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一本经济学的书读后感 > 地图 > 一本经济学的书读后感,2024一本经济学的书读后感范文
一本经济学的书读后感相关栏目
一本经济学的书读后感热门栏目
一本经济学的书读后感推荐
一本经济学的书读后感

(共 7815 篇)

  • 1、 一本书看懂经济学读后感1000字(3)篇
    一本书看懂经济学读后感1000字 第(1)篇

    别的书友总结的很到位,资源分享一下小结了下,把要点捋了捋,确实学到了不少。

    一、

    1.成就财富与成功的品质——信用,“伊特纳火灾”,“诚信兴商”土豆

    2.苹果到底怎么吃——边际效应(小孩吃苹果)递增或递减,过或不及。洗衣店的策略——增加服务投入

    3.美女和巫婆该要哪一个——机会成本(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得到一个,必须要放弃另一个

    4.点滴服务百万收益——蝴蝶效应,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微小的投入带来巨大的收益

    5.贫者越贫,富者越富——马太效应(穷人变得一无所有,富人却享有更多资源——金钱、荣誉以及地位)

    6.规模扩大了,效益更差了——规模效应,盲目扩大规模可能会造成“规模负效应”也叫“规模不经济”。

    7.突出特长,展示才华——比较优势(数学奇才,特殊的优势)

    8.蛋糕的大小与分割——效率和公平,效率和公平是一种社会交替关系,效率是指从稀缺资源得到最多的东西,而公平是要把效率的成果平均分配。

    9.留下小鱼——效用最大化(期望效用最大化是一种不客观因素,正因为它的不客观性,有时会使商品、劳务或服务的期望效用偏离其真正的使用效用。

    10.一块玻璃被打碎,整楼玻璃全报废——破窗效应,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人们还应高度警觉那些不易察觉的微小的过错,以便及时矫正,避免恶果发生。“红牌作战”的质量管理活动。他们将沾满油污、不清洁的设备贴上具有警示意义的“红牌”,将藏污纳垢的办公室和车间死角也贴上“红牌”,这样人们就会尽快收拾整齐,使其迅速改观,从而营造了一个清洁整齐,舒爽有序的工作氛围。

    对于企业来说,破窗效应提示管理者要看重小事,对于员工,对于体制,对于客户攻略切不可忽视其中的点滴,要随时查漏补缺,防范其不良影响,以此来保障大局无碍,保障企业的盈利和发展

    11.二和八究竟哪个大——二八定律 (新老客户带来的效益)

    12.酒香也怕巷子深——广告效应

    13.覆水不必收——沉没成本(瓷瓶摔碎)沉没成本是种已经付出但又不能收回的成本。

    二、

    1.香烟和裙子哪个好——消费效用

    2.买贵了还高兴——消费者剩余

    3.华而不实的炫耀消费——奢侈消费,奢饰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当把自己培养成深厚的底蕴后也可以成为人中的奢饰品。

    4.有人开头,有人

  • 2、 《读懂世界的第一本经济学书》读后感

    《读懂世界的第一本经济学书》读后感

    向往未来 把握当下

    撰稿人:高一学部:成嫣苒

    最近,我阅读了《读懂世界的第一本经济学书》一书,从中学到了许多有关于经济学的知识,深感此书是一本好书,特此与大家分享。

    本书的优点一是在于其语言的朴实易懂,能把经济金融方面的一些专有名词以通俗的语言转化,或是以简单的事例来解释给读者。二是将经济学的内容分为一个一个小节,每小节的篇幅都不长,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来看经济来写经济,这使他不像其他经济金融类书籍那样冗长又枯燥。所以,对于像我们这样的高中生来说,这是一部通俗易懂的工具书,也可以是学习经济的入门书。

    在本书中,我最喜欢名叫《未来不是预测出来的》的那一节。当今社会,时常会有新闻报道:“xx研究所声称中国经济将在xx年赶超xx国家”此类言论屡见不鲜。在书中作者明确指出这种对未来经济发展的长远预测是错误的。将这种行为戏称为“画今天的饼,充明天的饥”。长远的未来充满随机变量,经济发展的快慢随着这些随机变量而变化。天灾人祸,不可抗力都会影响经济发展的趋势,于是在这种未知的状态下,对未来的任何长远预测都是不负责任的。作者提到,比长远未来预测好的多的是短期预测,或者说是短期规划。有了短期的规划和目标,我们才能脚踏实地地走得稳。老老实实做今天的饼,总比不着边际地画明天的饼好的多。

    所以我认为,国家若想要经济发展,高喊“xx年超过xx国家”这样的口号是无意义,规划和目标不会把国家经济向前推动分毫。而是应该清醒地认识自身经济发展的优劣势在哪儿,该怎样扬长补短,这才是正确的方式。诚然,市场经济的规律在发挥作用,引导着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有序运行,我们有个大目标固然重要,作为研究机构,应该把更多的资源和力气花在刀刃上,用他们的专业去指引经济发展,他们这些研究机构应该去探索和研究如何促进经济发展的问题,如何能够从根本的机制制度上保证经济的平稳运行。我们今天的经济,缺少的是创新,缺少的是一种推动创新的温床,能够让经济发展的创新动力。未来很远,我们向往,把握当下,完成当下应该承担的责任。

    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以为经济二字与常人的生活太遥远,读了之后才发现,经济二字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货币、gdp、买卖与市场是我们生活的基础,而我们都是经济社会运作的一员。

    end

  • 3、 读《经济学是什么》一书有感

    读《经济学是什么》一书有感

    读《经济学是什么》一书有感第2页

    《读《经济学是什么》一书有感》

  • 4、 博物经济学——《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

    《牛奶可乐经济学》算是比较出名的一本经济学大众读物了,虽然你不一定看过,但很有可能听说过。在谈读后感之前,先稍微说一点闲话吧。经济学最初的中文命名,也许是取自经事济世的意思吧。同时,经济,在中文中还有一个形容词的意思,指比较高效和快捷的意思。我一直对经济学比较感兴趣,也许是觉得经济学是一种很宏大的科学,涉及面很广,对社会的意义比较大。尤其是读了《激荡三十年》之后,对经济学更加感兴趣了。后来看了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的一部分,没有坚持看完。此外,我还得感谢云强曾经对我说过的一句话:其实经济学是一种思想和习惯,即面临一个问题的时候,总会思考怎么处理最高效,最经济,最划算。至今,我仍旧觉得云强的观点很有价值。尤其是看了《牛奶可乐经济学》之后。这本交给我一个新名字:博物经济学。何为博物经济学呢?简言之,就是和很多事物有关的经济学,由于其涉及面很广,因此又不是那种艰深的经济学概念,更多的像是在讲一些通俗的道理。或者说,是一种被通俗化了,庸俗化了的经济学,但是很有趣。正如我很难去读《左传》和《春秋》等严肃的历史,但是通俗化的《东周列国志》我却很容易接受。

    全书基本上全是在讨论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或者是用经济学的思维去审视现实生活,下面我简单介绍几个书中的例子吧。

    为什么商家要搞限时打折活动?马上双11就要来了,各大商场和网站都在搞促销活动,其实我一直搞不懂为什么要这样子,既然打折他们仍旧赚钱,为什么不直接把价降下来?看了这本书,原来是这样子的:同样一件商品,不同的消费者给出的预期价是不同的,简单地说是收入高的给出的预期价会高于中低收入的消费者,商家当然是想按照不同的价格卖给不同的消费者,只要高于成本价他们都是划算的,但是一件商品只能有一个定价,区别定价是不可能的。但是,限时促销活动是一个很好的区别定价的手段,为什么呢?逻辑是,愿意花高价购物的人通常是不会关注限时促销活动的,但是那些中低收入的消费者为了节省开支,他们会关注限时促销信息,并且会花精力进行比较。简言之,限时促销是一种商家区分消费者的手段,成功地使那些平时因为觉得价格太高而不愿意购买某件商品的消费者去购物,只要高于成本价,商家还是有利可图的,而且还可以在其他时间以高价卖给高收入的消费者。这个道理有点绕,慢慢消化吧。

    为什么公海里的野生鲸鱼需要保护,而没有人去保护鸡呢?按理说被人吃掉的鸡更多,为什么人们害怕鲸鱼灭绝,

  • 5、 经济学读后感

    经济学读后感范文一

    在我对经济学有所了解之前,我想象中的经济学应该是枯燥无味、堆砌数字和符号、对于现实生活没有意义的(至少对我来说是的)。正是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其实经济学与其说是一门具体的学科还不如说是一种哲学,这个学科的价值能普遍存在于现在的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对于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每个经济实体、甚至于每个国家都有着非凡的意义和价值。经济学的价值对于我们这些非经济学家的普通人来讲有两个方面:

    1. 我们可以直接应用现代经济学的成果来改善我们的生活,简单说就是帮我们获得更多的金钱,经济学最关键的领域是经济领域,比如:当铁矿石进口价格上升时,钢铁企业的股票走势是怎样的?钢铁的下游企业股票走势怎样?;当利率上升时,我们要知道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国家要做出这样的决策?这样的决策影响是什么?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我们应该怎样应对?;当出口市场受挫时,我们为什么要促进消费?为了促进消费国家有什么手段(画外音:高房价)?具体发展什么行业?发展什么区域?怎样发展?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2.经济学的方法论:书中涉及到的经济学方法论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个层次是经济学方法论的基石:以数据说话。书中分析问题都有数据和事实为基础,这也是经济学本身对经济学家最基本的要求。要养成凡事以数据作为分析问题和得出结论的基石。知易行难,比如现在生活中很多问题很难直接拿出数据分析,从而现在有些所谓的传统智慧(书中解释为:通常指哪些没有确凿的证据,但却因为人普遍使用,结果就为公众所接受为真理的说法)就非常值得质疑:金钱并不能帮助人赢得选举 (书中例子),每天喝8杯水不能对健康有帮助(书中例子),一根香烟折寿11分钟,要是现实中的例子就太多了:随便翻出一个电视台就会发现大把的白痴广告:论据和结论完全没有关系,逻辑似是而非,仔细分析这些广告完全可以当成是笑话集锦来看。(这也侧面说明为什么看电视多的人智商都不高)。

    第二个层次是甄别数据:每天我们面对的数据都是海量的,这些数据都是真实的么,我们怎样使用。这就涉及到书中的另一个层次的观点:专家会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来为自己谋取利益。我们怎样甄别这些专家的数据和信息是真的还是假的?书中也提出了一种利器就是动机分析,书中认为:动机是现代社会的基石,理解动机或者是找出人们真正的动机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有些数据明显就是有问题的,比如前段时间的工资被增长的事件(那明

  • 6、 魔鬼经济学读后感

    篇一:魔鬼经济学读后感

    在我对经济学有所了解之前,我想象中的经济学应该是枯燥无味、堆砌数字和符号、对于现实生活没有意义的(至少对我来说是的)。正是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其实经济学与其说是一门具体的学科还不如说是一种哲学,这个学科的价值能普遍存在于现在的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对于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每个经济实体、甚至于每个国家都有着非凡的意义和价值。经济学的价值对于我们这些非经济学家的普通人来讲有两个方面:

    1. 我们可以直接应用现代经济学的成果来改善我们的生活,简单说就是帮我们获得更多的金钱,经济学最关键的领域是经济领域,比如:当铁矿石进口价格上升时,钢铁企业的股票走势是怎样的?钢铁的下游企业股票走势怎样?;当利率上升时,我们要知道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国家要做出这样的决策?这样的决策影响是什么?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我们应该怎样应对?;当出口市场受挫时,我们为什么要促进消费?为了促进消费国家有什么手段(画外音:高房价.)?具体发展什么行业?发展什么区域?怎样发展?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2.经济学的方法论:书中涉及到的经济学方法论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个层次是经济学方法论的基石:以数据说话。书中分析问题都有数据和事实为基础,这也是经济学本身对经济学家最基本的要求。要养成凡事以数据作为分析问题和得出结论的基石。知易行难,比如现在生活中很多问题很难直接拿出数据分析,从而现在有些所谓的传统智慧(书中解释为:通常指哪些没有确凿的证据,但却因为人普遍使用,结果就为公众所接受为真理的说法)就非常值得质疑:金钱并不能帮助人赢得选举 (书中例子),每天喝8杯水不能对健康有帮助(书中例子),一根香烟折寿11分钟,要是现实中的例子就太多了:随便翻出一个电视台就会发现大把的白痴广告:论据和结论完全没有关系,逻辑似是而非,仔细分析这些广告完全可以当成是笑话集锦来看。(这也侧面说明为什么看电视多的人智商都不高)。

    第二个层次是甄别数据:每天我们面对的数据都是海量的,这些数据都是真实的么,我们怎样使用。这就涉及到书中的另一个层次的观点:专家会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来为自己谋取利益。我们怎样甄别这些专家的数据和信息是真的还是假的?书中也提出了一种利器就是动机分析,书中认为:动机是现代社会的基石,理解动机或者是找出人们真正的动机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有些数据明显就是有问题的,比如前段时间的工资被增长的事

  • 7、 行为经济学读后感

    多数情况下,人是感性动物,在生活中的种种选择行为,都是为了满足其心理上的需求;

    多数时候,人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只有在具体的环境下,才能做出选择;

    免费的诱惑,无人能抵挡,所以,免费也是商家最常用的营销手段。这一点我直接联想到了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他们简直把免费套路玩儿到了极致。现在我们获取的各种信息都是免费的,但是我们付出的,确实最珍贵的注意力。免费的才是最贵的,这是真话!

    给自己设置一个目标,就算不能实现,也能也能让自己进步一点;如果任由自己随心所欲,恐怕会堕落的很深。虽然多数人觉得生活是有底线的,人们常说,最坏还能坏到哪里?事实上,生活是没有底线的,它能让人一天比一天惨。

    虚拟的所有权:当你看中一件商品,幻想着拥有这件商品,你会如何如何快乐,享受,获得怎样新奇的体验,那么恭喜你,你已经获得了这件商品的虚拟所有权。虽然你还没有买下来,但是,你会高估这件商品的价格,当付款结账的时候,人们才会发现,自己买贵了。

    人的感觉会夸大损失,缩小收益

    同样的100元,同样的一个人,丢掉100元,它会感觉自己丢掉了一个亿(夸张手法);如果他捡到100元,他会觉得自己捡了一瓶买可乐的钱。

    当两个选择相差不多时,行动比选择最重要。

    当人在纠结于吃猪肉还是吃鸡肉,苦于取舍选择时,猪和鸡都已经跑远了。所以,干,就完了。

  • 8、 《魔鬼经济学(套装4本)》读后感_1300字

    《魔鬼经济学(套装4本)》读后感1300字

    第一本:惊艳。把堕胎合法化和犯罪率联系到一起,这个脑洞真的绝了。也对我启发了一个关于研究大数据的思路——寻找同一时间区间内有趋势性变化的数据,定性上提出相关性假设,然后再用回归做定量上的显著性分析——以此来作证假设。虽然看了很多后续文献证明其实堕胎和犯罪率的相关性并没有那么(统计意义上)的显著,不过这个分析,相较于枪支管理啊什么的我认为才更有长期的影响意义。但是人口统计数据庞大且复杂,还要对多种因素做控制变量处理也很难取得精确的模型,所以只要有一定显著性其实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然后关于作弊机读卡的序列分析也好惊艳——对不同选项进行赋值,然后组合成系列串,在丛中分析查找规律——不得不说能开这种脑洞作者肯定是学识相当渊博了。 毒贩和可卡因分析这一部分也有很好的启示——任何社会问题或是显示数据分析,脱离了真是环境的话就毫无意义——所以做调查一定要身体力行,深入研究地区,深入研究对象才行。 简言之,作者在很多普通人日常经常听说的事情里发现了最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并通俗的解释给大家,这样的经济学读物来10本!(感觉本书的目的不是纯教学性的,所以做这并没有给出回归模型,或是数据表或是正态分布查指标之类的,而只是对数据分析的逻辑给予讲解,我认为这样足够了,有兴趣深入了解的可以去搜作者的论文,不过港真,那些模型十分复杂。。。。一般人不想看的) 第二本:个人对环保毫无兴趣(对,就是这么诚实)所以前面看的有点昏昏欲睡,不过当话题开始和经济学扯上关系时,我又被惊艳到了。是啊,成本控制才是王道啊,不过政客当然不这么认为。 最喜欢的还是妓女经济学——其实就是把经济学十大原理(的大部分)放到了大家一般不放上台面讲的市场里——嗯,无论什么市场,果然原理都是可证的呢。 恐怖分子章节和第四本呼应了一下,个中脑洞也是让人佩服。虽然因话题敏感性作者也无法给出具体的寻找恐怖分子的参数,不过启发还是有的——寻找数据相似。 总数据的单位处理也很有意义——很多统计数据真的不能只看总量,不然就会觉得酒后走路无所谓了。 第三本:个人觉得特别有用。虽然大部分人都觉得从第三本开始狗尾续貂了,但作为刚走进社会的人来说我还是觉得很受用的。尤其是如何说服他人这一章——我个人不善言辞,也不喜欢争论,所以经常只能勉强同意——这样做其实很没有效率,有好点子的时候为什么不用呢——所以要开始学着

  • 9、 《经济学演义》读后感

    最近读了张世贤的《经济学演义》,这是我看到过的中国化的最白话的经济学书,他把曹操、袁绍、孙权以及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祢衡击鼓骂曹等脍炙人口的三国人物和情节,嫁接天想(联想)、彩虹(长虹)、乐哈哈(娃哈哈)、德嘉(嘉德)拍卖等我们耳熟能详的市场经济主角,从而引出一个个经典的经济学理论,这种写作方式令人耳目一新。

    读之后我不禁感慨: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其他的专业书,不能像《经济学演义》这么写呢?张世贤的《经济学演义》既可以说是一部科普著作,但是我看更像一部文学作品。写这类的书其实也是需要一定文学功底的。经济学知识要普及需要复合型人才。有些经济学家喜欢把普通的知识理论弄得深奥些,如果是为了研究前沿问题,也未尝不可,但是如果以此显示自己的学问,把简单的道理复杂化,则大可不必。

    《经济学演义》初中学生就能够很轻松地理解,把复杂的道理简单化也是一种功夫。老师上课传授知识就是要把复杂的道理简单化,让学生一听就懂,这样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习起来才会投入,学习才能有成效。在中国,很少人没读过《三国演义》。

    《经济学演义》借用了《三国演义》书中的人物,按照各自的特点,赋予其现实市场经济的角色。进而,借助这些角色的经济行为,在有意无意之间阐释经济学的道理。起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于是,人们有了经济学的民族化和亲切感。

    《经济学演义》通过一个一个的生动故事,向我们介绍了一百多个最基本的经济学概念。例如理发预期、比较优势、机会成本、寡头竞争、差异化战略等等。直接看着这些概念你会感到抽象、晦涩。

    由于《经济学演义》采用了章回体小说的动工,这是一个创举,这个创举适合中国人的新闻习惯,同时把经济学知识中国化了,故读完《经济学演义》这种抽象将荡然无存。我国经济发展举世瞩目,中国经济在世界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期待出现的中国化的通俗易懂的经济学读本,以飨读者。

    注:精彩知识请关注

  • 10、 经济学书籍读后感

    经济学书籍读后感范文一

    今天终于把英文版的《国际经济学》读完了,用了我9个多月的时间。这是我读完的第一本英文教材,可喜可贺。

    第一次回国休假的时候买了两本经济学基础的书,《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用了我几个月的时间读完,这些书解答了我在看新闻时遇到的很多疑问,开始对经济学产生兴趣,之后,在mlimanicity的书店买了本英文版的国际经济学教材。

    读英文比中文费劲多了,总要查字典,顺便记住了一些单词,可谓一举两得。读这种书是学习英语的好方法,文法比较规范,比看电影或者读小说有用。

    国外的生活比较单调,所以有很多空余的时间,无聊的时候把麻将捡起来了,但打完麻将觉得恐慌,所以睡前找本书来读。我现在比以前有耐心多了,以前读本小说都很难,一般都是有始无终的,国外的环境倒是能让人静下心来读书。

    经济学的书有助于增长智慧,但对业务用处不大,以后多读些跟专业相关的书。

    经济学书籍读后感范文二

    这几天,到图书馆查找有关经济类的书籍,发现了张五常先生的《经济解释》。读完之后顿觉受益匪浅,同时也发现原来经济学的文章还可以这样写,这的确是本很有意思的书。

    张五常是一位天赋极高的华裔经济学家,他在产权理论方面造诣很深。拜读完《经济解释》后,却发现张五常竟把经济学的文章用散文的体裁写出来,而且写得是如此生动有趣,一下子让原本枯燥无味的经济理论变得栩栩如生起来,这让我的精神为之一振,让我深深地敬佩起张先生渊博的学识和敏锐的洞察力了。

    在幽默诙谐且充满睿智的文字的感召下,我一口气通读了一遍,仍觉意犹未尽,便十分想推荐给更多的同学,所谓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但又不免犹豫,因为《经济解释》这本书就如同张五常先生本人一样充满了争议。正如张先生自己在文中写到的一样:《经济解释》这本书不是课本,选修经济的学生可以读,也应该读,但因为我往往不依常规,学生考试时用上我的答案,不免凶多吉少。也许,张先生在这里是高估了他的读者,认为他们应该已掌握了传统的经济理论,现在已不需要他像经济学课堂上一样灌输所谓的经典理论,而他所要做的就是要从一个全新角度去阐释最为简单的经济学道理。

    《经济解释》这本书确实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学课本。它兼有散文的基本特征与经济学的灵魂主线,即所谓的形散而神不散.形散只是散在其形式上,而神不散是不散在其经济学的脉络上,是不散经济学的灵魂思想上,即我们所谓的理性经济人假定、稀缺、

  • 2019-10-29

  • 2019-10-11

  • 2019-09-25

  • 2022-12-22

  • 2019-09-21

  • 2019-10-29

  • 2019-11-12

  • 2019-09-21

  • 2019-09-25

  • 2019-10-19

  • 2019-10-29

  • 2022-11-06

  • 2019-10-29

  • 2019-09-23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09-25

  • 2019-10-19

  • 2022-04-06

  • 2019-10-29

  • 2019-10-29

  • 2021-11-22

  • 2022-01-04

  • 2019-11-12

  • 2019-10-22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19

  • 2019-11-16

  • 2021-10-13

  • 2019-09-21

  • 2019-09-25

  • 2019-10-28

  • 2019-10-29

  • 2021-12-23

  • 2019-11-06

  • 2022-11-25

  • 2019-09-20

一本经济学的书读后感
一本经济学的书读后感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一本经济学的书读后感,2024一本经济学的书读后感,教您怎么写一本经济学的书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