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伊顿公学的教育读后感 > 地图 > 伊顿公学的教育读后感,2024伊顿公学的教育读后感
伊顿公学的教育读后感相关栏目
伊顿公学的教育读后感热门栏目
伊顿公学的教育读后感推荐
伊顿公学的教育读后感

(共 5638 篇)

  • 1、 读《伊顿公学的教育》有感2000字

    读《伊顿公学的教育》有感2000字

    作者 马文超

    伊顿公学,坐落于距伦敦20英里的温莎小镇,以"精英摇篮"、"绅士文化"闻名世界。这里曾造就过20位英国首相,培养出诗人雪莱、经济学家凯恩斯,同时也是英国王子威廉和哈里的母校。是英国最著名的贵族中学。

    伊顿公学的教育非常成功,与"责任、个性、使命感"的特点是分不开的。而这些对于中国的素质教育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一、培养责任心

    责任心是一个人的生命纤绳。一个人有了责任心,才会把自己的生命与别人的生命联系起来,才会产生自我价值感。一个没有责任心的和价值感的人,因为找不到自己的生命在社会中的地位与重要性,便会感到迷惘,失去创造的动力,容易为其他一些物质性的轻浮的食物所吸引,沉溺其中,平庸一生。

    中国式独生子女现象造就了大量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这些孩子走向社会,也会造成诸多的不良影响。无论是星二代官二代的李天一,还是昆明市区的飙车党,都是对社会自私以及无责任心的体现。

    作为家长,要随时建议孩子去帮助身边的亲人,通过帮助别人一点一滴的小事,让孩子找到责任和价值,树立起责任心。而对孩子的建议,不能通过居高临下的训导,而是通过对孩子独立人格的尊重,平等的交流与谈心促成。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要指导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如果孩子没有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父母忍不住自己接受把事情完成,而不是要求孩子重做或继续做,孩子就不知道如何负责任。无论孩子把事情做的怎么样,只要尽力了,父母都要赞美和鼓励,陪伴孩子一起解决没有做好的问题,让孩子养成负责任的习惯。家长一定要注意的是当孩子遇到问题时,不要给予帮助孩子。

    中国式家长有一个普遍存在的意识,那就是认为"好好学习,不用干活",这绝对是错误的。家长需要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的决策并承担一部分家务劳动。孩子是家庭的意愿,对其他家庭成员是负有责任的,应该再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分担家庭的负担。一个没有责任感和价值感的孩子,可能在无聊的闲谈中、无病呻吟的歌曲中、浪费时间的肥皂剧中消耗了远远多于做家务的时间,对学习更加不利。

    二、快乐教学

    教育应当符合学生心智发展的自然顺序,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准确到准确、从具体到抽象。应当提倡快乐和兴趣教育,反对无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方式。痛苦的功课使人感到讨厌,而愉快的功课会使知识吸引人,填鸭式的教学,在过早的架设眼镜于学生鼻梁之上的同时,也在逐渐的消磨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无视孩子快乐

  • 2、 教育学读后感

    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这本书,感受颇多。这本书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文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平民教育”、“学校观”、“创造的儿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教师没有爱也就不能教育学生。对学生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详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真人的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施教又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没有对学生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只爱一部分学生,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那是偏爱,偏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陶行知特别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的选拔法,他办育才学校施爱于所有难童,包括有生理缺陷或有病的难童,他做到了如谚语所说的那样:“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只有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育才学校公约草案》规定指导员(教师)有“不偏爱学生的义务”。由此我想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稳定的师爱,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学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产物。师爱是包含教育目的爱,而且通过这爱以受到教育效果。陶行知称学生为“爱人”,说明他的教育思想,是把爱和教育视作天生的结缘。教师爱学生,就有教育,学生爱教师,于是教育产生效果。

    “在我的教育里,小孩和青年是最大,比什么伟人还大。”陶行知先生这样尊重学生。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而好恶之而褒贬之,绝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把“差生”视为“朽木”。有的教师口诛之余,施以体罚,更是辱人之举。任何一种体罚都是使学生肉体痛苦,它不仅于事无补,反教学生精神倍受刺激,以致他们会摔破罐,撑破船。陶行知最最反对体罚,他准确地说明了体罚的危害:“体罚是权威制度的残余,在时代的意义上说它已成为死

  • 3、 教育学专著读后感

    教育学专著读后感范文一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追求是我们永恒的主题。没有理想的教育不可能在教育活动中洋溢着激情、诗意,也不可能有优质的教育。为了未来的教育,我们必须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但是,光有满腔的热情和远大的理想是远远不够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认真思考,什么是教育?教育为了什么?

    通读全书,我们认为它有如下几个明显特点:第一,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相结合。第二,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实践性与科学性、整体性与开放性的统一。再次又切入对中国德育改革与创新的关注,提出了中国道德教育目标、内容、方法、体制等创新的具有较强实践价值的具体构想。第三,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第四,教育热情与教育沉思相结合。

    朱永新教授说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教育家和教书匠,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教育家有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他们以不教之本为基本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追求的是一种充满灵性与智慧的教育教学。而教书匠往往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灌输作为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的教育教学手段。接受教育的时间越长,却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单一,视角更加狭窄,更加缺乏想象力,更加不自信,这难道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吗?我们该如何人保护儿童的想象力与好奇心呢?

    我想,或许我们会从中获得一些启示。我觉得像这样的教育才称得上是让人终身受惠的教育。其实这种教育也在进行灌输,但它不同于传统的灌输,它充满着灵性与智慧,能给每个孩子以深深的心灵震撼,又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能给每个孩子树立起远大而切实可行的目标。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教师,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教师,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教师与一个教了一年却又重复了一辈子的教师,他们的成就是不一样的。因此,作为一个教师,我觉得应该具有不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做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千万不要成为一个高高在上的教书匠。此乃感触一。

    感触之二:师德是教师之魂,完善的思想道德修是驱使教师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教育作贡献的动力。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学生式的教师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与学生的对立关系,教师的作用不再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使用,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教师既是学生的伙伴,又是教学的组织者,诱导者,促进者;教师是学生式的

  • 4、 教育学著作读后感

    【篇一:教育学著作读后感】

    谈到《教育学》,我似乎一点都不陌生,上师专时作为一门课程来学,参加工作后又培训过一次,升本科时还培训了一次。次数固然不少,但自己自认为并没有能真正把教育学的理论运用在实践当中,参加工作十年了,面对一个个教育难题,自己还是无所适从。为了让自己对教育这门科学的理解更加深入,也为了使自己的工作能力能有所提高,暑假期间,我又一次捧起这本《教育学》,细细地品读,希望它能给自己以新的启示。

    翻开这本显得有点陈旧的书,又看到那个问题,教育学是什么?教育是人类特有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为什么要进行这样一种社会活动?原来人类要生存和发展,社会要延续和进步,就必须将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使之逐渐完善起来,并把更成熟的经验传给下一代。教育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与社会共同存在、共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范畴。看到这里,我心头涌起一种强烈地自豪感。因为教育是如此之重要,作为一名教师,自己感觉是无尚的光荣。面对这样一个神圣的职业,自己真的应该投入整个身心去认真地工作,不仅仅是投入精力和时间,更重要的是付出自己的爱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孩子们,使他们健康成长。想想平时的自己,也曾为不知如何拉回迷途的孩子而失落,也曾为在新课改的大潮前不知如何讲课而彷徨,甚至有时会产生一种逃避的心理,现在觉得真不应该,自己今后要打起精神,带着神圣的责任感去努力工作。

    接着往下读,这本书又从中国教育的现状、学生素质及培养、课程、教学以及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等几方面进行了论述,使自己对教育的一些基本理论又得到了一次回顾,在读的过程中,自己也产生了一些对教育这门科学的新认识:

    一、教师要解放学生,解放自己。

    书中有一段话写得特别好: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感受过一丝人性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开启过一处美不胜收的精神世界之门,从来没有读到过一本令其激动不已的读物,从来没有执着地思考过某一个问题,从来没有走进过一个令自己乐此不疲的活动领域,从来没有经历过一次刻骨铭心的体验,从来没有对自然界的多样与和谐产生过深深的敬畏,从来没有对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发出过由衷的赞叹那么,他(她)就肯定没有受到过真正的、良好的教育。一段浪漫的话语告诉我们,原来良好的教育讲究身心的解放。教育不是束缚,不是钳制,它需要释怀,需要解放。这就意味着,教育是探索,是启蒙,而不是宣传和灌

  • 5、 教育学书籍读后感

    教育学书籍读后感(一)

    最近读了《教师行为的50个细节》,通过读书让我觉得,读书是一种幸福,一种乐趣,更是一种享受。读这些教育专着时,我边看边与自己平时的教育实际相比较,不禁有了感触,有了共鸣。这些书在教我将来如何成为一个好老师的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

    一、教师教育行为细节

    育人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教师的教育行为要发挥理想的效果,必须摆脱枯燥与乏味的单一说教,关注自身行为的细节,从细小之处来影响学生。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教育片段,常常源自与不经意间的一个细节。一句平常不过的话,一个细小不过的动作,都有可能给学生的心灵烙下痕迹。一次无意的非言语行为失误,一句脱口而出的伤人之语,则有可能疏远师生之间的关系,使教育产生的真实影响与预期的目标背道而驰。

    二、教师教学行为细节

    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教师的基本教学工作。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行为,能够对学生产生教育影响,这些行为也体现了教师个人的基本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表现出来的行为细节,不管是言语行为,还是非言语行为,不管是有意表现出来的行为,还是无意流露出来的行为,都可能对学生的课堂学习,乃至日常生活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以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语行为为例,假如教师表现出得当的言语行为,那么就能够感染学生,引导学生的情绪变化,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假如教师表现出失当的言语行为,那么就有可能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疏远师生之间的情感,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教师管理行为细节

    在学校教育世界里,教师经常承担着管理者的角色。在课堂教学中,要进行课堂管理或者教学管理;在课余与学生的互动中,要进行学生管理。教师在管理课堂、管理学生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自己的行为细节,努力从细节之处做好管理工作。教师与学生打交道比较多,尤其要注意管理自己的管理行为细节。

    四、教师学习行为细节

    古人云,活到老,学到老。在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知识激增的当代,作为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的教师,需要抓住各种学习的机会,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素养,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因而,不管参加有组织的学习活动还是自我学习,教师都要管理好自己的行为细节,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教师日常行为细节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在校园之中的日常行为,也要时时注意细节,以免给学生传递不良信息。在很多时候,教

  • 6、 教育学的读后感(精选8篇)

    读后感大全精选专题推荐:“教育学的读后感”。

    教育学的读后感 篇1

    星期天上午,我和妈妈观看了《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知识讲座》。通过观看讲座,我知道了应该怎样避震、面对火灾我们该如何逃生自救、如何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等安全问题。

    一、当地震发生时,如果我们正在教室上课,要在老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蹲到各自的课桌下。地震一停,迅速有秩序的撤离。如果我们在家中应就近躲到坚实的家具下,也可以躲到墙角或管道多的地方、整体性好的小跨度卫生间和厨房等处。注意不要躲到外墙窗下、电梯间,更不要跳楼,这些都是十分危险的。

    二、面对火灾时要迅速逃生,受到火势威胁时,要披上浸湿的衣物、被褥等向安全出口方向冲出去。穿过浓烟逃生时,要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三、预防交通事故:必须遵守交通规则,要走人行道,穿越马路必须走人行横道;在马路上不准追逐打闹、奔跑;不准爬马路边和路中的护栏、隔离栏。

    通过安全知识教育,能使我们青少年树立安全意识,了解安全常识,学会自我保护,提高应变能力,尽可能减少和杜绝各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教育学的读后感 篇2

    《信息技术教育学》读书心得

    近期我拜读了由彭绍东教授撰写的《信息技术教育学》,该书共十三章六十多万字,从一个全新视角建立了信息技术教育学的理论体系,该书知识体系全面,逻辑体系严密,读后让我了解了信息技术教育的本质论、发展论、课程与目标论、过程与原则论、方法与模式论、人本论、技能论、资源论、病理论、实践论、未来论等理论,对我的教育教学帮助很大,让我受益匪浅。

    其一,体系较完整。该书的概念体系明确,技能体系有序,教学体系灵活。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学科与课程体系。

    其二,原创性比较好。该书的许多章节都有其独到见解。其中,关于信息素质的界定与信息技术教育本质的探讨,有一定深度;关于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教材、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与模式的思考,有一定前瞻性;关于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论、人本论、资源论、病理论、未来论的研究,为我们开辟了新领域。其第十三章第三节内容,属我国教育界在机器人教育领域的首次理论探讨。

    其三,理论价值较大。该书提出的学术观点以及应用的理念、方法、模式都较科学、先进。明确指出,信息技术教育是指学习、利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质,促进学与教优化的理论与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信息技术教育现象、本质和规律,优化教育过程,提高教

  • 7、 奥伊达的理想读后感

    奥伊达的理想读后感(一)

    奥伊达,小说的主要人物。他是一个具有独立、自主、创新意识和执着追求一精一神,但同时又不乏天真、顽皮、好奇、聪慧的天一性一的儿童形象。作者用轻喜剧的手法,生动刻画了奥伊达的儿童心理和一性一格特征。

    一、有独立、自主、创新意识和执着追求一精一神的具体表现:很小的时候,就坚持自己取名;上小学时,最大的理想是不要特权,即坚决放弃小孩可以不买票的特权;之后,又想只身去北极探险,成为未来的一名探险家。

    天真、顽皮、好奇、聪慧的表现:坚持为自己取名,可为什么想出这个稀奇古怪的名字,他并不知道,为了放弃特权,他无论如何要父母买电一影票,可就是这样一个似乎成熟的孩子竟然是坐在爸爸的膝盖上看完电一影的;他想尽办法去北极探险,这种冒险行为竟然发生在一个搞不清楚,到底先有地图还是先有探险家、去北极探险主要是觉得冰天雪地的北极总归要比澳大利亚好玩的孩子身上。特别是为了给自己买一双新鞋,竟然想出了要母亲为自己平日干的零活付劳务费的方法。这一系列细节让读者感觉奥伊达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意识是那么可一爱一,同时又是那么真实、自然、有趣。

    这几件小事在常人看来是很平常的,甚至是可笑的,但却符合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所特有的心理特征,对一个成长中的儿童来说也是难能可贵的独特的。独立、自主、创新的意识和执着以及天真、顽皮、好奇、聪慧,奥伊达身上所表现出来的这些心理特征和一性一格,既是独特的,又反映了儿童们普遍的心理和一性一格,具有一定的典型一性一。

    奥伊达的理想读后感(二)

    奥伊达的爸爸、一妈一一妈一,这是一对既平常又特别一爱一儿子的父母。对刚出生的儿子,他们同其他父母一样,对他寄予了无限的希望。可他们的方式却与别人不同。在爸爸的世界里,儿子是小拜伦,未来的大诗人;而在一妈一一妈一的心目中,儿子是小杰克逊,明天的超级名星。为给奥伊达取一个表明自己希望的名字,两个人争得面红耳赤,最终达成协议,各喊各的,互不干涉。一爱一和美好的愿望,让爸爸一妈一一妈一有了超乎常理的行为,可结果呢,奥伊达的伙伴无所适从,不能理解,奥伊达本人也很苦恼,最后不得不声嘶力竭地给自己取了个莫名其妙的名字。奇怪的是,这个结果爸爸一妈一一妈一竟然接受了它,而且大加赞扬它。这又不得不让奥伊达纳闷。

    取名字的情节,作者就是通过描写了父母美好的愿望与离奇言行之间的矛盾冲突,让人发出会心的笑意,同时也让人回味这些妙趣横生的情节中

  • 8、 教育学个人读后感通用

    阅读就好像是开启新世界的大门的钥匙,作品这部作品的价值总会历久弥新。在读后感里我们可以记录对于作品的所有感受。读后感大全特别为你收集的“教育学个人读后感”,本文供您参考,并请收藏!

    教育学个人读后感【篇1】

    近年来,我国许多教育学人执着于理论研究,借鉴西方先进教育思想,挖掘古代的优秀文化遗产,深入思考教育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力图建构起科学合理的教育学理论体系,教育理论研究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由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杨兆山教授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教育学》,就是杏坛中初绽的一朵小花。

    “教育是什么?”这是作为教育学科通论的教育学必须回答的问题。作者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学是研究培养人的学问”。作者从社会与人的关系入手来诠释培养人这一社会活动。培养人就是使个体从生物意义上的人,成长为社会意义上的人,并进而去改造社会、促进社会发展。教育为社会培养人,人接受教育才能适应并改造社会。由此,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便成为教育学发展的两条主线。社会与人,是教育学的永恒主题,教育学正是在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之间的矛盾运动中,不断地向前发展。

    以往的许多教育学理论体系的一个特点是:各部分自成系统,但各章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学生在学习时常常难以从整体上把握教育学的学科脉络,无法形成明晰的学科意识。因此,作者紧紧围绕“培养人”这一主题展开教育学学科体系,从“社会、教育、人”这一教育学基本问题出发,以“培养人”为原点,以“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为主线,系统阐述了“培养人”这一教育学基本问题,并在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这两个维度上展开教育学学科体系的建构。教育与社会的维度包括“为谁培养人”(教育的价值取向)与“培养什么人”(教育的目标);教育与人的维度包括“怎样培养人”(教育的方式手段)与“谁来培养人”(教育的主体)。本书将传统教育学所涉及的重要领域进行梳理,整合于“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谁来培养人”五部分内容中。由此,“一个原点、两个维度、四个领域”构建了一个语义简明、逻辑严谨的教育学理论体系。将“培养人”这一条教育学学科体系的“暗线”变为“明线”,既凸显出教育学理论的基本问题,又将各自独立的篇章联系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教育学学科建构的核心是教育观。教育观即是对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它引领着教育实践。作者

  • 9、 《影像中的教育学》读后感:教育的目的不是教考生

    教育的目的不是教"考生"

    ——《影像中的教育学》读后感

    吴光超

    文|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红谷滩校区 吴光超(微信网名:十月)

    无论是作为一个小学教师,还是作为一个资深的影迷,我都对教育类电影有着浓浓的兴趣。平时经常看教育类的电影,也常常写下自己的感悟或者影评。看了陈大伟老师的新书《影像中的教育学》,才发现自己对于教育类电影的认识是那么肤浅。

    陈老师这本书并不是在向我们介绍电影、推荐电影、评论电影,而是"借题发挥",借教育电影的文题向我们分析里面所透露出来的教育学和心理学,旨在给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找到一些启发。这本书围绕着教师、学生、教育三大主题,共分成了四辑。在这本书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陈老师借电影阐述的教育目的、教师专业素养和理解学生。我就以其中的三部电影为例做一个简单说明。

    《三傻大闹好莱坞》 , 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在这一篇章中关于教育目的,陈老师写的很清楚:"学生来学校学什么?不是学‘考’,而是学‘生’。他们要学习生存的本领,获得生活的智慧,体验生命的意义、价值和尊严,这是学生到学校里学习意义,也是他们应该承担的责任。教师要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的本领,获得生活的智慧,并体验生命的意义、价值和尊严,这就是教育的使命和责任。"用一句话来说,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能更好的生存、生活、体验生命的意义和尊严。

    著名的教育学家怀海特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也是这样说:我们的目标是要塑造具有广泛的文化修养又在某个特殊方面有专业知识的人才,他们的专业知识可以给他们进步、腾飞的基础,而他们所具有的广泛的文化,使他们有哲学般深邃,又有艺术般高雅。

    教育的目的不是教"考生",而是教"学生",是教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智慧,是把学生培养成有生活智慧、能运用生活智慧的人。试想,如果有一天我们问学生,你们来学校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假如他们能回答:"我学习,是为了收获学习知识的快乐。"我想,那就是最理想的教育啦!

    从《放牛班的春天》,谈师德精神和理解学生

    在这部影片中,主人公马修立足于孩子的成长,时时刻刻关注于孩子的成长。他做事的出发点从来都是学生。而无关乎于个人的荣辱和利益得失。但校长则不然,他自私贪婪,刻薄威严而又刚愎自用,独断专行。他对内控制学校、控制学生、控制老师,对外一心想着自己能够升职加薪、跳出自己的行业。不同的立场,不同的目的,造成了他们的

  • 10、 唐顿庄园读后感

    唐顿庄园读后感(一)

    断断续续地把英国的电视剧《唐顿庄园》看完,感觉这个电视剧特别好,故事主要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开始讲一个贵族家庭的故事,这个贵族家庭有3个女儿,住在一个非常漂亮的大房子里面,这个房子大概有几百间房子,一群佣人管理这个房子同时伺候这个房子的主人。他们家的主要活动是举办不同的家庭聚会,请各界名流来家做客,其目的主要是这三个女儿的父母给女儿物色对象!

    虽然是家长里短,但是从中可以看出英国社会贵族生活状态,和类似的中国的大家庭差不多。但是反应出的文化却完全不同,虽然他们等级制度很严格,但是叫我惊讶的是,每个生活在这个庄园的佣人,只是把这个工作当作是一份很体面的工作,他们很热爱这个家,家里的每个成员都是十分尊重这些佣人,这些佣人把这样的工作当作是很荣幸的工作。这和中国的大家族里的佣人完全不同,也就是中国的过去的佣人,在人格上是和主人不平等的。在这个电视剧里你看到的是平等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妇女参政议政的意识在觉醒,所以这三个女儿,老三积极参与其中,积极投入的社会生活中,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他们全家都参与其中,把房子腾出来当医院,女儿都当护士。也就是说,虽然随着时代的进步,贵族的生活在也慢慢地改变,但是他们是渐进式的,不是革命式的,所以他们的传统保持的特别好,贵族生活优雅高贵,懂得尊重每一个人,这在当下中国,太缺乏这样的真正的贵族,满眼看到的是暴发户的嘴脸。

    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看到中国社会现在的种种丑行,我们才意识到传统是多么的重要,我们中国大陆把传统彻底地给毁了,结果当今中国能够向世界展示什么呢?你看人家英国的童话般的婚礼,再看如今全国一起庆祝小王子的诞生。皇家真正起到了国家凝聚力!中国传统的东西有吗?当然有太多了,但是在经历了一次次革命,传统已经荡然无存了。所以中华文化的希望之星在台湾,我也没有去过台湾,但是我知道台湾没有中断我们中华文化,所以传统肯定在那里保持的很好!所以台湾是我们中华文化的希望所在!

    唐顿庄园读后感(二)

    《唐顿庄园》是由英国itv出品的古典剧,故事讲述了1912-1914年乔治五世时期,唐顿庄园的grantham伯爵一家,由家产继承问题而引发的种种纠葛和摩擦,呈现了英国上层贵族与其仆人们在森严的等级制度下的人间百态。唐顿庄园中,一方面是伯爵一家人之间的明争暗斗、争风吃醋;另一方面,负责主人生活起居的一大群仆人,他们之间也有等

  • 2019-10-09

  • 2019-10-29

  • 2023-05-07

  • 2019-10-23

  • 2021-07-06

  • 2019-10-09

  • 2022-04-11

  • 2023-02-13

  • 2019-10-29

  • 2019-10-19

  • 2019-09-25

  • 2023-03-15

  • 2019-09-20

  • 2019-10-11

  • 2023-03-22

  • 2019-09-23

  • 2019-09-28

  • 2021-06-11

  • 2019-11-08

  • 2019-11-12

  • 2019-09-25

  • 2019-10-29

  • 2019-10-16

  • 2019-10-12

  • 2023-02-11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0-12

  • 2019-09-28

  • 2019-11-16

  • 2019-11-02

  • 2019-09-20

  • 2019-10-11

  • 2023-01-10

  • 2019-10-19

  • 2019-11-11

  • 2023-02-14

  • 2019-10-16

  • 2019-11-11

伊顿公学的教育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伊顿公学的教育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伊顿公学的教育读后感、2024伊顿公学的教育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