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优秀教师同行读后感 > 地图 > 优秀教师同行读后感,2024优秀教师同行读后感
优秀教师同行读后感相关栏目
优秀教师同行读后感热门栏目
优秀教师同行读后感推荐
优秀教师同行读后感

(共 3301 篇)

  • 1、 优秀教师同行读后感(集锦3篇)

    当我们通过努力终于做到了博览群书,心中的知识便会融汇贯通形成自己的认识,人的成长离开不开书籍营养的滋养,阅读作品后,我被作者描绘书写的情景吸引,印象深刻,我们需要将这些感悟梳理出来,以加深我们对作品的理解。写作品的读后感,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以下是由小编为你整理的《优秀教师同行读后感(集锦3篇)》,请收藏并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优秀教师同行读后感【篇1】

    与优秀教师同行,让自己的成长更加生动而丰富。这是写在扉页一侧的一句话,这句话激发了我阅读这本书的热情。在大略翻阅一遍后,我似乎开始对每位教师的文字表达有了一种细致了解的冲动,并希望从每个人的成长心路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读完这本书,我的感受有以下几点:

    一、成长的背后是勤奋的付出。

    成长的道路有很多,但是能否坚持下去是对成功最大的考验,不管所处环境的优劣,从也曾浮躁过的境遇中突破迷茫,从甘于寂寞的平庸中改变现状,没有谁是随随便便就能成功的,纵然破茧成蝶的时刻是美妙的,但是没有一番勤奋的付出、默默的奉献、执着的追求,任何暂时的表面文章都是徒劳,这是每一位亲历者发自内心的言说。

    也许我们的生活中掺杂了过多的沙砾,才让眼睛迷离模糊,但是无论何时都要知道成长的背后是勤奋的付出。

    二、课堂教学的精彩是教师成功的法宝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首要任务。只有自己的学生取得了成绩、获得了发展,为人师者才可以算得上是合格的。课堂是教师的第一舞台,在这里,可以触摸一个教师的教育思想、可以感知一个教师的教育境界、更重要的是可以洞察一个教师与众多学生的精神世界。因此,教师的课堂功力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发展的根本潜力,因为,一节课凝结着一个教师远远超越40分钟的付出,那是思想的挑战、思考的变通、角色的转换,还有方式方法的调整,集中展现着教师或丰富或灵活或机智的教育智慧。

    因此,我们要锤炼自己的教学本领、扎实教学功底,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发挥优势、克服不足,找准课堂发展的突破口,结合每一节课及时反思自己的优缺点,让每一节课成为每一个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基地,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阵地。

    三、读书、反思、写作是教师成长的不竭动力

    教师作为读书人的原则摆在生活的重要位置,在读书中享受精神的盛宴、在反思中激发教育的灵感、在写作中提升教育理念,这样的教育生活才是完满而幸福的。

    每一位教师的成长经历,无不与书为伴,从苦读到乐读、从乐读到享读,到自然而然的改变

  • 2、 《与优秀教师同行》读书笔记

    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我想这是每位老师的一个目标,那同样这也是我的一个目标。不过,要想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却不是这么容易的,那最近为了使自己能达成这一目标,我在各方面做了努力,同时也选取了相关的书籍阅读,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一本叫《与优秀教师同行》的书籍。那有人说过:一个人能走多远,看他与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看他有什么人指点。 当然, 不是每个教师都能成为伯乐,都能成为优秀的教师。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水缸,一个粮仓。那样,就能在幼儿们成长的过程中,随时随地的给予和引导。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达到这样的状态呢?我认为只有一种途径:那就是不断的学习、读书,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师先贤古人之言,践优秀同行之径。从别人的经验中吸取精华,创新一条自己的道路,独辟蹊径。

    这本书让我触动最深的是,这些优秀的老师无一例外也都提到了读书。在书中,常作印老师说到教育家和教书匠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有自己的教育哲学,有自己鲜明的教学个性,并能按照自己的思想去实践,去影响学生,而后者没有思想,总是按照自己的思想去机械地模仿、去简单地重复。是的,教师要把自己的职业关注从日常琐事转向对教育理念的反思和梳理,对内隐理论的审视和重构,从而形成自己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头脑。而要实现从教育家向教书匠的转变,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教师的自主阅读。每个人的灵魂都很单薄孱弱,只有经过了年一年的阅读积淀,经历一次次的心灵洗礼,才会慢慢成长,才会渐渐茁壮,才会一天天天成熟起来。在苏霍姆林斯基那本著名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也说到:每天不读上几页,有时不读上几行,我是无法活下去的。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这诗一样语言在告诉着我们教师阅读的重要性。一个好的老师,不但自己要爱读书,还要能让书页的花朵洒落在孩子们童年的阡陌上。一本好书会陪伴着孩子们度过一生,当种子在泥土中孕育时,永远无法知晓哪一寸土地上的哪一粒最乡土可以成长为参天大树。只有它们绽出新芽,并在阳光雨露中依靠各自的方式努力生长,人们才可以凭借它们呈现的态势,推断出它们的未来。而这些种子在成长中所需的的养料,就是那一本本喷着墨香的书籍了。要让孩子们爱上读书,首先要有一个爱读书的老师,我相信也唯有读书,可以让我们的灵魂茁壮起来。

    其次,这些优秀的老师都有一颗对事业坚贞的爱和不悔的追求。书记的屈红霞老师在从教二十六年来,她说回首青春,苦涩

  • 3、 与优秀教师同行2000字读后感

    优秀是一种标准,为前行的道路树立明确的路标;

    优秀是一种品质,为现有的品质开拓完善的眼界;

    优秀是一种期待,为追求的人们凝聚智慧的力量;

    优秀是一种态度,只有不断攀登的勇者和不断思考的智者才有资格去感悟、去沉淀。 ——写在前面的话

    悄悄捧起这本书,阵阵涌起感动多,原来我们的身边不缺少榜样的力量,原来我们可以对照他们看到我们自己的方向。

    读书背景:

    暑期的漫长时光里,我坚定地选择了读书为伴,分布在整块的或零星的时间里,把空虚的时间填满,让偶尔懒散的心情充盈文字的跳跃、灵感的火花。承袭了学校为我们养成的假期读书习惯,但现在大都已经渐渐成为自觉自愿的事情,不算大的学校图书馆成了熙攘之地,各种新旧图书在假期之前就被抢借一空,丰富的精神食粮让每个人的脸上洋溢着或负担或满足的表情。

    我去图书馆的时候已经不早了,许多好书没等看到就被借走了,只好在剩下的书里认真挑选,选喜欢的、选关注的、选对自己有用的,最终,我选定了其中一本,大夏书系之教育在线《与优秀教师同行》。

    因为,我想在假期里触摸优秀教师的灵魂、追寻优秀教师的足迹、期待优秀教师与我心灵的对话与交流。

    与优秀教师同行,让自己的成长更加生动而丰富,这是写在扉页一侧的一句话,更加激发了我的阅读热情,在大略翻阅一遍后,我似乎开始对每位教师的文字表达有了一种细致了解的冲动,并希望从每个人的成长心路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于是,我先后经历了三次的不同阅读方式让我感悟颇多。

    1、成长的背后是勤奋的付出

    成长的道路有很多,但是能否坚持下去是对成功最大的考验,不管所处环境的优劣,从也曾浮躁过的境遇中突破迷茫,从甘于寂寞的平庸中改变现状,没有谁是随随便便就能成功的,纵然破茧成蝶的时刻是美妙的,但是没有一番勤奋的付出、默默的奉献、执着的追求,任何暂时的表面文章都是徒劳,这是每一位亲历者发自内心的言说。

    也许我们的生活中掺杂了过多的沙砾,才让眼睛迷离模糊,但是无论何时都要知道,no pains, no gains.

    2、课堂教学的精彩是教师成功的法宝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首要任务。只有自己的学生取得了成绩、获得了发展,为人师者才可以算得上是合格的。课堂是教师的第一舞台,在这里,可以触摸一个教师的教育思想、可以感知一个教师的教育境界、更重要的是可以洞察一个教师与众多学生的精神世界。因此,教师的课堂功力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发展的根本潜力,因为,一节课凝结着

  • 4、 与优秀教师同行的读后感范文

    翻开《与优秀教师同行》这本书,我陶醉在一个个平凡的小故事中。一口气读完,令我思绪万千,感慨万千:只有具备了爱心、责任和坚守的人,才能在三尺讲台铸就“优秀”。

    记得有一次看《感动中国》的颁奖礼,主委会的颁奖词好像是这样说的:乡村教师挑起了中国基层教育的大梁。在读“失落”时,这句话再次浮现脑海。

    如今在城市,任何一份工作都是颇具压力的,当老师相对其他行业,有时相对还好些。但是在乡村,在偏僻的乡村。让一位大学生能够抵挡各种诱惑,坚守乡村,这太令人肃然起敬。

    书中有好几篇文章,都是坚持乡村教育的人。有的在偏远的山村工作,有的一开始根本没有把心思用在教书上,有的只有三、四年的教龄。但他们都具备了一份热爱教育的执着之心,奋斗中成长,洗礼中成长。

    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当我们面对这些渴望知识的孩子时,人善良的天性就会刹那迸发,就会把教育育人当作自己对生命的一种追求,乐在其中,这样就会甘愿付出,无怨无悔。戴福发老师,背起行囊走上崎岖山路时的委屈,都在站上讲台面对学生时转化成努力和付出。因为他心中有爱。

    姚晓静老师告诉我:“每个人灵魂,都很单薄孱弱,只有经过一年一年的阅读积淀,经历一次一次的心灵洗礼,才会慢慢成长,才会渐渐茁壮。”

    成为教师不是仅仅为了生活,更多时候,学生会“逼”你成长,因为你心中有责任。

    每个人身上都有惰性,这种惰性会使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更会为自己找出千万个理由和借口,自己迁就自己,自己糊弄自己。其实在面对教学的困惑,教学成绩的低迷瓶颈期,只有责任心,才会让教师不断“逼”自己。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具有高尚的的师德和学识,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教师自己也才能从中体会到自身的崇高所在。

    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每次听到这样的话,所有当教师的都会感觉自豪。但如果你没有学识,没有魅力,谁会听你的。

    “爱自己,就逼自己吧!”这份责任是为孩子,更是为了自己的生命交织的价值。逼出无穷潜能,逼出大智慧、大境界。

    朱娟清老师一个地地道道的乡村,20年的青春挥洒在教育岗位。如果没有爱心,没有责任,没有坚守如何能在贫瘠的土地上,像小草一样生根开花呢?

    这本好书让我明白,优秀的教师是由一个个平凡的小细节组成的,是他们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来的。成为优秀教师需要是沉稳的心态,爆发的激情;但更需要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踏实批改每一本作业,开心对待每一次谈

  • 5、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与优秀教师同行》

    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我想这是每位老师的一个目标,那同样这也是我的一个目标。不过,要想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却不是这么容易的,那最近为了使自己能达成这一目标,我在各方面做了努力,同时也选取了相关的书籍阅读,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一本叫《与优秀教师同行》的书籍。那有人说过:一个人能走多远,看他与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看他有什么人指点。 当然, 不是每个教师都能成为伯乐,都能成为优秀的教师。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水缸,一个粮仓。那样,就能在幼儿们成长的过程中,随时随地的给予和引导。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达到这样的状态呢?我认为只有一种途径:那就是不断的学习、读书,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师先贤古人之言,践优秀同行之径。从别人的经验中吸取精华,创新一条自己的道路,独辟蹊径。

    这本书让我触动最深的是,这些优秀的老师无一例外也都提到了读书。在书中,常作印老师说到教育家和教书匠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有自己的教育哲学,有自己鲜明的教学个性,并能按照自己的思想去实践,去影响学生,而后者没有思想,总是按照自己的思想去机械地模仿、去简单地重复。是的,教师要把自己的职业关注从日常琐事转向对教育理念的反思和梳理,对内隐理论的审视和重构,从而形成自己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头脑。而要实现从教育家向教书匠的转变,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教师的自主阅读。每个人的灵魂都很单薄孱弱,只有经过了年一年的阅读积淀,经历一次次的心灵洗礼,才会慢慢成长,才会渐渐茁壮,才会一天天天成熟起来。在苏霍姆林斯基那本著名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也说到:每天不读上几页,有时不读上几行,我是无法活下去的。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这诗一样语言在告诉着我们教师阅读的重要性。一个好的老师,不但自己要爱读书,还要能让书页的花朵洒落在孩子们童年的阡陌上。一本好书会陪伴着孩子们度过一生,当种子在泥土中孕育时,永远无法知晓哪一寸土地上的哪一粒最乡土可以成长为参天大树。只有它们绽出新芽,并在阳光雨露中依靠各自的方式努力生长,人们才可以凭借它们呈现的态势,推断出它们的未来。而这些种子在成长中所需的的养料,就是那一本本喷着墨香的书籍了。要让孩子们爱上读书,首先要有一个爱读书的老师,我相信也唯有读书,可以让我们的灵魂茁壮起来。

    其次,这些优秀的老师都有一颗对事业坚贞的爱和不悔的追求。书记的屈红霞老师在从教二十六年来,她说回首青春,苦涩

  • 6、 优秀教师读书心得

    心得体会就是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文字2024。读书心得同学习礼记相近;实践体会同经验总结相类。学习的方法每个人都有,并且每个人都需要认真地去考虑和研究它。心得体会这种学习方法对于一个人来说也许是优秀的,但没有被推广普及的必要。因为学习的方法因人而异,方法的奏效是它与这个人相适应的结果。方法,也是个性化的。借鉴他人的学习方法并不是不可以,但找寻适用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最重要的。以下是由心得体会栏目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改造我们的学习工作心得体会范文材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承担着传播人类思想文化的重任,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一言堂已全盘否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师要成为研究者、专家和名师。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应用期日趋缩短,知识创新日趋鲜明,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念,不断充实自己,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做到博学多才,与时俱进,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对所教学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文化知识,提升综合素质。作为教师,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学习与本学科相关的人文知识,如社会、心理、信息技术等,力求知识全面。只有自己的专业知识、业务水平提高了,对教育教学工作才更加热心,态度才更加积极向上。

    一、时刻警醒自我

    对于教师来说,爱是不可须臾成缺的,只有以挚爱奠基,教师才会倾尽精力,激活智慧,把自己的全部热情,甚至生命献给他所热爱的事业和学生。有效教师们都有一颗不泯的童心,他们总是保持着真诚、热情、乐观和积极,他们十分乐意与学生一起活动,一起游戏,一同欢笑,一同烦恼,钱梦龙老师说:教师只有始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才

  • 7、 《优秀教师成长之道》读后感

    《优秀教师成长之道》读后感

    直到现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八个树立在师范学校楼上的字的影像仍清楚的浮现在我的眼前。当时有些懵懵懂懂,不太明白怎样做才是身正为范,是不是自己努力做一个好老师呢?踏上讲台成为老师,每天和七八岁的小孩子们在一起,特别是踏上的工作激情被倦怠感逐渐取代的时候,才逐渐明白了“身正为范”的深刻含义。

    记得二年级时孩子们自己整队要去上体育课,小班委一边整队一边大声说:“谁灾站不好就不要去上了。”我一听愣住了,那口气俨然就是一个小小的我。没想到老师对孩子们的影像之深刻。事后我多次反思,该怎样对待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家长们把这些宝贝们交到我的手里,我将还给他们一个怎样的孩子?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老师们的一言一行都是小孩子效仿的对象,许多我们不经意间的一个微笑、一次训斥,一个手势,一句口头禅……被学生牢牢的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然后悄悄的在我们身后模仿。所以,一定要在学生面前谨言谨行,将正直、善良、勤奋、乐观……的身影留给学生,一定不能播撒“杂草”的种子。就像郑老师说的:“昂首向优秀迈进吧,你身后的孩子们一定能看得到,并悄悄地尾随。”

    像我们学校的工作节奏比较快,工作时间长,繁琐的小事情多,老师们的压力都很大,难免有时候烦躁,该怎样处理呢?

    郑老师提到了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好习惯》一书中,将高效能的人的习惯概括为:积极主动、以终为统、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不断更新等。这样看来,高效源自于积极主动,高效产生高能,高效是一种节约。

    我感受特别多,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首先要改变思想,因为环境不能变的情况下只能改变自己;其次做事要统筹安排、心中有数、高效完成;还有管理自己的情绪,冷处理或暂时转移。努力让快乐和幸福伴随在工作左右。如果我们这样处理事情,我们的方法,我们的态度将会影响身边的学生。俗话说,一个什么样的老师就会带出一群什么样的学生,我们的一言一行很重要。

    身正为范这四个字所蕴含的意义远比我们用眼看到的还要深,每一位老师都要努力做到。

  • 8、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读后感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读后感(一)

    初次拿到这本厚336页的书,我曾怀疑自己是否有毅力读完它。当我打开目录看,发现此书是以每天一个案例的形式提供一个简单易行的教学策略,一共包含180天,几乎覆盖了整个学年的教学时间,每一天都为教师提供一个与教学相关的方法、策略或者行动建议。一个个策略吸引着我不舍得中断,于是一口气读完了整本书。之后,又细细品读了一番。

    这180天的教学技巧有很多感同身受,比如给家长发表扬信、报喜单,给学生写小纸条,利用教室的墙壁展示学生的优秀成果、展示学生的照片等等,自己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也采用着一些小的策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读了《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从中学习到了更多的教育教学策略,受益匪浅。

    我希望你们都知道我很关心你们,不仅仅是因为你们是我的学生,而是因为你们本身就是值得我关心的人。对我而言,你们身上所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是非常重要的。我想让你们知道,在你们遇到挫折时,我会永远站在你们身边为你们提供帮助;在你们为一个问题而苦恼时,我会永远为你们提供我最好的意见;在你们需要倾诉时,我会随时借给你们一双倾听的耳朵;所以,不要犹豫了,快到我这里来吧,我将永远为你们腾出时间。我虽然不能保证能为你们找到正确的答案或者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但我一定会竭尽全力尝试任何我能想到和做到的方法来帮助你们。在初三开学的黑板报上我将这段话作为班主任心声。我毫无顾忌的告诉同学们这是我从书上抄来的一段话,但是这代表了我的心声。我愿意和同学们一起奋斗、一起欢笑,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遇到任何问题,随时随地都可以来找我!当我大声告诉同学们我的心声时,从他们神情上看得出来,他们感觉很欣慰,感觉我就是他们的靠山。

    教育上的爱,不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做出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运用得恰当,它会把爱自然而然的贯穿于教育的某一个环节,也会不声不响的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会潜移默化地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总之,冷漠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的真诚沟通,从今以后我会多试着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看待,用学生的情感体验,用情去施教,(.org)用爱去开导,像所有卓越老师那样,用真情、爱心换来学生们纯真的笑容,赢得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读后感(二)

    上周学校按办公室发放图书,我拿到一本《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打开目录看,

  • 9、 优秀教师事迹读后感

    优秀教师事迹读后感(一)

    细细品读了王生英老师的模范事迹,我被她深深地震撼着。她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师德情操、强烈的责任意识、无私的奉献、敢于牺牲的精神,使我的心情难以平静。她是育人的模范,做人的楷模,是当代人民教师的优秀代表,是我们学习的光辉榜样。

    王生英老师,在小学教师的岗位上,三十年如一日,洒一腔热血,育一代新人。如果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她三十年从教的体会,那就是六个字2020:光荣,艰巨,幸福。

    1956年,她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过着清贫的日子。幼时又患上了小儿麻痹症,落下了残疾。但她身残志坚,立志要做一棵傲岩争春的青松,扎根在贫瘠的山村,为山区的孩子、为山区的教育事业奉献她的青春和热血。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她二十年以校为家,又十年以家为校,自身遭罪、自家受累,她全然不在乎!为了自己当初的誓言,她奋勇向前!

    王老师是红旗渠的儿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时时刻刻鼓舞着她。她勇于面对山区的贫穷、环境的险恶和身体的残疾,顽强的实现着自己培育明花香天下,造就栋梁建中华的志向。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三十年的奋斗历程,感人至深的敬业精神和无私无畏的教育情怀为全体教师树立了榜样。

    对照王老师的事迹,我们的许多教师实在有太多的差距。我们现在的教师没有年代的制约,只有新时代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思想,她为教育失去的太多,可她仍然那么爱教育胜于爱自己,实在令人钦佩。这样的先进事迹对我是一个洗礼。我总认为无愧于学生就是个好老师!其实不然,要把爱真正献给孩子不是那么容易简单的事。成为一个好老师是每一个人的梦想,虽然近二十年的工作我付出了很多,曾经忘乎所以的工作,从中也失去了很多,虽然我一直教育在第一线上,可我却显得那么渺校看到这样的事迹我的一切都不叫苦,不叫累。我想,每个人只有从工作当中,进一步体会教育的真谛,老师的快乐,才会真正心甘情愿地为教育事业默默的奉献下去,做一个最好的教师。

    为了教育,也为了自己,我愿意躬耕教育之地于终生!

    优秀教师事迹读后感(二)

    一个个普通的名字2020,一个个最基层的农村教师,却有一种奋勇向前的拼搏精神,宁愿放弃改行的机会,也要坚守艰辛清贫的教育工作岗位;有一颗不是我所生,却与我更亲的爱生之心。这些都源于他无私奉献于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这种蜡烛精神让一个个普通的名字2020响彻中国,传遍教育界,成为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楷模!

    学习了三位老师

  • 10、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读后感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读后感

    暑假前学校按规定让每位教师在暑假期间读一本书。我拿到一本《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本书的两位作者都是深受中国教师欢迎的畅销书作家。安奈特?布鲁肖,全美国公认最好的、专门针对教师岗前培训项目负责人,她可以让听众迅速将她所讲述的实践技巧应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学校管理者也表示第二天就可以在教师身上看到这种效果。安奈特的教育理念是教学的实用性和人性化,强调情感教学与创造性教学手段的结合。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极具影响力的日常教学策略》是一本覆盖全学年的实用教学指南,一共包含180天,几乎覆盖了整个学年的教学时间,每一天为教师提供一个与教学相关的方法、策略或者行动建议,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每隔20天会为教师提供一个教学实践检验调查问卷,检验哪些策略能有效执行,以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教师每天只需花几分钟的时间,它就能给你带来充实和惊喜,甚至是有意无意的改变。不管你是刚入门的新教师还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此书都将是一本非常实用、可读性极强的教学指南。每一小节都非常具体的写出:“请你的静心思考”、“你可以这样做”两个环节。如像“倾听孩子的声音”中请你的静心思考,有时候孩子只需要一双倾听的耳朵,因为孩子也许冰不需要你给他们建议,他们只需要知道你在倾听他们说话就足够了。其实,只要你能耐心听孩子说话,对他们来说就真的很幸福了。在你完成中当孩子和你说话时,请你耐心倾听,不要强行打断他们的话或者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孩子只需要你借给他们一双倾听的耳朵,在向你倾听的过程中,问题可能会变得越来越清晰,而此时答案就会出现孩子的心里,而不是在你那里等等……都是我们日常遇到的常规问题,书中都做出了可行的教学策略指导。看罢觉得受益匪浅,

    我觉得全书的策略还是围绕教育上的爱展开叙述,从每天的小事做起,尽可能地安排好孩子的学习与生活。卓越的教师不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做出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运用得恰当,它会把“爱”自然而然的贯穿于教育的某一个环节,也会不声不响的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会潜移默化地浸润着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总之,冷漠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的真诚沟通,从今以后我会多试着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孩子的眼光”看待,用“孩子的情感”体验,用情去施教,用爱去开导,像所有卓越的老师那样,用真情、爱心换来孩子们纯真的笑容,赢得

  • 2019-10-23

  • 2019-10-20

  • 2021-07-02

  • 2019-10-20

  • 2021-08-25

  • 2021-07-09

  • 2019-09-23

  • 2019-10-20

  • 2021-07-03

  • 2021-11-08

  • 2019-10-20

  • 2019-10-20

  • 2022-12-28

  • 2019-10-17

  • 2019-10-29

  • 2019-10-20

  • 2021-07-02

  • 2021-07-09

  • 2019-10-20

  • 2019-10-20

  • 2022-04-19

  • 2019-11-12

  • 2019-09-25

  • 2019-09-26

  • 2019-09-25

  • 2019-10-29

  • 2023-02-13

  • 2019-10-11

  • 2019-11-11

  • 2022-03-29

  • 2019-11-11

  • 2021-08-20

  • 2019-11-11

  • 2019-09-25

  • 2019-10-20

  • 2023-05-20

  • 2019-09-23

  • 2021-07-22

  • 2023-04-29

优秀教师同行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优秀教师同行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优秀教师同行读后感、2024优秀教师同行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