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有关历史的读后感 > 地图 > 有关历史的读后感,2024有关历史的读后感范文大全
有关历史的读后感相关栏目
有关历史的读后感热门栏目
有关历史的读后感推荐
有关历史的读后感

(共 6833 篇)

  • 1、 《影响的历史的女性》——读后感

    埃及艳后、伊丽莎白女王、黄道婆等,这本书主要写了一些影响的历史的女性的一些经历与挫折。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我知道了很多成功的女性都是经历了比别人更多的困难,更多的挫折,才能做出伟大的事情的。

    黄道婆是中国的,而我个人也特别喜欢他,所以呢,我今天,就选黄道婆当个主角,好好谈谈她吧!

    黄道婆,又名黄婆,出生于公元一二四五年,出生在华径镇。当时,正是宋代和元代交换之时兵荒马乱之际。山河破碎的南宋王朝,君庸臣腐,出卖民族利益,但可怜的黄道婆就出生在这个腐败的年代。

    然而,在兵匪共袭的烽烟血火里,继承着祖先勤劳、勇敢、光荣、传统的劳动人民依然是种瓜播种、栽桑植棉。男的耕,女的织,不断地给社会创造无穷的财富。发展社会生产。黄道婆就是在这样的群众土壤里,发芽、生根、成长起来的。

    在那个腐败的时代,一个孤苦幼女,又能怎样?被逼的走投无路黄道婆为了生存,只好放弃尊严,去当别人的童养媳。

    黄道婆的童年是被公婆打骂声、丈夫的侮辱以及自己的泪水淹没的。她的童年是在痛苦、悲伤、害怕中度过的。然后,她从来没有放弃过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黄道婆学到了海南的织布法。从此,黄道婆就带领乡亲们学海南的织布法,让大家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正是因为她的智慧和永不服输的精神,使她成为了影响的历史的女性。我想,这也就是我喜欢她的原因吧。

  • 2、 《历史的地理枢纽》读后感

    《历史的地理枢纽》读后感

    文/张律师

    是英国近代地理学鼻祖麦金德爵士于1904年在伦敦皇家地理学会宣读的一篇论文。虽篇幅不长,却影响深远,在西方与达尔文《物种起源》、爱因斯坦《相对论》等并称十六本改变世界的巨著。作者以深邃独到的战略眼光,结合欧亚大陆的历史,从全球战略的角度分析世界政治力量的地缘战略,对二十世纪乃至现在的世界政治影响巨大深远。对当下的中国,亦有其现实意义。

    2017年去世的美国战略家布热津斯基,就是麦金德的一位忠实粉丝,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版的轰动一时的《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地缘战略》一书,基本指导思想与《历史的地理枢纽》如出一辙:谁控制了欧亚大陆,谁就控制了世界岛;谁控制了世界岛,谁就控制了世界。只是立论的视角,从欧洲变成了欧亚大陆之外的美国。

    麦金德认定的世界枢纽地区包括中亚和西伯利亚的广袤土地,实际上就是历史上游牧民族活动的欧亚大陆核心草原地带,从匈牙利的普斯塔斯到满洲的小戈壁,绵延达四千英里。该地区在地理上自成一体,没有适宜通航的外流河导致外部势力自海洋侵入,内部虽有部分沙丘而整体上可以看做一个草原,为游牧民族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即使通常并不丰美的牧场,北面以广阔的亚极地森林和沼泽地带为界,枢纽地带的地形和生活方式,使马和骆驼的机动性得以充分施展,东西南三面面对地势较低的农业地区,可以三面出击。

    在欧洲中世纪及以前的历史上,这里是一次次侵略行动的出发点和大本营。围绕着世界枢纽地区边缘的新月形地带,自西向东分布着欧洲、中东、印度、中国四个半岛,正是易受游牧民族攻击的薄弱地带。

    印度一次次被北方蛮族征服的历史自不必论,中东地区被蒙古人、突厥人统治的历史记忆尤新,与中国相比,欧洲的幸运在于始终没有全部沦陷于草原民族,而入侵罗马的日耳曼蛮族很快被同化。中国在蒙古入侵前,蛮族的征服仅限于长江以北,且入侵者多被中国文化同化,而忽必烈打破了这一传统,中国本部两度被蒙古、满洲人所统治,直到与欧洲在海上遭遇。

    麦金德显然是站在欧洲中心主义的立场上立论。他在文中引用弗里曼教授的观点:唯一能算做历史的是地中海地区和欧洲种族的历史。对其他地区的文明史,表现出那个时代特有的傲慢和偏见。不过,他在文中坦承文明交流互鉴,甚至军事冲突在文明发展历程中的作用:正是在外来野蛮人的压力下,欧洲才实现它的文明。因此,我请求你们暂时地把欧洲和欧洲的历史看做隶属于亚洲和亚洲的历史,因

  • 3、 历史的教训读后感书评欣赏:对历史的两个误解

    《历史的教训》是一部由美国著名学者威尔杜兰特著作的书籍,从多方面总结了地理条件和经济状况等对历史的影响,总结了历史留给我们的巨大的精神财富,是一部经典著作。很多网友对这本书都给出了不错的评价,一起来看看吧!

    威尔.杜兰特先生的这一本书只有短短的十三章,但每一章都对我产生了不小的认知冲击。《历史的教训》一书从各个角度对历史进行解剖和思考,虽然文章中的一些观点有失偏颇,但细细品味并不是没有一点道理。

    从这本书里读出了我对历史的两个误解,第一个误解,就是我们总觉得历史是有规律的,那些治乱兴亡的背后,都可以总结出原因,然后就可以用来指导我们的行动。要不,怎么司马光给那部书起名叫《资治通鉴》呢?过去这么说当然是有道理的,因为古代社会的变化比较缓慢,一代人的经验当然可以分享给下一代使用。但是,如果从比较大的尺度来看,所谓鉴往知来确实不太成立。比如,现在历史学界的研究就认为,明朝的灭亡是和气候变化中的小冰期有关的,和南美洲银矿枯竭,导致的通货紧缩也是有关的。这种强烈影响历史的因素,从《资治通鉴》上是看不到的。历史展开的过程往往是出其不意的。所以鸦片战争之后的李鸿章才说了那句著名的话,叫三千年未有之变局。

    历史不仅是没有规律的,而且威尔先生在还在书中说历史没有任何意义,多么危言耸听。那历史是不是就没有什么实际用处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不然威尔先生也不会用自己的大半生写出如此多的历史书籍去思考过去。我们都知道,过去二百年现代化的历程,对人类文明面貌的改造实在是太大了。就拿财富效应来说,过去一百年的积累,可能是之前几千年的总和。在这种情况下,那看历史还有什么用?

    人类文明的爆发,确实是在过去200年,但是就像第五个包子你吃饱了,但是前四个包子并不是没有用一样。 《历史的教训》一书中有句话我觉得说得特别好,我们今天所传承的遗产比此前任何时候都更为丰富。它比伯里克利的丰富,因为包含了他以后的希腊文化精华;比达.芬奇的丰富,因为包含文艺复兴的其他巨匠;比伏尔泰的丰富,因为包含了全部启蒙运动的结晶。如果历史有进步可言,那不是因为我们生下来时比前人更健康,更美好,更聪明,而是因为我们降生于更丰厚的遗产之中,被更高的底座托起,以此前知识和艺术的全部成就为基,随着它上升。所谓历史,就是这遗产的创造和记录,而所谓进步,就是它的拓展、保存、传承和使用。 对于我们而言,学习历史不仅仅在于对人类的愚蠢和罪

  • 4、 有关友情的岔路口读后感

    为大家准备了描写友情的岔路口读后感,希望同学们的写作水平更上一层楼。

    如果说友谊是吐露新绿的青草,那哺育它的就是那三月淅沥的雨水。

    如果说友谊是成长的树木那使它长大的便是那初夏的日光。

    如果说友谊是颗粒饱满的小麦,那么浇灌它的便是那洁白的雪花。

    我读的书是《友情的岔路口》。

    《友情的岔路口》为《阳光姐姐小说派》系列之一包含了四篇风格独特的小说,分别是阳光女孩夏日娜,琉璃苣绽放的笑脸,友情的岔路口以及甜蜜的sweet组合。

    是在校的小作者用自己的真实笔触所描绘的发生在孩子们身边的校园生活小说。

    《友情的岔路口》爆笑、抒情、紧张的故事情节,能给小读者带去多样、丰富犹如3d电影般立体的阅读。小说赋予了不同于一般成人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的独特价值。这每个充满灵性的文字,在细细道来的话语中倾诉。这是作者书写时真实饱满的情绪,更是在打动人心的厚重情感。它兼有了美感和韵味。要论到写字,腔调甚至是主题,它是一种特有的形式。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阳光女孩夏日娜友情的岔路口。

    俗话说:爱笑的人运气总不会差。可能是因为甜美的笑,幽默诙谐的语言,乐观向上的精神,打动了生活。一个失忆但却没有丢掉阳光般笑容的阳光女孩夏日娜,因为朋友永不放弃的夏薇、善良的冯炎炎、幽默的mr。陈、当然良也别忘了优雅大度的杨雨欣,他们就像夏日阳光下的合唱部,五音俱全,缺一不可。她们在比赛时,用默契、用友谊、用心去进行歌唱《姐妹》这首歌。

    哪怕是相隔万里,身在天涯海角,友谊总会将心连在一起,当我们走在坎坷的路上时,心中总会有一股暖流在旋转、流淌。

    朋友就像一把雨伞,无论晴天或雨天,都会永远陪伴在你身旁!寄给你无限怀念。美好的友情,就像那一缕芳香,会把你引向清新的世界

    友情的岔路口,我不知道四(二)的配置为什么这么有意思,男生们为争抢食物而成为了夹心面包。但不管这个夹心面包中的橙子馅将花落谁家,但代价可不小,如果开子墨能早早打开书包,分享美味,不仅能省掉那些提心吊胆和偷偷摸摸,更可以换来朋友们的灿烂笑脸,但,飘满橙子香的教室太诱人了!

    流离聚,没有别离,哪有欢聚,暂时的分开,并不需要洒下太多眼泪。漫漫前路上,依然会有洒满星辉的玉米地,会有浪花欢涌的白沙滩,会有无数芬芳的笑颜!

    友谊,

    像和平鸽飞遍原野和山川;

    友谊,

    如报春燕衔来花红天蓝;

    友谊,

    似登梅鹊捎去秋实甘香;

    在人生跋涉的境遇中,

    友谊架起跨越天堑的桥梁,

    宛如

  • 5、 有关鞠躬的读后感

    《都得鞠躬》,谁都得鞠躬?给谁鞠躬?在哪鞠躬?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鞠躬的读后感,供大家参考,欢迎阅读!

    篇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读后感

    这则故事是我在一本书上看到的,读后受到了启发。

    故事主要讲了:在刘备逝世以后,刘禅当上了皇帝,诸葛亮为国承相,受先帝所托为辅佐刘禅主要管理国内的一些军事大事。在一次战斗前,诸葛亮向刘禅表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率兵攻魏,和司马懿的军队在在五丈原相持。军中事务繁多,大小事都由他自己定夺,最后因操劳过度,诸葛亮累死在军中。他死后,全部的钱和物都捐给了百姓和朝廷,并且不让给他建庙祭祀。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他受先帝所托辅佐刘禅,他的忠心使人敬佩。但凡事要抓大放小,分清主次,大事一定要管,而小事可不管。却什么事都要管,做不到抓大放小,怎么会有效率呢?

    篇二:读《曹禺与舒乙的九个鞠躬》有感

    舒乙是老舍的笔名,曹禺是我国的剧作家。老舍和曹禺有很深厚的友谊他们相互学习,一起进步,谱写了一首动人的友情之歌。可天有不测风云,在“文革”中他们受到不同的迫害,老舍先生投江自尽。曹禺活了下来,但他几乎精神崩溃。

    后来在老舍先生的追掉会上曹禺先生是来的最早走的最晚的人,他来到老舍先生遗相前,向老舍先生深深鞠躬六下,他又在老舍先生骨灰盒前又鞠躬三下,才离去。

    这让我想到了我与史超航的友情。我俩有什么事就一起想办法,一起排忧解难。

    情意深深,情义无价。真挚的友情比天高比地厚。他不容世俗玷污,更不容权势亵读。他需要的仅是情与情的传真,心与心的交流。

    篇三: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读《钱学森》有感

    欢呼雀跃的呐喊声,似乎是在给两弹一星的成功发射庆祝,也好像是为中国的伟人——钱学森同志致敬。

    钱学森是我国伟大的科学家,是中国的导弹之父。他一生都用在了为国家发明导弹上,这是一个不忘祖国的人。他在美国时,美国给他了优厚的待遇、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但是,他却时时刻刻牵挂着他热爱的祖国。美国曾经有一个海军高级将领说过: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相当于5700人)。

    尽管美国百般的阻止、要挟,甚至软禁,无论怎样的软硬兼施,就是阻止不了他回国的信念。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开往他魂牵梦绕的中国的舱船。

    钱学森的故事让我震撼,虽然美国提出了优厚的待遇,但他还是坚持要回国。至今他的一句话仍然让我记忆犹新:在我国的土地上,干什么都行,只要我喜欢

  • 6、 《天国之秋》读后感:历史的方向

    历史的方向

    ——《天国之秋》读后感

    dudu 何不出去走走

    之一:为什么不是冬

    《天国之秋》一书是美国作家裴士锋(stephen r.platt)所写的一部关于研究太平天国历史的书。年初就买了,每每出差时带在身边,尽管很厚,居然也读完了。国内研究太平天国历史的人不在少数,但作为外国人来研究会用不同的侧面来看待这段历史,尽管作者自己的观点也未必就一定是客观的,但可能会受国内不同时期历史观影响小一点。比如如何看待曾国藩,在国内会根据历史的演变而对其有不同的认识。这一点下面还会详细的讨论,暂且不表吧。

    书名为《天国之秋》。天国之意大概是两个,一个指的是清朝——这个天朝大国,一个是太平天国。而“之秋”的含义呢,我想如果将整个大清朝比作一个四季,从年代上论这段历史发生的时代应该属于清朝的秋冬之交。如果从太平天国来看,这个中国最后一次大的农民起义虽然将这个风雨飘洋的王朝变得更加摇摇欲坠,但终究未能成为清朝的掘墓者,尤如清秋,见证了秋风萧瑟的衰败,而王朝的历史依然延续了一整个冬天。当然,对于如何用这个书名,作者有作者的初衷,读者只是揣测而已。

    读完全书,最大的疑问也莫过是,为何太平天国运动仅仅是“之秋”,而未能成为清朝的冬天。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更替,千年以来此起彼伏。但仔细去看,朝代的更迭由农民起义引起的居多,但最后能坐上那高高在上的龙椅的人却少之又少,夏商周以下,恐怕较为出名的也不过两人而已:刘邦和朱元璋。历史不会主动的告诉人们该如何和不该如何,但如果我们想要从历史之中了解它,历史却什么都可以告诉我们。所以,尽管不知道洪秀全读不读史,但我想他可能没有仔细的去研究历史,否则,太平天国运动的结果如何怕也未必就是现在历史呈现的样子。

    太平天国结束时是公元1864年,清朝结束时为1911年,中间间隔了47年。也就是说,太平天国结束之后,在帝国环伺、民不聊生的环境下,清朝帝国又整整延续了半个世纪!封建王朝最后的一个朝代其最后延续的时间竟然是封建王朝第一个朝代的3倍之多。如果始皇帝能活到此时该做何想。而且清朝所面临的国际环境之恶劣乃“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又是为何呢?

    仔细的翻看历史,清朝之前中国朝代更替尽管因素众多,但一个重要原因无一不是皇帝昏庸无能、皇权旁落。但是清朝或许例外,有清以来共12位皇帝,要说完全昏庸无能、娇意淫奢,在清朝好像并没有发生,每一位皇帝,即使光绪、同治,不能说

  • 7、 《混在北京》读后感---历史的再现
    《混在北京》读后感---历史的再现 阅读了黑马翻译的劳伦斯的《虹》,对他的长篇小说《混在北京》,也就一睹为快了。这部小说文笔质朴、凝炼、诙谐,时常夹杂着鲜活的北京土话,仿佛让人一下子走进了北京的生活;这样的语言风格,适合这样的主题。如果用《虹》那样优美、华丽的文笔,或许就显得不伦不类了。 这是一部描述了一群年轻的外地大学生,被分配到北京一个出版社后的工作与生活状况。时间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文革结束与改革开放初期。 他们生活在肮脏、简陋的筒子楼中,还要为住房、职称、晋级……你争我夺,耗尽心血,苦苦挣扎。我虽没住过这样的筒子楼,但八十年代初,我也住过类似的集体宿舍:一家一间房,每天上班前洗好菜,一下班,首先打开煤球炉,在过道上争分夺秒的开始烧饭。每个家庭的一举一动,都落在别人眼中——没有任何隐私可言。书中的场景非常鲜活,历历在目,让我重新翻开了历史的那一页。 虽然是2000年出版的,但一些根本的东西依旧。它不仅真实的记录了那段历史,让我们这些过来人备感亲切;也会让现在的年轻人增加社会阅历。谈几点自己的感受与思考: 人性是善,还是恶?三字经的开篇说得清楚:人之初,性本善。然而,美国在制定政治模式时,先假设人的本性是恶的,因而在开国初期,就设置了三权鼎立的政治模式:互相监督、互相制约。其实,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如果在没有制约的情况下,为了自己的利益,会做出种种恶事。这很符合基本的人性。 尤其在一系列政治运动的冲击下,文革的浩劫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一下子给毁了,人与人之间的斗争经久不衰、甚嚣尘上:人踩人,人斗人,人整人,人防人……工作单位犹如你死我活的战场;有多少人能全力以赴工作?十三亿聪明、勤劳的中国人,在科学领域怎能走在世界的前列呢?! 官本位:小说以出版社为基地,描述了那里的官本位现象。出版社的一些头头,二十六个英语字母还没拎得清,竟然要审查外国文学的译着;还大言不惭的,吆五喝六。他们要房有房,要职称有职称……呼风唤雨、春风得意。小说以小见大,中国的普遍现状可见一斑。 而我们的教育却是阳光教育、全光明教育,极少涉及社会的真实、阴暗。所以非常佩服黑马,那时,描述这些真实的故事是需要勇气与胆量的。他一边在肮脏、简陋的环境中体验生活,一方面与现实拉开距离,超然的观察、体察,并及时记录。这,就是作家与
  • 8、 《紧紧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读后感 2篇

    《紧紧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读后感:黄金时代更需持续奋斗

    “今日中国,无论是国家、民族还是每一个人,真正黄金时代的大幕已经拉开。”这几天,署名为“宣言”的《紧紧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一文,向人们传递出了这一重大论断,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 20世纪初的中国,“只剩几万万黑暗的人的背影”;今天的中国,早已成为“全球新未来最好的希望”。当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达到30%,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当中国让7亿多人口摆脱贫困,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最安全的国家”“最耀眼的奇迹”“令人费解的东方密码”等称呼不绝于耳。我们“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的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 站立在“全世界最有活力的土地”,徜徉在“希望的原野”,每个人都能嗅到梦想的芬芳。绚丽的t台上,王德顺老人为中国时装周奉献了震撼的演出;低调的实验室里,屠呦呦老人正在为青蒿素研究的新进展欣喜不已;长征七号火箭的发射架旁,一群平均年龄不足35岁的科研人员夜以继日;寒风凛冽的边防线上,一批“00后”的年轻面孔昂首挺立着……当一个个真实而朴素的梦想不断萌发绽放,连缀起来的正是黄金时代的累累硕果,汇聚起来的正是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当中国速度、中国奇迹、中国创造层出不穷,无数人的未来与远方,也就都与中国有关。一个拥有世界最庞大人口的国家,也一直在为世界的发展、文明的进步竭心尽力。推动人民币“入篮”,创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积极参与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推动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智慧正作为诸多现实难题的最优解,日益成为全球越来越多人发愤图强、改变命运的榜样。 一个蓬勃发展的中国,离不开锐意革新的执政党;一个昂扬向上的黄金时代,离不开活力四射的一代人。黄金时代的大门已经推开,更广阔的世界等待我们的接续奋斗,更辉煌的未来等待着我们的奋笔疾书。

    《紧紧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读后感:青年干部挥洒青春在基层

    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不是铺满了鲜花而是荆棘丛生,只有通过一代代人前赴后继的不懈奋进,不断接力信念的火种,砥砺前行,最终才能点亮中国梦。正如《紧紧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中提到“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而作为青年基层干部的我们,在这样一个大有可为的伟大时代,

  • 9、 疼痛的历史读后感

    疼痛的历史读后感(一)

    严紫涵

    从学中医到进入中医行业,到2016年认识朱国苗老师了解软组织理论,直到到脊近完美工作,将近一年的时间,在这个阶段,看到了许多病人一些莫名的疼痛不适,或者刚开始的一些轻微不适长期积累后产生无以名状的疼痛痛苦。在这将近一年的时间里,也对痛这个字有了特别的感觉,一听到这个字神经就会有反应,哪里痛?什么时候开始的?有多久了?刚开始是在什么情况下造成的?一连串的问题在脑海中蹦出来。我是一个究根问底的人,不会轻易选择接触一样事物,选择后就会刨根挖底,从刚开始对疼痛的理解,到给病人解除疼痛,到现在天天和不同产疼痛症状相处、找答案。在这个情况下,我看到了这本书,《疼痛的历史》!

    这本书是法国历史学家罗塞林.雷伊的著作,在他完成这本书不久后就离开了人世!他用历史学家的态度和考证的眼光对西方历史中在面对疼痛和治疗、克服疼痛做了全面、客观的阐述。书中也有对东方的针刺和艾灸有客观的记录,在看完这本书后,试着对疼痛的历史贯穿进行了总结和一些摘抄。

    第一章古代的疼痛:受希腊希波克拉底思想的影响,认为疼痛无法避免,不管是健康人还是病人都会把疼痛看成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认为疼痛的随意性很强,认为疾病和疼痛的存在是一种合理现象,医生和患者的交流和治疗无法达到理想的结果,而理想的结果通常包含了很多接近宗教思想的陈旧思想。公元前331,亚历山大的统治,解剖临床得到了发展,希波克拉底的思想得到了医学界的承认,为解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重要事件:

    公元1世纪时的罗马医学:瑟尔苏—医学知识普及者,百科全书编纂者。《药学》

    杰出的临床医师:卡帕多西亚的阿勒特奥斯。《论急性病和慢性病的起因和征兆》

    帕加马的盖仑:疼痛,是一种感觉。一生著作颇丰,大概有500部作品,其中流传下来的只有不到100部。《发病部位的研究》

    第二章中世纪与疼痛:古代末期延续到文艺复兴初期是东方和西方成为对立双方的开始,那个时代的文化复杂,那段时期的疼痛理论最显著的是盖仑,他的理论在当时盛极一时,被认为是一种完美的连贯体系,给中世纪甚至是中世纪以后的医学提供了满意的答案。

    这个时代,阿拉伯医学涌现了众多名医,如阿维森纳和拉齐。

    重要事件:

    迪斯克里德斯的《药物学》《医学诗篇》和盖仑的《论医学》。

    中世纪时期的基督教和疼痛:基督教把疼痛看作是神的惩罚形式,看起来疼痛无论何时来临,终会消失。医学和宗教似乎势不两立。

  • 10、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读后感:那段不该被遗忘的历史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读后感:那段不该被遗忘的历史

    张贤亮,一个熟悉的名字,宁夏作家,活跃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曾被打成右派,坐过牢,进过劳改队,饱受生活的磨难,为他的文学创作积累了大量生活素材,也使他的精神气质又渗进了一种悲剧色彩,一种愤激、悲怆的孤独感。他创办了宁夏华夏西部影视城公司,担任董事长,如今公司所属的镇北堡西部影城已迅速发展成为中国西部最著名的影视城。他是新时期以来反思文学和伤痕文学的代表人物。因为经历过严酷的生活境遇,锻炼了他的意志,洗涤了他的心灵,因此每部作品无不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如同他自己所说:心灵的深处总有一个孤独感的内核。在近二十年的生活磨难中,他从生活的底层汲取了酸甜苦辣毕备的人生经验,包括接受大西北的自然环境和劳动人民的熏陶,并阅读了大量马列主义著作,这又使他的精神气质中融进了一种对人生的哲学沉思。正是上述种种因素,对他作品的艺术氛围,感情基调,语言色彩等起着重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形成他那雄健、深沉、凝重并富有哲理性思辨色彩的艺术风格。中篇小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小说通过劳改人的生存状况和感情纠葛,描写他们非人的遭遇和炼狱般的成长,从独特的角度反思那个时代和社会生活。极左思潮横行的特殊年代,劳改农场不但剥夺人的人身自由,摧残人的肉体,而且禁锢人的思想,扭曲人的心灵。严酷的生活严重摧残了章永璘的身心,造成他人生的残缺和人性的畸形。病态的人生必将带来病态的婚姻,酿就人生的苦果。小说深刻揭露极左年代对于人生和人性的深重的戕害,由劳改犯畸形的婚姻反映不正常的病态的社会现实。《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少了一些甜蜜,多了不少苦涩,因而带有更多的悲剧意识,给读者带来更多的社会思考。

    在那个特殊的严酷年代,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人性依然会闪烁善良的光辉。劳改干部王队长就是一个典型。他同情章永璘,处处善意提醒、帮助章永璘。他装模做样的沉默中藏有他所能表示出来的善意,我理解,粗鲁的语言中带有一丝钦佩:哎呀,你这婊子呀!字好大好大咧!你***真能写,当章永璘背稻捆时,王队长主动来帮他,并且劝他别努着,吐了血,那可是一辈子的事。不要命是咋着?你还要待两年才出得去哩,活儿有的是你干的。这样的地方很多,充分表现了人性光辉的一面,为艰苦难熬的生活带来一丝关怀和温暖。

    张贤亮也是写景的高手,在大量优美逼真的自然环境描写中注入了个人的思想,抒发了人的喜怒哀乐,洋溢着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10-20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0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29

  • 2021-09-21

  • 2019-09-20

  • 2019-10-23

  • 2019-10-20

  • 2019-10-19

  • 2019-10-29

  • 2022-12-17

  • 2019-09-19

  • 2019-10-19

  • 2019-09-28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20

  • 2019-10-29

有关历史的读后感
有关历史的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有关历史的读后感,有关历史的读后感大全,有关历史的读后感2024,更多有关历史的读后感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