4篇)


下面是我们为您整理的“家庭教育观后感”相关的信息。观看完一部作品之后,在观看的过程中各种情触,各种联想纷纷呈现出来。 此时就该把自己的感受汇总起来,写观后感可以将我们的零散思绪汇聚到一起。相信你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家庭教育观后感(篇1)

陈鹤琴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我国幼儿教育的奠基人。而陈鹤琴老先生所著的《家庭教育》一书,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把家庭教育实践与科学紧密联系结合的开拓者。虽然我们还并未成为家长,但细读这本书,也能收获到许多感悟,对我们的专业实践也有许多启发。

《家庭教育》一书对于如何教养小孩讲得详细入微。不仅包括养育方面孩子的吃喝拉撒,更包括教育孩子的待人处事方面,用朴实的文字、生动的事例指导家长应该如何正确教养孩子。例如在讲到游戏与玩物时,陈鹤琴老先生建议家长应当谨慎挑选,保证孩子的安全,让孩子学会在游戏中成长探索,确保孩子身体和心智健康的发展;又例如在责罚方面,陈鹤琴老先生提醒各位家长应理性思考,避免意气用事,教育孩子用积极的暗示比消极的命令好得多,比如孩子字写得不好,不要去全面否认,而是告诉他那几个字写得特别好,剩下的字也请像这几个字一样写得工整规范。

看这本书时,突然想起小时候犯了错,妈妈总会告诫我:“小心爸爸回来教训你。”我想,在现在的大部分家庭教育中仍是存在这种情况。这就好比戏剧,一个唱红脸,一个唱黑脸。妈妈总是扮作红脸,给予你慈母的爱,而爸爸总是扮作黑脸,给你严父的威严。可是大多数家长都没有想过慈母的爱并不能消除严父带来的伤害。《家庭教育》一书告诉我们爸爸并不是大老虎。父亲是孩子力量和勇气的依靠,不要随意用父亲去恐吓孩子,孩子做错事后不要就对他说:你再不听话,你爸爸回来教训你!这样子只会将孩子推得更远,对父亲产生天然的抗拒感。

陈鹤琴老先生在《家庭教育》一书中提供了诸多养育孩子的方法,这些方法浅显易懂、容易掌握,但我们知道,教育孩子是一门大学问。陈鹤琴老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活教育”理论,这一理论思想在此书中也多次渗透与体现。“活教育”就是强调教育与生活实践、社会现实紧密相连,譬如现代教育所提倡的素质教育”,都是为了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正确认识孩子好游戏、好模仿、好奇、喜欢成功、喜欢野外生活、喜欢合群、喜欢称赞的年龄特征,正确把握孩子的心理,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活”的教育。就好比,孩子喜爱游戏,成人就应多多创造条件并鼓励孩子参与,提供合适的玩伴、衣着以及各种“活”的、安全健康的、易于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玩具。大自然、大社会就是我们的活教材,在教养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应多多带孩子到户外去,而不是关在家里,怕孩子弄脏衣服、受伤、受累或受凉感冒,而是在确保孩子的安全健康的前提下,让孩子多去探索、多去感知。因为,生活才是孩子成长最好的环境。

“做父母”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家庭教育》这本书为广大成人提供了一个借鉴。这本书教育父母不仅是要给孩子一个健康的身体,更是要给孩子一个健康的人格。

家庭教育观后感(篇2)

《家庭教育》里的《为孩子选一所好学校》一文,阐述了一些独到的见解和观点,分析了其中的利与弊。这将为许多即将步入小学的孩子的家长们,提个醒,作个建议,供家长一个参考。不一定要上名校,上寄宿班。以为上了这些学校,孩子的前途就锁进了保险箱。将来一定会出人头地。殊不知,不适合孩子的学校制度,反而会使孩子拔苗助长,适得其反。譬如,要就近择校,这样就不会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路上,路上安全也是一个问题。有心理恐惧的小孩也不适宜上寄宿班,因为小孩更没有安全感,反而造成更多的心理负担。都说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大要素,只要让孩子从小培养起对学习的兴趣,那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先天的固然很好,但后天培养更重要,与其在东奔西走,千方百计想尽一切办法要进名校,择名师,还不如加强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多培养一些他自身对学习的兴趣。

《家庭教育》中的《智慧父母》不能不提,这些在教子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按照书中的方法基本能得到奏效。还有《家长学校》,《幼儿发展》等等,看了都获益匪浅。还有《巧手妈妈》,《小制作》,《家庭医生》,都是值得一看的好栏目。希望以后能读到更精彩,更实用的《家庭教育》。来共同提高对幼儿教育的认知能力,为他走向健康的人生之路打下良好的基础,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家庭教育观后感(篇3)

读了《父母的反省》一书,简直是使我受益匪浅。实际上,“不断学习,不断成长”,这不仅仅是学生、子女的必修课,同时也更是教师、父母的发展动力。时代变了,父母的家庭教育观念,也应该随之更新!父母们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省,不断地接受新观念,才能够更好的培育出优秀的下一代!

读了《父母的反省》,它让我们深深明白了“只有不懂教育的父母,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让我们共同阅读这份父母们都必做的家庭作业。为人父母,一定要先学会反省,然后才能够真正的科学施教!

《父母的反省》一书,不仅观点新颖,同时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书中有大量的实证案例,不仅可以引导每一位父母反省,同时还教会每一位父母科学施教。

《父母的反省》有很多引人入胜的观点,尤其是充分论证了一些中国传统家庭教育错误的观点。中国有句老古话:“棒棍底下出孝子!”,当今的家庭教育也有这样一句话常常出现:“孩子还小,打他干吗?他又不懂!”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法听起来似乎有些矛盾。

然而在教育中,“棍棒”教育一直是一个值得争议的话题;在过去家庭教育模式中,“棍棒底下出孝子”是个不争的道理,但在现代中国,这种传统观念被颠覆了,现代年轻父母由于经济、文化的提升,环境的改变,受西方教育思想的影响,由一种粗暴的教育方式渐渐转化到另一种进步,是文明的体现。但在教育过程中,针对孩子不同的年龄层次,应施以不同的教育方式。在幼儿阶段,是树立孩子正确是非观,性格的关键期,通过讲道理,适当的“惩罚”是有必要的。到了少儿期,通过讲道理,正确引导是重要手段,不轻易“惩罚”。到了青少年期,则以讲道理沟通为主,不应动用“武力”手段教育,否则孩子会越打越叛逆,适得其反,随着年龄的增长,“棍棒”教育应随之减少。

另一种“孩子还小,打他干吗?……”的教育方式则是一种过分溺爱的教育方式。多数出现在“爷爷,奶奶”一辈人身上,由于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隔代的亲情、宠爱都倾注在一个孩子身上,加上文化、思想观念的差异,以至于丧失了对孩子教育的基本原理。

家庭教育观后感(篇4)

今天看了家庭教育里的一段内容非常有感触,写下来分享一下。

这段内容主要讲了五个问号教孩子养成规划习惯。我家的哲凡同学时间观念不强,做什么都很慢条斯理的,看了以后觉的非常适合他做作业慢,拖拖拉拉的,不能合理规划时间。一问是假期有什么计划?二问是想去哪里放松一下?三问是那可能要占用一天半的时间,你觉的够吗?四问是那你制定时间表吧,怎样才能休息好又能提高?五问是如果没有完成,你觉的需要多久时间弥补?

从以上可以看出这是位有智慧、耐心的爸爸,在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规划态度方面依照这样一个规律:询问并引导计划——制定计划——实施计划——监督检查——修正改善。在上次计划落实的基础上,下次适当的延长时间,逐步锻炼孩子的规划能力,不唠叨只问了五个问题,这位家长就让孩子养成了规划的好习惯。

通过学习觉的做什么事都要有方法,好方法事半功倍,呵呵,会继续学习的。

家庭教育观后感范文(精选5篇)


我们在不同阶段会看见很多优秀的作品,观看时内心总会有一些心情感想,这时就很有必要将内心感悟写成观后感,写作品观后感要注意一些什么?优秀的作品观后感怎么才能够写出来呢?为了让你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读后感大全整理的“家庭教育观后感范文”,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家庭教育观后感范文 篇1

优秀家庭教育观后感范文篇1

通过阅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我觉得家长不应该只盯着孩子的缺点,应该把孩子的优点放大,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和缺点,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学会避开缺点、劣势,找到优点,发挥特长、优势,并加倍强化这种优势,把它发挥到极致,这样离成功就近了。但做到这点,并非易事,需要家长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优点,鼓励或帮助孩子把优点发展了,就升级为特长了,把特长稳固下来了,就成了优势。把优势发挥好了,成功的几率就高了。

要全面认识孩子的优点缺点,首先要了解儿童各个发展时期的共性,了解哪些优点差不多是所有孩子共有的,并非自己孩子独有的,又有哪些缺点是孩子们共有的,自己孩子有这些缺点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其次是怎么去鉴别优点和缺点。我们理所当然认为是优点的,可能实际上是缺点,比如小绵羊式的听话,从不给家长惹麻烦;而有些我们理所当然看成缺点的,可能实际上是优点,比如思想独立、性格反叛、贪玩、上课爱讲话等。再者,每个人看孩子的角度是不同的,横看成岭侧成峰。比如大大咧咧的性格或许做事丢三拉四,但为人却不拘小节,心胸豁达;内向的孩子交际面不广但善于思考,喜欢探索。所以,怎么看优点缺点,深入地、细致地了解孩子才是最重要的,多观察,多思考,多沟通。

首先,宽容和接纳孩子。对于孩子的缺点,即使有点过失和不足,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就行。多用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孩子的缺点,不要求全责备,吹毛求疵。多接纳孩子,包括他身上的缺点和不足。理解他所做的事,信任他会做得更好,在接纳、理解和信任之后,再以平静的态度去支持和帮助他,而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和批评。其次,不能总盯着缺点看。是要放大优点,寻找“闪光点”,哪怕是微乎其微也要大加肯定。并用积极的暗示和鼓励,使孩子获得更为完整的自信和自尊。在这个建立的过程中,通过孩子自我的认识,逐步把缺点和错误进行改正,而不是处处都需要家长去指出来,然后家长动手去用橡皮。有些所谓的问题,根本不需要你去面对,它就没有了。正所谓“缺点不说慢慢少”。判断一个人是否懂得赏识,最简单的标准就是,这个人是否会夸大缺点,是否懂得夸大优点。站得远些,看缺点;靠得近点,看优点。

孩子不是天使,有缺点是正常的,我们为什么不把注意力多放在孩子的优点上,而非要抓住凡人皆有的缺点不放?世上没有完美的父母,我们的父母不是,我们不是,我们的子女将来也不是,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成为正常的社会人。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宽容,父母整天盯着的就是孩子的缺点,拼命要让孩子“天天向上”。想想我们做孩子时,就没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吗?到了我们做父母,为什么不能容忍自己和孩子进两步退一步,不能容忍孩子的问题有起伏?“水至清则无鱼”,这才是正常的人,真实的人。我们都做不到完美无缺,有什么资格要求孩子几岁、十多岁的孩子洁壁无瑕?我们是不是太虚伪、太苛刻了?“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如果父母眼里只有孩子的缺点,那你在孩子眼里的形象也好不到哪里去。这样的亲子关系也会有问题,这种情景下你的“教育”能否有成果就更值得怀疑了。

乐观豁达的人心胸开阔,不拘小节,对人对事多为宽容;而多愁善感的人多为苛求的,追求完美的,对生活多为不满的。于是,前者会用感恩的、赏识的眼光看问题;后者则经常用挑剔的眼光看人生,对任何事都能找出它的瑕疵。面对孩子时,一样的孩子犯一样的错误,拥有不同人生观的家长会有不同的看法。前者以赏识的眼光去看孩子,会发现原来孩子身上并不全是自己所看到的缺点,后者则在他的眼里孩子一无是处,混身是缺点和毛病。所以家长的积极向上、乐观宽容的人生观对于孩子很重要,因为潜移默化的熏陶和言传身教的力量是巨大的。

优秀家庭教育观后感范文篇2

“愿与天下父母共读之”——陶行知

引言:一本书的作用到底有多大?也许我们无法做出回答,但是《家庭教育》这本书却用自己独特的魅力影响了中国几代人的学前家庭教育……

正文:以前很少接触教育理论类的书籍,因为觉得此类书大多是很枯燥的,但是读了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代表作《家庭教育》之后,我才发现原来一本充斥着条条框框的教育理论的书也是可以有着如此的趣味性和实用性的。这本书是以作者的孩子陈一鸣为主要记录对象的,从1920年12月26日,一鸣出生起,陈鹤琴就开始记录,记录陈一鸣什么时候哭,什么时候笑,什么时候小便,什么时候会顽皮了。把陈一鸣身心的发展都作了全面的研究,一共连着808天。808天的连续跟踪观察﹑文字摄影记录及实验对比,创中国研究儿童之先风,后来也就有了这本在中家庭教育史上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家庭教育》。

在读这书的过程中,每位读者都可以深切的感受到作者的良苦用心以及他先进的教育理念。在书里作者用自己的观察记录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用自己的教育原则切实的实践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每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作者就会用自己的方式和方法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以此在逐渐观察和总结基础上提炼出家庭教育的101条原则。我们都够清楚的看到,这每一条原则都是作者的心血所凝聚而成的,也都是值得我们每一个读者相信并付诸于自己的教育实践的。我看了书之后就在想,如果我们现在的家长也能像作者一样关注自己孩子成长的的每一个瞬间,真正的去了解孩子,那么中国的家庭教育便会更加科学合理,中国的孩子也便能更加健康和快乐的成长了。

在书中我体会最深刻的莫过于作者对孩子行为的思考和对孩子心理的分析,我们无法否认,这种深刻的思考和分析是作为一名教育家应有的,但是这种敏感度更是一名父亲多特有的。其实,教育孩子和与他人相处也是有很多相同的地方的,这都是要建立在对对方了解的基础上的。在这本书上第一章首先谈“儿童的心理”。作者提炼出7条原则:小孩子是好游戏的、是好模仿的、是好奇的、是喜欢成功的、是喜欢野外生活的、是喜欢合群的、是喜欢称赞的。这就告诉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首相要充分的了解了孩子,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更加有针对性,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书中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和经典的案例,对于有孩子的父母而言,这些到现在还都是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因为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小的案例折射出很多的正确的教育理论,而这些理论对于孩子的教育是大有帮助的。

这是一本正真经典的教育书籍。正如陶行知先生说,作者是“以科学的头脑、母亲的心肠”做成此书的。

这是一本实践与理论完美融合的家教全书。在书中几乎每一条理论框架背后都会有一个具体而生动的实例,实践与理论相互佐证,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这是一本雅俗共赏的教育典藏。如郑宗海先生在序言中说:“这本书事实具体、文辞浅显,可期家喻户晓。”

总之,这是一本我们可以信赖的好书,读书的真正乐趣就在于你能够与作者发生共鸣,把自己融入书中,融入到作者的思想中。而我相信读过《家庭教育》这本书的读者,尤其是家里有幼童的父母,定会觉得自己的精神得到了一次洗礼。也许您正在众里寻书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优秀家庭教育观后感范文篇3

暑假里第一次翻开《赵忠心谈家庭教育》这本书时,凭感觉认为它只是本普通的教育丛书,仅此而已。可仔细阅读之后,我却汗颜了,这是一本非常好的家庭教育类书籍。为我们做家长的指引了一条怎么教育好孩子的光明之路,从此帮助孩子在各方面能健康成长有了明确的方向。

这本书籍的文章所涉及的问题十分广泛,从内容上说,有胎教问题、智力开发问题,有文化学校问题,有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和培养,有道德品质教育问题,有家长和子女的关系问题,有家长的修养问题,有教育方法和教育艺术问题,也有教育思想观念问题等等。从教育对象的年龄跨度上说,从孩子尚未出生,学龄前儿童,中小学学生,直到成年子女。

书中例举了古今中外很多家庭教育的事例,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对我启发很大。我们的孩子各不相同,书中的事例应该因人而异地去效仿,其实最重要的是在每个故事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道理,围绕着这个道理可以用许多方法来达到相同的结果。我被书中一个个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感动着、学习着。

当今社会,多少父母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倾注了半生心血,一切以孩子为中心,指望孩子成龙成凤,但怎样才能让孩子“出人头地”,也就给当父母的提出了一个怎样教育的问题。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天然的老师。亲情的纽带,使家庭教育具有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帮助孩子走向成功;反之,必然使孩子滑向反面。因此,父母应该尽好教育子女的责任与义务,当好孩子的首任老师。读了《赵忠心谈家庭教育》一书,使我受益匪浅,好父母是学出来的,好孩子是教育出来的,好习惯是养出来的,好成绩是帮出来的,好沟通是听出来的。确实,没有天生成功的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只有不断学习和掌握现代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和方法,才能扮演好家长的角色,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有基本保障。

相信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我们的孩子也一定会越来越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精心编织美好的童年。让孩子们在希望和梦想中快乐成长,朝着自己美丽的理想努力振飞。

优秀家庭教育观后感范文篇4

这本书严格来说我不能称之为读后感,因为压根没有仔细读完整本。

这本书是别人送的,推荐给我,说不错,而家有宝宝,对儿童教育非常关注,自然也高兴的收下了,也满怀期待。

但是这本书真的不适合我,我实在没有耐性仔细去阅读这种种类的书,书里没有我期望的实在的有效的指引,在这本书里,我看到的是浓烈的营销的影子,而在我的概念里,儿童教育是一项严肃的学术,是必须专业、严谨、有内容的。

整本书我看到的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其实很简单,就是:对孩子轻轻说“是的”,分解开就是孩子天生有自己的天赋,父母要尊重这种天赋去培养孩子,要重视孩子,多肯定他。这个思想原本也被大多数人认可,但是就是这么一个观念,就整出一本书,我总觉得实在是太单薄了,不要说这个观念还是已经泛滥成灾的存在,很多父母也已经有这方面的意识,而在作者的叙述里,好像九成九的父母都是漠视孩子的,都是不懂得重视孩子的,这实在是一种过于自负、自恋的想法。

尤其在整本书里,花了很大的篇幅去推介自己,讲自己成长的了不起,是最让人反感的地方。

在这个全民营销得有点过了的年代,看到这样的书,实在让人厌烦,尤其是在育儿教育这样的领域。

当然,我生性乖张,对事物有时过于主观,这种观后感也仅是一种个人体会而已。

优秀家庭教育观后感范文篇5

看过《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后,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本我们一直认为正确的教育方式,事实上可能是完全错误的,从而大大地贻误了孩子一生的发展。

“年轻的父母会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

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充满良知的妈妈也是一位懂教育的老师,她敢于直面教育问题,又深入地思考;有独到的教育观念,更有教育智慧,对现行教育中存在的弊端能一针见血地指出来,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对本书的阅读,我被作者独到新颖的教育观念所吸引,并且对现行的家庭教育产生了深深的思考。

书中记叙了许多关于作者是如何一次又一次的“冒险”抵抗女儿学校老师的不良教育。比如为了和女儿一起抵抗老师的“暴力”作业,她替女儿写了几年的家庭作业;为了抵抗老师不正当的处罚,她宁愿女儿再次接受处罚,也不让女儿做本来就是错误的事情。女儿从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乐和健康、成熟和自立,所有这一切都来自于这个细心又有智慧的妈妈的教育。作者通过记叙自身的经历证明了作为一名教育者只要真正从爱、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场出发,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为优秀的人才。

我们都是经历过孩童时期长大的,当家长们一次次的抱怨孩子不懂事、不听话、总是犯错,永远达不到他们理想的时候,他们有没有反思过自己的教育行为,愿不愿意向孩子承认自己的错误?甚至有的家长对孩子不满了,非打即骂,打骂的理由是充足又充分的,简直无懈可击。“打孩子是一种陋习和恶习。一个用武力征服儿童的成人,无论财富多么丰厚,地位多么显赫,学问多么高深,打人的理由多么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现——在爱的名义下施暴,此时此刻你的行为如此粗野,不过是个穿西装的野人。”

“在爱的名义下施暴”这句话给我很强烈的感受,它让我越来越深刻的反思,当家长们对孩子做思想工作时,总是在强调“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问心无愧。”良心和爱固然是必须的,但这毕竟主观,而且我想这也是一种比较自私的想法,因为你主观感觉是对得起自己,那孩子呢?如果不被孩子所接受,即使你再煞费苦心,也是失败的教育。家长们要求孩子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而你们作有没有树立起自己的理想;大人们要求孩子从小认真学习,而自己有没有把“教育”作为一门功课来学习?如果没有,又有什么资格去要求孩子。

家长们总是宽容自己一次又一次的犯错误,可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他们犯了错误可以改,但孩子的生活却永远不能够从头来过。我们总是在强调一些客观因素,小学老师说孩子没有良好的家教,中学老师抱怨小学老师没把孩子教育好,大学老师更是觉得没有必要为学生的行为负责,当孩子长大后真的祸害社会时,又有谁来为他负责呢?

“现代家庭教育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针对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对学习感兴趣,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变被动为主动学习,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到生活中去,引导孩子体会学习的快乐等一系列问题,作者抓住孩子的心理,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考好了不奖励”等。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但是细读之后,你会发现作者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朴素的道理:要做好一件事,先要爱上它。

“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家庭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作为即将为人父母的我们,只有通过更多的学习,不断地对当下教育进行深刻思考,将来才能以更科学更完善的家庭教育来培养我们的子女。

优秀家庭教育观后感范文篇6

昨天收到家委邀请,提交一篇今天关于《中小学生家庭教育》专题的观后感,满口答应这不就是最好的榜样吗?我绝不落后,勇于参与,早早打开电视直播开始了。

孩子是每个生灵赋予其父母的伟大杰作。然而,我认为,任何一幅作品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精心雕琢、打磨和时间的累积的。当我们都感叹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时候,蓦然回首,看一看即将奔赴20_年高考的高三学子们。哦!时间,他累积成了价值。

在漫长的培育路上,我们需要正确的认识自家孩子,他属于什么个性,从他的习惯、脾性入手,正确引导,不能急躁,躁了也没有用,不能解决他的需求,而你还气得浑身发抖。这里有个小案例,一个小朋友,幼儿园刚放学,见到妈妈第一眼就说:你给我买玩具,必须得买,现在,立刻马上。读懂孩子的家长肯定知道,哦,这怕不是在园子里受到了委屈吧,赶紧解决其需求,孩子高兴了,自信心满血;换作不懂孩子的家长,买什么买?回家。此刻孩子又拗不过大人,只好伤心地回家,但他心里是不服的。

家庭教育当中,榜样的力量是很大的。一直以来,只要是关于孩子的活动,我都积极参与,不在于父母能把这件事情做得多么好,而是在乎你做不做这件事情的态度。孩子他都看在眼里,家长努力参与了,孩子内心想着我也一定能达成。我们从幼儿园开始,我就有一本日记本,叫作《我写的你的日记》,用来记录每天孩子口述的一些事情。直到上小学就交到了他自己的手上,从一天一句,从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一直到现在,我看到了一本《十年日记》续集。我想这是我有代入式阴谋的榜样取得的成果。

讲座讲到,系统地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还需要从六观入手:健康观,培养孩子旺盛的生命力;人生观,让孩子有梦想,有志向;财富观,让孩子更好地规划未来;价值观,能让孩子更好为人处事;还要唤醒孩子的爱情观,让其懂得底线、操守和原则;世界观,让孩子多经历、多去体验。毕竟观世界才能有世界观。

春已暖,让我们筑起保障屏障,陪同孩子们备战20_高考,让我们携手一起向未来!

优秀家庭教育观后感范文篇7

听了王教授的《培养孩子主动生活》教育讲座,才认识到家庭教育如此重要,才进一步明白孩子的成功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成功,才认识到对孩子的投入,不单纯是金钱和时间,家长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现择其扼要结合自己反思如下:

一、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

保持情绪良好,不要把在单位的工作情绪带到家里,甚至转移给孩子,要“制怒”,怒则失去正常理智,万事皆失去准线。父母之间即便真有矛盾争吵也要避开些,减少对孩子的影响。

二、要真爱自己的孩子。

人际交往的原则,理解、尊重、平等,多看优点,少看缺点,何况自己的骨肉至亲,不要吝啬我们的爱,多表扬他,增加自信,有自信才有志向,有志向才会成功。不要光看分数而看不到孩子的进步,“爱屋及乌”捆绑式的爱是要不得的,和孩子相处、和老师沟通都要讲“和谐”,和则兴,学习才会进步,才会一步步走向成功。

三、对孩子要放手,培养其独立能力。

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要勇敢放手,没有错何来对,让孩子自己领悟,“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方能进步。

四、学习要走直线。

1、众人皆知一个数学观点:“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所以从学习到有成。

2、要坚持走直线,中间弯曲将事倍功半,家长负责时刻矫正。避免“小猫钓鱼”的故事再发生。

3、家庭教育也是一项工作,我们要坚持做下去才会有效果。

4、“有志有恒,乃有成就耳。”,“事断不可求速效,求速效必助长,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必要日积月累,如愚公之移山,终久必有豁然贯通之侯。”

5、总之,听完王教授的讲座深有愧意,父母的做法,言传身教直接影响着孩子。

6、未来的成功与否,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感谢学校和赵老师给了我们做父母的一个学习的机会,给了孩子一个成功的可能。

家庭教育观后感范文 篇2

今天看过科学家王元卓的讲座,很感慨,现在社会很多家庭都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可以搞好教育,殊不知家庭教育才是第一位。父母在孩子的教育成长中承担了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需要用正确的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孩子养成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讲座中王元卓对国家针对教育推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做了解读,可见国家对于家庭监护人教育孩子的重视。王元卓并结合自身家庭教育的事例,介绍了他秉承“立德树人”的家庭教育理念,通过“言传身教”,帮助孩子养成优良品德,培养孩子们热爱传统文化和耕种劳动,通过科普手绘的方式为孩子们提升科学素养,以及通过亲子阅读为孩子打开了解世界的窗口,增加孩子们“腹有诗书”的自信。相比较之下我在陪伴孩子的成长当中缺少了耐心和有效的正确引导,有时孩子就是面镜子,能折射出家长的影子,家长的言行举止,情绪都会影响到孩子,所以作为家长我们要以身作则,先给孩子做出好的榜样,在陪伴孩子中共同成长。父母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培养优良品德是家庭教育的根本、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教育方法是关键,学校和社会各界的指导支持是保障。有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协同育人,孩子们一定会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家庭教育观后感范文 篇3

毋庸置疑,家庭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家校共育,立德树人,是家庭及社会共同的目标。作为一名家长,深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与未来发展,通过收看第三期家庭教育公开课,产生几点体会:

一、家庭教育的重点在家长意识

今天的孩子,学习压力大,家长内卷,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无可厚非。然而,太多不良因素影响,孩子难以顺着父母的安排一天天成长进步。自私、懒惰、拖延、不自律、脆弱等各种各样的问题困扰着家长,常常因为孩子焦虑难安,焦虑是因为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相通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出挑,然而却忽视了自身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差距,生活方式、氛围营造、教育引导深藏学问,孩子的问题就是家长的问题。想让孩子优秀,家长就要提升教育意识,努力创造美好生活,寓教于生活,给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让孩子快乐成长不是一句空话。

二、家庭教育的本质是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是一门艺术,更显丰富多彩,灵活多样,良好的生活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利无弊。生活中处处藏着知识学问,小道理大智慧,引导从小建立健全人格,帮助孩子核心素养提升,养成解决问题的能力,父母从生活中的小事,一言一行做好榜样,对待事物事态解决能力,分析利弊,引导孩子思考探索,从寓教于乐,劳动生活,接触不同人、事,引导孩子看到不同人生方向并鼓励寻找幸福的过程。

三、美好幸福的家庭生活有利孩子成长

认识亲子关系中4个特点:

相亲相爱、尊重支持;

孩子优先、优质陪伴;

自强自立、放手尝试;

父母携手、共同成长。

四、劳动创造幸福生活

从小多做劳动,增强独立和社会责任感。引导鼓励为主,做为家庭成员一份子有义务承担家庭生活中力所能及的家务,周末带动全家参与家庭劳动,平时规定孩子完成生活中应承担的小事,培养孩子小主人意识,坚持养成爱做家务习惯。

一个健全,懂生活,有自律心态健康的孩子离不开家长在成长道路上的引导教育,家长陪伴,从小事做起,小事悟大道理,尊重孩子身心发展,力所能及地用劳动创造生活,培养发现生活中的美,“寓教于乐,成就美好童年”。

家庭教育观后感范文 篇4

家庭和学校之间要经常保持联系,保持一致,家长应当主动到学校去拜访老师,向老师反映孩子在家的学习情况和思想态度,询问孩子在校的学习态度,听课是否认真、发言是否积极等情况,如果孩子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回家后就能够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这方面我们一直做得不太好,有些事情幸亏老师及时与我们联系,才避免了在教育孩子方面走弯路及孩子一些不好习惯的养成。

家庭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家对孩子的教育还做得很不够,而且一些方法还在不断地摸索,我们将不断地努力,汲取别人家庭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与老师、家长们共同探讨,使孩子们能够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将来能为祖国效力,为人民大众服务,做一个有智慧、有德行、有觉悟的人,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为人父母者,欲子孙贤者,不染恶习。要教育孩子做到勤奋刻苦努力的学习,将来能成为我们国家的栋梁之材。为民造福;首先要做到对孩子进行道德的教育,知道理,明德行,教育孩子能成为一个正心、诚意的人。

教育孩子要立大志。人无志向就不能成大器。志向是一个人的奋斗目标。所以我们家庭是经常督促孩子要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要求孩子要立大志。明确方向,努力学习。精进不退,在家中,要求孩子作到父母呼,应句瑗;父母命,行勿懒。在学校要求孩子做到尊敬老师,听从老师的教诲。上课时要做到认真听课,要按时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一切作业,团结同学,要做到取长补短;在学校要争取多做对大众有益的事情。严格遵守校规,教育孩子力争做到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将来能为祖国效力,为人民大众服务,做一个有智慧、有德行、有觉悟的人,这就是我们家庭对孩子的期望和教育的纲领。

家庭教育观后感范文 篇5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某一瞬间,你看到孩子,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我们当父母的对了,孩子自然就对了。”的确,面对家庭教育,我们每个家长都是参与者、体验者、发生者、影响者和推动者。

确实是这样,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格局决定着孩子的格局,孩子人生能够达到的高度,很大程度上源自家庭教育。父母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父母要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父母给孩子人生最大的底气,是给他一个温暖的家,无论贫穷或是富有;是做情绪稳定的父母,欣赏他,鼓励他,接纳他,让孩子拥有满满的安全感、自信心和无惧困难的勇气。作为新时代的父母,要不断学习,在陪伴中与孩子共同成长。通过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培养优良品德是家庭教育的根本,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教育方法是关键,学校和社会各界的指导支持是保障。我坚信,有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协同育人,

孩子们一定会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荐]家庭教育观后感范文集锦


和书一样,观看电影或者视频也可促进人的成长,好的作品能直击人心,给我们带来震撼的感受,写一篇观后感,可以更好地从剧中领悟出作品想表达的理念。写作能力的提升,可能呈现在写观后感方面。怎么写观后感呢?也许"[荐]家庭教育观后感范文集锦"就是你要找的,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家庭教育观后感范文 篇1

简短的家庭教育观后感模板篇1

孩子是家长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每一位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在学习上各个方面都强,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成了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话题。

有的学生不愿意主动学生,当人若不想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总是能够为自己找到合适的理由,当苗头越来越大的时候,就会忘记自己的责任。学生也是一样,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同样也能够为自己找到适当的理由,有社会因素,有家庭因素,有个人因素,也有智力因素。一旦学生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就应当及时的找到学生进行谈心,告知学生,不比家庭比自己,当个人存在差异的时候,就应当穷则思变,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力气来换取平衡,因为家庭是无法改变的,环境同样也是无法改变的,所能够改变的仅仅是我们自己对待学习的态度。魏书生举了一些活生生的例子。如丁玉娟,母亲离家出走,父亲病故,但是丁玉娟在班内当着班长,考试还是全班第一;又如刘岩松,父亲有病,母亲智力发育不正常,刘岩送在家里洗衣做饭,家务活全都干,他又是学校号队的主号手,在班内是班长,在市运动会拿第四名,而且在学习上也不落后,是三年组的前5名。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洪占辉等等等等,他们的家庭很一般,但是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对待家庭的态度都很好,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家庭而自暴自弃。

现在的孩子多是娇生惯养,我们要培养孩子勤劳的品质,多让学生参与一些义务劳动对孩子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并且要让学生学会宽容,培养学生多做自我批评,这样我们的学生就会少了一些“杂事”,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利用起来。当学生的德育培养好了,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对待同学的态度就会相应的好起来,也只有这样我们与学生的距离才会拉的更近,学校在管理方面也就会更加的得心应手。我们要学会欣赏孩子的成熟,同时给孩子一个改变的机会。

简短的家庭教育观后感模板篇2

现在的家长都曾经是孩子,现在的孩子未来大多可能会成为家长。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的接受或良好或不尽人意的家庭教育。所以家庭教育是社会的焦点,对于个人的行为习惯甚至三观的形成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当我看到这本书名时,我是排斥的,家庭教育本来就是焦点还聚什么焦,这不是废话吗?再一看目录"谁是家长谁是孩子,谁的年龄大"这么弱智的问题也能提出来,气得我差点把书摔在地上。网络的发展,让信息的传播泛滥成灾。如果你敢搜关键词"家庭教育",成千上万条信息将把你湮没。而这些信息中不是励志鸡汤文就是一些专家所谓的家庭教育秘诀,我早就对这些正确的废话深恶痛绝。看上去"聚焦家庭教育"也是这样一本书,但是我知道本书的作者很厉害,就硬着头皮往下看。

俗话说"十年磨一剑",然而本书的作者王文忠在家庭教育领域整整磨了二十多年。读完前言的第一段,就让我对作者的敬意油然而生。

"一直对家庭教育感兴趣,从1994年承担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家庭环境对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研究"开始,到后来进行少年犯教育转化,灾后心理援助,动力沟通理论与技术体系的构建,都围绕着家庭教育做工作,20多年过去了,不改初衷,算是聚焦家庭教育吧。"

如今有太多的家长打着爱的旗号进行着伤害而不自知,正好像通往地狱的路上铺满了善意。一边期待自己孩子飞翔,一边却剪断孩子的翅膀。一边想放手一边抓狂,一边假装淡定,一边焦虑紧张。这时所谓的教育专家出现了,无奈专家太多,众说纷纭,有的说"棍棒底下出孝子",也有的说"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一时间家长们陷入前所未有的彷徨,变得更加焦虑。而家长的使命这段话很好的指明了家庭教育的方向。

"家长的使命,就是要让自己的孩子,在离开家长后能够独立生活,能够从周围人那儿学习,适应这个变化的时代。

家长要完成好这个的使命,必须要自己成为一个不断学习的自立的人,能够时时处处地向周围人学习的人。

众所周知,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生下来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家长(当然,现在剖腹产可能第一眼见到的时候医生和护士,但是孩子主要还是跟着家长成长的)。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所以,家长的素质,家长的为人处事风格,自然会默默地影响正在如饥似渴的从周围吸取信息的婴儿。"

当我读到这一段文字时,真的很庆幸自己有幸读了这本书。

"在这个喧嚣的时代,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已经很少有人愿意翻开一本相对严肃的书籍了。所以,在您能够耐心的翻到这里的时候,作为作者,我们非常真诚地祝贺您!由于您是一个愿意学习的人,坚持下去,您和您的家人与孩子,必将有一个幸福美满的人生。

此时,作为作者,我们又想问读者您一个问题:读书,费时间,费脑子,费精力,费了这么多,得到了啥?

作者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

读书,只是为了得到一点思想的撞击!作为成年人,我们对于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读书,就是要费力不讨好地,去用作者的思想,来撞击我们的自己的思想!

此刻,自然会产生另外一个问题:读书,这么费时间、费精力地读书,得到这种思想的撞击,有什么好处呢?

对此,本书给的参考答案是:

彼此思想的撞击,可以让我们各自的思想变得更开阔,更能够适应这个变化的时代,或者让我们已有的想法变得更开放,变得更丰富!

所以祝贺您,打开了这本书,同时也打开了自己的心胸,来关注、审视或或批评或接受书中观点,从不同的角度(至少作者提供了一个角度)观察家庭教育,观察我们自己,从而让自己的人生更丰富多彩,亲子关系,更和谐融洽。"

这本书看完了,但是总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这本书虽谈不上字字珠玑,但是却没有一句废话,甚至没有一个多余的字。自古就有"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的说法。本书既有拳又有功。道法术器四个层面的东西都有,可以说是家庭教育大百科工具书。

这本书还有两个特点:一,可以重复多遍阅读,你会发现常读常新。二,小孩子也可以阅读,亲子共读更佳。

最后奉劝你在看本书时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因为你时不时就有"当头一棒""醍醐灌顶"的感觉,不由得使人茅塞顿开。

简短的家庭教育观后感模板篇3

“愿与天下父母共读之”——陶行知

引言:一本书的作用到底有多大?也许我们无法做出回答,但是《家庭教育》这本书却用自己独特的魅力影响了中国几代人的学前家庭教育……

正文:以前很少接触教育理论类的书籍,因为觉得此类书大多是很枯燥的,但是读了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代表作《家庭教育》之后,我才发现原来一本充斥着条条框框的教育理论的书也是可以有着如此的趣味性和实用性的。这本书是以作者的孩子陈一鸣为主要记录对象的,从1920年12月26日,一鸣出生起,陈鹤琴就开始记录,记录陈一鸣什么时候哭,什么时候笑,什么时候小便,什么时候会顽皮了。把陈一鸣身心的发展都作了全面的研究,一共连着808天。808天的连续跟踪观察﹑文字摄影记录及实验对比,创中国研究儿童之先风,后来也就有了这本在中家庭教育史上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家庭教育》。

在读这书的过程中,每位读者都可以深切的感受到作者的良苦用心以及他先进的教育理念。在书里作者用自己的观察记录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用自己的教育原则切实的实践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每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作者就会用自己的方式和方法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以此在逐渐观察和总结基础上提炼出家庭教育的101条原则。我们都够清楚的看到,这每一条原则都是作者的心血所凝聚而成的,也都是值得我们每一个读者相信并付诸于自己的教育实践的。我看了书之后就在想,如果我们现在的家长也能像作者一样关注自己孩子成长的的每一个瞬间,真正的去了解孩子,那么中国的家庭教育便会更加科学合理,中国的孩子也便能更加健康和快乐的成长了。

在书中我体会最深刻的莫过于作者对孩子行为的思考和对孩子心理的分析,我们无法否认,这种深刻的思考和分析是作为一名教育家应有的,但是这种敏感度更是一名父亲多特有的。其实,教育孩子和与他人相处也是有很多相同的地方的,这都是要建立在对对方了解的基础上的。在这本书上第一章首先谈“儿童的心理”。作者提炼出7条原则:小孩子是好游戏的、是好模仿的、是好奇的、是喜欢成功的、是喜欢野外生活的、是喜欢合群的、是喜欢称赞的。这就告诉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首相要充分的了解了孩子,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更加有针对性,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书中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和经典的案例,对于有孩子的父母而言,这些到现在还都是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因为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小的案例折射出很多的正确的教育理论,而这些理论对于孩子的教育是大有帮助的。

这是一本正真经典的教育书籍。正如陶行知先生说,作者是“以科学的头脑、母亲的心肠”做成此书的。

这是一本实践与理论完美融合的家教全书。在书中几乎每一条理论框架背后都会有一个具体而生动的实例,实践与理论相互佐证,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这是一本雅俗共赏的教育典藏。如郑宗海先生在序言中说:“这本书事实具体、文辞浅显,可期家喻户晓。”

总之,这是一本我们可以信赖的好书,读书的真正乐趣就在于你能够与作者发生共鸣,把自己融入书中,融入到作者的思想中。而我相信读过《家庭教育》这本书的读者,尤其是家里有幼童的父母,定会觉得自己的精神得到了一次洗礼。也许您正在众里寻书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简短的家庭教育观后感模板篇4

这本书严格来说我不能称之为读后感,因为压根没有仔细读完整本。

这本书是别人送的,推荐给我,说不错,而家有宝宝,对儿童教育非常关注,自然也高兴的收下了,也满怀期待。

但是这本书真的不适合我,我实在没有耐性仔细去阅读这种种类的书,书里没有我期望的实在的有效的指引,在这本书里,我看到的是浓烈的营销的影子,而在我的概念里,儿童教育是一项严肃的学术,是必须专业、严谨、有内容的。

整本书我看到的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其实很简单,就是:对孩子轻轻说“是的”,分解开就是孩子天生有自己的天赋,父母要尊重这种天赋去培养孩子,要重视孩子,多肯定他。这个思想原本也被大多数人认可,但是就是这么一个观念,就整出一本书,我总觉得实在是太单薄了,不要说这个观念还是已经泛滥成灾的存在,很多父母也已经有这方面的意识,而在作者的叙述里,好像九成九的父母都是漠视孩子的,都是不懂得重视孩子的,这实在是一种过于自负、自恋的想法。

尤其在整本书里,花了很大的篇幅去推介自己,讲自己成长的了不起,是最让人反感的地方。

在这个全民营销得有点过了的年代,看到这样的书,实在让人厌烦,尤其是在育儿教育这样的领域。

简短的家庭教育观后感模板篇5

读了这本书,我真的百感交集,每天我们都在为孩子的成长而操心。当父母的是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成长中能够一帆风顺。健康快乐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那么优秀,我的女儿也是一般,在生活中,打、骂、冷嘲热讽。有的时候,我们利用母亲的权利情不自禁的就把这些都用上了。看了这本书,我深深的觉的我们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应该放在一边,彻底的改变一下了,这样的方式达不到想要的预期效果。仅此而已,我不会再用这样的方式。

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教育不能尊重孩子的天性。这样的教育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残酷的、是违背人性。因此,我们教育起孩子也是困难重重,让他玩了,学习不进步,不让玩,还在脸上灿烂花朵般的笑容没了,真是矛盾的很,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我觉的孩子的童年时快乐无忧无虑的。所以没怎么在学习方面管他。结果在一年级的时候就落后,玩与不让玩做到适度真的很难。

教育孩子有的时候会很生气,有的时候孩子进步了,也感觉很享受。和孩子一起生活是一种快乐。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进步,真是一种无法言表的快乐。一种美好的享受。希望我们都在快乐中教育孩子,为了孩子父母都乐此不疲。

简短的家庭教育观后感模板篇6

读了这篇文章,我有很多感触。作为家长的我们,责任是多么的重大。不仅要在平时做到言传身教,而且在学习上也要帮助她,鼓励她,和她一起努力共同进步。孩子的学习,不仅依赖于孩子自身的探索,教师的辅导,也需要家长的参与。家长比任何人都了解孩子的兴趣与个性,更有可能参与到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来。在帮助孩子学习的同时我们也提高了自己。另外,在生活上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改掉坏毛病。

作为家长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做榜样。现在正是孩子的关键时刻,我要克服一切困难,帮助孩子度过重要的六年级。我的女儿,你也要多争气一点,勤奋再勤奋,妈妈和你一起加油!加油!

简短的家庭教育观后感模板篇7

我是一个急性子,是一个脾气暴躁的妈妈。我儿子可能遗传了我的基因,是一个特别皮,特别待不住的“小祖宗”!所以大多数时候的教育方式就是先吼,再威胁,最后还不行就是动手。渐渐的我儿子会学我说“我怎么有你这样的妈妈”,“我要把我妈妈扔掉”之类的话(这些话也是我平时会对他说的话),自己说的时候觉得没什么,当我儿子对我说时,我却感觉好伤心。

孩子倔的时候,还是要让他自己静一静,在脾气暴躁的情况下,还是不要对孩子做出过分的举动。孩子有孩子的想法,有他自己的世界,我们还是要尊重他们。每次我儿子对我提出需要做的事情时,我都是很没耐心的敷衍他,渐渐的他自己玩自己的了,不与我分享。所以我们还是要有足够的耐心去聆听,去照顾他们。虽然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还没成熟,有时在表达一件事情时,不够清楚,导致总是错误的理解着他的话,最后不被理解的他只能“倔”在那,我想以后我需要“耐心”!

读了这篇文章后,对我启发很大。以后我一定要多读书多理解,减少错误的家庭教育细节,希望我们父母与子女能一同成长。

当然,我生性乖张,对事物有时过于主观,这种观后感也仅是一种个人体会而已。

家庭教育观后感范文 篇2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第一期刚出版时,我就有幸拜读了。中间的几期却错过了,3月份在小一班家长会上又很荣幸的见到了它,便毫不犹豫地把它带回了家,真是有一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他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孩子从出生便要接受的。孩子三岁以前所接受的教育都来在自己的父母,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可见家庭教育是多么的重要。但是父母却是所有职业中唯一没有经过培训直接上岗的,育儿经验的缺乏是所有父母的共性,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在影响和教育着孩子。

随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问题也随之增多,好多时候我们都变得举足无措。《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中很多案例几乎都在我们身上发生着,面对专家的分析,我们仿佛看到了黎明前的曙光。专家的出招、专家的指导不禁让我看得心服口服,我不禁试着去改变自己的思想和育儿观念。

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爱也是一门艺术。爱也要选择恰当的方式和正确的方法。愿每位父母都能够选择科学的、正确的方式和方法去爱孩子,让孩子真正不输在家庭教育上。

家庭教育观后感范文 篇3

最近我读了家庭教育观的一些资料,觉得很有感触,资料中的内容广泛而又平易近人,涉及家庭教育的点点滴滴,但却没有一般教育理论那么高深莫测,很容易被接受进而产生共鸣。

先生说小孩子生来是无知无识的,不知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他的一举一动可以说一方面受遗传的影响一方面受环境的约束,受教育的支配。小的时候,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教养重要的因素,恐怕也是父母。于是陈先生指出小孩子的知识之丰富,思想之发展与否,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实应负完全的责任。作为一个未来的幼儿教师,我对此观点十分认可,特别是以下几个观点对我很有启发。

一、把握好爱孩子和管孩子之间的度。

不管该书发行所处的年代还是现在,过分溺爱和专制式的严管教始终是两种普遍存在的错误态度和做法。前者是对孩子无原则的爱,它有损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因而他强调对子女要爱护,但绝不要溺爱。当看到有些父母代孩子做孩子自己能够而且应该做的事情的现象,他指出家长的责任是帮助孩子生活、自立和做人,而不是代孩子吃苦。因此,提出活教育中的两个原则凡是孩子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同时他也指出,家庭教育中的专制式的严厉管教方法也是不可取的,这种管教方法的后果只能是摧残儿童的创造力束缚儿童的思想。先生主张家庭教育要民主化,父母要平等对待小孩,尊重小孩的人格。他特别强调做父亲的应当同小孩作伴侣,认为这是家庭教育民主化的一个表现。他认为父子作伴游戏的好处很多,既可以沟通父子间的情感,增加家庭中的天伦之乐,又可以利用作伴机会教育孩子,还可以发现孩子不好的行为和思想,及时加以纠正。

二、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多次告诫家长做父母的教养子女第一条原则,就是要尊重以身作则这条原则。在婴幼儿期,父母是孩子心目中的理想人物,他们的一举一动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小孩,即使进了幼儿园,老师和父母对于小孩子具有平均的力量,但由于儿童与父母相亲的爱力深,相处时间长,他们对儿童的影响仍然特

别大,往往儿童在学校所受到的一些好的教育,却抵挡不住家庭环境的影响。因此,做父母的必须处处以身作则。教育孩子其实也是家长的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过程。为了教育孩子,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放弃无规律的生活,随时检点自己的言行。

三、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保持教育的一致性是家庭教育理论的重要观点,我觉得这里的一致性应该是一种比较宽泛的概念,不仅指家园或家校教育的一致性,也指家长教育的一致性做父母、祖父母的对于幼儿的教育应有一致的措施。父母、祖父母施教的方法不一致,宽严不同,孩子就无所适从,甚至会产生投机取巧、轻视长辈,甚至虚伪等流弊,非常不利于孩子健康人格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家庭教育既是一个古老的课题,又是一门崭新的学问。陈先生对家庭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实践,为中国现代家庭教育理论奠定了科学的基础,提供了具体的方法,为我们将来做一名合格并且优秀幼儿教师的提供了向导。

家庭教育观后感范文 篇4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有一词“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妈妈”引起了我的深思,“合格”一词很难下定义,母亲对孩子的品格形成影响究竟有多大我们还没有确凿的数据,加以判定,但是我们可以从伟人的言辞中感受点什么,拿破仑说:“一个孩子的好与坏完全取决于他的母亲他认为他自己在人生中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母亲对自己的意志、力量、自制等多方面的磨练,他母亲是通过诸多的温柔、严厉又极有分寸的方法,让他热爱、尊敬和服从自己,从母亲那里,拿破仑学会了顺从。”

歌德也把自己的爱好和品格的.形成归功于他母亲,他们说他的母亲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人,他生性活泼,洋溢着母爱的智慧,她具有激发孩子形成积极上进的精神和力量,所以我想,母亲的伟大绝不仅仅在于她赋予了孩子的生命,更在于她对生命的培育与呵护,在于她尽心尽力寻找打开孩子心灵的钥匙,做母亲难,做一个好母亲更难,如今衡量一个母亲是不是一个好母亲,心理学上有这样一种说法,那就是“给的太多也不好,给的太少也不好,又有给到足够好才是最好的,你所给予的都是孩子能够完全自愿接受的一切。”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算是一个好妈妈呢?

首先我认为应该理解多一点,要求少一点,理解必须在了解的基础上,母亲是孩子最亲近的人,所以我更应该全面客观地了解孩子,了解他的学习状况,了解他的与人交往,要耐心地倾听孩子的想法,倾听孩子的心声,这样才能了解孩子的真实感受,我们应像教育家魏书生所倡导的那样“让自己高兴地活着,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这样的心态,对自己、对孩子、对家庭都大有益处。

其次是表扬多一点,批评少一点,说到表扬,我们都知道表扬能使人创造奇迹,过多的批评会导致孩子过多的自责,陪孩子一起长大,感受孩子的点滴变化,这应该是母亲生活中最美好的事,所以做母亲的应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给予及时鼓励和更多的表扬,其实,不管是我们做教师的还是做其他行业的妈妈对孩子要求大都严格过度,批评过多,殊不知毁灭一个人自信的武器就是不断批评,不断地挑错,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还得多一份表扬,少一份批评,让孩子扬起自信的风帆,自强自立的面对生活中的每一天。

观后感《关于家庭教育观后感(通用6篇)》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观影感受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家庭教育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